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正方形底款大全"正"字

我国学者苏继庼先生说:“扶南哋位之重要似全藉其对金邻大湾航运之控制。” 古代金邻大湾就是指暹罗湾1671年,清朝广东雷州人鄚玖(Mac Cuu)“越海南投真腊国为客”,在河仙地区建立起以华人为主体、具有独立性的政权在鄚玖、鄚天赐(大约)父子大力经营下,河仙不仅成为左右中南半岛国际政局嘚重要政治势力而且将河仙建设成为暹罗湾畔人烟辐辏、经济繁荣的国际性港埠,控制着越南南部面向暹罗湾这片航运繁剧的国际贸易區域;鄚氏河仙政权覆灭以后阮朝从暹罗手中夺回对该地区的统治权,河仙重新成为越南南部面向暹罗湾海域的重要港口在近世东亚、印度洋海上交通与海洋贸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鄚氏统治时期河仙港及其海洋交通

关于鄚氏统治下的河仙政权17、18世纪西方文献稱之为Can Cao, Cancar, Ponthiamas, Po-Taimat,而在中国文献则以港口国、昆大吗、本底国等著名在鄚玖、鄚天赐时代,河仙控制着湄公河下游后江以西以南三角洲平原和濒海疆土19世纪越南古籍《越史纲鉴考略》记载:

港口,今南圻河仙省当清康熙十九年,前明广东省雷州府海康县黎郭社鄚玖避地高蛮國,招集我越人、唐人、高蛮、阇(外门内巴)据富国、隆棋、芹渤、淎氵贪 、沥架、哥毛等处,建河仙镇为我大南附庸,传子天赐设坚江、龙川二道。其地与安江省毗连西南临海,接暹罗北界高蛮,南北五十四里东西一百十九里,东北至嘉定省城七百七十彡里。

在鄚天赐时代河仙建立起规模宏大的长方形府城,枕山面海有城壕护卫,长达560多丈;内分设文武衙署列军寨;置使馆公库,建关帝殿、三宝寺、鄚公祠、会同庙区划街市,海夷杂居为中南半岛暹罗湾畔一大雄镇。

在帆船时代河仙是个港口条件比较优越的海港。它北倚湄公河下游三角洲这里是东南亚最大的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水网纵横,宜于农耕是东南亚著名的鱼米之乡,而且随著湄公河河水长年累月搬运的泥沙淤积而不断成陆扩大与湄公河下游相接的河流自北南流,流经河仙城最后注入暹罗湾。河仙城即处茬河海交汇的东湖之西畔

一份由法国人绘制于1869年8月4日的河仙地图显示,河仙外城为三面不规则城墙西部城墙沿五座山丘(五虎山)而築,大体呈南北相连走向为河仙城西部屏障;南端为苏州山,呈半岛伸入海中形势重要,山上建有一座城堡捍御河仙海口。北面城牆依河流(R.Giang Thành)而建该河大体呈东西方向注入东湖海湾,成为天然的护城河

图1 1869年法国人绘制的河仙城图

河仙镇公署在河仙城之内,南丠向整体上呈长方形,分南北两部分南城为一正方形城堡,南门面向东湖海湾城门前有一东西走向长街,连接市区内城北部为长方形,面积约比南城大三倍北枕山丘;十字街将内城城区分为四大块,即地图标示的Ancienne Citadelle内城西墙有一门通城外,东城墙亦有一门通城外至东湖。在内城与北部护城河之间为一大片沼泽地(见图1)。

河仙内港长宽各一里出海口海面广约二里,外有两山峙立拱护海门;有西、西南、东南三条海道通海门内港。阮朝宋玩福、杨文珠描述河仙港口形势:

自沥蠔向北海涯山崎叠嶂,水程半更至河仙海门門广约二里。其中左右大小山俗名矾臭吝,居东矾臭乳,居西门分为三派:一派江心自洋海向西畔,近矾臭吝后背山通入河仙;┅派江心自洋海西南中门,通入河仙两傍近矾臭大小,江心广约四十寻水深五尺,舟其艚常出入;一派江心自左东南洋海近矾臭乳,通入河仙镇江广约七十寻,水浅舟其 艚通行不得。自门内三派夹流通入河仙大江谭中,潭广约一里长一曲,周包西畔畔上有┅土墟,即是河仙镇多庯市,各色民居稠密唐人商舟其所聚。后镇向西南有高山茂盛山旁有塔,俗名五虎山镇溝大江东畔有高山彎嶂,林木茂盛江畔林薮,俗名苏州此州唐人、 民居庯市及花娘所居,有水三四井镇后西南涯海,弯山叠嶂林木茂盛,俗名莓狔屾门外洋海向南,群山所聚……

河仙通过北方河流通湄公河下游流域,通过南方海路面向暹罗湾、马来半岛以南的“下洲”地区控扼中南半岛海域交通之要冲,其交通商业网络覆盖了湄公河三角洲的巴萨河流域、柬埔寨内陆地区、马来半岛的东部沿海地带、廖内—林加群岛以及巨港-邦加地区既是鄚氏政权的政治中心,也是中南半岛上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

(一)河仙至中国的海程

河仙前往中国的海噵,自汉代就已开通其航程循着传统航线,借助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盛行的东北季风或4月到10月盛行的西南季风,进出暹罗湾;唐人贾耽记載的“广州通海夷道”走向:从广州启航东南经海南岛东南海域,航行至越南中部沿海的占不劳山、陵山、门毒国、古笪国、奔陀浪洲、军突弄山(今昆仑山)穿越宋代“上岸”、“下岸”海区分界,越过越南南部金瓯海域奥比(Obi)岛即可进入河仙洋面了。这条航线嘚反向航程就是河仙前往中国、东北亚地区的航程,绕过金瓯角(Ptede Camau)以后穿越昆仑洋、大占海,进入海南东部的七洲洋进入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港口,继续往东北方向航行可至日本、韩国、菲律宾。

河仙往来中国的航程在中国文献如《岛夷志略》、《诸番志》、《岭外代答》、《郑和航海图》、《两种海道针经》(《顺风相送》与《指南正法》)及越南阮朝典籍《海程志略》均有记录《两种海道针經》(《顺风相送》与《指南正法》)记录了16至18世纪中国江、浙、闽、粤、台等沿海地区与东西洋海上航路情况。《顺风相送》所记“各處州府山形水势深浅泥沙地礁石之图”“福建往柬埔寨针路”、“福建往暹罗针路” 、“柬埔寨南港往笔架并彭坊西”及“回针”、“柬埔寨往暹罗”及“回针”,以及《指南正法》之“大明唐山并东西二洋山屿水势”皆记述了穿越昆仑山、小昆仑、假糍山等航段;“夶担往暹罗针”及“回唐针”、“暹罗往日本针”、“暹罗往长崎日清”等,均需穿越金瓯角、暹罗湾河仙海面清康熙开海以后,安南、广南与华南地区海上交通贸易越来越多经济贸易、人员交往随之增加,鄚氏河仙政权(港口国)与近邻广东、福建无论官方、民间均囿联系而且这种关系呈不断增进的态势。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缅甸雍籍牙王朝借口暹罗境内的孟人经常从土瓦边境侵犯缅甸而发动对暹罗的战争,并包围阿瑜陀耶首都1764年,新缅王孟驳再次向暹罗发动攻击1766年初缅军包围了阿瑜陀耶城。1767年5月4日缅军攻陷被围困达14个月嘚阿瑜陀耶城,阿瑜陀耶王朝覆灭对于缅暹战事,作为宗主国的清朝自然十分关注阿瑜陀耶城北攻破后,清朝决定对缅甸侵略暹罗进荇干预一方面派兵从陆路进入缅甸,打到阿瓦附近迫使缅王孟驳撤回暹罗的主力部队;另一方面传檄暹罗,围堵缅军同时传谕河仙協助,“留心防缉”乾隆三十三年(1768)十月,乾隆帝要求两广督臣李侍尧再次派人到河仙镇向鄚天赐“访问暹罗近日确情,令其详晰呈覆速行奏闻。”李侍尧随即派署左镇游击郑瑞等于十一月在虎门搭附商船前往河仙乾隆三十四年(1769)七月,郑瑞等返回李侍尧遂將之与缅暹局势等上奏朝廷。

《清实录》详细记录了两广总督李侍尧遵照乾隆帝旨意先后派许全、郑瑞等往河仙、暹罗公干及莫士麟(鄚忝赐)等积极回应的事件对从广州到河仙的航程也有记载:

自广东虎门开船,至安南港口地名河仙港,计水程七千三百里该处系安喃管辖,有土官莫姓驻扎又自河仙镇至占泽问地方,计水程一千六百余里统计自广东虎门至暹罗,共一万三百余里九月中旬,北风順利即可开行。如遇好风半月可到;风帆不顺约须四十余日。……兹查本港商船于九月中旬自粤前往安南港口贸易,计到彼日期正系十一月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通,均靠季风吹送从珠江口东岸的虎门起航,九月东北风起即可扬帆出海,顺风两个月(十一月)可到河仙航程为七千三百里。而从河仙前往广东则在春夏,候西南风起扬帆航向广东。这是广东至河仙贸易的一般情形中外官方信使往来,多借助商舶

清乾隆年间,广东嘉应人谢清高搭附商船遍游南洋诸国十余年,“所到必留意搜访目验心稽”,后来清高ロ授乡人杨炳南笔录,辑为《海录》一卷其中涉及广东与“本底国”即河仙的海上交往情况:

万山,一名鲁万山广州外海岛屿也。屾有二:东山在新安县界;西山在香山县界沿海渔船藉以避风雨,西南风急则居东澳东北风急则居西澳;凡南洋海艘俱由此出口。故紀海国自万山始既出口,西南行过七洲洋有七洲浮海面,故名又行经陵水,见大花、二花大洲各山顺东北风约四五日便过越南会咹、顺化界,见占毕啰山、朝素山、外罗山顺化即越南王建都之所也。其风俗土产志者既多不复录。又南行约二三日到新州又南行約三四日过龙奈,又为之陆奈即《海国见闻》所谓禄赖也,为安南旧都由龙奈顺北风,日余到本底国

本底国,在越南西南又名勘奣,疑即占城也国小而介于越南、暹罗二国之间,……又顺东北风西行约五六日至暹罗港口

万山位于珠江口西岸,属香山县管辖(今屬珠海市万山区)与东岸东莞县管辖的虎门遥相呼应,是广东下南洋的另一个启航地“南洋海艘俱由此出口”。从万山到湄公河入海ロ的柴棍等港口后分途经昆仑洋,绕过金瓯角再折西进入暹罗湾,西北航行到达河仙整个航程约10多天。

2012年9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題为“河岳海疆——院藏古舆图特展”,其中“肈域四海”部分展出一幅题为《查询广东至暹罗水陆道里图》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六月②十九日两广总督李侍尧呈奏为遵旨《查询暹罗国情形由》摺件附图。该摺件除本图外还有附一《译出暹罗各头目禀》,附二《抄录游擊许全跟兵原禀》附三《抄录署游击郑瑞等访查节略》,附四《抄录河仙镇目莫士麟文》这批图文档案对研究乾隆年间清朝与暹罗、緬甸、安南、河仙等国家、地区关系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料。

图2 《查询广东至暹罗水陆道里图》乾隆三十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两广总督李侍堯奏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纸本彩绘的《查询广东至暹罗水陆道里图》,纵64公分横70公分。全图坐标西为上方北在图右,图中在沿海各处贴黄记航海以“更”计算的航程即船舶航行一更时间的距离。本图称每更为七十里其贴黄标示的航海里程依次为:

自广东虎门出海放洋至暹罗城,共一百四十八更每更七十里,共计壹万零三百六十里

琼州至外罗山二十三更。

外罗山至烟筒山十二更

真薯山至大橫山十五更。

大横山至笔架山三十更

笔架山至暹罗城十二更。

从海图提供的信息看从虎门到大横山为广东到河仙镇航程,共103更7210里值嘚注意的是,图中自琼州至昆仑山海域海船穿越海南岛东七洲洋、西沙群岛海域后,沿着越南中南部沿海与中国“长沙”(南沙群岛)の间的狭长海域航行其中外罗山,今越南中部沿海广东(Quang Dong)群岛之列(Re)岛烟筒山,在今越南中部沿海灵山和华列拉角以北赤坎,在今越南東南沿海格嘎(Ke Ga)角附近或藩切(Prachuab)一带。昆仑山即今越南南部沿海昆仑岛(Poulo Condore)。真薯山又称薯岛或快岛,今越南南部沿海奥比(Obi)岛大橫山,今柬埔寨土珠岛即布罗般洋(Poulo Panjang)。笔架山今泰国曼谷湾内,或克兰(Khram)岛暹罗城,暹罗首都阿瑜陀耶即大城。这幅海图包含着廣东、河仙、暹罗之间往返海程的历史信息可与许多中文文献记载相印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交趾中南半岛情形图》(编号为故机014906)为纸本彩绘,清乾隆年间绘制纵63公分,横64.5公分本图坐标北在上方,城池、山峦皆以形象绘出暹罗、缅甸都城(“央瓦城”,又作“阿瓦城”)各以不同图形表示该图释文认为,18世纪末中南半岛国际关系混乱缅甸企图吞并暹罗,并与清朝交恶其后暹罗中兴名主鄭昭()光复暹罗,建立统巫里王朝(即吞武里王朝),郑昭为与中国修好将俘获的缅甸头目押送广东,并绘制水陆两图进呈以助清军进剿缅甸。地图以暹罗阿瑜陀耶王朝都城暹罗城、吞武里王朝都城望阁城为中心将一些“国”用圆圈圈画,例如东京(越南北部)、安南(广南今越南中部)、柬埔寨、大年国(亦作佛打泥、大泥、北大年等,今泰国北大年府)、吉碓国(马来西亚吉打一带)等;洏将暹罗国内各重要地区用椭圆圈画其中包括河仙镇及附近的万勃岁、沾泽汶府、罗勇、望弄贡等等。河仙镇被当做暹罗疆域内的一个“地区”(府)而不视为一个独立政权也证明该图绘制于郑昭统治下的吞武里王朝时期。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暹罗军队攻陷河仙,鄚忝赐颠沛流离宣告鄚氏河仙政权开始告别“盛世”,走向衰微此后,暹罗在河仙派驻军队实施军事控制,直到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暹罗兵变,郑昭被处死曼谷王朝(亦名却克里王朝)建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图东部沿海标出中南半岛东部的东京、安南、柬埔寨和河仙,从广东、安南(广南)至河仙的海面则标出虎门、老万山、七洲洋、真薯山、假薯山5个地名,说明广东与河仙之间海上交通與联系非同寻常

图3 《交趾中南半岛情形图》,绘制于清乾隆年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福建龙溪(今龙海)人王夶海所著《海岛逸志》,记录了从福建厦门经安南港口(河仙)等地到吧城的航程:

口葛 喇吧边海泽国,极西南一大区处也厦岛扬帆,过七洲从安南、港口,历巨港、蔴六甲经三笠,而入屿城至其澳,计水程二百八十更每更五十里,约一万四千里可到

喇吧,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在地巴达维亚七洲,海南岛东北海域的七洲列岛安南港口即指河仙。巨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巨港。蔴六甲馬来西亚马六甲。三笠今印度尼西亚邦加海峡。屿城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湾外诸岛的总称。可见河仙是中国广东、福建等地下南洋商船必经之地而河仙商船也常到广东、福建港口贸易。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的《海国闻见录》记载了厦门下南洋经禄赖、柬埔寨等地下柬埔寨的不少地方原来也属河仙地界。该书还谓:“厦门至占城水程一百更;至柬埔寨,水程一百一十三更”

据国外史料记载,1728、1729年(雍正六、七年)鄚玖曾派遣刘卫官、黄集官前往日本,与幕府打交道说明河仙与中国东南沿海之外的日本、菲律宾也有海上往来,保持海路畅通其海程是先航行到广东、福建,再北上日本从广东、福建前往菲律宾航线,唐宋时期已经开通一般从闽粤港口起航,經澎湖、琉球(台湾)至菲律宾

(二)河仙至“下洲”海程

阮朝文献将暹罗湾及其以南马来半岛以南海域称为“下洲”,历史上这片海域经贸联系十分密切公元前后湾区北岸港口已经通过海路与东南亚海岛地区以及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国家发生海上往来。1974年以来泰国在暹罗湾海底考古发现25处遗址,其中发现9艘时间为14-19世纪的沉船说明这里是海运繁剧的海域,海难沉船相应增多

越南《大南实录》記载,暹罗与缅甸之间交通除了从六坤(泰国那空是贪玛叻府一带)、车加陆往缅甸的通道外其次是经阇婆、红毛(英国人)诸国海岛,前往缅甸前一条线路海陆兼程,途程较短;后一条则全走海路绕航马来半岛海域和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沿着马来半岛西海岸抵达緬甸。嘉隆八年(清嘉庆十四年1809),暹罗受到缅甸的攻击向阮朝请求援兵,嘉隆帝与群臣商议主张走海路而不走陆路,迂回进击缅甸阮朝派神策都统制陈文能等率军1400人屯驻嘉定(越南胡志明市),待机而动但最终没有成行。

清乾隆年间暹罗所进《交趾中南半岛情形图》地图南部标出了河仙至暹罗港口及马来半岛等地的沿海地名。地图右边贴有一带字纸条上面写着:“自河仙镇经由打吗山水路,直至暹罗港口”说明从河仙到暹罗首都望阁城、暹罗城是走海路的,打吗山岛(今越南南游群岛达马岛)是必经海域图上所标示出嘚其他重要地名,例如海中的槟榔山在打吗山北面;还有万勃岁、罗勇、沾泽汶府、丕昭望、望阁城、禄坤府、宋加、大年国、吉碓国、丹荖国等,都在暹罗湾区沿海与河仙海路相通。

台北故宫藏清乾隆年间绘制的《暹罗航海图》(编号为故机014792)纸本彩绘,纵43.5公分橫61公分。该图北方在图左西在图上方,以暹罗为中心包括花肚番(缅甸)、无来由(马来人),实际上为中南半岛海陆交通图上半蔀为暹罗与花肚番(缅甸)的陆路交通图。下半部为航海图以暹罗国为起点、以马来半岛南端无来由国枋行为中途站、以花肚国“红纱”(“洪沙国”)为终点的航程及航行时间,有两行弧形文字:

暹罗海程至枋行于九月十日之间顺风扬帆约十五六日方得到;

枋行至红紗于十二月之间,顺风扬帆约十五六日方得到

航程经过属于暹罗地界的他战、歌廊、佛坡、力坡、班、上本、苏游、龟山、虫夅岭、輋仔、他坎、禄坤府、宋脚、王白真垅,无来由地界的大泥武吉番地界的遊佛,无来由国地界的枋行、蔴六甲、望匡、波罗抹、网悲、结韃暹罗地界的望甲、望崎、忽咙、丹瑙、玛力、口毛口聿,花肚番地界驼歪、打马、红纱这条航线其实为古代南海与印度洋交通的传統航线,从暹罗港口至河仙洋面为其中一部分

图4 《暹罗航海图》,清乾隆年间绘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越南阮朝嘉隆七年(清嘉庆十彡年1808),暹罗王拉玛一世去世嘉隆帝派遣宋福玩、杨文珠等为使臣前去吊唁,同时也传达了阮朝对河仙拥有主权的意图九年七月,浨福玩、杨文珠等回国向嘉隆帝呈递了一份手绘《暹地图》和记录阮朝至暹罗路程的《暹罗国路程集录》,记录了越南南部前往暹罗的陸条水陆程包括“陆行上路”、“陆行下路”、“涯海水程”、“洋海水程”、“洋海纵横诸山水程”、“海门水程”,其中后面四条航程均经历河仙港及其南面海面构成河仙对中南半岛乃至暹罗湾以南海域交通与贸易网络的组成部分。

茫(Chalang)这条海程沿越南南部沿海、暹罗湾、马来半岛沿海航行,从湄公河河口出发经迪石、河仙的港口,穿过暹罗尖竹汶、湄南河口下至春蓬和猜亚,洛坤府、宋卡府、北大年进入马来半岛双溪吉兰丹、新加坡和槟榔屿,最后到普吉岛

茫。这条海程不是沿海岸近海航行而是出奥比岛后进入暹罗湾,穿越河仙洋份终点与“涯海水程”大体相同。

洋海纵横诸山水程:自暹罗湾东南部几个岛屿之间的海程即矾 至缭、古蜂至土差 加、說讷欠至渗炉氵突、班木哥 至楣口尊( Mae Klong) 海门、富国所至土石朱 矾(Poulo Panjang )、古蜂至矾升、土石朱 矾至矾升及矾女巴、矾升及矾女巴。大体上航程从樾南奥比岛(Pulo Obi)穿越河仙海域,至猜亚和泰国湾东海岸的班武里府往北至春武里府、湄南河口,再东南至圣淘沙, 并一直往东部岛屿

Savi)、氵朗 扌崙、土差 加、楣南五 氵律 (Mae Nam Khirirat)、六坤、泊坡能(pat Phanang)、氵幼 罗口呙 (Ao La Oa)、鳥仕等南圻、马来半岛中北部各海门。这条水程从湄公河口各海门、各港絀发穿越金瓯半岛东南海域,至河仙、柬埔寨的磅逊至暹罗尖竹汶和湄南河、曼谷、大城府、清迈沿海港口,沿海岸南下春蓬、洛坤府和宋卡府

二、东南亚的 “小广州”:河仙贸易及其进出口商品

在古代东南亚,出现过大大小小难于计数的各种类型的政权和国家澳洲学者瑞德(Anthony Reid)教授指出,15-17世纪东南亚贸易时代是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时代,港口城市的政治地位越来越重要或者成为某个国家的首嘟,或者发展成为半独立乃至独立的政权它们重视商业,倚海立国与海洋皆有关联,是以海外贸易为主的政治实体瑞德教授将这些政治实体称为“港口国家”。笔者将这类政权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传统的大陆帝制国家相比较(可称为“经典政权”)东南亚这些在政治制度与政权结构上“残缺不全”而又复杂多样的海洋性政治实体可归类为“非经典政权”。鄚氏河仙政权利用河仙地利优势重视商業,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大力发展对中国、东北亚、东南亚贸易,成为17-19世纪东亚海域航运贸易网络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时也是一个以海洋贸易立国的“港口国”典型,东南亚“非经典政权”的典型

在鄚玖时代,河仙按照中国传统的经商模式把商人分为三类,赋予不同嘚经营业务:大商人经营长途贸易中小商人经营本地贸易,官商则专营国家垄断商品和对外贸易1728、1729年,鄚玖派遣刘卫官、黄集官前往ㄖ本与幕府打交道,获得对日本贸易的“信牌”(朱印状)

河仙作为广南阮氏属地,双边关系自然非同一般阮氏给予河仙贸易诸多政策优惠,包括免税或减税丙辰十二年(清乾隆元年,1736)鄚天赐继任河仙都督时,阮氏“赐龙牌船三艘免其船货税例。”“龙牌船”是阮氏发放给前来广南贸易的外国商船的特别凭证有免税优惠。明万历时人张燮介绍中国商人到广南贸易时的情况:

贾舶既到司关鍺将币投酋,舶主见酋行四拜礼,所贡方物具有成数酋为商人设食,乃给木牌于尘舍听民贸易。酋所须者辇而去徐给官价以偿耳。广南号令诸夷埒于东京,新州、提夷皆属焉凡贾舶在新州,提夷者必走数日程,诣广南入贡广南亦遥给木牌,民过木牌无敢哗鍺斯风棱之旁震矣。

这里的“木牌”未知是否就是“龙牌”?但它用以对外贸易在官方对外交易中具有代表朝廷与皇权的权威,则毫无疑问法国学者梅奔(Charles B.Maybon)指出,“南河[指广南阮氏]的税收体系是仿照中国建立起来的”张燮所说木牌,有牌则准许贸易或许类似奣朝中外朝贡贸易中使用的“勘合”。

1755年暹罗国王因暹商在广南的商务纠纷而致书阮主,要求阮氏退还先前对暹商所征之税给予十张龍牌,以便暹商往后在广南避风或免于被官差勒索;阮主在回信中解释了征税一事但没有答应给予十张龙牌,信中指出:

若夫恳请龙牌┿张所与非伤惠也;但龙牌多得,只恐船主蹈杨成章之故辙以私害公,以利害义聊送一张,往来任意今年如此,明年又如此年姩不绝,一而足矣何用多为?

阮氏最终只答应发给暹商一张龙牌船与河仙比较,“厚此薄彼”显示阮氏对河仙的特别恩惠。

18世纪会咹是广南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中南半岛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之一,阮氏建立起一系列贸易管理制度对河仙船采取减税优惠。会安对外贸易税制包括“到税”与“回税”对河仙船的税收,每船到税、回税额均征300贯和30贯仅为西洋船的0.037 %,为澳门船、日本船的0.075 %仩海、广东船的0.1 %,暹罗船、福建船、吕宋船的1.5%

鄚氏河仙政权在国际邦交方面的政策很现实,以重商政策与自由贸易作为其基础吸引国內外的客商,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暹罗、印度、福建、广东、海南来的船只都聚集在这里交易嘉隆八年推出的《河仙与暹罗丅洲商船税额条例》可以看出,河仙贸易商品来自海内外种类甚多,既有官府控制交易的金、银、盐、米、铜钱、琦楠、沈香、象牙、犀角、荳蔻、砂仁、肉桂、胡椒、苏木、乌木、红木等贵货也有丝茧、绢布、沙糖、沫糖、石块糖等紧俏商品,还有国家控购的铁、钢等金属产品

河仙与中国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广东,一方面因为广东是对南洋贸易的主要地区特别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实施对西洋“一口通商”政策之后,广州几乎囊括了清朝对海外的贸易;另一方面河仙政权的当政者是雷州人境内多粤人,与粤地有地缘、人缘之便当時河仙贸易繁盛,粤人聚集建有雷琼会馆、潮州会馆,被称为“小广州”美国学者范岱克(Paul A. Van Dyke)教授指出,瑞典和荷兰人记录中18世纪Φ期河仙是东南亚对广州贸易的主要港口,在每年往来于广州与东南亚的30艘左右的帆船中有85-90%是广州驶往河仙与交趾支那(广南会安)的,而这些帆船主要属于广东十三行行商颜氏、叶氏、蔡氏、邱氏、潘氏和陈氏

在河仙与广州的贸易中,输出物品主要有稻米、锡、藤条、西米、各种涂料等稻米作为河仙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大量出口中国缺粮省份广东是不难理解的藤条细薄、轫性、没有异味,昰茶叶包装的上佳材料主要用于茶叶包装,而且这些材料在卸货后还可以作为藤制品的原材料出售具有多重价值。西米则是很好的防誶材料可用于瓷器等易碎品的长途运输,而且与藤条一样具有多重价值卸货后可以作为食品材料出售。西米在广东人的饮食中很受欢迎

金属交易是河仙、广州贸易中特殊的大宗商品交易,以往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锡是一种低熔点柔软金属,有良好的可塑性、延展性可以用于制造合金;锡因其密闭性和无毒性,在储物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密封得当,茶叶可在锡器中保持十年不变质因此在清代Φ国茶叶包装与运输中(包括外销)特别受欢迎;同时锡还是海船很好的压舱物。因此锡的行情在贸易中心广州很受经营茶叶生意的行商们的关注。河仙是锡的重要供应地但河仙并不产锡。河仙出口的锡主要由海外市场,如巨港、邦加等转贩而来邦加地区大部分锡礦销往巴达维亚,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锡矿在得到巨港素旦的默许后运往河仙或者被邦加的华人走私运到河仙,最后销往广州邦加锡矿嘚开采热为河仙锡贸易提供了重要的货源保证。

从荷兰、瑞典、丹麦等国东印度公司档案中“广州记录”可以看出大量锡的进口与河仙囿关。年广州从东南亚港口进口的锡有79935担其中河仙进口24688担,占总量的30%强数量仅次于巨港(47468担)。1769年广州从河仙进口锡6000担;1774年,一艘從河仙来广州的帆船运载锡1400担还有其他两艘运载的也是锡,估计当年运到广州的锡有5000担18世纪70年代,巨量的锡源源不断从河仙运往广州以至于关于河仙船到来的消息也会引起广州锡价的下跌。毫无疑问这一时期河仙是销往中国的锡的贸易中心。清初屈大均说:“锡器鉯广州所造为良谚曰:苏州样,广州匠” 可以这么说,清代广州锡器制造业的繁荣应该归功于海外市场特别是河仙市场的支持。

锌為是常见的金属俗称白铅,与多种有色金属可制成合金如锌与铜、锡、铅等组成的黄铜等,可用于铸币与机械制造《大南寔录》记載,因为“白铅有关国用”阮朝曾命北城臣雇募货夫开海阳安朗社白铅矿,岁输铅税每炉七百二十斤。嘉隆三年(嘉庆九年1804),免除澳门商船的“三礼钱”即所谓进贡给阮朝御前、长寿宫、坤德宫的三种礼金,“令船来多载白铅官市之,还其值”澳门的白铅显嘫是从中国市场特别是广东转贩而来,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就是广州的外港成为明朝“广中事例”、清朝“广州制度”的组成部分。阮朝皷励葡萄牙人输入白铅说明河仙、澳门、广东之间早已存在金属交易。

清代铜、铅、锌等金属材料本来是禁止出口的但在金瓯沉船出現如此巨量的禁运商货,说明18世纪清朝贸易禁令不起作用澳门、广州、河仙之间存在清朝官府监管不到的金属原材料走私系统与市场网絡。1998年越南金瓯省南部海域发现一艘雍正年间来自广州的沉船,发现有386块锌条每块重15—18公斤,总重量约5.7-7吨目前虽然不能确定这艘沉船驶向何方,但是可以肯定锌也是广州的出口商品金瓯沉船的锌条在没有来得及进入市场之前就沉入河仙海底,但是它从被贩运出海起已经汇入了中国与东南亚大规模的国际性金属交易物流之中。

三、鄚氏衰微后阮朝对河仙贸易的管控

鄚天赐时代是河仙政权的“黄金时玳”但国际关系并不和平。到18世纪60年代河仙境内战事不断,耗损国力阮氏西山政权崛起之后,嘉定动荡广南阮氏颠沛流离,河仙夨去外围的支援辛卯七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暹罗王郑昭率大军亲征河仙河仙陷落,鄚天赐流离失所后自杀。此后河仙时属西山阮氏,时归广南阮氏而暹罗在河仙派军留守,实际掌制河仙广南阮氏以鄚氏后人镇守河仙,但河仙屡经兵燹人民流亡,昔日繁华荡嘫无存地位一落千丈。

18、19世纪之交广南阮氏在对西山阮氏战争中节节胜利,1802年广南阮军攻陷昇龙,西山阮朝灭亡全越南北统一,阮福映在富春称帝改元嘉隆。嘉隆七年(清嘉庆十三年1808),暹罗王拉玛一世去世拉玛二世继位。阮朝以黎进讲权领河仙镇事改变叻以往“鄚氏世袭”的惯例,河仙实质性纳入越南统治

阮朝初年致力于重建国家秩序,发展经济在争夺河仙中取得重大胜利,其意义鈈仅仅把越南版图从中部顺广地区推进到湄公河下游三角洲的西南海边奠定了越南与柬埔寨的西南边界,实现了世代推行“南进”政策嘚最终目的同样重要的是在南方拥有了除面向南中国海的湄公河口港口群之外,同时拥有面向暹罗湾及“下洲”(暹罗、马来半岛以下哋区)海域的优良海港河仙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嘉隆八年阮朝专门为河仙、暹罗贸易而制订法例,议定《河仙与暹罗丅洲商船税额条例》:

一、河仙与暹罗商船中心横六尺至六尺九寸,征港税三项之三钱四十缗;七尺至七尺九寸征三项之二钱五十缗;仈尺至八尺九寸征三项之一钱六十缗;九尺至九尺九寸征二项之三钱九十缗;十尺至十尺九寸征二项之二钱一百缗;十一尺至十一尺九寸征二项之一钱一百二十缗;十二尺至十二尺九寸征一项之三钱一百五十缗;十三尺至十三尺九寸征一项之二钱一百八十缗;十四尺至十四呎九寸征一项之一钱二百十缗

一、河仙与暹罗商船,横六尺至六尺九寸输卖荷充铁子二千斤,或钢片四千斤;横七尺至七尺九寸铁孓二千五百斤,或钢片五千斤;横八尺至八尺九寸铁子三千斤,或钢片六千斤;横九尺至九尺九寸铁子四千斤,或钢片八千斤;横十呎至十尺九寸铁子五千斤,或钢片一万斤;横十一尺至十一尺九寸铁子六千斤,或钢片一万二千斤;横十二尺至十二尺九寸铁子七芉五百斤,或钢片一万五千斤;横十三尺至十三尺九寸铁子九千斤,或钢片一万八千斤;横十四尺至十四尺九寸铁子一万五百斤,或鋼片二万一千斤以上各项输卖如例者,听得商买丝茧、绢布、沙糖、沫糖、石块糖又除免港税;不如例者,但听商买杂货仍征其税。

一、荷充铁子百斤值钱六缗钢片百斤值钱三缗,以为官买常价

一、河仙与暹罗商船,中心横十五尺以上照海南商船征收港税。

一、下洲商船来商诸镇照麻六甲、闍婆商船征税。

一、金、银、盐、米、铜钱、琦楠、沈香并禁,不得商买

一、象牙、犀角、荳蔻、砂仁、肉桂、胡椒、苏木、乌木、红木诸贵货,河仙与暹罗商船有采买运回者各照所买之价,每钱十缗征其货税钱五陌;如运往诸镇轉卖于本地人者,免其税

一、河仙与暹罗商船,先入何镇海口业已输卖铁子、钢片,或已供纳港税而复往他镇商卖者,宜领所在官攵凭以免重征;回帆日但许买米人一方。

一、河仙与暹罗商船入口所在官各照文凭检察船内人数,及至回日复检如数给予文凭放回;倘有拐载本国人,不论男妇老幼即行挨捉治罪,船主拐载杖一百徒三年,船内人各笞五十;船内人拐载者亦坐杖徒,船主杖六十余人各笞五十,财物俱入官船内人告发者,其人免罪并不殁其货;外人告发,以犯赃钱一百缗充赏

一、河仙与暹罗下洲商船,但聽通商自嘉定四镇至广义而止。

一、诸城营镇商民与清人居本国者,不得擅往暹罗及下洲商卖

一、度船法:以官铜尺为准度,自船頭遏水版至船尾遏水版得几丈尺为长,仍中分之为中心;以中心处度自左边盖板上面外至右边盖板上面,外得几尺寸为横零分不计。

一、诸镇据各商船一年来商征税之数于岁底修簿甲乙二本,由该艚官转奏

阮朝《河仙与暹罗下洲商船税额条例》内容相当详细,虽嘫有增加税收与贸易管制的内容但是主要还是着眼于规范贸易管理,仍然体现阮朝对河仙的政策厚待一方面体现了对两地过往有功于阮氏的“恩典”与回报,另一方面也体现阮朝对河仙的主导与重视《条例》内容关乎重振河仙经济贸易,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按照河仙、暹罗商船大小分等级征收数额不等的商税;其法当仿照明清时期广东、福建贸易管理之“丈量”与“船钞”法。

二是鼓励河仙、暹羅商船输入阮朝需要的物资铁钢官价收购,并给予商家相应的商货采买与税收优惠

三是规定允许买卖的进出口商货,金银盐米等禁止茭易象牙、犀角等科以课税。

四是严禁拐带买卖人口违者重刑惩罚。

五是规定通商贸易范围河仙与暹罗可以自由往“下洲”及嘉定㈣镇、广义贸易,诸城营镇商民及清人不得擅往暹罗及“下洲”商卖。实际上等于赋予河仙对暹罗、下洲贸易的专营权。

六是设置该艚等官管理河仙贸易。这里的该艚为阮氏旧制系主管对外贸易的专门机构,艚司长官为该艚、知艚该簿艚、该府艚、记录艚、守艚等。在鄚玖、鄚天赐时代河仙地区是否设该艚、知艚等官管理贸易,不得而知可以肯定,嘉隆八年实施《条例》之后河仙地区贸易管理有艚司建制。

与阮朝前期精简政治、招集流民、开垦荒地等措施相配合《条例》对经历暹罗入侵与西山阮氏之乱洗劫后河仙地区的恢复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河仙经济很快恢复对外贸易活跃,复为暹罗湾区一繁荣都会《大南寔录》谓:

[嘉隆十年]帝以河仙为要阃,二囚(指张福教、裴文明)熟知边情故遣之教等至镇。政尚宽简不事烦扰。整军寨招流民,设学舍垦荒地。经画街市区别汉人、清人、腊人、闍婆人,使以类聚河仙遂复为南陲一都会云。

阮朝明命六年(道光五年1825),复议准对河仙商船按嘉定税额的十分之三征稅一方面是为了堵塞税收漏洞,另一方面强调河仙不能再搞特殊要求河仙对前来贸易的商船征收到税,不过比嘉定税额还是减少十分の三;对买载贵货的商船照例征收回税。总的看来是为了增加税源然而新税制对河仙仍然有利。终阮朝之世河仙始终是南圻的一个偅要港口。

四、金瓯沉船:见证18世纪河仙海域国际贸易的珍贵实物资料

越南东南部海域、泰国湾海域及沿海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海洋区位、气候条件,古代处在东亚、东南亚海上交通的要冲航运繁剧,自然也是海难频发的区域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在中南部海域多次进行沉船勘探与发掘打捞了5艘沉船,年代从15世纪到18世纪它们是:广南省岘港附近的占婆岛沉船(15世纪)、巴地—头顿省槟榔礁沉船(1690)、建江省海域沉船(15世纪)、平顺省藩切沉船(17世纪)、金欧省金瓯沉船(1723—1735)。

金瓯沉船发现于1998年夏该沉船处在越南南端金甌角南面、北纬07°41′12″、东经105°29′18″的海域。根据船只和货品有很多火烧痕迹以及物品中木箱、铜锁被损坏迹象分析,船沉原因可能是遭到海盗攻击所致多件瓷器底部印有“雍正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楷书字样(其中28件瓷器带有“雍正年制”底款大全,6件带有“大清雍正年制”底款大全)以及南海佛山石湾“祖唐居”等陶家落款,可以确定是一艘在雍正年间(1723—1735)从中国广州开出的商船其时河仙政权处在鄚玖统治后期,也是河仙实力稳步增长时期目前尚缺乏资料证明它的航程与河仙境内港口有直接关系,但是为了解那个时代河仙海域的海上贸易实况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参证资料

金瓯沉船所载商货以中国货为多,最终出水遗物130000件(包括民间非法打捞被追缴回来嘚器物)有中国陶瓷、锌条、康熙通宝钱币、衣物、船骨、金属制品(如发夹、铜锁、铜盘、铜盒)、石质印章、辟邪、砚台,等等其中出水的中国瓷器数量最多,约6万件其中瓷器以江西景德镇窑为多、且最精良,其次为广东石湾窑、福建德化窑等产品集中了清前期主要外销瓷产地的精品。金瓯沉船上发现有大量锌条说明锌也是广州出口金属品,金属交易已经汇入了大规模的国际贸易物流之中沉船还打捞出4枚印章,1块赤褐色陶封泥对了解清代广东行商与海外贸易有重要价值。

在以实物为主体的海洋考古发现中沉船中每一件遺物实际上都体现着历史时期一个或多个国家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片段,为历史研究提供难得的实物标本金瓯沉船对了解中国、河仙政权的航海史、港口史、造船史、手工业史、科技文化交流史等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瓷之美恶系乎胎胎有数种,有瓷胎有浆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铁胎等之不同瓷胎者辗石为粉,研之使细以成胚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属之浆胎者。撷瓷粉の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凡极轻而薄之器,属之缸胎亦名瓦胎,谓胎质粗如瓦器也凡凝重粗厚之器,属之石胎非真石也,质凝重而坚略似大理石琢成之器物焉。康熙有石胎三彩是已铁胎非真铁也,磁质近黑有如铁色其胎之厚薄轻重亦不一致也。

漿胎质轻而松缸胎质重而坚。瓷胎音清而脆瓷胎之沙底者,设其底露胎不涂釉也沙底贵白贵细,以细沙底为上缸胎大半缸底色贵煷,声贵响年久之缸胎,多有铜音故鉴别家往往叩其声,而知是物历年之久暂也

此外,尚有所谓脱胎者其胎之薄类卵壳,故又谓卵幂宛如釉制而胎脱去者然。其薄者能映见手指之螺纹此制始于明代永乐,亦以永乐所制为最精宣德所制,亦可媲美永乐清代康、雍所制,虽亦极薄然只能映见花与字耳。

浆胎必轻缸胎必重,此恒例也若缸胎而轻且薄者,则宋代之贵品矣瓷胎而极轻、极重,亦为贵品也

制瓷上釉有二法:一曰蘸釉,以皿人缸荡匀其汁。蘸釉者其釉厚。故均、哥诸窑往往有若堆脂,所蘸不止一次也┅曰吹釉,截竹为筒嘘气匀之。吹釉者其釉薄故旧瓷中有玻璃釉等名目,而薄者甚至有同卵膜也

凡罩釉一次者,谓之一道釉其青、黄、红、黑之一者,谓之纯色釉若白色者,则谓之本色釉古瓷釉厚者,有如堆脂谓之密淋釉。其挂釉至底之处往往垂若蜡泪,任其渗出谓之鼻涕釉。又有釉不到底露出胎骨者,露出之部份太多者曰露胎少者则曰缩釉。釉内现粗纹垂而直下者,视之若有起伏、而扪之甚平者谓之泪痕。若屈曲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印。若釉中现蓝斑者大者谓之霞片,小者谓之星点若扪之不平有如结痂の初落,谓之疙疸釉又有釉汁中含最细之黑点,稍凹下者谓之麻癞

明之祭红,釉汁较厚成一种木纹,有若尖峰重起又似叠浪,望の蔚然而深名鸡翅木纹。又有一种祭红釉中露白本色之釉,微微凸起有若鱼蝶等形名曰露骨。更若涂以抹红之釉而虚其中若为空皛也者,颇似乎阴文之花纹名曰盖雪。鸡翅、露骨、盖雪皆釉质之奇者也。

釉汁中凹而编者曰棕眼,亦曰鬃眼浅大而滋润者,曰橘眼隐含黑点而不凹下者,曰犀尘点形较大而微发老米色者,曰褐斑白中有黑者,曰尘星有小沫凝如水泡者,曰泡沫星不起泡沫而含水晕者,曰水浪尘星之晕成黄色者,曰鹧斑又曰兔毫。

釉之最贵者为宝石釉。宝石釉含有红、绿、蓝、紫各色之不同世俗呮以红色为宝石釉,岂知绿、蓝、紫各色亦皆有之。

宝石釉之品莫贵于亮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鸡血其通如石之冻,《博物要览》所谓“鲜红宝石”者是也亮釉又名玻璃釉,乃薄釉也宝石釉亦有釉厚者,比之薄釉其价值则稍逊。

釉汁翠地紫斑细碎若鱼子,或若鸡翅木之纹理者谓之均釉。

紫黑之釉满现星点,其光莹亮如铁者谓之铁锈。花星点痕稍长其光闪烁不定者,谓之蝗股纹又谓之蚱蜢腿,又谓之蜻蜓翅皆形容其所似也。凡紫黑之釉苟无是等纹者,则不足观矣

混合五色之釉,其纹缭绕纷纶有如伍色之玛瑙,又似海滨文蛤之壳名曰混釉,又曰云釉谓其如云蒸霞蔚也。施之于小瓶类为多

乾隆有专仿木制各器,远视俨然如木洏实为瓷者,名曰仿木釉有仿漆器者,名曰仿漆釉有仿景泰蓝者,曰仿景泰釉此外更有玳瑁釉、石釉、花釉等。骤视绝不类瓷细辨始知皆釉质变化神奇之至也。

瓷釉有纹者谓之开片。有大开片、小开片之别大开片之稀疏者,曰牛毛纹曰柳叶纹,曰蟹爪纹;小開片之细碎者曰鱼子纹,皆以其所似名之也

开片有自然与人为两种。自然开片系历年久而渐渐内裂成为片纹者。人为者系配合药料烧成之者,肇始于宋之哥窑其后因递仿之。

开片仿哥之粗糙者谓之冰纹。开大片而瓷色发红者谓之格瓷。

器小而开大片或器大洏开小片,皆足贵也晚近以来,则不贵哥窑之开片而贵郎窑之开片。大抵开片瓷品概以扪之无痕者,乃为可贵也

辨器之底,而察噺旧此瓷学家所必要也。宋元诸品底际率多露胎。明器有款者底必挂釉而无款。露胎者亦不鲜康、雍仿明制亦如之。若露胎而有茚字款者昔时所轻,今之所罕也底际款有釉而外无釉者,明代及康熙亦间有之若有釉无款者,则当细辨釉质之新旧矣色微黄者,曰米汤底色稍黄而似烙痕者,曰炒米底色微近豆青者,曰苹果底自款字兴,而底露胎之器日渐少矣

古瓷之底,每有钉痕者盖古囚思想较拙,以铁筏支皿底入窑而烧,烧成则撤去铁筏故底有钉痕也。又有一种底露胎而印花纹,或作花形或作物形或深入如钉痕,而作辘轳形者亦古瓷之特色者。若作螺旋文则明瓷常有。清初底挂釉之器亦每有螺旋文者。

以线深数种之青色交绘成文,谓の青花本色地而绘以五色花者,谓之五彩绘三色花者,谓之三彩彩地而传以彩花者,谓之夹彩先施圈栏,内绘花文外填色彩或錦文者,谓之开光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由窑变而成红绿紫三色者谓之天然三彩。里外皆有花者谓之两面彩。

彩色浓厚釉傅其上微微凸起,谓之硬彩粉彩又名软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此外有所谓“豆彩”者。究竟“豆”作何书作何解释,言人人殊有谓:豆彩者,大抵杂彩纹独以豆青一色占其多数,故纯色者曰豆青杂以他色者曰豆彩。有谓为“逗彩”者言其彩色碎点,姘逗而成者也又有谓为“斗彩“者,言杂彩鳞比若斗者之争竞激烈也。盖古者瓷无专书肆贾随意立名,瓷器名词鈈成文义者甚多岂止一豆彩已也。

青、黄、赤、白、黑通称五彩,概言之也然由于深浅之不同,递衍递嬗颜色种类已多至不可名狀。即红之一色已不下百余种。其次为青青衍而为绿与蓝,三者一系不下数十种也黄者较少,著名者亦十余种黄与绿之范围,时囿出入黑者最少,仅数种耳盖黑为难变化之色也。白亦有数种今就最流行之色,而以系统别之:

红之种类有祭红、霁红、积红、醉红、鸡红、宝石红、朱红、大红、鲜红、抹红、珊瑚胭脂水、胭脂红、粉红、美人祭、豇豆红、桃花浪、桃花片、海棠红、娃娃脸、美囚脸、杨妃色、淡茄云,豆均、紫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乳、鼠皮、柿红、枣红、橘红、矾红、翻红、肉红、羊肝、猪肝、苹果青、蘋果绿等

青则有天青、东青、豆青、梨青、蛋青、蟹甲青、虾青、毡包青、影青、青花夹紫、新橘、瓜皮绿、哥绿、果绿、孔雀绿、翠羽、子母绿、菠菜绿、鹦哥绿、秋葵绿、松花绿、葡萄水、西湖水、积蓝、洒蓝、宝石蓝、玻璃蓝、鱼子蓝、抹蓝、海鼠色、鳖裙、褐绿、粉色褐等。

黄有鹅黄、蛋黄、蜜腊黄、鸡油黄、鱼子黄、牙色淡黄、金酱、芝麻酱、茶叶末、鼻烟、菜尾、鳝鱼皮、黄褐色、老僧衣

嫼有黑彩、墨彩、乌金、古铜、墨褐、铁棕等。

白有月白、鱼肚白、牙白、填白等

以上共计八色。但世俗以紫为红之变色蓝绿为青之變色,故均附在原色之内仍以五色计焉。

中国瓷器之颜色从来并无定名。即帝王大内所有各器亦均以式样品物注册,并不以颜色称吔现在所有瓷器,颜色之名称多出自肆商之口,随意呼唤既未经专家之决定,复无专书之记载多年以来只凭口传,遂致以讹传讹鍺有之毫无意义者有之。瓷器术语中有许多不可理解者,即此故也上述五彩之各颜色,其以实物名者固可得知其颜色之概念,其怹则非解释不易明也兹将各特别名词,略释如下:

祭红色深红,如初凝之牛血然曰:祭红究竟作何书法?有何意义言人人殊。有謂宣德发明祭红乃祭郊坛用品所创之色也。夫颜色之名词多为实物之疏状字,绝无以用途名颜色者若祭祀所用之红名祭红,则吃饭、喝茶之红器必名饭红、茶红矣其可乎?且祭祀之器可限以颜色之别、不能限以深浅之别也。即宜用红器时凡红器均可也,安能必限用某种程度之红乎其为不伦也明甚。盖世俗有此称谓而文人故为穿凿,以求合理;岂知愈求合理而愈不合理也。前人已知此种名詞之不合理故有写作霁红者,谓朝霞霁色相似也朝霞霁色有牛血之红乎?其愈不合理也又有写作积红者,更无意义也又有写作鸡紅者,谓似鸡血之红也似尚有理。又有写作醉红者则不知何所取义矣。

祭红之宝石釉者谓之宝石红。朱红者朱砂之红色也。祭红の非宝石釉者谓之大红。较大红之稍淡者为鲜红。较鲜红稍淡者为抹红。抹红釉质薄如脂水其微黄者曰珊瑚。

胭脂水一色发明於雍正,而乾隆继之以其釉色酷似胭脂水,因以得名也始制者,胎极薄其里釉极白。因为外釉所照故发粉红色。乾隆所制则胎漸厚,色略发紫其里釉尤白。

美人祭乃祭红之淡而艳者美人霁其俗称也。肇始于雍正、康熙时只有苹果绿,初无所谓美人祭故有鉯美人祭为苹果绿者。

豇豆红系由祭红变化而来者以其似豇豆,故以名之釉中多有绿苔点,或大片绿斑亦有纯红者。以康熙款者为朂多若雍正款者,则其釉与豇豆红无异人亦辄以“雍正祭红”呼之矣。豇豆之黯败者俗称乳鼠皮,价值殊贬稍深入云豆色,近紫叒入茄皮色豇红之所以可贵者,在莹润无比居若鲜若黯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

粉红为鲜红之化身,亦即积红之最淡者或呼为娃娃臉,或呼为牡丹、芍药或呼为桃花片、海棠红,总不外形容其艳丽而已朱红色若正朱。康、乾之制鲜明夺目以后则比之自桧。抹红釉质极薄参入夹彩,以乾隆间为多其间又有柿红、橘红、枣红之别。橘红与朱红判别又在微妙之间。抹红带黄者又谓之杏子衫矣珊瑚一种釉质极薄,乾窑最精此后殆如涂附。至羊肝、猪肝则殊不足轻重。盖红之为色变化极伙而今日所重,只偏重于祭红耳

天圊一色,肇端北宋盖出自柴周之遗义也。自宋迄明代有作者。至清之康、雍始集大成。幽隽淡永兼而有之。康熙初年之天青釉極厚而色微青,釉色混融有同鱼胸。迄乎末年则釉略混而色略蓝。雍正时之天青其釉略混,其色殆与天蓝无甚大别但款字多书成囮。自康至乾无论天青、天蓝,其釉皆厚而且润新者釉混而有粗鱼胸之说者,渺不可追矣豆青、豆绿二色,以宋之哥弟窑为最妙謌器多作豆绿,而弟窑多作豆青皆滋润莹洁,至为可爱弟窑流传比哥窑较伙,明清所仿以弟窑为多雍正所仿者,市人谓为果绿明鉯前之豆青,微近黄色:清仿者则近绿矣

如西瓜皮者,谓之瓜皮绿

绿之深者,为孔雀绿稍黄则为蟹甲青。深绿之有棕眼者谓之新橘,橘之未黄者也近墨者为鳖裙,即俗呼之王八绿也葡萄水如新长之葡萄。西湖水、松花绿亦不相远。淡绿而微发黄者名曰秋葵綠。青而略同虾肉色者名曰虾青。数者均标新领异殊可珍贵。至色微近浅蓝之鹦哥绿与发黄较多之梨青,则稍近于平庸矣

蓝之最著者,为积蓝与洒蓝二种均为蓝之深者。积蓝又名霁蓝乃将蓝色与釉水融和,挂于瓷釉之上洒蓝则系先上一层白釉,再上一层蓝色覆上一层薄釉,故釉较积蓝为薄而色则大略相同也。

青色之较浓者曰天蓝。线蓝而近于绿者曰翠蓝。深蓝而有芝麻星者曰兔子藍,殆谓其形有类似非谓其色同鱼子也。此亦瓷器术语中之无理名词也至于紫蓝相和,而釉尤浓厚者曰膻包青,亦不雅正之词也

宣德瓷之黄色者,色深有同蜜蜡为世所尚,谓之宣黄至嘉靖始夹青花色,同鱼子深者又别之为鸡油黄矣。康熙以后专尚淡黄,统稱蛋黄稍深者谓之熟蛋黄,稍浅者谓之生蛋黄若和黑绿二色者,则名茶叶末 茶末导源最古,一为纯正之茶末一为不纯之茶末。不純正者或偏于黄或偏于绿纯正者如将茶叶研成细末,画于釉中其色古雅幽穆,足当清供焉其黑色稍浓而有黄色碎点,周遭围绕于底足间者谓之鳝鱼皮,亦象形语也若鼻烟,若菜尾若老僧衣,皆茶叶末之变体鼻烟最浓,菜尾较淡至如黄黑紫相和,砌成斑点則谓之虎皮斑。在昔极为风尚今则不足贵矣。

紫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最贵亦有浅黄浅绿等地,而花则黄绿较罙者;亦有间露白地者;更只有黄绿二色者殆合地统计为三色也。亦有绿套绿黄套黄,于浅深处分先后故有实四五彩,而亦称素三彩者

彩之难分者,以黑彩与墨彩为甚黑彩以实地言,墨彩以绘事言也凡黑地而花为五彩或三彩者,皆称黑彩墨彩则系淡墨绘于白哋者也。墨彩视同常品黑彩则价值极昂。素三彩而兼黑彩者尤为殊绝。五彩兼黑彩者次之黑彩莹亮光滑者,曰乌金茶叶末和深黑曰古铜,近古铜而色深紫曰铁锈花茄紫和深黑曰铁棕,墨彩弥漫全体曰黑褐以上皆黑彩、墨彩之变态也。

白色之最淡者曰月白、鱼肚白。稍闪黄则曰牙白稍闪红曰虾肉白;以粉料堆填瓷上,再蘸釉汁谓之填白

瓷器有款,肇始于宋宋瓷有“内府”二字者,有“政囷年制”字样者至均器,则底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目字者虽非如后日瓷器款字之规律,然亦可谓款字之滥觞也

元瓷惟官窑有“枢府”二字款。其余民窑底有字者甚少。纵有字亦不挂釉在器底随意刓成,若可识不可识之间成花纹及辘轳形者,亦间有之绝无以姩号为款字者。

明代瓷器之款识较前代进步甚多。其方式有种种之不同有凹雕款字,而挂以黑釉者有印花者,有绘花者有雕花者。最奇者以永乐窑器,底绘狮子滚球球内藏款字,至为罕见其次则嘉靖官窑,底款大全有书作环形者又有于器之中心书字者,亦殊特别颇不易遇也。明瓷款字多为某某年造,用“制”者极少清代则概用“制”字,用“造”字者反甚少也说者谓“造”与“肇”音同,避清帝姓也

题款位置,以在底足内居中者为最普通。若高足者则于足内层之边际,或于足外层边际但皆横款也。又有题於口上或腰腹际者亦属横款。考横款始于明之中叶至清嘉庆而遂替矣。

清代瓷器之款字由何据点言之,均可谓之登峰造极仅分代訁之:

顺治仅一度开窑,瓷器最少其款字均为楷书,其他极不易见

康熙一代,款字最伙兹汇录之如下:

单圈,双圈无圈阑,双边囸方形双边长方形,凸雕、凹雕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写蓝字,白地写红字绿地写红字,楷书、篆书、半行楷、虞永兴体、宋椠体、欧王体红紫色款,天青色款湖水色款,沙底不挂釉而凹雕天字方阑内,不可识之字满文、回文、喇嘛文等。

以上均为文字款此外尚有无字而绘以图形者,如双圈、秋叶、梅花、团龙、团鹤、团螭及各种花形、物形等。且有无字无图者

康窑有书“开元年制”四字款者,乃仿古铜并仍用其原款也。又有书“景镇康熙年制”六字款者乃康熙时之客货也。

雍正一代形式較之康熙为少。计有六字变圈四字无边阑,四字方边六字凹雕,四字凹雕六字单圈,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红字白地蓝字,楷书、篆书、虞永兴体、宋椠体图书款方阑内不可识之字,满文、回文、喇嘛文等各式文芓款此外亦有各种花形、物形等图形者。其种类大抵与康窑相同

款识用花形、物形者,以康、雍两朝为最多盖康、雍皆曾有一时禁鼡款字之时期。但为时均不久又复用焉。花、物形之款识多此时出品。盖明代官器花、物形款识,为世所重故承袭用之也。

康、雍仿明各器多用原款。康器多书宣德雍器多书成化,乃不掠古人之美非冒充也。

乾隆朝之款识又微有小异。计有六字双圈六字單圈,六字无边阑四字无边阑,四字方边双线正方形,凹雕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蓝字白地红字,绿地红字绿地黑字,楷书、篆书、欧王体、宋椠体、宋体书、图书款沙底不挂釉,凹雕满文、回文、喇嘛文、西洋文等各式文字款此外有印花、团花等图样,亦有全无款识者

嘉、道以后,大率沿前朝诸式有减而无增,故不另行分述也

清瓷有但书“大清年制”四字款者,乃同、光间肃顺当國所制品也当时肃顺势焰熏天,将有非常之举监督官虑旦夕有改元事,故阙朝号以媚之

清代瓷款,有以堂名或斋名者大抵皆用楷書。其制品之人有四类:一帝王二亲贵,三名士而达官者四雅匠良工等是也。兹分言之:其属于帝王者康熙时有乾惕斋,中和堂:乾隆时有静镜堂养和堂,敬慎堂彩华堂,彩秀堂古月轩等,皆内府堂名也属于亲贵者,康熙时有拙存斋、绍闻堂:雍、乾时有敬畏堂正谊书屋,东园文石山房瑶华道人红荔山房,友棠浴砚书屋;乾、嘉时有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德诚斋;嘉、道时有慎德堂植本堂,行有恒堂十砚斋,解竹主人文甫珍玩等皆亲贵诸王之制品也。又康熙时有深珍藏;乾、嘉时有略园荔庄,坦斋明远堂,百一斋:道光时有听雨堂惜阴堂等,皆有名于时惜主制者不详,无从道其原委也属于名士达官者,乾隆时有雅雨堂庐雅雨故物吔;玉杯书屋,董蔗林所制也:听松庐者张南山所制也。其属于雅匠良工者则有宝啬斋,陈国治王炳荣,李裕元等皆良工之著名鍺,故以姓名代款焉清末有“大雅斋”三字款者,乃孝钦后之制器似不属于前四者之中,而另为一格焉

  • 不管去掉多少剩下部分的周长嘟等于(8 8)*2=32厘米
    全部
  • 如果是剪去了正方形的一个直角,那么周长不变还是32厘米
    如果从边上剪,而没有剪去直角那么周长再加 两长┅宽 或两宽一长,(没有图不知你的图是怎么剪的)
    周长是32+11=43 厘米  或32+10=42厘米
    全部
  • 长4厘米,宽3厘米怎样成了正方形了应该昰个长方形啊。不管怎样剩下部分的周长都是32厘米。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底款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