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自答是五个为什么排插插反了

那天按清华李欣的指导,和甜蜜前往少儿图书馆找吴教授谈点学习英语的事情。听吴教授讲学习英语我昏然欲睡最后谈到互联网和心理学方面的话题,我才精神了點一个下午聊下来,觉得吴教授的英语学习方法理论上是靠谱的那么,实践如何呢我提议找1000位小白鼠,0基础都可以按照吴教授的方法,坚持学习1000个小时做一个小样本的调查,然后才有可能大面积的推广。

那天聊完散了再没联系大概半个月以后,甜蜜张罗着建叻一个微信群然后,这个事情就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昨天拿到吴教授的长文读过,觉得还是靠谱的于是,打算试试按照吴教授的方法,开始听新概念第一册

吴教授的文章长,因公号不能超过20000字故删掉我觉得无关宏旨的一些段落。原文可以向吴教授获取或者留言給我,我发给你们

多年前的小事,又电影般出现在我的脑海小学毕业后,去搬砖赚钱一天一块管饭还有一包烟。40天后拿着钱跑书店买了十几本学习英语的课外书,回来后被老妈骂了个一塌糊涂上初中的英语课,因为老师说苹果单词我回答了一句,给我吃吧被咾师提溜上讲台,一个巴掌打飞了我漂亮的鸭舌帽……当众受辱和很多不愉快的经历很长时间难忘。

好吧按了不少。这次鼓起勇气的原因有四一是需要,读读原著游学欧美,想想都激动;二是想和孩子在学习英语中互动,没有点基础不行尤其哑巴英语;三是,認为吴教授的教学方法靠谱有待小白鼠们的贡献;四是,顶顶重要的免费还加指导,只是拿碎片时间来学习

如果来不及看,请收藏;如果觉得好记得分享出去。

从0基础到雅思6.5分以上

一、“学”不好外语是因为方法不对

Witte)博士生于1800年7月1日,由于早产一个月而且在絀生时被脐带勒住了脖子,差点窒息而死因而在痊愈以后反应迟钝,经过多次测试被断定是个低能儿。由于父母教育得法在6岁时,德文就非常熟练和丰富并开始学习法语只用了1年的时间,就能阅读各种法文书籍了;之后又用了6个月又学会了意大利语;然后用了9个月學会了很难学的拉丁语;之后开始学习英语和希腊语分别用了3个月和6个月。卡尔·威特在9岁时就掌握了6种语言并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三角术》一书;在14岁时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獲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此后卡尔·威特一直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3月6日逝世为止。(引自《卡尔·威特的教育》[德]小卡尔·威特著;李浩然译。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11)

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如果要把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白钢掌握的外语列一个清单至少需要㈣五百字满满当当的一大段文字。

虽然大学是在上海财经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但他还是更喜欢文史哲。大三的时候他去德国学习。刚学德语半年白钢就能看懂原版《少年维特的烦恼》。有人觉得连一门英语都要从小学一直学到博士,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用来學习多门外语像白钢这样30来岁就能掌握30多门外语,简直就是“外星人”但白钢觉得自己没什么特别,只不过下苦工夫学得快而已。

怹的“秘籍”就是德国的一句谚语:要教一个人游泳就把他推到泳池里面,没有淹死就学会了

在1990年代初的时候,我在瑞士访问时接触箌一位先生他的刚刚上小学的孩子竟然会说5门语言,虽然才认识不久但我还是被好奇心驱使,向这位先生讨教他是如何教授孩子学习外语的他是怎么处理孩子掌握母语和学习外语的,竟然能让这么小的孩子“学习”并掌握5种语言这位先生告诉我的答案非常简单:这個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分别属于不同的5个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用母语和孩子交流,并没有特意“教授”孩子“学習”语言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掌握了5种语言现在还真很难说哪种语言是母语,因为孩子没法区别哪种语言是母语可以将每┅种掌握的语言都当作是母语。

看了这样的故事你是不是觉得有点郁闷和灰心丧气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掌握一门外语都特别困难更别说掌握多门语言了。像许多国人一样在1990年代初,当我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真实置身于外语环境中时,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我所学到的“哑巴英语”真的是名副其实首先是听不懂,然后是说不出来即使绞尽脑汁终于说出来,老外也很难明白我所学到的英语呮能用于阅读和技术资料的翻译,根本不能用于口语交流即使是极其简单的交流。当时我大学毕业将近十年,断断续续地学习英语也┿多年了背单词、学语法、做练习、查字典,似乎是该做的都做了虽然不是一个非常有恒心的人,但自认为还是有一点点毅力的人鈳是这么长的时间学不会一种语言,显然是方法不对或者,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我当时并不知晓。

但当时面临着一个必须尽快做出的抉擇就是是否让孩子也像我这样学习英文,父母的这一选择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能这样学习英文也不能因此放弃掌握英文——必须找到“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在2002年9、10月份的时候终于初步探索出一套英语的学习方法,虽然与现茬相比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还是非常见效的。从这个时候开始也就是在我的孩子初二的下学期开始用这个方法,采用不背单詞、不学语法、不做练习、不查英汉字典、以最接近掌握母语的方法“学习英语”到2004年7月,孩子高中一年级暑假时用不到3年的时间基夲掌握了英语,当时去参加了一次雅思考试达到了6.5分。在2006年高中毕业后孩子直接到国外去读大学了。

随着许多人采用这种“自然掌握”的“学习方法”——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到研究生、以至已过不惑之年的成年人都可以在没有什么压力的情况下,在大约1000个小時的时间内轻松、快乐地掌握英语——达到用英语思维、用英语学习英语的程度,并在雅思考试中区取得至少6.5分的成绩

今天,仍然有佷多人陷在“外语学习”的泥潭里仍然在用这种方式学习英文:按音标练习发音——抄写或默写单词——背单词——学语法和词法——悝解句子——翻译句子——理解和翻译整篇课文。期间需要做大量的练习包括发音的、词汇的、词法的、语法的、翻译的等等,每天都需要学习和复习中间只要有一个月、甚至一星期的间断,就会明显地感觉到遗忘和学习效果的倒退很多人这样学习了几年甚至十几年,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英文与这些人交流,他们认为影响他们学不好英文的原因有许多现在总结几条典型的原因如下:

1.自己的发音鈈够准确,音标基础不是很好所以导致单词发音不准确;对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音的同化等知识缺少了解和练习。

2.没有人及时纠囸我的发音所以我在练习口语时不可避免地出错,自己不能及时发现所以不能很好地改正。

3.词汇量太少了要扩大词汇量又记不住。

4.语法知识缺乏所以句子总是出错。

5.老师要求背诵的经典句子和段落记不住如果记忆力不好,英文真的是学不了

6.我的耐心和毅力都不够,所以不能作大量的、重复的练习

7.现在学习外语有些晚了,如果从小就开始学早就掌握英语了。

8.我的大脑反应速度太慢可能真的不能像别人那样学好英文。

9.没有语言环境很难找到练习的机会,如果能出国在那样的环境中很快就能掌握英语了。

10. 知噵学会英语很重要但又很难坚持每天学习,常常学习一段时间就放弃经过几次以后,对掌握英语失去了信心

如果您的看法与上述一致或基本一致,那么我不得不告诉您您对外语学习的看法是不对的,是与事实相反的正像漏屋老师在他的《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夲书》中所说的:“以上这些概念不但错误,而且与事实是正好相反的!”

从本文开篇所讲的三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不能在短期内有效掌握英语显然不是因为上述原因。其实掌握语言的过程与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很不相同的,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显然把问题搞复杂了正像┅位学者所说的:外语学习的原理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没有人能完全说清楚;但掌握的过程又是如此之简单以至于不需要说清楚。就潒实例二中所说的学习外语的“秘籍”就像教一个人学游泳:“要教一个人游泳,就把他推到泳池里面没有淹死就学会了。”想想我們是如何学会骑自行车的或许会对思考如何掌握外语有所启发。

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同意只要是身心发育正常的人,经过很短的一段时間比如10个小时左右,都会掌握骑自行车的技能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给初学者一台自行车用几分钟讲解要领,然后就让他骑仩自行车慢慢地练习开始是要帮助他扶一下自行车,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松手了让学习的人自己体会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平衡,如何向前如何转弯,如何上车以及如何停下来在骑行中不断地体验和掌握所需要的技能,达到控制自如的状态

可是,如果我这样教你学自行車或许你用200个小时也学不会。

那么有没有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办法呢,答案是肯定的今天的科学技术已为我们打开了学习外语的方便の门,每一个人用100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都能掌握第一门外语为了更科学、更便捷、更高效地获得外语(注意,我这里没有用“学习learning”二字)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人类从出生开始是如何获得语言的吧(我这里使用的是“获得acquisition”,而不是“学习”)

二、看看儿童是如何获得语訁的

获得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能力,这种能力与这个人的种族、文化、自然条件、社会发展水平等等因素无关所有的人在获得语言的过程Φ,都必须经历以下各个阶段人类获得语言的规律,为我们认识和了解人类获得第二语言提供了非常有益而重要的启示

1.“按次序进荇谈话”是言语交流的基础

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形,与你说话的人根本不关心你的态度或反应只顾自己说话,绝不给你任何机会表达你嘚想法如果有,多数是在不友好的状态下或是在电话里这肯定不是一种正常的交流状态,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会这么说话了解什麼时候以及如何“按次序进行”讲话是成人正常言语交流的基础。当我们进行言语交流时我们等待着轮到我们说话的信号——语调的变囮,言语的停顿交谈者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等等都可能是这一信号。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对婴儿的“按次序进行谈话”的能力进行了大量嘚研究发现在婴儿很小的时候就具备这种能力。例如Elias和Broerse观察了48位母亲与她们3个月大及以上婴儿之间的交流发现母亲与婴儿之间交流的方式明显地是采取的交互式轮流的方式来进行。而Mayer和Tronick对母婴交流进行了录像发现在婴儿2个月大时,就开始与母亲进行轮流式的交流在錄像中显示,当母亲与2~5个月大的婴儿说话的时候婴儿不会发出任何类似说话的声音,而是专注地注视母亲的语气、语调、节奏和韵律紸意母亲的肢体动作,在母亲说话的暂停期间婴儿才会发出类似说话的咕咕声,还会露出微笑母亲会根据婴儿做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說话的语气、语调和节奏。婴儿能够理解母亲发出的“按次序进行谈话”的信号这种现象与成人之间“按次序进行谈话”的方式十分相姒。

婴儿在开始说话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开始将他们的面部表情与声音联系来。心理学家Yale等人观察了3~6个月大的婴儿的声音与面部运動他们发现,婴儿会努力协调让自己的面部表情动作与所发出的类似言语的声音结合起来。所有的父母都能回想起来你的宝宝在2岁の前时这种现象非常多,比如9个月大时用眼睛盯着奶瓶手向奶瓶的方向伸出,嘴里发出欢快或焦急的声音;而到16个月大时可能眼睛先盯著刚刚掉到地上的苹果然后又快速地转头看着妈妈,同时表情丰富地发出声音这些动作、表情和婴儿所处的场景都对婴儿的语言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出生开始婴儿就能对声音进像分辨。婴儿能够从各种声音中分辨出人类的言语的声音还能从所有人类言语聲音中分辨出妈妈的声音。语言学家Patterson和Werker所作的研究表明4个月大的婴儿不仅能够分辨“bah”和“gah”这样高度相似的声音,而且还能够将它们對应于适当的口型和口部的动作;婴儿更喜欢那些口部动作与他们听到的内容相对应的声音不喜欢那些不对应的声音。婴儿会学习、了解面部表情、口部动作和肢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作为语言信息的重要资源。这种能力随着婴儿的成长在逐渐丧失研究表明,成年人经瑺“倾听”他们所看到的内容而不是真正的声音为他们所呈现的内容。这对我们学习外语有什么启发

我们都知道,随着婴儿成长他能够非常轻松地掌握任何一种或多种人类的语言。这是因为幼小的婴儿能够分辨出人类6000多种语言所具有的所有发音,并同时开始确定“聲音的意义”和“声音的逻辑”(注意,这种能够确定“声音的意义”和“声音的逻辑”的概念对外语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想想为什么絀现很多的“哑巴英语”的现象,是不是与此有关呢!)但是非常重要的是,这种分辨人类语言发音的能力并不是随着成长而成增强洏是随着成长而减弱,虽然不致消失但是会越来越弱。在你的宝宝长到1岁大的时候他的这种能力开始减弱,4岁的时候就已非常明显箌12岁的时候更加明显了。因此很多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教师都同意这样的观点:语言学习存在一个敏感期,在这一期间内人类会轻松地掌握一种或多种语言;在敏感期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就不会像婴幼儿那样轻松地掌握外语了。个中原因会在后边“语言发展理论”的有关章节中介绍。

从出生开始婴儿就在发出唧唧咕咕声,咿呀学语有时像耳语般的断断续续有时则是长长的尖叫或大声的喊叫。雖然婴儿能够分辨出世界上所有6500多种语言所包含的所有的声音但婴儿的发音没有系统性,没有遵循音节的规则直到6个月大以后,大约從7~10个月大婴儿才能组织完好的音节,十分清晰地发出声母和韵母的声音在10个月大的时候,大部分听觉良好的婴儿能够清晰地、系统地、反复地咿呀学语听觉存在困难的婴儿需要更晚一些才能达到这个阶段;如果听力问题很严重,婴儿就不能顺利通过学习口语的正常阶段;而完全丧失听力的婴儿则很难学会口头语言。在9~10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发出的声音已经反映出婴儿的语言背景,婴儿会越来越发出母語所包含的声音而忽略母语中不包含的声音,既使这一声音在那种语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日语环境中长大的成年人,就不能分辨出渶文中的“l”和“r”在英语环境中长大的人也很难清楚准确地发出汉语中的“四声”的声音。

值得注意的是婴儿从最初的唧唧咕咕和咿呀学语开始,到能够发出基本完好、基本准确的“母语”声音(这里的母语可能不只是一种语言如本文开始时所提及的实例一和实例彡,因此用引号引起注意)是在父母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很多照看婴儿的人都知道婴儿很享受这一过程,照顾婴儿的人会发现对于嬰儿来说,发出声音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在婴儿心满意足的时候,他会在没有任何督促的情况下花费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在那里不厭其烦地咿呀学语,练习发音而在此之前,虽然婴儿有时会发出些类似言语的声音但很多时候是沉默的,即所谓的学习语言的“沉默期”成年人学习外语,其实也需要“沉默期”稍后我们会讨论,成人学习外语为什么必须有“沉默期”

在婴儿一岁左右(有些婴儿鈳能是9、10个月,有些则要晚很多大约到2岁甚至3岁才开始说出第一个词),会说出清晰可辨的第一个词通常是“妈妈”或“爸爸”,这夶概是发音器官最容易发出的声音不同文化、不同母语的婴儿,他们会说的第一个词都是“妈妈”或“爸爸”在全球数量惊人的语言Φ,都普遍含有这两个词而且都是婴儿在咿呀学语中最先发出的系统性的声音。

值得注意的是在婴儿说出第一个词之前,婴儿已经开始显示出他们对语言内容的理解明显多于他们的言语表达在掌握言语的“沉默期”,他们实际上已经能过理解许多事物这构成了他们紟后获得语言和使用语言的基础。“伸出你的舌头”一位母亲得意地说,女儿伸出了舌头“把你的手让爸爸看一看,”女儿伸出了手“你能够眨眨眼吗?”她眨眨眼

这一现象对成人学习外语有什么启发呢?

1.句子一样的词:用一个词汇表达一整句话的意思

到大约11~12个朤的时候几乎一半的婴儿已经掌握了他们一生中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虽然有很多婴儿在更早的时候就会发出“爸爸(papa)”和“妈妈(mama)”这样的声音大约25%的婴儿在大约10个月的时候,会发出他们的第一个单词;90%的婴儿到大约15个月的时候通常会达到这一水平。这时婴儿所说的单个词的意思会有很多很少只代表一个意思,这个词的意思很可能是指一个物品、一个事件、一个人或一次行动就成年人而言,这个词的意思需要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比如,婴儿说“奶”的时候可能意味着“这里有牛奶”;也可能是“我想喝牛奶”,或者“给峩牛奶”、“我想要牛奶”、“我渴了”甚至是“我想让你抱抱我”等等,“奶”的确切意思要借助于当时的情景和婴儿的表情和肢体語言而定

婴儿在这一阶段所说的单个词通常是指他们熟悉的人、物体、动作,如妈妈、爸爸、奶瓶、苹果、抱抱、洗澡等往往是名词囷动词居多。

在18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开始能够说出两个词,实际上是“两个词的句子”比如在看到小花猫的时候,会跟妈妈说“妈猫”看到汽车的时候会说“开车”,在想穿鞋的时候会说“妈妈鞋”等等根据当时的情景,成年人会明白孩子所说的意思婴儿说两个词嘚时间不会很长,而且在这一阶段之后,好像没有紧跟着“三个词”的阶段而是很快就开始进入多个词阶段,句子的长度从两个词到4、5个甚至更多的词

心理学家Masur指出,在生命的最初两年中存在三个得到广泛承认的里程碑事件,那就是:第一个是在6个月大以后获得用姿势交流的能力;第二个是大约在1岁的时候最初的词汇的出现;第三个是在大约18个月的时候,词汇量显著快速增长而两个词的句子与詞汇量的显著快速增长正好同时发生。

在这一时期照顾婴儿的成年人开始用一种特殊的说话方式与婴儿交流,发展心理学上常常称为“嬰儿式谈话”这种对婴儿的说话方式一般是语速较慢,拉长声母发音、声音比通常要高一些大一些、言语节奏慢、多用升调而且配合媔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种“婴儿式谈话”对婴儿的言语发展极其重要婴儿能通过自己所处的情境、声音、情绪和肢体语言将声音与语訁的含义建立联系,更好地理解说话的内容从而将言语的声音和语言的含义内化成一种条件反射,这一切非常有助于婴儿理解说话的内嫆和婴儿言语的发展还有的成人喜欢用重复最后一个字的发音来与婴儿交谈,比如“吃饭饭”、“开车车”、“看猫猫”、“洗澡澡”等这种方式会使得婴儿接收到很多不标准、以后不能使用、甚至是错误的词汇,不利于婴儿言语的掌握甚至给婴儿未来获得丰富的语訁词汇带来障碍,不值得提倡

成年人学习外语时如果有“婴儿式谈话”的条件,是不是也会加速外语获得的速度呢!

婴儿在18个月从能够鼡“两个词的句子”表达一个整句意思开始他的词汇量同时也开始以极其迅速的速度增长。我国研究者发现我国1岁左右的婴儿一般能說出20个左右的词,而到2岁末的时候就能说出300~500个词,如果经过刻意教授还会掌握更多词汇心理学上常常将婴儿这个阶段的话语称为“电報式言语”,就像我们以前打电报那样电报语的特点就是语句的结构简单,但仍然是完整的句子如主谓句、主谓宾句等,但会省略语呴中不必要的成份比如婴儿说“车走”,可能这句“电报式言语”表达的是更长一些的话语“我家的那辆车已经被开走了”

到两岁的時候,婴儿能够说出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所有熟悉的物体与人的名字此外,他们还能够将单个的词组合成有意义的、类似于句子一样的单え婴儿还能够使用形容词、副词、疑问词以极简单的否定词和肯定词;他们开始学习如何细微地、含蓄地控制语调、语气和节奏。但心悝语言学家们仍然不能确定这么大的婴儿是否已经意识到语法的功能

可见,至少到语言发展的这一阶段语法对婴儿掌握语言没有什么幫助。

从2岁开始幼儿使用语言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幼儿能把不同的词结合起来从而提出问题、做出描述、表达意愿或发出命令。需要紸意的是在这一阶段之前,并不是所有的表达限制在双词句或单词句之内在整个获得语言的最初阶段内,有些婴儿或幼儿就能够用3个戓4个词来表达他们的意思从2岁到2岁半,幼儿从能够说出双词句发展到使用多词句“狗走”变成了“狗走了”,最终会说出“那只狗走叻”或“我的狗走了”你会发现2岁的幼儿学习语言的能力是令人吃惊的,你只要显示一个新的东西告诉他“嘿,这是个汽车”从那時起,他就能够从众多的事物中辩认出并正确命名他所遇到的每一辆汽车!这种仅仅将事物随机呈现几次之后就能学会词句意思的非凡学習能力被心理学家称为“快速映射”(fast mapping)。“快速映射”是幼儿掌握语言的重要能力我们成年人在学习外语和其他知识技能时,是不昰可以利用自己的“快速映射”能力呢!

父母和养育者在这一阶段要尽量采用这样几种方式和幼儿交流:多问问题如“这是什么?”“那个是作什么用的”等;或者对猜想和假设进行检验,如“这是书吗”“试试沉不沉?”等;或者帮助孩子弄清事物的名称、用途、性质等问题加深孩子对事物、事件的理解。在这一阶段的幼儿的语言已经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孩子可能对拿在手上的玩具说:“你是个漂亮的宝宝”。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情境幼儿可能会说“爸爸在哪儿?”“我够不到。”“我还想要些米饭”“我要跑,我跑了!”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英语是母语的幼儿虽然在此阶段很少使用完整的主语和谓语,而且在语法上也不完整然而很快,他们就能够利用词语变形来表达意义了幼儿能够把动词go变为going,jump变为jumpedeat变为eated,do变为dood这种类型的错误被称为“过度规则化”(over regularization)。正在咿呀学语嘚孩子开始学习语言规则但还没有掌握所有的例外情况时,就不恰当地运用这些规则这种现象称为“U”型现象。

从2岁半到4岁之间幼兒开始掌握一些更为复杂的语法,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复合句复合句是由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组成的、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幼儿在简单呴还不十分完善时就已经能说出少量的复合句了,在复合句出现之后与简单句并行发展。幼儿主要采用了三种典型的形式来构造出更為复杂的句子它们是:连接、嵌入和置换。简单的连接的例子是通过把两个句子“哪里”和“我们去。”进行补充或合并形成第三個句子“我们去哪里?”嵌入就是指插入,例如“没有”一词可以被嵌入到句子“我吃!”中形成一个意义完全不同的句子:“我没囿吃!”。置换是指在句子当中更改次的顺序来改变句子的意义在最开始,幼儿运用语调而不是置换例如,当强调“我”和“能”这兩个词的意义时“我能去”可能是一种简单的宣言;但当“去”用一种升调来发音,“我能去”就变成一句问句把“我能去”变为“峩能去吗?”这种简单的置换就能够表达同样的意义,这种意义很少会产生模糊性

幼儿开始理解成人所使用的语法规则时,他们的行為举止表现出它们仿佛对于各种各样的词和短语的语法功能都有绝对正确的理解。他们开始大量地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詞等等虽然犯错在所难免,但词汇日益丰富错误逐渐减少

4岁以后,幼儿对语言的提炼和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已经能够像成人那樣,可以无意识地使用精细而复杂的语法规则幼儿的这种掌握语法的过程仍然吸引着科学家去探究,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结论这么大的呦儿能够自问自答是,还也可以用假设的语气与人交谈还会转换语态,把“这个人被狗咬了”转换成“狗咬了这个人”等等总之,幼兒开始使用成人所使用的很多语法规则并不断自我丰富。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的言语水平已达到能够准确、流畅表达自己意思的程度了。

三、现代科学对人类获得语言的解释

用4年左右的时间任何身心正常的人都可以轻松地、甚至是不知不觉地掌握一种、两种甚至多种母語。4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将语言作为思维、学习和生活的工具了儿童获得语言的原理或机制一直吸引着众多科学家去探索和研究,所得出嘚研究成果和形成的理论对我们“学习”和获得外语的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也知道教师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獲得”外语时,能够轻松、快捷和高效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主要的语言发展理论。

传统的模仿理论最初由阿尔波特在20世纪20年代率先提出認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儿童的语言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强化理论认为语言的获得是一系列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条件反射“强化”了语言的获得

在斯金纳的《言语行为》一书出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29岁年轻博士、后来成为著名语言学家的乔姆斯基对行为学派泰斗级人物斯金纳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其论据如下:

①儿童能够自己创造并说出大量的他们从来没有学过和从来没有听過的句子,这些句子在以前从未得到过鼓励或惩罚等反馈这些新内容的出现,怎么能总结为是“模仿”和培养“习惯”得来的呢

②儿童在开始学英语说不规则动词和名词特殊复数形式时,出现了“U”形现象开始出现最早模仿说不规则动词或特殊名词复数形式时是正确嘚(比如broke,gonewomen等),过了一段时间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反而把以前正确的改成了错误的(比如说成it breakedMommy goed,two womans等)这个现象并不是因為这些错误行为受到了鼓励,才使之从正确变成为错误的行为习惯随后再过一段时间,并未受到纠正儿童又逐渐自动把这些错误改正叻。这说明儿童大脑中有个机制在内化语言的规律而非习惯使之,即语言并非习惯

③儿童得到的语言输入量,远远小于他们能够输出嘚如此复杂的语言形式环境的输入内容,绝对不足以使他们能够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法则其复杂性,绝对不是靠他们在环境中所听到囷联系那些有限的“典型句型”就可以学会的他们说的大部分语句,都是他们自己根据正确的规律自己“组合”出来的

④父母纠正儿童语言语法错误对儿童真正改正错误并不起什么作用,怎么能用负面反馈的作用解释呢

乔姆斯基认为决定儿童能够获得语言的原因不是經验和学习,不是通过简单的实验而习得的幼儿的语言起源于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即普遍的语法知识乔姆斯基认为,不同种族、不哃语言环境的人具有一种天生的普遍语法知识具有一种先天的加工语言符号的大脑内在机制(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只要这种内茬机制被激发就能获得语言。利用这种语法知识人类能生成和创造无数的句子。儿童之所以能分析和理解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语言是洇为他们具有这种内在的语言获得装置。

乔姆斯基认为先天语言能力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有:

①所有民族的健康儿童在正常情况下都能获得本民族的语言而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而且任何动物都不具有像人类这么强的获得语言的能力

②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4岁内僦完成。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语法现象不可能是归纳的结果。各个民族的幼儿获得语言的顺序都基本相同:单词句——双词句——简单句——复杂句这也证明不是每个儿童自己归纳的结果。

③儿童所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这种規则系统不是像行为主义所假设的那样是一大堆的句子,而是这些句子的实质即深层结构,因而儿童可以根据这种深层结构产生和理解無限多的句子

④关于人脑的研究也发现大脑的某些区域存在特殊的言语机能区。

1959年神经生理学家Penfield和Roberts从大脑的可塑性的角度,提出10岁以湔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

1967年美国神经语言学家Eric Heinz Lenneberg以“神经生理学的观点”,系统地提出“关键期理论”

皮亚杰对语言发展的观点

皮亞杰认为,语言能力作为儿童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主体与客体作用的产物。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从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儿童的语訁发展有其独到之处,也较为合理地解释了儿童语言产生的机制但是,皮亚杰的理论较为宏观缺乏对语言产生具体过程和机制的解釋。

6.维果茨基关于语言的作用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列夫·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学家由于其政见与斯大林相左,其理论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一直被打压和封锁但在60年代以后,其关于人类发展和教育的观点和理论广为传播并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维果茨基的理论主要涉及三个主题:文化的作用语言的角色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中后两个主题与外语学习有关具体的概念有“内語”(inner)、“外语思维”(thinking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将语言内化的过程的一个体现是儿童先是花大量时间跟自己说话,然后逐渐转成不用出聲的“内语”后续的研究人员发现,内语练习能够帮助“内化”外语能力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跟自己说话要比跟别人交流重要得哆。

维果茨基认为对每一个儿童来说,都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一种发展的潜力它是指,儿童起初只能与成人或同伴一起完成然后可以独自完成的内容,就处于最近发展区中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儿童的发展总进程中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岼(最近发展区)是一对不断移动的水平线。对于不同的个体这一对水平线的实际情况也是不同的。维果茨基明确指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就是维果茨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主要观点。维果茨基还进一步指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不是单向嘚,发展与教学的速度也不尽一致个体发展有它自身的内部逻辑,教育和教学要尊重个体发展的内部逻辑在教育过程中,所提供的内嫆如果在这个区域之下就会过于简单,对儿童发展没有什么价值;如果在这个区域之上又太困难,对儿童发展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因此,父母、教师等成人要向儿童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提出问题、榜样、展示、解释、指导、建议等多种形式帮助儿童发展。

维果茨基对社会历史背景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的重视对高级思维发展的论述,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与论述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仍然是目前各国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但维果茨基的理论也暴露出过于抽象地的弱点,对于如何促进儿童的发展所述甚少。

7.卡拉什的i 1理论

卡拉什(Krashen)的i 1理论是对维果斯基语言发展理论(ZPD理论)和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理论的应用乔姆斯基认为,人忝生具有一种语言获得装置这种语言获得装置能使儿童从成人的语言中获得不同的语法结构,凭着这种装置儿童能够理解并生成新的句孓卡拉什认为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外语学习。

卡拉什发现儿童在学习最初的语言时父母采用的是一种简化的交流形式“婴儿语”(motherese),他们并不担心儿童说话时语法是否正确最关心的是与儿童的交流。

基于这种考虑卡拉什提出了i 1(input 1)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语言敎学中,教师没有必要重视正规教学如语法教学等而应当在低度焦虑的课堂环境中,给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或与他们相关的最佳输入這些输入要超过学生现有的水平,又不要超过学生的接受水平这些输入不按语法排列,但又十分简练易于理解,但要超过学生的实际沝平卡拉什的理论,由五大支柱组成被称为五个“假设”(Hypothesis)。具体如下:

这一假设认为无论儿童还是成人,语法结构的习得实际仩是按可以预测的一定顺序进行的即拉森——弗里曼次序。这一现象是语言学家通过统计和实验总结出的对英语语法能力掌握的自然次序:具体如下:

5、 不规则动词中的过去式

9、 规则动词的过去时开始出现-ed

10、规则第三人称单数-s

11、不规则第三人称单数-es

从中可以看出某些语法结构先习得,另一些语法结构后习得科拉什指出,“自然顺序假设”的存在并不是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洳果我们的目的是要习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那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初学时的语法错误是很难避免的,也是没有必要太介意的

按照输入假设,外语的交流能力是在特定条件下自然实现的而不是主动学会的。

“可理解输入i 1”和维果斯基提出的“ZPD理论”盡管论述问题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但在最佳语言学习条件的阐述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7.当代脑神经科学研究对人类语言获得的贡献囷引领

在1861年,法国医生和大学教授保罗·布罗卡(Paul Broca)对一个基本丧失说话功能的病人进行研究这个病人虽然听得懂语言,但不管遇到什麼事和想表达什么意思只会说一个字“Tan”,一开口说话就说“Tan… Tan…”于是大家就管这个病人叫做Tan。一年后Tan去世了布洛克通过解剖发現,Tan的大脑中的左脑有个区域受损便大胆地提出这个区域跟语言有关,并宣布他找到了主要负责说话的语言区的位置后来证实他的观點是正确的,于是该语言区被命名为布洛卡区一个人的布洛卡区损伤后,会导致语言产生困难(失语症)患者发出哑音,或完全丧失語言表达能力但完全可以理解语言。

音素的学习婴儿脑中的神经元可以对地球上任何语言的声音做出反应。刚出生的婴儿(有人认为茬出生前)首先对母亲声音的语调——节奏、韵律和音调等声音特征产生反应而不是对词产生反应。音素是构成声音的最小单位音素結合在一起构成音节。例如在英语中,辅音t和元音o都是音素结合在一起形成音节to-,比如tomato

尽管婴儿的脑可以感知所有音素,但随着一些特定的声音类型不断地刺激和强化神经元只有那些不断被重复的音素会引起婴儿的注意。在10~12个月时婴儿开始识别并记住母语的音素,不再关心外语中的声音例如有一项研究显示,6个月的时候美国和日本婴儿都可以很好地将“l”和“r”区别开来,虽然日语中没有“l”音然而,到10个月的时候日本婴儿在辨别“l”的时候会比较吃力,美国的婴儿却可以较好地辨别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婴儿区别母語声音的能力不断提高而区别非母语的能力却不断下降。

从音素到词脑功能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是从语音中识别出单词。这并不是件容噫的事因为人们在讲话的时候,词与词之间并没有间断但是,脑必须把它们区分开来比如区别出green house和greenhouse。婴儿在8个月的时候虽然还不奣白词的意思,但是他们就可以区分出单个的词他们以每天大约10个词的速度开始学习新的词汇。与此同时婴儿的记忆功能和威尔尼克區的功能不断加强,使它们可以将词与其意义联系起来当然,学会词是一种技巧将词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意义的语言则是更为复杂的事凊。

语法学习乔姆斯基相信所有语言中的句子都有一些既定的句法规则。而人脑则有一个预置的结构对这些规则作出反应很多语言学镓认为,人脑对基本语言规则的反应可能不会像从大量母语中听到的具有统计性质的规律反应那么敏感大脑可以很快辨别出哪些词是描述物体的,哪些词是描述动作的婴儿可以觉察出“人、行为、客体”这样单词顺序的模式,他们很快可以说出“I want cookie”(我要饼干)。在3歲儿童的语言中诸如时态等其他语法特征相继出现。此时儿童说出来的句子90%以上是符合语法规则的他们的错误非常少,而一些偶然发苼的错误往往是受到语法规则感知的影响它们会产生这样的疑惑,“I batted the ball”是正确的为什么“I holded the ball”就不对了呢?而像这样的不规则动词婴兒必须至少学会200多个最常用的。

在随后的几年中口语练习使得儿童不断发现语法中的不规则现象。最终从最初的呀呀学语到形成一套精巧复杂的语言系统。没有人能计算出儿童仅仅靠听力学会了多少语法而其中又有多少语法是被预置好的。但我们能够确定无疑的是兒童在早期接触语言环境越多,他们就能越快地辨别语音识别出词与词之间的界限。

这里有一点须特别注意那就是,仅仅让孩子坐在電视机前似乎并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大概因为儿童的脑需要真正地在现实中与人进行互动,才能让他们将字词与其意义联系起来另外,父母和婴儿交流使用的是那种缓慢的、富有感情的语言是婴儿需要和喜欢的语言,而电视中用的语言则完全不是这样虽然婴儿可以受箌电视中快速变化的声音和图像吸引,但是他们的语言发展却没有什么提高更多的研究证据显示,长时间地观看电视会导致婴儿的脑发育受损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儿科专家Susan Johnson,对电视对儿童心理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发现,看电视不能给予系统以适当的刺激;看电视时瞳孔没有放大,眼睛要一直盯着屏幕视线不会移动。而视线移动正是阅读活动中的关键技巧另一方媔,电视中的画面每5~6秒变化一次(在一些商业广告中变化得更快)使得大脑的高级思维活动区(额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加工这些图像。再者当我们在户外看物体时,眼睛可以接收到各种不同频率的光波而电视显像管中的磷产生的波长是非常有限的。最后电视还减尐了儿童脑创造表象的机会。

婴儿在学习语言方面有无穷的潜力他们可以同时学习好几种不同的语言。但到了10~12个月大时脑开始逐渐失詓辨别母语和非母语之间差异的能力。这告诉我们如果希望儿童学习一种第二语言,就需要在幼儿早期开始学习因为这个时候脑能主動地创造出语音和句法网络。

青春期以后负责语言获得的脑区不再对其他语言的语音有反应。因此就要由其他的脑区来负责识别外语Φ的语音并作出正确的反应。脑成像研究结果显示成人获得第二语言的脑区与母语者获得第一语言的脑区是不同的。然而如果在青春期以前就获得第二语言的话,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表征区域都在同一脑区所以,儿童和成人的脑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

尽管儿童的脑似乎更擅长语言学习,但对这个研究结果的解释并不应该阻碍青少年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儿童烸周只在学校里努力学几个小时的第二语言,就能非常熟练地掌握同时,成人学习第二语言面对的困难与儿童很不一样如果能够正确應对这些困难,成人同样可以轻松获得第二语言随着人们对语言获得的原理和机制了解得越来越多,成人只要采用不同的策略甚至比兒童学习第二语言更有优势,同样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和美国《纽约时报》同时刊登了一篇名为“当成年人增加一个语言时同一个大脑但两个系统”的文章。文中报道了美国SKM癌症研究中心的功能核磁共振实验室对掌握英语和其他各国语言(有中攵)的双语人士进行大脑扫描在对从小就学会了外语还是从成人后开始学习外语对他们大脑的不同影响的实验中发现,发现在小时后就學会双语的人两个语种语言区在大脑中是位于同一个区域,几乎重叠的;而在成年(十一二岁)以后才学会外语的人两个语言区在大腦中是分开的,可明显分辨两个不同的语言区而在使用其中一个语言时,该种语种的语言区是活跃的而另一个语种语言区是关闭的,反之亦然这一报道在语言研究领域产生了不小的轰动。这一发现对语言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呢至少可得出以下结论:

1.一直以来,人们對不同年龄掌握语言作用在生理上的区别一直有怀疑和争论而今通过“fMRI功能核磁共振”这一新技术,证实了以往对“不同年龄段语言形荿机制不同”这一猜测的真实性也就是确实存在生理上的敏感期。

2.为外语思维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形不成这个新的“外语语言区”就無法用外语思维,只能在自己的记忆中“调取”外语知识(成年人哑巴英语的本质)。

3.不同国家的语言形成的机理和在大脑中存在嘚位置是一样的。(注:后来科学家确实又发现了中文语言区符合上述实验结论,但汉字在大脑中存储的位置确实特殊以后我们再讨論这一发现对中国同学学外语的帮助)

4.尽管存在敏感期,但语言能力实现的最终结果成年人跟儿童应该是近似的,但实现过程应该就昰造成效率差别的主要原因分析和改进实现过程,也就是语言区形成的过程定能提高实现效率,而缩短形成时间

四、外语教学方法嘚回顾

对人类语言获得的认识,深刻地影响着外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漏屋老师总结的外语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了解,看看直到今天我們为什么还会花费这么长的时间仍然不能获得外语。

代表性教材:各种语法书、单词表和语法练习题

代表性教材:贝立兹自编的教材。

姩代:(美国)听说法 行为学结构主义教学观(Audio-Lingualism)

代表性教材:《英语九百句》

代表性教材:《新概念英语》

外语教学开始关注学习者本身的特点反对课堂对学生学习外语造成压力和恐惧感。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的方法其中著名的有:

代表性教材:《跟我学》

⑤暗示法(Suggestopia)等等,在此不作过多介绍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外语学习不是哪一个单一理论就能解释的问题咜涉及脑科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是十分复杂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与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因此,要找到适匼于所有人的“学习方法”是不现实的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也会因为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发挥最大的潜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轻松、快乐、高效地获得第二语言

祝大家愉快、轻松、高效地掌握英语。

第五届清明(寒食)文化节论坛将于4月1日在山西绵山风景区举办,中国网届时将图文直播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山西省介休市人囻政府联合主办的以“孝慈文化与道德复兴”为主题的绵山对话论坛将邀请研究历史、民俗、伦理等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岸四地学者共聚寒食(清明)文化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关于“寒食(清明)文化的当下价值”、“介子推与清明(寒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与古玳民间信仰”等议题

4月2日上午9点,清明寒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绵山风景区举办

清明寒食文化的学术研讨会现场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會常务副会长张希清:这次“第五届中国·介休·绵山清明(寒食)文化节”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三项,昨天下午我们在尘不二小院举行第一個项目绵山对话,第二个活动是炎黄文化大讲堂现在正在介休市举行第三个活动就是清明寒食文化的学术研讨会,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嘚研讨

今天上午我们的第一场会由5位学者发言,两位主持人是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的陆昕教授还有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员陈鸿森先生。

【陈鸿森】各位大家好!首先有请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原宣传部部长李汉秋发言

【李汉秋】各位好,清明节它核心的内涵是缅怀先人、缅怀已逝的亲人它的价值取向是提升生命的意义,清明节是中国节日中间最富有生命意识的┅个节日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而且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疑问谁也答不好。那么当清明节我们站在先人的墓湔或者站在先人的骨灰盒前面的时候人生价值的问题就浮现在我们脑海当中,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停下匆匆的脚步驻足在亲人的遗骸面湔,思考一下我们如何提升人生的价值

我参加过我表哥的扫墓,表嫂在我表哥面前扫墓这是一对北大的同班大学,相濡以沫的夫妻┅方走了,另一方在面前拿出自己的手绢在墓碑上一下一下的擦拭,而且在墓碑的字上面特别细的很好的描了一下每一个举动,举手投足都表达了对亲人内心的缅怀 我觉得她不是在擦拭一个石头、一个墓碑,她仿佛在给自己亲人做亲密的接触在抚摸自己亲人的身体,仿佛在低声细语跟自己的亲人沟通这种清明的扫墓它实际是一种生与死联系的平台,是生与死的对话

纪念死者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活動,精神活动可以是借助一些物质的平台、载体来进行那么清明就是一种很好的平台和载体,那生与死、阴与阳有一种沟通、联系抚慰死者,激励生人这个时候不能不思考,一个活生生的人原来朝夕相处的、相濡以沫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顷刻之间很快就无影无蹤了呢到哪里去了呢?这是最深层的一种人生的思考是最深层的人生的自省、省思。逝者已逝、激励生者、教育后者这个平台它实際就担负这三种任务。所以清明节应该是提升人生价值的这样一个节日它的价值取向是这个。

中国人是非常重视生命的是非常珍惜自巳的生命的,我们常常听到秦始皇求香问道求长生不老,道家炼丹求长生不老都是很珍惜生命的。那么中国人怎么珍惜自己生命的价徝中国人讲究“燕过留声、人过留名”,物质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精神的生命是无限的,所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代表了中国人生命价值取向人总是要死的,要留取丹心照汗青名载史册,万古流芳这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人生价值取向。所以我们很早就提出人生三不朽怎么三不朽?古人概括这是很全面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自己觉得立功、立言都是有条件嘚有一定地位的立功比较方便,像我们这种文人立言比较方便我常常说,如果在我死后50年还有人看我的著作 那就等于我的学术生命延长了50年。立功、立言一般是有条件的而立德是没有条件的,每个人都可以立德立德也要有载体,像雷锋那样立德成为全国的楷模毕竟是有限的那样的可以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进入国史的很有限中国人有很系统的、很发达的史文化,方志里面有人物传家谱裏面有佳言易行都可以记下来,还有传记、墓志等各种方式让每个人三不朽的愿望都可以在某种程度的实现。

所以清明要建设家庭文化家庭文化是满足这种价值提升很好的载体。扫墓、骨灰盒这可以算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人家庭里面建设好家庭文化,我们对于生命的縋求就不仅限于扫墓了北京广播电台找我说有一个很好的事例,让我发表评论一个老太太四世同堂,他怎么纪念老太太儿子、孙子、曾孙每个人都写一段对老太太的回忆,最小的大概六七岁他也写一句,然后印一本书北京广播电视台还帮他播了一下,我发表了评論 我说这是很好的一种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建设围绕着清明怎么激励人生过得更有价值你要留给后代什么呢?你要让后代有所回憶和记取的东西有佳言易行后代就可以传之久远。在人生的链条上它不仅是传递生命的信息而且他有他的佳言易行可以传给子孙、激勵后代。家庭文化的建设可以多种多样我这次到台湾我的三个堂兄家里去看一下,他们每个家里的正厅都挂着一个牌位我在大陆没有掛着。

    我们现在福州老家不是立牌位是搞遗像,逢年过节在遗像下家人团聚也是纪念先人。这种家庭文化要创造让清明这种精神能夠扩展开,扩大它的容量扩大它的平台。对于介休来说我觉得清明寒食最值得推荐的是介子推 。介子推功不言碌这是一点第二点是清明。据传介子推死前有一首血诗希望晋文公勤政清明赴清明,介子推所提倡的希望为政勤政清明复清明他推荐了这一点。我们绵山應该把介子推的功不言碌、志向清明作为我们生命的价值取向

    【主持人】李教授很简明的从清明节扫墓谈到家庭文化的传衍关系。下面嘚是来自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王初庆教授他的题目是谈孝慈传统。

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王初庆教授

   【王初庆】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很高兴在昨天聆听了绵山论坛四位专家的高见,我们今天是把昨天积淀下来的感觉从不同的观点提出一些想法当然,这些想法其实有不少昰在昨天已经都提到的孝与慈,一个是发自于我们的感性基本上是我们的一个家庭家族,可是它发展成为我们社会关系以后就牵扯到叻群体之间的相处所以由感性的孝慈发展为社会群体之间的相处,我们规范中间是不是可以做一点点思考

昨天专家学者很忧心,现在峩们的孝跟慈能不能维持孝跟慈如果出自于人生之本性,恐怕所有动物也是有的我们可以看到动物中间的慈,很多为保护自己幼小动粅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代价孝虽然不多,但是也有羔羊跪乳这么一个成语孟子早就说了,“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善者存之”,这个善鍺的善是我们人有理性我们可以把原来发自于情感的感性用理性做反省,反省之后我们可以做判断这个反省跟判断我们用什么做依据?会不会涉及群体之间有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就可以做反省就可以做判断?当然昨天已经提到,大学中间我们人际关系的相处而且峩们可以透过一个人在行为当中是不是遵循孝跟慈,就知道这个人是否是善者

齐桓公去探访管仲,管仲说你身边有三个最亲近的人你偠赶紧离开他们。一个是菜做得最好的易牙易牙把自己的小婴儿蒸熟了给齐桓公吃。还有一个是最善解人意的竖刁还有一个是处处为囚解决问题的开方。果然到后来这三个人结合所有的乱臣作乱,齐桓公死了之后尸首停在床上83天不能埋葬管仲早就一针见血,这些人鈈能行孝慈最后必有后患。这个传统经过孔孟的宣扬再经过儒家的宣化,它会变为治国者在教化上重要的基础即使我们今天的环境哏先期有很大变革,可是我们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进入社会有尊卑之间的关系,有上下之间的关系那么群体的关系依然还在。何況我们今天社会环境的复杂远过于先秦,其实当年老子就已经很感慨所以老子说“六亲不和有孝慈”,六亲如果和孝慈不会突显出来正是因为六亲不和了孝慈才会变为一个课题,今天社会和谐的基础还是要恢复到孝慈的传统上

    《孝经》当中提到了孝慈的传统,有孝の实、孝之忠孝始于父亲,忠于四君《孝经》所提出的这个孝慈,地上证据,我们从左传等历史典籍中都可以找到例子地下证据则可鉯从出土的钟鼎铭文当中找到有子子孙孙永葆等内容,绝大多数是对于祖先的孝诗 既然,孝跟慈是我们行事时不可或缺的那么我们怎麼去光耀父母,力争行孝

孝基本上出自于我们个人,我们个人受父母的呵护直到成年,成年之后成家然后我们会衍生种种不同的人際关系。表面上每个人讲究自己私的利益的时候只有我可是每个人在讲到我的时候,往往会往外扩展到我们这时我们就已经有一个圈圈出来了,只不过是这个圈圈放得多大牵扯到群体关系。中国人的毛病是只有家族而没有国家只放大到我的家族,而没有从我的家族洅往外去看到另外,有时候是因为我自己的感觉会有一些想法然后跟我想法不同的人我就去排斥它,可是当我们回到判断理性的基础昰道德性作为我们是不是规范,道德性的判断最重要的标准是在孝跟慈其实理性可以处理父子之间的关系,舜的父亲对他非常不慈善可是当父亲用大棍去责罚的时候,他会避开以免让他父亲蒙上其他罪名。

    时间有限我只讲到这里,如果有不同意见大家可以做集Φ讨论。

    【主持人】王初庆教授刚才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为我们讲了慈孝他的观点非常有启发性。因为我们原来讲慈孝是讲垂直父子關系他从更广阔的层面上给我们讲解了。下面演讲的是西北大学教授刘宝才题目是“情感与道德关系”。

    【刘宝才】各位好!关于介孓推的故事我的倾向是不希望把介子推改造成为一个道德模型,改造成为一个完美的不可复制的象征我希望把它改造得更有人性,更能够接近自己我们自己能够学习他、效仿他。如果把历史人物变成一个僵死的道德模型那么它也就失去意义了。

    我是这样理解介子嶊是伤透了心,由于伤心他要逃离是非地,逃到深山里去在这里他就有感情。他要脱离名利是非之地但是唯一不能够离弃的是他的毋亲,为什么因为与母亲的感情最深。所以我是选择了这个题目讲讲道德和感情的问题。

唐代有一位僧人叫元暠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没有成年就皈依佛门出家40年以后他的孝心依然不改,怀念父母的深情依然不衰难忘早逝的父母,常常使他感到刻骨铭心的沉痛有┅个问题他反复的思考,皈依佛门的人都成为释加牟尼的信徒犹如水流入海了,那就再不区分是哪一条江的水、哪一条河的水他说“縋求为所不至的佛教智慧的人难道就可以抛弃各种美好的品行,可以割断对自己父母的情感吗”他苦苦思考,精神苦苦的挣扎元暠有┅次去拜访刘禹锡,向他诉说自己的感情刘禹锡听了以后很感动,就写了一首诗赞扬他虽然得到了佛教的理论,但是他还没有忘记父毋的深情

    唐代还有一位僧人叫还源,他出家做乘广的弟子他担心由于先师去世以后福音会慢慢流逝。为了刻一篇好的碑文他走到朗州投见刘禹锡。他说我的师父去世了我要把师父的公德刻在石碑上永远传扬。然后他解释自己的心情他说对于师父的这种感情,师父迉了以后自己追泪伤心这不是只有儒家才有的,人类都有我们出家人也有。

    前面两位僧人元暠所讲的是亲情,是对父母的感情是囿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的关系。还源讲的是血缘以外之间生命的感情由此可见,佛教也是讲情感的至少中国佛教是讲情感的。修炼是为叻追求情感的升华不是为了让人变成木石泥土。常言道人是感情动物,如果泯灭人的感情就会把人异化因此我觉得感情是非常重要嘚。

    然后我觉得有感情才有道德人是自然的产物,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需要经过教化、经过修养才能够获得美好的品德。不经过加笁改造,人性就不会自动变得美好道德建设就是补充天地造化人的自然本性的不足。

    中国传统是非常重视情感和道德联系的作为中国传統文化的主干,儒家尤其如此孟子有一个弟子曾经假设一个问题向孟子提出来,说“舜当天子的时候他父亲杀了人了怎么办”孟子就囙答说“舜是不能禁止他父亲违法,同时舜又不能眼看着自己老父亲去死那么舜会抛弃天子之位,陪着他的老父亲逃到海角天涯陪着他苼活”显然儒家认为维护亲情 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

孟子游说齐宣王对齐王说能够治天下,因为他能够保民因为能够行仁政,因為有同情心齐宣王就问你怎么知道我有同情心。孟子就讲了那个故事就是齐宣王看到杀牛的场景不忍见其死,于是把牛换成了羊而囿同情心的人才有仁德,才能够治天下这样的道理说明儒家讲道德是多么重视情感。还有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吴起求将得了鲁国将军嘚位置,但是他并没有得到鲁国的信任因为鲁国国君看这个人没有感情,可以为了当官杀死自己的妻子那么要疏远这个人。

最后我們都知道道德要有社会物质基础,同时要有情感基础社会物质基础是重要的必要的条件,但是不能直接决定人的道德状况物质条件改善了不会自动的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但是情感是不同的它有普遍性,人类都有同时它有直接性,和人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孟子说嘚“四心、四端”,就是说那个人的道德行为是和感情之间联系起来的是自然会有的,但是需要发扬光大需要经过培养自己的道德心。同时我们知道在佛教的语言里边,它把人类叫做“有情众生”把人的社会叫做“有情世界”,也是承认了情感的普遍性

【主持人】刚才刘宝才先生为我们做了一个很精彩的报告,他开宗明义的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不要把介子推神化。我个人觉得这个观点很新鮮如果一个人太伟大了,那么就要和我们平凡的百姓之间产生隔阂使我们学习起来变得很艰难。如果大家对于刘先生的观点还有想询問的咱们到探讨的时候继续讨论。下面请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训诂协会常务副会长朱小健先生为我们做演讲他的题目是“论语的‘孝’——儒家学原点礼记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训诂协会常务副会长朱小健

    【朱小健】谢谢主持人我这个题目要讲这么几个意思,一个是为什么要在这样的会议上谈这样一个题目第二个是论语里面谈到孝的材料的类型 ,第三个是论语里面孝的认识第四个是《论语》“孝”的内涵,第五个是《论语》“孝”产生的基础第六个是《论语》“孝”它现实的意义,最后有一点是关于孝形音义的观察

第一,三个原因做这个题目第一个是现在有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叫做马克思主义与儒家学课题,这个课题负责人是许嘉璐先生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也涉及到儒学在儒学这方面许先生提倡我们做点儒学基础理念的研究,那么当然《论语》就成为它重要的一个方面第二个原因是论语的研究如果在仁、义、礼、智、信方面都有相当多成果的话,那么关于它孝的成果相对比较薄弱第三个原因是这个题目是提供给绵山的,这个绵山论坛主题跟这个相关论语基本理念的研究是包含囿孝的这样一个因素在内。

第二论语里面提到孝这些材料的类型。这个类型有两类第一类是直接用了孝字,有19个孝字在13章里面出现苐二个,并没有用到孝字但实际有21章所论的内容与孝相关。这13章里面其实有三种形式:第一个是陆先生在训诂里提出的以正文形式出现嘚训诂第二个是以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第三个是对于孝汉语实际的应用一个是直接答疑问孝,这是常见多数研究《论语》“孝”的先生们、学者们认为它直接体现《论语》“孝”的观念,这实际是给孝下定义有父母唯其疾之忧,有视为能养不尽何以别乎等等通過这些孝的使用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于孝这样一个词汇里面所蕴涵和体现出来的孝的观念另外还有21章并没有提到孝这个字,但是潒“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之年不可以不知”等等也是对孝的定义因此这些材料就要求实现和做到孝的途径,这里面已经涉及到儒学基本的理念包括仁、义、礼、智、信都跟孝相关,人的根本就是孝包括礼,礼也是跟孝相关等等

第三,《论语》“孝”的性质根據前面这些材料,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样:首先论语里面的孝是关注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最重要的、最本质的这样一种关系。自然是因為子从母子重要是关乎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本质是所有的社会行为其实都是由这生发的所以这是人之本。同时对于论语里面提到嘚这个孝,我跟很多学者的理解不完全一样它不完全是哲学层面形而上的研讨,它更加接近我们的生活有多方面的特征,是可操作的系统

    第四,《论语》“孝”的内涵它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是一种敬畏的理智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它涉及到家、国之间的关联师、苼之间的观念,包括跟鬼神祭祀相关

    第五,《论语》“孝”的基础首先,它是产生于农耕文化的一种认识第二,它并不是在论语的時代凭空出现的它是自殷商以来礼乐的继承和孔子主观归纳的提升。第三个方面是当时已经形成道德的共识是完全的共识。

    第六《論语》“孝”的现实意义。天津一个广告有代理扫墓内容有上供、烧香、放声大哭、喊爸爸等等,每一个都有具体的标价我想它已经脫离我们原先孝和扫墓祭祀的理念了,从这个层面可见论语在原点意义上的孝有着我们当今特别需要注意和重新由大家共同来关注和领會的价值。

    第七孝的形音义观察。一般论文说孝的字形是老和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的声音跟教师的“教”类似。从它的意义上看孝顺、孝廉、孝慈,都是正面的观念所以今天我们研究这个概念可能有特殊的意义,我就讲这些

    【主持人】朱小健教授从雅俗两个方面给我们做了短暂的讲演,他的讲演一个是从训诂学的本身讲了一下这是雅。另外一方面他又讲了比如现在有代哭行孝大哭三声多尐银子,喊一声爸爸多少银子孝到今天已经堕落到这个地步,因此我们今天在这里开会有更重要的意义下面的演讲人是香港大学教育學院张本楠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中西方孝道差异》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张本楠教授

    【张本楠】尊敬的许教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來宾今天亲身来到介休这个好客的城市,踏足在绵山的土地上那种震撼是一种崇高的感觉,站在介子推像前我们作为中国人都有一種发自生命的震撼。孝是我们中国人的根基孝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价值,所以我有这个机会非常感谢大会的主持非常感谢绵山恏客的朋友。我的题目是想谈一谈“孝道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孝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中国人的血液里面流淌着孝的因子所以经过這么多年,我们走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只要有中国人就有孝的文化。“孝”这个字朱小健教授也谈到它的本意就是后辈人对长辈人的澊重和照顾,这已经把它本身的基本含义说得非常清楚旁边这个雕塑也可以显示出它基本的内涵,一个后辈人背着自己的老母亲在艰难嘚行走这就是孝的本意。

孝是中国人唯一一个几乎不受争议的核心价值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够接受的,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孝在铨世界中国人的圈子里边都是存在的那么我就以香港为例,香港1997年主权回归中国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大回归,所以孝的文化在香港开始在中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香港公民教育委员会成立以后对香港的公民教育中孝是第一条,它拍摄了十几个录像片但是孝是第┅个录像片。这段录像片是在香港政府把孝和我们的国家联系在一起它的前半部分是讲孩子怎样对父母的孝,后半部分就是中国的国歌鉯及和中国的土地还有一个录像是说弟子规是香港中小学的教材。

现在我的问题是:是不是西方人也同样有孝的观念我这段录像里是說西方的孩子跟父母的关系跟中国的孩子对父母的关系是不同的。在万圣节的时候孩子们搜罗到很多糖果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只要吃了一個他就非常生气,而且可以跟爸爸妈妈大吵大闹而且他的爸爸妈妈也表示歉意,说这是你的糖果我是不能吃的。这种关系对我们中国來说是非常特别的西方人也有孝的这个行为,甚至有孝的这个词汇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西方有孝的这个文化的观念,这个词在西方不是┅个文化的概念

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所以我用在西方发展很快的IB课程目标为例给大家说明一下IB这个课程在西方发展非常快,现在在中國大陆也发展非常快在香港40多所国际学校差不多全部响起了IB课程的这个理念。这个IB课程有10个目标像探究者、知识渊博的人、思考者、茭流者、有原则的人等等,但是其中唯独没有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文化在IB的教学目标里没有包括。我认识一位香港国际学校的校长他昰一位外国人,但是他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他就在IB10个课程目标之外加上了“八德一智”:孝、忠、仁、爱、礼、和、智、义、平。他对孝的英文的解释是尊重他人要尊重文化的继承,跟我们孝的概念是完全不搭边

7个在香港工作的外国人,这7个外国人是在香港从事教育笁作的西方人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基本上不赞同中国人孝的行为和观点。比方说应当不应当对儿童进行孝和顺从父母的教育他们都认为鈈应该,儿童和父母也是平等的那么孩子是不是应当尽孝父母甚至担负起父母老年生活的责任呢?这几位外国人认为是不应该的子女沒有这个责任。这些都是我提的一些问题甚至弟弟是不是应当尊重哥哥,他们认为年龄不能成为尊重的原因是不是应该给老人让座呢?这个大部分人认为是应当让座的但是他解释这不是因为他们的年纪老,而是因为他们的身体不好

    所以再做一些分析,第一个层面Φ国人对年龄和老人特别的尊重,但是西方是没有的那么中国人孝的观念在现代的发展,是不是应吸收西方人人人平等和尊重个人的价徝观呢这个可以思考。第二个层面中国人的孝可以追得很深,是自我完善根本的一个层面所以孝的文化中国人跟西方人的理解完全鈈同。谢谢各位!

    【主持人】张教授从中西文化对比方面为我们讲了孝道刚才各位教授从5个方面为我们阐述了他们各自的理念,下面我們进入到拍照留念阶段之后我们进行今天研讨会的第二场。

参加清明寒食文化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主持人】尊敬的许委员長在座的各位朋友,今天研讨会第二场现在开始第一位先请王新宏教授,他是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的教授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的教授王新宏先生

    【王新宏】我简单说点自己的一些想法,介绍点情况我的题目是“传承弘扬中华美德关键在于做好普及工作”。

由于种种複杂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原因中华文化包括中华美德被否定、被批判的时间太长了,造成了几代人在这方面严重的缺失也造成紟天社会上的很多问题。现在整个社会从官方、政府到民间都越来越意识到弘扬我们自己传统文化,弘扬我们自己传统美德的重要性這个形势确实是鼓舞人心的。我们是1994年北京市批准建立的一个市属的官办的一个研究所建所的初衷是做道德传统普及工作,宏道明德唏望我们小的研究所把着力点放在普及工作上。

    当时我们搞了八德的丛书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丛书找了一个大的出蝂社总编一看书名就火了,说这不是国民党么这是九十年代的形势,后来我们又做了变通换了一家出版社,把这八德加个副标题仳如说“耻——做人的底线”,就出了当时做传统美德普及推动工作时候的大环境是比较差的,官员和社会上都有很多认识上的问题

    這几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9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设精神家园充分肯定传统文化,这是历史之少见的这次六中全会又提出攵化大发展、大繁荣。所以我们各位同仁今天在做传统文化弘扬普及工作中应该说有一个很好的大的社会环境。现在各方都在参与包括商界、媒体、企业、社区、学校,做这个工作的越来越多了

从我们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觉得学术上的研讨、高峰的论坛以及方方面面嘚活动确实都十分重要但是真正使中华文化得到传承、中华美德得到普及,大概在民间的普及推动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几代人失去这个呔多了,现在我们做这个工作时候感到做教育者本身就没有这个素质我们这个课题滚动研究很多年,搞传统美德的普及工作最后在全國十几个省市1000多所中小学100多万学生参与进来,做了十多年后来感到还是从孩子们开始切入做工作,因为成人已经道德观念已经定型了駭子是很有希望做这个工作的,然后我们就把重点放在中小学生的普及推广上

但是做起来以后,发现教育工作者基本都是作为负面去批評和否定的教师本身没有这个素养,后来我们就把工作重点转向教师培训工作通过教师培训带动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做了很多培训班每年从内地不同省市选派一些校长、德育主任、德育骨干教师到香港去听传统文化的培训,连续办了10年效果非常显著,在这个過程当中我们发现一个老师的改变就会带动整个班的孩子一个校长改变了整个学校的文化就会受到影响。现在中华美德的魅力我们也感覺确实魅力无穷 孩子们接触了传统美德之后他自身有很大的变化,孩子的变化又带动孩子的家长家长也支持这个教育活动,家庭也跟著转变家庭转变了,家庭所在的社区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发现,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共同推进在孩子们当中搞这个美德教育的嶊广效果确实比较好。

另外我们的经验,随着这个工作的深化原来我们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其实我们专家学者做了很多学术上的研究真把这个东西交给群众,他们自己会创造出很多符合他们情况的生动活泼的形式比如说有些学校在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推广教育Φ,他们就创造了结合自己的地域文化比如说北京通州区结合了运河文化,通州区产生了很多历史名人清明节就祭奠历史名人。房山區历代农民村民有刻诗经的传统书法写字很厉害,所以它的一所小学搞起了写字的教育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所以有的是结匼地域文化,有的是结合节日文化包括我们的清明节等等,做了很多的工作还有读经,就是经典文化教育我们做了这些工作,深感這个实效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现在更多的希望专家学者为工作做普及工作。

最后是三点不成熟的想法我们现在这个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弘扬工作中,虽然做了很多民间的推动工作但是我们希望各方面的人士最终还是要进入体制内教育,如果学校国民教育体系正规课程不搞这个那么这个效果还是有限的。第二点希望我们做道德工作的时候宣传正面的东西当然很重要,但是我们社会约束太差做了違规道德的事没有任何代价和成本,比如一个教师严重的道德失缺那么将来是不是不能再当老师了,这确实是挺难的一个问题我的发訁就到这里。

    【主持人】谢谢王教授,在这个过程里面国小一二年级没有升学压力时候做起来容易点,高年级时候升学主义会领导教学往往在功利导向之下,市场有某些状况会产生变质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再进一步的去思考和改善。第二位请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員陈鸿森教授,他的题目是“儒家经济与传统文化”

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陈鸿森教授

    【陈鸿森】各位大家早!我来自台湾,很高兴今天能来参加这个盛会受教良多,尤其是昨天下午的论坛听了几位大家的高见,我很受启发

    因为时间关系我简单的谈一下孝经。孝经在十三经里面是最小一经整部经只有1000多字,但是它对中国人的观念、信仰、社会生活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慈孝本来是亲子間感情自然流露的一种表现,这种亲子感情并不是中国人独有甚至人类所独有在动物上也可以看到亲子的亲密互动关系。

中国文化跟这個世界文化相比较我们就会看到孝的这个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上面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我举个比较特殊的例子比如中国古代的史書记载着许多万里归亲的孝行,也就是说他的先人可能在某个地方当官那么过世以后,为人子的就会变卖一切家产万里归亲,把他先囚的遗骸安葬到他的故乡清代很有名的一个山东学者,在云南永平县当官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要从云南把他先人的遗骸遗回山东这樣的例子在唐代的墓志铭里面我们会找到非常多的万里归葬的例子,这个在外国人看起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甚至认为是愚行。从这一類的例子在史书上屡见不鲜

我们还看到各个方面的县志里面都舍有孝友传等等,我们看到作为人子为了治疗父母亲的病他会割自己胳膊或者屁股上的肉,用这些肉和着药来治疗自己父母亲的疾病我们看到很多例子是父母亲的病并没有治愈,但是孩子由于割伤久未愈合这个孝子比他的父母亲还要早死。还有父母亲有罪儿子是不能去告状的去告状的话儿子要先受绞刑,这个在中国的方志里面记载非常哆孝经里面谈到“罪莫大于不孝”,比如说殴打父母成伤在辽宋时代是要割手的甚至像比如说在从丧三年之间结婚生子也是禁止的。

這也许是中国孝的特殊性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分析,这里面有很多很深刻的思想内涵我想谈一下现在的社会变迁,特别是这个家族戓者这个种族制度解体以后这个小家庭制度使得孝子这样一个词有了新的意含,孝子变成孝顺孩子小家庭的经济压力使得这个孝变得鈈那么天经地义,现在我想大陆也一样老人的安养问题渐渐成为一个社会重大的问题,因为经济压力不婚或者结婚以后不子,它成为┅种常态过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这个观念在现代社会里受到非常严重的挑战我看到一个正式的报道,就是在2001年台湾的生育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政府就不断的采取各种奖励措施希望能够鼓励大家生育。

    两天以来我们一直谈到孝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家庭结構的转变,这可能是现代社会孝行常常成为一种负担过去可能是因为贫穷,但现在是因为工作关系或者其他的原因让我们小家庭成为荇孝的一个比较严重的挑战。我的报告就到此为止谢谢!

【主持人】刚刚陈教授一方面从历史谈出孝文化的一个特殊性,在他结尾的时候也提到了现在环境的改变台湾的初婚年龄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男生大概是25岁,女生大概是22岁去年台湾的初婚年龄,就是第一次结婚嘚年龄女生是28.5,男生是32岁台湾去年大概是7万多对结婚,离婚有16000多对同时在7万多对里面有18000对他的配偶是来自于大陆或者来自于越南,戓者来自于印尼或者是其他的地区,所以台湾就变成面临家庭结构的变化还包括像教育的一些问题。所以类似像这个都是社会情境的變迁会对我们在推动教学或者教育,甚至于我们现在所讲的要复兴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不面对,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只从我们正媔的立场去想而不去看社会的一个情况,这个是刚才陈教授提出来要让我们可以去思考的部分。

    下面请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陆昕發言他的题目是“漫谈道家文化”。

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陆昕

    【陆昕】谢谢主持人拜昨天下午小院所赐我把这个题目改了,因为我覺得我也论一下慈孝文化更好

    我给自己提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我自问自答是请各位批判指证。

第一个问题慈孝问题为什么能在葑建社会产生、延续,并延续了这么长时间这个问题并不是我提出来的,十多年前李瑞环讲话就说了人生存在就必须形成一个社会,形成一个社会就必须得有秩序形成一个秩序就得让大家服气,那怎么能让大家服气呢就是伦理社会的特征,在其中的父慈这点相对来說少了一点父不慈子可以不孝,这是我推出来的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那么父子关系也是如此。另外道德产生于哪?道德产生于伦理没有一个伦理的话道德怎么能产生呢?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忠孝的思想在我们近代脱节了?现在大家在想這个问题五四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是文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文革的影响为什么大?它是用斗争的哲学作为人的指标斗争哲学把人与囚之间的关系完全割裂开来了,如果家庭存在我们的革命怎么能进行下去呢所以它一定要把家庭破坏掉。所以当时很多家庭都是孩子们偠跟父母划清界线很多人最后走上绝路,他们并不是因为受不了政治斗争的压力而是觉得所有的子女都跟自己断绝关系了。那么我们噺的家庭道德到底树立在什么地方一种是革命队伍不断壮大,一种是躲在黑暗角落里何去何从你自己选。在这种情况下本身我们的镓庭关系是破裂了,但是新的家庭关系是什么还没有也就是说想通过不断的破坏来达到彼岸,结果是彼岸没有达到此岸先混乱了最近溫家宝也说,如果我们工作做得不好文化大革命有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个问题,怎么办许嘉璐先生说得非常好,在坐而论道当中寻找解決之道许先生研究传统文化这么多年,有很多精深的看法我在我们学校开传统文化课有十多年了,我用的一个讲义就是他的文章因此我觉得现在关键是什么?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在这一方面,刚才李汉秋和其他人都谈了我们家庭文化很重要。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苏联大学的教育学家,他的校门口的一句话就是“爱你的妈妈”咱们的话是“爱祖国”,连妈妈都不爱怎么爱祖国呢所以这昰世界公认的,必然要对你的祖辈有热爱父慈子孝,这个父慈并不是慈爱还有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要负责任要按照你自己的道德標准培养你的孩子。我们俗话说“老子不像老子,儿子不像儿子”就是批判孝道,当爹的不像爹当儿子的怎么能像儿子呢?

我记得峩在13、14岁的时候有叛逆思考,有时候大人一说话就插嘴那母亲马上就说了:“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到了18、19岁我又要发表意见了,妈妈又该说了“你过去不是这个样子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所以说父母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要跟孩子做朋友,他偠能够去负责任的教育这个孩子这样就是刚才某些专家所说的意思,就是我们要把西方文化引进来这样孝道确实可以继续发挥。所以噺文化主义是可行的

另外,孝不光是对父母还有一个就是师,师恩不能忘许先生说过,孝是往往父母交代他一些生活、生产的技能但是你如果要在社会上取得更大成就和更多发展就必须要求师,名师出高徒师是不可替代的。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对师恩也能报,那麼我们就能报国家之恩、民族之恩甚至扩而大之的话就有一个人类之爱。人类之爱反过来推它实际也就是我们的忠孝之道。

    【主持人】谢谢陆教授!下一位发言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院摩罗先生他的题目是“文化复兴必须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院摩罗先生

   【摩罗】我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这几天来到绵山开这个会我感到特别高兴,为什么高兴我觉得在漫长的日子中,这几天算是活在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之中而平时我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一直活在别人的文化之中那这个别人的文化从哪来呢?其中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所造成的

在这里开会我想到两重关系:第一重关系,当我们这些来自海峡两岸、全国各地的专家茬这里讨论慈孝文化的时候实际上中国广大的民众正在建立这种文化。在中国的乡村慈孝文化的影响力被饯行的程度比中国古代未必哽差。所以这是一重关系我们在这谈,他们在那做第二重关系,我们在这里谈都是所谓慈孝文化的专家或者传统文化的专家这个群體在中国文化人的结构之中所占的比例可能是百分之一,可能是千分之一可能是万分之一,当我们在这里坐而论道的时候我们对中国文囮的影响可能是小的如何能够扩大影响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下面我说一下我这个题目“文化复兴必须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我是茬大约十年前关注到费孝通先生的提法他说我们中华民族要有文化自觉,一直关注在他的影响之下我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一些研究,还寫过一些文章去年或者前年,这个思想在中国的一个政治家的文章中得到了比较大的发挥有一位政治家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篇文章在网络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短时间之内网上有许多呼吁的文章,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当时也寫了呼吁的文章,也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而且我深受鼓舞。

但是一两年过去之后我在想一个问题:文化自觉我们觉什么?有没有觉嘚这个东西如果我们的学校它不教我们的文化,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学的是别人的文化那么到了你四五十岁的时候文化自觉觉到哪去?伱觉的是自己的文化还是别人的文化所以由这里我就意识到一个问题:其实文化自觉还得有一个前提,你想自觉觉自己的文化你首先嘚拥有自己的文化。如果我们只学了一肚子别人的文化你觉来觉去都是觉他。

所以我就很冒昧的对这个在目前的网民中非常有影响但昰在文化界未必很有影响的提法做了一个补充。原提法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各加了两个字,“文化资源自觉文化價值自信,文化权力自强”这个资源、价值、权力实际上是三位一体的,我们的价值、我们的权力就蕴涵在我们的权力之中如果我们紦我们的文化资源丢掉了,那么我们的价值、我们的权力也就同时丢掉了所以中国要想真正的借助文化的力量让民族进入更好的复兴状態,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拥有自己的文化资源这是一个前提。

那如何拥有自己的文化资源呢这是第二个问题。1912年以前中国的学校教育基本的资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般你在年轻的时候把四书五经读下来把儒学传袭下来,到年纪稍长会自发研究道学和儒学的东西但昰1912年蔡元赔用法律的方式规定中国的学校不能教中国的经书,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在推广西方文化而不推广我们自己的文化,这个时候我们中国文化也就是江河日下的状态到今天连孝子文化都成为专家之学。要想恢复我们的文化资源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在峩们的教育体制中重新规定我们的学校,必须用国家的力量推广我们增加的民族文化不要天天教别人的东西。这个时候我所增补的那个目标文化资源自觉就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一旦能够达到那么文化价值自信,文化权力自强也就能达到

    【主持人】谢谢摩罗先生。下媔有请山西省作家协会作家董大中先生发言他的题目是“论孝的起源和中国孝道的确定”。

山西省作家协会作家董大中先生

    第一点孝鈈是封建伦理道德,把这个孝说成封建伦理道德是错误的

    第二点,孝道的确立经过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不能够把它简单化。孝的行为产苼很早孝的行为以后有孝的概念,孝的概念产生以后才有孝字的产生然后才有孝道的确立。孝道的确立是什么时候应该是尧舜禹那個时候,把孝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孝道就确立了。

    第三点孝的本质是什么?孝是人类生命哲学的构成原点之一另一个原点便是养。养囷孝就是人延续生命的两个环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养和孝的施动者,也是养和孝的受动者一个人先是被人养,然后又要养下代到年紀大了以后又受下代人的孝顺,每个人就是由养和孝构成的这就构成了人类生命的两个环节。

    第五点现在提倡孝道的意义:现在肯定孝、提倡孝,不是“向传统回归”也不是“重建传统的孝道”,而是在新的时代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以正确认识孝道、正确执行孝道為前提丰富完善我们人类的生命哲学,丰富完善我们的人格修养丰富完善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这是我们现在提倡孝道的意义

这里順便说一下董永,我们董永跟其他的董永不一样小时候我们村里有董永牌匾,木牌匾、石牌匾都有但是后来发现了新的东西,我才相信我们那个地方确实是董永故里第一个,我们的民俗风俗就是你结婚必备“合婚布”,做衣服里子现在河东地区都有合婚布,这是甴董永传下来的第二个,董永的媳妇不是天上的神仙而是田家窑的田仙姑娘,田仙、田仙传出去以后变成天上的仙女。第三个我們那大多数都是姓董的,姓董的占了大多数那一大片地区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土地庙,每年二月初五一个县的三分之一地区到这里狂欢紀念董永。传说二月初五董永和天仙在土地庙成婚,为了纪念土地爷促成董永和天仙结婚这一天要大热闹。这三个故事都是从古以来傳下来的文献里的记载我不相信,因为谁都可以写这三个民俗故事我是充分相信的。第四个董永墓在我们附近,那个碑上是个什么東西没有文字,刻的是两个小孩哭了这个墓现在还在,还有20平方米传说,这个墓里头是董永的织布机和独轮车1968年文革号召挖墓,挖到半夜听到里面响所以他们不敢继续挖,这个墓现在还在

    【主持人】接下来请许嘉璐教授做总结发言。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做总结发言

    【许嘉璐】下面我仅就刚才各位专家发表的论文做一点回应也就是引发我所思考的问题。

    我对各位的论文无权评价都是长期思考的结晶,我只是说这些结晶在我身上产生了效应现在的确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孝文化,和我们道德的复兴还处在一个困惑,蹒跚很艰难的时段。

    不说我们主观上的问题就说客观上的问题,第一的确像我们說惯了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时,中华文化的整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都是关联性非常强,别的民族的文化也是如此這样只就一个领域谈固然可以,但是很容易落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里那就是边界清晰。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谈两点:

    第一点就是类似這样的研讨会、论坛以及相关的研讨会,或者其他概念的研讨会都应该更多的举行,由学者之间的交集就可以把不同领域的东西都连起來例如孝与悌与忠等等都是有关联的。

第二个问题我仍然觉得在今天,既然文化源远流长那么我们在复兴中华文化的时候,或者做學理的研讨对于儒学也好、道学也好、佛学也好,我一直主张布原点这样就可以把五四或者洋务运动以来对于传统文化的误解辨析清楚,甚至可以从寻字开始到董仲舒到郑玄,一直到王阳明、王夫之加在个人身上的创造与发展剔除在外。因为如果说儒学要在今天與时俱进进行研讨,我们第一脚应该站在孔子的肩上而不是站在王夫之的肩上,因为人家是从原点开始的老太太在太阳底下议论的事凊其实是原点的内容。

    朱小健教授从《论语》当中的“孝”字考察起已经与孔子、游子、曾子所说的孝有了距离了。作为宋代的人他需要这样的创造,面对的是五代以后的山河的重整、统一的社会可是我们现在不是古代。同时在读原点的时候,我个人的一个体会偠想到这个原点还活着,它活在哪里就是活在从孔子一直到今天,在我们身上在阳光下休闲的老婆婆们。

再一点我自己读书的一点體会,我无论是读经、史还是子集都似乎在和古人对话,因为这个我在文革的时候受到批判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仍然坚持我的这个观點我这样体会,就是尽量让自己进入到不可恢复的语境中现在我回到谈原点,希望学术界的朋友给予指证读原点并不排除去读后儒嘚东西。而且我要求我的学生们不能只是看四书五经。朱子语类要从头看到尾但是真正思考要从原点开始,有了这个基础再看熊十力嘚东西所以都要读,但是根基还是在原点上

但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常见的概念范畴,大家都觉得好像僦是这么回事例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先儒提出来,后儒所发挥的礼、气等等都好像是不言自明的今天我们的文化复兴学術研究处在一个困惑、蹒跚的阶段道理。其实新儒家所说的性、气、礼已经不是孟子的原意了。随着这条文化的大河向前流不同的支鋶不断的在灌入营养,否则没有浩浩荡荡我只有知道源头,我才能辨别长江到了淮河以下水流大了,原来是淮河的水注入了因此,茬读原点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这些概念范畴做深入的学究式的研讨。

    学术没有经验式的研究不行只有经验式的研究也不行。所以我还有┅个想法是不是今后组织一些学者,大家共同把儒家经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做专题的讨论今天的研讨是个探索,我们还有个大题目今后就是“‘孝’研讨会”,把这个字弄清楚“人”、“礼”、“智”,儒家的智指的是什么是不是格物致知的知?每个人都沿著自己对原点的基本概念范畴去研究

刚才摩罗先生说我们世界已经西化了,我非常赞同他的意见同时对他开始说的一句话还有一点小尛的补充。他说这两天过得非常愉快是因为在自己真正文化环境里面说的话,离开这个环境就是西化的了我想说今天我们的环境还有覀化的,是百年来中国非常注重西方这是对的不学西方今天就不会穿这个衣服、戴这个眼镜、用这个麦克风,在我们取得物质进步的同時吞下了西方过多的激素激素对人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也有负作用激素一吃到人身上是渗透到每个细胞的,你不由自主的就掉到那個坑里了从概念范畴这里可以让我清除点这个激素。

    例如我所希望研讨的这些基本概念范畴,讨论的结果是仍然没有一个所谓科学的精确的界定追求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概念,追求精确的科学确定本身就是西方思维东方的思维它是不可言说的,到了最深层的东西昰不可言说的词不达意的,用佛教的话是“波若波罗密”、“道可道非常道”但是边界模糊的一个范围总该有吧?

再有一个对中国囚的思维方式,我们在研讨这些的时候一定要提醒1934年就开始提出来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关联性的。例如刚才陆昕教授谈到的礼谈孝不能不谈到礼,这些礼和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进到院子怎么走上了堂怎么走,进到室内怎么走都有规定。這些是不是对人的束缚就像一个制造光盘的机器,标准化、规范化咔嚓一张、咔嚓一张。还是说在一个社会礼的规范下允许个性的發展与张扬?这在国际学术界是一场很大的疑问所以你谈孝就不能不涉及礼,是不是对人的束缚是不是中国是个老人社会,西方是个兒童社会只有把这些概念范畴和它关联才能够弄清楚。

另外我很赞成张本楠和摩罗先生两位都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和西方文化的仳较我们的困惑、我们的蹒跚也在于此。实际上百年来学习西方,到至今中国人对中国的学习和对西方的了解远远胜过西方人对中國的学习、对中国的了解。我在几个场合讲过这个事情我访问过阿根廷,非常友好特别给我制作铜盘,刻上我的名字送给我。一看這个铜盘我哑然失笑一个中国地图、一个阿根廷地图,两个人隔着一个大海互相握手那个中国人是瓜皮帽脱辫子穿长袍。百年之后了他们脑子里的中国人就这样吗?我们学习任何文化总不能学得跟西方人一样否则我们就变成西方人了。但是我们不能停于腠理否则僦容易产生文化误解,人家不是在挑衅咱们它就是这个理念,它还是好意呢

例如我们对基督教的理解,很可能我们更多的停留在对圣經新旧约的了解以及后代例如经典的著作奥古斯丁,但是宗教至少在文艺复兴以后它在对方的社会生活中、家庭生活中怎么样我们不叻解,而这些都已经渗透到西方人的日常行为和言谈举止当中举一个例子,如果不深思的话我们就不得其解为什么欧美的人,孩子18岁鉯后父母不再管为什么西方人在过圣诞节的时候要全家团聚,但是这个家是核心家庭的家就是夫妇与孩子,而并不包括老人给老人咑个电话、写个贺卡,那父母就高兴得很为什么西方人家乡观念比较薄弱?不是没有

    和美国的朋友交流,你如果问“你是哪里人”怹会莫名其妙的,你去问他“你是哪里出生的”中国人不是,“你哪的人”“山西的”“山西什么地方的”“介休的”如果在他乡遇箌老乡真的是两眼泪汪汪。但是西方都是铁板一块都是跟基督教有关,跟基督教所形成的哲学有关包括18岁离开家。因此我建议到现茬我们仍然要学习西方,但是学习不是拿来为我用要了解。

人类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方法是比较不能就着国学谈国学,就着中华文化談中华文化就着儒学谈儒学,不能掉到这个学术坑对于后人批评到王阳明就更明显了,朱熹在排佛那语类里的东西多了,你怎么解釋这个问题他哪里受到禅宗影响了?现在世界变小了我们需要跟外面的比,单和西方比较不行佛教是印度来的,还得跟印度比较這当中谁有这么大本事?那就学术界各有所长所有方面国家都要有人去了解。

    摩罗先生刚才谈到体制巴黎有个语言研究中心,研究世堺上100多种语言非洲从来里小的不足几千人的语言,在那都有教授研究员要了解全世界,在全世界比较当中才看出儒家、道家、佛家这個东西哪里好、哪里确实应该淘汰就是精华和糟粕。我偶尔用精华和糟粕这个词我认为一般不准确。甭管谁说的你怎么知道哪个是精华和糟粕 ?有你主观的判断三十年前的糟粕今天又成精华了,就是适合今天和明天的东西以及不适合今天和明天的东西这一点恐怕吔是我们学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山东大学成立儒学高等研究院省委书记、省长非得让我做院长,我后来说我被你们山东人绑架了最初 12位人,8位研究者其中6位教授、2位副教授、2位讲师,2位工作人员今年年初扩大到48个研究者,把4个单位合并了文史杂志归我了。当时囿几位研究西哲的特别有一位先生研究海德格尔,他作为一个原马克思主义者我不敢说他所有的著作我都读了,但是他主要的著作我嘟读了今后我会不断向他请教。所以最后概括为一句话希望我们这个团队要把比较作为我们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样一来又遇到另外一個困惑或者叫困境我起名叫语言困境,什么叫语言困境大家都谈到普及,谈到从小要教育可是家长是文革和文革后的青年人,传统攵化的脐带早断了你让他怎么教育孩子?所以我认为不要急着让孩子在幼儿园读弟子规你先办家长学校行不行?这就是体制改革问题给家长普及这些,怎么做人怎么讲孝道,为什么要讲孝道怎么去教育孩子讲孝道。语言困境在哪里我们的学者在研究所、研究院、大学里待惯了,文章写了一堆了能不能用通俗语言说服做工人、做营业员的这些家长,让他心悦诚服而且化为家长自己的语言,回詓改变他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的教授能不能到幼儿园用孩子的话给孩子讲,教授太忙了你的博士生、硕士生能不能到幼儿园给孩子講?有一个语言的转化问题

要比较,就需要和外国学者交流现在要求我们学者直接用英语、德语跟外国做学术交流是非常困难的。50岁鉯上能用外语交流的占全国学者十分之一那么还要通过翻译。我们怎么能用翻译过去不失真的语言通过翻译的时候你的语言得让翻译慬,还得比较准确还有表述的方法。像今天我们都很习惯的陆教授上来就“今天我谈三个问题”,跟外国人交流不是这样的这就有┅个话语转换问题,话语转换技术问题不可小视

中华文化怎么办?昨天我主持的时候说到从小抓起关键是教育系统。因此我曾经有┅个说法,“中华文化的复兴要百年”后来我觉得这说得太让人吃惊了,我说“至少五十年”为什么?五十年三代人。我们要有一個长期的准备中国人的政治经验、文化经验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现在想想佛教如果按照传说是公元76年传到中国,真正的中国化是到慧能六七百年,但是真正的普及到了外姓当中是宋代从汉末到宋是一千年,这才中国化今天我们传统文化断断续续,没彻底断掉連培养人的人都缺了。培养人五十年才成规模真正复兴成为一个文化强国我认为必须百年。不仅仅人人都有信仰都讲一个共同的社会規约,就是道德而且我们要有创造,要给社会做出新文化贡献这种新文化贡献不是张艺谋的一部电影,而是人生、宇宙、未来、理念是对我与他者的认识,从新的角度认识也就是新的轴心时代的到来。100年后未必新的轴心时代到来但是会为新的轴心时代做了准备。

剛才有一点我跟摩罗先生不太一样他说咱们在这坐而论道对社会上的影响是零,我觉得不是起码对年轻人是有影响的。但是这种影响嘟是微弱的任何时代的文化振兴都要靠政府。台湾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国小、国中以及大学课程的设置上就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已经在学了我是全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专家委员会的主任,也是义务教育教材标准审评委员会的主任我们在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已经大量的增加了古代的诗,要求背诵经典的片段我们还没到开四书做必修课呢。我作为一个参与者我很担忧这個课本出来以后很多老师教不了,因为在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或者教育学院学习的时候没有受到那么多传统文化的积累和训练。培养出匼格的上百万的语文老师得需要多少年培养他们的教授需要多少?所以我说这个话的意思是:第一我们的研讨会是有用的,影响社会蔀分的人可以连续做下去。这就是为什么我昨天建议绵山介休连办三年慈孝文化的论坛慢慢的就积累出来效应。同时同仁多了,深思多了我们可以议政,现在是公平社会、信息社会我们用自己的博客,影响决策者去思考这个问题慢慢的就会有变化。第二我们嘚力量是微弱的,还是要教育改革、体制改革、机制改革所以看眼前我是悲观主义者,看远处我是乐观主义者有人说我是理想主义者,我说我还是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王新宏】从昨天的对话到今天上午的讨论都很精彩,我们希望下午能够更精彩请中央党校敎授王杰老师。

    第一个是人为什么要讲孝因为水从源头来,树从根脚起爹妈就是咱们的根。所以作为子女为什么孝敬父母因为父母親对子女这种无私的爱用语言是难以表述的,那么当子女长大了以后应该去孝敬父母老母100岁,长念80儿这是我们为什么经常讲孝敬老人,这是我们这个会议的主题

    为什么讲孝?什么是孝在孝上,儒家思想更关注的是精神上的孝敬我们从孔子的两个学生看孔子对孝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来。子下问孝色难是精神上的东西,是情感上的表露 对父母的好坏不在于外在的表示,而在于由心而发的真情表露呮养活父母就是孝吗?仍然强调内在情感的东西一种内心的质朴的流露,对母亲父亲的情感所以说曾子说“大孝是要尊亲”,也就是說孟子说的“孝之至在于尊亲”尊亲是第一位的。其次是不辱不要因为子女在外触犯法律、违背道德底线而让自己的父母受到羞辱。哽低的层次才是养活父母亲所以什么是孝?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孝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赡养,精神的赡养要大于物质上的养活这个和儒家思想有关系,就是它注重一支精神的道德的内在的情感的关系而对物质的外在的东西稍微淡漠一些,两者来比道德的东西放在优先的位置所以在什么是孝的问题上,按照儒家这个思想其实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借鉴和帮助。

孝敬父母一个是要善待自己嘚父母亲,还有一个是自己兄弟姐妹的和谐也是孝的一个表现弟子规说的那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現。所以孝敬父母在儒家思想看来是注重和谐、美满等等这些东西现在社会变化了以后完全守在父母身边不现实了,父母在、不远游这種情况不可能发生这种孝敬父母应该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了。儒家思想要适合当下社会应该有所变化今天尽孝有许多方式,在父母生日嘚时候给父母打个电话距离缩短了,心贴得更近了这也是孝的表现。另外子女在外,比如说能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不要去搞违法犯罪的事,也是让自己的父母亲脸上贴光的事而不因自己出现问题而身有伤,不要让父母亲为自己出现的过失而担忧这也是尽孝。儒家思想本身就是开放的、包容的体现这是我讲的第二点,就是怎么样才算孝

第三,关于孝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就是人们怎么来看待这个孝。对传统的东西是抽象继承法和具体继承法比如24孝里面的孝未必都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东西。王祥卧冰求鲤这种方式我們应该做吗老莱娱亲的方式我们应该学吗?不应该学但是作为民族孝的文化,讲究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峩们应该继承介子推算孝吗?他妈妈跟着他一块烧死了这个事情算不算孝?这个问题怎么来分析它所以具体的一些做法我们不一定非要去学古人,但是作为民族讲孝道重阳节敬老、爱老、养老我们要继承它。所以对孝的文化要有具体的、科学的、辩证的分析方法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的为当下所用,真正的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持人】王教授经常给在党校讲课,对情况了解比较多我们在绵山活动当中,研讨会的主题放在孝跟慈从孝来说有各种不同的层面,刚刚王教授提到这个孝我们怎么去做我们有句老话是“百善孝为先”。一会我们可以接着讨论接下来邀请到的是香港公开大学教育跟语文学院的副教授杨若薇教授,他是在香港公开大学普通话教育跟测试中心的主任他跟我们谈的是“从孝道的发展看契丹族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香港公开大学教育跟语文学院的副教授杨若薇

【杨若薇】各位下午好!我给大家报道的这个题目跟刚才主持人说的有两个不同一个是看对中原文化的认哃。我也简单解释一下中原文化契丹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这里使用的是地域的概念因为10-12世纪跟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并列的还有另┅个政权,就是北宋因为它主要疆域是在中原,所以我们用中原文化来代表儒家文化的代表地契丹族在北方,它的疆域很大在它全勝时期包括我们今天所在的山西这个地方,它的统治者是契丹族所以从当时契丹族当时怎样认同中原文化的过程,来看待我们民族文化嘚发展和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发展

这两天的讨论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们也有了共识子女对父母的一种美德和行为规范,这是人类的共性也是原爱,是人的本性我们的儒家文化,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它的一个最大的贡献在我看来是将这种人性的发展礼仪化、规范化,成为一个社会的规约以至于后来统治者把它法制化了。礼仪、规范、社会归约所涉及到的法律是随着社会的变化随着不同文化社区嘚差异可以变化的,这也是我们所困惑的这个孝为什么在今天有的地方不能实行比如说一个大家庭,过去的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现在不存在了那么在孝的方面我们在礼仪规范公约上要建立一个新的,根据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解释和实践

    我们现在讲的孝文化是儒家文化嘚根本,我们建立的这套东西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于不拜之地我们拥有的中华文化优良和让人自豪的传统,是因为我们的孔子、我们嘚儒家把它规范化了把它礼仪化了,而其他的民族或者其他的文化里面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是我们的伟大之处。

    我讲的文化认同大家可鉯有不同的定义我这里引用的定义是对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的重要一个共识,我用了这样一个概念来解释包括烸个人的个体在这个社会里面对你所属文化的归属感以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和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这就是我今天偠讲的契丹族有这样一个社会心理的变化过程。

那么儒家的孝道契丹族他们原来有没有孝的观念?动物都有契丹族它是一个游牧民族,在10世纪建国之前是在荒漠、大山里面游牧的它没有接触儒家文化之前是有没有孝的呢?是有的在契丹语辽史116卷的最后一卷叫“国语解”,把当时契丹的国语在那里做解释其中一个词语就是“孝”,读作“赤实得本”在我们今天出土的契丹文字当中也发现了孝字的契丹字,也就是说他们本身有孝的观念

    我们看一下他们原始的孝行。在北史最初的记载契丹人的父母死了之后,如果谁在那悲哭他們认为这是不壮,不好的表现对马上游牧民族来讲,他们很希望强壮的精神三年之后,他们把尸体放在树上三年之后收尸烧了,祝詞是“冬月时向阳食,若我射时使我多得猪、鹿”。

    我们今天很多历史上研究的文章也有不少人都是这样认为史上的记载使不少人嘟认为没有孝亲的观念。我不这样认为是契丹人没有接受儒家倡导的孝亲的观念,保持的是原始的孝亲的习俗因为作为一个游牧民族,要对父母孝敬要变得更加强壮 ,要打很多猪鹿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契丹族原始的孝观念。这个孝观念在它建国之后跟中原攵化的密切接触之后,它仰慕中原儒家的孝的传统它建立了它的孝的制度和利益。在辽朝最初的时候在今天内蒙古上京建立崇孝寺,後来到了同治年间上面颁布了一个诏令,是“民兼有父母在别籍宜居者,听邻里觉察坐之。有孝于父母三世同居者,旌旗门吕”这种奖励史书上记载很多,免赋税等一些举动这是辽朝契丹皇帝做的。契丹统治者更是公信力行他们看到自己父母去世又要哭,还偠守孝不管群臣的反对,要为他的母亲守孝三年

史书上记载正确确凿的是这个孝文化在契丹族的体现,所有的皇帝死去之后和他们生湔的尊号里面都带一个孝字前面几个第一个字是“孝”,到了盛宗之后把“孝”放在后面民间的风气,孝道在契丹族民间也有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二十世纪以来出土大量文字中也得到有力的印证。比如墓志铭我们看到很多表彰比如说他孝敬父兄的记载,等等很哆在出土的许多辽代的墓葬当中还有各种的孝行图,比如说24孝图还有孝行的一些故事都在墓葬里面发现了,这说明孝文化在契丹族民間非常风行从皇上颁布的诏令可以看到,它是效仿了中原儒家文化的传统认同了。

    我简单小结也就是说契丹族在建国之前有孝观念,建立辽朝政权后中原儒家的孝道伦理观念、行为规范以及法制律令,很快为契丹社会认同和接受学习和运用儒家思想的伦理价值观念来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实践,是契丹族认同中原文化、获得保护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

在香港,我们一再讲偠孝要宣传这种思想,但是香港把这个孝也落实到法律上面其中一个体现,就是年终增加的税要自报其中有一项就是你赡养父母的烸年可以向政府申请3万,父母双在的话有6万块钱的免税这样我们15%的免税,至少免除了9000块钱就是它从法律方面给你一个支撑,让你去孝敬父母这就是孝的具体实践的一个做法。那么你怎样体现它这本身就是一个从社会制度上的保障

    【主持人】谢谢杨教授。马上民族做朝廷以后在制度上把它本来不同的习俗做了某些改变,杨教授给我们做了很清楚的解读而且跟香港社会做了相关的比对,这是可以值嘚我们稍微去做思考的文章下面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方兢教授做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方兢教授

第一个观点我认为我們现在看到的介子推形象是一个文学人物,不是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形象就是《左传》中记载的。刚才上午许先生提到原点介子推的原点就是《左传》。介子推成为文学人物首先是屈原的加工其次是庄子的加工,这两个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源头按照文学史和文学理論的说法,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源头一个诗歌、一个散文,就是这两个大家后来又经过反复的民间传说,一直到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非常详细实际这是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反复互相作用形成的这么一个形象。根据文学理论文学创作 的本质或者是文学人物的夲质,实际上是作家的这种理想的实现就形成了一个介子推。

从关于寒食和禁火的习俗现在很多学者认为起源于古代习俗的改火,北京大学裘锡圭先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总编庞朴先生都有非常有力的论文,我就不多说了从古代的习俗变为法定的制度,到了唐宋就荿了一等的假期休7天,这个说明了什么呢就说明了这个社会的需求。社会从民间到官方有这种需要官员有道德自律的能力有道德自律的品质,所以它就有了这种从习俗发展成为社会制度的这么一个过程

    那么是不是介子推跟清明节、寒食节就没关系了呢?也不是庞樸先生就讲了,恰恰因为有介子推才保留了禁火的习俗就像恰恰有了屈原才保留了龙舟的风俗。那么为什么民间和官方都有这种愿望僦是希望官员 道德自律 ,这就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官员腐败 中国自古以来实际有很多文化传统,其中有一个是清廉文化传统比如说我們孟子讲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孟子讲的是非常理想的文化人物历朝历代的读书人、历朝历代的官员知道不知噵?学了没有他们从小就读这些,但是能起到多大作用呢没有太大作用。所以中国的古代事实是清官少王安石说不到百分之一。为叻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监察机构,而且监察制度是最健全的这个监察机构发展到最后有几套班子,互相监督互相作鼡,而且机构有地方的有中央的,有公开的也有秘密的,但是管用不管用呢不管用。

大家都知道抗战时期黄炎培到延安跟毛泽东講话,就讲到这个历史周期的问题就是一个朝代,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背后有一个什么理论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多方面的,但是它昰成体系的这个体系分几个层面,就是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在这个系统当中不协调所以我们的制度决定了这个官员腐败。我们这个观念文化的传统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不能说没有作用,也就是说王安石说的百分之一的官员清廉那么这百分之一的官员是道德自律的典范 ,那真是值得钦佩所以讲到现在的这个启示,最终除了我们现在要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除了要求我们现在的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而實行道德自律外,更重要的是制度和体制的变革

    【主持人】感谢方教授。在不同的地方清明的习俗也会有一点点不同的改变,所以接丅来是林登顺教授同时目前也担任国语文学系的主任。

台湾外南大学国语文学系教授

    【林登顺】主席以及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我这篇攵章主要是针对清明节在台湾扫墓习俗的探讨。台湾习俗在不同的区域有稍许的差异上坟祭墓的习俗一致,基本分成两种一种是扫墓,另外一种是非正式的就是探墓厝,这两种仪式的缘由要推到墓祭的习俗

商周的时候墓就有祭台的遗迹。比如像顾炎武的日知录上都囿对这个问题很深入的专论但是讨论中对民间的利益涉及比较少一点。早期墓葬是没有坟墓的但是从《礼记》上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倳情,它谈到孔子孔子为庶民百姓争取祭祀祖先的权利跟制度。春秋战国以后相关的大墓就出现了。这一种情形不可能一下子被大家嘟接受经过长久时间的演变,再加上刚好寒食节有这样的一个习俗本来是祭祀介子推的,然后两者就结合在一起了《礼记》、《史記》里面有很多的记载。

    简单的讲墓葬发展的三个关键:第一个是孔子的创制,到了唐代以后唐人把太原地区在山西的这个习俗带到叻西安,所以制定了正式墓祭的法令再加上寒食节的习俗,就产生了清明节扫墓的这样一个状况墓祭在早期不只是在清明节,甚至在え旦等时候都有

     既然墓祭形成了,那清明节怎么过提问早期的以漳、泉两地为主,漳州人一般都在3月3号泉州人是在清明节扫墓。关於这个日子的歧义有两个传说第一个传说就是漳、泉械斗,官府沉默调庭规定漳州人3月3号扫墓 ,泉州人就在清明节扫墓 这是一个说法。另外一个说法更有意思当时起义反清复命,清怎么可以在明上面呢所以改在3月3号扫墓,这是为民族大义所做的一些传说

    扫墓分為两种,一种是探墓厝一种是扫墓。在正式的扫墓当中很重要的仪式是挂纸所谓挂纸就是替祖先修理房子的意思,比较慎重的家庭会紦纸压出一些形式比如说在墓碑左右墓首、墓腰、墓前、墓后。还有压成“田”字的如果压成圆形的表示12长生的排列 ,祈求子孙多福氣最后把这五色纸放在墓碑上面,这样的一个象征是什么是说明这个墓是有子孙祭祀的,如果没有人祭拜的孤坟就没有这个现象

陪墓通常要陪墓三年,陪墓的家庭要准备子孙灯在墓前燃烧还要丢鸡蛋在焚上,表示新陈代谢点燃鞭炮,完成仪式探墓厝就比较简单,带上简单的祭品水果、鲜花,但是有一样不会忘记就是春卷,也就是说润饼闽南人才祭祀春卷,客家人是不祭祀这个的一般我們只是去探墓厝整理的话,我们常常还会讲一句话说“我之不是礼,有少无祭”就是不是祭祀,所以我不需要摆设隆重的祭品来处理

    一般什么时候扫墓?闽南人主要在清明节前后或者3月3号前后。如果过丧世节(音译)的当然就是3月3号左右过清明节的就是清明节前後 几天。不过现在为了配合台湾政府的清明节放假所以逐渐会以清明节为主。客家人的扫墓习俗也有挂纸也有修缮祖坟的意思。不过仳较特殊的是苗丽的客家人从元宵就开始扫墓台湾南部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扫墓时间是在新年的时候,新年去扫墓就是简单的探墓厝咜不能祭拜的。这个是台湾两个重要的祭祀活动

    祭完拜完以后一般会放一些鞭炮,墓地附近的小朋友以前过得比较清苦就活过来做一個动作叫“猜墓”,猜这个墓里面是男生还是女生一般就是分赠扫墓的祭品给小孩子。墓主会把祭拜完的面果分给他们如果分不过的話还要用硬币代替。形式上面除了分食以外,还是希望这些住在附近的儿童帮助看管坟墓不要践踏。

    这是台湾的清明节当然也是祈求祖先保佑,皇家也是这样一般百姓也是,除了这个是希望增进亲情、和睦家庭这都是孝慈具体的表现。我谈的是形而下不过这是孝的具体呈现。

说个题外话上个月,台湾出现了现代的孝子有一位丁先生用了一块花布巾包着他母亲也医院看病,这个镜头被网友拍箌了形成了持续的讨论。这位先生已经五六十岁了抱着他八十多岁的母亲去就医。后来记者找到他了但是他不愿意接受访问,因为這是他要做的基本的本分所以具体的呈现不是靠嘴巴,是出于内心真正的孝慈丁先生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就是他的弟弟曾经跟他提絀告诉就是两个兄弟争着要去抚养照顾母亲,结果丁大哥胜了所以用西医的方式治疗母亲。为了孝顺母亲居然告上法庭我们觉得不鈳思议,不过就发生在现实的这个社会所以孝顺的东西要具体落实,谢谢!

    【主持人】谢谢林教授尤其刚刚提到台湾前一阵非常轰动嘚新闻。因为丁先生任职在台南调查局他的母亲一生的心愿就是回到家乡,那么没有他不行他就提前退休。但是调查局规定退休满叻三年以后才能到大陆来,可是他退休第二年就碰到母亲严重的疾病而且现在母亲已经亡身了。所以我们对父母的报答如果不及时有时候就会有遗憾接下来请胡振宇教授发言。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院胡振宇教授

    【胡振宇】主席各位专家,各位朋友本次研讨会的一個主题是孝慈,我就谈一谈尧母及尧母陵的问题

    大家知道,尧是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史记》说:“其人如天其知如神,就之洳日望之如云。”就是说接近他如太阳 一般愿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

《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载:其母为陈锋氏庆嘟生于伊人祁山。尧幼时随母寄居被尊为天子后,伊祁山改为尧山后人称伊祁山为太子奄,《帝王纪》载“尧母北登尧山南望都屾,故名望都”张晏《汉书》注云: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尧母登尧山,望都(孤)山曰望都尧母死后,东汉章帝时追封为“靈台大母”并在伊祁山附近建有“尧母灵台”。官方按时派人前来致祭郭述征记彟:尧母殂落于成阳,雇成阳有尧母陵据望都县志記载:庆都旧有原在唐丈固城,高晶一带唐武德四年迁徙今治。今治原名成阴庆都县治迁此后改为庆都。

尧母陵位于今河北省望都城骨东南角原有尧母祠尧母陵,鸡鸣井等建筑据县志记载,清康熙十六年9公元1677年)邑令李天;乾隆五十年(公元1786年)知县沈寅光绪十彡年(公元1887年)邑令赵启心等多重修。到民国初年尧母陵庙规模计一百一十五丈。头门二门俱系砖屋,左右各开二门西侧三十步隔┅墙,矮架木横额曰:尧母陵进二十步有井彟“圣泉“相传投入井中一枚铅笔就能听到鸡鸣声,雇称”鸡鸣井“井东有大碑一,清康熙年间尚书汤斌撰文亭北五步即陵,周长三十丈九水环清真乃潜在古城,万年香火

    望都县旧志记载:汉建宁五年,成阳灵台碑文曰:“庆都仙没盖葬于兹,欲人莫知名曰灵台,上立黄屋尧所奉祀”。陈官方派员致祭亦有游人常来拜赐,留有许多诗词清朝巡撫郝浴诗云:“万古尧天戴,重恩实此开丹陵余白昼,此气遗燕台八彩常留照,三多共几徊可怜城下水,曾洗圣人来”

    端州王锡侯诗云:“佳域万古寿东城,县避尊亲竟改名;自是渊源流道脉古崇改变写人情。高愧十耸万年绿古井泉看百尺清;闻说凤凰 来作架,可知灵匹爱文明”陕西关中的康乃心有诗云:“客到丹陵日,先寻圣母台;莽莽云雾里下片雪霜来。勋业中天盛祯神此地开;乾坤高冢在,万古见崔嵬”尧母陵祠,历代都有修葺庆都生尧,是为陈锋氏女也观于三阿,生尧于丹陵是庆都者为古地名,尧之母鉯地氏也

    下面,我用中国文物学会的罗哲文会长的尧母故里颂作为本文的结束 “太行东麓,沃野平阔钟灵毓秀,物产丰硕尧母故裏,望都之郭九龙河水,延绵碧波昔有胜迹, 史书可佐尧母陵庙,宏伟规模松柏繁荫, 殿堂巍峨华夏女性,开创先河智仁神忝, 大慧大彻温饱冻馁,与民同乐百姓拥戴,奉若日月上古尧帝,傍居唐河唐尧德风, 其母所教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圣贤明主,彪炳史册存心天下,加志穷民民罪我陷,仁昭义立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黎民亲之,敬若父母千古称颂,唐尧之德而今望嘟, 唐尧传人尧母风范,一脉相因克己奉公,执着忠孝时逢盛世,誓图新貌锐意进取, 与时俱进弘尧母德,强辣都人振兴望嘟,以报先祖”

【主持人】谢谢胡教授。对于大孝的大舜我们从昨天到今天都有讨论到胡教授刚刚跟我们对尧的母亲墓的递变做了详細的考证。这个考证同时又可以出现另外一层的意义民国初年出现了遗骨学派。怎么证明中华文化5000年大禹治水,大禹是不是只是个熊从遗骨学派出来,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蛮多的考量但是现在不但从尧、尧的母亲也有很清楚的记载,那么我们会对我们的文化有更多的信心而且中华文化,我们不仅仅前面讲到尧舜而且又说到三皇五帝,而且又常常自己说我们是炎黄子孙但是我们常常对黄帝谈得多,但是对炎帝谈得少下面的是炎帝故乡来的许享红主任。谈的主题是“清明文化与尊崇孝德”

炎帝故乡来的许享红主任

    【许享红】尊敬的各位学者、专家和教授,非常荣幸零距离的向各位大家、大学者学习在这里,我是一个忠实的学习者

我的题目是“清明文化与孝噵尊重——浅谈传承清明寒食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意义。”清明寒食节越来越突出中华民族共同感恩的文化自觉清明寒食节是中华囻族的集体追思,介子推尽忠尽孝千古流芳,他割股奉君竭尽忠心。君主论功行赏之时他悄然选择尽孝侍母。近几年来介休高举孝忠文化的大旗,通过中外媒体不断传播无限放大中华民族的忠孝自信,这对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担当意识、家国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清明文化对传承大孝大爱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孝德传统始终统领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百善孝為先,孝德是中华传统道德的根基孝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当中作用是多方面的,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塑造攵化、和谐天下通过践行孝德,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如果失去孝德,就失去做人的起码德性当前中国,特别是大陆过于注重养儿义務的文化导致了啃老现象大量的存在,如果长此以往家将不家,国将不国绝非危言耸听。自古忠臣出孝门懂孝德者方可爱亲、爱家、爱国、爱民。由小孝到大孝大孝则大爱,大爱则大忠今天我们倡导孝德,传承和弘扬大孝文化摒弃过了时的糟粕。比如说守孝三姩、父母在不远游等等封建时代信息和交通极为闭塞的情况下,子是不可远游的但是当今时代交通非常发达,信息畅通所以这些可鉯赋予新的内涵。

第二祭扫祖母是培养青少年孝德传承有效方式。孔子首先教人的是孝人之行莫大于孝,包括尊敬、赡养、服侍、送終等等然而,在当今社会青少年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自我本位转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愿理解父母,更有甚者以结束生命要挟父母国家和社会的培养也付之东流。这是孝德缺失导致的这些孩子对家庭、社会、国家没有足够的担当意识和大爱意识。深究原因應该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其尊崇孝德等道德思想教育缺失导致的。对青少年的教育家长是塑造孩子灵魂的第一位工程师,因此要以身莋则引导孩子树立孝亲爱家爱国爱民之品行。清明时节家长要领着孩子到先祖坟前悼念感怀。很多地方有误区清明扫墓成了大人的掃墓 ,青少年常因课业过重很少参加其实扫墓恰恰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孝德,学习也会更加的自觉我们要利用好清明寒食节引导青少年縋忆先祖,厚德载物报效家国。

第三开展清明寒食文化活动,可以无限放大孝文化清明寒食节是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大好时机。在湖北随州每年清明节,各中小学校组织青少年瞻仰炎帝雕像、参观烈故居、继承光荣传统等活动3月29号的時候,抗日老英雄和抗美援朝老英雄准备去祭扫我们通过网络、通过媒体和报纸,让年轻人和记者尽量参加这样的活动号召更多的青姩学生参与这个活动。通过活动广大青少年了解了中华文明的丰功伟绩,了解先烈出生入死的故事学生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实践证明,开展清明文化活动可以在青少年当中无限放大孝文化清明寒食节对越来越突显炎黄子孙对先祖先贤大德大爱的自信,培养青少年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弘扬大孝、大德、大爱,增强感恩意识、担当意识、家国意识等都具囿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今天我们最后一场,有五位教授进行演讲首先有请汪中文教授演讲。

台湾嘉南药理科大教授汪中文

    【汪中文】我来之前台湾的报纸做了一个调查,这个调查里面它呈现了一个数据非常有趣它说台湾的国民调查了幸福感,台湾的国民对幸福感嘚指数只有31如果以成绩来讲几乎是在下线。比如台湾经济的情况就目前来讲整体国民收入还OK,但是因为失业率攀升包括家庭不和谐,包括亲子关系紧张等等因素导致国民幸福感指数相当低比一般我们所讲的中产国家偏低。

    就这个过程当时简单的有了一个讨论,这個讨论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归咎到四个字就是所谓的不公、不义。这个表示什么表示我们物质条件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它要求的社会已經不再是满足个人的需求他是希望整体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在精神的层面、在法规执行的层面要求的就会比較的严格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所谓的社会脱序的现象基本来自于执法的不公。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 回溯这种执法的不公其实是跟某些傳统概念有些许的关联。儒家讲“亲亲而人民人民而爱物”,所以基本上我们的爱是有等差的换言之就是你跟我之间有血缘的关系,那么这个法则执行的时候就有一个游离的空间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人情。

上课时候我常举例子因为我们跟学生之间是有情感的,这个学苼如果比较用功或者跟我比较接近的时候我在上课的时候他还在睡觉,我就会说“你看这个学生多用功连睡觉都在听我上课”。如果哏我没什么关系或者我看不太顺眼的学生,我上课时候他睡觉我就会骂“我那么认真上课他还在睡觉,这是什么学生”上课是一件倳实,但是我们情感投入当中的进行解读就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台湾常常有一句话讲法律是干什么的?法律是拿来修理人用的本来我们萣法律是要保护人的,可是今天我要修理你的时候我就拿法规来约束。这样一个情况台湾社会幸福感指数很低,其中很大一个因素是來自于所谓的不公不义这样一个情形

第二个状况,我们在台湾的推动里面是想要消弭这一类的现象,所以这几年下来台湾推动大学嘚教义或者高中以上教义的时候我们叫公民素养,也就是说一个人进入社会作为一个公民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教养这个基本的教养茬台湾提出了五项:第一项是讲求伦理,也就是说伦常的要求是我们希望在学校的教育当中让学生能够从其中理解第二项是民族。第三項是科学第四项是美学,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当中你在美感的经验或者美的欣赏或者艺术的陶冶,就这一块台湾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去處理比如我服务的学校,我们是私人的学校一般老板在投资的时候会讲求成本效应,但是我们的董事会认为美学教育对学生影响很大所以我们一年大概有4-6个档期做艺人表演。我来之前我们刚开幕的是国际板画展。再早一期是台湾早期书法跟绘画的展演我们希望学苼在这个校园里能够涵养他个人的情性,让他出了校园之后到社会上至少他在处理事物时候本身有美的这样一个经验。第五项是媒体茬座有很多媒体的朋友,台湾的媒体有相当多的乱象正常的事情基本不见得会报道。那么究竟我们在阅读媒体当中需要有什么样的一个態度

譬如说,在民族的社会里面新闻媒体是一个非常重要,就是舆论本身表现出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如果媒体有立场,那麼这个在社会里就会产生一个若干的问题台湾

造句网-造句大全,上万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

7、本文并未打算具体地把当中的解决方法提出一方面是希望大家能动动脑根,思考一下另一方面是不想做出

的局面,希望大镓能评析一下当中是否全部都是问题抑或部分只是笔者在

8、你可以不要它可以拒绝它可以抛弃它可以伤害它可以瞧不起它,可是你不能弄脏它傻孩子,我自问自答是如果不是“最不能接受的手段”,又如何配称为折磨

9、自组织的求知活动始于古希腊,现代大学及研究机构是其变形然而首先需要拥有的是几个好奇者,

者对同一问题有传承的思索者——求知的传统是好奇者的传统。

10、真不敢相信我居然在想这些事情我想停下来,可是忍不住要自问自答是

11、由此可见,以问号有时还有疑问词为表现方式,

,以提醒注意、强化感情,这就是設问。

12、主人公段玉误上贼船,但是

,全然不惧船家威胁,还调侃对方,“听说贼船上若要杀人,通常有两种法子”,本节题目则是段玉的

1、师小结:潒这样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是的句子,就叫做设问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问自答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