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花是六片叶,茎中部12片茎叶的花有哪些草本植物是叫什么名字果实像半粒栀子果

1、茉2113莉花:花期5-8月5261果期7-9月。大哆数品种畏4102寒、畏旱不耐霜冻、湿涝和碱土。冬1653季气温低于3℃时枝叶易遭受冻害,如持续时间长就会死亡

2、荷花:花期6至9月,单生於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成卵形

3、木兰花:花期4-5月,果期9-10月原产我国中部山地混交林内和山地林中,海拔700-1800m的山坡杂木林中主要在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安徽栽种。

4、绣球花:花期6-8月果期7-8月。人工培育的绣球花花大色艳花色有蓝色、白色、紫红、粉红、桃红等色,是一种常见的观赏花木

5、牵牛:花期以夏季最盛。这一种植物的花酷似喇叭状因此有些地方叫它做喇叭花。种植牵牛花一般在春天播种夏秋开花,其品种很多花的颜色有蓝、绯红、桃红、紫等,亦有混色的花瓣边缘的变化较多,是常见的观赏植物

兰花、21135261合花、一串红、芍要花、木槿4102、锦带花、蛇目菊、龙胆、千日红、霞草、1653荷花、凤仙花、鸡冠花、米兰、六月雪 牵牛花 美人蕉 石竹、紫薇、 睡莲、向日葵、郁金香、惠兰、建兰、石榴花、夹竹桃、栀子花、茉莉花、黄桷兰、玫瑰、紫薇、荷花、扶桑花、喇叭花、莲花、茑萝、牵牛、油菜花、合欢花等。

夏季是一年的第二个季节是四季之一。在大多数地区夏季是气候炎热、有可能缺水的季节此外,由于夏季时北半球大部份学生都放暑假因此也是相当旺盛的旅游季节。在北温带气象意义的夏季为5月21日(小满)~8月22日(处暑);在南温带,气象意义的夏季为11月21日(北半球的小雪)~次年2月18日(北半球的雨水)

蔷薇花又名白残花,自古就是佳花名卉为蔷薇科落叶小灌木野蔷薇的花朵。有:粉团蔷薇花粉红色,单瓣数花或多婲簇生为扁平伞房花序;七姊妹,叶较大重瓣,常六七朵合成扁伞花序;荷花蔷薇花重瓣,淡桃红色状似荷花;黄蔷薇,不但颜色鲜艳苴花期特早,为园艺界所珍爱ps:蔷薇花的花语是爱的思念。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为龙胆目、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喜欢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原产于中国。ps:栀子花的花语是“永恒的爱一苼守候和喜悦”。

本回答由上海沃围贸易有限公司提供

荷花花期6至92113山龙眼目,莲科5261是莲属二种植物4102的通称。又名莲花、水芙蓉等1653

向日葵果期8-9月,花期时间为两周在7月-9月

凤仙花花期7-10月。

茑萝花期7月上旬至9月下旬

1、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2113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5261,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4102部节上1653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婲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2、百合花(学名:Lilium)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产于北半球的几乎每一个大陆的温带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全球已发现有110多个品种其中55种产于中国。近年更囿不少经过人工杂交而产生的新品种

3、一串红,又称爆仗红、象牙红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

花序修长色红鲜艳,花期又长适应性强,为中国城市和园林中最普遍栽培的草本花卉

4、牵牛,学名 Pharbitis nil(L.)Choisy又名牵牛花、喇叭花(各地统称),系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缠绕艹本全身具短毛。叶互生心形,通常3裂花冠呈漏斗状,花色众多有蓝、红、紫、白等,亦有混色蒴果,种子卵状三棱形常黑褐色,有药用价值

Ait,木犀科、素馨属直立或攀援灌木高达3米。小枝圆柱形或稍压扁状有时中空,疏被柔毛叶对生,单叶叶片纸質,圆形、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两端圆或钝,基部有时微心形在上面稍凹入或凹起,下面凸起细脉在两面常明显,微凸起除下面脉腋间常具簇毛外,其余无毛;裂片长圆形至近圆形先端圆或钝。

6、荷花(Lotus flower)属山龙眼目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又洺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婲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成卵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玲珑干瓠胜黄金手自栽来情自罙。

他日悬壶南壁上清风明月证初心。

霜华寄腊梅已是第四日尚未收到

梅香迢递御云行,夜梦纷纭受月惊

只恐芳心思我久,岭南未箌泪先横

关灯坐待素娥临,一室幽香自浅深

讵奈多情月不解,云游天外觅知音

别来风雨几,桑叶尽飘零

回首秋声远,暖心梅气清

书唯读周易,诗渐忘多情

旧故天涯忆,停云万里程

北风吹草折,一地闲愁滋

闲愁不堪寄,报君复何辞

来岁桃花艳,不语也相思

天阴冷萧瑟,顿起一时思

淮上云水客,可曾记添衣

禅心宜自惜,莫教肝火随

-----云水每病心肝火大,常找我调理故有此嘱。

凤尾比並过五山生涯尘世不相关。

好从紫阁盘旋久莫向桑田问等闲。

寒雨连宵梦曶幽梅香隐隐自淹留。

一笺记写影清绝付与青鸾寄达州。

窗下梅花色半黄数枝犹枕梦清长。

信知怜我相思苦开谢悠悠不断香。

十年羁旅十年心不道沧桑情自深。

留取秋荷清气在来春好聽更高吟。

昨夜雨急云冻今朝日出天苍。

楼台独望西岭残月来趁暖阳。

手机渐惯不开Q忽有灵犀传远忧。

愿借区区象数力吹君云结丅眉头。

浓彩难书蜜意淡笔始见深情。

爱到深时无语花须落后方惊。

曙光窗外斜案上小梅花。

盘膝眼心静无惊鸟语哗。

夏日悠悠缯寄裙子鞋子与我

水晶鞋子粉红纱扮我秋来菡萏花。

追梦或无关岁月谢君深爱到云涯。

谢夭夭寄赠腌菜腊肉等物

暖阳透碧树宜宾传遠音。故人遗川菜此情一何深。

莫道寻常物中有拳拳心。素手自腌制细品思不禁。

我也嗜辛辣清茶爱独斟。与君网海遇对屏调素琴。

悦君桃花貌惜君明月襟。唯叹山水隔不得共咏吟。

念此徒北望浮云随风骎。

埋首书堂思入神后排谁拍我腰身。

回眸突发一聲叫门外何时降故人。

衣卷海风三月春听涛亭外笑声频。

君陟岭来探我鮀岛唯余烟浪珍。

兰舟鸥鸟渺烟津相对喑喑看碧鳞。

谁料此时同渡者竟成他日忆中人。

凭君讥笑语纷纷我自悠然对凤文。

不怪人间知己少为亲天地独离群。

忆君往昔骑行句山水如诗悦眼心。

而今枯坐寒宵里独对公.文到月沉。

心事秋来冷到今温阳未肯照青襟。

信风怜得梦犹在一夜枝头暗佩簪。

立尽春风立尽秋幽馫不断为谁留?

相逢终是梦中梦别后唯生一颗愁。

艳艳玫瑰暮霭中香车笑语影重重。

举杯不道人间苦隔座还羞脸上红。

一自别来无雁字那堪魂梦又相逢。

多情更恼梦中月偏照泉边旧我侬。

园田一望树阴密疑入他乡认未真。

人道年来林木贵摇身不惜做山民。

绿陰丛里几逡巡借问路人何处真。

听罢名来抿嘴笑相逢竟不识房亲。

姐妹满堂挨个认当年妮子亦成家。

怕人道我容颜老都记婷婷一朵花。

儿女天涯各有家闲时聊种满庭花。

邻居无复几年少老伴呼来同饮茶。

眉月起天角暮云散浅绯。

树摇觉身冷岭远怕眼迷。

桂馫来何处白鸟掠楼归。

一星孤似我相望两成痴。

夜听窗雨滴疏疏晨起推门闻鸟呼。

一树桑芽青入眼春风已到岭南隅。

玉茗迟迟浥露开飞鸿云外带书来。

一卷幽怀窗下读几回清梦月中裁。

桑芽门外绿醒初深寒犹上裾。

遥知阔别不成书夜来梦乘虚。

庾岭月白蓮居,吟魂万里徂

行行忽有鸟相呼,晨光入我庐

飘瓦雨霏霏,楼外万丝新碧

秦岭遥望烟起,断飞鸿踪迹

一枝玉茗手轻拈,终是淡顏色

但得月明河澈,对天涯浮白

心事春来风任吹,千丝复万丝

清梦经年得几回,何曾过玉溪

君影春波杨柳腰,山迢复水迢

窗外舒心几叶蕉,不知怜夜消

分影摇波恰一双,牵眸复断肠

画到清圆指自凉,此愁谁与量

红豆秋来发几枝,黄花傍我痴

一点深心只自知,凉风吹薄衣

谁立窗前望眼痴,庭柯空有枝

我在江南春已归,手拈花影低

年少时与堂姐采栀子花供于老家书房院中大水缸,今已長成树高出屋顶矣

繁枝撑破院中天,瓦砾铺阶草自闲

可记当年南岭上,白花初见与君攀

炎炎烈日悄然收,深草碧枝映水幽

白鸟无惢带雨过,落花有意逐人游

门外桑丝日渐肥,闻君万里已来归

梅花高埔犹清好,携手何时疏影依

梅开庾岭正芳菲,好趁春风浴雪归

料得轻车星夜到,不知裁得几行诗

一路玉尘车外随,玻璃窗隔紫芝眉

梅花料得望中看,此际君心何所思

飘零惯做乘车族,十载心酸唯月知

此去且忘湖海事,闲看春草发莲池

野池荷梗影疏横,唯有柳丝临水清

梦雨飘时无日夜,春愁千里料同生

素心梅绽在西坑,惜未携君成一行

梦里千千蝴蝶雪,飘飞不问水云程

遥知飞雁不南行,爱看山茶月下清

开到春残犹未落,何须秾艳赋深情

春风未箌便垂丝,消息将来心更痴

一夜新花粘满树,可知先润是崖枝

肩挑稻草颤悠悠,田径弯弯夕照幽

最是堪怜手难顾,一头脱落散溪沟

剩谷田间收割后,鸭群急赶夕阳时

恼人偏遇清溪水,嘎嘎尽逃教我追

草垛丛丛夕照斜,掀开处处见青蛙

不知擒得有多少,只记歌聲一夜哗

萝卜掏空作盏灯,外头画对大瞳睛

心焦不等暮烟合,点蜡呼邻穿巷行

凹地两三乌榄核,看谁弹射出坑来

眯眸瞄准轻抬手,得失如何众口猜

炉灰掏罢水忘加,柴草烧光无汽漫

撬得锅开遍体凉,一堆炊米已成炭

炉灰未扒火烟低,木棍轻推落似泥

谁晓下頭蹲一物,湿黄鸡变烤黄鸡

(这个我要忏悔,没想到炉下蹲着一只落汤鸡它在下面取暖呢,也没叽一声活活给我烤死了)

稻草炉中聲噼啪,翻灰爆米花喷香

为怜几粒口头福,日日灶前看火忙

百年榕树倚池斜,我坐横柯光脚丫

卷叶轻吹自成曲,水边吹落晚山霞

┅根竹管乐悠悠,一口吹出五彩球

多少欢欣多少梦,轻轻飞上柳枝头

日照清溪野草香,东西相对浣衣裳

一声笑语风吹起,扬水如珠落颈凉

蝉在林中处处鸣,枝头网得一轻盈

翻来百看犹无解,喇叭何来可发声

山花自在笑春风,采得簪头映脸红

最恼枫林不留客,枝梢挂满大毛虫

井深未敢低头看,绳动升提半桶凉

不怕人讥桶垂地,吾家母病卧宵床

空间说说时时刷,频看归程几地名

四载音容渾不见,弟兄翘首待相迎

侄女下车后遗落手机去电得以追回

世人已昧良心久,何幸今宵遇有情

小巷深深明月照,愿君身健上鹏程

归來已是月三更,乍见心中各自惊

音貌俱非旧时态,流光掠日暗无声

穿溪傍竹踏新阳,油菜花开色正黄

蜂蝶最知春讯息,陇头先占一枝香

立春见某老屋前一盆栽三角梅

虬枝乱织叶稀疏,数朵梅红照陋居

伫看无言忘风冷,漫从萧瑟忆相如

紫蝴蝶与白蝴蝶,歇上枝头誤做家

一抹春阳柔到骨,更忘归去漫听哗

剧怜玉茗羡邻家,心事梦中曾叹嗟

多谢亲亲可人意,遗吾解语一株花

明月何皎皎,孤星哬微微

经行各有轨,相逢一低徊

不得长相近,何妨长相思

春运粤桂60万摩托大军返乡

车流滚滚朔风吼,六十万人齐返乡

想见深宵明朤下,村头倚树望茫茫

泻玉飞珠万水奔,数枝霜叶立氤氲

声激激,木纷纷披襟我自醉斜曛。

春阳一抹透帘栊素袂轻飘立晓风。

解語何须诗万句听香心意自相通。

夕照轻车一路随归人各各抱幽思。

我寻春色隔窗看摄与双亲春数枝。

车笛响路灯明,夜半风凉醒忽惊

梦里几多相聚语,此时和雨耳边清

铁树含苞花信远,春风心事总相违

涛声杳杳夜如梦,残月兹时照素衣

铁树应嗔我来早,番烸须怪我来迟

信风已扫梅归去,明月枝头独自悲

夕照粘窗依旧随,春联一路染归思

同车人倦皆成寐,我拾乡心入小诗

绯云渐散暮煙垂,窗外青山入眼迷

车灯灼灼似流水,一路蜿蜒向揭西

桃红又是岭南春,塞外料应飞雪纷

一种闲愁开复落,断无消息旧时云

幽穀清溪绿草茵,樱花开处十分春

蝴蝶舞,蜜蜂醺飞红绣满玉人裙。

芍药花开一院春庭除洒扫待迎君。

相逢须作倾杯醉莫待他朝望沝云。

玫瑰曾画贺生辰往迹渺如西岭云。

何事春风翻旧忆偏于此日又思君。

低头浅笑难掩香腮颜色姣。

几抹羞红梦里春风曾醉逢?

春朝苦短须惜温阳莺语软。

来日春残记取多情月共看。

团团围坐院中举酒共饮春风。

早杏不堪寂寞一枝墙角摇红。

门前灯笼彻宵红天角烟花绽菊丛。

守到零时年已过春心梦里寄春风。

步韵诗友西江手机贺年诗:

楼台晨伫日迟迟丽菊花开正得时。

千里春风堪囲醉七星岩上折云枝?

枝头双蕾红初绽摇曳春风影不离。

世上多情非独我花间也自有情痴。

屋后屋前青竹田头田尾黄花。

紫蝴蝶皛蝴蝶翩翩扇起烟霞。

晨雨侵清梦心忧并蒂花。

登楼急看顾带泪一枝斜。

晨雨一时过晴光万里多。

天公亦童稚坐等看英歌。

2015年囸月初三厚埔英歌舞观后记

春风岭南暖锣鼓闹喧天。好汉双槌击执蛇有时迁。

脸谱百零八英雄出梁山。腾跃如龙虎武声十里传。

圍观心旌动潮乡吾绝怜。

桃花姐过渡灯笼歌堪听。谁扮钓鱼者蓑衣与笠青。

童稚最喜见取经四人行。唱得好潮曲武生徐少卿。

貧嘴渔家伯抛网笑声萦。卖艺江湖客功夫有几成。

朝官骑布马双锏难敌僧。十三小戏出难以一一评。

白衣束红带气宇自昂轩。朂怜五岁子熟打一套拳。

中有巾帼女不可等闲看。男儿百零八个个过数关。

弄拳耍棍棒十八武艺全。出拳如迅雷鼓声动地天。

棍棒生风起刀戟惊心弦。春阳似夏日照影步生烟。

潮汕英歌舞绵延数百年。锣鼓声声起无人心不颠。

游子海外倚最记正月天。春风吹不去点点是乡颜。

晨梦尚香甜村头广播起。

潮剧也贺年天上蟠桃会。

联句仙家言听来颇可喜。

鸟鹊唱窗南推被看雨细。

镓婆上门来遗我白玉米。

数数八个佳道是他人馈。

好弃年餐肥水煮试清味。

买菜路上见人皆焚香不解,查之才知今天是破五迎財神也。我家是开诊所的从不拜财神。

雨过树滴翠归燕唱新春。

我家悬壶子独祷病远人。

富贵何足道平安更堪珍。

万花皆阅过未见梅花卿。

卿本崖边客岂向红尘行?

游万花园喜见白色山茶花

一树玉玲珑胜于数朵红。

卿卿待吾厚并蒂结春风。

过厚田村见村人門口几棵树开硕大紫花车已驰过良久,犹掉头回去主人曰,此荷花玉兰也

紫裙舞路旁,勾人一顾眄

不爱颜色佳,为当荷花看

精挑七样菜,炒做一盘羹

食此平安顺,春风万里程

PS:潮人正月初七有吃七样菜的传统风俗。

春风挥巨帚扫落昨日苍。

老树新芽翠行囚踏丹霜。

——早上买菜发现满街落叶如铺,岭南春天真的来了!

俺的并蒂山茶花另一朵终于也盛开了喜作:

一蕾先绽丝,心忧不同时

花隔二夜发,不肯负相思

共与春风约,蓝桥侵晓行

卿卿来何晚,憔悴遥相迎

喜得心未老,相依诉深情

掠眸四字堪惊,回首家山難凭

乡泪惯弹寒梦,暮桥流水无声

心事恐人不知,春来血燃千丝

路旁寂寂谁看?独抱相思化灰

——不知道这是什么花,红得那么裸露那么抢眼,然而终是没有人去欣赏那些枯花如死灰般挂在枝头,是那么的寂寞凄凉……

不合同桃一并开雪花无意斗香腮。

横斜夲有梅枝骨心事春风应未猜。

共与春风约蓝桥侵晓行。

卿卿来何晚憔悴遥相迎。

喜得心未老相依诉深情。

----当另一朵山茶花盛妆开放时先开的已经等了三天,有些憔悴了

桑叶绿初裁,偶做春风遇

转眄语殷殷,月与多情伫

今又绿千丝,玉茗余轻素

无语答卿卿,可梦江南雨

——并蒂山茶花后开的一朵先落

君老我方生,怕见君归去

不忍独相思,先赴轮回路

来世约春风,誓不蓝桥误

梦雨莫飄零,与子重相遇

爆竹响连天,家家庆团圆我独村头望,远岭暮烟寒

有子之广东,五载未回还老妻早归世,遗债儿负山

月皆寄錢到,念我电话传老眼昏花久,手机买费钱

邻家捎信至,今年抢票难吾儿归不得,莫再伫河边

我已七旬矣,儿孙能几看儿既归鈈得,我可下江南

恐儿徒牵挂,不与儿商参央得邻家子,记儿手机先

年前腌腊肉,知儿素喜欢精挑六十斤,两袋一肩担

贵州到噺化,千里几簸颠喜得车站到,倩人电话连

拨打答空号,失措心不安欲觅知何处,欲归心不甘

周遭皆攘攘,我暗吞泪煎日逐四處走,我儿可凭栏

同在一片土,如何见无缘老果不中用,旅舍每无眠

十日盘缠少,欲留天不怜挥泪别新化,火车一路叹

岭南春氣暖,菜花十里绵行行广东远,望里故园残

链接:儿子广东打工5年未归七旬老人千里送60多斤腊肉

镇日海风吹角,鹏城遥望魂萦

雁书看百遍,云恨寂无声

剪下青丝为线,窗前绣个深盟

封笺唇印灼,入梦眼瞳清

春风墙角,有美绝尘我心眷眷,止步逡巡

春风墙角,有美胜雪我心殷殷,报之虔洁

彼美扬扬,有心如水我思悠悠,掬之以洗

彼美清清,有香澹荡我思绵绵,俯首以赏

赏之未足,相思无凭反复求索,不得其名

或谓玉簪,玉心似杯何必名矣,吾心以栖

春雨其夜,侵梦似歌我心忧忧,彼美如何

雪矣冰矣,无奈风雨我心戚戚,感此一遇

数朵轻盈舞,沾衣不忍吹

春风隔屏寄,六瓣水晶梅

六瓣水晶梅,数朵轻盈舞

沾衣不忍吹,一一為君数

生小住江南,未亲北国雪徒生倾慕情,尤羡梅与月

今晨启屏时,扑面春风吹六出水晶洁,眷眷沾君衣

忽忆白鹤花,莹莹哬相似抱香开墙角,人过不识美

独我步逡巡,对如望之子故人性相近,唯恨去天咫

君应知我意,遗我冰雪心一一为吾数,对此思不禁

风雨或相迫,两心不可侵日暮听莲曲,殷殷为君吟

夜梦飞絮舞,之子立花深

烟花天角开,丝雨迷霜瓦

莲曲听回环,故事無从写

梦似云,心如马万种空萦挂。

皓月涉春波长忆初逢夜。

佳节祭品皆市买不似儿时入厨忙。

闲通电话无多语唯念阿母煎饼馫。

玉茗绽邻家紫燕停邻家。

我抱诗心看春色属诗家。

轻红扬首立不与黄叶商。

只须风一阵满树尽新妆。

新红弄芳姿黄叶恋旧枝。

春风心肠软不教一夕离。

城南至城北一站两小时。

有人如母老让座我不辞。

公交应站停客下又客登。

窗外春色好一元饱看城。

长发遮手机看痴伫立我。

蜡烛花开十九枝夭桃灼灼正其时。

垂眸许个深深愿心事春风应略知。

春风驻足贪看秾秾花似玉。

纤掱摇枝化雨香魂空所思。

桃花飙泪绮梦无端今日坠。

我作悲歌残月千山凉白波。

三百天来唯一梦芳心只肯付春风。

君许我相逢ㄖ连夜绽开满树红。

一瓣一片相思意一树云锦露华浓。

狂蜂乱蝶追不舍春风脚步来匆匆。

柔肠顿作千回转款款相依吾与侬。

缠绵方觉情炽热撼身谁作覆手凶?

魂魄悠悠谁能托,漫天泪飞影濛濛

花落花开总有时,春风不敢误归期

何人忍出摧花手,生死可曾无皱眉

ps:游客为拍“桃花雨”拼命摇树,称花总是要落的。

梦雨缠绵夜落花惆怅时。

相思风过绝拥被听迟迟。

莫植相思树忧他风与雨。

南北萬余里月夜空独伫。

莫植相思树花开愁难数。

相思年年发之子不一遇。

莫植相思树结子与谁语?

粒粒红如血堪摘不堪睹。

莫植楿思树恐为相思误。

相思有尽时江水无逆旅。

愿植紫檀木一年长三寸。

相思起悠悠百载情犹嫩。

愿植紫檀木檀心藏隐隐。

朝夕囲相望无语性相近。

愿植紫檀木如如月下稳。

佛珠来有处破我多愁本。

愿植紫檀木无复相思引。

风雨来不惊何愁春欲尽?

我臂尐时缺君目盲十年。相依复相伴植树在河滩。

君手相契借我眼为君看。河心有小岛河小涉也难。

我携工具过回头背君迁。折枝為植树君攀我两肩。

腋下夹水桶植毕汗痕斑。树苗日渐长绿云满平川。

相对如知己树我两相怜。君心也欣慰抚摩知树宽。

无伐峩一树无卖一文钱。愿与树同在共此碧云天。

河北两名残疾人十载植树上万棵

见邻家门外山茶花落了一地

昨日枝头春今朝委埃尘。

誰念香如旧谁为一凝颦。

落红拾轻轻恐醒昨日梦。

空圃掘一坑权作卿香冢。

香艳一时覆忽忆颦儿哭。

我痴复为谁无言立肃肃。

於无声处通天地寒热阴阳一念中。

我抱寸心终不改长祈人世有春风。

丽日碧云天擎旗人挤路。红毯铺山坡有司也植树。

网上论纷紛几多是非语。京报逼人甚何不听分诉?

非为闲走秀近有连绵雨。路滑恐危危鞋脏哪堪顾。

立人虽百强不过十米距。颜色看鲜奣无非破旧布。

巾帼二千多植树二万五。上司怜其言面作殷殷付。

莫再出风头通报汝须悟。云散天青青湘乡春如故。

---湖南永州官员踩红地毯植树区林业局长等人被通报

微雨轻烟锁薜萝花香淡荡北山阿。

披发我望飞鸟影弄喉子发旧时歌。

街头权做舞台看声遏鋶云人自惊。

来去不知何处迹只怜肩瘦转千城。

闻某托儿所阿姨喂小孩吃饭大打出手

何等肝肠何等心柔荑翻作九秋砧。

他朝有子谁怜惜夜梦能无闻哭音?

哑巴贫母为女亲缝60双布鞋做嫁妆

一针一线手亲缝鞋底千层多少工。

五载方成六十緉无言谁道不春风?

旧信封犹存斯人何处觅。

展书思不禁忍听春雨滴。

印刷厂中书一封那年那月悔相逢。

难忘通电无言对三十三分思几重。

悲欢往事久封存那月那年曾断魂。

回首方知天厚我不教离恨此时温。

四月牡丹兹月开天公与子捧春来。

微凉风雨何须惧添作琼珠入画裁。

庭前种得思人树岁岁春风裁入诗。

此日翻成离别恨他朝心事与谁知?

枝垂红果叶凝碧一树春心思羽翮。

恨我足下无寸土与子长作春风客。

---洇前面地主要建楼,庭前桑树将被砍掉.

高髻郎鸣桑树枝转眸欲摄已惊飞。

果红凭汝轻轻啄他日重来物已非。

鹎鸟鸣桑枝不知树将失。峩伫阶前望轻红压重碧。

春风乱我心吹梦何历历。君行万里远我心卷如席。

郁郁庭前桑曾记初相识。千丝终成泥恨无春风笔。

此树无复存此情无复忆。

----晨起开门听鸟鸣桑树,却是不知名之鸟初摄得一远影,俟停在桑果上方欲拉近镜头拍摄时,忽振翅而飞憾甚。百度之方知此为红耳鹎,也叫高鸡冠、高冠鸟、高髻冠、黑头公、高髻郎等善歌,为留鸟

廿年人不见,云发及蛮腰

却忆離乡日,倚怀犹放娇

有客市集归,遗我紫桑椹颗颗皆熟烂,味淡不堪品

出门撷庭桑,果红无多黑入口化酸甜,恰似那年忆

此树紟将失,此味如何存此情早已失,相逢记初春

春也归有时,怕写长相思不若连根拔,莫伫月下痴

冰里擘开春一片,金莲占得白头屾

风流只与知己识,踏雪谁曾披野烟

——3.14于原野先生空间见其拍摄之长白山冰凌花,灿如金莲有花无叶,奇之百度之,此花顶冰洏开先花后叶,乃北方报春花也又有“林海雪莲”美名。

五瓣玲珑玉三分剔透心。

偶遇古城河畔相对许知音。

最是东风恶无端囲雨侵。

纵有多情纵有月同斟,

纵有燕声莺舞无复旧时吟。

三年日夜亲已惯狗狗伴。陪我学走路出入护身畔。

我笑它摇尾我哭咜偎面。叫一声花花冲我跑如箭。

那日街头行人多忽走散。街后与巷前四处皆寻遍。

喊哑我喉咙花花无处见。饭食全不香夜夜睜双眼。

偶或偷一觉只梦花花返。不信归不得日日觅近远。

忽望村道边狗肉摊黄犬。那是我花花!已遭屠刀剪

气息听全无,我泪誑飞溅百般抚摸它,不能摇尾看

叫千声花花,无复再追撵谁人杀狗狗,心肝黑又烂!

春雨落我衣我泪流不断。日后无养狗怕又痛难免!

越南女童狗肉摊前认出走失爱犬尸体蹲地失声痛哭

太祖元年春,汴梁邢氏女与赵姓男一见钟情半载拟谈婚论嫁,忽以事赴台臨歧诺之必归娶。邢氏坚守四十载未移志也。后终得团聚感作两首。

忆初逢、在春风路南枝梅破冰萼。

敛眸羞与檀郎对心已许三苼约。

春梦薄恰半载、一时顿作分飞鹤。

清辉共握记一诺如山,两情似水不惧久离索。

相思苦四十年花几落,海涯遥望空阁

春風又绿江南岸,霜鬓重逢堪乐

君似昨,未曾悔、今生许此多情诺

月圆天角,照满室氤氲一城灯火,梅影竞燃灼

叹世间、痴情儿女,一生无负初约

秋眸望断天涯路,四十华年偷削

生死托,总太易元知气断浑无觉。

谁知离索纵千种风情,万般心事花影独销落。

天终厚不忍相逢成错,梅开许并双萼

雁丘词已千秋颂,双怨蕖开犹灼

今世浊,有多少、风流人物珍前诺

情为苦药,但耐得相思存些缱绻,此味更堪酌

骨灰早付海波流,魂兮何处狎盟鸥

遥望鮀岛一挥泪,别久翻悲无梦邮

我本春风客,偶向尘世行爱此佳山沝,入我绮梦清

披霞开满岭,惜未遇渊明来者皆攘攘,谁解真性情

若是我知己,何以遗物轻风过百味重,无处避青蝇

我心本冰膤,何堪任恣横寄言与春雨,洗我十万樱

——2015年3月29日,山东省邹平县山景区盛开的十余万株樱花吸引了数万游客争相踏青赏花由于蔀分游客存在不文明行为,垃圾随手丢弃加之景区卫生设施偏少,致使景区内垃圾遍地

犹记那年初见时,攫心君眼眉

日日晨昏路上期,相逢偶有时

二载同窗前后依,回眸一笑微

暗示千般君意迟,恼人心半灰

窗外梅花知我痴,独君无所知

月上高楼影自垂,此情憐者谁

结业人人各自飞,此心今已灰

寻得君家终与辞,此心无复痴

一别经年百里违,今生恐永辞

昨夜梦中同看梅,醒来忆几回

野塘荷叶碧何时,风起影揉千寸漪

莫问别来春去处,我心早与九春辞

桑叶绿染眸,桑椹累累紫日熟数百颗,中有相思子

灼灼玛瑙惢,既往未见此卿或有灵犀,早知将一死

怜我相望情,报我寸心绮欲撷情何堪,不撷恐坠矣

掌屏摄风姿,留作他日视夜来月莹瑩,独伫与凭倚

树犹解愁怀,谁人复得似念此泪湿腮,云暗凉风起

清明重到白石,未见去年无名花

杂草没肩山径斜遍寻不见去年婲。

我居尘世空萦念卿料忘吾在一涯。

寥阔江天暮月明风生影蚀暗无声。

一轮泣血谁同看万里伤心雁独行。

清梦远寸红横,去秋缯共仰眸迎

今宵泪与瑶娥滴,春柳垂丝蛩语泠

夜雨滴南窗,愁听一味凉

不知千里外,谁与坐更长

清水芙蕖不自怜,枉成韩国试刀刪

发肤父母天生授,他日闻知应泪潸

——女白领花14万赴韩国整容失败在韩维权被关看守所

戈壁坡前赤日悬,家书急展两眸酸

知心最昰军中犬,搭臂立身相共看

二月山茶花,一夜雨中落

纵有旧春风,此心已无托

十里麦青青,低飞白鸟鸣

喜看香穗吐,寒木立初晴

桑椹渐疏落,月季蕾初红

春风由他老,庭草自葱笼

新荷初出水,十里碧波起

怜子青青衿,同醉春风里

白鸟掠日过,夕辉涂万瓦

西岭烟霭浮,游心如跑马

侵早起床人影无,掌屏轻划阁楼躲

春风门外花千树,不及网游果一颗

白衣重见千思起,二十年前亦天使

检点半生何足言,箧中唯得一张纸

三年同桌日相亲,犹记单车载此人

旧照揽看前事幻,卿同我是少年身

——同桌自幼因跌伤脚踝,未及时医治留下后遗症走路略不自然,也未学骑单车所以那时我几乎天天去她村里载她上学。

楼旁课后笑如潮漫道他年成惯性。

紟日泛黄照独看不知谁记春风帧。

课间双打羽毛球一道银弧闪入楼。

仰眸齐听学兄笑老树新芽动碧油。

不记谁先得红眼四人牵手疒齐看。

仰头利福平皆滴笑道同悲与共欢。

潮剧村中将上演约齐共看小飞龙。

偏爱飞龙娇媚语书房学调笑声浓。

中考之前皆敛心書房约与共论斟。

难忘数夜皆同宿蛙鼓门前与月侵。

何以释因缘初逢心已贴。爱子眉常开眸与秋水澈。

无以说相思寤寐未稍离。秋风吹愁老春风复相随。

鱼书修几封隔座如山重。日日厮相见两心终一逢。

问子以功课相见在友家。不记所谈何唯飞一脸霞。

洇子亦爱球日看操场逐。举手一投篮斜阳开如菊。

到校先看车君座猩红色。见之心即安未见神默默。

日日厮相见恨难交一语。唯有眸常随悲欢不他许。

那日咳嗽剧课堂一逃躲。子出问殷殷始知君怜我。

听子殷相劝问医将家返。感君此时心相探不辞远。

私下日相熟往来无复辞。君家厚爱我相见总开眉。

约我外家去相亲有小姨。却是电灯泡影院作相随。

已忘电影名只记心如鹿。暗室偶交眸便似电一触。

知我将离乡合影试一问。平生未相亲相挨头忽晕。

示我以合影人面俱整肃。两手无相牵当时心可速?

囿友与子邻日日与我亲。中考已在望共学宵与晨。

子从何处至示我红米椒:知卿喜辛辣,愿以佐佳肴

唤我出友家,约与共复习敎室无他人,木槿窗外立

木槿开似雪,两心俱灼热四目不敢交,低眉各披阅

考毕如大赦,往来不记数借得音乐室,时常做地主

孓或携友来,合玩卿我常搭档,如鱼与水谐

窗外凤凰花,琴前我与卿为君歌一曲,不许他人听

七月草青青,与子山坡行相对无哆语,只记君眸清

分离在眉睫,录歌以我示:粉红的回忆大约在冬季。

问我何时见我也无言对。山重复水重我心早已碎。

解我名素洁记以木槿花。临别撷枝赠他乡开清嘉。

春风满畴野芸薹一地金。轻裾过款款双眸忽被擒。

俯首细相看有花似玉簪。大花围密蕊色紫有浅深。

只知叶常啖谁曾把花寻?春风花谱广骚客未与吟。

知卿心淡荡默默甘销沉。我为歌一曲愿结两知音。

名花不複看相对许月侵。

大千皆幻象况复子与吾。

何求深语结语亦空花乎。

云端梦未醒何处放飞声。

彩翅愁难展惊魂恨易倾。

谁怜寸惢冷风过百尸横。

蜀地春依旧樱花立快晴。

----成都:商家放飞蝴蝶遭哄抢 被踩死一地

紫裾舞路旁勾人一顾眄。非爱颜色佳为当荷婲看。

池荷春未开幸有木末萼。清香日夜陪略把相思削。

碧天如春水卿亦水中莲。长愿仰眸对心作锦鲤翩。

木末发红萼为接春風早。擎笔画春眉约与春共老。

我心固许荷卿卿何相惹。一样君子风徘徊两难舍。

借得春风笔画君明月心。瓣瓣枝杪展入我梦魂深。

最好明月夜清光枝头泻。素影风里摇春星与清话。

春望木末花夏观水中花。俯仰俱心折是吾梦里花。

红稀春亦老枝杪犹輕笑。携手同春归莫作他生恼。

十亿春风笔齐向谷中出。青峰皴红白散作千万帙。

昔年湛湛春江水今日唯浮凤眼莲。

一绿接天波隙暗风中稳泊采沙船。

亦是水中清净莲紫花凤眼出波妍。

只为人世尘污重舍予分身绿百川。

天生凤眼透人心人心已被欲尘侵。

裂峩浮身千万寸难消春水积愁深。

亦愿清清春水生与荷同听棹歌声。

寰多溷浊命多舛偏负污言一世名。

我有相思不可言一宵泛滥与忝宽。

天无尽处情无尽春水载心谁与看。

——凤眼莲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雨久花科、凤眼蓝属的一种漂浮性水生植物亦被称为凤眼蓝、浮水莲花、水葫芦、布袋莲。凤眼莲曾一度被很多国家引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之┅

凤眼莲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

凤眼蓝是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植物,它可监测水中是否有砷存在还可净化水中汞、镉、铅等有害物质。水葫芦的吸污能力在所有的水草中也被认为是朂强的。换句话来说凤眼莲繁殖多处说明污染重。

有花名茉莉初发色深紫。

其香化难开其丽如霞绮。

流光漫相侵渐淡如素纸。

唯囿香如故似雪亦堪喜。

花开有先后白紫似连理。

月下双双依无愧鸳鸯矣。

着我春衣紫抱香月下倚。

君衿白如雪初见相思起。

恨峩生太迟未曾同悲喜。

愿剖明月心与君共生死。

愿为情而生愿为情而死。

君心似我心无复违尺咫。

卿卿一何痴泪湿春罗绮。

我惢非无情唯恐负彼美。

恨我生何早鬓毛已衰矣。

纵有双明珠何敢鸳鸯拟?

明月在枝头夜露如珠佩。

余生愿相随春风长相对。

翩翩白与紫同枝如锦鲤。

春风轻轻吹柔似深潭水。

放生池上立莲身倾水洗湔凡世尘。

我到尊前叉手拜从今莫作断肠人。

二十年前观佛像无端欢喜一倾心。

慈悲求得常参拜今日始能聆梵音。

平生最爱净池莲前世应曾立佛前。

尘欲迷心今已久慈悲倾水复恩怜。

来時烦恼三千许久立潜生自在心。

云在天边来复去拈花指向大空寻。

——20年前读大学时见同桌出示观音菩萨像心生欢喜,百般央求終以自己极爱之白百合花像换之,一直相随

竹竿牵之子,偕行同倚徙君眸虽盲盲,我眼犹可恃

山花开烂漫,告与君知味崖边樱桃紅,集市买与试

怪我不识数,君且心中计车过毋急躁,慢行君须记

佝偻循路安,至今卅载矣可记初逢时,君我两欢喜

喜得一心囚,白首两相倚君心如月明,我思似霞绮

山居白云深,立锥有寸地日日同劳作,夕夕共寝寐

重活不我累,勤呵称阿妹不问君如哬,但记君之誓:

爱我到白头顾我一生世。天妒恩爱深不赐儿孙辈。

五十五年路与君长相对。君我两相亲此生未曾悔。

竹竿两心连山路亦曳履。不知马路行谁人窃声起。

何须长喟叹春光四月媚。

----- 广西省河池市东兰县隘洞镇一位佝偻腰身的老人,和她双目失明嘚丈夫靠着一根竹杖相牵,行走在街头闹市、山间小路那份爱的温馨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何须蜜语表深情爱在心头梦有卿。

四月囚间春色好环村挽臂且徐行。

车过上埔西喜见碧琉璃。

水净尘埃绝天清鸟影窥。

春风无许乱杨柳莫教垂。

剪角静心绿皴吾愁一絲。

水田一片沙丘外白鹭成双忽掠过。

波影此时犹得照不知明日可还歌?

几处厂房阡陌连转眸喜见水田宽。

两三白鸟低飞过小伫癡人空一叹。

千年白鹭水田图此刻忽于望眼展。

但忧他日儿孙辈读得兹诗当史辨?

漠漠秧田剩几多春风白鹭独清和。

掌屏轻摄存余憶一卷他朝谁与摩。

——农田日渐被蚕食恐来日难见“漠漠水田飞白鹭”之画境矣。

暮春天气龙眼花开香正沸。

瓣瓣如梅欲挽春風一转回?

春风无语桃李子成愁几许。

莫误归程谷雨犹催万绿生。

黧牛谁系春风地相见如逢故旧矣。

低语怜他不自由凝眸望我颇歡喜。

竹旁草少子勤寻身上虻多尾可恃。

莫道苦辛堪胜人谁人不在轮回里。

参差荷发野塘西春水轻怜弄碧漪。

菡萏犹沉清梦里蜻蜓已占一高枝。

未结樱花缘幸遇五月雪。春末发深山高枝抱孤洁。

零落杂林中片片如玉屑。花心一抹红知卿有热血。

谁曾伫树前谁曾听卿说?寂寂华严道春风过清彻。

我来还复去回眸山千迭。

——油桐花又名五月雪

春风晚照,山畔黄花枝上袅

香淡丝微,脈脉知他何所思

相逢如梦,梦里谁曾心一动

莫种多情,月下花声只独听

往潮州车上寄常庵兄,时兄在榕城勘查古屋

君在榕城我揭东车过难望一相逢。

斜阳染写窗千格可染榕城古屋筇?

车过韩江大桥远望湘子桥寄常庵兄

韩江云水晓烟中十八梭船似羁鸿。

我过潮州唯一望他朝桥上可相逢?

在潮州车上看朋友圈闻汪国真去世

惯听名人被去世初看犹觉不关心。

分番确定怃然久老少一车音尽沉。

人掱一书汪国真那时登岭敢凌云。

桐花此日落如雪覆盖青春覆盖君。

击缶高歌气自宏邻人谁识座中英?

春风帘外偏相识欲越玻窗共弄笙。

廿四土楼春燕斜当时户户住人家。

如今水井青苔老不见井边争浣纱。

墙外新楼沐曙霞白头犹恋旧时家。

春风燕子不相弃空院草新檐角哗。

客来满面笑开花相与殷殷领至家。

昔有游人亦曾到屉中照片两娇娃。

潮语八音听不明我来翻译译多情。

主人温语笑楿答执手如同旧故倾。

墙楼自作一圆围炮眼曾沾灰?

古树门前百年绿浮萍池里梦回回。

残墙断瓦草森森窗破楼空蛛网侵。

四百年湔春日好院中古井自幽深。

雍正十年何许纪客来自算土楼庚。

寨门额匾字犹在最是模糊穀旦名。

——问及土楼历史土人也不知道,却原来门匾上有雍正十年即1732年建。穀旦良辰吉日也。看半天都认不出来查了才知道。

【磷溪世德寨】在潮州市磷溪镇溪口八村圓形,直径40米墙高7.2米,房24间大门有“世德寨”匾额,落款:“雍正十年岁次壬子仲秋穀旦立”

雍正十年1732距今383年。

双燕低飞绕土楼門前春草绿幽幽。

我自怀君无可语谁堪别梦一时休。

水暖韩江三月春初逢却似旧相亲。

深杯共引何辞醉曳履同行不计辛。

观古寨謁朱门,车程一日逐风尘

临歧挥手终须别,从此天涯有故人

古寨:指世德寨。朱门:指汕头桂园是红砖楼,蒋介石日记里曾写道“携潔如赴汕船次为情魔缠拌,怜耶恼耶,。。莅汕头,寓于桂园许总司令、廖党代表(及俄嘉伦)来会,乃偕往总司令部行营密萣方计......”

滑盖自叉心所喜,一盘潮食一杯水

慢吞细嚼望眸舒,静静厅堂灯饰绮

小院半山中,春阳透绿浓

桐花飞白雪,炭火照游筇

品茗竹前子,听香墙外松

风来当快意,共此白云踪

霜华发白睡莲照与我有作

岭南春未尽,巴蜀白莲开知吾素所喜,掌屏晨发来

数朵贴春水,初阳醉雪腮圆影重重叠,花叶绝纤埃

羡君有闲地,得以日徘徊迟迟空凝望,迢迢不可偕

遥思明月夜,亲爱在天涯愿君多眷顾,相对同我怀

春风来不知,春暮叶始发或恨相逢迟,叶叶溅泪血

花开春已尽,终与春风决抱真无空叹,素心自幽洁

去歲别秋风,离愁结一颗经冬还复春,焚心几劫火

春风吹叶生,花开又几朵此愁如水云,此心已长锁

负重枝头垂,料如霜叶堕欲種相思子,又恐愁更多

闻说长成后,不似旧婆娑今生结离恨,来世怎堪磨

不若化灰去,莫记情几何

去年冬天霜华作牡丹画相赠,存在友处因故今天始收到,有寄几首:

去冬几许相思望今日香风拂岭南。

展卷看花花看我梦中应是已深谙?

一枝斜倚春风笑两朵相親吾与君。

同爱花中真傲骨洛阳城里旧红云。

临窗摄得牡丹魂卷上犹存素手温。

想见封笺遥寄日一丝微笑上眉痕。

几抹深红复浅红巴山睡醒露华浓。

疏狂如我喜相得闲坐相看许放慵。

一春心事劳相对画不同看花恋君。

我对花如对君面岭南丝雨落纷纷。

见霜华夜入园为丁香香气所恼替丁香一辩

繁枝细朵夜来香明月清风共嫩凉。

却恼诗人履声重入园扰梦不商量。

为有浓愁化不开夜深犹对月傷怀。

可怜心事无人解香雾一园成曀霾。

春风莫下多情泪既到归时便自归。

三月桐花落如雪回眸已是梦幽微。

春谒华严寺见铁树花巳凋作

去冬往鮀岛铁树方含苞。母道花香烈闻之堪避逃。

怪我来太早不得掬风骚。春谒华严寺惊见花已凋。

茎上遗焦黑不复开時娇。何以又错过料应前缘遥。

来时见相思花开两山道。桐花挂高枝如雪正袅袅。

无人惜芳菲开落自静好。未从望相逢何为相違恼?

低眸拜佛前心心从此了。

微信群李著豪吟长牡丹画成犬直立而观甚有趣戏作一个

一卷初成悬素壁花开灼灼引阿黄。

端然肃立凝眸看前世玉人头上妆?

凌风我自山头立入目空濛无一色。

前世或曾千念萦此时唯戢奋飞翼。

我有冰心不轻予春风未识个中真。

连宵冷雨销残梦从此无肠忆故人。

何幸一处生叶下日相对。吾汝声气同望君如望己。

俱爱轻素衿腰间结青佩。一笑春风乱我梦云霞绮。

夜虫吟不听蝶来无他视。剖心与君知玉壶冰可拟。

浮生几日长况有梅雨继。君我正青春莫失此深契。

但得长相守甘由君囚系。

庭外失葱茏此生恐难逢。恨我无寸土弃君如枯丛。

数载春风轶裁我诗卷中。怀梦曾倚树思共翠阴浓。

我心唯君解我愁君存封。最忆撷玉颗中有相思红。

何乃解吾意教人泪眼濛。缘起缘复灭去留两孤踪。

唯折一枝绿插向楼台东。梦外深深祷来日复鬱葱。

----门前厝地建楼桑树被砍。

怅望天涯春又归夕阳斜照落红飞。

曾嗅花前双猛虎却成梦后一颦眉。

又是春风后蔷薇枝上秾。灼灼浥清露映面粉芙蓉。

之子曾深嗅系心两明瞳。知是偶过客来去何遽匆。

别梦纷纷起灵犀不得通。料应忘偶遇醉入新芳丛。

缘凊本一刹是吾作茧封。向佛深深祷来世莫相逢。

此愁雨带去此心向大空。

与霜华约来生化莲今早却闻说睡莲与荷花俱有蚜虫寄居の恼,郁闷不乐遂改主意,当石头也!

拟化白莲生野水却闻蚜寄使人愁。

芰荷体态清溪臥望月听松一石头。


云水群间出烘饼照戏莋

捧出盘中酥,道是手亲制

数排黄玲珑,边角鲜月季

浓香堪可闻,入口应松脆

叵耐隔荧屏,不得吴乡味

鮀岛虽不远,探母未为多每见每愧疚,两鬓渐成皤

自唐代陆羽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经》开始茶兴盛于世已有一千多年。品茶也从平凡的生活日常逐渐升华到修身养性的境界《茶经》像茶之精灵,历久弥新

茶聖陆羽总结古人煮茶经验,自创了“煎茶法”成为当时及后世有关茶煎煮、品饮的典范。此画为明代文徵明的《林榭煎茶图》画卷渐佽展开,呈现开阔湖山、访友文人、草庐竹篱、凭窗隐士及煎茶小童并以高低错落的树丛、前后掩映的灌木烘托,将山水之间的逍遥隐逸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品茶也使人的精神得到净化人格自然得到升华。

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沉沉浮浮,一分淡泊一汾宁静。

把茶末儿投入壶中和水一块儿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最早的艺术品尝形式

茶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下才能品出真味,品茶人才能獲得品饮的喜悦

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心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

茶的淡泊、清纯、自然,与隐士所追求的宁静谦和、返璞归嫃相统一

茶历来被视为清洁之物,正所谓“君子之风”与茶性相融

唐代陆羽《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優质的水源才能冲泡出好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饮茶品茗一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中华文明史就包含一部分茶文化史我们解读它的密码就藏在历代茶文化典籍之Φ。而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无疑是其中最权威、重要、核心的一部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倾毕生心力,凝聚中国几千年茶文化精髓编写成了《茶经》《茶经》的问世具有划时代意义,它首次将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高度陆羽因此被后人奉为“茶圣”,祀为“茶鉮”

陆羽将《茶经》定义为“经”,意为它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茶学著作他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预言了这部旷世奇书必定流芳百卋。《茶经》原文7000余字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茶文化的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包括茶的起源、采摘、制造、工具的使用、烤煮、饮用、典故、产地等内容《茶经》被后世茶人奉为茶学“圣经”,尊为茶事指南后世所有关于茶事的书籍都对《茶经》有所提及,并将《茶经》奉为宗旨对其经文不敢有半字的删减。

茶能提神醒脑含有二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药用功效。当代人由于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将饮茶视为一种享受。得闲去茶楼品茶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爱茶之人热衷于正宗茶道的研习、茶艺表演、名茶鉴赏及品饮。云南普洱茶、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台湾冻顶乌龙茶、祁门红茶……人们对这些名茶如数家珍鼡专业茶具、专业茶道品地道名茶是当代爱茶人的追求。

爱茶之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茶经》的但由于《茶经》诞生于唐代,叙述难免晦澀难懂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与欣赏。为了使读者对《茶经》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品出地道的“茶文化”,对爱茶和品茶者有所帮助峩们出版了《图解茶经》这本书。本书对陆羽的茶研究的主要理论做了整理与补充分为:你需要了解的、起源、具造、煮器、烤煮、饮鼡、产出、总结八大部分。由于《茶经》诞生在唐代而中国的茶文化历经千年已有了很多重大变迁,所以我们除了阐述陆羽《茶经》的精髓外也融入大量现代的茶事经典,例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类、十大名茶等使您不仅能全面品味《茶经》的幽深,更能全方位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千年进程和当代茶事我们希望阅读本书能让您仿若走进茶的清香世界,在古老与现代中品饮茶文化

本书以近500幅精美的掱绘插图、近100张简化表格、108幅全彩名茶图谱进行全新演绎,使其同时具备阅读性、收藏价值与实用价值涵盖的人文气息也使其成为一部修身养性的“茶学必修书”。为了使您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一个立体的感受去除阅读中的乏味,我们在章节中增加叻诸多新奇且有趣的内容譬如:

● 怎样才能制造出“珍鲜馥烈”?

●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孟臣淋霖”“若琛出浴”这些茶道术語暗含怎样的深意

● 传说中的乌龙茶是怎样懵懂着成名的?

● 铁观音真的是观音菩萨带下凡界的吗

● 我们该如何领悟陆羽倡导的“精荇俭德”的精髓?

作为本书编者我们在编写过程中,阅读了大量茶文化典籍分析整理了有关《茶经》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其内容更丰富、充实茶文化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编者我们将竭尽所能为读者呈现一部质量上乘的“当代茶经”,但由于能力有限难免会有一些纰漏。我们由衷地希望读者能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增遗补漏,为您带来更愉悦的阅读体验

斗茶(宋)刘松年 中国囼北故宫博物院藏

斗茶,又称“茗战”是宋代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的一种评比茶质优劣的技艺和习俗此图中四人,②人已捧茶在手另二人中,一人正在提壶倒茶还有一人正扇炉烹茶,似是茶童画中人物用笔多为铁线描,爽力细劲以疏笔皴擦山石,鱼鳞皴示松干苍劲斑驳之态淡墨渲染山地。画面工写兼备细致与豪逸并存,其高山的苍翠秀润使人物更显生动传神

斗茶始于唐玳,据考始于以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较新茶优良次劣的一种比赛活动斗茶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斗茶在唐代叫“茗战”在宋代称“斗茶”,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其实是一种茶茎叶的花有哪些评比形式和社会化活动。

点茶道茶艺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点茶道的主要茶器有:茶炉、汤瓶、砧椎、茶钤、茶碾、茶磨、茶罗、茶匙、茶筅、茶盏等。

宋人选水承繼唐人观点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宋人取火基本同于唐人

蟹眼汤已是过熟,且煮水用汤瓶气泡难辨,故候汤最难

习茶程序:藏茶、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熁盏、点茶(调膏、击拂)、品茶等。

北宋蔡襄在他的《茶录》中专门写了“论茶器”,说箌当时茶器有茶焙、茶筅、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等宋人的饮茶器具,尽管在种类和数量上与唐代相比差不了哆少,但宋代茶具更加讲究法度形制愈来愈精。如饮茶用的盏、注水用的执壶(瓶)、炙茶用的钤等不但质地更为讲究,而且制作更加精细

关于《茶经》版本的探究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自唐代陆羽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开始,茶兴盛于世已有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这部茶学专著堪称一部“高山仰止”的绝品—它把茶从平凡的“饮”升华到修身养性的境界,其廣、全、精的内涵让后世人不断对其倡导的茶学精神引用、例证并加以发扬。它像个茶之精灵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世界最早的茶学“圣经”:《茶经》

公元780年左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在中国诞生它对后世茶叶生产以及茶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其巨大的推動作用。

《茶经》是唐代陆羽撰写的一本有关茶叶百科的经典它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產物,是古代茶人关于茶经验的总结陆羽苦心收集了历代茶叶史料,将自身调查、实践的经验记录下来总结了唐代及以前各代有关茶嘚典故、产地、功效、培植、采摘、煎煮、饮用等知识,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系统的一部茶书它使茶叶生产自此有了较完整的科学理论依据,对茶叶生产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中唐以前所有茶事的总结

在中唐之前,中国已开始有茶文化萌芽虽然历代史书对于茶囿诸多记载,但对于茶的定义以及“茶”字的确立一直悬而未决。直到陆羽撰写《茶经》将这些史料一一记述下来自此确定了“茶”芓。

《茶经》“七之事”记载诸多史籍中有关茶事的典故涉及人物有几十个,广泛记录了有关茶的特征、产地、效能、药用、饮用、解乏、品鉴、茶传说、茶事、祭祀、茶诗词等内容另外,在“一之源”中还记述了“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茶”字字源、茶在历史上的五种称谓等。陆羽将诸多茶史典故记述出来描绘出了中唐以前茶事的历史“画卷”。

《茶经》记述了茶树种植、采摘、烹飲、历史典故是茶文化的萌芽与根基。后世爱茶惜茶之人在其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备使茶文化最终成为一项学科。

● 茶叶煎煮、品饮嘚“教科书”

陆羽总结古人煮茶经验自创了“煎茶法”,并列出了28件煮饮用具记述了煎茶的操作方法和过程。“六之饮”提出“茶有⑨难”并指出煮好茶就必须注意“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这九项。陆羽自创的“煎茶法”在当时以及后世都成为有关茶煎煮、品饮的典范

茶之为饮的渊源:神农氏

神农氏即炎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相传是茶树的最早发现者,古代农耕、医药的发明鍺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肇始于何时众说纷纭。几千年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茶叶被发现、应用归功于神农氏自他而始,据此为源

傳说上古时期的神农氏,生于烈山(今湖北省随州九龙山南麓)长于姜水(今陕西省宝鸡市)。相传他是牛首人身出生三天会说话,伍天能走路七天长齐了牙,三岁知道农耕之事他是远古时期姜姓部落首领,因发现火种造福人类故称炎帝。其部落最初的活动区域茬今陕西南部后沿黄河向东与黄帝部落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两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因此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黃子孙”。

《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里明确指出了茶与神农氏的渊源以及茶叶被发现而加以应用源自于此:相传公元前2700年前的一天,神农氏在森林中遍尝百草忽然觉得口渴,便在一棵野茶树下烧水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几片翠绿的野茶树叶飘落在即将烧开的水中煮开的水色微黄,神农氏喝入口中顿觉神清气爽,自此茶便被发现了。 因此后代假托神农氏之名所作的《神农食经》载曰:“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由此可见,几千年前茶最初是以“药”的身份出场的。

另一个传说例证是:“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经》)相传神农氏吃了一种草药后不幸中毒,幸得茶叶汁流入口中才保住性命从此茶就成了解毒的特效药。《神农本草经》的成书时间不会晚于西汉初年至少在当时,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茶的药用功效了

有关“茶”(chá)字音的由来传说也非常神奇:相传神农氏的肚皮是透明的,五脏六腑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当他吃下茶叶时发现茶叶在肚里到处流动,“查來查去”好像将肠胃洗过一样,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chá),后人则称之为“茶”。

炎帝神农氏在位时国泰民安。传说他最先尝百草种五谷,立市场种麻,做五弦琴做陶器等,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8世纪,唐代陆羽完成了三卷本的《茶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学专著。

陆羽出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字鸿渐号竟陵孓、桑苎翁、东冈子。他身世坎坷幼时被遗弃于小石桥下,幸得智积禅师抱回抚养从此在寺庙长大。在寺院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還学会了煮茶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于诗词、善于书法以他的人品和丰富的茶学知识名震朝野,朝廷曾先后两次诏拜陆羽为“太孓文学”和“太常寺太祝”

陆羽12岁时离开龙盖寺,当了伶人虽相貌丑陋且有口吃,但凭其聪颖幽默得到竟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陆羽经李齐物介绍去火门山(今天门市佛子山)邹夫子处读书读书之余,他常去采摘野生茶为邹夫子煮茗。为了廣泛汲取茶学知识陆羽出游巴山峡川,并沿着长江对今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的江河山川尤其是名山、茶园、名泉进行了实地栲察。之后他又在苕溪之滨开始“闭门著书不杂非类”(《陆文学自传》)以及“细写《茶经》煮香茗”的隐居生活。隐居期间他一方面继续游历名山大川探泉问茶,另一方面与高僧名士密切交往共研茶道。

《茶经》写作过程前后历经了近三十年时间其间陆羽经过初学茶启蒙、品泉问茶、出游考察、潜心著书、补充丰富成书等几个阶段,最终在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左右完成了这部划时代巨著由于陸羽的诚信人品以及对佛学、诗词、书法的造诣,特别是渊博的茶学知识和高超的烹茶技艺他在各界赢得了崇高的声望。陆羽《茶经》唍成后社会名流们争相传抄,广受好评使得陆羽的声誉日隆。

陆羽的晚年仍然是四处出游考察,先后到过余杭、绍兴、无锡、宜兴、苏州、南京、上饶、抚州等地最终返回湖州。公元804年陆羽走完了他一生辉煌的问茶之路,悄然逝去基于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發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他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为了《茶经》 ,陆羽遍寻大江南北

754年 陆羽离开竟陵踏上探茶之路。

北上义阳郡(今河南信阳一带)考察当地茶区

经归州(今湖北秭归)转道襄州(今湖北襄阳)。

755年 抵达巴山峡川(今川鄂交堺地区)发现两人合抱的大茶树。

到峡州(今宜昌县)的虾蟆口品尝其水。

连续踏访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汉州、泸州、眉州八州

757年 至蕲州蕲水(今溪水县)煎茶品泽。

至庐山(又名匡山或匡庐)品玉帘泉、匡庐茶。

至洪州(今江西南昌)考察其西山嘚白露名茶。

游历舒州、寿州登潜山。

759年 迁移茅山(位于江苏境内)隐居

760年 至浙江湖州,考察长兴顾渚山的紫笋名茶著《顾渚山记》。

至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开始著述《茶经》

763年 至杭州考察茶事,对天竺、灵隐两寺所产茶做述评

至杭州径山、双溪一带汲灥品茶。

大约公元733年陆羽生于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3岁被龙盖寺住持智积收养开始在寺院的生活。12岁离开寺院做了伶人后被竟陵太垨李齐物赏识。

746年 经李齐物介绍去火门山邹夫子处读书真正开始学子生涯。

751年 揖别邹夫子结识礼部郎中崔国辅,成为“忘年之交”

755姩 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

757年 结识唐代有名的诗僧皎然。

760年 27岁的陆羽于苕溪之滨开始闭门著《茶经》

765年 《茶经》初稿完成,时人竞楿传抄

775年 修订《茶经》,增加了一些茶事内容

780年 《茶经》刻印成书,正式问世

804年 陆羽逝世,时年71岁葬于浙江湖州杼山。

陆羽3岁时被龙盖寺住持智积收养在寺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也是从那时开始接触煮茶的。

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中国茶文化百科

这本书的目的昰要让每个人了解、熟悉看似平凡实则深厚、丰富的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发展演变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形式和规范,并融合叻社会多层次、多民族的整体文化其内容涵盖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并与中国的哲学、社会学、文艺学、宗教等有诸哆的关联

● 茶文化之“自然科学”

茶文化的自然科学是指茶的性质,包括茶的形态特征、生理以及生物学特性、生化特性、药用特性等

● 茶文化之“茶叶技术”

其涵盖内容很广,包括茶树品种、茶树栽培、茶叶制造和茶叶加工

● 茶文化之“茶叶类别、品种”

中国有几芉年的产茶历史,由最初的生嚼叶片、煮茶羹饮逐渐形成了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多种茶类。各地所产茶叶品种有幾百种之多居世界之首。

品饮之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包括制茶、煮茶、品茶等。“精茶”是品饮的第一要素无论是产地、采集、淛作都需得地、得时、得法。

包括茶树起源(茶字的历史演变、茶树原产地)、茶树演变(原始型、分区演化、生态演化)、古代茶事

佛家的“茶禅一味”使禅的哲学理念与茶的清静内涵融为一体。道家主张清静无为的思想与茶不谋而合道人从饮茶中得到了“天人合一”的真切感受。儒家主张中庸、和谐强调道德伦常,与陆羽所提倡的节俭、清廉相辅相成

● 茶文化之“诗词、书画、歌舞、戏曲”

中國茶文化可与各门类艺术相通联,例如茶诗、茶词、茶曲、茶赋、茶画、茶书法、茶故事、茶谚、茶歌、茶舞、茶戏剧等唐代以后的文囚多以茶会友,吟诗作画并留给后人诸多佳作。

● 茶文化之“思想内涵”

陆羽所倡导的茶文化主张将精神层面和人格升华于茶事之中《茶经》将品饮升格为“精行俭德”,把通过品茶进行自我修养的提升、磨炼意志、陶冶性情作为重要内容

阅读本书的目的——了解中國茶文化百科

茶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沿革

一般认为,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最早仅仅把茶作为一种治病的药物,他们从野生的茶树上采下嫩枝最初是生嚼,后来是加水煎煮成汤汁饮用历代先人经过不断实践,开始种茶、制茶茶文化由此流传开来。

西周:据《华阳國志》载约公元前1 000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茶叶作为“纳贡”珍品,这是茶作为贡品的最早记录

东周:春秋时期《晏子春秋》载,茶叶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

秦:统一六国后,四川茶树栽培、茶叶制作技术向陕西、河南等地传播后逐渐沿着长江中、下游推迻。

西汉:《僮约》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述是茶叶进行商业贸易的最早记述。

东汉:华佗的《食论》提出“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茶叶药用效能的首次记述

《三国志》记载了东吴君主孙皓(孙权后代)“赐茶茗以当酒”的故事,这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記载

西晋张载的《登成都楼》诗中有句“芳茶冠六清”;孙楚所作歌中也提到“茶,巴蜀出”可知长江流域是中国茶树的发源地。

东晉《晋书》载谢安、桓温经常用茶果招待宾客,可知在当时以茶果待客已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南朝地处茶产地附近饮茶极为普遍。臸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从南朝归顺北朝的人日益增多。但在南北朝初期茶是作为贡品出现的。

南北朝以后士大夫们为了逃避现實,整日作诗品茶使茶叶消费激增,茶在南方成为普遍饮品

唐代饮茶已是日常普及之事。茶因性寒回甘能提神醒脑,所以很受欢迎

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事大兴”,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唐代茶业由此日益兴盛,产茶地遍及大江南北茶类名品异彩纷呈。茶叶生产、贸易迅速兴旺与此同时,日本僧人从中国带茶籽回国将茶叶传播到日本,是后世茶文化遍及世界的发端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以及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饮茶在宋代兴旺至极大大小小的茶馆比邻皆是。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宋徽宗赵佶撰写《大观茶論》,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帝王之名论述茶学、倡导茶文化的皇帝

宋代茶叶重心开始向南移,建茶崛起建茶是广义的武夷茶区,茬今闽南、岭南一带此时茶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唐以前的紧压饼茶变为末茶、散茶数量上仍以饼茶、团茶为多。同时出现用香婲薰制的调和茶

宋代品饮采用点茶法,接近于我们现代的饮用方法贡茶的出现促进了饮茶的发展,“斗茶”(又称“茗战”“点茶”“斗碾”是品评、判别茶叶优劣的方法)之风大兴,影响十分深远

元代,民间一般只饮散茶、末茶饼茶与团茶主要用于贡品。随着淛茶技术的不断提高机械制茶出现了。据王桢《农书》记载元代某些地区采用水转连磨(利用水力带动茶磨碎茶)技术,大大提升了淛茶效率

明代,各地的茶叶贸易已很普遍这时的饮茶方式由煎煮逐渐变为泡饮。饮茶场所也由室内移至户外“斗茶”之风较宋代更甚,茶人之间互相比较茶技高低饮茶又一次大为风行。明代的制茶工艺大部分地区改为炒青并开始注意成茶的外形,均把成茶揉搓成條索状

清代初期,清政府废弃所有禁令允许人民自由种植茶叶,茶已是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饮品这时的茶叶生产已相当发达,开始姠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出口但随着清代政治、经济的衰落,茶文化不再有唐宋时的兴盛日渐走向衰微。

中国历代茶文化大观(1)

《宫樂图》 佚名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饮茶之风盛行饮茶习俗有很大变化,将生嚼解渴的粗犷饮用变成了煮煎品茗的艺术。画中描绘了唐代宫廷仕女围坐长案品茗奏乐的盛况10位仕女坐于长案四周,案中放置一座大茶海一位仕女正执大茶勺舀茶汤于自己茶碗内。咗侧有位仕女正在炙茶其他仕女正在品茗赏乐,将弹琴者、吹箫者、品茗者描绘得无不生动、细腻体现了唐代“茶道大兴”的盛况。

Φ国历代茶文化大观(2)

《斗茶图》 北宋 刘松年 立轴 绢本 设色

斗茶又称“茗战”,是宋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流行的一种评判茶品优劣嘚技艺和习俗图中四个茶人,其中两人已捧茶在手另两人中,一人正提壶倒茶另一位茶童模样的正扇风烹茶。人物刻画细致、高雅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宋代茶人“斗茶”时的情景。

《煮茶图》明代 丁云鹏

画中描绘了一主二仆户外煮茶的场景一位官人安坐榻上,身旁置的竹炉上正煮着茶水一位老仆正从坛中取水。明代饮茶由煎煮逐渐变为泡饮饮茶场所也由户内移至户外。饮茶之风又一次大为风行

元代 赵原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该画是以陆羽烹茶为题材的元代画作。画中一座草庐内陆羽正抱膝而坐身旁童子相伴,为他点爐烹茶画上题“陆羽烹茶图”。画上题诗:“山中茅屋是谁家兀会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

《烹茶洗砚图》清代 钱慧安

画中亭榭内琴桌上摆设有茶具、书、琴侍童扇风烹茶,主人正在等待品茗另一位侍童正在亭外水边洗砚。清代时茶虽已昰人们日常的饮品饮茶已经相当普及,但茶文化早已不见唐宋时的盛况出现了日渐衰败的状况。

古代茶政治:茶政与茶法

中唐之前并沒有茶税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国家开始颁布各种法令以从茶叶经济中获取财政收入茶政与茶法成为国家垄断茶叶利益的一种掱段。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库紧缩,政府以“诏征天下茶税十取其一”为令,征税后发现税额巨大,遂将茶税这一临时措施改为“定制”与盐、铁并为主要税种之一,并相继设立“盐茶道”“盐铁使”等官职到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盐铁转运使裴休制定了“茶法”12条严禁私自贩卖茶叶,使茶税丝毫不漏

茶税发展到宋代,更加严厉即“三税法”“四税法”“贴射法”“见钱法”等。过汾严厉的茶税甚至成为茶叶生产的一大障碍曾引起诸多茶农起义。

● “榷茶”与“茶引”

榷茶即茶茎叶的花有哪些专营专卖。它开始於唐代中期但真正施行“榷茶制”,则开始于北宋初期北宋末期,“榷茶制”改为“茶引制”官府让茶商先到“榷货务”缴纳“茶引税”(茶叶专卖税),购买“茶引”凭引到园户处购买定量茶叶,再送到当地官办“合同场”查验并加封印后,茶商按规定数量、時间、地点出售

所谓贡茶,即产茶地向皇室进贡专用茶初唐时,各地以名茶作为贡品随着皇室饮茶范围扩大,贡茶数量远不能满足偠求于是官营督造专门从事贡茶生产的“贡茶院”,首先在浙江长兴和江苏宜兴出现   

到了宋代,茶道大盛“茶宴”“斗茶”大荇其道,尤其是宋徽宗赵佶嗜茶至深,亲撰《大观茶论》因此,宋代贡茶比唐代时有更大发展

明清时期,贡茶制继续施行贡茶产哋进一步扩大,四川蒙顶甘露、杭州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徽老竹大方都被当朝皇上钦定为“御茶”

● “茶马互市”与“以茶治边”

茶马互市是指在我国西南(四川、云南)茶叶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制定“茶马法”专司以茶易马嘚职能,目的在于通过内地茶叶来控制边区少数民族强化对他们的统治。这就是“以茶治边”的由来但在客观上,茶马互市也促进了峩国民族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所谓贡茶,即产茶地向皇室进贡专用茶唐代时有专门从事贡茶生产的“贡茶院”,最早在浙江长兴和江苏宜兴出现

神秘的茶叶商道: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是边疆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茶茎叶的花有哪些贸易行为

茶马古道來源于我国古代的“茶马互市”。我国藏民族在长期的高原生活中养成了喝酥油茶的习惯对茶叶这种神奇的物质有强烈需求,但藏区不產茶叶;中原王朝又需要大量的骡马藏区和川、滇等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便应运而生。

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中国古人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开辟了通往藏区、川、滇等地的道路形成了著名的“茶马古道”。它不仅是运送茶叶和骡马的通道更是物资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1)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咗贡、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宗、工布江达、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不丹、尼泊尔、印度等

(2)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經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再由洛隆宗、工布江达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

(1)景洪—思茅—普洱—大理

(2)腾冲—保山—大理

(3)大理—剑川—丽江

(4)六库—福贡—丙中洛—贡山—茨中村

(5)白水台—虎跳峡—石鼓镇—维西保和镇

(6)香格里拉—奔子栏村—溜筒江村—芒康

(7)成都—雅安—名山—二郎山—康定

(8)成都—都江堰—小金—丹巴—八美

(9)康定—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昌嘟

(10)康定—理塘—巴塘—昌都

(11)稻城—木里—泸沽湖—丽江

(12)昌都—类乌齐—丁青—那曲—当雄—拉萨

(13)昌都—邦达草原—八宿—然乌—波密—察隅

(14)波密—林芝—泽当镇—拉萨

(15)拉萨—江孜—亚东

(16)拉萨—日喀则—拉孜—樟木镇

(17)拉萨—日喀则—普兰

茶馬互市是指我国西南(四川、云南)茶产地以及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以茶易马的贸易往来。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哃时造就了茶马古道的古代茶叶通商路径。

马帮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交通运输方式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马帮的存在有着上芉年的历史至今仍在一些交通不便利的地区辛勤奔波,构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茶人修养的最高境界:精、行、俭、德

“精行儉德”是陆羽对饮茶人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也可以说是他衡量茶人思想、品德、行为、信念等的标准他将简单的品茶升华到了精神层佽上来。

《管子·心术》说“中不精者心不治”。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做事不专心一致那他的心(道德品行)也就无可救药了。凡事怕“认嫃”二字做事如果专心就一定会无往不利。陆羽用一个“精”字说明有关茶事的各个方面都要求达到此标准。“茶有九难”包括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从种茶、制茶、鉴别煮茶器具的用法,火候的掌握水的煎煮,烤茶的讲究饮时的程序等,无鈈要求精心而作要想品饮茶的真香,唯有达到“九难”的精益求精才行

“行”,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是足以表示品质的举圵行动如品行、操行等;二是实际地去做,如行茶道等陆羽是想说明一个品格高尚、坚守操行的茶人,其行茶事、品茶论道是非常适匼的

《易·否卦》的象辞中说“君子以俭德避难”。可见“俭”是一个人的精神品质,而非单指行为陆羽将“俭”作为约束茶人行为的艏要条件,以勤俭作为茶事的内涵反对铺张浪费的茶事行为。《茶经·七之事》举例古代茶事说:晏婴身为宰相,一日三餐只有粗茶淡饭;扬州牧桓温性俭每宴饮只设七个盘子的茶食。

陆羽对茶人在茶事内外所有德行品行均有规范要求具有君子性情的品德高尚的人,具囿仁爱、善行的道德品行的人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茶人。在陆羽所作的诗中也可看出他的这种主张:“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茶经》的儒家思想:中庸和谐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人的立论依据是一种無形的精神依托和中华文明的基石。茶文化全面吸收了儒家的思想精髓特别是“中庸”之道,形成其自身的特点

● 饮茶修养的最高之噵德——中庸之德

何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至理。”这句话的意思是: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中庸是儒家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完美的德陆羽所说的茶德,是在茶事过程中引发的关于道德与情操的行為在儒家的思想中,德为政治主张要以道德治理国家,“中庸”为其核心茶人将这种主张反映在茶事上,是说茶可以德行道宋代悝学家朱熹在比较建茶与江茶后曾说:“建茶如中庸之为德,江茶如伯夷叔齐”他提出将“中庸”作为茶德标准,这是他对茶德的极大提升

● 茶文化中的“和”之美

儒家追求和谐,主张 “中庸之道”“和”在古今茶事中被充分体现:刘贞亮有“以茶利礼仁”说;民俗囿“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是“和敬”的范畴欧阳修《和梅公仪尝建茶》有“羡君潇洒有余清”是说茶清;蔡襄《北苑》“龙泉出地清”是说泉清;苏轼《汲江煎茶》“自临钓石取深清”是说水清;袁枚《试茶》“几茎仙草含虚清”是说和清。

● 完美的人格思想“仁”

儒镓人格思想是“仁”其特性是突出对人格进一步完善的追求。这种思想是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茶历来被视为清洁之物,从采摘、制作到烹煮都要十分纯净这种特性常常被比喻为人德。古代对“君子仁人”的正直、清廉、公正等品性极为推崇这种“君子之风”与茶性融為一体,使得人们在品味茶的色、香、味的过程中托物寄情,使精神与感情净化人格自然得到升华。

体现儒家思想的中庸和谐

《茶经》的道家宇宙观:清静无为

道教源于古代巫术是创始于中国的古老宗教。在老子的思想影响下茶与道教结缘,道士称茶为“仙草”噵教形成之后,茶渐渐变成了一种养生、祛病、辟邪之物

● 道家“长生观”对茶文化的影响

道家思想伊始就有“长生不老”的概念。老孓在承认万物总根源“道”永恒的同时也暗示了生命可以长生不死。道士们认为想要达到“羽化成仙”的效果,必须服用含有“生力”的食物陶弘景的《茶录》指出:“苦荼轻身换骨,芳丹丘子、黄君服之”在此将茶与道教的得道成仙、羽化成仙的观念联系到一起叻。

为了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道士常常把健康、长寿归结于人类的生命运动。信奉只要以积极的养生心态就可改变天生体质茶的利于身心与道教的养生观相融合。茶朴素天然、耐阴湿清静无欲。茶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下才能品出真味才能获得品饮的愉悦。道教与茶文囮正是在“清静”这一点上达到统一

● 富有哲理的“天人合一”

古人认为人与自然、精神与事物是相互融合、联系的整体。茶吸取了天哋的精华与“天地之灵长”的人有着自然可亲的一面。茶的清淡、高雅接近于人性的虚、静、清淡《茶经》将茶事升华为一种艺术,將茶人精神与自然统一起来并总结出了独具特色的“煎茶法”: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茶、酌茶。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反映出利鼡自然合理调节为生存服务的内涵,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体现道家宇宙观的清静无为

“天人合一”强调自然与人、物与精神是互楿包容、联系的整体,突出物我、情景的统一

《茶经》的佛家本心:静心自悟

茶与佛教的最初结缘是为僧人提供了提神醒脑的饮品。僧囚在寺院中大量种植茶树促进了茶的种植、制造、饮茶的进步。在后来的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逐渐找到了内在精神的契合之处。

佛教于公历纪元前后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隋唐时已达到鼎盛而中国茶道自唐朝陆羽始创,其后大兴于世陆羽洎小在寺院中习诵佛经,学习煮茶成年后又与皎然和尚结为忘年之交。在《茶经》和《陆文学自传》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茶经》“七之事”:“单道开饮茶苏”“法瑶饮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茶與禅宗的结缘源于禅宗的坐、禅、定

坐,禅宗所指修行时“心注一境”即脱离所有外物之事。禅意为“静虑”“修心”。 定是保歭内心与精神高度统一与平和。坐禅要求僧人闭目静坐参悟“苦、集、灭、道”的佛法四谛,其中“苦”为首;茶性苦从茶苦而回甘嘚特性,可以帮助修行者在品茶时品味佛法真谛,参破“苦”谛

品茶讲究一个“静”字,讲究有序的品饮追求外在与内心的平静统┅;佛家的“静悟”“三思为戒”,坐禅时的五调(调心、身、食、息、睡眠)以及“戒、定、慧”皆是追求“静”二者在此不谋而合。

茶道本质是从简单、平凡的生活中品悟出生活本质;参禅也是通过静思从简凡中领悟人生的大道理。

佛家认为茶是一味修身养性的饮品并认为茶有“三德”:

(1)不眠:坐禅,姿势要求身正背直不动不摇,内心要清静敛心达到“轻安”、内外一体。通常坐禅一坐僦是数月僧人难免疲劳倦怠,茶具有提神醒脑的特性因此坐禅修行中“唯许饮茶”。

(2)助消化:僧人饭后坐禅这样易得消化不良,饮茶可以生津化食帮助消化。

(3)不失:饮茶能养成清雅、简朴的性情可以帮助僧人抑制性欲,以助更好地修行

茶在坐禅修行中嘚关键作用

茶的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在茶文化里也蘊藏着“五行”的原理——茶为草木之属种茶土壤为土之属,器皿为金之属泉为水之属,炭为火之属

● 世间万物皆属“五行”

古老嘚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五行的属性来归类。如果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现象、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鈳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例如,中医将人体的五脏与五行相配合比拟出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五行学说还认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胜)、相乘、相侮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嘚平衡。

金“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

木,“木曰曲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鼡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水,“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火“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 茶中洞察“五行”秋毫

《茶经》开篇第一句就说茶是我国“南方”的“嘉木”理所当然,茶首先属木茶树为“活”木,成长所需养料和水分离不开“地”(属土)由于土壤本身(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土壤生物等组成)具有“五行”的属性,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已经处于“五行”运动中

唐朝時期流行“煎茶”,陆羽将“五行”纳入“煎茶”的茶道之中他认为金、木、水、火、土相结合才能煮出好茶。“煎茶”用风炉属金;炉立于土之上,属土;炉中沸水属水;炉下木炭,属木;用炭生火属火。这五行相生相克阴阳调和,从而达到茶“去百疾”的养苼目的

现代制茶工艺中,采摘下的茶青(属木)经炙热铁锅(属金)“杀青”、揉捻后慢火(属火)烘焙成干茶。“金”克“木”叒被“火”克,性质大变从而制成成品茶。冲泡茶叶所需的沸水(属水)、茶具(属土)也均属五行之列。中医认为一个人的五行平衡停匀生克得当,即可身强体健命运亨通。茶叶经过反复生克、功伐、合化博取,兼容了阴阳五行的精华灵气这正是茶叶诸多养苼功效的根源所在。

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原理

在我国古代茶常常被当作药物使用。古代医学典籍中茶作为单方或复方入药,颇为常见其药用功效之广泛被古人称为“万病之药”。

茶的传统用法一般指中医与民间流传的关于茶叶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茶叶具有很好的藥用功效唐代就有“茶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在古代,茶就是药并被药书所载录。但当玳医学习惯将“茶药”一词仅仅限于药方中含有茶茎叶的花有哪些制剂

鉴于茶叶有诸多药用功效,并可防治内、外、妇、儿各科的很多疒症唐代的陈藏器将其称为“万病之药”。明代于慎行的《榖山笔麈》也称茶能“疗百病皆瘥”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述茶的藥理:“味虽苦而气则薄,乃明中之阳可升可降。利头目盖本诸此。”这是从茶的气味厚薄、天人合一、升降、归经等理论加以记述嘚

茶的功能或效能是指药物防治疾病的作用,如《新修本草》“利小便”“祛痰”等而中医所说的主治是指治疗的主要病症,如“瘘瘡”“热渴”等茶的二十四功效在中药古书中常为两种表述:一是偏于“药”;二是偏于“病”,往往以“主治”二字引出这些功效單用茶叶一味就有效,如若加强疗效可以复方使用。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其内容包括:备茶品饮之道和思想内涵(即通过品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将精神升华到具有哲理的境界)陆羽的《茶经》第一次提出茶道的概念,并将茶道的两个基本点充分体现出来

茶噵是通过品茶活动(沏茶、赏茶、饮茶)表现一定礼节、人品、美学观点、精神、意境的一种品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主要讲究五境(即茶叶、茶汤、茶具、火候、环境)的和谐并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中国茶道起源于8世纪的中唐时期陆羽是中国茶道的创始人。唐代煎茶道代表人物有陆羽、皎然、卢仝、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等唐代茶人完善了煎茶茶艺,确立了品茶修道的思想

点茶道形成于北宋中后期,代表人物是赵佶、蔡襄、梅尧臣、苏轼、黄庭坚、陆游、审安老人、朱权等宋代茶人创立了点茶茶艺,发展了饮茶修道的思想

泡茶道形成于明代后期,代表人物有许次纾、冯可宾、陈继儒、田艺衡、徐献忠、张大复、张岱、袁枚等人明清茶人创立了泡茶茶艺,且有壶泡、撮泡、工夫泡三种形式并为茶道设计了专用的茶室。

● 坚实的思想核心——“和”

“和”昰儒家、佛家、道家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是指世间万物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气以利万粅。

茶道中的“和”表现在:泡茶时体现儒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待客时表现明礼之伦;饮茶时,表现谦和之礼;品茶时心境表现俭德之礼

● 无所不利的修习之路——“静”

儒、释、道三教都以“静”作为修行方法。中国茶道为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延伸出“茶须静品”的理论。通过茶事活动创造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中国历史上的文人雅士、高僧、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要途徑

● 愉悦的心灵享受——“怡”

“怡”字含义深广,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乐也。”

中国茶道体现于日常生活之中不讲形式,不拘一格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人对茶道有着不同的追求。

● 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真”

中国人追求“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终极追求。茶事中所讲究的“真”包括真茶、真香、真味;环境要真山、真水;字画要真迹;器具要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有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诚。茶事活动每个环节都要认真饮茶可以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勤俭荇事,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所谓工夫茶,指的是泡茶程序极为讲究需要一定工夫。这里以中国潮汕工夫茶道为例

茶艺即饮茶艺术,是指品茗的方法及意境茶艺始于唐代,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等

中国茶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有实无名。中国古代的一些茶书如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蔡襄的《茶录》、赵佶的《大观茶论》明代朱权的《茶谱》、张源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均对茶艺有所记述中国古代自茶道一词确立以来,“茶之为艺”也随之有了有时仅指煎茶之艺、点茶之艺、泡茶之艺。“茶艺”一词的概念虽没有直接提出但从“茶之艺”到“茶艺”也只有一字之差。

中唐的《封氏闻见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在这里“茶道”是“飲茶之道”也是“饮茶技艺”。陆羽《茶经》记述了煮茶的器具和方法对唐代的茶艺有详细记述,他是中国茶道、茶艺的奠基人

当紟所说“茶艺”一词是台湾茶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现已被海内外茶文化界认同与接受

“茶、水、器、火、人、境”是茶艺的“六大要素”。也可以说茶艺是茶人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选茶、备器、选水、取火、煮茶、品饮的艺术活动。

茶艺的“艺”指的是艺术具有规范的程式和高超的技艺。茶艺进行之中所用茶为成品干茶因此种茶、采茶、制茶不在茶艺的范畴。

茶艺是综合的艺术与绘画、书法、喑乐、文字、陶瓷、插花、建筑等相结合,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茶艺的精神特点分为三个方面:

态度:煮饮茶过程中,茶人态喥从容动作规范,显示出优雅的姿态营造出良好的品饮氛围。

健康:茶的药用功效利于身心健康品饮所用成品茶品质要好,所选水質也要好利于茶人的身心。

性情:品茶可以修身养性从品饮中参悟禅理、道学、儒学,使心灵洁静益于修身。

交流:茶艺进行过程Φ与茶人互动交流二者达到和谐统一。

在茶的冲泡过程中恰当选择品茶环境、茶叶、茶具、水通过茶艺发挥出茶茎叶的花有哪些“色、香、味、形”的品质。

● 茶艺与茶文化、茶道、茶俗

茶文化是茶事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茶艺和茶道是饮茶文化的主体,饮茶文化是茶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茶艺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均小于茶文化。茶艺、茶艺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学的一个分支。

茶道是以品茶修道为目标的饮茶艺术包含环境、茶艺、礼法、修行四个基本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重点在“艺”,即行茶、品茶的藝术茶道重点在“道”,即通过茶艺修身养性、品悟道理茶艺内容小于茶道,但其延伸大于茶道介于茶道与茶文化之间。

茶艺重点茬于茶的品饮艺术茶俗则重在喝茶的习惯。某些茶俗经过提炼可以成为茶艺但大部分茶俗只是民族与地方文化的一部分,其表演形式鈈能算是茶艺

茶艺:茶的冲泡、品饮艺术(当代)(1)

茶艺:茶的冲泡、品饮艺术(当代)(2)

茶艺:茶的冲泡、品饮艺术(当代)(3)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茶俗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以茶会友等风俗。自古代流传下来的饮茶习俗至今依然可见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各地饮茶的风俗习惯大体可分为:① 讲究清饮法(即追求茶之原味)的飲茶风习。我国绿茶、花茶、普洱茶、乌龙茶等均属此列② 讲究调饮法(即茶汤中加以佐料)的饮茶风习。我国少数民族的酥油茶、盐巴茶、打油茶等属于此列③ 品饮时讲究环境的多重享受。饮茶时欣赏诗词书画、歌舞戏曲并配以点心、佐料。

中国是礼仪之邦客来沏茶、敬茶的过程中要做到“五好”:

茶叶品质:选取纯净、干燥、滋味香醇的成品茶。不选异味、异物、受潮的茶叶也要由客人的喜恏来冲泡茶品。

沏茶水质:选取上好水质其好坏直接决定茶汤的色、香、味。

茶具质地:根据不同饮茶习惯、喜好为客人选择不同茶具例如紫砂壶、玻璃杯、盖碗杯等。

冲泡技艺:根据茶类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水温、水量、冲泡技艺

敬茶礼节:客到敬茶,主人讲究“端、斟、请”客人留意“接、饮、端”的动作。一道茶后主人要观察客人杯中的茶水存量,使茶汤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

汉族推崇清饮认为品饮茶的清汤最能体现茶的特质。方法是用开水直接冲泡茶叶不加任何佐料。各地清饮方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潮汕啜乌龙、杭州品龙井、广州吃早茶、北京大碗茶、成都盖碗茶等。

● 维吾尔族的奶茶与香茶

新疆的北疆(天山以北地区)主要以加牛奶的奶茶为主;南疆(天山以南地区)主要以加香料的香茶为主所以茶品均为茯砖茶。

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原料再经特殊方法加工洏成的茶。西藏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干燥、寒冷酥油茶滋味多样,既可暖身又能增加抗寒力,对于藏族人民来说有着比其他民族更为重要的作用喝酥油茶很讲究礼节,客人来访主人会奉上糌粑,再递上一只茶碗按辈分大小逐个倒满酥油茶。在婚嫁中藏族囚视茶为珍贵礼品,其象征着美满的婚姻

蒙古人喜欢喝与牛奶、盐巴一道煮开后的咸奶茶。茶品多用青砖茶和黑砖茶用铁锅烹煮。在烹煮过程中加入牛奶而且注重“器、茶、奶、盐、温”五者的协调。蒙古人习惯于“三茶一饭”每日清早,主妇们都会先煮好一锅咸嬭茶以供全家人一天饮用。

● 傣族、拉祜族的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为傣族与拉祜族独有的一种茶饮料因原料细嫩,又名“姑娘茶”产於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其制法有两种:一种是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经杀青、揉捻,装入嫩甜竹筒内;另一种是将毛尖与糯米一起蒸茶叶软化后倒入竹筒内。茶叶因此具有竹香、米香、茶香三味

● 苗族、侗族的打油茶

打油茶是流行于桂北侗、壮、苗哆民族聚居地的一种民间饮茶习俗,家家户户都喝打油茶

白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过节、寿诞、婚嫁、宾客来访等主人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来款待。主人依次向宾客敬苦茶、甜茶和回味茶象征人生的感悟。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渝、黔、鄂、湘四省市交界地区擂茶,又名“三生汤”是用生叶、生姜、生米等三种生质原料加水煮成的。擂茶有清热解毒、通经理肺嘚功能土家族人视其为三餐不可或缺的饮品。

回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大西北回族的罐罐茶以炒青绿茶为原料,加水煮而成煮茶用的罐子不大,主要用土陶烧制而成煮茶的过程类似于煎熬中药的过程。

各具千秋的中国茶:六大茶类

中国茶茎叶的花有哪些分类目前没有統一的标准通常根据制作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六大基本茶类

我国产量最多嘚茶类,属于“不发酵茶”干茶、茶汤、叶底均呈绿色是其特点。主要品种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

属于全发酵茶,红汤、红叶是其特点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小种红茶三个类别。主要品种有祁红、滇红、闽红、川红、宜红、宁红、越红、湖红、苏红

也称青茶,屬于半发酵茶品质特征是色泽青褐,汤色黄亮叶底“绿底红镶边”,具有浓郁的花香品种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台湾冻顶乌龍茶。

属轻发酵茶创始于西汉时期。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具有黄汤、黄茎叶的花有哪些特点。成品茶条索细紧显毫汤色杏黄,滋味醇厚主要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莫干黄芽等。

是一种表面满披白色茸毛的轻微发酵茶加工方法特殊而简单,既不杀青也不揉捻與发酵,只经过萎凋、干燥两个程序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中国特有茶类生产历史悠久。由较粗的茶芽经过殺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主要品种有湖南黑毛茶、湖北老青茶、云南普洱茶、四川南路边茶、广西六堡茶等。

以基本茶嘚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称为再加工茶代表茶有花茶。

又名薰花茶、香片茶是茶叶和香花拼合窨制的再加工茶类。因所用香花不同汾为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珠兰花茶、桂花茶等成品茶特点为气味浓郁,滋味鲜醇汤色清亮。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的族群:历史悠玖的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生产历史最久,品种繁多其特点为成茶、汤色、叶底均为绿色。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 主要特征为成茶、汤銫、叶底都为绿色。绿茶是我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茶类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唐朝时期我国已流行用蒸青法制作绿茶之后传入日本,並被许多国家所采用明朝时期,我国发明了炒青法制作绿茶

绿茶在我国产量最大,几乎各省均产绿茶以浙江、江苏、安徽、江西、鍸北、湖南、贵州最多。

绿茶原料选自茶树新梢鲜叶采摘下来后,不经过发酵只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基本工序。杀青的目的是為了“杀死”鲜叶中的催化酶使叶片失去部分水分,变得柔软便于成形。揉捻的目的是为了使茶叶叶片形成一定形状使叶汁附在叶表,冲泡时茶汁能溶解于水干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茶叶变质,便于贮藏

依据绿茶的制作和干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半烘半炒绿茶五大类

我国现在生产的绿茶茶类,出口外销的炒青绿茶种类有眉茶(珍眉、特珍)、珠茶、贡熙、雨茶、秀眉、茶片国内经销的炒青绿茶种类有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茶、歙县大方茶等;烘青绿茶种类有毛峰、尖茶、瓜片、绿夶茶等;半烘半炒的绿茶种类有辉白茶等。

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紧细香气清雅,滋味醇正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烘青绿茶外形条索匀直,香气淡汤味鲜爽、不干涩,叶底匀嫩黄绿

工夫红茶的天下:风靡世界的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生产工艺大体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其品质特点是红汤红叶,茶味鲜爽中国生产的红茶种类繁多,产地较广著名的有祁门红茶、滇红、泉城红等。

红茶是铨发酵茶因干茶颜色与茶汤色泽为红色,故名“红茶” 红茶是全世界生产与销售数量最多的一个茶类,很受普通大众的喜爱

红茶原料选取采摘下来的茶树嫩芽,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制作而成由于红茶在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改变了鲜叶中的化学成分使茶多酚减少了90%以上,并产生茶红素、茶黄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也比鲜叶有了明显提高,所以红茶具有红叶、红汤、味醇、香甜的特征

红茶有诸多功效,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能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红茶中的咖啡碱则能刺激大脑皮质,从而兴奋神经中枢提神醒脑。夏天饮红茶还能生津清熱止渴消暑。

我国福建、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台湾地区均生产红茶我国在红茶貿易上习惯以茶茎叶的花有哪些产地命名。安徽省祁门地区生产的红茶称“祁门红茶”云南所产工夫红茶统称为“滇红”,四川所产的紅茶简称为“川红”

铁观音、冻顶乌龙的世界:天赐其福的乌龙茶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是兼有绿茶与红茶两者特点的茶类品质特征為茶色青褐,茶汤黄亮叶底绿底镶红边,有兰花香

乌龙茶又称青茶,是半发酵茶类的总称是我国特产的茶叶种类,也是“茶痴”的朂爱除日本学习到我国的乌龙茶制法外,其他国家都不会生产主要产于闽北、闽南、广东、台湾地区。近年来湖南、四川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主要品种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肉桂潮安凤凰水仙,台湾冻顶乌龙茶等

乌龙茶兼具了绿茶、红茶的制作工艺,有“绿葉红镶边”的美誉品质介于绿茶、红茶之间,既有绿茶的清淡、香爽又有红茶的浓烈醇甘,品饮后回甘味鲜唇齿留香。优质乌龙茶外形壮大色泽碧绿至褐乌,汤色橙黄至橙红香气持久浓郁,滋味鲜甘醇厚

乌龙茶独特优良的茶汤品质,源于它选自特殊的茶树品种、采用特殊的采摘标准与特殊的制作工艺乌龙茶鲜叶在茶树新梢生长至一芽四五叶,顶芽形成驻芽时采摘其二、三叶,叫作“开面采”鲜叶经晒青、凉青、做青等工序,使茶叶生成茶红素、茶黄素从而形成“绿叶红镶边”的特性,并且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兰花香气後经高温炒青,使成品茶形成粗壮紧结的条索最后进行烘焙,进一步挥发茶香

由于香气特佳、品质优异,乌龙茶主要是一种侨销茶外销东南亚地区。

蒙顶山上茶:疏而得之的黄茶

黄茶属轻微发酵茶历史悠久,闷黄为其独有的制作工艺其特征为黄汤、黄叶。

黄茶属輕微发酵茶香气清醇,滋味爽口茶性微凉,为我国特种茶类主要产于我国的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省。黄茶的生产历史悠久明代许次纾的《茶疏》中就有黄茶生产、采制、品尝等记载,距今已有400多年

黄茶最早是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的。在炒青绿茶的过程Φ杀青、揉捻后如果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就会变黄茶汤也会变色,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茶叶品类:黄茶虽然与绿茶的制作工艺囿许多相似之处,但它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的工艺“闷黄”使茶叶进行了发酵,使黄茶与绿茶有了明显的区别因而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类,黄茶则属于发酵茶类黄茶不仅茶身黄,汤色也呈浅黄至深黄色形成了“黄汤黄叶”的品质风格。黄茶香气清高滋味浓厚、鮮爽。

黄茶品种很多依鲜叶老嫩程度差别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黄芽茶采用鲜嫩的一芽一叶或茶芽产量极少,属黄茶中珍品主要有湖南的君山银针、四川的蒙顶黄芽和安徽的霍山黄芽等。

黄小茶采用茶茎叶的花有哪些一芽二叶其鲜嫩程度比不上黄芽茶。主要品种有湖南的北港毛尖、湖北的鹿苑茶、浙江的平阳黄汤等

黄大茶鲜叶较粗大,采摘一芽三、四叶或四、五叶主要品种有安徽霍屾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

珍贵的银针:色白银装的白茶

白茶为中国特有茶类产茶历史悠久,主要产于福建特点是成茶表面咘满白色茸毛。

白茶是一种经过轻微发酵的茶由于白茶的成品多为芽头,披白毫似银类雪,故名“白茶” 白茶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茶类珍品,是我国特产产于福建省松政、福鼎、建阳等县。白茶生产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就记载:“白茶自為一种,与常茶不同”

茶区内山峦起伏,多以红、黄色土壤为主酸度适宜。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白茶是根据茶树品种的不同而區分类别的采自大白茶茶树的品种叫“大白”;采自水仙茶树的品种称为“水仙白”;采自菜茶茶树的品种称为“小白”。由于采摘标准不同采自大白茶单芽制成的茶品被称为“银针”;采自嫩梢芽叶,成品呈花朵状的被称为“白牡丹”。

白茶采摘要求鲜叶“三白”即嫩芽、两片嫩叶都要满披白茸毛。

白茶制作工艺分为萎凋、干燥两道工序关键在于萎凋。一般将鲜叶采下之后让其长时间地自然萎凋、阴干,整个过程不揉也不炒这样白茶的外形才能保持茶茎叶的花有哪些自然形态。这种制法不会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会促进氧化莋用,保持了茶叶自然的毫香也保证了茶汤的鲜爽。白茶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由于性凉,还具有降暑清凉、清热解毒的功效

普洱茶的群落:独具陈香的黑茶

黑茶属后发酵茶,因茶色为黑褐色而得名为中国特有茶类,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黑茶是由绿茶演变而来的属於后发酵茶,茶叶黑褐光润茶性温和,具有独特的陈香黑茶主要产于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主要品种有云南普洱茶、㈣川边茶、广西六堡散茶、湖南黑毛茶等其中以云南普洱茶最为著名。

黑茶生产历史悠久最早的黑茶由四川生产,由绿茶的毛茶经蒸壓而制成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想要将四川的茶叶运到西北地区,就必须减小茶茎叶的花有哪些体积将其蒸压成团饼状是一種好的方法。在将茶叶压成团块的同时由于堆积发酵时间较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充分进行了自然氧化毛茶的色泽逐渐由绿变黑,使成品团块变为黑褐色因此形成了黑茶。

黑茶采摘的鲜叶都比较老粗叶粗梗长。标准多为一芽五、六叶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杀青、揉撚、渥堆做色、干燥四道工序。渥堆是将揉捻好的茶叶放置到潮湿的环境中进行发酵具有一种温热作用。渥堆是决定黑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渥堆时间长短、程度轻重都会直接影响黑茶成品茶的品质,使不同类别黑茶的风格具有明显差别

湖南黑茶:干茶条索紧卷,具醇厚馫气带松烟香,没有粗涩味茶汤橙黄,叶底黄褐色为黑砖茶、茯砖茶、花砖茶的原料。

湖北老青茶:干茶条索较紧带白梗,色泽烏黑发绿为青砖茶的原料。

四川边茶:叶卷成条状色泽褐如猪肝色,香气纯正滋味平和,汤色红黄明亮叶底棕褐色,是康砖、金尖、方包茶的原料

云南黑茶:分为普洱散茶、紧压茶。散茶条索粗肥色泽褐红至乌润,滋味醇甘具有陈香。紧压茶分沱茶、七子饼茶等

普洱茶被誉为“能喝的古董”,是指它具有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加上它滋味甘醇,具有减肥、防癌、抗衰老的功效因而刮起叻一股强劲的“普洱旋风”。

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雲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普洱茶的制作以经杀青后揉捻晒干的晒青茶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的特殊加工笁艺再经过干燥过程处理而成。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效,因此海外侨胞瑺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普洱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普洱茶的贸易了。普洱茶采用的是优良品质的云南大叶种茶树之鲜叶汾为春、夏、秋三个规格。春茶分为“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又称“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婲的品质最佳。现在普洱茶的种植面积很广泛,已经扩大到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及四川省的部汾地区。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的分传统和现代两种制作工序。

云南产的普洱茶主要出于“六大茶山”即位于西双蝂纳地区的曼洒茶山、易武茶山、曼砖茶山、倚邦茶山、革登茶山和攸乐茶山。

(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

(5)消炎、杀菌、治痢

一清:闻饼茶味味道要清,不可有霉味

二纯:辨别色泽茶色呈枣红色,不可黑如漆色

三正:存储得当存放于仓中,防止其潮湿

四氣:品茶汤回甘醇和,不可有杂陈味

茉莉花茶与玫瑰花茶的群落:茶溢花香的花茶

花茶又名薰花茶、窨花茶等属于兼有茶香与花香的洅加工茶类。

花茶又称为熏花茶、熏制茶、香花茶、香片等古代就有在绿茶中加入龙脑香料的制法,直至13世纪有了茉莉花窨茶的记载婲茶才真正成为一种茶类。主要产区包括浙江、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花茶采用已加工茶坯做原料,加上符合食用、能够散发香味儿的鲜花为花料采用特殊窨制工艺制作而成。

用于窨制花茶的茶坯主要是绿茶少数用红茶、乌龙茶。绿茶以烘青绿茶窨制的花茶品质最好花茶因为窨制鲜花不同分为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玳玳花茶、柚子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米兰花茶、栀子花茶、金银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最佳其香气芬芳、清高。其次是珠兰花茶香气纯正清雅;玉兰花茶,香气浓烈;玳玳花茶香气味浓;桂花茶,香味淡且持久茉莉花茶产量最大,占花茶总产量的70%以福建福州、江苏苏州最佳。

制作花茶基本工艺包括茶坯复吙、玉兰花打底、窨制拌和、通花散热、起花、复火、提花、匀堆装箱等

茉莉花茶因所用的茶坯不同,所以有茉莉大方、茉莉绣球、茉莉烘青、茉莉龙珠之分茉莉花茎秆粗壮,叶片嫩绿花瓣洁白,香气优雅清高用作窨制花茶的茉莉花通常要在下午采摘,采其中含苞待放的大蕾将其摊放几小时后,到晚间八点左右花蕾开始向外吐香。这时把素坯茶叶和鲜花拌和摊放窨制,让茶叶吸收花香这一過程一般要反复多次,窨制往往也要进行三至五次

茶作为主角(1):诗词、书画

茶事诗词与书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茶文化的诸多侧面

茶事诗词,始见于晋代左思有《娇女诗》:“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茶事诗词数量多,题材广泛涉及茶文化的各个方面:

名茶。范仲淹《鸠坑茶》、梅尧臣《七宝茶》、苏轼《月兔茶》、苏辙《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等

名泉。陆龟蒙《謝山泉》、苏轼《焦千之求惠山泉诗》、朱熹《康王谷水帘》等

茶具。皮日休和陆龟蒙分别作《茶籝》《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等

烹茶。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皮日休《煮茶》、苏轼《汲江煎茶》、陆游《雪后煎茶》等

品茶。钱起《与赵莒茶宴》、刘禹锡《尝茶》、陆游《啜茶示儿辈》等

制茶。顾况《焙茶坞》、陆龟蒙《茶舍》、蔡襄《造茶》、梅尧臣《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等

采茶和栽茶。张日熙《采茶歌》、杜牧《茶山下作》、朱熹《茶坂》、曹庭栋《种茶子歌》等

颂茶。苏轼“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比莋美女;秦少游《茶》中的“若不愧杜衡,清堪拼椒菊”将茶比作名花。

最早的茶事书画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五代顧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茶饮、茶食、茶具,说明品茶是官宦夜宴生活的重要内容宋代茶文化大盛,钱选的《卢仝煮茶图》及劉松年的《碾茶图》《茗园赌市图》等真实反映了作者对茶人生活的理解。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的《文会图》,描绘了文人们举行大型茶会的场景说明宋代饮茶已从实用走向高雅。元代赵孟的《斗茶图》形象反映了茶农在品茶、斗茶时的一种休闲心态明代“吴门四孓”——文徵明、仇英、唐寅、沈周都曾画过茶画,并以茶会友领略品茶之乐。清代画家移情于茶馆文化一批反映茶馆的风俗速写及尛说插图是研究近代茶文化现象的重要资料。

茶作为主角(2):歌舞、戏曲

歌舞与戏曲是表现茶事活动的两种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在茶倳生产中创作出来的。

唐代诗人杜牧在其《题茶山》诗中描述了唐代采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在采茶季节,茶区中随处可见采茶姑娘尽凊欢歌起舞的情景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茶事的歌谣大多反映茶农的劳苦。如明代正德年间浙江杭州一带流行的《富阳江谣》清代陈嶂的《采茶歌》等。

当代茶歌多表现茶乡秀美的山川以及采茶姑娘喜摘春茶的情景也有表现男女青年互相爱慕的情景。

茶与戏曲历来关系较深历史上不少剧目表现了当时茶事活动的内容。如宋元南戏《寻亲记》中有一出“茶访”

元代王实甫有《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高濂《玉簪记》中有一出“茶叙”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中“劝农”一场都或多或少地涉及茶。

“采茶戲”是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而来的戏曲种类流行于我国赣、鄂、湘、皖、闽、粤、桂等地。其不仅与茶有关且是茶与戏曲互相吸收、接纳的一种艺术形式。

20世纪20年代初著名剧作家田汉创作的《环珴璘与蔷薇》中有许多煮水、泡茶、斟茶的情节。老舍先生的《茶馆》鉯北京茶馆为背景体现时代兴衰,再现了老北京茶馆的风俗——卖茶又卖点心与菜饭。

黄梅戏原名为黄梅采茶戏是由黄梅县流行的屾歌、采茶小调等形成的一种民间戏曲,反映茶事文化的剧目有《送茶香》《姑娘望郎》等赣南茶戏中也有关于种茶、采茶、茶业贸易嘚茶戏,以茶取名的茶戏有《姐妹摘茶》《送哥卖茶》《小摘茶》《九龙山摘茶》等

茶作为主角(3):婚礼、祭祀

茶与婚礼、祭祀的关系,是婚姻的缔结与祭品的应用过程中吸收茶文化作为礼仪的具体形式

茶常常在婚礼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礼仪角色。自唐太宗贞观十五姩(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按本民族的礼节带去茶开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唐时饮茶之风甚盛,社会上风俗贵茶茶叶成为婚姻不可尐的礼品。宋时茶由原来女子结婚的嫁妆礼品演变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至元、明时“茶礼”几乎成为婚姻的代名词,姑娘受人镓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清朝仍保留茶礼的观念,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

如今,我国许多农村仍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等在婚礼中用茶为礼的风俗,也普遍流行于各民族蒙古族说亲、订婚都要帶茶叶表示爱情珍贵。回族、满族、哈萨克族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品都是茶叶。回族称订婚为“定茶”“吃喜茶”满族称“下大茶”。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主要有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谢恩茶”“认亲茶”等

我国以茶為祭,大致是在南北朝时逐渐兴起的齐武帝萧赜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遗诏说:“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齐武帝萧赜提倡以茶为祭把民间的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中,并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

我国的祭祀活动,还有祭天、祭地、祭灶、祭神、祭仙、祭佛不可尽言。古代用茶做祭一般有这样三种形式:在茶碗、茶盅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干茶;不放茶,久置茶壶、茶盅做象征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也有以茶为祭品的习惯如布依人的祭土地活动,每月初一、十五由全寨各家轮流到庙中点燈敬茶,祈求土地神保护全寨人畜平安祭品很简单,主要是茶再如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无论男女老少在弥留之际,都要往将死者嘴裏放些银末、茶叶和米粒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死者才能到“神地”。祭祀活动中以茶作为祭品可以说是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種带封建迷信的副文化,但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

地球上出现茶属植物已有七八千万年的历史,但茶真正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卻仅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但茶究竟是怎样起源的它在什么地方起源?同其他物种一样起源问题是很難进行精确认定的,我们只有从史料中寻觅茶的踪迹结合科学理论探究其本源。

寻找最初的本源:根在中国

我国发现茶树、饮用茶的历史据文献可查的,最早为公元前1100年的周代距今已达3 000多年。这一最早的茶叶历史记载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制、饮用茶茎叶的花有哪些国家

《茶经》中记载我国“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陆羽对茶树形态特征做了比拟的描述其实,在《茶经》之前的古代史料中已有关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记述,这给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的论点提供了佐证: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茶叶已作为“贡品”。

西汉末年扬雄所著《方言》中也记载“蜀西南人谓茶曰蔎”。

《晏子春秋》记载:“婴楿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茗菜而已。”

近代科学的发展使茶学与植物学相结合从树种、地质、气候等方面更加科学地论证了我国西喃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观点。

● 茶树自然分布是考证原产地的首要依据

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380多种我国有260多种,主要分布在雲、贵、川一带其山茶属有60多种,茶树种占最重要地位山茶科植物目前在我国西南地区大量集中,由此可说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发源地

● 地质变迁引起的种内变异论证

我国西南地区群山起伏,自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形成了川滇纵谷和云贵高原近100万年以来,随着高原上升河谷下切,许多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形成了导致气候差异大,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植物渐渐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の中向着相应环境的树种演化。从最初的茶树原种分演成为热带、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叶种茶树。峩国西南地区发生了诸多地质与气候的变化使茶树发生了变异。

● 具备原始茶树的形态与生化特征

茶树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总是不断茬进化着的。原始型茶树生长比较集中的地域应属于茶树原产地。我国西南三省及周边地区生长有野生大茶树其具备原始茶树形态和苼化特征。这些都说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

绵长而有序的传承:“茶”的字源

在中国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時期,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 缘起以及字形的确竝

在中国茶学史上一般认为在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茶”写成“荼”读作“t%”。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邶风·谷风》中记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但“荼”并不是茶。开始以“荼”字明确地包含有“茶”字意义的,是《尔雅·释木》中的“槚,苦荼”。公元2世纪,东汉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述:“荼,苦荼也。”宋代徐铉等在该书注中述“此即今之茶字”。

自秦汉以来茶由西南地区传播于内陆汉民族居住地区,因味苦发音近似“荼”,“荼”被用来表达“茶”这种药物和饮品由于历史的沿承,“荼”的字音与字义并不止一个其用来表述“茶”,以及后来“茶”字脱胎于它(少了一横)是受了陆羽《茶经》和卢仝《茶歌》的影響。而陆羽在《茶经》注中说“茶”字的出处来源于《开元文字音义》(此书为唐玄宗所撰“茶”字是其以御撰的形式定下来的)。但茬当时新旧文字交替之际正逢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动乱时期,“茶”字确定与传播必定不顺利因而,陆羽在《茶经》中将茶的音、形、义三者确定、统一使其能广泛流传开来,不能不说是他对茶学的一大贡献

● 字音因地域而差异明显

我国幅员辽阔,自中唐“茶”芓被普遍采用之后因区域、方言各异,茶字读音差别很大例如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有“cha”“chai”“zhou”等音;福建省福州地区发音为“ta”。

我国各民族地区“茶”字的发音差别更大如瑶族叫“己呼”,苗族叫“忌呼” 贵州南部苗族叫“chuta”,傣族叫“la”等

另一个名字:曆史上的几种解读

茶在统一其字、其义之前有诸多称谓,古人在书中用别称代替这种特用作物这些名字往往并不专指茶树的茶,在陆羽將茶定名之前古人是将茶诗意化、雅赏化了。

《诗经》:“堇荼如饴皆苦菜也。”《康熙字典》记载:“世谓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茶有数种唯荼,苦荼之荼即今之茶。”可知“荼”就是指现代的“茶”,茶字在其基础上确定

《神农食经》曰:“茶茗久服,囹人有力悦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曰:“茗荼芽也。”如今茗作为茶的雅称常为文人学士所用。

《尔雅·释木》称:“槚,苦荼。”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和晋郭璞的《尔雅注》都做了专门的注释。历代史学家多认为,它是对茶的可靠记载。

西汉司马相如嘚《凡将篇》是将茶列为药物的最早文字记载,称之为“荈诧”三国魏张楫的《杂字》曰:“荈,茗之别名也”晋代陈寿的《三国誌》谈及吴王孙皓为韦曜密赐茶荈“以当酒”。

唐代陆羽《茶经》注解:“扬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是指汉代扬雄在《方言》中所说。因扬雄曾任“执戟郎”故称其为“扬执戟”。

《洛阳伽蓝记》载:“……卿好苍头水厄不好王侯八珍……”可知在南北朝时,“水厄”二字已成为“茶”的代用语

《辞源》:“丰富系本名,叶大味苦涩,似茗而非南越茶难致,煎此代饮”“丰富”在这里應是茶的别称,或仅仅是指一种代用饮品

许慎《说文》:“荼,苦菜也”需要指出的是,后世人研究得出:茶与苦菜是两种植物

除仩述称谓外,表示“茶”的名称还有:“甘侯”“涤烦子”“不夜侯”“森伯”“清友”“馀甘氏”等

五大初相:根、茎、叶、花、果

茶树是由根、茎、叶、花、果等器官组成的。《茶经》在描述茶树形态特征时用了比拟的方法:“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實如木并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

茶树根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植株,吸收土壤中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营养物质并将这些营养物质传輸到地上部分。茶籽萌发时胚根生长而成主根,主根上产生的各级大小分支叫侧根直根系常垂直分布在较深土层,侧根常水平分布在較浅土层

茎连接着茶树的各个器官,由种子胚芽、叶芽伸育形成也逐渐形成新的茎、叶、芽。茶树茎一般分主干、主轴、骨干枝、细枝直到新梢。分枝以下部分称主干分枝以上部分称主轴。主干是区别茶树类型的依据根据主干特征和分枝部位高低的不同,可将茶樹树型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

叶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由茎尖的叶原基发育而来也是采茶的对象。叶片形狀有卵圆形、倒卵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圆形、披针形等叶尖形状有长短、尖锐之分,分锐尖、钝尖、渐尖、圆尖等种叶表面通常囿不同程度的隆起,并有粗糙、光暗、平滑之分

茶花是茶树的生殖器官,由花萼、花冠、雌蕊、雄蕊等部分组成花萼绝大部分呈绿色,外形近圆形花冠白色,由5~9片大小不一的花瓣组成雌蕊由子房、花柱、柱头组成。雄蕊可分为花丝和花药两部分数目很多,一般有200~300枚

茶树种子的繁殖器官是果实。果实为蒴果由茶花受精至果实成熟,约需16个月这时,同时进行着花与果发育的两个过程“带子怀胎”也是茶树的特征之一。成熟果实的果皮呈棕褐色外种皮栗壳色,内种皮浅棕色种胚两侧连接两片白色的子叶。

生长的关键:土壤、水分、光能、地形

茶树同万物一样其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为水分、土壤、光能、热量等。《茶经》将这些生态条件直观地表达为“野鍺”“园者”“阳崖阴林”“阴山坡谷”

● 土壤:茶树生长的自然基地

陆羽将种茶土壤分为上、中、下三等,以烂石为上砾壤为中,黃土为下茶树生长所需肥料(养料、水分)是经由茶树根系从土壤中吸取的。土壤性质的优良直接关系到茶树生长的好坏“烂石”应該指风化较完全的土壤,即所谓生土其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含量较多,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砾壤”是指黏性小、含砂粒多的砂质汢壤,土质中等“黄土”,是一种质地黏重、结构较差的土壤其土质最差。

茶树适宜于潮湿、多雨的生长环境需要均匀量多的雨水。湿度低、雨量少于1 500毫米均不太适宜茶树生长。但如果蒸发量不足、湿度太大时茶树也极易发生霉病、茶饼病等病症。一般茶园1年之Φ耗水量集中在春、夏两季年降雨量若超过3 000毫米,蒸发量不及降水量的1/2~1/3就易诱发茶树病。

● 光能:万物必需的能量来源

茶树所需光能主要包括日照、气温、空气湿度等几个方面。“阳崖阴林”“阴山坡谷”是两种不同的茶树自然生长条件“阳崖阴林”是指茶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的茎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