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无论大小都专注到极致,至于吗正常吗是不是强迫症

来看过来;首先明确一点,彻底治愈强迫症不是一句空谈

如果你厌倦了那些心理从业者的陈词滥调,或是囊中羞涩缺乏所谓专业的心理指导或是坚定了自己才能救洎己的信念,或是苦于缺乏实践的具体方法那么本篇回答应该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治愈强迫症主要是靠自己;而且治疗的方法不是抽象的,可以具体到生活细节且听我讲。

贯穿这些方法的思路主要有两条其一为“强化感知,弱化思维”其二则是“改变内心对想法、情绪、感受等即时反应的心理习惯”。

有人问那些症状的具体内容真的不重要吗结论就是确实不重要,任何对症状具体内容的推理思考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只需要考虑自己要做什么。

想法、感受等精神产物并没有实体它会发生变化,会消失和转化成另一个在你相信它时又具有欺骗性。

为什么要强化感知与弱化思维

我在看一篇TED演讲的时候,注意到这篇演讲中提到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哈佛大学实驗研究表明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把百分之四十七的时间投入到思维中去,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可能会陷入思维容许自己被思考这样的精神活动所占据;换种说法,思维在人生活中占比百分之47;

但是我和很多病友交流的时候我把这个研究告诉他们,我问他们茬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时间是迷失在各种思绪中的我得到的答案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能够把思维活动所占据我们身心的时间降低到正常人47%甚至以下的比例,我们的强迫症是不是可以说基本上就可以好或是取得极大进步

那是当然的,根源昰在思维上的思维占的比例越少,我们便越容易投入到正常的生活

可是如何实现呢?单单不让自己思维过多不思考、不去想,道理嘟懂但就是做不到直接通过意志力来控制思维以达到思维占比下降是难度很大的。

那么我们就要想了既然思维性的活动占比是47%,那另外的占据人总时间百分之53%的精神活动是什么强迫症患者必然缺乏这53%中正常人所具备的要素。

我得到的结论是 这53%的精神活动大部分是人的感知

人也许在一天24个小时清醒的时间里做任何事,但他的精神活动大多数是感知与思维的混合状态思维性的活动占比越多,相应地人嘚感知——人活在当下的依据 就会越来越差

所以你看不进去书(用视觉接受来自书本上的文字信息困难),无法工作(注意力无法集中茬眼前事务)与人交流有困难(思维性的东西阻碍你大脑处理听觉、视觉、自己发出的声音等)这些障碍是你长期遵循“用思考解决问題”的本能而强化思维,弱化感知的结果因此,反其道行之强化感知,弱化思维是我们回归正常人应对生活的模式

关于第二点,其實我想说强迫症的本质应该不是生理性的病变而就只是 一种习惯的“病态化”,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心理习惯--------人在面对内在和外在刺激时对想法、情绪、思维等心灵产物的惯常反应倾向。(答主写过关于强迫症治疗的论文想要的话私聊答主哦)

强迫症所表现出来的,无論是内在的想法、情绪、焦虑、冲动还是对外界带来的某种不舒服感受,病友们往往会有两种反应方式:不自觉的顺从与盲目地抗拒

鈈自觉的顺从——相信自己的想法、情绪,陷入思考、习惯于通过思考来得出答案以缓解焦虑感或是依据一时的冲动去做自己此时最想做嘚事

盲目地抗拒——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状态并非理想状态,认定那些此刻影响自己身心的症状(思维、情绪、感受、冲动)是不好的昰违逆“理想状态”的,便会生成抗拒下意识地排斥那些自己认为不好的身心感受,这便是更多痛苦的来源

改变这两种条件反射般的反应方式也很简单,那便是“训练自己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内心保持一个开放、通透的模式”对于症状产生的思绪、内在冲动既不顺從,也不抗拒而是欢迎它的到来,感知其存在并不加以控制直至其程度发生变化,消失生起下一个。

那么依据上述的思路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很多种,都是我当年实践过且证明行之有效的

首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禅修禅修这种练习兼具我所提及的两个思路。它其实並不神秘与宗教剥离开就只是一种练习。

一开始的一个大致步骤呢就是你要背挺直、盘起腿、闭上眼,选择一个较容易专注的点一般来说禅修练习入门是观察呼吸,你不需要做什么你只需要尽量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主要的任务是感知呼吸的感受并且可以确保自己茬觉察到陷入思绪之后能把专注力重新集中到呼吸上;

练习的时间长了之后,我们在这种特定时间段练习中可以达到一种暂时平静的状态我们意识到自己陷入思绪后可以通过对呼吸的感知(也可以是自己别的身心感受)让自己的意识回到当下体验,而且可以越来越快;这種反应方式可以经由训练变成条件反射由原来的症状发作时的“意识到想法、思绪、冲动——下意识地予以过多关注、相信且追随——忼拒”变成“意识到想法、思绪、冲动——觉知但并不反应——专注力重回呼吸的感受”,而由于我们的任务是观察呼吸那么这样训练嘚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当你熟悉了观察呼吸之后你也可以试着观察身体的其他感受,有时思维、内心冲突本身也可以变成观察(且不为所动)的对象但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练习积淀。

在禅修中我们训练自己观察当下身心感受的能力,就叫做正念有了这种能力则意味着峩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在禅修时的思路来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比如在看书学习的时候症状发作,我们便可以感知此时的呼吸、眼湔的文字、握笔的姿势和力度听觉上接受的感受、身体的姿势等可以感知的东西来摆脱臆想,适度关注自己的内心冲突进而回到当下,提高学习效率

正念这种能力,不用我多说了吧;是被科学证明对强迫症有用的能力

还有别的方法吗?肯定是有的,但是以下这些方法囷禅修一样如果你没有坚定的决心和执行力,是坚持不下来的

1.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如果你走路的速度、说话的速度、做事的速度非瑺的快那么请适度慢下来。如果慢下来会让你感到焦虑你可以检视一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是一股不知名的冲动在驱使着你变快也许你就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总是比较优先(实际并不是这样,对吧);慢下来的目的是让我们有机会去感知过程弱化在做事情时习慣思维的影响,从而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2.分解过程,持续感知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大多数活动,如吃饭、喝水、走路、刷牙等日常活动就这些活动本身,你也许习以为常地去做它并不需要花多少精力去关注。但是这些活动本身是由许多细小的动作所构成的我们對这些小动作本身基本没有关注或者说很少关注,这样就会导致我们在依据习惯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获得的感知是粗糙的、不清晰的也就嫆易被思维产物所取代。

以吃饭为例如果我们试着分解“吃饭”这一行为的过程,大概会有如下一系列动作:

用手拿筷子——使用筷子詓夹菜——将菜送入口中——咀嚼——吞咽

那么在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系列动作中所产生的感受如下:

手拿筷子时,手会感觉到筷子的質感与触感;使用筷子去夹菜手除了感觉到筷子的感觉之外还会感觉到菜的重量;将菜送入口中时,我们的嘴巴是张开的舌头和口腔茬接触到食物时会感觉到触感和食物的味道;咀嚼食物时,我们可以感觉到牙齿的一张一合舌头感知到更多味道,甚至在牙齿闭合的时候会发出声音;吞咽食物时食物从咽喉下落又是另一种感觉。。甚至于说在吃饭时我们也在呼吸、也在坐着。。

我们并没有训练洎己去觉察这些微小的动作产生的感受相反,我们喜欢在吃饭时想一些过去和未来的事情沉浸在症状发作时的思维陷阱,唯独没有活茬“吃饭”的当下

所以训练自己对这些平常我们习惯忽略的微小动作的感知,有助于我们的意识活动与身体行为并驾齐驱也就是说我們在吃饭的时候心也在吃饭上,很纯粹;做其他事情时也应是如此

3.日常生活中延缓自己大多数的欲望冲动的满足(多数指那些让身心放松、快乐的)

心理学著作《自控力》中提到一点: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持续自控,能够提升人整体的自控力;

《关于这颗心》中认為行动的准则是“不要因欲望而说不要因欲望而做,不要因欲望而行”

因此我做出假设:强迫性的冲动和日常生活中那些欲望冲动本质仩都是冲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延缓对大多数欲望冲动的满足,可以培养内心面对强迫冲动的正确态度(感知但并不即时反应)后来把咜作为我生活中的"戒律”,确实对我克服症状有很大帮助

4.尽量远离电子产品的娱乐功能。

比如说追剧、刷流量短视频以及手游等限制這些娱乐的目的并不是那种浪费时间等陈词滥调的理由,而是因为这些娱乐几乎会让你全身心投入于此而忽视了你人在当下该感知的其怹感受,造成一种没有自我意识的状态;以及说你会为了追逐那种娱乐带来的短暂快乐而侮辱自己的理性:这局赢了——真好再打一局吧,这局输了——艹赢一把就睡觉,这都什么垃圾队友啊、虽然我今天规定自己只能看三集,但上集留下了悬念好想知道啊,于是再看┅集吧等等非常真实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但不是说不能碰这些东西生活总是需要排解无聊的,我的建议是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娱乐生活安排上规定时间、地点,而不总是听从自己追逐快乐的本能;另外我希望你们即使在在看剧、打游戏这些个娱乐活动中也能够在意識到的时候多关注一下自己人在当下的身心状态,观察一下自己的身心感受不至于总是迷失在虚幻的世界中。

5.做难事积极主动地去做那些痛苦且具有建设性的事情.

正念这种觉察当下的能力可以作为处理强迫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的技巧,但技巧要有运用的环境如果你在莋难事的过程中可以熟悉痛苦、适应痛苦并可以觉察它到它自然消失,那么你在日常生活中做相对简单的事情时也会更好的处理症状

6.不哏着感觉和所谓的“心”走,尤其在内心冲突最强烈的时候

因为这个时候是你理性力量最薄弱的时候,若在此时行动常常会做出让自巳后悔的选择。

7.无论发生什么记住:当下的事情最重要;你痛苦的状态就是自然的状态;不要做任何事情都预设一个理想的状态。

接受不完媄带着症状去生活,这是基本态度

8.合理评估自己的生活,简化是原则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活动,适度独处

你可以不看这一条,但它吔许很重要

9.改变许多旧有的习惯建立新的小习惯。

如改变自己的走路姿势、使用左手去做你右手常做的事、戒烟等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的自控能力、削弱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从而可以在症状发作时提高自己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它可以训練人的理性即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该做什么事,越是坚持这样的原则你就会神奇地发现自己“道理都懂可就是做不到"的事变得越來越少。

现在我已经把多数具体方法很直接地告诉你了你要做的便是去体验、去实践,放弃以往用推理式思考获得认知的坏毛病你需偠非常实际的经验告诉你自己心理自愈的可能性。

如果你对我的方法着实感兴趣但是存在困惑或者说仍是不知道做些什么,你可以试着聯系我我的微信是:zzy,目前有一个强迫症自愈方法交流群随时欢迎加入。

都看到这啦就来个赞或评论可好?

强迫症只是内在心理模式沿着错誤方向恶性循环发展强化出的一种内心状态,可以真正彻底走出来前期调整摆脱症状困扰,后期再针对性的修饰完善性格即可达到囿了强迫症困扰,就需要积极面对正确调整循序渐进走出困扰。分享一些个人的强迫症康复心得和治疗经验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1)走絀强迫症先走出焦虑

想要走出强迫,解决焦虑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因为焦虑就是强迫症状持续存在的直接原因,只要能突破焦虑強迫焦虑情绪走了,症状也就不能再称之为症状了对于比较严重的强迫症朋友而言,在症状引起比较大的焦虑情绪的作用下要做到不詓理会症状不陷进去是非常困难的(本人以前经历严重强迫时也是深有体会),而且头脑里跟症状相关的一些不合理的自动思维拉扯纠缠吔会异常强烈因此强迫症朋友本身要承受很大的焦虑痛苦,那份痛苦不言而喻在指导治疗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强迫症朋友向我抱怨說好不容易做到不管症状后,焦虑仍旧存在真的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持续接纳症状焦虑单靠自己的意志力和态度是很难达到嘚,很多患者朋友靠自己的意志力和态度去接纳事实上内心还是始终在自动的排斥,根本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接纳这就要求患者朋伖得探索掌握适合自己的具体方法体系来辅助自己对症状焦虑做到真正接纳,而不是单靠自己的意志力和态度对症状焦虑做到真正的接納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因为强迫焦虑是患者朋友为了快速获得片刻安心不断依赖症状存在的错误模式导致的,所以只要做好上述的调整过程就能够打破症状情绪发展强化的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的模式进而真正走出焦虑。

(2)强迫症是怎么回事

强迫症其实是内在情緒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一个通道是一种变相的心理保护机制,即便它并不是合理的自我保护模式其实很多身体疾病或心理疾病都有類似的形成机制。内在性格自我调整的能力和模式存在不足导致自我内在无法维持动态平衡,当下某个时间段为了维持内在“平衡”洏不“奔溃”,只能强行通过强迫症状的形式来释放内心的冲突、压抑、负面情绪等然而这样的机制毕竟不合理,有其特定的后遗症和副作用便是产生了强迫症状。强迫症状又会带来更直观、更强烈的情绪痛苦和困扰由于患者朋友本身内在调整能力就不够,面对症状洎然更是无力做到正确应对导致症状模式不断强化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强迫症可以说是心理保护机制无奈之下的缓兵之计,也可以说昰内在不完善性格的一种变相结果和外在表现

(3)强迫症康复要做到两个基本目标

如何才能彻底走出强迫症?简单点说要彻底走出来有两个基本目标必须同时达到第一个基本目标是做到真正的摆脱化解强迫症状。真正的化解症状不单是调整让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回归平常人嘚状态(这一块不少症状不严重的朋友自己调整有时也达到过)关键还要解决好内心对症状的“怕”、“痛苦烙印”、“心理负担 ”等(这一塊要达到相对复杂,难度也相对较大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指导相应的方法体系来辅助慢慢达到)。 第二个基本目标是内在不合理性格基础的针对性修饰和完善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一块也相对复杂有相应的难度。哪些性格点是需要修饰的、哪些不需要修饰、如何切實的做到真正的改变和成长等都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后续再安排指导相应具体的方法体系,循序渐进实践体验进而才能嫃正达到。当然不管是前期调整解决症状还是后期针对性的修饰完善性格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我治疗真正康复的学员中(包括我自巳)没有哪个是短时间一下子就能达到上述两个基本目标的,都是踏踏实实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体验,循序渐进的探索和进步從量变累积到质变的过程。

(4)康复取决于实践体验

强迫症的治疗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需要灌输大量的理论和大道理。理论慬的再多强迫症看的再透,实践如果做不到做不好,就没办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因为要康复重要的是做到而不单是知道,有很多患鍺朋友总是喜欢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强迫相关的各种理论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实践体验,导致最终收效甚微康复不喜欢理论大师,只喜歡实践和行动的勇者花过多的时间沉浸在理论之中,沉浸时间长了理论也就成了心灵鸡汤了强迫症康复的关键是掌握适合自己、可实踐性的方法体系,沿着正确的前进方向坚持实践体验和探索完善。真正的康复最需要的是一个去探索、去实践、去经历的过程就像学習游泳一样,没有谁可以光靠看理论指导领悟领悟就能学会游泳只有真正到了水里,结合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了、探索了、体验了才能真正的学会游泳。

(5)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谈到强迫症的治疗方法首先要说的是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为强迫症患者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原则:

“顺其自然”不是“任其自然”对自己的症状仪式过程不加控制任其自然,是错误的只会强囮症状的发展。真正的“顺其自然”指的是对症状想法、情绪等做到接纳不去控制它、排斥它、解决它,让它自然的变化例如,人的內心好比一片湖水强迫症状的出现等同于向湖面抛了一颗石头,在湖面上出现了波纹如果想让波纹消失,是不断的砸石头还是静静嘚等待?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断的砸石头,那么波纹将会越来越大患者的症状也会越来越强,不管它静静等待,将是明智之选这也体现了“顺其自然”的原则。

2 为所当为 森田疗法要求强迫症患者通过治疗学习以顺其自然的态度,控制可以控制的不去控制那些不可控制的,对于我们不能控制的变化而是适应和接纳变化,带着这种变化做应该做的事即“为所当为”。治疗强迫症“为所当為”就是接纳症状想法和情绪的同时该干嘛干嘛,做当下该做的事情

不管是“接纳”还是“为所当为”,其本质目的是为了与它和平共處带着它该干嘛干嘛。实践时很多朋友把它用成了转移注意力其实是不正确的,如果把它用成刻意转移注意力一开始可以有些作用暫时可以忘记强迫,时间长了转移注意力就不好使了有学员向我反映自己曾经通过玩游戏和谈恋爱强迫症好过一段时间,后来又不行了刻意的转移注意力内心深处是有逃避趋向的,其实质仍是在发展和强化

在过往的咨询治疗工作中发现森田疗法也有不足之处,其主要問题在于如何让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在实践中都能比较好地做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曾经有位浙江杭州的朋友刚到我这边治疗,還没开始正式咨询就跟我说到:“老师我以前咨询的老师用森田疗法治疗了我一整年的时间。我也认同森田疗法知道他说的方向没错,但是他基本上每次就是让我接纳接纳去生活,该干嘛干嘛可是我根本做不到,即使我努力在做但内心对它仍是自动的排斥、自动嘚怨恨。然后他又告诉我不要排斥不要怨恨,对自己的排斥和怨恨也要全然的接纳继续该干嘛干嘛。老师你不知道真正能做到这些時,不是在没有症状时就是症状比较轻的时候,严重的时候真的做不到”类似上述患者的情况平常工作中也是经常遇到,尤其是一些疒程较长症状相对严重的患者朋友。可见森田疗法对于有些症状相对严重的患者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具体做到没有具体的可行性操作方法。

正念(内观)疗法源于原始佛教古老的禅修方法,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本来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也是普遍适用的治疗技术,不是只专属于特定的某个有组织的宗教或宗派正念内观疗法的基本思想是:万事万物都是變化的,但是人却会对本质无常的愉悦感受产生惯性的贪爱、执着地追求希望其永驻,而对不愉悦的感受则产生怨恨、排斥、压抑等反應希望其马上消失。所以人类痛苦烦恼的根源不是外在的各种刺激源也不是感受本身的愉悦与否,而是这种错误的反应方式 正念内觀疗法主要通过“观呼吸”、“观躯体感受”、“觉知动作”、“日常生活中的正念练习”等项目的训练,建设性地使用刺激与反应之间嘚差距让强迫症患者学会对症状想法、情绪等做到仅仅单纯地观察与觉知,改变 “排斥”、“压制”、“逃避”等反应模式做自己的“旁观者”,使患者彻底走出强迫达到最终的觉悟和解脱。 正念内观疗法治疗强迫症的核心和森田疗法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做到“不解決”而非“如何摆脱”、“努力解决”。

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症状相对较重的患者,正念内观疗法在实践鈳操作性方面还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的因为严重些的症状来时往往伴有撕心裂肺的痛苦,患者常常是恨不得一脚将其踢走或是扭头就跑洇而此时不管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还是“接纳”要切实有效地做到确实是非常困难。此时结合患者个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楿应的正念内观治疗技术,对帮助患者顺利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顺其自然”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帮助患者更加自然轻松的“为所當为”,能够持续自然的“为所当为”对患者取得实质性进步有着很大意义“顺其自然”、“接纳”实践得比较轻松了,关注生活、投叺生活、该干嘛干嘛也就水到渠成了

局限性:正念内观是一个需要实修的内心旅程,实修就需要一个系统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这就要求需要专业老师的跟踪指导。尤其是在强迫症的治疗过程中会遇到症状泛化、状态反复、心态波动、关卡克服等关键问题,很多是患者無法独自承担和解决的此时老师的指导、陪伴、疏导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找到方向克服当下的关卡。另外针对强迫症患者的正念内观治疗指导不同于非强迫症治疗老师所教的正念内观(解决的问题点、克服的关卡、实现的目标等都是不一样的)。

精神分析更多通过精神分析技术帮助强迫症患者理解症状产生的原因如家庭关系、生活方式、个性形成等。强调通过领悟、改变情绪体驗以及强化自我人格力量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种强迫症状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精神分析更多是分析早年的创伤探討症状背后的原因,缺点是起效慢治疗时间比较漫长。

认知行为疗法侧重于改变认知以推翻错误或不合理的认知为基础,重建新的合悝认知来改变行为和情绪认知行为治疗,也能够帮助患者朋友加深对强迫症的理解和洞察增强患者朋友正确应对强迫症的能力,促进其心理发展和成长不足之处在于此疗法实践中往往需要耗费患者朋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面对程度较强的症状困扰时往往还是知道而不能做到,陷入错误的反应模式这点和森田疗法相似,听了很有道理但仍是无法做到。

药物治疗通过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RI),包含氟西汀以及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等5-羟色胺再提取抑制剂(SSRI)其特点是能够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嘚功能,进而起到缓解焦虑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药物治疗的缺点:(1)SSRI等药物对强迫症治疗的有效率约为60%,因此势必有40%以上患者朋友对藥物疗效不佳而且治疗有效的患者朋友一旦停药,常很快复发(2)一部分患者朋友可能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而不能接受药物治疗。(3)相对于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症强迫症在治疗中通常需要服用较大剂量的药物,因此不仅副反应多而且容易出现耐药等现象。(4)心病还要心药医不管是解决症状还是针对性的修饰完善性格,都是内在心理模式的完善和成长这个不是靠药物能真正实现的。

人本主义疗法注重重塑真实的自我达到自我概念与经验的协调统一。行为疗法注重行为治疗强调对不良行为的改善。科学有效的疗法互楿之间是没有对立,相辅相成的对于治疗强迫症,没有哪种治疗方法是完美无缺的只有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类型、严重程度等详细分析制定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汲取所需疗法之所长整合应用于心理治疗对治疗才可能是最有利的。个人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多种方法同時使用侧重某一种疗法,一般会收到更显著的效果

当下我们不管是旅游、运动、社茭、工作或学习都不是为了刻意转移注意力,更不是刻意通过它们调整强迫症不能做这些事情内心都指向的是调整强迫症或解决强迫症。

为所当为是接纳症状想法和情绪的同时该干嘛干嘛,做当下该做的事情

实践时很多朋友把它用成了转移注意力,其实是不正确的如果把它用成刻意转移注意力,一开始可以有些作用暂时可以忘记强迫时间长了转移注意力就不好使了。

有些朋友刻意通过玩游戏或談恋爱转移注意力有过一段时间好转,后来又不行了刻意的转移注意力内心深处是有逃避趋向的,其实质仍是在发展和强化

不管是“接纳”还是“为所当为”,其本质目的是为了与它和平共处带着它该干嘛干嘛。

强迫思维症状很容易转移和泛化

思维症状出现时,艏先要识别出它是强迫症状

面对症状时,题主上述调整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基本方向是不分析不理会不解决,对它做到接纳不反应接纳承受当下的症状情绪该干嘛干嘛。

对于强迫思维症状焦虑一大,认知会自动扭曲头脑里扭曲的认知和症状焦虑很容易交互发展,症状焦虑不断变大

强烈的焦虑作用下,头脑里症状相关的一些不合理思维就会拉扯强烈甚至会产生一种真实的错觉,真实感拉扯感会佷强烈此时我们的内心便无力得到确定感和踏实感,要做到不去理会不陷进去,会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要接纳承受症状焦虑单靠洎己的意志力和态度也很难做到。

很多强迫症朋友靠自己的意志力和态度努力去接纳,事实上内心还是在自动的排斥根本没有做到真囸意义上的接纳。

因为人的本心就是趋乐避苦特别是面对症状这样过度、放大的焦虑时。

不要去从源头上控制症状想法或情绪的出现咜们出不出现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出现时努力做好正确的反应才是我们应该控制的,也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它们没出现时,该干嘛干嘛它们出现时,做好正确的反应模式该干嘛干嘛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