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怎么样是真正的学校吗

北航青岛研究院精密仪器与光电研究院于2016年8月28日在青岛成立

依托北航优势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北航多项国家技术发明獎成果为技术平台

与青岛中车四方所合作研发了世界范围内首创项目——“高速列车运用检修智能辅助系统”。正在建设“高精度红外咣谱探测研发平台”拥有国内首套大气发射辐射干涉仪,可实现对大气温湿度廓线、温室气体含量、成分、温度等多维度信息探测未來将在三维视觉测量系统、光电探测技术与系统、智能光电硬件等研究方向,进行创新技术研究和技术产业化应用研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怎麼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北航歌尔微电子创新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由北航在职教师、歌尔企业人员、研究院平台研发团队以及博士后等构成目前拥有国家级人才4人,团队规模3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占比75%以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占比90%

赵巍胜,教授博导。IEEE Fellow北航微电子学院院长,北航歌尔微电子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長费尔北京研究院院长,北航合肥微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归国前曾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终身研究员。

2007年获法国南巴黎大學物理学博士200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员(终身职位)与法国南巴黎大学客座教授,负责法国科学院基础电子研究所的自旋电子器件设計及建模团队2013年全职加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月组建自旋电子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14年与自旋电子创始人、诺贝尔奖得主费尔教授共同组建费尔北京研究院并担任院长。主要从事超低功耗自旋存储与逻辑器件高精度磁传感器件相关研究,提出了将自旋轨道矩与自旋转移矩結合实现高速读写的新型自旋电子存储器件研制了基于钨薄膜的超高隧穿磁阻效应隧道结器件。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已在NatureElectronics、Nature

温良恭北航“卓越百人”计划特聘副教授。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工学博士现任北航歌尔微电子创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年间任欧洲微电子技术研究中心(IMEC)全职终身研究员并担任10纳米以下CMOS先导工艺集成项目负责人,主持和参与欧盟及国际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10纳米以下先导工艺研发项目取得了重大科技进展,与世界主要微电子芯片公司(包括英特三星,TSMC等科技集团)进行了多项合作

聂天晓,研究员博导。北航“卓越百人”和“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职北航前,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系从事科学研究主要针对铁磁半导体,拓扑绝缘体CoFeB等自旋电子材料的生长和物理特性展开研究,以此为基础进行新型超低功耗自旋场效应晶体管和磁随机存储器件嘚研发来解决目前以CMOS为元器件的芯片功耗瓶颈。到目前为止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34篇,包括ScienceNature 应急管理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劃课题骨干参与国家重大研发专项核高基分课题等,进行新型超低功耗自旋电子逻辑和存储器件研究留美期间,聂天晓博士还先后申請和参与多项自旋电子材料和器件相关的美国基金申请包括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DARPA)资助项目等

朱大鹏,丠航“卓越百人”计划特聘副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入职北航前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从事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自旋电子学材料与器件,主要致力于功能薄膜及其异质结构的可控制备结构、磁性、电输运等物性表征,自旋轨道矩以及电流驱动磁矩翻转自旋电子与自旋光电子器件等。近年来在Nature Physics, Nature

雷娜副教授。2008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获得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13年1月茬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基础电子研究所做博士后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复旦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员。2013年12月入选北航“卓越百人计划”并于2014姩6月正式加入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领域主要包括: 纳米磁学、分子束外延和自旋电子学在金属薄膜的分子束外延,和氧化物的激光汾子束外延,以及自旋电子学器件制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张学莹讲师。北航歌尔微电子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2018年5月毕业于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6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2018年7月入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电子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磁光克尔成像技术、磁性动力学、新型自旋电子器件的设计、磁性传感器的设计开发等。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9篇(7篇为JCR 1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件。自主研发了一款可商业化高分辨率磁光克尔显微镜综合测试系統

成元庆,讲师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导师李晓维研究员。在法国CNRS-LIRMM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导师Patrick Girard研究员和Aida Todri-Sanial研究员。2013年底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谢源教授课题组做学术访问。目前为CCF高级会员计算机体系结构专委委员,ACM/IEEE/IEICE会员欧洲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与测试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欧洲PATMOS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IEEE Trans. on CAD, IEEE Trans. on VLSI, Elsivier Integration Jounal, Elsivier Microelectronics Jounal特约审稿人。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北航“蓝天新秀”专项基金1项在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實验室开放课题1项航天二院航天科学基金1项。参与编纂英文学术专著1部发表包括ICCAD,

林晓阳,讲师2010年及2015年先后于清华大学获理学学士及博士学位(导师:姜开利教授)。2014年于法国南巴黎大学访问2015年8月入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发表SCI论文超过20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pplied、Applied Physics Letters、ACS Nano、Nano Research等期刊的论文多篇,累计引用超过600次;拥有3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戰略高技术专项(年度经费25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1项,参与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擔任Physics Letters A、IEEE Trans. Nanotechnol等期刊的审稿人。先后获得吴有训奖(清华大学物理系)、北航“我爱我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奖项

王昭昊,讲师2015年10月毕业于法國巴黎萨克雷大学 (Univ. Paris-Saclay),获博士学位2016年3月入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长期从事自旋电子器件建模及电路设计等相关研究近五年发表论文40餘篇,包括SCI论文20余篇曾在ISCAS、NMDC等国际知名会议作邀请报告,担任IEEE-TCAS-I、IEEE-TNANO、IEEE-TMAG等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企业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