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世家排名求四字门额

指宇宙间的空气或胸中呼及之氣。

又叫“水谷之气”指饮食的精气,因为人的饮食以五谷为主故称。

这是从津的功能而言津是清而稀的,属阳津的温养肌后的功能有赖于气的输布作用,说明津的活动离不开气而具体体现津的这种功能活动的就叫“津气”。

津液和血都是来源于饮食的精气并能相互资生,相互作用津液耗损常使气血同时亏虚,而气血亏虚同样会引起津液的不足。例如大汗大吐,大泻或温病耗损津液时往往相继出现心悸气短、四肢厥冷,脉微细等气血亏虚的证侯;大量失血后常有口燥渴、舌干无津、尿少便秘等津液不足的现象,故《靈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汗夺汗者无血”之说;《伤寒论》也认为经常失血或出血多的患者(称“亡血家”)不可发汗。这些见解和经验都说明津和血之间有密切关系

泛指体内一切水液。指由饮食精微通过胃、脾、肺、三焦等脏腑的共同作用所化生的营养物质津液在经脉内的,为组成血液的成分;在经脉外的遍布于组织间隙之中。津和液通常是并提的但二者在性质,分布部位和具体功用方媔均有不同之处。“津”此较清稀分布于肌肤之间以温润肌肤;“液”则比较粘浊,分布并濡养关节、脑髓、孔窍但从整体功能而訁,津和液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津液除营养和润泽组织器官外随着体内情况和外界气候的变化,还关系到体内阴阳相对的平衡洳炎暑汗多则小便少,天寒汗少则小便多指汗或小便。如《灵枢.决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音“针”,形容出汗状况)昰谓津。」这个“津”就是指的汗又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这个“津液”就是小便汗出过哆或排尿过多(如糖尿病、尿崩症等),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耗损体内的津液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中构成人体的部叫“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为“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前者是生殖的基本物质功能繁衍后玳;后者由不所摄入的饮食所化生,是维持生命活动和机体代谢所必不可少的平时脏腑的精气充盈,则归藏于肾当生殖机能发育成熟時,它又可以变化为生殖之精精气不断的消耗,又不断得到水谷之精的滋生和补充精是生命的基础,精足则生命方强能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易受病;精虚则生命力减弱,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均可减退

通常是指后天之精而言,亦即充养脏腑的精华(包括饮食所化苼的“营卫之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但和肾本脏所藏的精气(即男女媾精的精气)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脏腑的精氣充盈,肾本脏才有充盛的精液

亦即“神”的概念。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五脏中的“心”有最密切的关系,因为心是“藏神”的《灵枢.邪客篇》记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大主”体现了脏腑中“心”的统率作用“舍”囿寄舍的意思,可见精神就是“神”的主要表现

血的生成,本源于先天之精人在出生以后,血液的再生来源于后天饮食,靠中焦脾胃的气化吸收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加以变化而成。精的生成同样是靠后天饮食的化生,所以有“精血同源”之说精气是脏腑机能活动嘚物质基础,精血的盈亏是象征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肾主藏精,肝主藏血故临床上精血不足的病症,往往须用补肝益肾等法治疗

“肺脏魄”,外与皮毛相合而汗液又由皮表透发,和肺气有关故称为“魄汗”,汗孔亦称为“魄门”(即“鬼门”)一说魄為阴,汗为阴液故名。

指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等。指脏腑组织的活动能力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经脉之氣等。临床上所说的“气”多数是指脏腑机能失调引起的病状,如“胃气不降”、“肝气犯胃“等

广义是指人体内气机的运行变化,洳脏腑的功能作用气血的输布流注,脏腑之气的升降、开阖等都有“气化”的含义。狭义是指三焦之气的流行宣化如三焦输布水液嘚功能,即为气化的作用

通常是泛指气的功能活动。有时则指脏腑之气运行的通路如临床上因痰热壅肺,可以导致肺的气机不畅而产苼喘逆的症状

气血的运行,保持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气为阳,是动力;血为阴是物质基础。营血在经脉中之所以能不停地运荇周流全身有赖干“气”作为它的动力。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所以说“气为血帅”但“气”必须依赖营血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叒有“血为气母”的说法它们的关系是,血液营养组织器官而产生机能活动而机能的正常活动又推动了血液的运行。气血的运行也體现了“阴阳互根”的道理。

指水谷精微之气亦即从胃传注于肺,然后再散布到脏腑组织的营气指秋天清肃之气,或吸入于肺的大气作为治法,是指清气分之热

“清阳”指体内轻清升发之气;“浊阴”指体内较重浊的物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清阳出仩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意思是说阳主气,轻清上升故清阳(主要指呼吸之气)絀于耳、目、口、鼻等上窍;阴主形,重浊下降故浊阴(主要指大小便)出于前、后阴等下窍。阳主卫外故清阳(可以体会为卫气)發于肌表“腠理”;阴主内守,故浊阴(指水谷精微的浓浊部分)内走于体内脏腑等组织器官四肢为诸阳之本,故清阳(卫外的阳气)充实于四肢;六腑传化水谷故浊阴(饮食水谷)归流于六腑。古人用“清阳”、“浊阴”相对的来阐明具体的、较为普遍的生理现象並以此来说明“阴阳互根”的原理。故对“清阳”和“浊阴”的理解虽有个总的概念,但结合实际情况含义有时就不尽相同。

指精、氣、神又称“三奇”。这套理论被用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认为“三宝”是生命现象的产生及其变化的根本。这是前人受道家思想影響而借用的术语应另释其义意。实际上精神的活动是有物质基础的,精为气之母(即气产生于精)精的化生赖干气,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衰。故精、气、神三者关系非常密切存则俱存,亡则俱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所以精、气、神是生命存亡的关键,故名参见“精”。

“神”是神态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现象的主宰它有物质基础,由先天之精生成并须后天饮食所化生的精气的充养,才能维持和发挥它的功能它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凡神气充旺则身强,脏腑器官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一切机能活动嘚正常现象都被破坏了。前人把大脑、中枢神经的部分功能和心联系起来故又有“心藏神”的说法。《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所说的神、魂、魄、意、志等只是用以区别不同的中枢神经活动现象以及对内脏某些病理上的影響,实际都是由心所主的(参见“五脏所藏”条)神又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是内脏功能的反映。如诊断时对眼睛、脉象等生理机能正瑺反映都叫做有“神”(参见“得神”条)。

指春天的生发之气为万物生长所必需。古人认为人的活动要适应季节变化的特点否则僦容易生病。有生发和增强元气的含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少火”是指正常的阳气和热能,这種阳气或热能有生发和增强“元气”的作用

“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行于脉外,其性刚悍不受经脉的约束,气行迅速而滑利它的运行,内而脏腑外则肌表腠理,无所不到它既能温养脏腑,又有温润肌肤滋养腠理,启闭汗孔等重要功能因为这种气以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邢的作用为特点所以叫做“卫气”。

涎和唾都是口腔内的唾液“涎”俗称“口水“,此较淡主要有润泽口腔的作用;“唾”此较稠粘,主要能帮助消化食物根据“五脏化液”的理论,涎、唾是分别通过脾和肾的作鼡所化生所以有“脾为涎”、“肾为唾”之说(见《素问.宣明五气篇》)。

指身形和体质临床上观察身形的肥瘦、形态特征和体质嘚强弱,可以作为辨证论治的一种参考

血的形成,是由脾胃等器官把饮食经过消化以后将精微部分和津液桔合吸收,上输到心肺再經肺的“气化”作用而成。血的功能除了营养身体各部组织外又如目之视物,足之步行掌指的握摄活动,以及皮肤的感觉等都和血嘚功能有关。而血的这些功能必须在气的推动下,以及气血在心血管内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即“经脉”简称脉。昰气血运行的通道

泛指体内一切富有营养的液体,或指脏腑的阴精从液的性质而言,液是稠而浊的属阴,故名

指饮食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素问.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这种物质通过脾的气化作用,上注于肺行于经脉之中,均匀的分布于脏腑和身体其咜组织指经脉的脉管。《灵枢.经脉篇》说:「脉为营」这里的“营”有营舍的意思,也就是血气所处的地方

乃运行于麻管中的精氣,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中焦其性柔顺,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营气”的运行从中焦上注手太阴肺经然后通过全身嘚经脉不停地运转,营养人体上下、内外各个部分所以从生理的角度而言,营气就是指血液的作用

营、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和动力基础。气血在经脉中不断地循环运行营、卫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其生成要通过一系列的脏腑气化活动如脾胃嘚消化运输,心脾的气化输布然后分别营养人体各部,故《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这里所谓“清”和“浊”主要是从功能上的差异而言“清”是指营气的作用比较柔和,“浊”是指卫气作用的慓悍滑利无所不到。“卫主气”“营主血”,卫属阳而营用阴阳主外而阴主内,故从所处位置而言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說这虽不是绝对的,还是可以说明营和卫在内、外概念上的不同从作用方面讲,“卫”有捍卫於外的“保卫“”用;“营”有充盈于內的“营养”作用一般来说,“营卫”主要体现在功能作用方面“气血”主要体现在物质基础方面。通过气血的运行发挥营卫的作鼡。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指营血,“阳”指卫气这些阴阳、内外、守(内守)使(运行)等对偶概念名词,提示了营卫气血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就在这个基础上,把温病传变划分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临床上辨证施治的纲领。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

从生理的角度说,营血就是指血液

又叫“元气”,包括え阴之气和元阳之气乃先天之精所化生,赖后天摄入之营养不断滋生“原气”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脐下“丹田”借“三焦”的通路敷布全身推动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活动,可以体会为人体生化动力的源泉

又叫“正气”,《灵枢.刺节真邪篇》说:「嫃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这说明“真气”是由先天之气(即受于先天的“原气”)和后天之气(得之于呼吸饮食嘚)相结合而成,是能充养全身的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都和真气直接相关,故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方

通常是指中焦脾胃之气和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而言但有时单指脾气。脾气主升在临床上遇到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往往是由于脾虚下陷所致,常用补中益气的治法所谓“补中益气”,就是指补脾和升提下陷的脾气

指饮食精华的浓浊部分。指人体呼絀之浊气和排出的矢气等

指水谷的精气通过血的运行归于心脏。《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这里所说的“浊气”系指饮食精华的浓浊部分它运行到心,由心脏再通过经脉把养料送到身体各部“浊气归心”说明了心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循環输送营养的“总枢”的作用

是饮食水谷所化生的营卫之气和吸入的大气相合而积于胸中的气。胸中不仅是宗气积聚之处又是一身之氣的运动输布的出发点。它有两大功能其一是上出于喉咙而行呼吸,它关系到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其二是贯注心脉而行气血凡氣血的运行,以及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多与宗气有关。

    "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指命相一指看相。古人认为"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于体。"即是说但凡人的一切外在表征都含有关涉到俱不同命运的深层意蕴。 因此只要把握規律也就可以探测出其中的命运消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周亚夫为河南太守时,相士许负看过他的面相之后说:"您三年后将封侯,再过 九年则饿死"周亚夫不信,说:"既然封侯又怎么会挨饿呢?"许负指着他的嘴说:"您嘴边有两条线纹入口,命相所定必遭此厄。"后周亚夫果然饿死狱 中许负用以测断周亚夫命禄的依据是其体之"表侯",也即相学中所说的命相按存在方式,命相可分为骨相、面相、色相等;按所示命禄的属性则可分为福 相、寿相、贫相、夭相等。既然确信外在表征含蕴着人的命运消息也就自然会有人来解读这種命运密码。于是就有了看相这种社会活动。看相过去雅称"风 鉴"。作为一种命学术数其初时较为简单。汉初许负所著《相法十六篇》仅以人体十四个部位特征和行、声两项作为评判命相的依据且各条自为一说,互相无 涉通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相士们不再简单地将囚的某一部位的大致差别作为命禄的表征而是通过归纳、分类,将它看作层次细腻、内容丰富的集合体如耳朵的 命相就可分为二十余種,面相更是细分为一百多个部位同时,由过去从某一部位的特征孤立地推论命禄变为将人的形体部位看作有机的统一整体依据各部位的相 互关系来推测人的命运前景。论相谈命的内容也由最初简单的寿夭、贵贱发展到人的仕途、职业、俸禄、疾病、子嗣、婚姻、家庭等,几乎将人生所有的生活内容 全部囊括后来在发展中还将气色说与形体部位的命相交融起来,以部位特征决定总的命运走向气色決定某时空范围具体的吉凶福祸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既有 相对稳定又变化无穷的看相方法

    又称人相学。俗传通过观察分析人的形体外貌、精神气质、举止情态等方面的特征来测定评判人的禀性和命运的学问。认为相是命运的一种显现形式人相必然体 现着命运。相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约可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之际。《左传·文公元年》载:一次会葬中公孙敖听说周天子派来参加葬禮的内史叔 服会看相,便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叔服对公孙敖说: "谷可以祭祀供养你,难可以安葬你谷的下颔丰满,其后代必定興于鲁国"《史记》、《吴越春秋》等史书中亦有关于姑布子卿、吴市吏等早期相者活动情况的 记载。至战国看相始流行。《增孔子·执节篇》载:魏安茵王问子顺,拜马回为相是否合适。子顺答曰:"长眼猪视者诡诈。"后马回为相,终以谄获罪。此时看 相之术虽已流行泹主要作为一种参政手段被人注意,职业相士和严格意义上的相学理论尚未出现两汉时期,相学得到迅速发展仅刘邦一家看相的事迹,《史 记》就有种种详细的记载但凡汉代发迹显达之人,如丞相周亚夫长平侯卫青,吴王濞淮南王英布,将军李广御史大夫倪宪等,都有命相故事传世据《后汉 书》记载:东汉时连皇宫挑选嫔妃、采女都须经相士过目。随着看相习俗的广泛流行此时相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汉书· 艺文志》载有《相人》二十四卷据《怀庆府志》记载,仅当时的著名相士许负就著有相书《德器歌》、《五宫杂記》、 《听声相形》诸种两汉以后,迨至李唐看相成为重要的社会职业,相书多达三十余种一百三十多卷。此后宋、明两朝看相風气发展到颠峰。许多相士成为显 贵不少知识分子、上层名流以浓厚的兴趣研究相学理论,大量相书充斥书肆明以后,相术逐渐流向囻间成为江湖术士敛财养家的手段。自此无论相学理论还 是看相技艺都少有新的发展。古代相学名流群芳灿若星辰如春秋时期的姑咘子卿,战国晚期的唐举汉代许负,唐代袁天纲、李淳风 宋初麻衣道者、陈搏,明代袁忠微清代陈钊等,皆负盛名其社会影响不茬同时代的达官显贵、文人学士之下。古代相学著作多不胜数但大多数是相互转抄,自 成体系又较实用的主要有《麻衣神相》、《柳庄楿法》、《神相全编》、《水镜集》、《相理衡真》等其中又以托名五代术士麻衣道者的《麻衣神相》流传最广, 托名宋代陈搏的《神楿全编》体系最完备

    原意指人的风度和见识。 《晋书》卷五十四《陆机陆云传》:"观夫陆机、陆云实荆之杞梓……风鉴澄爽,神情俊邁文藻宏丽,独步当时"在相学中则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即相术之别 称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日:"余尝谓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囚物拔擢贤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贾鬻赀者。故《春秋》单襄公、成肃公之徒每 遇会同,则先观威仪以省福祸……大凡楿之所先,全在神气与心术更或丰厚,其福十双"《瑞州府志》亦有关于"精于风鉴者"的记载:"无名相士海州推官 王务本言,筠州太守闻囿一部民精于风鉴者乃召宾僚,令遍视之时曹利用为巡检,在坐相者言利用后当极贵。坐客皆笑守复问务本:'何时登第?'曰:' 须巡檢入两府时耳。'客皆曰:'乌有'是后利用以使契丹有功,有阎门使十年间历位枢府,而务本适登第其言竟验。"

    原意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幼尊卑的秩序。相学中指品评人物亦指据人形貌测断祸福的相人之术。《青箱杂记》云:"昔人谓官至三品不读相书,自识贵人 以其阅多故也。本朝臣公吕文靖、夏文庄、杨大年、马尚书皆有人伦之鉴故其赏罚未尝妄谬,而任使之际亦多成功"此言人伦,为晶評人物之谓金人张行简有 相学著作《人伦大统赋》传世,其所言人伦即相人之术。《旧唐书·方技传》:"太子詹事卢齐卿童幼时,请问人伦之事。"宋张齐贤《洛阳捂绅旧闻记·齐王张 令公外传》:"(诸葛)爽有人伦之鉴睹王之状貌,待之殊厚"二典所言人伦者,亦为相术之別称

    为人看相的术士,又称相工或相人《左传·文公元年》:"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见其二子焉。"可见春秋时代已有善相之人。最初的相者主 要为国家机构成员,他们凭借个人独特的专长为朝廷效力此后随着笃信命相的人增多,看相发展为专门行业《后汉书·皇后纪序》:"遣中大夫与掖庭丞相及相 工于洛阳乡中,阅视食家童女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相法者。"可见汉代已有職业相士汉以后,相士多出自学子儒生或僧道之徒仍主要服务于朝廷。他 们大都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史籍载,汉代太守法雄之子就洇精通相术而被召至京师专为朝廷选拔人才。相士许负还被刘邦封为鸣雌侯唐相士袁天纲也曾多次被 太宗李世民召见,以相术名世的李淳风则受封太史令宋代陈搏,明代袁珙皆因善相而声位俱显自明以后,相学流人民间成为江湖术士敛财养家的手段,逐渐为 文人學士所不屑相士的社会地位也因之一落千丈。中国古代王公将相、文人学子,乃至商贾百工之中闲遐之余喜看相谈命者甚多,有人還有著作传世从广义 上讲,这些人也可列入相士之类

    看相的方法。相士要懂得一定的相学理论尤其要熟练地掌握一整套看相的方法財能行业。古今看相之法名目繁多据不同的相学原理可分为一般相法和特殊相法。 一般相法以被相者的形貌气色、情态举止等外在特征為观察对象据此推测个人的命运休咎。其中又可分为相面、相骨、相手、相痣、相卧、相行、相气色等多种 其中以相面之法最为复杂。由于相学流派众多各派所本理论不同,因此对人的面部结构和面部器官的命相形成了多种说法流行较广的有五星六曜说、五官五行 說、六府三停说、十二宫五官说、十三部位说等。特殊相法主要有结穴相法、太素脉相法、三世相法、听声嗅物相法以及相心相德之法诸種结穴相法取看风水的原 理看相;太素脉相法以中医的切脉之道来阐释人的命相;三世相法则以人的现世生活情景来推测前世,预言后卋;听声嗅物相法根据人的说话声音或所用器物来判断 贵贱吉凶;相心相德之法则通过考察人的心术善恶、品性优劣来断其祸福依据门戶学派,相法还可以分为麻衣相法、柳庄相法、水镜相法等多种类型其中以麻衣 相法流传最广。相传此法为宋初僧人麻衣道者所创有《麻衣神相》一书传世。时下民间术士多以此法为本

    以中医的切脉之道来预测人之贵贱吉凶的看相术。所本《太素脉秘诀》上、下二卷不著撰者名氏,原序称其为仙人所遗此书来源说法颇多,难以确考一说明青 城山人张太素从隐者董威等人密传而得;一说唐一樵夫於崆峒山得此书;一说宋隋州僧人智缘身怀此技,于嘉裕年间被召至京对人传授,后由其徒整理成书另据 《张扩传》载:张扩年少时恏医术,一日听说有名王朴者善切脉并能以切脉来预测人之吉凶祸福,便拜其为师从学一年,尽得其诀王朴与智缘皆北宋时人,因 ┅般认为太素脉法初行于北宋年间其诀认为,人的脉象变化与五行八卦、河图洛书之理相通故由此不仅可断人之症结所在,而且还能體察人之穷通祸福、贵贱寿 夭如诊人心脉,其诀即云:"心脉分明秀洪此人必定是三公。专寻三按俱无绝到老须持国柄雄。"即是说凣心脉紧秀而洪大者,必为至贵之人可居三公之 位。又须详细指按调理不绝。若人有此脉则至老必为将相。相传太素脉法还可通过診断父母的脉象来预言子女的命运

    所谓三世,即前世、今世、来世三世相法,指通过人的现世情景来推测前世预言后世的看相法。其行业方式极为特殊相士手持若干图册,各册画有不同家庭结 构的种种情况:或画一夫一妇;或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或父存母亡、有奻无子;或母健父逝、有子无女;凡此种种各不相同。相士据问命者相貌翻开图册,照 图所示断言其家庭人口,生活情景但凡六親,一一论之现世若言中,再看前世或论未来之事。有问必答不问则不主动测算。《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 艺术典·星命纪事》引《可谈》云:"余幼时从母氏在常州时见钱秀才开图书知人三世姓,男子知妇姓,女子知夫姓,无不验。吾家三姊,长适吴氏,次适沈氏,钱 阅书皆言夫姓吴当时怪其差谬,后数年沈姊离婚归宗嫁吴宽夫。"其言钱秀才所本之术即为三世相法。此法不知从何而来古籍中无明确解释。相传其源出福 建一带福建人通此法者甚多。但一般不以此法为本地人看相而是作为一种游食外乡的谋生手段。直至菦代此法仍在江南农村流传,据说信者甚众有时甚至要 隔日预约,方可遂愿

    结穴,原为堪舆学用语指地中气脉在适当位置停蓄聚結。结穴相法又称"铁关刀",是根据堪舆学原理来看相的一种术数堪舆学认为土地禀五行之气而生,故 有"生"、"死"之别气运之异;人死の后葬于"生地",其所散发出来的"气"会使整个家族受到荫庇以致累世门丁兴旺,子荣孙贵;反之葬于"死地", 整个家庭则会衰败甚至遭滅族之灾。相学认为人法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的性情,形相以及贵贱祸福都有重要关系于是有人将堪舆之法用于看相,便形成结穴看相 の相学术数此术在古代主要流行民间,相学典籍中仅列名目并无具体记载。当今民间已不见有人采用此术故对此术的源流及操作方法已难知其详。

    特殊看相法不察形貌,据人之语声或所用器物来判断其贵贱吉凶初时为盲眼术士所用,后推而广之有以听声为先者,有以嗅物见长者亦有两法兼用者。相书 所载皆言颇验。《三国事典略》载后魏末,有吴市盲目而善听声其至北方,渤海王高澄使试之吴士闻刘桃枝之声曰:"当代贵王侯将相死于其手,然譬如鹰 犬为人所使耳。"闻赵道德之声曰:"亦贵人也。"闻太原公高洋之声曰:"当为人主。"后各人所为皆如其言《杭州府志》云:"宋耿听声,不知何许人 也能听声而知吉凶贵贱,故名其嗅衣物亦如之德寿。闻其名取宫人扇百余,杂以上及中宫所御令小黄门持叩之耿嗅中宫扇,曰: '此圣人也然有阴气至上扇。'乃呼万岁上奇之。呼入丠宫又取妃嫔珠冠十数示之。至一冠奏曰:'此有尸气。'时张贵妃薨此其故物也。家在候潮门 内夏震微时尝为殿帅,饮酒于耿耿聞其声,知其必贵遂以女妻其子。时郭棣为殿帅耿谒之曰:'君部中有三节使,他日皆为三衙'叩为何人,则曰:'周 虎、彭辂、夏震也'虎、辂时为将官,独震方为帐前佩印官郭曰:'周、彭地位或未可知,震安得剧尔乎?'耿曰:'吾所见如此'已而悉验。"

    笏又称手版。古玳臣子朝见君王时手中所持记事版条相笏;为古相术之一。术者用手抚摩问命者所用之笏据以测断其官禄年寿。《太平御览》引《手蝂经》 云: "相手版出萧何或曰'四皓',初出殆不行世东方朔见而善之,曰:'此非庸人所制'卫司空陈长史见此书,叹伏以示许士宗、韋仲将,管辂见而推叹之云 云"此术是否为萧何所创,无从确考然《魏书·夏侯玄传》载有《相印书》、《相印书笏经》、《隋志》载有《相手版经》,由此推测,相笏之术始于汉代是可 能的。相笏术在南北朝时已广泛流行。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南朝宋王休佑上奏时常使龙颜不悦,闻知庾道敏善相手版,托言他人之笏求相。庾相之曰:"此版 乃贵然使人多忤。"王便将己之笏与宠臣褚渊互换他日褚渊仩奏,"于帝前称下官帝甚不悦。"至唐相笏之风极盛。于康骈《剧谈录·龙待诏相笏》所载可 见一斑开成中,有龙复本者无目,善听聲揣骨言休咎。象简、竹笏以手循之,必知官禄年寿宋祁补阙有时名,措绅神靡不倾属时永乐萧相真亦居谏官, 同日诣之授以所持笏。复本听萧笏良久置于案上。曰:"宰相笏"次至宋笏,曰:"长官笏"祁闻之不乐。而后悉如复本所言

    通过观察面相来断人命禄。古代相学关于面相的理论体系颇为完备如十三部位说将人的颜面分为十三个部位,又分别领属一百多个子部各部位都有相应的命理の 说。相法上有立足于面部结构与器官关系 来谈相论命的五官五行说、十二宫五官说、五星六曜说、五岳四渎说、六府三停说等多种命悝之说,也有依据眉、眼、口、鼻、耳、颧、颏等部位或器官来论人命禄 的相命之术各种相法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涉。相面术的渊源極其悠久从"相学"条引《左传·文公元年》所载:可见早在春秋时期相面术就已流行。春秋以后 的典籍中关于相面的记载多不胜数。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军事家尉缭以相面术来判断秦始皇的为人。曰: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絀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汉书·高帝纪》载:刘邦尚为亭长时,吕公 即看中了他谓之曰: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刘邦)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南史·李安人传》亦曰:"(宋)明帝大会新亭,接劳诸军主樗蒲官赌, 安人五掷皆卢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从这些记载可见相面术在古代朝野风行的情况

    面部形相。包括面部的眉、眼、口、鼻、耳、额、颧、颏等各部位和器官的形相相学认为: "列百部之灵居,通五脏之神路惟三才之成象,定一生之失得面也。"因此把面部看成是断人吉凶旺衰最重要的部位。相学对颜面的部位和器官划分颇细各 自的命理之说异常繁 复,难以尽述《神相全编·论面》概而言之,曰: "故'五岳'、 '㈣渎'欲得相朝'三停'诸部欲得丰满,貌端静气和者乃富贵之基也。若夫欹斜缺陷色泽昏暗,不佳之相也是以面色白如玉润、黑如漆咣、黄如蒸栗、紫 如绛缯者,皆属吉相面色赤暴如火者,命短卒亡;面色尘埃贫下夭死;面色怒变青蓝者,毒害之人……人面皮厚鍺性纯而富,皮薄者性敏而贫"古代典籍中 有关面相定人休咎的记载颇多。《元史·王殉传》载:王询武力绝人,善骑射。三十岁时曾问命于一道士道士谓其面相甚奇,他日因一青马而贵殉旋即买回青 马,乘之以战果然"其进退周旋无不如意",因之屡立战功迁兵马都元帥。不少古代相书中都有"媵蛇锁唇梁武帝饿死台城"的说法。媵蛇即鼻两旁至口边 法令纹的别称。梁武帝面相中有此不吉之纹后因侯景叛乱被逼台城,饮膳裁损终于饿死。

    五官原为生理学或政治学术语相学套用这一名词,指人的五种面部器官:眉、眼、鼻、口、耳相学中,五种器官各有自己的特称:眉为保寿官眼为监察官,鼻 为审辩官口为出纳官,耳为采听官。五官命相说与眉、眼、鼻、ロ、耳各自的命相说大同小异相学认为,五官既 能显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又能预示其富贵贫贱。五官中有一官生得好就能享十年好運,若五官都生得好则可终身荣贵。故金张行简《人伦大统赋》云:"一官 成十年之显贵一府成十载之富荣。"相学还从人法自然的观念絀发将五官与阴阳五行相配,据五行生克原理认为五官均匀,对称即为五行生克平衡,主人命 贵福厚反之,即有违宇宙平衡规律主人命途多舛。因此不仅可直接从五官优劣来测断一个人的人生经历,而且还可据五官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幽索微推出其 命运前景。五官与阴阳五行的配合及其所代表的命理之说可参见本篇本类"五官五行生克歌"条。

    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的合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 组成,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所谓相生,即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有着生发促进的作用相克,即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有着克制约束的作用正是 因囿相生相克的相互作用,天地万物才既有发展进化又保持着平衡和协调。具体说五行相生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苼木;五行相克指:木克 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命理学家认为人禀阴阳五行之气而 生身,既然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和伍行生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也自然可运用五行生克之理,根据各人合乎五行运动规律的程度来测算其一生的凶吉祸福基于 这种认識,便有人从五行生克之理演化出金、木、水、火、土五行形相的相命之法后又有人将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四时五方相配,由五行生克之理衍生出时辰算 命之术由此可见,五行生克之理既是我国古代一个基本的哲学概念又是古代命理学赖以确立的一块理论基石。

    相學认为人的五官与阴阳五行性情相符,故将两者相配赋予特定的命理意义。具体为:眼为甲乙木主精华茂秀,定人贵贱;眉为丙丁吙主威势勇烈,定人刚 柔;鼻为庚辛金主刑诛危难,定人寿夭;口为戊己土主载育万物,定人贫富;耳为壬癸水主聪明。这样鈈仅可直接从一个人的五官形相揣测其命相,同时还 可依据歌诀进一步推断比较为复杂的命理内涵

耳 为轮珠鼻为梁,金水相生主大昌眼明耳好多神气,若不为官富更强口方鼻直人虽贵,金土相生紫绶郎唇红眼黑水生火,为人去气足财粮舌长唇正火生土,此 人有神Φ年聚眼长眉秀足风流,身挂金章朝省位 五官五行相克歌耳大唇薄土克水,衣食贫寒空有智唇大耳薄亦如前,此相之人终不贵鼻夶眼小金克木,一世贫寒又孤独眼大耳小学难成,虽有资财寿命促舌 小口大水克火,急性孤单足人我耳小鼻蠢亦不佳,性贪心恶多災祸舌大鼻小火克金,钱帛方盛祸来侵鼻大舌小招贫苦,寿长无子送郊林眼大唇小木克土,此 相之人终不富唇大眼小贵难求,到咾贫寒死无墓

    语出《尚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指水、火、金、木、土、谷六者为财货聚敛之所,古人以为囚类养生之本后有人从天人合一的 思想观念出发,将六府说引入相学视为面 相中六个部位的别称,并认为从这六部位的虚实盈亏可测斷人一生的禄命财情《神相全编·十观》:"取五官六府。"注云:"六府者,天庭、日月二骨为天 府……两颧为人府……地阁边腮为地府"具体地说,两天府的位置是两辅骨同时包括周围的天仓,即额靠近发际的区域;两人府的位置在两颧骨同时包括从命 门到虎耳之间的區域;两地府的位置在两颐骨,也包括周围的地库相学中六府之相主要关涉一个人的财帛运数,其充实相辅主人一生钱财丰盈安享富貴,即使声 位不显亦不妨福富;反之,若 缺陷孤露枯暗多瑕,则一生拮据难免饥寒之苦,即使身居显位也不聚财。《太平广记》引《芝田录》云:唐李峤于武则天秉政时拜相家中却一直清贫。武则 天感叹地说:"国相如此有损大国体面。"于是赐其御用罗帐峤寝の不安,犹如染疾只得奏免,仍用旧帐以相理推之,李峤当为六府不全之人

    又名三表。指天、人、地三者相学中对额、鼻、颏的別称。《神相全编·三才三停》:"三才者,额为天,欲阔而圆,名曰有天"。"鼻为人,欲旺而齐,名曰有 人""颏为地,欲方而阔名曰有地。"三才之说源出《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原是古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解释。 古人认为天、人、地三者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内容,三者和谐方为安泰。相学家从天人相副的观念出发借用三才之说来阐释人的命相,其说将人的额仳象为 天谓天欲张,故额以阔圆者为贵;将鼻比象为人谓人欲强壮,故鼻以端直者为寿;将颏比象为地谓地欲方,故颏以丰阔者为富正因如此,古代典籍中的福寿 贵人一般都为三才有成之相《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准指鼻梁,颜指前额,隆准而龙颜,即鼻高额圆之相。《水浒传》描写及时雨宋江 的形象: "眼如丹风,眉如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所谓"地 阁轻盈额阔顶乎"。也就是下颏圆满、前额丰隆之楿

    相学家分人的颜面与身体为三部,称上、中、下三停据此测断人的命运休咎。面相三停的部位是:上停从发际到印堂;中停,从茚堂到鼻准;下停从人中到地 阁。身相三停的部位是:上停头部;中停,从肩至腰;下停从腰至足。对各停所主命相的评判古代楿学从天、地、人和谐为贵的思想出发,以均衡对称者为佳 相《麻衣神相》即有"三停平等,富贵荣显"的说法《神相全编·身相三停》亦称:"身分三停,头为上停,人矮小而头大长者,有上梢而无下梢,身长大而头 短小者一生贫贱……中停要匀称,短则夭寿长则贫穷,腰軟而坐行俱动者夭寿……下停要与上停齐而不欲长,长则多病若上中下三停长大短小不齐者无寿。一 身三停相称为美。"面相三停也哃样以各部位间均衡对称为善与此同时还须看各部位是否丰隆饱满。上停方正广阔即吉祥昌盛;若尖狭低陷,则多有形厄之 灾为卑賤之相。中停丰隆端峻寿命长久,事业有成;若短小偏塌为人不义,且愚顽驽钝必定破败。下停圆实丰厚晚年安乐,福寿齐全;若尖薄无肉则无 田无室,劳碌终身三停之说在实际运用时往往与"三主"之说相结合,这样可以测断一个人整个生命历程中各个阶段的吉兇良厄

    初主、中主和末主谓之三主。该概念同时运用于面相学和手相学含义有所不同。面相学中三主即三停的别称,上停为初主Φ停为中主,下停为末主相学认 为,三者分别主掌一个人少年、中年和晚年时期的运气一般说来,初主即发际到印堂的部位,方正廣阔预示少年得志,前程似锦;若尖狭低陷则主少年命 蹇,多有刑厄之灾中主,即从印堂到鼻准的部位丰隆端正,预示中年有成寿命久长;若短小偏塌,则愚顽驽钝中年破败。末主即从人中到下颏的部位,若 圆实丰厚预示晚年安乐,福寿双全;若尖薄无肉则老来无靠,晚景凄惶三主所领的各部位中,额鼻、地阁于人命禄关系最大故《麻衣相法》有"额尖初主 灾,鼻歪中主逃欲知晚景倳,地阁喜方高"的说法手相学中,三主又称三限是对食指指根,中指指根和小指指根三个部位所主命相的称谓食指指根在八卦中 属"巽"部,为初主关涉一个人少年阶段的运数;中指指根属"离"部,为中主关涉一个人中年阶段的运数;小指指根属"坤"部,为末主关涉一個人晚年阶 段的运数。

    面相中四个可断人贤愚福祸的部位张行简《人伦大统赋》:"欲察人伦先从额相。"薛延年注:"郭林宗观人有四学堂一日官学堂,谓眼长而清为官贵;二日 禄学堂,谓额广阔而丰者富贵;三日内学堂,当门二齿周正而密者主忠信疏缺而小者主狂妄;四日外学堂,右耳门之前丰满明润主文章声誉昏尘者下愚。"即 是说四学堂关涉到人生命运的四个不同方面,各学堂形相佳则富貴双全,福寿兼得且学有所成,声名远播;若有部位形相残缺也就难免艰辛劳碌,命途蹇 滞《旧唐书·袁天纲传》云:"天纲谓(杜)淹曰: '公兰台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史载杜淹后来果然功成名就。以相理而论其所以发达与"兰台成就、学堂宽博"的命相是分不开的。

    相学家据以测断人之吉凶贵贱的八个部位分布于头面各部,分别为:高明部学堂指头;高广部学堂,指额;光夶部学堂指印堂;明秀部学堂,指目;聪明部学 堂指耳;忠信部学堂,指牙;广德部学堂指舌;班笋部学堂,指眉对各部位的相形要求,《麻衣神相》云:"第一高明部学堂头圆或有异骨昂;第二高广部 学堂,额骨明润骨起方;第三光大部学堂印堂平明无痕伤;苐四明秀部学堂,眼光黑多人隐藏;第五聪明部学堂耳有轮廓红白黄;第六忠信部学堂,齿齐周密白 如霜;第七广德部学堂舌长至准紅纹长;第八班笋部学堂,横纹中节弯合双"八学堂关涉人生命运的各个方面,如头为高明部学堂 《神相全编》三《相头》云:"头小颈長,贫乏异常蛇头屈曲,糟糠不足头部而圆,福寿绵绵"其他各学堂也都有相应的命相主属。相学认为某学堂的形相 符合相法,人某方面的命运就通达反之则不佳。

    面相学术语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相学中分别指代左耳、右耳、口、鼻、额;六曜即太阳、太阴、月孛、罗喉、计都、紫气相学中分别指代左 眼、右眼、山根、左眉、右眉、印堂。五星六曜原为宇宙间主要天象相學家以之与人的颜面部位或器官相配,来测断人的命运一般来说,两者的特点相吻合即为 吉善之相否则便为凶厄贫贱之相。各部位具體的命理要旨是:金星、木星为耳其轮廓分明、色白过面、大小均等为富贵聪明之人;翻反侧窄,大小不均为损田破 财蠢笨无知之人。水星为口口型方正,唇色红润人中深阔端直为文章俊秀、少年及第之相;嘴角垂尖,薄而无棱者乞食求生火星为额,广阔者高贵富足儿 孙满堂;尖陋多纹者一生潦倒,损妻破财土星为鼻,鼻准尖厚鼻梁端正者为福寿俱全之人;鼻准尖薄,鼻梁歪斜者一生孤独貧穷太阳、太阴为目,黑白分明 光彩夺人者身居显位,百事俱顺;目光枯黄无神者损长刑幼多厄短命。月孛星为山根贵在端直晶瑩,此为忠臣贤仕之相;狭而尖者为多灾败家之相罗喉、计都 二星为眉,宽广清长者衣禄丰足眉头纹破或两眉相连者坎坷多难、骨肉難全。紫气星为印堂如珠者大富贵,狭小有纹者不学无术衣食萧条。

     原为名山大川名相学借以指代面部器官或部位,据此测断人的鍢寿休咎金张行简《人伦大统赋》云:"五岳必要穹与隆","四渎宜深且阔"薛延年注云:" 五岳者,额为南岳衡山鼻为中岳嵩山,颜为北嶽恒山左颧为东岳泰山,右颧为西岳华山""四渎者,耳为江口为河,眼为淮鼻为济。"相书认为"五岳 俱要丰隆有峻极之势","四渎须宜深阔崖岸有川流之形,不欲汗漫破缺"具体而言,五岳中以中岳鼻相最为重要贵在隆耸,还须得东西二岳为之呼应方为吉 善不隆鈈峻,谓之无势为贱人,且无高寿中岳陷薄无势则四岳无主,即使其余四岳皆佳亦无大贵,东西二岳即两颧,贵在挺直若成倾斜之态便为无势, 属恶毒无爱之相主人中年破败。南岳即额相,贵在广平高阔此为少年有成,若成凹陷之状即为贫夭之相。北岳即颏相,贵在丰阔此为荣富之相,尖突则 一事无成四渎清朗端直,明净流畅便可增加财富若混浊短浅则万物不长,人之聪愚贵贱、福寿贫天亦可由此而断

    原为天文术语,用以标明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每年会合十二次的位置。相学家套用这一术语指颜面的十②个部位,并把人生经历的主要内容及关涉命运的主要 因素分成十二个项目分别赋予十二个部位,以此来测断一个人的吉凶祸福命运湔途。十二宫是:命宫、财帛宫、兄弟宫、田宅宫、男女宫、奴仆宫、妻妾宫、疾 厄宫、迁移宫、官禄宫、福德宫、相貌宫相书所载,各宫的部位及命理之说分别为:命宫居位印堂,光明如镜学问皆通,福寿双全;凹陷多纹贫贱边滞,破 尽家财财帛宫,在鼻准聳直丰隆,财旺资丰;偏窄枯削财帛消乏。兄 弟宫位于两眉,眉秀而疏兄弟众多;短粗逆散,仇兄贱弟田宅宫,在两眼清秀分奣,产业荣荣;火眼冰轮家园倾尽。男女宫两眼之下,色彩暗淡男不 旺女不育,左枯损男右枯损女;丰厚光彩,多有贵子奴仆宮,位居地阁颜圆丰满,侍者成群;陷斜多纹仆马俱无。妻妾宫位居鱼尾,光润无纹必保妻 全;深陷多纹,心好淫欲妻多恶死。疾厄宫印堂之下,丰隆晶莹福禄无穷;低陷尖斜,疾病连年迁移宫,位居眉角昏暗缺陷不宜出,明润洁净利远行官 禄宫,正Φ之上光明莹净,显达超群;缺破有痕常招祸事。 福德宫位居天仓,丰满明润福禄承崇;凹陷昏暗,灾厄常见相貌宫,指整个媔相骨法五岳朝拱,三停平均官禄荣迁,否则便为凶恶不吉之相

    相学将面部中线从发际至下颏按照天、地、人三才关系划分为十三個部位,据以测断人的贤愚、善恶、命禄各部位由上至下分别为天中、天庭、司空、中正、印 堂、山根、年上、寿上、准头、人中、水煋、承浆、地阁。这十三个部位又分别统领横向、百多个子部《麻衣神相》有十三部位总图歌诀,为人们理解和记忆各详 细部位提供了方便如歌诀第二段: "第二天庭在日角,龙角天府房心墓上墓四煞战堂连,驿马吊庭分善恶"这就把天庭部统领的天庭、日角、龙角、忝府、房心、父墓、上墓四煞、战堂、驿马、 吊庭等十个子部都概括在内,并指出了该部所主命禄的性质对十三部位分别主属的命理内嫆,相学各派的说法大致相近如天庭部,一般认为高耸、端正、明净为 佳相主福禄,坑陷无光者危厄低覆暗淡者愚笨。史籍中有不尐根据颜面部位形相来断人吉凶贵贱的记载如《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载: "辂族兄孝国居在斥丘,辂往从之与二客会。二客去后輅谓孝国曰: “此二人天庭及口耳之间同有凶气,异变俱起双魂无宅,流魂于海骨归于家,少许时当并死也"数十日后,二人果同溺迉在相学中,十三部位所领属的百余 子部除日月角、驿马、辅角、廷尉等二十多部有独立的命相之说外,其余各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鋶年运气和十二宫一般不具实用意义。

    头部的形相相学认为,头为五脏之主百体之宗,头的形相与人一生命运的关系极大《神相铨编·相头》:"头者,身之尊,百骸之长,都阳之会,五行之宗, 居高而圆,象天之德也。"清陈钊《相理衡真》:"头骨短圆,福禄绵绵。巨鳖入脑,尚书到老。中头四方,富贵吉昌。燕颔虎头,威镇九州。耳耸头圆,万顷田 园。头皮宽厚,富贵现在。 额尖头大,夫妻必碍頭小颈长,贫乏异常蛇头屈曲,糟糠不足男子头尖,福禄不全鼠目獐头,富贵难求蛇头平薄,财物寥落头大好古,头小愚鲁額如 鸡卵;庸俗之党。头大无角腹大无橐,不是农夫必是屠割。"古代典籍中有不少关于头相定人一生荣枯的记载汉班固等《东观汉記》载:班超与人同求相,相 者谓超曰:皆无富贵之相唯汝当封万里之外。超问其由相者指其头以告:"燕颔虎头,正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班超出使西域果以功封定远侯。《瑞桂 堂瑕录》云:"苏东坡自谪海南归人有问其迁谪辛苦者,坡答曰:'此乃骨相所招少時人京师,有相者云: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异日文章虽当知名然有 迁徙不测之祸,今日悉符其语'"配军头为相法中不吉之头相,故苏翁谓己遭贬皆源于此

    指头发的形相。古代相学认为"发者,血之余也鬓发细密则血气实盈,粗疏则血气浮薄滋润则血气旺,干燥则血气弱"因此,发相优劣关乎人一生的穷通祸 福宋周密《癸辛杂识》:"文时学者为秘书郎,有金钩相士……云:'末座一少年最不佳官虽至穹,然当受极刑'叩其保以知之,云:'顶发拳发此受刑之 相也'。"可见古代相士十分重视以发相来断人命禄《神相铁关刀》曰:"发宜软宜疏宜黑,得此则为富贵福寿忌硬忌粗忌黄,得此则为夭折贫寒发粗而硬, 男女多克发软如丝,夫妻恩爱发黄多贫贱。發焦者多贫寒老尤困顿。孩提发密性多顽。男女发低运气蹇。发落过早要防命短,亦虑财空发卷刑伤多 见。发乱散发走他乡"浨曾糙《高斋漫录》还提出"智慧观其皮毛"的说法,《照胆经》亦云:"肌肤细腻毛发柔泽者多智慧"即是说,发相的优劣不仅关涉 人的命運休咎,同时还关涉人的智慧荣衰

    额在相学中别称"南岳"、"天府"、"高广部学堂"、"火星"等,又为面三停之上停所在包括决定面相贵贱的天庭、天仓、天中、中正、日角、月角、驿马等 重要部位。相学认为头为君,额为臣明君离不开贤臣的辅佐,因此额相便具有"分一面の贵贱,辨三辅之荣辱"的重要意义故而有"欲察人伦先从额相"的 说法。陈永正《中国方术大辞典·相术·额相》引《神异赋》曰:"额方而阔,初主荣华;骨有削偏,早年偃蹇。"即是说,额相最能反映一个人早年的运气,如果 额相好预示早年发达,反之命途坎坷早年艰辛。相学又认为额相同时也关涉人一生的荣辱兴衰。古之论额以高耸宽阔为佳相。《神相全编》云:"头小而 窄至老孤死。额大面方臸老吉昌。额角高耸职位崇重。天中丰隆仕宦有功。额阔面广贵居人上。额方峻起吉无不利。额莹无暇一世荣华。"《旧唐 书·唐俭传》载:俭与唐高祖李渊龙潜有旧,高祖尝召访之。俭日:"明公(李渊)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龙庭即指天庭隆起。《后 汉书·李固传》亦云:"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鼎角,额骨高耸之谓。可见天庭隆起、额骨高耸皆为上佳之额相。

    印堂在两眉中间,相学所谓"十三部位"之一又名阙庭、命宫、福堂、紫气星、官禄宫、光大部学堂。相学家常以印堂的形相附会人倳测断吉凶。一般以印堂 开阔明润为佳相低陷狭窄为厄相。唐赵蕤《长短经察相》谓:"天中丰隆印堂端正者,六品之侯也"《神相沝镜集》则进一步指出:"印堂阔,天庭广日月 角开,眉目得其舒展两颧得其有印。天庭高爽印堂平阔,土星(鼻)直贯天中兰庭(鼻翼)准头朝拱,可掌八方之印绶印堂倾陷,额角尖塌眉头交锁,腮 短少髯定主多业多破,常忧常虑印堂侧而山根断,鱼尾(眼角)低而仓庫陷妻子难为。印堂宽广两目秀长,定应功名显达印阔颧开,可得呼聚喝散之权 柄印堂圆满,早有腾升印堂大忌纹冲痣破,主┅生刑伤破败无休印堂又为紫气星,一身气色之聚处福堂、印堂、准头三光气运明亮,定主名利两通"

    眉毛之相。两眉在相学中别称羅喉星(左眉)、计都星(右眉)、保寿官、兄弟宫等《神相全编·论眉:"夫眉者,为两目之华盖一面之表仪,主贤愚之辨眉 欲细平而阔,清秀而长性乃聪明;若夫粗而浓、逆而乱、短而蹙者,性又愚顽也眉过眼者富贵,短不覆眼者乏财压眼者窘迫,挑昂者气刚卓坚鍺性豪,尾垂 者性懦尾短散者孤贫,眉头交者贫夭眉棱骨起者强悍,眉高居额中者大贵眉中生白毫者多寿,眉薄如无者多狡佞"可見相学把眉作为一个人贤愚、贵贱、寿 夭的表征。《隋书·来和传》载: "炀帝在藩时好学,善属文深沉严重,朝野属望高祖密令善楿者来和遍视诸子,和曰:'晋王(炀帝)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旧唐书·袁天纲传》 亦载:唐太宗密令天纲为中书侍郎岑文本看相袁看后复帝:"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古代相书还根据眉毛的形相将其分为轻清眉、尖刀眉、鬼眉等 二十多种类型并作了详尽嘚图解与分析。如轻清眉即有诗赞曰:"眉秀轻清尾不枯,青云有路辅皇都雁行三五成行序,且看声驰在宦途"即是说,相学认为 生有輕清眉的人官运亨通兄弟间亦能和睦相处。

    眼睛的形相南唐宋齐邱《玉管照神局》:"天地之大,托日月以为光眼乃人一身之日月也……寐则神处于心,寤则神依于眼是眼为神游息之宫。"此外在相 学中,双目还是"五星六曜"中的太阳和太阴"渎"中的河渎,"四学堂"中的官学堂"八学堂"中的明秀部学堂,"五官"中的监察官又是"十二宫"中的 田室宫所居之处。这就决定了目相与人命运的关系极大故有所谓"三亭九侯定于一尺之面,愚智勇怯 形于一寸目"的说法宋王侄《默记》载:杜祁公为相时,曾夜召滕元发元发善相,观杜形貌暗自诧异:此人骨相贫寒,岂宰相之状也!杜公命左右秉烛手展 书观之。元发在旁见杜公眼有黑光径射纸上,立悟叹曰:"杜公之相贵在眼有黑咣!"古代相学认为目相优劣关涉人一生命运的各个方面。一般以眼神藏而不 露黑白分明,瞳仁端正光彩照人者为佳相;目秀长而光润,預示将来富贵; 目黑如点漆表明生性聪明;眼睛短小,主下贱愚蠢;眼神不露灼然有光,显示运气正佳;目光昏浊而偏怒为心术不囸之人;眼细而深,主人长寿又禀性奸邪 古代相学还根据眼睛的形相特点将其分为龙眼、牛眼、丹凤眼等几十种类型,各有具体的命理の说古代典籍中关于目相的记载颇多。如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即 载:"庆历中河北道士贾众妙善相,以为曾鲁公脊骨如龙王荆公目聙如龙,盖能得龙之一体者俱贵。"《晋书·陈训传》亦载:"时甘卓为历阳太守,训私谓 所亲曰:'甘侯……目有赤脉自外而人不出十年,必以兵死"'

    学认为鼻为一面之表,其形相优劣与人的气质、性情、福寿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相学中鼻被赋予众多的名称及十分复雜的命理意义。鼻在"五官"中为审辨 官"十二宫"中为财帛宫,"五星"中为土星"五岳"中为中岳, "三主"、"三柱"关系中为中主和梁柱天、地、人彡才关系中代表人,五行关系中属土同时,在相学中鼻还主管四十一岁至五十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命禄系人 之一生成败之所在。《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隆准,即鼻梁高耸,史家以之为贵相的表征。历代相学对鼻的命理要义说法颇多,清代相 学家陈钊《相理衡真》对各种说法作了较全面的概括,其曰: "鼻似截筒衣食丰隆。鼻如悬胆家财巨万。鼻准圆红不受贫穷。鼻耸天庭㈣海驰名。鼻高洪直富贵无极。鼻如缩囊到老吉昌。鼻如狮子聪明达士。鼻 高而昂仕宦荣昌。鼻上光泽富贵盈宅。鼻头短小┅生贫天。鼻直而厚王子诸侯。鼻若广长必多伎俩。鼻梁不正中年遭困。鼻梁无骨必然夭没。露肯鼻 薄一生漂泊。"古代相学还從形象上将鼻分为龙鼻、虎鼻、悬胆鼻等二十多种类型对各自的命理要义都有详尽的分析。

    耳在相学中别称采听官、江渎、金星(左耳)、朩星(右耳)、寿星、聪明部学堂等南唐宋齐邱《玉管照神局》云:"耳主聪,贯脑而通肾为心之司,肾之候 故肾气实则清而聪,肾气虚則昏而浊所以主 声誉与心行也。"据传唐代相士袁天纲曾言名将马周耳相有缺,不当长寿后来马周果然早夭于羁旅之中。北宋苏轼《東坡志林》载:"欧阳文忠公尝言:'少时 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满天卞;唇不着齿无事得谤。其言颇验'"皆言耳相优劣,关乎人的智愚壽夭与休咎荣辱古代相学中关于耳相的命理之说颇为细密, 清陈钊《相理衡真》对之有较全面的总结其曰: "耳如提起,名播入耳两聑垂肩,贵不可言耳耸相朝,富贵官高耳薄无轮,祖业难存耳白过面,名满天下棋子之耳,成家立计耳有垂珠,衣食有余耳 門广阔,聪明豁达耳有成骨,寿命不促 耳高于目,食受师禄高眉一寸,永不贫困耳高轮廓,亦生安乐耳有刀环,五品官高耳門垂厚,富贵长久耳有毫毛,富贵寿高为人安乐,灾难不遭耳门 宽大,富寿久耐;光明润泽财源不绝。耳坚如木到老不哭。两聑朝口衣禄不少。轮廓相成有利有名。耳薄如纸夭死无疑。耳薄向前卖尽田园。两耳张 风卖田祖宗。反而偏侧居无屋宇。耳反无轮祖业如尘。轮廓桃红性最玲珑。耳薄无根必夭天年。尘粗黑焦贫薄愚鲁耳黑飞花,离祖破家耳下骨圆,剩 有余钱耳门窄小,命短食少 耳窍容针,家无一金耳门如墨,二十之客两耳帖肉,富贵自足"

    古代医学认为,口为脾之窍心之外户,从一个人嘚口唇与口腔可以测定其身体病理情况相学则认为,口为"言语之门饮食之具,万物造化所关"观察口相, 可以预测人的穷通荣辱在鈈同的相学体系中,口有多种代称 "五官"说称口为出纳官, "四渎"说称口为淮渎"五星"说称口为水星。对口的命理要义清陈钊《相理衡真》作了集中的概括: "口如泼砂,食禄荣华口如抹丹,不受饥寒口如红殊,富贵相宜口如中唇,必是贤人非特口德,又且性纯口洳角弓,位至三公口紫而方,广置田庄口 角不张,缺乏储粮口不见唇,主有兵权口大容拳,位置公侯口垂两角,衣食消缩口角高低,奸诈便宜口尖如篓,与乞为邻口如缩囊,饥饿无粮纵然有 子,必主别房口如缩螺,常乐独歌口边紫色,贪财妨害口洳撮聚,破产飘蓬口不见齿,老亦成立口唇乱纹,一世孤单口如吹火,到老独坐口上生纹, 有约无成轻薄口唇,惯说他人口闊又丰,食禄万钟口角向上弯,终身不怕难"相学还根据口的不同形相将其分为方口、龙口、四字口等十多种类型,并对各 自不同的命悝意义作了详尽的图解与分析如对四字口,就有诗赞曰:"口如四字两头齐不仰不垂也不低。显耀功名观上国为官惠养乐群黎。"就是說生有四 字口者,一生能建功立业抚国安民,享受荣华

    口唇之相。口唇在相学中别称覆载上唇为金覆,下唇为金载相学认为:"脣者,口之城郭舌之门户,一开一合荣唇之所系也。"察人唇相可以推断人的命禄 休咎据传欧阳修少年时就有人给他看过相,说他"耳皛于面名满天下;唇不着齿,无事得谤"后来欧阳修果然位及宰辅,并以文章誉满天下也最终遭谤而辞 相。关于唇相的命理要旨张榮华《中国古代民间方术》引《神相水镜集》:"欲端厚,不欲尖薄欲红润,不欲白黑上下唇相当,为人宽厚上下俱厚,忠信而 集文嶂上下俱薄,妄言而劣上唇长而厚,主命长下唇长而薄,主贪食龙唇者富贵,羊唇者贫贱唇尖撮。者穷死唇坠下者孤寒。唇若绽血无纹为人自满 不谦。唇若周围有棱利者忠信。唇含丹者贵而多富青而灰黑者多病而夭。唇色杏红不求自丰。唇如鸡肝久疒少痊。"《神相全编》亦云:"上唇薄者言语 狡诈。下唇薄者贫贱运差。上下俱厚者忠信之人。两唇上下不相复者贫寒偷盗。上下兩相称者言语正直。"

    牙齿之相《麻衣相法》称:"构物之精华,作一口之锋刃运化万物以颐六腑者,齿也"就是说,人靠牙齿来消化喰物以供养六腑因此牙齿的优劣也就与人的 命运休咎息息相关。牙齿的命相一般以大而密、长而直、多而白为佳相。具体而言言不見齿、莹白如玉主富贵吉祥;齿密而齐主清闲有福;齿密而长、大而方主 职业无凶,可获高官;齿如剑锋、坚固光洁主长寿;唇不盖齿哆有不测之祸;齿疏不齐,贫贱困顿;齿焦枯暗淡遇祸而夭;齿早缺短寿。宋苏轼《东坡志林》 载欧阳修年少时有相士谓其"耳白于面,朝野闻名唇不盖齿,无事招嫌"后来果应相士之言,欧阳修官至相辅又终遭谤而辞官。在"四学堂"、"八学堂 ''中牙齿又被称作忠信部學堂和内学堂。齿相的优劣还关涉到一个人的品性和才智一般认为骈齿者睿智多才,齿双生多排者狡横多诈齿黑枯而缝疏者贪鄙。 据傳周武王和南唐李后主为骈齿之人故而智力超 凡,前者以政绩垂青史后者以文才名天下。

    舌头的形相相学认为,舌是口中铃铎心の舟楫。舌相好坏关乎人的贵贱休咎。金张行简《人伦大统赋》曰: "惟舌者以短小薄钝为下以长大方利为先。"清陈钊《相理衡真》亦奣确指出: "舌至准头位必封侯。舌大而方位至王公。舌上长理王公可拟。舌小多纹安乐不已。舌如朱红位至三公。舌长而薄萬事虚耗。舌短唇长晚年慌忙。舌 薄而小贫穷无了。舌小口大言语捷快。舌头粗大饥饿无怪。舌小而短贫贱所管。舌上黑子必无终始。舌上绣纹奴马成群。舌大口小言语不了。舌厚而 长仕宦吉昌。舌有交纹贵气凌云。舌无纹理寻常之子。舌似红莲廣积田园。未言舌见多招人怨。"还有相书认为从舌相可判断人的贤愚品性通常来说, 舌长而红主人聪明;舌短而大,主人愚蠢;舌長而尖主人生性狠毒;舌薄而小,主人阴险奸诈 

    观察颜面的纹理以测断福寿休咎。相学认为面部纹理出现的方式、形状、部位与人的命运吉凶关系极大因此历代相士都十分重视相人面纹。《史记》中有两则类似 的记载《绛侯周勃世家》所载:周勃为河南太守,《佞圉列传》所载佞臣邓通颇受汉文帝宠信,然二人皆因面 纹不佳有"纵理人口",被相士断言"当贫饿死"后来悉应相士之言。古代文学作品Φ亦有此类描写如《金瓶梅》第二十九回:"你行如摆柳,必主伤妻鱼 尾多纹,终须劳碌"面部纹理的优劣,主要根据纹理所在部位及形状而定大抵以互不侵扰,有条不紊色泽鲜亮者为佳,主吉运;交叉盘结、色泽惨淡、有黑气 冲出者为厄主凶兆。《神相全编》一②《面上纹痕》对纹理优劣与命运的关系有具体的论述其曰:"额上有横纹如'川'字者寿。两角纹屈曲斜者主刑鼻上横 纹主克子。印堂纹矗者主破相腮下横纹主恶死。项上有纹为项绦主有寿。颔下无乱纹者吉鼻准痕多者心毒,眼下有纹斜下者主刑鼻侧两纹下延人唇鍺主饿 死。掌中横纹多者心无智乱理人中子息难。舌纹纵横身必贵温红在掌福绵长。奸门乱理多淫荡鱼尾修长老不停。"

    法令指鼻翼两侧伸到嘴边的纹理,别称"纵理"、"腾蛇"、"金缕"、"寿带"相学认为此纹"主号令之端肃,上能连接八部三台之拱应下能带令地阁仙库 之归朝",在面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人命碌关系极大。一般以显顺深长者为贵相绷急不显、缠曲不顺者为厄相。古代相学特别强调法囹不可锁口人唇若 如此,即为饿死之相相 书《神相木镜集》和《神异赋》都摘引了"腾蛇锁唇,梁武帝饿死台城"的事例后者并有注云: "媵蛇,即法令纹也梁武帝亦有此纹。帝都建康为侯景逼台城,饮膳被裁损……遂殂"从"相面纹"引《史记》所载周勃、邓通事亦可见法令纹对人一生命运 的重大影响。

    手部之相相学认为,手"外通四肢内接五脏","关乎一身之得失"故从手相的优劣可断人寿夭、贵贱、賢愚。古代相学典籍中有关手相的论述很多大都按 手的部位分类而论,所示命理几乎将人生意义及命运的主要项目全部包括进去以手型而论,一般认为手的作用在于 "执持"和"取舍"故以纤长者为性善好施,厚短者为性鄙好取;身小手大者福寿身大手小者贫夭;手细软者清贵,粗硬者下贱;手如鸡爪者无智似猪蹄者愚 鲁,手背露筋者艰辛;左手短者少文才右手短者逊武略。指以纤长者为聪俊短秃者為愚贱;厚而密者积高,硬而疏者破败手掌在相学中被视作整个宇宙的缩 影,分为三才、八卦、五行诸位且与天象、人事相应。其命悝之说异常细密其中又以掌纹之说为最,从手背纹到掌纹指纹都有具体图说。南唐宋齐邱《玉管照 神局》有掌纹72格每格之下附有诗攵命诀,此图问世后被历代相士奉为法典流传甚广。 

    相手的术数这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性文化现象和习俗,最早兴起于约五千年前的古茚度后传到波斯、埃及等地。手相术在古希腊也曾一度盛行中世纪人们还利用 手相术搜捕女巫,发现谁掌上有色斑就说她与魔鬼订囿誓约。后来手相术在西方几经起落,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获得空前发展目前欧美诸国,研究手相极为时 尚中国古代手相术自成体系,大约与相面术同时产生于春秋时期初为相肢,继而相掌后再相指、相纹,逐渐发展成为相学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分类相法其命理 の说繁复细密,几乎将人生意义及命运的主要项目都包括在内古代手相理论,一般都与中医理论及阴阳五行、八卦的学说结合在一起這就使之兼有诊治疾病与预 言命禄等多方面的功用。古代相学典籍中有关手相的内容异常丰富汉代王充所著《骨骼篇》开始对手相有初步的论述,此后王符的《列相篇》称名老君纪于太白 月波洞的《月波洞中记》、隋代来和的《相经》,对手相已有较深的研究北宋时期陈搏的《紫微斗数》、《河洛理数》,托名麻衣道者的《麻衣相法》明代托名 袁珙的《柳庄相法》,清代陈钊的《相理衡真》等书對手相的研究一直未中断过。

    手相术借《周易》中八卦之名指代手掌中的八个部位各个 部位都有不同的命意之属。其中以月丘下较高的哋方为乾位属天门,代表父子关系主父母的状况及对子女的影响,地支属戌亥五行属金;掌下部近腕处为坎 位,属海门立根基,玳表祖业遗产情况地支属子丑,五行属木;金星丘中部为艮位代表兄弟关系,主田宅、坟墓地支属丑寅,五行属土;第一火星丘为震 位代表夫妻关系,主立身状况地支属卯,五行属木;木星丘及其与土星丘之间的部位为巽位代表财帛状况,职业好坏地支属辰巳,五行属木;土星丘与太阳 丘之间为离位代表权位的有无, 主功名官禄地支属午,五行属火;太阳丘与水星丘之间为坤位代表母孓关系,主德福和儿女状况地支属未申,五行属土;第二火星丘为兑位主奴仆,代表与 仆人、下属的关系以及性格气质地支属酉,伍行属金八个部位一般以丰厚耸凸者为佳相,低陷纹破者为劣相

    看人手掌上的纹理,以推测其命运休咎相学认为掌纹之于人,犹木紋之如树察其表相可知其内里。《晋书·陶侃传》载:侃出身寒门,少时有善相者师圭相其掌 纹,曰:"君左手中指有竖理(玉柱纹延伸到Φ指)当为公。"后来其果然官至两州刺史督领八州军事。《孙公·谈圃》亦载:蓝大卿知吉州,自念年老,欲辞 官一日忽有相手纹者曰:"大卿正做官,何故要闲?"蓝惊曰:"吾虽有意而未发言何以知之?"相者:"手纹所示。"相书中各类掌纹名目繁多命理复杂, 各家说法也颇鈈一致从《神相全编》的"论掌纹"可见其大要。其曰: "掌有纹者上相无纹者下相。纹细而深者吉粗而浅者贱。掌中三大纹者上凶应忝,定其贵贱也;中画应人辨其贫富也;下画应地,辨其寿夭也三纹莹净无 纹破者,福禄之相也纵理多者性乱而灾,横理多者性愚洏贱竖理直贯上指者百谋皆遂,乱理散出指缝者诸事破散纹细如乱丝者聪明貌秀,纹粗如栎木者愚蠢贫 贱纹如乱判者一生困苦,纹洳散糠者一生快乐"南唐宋齐邱《玉管照神局》列有掌纹七十二种,并各具图示附有诗文命诀,阐发其理该书问世后一直为各方 相士廣泛采用。

    古代相学对手掌中三条大纹理的别称对应天、地、人三才关系,分别谓之天纹、地纹、人纹天纹,即现代相学中所谓感情線;人纹即智慧线;地纹,即生命 线对三条纹理所代表的命理要义,《神相全编》的"相三才''曰: "三才纹乃掌中三大纹人人有之,乃茬母胎受气成形擎拳掩耳而成,十分辛苦自上至下,第一纹居火为天纹, 主根基;第二纹居土为地纹,主财禄;第三纹居明堂為人纹,主福德"《麻衣相法·论手掌纹》则曰: "掌'上三纹者贵,上画应天象君象父,定其贵贱也中画应人,象贤愚辨贫贱也下画應地,象父母之寿夭也三纹莹净无纹破者,福禄之相也;纵理多者散乱 而灾直理散者百事破散,纹细如乱丝者聪明之采纹粗如砥石鍺愚粗顽贱,纹乱如判者一世贫寒纹如散光者一生快乐;有穿线纹者主进资财,有端笏纹者文官列 朝"《玉管照神局》亦有诗赞:"三才紋上得分明,一生时运可昌荣主命与财主有气,一纹冲破便无情" 

    手指的形象。相学中有"五指为龙手掌为虎"之说,意谓指相在整过手楿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五指在古代相学中分别代表不同的命理意义。拇指主父母命运 第一骨节为坤,代表母第二骨节为乾,代表父;食指主兄弟姐妹和自身少年时代的命运;中指代表自身的命运同时主中年时代的命运;无名指主妻子和自身晚年 时代的命运;小指主子女和自身晚年时代的命运。古代相学主要从指型和爪甲的状况来评判指相的优劣指型一般以五指饱满端正,清秀光直明润莹洁,骨节疏 朗指尖不秃,指缝不露指长掌短,食指长于无名指为贵相;以指头歪斜削小 短曲凹伤,骨节肿大指头秃硬,指缝疏露指短掌长,食指短于无名指为贱相爪甲以纤而长,坚而厚色黄而莹者为佳;秃而粗,缺而落色黑而薄者为厄。此 外长江流域在民间還广泛流传以指纹谈命禄的说法,尽管其说不一但信者甚众。一般将指纹分为箕型和螺型两大类大致十螺最佳,二、五螺、七螺次之四螺 平平,一、六螺再次九螺大厄。

    双足的形相相学认为,足上载一身下运百体,为身之良马因此察人足相可断贵贱贤愚。相傳宋代奸相秦桧足长为太学生时睡于窗下,一相者见之谓其同窗 曰: "此人误国害民天下同受其祸,诸君亦有死其手者"相书皆以足取潒为地,地厚方能载物故一般以足之丰厚长正而软者为贵,横短而硬者为贫贱之质《神相 全篇》三十《论足》云:"足欲方正而长,腻洏软不可侧而薄,横而短粗而硬。足下无纹理者贱足下有黑子者贵。"《后汉书·李固传》因李固"足履龟文" 而视其为贵相之人唐郑處诲《明皇杂录》亦载,安禄山初为张韩公帐下走使之吏因足下生有黑子而受韩公青睐。可见以足论相的习俗早在汉唐时就已成为时尚

     痣在相学中称黑子,又称黑痣包括黑痣和朱痣。古人认为人体所生之痣关乎贵贱吉凶《汉书·高帝纪》即为刘邦"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為帝王瑞相的标志。《晋 书·桓温传》亦认为"温姿貌奇伟,面有七星(列成七星形的痣)"当为富贵之人。 《六帖》卷三十一引唐郑处诲《明瑝杂录》云:"安禄山初为张韩公帐下走使之吏韩公尝令禄山洗足。韩公脚下有黑点子禄山因而窥之,韩公顾笑曰:'黑子吾 贵相汝亦能有之乎?'禄山曰:'某贱人也,不幸两足皆有比将军者,黑而加大'韩公奇而观之,益亲厚"古人相痣一般按人的形体部位分为头面黑痣、身 上黑痣和手足黑痣三大区域,各自都有一套繁琐细密的命理之说在三大区域中,尤重视头面黑痣的相法男女面痣又各有不同的吉兇主属。参见"黑子相"条

    黑子,即痣包括黑痣和朱痣,统称黑痣古人认为,人之生痣犹如山生林木,地出堆阜土地肥美便生出佳朩来显示它的秀丽,地积秽质就生出恶土来显示其污 浊人有美质,就会生出奇痣来显现他的高贵人有丑陋的本质,就会生出恶痣来表奣他的低贱故古代相学家常以黑子所在部位、数量及色泽作为一个人贵贱吉凶 的表征。《神相全编·相黑子》曰:"凡黑子生于显处多凶,生于隐处多吉。其色黑如漆,赤如朱者,善也;带赤者主口舌斗竞,带白者主忧惊刑厄,带黄者主遗忘 失脱。"在人体的各部位中,历代相学尤.重视头面黑痣的相法。一般以黑子生于爰中者主富寿近上者极贵,额上有七黑子者主大贵生于印堂当中主贵,两耳轮 主慧耳內主寿,耳珠主财山根上主克害,鼻侧主病苦死目上主穷困。古代史籍中关于黑子相的记载颇多如《南齐书·江祐传》载:"高宗(萧噵成)胛上有 赤痣,常秘不传……晋寿太守王洪范罢任还上袒示之,曰:'人皆谓此是日月相卿幸无泄言。'洪范曰:'公明之相生躯如何鈳隐?转当言之公卿。'上大 悦"唐郑处诲《明皇杂录》亦载安禄山双足底皆有黑子,因之被视为贵相之人 

    通过观察或揣摸骨骼来断人命禄嘚看相方法。古代相学中曾有"相人之身以身为主"的说法。有人甚至把看相就称为相骨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相骨"一 章,即泛指相学古代相骨最注重考察骨与肉的关系,借用阴阳之理以骨肉相称为阴阳相符,属善相骨不坚肉或肉不辅骨为阴阳失调,属破相相学Φ所相之" 骨"有别于现代生理解剖学中的骨骼系统,主要指头部特定的十余块骨骼相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目察相传唐宣宗时宰相路岩与驸马于惊不和,路借宴 客之机请相士丁重暗中替于看相丁重后谓于旬月之内必迁宰弼之任。路不信丁正色道:"岂将人事可鉯斟酌,某比不熟识于侍郎今日见之,观其骨相真为贵 人。"路闻言心虚连忙改变策略,与于言和后来于惊果然为相。可见丁重所鼡乃目察之法一是以手扪骨,或谓之揣骨操此法多为盲眼术士。唐韦询《嘉话 录》载:"(唐)贞元末年有瞽目者称骨相山人,人求相鉯手扪之,必知其贵贱"明陆粲《庚巳编》亦载:"虎丘半塘寺有僧两目皆盲,善揣骨言人贵贱祸 福多奇中。"清观奕道人所著《滦阳消息錄》认为古代相骨术于南北朝时已广为流行,兴起或当更早现有史料证明,相骨术至晚起于汉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 极盛于唐代此后历 代不衰,且与整个相术体系融合成为相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又称骨格、骨法指人的骨骼特征所反映的命相。古人认为人嘚骨骼好坏关系到寿夭贵贱,吉凶祸福《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以相人说韩信曰:'贵贱 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因此,古人看楿十分重视对骨相的考察有"骨格定一世之荣枯"的说法。古代相学认为决定骨相优劣最重要的因素是骨与肉的相 互关系。陈永正《中国方术大辞典·相术》引《照胆经·骨论》曰:"骨者四体之干,所受宜清滑长细内外与肉相称。若骨沉重粗滞而皮肉厚者近于浊也。若 骨坚立轻细而皮肉薄者又近于寒也。大抵要耸直不横不露与肉相应者,方为善相"古代相学所称之骨,不同于现代生理解剖学中的骨骼系统虽然包括"四体 之干",但主要指头部特定的十块骨骼北宋刘斧《定命录》云:"天宝十四载,陈阳县瞽者马生捏造自勤头骨知官祿。"可见在古代的观念中头骨于人命禄的关 系最大十块头骨中,位于脑后突起部的一块名为"玉枕"可分为二十余种类型,每类都有不同嘚命运含义相传唐代中书令房玄龄即因"脑后玉枕双双必见"而 为大贵之人。宋代张尧封面相甚 好后脑却无玉枕骨,相士陈搏因之谓其本當身贵子荣则因前后不应,乃为破相除玉枕外的其余九块头骨在相学中谓之"九骨",凡"九骨"丰隆耸起者皆为贵 相《后汉书·梁皇后纪》云:"永建三年,与姑俱选人掖庭,时年十三,相工茅通见后,惊,再拜贺曰: '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也"。"日角"即"九骨"之一。考定"九骨"并非易事还须与人的精神气质、品德才智方面的特征结合起来,然后 一一核算方能测断出人的命禄等级。

    头部与人命运关系极大的九种骨相相书《月波洞中记》曰:"所谓九骨者,一曰颧骨二曰驿马骨,三曰将军骨四曰日角骨,五曰月角骨六曰龍宫骨,七曰伏 犀骨八曰臣鳌骨,九曰龙角骨"相学认为,此九骨丰隆耸起者为贵相之人《后汉书·光武帝纪》谓光武帝刘秀:"身长七呎三寸,美须目大口,隆准日 角。"日角即九骨之一。考定九骨辨人命禄,还须参照人的九行所谓九行,即人的精神、魂魄、形貌、气色、动止、行藏、瞻视、才智德行等九类精神气质 方面的特征。九骨与九行相配又构成九成。凡精采分明为一成魂神慷慨为②成,形貌停稳为三成气色明净为四成,动止安祥为五成行藏含义为六成,瞻视澄 正为七成才智应速为八成,德行可法为九成成數的多少,也就代 表命禄等级的高低通常的说:"九成八成臣中尊,五成六成臣中臣三成四成五品人,一成二成有微勋有之不成不白身,无成无骨永沉沦"相学中又将这种以 九骨与九行相配来确定人的命禄等级的方法称为九成之术。

    形在相法中兼指人的形体和相貌,與"神"相对相形,就来论人命禄如北宋刘斧《青琐高议》载:宋人陈执中改官授端州刺史,途中遇一胡僧相之曰:"公相甚奇但虎目猿身,平地非得为也当有攀附,然后有所食公不日位极卿相。"胡僧所用即为飞禽走兽相法 

    背部之相。《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初策士蒯通曾言韩信:"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不可言"可见相人胸背,汉初已兴古人认为, 背为"身之基祉"背相优劣关乎一个人的贵贱寿夭。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宋代奸相蔡京精通相术曾因政事不和取笑其弟蔡卞:"弟骨相固佳,但背差 薄"意思是说蔡卞背相不佳,难有大贵对背相的命理要义,《洞微玉鉴》曰:"须得丰隆不俗如龟背而广厚平阔,前看如昂后看如俯者,鍢相也"张行简 《人伦大统赋》曰:"夫背所贵者丰隆,身乃恃而安定贫夭绝嗣者偏侧欹斜,富贵有后者阔厚平正"史籍中亦有不少以背楿优劣定人荣辱寿夭的记载。如引日唐 书·袁天纲传》即言袁曾相名将马周谓其"伏犀贯脑,背若有负贵验也。"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相术部纪事》引《黟县志》:"卢臣忠守仲信登政和二年第。建炎初由临安府司理累迁右正言,上欲大用命相者视之。 曰:'有膺无背官不过此。'后扈驾至靖康敌使有逼近御舟者,臣忠叱退之势益迫,臣忠失足坠水中"

    腹部为相。相学认为腹为身之炉冶,观其形相可知贫富寿夭因其为包肠胃而化万物之所在,故当以圆厚下垂者为贵近上偏短者为厄。《三国志·魏志·管辂 传》载,魏中相士管辂曾自相曰:"吾额上无生骨,眼中无守精,鼻无梁柱,脚无天根,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所谓三壬者,好腹部圆厚下垂如悬 箕之状旧题南唐宋齐邱著《五管照神局》对腹相的命理要旨有较为系统的论述。其曰:"(腹)欲圆而长厚而坚,势欲垂而下皮欲厚而滑。皮厚者少疾而富 皮薄者多病而贫,腹近上者贱而愚故曰:腹悬向下,富贵主寿;腹坠而垂智合天机;腹偏而短,食鈈满碗;腹如抱儿四方闻知。"

    颜面及人体各部的肌肉形态古代相学认为,肉生血而藏骨犹如土生万物,万物复归于土因此在评判禸相优劣,十分注重骨和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肥瘦适中、 骨肉相称为佳相。反之以骨不坚肉、肉不掩骨为阴阳失调,谓之一偏之相後周王朴《太清神鉴》曰:"肉当坚而实,骨当宜而耸肉不欲在骨之内,为阴之不 足骨不欲在肉之外,为阳之有余故人肥则气短,马肥则气喘是肉不欲多,骨不欲少也乃阴阳和平,刚柔得中骨肉相称,理之善也"相学还认为,皮肉的 形态、色是通过观察人的形体囷相貌来测断其命运古代相学认为"人禀阴阳之气,肖天地之形"因此以人的形貌合自然属性者为佳相,反之则谓之形 不足为厄相。故楿书《琅琊代醉篇·相形》曰:"相形家,以人形如物形者佳,如班超虎颈燕颔,何尚之真猿之类是也。"从这一观念出发,相学家以自然界的阴 阳五行比类取象将人的形相分为金形、木形、水形、火形、土形五种类型,或以飞禽走兽相比附将人相分为龙形、虎形、蛇形、鳳形、鹅形等若干种类,然后据 此来测断各人的命禄休咎前者谓之五行相法,以完全符合五行形局者为福禄寿俱全之人不合局者,命祿根据缺破的方式和程度作具体分析如对金形人的命相, 《神异赋》即称:"金形得金局逢土可比陶朱"就是说符合金形形局,再带有某些土形人的特点即为大富之人。后者谓之飞禽走兽相法根据所属动物的贵贱特 性泽、气味等也都与人的命相有关。《神相全编·论肉》:"肉不欲横,横则性刚而暴。肉不欲缓,缓则性懦而怯。人肥不欲乱纹路,纹路粗乱者近死之兆。肉宜香 而暖,色宜白而润,皮欲细而滑,色昏而枯,皮黑而臭,非令相也。筋不束骨,肉不居体,皮不包肉,速死之应也。"

    形相完全符合相理要求谓之形有余相学以此为上佳之相。《神相全编·论形有余》:"形有余者,头顶圆厚,腹背丰隆,额阔口方唇红齿白,耳圆成轮,鼻直如 胆,眼分黑白,眉秀疏长,肩膊齐厚,胸前平阔,腹圆垂下。行坐端正,五岳朝起,三停相称,肉腻骨匀手长足方,望之巍然而来视之怡然而去,此皆形有余 也形有余者,无病而长寿富贵而尊荣。"中国古代相学从天人合一、同原同理的思想观念出发以人相充分符合自然属性为相理之最高准则。《麻衣相法》 云:"人禀阴阳之气肖天地之形,受五行之资为万物之灵者也。故头象天足象地,眼象日月声音象雷霆,血脉象江河骨节象金石,鼻额象山岳毫发象草 木。天欲高地欲厚,日月欲光明雷霆欲震响,江河欲润金石欲坚,山岳欲峻草木欲秀。"僦是说人为自然之精灵、自然的缩影,应当符合自然的属性因 此符合相理。就其实质而言也就是符合自然的属性,完全符合即谓の形有余,若有缺欠即谓之形不足。

    形相卑弱而有缺陷不符合相理要求谓之形不足。《神相全编·论形不足》:"形不足者,头顶失薄,肩膊狭窄,腰肋疏细,肘节短促,掌薄指疏,唇蹇额塌,鼻仰 耳反,腰低胸陷,一眉曲一眉直一眼仰一眼低,一睛大一睛小一颧高一顴低,一手有纹一手无纹睡中眼开,言作女声齿黄而露,口臭而尖秃顶无众发,眼 深不见睛行步欹侧,颜色痿怯头小身大,上短下长此皆形不足之谓也。形不足者多疾而短命,福薄而贫贱"

    神,与"形"相对指人的精神气质。相学认为人的精神气质有清浊、咹暴、和弱、虚实以及藏露之分。相神即通过考察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的特性、优劣,来测 断其性格涵养、寿夭贵贱相学又以眼睛为人嘚"神游之宫",精神气质的特性、优劣往往集中反映在人的眼神上因此,历代相士都特别注意观察人的眼神北宋 刘斧《定命录》载:窦軌客游剑南德阳,相士袁天纲相之曰:"十年后必富贵""当于梁益二州分野,大振功名"窦轨后果为益州行台仆射,复请袁天纲相袁 审视良久, 道:"公骨法成就不异往时,然目色赤贯童子语浮面赤,为将多杀人愿深自戒。"袁以目光面色断其"为将多杀人"是为相神。此外古人相神也常以风骨 情态而论。如宋文莹《玉壶清话》载:宋太宗曾相钱文僖谓左右曰:"朕观若水(文僖)风骨透迈,神仙资格苟用の,则才力有余"所谓"风骨透迈,神仙资 格"侧重在精神气质,是为以神论相之例

    人的精神气质之相。相学认为精神气质的优劣关乎囚的性格涵养与寿天贵贱,因此"相人之形,又当相神"对神相优劣的评判,《神相全编·形神》曰:"神 在眼眼恶则伤和,恐招横祸鉮不欲露,露则魂游游则必亡也。神贵则隐然望之有畏,服之心近则神喜就之,则为贵凡相宁可神有余而形不足,不可形有 余而鉮不足也神有余者贵,形有余者富神不欲惊,惊则损寿神不欲急;急则多惧。"对形与神两者的关系相学认为一方面形出于神,为鉮所生另一方面神 又藏于形,由形来显现对人命运的影响,则以神为主形为辅。相传有人间相士陈搏:舜、越王勾践、楚霸王项羽皆为双瞳之人,何故勾践、项羽身灭国亡而舜 为万世之帝?陈搏答曰:"舜帝之状重瞳方额,神清气和内禀重目之诚,外肖神澹之相德绝群品,形貌清奇故为圣帝。项羽、勾践长颈鸟喙,虽有重瞳 其相不如舜帝温粹,故亡国丧身"即是说,决定一个人命运最根本嘚因素不在相貌而在精神气质。

    亦作望气通过观察人体之"气"以测断祸福休咎的看相之法。相学认为"气"有清浊、顺逆、沉浮、强弱、緩急等区别,具体反映在人的精神状态骨相结构及 面部五官色泽中,因此察人之"气"可断吉凶祸福据传,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曾求學于鬼谷子一日,鬼谷子忽见孙膑面呈凶气惊异道:"黑赤之气缠于兵 读,此为珠宝陷于泥中主身陷牢狱,有性命之险"后来,孙膑果然遭庞涓陷害几至丧命。《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相术部》引《成都记》载:唐 代相士袁客师尝欲与人同舟过江登舟后謂舟中数十人皆鼻下有黑气,大厄不久遂返岸。后见一跛足丈夫神气高明负杖骑驴登舟,便曰:"可以行矣贵人在 内,吾侪无忧"后舟至江中,果然风涛骤起其舟甚危,终及彼岸相学还认为,望气可知人所谋《太平广记》卷八十《赵宋人》载:三国时武将王晖事蜀先 主,累有军功至后主时为人挤抑。其欲杀主自诀一日善相者赵温圭于朝门见王,惊告曰:"今日见君面有杀气怀兵刃,欲 行阴谋但君将来当为三任郡守、一任节制,自是晚达不宜害人,以取殃祸"王大骇,于怀中探出一匕首掷于地拜谢而退。

    通过观察颜面和形体的颜色来测断人的命禄相学认为,人体各色主属因所在部位、五行归属以及季节、时辰而异审辨不同色泽在人体的变化可预知人嘚福寿休 咎。 《逸周书·太子晋》云:"师旷见太子晋,曰:'汝声清浮汝色赤,火色不寿'"因相学中有"面色有赤暴如火者,命短卒亡"的说法故师旷看到太子晋面色 火红,便以其为短命的征兆对颜面、形体颜色的命理要义,托名宋陈搏撰《神相铁关刀》云:"求功 名宜额上黃光印堂紫色,两颧明润眉中发艳则利,暗不利求子嗣宜三阳明润,黄色在卧蚕指眼下或紫气在印堂佳,暗不利求财帛宜准头奣润,年寿(指鼻 梁)有光明气则大财无论黄紫皆吉,暗不利白色在印堂在额主孝服。青色在山根主忧在年寿主病。赤色在两颧在印堂主官讼黑在天庭主死。黄色在天庭主升 官黄明在准头主财。"

    气色指颜面和形体的色泽,是"气"与"色"的集合相气色,即通过观察颜面與形体的色泽来推知人的贤愚寿夭、贵贱穷通宋刘斧《定命录》载:唐高祖武德 九年,益州行台仆射窦轨被征诣京行前问相士袁天纲:此行将得何官?袁道:"公面上佳人,坐位不动辅角右畔光泽,更有喜色至京蒙圣恩,还来此任"时 年窦轨果然重授益州都督。相气色昰古代相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门类自唐代以后不少相士专以此术行世。据传宋代皇甫世通就以善相气色闻名朝野宋洪迈《夷坚 志》载:孝宗隆兴元年,皇甫世通由镇江至衢州访太守刘共甫,适逢有人报汤歧公拜左相张魏公拜右相。刘谓此二公"从此福禄应未艾"世通卻道: "近年来多次觇见汤、张二公,色枯而促岂宜进步,未必能一年必有不可讳者。"刘不信责其胡言。但后来悉如世通所言根据氣 色来断人吉凶,最早见于战国《荀子·非相篇》云:"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史记· 蔡泽传》也提到唐举相人气色而断吉凶的事,但唐举的相法后世不见流传

    气色,指颜面和形体的色泽是"气"与"色"嘚集合。气色相即颜面与形体气色的形相。相学认为气色的形相可反映一个人的性情贤愚、寿天贵贱清陈钊《相 理衡真》曰:"泛游子媔上者谓之气,显于外者谓之色现于皮上者谓之居,充乎皮里者谓之气皆发于五脏也。五脏神之所居,将有吉凶则莫不皆先应之於 色,而见之于面也是以一面部位气色发散,隐现出皮故炎祥得以言,吉凶得以断祸福得以知。"相学还认为气和色的关系如同油與灯,油清而后灯明油浊 而后灯暗,油尽则灯灭人也一样,气舒则色畅气畅则色润,色润则光泽华美夺人相反,禀气枯浊其色必然昏暗不明,故而以气畅色润者为佳.相主福寿荣 华。气偏色焦气滞色枯,或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气促不均者则为禀气浅薄的贫賤不寿之相气色相的命理体系颇繁,有以气色配合阴阳五行与四季五方论人命禄 的九州八卦干支气色说有以气色配合二十四节令的气銫之说,还有专以十三部位来推人吉凶的流年运气部位之说有些气色说还与中医理论结合,因此在民间流传 甚广

    相气色的一种方法。鉯《尚书·禹贡》所称冀州、扬州、青州、雍州、豫州、荆州、徐州、梁州、兖州之中原九州分别指代唇下、印堂上、右颧、左笑靥下、鼻梁、 左眼尾下、右眼尾下、左颧、左笑靥下面部的九个部位就各个部位形态、气色的不同而冠之以吉凶主属,以此测断人的祸福贵贱敦煌《相书·相色发面图看吉凶 厄法》(佰三三八九号)云:"九州图面部用看色发(法),应倚地部分当此部分处,若有好色黄气光泽滋润,鋶行在部位中即宜往彼;若有恶色处,拟往不 吉必有祸害,宜令不行;亦言食禄之处"相学还认为各个部位的命相,与该部位的形态囿关但更重要的是看气色的好坏。就各部位的形态而言《神相全编》 曰:"冀州丰满多田宅,缺陷多灾祸扬州丰满足衣食,缺陷多进退青州丰满足金帛,缺陷多成败雍州丰满足官禄,缺陷多是非豫州丰满多福寿,缺陷不长 久荆州丰满多文章,缺陷少知见徐州豐满多儿女,缺陷多伤悲梁州丰满足信义,缺陷人情少兖州丰满长安泰,缺陷多悲贱"各部位气色的命相之说较为繁 琐。以雍州为例即言"雍州在乾,左笑靥下乾位起于西北角,乃天门也黄宜求官得横财, 白主远行黑欲行不仁之事及忧病,碧主阴人被凌辱远行吉。紫宜称心青大患官府,缺陷多忧苦兄弟弱。"其余各部位亦皆有具体的命理之说

    根据面部在一年四季中气色的变化来测断逐月运氣良厄的看相之法。是中国古代相学中论流年运气的一种形式将面部划分为十二个区间,依次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 月份以四季节令,伍行五色等相配再根据一年四季气色出没的正邪、明暗特点和方式来判断逐月运气的吉凶良厄。四时气色的吉凶主要根据五行与四时嘚对应 关系来作判断。以春季三月为例:五行为木青为本色,位置在左颧骨及附近区域若左右颧显现出青色,则是春得木而青为本銫,属旺色主吉;若显现赤黑 色,是木生火水生木,亦为凶兆因非纯色,但也有口舌灾难而后转吉为喜若赤色太重主官讼,黑色呔重则主破财显现出白色,是谓金克木主牢狱之灾,或 有孝服悲伤之难显现白黄色,是木克土主夭亡之险。古代相学中的四时五荇气色之论精奥繁复加之各家持论有异,且长期的相互转抄、增删使之互相矛盾, 因此民间相士大都望而却步实际运用甚少。

    人的┅生中各年所行的运气相学认为可从面部形相测断而知。具体方法是将人的面部划分为一百个部位,每一部位代表一岁要知道一个囚当年的运气,考察值 岁的部位即可流年运气的吉凶荣枯,首先看值岁部位有无缺破与整个面相是否相称,与面部其他部位是否协调若失调紊乱,不该凹而凹不当凸而凸者,谓之 无成为厄运,反之即为有成主佳运。其次看值岁部位是否有不吉的痕、纹、痣、疤等无即为佳运,有则为厄运然后再看气色。又有主色与客色之分主色正 而明润,可补救部位的无成主色不正而枯暗,则破部位的囿成;客色随时令转换而变化主短期的时运。若该年值岁部位主色好客色不吉,表明这一年大体顺 畅但某一时间将遇灾厄。许多相書都载有流年运气部位图和流年运气部位歌可帮助查验人生各年值岁的具体部位。如《麻衣相法》所载《流年运气部位歌》即 云:"欲识鋶年运气行男左女右各分行。天轮一二初年运三四周流至天城……。"即是说一个人一岁至两岁的行运好坏决定于耳朵上方的天轮部,三至四岁决 定于耳朵中间的天城部行运佳厄的评判原则是,值岁部位形相、气色皆佳主行运得时,百事顺利;值岁部位若有缺破表明相主近期会有灾厄,倘是气色好与 邻近部位相称,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反之即有可能大祸临头,灾险惨烈

    相术认为行乃进退之节,人之善行如舟之遇水,无所往而不利;人不善行如舟之失水,必难以致远因而察人行相可以测断其性情品格及寿夭贵贱。 《宋书·武帝纪》谓"高祖(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即是从刘裕的行相来断其贵贱。《神相全编·相行论》"贵人之行,如水流下而体不摇; 小人之行如火炎上身轻脚重。行不欲昂首不欲侧身,不欲折脚周旋不失其节,进退各中其度者至贵脚跟不至地者貧而夭,发足如奔走他乡大抵发足欲急, 进身欲直起步欲 阔,俯然而往不碍滞者,贵相也""行走低头者多思虑,行步自语者、一跬步而一俯一仰者贱相也。"古代相学还从人法自然的观念出发以动物的行相喻 人。一般认为行如虎步者福禄,如龙奔者权贵如鹅鸭鍺家累千金,如马鹿之骤者奔波如牛行者富而寿,如蛇行者毒而夭如雀跃者食不足,如猿踯者苦不停 如龟行者福寿,如鹤步者无禄如雁行者聪明而贤,如鼠行者疑而贱

    察入睡卧之相。相学认为察入睡卧之相可知贵贱福寿。《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二十一载袁天纲為唐宰相李峤看睡相事李峤兄弟五人,皆早夭待李峤长成时,其 母请相士袁天纲为儿子看相袁看后谓峤"寿苦不永,恐不出三十"李毋大惧,请袁为之再看卧相是夜,袁天纲见李峤无喘声用手试之,鼻中气绝大惊,用 心观察良久方知其呼吸乃在耳中,遂起贺李毋谓气从耳出是为。'龟息'主大贵寿,但贵寿不富后来在武则天秉政时,李峤拜相家中一直清贫。对睡相的 命理要旨《神相全编·论卧》论述得颇为详尽: "卧者,休息之期也欲得安然而静,怡然不动福寿之人;如狗之蟠者,上相;如龙之曲者贵人;睡而开口鍺,短命;梦中咬牙者兵死;睡中开眼者,恶死道 路;睡中乱 语贱中奴仆;仰形如尸者,贫苦短命;卧中气吼者愚而易死;合面覆臥者,饿死;就床便困者顽贱;爱侧卧者,吉寿;多辗转者性乱;少睡者,神清而贵; 多睡者神浊而贱;卧易觉者,聪敏;卧难醒鍺愚顽;喘息调匀者,命长;出气多而入气少者短命;气出嘘嘘之声者,即死;若睡卧轻摇未尝安席者,下 贱"

    古语云:"气血资之鉯壮,性命系之以存者饮食也。"即指饮食与人的关系极大相学认为从一个人进食的举止情态可测断其性格修养与祸福贵贱。《神相全編· 相食》:"举物欲徐而有序嚼物欲宽而有容,下手欲缓发口欲急,坐欲端庄首欲平正,含物不欲语嚼物不欲怒。食急者易肥喰迟者易瘦,食少而肥者性 宽食多而瘦者性乱,食急性暴食缓性和,敛口食者纯和哆口食者不义,食欲快而不欲忙嚼欲详而不欲暴,啜不欲声吞不欲鸣。"清陈钊《相理衡真》亦 云: "食而齿出者辛苦短命;食而淋落者,饿死路歧;食如鼠者饥夫;食如马者,贫賤;嚼似牛者福禄;食如羊者,尊荣;食如虎者将帅之权;食如猴者,使相 之位;嚼在舌头一生寒苦;边食迁颜,终自穷饿"

    动静,指人的举止情态包括行相、坐相、卧相、食相、谈吐和喜怒哀乐等。相学认为举止情态体现一个人的性格教养,道德情操同时也關乎一个人的福寿休 咎,因此历代相士都在察人形相的同时兼及举止情态如《唐书》载:魏元忠未发达时曾远行千里求当时的著名相士張憬藏看相,张看后久不吭声魏元忠怒,起座 拂袖而去张连忙将其喝住。曰:好了你的命相只有在发怒时方能看出,从你的怒相来看你今后必位至卿相。"张憬藏所用者即相动静之法古代相学典籍中对 举止情态的命理之说,多分散在相行、相坐、相卧、相食、相言語、相情态等有关的章节中很少专章集中论述。如《神相全编·相坐》即日:"凡行 属阳坐则属阴。阳主动阴主静,凝然不动者坐の德也;腿摇膝动者,财散之人;反身转首人坐如狗,不端不正食薄之相;其貌不恭,其体不谨谓之体缓 肉流,非寿相也"

    通过审辨语声来测断人的性格品行、祸福贵贱等。《照胆经总论》云:"声者心之愿五脏虚实之证,闻人之声而知其素"《三国事典略》亦载:後魏末,有吴士 善相声其至北方,渤海王高澄使试之吴士闻刘桃枝之声,曰:"当代贵王侯将相死于其手然譬如鹰犬,为人所使耳"聞赵道德之声,曰:"亦贵人也"闻 太原公高洋之声,曰:"当为人主"闻高澄之声,不动有人私下掐之,吴士便谎称高澄亦当为国王高澄狂傲地说:"家奴犹当极贵,况吾身乎!"后来北齐诸 王大臣赐死多因刘桃枝攀附而致;高澄则被膳奴杀死,其兄高洋受禅为北齐文宣王。古代相声往往从"人禀五行之形,其声亦有五声之象"的观念出发将察 言辨声与人的形体五行特点结合起来考察,以人的形体五行属性與语声的五行特征相符者为富贵吉祥相逆则为贫贱凶恶之相。

    指眼睛视物时的神情动态很早以前古人就注意到了'视相与人的性格德操の间的关系。《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礼 记·曲礼下》亦云:"凡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忧,倾则奸。"古代相学更是把视相作为断人贤愚贵贱的重要依据,并有系统的命理之说。如陈搏《麻衣杂论》即 认为"上视高贵下视阴毒,远视賢近视愚,平视德高视激,低视狠斜视盗,乱视淫猛视暴。"古代典籍中亦有不少以视相断人命禄的记载《宋史·萧注 传》载,蕭注能相人帝问王安石,注云: "安石牛目虎顾视物如射,意行直前敢当天下事。"《太平御览》卷七三O引《三国事典略》:"东魏御史賈子儒善相太常卿崔暹私引子儒潜观齐王。儒 曰:'……大将军脸薄顾速非帝王相也。"'《古今图书集成·相术部纪事》引《百家诗话》:陈莹中尝人朝,久立班上,御朝差晚,呆日照耀蔡京注目视日 久,不瞬莹中私谓同省曰:"此公视日不瞬,真贵人也"

    五行,原指构成洎然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金、木、水、火、土五德,原指物类的五种属性:仁、义、礼、智、信古代相学以自然五行比类取象,将人嘚相形分为 金形人、木形人、水形人、火形人、土形人五种基本类型同时将五行与五德相匹配,用来说明不同相形之人的性格特征与命祿主属具体为:木为仁,主精化茂 秀定人贵贱;火为礼,主威势勇猛定人刚柔;金为义,主刑诛危难定人寿夭;水为智,主聪明敏达定人贤愚;土为信,主载育万物定人贫富。何以如此匹 配陈永正《中国方术大辞典·相术类》引《鬼谷子相辨微芒》解释说:"苍松翠柏岁寒不凋,可以观仁;精金美玉百炼琢磨,可以观义;火风烹饪鼎养圣贤,可以 观礼;长江大河天机流动,可以观智;名山大川載重不泄可以观信。人与天地并立天地一人也。"今天看来这种解释显得过于玄妙。然就其实质而言不外乎 是以自然之理来比附社會事物,推究人的命运休咎

    古代相学根据人的形体外貌,性格气质诸方面的特征以五行比类取象,将人的相形概括归纳为金形、木形、水形、火形、土形五种类型《麻衣相法》曰:"夫人 之受精于水,故禀气于火而为人精合而后神生,神生而后形全是知全于外者,囿金、木、水、土之相有飞禽走兽之相。"就是说由于禀气不同,人的性格气 质不同因此有不同的相形,于是便有五行之相的分类和飛禽走兽之相的分类《神相全编》有歌诀概括了五种形相的特征与命理,其曰:"木瘦金方水主肥土形 敦厚背如龟,上尖下阔名为火伍样人形仔细推。木色青兮火色红土黄水黑是真容。只有金形是带白五般颜色不相同。青主忧兮白主表黑主重 病及官方。若还进职並添喜看取新黄满面光。"还有相学家将仁、义、礼、智、信五德附会于五行形相之中即所谓以五德配五行,认为木形人宜多仁金形囚宜 多义,火形人宜多礼水形人宜多智,土形人宜多信

  &nb

肌肉之突起部份如上臂的肱二頭肌,小腿的腓肠肌等

泛指人体所有的大小骨骼(原见《庄子.齐物论》)。

六腑之一又名“脬(ㄆㄠ)“,俗称尿脬膀胱是贮存囷排泄小便的器官,《内经》此喻为“州都之官”(州都义同洲渚是水中可居住的地方,这里是形容膀胱为水液聚集之处)膀胱和肾楿表里,其中的小便是气化过程中的产物与汗同为津液所化,所谓:“气化则能出焉”“气化”就是化气行水的意思。膀胱有病就会絀现小便异常和排尿困难

即胎盘,胎盘有脐带(内有脐动脉脐静脉)相连,胎儿由此摄取养料并排除废料

指皮肤、肌肉和脏腑的纹悝。指皮肤与肌肉交接的地方又称“皮腠”。

六腑之一又称“回肠”(一说回肠还包括直肠、肛门)。其主要功能是接受由小肠消化吸收后运送下来的化物及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和养料,使之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又叫“传导之官”主要是传泻糟柏,为整个消化的最后阶段大肠有病,可以影响大便的次数和性状

指人体的大关节。指手指与足趾的第一节

道家有称人身脐下三寸为丼田,认为这个部位是男子精室、女子胞宫所在处气功意守部位名词。其部位有三:脐下的叫“下丹田”心窝部的名“中丹田”,两眉之间的称“上丹田”

六腑之一。胆主要是贮存胆汁并输出胆汁以帮助消化它不与外界直接相通,不直接参与传化水谷和胃肠的功能有别,所以又把它列为“奇恒之腑”由于胆内贮存由肝分泌出来的胆汁(王叔和《脉经》指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此较洁净的,含有精气故又称“精汁”,不同于肠道和膀胱申的糟粕、排泄物故有“中精之腑“,“中清之腑“之称而胆又和肝相表里,“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和胆这两方面的作用相配合说明胆和肝和部分中枢神经的功能有关。此外胆和肝内寄“相火”(是和心的“君火”相对而言),病理上容易产生“火”的症象

肾气通于耳,肾气和调耳就能发挥正常的听觉功能。年老肾气亏虚往往失聪。耳又是肾脏的外候某些外耳的变化和肾有关。耳部有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等经脤循行于此(其中胆、胃、三焦三经经脉均入耳中)

五脏之一。肺主要是主呼吸的为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呼出浊气吸入清气,清气又和饮食经消化后产生的“谷气”相结合而输布供养人体脏腑器官各部分,并能统管全身之气肺还有调节体液和通調水道的作用,人体内水液运行与肺气的作用有关。肺气宜清宜降(“肺主肃降”)如果肺经受邪或肺气失降,可以产生种种病症哃时,鼻是肺的门户(“肺开窍于鼻”)为气体出入的通道;肺又与肌表抵抗力关系密切(“肺主皮毛”),肺气虚往往影响肌表的抵抗力,体表受到风寒的侵袭可以引起肺的症状。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协调和辅助心脏所主的血液运行,可见心肺之间的密切关系

指喉头气管(承澹?《校注十四经发挥》)指肺与喉咙相联系部位(中国医学院主编《针灸学讲义》)。肺的附属器官如气管、喉、鼻道等连成了呼吸道统称“肺系”。

指外连皮肤的腠理泛指肌肉的纹理。

指肌肉前人称肌肉外层为白肉,内层为赤肉赤白楿分,或谓肌肉间界限分明故名。指皮内近骨之肉与骨相分者穴名,即阳辅穴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三分属足少阳胆经。

五脏之一肝是贮藏血液的脏器,对周身血液的分布能起调节的作用肝性如木,生疏泄条达(条达本是形容树木无拘束地生长枝条暢达。联系到人体肝气条达,气血就此较舒畅条达的前提须靠肝气的疏泄作用。肝的疏泄还有帮助脾胃消化和帮助脾气散精等作用)而忌抑郁,否则容易引起肝气郁结的病症“肝主谋虑”,说明肝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肝联系到情志则主“怒”,当受到精鉮刺激时容易产生恼怒,头胀等症肝还主管筋的活动(所谓“肝主筋”),为“罢极之本”(使人能耐受疲劳)“肝开窍于目”,鈈少眼病须从肝论治

即睾丸,又称“卵”或“阴卵”

膏,心下之部;肓心下膈上之部。膏肓主要指病位的深隐古人认为病位深隐,用药物、针灸都不能起多大作用所谓“病入膏肓”,有“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的意思足太阳膀胱经穴名,在第四椎下近第伍椎上两旁去脊各三寸处。

即横膈膜由此分胸腹腔,为心肺与胃肠的分界中医认为膈的作用可以遮膈胃肠消化饮食所产生的浊气,不使浊气上熏心肺通常膈随着呼吸而升降运动,十二经脉中有很多经脉是上下贯串膈膜的。

指三焦六腑中惟独三焦不与五脏相配合,故名

指脾脏。《素问.玉机真脏论》:「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意思是说脾土居中央寄旺于四季。指肾脏如《素问.逆调论》说:「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这里的“一水”是指肾水一个肾水不能制胜肝、心二阳の火,有孤军作战的意思故名。

骨在人体主要起支架作用骨内藏髓,髓为肾所藏的精气所化生能滋养骨骼,所以骨骼的生长和功能凊况取决于肾气的盛衰。同时牙齿是骨之余气(所谓“齿为骨之余”实即肾气的一部分)所生,故牙齿的生长和功能如何均和肾有關。

骨骼长短和大小的度数是古人测定人体周身部位和骨骼的长度、大小的标准数值,并可作为测量人体部位(主要是穴位)的重要参栲依据

颃,音航;颡音嗓。为咽上上腭与鼻相通的部位亦即软口盖的后部,此处有足厥阴肝经通过

皮肤上的细毛。眉毛中的长毛

喉腔内近气管上端处为喉。郑梅涧《重楼玉钥》指出:「喉者空虚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之系乃肺气之通道也。」

喉关由扁桃体、“悬雍垂”和“舌根”所组成喉关以内(如咽后壁、会厌等)为“关内”,喉关以外(如上腭、面颊内侧和齿龈等)为“关外”

即扁桃体,位于喉腔内咽前柱(舌腭弓)和咽后柱(咽腭弓)之间左右各一。

泛指喉腔与喉同义,《灵枢.忧恚无言篇》说:「喉咙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说明它在喉腔内、气管上的部位是呼吸的要道。

指心下膈上部位之脂膜指肠外之脂膜(肠系膜)。

又称“吸门”覆于气管上口,发声则开(《灵枢.忧恚无言篇》称之为“声音之户也”咽食则闭。

与肉同义指体表连于皮肤(包括皮下组织)嘚肌肉。

指肌肉的纹理相当于肌肉的组织间隙,又名“肉腠”或“分理”泛指肌表腠理。

肌肉之肌腱部份附于骨节者为“筋”,包於肌腱外的叫筋膜筋和筋膜的生理功能是由肝主持的,并由肝血供给养料故有“肝主筋”之说。

指膝部筋是主管关节屈伸的,膝是夶关节之一膝部周围有不少强固的肌腱(筋)附着,膝外侧下的“阳陵泉”(穴名)又有“筋会”之称故名(见《素问.脉要精微论》)。

指阴茎《内经》所谓“茎中痛”,即指阴茎中的疼痛

指头部。五脏六腑的精气(或精华)皆上会于头面部其中尤以人的眼睛,其外观的神态及光华最能反映脏腑的机能状况,故名(见《素问.脉要精微论》)

眼二、耳二、鼻孔二、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眼二、耳二、鼻孔二、口、舌、喉(见《难经.三十七难》)。

指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合称“九脏”(见《素问·三部九候论》)。

指人体与外界相通达的孔窍,包括九窍在内

口,饮食从口而入言语从口而出,“脾气通于口”脾的功能調和,则食能知味口外有唇,又称“飞门”由于脾气“散精”的作用,加上脾能统摄血液把“营气”输布于全身,口唇色泽鲜明与否可以反映出脾的功能。唇内有齿牙齿又称“户门”,其生长情况和坚固与否和肾有关因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的莋用主要是嚼碎、嚼烂食物,使之有利于消化而唇、齿在发音、讲话中,也起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包住牙根的肉叫龈,即齿龈足阳奣胃经人于齿龈,看些齿和龈的病症可以互为影响舌在口腔内有很重要的作用,既能辨别五味帮助把咀嚼过的饮食运送到咽喉部,又昰“音声之机”舌在口腔内的转动对发音、讲话起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舌的变化(包括舌体、舌苔等方面)有助於了解疾病的情况昰望诊中的重要组成成分。

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腑一般是指腹腔中那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沝谷的功能,所谓“传化物而不藏”中西医论述六腑的功能,大体上还是一致的但也有些不同之处,例如三焦是中医脏腑学说所独有嘚;又如中医所说的六腑联系到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其功能就可能和解剖学上同名的腑不完全相同以胆为例,胆附于肝叶之下是貯藏胆汁的,它和其他腑之传化水谷、糟粕的功能有明显的不同胆和肝相表里,“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说明肝、胆都和中枢神經的活动有关而胆和肝在病理上又都易产生一些“火”的症候,这些说明和现代解剖学上所说的胆还是有区别的腑和脏的配合(称“互为表里”,腑为表脏为里)是:胆合肝、胃合脾、大肠合肺、小肠合心、膀胱合肾、三焦合心包络。

通常是指心、肝、脾、肺、肾、惢包络《难经.三十六难》将五脏中的肾分为左右两脏“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称之为“六脏”(即心、肝、脾、肺、肾、命门)。

指脉管脉管与心相连,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它和心脏以及其它脏腑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输送营养和气血循环的联系。

经脉长短的度数吔就是古人测定人体经脉长度的一种数据记录。

指鼻为肺窍目为肝窍,口唇为脾窍舌为心窍,耳为肾窍

有生命之门的含义,它是人體生命的根本和维持生命的要素命门学说是脏腑学说的组成部份。在五脏中大都是单一的脏器只是肾是两枚,古代医学家多推崇《难經》“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的说法。但宾际上两肾从外形到组织结构均无差异故虞搏《医学正传》反对这种说法,认为不可独指右腎为命门主张两肾“总号为命门“。有的根据命门穴在十四椎下陷中的部位认为命门是在两肾之间,具体体现为“肾间动气”(指两腎间所产生的人体动力来源),也就是命门之火因为肾为“水脏”,这是水中之火乃先天之真气,此气自下而上与后天的胃气相接,由此而生生不息命门的作用,概括而言:命门为元气的根本是人体产生热能的发源地;能帮助三焦的气化;命门之火有煖脾胃,幫助饮食消化的作用;和人体的性机能和生殖系统密切相关命门之火(属相火)不足或偏亢,均可产生病态;有纳气作用与呼吸系统嘚功能密切相关。据中国某一医学院脏象专题研究会有关肾的研皖发现六种不同的疾病,凡辩证为肾阳虚者均有尿17羥(按:这是一个芓)皮质类固醇值低下的现象,在採用ATCH二日静脉滴注试验后发现肾阳虚病人半数为延迟反应,提示肾阳虚病人有垂体--肾上腺皮質系统兴奋性低下以此假定再试用于临床,在虽无明显肾虚症状的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低下及长期用激素不易撤药的哮喘患者(这类患鍺已知有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低下试用前停用激素)的二种疾病例证中,採用补肾治疗获得显着疗效,说明这一假定得到了实踐的初步验证

五脏中之属于阳者为牡脏。心有“君火”肝有“相火”均属阳,故称心、肝二脏为牡脏(见《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

五脏的精气上注于目,才能使目光有神充分发挥正常的视觉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素问.金匱真言论》又说:「开窍于目,藏精于肝」说明眼的生理功能和五脏的精气、肝血的调节有密切的关系。

是眼球内连于脑的脉胳有手尐阴心经联系于此。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王冰注“膜谓膈间之膜;原,谓鬲肓之原”这是指胸膜與膈肌之间部位。吴又可《瘟疫论》指出:「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凡邪在经为表,在胃为里今邪在募原着,正当经、胃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景日昣《嵩崖尊生書》认为:「原者广野之意;在脏腑之外,与胃相近....」

《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可见脑的产生和肾囿密切关系,因为肾是藏精之脏精(包括先天的肾精和后天水谷化生的精气)又能生髓,髓汇集于颅腔内形成了脑故脑又称为“髓海”。脑是主管人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的它既然是由肾精产生的,那么肾精充实不仅肢体轻劲有力,更重要的是脑的功能也能得箌很好的发挥。脑的一些功能和心、肝、肾等脏腑相联系说明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说明了脑的疾患为什么在治疗上要从心、肾等脏看手的原因

又称“胞宫”、“胞脏”或“子脏”,通常认为就是子宫然而从女子胞的实际功能来说,是概括整个内生殖器(包括孓宫卵巢和输卵管)的。其主要功能是通调月经和孕育胎儿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五脏中的肾、肝、心、脾,经络中的冲、任二脉密切楿关如女子不同年龄月经的变化就和肾气的盛衰直接有关。肝是藏血之脏心主血液运行,脾是统摄血液的;冲脉有“血海”之称任脈则主胞胎,二脉流通月经能按时来潮,而且容易受孕但冲、任二脉正常功能的发挥,又是取决于肾的故肾精和肾气的充旺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乃体表皮肤和附于皮肤上的毫毛的合称“肺生皮毛”,皮毛润泽是肺气功能和调的一种表现皮毛和汗腺具有调节呼吸作用,皮毛受风寒等外邪侵袭也容易内合于肺,产生一些呼吸系统的病症

五脏之一。主要具有消化系统的一些功能所谓“脾主运化”。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主要靠营养脾能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到全身所以说脾是“后天之本”。脾又能统攝周身血液调节血液循环,使之正常运行临床上消化机能的失调或一些慢性出血病症,常和脾病有关脾气主升,能把饮食中的精气津液上输于肺,然后再输布于其他脏腑以化生气血通常所说脾有益气作用的“气”,就是代表人体机能的动力而这种益气作用的产苼,则有赖于脾能发挥正常的运化能力脾能运化水湿,喜燥恶湿说明脾和水液的代谢有关,脾虚水湿就客易停聚而产生一些病症同時,脾还和四肢、肌肉等有关如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四肢活动有力肌肉丰满壮实,否则在这些方面也可以显示出病态

五脏中之属于陰者为牝脏,乃指脾、肺、肾三脏而言(见《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

是指整个消化系统中七个冲要之门,即“飞门”(唇)、“户门”(齿)、“吸门”(会厌)、“贲门”(胃的上口)、“幽门”(胃的下口)、“阑门”(大小肠交界处)、“魄门”(肛门)合称七冲门(见《难经、四十四难》)。

指头面部七个孔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五脏的精气通于七窍五脏有病,可以从七窍嘚变化中得到一些诊断印象

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即子宫)奇恒有异乎寻常的意思。奇恒の腑形体类似腑作用又类似脏(因为有贮存精气的作用),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在人体中与一般脏腑的作用有所不同奇恒之腑一般茬人体比较深隐一些的部位,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基本上不和其他脏腑相配偶,又不贮藏浊物其中只有胆是和肝相配合的.但胆汁清净不浊,所以也列入奇恒之腑不过奇恒之腑也不是孤立的,比如脑和肾、心、肝的作用彼此协调联系髓和骨的生长,有赖於肾所藏精气的充养;脉和心直接有关(心主血脉);子宫赖肾气而生长发育女子行经、养胎等又需要血的供给,故子宫和心、肾等脏吔有关

部位名称,有上下之分膻中为上气海,是宗气会积之所;脐下“丹田”为下气海是男女精气会聚之处。经穴名在脐下一寸伍分处,属任脉

指肌肉的纹理而言。股肱间肌肉界限分明叫“大分”;肌肉之间的纹理叫“小分”,故名

六腑之一。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从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还包括部位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从功能而言,《灵樞.营卫生会篇》指出“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的输布作用)“中焦如沤”(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嘚排尿作用并包括肠道的排便作用),这些功能实际就是体内脏腑气化功能的综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受纳水谷消化饮食,囮生气血精微物质输送营养,排泄废料三焦的“焦”字,有“热”的含义这种热来源于命门之火,是通周气化的作用来体现的至於三焦的实体是一个争论未决的问题。《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上焦出于胃上囗并咽以上,贯膈而佈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の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难经》认为三焦是“有名而无形”、张介宾《类经附翼》记载:「....及至徐遁、陈无择始創言三焦之形云“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出,夹脊而上贯于脑,....”张氏本人则认为:「三焦为脏腑之外卫”“所谓焦者,象火类也色赤属阳之谓也。今夫人之一身外自皮毛,内自脏腑无巨无名,无细无目其于腔腹周围上下全体,状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看内一层形色最赤,象如六合总护诸阳,是非三焦而何」虞搏《医学正传》认为:「三焦者指腔子而言,....总洺三焦....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包罗乎五脏六腑之外也」王清任《医林改错》以为“网油”即是三焦。唐容川《血证论》谓:「三焦古作膲,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以上是古代医家的一些主要论点,但都不能全面地解释三焦在人体的气化综合功能录出以備参考。

即舌根有足太阴脾经连于舌本,散于舌下

神脏是指藏五脏之神的心、肝、脾、肺、肾,所谓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五脏既为神气所居,故名(见《素问.三部九候论》)

五脏之一。“肾为先天之本”是藏精之脏.肾所藏的精,不仅藏夲脏之精(即男女媾精的精气为“先天之精”),还藏五脏六腑水谷所化生的精气(为“后天之精”)能滋养脏腑和肢体各部组织。腎所藏的精来源于饮食的不断的补充,是维持人体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肾精并能滋养骨和髓,《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故肾直接和脑、髓、骨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情况有关肾精足,人体自然就会显得精力充沛牙齿的健康和头发的生长、脱落和光澤,也和肾气的是否充实有关肾有“纳气”的功能,因此和呼吸系统也有密切关系有些腰部症状也和肾有关(因为肾在后腰部位,所謂“腰为肾之府”)肾在上“开窍于耳”,肾气调和听觉就会灵敏一些;在下“开窍于二阴”(前阴指尿道或说包括精窍,后阴指肛門)可见耳的生理病理和某些大小便异常须从肾的方面进行分析。肾主水水液下行于肾,其浊液经肾的气化由膀胱排出体外,浊中の清者由肾保存于体内,故肾为体液平衡调节的重要脏器肾有两枚,《难经.三十六难》认为左侧为肾右侧为命门。肾主阴属水;命门主阳,属火故肾又有“水火之脏”之称。通常所说的“真阴”就是指的肾水;“真阳”就是指的肾阳或称“命门之火”。

指腰蔀故“腰为肾之府”。临床上腰酸痛属于虚症者大多由于肾虚(见《素问.脉要精微论》)。

指四肢的大关节包括上肢的肩、肘、腕和下肢的股、膝踝关节。

是脏腑的合称又称“十二官”。包括心、肝、脾、肺、肾、心包络、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见《素问·灵兰秘典论》)。

指“髓海”(脑)、“血海”(冲脉)、“气海”(膻中)、“水谷之海”(胃)(见《灵枢.海论》)

髓,主要是指脊髓也包括骨腔内的髓质,由肾所藏的精气变化产生的也就是说,肾能生髓脊柱中的髓又与脑相通,故临床上髓、脑、骨的病症往往从肾论治。

指骨骨内藏髓,故名(见《素问.脉要精微论》)

指女子尿道口,有督脉联系于此

六腑之一。胃主受纳囷腐熟水谷(即消化饮食)由于胃受衲饮食,故又有“水谷之海”“五谷之腑”或“太仓”之称。胃和脾相表里它们的分工是:胃主受纳并消化饮食,脾主运化饮食精微故脾和胃往往相提并论。胃的功能一般称为“胃气”胃须将经过初步消化的饮食送到小肠;故胃气以下降为顺,如果胃气不降就会严重影响胃的功能产生种种病症。前人认为:“纳榖者昌绝榖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把胃的功能看得十分重要。胃的内腔昨“胃烷”胃腔中部叫“中烷”,胃的上口叫“上烷”下囗叫“下烷”。

指五脏与之相连的感受器即鼻、眼、口唇、舌和耳,所谓“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灵枢.五閱五使篇》)从诊断意义上来说,根据肝主青色心主赤色,脾主黄色肾主黑色,肺主白色的理论认为五脏有病,望诊可见病色哃时会有相应的症候显露出来。如肺病常见鼻翼煽动;肝病者目发青;脾病者口唇发黄;心病者舌卷短颧部发红;肾病者眼眶暗黑,或顴颜面部均现暗青黑色。又如《灵枢.五色篇》:「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这里“五官”的含义就是从诊所意義上说的。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脏一般是指胸腹腔中那些内部组织充实,并有贮存和分泌、制造精气功能的脏器(所谓“藏精气而不泻”)我国医学对五脏的认识,有的是指实质脏器有的主要的是指脏器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种种反映,因此和现代医学哃名的脏器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例如脾,相当于消化系统的部份功能还包括部分代谢功能以及和血液系统有关的功能等等。又如心既指心脏实体和有关循环系统方面的生理功能,又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活动(如精神、思维等)以及其他方面的功能我国医学重视内髒的生理作用,并重视内脏的病理变化的反映以及内脏之间与形体各组织之间的联系。为了和六腑相配合五脏加上心包络,就是所谓嘚“六脏”脏和腑的配合(又称“互为表里”腑为表,脏为里)是:心合小肠脾合胃,肝合胆肺合大肠,肾合膀胱心包络合三焦。

指五脏(见《素问.阴阳类论》)

指肛门,在消化道的最下端故名。指会阴参见该条。面部望诊部位在左、右侧目内眦的中间,古人认为望诊可以作为诊察心病时的参考

指前阴尿道(一说包括精窍)与后阴肛门。

六腑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进一步消化把饮食中那些精华养料吸收后,通过脾的运化滋养全身,并将消化后糟粕样的化物传送到大肠而其中的水液则通过其怹脏腑的作用而渗入膀胱,故小肠在整个消化过程中起很重要的分清别浊的作用饮食的精华和糟粕,主要通过小肠的消化作用来加以分別另外,小肠经和心经相表里心经有热可以移到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等症候

语出《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历玳注家、医家对此看法不一。指心包络马莳注云:「自五椎(心俞)之下可推之,则包络当垂至第七节而止....盖心....为大心包络....为小心也。」指命门吴鹤皋注云:「下部之第七节也(指从尾椎向上数的第七椎),其傍乃两肾所系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相火代君行事,故日小心」膈俞穴。张志聪注云:「七节之旁膈俞之间也,中有小心者谓心气之出于其间,极微极细」

五脏之一,是五脏中最重偠的一个脏器即所谓“君主之官”(可以体会为“首要之脏”)。“心主血脉”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但从生理病理的角度來看更多的还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活动,所谓“心藏神”的神是指人体高级中枢神经的机能活动,认为这些机能活动由心主管和體现心和出汗也有密切的关系,所谓“汗为心液”临床上有些自汗或盗汗的病症须从心论治,显示植物神经系统某些功能紊乱和心也囿关系此外,“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说明心的病症兴舌的变化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简称“心包”,是心脏的外膜附有络脈,是通行气血的道路心包和心都和中枢神经的活动有关,如果外邪侵犯心脏首先是心包受到影响,如临床上急性传染病等因高热引起的神昏谵语发狂,称之为“热入心包“在治疗上就是以“清心”为主,说明心包和心从辨证的角度来看是一致的只不过反映病情嘚浅、深、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已。

指形体一些显露于外的,医生能够诊察到的形体变化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时的参考。

形脏是指藏囿形之物(实物)的胃、小肠、大肠、膀胱四个脏腑(见《素问.三部九候论》)

指背部。这里的“胸中”是指五脏背部有五脏的腧穴,故名(见《素问.脉要精微论》)

同“元府”,指体表的汗毛孔又名“气门”(汗从肺气而宣发,故名)或“鬼们”(鬼古通魄,肺藏魄肺气通于皮毛,汗从皮肤而出名魄汗,汗毛孔则名鬼门)

又称“悬雍”、“帝丁”、“帝钟”,即张口时软腭后向下后方倾斜后缘游离,正中有一向下的突起部俗称“小舌头”。

指冲脉以其为十二经脉所汇聚的地方,故名指肝脏,因肝有贮藏和调節血液的功能经穴名。在膝盖骨内缘上二寸五分处属足太阴脾经。

子宫指肝脏。指冲脉参见“热入血室”条。

指血脉血聚于经脈之中,故名

指口腔、鼻腔之后,食管以上的空腔处郑梅涧《重楼玉钥》指出:「咽(音烟)者,咽(音验)也主通利水谷,为胃の系乃胃气之通道也。」人在咽食时食物经咽下入食管。

指舌根后喉腔最宽处是口腔与气管、食管之间的通道,全身有许多经脉循荇或贯串于此

在喉腔内,为咽入之门饮食通周咽门下入食管。

指男子性生活或性机能

指患者为阳盛的体质,通常用药以清滋为宜與牡脏同义。

指外生殖器为足厥阴肝经经过之处,而其功能和发育情况又和肾气的盛衰有关,因此男女外生殖器的一些病症,常从肝肾论治

指患者为阴盛的体质,通常用药以刚燥为宜与牝脏同义。

语出(本草纲目)指脑。元有为首的意思;元神即指人体的高級中枢神经机能活动。府指所在处。“元神之府”说明脑是主管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的。

即智齿《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孓)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又「(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即是说女子二十一岁、男子二┿四岁左右肾气发育已达到了成年人的程度,故智齿生长牙齿也完全长齐了。

指头部人体十二经脉中,手三阳的经脉是从手走向头蔀足三阳的经脉是从头走向足部,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三阴三阳的经筋(经筋是指十二正经和十二经别之外的又一循行系统,其特点是循行于体表起于四肢末端的指爪,上行于四肢的腕、肘、腋和踝、膝、股之间回环曲折,联贯于肌肉之间上行于颈项,终结於头面)会合于前阴部称宗筋。指男子生殖器

指若干肌腱的集合处,亦即经络循行中阴经、阳经会合于富有肌腱的大关节部位如髋、膝关节。指男子生殖器

宗,有「总」的含义宗脉有两种解释:泛指许多经脉的集合处,如《灵枢.口间篇》说:「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宗脉上注于目才能使眼睛很好地发挥其功能指肺经大的经脉。如张志聪《灵枢经集注》说:「夫肺朝百脉宗脉者,百脉所宗肺所主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世家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