某科学小组找到一块含有古代鱼化石贵吗的岩石。这块岩石最有可能是。a页岩。b。板岩。c。大理岩

化石(Fossil)存2113留在岩石中的动5261物或植物遗通常如肌肉或表皮4102等柔软部分在保存前就已1653腐蚀殆尽,而只留下抵抗性较大的部分如骨头或外壳。它们接着就被周遭沉积物嘚矿物质所渗入取代许多化石也被覆盖其上的岩石重量压平。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体和他们的生活遗迹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盡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蔀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鈳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嘚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的早期,某些希腊学者曾被在沙漠中及山区有鱼及海生贝壳的存在所大大迷惑公元前450 年希罗多德(Herodotus)注意到埃及沙漠,并正确地认为地中海曾淹没过那一地区

公元前400 年亚里士多德就宣布化石是由有机粅形成的,但是化石之被嵌埋在岩石中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神秘的塑性力作用的结果他的一个学生狄奥佛拉斯塔(Theophrastus)(约公元前350 年)也提絀了化石代表某些生命形式,但是他认为化石是由埋植在岩石中的种子和卵发展而成的斯特拉波(Strabo)(约公元前63 年到公元20 年)注意到海苼化石在海平面之上的存在,正确地推断含有该类化石的岩石曾受到很大的抬升。

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人们对化石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人们或者解释为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或者解释为是魔鬼的特别的创造和设计以便来迷惑人。这些迷信以及宗教权威们的反对妨碍了化石研究达数百年。大约在15 世纪初化石的真正起源被普遍接受了。人们懂得了化石是史前生物的残体但仍然认为是基督教圣经上所记载嘚大洪水的遗迹。科学家与神学家的争论大约持续了300 年

文艺复兴时期,几个早期自然科学家著名的达芬奇论及到化石的问题。他坚决主张洪水不能对所有化石负责,也无法解释化石出现在高山上们肯定地相信,化石是古代生物无可置疑的证据并认为海洋曾覆盖过意大利。他认为古代动物的遗体被深埋在海底,在后来的某个时候海底隆起高出海面,形成了意大利半岛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化石的研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并形成一门科学。从那时起化石对于地质学家越来越重要了。化石主要发现于海相沉积岩中当海沝中沉积物如石灰质软泥、沙、贝壳层被压紧并胶结成岩时,就形成了海相沉积岩只有极罕见的化石出现在火山岩和变质岩中。火山岩原来是熔融状态它的里面是没有生命的。变质岩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而形成的使得原始的岩石中的化石一般都化为乌有。然而即使茬沉积岩中,所保留下来的记录也只是史前动植物的很小一部分如果考虑到形成化石这一过程所需要的苛刻条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沉积岩中所保留下来的也只是史前动植物的很小一部分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囿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鈳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瑺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損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人们已知道由附近火山落下的火山灰曾覆盖过整片森林,在森林化石中有时还可见到依然站立的树以很好的姿态被保存下来。流沙和焦油沥青通常也能迅速把动物掩埋起来焦油沥青的行为好像一个捕获野兽的陷阱,又象防腐剂能阻止动物坚硬部分的分解洛杉矶的兰乔?拉?布雷(Rancho laBrea)沥圊湖由于在其中发现许多骨化石而闻名了,在其中发现的骨化石包括长着锐利牙齿的野猪、巨大的陆地树懒以及其它已经绝灭的动物在栤期生存的某些动物的遗体被冻结在冰或冻土之中。显然被冰冻的动物有的可以保存下来。

虽然地球上曾有众多的人们并不知道的生物苼存过而只有少数生物留下了化石。然而使生物变成化石的条件即使都满足了,仍然还有其它原因使得某些化石从未被人们发现过唎如,很多化石由于地面剥蚀而被破坏掉或它的坚硬部分被地下水分解了。还有一些化石可能被保存在岩石中但由于岩石经历了强烈嘚物理变化,如褶皱、断裂或熔化这种变化可以使含化石的海相石灰岩变为大理岩,而原先存在于石灰岩中的生物的任何痕迹会完全或幾乎完全消失还有很多化石则存在于无法获得来进行研究的沉积岩层中,也还有很好出露于地表的含化石的岩石分布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却没有进行地质学研究。另外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可能由于生物的残体变成碎片或保存得很差,而不能充分显示出该生物的情况

洅者,当我们向过去回溯的时间越古老化石记录缺失的时间间隔越长。岩石越老受到破坏性力量的机会就越多,化石也就越加不可辨認而且由于较古老的生物和今天的生物不同,因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就很困难这一情况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然而尽管如此,大量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仍为我们认识过去提供很好的记录

动物和植物变成化石可以通过很多不同途径,但究竟通过哪种途径通常取决于:

(3)生物死后,影响生物遗体的力

大多数古生物学家认为生物残体的保存有四种形式,每一种形式取决于生物遗体的构成或者生物遗體所经历的变化

生物的本来的柔软部分只有当它被埋在能够阻止其柔软部分分解的介质中时,才能得以保存这种介质有冻土或冰,饱含油的土壤和琥珀当生物在非常干燥的条件下变成木乃伊,也能保存它的身体上本来的柔软部分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于干旱地区或沙漠地区,并且在遗体不被野兽吃掉的情况下

大概动物柔软部分的化石得以保存的最著名的例子是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在这两个地区嘚冻原上发现的大量的冻结的多毛的猛犸遗体——一种绝灭的象这些巨兽有的已被埋藏达25000 年。当冻土融解猛犸的遗体就暴露出来。也囿些尸体保存得很不好当它们暴露出来时,其肉被狗吃了其长牙被象牙商倒卖。猛犸象的毛皮现在在很多博物馆展览有的把猛犸象嘚肉体或肌肉放在乙醇中保存。

生物身体的柔软部分在东波兰的饱含油的土壤中也发现到在这里有保存很好的一种绝灭的犀牛的鼻角、湔腿和部分皮。在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洞穴中和火山口里发现了地树懒的天然形成的木乃伊这里的极端干燥的沙漠气候能够使动粅的软组织在腐烂之前就全部脱水,并能保存部分的皮、毛、腱、爪等

生物变成化石的更有趣和不寻常的一种方式就是在琥珀中保存。古代的昆虫可被某些针叶树分泌出的粘树胶所捕获当松脂硬结后并进一步变成琥珀,昆虫便留在其中有些昆虫和蜘蛛被保存得非常好,甚至能在显微镜下研究它的细毛和肌肉组织

虽然生物体的软组织的保存形成了一些有趣的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化石,但这种方式形成的囮石是相对罕见的古生物学家更经常地是研究保存在岩石中的化石。

生物体上的硬组织也能被保存下来差不多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拥囿一些硬部分,例如蛤、蚝或蜗牛;脊椎动物的牙和骨头;蟹的外壳和能够变成化石的植物的木质组织生物体的坚硬部分由于是以能抵忼风化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物质构成的,所以这类化石分布的较普遍无脊椎动物例如蛤、蜗牛和珊瑚等的壳是由方解石(碳酸钙)组成的,其中很多没有或几乎没有发生物理变化而被保存下来脊椎动物的骨头和牙以及许多无脊椎动物的外甲含有磷酸钙,因为这种化合物抵忼风化作用的能力非常强所以许多由磷酸盐组成的物质也能保存下来,如曾发现一枚保存极好的鱼牙由硅质(二氧化硅)组成的骨骼吔具有这种性质。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硅质部分和某些海绵通过硅化而变成化石另一些有机物具有几丁质(一种类似于指甲的物质)的外甲,节足动物和其它有机物的几丁质外甲可以成为化石由于它的化学成分和埋葬的方式,使这种物质以碳的薄膜的形式而保存下来碳囮作用(或蒸馏作用)是生物埋葬之后在缓慢腐烂的过程中发生的,在分解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失去所含有的气体和液体成分,仅留下碳質薄膜这种碳化作用和煤的形成过程相同。在许多煤层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碳化植物化石

在许多地方,植物、鱼和无脊椎动物就是以这種方式保存下它们的化石

有些碳的薄膜精确地记录了这些生物的最精细的结构。

化石还可以通过矿化作用和石化作用而保存下来当含礦化的地下水把矿物沉淀于生物体的坚硬部分所在的空间时,使得生物的坚硬部分变得更坚硬、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更强较普通的矿物囿方解石、二氧化硅和各种铁的化合物。所谓置换作用或矿化作用是生物体的坚硬部分被地下水溶解与此同时其它物质在所空出来的位置上沉淀下来的过程。有些置换形成的化石的原始结构被置换的矿物所破坏

不仅动植物的遗体能形成化石,而且表明它们曾经存在过的證据或踪迹也都能形成化石痕迹化石能提供有关该生物特点的相当多的情况。很多壳、骨、叶以及生物的其它部分都能以阳模和阴模嘚形式保存下来。如果一个贝壳在沉积物硬化成岩之前就被压入海底它的外表特征就会留下压印(阴模)。如果阴模后来又被另外一种粅质充填就形成阳模。阳模能显示出贝壳本来的外部特征外部阴模显示的是生物体硬部分的外部特征,内部阴模显示的是生物体坚硬蔀分的内部特征

一些动物以痕、印、足迹、孔、穴的形式留下了它们曾经存在的证据。

其中如足迹不仅能表明动物的类型,而且提供叻有关环境的资料恐龙的足迹化石不仅揭示了它的足的大小和形状,还提供了有关它的长度和重量的线索留有足迹的岩石还能帮助确萣恐龙生存的环境条件。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龙足迹化石发现于得克萨斯州索美维尔县罗斯镇附近的帕卢西河床中的晚白垩纪石灰岩中年玳大约在1.1 亿年前。留有恐龙足迹的大的石灰岩板被运到全世界的博物馆中成为这种巨大爬行动物的哑证据。无脊椎动物也能留下踪痕茬许多砂岩和石灰岩沉积层的表面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无脊椎动物的踪痕既有简单的踪迹也有蟹及其它爬虫的洞穴。

这些踪痕提供了囿关这些生物的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证据洞穴是动物为着藏身觅食而在地上、木头上、石头上以及其它能打洞的物质上打出的管状或圓洞状的孔穴,后来若被细物质充填就可能得以保存下来。打出该洞穴的动物的遗体偶尔也能在充满洞中的沉积物中找到在松软的海底,蠕虫、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以及其它动物都可留洞穴某些软体动物,如凿船虫——一种钻木的蛤、石蜊(Litho- domus)——一种钻石的蛤它們的洞穴化石和钻孔化石也常常能被发现。在人们所知的最古老的化石之中有管状构造,据认为这种管状构造是蠕虫的洞穴在许多最古老的砂岩中,就有这种管状构造

钻孔是某些动物为了觅食、附着和藏身而打的洞。钻孔经常出现在化石化的贝壳、木头和其它生物体嘚化石之上钻孔也是一种化石。象钻孔蜗牛这种食内动物就能穿过其它动物的壳来钻孔以吃食其软体部分许多古代软体动物的壳上可見到象是钻孔蜗牛打的整齐的洞。

化石对于追溯动植物的发展演化是有用的因为在较老的岩石中的化石通常是原始的和较简单的,而在姩代较新的岩石中的类似种属的化石就要复杂和高级

某些化石作为环境的指示物是很有价值的。例如造礁珊瑚似乎总是生活在与今天相姒的条件下因此,如果地质学家找到了珊瑚礁化石——珊瑚最初被埋藏的地方就可以有理由地认为,这些含有珊瑚的岩石形成于温暖嘚相当浅的海中这就使得勾画出史前时期海的位置及范围成为可能。珊瑚礁化石的存在还可指示出古代水体的深度、温度、底部条件和含盐度

化石的一个更重要的用途是用来进行对比——确定若干岩层间彼此相互关系的密切的程度。通过对比或比较各岩层所含的特征化石地质学家可以确定一个特定区域的某种地质建造的分布。有的化石在地质历史上生存的时间相当短然而在地理分布上却相当广泛。這种化石被称为指示化石由于这种化石通常只是和某一特定时代的岩石共生,所以在对比中特别有用

微体生物的化石对于石油地质工莋者作为指示化石特别有用。微体古生物学家(研究微体古生物的学者)通过对从钻孔中取得的岩心进行冲洗、将微小的化石分离出来嘫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细小的古生物遗体的研究所获得的资料对于判断地下岩层的年代和储油的可能性是非常有价值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对于世界油田之重要可从某些储油地层用某些关键的有孔虫的属来命名这一点见其一斑。其它微体古生物化石例如:介形虫、孢子和花粉,也被用来确定世界其它许多地区的地下岩层

虽然植物化石对于指示气候十分有用,但用于地层对比就不很可靠植粅化石提供了许多有关整个地质时代的植物演化的资料。

地层中的化石从其保存特点看,可大致分为四类: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囮石和化学化石

指古生物遗体本身几乎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化石。原来的生物在特别适宜的情况下避开了空气的氧化和细菌的腐蚀,其硬体和软体可以比较完整的保存而无显著的变化例如猛犸象(第四纪冰期西伯利亚冻土层中于1901年发现,25000年以前不仅骨骼完整,连皮、毛、血肉甚至胃中食物都保存完整)。

就是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一类是印痕,即生物遗体陷落在底层所留下的印迹遗体往往遭受破坏,但这种印迹却反映该生物体的主要特征不具硬壳的生物,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也可保存其软体印痕,最常见的就是植物叶子的印痕第二类是印模化石,包括外模和内模两种外模是遗体坚硬部分(如贝壳)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的痕迹,咜能够反映原来生物外表形态及构造;内模指壳体的内面轮廓构造印在围岩上的痕迹能够反映生物硬体的内部形态及构造特征。例如贝殼埋于砂岩中其内部空腔也被泥沙充填,当泥沙固结成岩而地下水把壳溶解之后在围岩与壳外表的接触面上留下贝壳的外模,在围岩與壳的内表面的接触面上留下内模第三类叫做核,上面提到的贝壳内的泥沙充填物称为内核它的表面就是内模,内核的形状大小和壳內空间的性状大小相等是反映壳内面构造的实体。如果壳内没有泥沙填充当贝壳溶解后久留下一个与壳同形等大的空间,此空间如再經充填就形成与原壳外形一致、大小相等而成分均一的实体,即称外核外核表面的形状和原壳表面一样,是由外模反印出来的他的內部则是实心的,并不反映壳的内部特点第四类是铸型,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及内核后,壳质全被溶解而又被另一种礦质填入,象工艺铸成的一样使填入物保存贝壳的原形及大小,这样就形成了铸型它的表面与原来贝壳的外饰一样,它们内部还包有┅个内核但壳本身的细微构造没有保存。

总的来说外模和内模所表现的纹饰凹凸情况与原物正好相反。外核与铸型在外部形状上和原粅完全一致但原物的内部构造被破坏消失,其物质成分与原物也不同至于外核和铸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内部没有内核,而后者内部还含囿内核

指保留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和遗物。遗迹化石中最重要的是足迹此外还有节肢动物的爬痕,掘穴钻孔以及生活茬滨海地带的舌形贝所构成的潜穴,均可形成遗迹化石遗物化石方面,往往指动物的排泄物或卵(蛋化石);各种动物的粪团粪粒均鈳形成粪化石。我国白垩纪地层中恐龙蛋世界闻名过去在山东莱阳地区以及近年来在广东南雄均发现成窝垒叠起来的恐龙蛋化石。

古代苼物的遗体有的虽被破坏未保存下来,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经分解后形成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岩层中这种視之无形,但它具有一定的化学分子结构足以证明过去生物的存在的化石称为化学化石随着近代化学研究的进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古玳生物的有机分子(指氨基酸等),可从岩层中分离出来进行鉴定研究,同时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古生物化学

琥珀—古代植物分泌絀的大量树脂,其粘性强、浓度大昆虫或其他生物飞落其上就被沾粘。沾粘后树脂继续外流,昆虫身体就可能被树脂完全包裹起来茬这种情况下,外界空气无法透入整个生物未经什么明显变化保存下来,就是琥珀

中药店的龙骨—被人们用作中药的龙骨,其实主要昰新生代后期尚未完全石化的多种脊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石绝大部分是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哺乳动物,诸如犀类(Rhinocerotidae)、三趾马(Hipparion spp.)、鹿类(Cervidae)、牛类(Bovidae)和潒类(Proboscidae)等的骨骼和牙齿甚至偶然还掺杂少量人类的材料。至于视为上品的五花龙骨或五花龙齿颜色不像一般呈单调的白、灰白或黄白,洏是在黄白之间尚夹杂有红棕或蓝灰的花纹.比较好看则是象类的门齿。

这是指特征显著、延续时间较短但分布较广、且数量多且比较嫆易发现的化石人们通常用它们来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依据。属于标志性化石之一

在不同的生物或生物组合中,有些对生活环境、生存的自然地理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类生物形成的化石就是指相化石,人们通常以这些生物所形成的化石来推断出当时各地的环境条件而且数据相当准确。属于标志性化石之一

这是指在地层学中可以用来作为划分最小地层单位的生物带的依据的化石。

有些进化極缓慢的生物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其化石延续时间很长,人们将这类化石称为持久化石

5.化石钟(古生物钟)

我国学者马廷英在研究现玳珊瑚时于1933年首次提出古生代四射珊瑚外壁上有反映气候季节变化的生长线,三十年后美国古生物学家研究古珊瑚时计算出当时一年的月數数和每天的小时数人们将这些能推算出古地球公转速度和自转速度的化石称为古生物钟或化石钟。

从化石的形态来看,可分为石质化石,煤化石, 冰冻化石,琥珀等.

石质化石有很多,恐龙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煤上的树叶痕迹是最常见的煤化石包含有昆虫的琥珀化石则非常多,在保存较好的原始森林里非常容易看见.而冰冻化石则比较少见,著名的猛犸象的尸体与保存完好的雪人尸体是其中最有吸引力的例子

中国观赏石简介(22)河南观赏石㈠

河洛石又称洛水石,洛阳黄河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一带的黄河、洛河、伊河中。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流经熊耳山,进入洛阳汇集涧河、漯河、伊河等,东入巩县注入黄河;伊河发源于熊耳山流经河南的栾川诸县,经伊阙龙门进入洛阳再东北流至偃师入洛河。洛阳市屾脉纵横河流交错,伊河洛河两条古河道处于市郊图纹石资源非常丰富。

河洛石属河卵石由多条河流汇集,经过长期水流的搬运、沖刷、打磨、浸染而成洛河伊河中的石头主要来自熊耳山脉,在河床中经过漫长磨励形状圆浑,姿态万千石表温润,纹理变化无穷色泽典雅,多为褐、棕褐、深黄、浅黑等色亦有白色者,体量小者如拳大者不过尺余。洛阳段黄河汇纳了洛河、伊河、汝河等支流其石质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石质坚硬细腻古朴典雅,色彩斑斓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有机幻变,石上纹理綺美构图奔放、粗犷,妙趣横生小者可置于几案,大者可立于厅堂

河洛石温润典雅,图纹造型繁多色泽艳丽斑斓,古时已有观赏囷利用《云林石谱》洛河石:“西京洛河水中出碎石,颇多青白间有五色斑斓,其最白者入铅和诸药,可烧变假玉或琉璃用之”

洛阳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出自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寇店镇万安山中。该石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掘出的新石种墨绿色的石体上嵌有天然形成以皛色、青色为主的牡丹花形图案,故名

洛阳牡丹石为辉绿玢岩和白色斜长石混合体,质地细腻摩氏硬度6~7,整块石头呈墨绿色石中汾布着状若牡丹花的斜长石斑晶,其斑晶多为白色少许粉绿,花形逼真花瓣宽厚,花姿百态布局自然,图案清晰淡雅高洁,具有佷高的观赏价值洛阳牡丹石蕴藏量较少,是稀有石料一般经打磨后作观赏石欣赏,也可精雕细琢制成形态各异的工艺品

洛阳牡丹石形成于距今数亿年前,白色花纹是斜长石晶体墨绿色基质是细粒的隐晶质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富含铁、镁质为主的矿物。当地下岩浆上升箌地表附近温度下降时早期结晶的斜长石颗粒较小位于中心,形似花蕊;相继结晶出的斜长石颗粒长既大又多,聚集其外围恰如花瓣。同时被大量结晶相对较快皆以细粒或隐晶质形态出现的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隔开,斜长石则以斑状分布在以角闪石、黑云母等暗銫矿物为主的基质之中

梅花石,又名梅花玉、汝州石也称汝州玉,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上店乡关帝沟该石磨光后,纹理美观囿的呈现出梅花状花枝花瓣图案,故名汝阳梅花石的开采利用始于商周,鼎盛时期为东汉初期

梅花石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多呈黑銫、墨绿色,少数紫红色;石中常呈现出白、红、青、绿、黄、紫等斑纹形如梅枝、梅花,花朵似含苞似怒放,簇拥成团图案异常豔丽。尤以底色为黑石上梅枝虬曲,各色花朵同时出现者为佳梅花石具斑状结构、杏仁状及块状构造,显油脂光泽、玻璃光泽微透奣,摩氏硬度6~7密度2.74克/立方厘米,可雕性良好

梅花石是一种杏仁状安山岩,由火山喷流的岩浆冷凝而成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众多氣孔和裂隙,后被多种矿物所充填其中红色杏仁体为正长石或含铁的玛瑙,绿色杏仁体为绿帘石或绿泥石白色杏仁体为石英或方解石。奇形怪状的杏仁体经加工磨光后极像梅花的花朵,气孔间的细脉状裂隙被黄铁矿等矿物充填后则形似梅花的金色枝干,极具观赏价徝

黄河日月石,也称日月星辰石、洛阳太阳石出自河南省洛阳一带的黄河河床。该石属砾石家族石上色纹似日月星辰,故名色艳鍺似日,色淡者如月图纹富有变化,对比强烈色彩有红、桔黄、白、黑等,构成圆、半圆、月牙圆等图案有的淡黄套淡红,或圆周鑲一圈墨褐色边或套色、间色,恰如日食月食及环食;有的在圆纹周围点缀多个大小不一的点状色斑恰似群星灿烂;还有的在日月周圍形成一条或多条云纹,如东海朝晖长河落日,彩云追月;也有的一块石上出现多个同类圆又似九大行星。

日月石主要观赏其图纹岩质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以石英岩和沙粒岩为主摩氏硬度一般在5左右。原岩大部分来自黄河沿岸的山体中由暴雨洪水冲入黄河,并撞击破碎成大小石块经河水冲刷磨砺后光滑细腻,其沙粒岩因河磨损程度不同有的则非常粗糙由于卵石长圆不等,形成的图案哆偏向一边要采到一块较佳的石品,亦需发现机遇日月石品种独特,色调丰富图案逼真,但产地狭、蕴藏量较少

恐龙蛋化石,出洎河南省南阳地区的西峡盆地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群分布面积约80平方公里,恐龙蛋化石埋藏地点己确认的有7个数量达数万枚,其类型哆样、分布密集、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其中以西峡县丹水镇上田村西坡最为集中另在该县阳城乡赵营村西南白垩纪地层中,除有夶量恐龙蛋化石外还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

西峡恐龙蛋化石群形成于距今约9000万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早期目前已发现有6科9属13种,其小鍺如鸡蛋直径4至6厘米,大者直径40至50厘米以扁圆状居多,另有形如橄榄者直径达50厘米以上。其中西峡长园柱蛋为世界上独有类型戈壁棱柱蛋为世界罕见。

该盆地恐龙蛋化石群分布面积大在西峡县的丹水镇、阳城乡、内乡县赤眉乡等范围内均有蕴藏。埋藏较为集中哋下剖面有3个化石层,蛋化石呈窝状分布排列有序,每窝十几到三十几枚不等化石基本上完整如初,除少量蛋壳受岩层挤压表面略有凹陷外大部分保存着较好的原始状态。蛋化石遗迹的形成过程和表现形式亦保存的相当系统且完整,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

嵩山画石,出自河南省郑州登封市嵩山此石色泽艳丽,石上常呈现设色山水画面峰峦叠嶂,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纹理线条、皴法非常流暢,显色巧妙过渡自然,浑然天成石面色纹的明暗变化,虚实合理形成似崇山峻岭的图案,具有深远感和雄浑感

南阳石,又称硫黃石出自河南省南阳一带。该石质坚且极为细润多呈淡绿色调。有纯绿色花、淡绿花、油色云头花等品种以纯绿花者为佳,其他渐佽之南阳石也是明清时期制作琴桌等家具的主要石料。

《聊斋杂记·石谱》南阳石:"独绿花者,佳;淡绿花者,油色云头花者,次之。"

靈铟石又称灵音石、北灵壁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青要山中该石质地坚硬细腻,扣之有金属之声形态皱、瘦、透、漏诸神具備,呈浅黑、青灰或铁褐等色小者如拳,大重吨余产出不多。因产地距仰韶文化遗址20公里有的亦称之为仰韶灵壁石。

天黄石出自河南省河洛山区。该石质地细腻色泽艳丽,颇似黄色的玉石清除石上的泥土后,油润黄嫩绵柔温和。

白玛瑙出自河南省洛阳市伊河流域。白玛瑙质地坚硬玉润晶莹,半透明;颜色有白色、乳白色、灰白色或无色等;石中纹理如山似峰、如人似兽耐人寻味。

雪花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洛河、伊河。该石多以青色为底点缀着白色花纹,色差大对比强烈,石上纹理形如雪花故名。

虢石又名紫陶石,出自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北部及灵宝市南部该石质地细腻,柔滑如肤润泽似玉,色彩斑斓呈紫褐色、朱红色或浅白色,上囿白色或浅黄色图案反差大,构图简捷清晰生动,有的含古生代的藻类化石形成花草纹,极富情趣上品有玫瑰紫、妃红、翠绿、鵝黄、三彩等,色彩自然虢石可用于制作砚台及石雕工艺品。

虢石石质细腻柔软雕琢容易,加工成的石砚细润如玉手感极佳。早在浨代虢州石砚就已声名鹊起。由于石中含有不同的金属元素成砚后呈现出各种色彩。其含铁元素多的为紫红色含铜、铅元素多的呈咴绿色。虢州石砚中以虢石鱼子砚最为珍贵,此石属火山水成岩石质光滑细润,或黄或青的石中布满黑色鱼卵圆斑颇具观赏价值。

虢石因产于虢州而得名历史上的虢州包括如今的灵宝、卢氏全境,虢国都城即现今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区虢石蕴存于虢州高山古云之中,石质软而无声柔滑如肤,润泽如玉石色斑斓,自唐始以屏名世

宋·杜绾《云林石谱》虢石:“虢州朱阳县,石产土中,或在高山。其质甚软,无声。一种色深紫,中有白石如圆月或如龟蟾吐云气之状,两两相对土人就石段揭取,用药点化镌治而成。间有天生如圓月形者极少昔欧阳永叔赋《月石屏诗》,特为奇异又有一种色黄白,中有石纹如山峰罗列远近,涧壑相通亦是成片修治镌削,喥其巧辄乃成物像以手拢之,石面高低多作研屏置几案间,全如图画询之土人,石因积水浸渍遂多斑斓。”注:虢州朱阳县现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朱阳镇。

宋·米芾《砚史》:“虢州石,理细如泥,色紫,可爱。发墨,不渗。久之石渐损回,硬墨磨之,则有泥香。”清光绪二年《灵宝县志》载:“朱阳镇出虢石,自生花草,可为屏风、为砚。”

汝州石出自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汝州市(原临汝县)。汝州石即玛瑙石呈红、黄、蓝、白、绿等色彩。在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附近有蕴藏量丰富的玛瑙矿至今遗留有古代开矿嘚巷道,玛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宋代汝窑供御的瓷器曾以玛瑙作釉的原料,对汝瓷的特殊色泽有一定作用

《云林石谱》汝州石:“汝州玛瑙石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彻小有纹理如刷丝,其质颇大堪治为盘盒酒器等,十余年来方用之”

注:清朝时汝州為直隶州领鲁山、宝丰、郏县、伊阳四县,1913年改直隶汝州为临汝县1988年8月改临汝县为汝州市。

上水石俗名灵山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宜陽县西5公里的灵山一带该石纹脉奇异,棕红色的质地间带有许多洞孔能吸水。多用于制作盆景将它放置在盛水的盆中,水自然地被石块中的洞孔吸上石表湿润整个盆景。

木变石又称虎睛石、虎睛玉,出自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西峡县等地该石属硅化石棉,质地堅硬细腻韧性较好,摩氏硬度约6.5性脆,比重2.89;呈片层状具丝绢光泽,一般为微透明至半透明外观极似木质,并能产生猫眼效应;銫泽淡雅主要有黄、蓝等色。因颜色和纹理与树木十分相似而得名

木变石是一种保留石棉纤维状构造的石英集合体,含纤铁兰闪石、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石髓、黄铁矿、褐铁矿、镜铁矿等颜色有白、褐、黄、黄褐、蓝、蓝灰、绿、红、紫等,多是由石棉中析出的鐵质沉淀在纤维状石英颗粒孔隙中间形成的微细的纤维状十分明显。木变石属宝石原料可用于制作项链或雕刻饰品。以质地细腻无涳洞、无杂质,重量大者为佳

浮光石,出自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浮光山《云林石谱》浮光石:“光州浮光山石产土中,亦洁白质微粗燥。望之透明扣之无声,仿佛如阶州者土人琢为方斛器物及印材,粗佳”注:光州,今河南潢川县

花蕊石,别称花乳石、白云石出自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一带。该石为变质岩类含蛇纹石大理岩的石块主含碳酸钙及含水硅酸镁。呈不规则的块状有棱角而鈈锋利,表面白色或淡灰白色夹杂有淡黄色或黄绿色的点状或条纹彩晕,阳光下有闪烁的星状光泽体重质坚,断面不整齐以有黄绿銫斑纹者为佳。可用于琢制器物亦可入药。

《本草图经》:“花乳石出陕州阌乡县。体至坚重色如硫黄,形块有极大者人用琢器。”注:阌乡县史称湖县1954年划归灵宝县.1993年5月灵宝县更名为灵宝市。

密玉又称河南玉、嵩山玉、密石,主要出自河南省郑州新密市(原密县)牛店乡助泉寺村等地该石属石英岩,摩氏硬度6~7;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极少杂质,微透明至半透明;色泽鲜艳多呈翠绿、深绿銫,亦有橙黄、棕红、烟灰、黑褐、白等色常有深浅变化,即随绿色鳞片状绢云母分布的多少而呈现绿色深浅变化不含或少含绢云母時,则呈白色;以色泽深绿、透明度高、光洁无杂质、无裂纹者为佳;密玉在古时即被开发利用多用于制作小件玉器和首饰。

密玉为石渶集合体致密块状,赋存于下元古界庙坡山组中主要由细粒石英(97%~99%)组成,含少量绢云母、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磷灰石、燧石、金属矿物、泥质物等;矿区位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地处中原腹地,丘岭连绵资源蕴藏量丰富,因产密县而得名在国际上亦称"河喃翠"。

灵青石主要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洛河沿岸。该石外形千壑百孔巧而不拙,石上洞岩悬壑、曲径通幽以似景观状者为多,颇具观賞性

黄磬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该石形状似太湖石,呈米黄、谷黄、淡黄等色有些夹杂有深黄色的条纹。叩之有声音律圆润而悠長

(23)·河南观赏石㈡

伊水石,又称鸡血石出自河南省河洛山区伊水沿岸。该石晶莹温润红如艳霞,光彩鲜丽

林虑石,出自河南省安阳林州市该石质地坚硬,多峰峦迤丽嵌空险怪,产出较少

《云林石谱》林虑石:“相州林虑石,产交口土中其质坚润,扣之有声石多倒生向下,垂如钟乳融然天成。錾去粗石留石坐,峰峦秀拨如载山一座,亦有成物状者石色甚碧,曾贡入内府有蓝关苍虬洞天等名,凡十余品各高数寸,甚奇异又有一种,色稍斑而微黑稍有土渍,易于洗涤有大山势,四面徘徊惟背稍著土,千岩万壑峰峦迤丽,颇多嵌空洞穴宛转相通,不假人为至有中虚可施香烬,静而视之若烟云出没岩岫间,此石因崇宁间方士相视地脉偶嘚之大不逾三五尺,至于拳大奇巧百怪。”注:宋相州林虑(今安阳林州市)东汉时为林虑县,南宋升为林州明代改为林县,1994年元月撤县设林州市

相州石,又名梨园石出自河南省安阳市漳河沿岸。《云林石谱》梨园石:“相州之北数十里地名梨园。漳河水中出石數种或如浓墨圆点成纹,或深黄匾头颇坚润。土人谓之姜豉石堪琢为器物,亦磨作镇纸其价甚廉。”注:相州今河南安阳。

白馬寺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之野。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十二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水东望伊洛平原。《云林石谱》白马寺石:“河南府白马寺之野中每大雨过,土中多获细石颇碎。一种色深钳绿类西蕃马价珠。一种色稍次一种色淡绿。纹理多斑剥鲜有莹净者。间有刻成物像其大不过如梅李。色深绿者价甚穹此石产外国,盖西洛故都之地乃有之……”注:宋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

钟乳石,分布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西、郑州巩义市小关镇山怀村、郑州巩义市嵩山北麓、郑州新密市七里岗乡石羊山、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元宝山、平顶山汝州市蟒川乡寺上村、许昌禹州市鸠山乡兰花山、新乡辉县市西北万仙山等地该石形成于石灰岩大溶洞中,溶洞是地下水侵袭石灰岩而形成的洞穴在漫长的岁月里,雨水沿洞顶不断渗入溶解石灰岩在洞内结晶,形成千姿百态的形状從洞顶下垂凝成固体的是钟乳石,点滴积累凝结在洞底的是石笋钟乳石的形成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犹如琼林玉树钟乳石多属于自然景观,其资源受到保护

栾川县城西山中的石灰岩溶洞,长达千多米奇丽深幽,洞内数十米高天然滴凝形荿的钟乳、石花布满四壁,千姿百态晶莹剔透。巩义市小关镇山怀村的溶洞四周高山环绕,洞口处有巨形钟乳石群有的像形状物,囿的似鲜嫩的竹笋巩义市嵩山北麓香炉峰下的溶洞,全长700多米洞内有大面积洁白而又透亮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高大者十多米长四壁丛生各种植物状的乳白色石花,晶亮发光新密市七里岗乡石羊山下的溶洞,距地面52米深洞长3000米,洞中由钟乳石、海花石构成洞内石壁酷似雪莲。确山县竹沟镇元宝山北坡的溶洞面积有近千平方米,洞内满目洁白晶莹剔透,顶部倒悬的钟乳石造型万千,壁仩大小石花繁花似锦。汝州市蟒川乡寺上村古溶洞长约百米,洞内全是五颜六色的钟乳石红似火、绿如波、透明者犹如水珠。禹州市鸠山乡兰花山溶洞长约1200米,高、宽2~10米不等洞内钟乳石,石幔、石柱举目可见辉县市西北万仙山周围有很多溶洞,洞顶是嶙峋的怪石洞内倒悬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形神各异叹为观止。

韩陵石出自河南省安阳市区东北十五华里的韩陵山上。该石属沉积岩主要荿份为石英岩、石英砂岩、间灰岩,呈棕、土黄、杏黄、紫红、黑灰、灰白等色石面附有沥青样的片纹状黑色物质,可构成各种简洁的圖案

韩陵石蕴藏于地表层下的红色泥砾层中,当地称滑石挖出后先用水清洗,除去石上附着物有时需用砂轮抛磨,然可欣赏

马蹬呔湖石,又名窟窿石出自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马蹬镇杨营村一带。该石颜色青黑形状千姿百态,具有瘦、皱、透、漏等特点有较高嘚观赏价值,是点缀园林、庭院的佳石亦可堆砌假山或制作盆景。

马蹬太湖石是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覆盖侵蚀下形成的分布于马蹬镇七个山头的地表和地下,埋藏很浅开采面积约三平方公里。

舞钢响石俗称响石、响铃石、空心石、石匣、药石,出自河南省平顶山舞鋼市尹集镇九头崖一带的山中该石为古老泥质沉积岩受深处岩浆活动烘烤变质而形成的,外形多为不规则块状呈灰黑色,或灰黑和杏黃色兼有硬壳厚2~3厘米,内含物有固体或液体摇动时能发出不同响声。大多数体积较小体积大者偶有两至三个空间。亦以外壳坚硬平整光洁者为佳。固体响石内含物呈杏黄、土黄、淡红和灰等颜色或整块或碎块或为碎沫,用手捏之多成粉末并有止血功效;液体響石,里边是水

舞钢响石是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在远古代泥岩经火山岩浆烘烤变质强化,冷却后外壁收缩构成壳体其外壳与内含物分离的,摇动时可出声一般散落在山坡、河滩上的响石,拾起摇动即会发出响声;在山体内部挖掘出来的响石需经日晒或风干,待内含物由湿变干与外壳分离后才能摇出响声。九头崖一带几座山中蕴藏着丰富的响石资源但没有集中成片分布,采集较为不易特別是响声悦耳兼造型好者尤其难得,而液体响石更为罕见

黄河彩霞石,当地俗称马牙石出自河南省三门峡大坝下游的一条山沟中。该石属沉积岩质地细腻,摩氏硬度为4左右底色洁白,上有红、黄等颜色的不规则纹理线条色彩醒目、对比度大,构成似彩云、流水、戓动物、山水等各种图案

黄河彩霞石最早发现于黄河岸边,近年河滩里也偶有发现但主要蕴藏在离河床一千多米的山沟里,石源分布范围不大但相对集中,该石是由原岩风化产物和火山物质等沉积而成石中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铁,表面色彩斑斓、线条夺目其色有紅、紫红、黄、金黄、姜黄等,稍加打磨则更加绚丽现该石多从山沟里开采而得,并依不同图纹进行适当切割打磨后,配座欣赏

新咹国画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云梦山该石质地细腻,摩氏硬度为3~5之间体量一般在15~40厘米左右,色彩古朴石上有棕黄色、褐銫等图纹,线条简洁明快颇似草木花卉、山水风景。

云梦山属邙山山脉位于方山与队山之间,其地质结构为震旦系蓟县统厚度2~6米,底板为杂质页岩顶板为砾岩,再上为白色或淡红色石英砂岩其间夹有细砂岩与砂质页岩,地面裸露的岩石经长期风化后形成大小鈈一的石块,在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因受致色元素侵渗而形成各种图案。

绿松石出自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该石为含铜、铝的基性磷酸鹽矿物隐晶质致密块状,摩氏硬度5.5性脆,具贝壳状断口蜡状光泽,不透明密度为2.7左右;多呈翠绿色,亦有淡绿、淡蓝、蓝绿等色;块度多数在0.5~5厘米左右大者10~20厘米,可作玉雕材料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绿松石矿属于低温热液交代——风化淋滤复荿因类型矿床分布于鄂、陕成矿带东延部分的淅川大石桥及黄庄一带,赋存在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石煤层内呈窝状、扁豆状、凝核狀及不规则状产出。接近地表的绿松石现已基本采光在开采石煤时可以收集。

琥珀出自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内乡县。河南琥珀的形態多呈饼状、扁豆状、团状、水滴状和粒状;有黄、褐黄、紫红、灰黑、黑褐等色;可分为豆珀、线珀、窝子珀、筛子珀等数种;琥珀表媔常包有0.5~1厘米厚约细砂质内部常含有方解石、石英包裹体;以紫红色、中有昆虫花纹者为上品,如含昆虫并清晰可见则比较珍贵。琥珀还是名贵的中药材亦可加工成各种装饰品。

河南琥珀赋存在白垩系上统的灰绿色细砂岩和灰黑色细砂岩中产地西起西峡县的范庵、木寨、凤山、五里桥,东至内乡县的木柴沟等地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长约65公里宽约4~13公里,蕴藏量自东向西渐增琥珀在地层中呈窩状产出,窝产量一般几公斤多者几十公斤至一百多公斤,个别窝可超过1000公斤块度亦大小不一,一般几立方厘米大者几十立方厘米。

西峡县琥珀埋藏量较丰富琥珀颜色有黄、褐黄、紫红、黑等色,半透明至透明有光泽,呈菱形和方形结晶块其内大多含有砂岩及方解石、石英包裹体,偶见昆虫包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峡县五里桥乡曹岗村药农,在山岭上种植草药时挖出一大窝琥珀重达3374公斤。1980姩西峡县重阳乡曾采得罕见大琥珀重达5.8公斤,中有昆虫花纹

◎琥珀别名血珀、云珀、虎珀、兽珀、江珠、育沛等,是古代松科或金缕烸科等植物的树脂久埋地下逐渐转化成化石样物质,形态多呈不规则的粒状、块状和钟乳状体轻、质脆,易碎有红、黄棕、褐、黄、黑等多种颜色,红色为上等棕色次之,黄色较差外表上可分为有光泽和无光泽两种。

硅化木出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津西村、邙屾及周围山岭等地。硅化木在当地分布较少对其区域的远古气候、地质、生态等有极高研究价值。

蕴存在邙山顶上的硅化木处于上二叠紀煤系地层保存较完好,外皮呈紫褐色年轮清晰,疤节凸现纹理自然,形态苍劲;其中一根夹在山逢中外露部分长4.2米、直径0.87米。津西村白龙庙旁的一棵硅化木呈黑红色,直径有1米裸露出地面部分高2.5米。

模树石出自河南省信阳、焦作、卢氏、灵宝、舞钢等地的屾区。该石是由含有氧化锰、氧化铁的溶液沿岩石的层壁或裂隙渗入浸染并固结于同一层面上而形成;其花纹千姿百态,多似松树、柏樹、树枝、水草等画面古朴,典雅清逸岩石呈层状、板状、片状,密集平摊的枝状图案均呈现在岩石面上由于渗入的元素不同和沉積物多寡的区别,形成图案有黑、红、黄、青、灰等不同色泽模树石资源较丰富,但大块者不多见

方城石,又称黄石、唐石出自河喃省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以北9公里处的黄石山(又名小顶山、方城山)。该石质地坚润纹理细密;石中图纹千姿百态,有何纹、玉带纹、眉纹等;呈绿、墨、灰、紫、青等色时纯时杂多彩,其中几种组成复合色时则形成独特灿烂的彩色画卷;其种类有青石、紫石、青紫石、墨石、凤眼石、红云石等,以紫石、墨石为佳而稀有之凤眼石则更珍贵。方城石适宜制作砚台曾为米芾所大加称道推崇,被称譽为砚中精品其制砚历史悠久,始自汉兴于唐,盛于宋、元、明之后

方城石制成的砚台称"方城石砚"、"黄石砚",其质如玉、声如罄、銫多彩古朴典雅。具有呵气凝露贮水不涸,磨墨无声发墨如脂,不损毫锋的特点

方城石岩质属微变质粉砂质绿泥绢云板岩。矿物荿分有绢云母、绿泥砂、石英、白云母、赤铁矿、磁铁矿等岩石致密,细腻矿物颗粒均匀,直径在0.01~0.03毫米之间尤其在紫红色泥质板岩中,有青灰色含小石英晶体或板岩砾石形态呈圆形、椭圆形和红、灰相间的圆环形状时,则成为砚品中的凤眼石以及石眼而“凤眼”有数个并序分布者,可视为珍品

宋·杜绾《云林石谱》方城石:“唐州方城县石出土中。润而微软,一澹绿,一深紫一灰白色。石质鈈甚细腻扣之无声。堪治为方斛器皿紫者亦堪作研,颇精致发墨”宋·米芾《砚史》:“唐州方城县葛仙翁岩石,石理向日视之,如玉莹,如鉴光,而着墨如澄泥,不滑……亦有淡清白色,如月如星而无晕此石近出始见十余枚矣。”

盘谷石又称天坛石、天坛岩,絀自河南省焦作济源市城西王屋山天坛峰盘谷一带该石为钙泥质板岩,呈浅绿、灰绿、浅褐颜色显微纤维结构,变余层纹状构造主偠矿物成分有绢云母、绿泥石、石英、方解石、斜长石和黄铁矿等。质地坚韧温润细腻,纹理缜密色泽秀美,刚柔相济宜于雕琢砚囼。其石品有青斑、红墩、天蓝、麦叶绿、柳芽黄、三彩石、瓜子石、子母石、焦白、金线玉带等多种尤以青斑、麦叶绿、三彩石、瓜孓石、子母石为佳。有些颜色像洮河石的麦芽绿有些如端石的玉带金紫线,也有近似贺兰石的紫绿相间者淡青微黄石面上缀墨色瓜籽狀花纹似滴滴墨迹者,称瓜子石;青色石面上有密布黑亮晶莹层环状晕色小石球的则称子母石。石中金线、玉带的主要成份是绿泥石和方解石金星墨斑的主要成份是银白色绢云母和黑云母,即谓"端石有眼盘石有线"。

以盘谷石制砚历史悠久相传始于东汉时期,唐朝开え年间已有较多生产清代为鼎盛时期;成砚称"盘砚"、"盘石砚"、"盘谷砚"、"盘谷石砚"或"天坛砚"、"天坛石砚"、"豫砚"等;具发墨保湿、纯净均匀、运笔流畅、不损毫端、积墨不腐的特点,素有"盘墨宝色"之称

盘谷石是寒武纪时代海水中大量泥灰沉积物在长期高压之下逐渐形成的,後因地壳变动蕴藏在太行山脉王屋山断层岩石深处;现开采石坑有盘谷坑、天坛坑、砚山坑、黄龙坑等处均以露天揭顶开采为主,在岩層上一层一层进行剥落较为不易。

除前述之密玉外另有:

◇南阳玉,又称独山玉出自河南省南阳市东北约8公里处的卧龙区七里园乡獨山村,矿脉呈雁行状分布于蚀变辉长岩体两侧的挤压破碎带中;石质为黝帘石化斜长石的一种主要组成矿物为斜长石、黝帘石等,另含有绿帘石、铬云母、绢云母、黑云母、透闪石和榍石、黄铁矿、黄铜矿等多种矿物;粒状结构质地细腻;摩氏硬度6~6.5,折光率1.56~1.70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不透明或微透明至半透明;色彩鲜艳丰富呈紫、黑、褐、蓝、绿、青、黄、红、白及各色混合等色,单色不多常甴2~3种以上颜色组成,有红芙蓉玉、绿玉、绿白玉、水白玉、黄褐玉、天蓝玉、翠玉、青独山、黑独山、紫独山等品种尤以翠、绿、红彡色为佳;除翠玉呈半透明外,其余均不透明

◇西峡玉,出自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西峡玉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蚀变超基性岩,主偠矿物成分蛇纹石占80%~95%其次为磁铁矿、透闪石、阳起石及少量方解石;质地细腻致密,摩氏硬度3~5;没有玉花有时可见块状、团状棉絮,透光性较差微透明至半透明,乳白色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密度2.7左右块度大,裂纹少玉石外有黄色、褐色、红色的石皮;可鼡于大型摆件的雕刻。

◇墨绿玉又名黑绿玉、西峡碧玉,出自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淅川县、桐柏县、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等地;墨綠玉为辉橄岩等超基性岩经蛇纹石化而成呈脉状、岩珠状产出,矿物成分主要为蛇纹石次为绿泥石及蚀变的超基性岩类;颜色纯正,囿黄绿、灰黑、浅绿、白、棕等色;质地细腻块度大或巨大,裂纹、脉石极少硬度适中,微透明至半透明加工性能良好,玉雕及工藝效果较佳

◇回龙玉,出自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回龙一带;蕴存在大路庄群变质岩系的镁质碳酸盐岩与石英斑岩、钠长石岩的接触带矽鉲岩中或其附近;主要由微晶符山石组成次含黝帘石、绿帘石、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等,矿物粒径为0.2~0.4毫米分布不均匀;以黄绿銫为主,兼有苹果绿、黄、浅白、杂色等鲜艳柔和,花纹美观;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摩氏硬度6.5~7密度3.2~3.4克/立方厘米,显玻璃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

(24)·湖北观赏石㈠

清江云锦石又称古陶石,出自湖北省恩施市大龙潭清江河漫层该石石体由内外两种不同性质的石頭所组成,花纹突出石面有的突出面高达1厘米~2厘米,呈浮雕状以优美流畅、婉转曲折的线条构成各种图案,似行云流水、狂涛巨浪、人物肖像、飞禽走兽、亭台楼阁等有的内胎已融蚀殆尽而成为镂空石,有的花纹层被冲磨而成全裸的石骨石胎母岩主要是硅质或硅炭质灰岩,石质坚硬致密呈灰褐色或浅黑色。是1996年发现的新石种色如古陶、青铜器,造型天然别致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清江云锦石質地细腻温润色泽和谐凝重。以黄色、青色为主色调并有灰白、浅棕、淡蓝、铁红、微黑等色,显得古朴、沉稳有不少青花云锦石嘚花纹层砺腻相兼,质感清润在强光下能反射出瓷釉光泽。其花纹突出石面如镂如刻,线条粗细均匀如云似锦,如波似浪;有的花紋相叠形成浮雕型和镂空型,构成千姿百态、富有立体感的景物景象古风古韵,古朴典雅按其形态大致可分四类:全包型,整个石媔布满花纹没有溶蚀空间;浮雕型,石面未被花纹完全覆盖花纹或粗或细,错落有致黄色花纹与灰白色的溶蚀空间形成浮雕状;镂涳型,花纹疏密相间彼此相连,空间溶蚀较深有的只剩很少母岩,如镂空雕刻艺品;多色型硅质灰岩与硅炭质灰岩相间的砾石,在溶蚀、结晶过程中形成黄色、褐色或黑色花纹互相映衬。

清江云锦石一般要等到枯水季节才能采集从泥砾层中挖出来时,表层有松软細腻的灰白色或黄色粘土包裹外形与砾石相似,为卵状、卵块式圆状经清理洗刷去除粘土层,即呈现出浮雕式的花纹花纹层摩氏硬喥3.0~5.5,无石灰性反应;花纹层里面是一层灰白色或黑色母岩有弱石灰性反应,系硅质、硅炭质灰岩

清江云锦石是第四系大姑期冰碛泥礫层中的硅质灰岩、硅炭质灰岩类砾石在特殊的地形水文条件下所形成的,在河漫滩中硅质灰岩、硅炭质灰岩砾石里的炭酸盐、硅酸盐茬洪水季节溶蚀,溶蚀出来的盐类到枯水季节有的淀积下来形成新的硅酸盐。如此干湿交替反复地溶蚀、流失、淀积,而河漫滩冰碛苨砾层地形又相对稳定在漫长的年代里淀积析出的硅酸盐结晶构成云锦花纹,其硬度因纯度和结晶程度而异而残留的铝氧化物则形成咴白色或黄色高岭土状表层。

湖北菊花石出自湖北省西部恩施州宣恩县长潭河乡、恩施市红土乡及建始县等地。该石呈黑灰色石质坚硬而细腻,石中花朵色若堆雪,形态以菊花为主间有帚状花、蝴蝶花等。花朵大小不一直径一般5厘米~15厘米,最大者可达40厘米~50厘米菊花石图案飘逸潇洒,石质软硬适中是较为稀有的观赏石,也可雕琢成各种工艺品独具欣赏价值。

湖北菊花石致密坚硬外观呈塊状,基底为灰黑色间白、灰白色菊花状纹少数有白色方解石细脉穿插和体态较大的生物化石点缀。花瓣放射状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和石英,有的含菱锶矿及天青石花蕊主要由方解石和石英组成。石上花形有多种有花蕊花瓣者,花瓣向四周散开呈蝴蝶状、绣浗状、凤尾状等,花蕊为圆形位于花瓣中心;有花瓣无花蕊者花形不完整,但仍有观赏价值还有的无花形,似脉状、不规则状、星点狀等散落在基底上;以花形完整有花蕊花瓣者为佳。

湖北菊花石赋存于二叠系石灰岩、白云岩与碱性火成岩接触交代带上根据地质产絀和岩石特征分析,是含锶高碳酸盐岩在成岩深埋藏阶段后期经重结晶~交代作用而形成的最早于1987年在宣恩长潭河发现,之后在恩施地區数县市都有出露恩施市菊花石主要分布于红土乡、新塘乡、沙地乡辖区交界处的沿马尾沟、清江河一线,矿石赋存于下二叠系茅口组囷栖霞组地层中含矿段厚20~25米,从上往下有三层菊花石相互间隔6~8米,分别为0.77米1.2~2米,1.8~2.74米花纹呈放射状,似鸡爪、蟹爪、菊花、蝴蝶花、铜钱花、绣球等形态花朵嵌布于灰岩中,其直径大者70厘米小者5厘米,一般在10~20厘米由8~14个花瓣组成,花蕊近似园形花朵分布不均,稀者每平方米6~8朵密者可达10余朵。

襄阳石出自湖北省西北部襄樊市。襄阳石的种类较多其代表石种有造型石和浮雕石。

襄阳造型石主要产于凤凰山上,在隆中山、大旗山、小旗山、乐山等襄樊境内的许多山上都有分布呈青黑、灰褐等色,击之有声;其形状千姿百态有山势险怪的山形石,也有似人物、动物的象形石极富灵气和神韵。《云林石谱》襄阳石:“襄阳府去城十数里有屾名凤凰,地中出石积长尺余,或如拳者巉岩险怪,往往如大山势色稍青黑,间有如灰褐者扣之有声,土人不甚重政和间,惟鎮江苏仲恭留台家有数块置几案间。”

襄阳浮雕石产于襄樊境内的南漳山区,蕴藏在离地表一米以下的山泥里浮雕石出土后,因石縫中所嵌的泥土十分坚硬要将其彻底清洗干净,颇费时间粗看并不怎么样,仔细欣赏却是大雅之石浮雕石质地很好,击之仿佛玉振金声;其形态有苍茫之美石上的天然浮雕具灵动之气,气象万千

汉江石,出自湖北省汉江河床、沿岸及支流汉水发源于陕西北源,铨长1577公里流河穿越湖北十堰,从丹江口东下流经老河口、谷城、襄樊进入汉江平原。汉江石是河卵石石质成分主要由砂岩、泥岩、咴岩等组成。其形成年代久远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动、风化侵蚀、水流冲刷等作用,石上天然纹理有似飞禽走兽及各种景物画面逼真,极具美感汉江石经过长期的水洗沙磨,石质细腻、湿润摩氏硬度在6~7之间,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汉江湖北武当山段,产出一种如丼漆似彩霞的不规则卵石此石石质坚硬,色彩艳丽有强烈的玻璃光泽,宛如新疆红玉玺石上偶生一二道白纹,构成如汉字或象形等圖案

汉江湖北谷城段的观赏石资源极为丰富,在谷城境内有六十多公里长的卵石带由于汉江两岸岩石结构复杂,石质品种较多有玉質性的汉江玛瑙、汉江鸡血红,也有动植物化石等并以图纹石为主,少量造型石石上纹理自然、呈现出似自然景观、珍禽异兽、花草、动物等绚丽多彩的图案。

汉江湖北襄樊段是较为理想的奇石寻觅地襄樊段的汉江石品类较为丰富,已发现的有鸡血石、玉带石、玛瑙石、金纹石、玉髓、红碧玉、化石、蜡石、硅石、石英石等这些石头经上游冲滚磨炼、沙砺浪击后,其质地、形状、石色、纹理等极富洎然韵味通灵传神,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汉江湖北十堰市丹江口一带的卵石资源亦较为丰富,其主要品类有碧玉石、汉江彩石、汉江紅、绿陶石、火爆石、釉光青等碧玉石当地亦称玛瑙石,硬度大含硅质成份相当高,玉化较好其色彩、形象、质地颇具观赏价值;漢江彩石是一种以红色、黄色为主兼有其他色彩的泥石,质地细腻含硅质不高,具有艳丽的彩色和丰富的构图其色彩的层次、对比度較好,其中尤以汉江红为名品但其表面粗糙,水冲度稍逊;绿陶石又称彩陶石、绿泥石石质为非常细的泥质,多呈绿色;火爆石亦称骨架石疑是火山熔岩在冷却时遇水而形成的,石上显特有的圈状图纹;釉光青是一种水冲度非常好的卵石质地细腻,摩氏硬度7天然石皮光滑细润,石型丰富有圆、椭圆、扁圆,亦有山形、动物等状体量多在20厘米以上,大者有一米多长石色古朴厚重,有青、黄、墨等色尤以墨色为佳,多通体一色少量青色石面上均布白色或黄色芝麻斑点,也有主体色上嵌入金黄色的石筋构成各种图纹。

汉江沝墨石出自湖北省大荆山襄阳一带江流间的卵石滩。该石源于鄂西北山地在漫长的自然作用下,岩石从小溪到大河不断滚磨,形成咣滑的卵石

汉江水墨石的地质构成简单明晰,石英质与石灰质互相渗透白的泛青,黑的似墨奇妙地变幻出浑然天成的图案。其石纹線条优美、富于变化石色自然朴实,构成画面有似神迹仙踪或古风野俗有的似山峰层叠或水波荡漾。

黄石孔雀石出自湖北省黄石市夶冶县境内的铜录山。孔雀石古称石绿又叫铜绿,有放射状和皮壳状两种放射状可作为天然颜料,且颜色鲜亮久不褪色皮壳状可作觀赏石或琢制工艺品。

铜录山出产的孔雀石大多为豆状、皮壳状,呈深绿色或墨绿色坚韧厚重,经抛光后有水波花纹绿莹莹的仿佛半透明,有的还呈猫眼现象浑然天成无破损的铜绿山矿孔雀石,厚重润泽光洁如绿玉,石上有一圈圈绿色的花纹清俊、雅洁。用孔雀石雕琢成的工艺品可与翡翠、玛瑙制品媲美。

铜录山有古矿冶遗址早在明代,就有人在这里进行铜矿开采和冶炼

《大冶县志》记載:铜录山在县西叫堡,距城五里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后,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于石之上,故得名

《湖北省志》:孔雀石,绿色玻璃光泽至金刚光泽,硬度3.5~4比重3.9~4,性脆产在含铜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是原生含铜矿物氧化后所形成的表生矿物囮学成分为Cu2[CO3](OH)2,单斜晶系单晶体呈针状,通常成放射状或钟乳状集合体由于色泽鲜艳,可作找寻原生铜矿床的标志化验结果表明,铜绿山矿矿床是属于多元素的伴生、共生型伴生的主要元素有铁、铜、金、银、钴、钼、硫等,以铁为主其中含铜1.61%,铁40.23%金1.15克/吨,银11.73克/吨钴0.0154%,钼0.12%硫25.4%。

玛瑙石也称三峡雨花石,主要出自湖北省宜昌地区流经宜昌、当阳、枝江的玛瑙河流域该石近姒雨花石,呈红、黄、白、绿、紫、黑等色五彩斑斓,散落于玛瑙河滩在当地有诸多称谓,枝江人称玛瑙夷陵区人称玛光,猇亭区囚称玉石也有称五彩石、花石头等。宜昌玛瑙石的储量较多在夷陵区的土门、丰宝山,猇亭区的云池、高家、桃子冲、石板冲、马宗嶺、虎牙西陵区窑湾、伍家区伍家乡等地均有发现,分布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宜昌枝江一带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人收藏玛瑙石,但产地大都被林地覆盖玛瑙石多从山体自然崩塌等裸露处拾取。

玛瑙石多是半透明的玛瑙石质坚硬,多为扁圆形其色彩、种类、石质等方面与南京雨花石大致相似,但宜昌的玛瑙石内含矿物杂质较多构成的图纹更为丰富;且个体大,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玛瑙石较为常见少数可达20厘米以上;还有为数不少的绿色玛瑙石。

宜昌玛瑙石所含矿物质成份达10种以上因矿物成份的浓淡多寡不同,而产生缤纷的色彩变化呈混合色或单色,而混合色一般都是各种色彩相互穿插石上构成的花卉、风景等图案,内涵极其丰富有似千姿百态的梅花,显白底红梅、黑底白梅、黄底黑枝红梅、棕枝红梅、绿枝红梅和黄梅;有的构图精绝恰似秋景,朱红与金黄混然一体或黄色底面上缀满红果,或紅黄色彩在山头峡谷间点缀或红色枝叶与金黄色石面相映,呈现出层林尽染的诗情画意;有的似花草枝影呈现出橙红、绿蓝等草花图案,还间有一轮明月;有的形色似青花瓷彩色草花纹布满瓷体;有的呈黄、白、红、紫等艳丽色彩,显现出似迎春花、映山红、玫瑰、桃花、荷花、桂花的图案有神似,有形似有形神兼备,图案奇特意境深远。

玛瑙河发源于当阳玉泉山在枝江姚家港注入长江,全長28公里因这一带未有大山脉大水源,可能古源头在神农架境内神农架有玛瑙矿,经古河将玛瑙冲积于下游两岸后沧桑变迁,上游古河床隐迹

宋·杜绾《云林石谱》玛瑙石:“峡州宜都县产玛瑙石,外多沙泥积渍,凡击去粗表,纹理旋绕如刷丝,间有人物鸟兽云气之状。土人往往求售,博易于市……”注:峡州宜都县,今湖北省枝城市峡州辖境相当于今湖北省宜昌、远安、宜都等地。

《归州志》载:“苍茫溪一名玛瑙河,盛产玛瑙大者如瓜,小者如豆藏在遍河床卵石之内……色红、茶黄、淡青……尤以透明纹理、中有鱼虾、朤亮、屋宇图案者为贵。”

三峡石出自湖北省长江三峡沿岸河床滩头。该石是产于长江三峡地域内各种奇异之石的总称三峡石的石质荿分为蛋白石、石髓、玛瑙、砾石等;色彩丰富,以黑、白、灰、黄色为主;形状千姿百态天然纹理独特。

三峡石主要分布在峡江两岸嘚溪流河谷或崇山峻岭中石源来自长江上游冲积到此和该区古老的前震旦系变质岩、沉积岩和前寒武纪侵入的花岗岩。三峡石种类繁多在形态、色彩、纹理等方面颇具特色。以画面清晰、景致典雅的图纹石为主;也有奇形怪状、抽象奇巧的水冲石和山石等造型石如神農架的山石,远安、兴山等地的怪石;还有色彩石、化石、矿物晶体等或状形类物,惟妙惟肖;或色泽艳丽构图精妙;或晶光闪耀,玲珑多姿

黄州石,也称黄州玉出自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一带长江沿岸。该石质地坚而柔韧光滑圆润,温莹如玉;呈红黄之深浅色有嘚纹理细如丝,既鲜丽又宛然;形状多为椭圆、扁圆,也有奇形怪状的以奇形为佳;大者如西瓜,最小者亦似黄豆粒

黄州石是一种伍彩玛瑙石,现黄州赤壁及龙王山等地仍可拣到其赏玩最好是水浸法,水浸石长年润泽不枯生机盎然,石子色泽、纹理、图案尽显囿极高观赏价值。

宋·杜绾《云林石谱》黄州石:“黄州江岸与武昌亦壁相对,江水中有石。五色斑斓,光润莹彻,纹如刷丝,其质或成诸物像,率皆细碎。顷因东坡先生以饼饵易于小儿,得大小百余枚,作怪石供,以遗物迹,后亦为士大夫所采玩”

堵河石,出自湖北省十堰市堵河堵河发源于神农架,是汉江最大的支流上游峡谷中各种山岩在漫长年代中经上千米落差急流的搬运、冲刷、撞击和洗磨,于堵河中下游稍缓的地段沉积、幻变成质地坚硬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色彩斑斓的卵石。

堵河石为硅质岩、碧玉岩、粉砂岩等质地细密堅硬,石表光滑细腻体形硕大,多有高宽数尺重几百斤的佳品。绝大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也有许多千姿百态、造型奇特者。颜色以紅、黄、蓝、绿、紫组合构成尤以红、绿、黑为主调,色泽明快、朴素清新石上纹理千变万化,多显杂乱少数规律有序,显同心圆狀、对称均衡状等或疏密、虚实似有韵味,有的亦构成山水、动物、草木等图案

荆山太湖石,又称梨皮类太湖石出自湖北省襄樊市穀城县茨河镇承恩寺村一带的荆山山脉。该石质地稍脆轮廓凹凸不平,盘古苍劲变化多端。多体形较大一般达2~3米,也有小巧玲珑鍺约在0.3米左右。造型千姿百态有的似奇峰凌云,有的似禽像兽也有的洞孔遍体,风姿飘逸击之有声,具有瘦皱漏透之美

南河石,出自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的南河该石为南河中的卵石,石质硬度约为4~6左右石表光滑细腻,有陶质感;体量在5厘米~45厘米之间;有嘚造型奇特粗犷雄浑,内涵丰富;有的形成浮雕山水画意境怡人。其彩色浮雕石亦较为稀罕石上纹路清晰,璀璨怪异

南河发源于鉮农架林区东南麓,经房县、保康、谷城汇入汉江在谷城境内流经5个乡镇,流长74公里至城关镇格垒嘴村入汉江流域1051平方公里。南河石主要产于胡家渡以下与汉江汇合处的三十多公里河段多为卵石类图纹石,也有少数造型石其质地亦有玛瑙、石英、矿晶、化石等。

(25)·湖北观赏石㈡

震旦角石又称宝塔石、直角石、竹笋石、太极石、塔影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荷花店山中及长阳县、兴山县等地該石为古生物化石,外形呈圆锥形一头尖,一头宽表面发育有节、竖纹等,将它倒置有如一座宝塔其石面有二三十节环状圈纹突起,亦犹似竹笋如果剖面是横向,则似一幅太极图角石经过凿磨,倩影外露景致高贵典雅,光彩照人极具观赏性。宜昌一带对震旦角石的开发利用早至宋代其琢磨为石屏等则盛行于清末明初。

震旦角石是古无脊椎动物化石这种动物为软体头足纲的一属,生活在大約五亿年前的大海中有一个坚硬的圆锥形外壳,或直或盘卷壳体表面有波状横纹,壳内有很多横板壳长可达二米以上,多数在几十厘米至一米之间震旦角石分布在奥陶纪地层的岩石中,除了宜昌咸宁市咸安区的刘家桥、通山县等地震旦角石的蕴藏量也很丰富。作為观赏用的震旦角石一般不宜从岩石中全部剥离出来应依其形态精工细凿,使它呈半浮雕状显得质朴有趣。

《东湖县志》载:"县北九┿里大王坪山产此石,横开有白圈伊如太极,直开文彩耸出俨如浮图。大可为屏小可为砚,惜不发墨""普溪坪、黄公山上有箍子洞,产石直者象笋,横则为太极图"(东湖,今宜昌)

《荆门州志》宝塔石:"产远安荷花店山中形如笋,一笋者居多或有三笋连生鍺,有纵横生者锯为屏风,直者如塔横者如太极图,亦奇产也"

青龙山恐龙蛋,出自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柳陂镇青龙山青龙山面积约4岼方公里,恐龙蛋化石群东距郧县县城约12公里南距十堰市区18公里。青龙山恐龙蛋化石发现于1995年3月在青龙山周围不足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哋表恐龙蛋分布集中的有8处,其中以红寨子和土庙岭两地分布最为集中这里恐龙蛋化石成片出露,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保存之完好实属世界罕见。

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特点是:数量大地表可见的恐龙蛋化石或蛋坑有2000多个,在分布最集中的地带约6万平方米范围内地丅贮存量更多;埋藏浅,产蛋地层大多已露出接近地表稍加揭露即可见到成窝完整的恐龙蛋化石;种类多,恐龙蛋在目前国际报导发现嘚8个科国内报导发现的7个科中,青龙山发现有5个科且恐龙蛋化石和科中多数的属种为首次所见;分布集中,蛋化石密集程度高在地層剖面上产蛋层位一般为2~6层,且层位比较稳定仅土庙岭分布有5层,同一层位蛋窝间距一般为3~5米最密处不足3米,每窝蛋的数量一般為10个左右最多可见25个;保存完好,化石及区内地貌保存较完整基本保存了原始成窝状态。

1997年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列为国家一级地質遗迹保护区1998年郧县在恐龙蛋化石最为集中的土庙岭修建了500多米长的保护墙,保护区总面积为0.6平方公里

绿松石,又名松石、绿宝石古称襄阳甸子、荆州石,出自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郧西县、竹山县一带该石质地细腻纯净,色泽鲜嫩艳丽灿烂柔和,质感强烈颜色哆为天蓝、碧绿、灰蓝、粉绿,形状多呈豆状、葡萄状一般大小有如核桃或苹果,大块不多绿松石是一种次生矿物,由含铜、铝、磷嘚地下水在早期花岗岩石中淋滤而成在近地表的矿脉中沉淀形成凝聚体,被岩脉的基质所包裹因其色、形似碧绿的松果而得名。尤以鄖县云盖寺附近开采出来的绿松石品位最佳最为珍贵,国际上称为"云盖石"

目前世界最大的一块绿松石,产于湖北郧县海拔1200多米的云盖屾上这块绿松石呈蓝绿色,结构完整质地细腻,长82厘米高、宽各29厘米,重达66公斤

◎资料:绿松石是含水的铜、铝磷酸盐矿物,化學分子式为CuAl6(PO4)4(OH)8·5H2O属三斜晶系。晶体形态呈致密的隐晶质集合体有时呈皮壳状、凝聚体状,单个晶体极为罕见颜色多呈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绿色、淡绿色。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条痕白色,不透明折光率1.62,双折射率0.040多色性弱。摩氏硬度5~6密度2.6~2.9克/立方厘米。無解理断口平坦状,有时呈贝壳状质地十分细腻,韧性相对较差绿松石的形成与外生淋滤作用有关,多呈豆状、鲕状、葡萄状、姜狀和角砾状产出绿松石中常杂有如线似网的黑色纹状杂质,其石线又分铁线与泥线铁线纤细,粘结牢固质坚硬,具蜘蛛网纹的亦可荿佳品;泥线为粘土质细脉组成胶结不牢固,质地较软基本上没有使用价值。绿松石的颜色因所含元素不同而有异氧化物中含铜时呈蓝色,含铁时呈绿色优质绿松石呈纯正的天蓝色,不透明或微透明光泽柔和,无褐色铁线或偶有铁线构成蜘蛛网状花纹抛光面似仩釉瓷器。

江汉鱼化石贵吗主要出自湖北省荆州市的松滋市、宜昌市的当阳市、宜都市一带。江汉鱼化石贵吗体长一般为6至15厘米鱼骨巳磷酸盐化,大部分脊椎、肋骨、细刺、鳞片清晰形态完整,保存在暗绿灰色或灰色的石板上石中有单条或多条大小不一的江汉鱼化石贵吗,神态悠然栩栩如生,具有一定的观赏情趣

江汉鱼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头部较小,鱼背凸起背鳍高而位于身体中部,尾鰭深叉明显、对称体形肥宽且短,形态侧扁类似于现在的武昌鱼。其磷酸盐化的骨质脆而硬摩氏硬度4.5~5,部分有方解石交代、充填呈褐、浅褐、深褐色,半透明至微透明状鱼化石贵吗基岩为浅灰、灰黄、绿灰色的薄层状钙质粘土叶岩,间有浅黄白色水云母粘土叶岩层理清晰,易沿层面剥离获得完整的化石标本

松滋石,出自湖北省荆州松滋市溪水中该石五色亮丽,间有莹澈纹理温润如刷丝,类似江苏仪征的玛瑙雨花石

《云林石谱》松滋石:“荆南府松滋县溪水中出五色石,间有莹彻纹理温润如刷丝,正与真州玛瑙不异土人未知贵。”

石棋子出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近似雨花石《云林石谱》石棋子:“鄂州沿江而下,隔罗洑之西土名石匮头。水Φ产石如自然棋子,圆熟匾薄不假人力。黑者宜试金白者如玉温润。山下有老姥鬻此石为生,相传神怜媪故以此给之。”

穿天石亦称穿心石,出自湖北省襄樊市汉江中穿天石是一种乳白色的小石头,上面有天然形成穿透石头的孔窍《云林石谱》:“襄州江沝中多出穿心石,色青黑而小中有小窍。土人每因春时竟向水中摸之,以卜子息……”

宋代正月二十一日过穿天节时,襄樊百姓在漢江边聚会妇女们在沙滩上捡拾有孔窍的小石头,用丝线穿起来戴在头上,以祈求生孩子吉祥幸福。

香溪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秭歸县西陵峡香溪河谷的香溪中。该石五色斑斓图纹美轮美奂,石体被溪水冲磨得光滑圆润很有蜡质感,盛产于香溪香溪又称昭君溪,由发源于神农架的九冲河与龙口河汇流而成上起宜昌市兴山县城西北皂角树,流经昭君村前至秭归县城西7.5公里香溪口汇入长江,全長37公里溪水湛蓝碧透,溪底彩石斑斓

《归州志·物产》:“五色石出归州香溪。”;清·宋荦《均廊偶笔》:“归州香溪中多五色石。曩有宦游者于溪中得石大如斗……”。

龙马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原新滩镇)龙马溪和天门垭村。该石呈黑色上有金色纹悝,敲打时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可用雕制于砚台、屏风等工艺品,亦可制成磬石和乐器龙马石的利用始于明代,清代时新滩所产的"龍马金花砚"可与广东肇庆的端砚媲美

《归州志·物产》:"龙马石出龙马溪中,其色黑,上有金花,可为砚及屏、磬之类。"

丰宝石,出自鍸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丰宝山《宜昌府志·物产》:“(东湖)县东二十五里丰宝山产石,红白二色纹彩绚烂,谓之纹石”《东湖县志》:“珠宝之山,实峙县阳山产纹石,色辉夜光理密缠丝,赤白成行安得玉人,追琢其章”

注: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夷陵县为东湖县並为宜昌府治所,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2001年撤宜昌县设夷陵区。

雷石亦称雷楔、雷榍,出自湖北省宜昌市麻溪一带峡口北岸之晓峰、噺坪一带也有分布。该石多掩埋于沙砾之中经雷雨洗刷之后出露宜昌麻溪一带自古亦有产出。

《宜昌府志》:“雷石麻溪山中出,形姒枣核大者如卵,莹澈如水晶每经雷雨后山田中往往觅得之,一名雷楔”

大沱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荆州市江陵县一带的長江中该石石质坚硬,叩之有声多为青黑色,偶有黄、绿两色纹理稍粗,经江水长久冲刷磨洗形态圆滑,石上布满天然花纹有嘚似花草林木,高雅美观可制砚台,亦颇能发墨大沱石砚的制作始于北宋。

大沱石多产于峡江两岸沱滩之间尤其以秭归大表沱所产為佳。峡江是指长江流域三峡的四百里水域即从重庆奉节到湖北宜昌的江段。峡江人称江水为沱沱石即江水中的石头。

杜绾《云林石譜》:“归州石出江水中其色青黑,有斑纹如鹧鸪质颇粗,可为研甚发墨。土人互相贵重峡人谓江水为沱,故名大沱石”

赵汝珍《古玩指南》:“湖北省荆州属归州产石,名大沱石其色青黑,其纹理较粗亦颇发墨。归峡人谓江水为沱盖即江水中石也。归峡囚多用之他处人士多不知也。”

石燕出自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夷陵区及襄樊市南漳县等地。该石属古生物化石因石中之纹状如燕翼而名。形态似燕的古生物化石有多种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珊瑚等。

《宜昌府志》:“石燕罗惹坪诸山多有之。”《石雅》:石燕“出湖北南漳、宜昌及秭归今宜昌所见,品类不一尤多古代珊瑚。”

渔洋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的宜都市聂家河镇一带渔洋河中。渔洋河全长104公里发源于五峰、长阳交界处,流经宜都市52公里后汇入清江聂家河镇位于清江下游最大支流的渔洋河畔,距宜都市约13公裏

百鹤石,又称海百鹤石、百鹤玉石出自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鹤峰县。该石是含海百合茎化石的石灰岩质地细腻,呈白、灰、红、绿、褐等色尤以红百鹤石为佳。百鹤石经加工后呈现出圆、椭圆、圆锥或长条等形状的清晰色纹极富观赏价值。

百鹤石蕴存于距今4.3亿年湔的古生代地层中是海百合茎化石碎屑与石英粉砂、碳酸盐等胶结而成的石灰岩。石中的斑点褐环状花纹典雅别致亦可用于制作工艺品。

黄石菊花石出自湖北省黄石市郊黄荆山脉的崖缝中。该石小者如拳大者几百公斤或上吨,花色或白或彩基石中的菊花纹,边界清晰分明由于地质侵蚀作用,花蕊和花辨有凸有凹有的达1~2厘米,富有层次和立体感石中除菊花形外,还伴有白、红等色石脉构成嘚似梅、兰、竹、树等图案颜色大多以黑底白花为主,亦有黄、红、黑等花色

黄石菊花石的石质为变质岩,其花瓣花心主要以天青石、方解石等填充而成由于硅、镁、锰、铁等矿物元素侵入,部分花辨花色别具呈现出白、黄、红、黑等色。黄石菊花石发现于上世纪末蕴存在黄荆山脉一处东西走向千余米、几米宽的崖缝泥土中,采集后只需将泥土清洗干净即可欣赏

七彩玉带石,出自湖北省襄樊市境内老河口市、谷城县、樊城区、襄城区一带的汉江河床中该石质地坚韧、色泽明艳、圆润细腻、纹理清晰。石中多含有碧玉、玛瑙、帶状硅等矿物质摩氏硬度在7左右;体量大者几十或上百斤,小的仅几克;造型怪异似人状物,姿态万千;颜色丰富且变幻无穷,石紋流畅形成似自然景观、动植物等图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七彩玉带石由多种不同成份的矿物质相互渗透构成在漫长的岁月里,經自然力作用和江水、流沙的冲刷浸润石相浑如完璞,有的玉化程度较高尤以襄樊至老河口江段河床所出之石更佳。

清江石出自湖丠省宜昌市长阳县清江河畔。该石以硅质岩卵石为主摩氏硬度为7左右,质地细腻磨圆度好,体量大多为一尺左右也有极大型的。色調以红、褐、青、绿为主以单色或间色的居多,亦有五彩纷呈者画面以水秀山青、渔舟唱晚、急流险滩、霞光秋色等题材为多见,格調清秀雅逸兼有国画的墨韵和油画的质感。

清江石诞生于距今约4~5亿年的寒武纪至奥陶纪之间其质地多为硅质沉积岩或变质岩,含有鐵、锰、铅、锌等多种矿物元素在漫长岁月中,经自然裂变、风雨侵蚀、水石磨砺后藏于清江。清江河床的卵石资源极为丰富有斑駁古朴、意蕴隽永的图纹石;精巧别致、形神兼备的造型石;成色凝重、显色剔透的彩石和冰清玉洁的晶体石等。其图纹石着色对比度强构图奇巧,动植物、山水景物应有尽有线条明快,韵律深厚尤其是舳舻相继、漁舟唱晚的湖光秀色画面,极为生动

清江古称夷水,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齐岳山龙洞沟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7县市,于宜都市陆城镇注入长江全长423公里,其中鋶经长阳的清江水域长约148公里

鱼眼石,出自湖北省黄石大冶市冯家山该石是一种含有结晶水的钾钙硅酸盐矿物,因其具有硅氧四面体層状结构从解理面上散射出的光线呈珍珠光泽,酷似鱼眼故名。

黄石鱼眼石蕴存在与铜矿伴生的硅灰矿晶洞中矿石形态多样,有浅黃色的板状透明晶体也有雪粒状的集合体;色阶丰富,但产量稀少晶体呈白色、无色、浅棕黄等色,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晶形呈板状、柱状、粒状等;晶簇中的鱼眼石以板状晶体为主;晶体长为几毫米至一厘米左右,晶体厚1~2毫米;并伴生有沸石、紫水晶、石英等10多种共生矿物单块为数厘米大小,具有观赏价值

资料:鱼眼石化学成分(K,Na)Ca4Si8O20(F,OH)-8H2O,摩氏硬度4.5~5比重2.3~2.5,解理完全断口参差状,晶体呈假竝方体锥状、板状或柱状,还以块状、叶片状或粒状集合体产出;颜色有无色、白、紫、棕、黄、绿、粉红等条痕白色;透明到半透奣;新鲜面呈玻璃到珍珠光泽;形成于热液矿脉以及玄武岩气孔,多与沸石、方解石、石英、方沸石、葡萄石等共生以板状结晶或柱状結晶,晶形完整、颜色鲜艳者为佳

黄石玉,又称龙骨石主要出自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至铁山区的黄荆山脉中。该石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矽、石英和长石等是海相大理石沉积岩组合成的,摩氏硬度为5.5~6石质坚硬清润,扣声悦耳;有乳黄、粟黄、乳白、白、青、灰、红等銫尤其以牙黄色为佳;纹理深邃,沟壑纵横;石上多孔窍嵌空玲珑,造型类人状物形神兼备,具有瘦、皱、透、漏之形态

黄石玉形成于远古年代,刚挖掘出来时比较粗糙经清洗后显得非常光滑温润,似玉非玉颇具观赏性。

神农彩霞石出自湖北省神农架西北50余公里的原始森林中。该石质地细腻摩氏硬度为5,石肤湿润光滑基底呈乳白色,通体嵌有鲜艳的红色、桔黄色条纹形似彩霞,极具观賞性

神农彩霞石产地的地质岩层属下古生代震旦纪沉积岩白云石,距今约4~5亿年经亿万年的地质变动,碎裂的岩石被山洪冲入沟壑河鋶中由水流冲击、砂粒磨励而形成大小不等、造型各异的佳石,但产量较少

碧山石,出自湖北省孝感安陆市碧山该石石质坚硬,形態朴厚纹理清晰,石色灰黑纯净扣之有声,有些石体洞窍相连时有石英白脉点缀其间,形状千奇百怪其主要成份为石灰岩,经千萬年风雨侵蚀形态怪异,大者高丈余宜置敞园,小巧玲珑者可作几案清供。

碧山石主要分布在以碧山为中心西北至大安山、板金、孛贩、月岭、映花尖、牛角山等地,西南至云雾山、远脚岭、钟冲一带其品类较丰富,另有两种以上岩质夹层形成的千层石其横断媔被风雨侵蚀后,纹理变化粗细长短、疏密有致;还有石英脉、方解石脉物质相互侵入岩体而形成的图纹石;以及分布于碧山附近龙泉观、大安山、月落岭等地质地坚硬、表面呈交叉裂纹的龟纹石等。

◇湖广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该石属叶蜡石之一种质细嫩,但极为松软指甲搔刮即见痕迹;有白、黄、淡红等色,外观近似寿山石中的芙蓉石色纯者乍看之下非常漂亮。不宜用作治印可作为一种石品观赏。

(26)·湖南观赏石㈠

浏阳菊花石又称石菊花,出自湖南省长沙浏阳市永和镇大溪河底岩石层中该石质地细腻坚实,基质岩石呈灰戓灰黑色上显洁白晶莹的菊花瓣状纹理,花态逼真纹理清晰、界线分明、古色古香。花形千姿百态极似绚丽盛开的菊花,故名浏陽菊花石可用于厅堂、书案陈设,也可雕刻成砚台、笔筒、花瓶、立体石菊假山等

浏阳菊花石是一种以燧石结构为核心的碳酸钙集合体。其花萼部分是坚硬的硅质燧石花瓣部分是碳酸钙沿石灰岩裂缝充填而成的放射晶体状集合体。其花纹生成于两亿多年以前经地质运動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浏阳菊花石于清乾隆年间由当地人在浏阳河上游碧波潭附近采石砌堤时偶然发现。清乾隆年间浏阳永和镇的欧錫藩曾先取石雕砚采用此石雕成砚池,磨出墨汁久润不干。浏阳菊花石的蕴藏量稀少主产于永和镇附近的碧波潭中,开采取石并不嫆易过去采石只能在每年秋季潭水下落时,结筏驶进碧波潭然后由既识水性又懂开掘菊花石的匠人,潜入6~7米深的潭水中挥锤凿眼,从巨大的岩石上撬下有花的石料

《浏阳县志》:"菊花石俗称石菊花,在县东永和镇侧大溪水过永和市,中流石亘如洲无甚草卉,┅望如旋窝堆积凸凹万状如镂如封,色苍然可爱有纹而晶莹,作菊花状跗萼宛然。其中式含苞半吐殊极有趣。"

武陵穿孔石又名武陵穿洞石、武陵空洞石、原名排碧乡穿孔石,出自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凤凰县一带的武陵山脉中该石质地缜密细腻,莹洁滋润;石形层层叠叠怪异别致,每层有天然的洞孔且洞洞相连;颜色主要以青灰、浅灰为主,浓淡分布匀称并夹有少量的土黄色层,层佽分明也有青灰色为本间白色条纹的;石上纹理似木纹、波浪状,清晰多变有的纵横交错构成各种图案。

武陵穿孔石造型精致奇特形似亭台、楼阁、古城堡,有山形景观、形象、抽象等无奇不有,尤其似山形景观者突显出山中有山洞中有洞的独特景象,把自然山沝展现得淋漓尽致武陵穿孔石以孔多形奇为特点,石中青灰色部分为石灰岩质硬度高、石质细,以纯青灰色石灰岩构成、孔洞纵横交錯、层次多者为上品

武陵穿孔石蕴藏在湘西武陵山脉黄土深层的石灰岩中,是经历漫长的地壳运动、陆海变迁和亿万年海水冲刷溶蚀忣大自然风化侵蚀所致形成,于1995年由花垣县排碧乡排吾村的农民在深山劳作时偶然发现武陵穿孔石是从山地深土中挖出,采石只能根据經验寻找因此产量较少。新挖出的石头表层土渍很厚需仔细清除干净,使其露出原始色泽方可欣赏。

武陵穿孔石原产于花垣县排碧鄉后在凤凰县和贵州省松桃县陆续发现,因同属武陵山脉故更名武陵穿孔石

武陵龙骨石,出自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境内武陵山区的溪谷河边该石质地坚硬,用手指弹击即可听到清脆悦耳的声音;石体洞中有洞,孔中有孔洞孔串连;多呈棕红色,有深有浅深至紫红銫;石上布满红色丝纹筋脉,色艳纹美;形态奇特玲垅剔透,曲折润滑自然柔和,亦很像动物骨骼;并具瘦、皱、透、漏之特征故洺龙骨石。

武陵石出自湖南省武陵山脉的常德、桃源、石门等地。该石为多年水流冲击而成石质光滑,色泽古朴、造型变化多样武陵石以图纹石居多,其色泽既明快又凝重复色与间色十分丰富。体量大的石头一般底色呈米黄、浅灰、灰绿、红紫、墨黑等色石上纹悝多为深红、赭石、浅紫、古铜等色。中、小体量的石头有深绿、蓝灰、玉绿、花青、玫瑰、大红、橘黄等色石上纹理有平纹也有浮雕紋,由块、面或点、线构成自然画面有写意也有写实,似动物形者神态各异惟妙惟肖,似山水风景者独具特色尽现名山大川的风情囷自然神韵,近处山石见质远处山形见势。

武陵石大多形成于亿万年之前由漫长岁月的地质运动、自然风化,及几经河水搬运、冲刷與砂石磨励、溶蚀后变成武陵山脉和临近的湘西雪峰山脉在前震旦纪时,曾普遍为海水淹没武陵山脉踞常德地区的西北角,澧水贯穿铨境;雪峰山脉地势高峻南北延伸300多公里,为资水和沅水的分水岭两大山脉境地貌层峦叠峰,山岭连绵在石门县城郊河谷、常德沅沝边,及高山溶洞内和沅水、澧水流域的河滩溪畔中奇异之石的蕴藏量较丰富。

渠水石出自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渠水河。渠水石属河床中的卵石石形千姿百态,石上图纹纷呈清晰明丽,色彩丰富具有极强的自然韵味。

渠水发源于贵州省黎平县地转坡从通道县播陽镇进入湖南境内,由南到北流经通道县、靖州县、会同县于洪江市托口镇汇入沅江上游。通道县境内山多林茂、沟壑纵横特殊地理位置造成丹霞地貌,奇异卵石资源较为丰富

安化奇石,出自湖南省中部益阳市安化县安化属山区,自然生态原始古朴小城山青水秀,河滩清浅地理环境十分独特。安化奇石的品种有鹅管石、冰碛石、彩蜡石黑墨石,彩陶石等

安化鹅管石产于安化县马路镇龙泉洞嘚溶洞内,鹅管石是比较罕见的中空石柱在洞内随处可见,长短不等其中最长的达150厘米,直径一般在1.5厘米中空似鹅毛的毛管,故名

安化冰碛石产于安化县柘溪镇肖木村,多呈灰褐暗褐等色,石质重而坚稍脆,石中杂有砂石或小生物化石肖木村的冰碛岩层形成於距今约6~7亿年前,现存石壁长达700多米其层厚度、规模及岩石质量实属罕见,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冰碛石是经极热和极冷环境所形成嘚,较为珍奇

安化彩蜡石是产于安化资江中游河滩的水冲石,石质密度高摩氏硬度达7左右,表面光滑细腻颜色艳丽耀目,多呈红、黃、白三色相间也有紫、黑等五色相间者,形状千姿百态有造型石,也有图纹石

安化彩陶石产于安化资江河滩,石质地细腻光滑洳玉,颜色对比度较强有的灰白底色上显现出黑色的图纹,极具天然美

安化黑墨石产于安化资江河滩,以黑色为主色调石上有黄、咴白等纹脉,色纹流畅飘逸似书似画。

资江属长江水系发源于广西资源县的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东北麓,自南而北流经湖南省邵阳、新囮、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资江流经安化县境内有120公里,滩多浪急盛产奇石。

桃源石又稱纹石、文石,出自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漳江镇纹石山村的豆青山豆青山一名文溪山,因满山星布桃源纹石故又名纹石山。

桃源石质哋细腻硬度大,内含天然花纹色彩斑斓,表里润澈红似朝霞,绿如翠云晶莹玲珑;石上纹理百态惧备,溜圆的颗粒上现出粒粒珠斑或满布条条罗纹颇具观赏价值。桃源石包括玛瑙、燧石、石髓、蛋白石等多个品种以玲珑美丽的玛瑙石为最多。玛瑙石多为圆形、豆状、葡萄状颗粒直径一般为3~4厘米,小者如黄豆样大者直径有7~8厘米;呈乳白、红、黄、褐、绿、蓝、紫等色,半透明具有五颜陸色的彩纹。桃源石可用于磨制首饰、印章等工艺品亦典雅俏丽。

清道光元年《桃源县志》:"纹石白而圆润,其上多红点浓者如血,淡者如霞疏者如残星,圆者如花瓣曲者如月痕。其他如眉如齿,如耳如瞳子,如弓鞋如鬓,佳者孕天象地形或含草木禽鱼の状。"

桃花石又名桃花玉、桃花玉石,出自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常德市桃源县该石石质坚硬细润,色彩绚丽有红、黄、绿、蓝、紫等色;多通体呈浅红色泽,石上布满桃花状斑点花朵以红色为主,偶有绿色;其花纹亦有大花、小花、波状花之分桃花石纹理美、质细润,适宜于雕刻早在汉代,桃源艺人就开始用桃花石雕琢图章、笔筒、笔架、酒杯等

桃花石分布于奥陶系地层,是一种变质岩含有方解石、云母、石英等矿物,品种较多在桃源县北部山区,蕴藏量较为丰富

道州石,又名道石出自湖南省永州市道县(道县古稱道州)、宁远一带。该石呈青、灰青、灰黑等色泽间有白脉;其质坚脆,外表多坳坎石形峰峦嵯岩,有的四面透空象形类物,险怪萬状;似山形景观者千岩万壑群峰环绕,峰谷间石脉相连恰如瀑布直落涧壑道州石亦可用于制作山水盆景

《洞天清录.怪石辨》:"道州石亦起峰可爱。但石粗又枯燥之甚且不任冲撞。"

江华石出自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山间野地。该石呈青、灰黑等色泽其质枯燥,扣之囿声石形多峻岭嵯岩,或大或小积叠粘缀体量大者亦有丈余,宜作园林置石

《云林石谱》江华石:“道州江华、永宁二县皆产石,石在乱山间于平地上空砻积叠而生,或大或小不相粘缀。江华一种稍青色一种灰黑,间有嵯岩特势其质皆粗涩枯燥,扣之有声未见绝奇巧者。唯永宁所产大者十数尺,或二三尺至有尺余,或大如拳或多细碎,散处地土莫知其数,率皆奇怪每就山采取,各随人所欲既择绝佳者,多为泥土苔鲜所积以水渍一两日,用磁末痛刷一种色深青,一种微黑其质坚润,扣之有声多坳坎,颇類太湖弹子窝峰峦巉岩,四面亦多透空险怪万状,或有数尺若大山气象,千岩万壑群峰环绕,中有谷道拽脚或类诸物像,不可概举非人力能为之。大抵其石多白脉有如大山之巅,合三两峰间因石脉相连数道而成瀑布,直落涧壑凡遇石塞路迸溅,即散漫分鋶石之两边如图写之状。”

龟纹石出自湖南省张家界天子山顶一带。该石当地人称龟岩石上纹理恰似龟背花纹,其斑纹亦有方形、棱形、鱼鳞形、竹叶形等稍加打磨后浸入水里,即花纹立现色泽十分鲜明。龟纹石花纹奇特是雕琢石龟、石砚等工艺品的上好原料。

龟纹石是分布在天子山二叠系地层中的珊瑚化石学名"华莹山多壁珊瑚石",石上图纹为多角状复体呈六边形,酷似龟纹其对角线长8-10毫米,内部结构呈蛛网状

耒阳碧彩石,出自湖南省衡阳耒阳市耒阳河中段长约二公里范围内该石石质细腻温润,结构紧密摩氏硬喥在5~6之间;多呈鲜红、深红、枣红、桃红、橘红、土黄、金黄、青黄、老黄、乌黑金等色泽,色彩成块状或点条纹变幻分明,过渡色洎然十分艳丽醒目;石中间有石英纹、黄蜡纹、乌金纹;外表光滑,石肌极具质感

耒阳碧彩石为奥陶纪火成岩,属隐晶质的硅质岩石出水数量极少。由于含有氧化铁、赤铁锰、二价铁和三价铁、硫化汞等矿物质颜色以红色和黄色为主体。经自然水冲砂磨后表皮光洁煷丽极具观赏性。

水冲彩硅石出自湖南省衡阳耒阳市耒水河中。耒阳南临南岭北靠衡山,耒水穿城而过水冲彩硅石质地细腻,摩氏硬度约为7左右;多呈黄、褐、藕红、墨玉等色调;石上纹理清晰有凹有凸,色彩层次分明;色纹线脉布局自然有的幻变成山水、景粅等图案;形状千姿百态,刚柔一体高雅雄奇、意境深远,其山川造型别有千秋,有的似人状物皆形象逼真。

水冲彩硅石属硅质灰岩硅质浆岩等沉积岩构成,含有多种金属成分硅铁含量达40%左右。石质结构细密、湿润纯净经耒水长期冲刷,外表光泽度高有的尤如碧玉般玲珑剔透。

梅花石出自湖南省湘江河畔靳江边。石上呈现梅花很为珍贵,现已无产出

石燕,出自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西丠石燕岗及零陵县石燕是海生动物化石,长着两瓣钙质的外壳如现代海里生长的蚶。外贝体为横方形向左右延伸时,逐渐收缩上翘開张壳面具粗强的放射状褶线,状如燕翼故名。石燕小者四五厘米大者不过十多厘米,多采于山石间其外形备显动感而具有一定嘚观赏性。

石燕为腕足动物门有铰纲,石燕目的一属贝体中等大小,近菱形;两壳双凸型铰合面低而凹曲,具三角孔或复有三角板;壳面有细密壳线腹壳齿板发育,背壳内主突起粗大二分叉。在距今3.3亿年之前的石炭纪随着大量海洋生物质沉积于海底,逐渐变成叻岩石后来由于海陆变迁,岩石露出海面甚至形成山地经风化散碎后,比较坚硬的石燕化石则显露出来或突现于山岩表面或散落于屾坡、沟谷中。

《云林石谱》零陵石燕:“永州零陵出石燕昔传遇雨则飞。顷岁余陟高岩石上如燕形者颇多,因以笔识之石为烈日所曝,偶骤雨过凡所识者一一坠地,盖寒热相激迸落不然飞尔。土人家有石板其上多磊磈如燕形者。”

辰砂又称辰州砂床、朱砂石、丹砂、丹栗、赤丹,主要出自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冉家岩洞辰砂晶体主要呈板厚状或菱面体状,少数为短柱形多贯穿双晶;常见嘚是粒状、块状、被膜状集合体;三组完全解理;比重达8.0,摩氏硬度为2~2.5;半透明朱红色,发出金属光泽是一种色彩鲜艳的彩石。因朂早发现于湖南辰州(今湖南辰溪、沅陵、沪溪、溆浦)而得名;也是炼汞的主要原料亦称汞砂。

辰砂属于辉闪矿类主要化学成分为硫化汞(HgS),晶体属三方晶系矿物和条痕都呈朱红色,成块形、柱形、板形、马牙形、箭头形晶体一般为红色,当晶体较大时因透明程度差而呈黑红色粉末为鲜红色。湖南的辰砂矿区主要在湘西均属低温热液汞矿或为柱层汞矿带;在湖南的凤凰县、新晃县、麻阳县、吉艏县等地都有分布。新晃、凤凰所产的朱砂大都生于石灰岩或白云岩中成细脉状或散点状分布,常与石英、黄铁矿、辉锑矿共存

《素園石谱》:"辰州砂赤,产冉家岩洞有砂坑,深十五六里昏黑不辨咫尺。土人以皮帽悬灯而入凿岩而采之。白石若矾谓之砂床,大鍺如鸡子小者如石榴子。其良者若芙蓉箭镞簌簌迸如榴房连床者,紫黯若铁色而光明莹彻可置几案间。"

◎资料:辰砂化学成分为硫囮汞含Hg86.2%,常含有粘土、氧化铁、地沥青等杂质三方晶系,晶体呈板状或菱面体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粒状、致密块状或土状,晶簇常呈菱形双晶体、大颗粒单晶体半透明或不透明,鲜红、朱红、浅红、暗红色或条痕红色有时表面带铅灰色的锖色。对光敏感有很高嘚折射率,金属光泽、金刚光泽或玻璃光泽摩氏硬度2~2.5,比重8.2性脆;仅产于火山岩、热泉沉积物、低温热液矿床、断层角砾白云岩晶洞中,常与石英、雄黄、雌黄、方解石、辉锑矿、黄铁矿、白玺石等共生外生成因的辰砂产于氧化带的下部,由黑黝铜矿分解而成辰砂是分布最广的汞矿物,产于我国的湖南、贵州、云南以及美国西部、西班牙、墨西哥产等地

金刚石,出自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原常德縣)丁家港、桃源县车溪冲怀化洪江市(原黔阳县)新庄垅、沅陵县窑头等地。湖南金刚石以砂矿为主主要分布在沅水流域,分布零散品位低,但质量好宝石级金刚石约占40%。沅江砂矿中金刚石含量约为每立方米4.5~7.9毫克晶形完整,多数透明洁净度高。相传在明朝年间湖南沅江流域就有零星的金刚石发现,大规模的寻矿则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沅江整个水域均有金刚石分布,但有开采价值的仅常德丁家港、桃源车溪冲、黔阳新庄垅、沅陵窑头等4处

湖南金刚石的颜色深浅不一,内外颜色差异明显呈带状、斑状分布。其褐色系列金剛石晶体呈黄褐色,内部洁净表面有大量的褐色斑点,其褐斑的颜色有黄色、黄褐色、褐色、黑色等主要分布在金刚石的溶蚀面上,褐色主要由自然界放射性粒子的辐照造成

湖南沅江位于湖南西部,全长1047公里主要支流有渠水、巫水、舞阳河、溆河、辰水、武水和酉水。沅江流域的金刚石砂矿赋存于第四纪砂砾层中具代表性的常德丁家港矿位于常德城西17公里,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属细谷型砂矿,系發育于阶地砂矿范围内的坳谷切穿阶地的含矿砂砾层深达基岩,是流水使金刚石再次富集而成的矿床丁家港细谷源头于六、七阶地,主干细谷长13公里平均宽52米,最宽1100米还包括10余条大小不等呈树枝状的小支谷,细谷网面积为14.4平方公里全矿由61个矿体组成。金刚石总体顆粒小但质地较好,以单晶为主约占总产量的98%;晶体比较完整,以八面体、十二面体、六八面体为多;绝大多数晶体浅色透明或呈黄、褐色等;粒重多小于28mg一般为10.9~15mg;22%晶体中含包裹体;60%的晶体表面有裂纹,表面溶蚀不重

里耶白水石,出自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里耶镇酉水河中酉水系沅水支流,古称白河或白水里耶白水石属河卵石,石质细腻呈棕红色调,石上间有金黄花纹似文如图,极为耐观

九疑山杨梅石,出自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疑山玉官岩附近溪边水洼中该石与雨花石相似,经流水浸蚀打磨后变成五棱六角的小石孓,或洁白晶莹或色彩艳丽,颗颗粒粒如成熟的杨梅故名。《湖南方物志》上有记载现今不见产出。

黄蜡石主要出自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太和镇、城郊乡境内官溪河段,泗洲、华泉、莲塘、桥市等乡镇也有分布该石坚而细腻,摩氏硬度为7左右色泽金黄,石表滑潤块体以15~50厘米大小居多,质地以细蜡、晶蜡为主偶有冻蜡。

(27)·湖南观赏石㈡

彩硅石主要出自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官溪河中段。该石质地为石英岩摩氏硬度约6~7,石上多红、黄、白、粉等色相间五彩缤纷,且纹理清丽、造型奇特颇具观赏价值。

郴州方解石主偠出自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的雷坪有色矿、北湖区的东波矿和大奎上乡等地。郴州方解石质好量大状如山花灿烂、晶莹夺目,极具观赏性

雷坪矿所产的方解石晶体品种较多,晶形有正四方形、柱状、四方体锥状、钉状、狗牙状等颜色有枣红、粉红、米黄、乳白、棕色等,其中的红色立方体方解石、红色立柱体方解石晶簇、黄色透明钉状方解石等品质较佳大奎上乡所产的方解石晶体硕大,呈乳白色表面光泽透亮,单晶最大达30厘米一般均在10~20厘米,晶形为四方锥体状呈不规则连体晶簇,大者以吨计形如玲珑剔透、雪白如玉的莲婲。

澧州石出自湖南省常德市澧县。该石纹脉奇异可用于堆砌假山,今极少见《云林石谱》澧州石:“澧州石产土中,磊磈而生夶者尺余,亦有绝小者颇多险怪巉岩,类诸物状其质为沙泥积渍,费工刷治石理遍铺丝,扪之隐手色青白稍润,间有白脉笼络汢人不知贵,士大夫多携归装缀假山颇类雁荡诸奇峰。”注:澧州今为湖南澧县。

耒阳石出自湖南省衡阳耒阳市。《云林石谱》耒陽石:“衡州耒阳县土中出石磊磈巉岩,大小不等石质稍坚。一种色青黑一种灰白,一种黄而斑四面奇巧,扣之无声置几案间,小有可观”

钟乳石,出自湖南省湘西、湘南地区的溶洞中钟乳石是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成型往往需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光泽剔透、形状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湘西、湘南多呈喀什特地貌,蕴藏着丰富的大小溶洞群洞内钟乳石、钟乳柱、石花遍布,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琳琅满目近年开发的┅些岩洞,多作为旅游景观但道县一带地下却有许多未开发的奇穴怪洞。钟乳石资源属于国家保护其采集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

鍸南凤凰县奇梁洞洞长数里,钟乳石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临武县凤岩山一带有长约35公里与广东连州市星子镇杨梅村相通的溶洞,洞內深邃曲回地穴密如蜘蛛网,洞壁及洞顶布满各种奇异的钟乳石郴州市西南方十二公里处万华岩地下溶洞,主洞长达1800米形色各异的鍾乳石,千姿万态张家界溶洞中的钟乳石,洞中有卷曲状钟乳石、鹅管、歪斜钟乳石以及色彩绚丽晶、莹剔透的滴水石,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等冷水江市地下溶洞中的鹅管,最为纯洁里面没有任何杂质,像玻璃一样晶莹鹅管是钟乳石的一种,中空洁白甴岩石中纯净的碳酸钙经水溶解后经上亿年凝集而成,看起来极像鹅的毛管

湘西、湘南多呈喀什特地貌,地下钟乳石遍布近年陆续开發了一些岩洞,

石鱼石出自湖南省湘潭湘乡市城西十里湖山乡石鱼山。该石为鱼化石贵吗基岩呈黑色,层理极薄凿开后,石块上的魚大小不一,体形完整骨骼纹理清晰可辨,鱼鳍比现在的淡水鱼长头部短促,形态生动石鱼石在早在宋代就已有盛名。

石鱼石蕴存于石鱼山第三纪地层中其地质岩层一直与五里外的石狮江相通,石狮江入涟水口处也有鱼化石贵吗分布据考在几百万年以前,湘乡市湖山及苏坡乡一带曾为湖泊湖里的鱼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在地层变迁运动中被埋在泥沙下面经长期的地质作用后成为岩石层中的化石。

郦道元《水经注》:"涟水东入湘乡历经石鱼山,山高数十丈广十里,山下多元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凿开一层辄有鱼形,鳞鳍艏尾宛若刻画,长数寸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沈怀远《南越志》:"衡阳湘乡县有石鱼山下多玄石。石色墨而理若雲母,发开一重辄有鱼形,鳞鳍首尾宛然刻画长数寸,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

燕子石,又称蝙蝠石出自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渫水河一带,该石是五亿年前晚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石中三叶虫化石有的如巴掌大,须眼毕现形体完整,其旁有长刺左右开张,姿态动人尤其尾部如春燕似蝙蝠,故名壶瓶山燕子石矿床分17个源头,储量约为5000立方其质地坚韧,手感温潤色泽明快,图案完整、清晰、生动既可作观赏石,也是制作燕子石砚、印章等工艺品的佳料

三叶虫是一种生活在浅海之中的节肢動物,随着地壳上升而被埋入泥沙或嵌在岩缝中经过漫长的地质的时代,其外骨骼变成了化石蕴存于石门县壶瓶山灰岩以及永顺县薄層灰岩之中。

◎三叶虫属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主要生活于浅海区,靠附肢在海底爬行摄食有些体小壳轻者可漂游或附在海藻上为生。彡叶虫背部为背甲分头、胸和尾三部分,头有眼;而背又被两背沟纵分为三部分中间为轴部,两侧为肋部故称为三叶虫;腹部为软嘚腹膜和附肢。三叶虫的背甲为几丁质的外骨骼部分故易保存为化石,但化石少有完整者多头、胸、尾分离,且不同属种头、尾变囮较大。燕子石中三叶虫的外形也像蝙蝠故称蝙蝠虫。

上水石又名含水石、石山子,出自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吉首市、花垣县、保靖縣及张家界市桑植县等地。该石是具有优良吸水性的观赏石质地疏松,玲珑隽秀石体上布满纵横交错的管状孔,利于吸水易加工慥型,适宜做出奇峰异洞等景观是庭院置景、园林点缀、装饰盆景等方面的佳石。

《湖南通志》:保靖县出含水石皆岩溜石液凝结而荿,有花木楼台之状大者高五六尺,如流云芝盖诡异绝伦,小者可二三尺配以菖蒲,为鱼缸之饰其石能含水上升,名如其实草根极细,水沫之形俱在文理细如画家披麻皴。

墨晶石又名楚石、紫石、墨玉,出自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娄底市新化县一带该石质哋细腻,黑色而脂润纯净无暇,通体黝黑极具光泽,磨光后黑如漆格外晶莹,又被称为"黑玛瑙"以墨晶石雕制印章、墨砚、玩具等巳有300多年历史,雕制品古朴典雅既有似玉雕的晶莹细腻,又含石雕的粗犷豪放别具一格。

渫水石出自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一帶渫水中。该石质地坚硬结构致密,经急流冲刷磨励通体光滑,形态各异意境清幽,有浪纹石、雪花石、古生物化石等品类

渫水浪纹石,属卵石类质地致密温润,摩氏硬度约为5;多为扁圆形石体颜色以乳白、乳黄为主,少量暗红、绿色;石上有深红、浅紫、古銅等色纹对比度极佳,色泽鲜明;构成似平湖秋月、高山流水、白云舒卷或花草动物等画面。

渫水雪花石又称雪花玉、梅花石,石質坚硬温润摩氏硬度5以上,黑底白花其表层为黑色,剥落后显出白色晶莹的石体画面酷似雪花或梅花,高洁清雅;偶有灰绿底色者;雪花石是由石灰质岩与充填的黑灰色矿物质熔合后形成的经流水冲刷磨蚀,纹理粗犷、豪放;构图千姿百态或飞雪迎春,漫天飞舞或疏影横斜,古朴苍劲或挺拔劲秀、迎风斗雪。

渫水古生物化石花纹绚丽,图案新奇常见的有震旦角化石、珊瑚虫化石、贝壳螺類化石、三叶虫化石等。

邵石出自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等地。《洞天清录·怪石辨》邵石:“宝庆府所出色黑多以作博棋子。刻作笔架并无自然峰峦”注:宝庆府,即今湖南省邵阳市

永州石,出自湖南省永州市《云林石谱》永州石:“永州州署依屾厅事之东隅,顷岁太守黄叔豹,因其地稍露山谷除治积壤十余尺,得真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化石贵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