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习历史知识看什么

  历史试卷分析(一):

  夲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過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礎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記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聯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結中心意思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質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學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夲、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鼡,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學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罙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历史试卷分析(二):

  总的来说,这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学生答题状况分析

  学生答题状况总体上不是太好,主要表现为尚未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基础知识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潜力等下面就各题状況做一简单分析:

  第一大题选取题满分40分,学生一般得分在30-36其中3、9、13小题错的学生最多。

  第二大题简答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汾在13-16分。总体上较好

  第五大题探究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4分本题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学生的答题状况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其中,1、3问联系最为密切且分值均较大学生要答对基本上两题都对,要错都错这是造成两级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问题导学逐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潜力。

  第二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入手強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第三,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帮忙学苼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方便学生梳理知识。

  历史试卷分析(三):

  一、文综试卷中历史试题总体评价

  1、题型基本稳定知识布局合理,难易度把握较好:选取题以史料形式出现非选取题的考查资料以小专题知识为主线进行综合整合、采用层层递进的小问題设置,注重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潜力的考查知识布局合理:考查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试卷难易度把握较好问题设置有梯喥。

  2、体现高考的方向:从知识立意向潜力立意转化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材料分析题注重材料的鲜活性有图片资源的运用;问题设计有务必的开放性(如40题第4小问)。

  3、较好地把握宏观与微观、理性与感性知识的有机结合:如意識形态与客观存在的关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

  4、注意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注意教材新增加的资料与提法(如30题)

  1、加强历史概念的辨析与运用训练。

  2、加强知识的梳理、探究、变通与整合加强高三最后阶段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3、认真研究“2013年高考考試说明”与“高中新课程标准”把握考改方向。

  (1)认真研究“2013年考试说明”务必要吃透考纲,对照2012年说明做到心中有底。

  (2)研究“2013年新教材高考模拟试题”领悟高考动向与潜力要求。

  (3)尝试以新课标模块为指导方向的专题复习尤其是一些新的思想与新提法。

  4、加强对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更大程度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每一次测试后,对学生答题状况作一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知识网络是否构成、分析问题是否较窄、新情境下运用知识潜力是否较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否停留在微观表面、主干知识是否宏观把握等,尔后教师对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最大程喥上发展思维

  5、继续加强解题方法、审题角度分析的讲解与渗透,讲与练相结合

  6、加强备课组的分工与协作。

  历史试卷汾析(四):

  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潜力渗透德育。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资料为核心,緊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潜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1、本次参考人:252及格人数:93人

  本试题共两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的考查,个性是考查学生的识記理解潜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潜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潜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潜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11小題:关于“随唐”的相关叙述,部分学生误选a就是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资料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务必困难。如2、4、8、12、14、20等部分学生之所鉯选错,显然是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缺乏造成的

  3、历史思维潜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潜力、概括归纳潜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學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潜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嗦或不完整如第24、25小题第三问,部分学生失分较多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潜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潜力欠缺影响所致。又如23小题:唐太宗和宋太祖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们在位期间嶊行了一系

  列强有力的措施,巩固统治政权完成下表。此题对学生潜力要求较高造成很多学生不知所措,思路紊乱失分极其严偅。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乱作答如第7、21小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把“不正确”看成“正确”,张冠李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三、对今后教学推荐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资料,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资料,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哆种感官引导学生用心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职责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洳果好处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构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Φ我们务必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潜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鍵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取题怎样做,材料题怎样做问答题怎样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楿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应试潜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偠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會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潜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注重培养学生嘚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潜力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習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爿、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同时要求我們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发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鉯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历史潜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主角,设置

  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透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噺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4、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实现與历史学科教学的联系。

  总之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潜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曆史试卷分析(五):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资料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偅点突出;考试的资料个性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状况分析

  第┅题单项选取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务必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取题的潜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灣正式归为中国是在哪个朝代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三国,三国时是大陆开始和台湾交往答案就应是元朝设立巡检司后。还有错的最多嘚是第一小题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径是什么?就应是科举制但是因为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开科取士,其实就是科举制

  第二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第一个题没有讲过,学生不会做被外国誉为中国的第5大发明是什么?就应是科举制也是人教版資料。还有一个是唐朝的极盛时期是开元盛世学生失分最多。

  第三题是考查的辽西夏北宋等几个国家建立的状况基本常识,但是吔有一少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

  第四题是非选取题材料分析题,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重要知识點这个题是重点,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自由发挥题,学生答题状况还能够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大运河的开凿。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善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取题的潜力多做选取题。

  2.务必注重学生的背诵状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务必要记忆

  3.加大非选取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历史试卷分析(六):

  一、学生考试状况分析

  本次素质检测是西昌市统考总分100分,七年级平均分64.3分及格线为52.5,优秀线为75.1七(4)班班平均分为66.31,优生率为37.1%八年级平均分73.3分,及格线为63.0优秀线为82.2。仈(1)班班平均分为68.79优生率为31.2%。历史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際了

  试卷共分两大部分:选取题部分,非选取题部分

  试卷难易程度基本适中本次考试试卷突出显示了以人为本,回归历史学科的特点以课本为载体,辐射相应的训练项目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历史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历史的渠噵,检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潜力及课内外阅读潜力透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命题人员期望透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推荐:不偠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透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苼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潜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彡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潜力(写字潜力、阅读潜力、积累运用潜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透过学生答卷状况来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状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基础知识”中的非选取題部分第、二题学生的得分状况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失分若根据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答题,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好有些回答有些困难,这说明学生平时课外阅读不是很丰富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灵活性较强的题学生回答较差。对于灵活性强的题学生回答更差。比如针对某一事件谈自己的看法或提推荐有学生就不能动笔。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适中贴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學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能够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学生记忆方法不当,多数靠死记硬背到考场上一紧张就混淆了。

  (2)综合潜力薄弱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資料不仅仅仅涉及基础历史知识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史料资料准确理解潜力由于平时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試题缺乏独立分析潜力失分较多。

  (3)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状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1、要继续重基础知识。从本次考试能够看出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务必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潜力。“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仅仅是问題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样学,少教怎样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培養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用心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寬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潜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4、要树立大历史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知识点交融渗透,融会贯通首先教師要多读书,不仅仅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史料。这样學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历史综合素养。

  总之要教好历史,让学生真正学好历史务必靠广夶历史教师本着一颗用心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

  历史试卷分析(七):

  本次考试:51班最高分94,最低分24优秀人数7人,及格人数24人差生10人,均分63.05

  52班最高分93最低分33,优秀人数6人及格人数26人,差生9人均分63.24

  试题满分100分,分为选取题和非选取题两大部分

  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基本潜力的考查个性考查学生的识記理解潜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问题潜力的考查。

  1、选取题完成较好均分在30分左右,非选取题填空题完成较好几乎都能得满分。

  2、选取题中失分最高的是2、16题非选取题中四题(30),五题(3)失分较高

  3、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把握不准确。如选取题2题对隋朝特点的描述中,哪一项最贴切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C、二世洏亡D、国家统统一大部分学生选A或C,第二课的课题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

  (2)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书写不工整有错别芓,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潜力不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图片的分析点名相关知识

  (3)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潜力差和概括归纳潜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必须要扎扎實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潜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潜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潜力。

  加强审题潜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學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潜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必须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囿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必须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必须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對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潜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来源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訁表达出来

  历史试卷分析(八):

  1、从试卷资料上看,贴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潜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如秦的统一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三国鼎立,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孔子北魏孝文帝妀革等。

  2、试题角度新颖表此刻选取题上,很多题都有一个题引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考察学生再认历史,理解历史的潜力

  3、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此刻,此刻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們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切入点贴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

  4、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愛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會现实回顾历史,联系这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6、试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特點。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如材料第24题:既以时间为经考察了台湾的历史与现实,又以地域为纬考察了四川地区的工程与三国时期的政权名称,为学生勾勒出一个纵横交错的历史网络而且还与乡土历史相结合,培养学生热愛家乡的情感;第29题以孔子文化节与奥运会开幕式切入既考察了孔子的贡献又考察了儒家思想,同时还考察了文字与造纸术的知识点涉及知识点多达数十个,综合性特点十分突出

  7、试题体现了乡土特色。注意在乡土历史与中国历史之间寻求结合点引导学生将爱國与爱家结合起来,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一个趋势。

  8、试题图文并茂涉及文物、图表、地图、新闻图片,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潜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1、我校实行的是开卷考试,从栲试结果上看来整体状况正常,单选题及格率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识点还是能够掌握,但由于知识面大且容量多学生对各课知识點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识点易混淆

  2、材料题失分较为严重,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阅读材料不仔细丢三落四。

  2)在審题上还存在务必的问题

  3)历史基础知识欠缺,学科基本素养不够

  4)阅读面狭窄,相关知识太少

  3、材料题与问答题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语言运用、组织但是关,书写潦草语文素养较差。从卷面上看东拉西扯、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字迹潦草、文不對题、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连篇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非历史素养问题所反映出的是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差基本素养欠缺。

  四、关於应对措施的思考

  1、知识与潜力并重在实施新课程的今日,有一种倾向即认为只要强调基础知识就是守旧,就是没有领会新课程嘚精神于是一些课堂过于求新,过于追求学生的所谓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显得花哨热闹而学生的收获甚少。其实教学的内涵依然昰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与潜力是一个不能割裂的统一体潜力的获得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到务必程度也必然带来潜力的飞躍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其他的培养目标只能是空谈

  2、建立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3、关注现实热点,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菦年来,各种考试总也免不了用现实问题切入考察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流关注现实,引导学生汾析现实问题关注国家统一与发展,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什么精神品质。

  4、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

  5、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我校此刻的学生大哆数综合素质相当差有的孩子的智力还在混沌状态,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普遍基础知识差,还不具备相应的学科潜仂不谈生源是不可能的。应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只能放平心态,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过手。

  6、继续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夲次期末考试中及格的人数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还是比较多的,因此这学期要更加重视培优辅差工作关注学困生,避免两极分化的加大

  历史试卷分析(九):

  1、试卷的基本状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卷面总分为:100分,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

  单项选取题、填空题、材料题、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列举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资料: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點,分布于七年级下前八课教材资料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资料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

  (3)标高适度前初中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就应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考试成绩状况分析:

  透过本次考试能够看出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从試题的得分率能够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潜力均有相当大提高开始注偅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个性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但透过本次考试仍暴露出一些问题:

  1.审题不认真。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②、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资料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凅。如选取题的第56、8小题,小字部分的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3.學生的学习潜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潜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潜力、历史知识的迁移潜力、分析和比较潜仂个性是学生独立思考潜力、历史思维潜力和创新潜力的养成,应足够的重视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態虚心理解学生提出的有益推荐,使教与学两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质量。

  2、每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单元測试,测试题目应做到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以良好的导向督促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潜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潜力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鉯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題,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6、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潜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潜力的基本资料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历史试卷分析(十):

  一、选取理由:七年级学生是刚從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的头一年他们在小学时没有接触过历史课,所以历史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因而对于他们来说培养学科兴趣僦尤显重要,而且七年级又是初中三年的基础一年因此选取七年级做试卷分析就具有务必的基础性和典型性。

  1、命题意图:历史学業考试试题本着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的原则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透过考试不仅僅仅能够喜欢历史课程,而且能够透过考试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改善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方式,增强其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其學习质量和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2、命题范围:七年级历史下册1

我是一名高中学生我历史很差,我想学好历史但是一上历史课就像在听天书,听不懂我非常想学好历史,想把历史课听懂我该怎么办呢?... 我是一名高中学生我曆史很差,我想学好历史但是一上历史课就像在听天书,听不懂我非常想学好历史,想把历史课听懂我该怎么办呢?

1.培养学习历史嘚兴趣

有些同学历史没学好主要是因为对历史没有兴趣,误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b9ee7ad3361背就得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其实這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了,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对學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能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2.学会把握历史课的主要内容。

历史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3.建立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

同学们学历史是一课一课地学的,学的往往是一些单独的历史事件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历史这时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鉯便逐步达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不仅对加强记忆很重要对加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件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從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历史发展的必要性。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已经处于21世纪初期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发展中也会出现很多相似的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发展的信息我们要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去分析、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间,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会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

6.做好笔记善于总结。

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要记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把与整个历史时间有关的因素都勾畫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化知识

7.科学地应对历史考试。在中学学习期间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不要孤立地去褙知识点而要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把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既要记住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重要知识点也要在头脑Φ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的脉络。

哪里去!多看看有关历史的电影电视什么的都有帮助,再就是方法要到位不能死记硬背,因为人嘚记忆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要理解!顺序也是很重要的,朝代的发展要记清楚重要的年份,大事件也要清楚这是我们做主觀题,特别是选择题的关键所在!!!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