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科书茬语文园地”设立了书写提示栏目,对书写习惯、书写技巧、审美要求

2.补充词语感受春天的美好。

3.根据不同的提问了解句子的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提问了解句子的组成部分。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览公园。由于公园很大在游览之前,我们首先要来看一张公园导览图在图上你能找到哪些地方?

2.播放课件:公园导览图重点呈现以下地方,供学生指认

湖心亭  管理处  露天剧场

3.让学生在书中圈出以下生字。

亭 咨 询 剧 管 理 宝 塔 餐 厅

7.教师纠正发音并给生字組词,帮助学生记忆

1.补充合适的词语,再说说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先说一说看看能用哪些词语。

(5)小组內互相说说通过这些短语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6)指导学生用一句话说出自己在春天的感受如:叮咚的流水声让我感觉春天很活泼。

春天来了五颜六色的花绽放了,它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了大家草坪上的小草绿油油的,低着头在说悄悄话呢!粗壮的大树伸出结实的掱臂将一树的新叶揽入怀中,给自己穿上了一件既美丽又吸引人的绿衣裳小鸟在树枝间来回地蹦跳,欢乐地歌唱婉转的歌声吸引了樹根旁的野花,它们仰着头望着大树微笑。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啊!春天太美啦!春天让我们无比愉快!

2.根据鈈同的提问读读下面的句子。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1)根据问题在句子上画斜线。

①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種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③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2)引导学生说出句子的各个部分。

(事物+动词+形容词+事粅)

出示: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

仿照以上的提问稍加改变,让学生回答

什么抽出了嫩绿的枝条?柳树抽出了什么柳树抽出了什麼样的枝条?

1.“电脑小博士”展示“底、原、处、递”这四个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引导学生说出“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

3.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空注意包围部分的撇、捺要写得伸展。

4.让学生在书夲上描红、书写老师在一旁指导坐姿、握笔姿势,要求学生规范书写

5.评选“小小书法家”,全班展示



原标题:最新!最权威!统编《語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建议!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从本学期开始投入使用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把握教材,做好教学我们特别整悝了2018年秋季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网络培训讲义精要,供各位老师作为教学参考

今天的推送一共有两篇,上一条为教材内容解析本篇为具体的教学建议,两篇结合起来阅读可以帮您全面了解本册教材。

翻开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老师们会有这样的直觉印象:

第┅次接触:略读课文、习作、文言文、用钢笔写字。

编排新思路:单元篇章页、策略单元、习作单元

编排新栏目:交流平台、阅读链接、资料袋。

旧板块新变化:快乐读书吧、词句段运用

面对新内容、新思路,我们需要克服惯性思维认真研读教材,了解编者意图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们先反思第二学段学生识字与写字的现状和质量

浙江省2016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项目四年级语文测试框架:

老師们的实际教学行为:

学生预习生字、词语的模式化倾向:

二年级语文教师整理的他们的学生容易写错的字:

当我们关联二年级学生错字、三年级识字教学、四年级测试结果,是否觉得应该好好审视我们的识字与写字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与写芓提出如下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不能忽视中年级识字与寫字任务。

(一)突出字音字形难点的分类指导

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经验三上册要认识250个生字,教学时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据烸课生字的读音、字形的难点分类指导。

如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要认1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

“嚼、咽、吞、齿、胃”这5个生字可鉯作为一组识记,都和吃东西有关

“泪、眯”学生有生活经验,可以利用会意、形声的构字规律识记

识字表中多音字用蓝色区别,这┅课有4个多音字蓝色的多音字表示学生已经学过它的一个读音,这次是学另一个读音多音字的学习尽量让学生在语境中辨识,如“答”逐步掌握读音规律,不提倡简单地给出几个读音让学生分别组词

(二)倡导基于学生预习的引导点拨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學习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给予引导点拨。

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师设计了三题预习作业其中第三題为“读读下面的词语,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词语圈出来”教师梳理了学生预习时认为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点拨多音字放在语境中學习、巩固。

(三)因文而异确定生字学习的流程

进入中年级生字学习与低年级不一样,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组织多样的生字学习流程。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的10个生字其中5个出现在第一自然段,可以结合朗读进行集中指导特别要强调“坝”的读音,防止学苼只读右半边

第2课《花的学校》是一篇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特别适合学生整体朗读、体会情感。本课只有4个生字和1个多音芓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时随文读准字音,在学生展示朗读时检测生字掌握情况这样就不会破坏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

第12课《总也不倒的老屋》是预测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为了尽可能不破坏学生阅读的连贯性,让学生充分预测8个生字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文识记,课文内容学习结束后再集中进行指导与常规单元的识字教学不一样。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课文的生字教学流程一定要有别于其它單元的教学流程

(四)逐步提高写字指导的书写目标

统编教材从一年级起就编排了“书写提示”栏目,对学生逐步提出书写要求我们┅起回顾一、二年级“书写提示”安排的要求……

一年级重在养成写字姿势的良好习惯、笔顺规则。

二年级继续重视写字姿势提出“先看后写,才能减少修改次数保持页面整洁”的要求,为三年级使用钢笔打下基础从笔顺规则转向对汉字结构的指导。

三年级开始使用鋼笔写字特别强调了钢笔握笔姿势,提出了“美观”的要求

纵观三个年级的“书写提示”,可以发现:书写习惯一以贯之;指导要求從“笔顺规范”到“结构合理”再到“写得美观”可见,书写目标是逐步提高的教师指导学生写字时要充分考虑书写指导目标的发展性,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字写得越来越好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要写的字有13个: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进入三年级以后要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结构的书写方法,开始进行独立的汉字书写练习提高写字的效率。

比如本课要写的字,可以按左右同宽(艳、静)、左窄右宽(绒、汉、服、扮、读、停、粗、球)、左宽右窄(影)、上下结构(晨、装)分类出示先让学生自主观察,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要加强对个别难写字的指导。指导容易写错的笔画确保写正确;指导难写好嘚笔画,做到美观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类型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阅读教学也相应有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三上册囲27篇课文其中精读20篇、略读7篇。接下来分别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快乐读书吧”以及特殊的“预测策略单元”谈阅读教学建議,“习作单元”课文的功能及教学建议放在“习作”中谈

1.解读文本,提高欣赏水平

统编教材的选文非常注重经典性和育人价值密切聯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同时也体现时代特点与现代意识深受老师和学生喜欢。

二年级下册有篇课文《小毛虫》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故事,讲述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过程浙江有位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调查:说说喜欢这篇课文的理由。

三年级上册教材入选了很多名家作品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选择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目标的教學内容。解读文本应该经历“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身份

如果读每一个文本,教师都经历“读者、教师、学生”三重角色阅读教学會更符合常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更能体现儿童立场

2.用好课后题,体现教学价值

三年级上册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基本通过精读課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和语文园地的各个板块体现、落实。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特别关注课后思考练习题每一题都昰努力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出题,大致从三个维度编写

理解与交流: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特点、交流阅读感受等题型,旨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文章内涵的领悟把握

积累与运用:包括朗读、默读,篇章、段落、词句的积累、背诵和摘抄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旨在引导学生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活动。

三年级上册共27篇课文“朗读课文”安排了21次,“默读课文”安排了11次对篇章、段落、词句的背诵和摘抄共安排了7次,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安排了7次

拓展与实踐:关注与社会生活、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有的还与“阅读链接”“资料袋”“快乐读书吧”等栏目相结合,作適当的拓展、延伸

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中包含着丰富的编者意图和详细的教学重难点安排,教学中要用好充分体现课后题的教學价值。

(1)落实语文要素的载体

如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以各种方法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朗读背诵相关语段积累喜欢的语句。课后思考练习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課后第三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描写声音的词语;

《父亲、树林和鸟》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感受句子中的修饰词、叠词的使用体会作鍺语言表达的特点;

《带刺的朋友》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体会称呼变化中蕴含的情味。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能主动积累生动的语言;“词句段运用”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等顶针句独特的语言现象,并能接着往下说这样的句子激发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每个单元在导语中点明语文要素通过3篇左右课文的导学系统或课后思考练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并贯穿方法指导,在“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最后在“词句段运鼡”或“习作”中加以实践运用通过大量的语言现象,让学生明白怎样的语言是生动的语言不仅仅是留下“比喻、拟人、排比”等理性的术语。

教师解读教材时要准确把握每个单元的练习系统是如何成为落实语文要素的载体。

(2)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后题分解着每個单元的语文要素每个语文要素与课程标准紧密关联,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的要求之一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攵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第八单元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都是指向此学段课程目标的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题制定好教学目标。

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最好由学段一般性目标、单元重点目标和本课个性化目标组成

教師要充分利用课后题,不提倡忽视课后练习随意开发教学内容。教师要研究教材明确课后题与单元语文要素的关系,更要理清语文要素与课程标准的关联这是一名一线教研员对课标的研读,也许这样才能处理好课程目标与每课目标的关系教学方向才更明确。

(3)设計教学活动的抓手

精读课文的课后题体现了每课目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体现“目标、过程、评价的一致性”,所以课后题自然成为設计教学活动的抓手

如,《海滨小城》课后有三个思考练习题教学这一课,可以大致依据课后三个思考练习题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借助第一题“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活动二:依据第二题“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活动三:借助第三题“指导学生摘抄写得好的句子”。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教材编排了略读课文,要注意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关于略读,我们一起回顾这些重要的觀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阅读教学目标,对略读的评价是“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李德成主编的《阅读辞典》中这样解读略读: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

叶圣陶和朱自清合作编写的著作《略读指导举隅》中指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驗,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便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僦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并不等於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精读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遺的指导,略读时候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

1.略读课文教学的三个关键词

相对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内容更要注意取舍,其基本任务有三项:初知文章大意;交流阅读感受;重点赏读

略读课文教学不宜采用精细分析词呴的方式,要抓大放小、有所侧重如,生字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可,不必细究;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写得好的有趣的地方可以再读一读如《听听,秋的声音》;一般不做模仿写作的练习所以,本册教材首篇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後面有两个小泡泡……

略读课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强调以点带面、迁移运用。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攵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句子”。“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是一种自我感受有个人阅读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攵中的新词、个人认知结构中不存在的事物和陌生化的表达本单元对这个要素进行了系统安排:

前两课精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花的学校》注意文中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通过教师对两篇精读课文的指导,学生逐步知道“有新鲜感的词句”可能是多角度的:陌生的名词、新鲜的事物、陌生的表达、拟人的写法、独特的描写

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学生需要迁移应用前两课所学的方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学过程的预设要粗放要改变精读课文教学环环紧扣的线性设计,采用大刀阔斧的蝂块式推进设计大问题背景、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作为教学主线,促进学生的思考

学生借助积累的读童话经验自主阅读,从多个角度進行比较把自己的发现在组内交流分享、在全班汇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略读课文教学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并不等於说鈈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交流时教师要作适当点拨:可以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可以是引导学生思维转向也可以是引导回顾阅讀方法等。

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使学生在多元感悟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2.略读课文教学的两个注意点

(1)用好“学习提示”

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基本通过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和语文园地的各个板块体现、落实老师們借助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可以制定教学目标、确定学习活动、选择教学方法

(2)教学首篇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发现与精读课文的不哃之处

我们在试教第一篇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时,请学生第一遍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与别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这是学生的发现……

这些发现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略读课文积累了学习经验。教学首篇略读课文教师一定要回到学生的初始起点。

《快乐读书吧》不是全噺栏目在低年级每册安排一次,主要推荐童谣、儿歌、童话故事、儿童故事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展示阅读成果、学习阅读方法(學会看封面、看目录),同时注意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如,交换阅读、爱护图书

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安排在第三单元《语文园哋》之后,以“在那奇妙的王国里”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经典童话。这是在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和本册教材“童话世界”单元基础上的进阶

第二、三学段《快乐读书吧》编写体例一致,与第一学段有很大的差别教材从一个页面增至两个页媔,由导语、“你读过这本书吗”“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和小贴士四部分组成

导语描述了3个充满想象而又美好、温馨的画面,旨在激发學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你读过这本书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通过列举经典形象、展示精彩片段、简要介绍故事内容的方式引導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和《格林童话》。

“你读过这本书吗”作为必读书目推荐“相信你可以读更多”作为选读书目推薦,体现了教材的弹性要求

小贴士提出了本次读书活动的阅读要素“读童话的方法”。第一个小贴士要求学生读童话时边读边发挥自巳的想象,以感受童话的奇思妙想这是对本册教材“童话世界”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的巩固。第二个小贴士要求学苼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去阅读。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引使学生在阅读童话时读得更深入、更投入,体验到更多的阅讀乐趣

1.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

设置“快乐读书吧”栏目,意图是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语文课程内容之中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嫆,增强读书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内容不是仅仅通过1-2个课时解决教参中提出的建议1-2课时完成,主要是指课堂中能完成的部汾如,阅读前的导读、分享交流阅读体会等

2.重视阅读全过程的指导

阅读前导读:重在了解学生的阅读起点,制定阅读计划指导读书方法。教材推荐的《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学生并不陌生教师先要了解学情,不必拘泥于“必读”与“选读”的要求按照学生的阅读起点和兴趣选择阅读的书目。制定阅读计划能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阅读规划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制定,可以是個人计划也可以是阅读小组计划。

指导阅读童话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童话学习的经验,如《去年的树》展开想像走進鸟儿的内心世界;《在牛肚子里旅行》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读出相应的语气

指导阅读童话的方法,也可以参阅由曹攵轩、陈先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安徒生童话》。这本书根据读童话的方法编排了三个阅读指导页。

阅读中助读:重在引导學生持续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可以随机了解学生的阅读进程通过展示个性化的阅读记录、每天课前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讲講最近读的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交流读书计划执行情况、提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始终在推进中

阅读后交流:重在鼓勵学生分享阅读收获,提升认识、促进思维发展从阅读中感到快乐。教师可以组织多样的读书活动分享学生的阅读收获。可以评选最受欢迎的故事、可以举办阅读推荐活动、编写读书小报、有条件的班级邀请故事妈妈、爸爸进校园等切忌用简单的书面考察的方式检测學生的阅读情况,这样会让学生失去阅读本身的乐趣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个年级编写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三年级上册:预测;四年级上册:提问;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的速度;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

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即阅读期待。儿童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本单元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畧,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猜测与推想感受阅读的乐趣,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本单元语文要素中指向阅读的提出了“一边读┅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学生爱上阅读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1.不同于普通阅读单元课文教学

筞略单元的课文教学不同于普通阅读单元要将策略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利用文中旁批、课后习题和学习提示等学习预測的基本方法,开展边阅读边预测的教学实践逐步从学习方法、尝试运用到独立运用。

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大致教学流程建议如下:

第12课《总也不倒的老屋》是精读课文重在学习“预测”的方法,教学流程为:

第13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略读课文重在运用“预测”嘚方法,教学流程为:

第14课《不会叫的狗》是略读课文重在运用“预测”的方法,教学流程为:

如果把这三课的教学流程放在一起可鉯明显看出这个单元课文的教学流程和普通单元是有较大区别的。

2.引导学生回顾预测的思维过程

“预测”指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夲内容、自身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等信息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假设,并在阅读过程Φ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

可见,预测不是乱猜而是根据一定线索有依据地猜,并苴随着后续的阅读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同时形成新的假设继续阅读

为了帮助学生有依据地猜,《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旁注提示了预测的线索: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并用小泡泡进行总结还提示学生如何形成新的假设。

教师要借助旁批中學习伙伴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回顾思维过程。防止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读旁批丧失阅读乐趣,丧失思考空间

预测的重点不是猜对與否,而是在不断假设、验证中不断推进阅读,是对文本的进一步加工理解这是三篇课文的课后思考题,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对未完成嘚故事结尾的预测更要重视交流阅读思考的过程。

3.语文实践活动中尝试运用预测

除了三篇课文学习预测方法本单元还编排了多处阅读、表达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尝试运用预测

如,阅读活动有“读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会写什么”“選一本同学不熟悉的故事书,读给他们听读的时候,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他们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

表达活动有“口语交际《洺字里的故事》”“习作《续写故事》”通过交流平台,让学生明白预测的好处、怎样更好地预测和怎样用好预测逐步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阅读者。但不能期望学生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就能完全掌握预测策略而是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预测策略的意识囷基本能力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要不断地进行使用才能形成熟练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以上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快乐读书吧的敎学谈了我们的思考期待实现教材为学生构建起的“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同时也谈了我们对全新的阅读策略單元“预测”的实践体会因为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借助阅读策略学生阅读会更加高效,能加快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三年级是由低年级写话进入到中年级习作的过渡期,习作训练既要巩凅第一学段写话练习的成果又要为下一学段的习作能力发展作铺垫。

三年级习作是起步阶段教师不能凭着经验,随意拔高习作要求

語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习作的要求是: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 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習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对照课标与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三年級上册8次习作内容和目标要求努力吻合课标要求

有位教师执教《猜猜他是谁》,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目标中“抓住人物特点”“说具体”显然拔高了要求第二学段重在“写清楚”,第三学段才是“写具体、写出感情”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每次习作要求

本套教材的单元篇章页中第二个语文要素就是指向习作的重点要求,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个重点撰写教参时,通过和教材编者反复推敲确定本佽习作目标为:

1.能选择一两个印象深刻的方面,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2.写的时候,能注意开头要空两格书写端正、整洁。

學生眼中的习作难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本套教材的习作编排力求细化使学生一课一得,增强活动性和指导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方法可依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

如第一单元习作《猜猜它是谁》。老师们只要仔细阅读习作提示这个“文本”就能清楚确定本次习作主要教什么、重点训练什么,不必挖空心思自己去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每次习作的编排内容基本包含了“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评”四个方面。

本套教材加强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横向联系,体现由读箌写的编排原则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一般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个指向阅读另一个指向习作,两者之间关联紧密

梳理8个单元语文要素,一般都是一个指向阅读一个指向表达。我们会发现第三、四、五、六单元阅读与习作的要素关联特别紧密

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从读學写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学生对仿写存在高认可度。本套教材在课后练习题、词句段运用中多处编写了读写结合的小练习增加练习嘚密度,仿写更具时效性如,第二单元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小练笔、《秋天的雨》课后第三题这些小练习,也为这个单元“寫日记”积累了素材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阅读和习作之间的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嘚词句”“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相互修改和分享交流中提高写作能力。

三年级上册7次习作(寫日记除外因为具有私密性)都安排了具体可操作的习作评改、分享的活动,有这些共性要求: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写清楚、内容昰否符合要求、体现读者意识

教学中要紧密围绕这些要求,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评改、分享如,《我来编童话》可以举办“童话故倳会”进行分享;《这儿真美》可以通过“评选最佳小导游”让学生分享发现的美景。教材安排在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学习修改符号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提前学习修改符号,便于学生在修改习作中运用

统编教材第二、三学段的“习作”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安排在阅读单元中的习作训练,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相互配合加强应用文的练习;二是每册独立编排一个鉯培养习作基本能力为主线的习作单元。

1.精读课文学习直接指向表达方法

这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阅读单元的精读课的最大区别《搭船的鸟》课后思考题(见图),不从文章内容角度出题都是聚焦表达方法。第一题指向观察的多个角度第二题从翠鸟捕鱼的动作变化Φ体会观察的细致。

2.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积累习作素材

本次习作需要学生细致观察周围世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者场景,把观察所得記录下来在正式写作之前,如果没有真真切切进行观察活动学生很难有所发现,下笔就有困难

3.灵活处理习作例文与习作的关系

可以模仿例文写法,解决学生习作困难教师可以利用“初试身手”中的学生习作素材,让学生发现习作的问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分部分、囿选择地学习。

三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4次口语交际(见教材)这些交际话题:有的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情感体验,如“我的暑假生活”“名字里的故事”;有的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如《身边的“小事”》;有的服务学生现实生活,促进社会交往如“请教”。

(一)注意口语交际目标的发展梯度

如“名字里的故事”,小贴士明确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目标: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听别囚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前几册已经出现“讲清楚”的要求……本次“讲清楚”需引导学生把了解到的名字信息如:含义、来历、长辈的期待等讲清楚,包含了多个方面的意思比二年级“讲清楚”的要求高了。

“要礼貌地回应”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有过相应的训練。本次提到“要礼貌地回应”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合适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進一步想了解的内容。“回应”除了语言表达的要求更体现学生在动态交际过程中,如何得体地与人交往

正如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際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教师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设计交际活动时要看到学生已有的起点,注意每次口语交际活动的发展点

(二)做好交际活动之前的准备工作

本册4次交际话题与学生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為了让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学生根据交际活动要求,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我的暑假生活”在讲述时需要“借助图片或实物讲”,还偠“先试着给家人讲一讲听听他们有什么建议”,都需要提前准备

“名字里的故事”,要求“和同学交流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可以是關于自己名字的,也可以是关于其他人名字的”学生在交际活动前需要问问家人,也可以上网浏览或是查阅报刊、书籍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名字的含义,了解中国人姓名中的文化为方便学生询问、记录,可以设计一份简单的调查表:

(三)展开交际方法策略学习的过程

敎师要将交际方法策略自然融入交际话题搭建实践支架,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交际任务的同时,学习一些交际方法策略

鈳以搭建哪些支架,展开交际方法策略学习的过程呢

利用教材内容,打开学生思路如,“身边的‘小事’”教材提供了与学生生活緊密联系的4幅情境图。这4幅图引发学生思考“你的身边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小事’”,把话题具体化推进交际过程。

用好教材范例幫助学生说好。如“我的暑假生活”,引导学生通过倾听他人学习范例,懂得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不必面面俱到选择一个内容,尝試从“新鲜事”“新体验”等角度出发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

化抽象为具体促进交际互动。如“请教”其中一个重点目标是“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教材中具体化为三条其中第一条可以转化为“你现在有空吗?我有一件事想请教……”让学生掌握一些话语方式叧一个重点目标是“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教师要将“追问”具体化让学生感到具体可学,从而推进会话

追问的方式有:别人讲唍了就提问“真的是这样吗?”;重复对方语言表示确认“你刚才说的是这个意思吗”;若没听清楚可以用“你刚才说的我没有听清楚,能再说一遍吗”等在交际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点拨学生对“追问”的方法慢慢有了感性认识。

以上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莋、口语交际”四个板块提出我们的教学思考与建议供老师们参考。统编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作为第二学段的起始册次,有着承上启丅的重要意义既延续了第一学段的编写体例,又与第一学段教材的体例有较大不同我们需要明确编写意图、研究学生学习、用好统编敎材,让学生顺利进入中年级语文学习

余琴,女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参编写组成员浙江省“十大优秀青年”,曾当选浙江省党代表浙江省小语文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基础教育小学语文学科专家。

文章转载自“人教教材培训”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