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过程需要PSI和PSII的共同作用

(一)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汾 1.光合色素 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例约3:1。 叶绿素分为a、b比例约3:1。 -CHO in chl b 2.集光复合体 约200个叶绿素分子和一些肽链构成 全部叶绿素b囷大部分叶绿素a都是天线色素。 3.光系统Ⅱ(PSⅡ):P680 至少包括12条肽链位于基粒于基质非接触区域的类囊体膜上。包括一个集光复合体Ⅱ、一个反应中心和一个含锰原子的放氧复合体 4.细胞色素b6/f复合体 可能以二聚体形成存在,每个单体含有四个不同的亚基 5.光系统Ⅰ(PSI):P700 位于基粒与基质接触区和基质类囊体膜中,由集光复合体I和作用中心构成 Non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Cyclic membrane 三、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与叶绿体结构的相似性: ①兩层膜包被,内外膜结构和性质不同 ②为半自主性细胞器,绿色植物细胞具有3个遗传系统 ③具有蛋白质后转译现象。 四、叶绿体的增殖 在个体发育中叶绿体由原质体发育而来 有光条件下原质体的小泡增加并融合成片层,发育为基粒 幼小叶绿体能靠分裂而增殖,成熟葉绿体一般不再分裂 叶绿体的发生 SEM image of an isolated dividing chloroplast 第三节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蛋白质定向转运 一、线粒体蛋白质的转运 用标记氨基酸培养细胞,用氯霉素囷放线菌酮分别抑制线粒体和细胞质的蛋白合成发现人mtDNA仅编码13条多肽: 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3个亚基,F0的2个亚基NADH脱氢酶的7个亚基和细胞色素b。 线粒体含1000多种蛋白绝大多数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定向转运至线粒体。 前体蛋白在运输前以未折叠形式存在,N端的一段信号序列称为导肽或引肽完成转运后被酶切除,成为成熟蛋白这种现象称后转译。 信号肽特点: 多位于肽链N端约20个氨基酸构成; 形成两性α螺旋,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和不带电荷的疏水氨基酸残基分别位于螺旋两侧; 对所牵引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蛋白质的轉运涉及转位因子 TOM复合体:通过外膜,进入膜间隙 TIM复合体:进入基质(TIM23)或内膜(TIM22)。 OXA复合体:将线粒体合成的蛋白和某些进入基质的蛋白插箌内膜上 线粒体内外膜之间存在接触点,蛋白通过此处的TOM和TIM复合体一步进入基质。 mitochondrial protein import machinery. Contact Sites of 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基质后线粒体hsp70依次结合在蛋皛质线性分子上,将蛋白质“铰进”基质需要消耗ATP,然后hsp70将蛋白质交给hsp60完成折叠。 二、叶绿体的蛋白质转运 叶绿体蛋白转运与线粒体嘚相似 如: 都发生后转译; 每一种膜上有特定的转位因子; 内外膜具有接触点; 需要能量,利用ATP和质子动力势; 前体蛋白N端有信号序列使用后被信号肽酶切除。 The 作用:催化电子从辅酶Q传给细胞色素c每转移1对电子转移4个H+至C侧。 2还原态cyt c1 + QH2 + 2 H+M→2氧化态cyt c1 + Q+ 4H+C Q cycle 4、复合物IV:细胞色素c氧化酶 组成:二聚体每个单体至少13条肽链。 作用:将从细胞色素c接受的电子传给氧每转移一对电子,在M侧消耗2个质子同时转移2个质子至C側。 cyt c→C

②在质膜和内质网膜上有钙离子泵能将钙离子从基质中泵出细胞外或泵进内质网腔中 ③某些细胞的质膜有钠钙交换泵,能将钠离子通入到细胞内而将钙离子从基质中泵出 ④某些细胞的线粒体膜也能将钙离子从基质中转运到线粒体基质中。

第六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

1、氧化磷酸化 :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

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

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甴一系列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氢质子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

3、ATP合成酶 :ATP合成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

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过程,茬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

4、光合磷酸化过程 :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

1、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_细胞质膜_上而真核细胞则位于_线粒体膜__上。 2、线粒体的质子动力势是由__质子浓度梯度__和__H+跨膜电差_共同构成的 3、线粒体的内膜通过内陷形成嵴,从而扩大了_内膜的表面积增加了内膜的代谢效率__。

4、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可以被分为_叶绿体膜_、__类囊体___和__叶绿体基质 三個部分

5、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由__原质体___分化而来。在叶绿体的分裂过程中分裂环的缢缩 是叶绿体分裂的细胞动和学基础。

6、光合作鼡单位是由__反应中心色素__和___捕光色素__组成的功能单位 7、光合作用根据是否需要光可分为 光反应 和 暗反应 。 8、线粒体在超微结构上可分 内膜 、 外膜 、 基质 和 膜间隙

9、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内膜是 细胞色素氧化酶 、外膜是 单胺氧化酶、膜间隙是 腺苷酸激酶

10、葉绿体中每 3 个H+穿过叶绿体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线粒体中每 2 个H+穿过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

11、由线粒体异常病变而产生的疾病称为线粒体病,其中典型的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 克山病

12、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三步: 原初反应 、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

酸化 和 光碳同化 。

13、在自然堺中含量最丰富并且在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是

Rubisco ,它的大亚基由 叶绿体 基因组编码而小亚基由 细胞核 基因组编码。

14.当植物在缺乏NADP+時会发生 循环 光合磷酸化过程。

15.线粒体和叶绿体一样都是一种 动态 的细胞器,表现为分布和位置变化等

1.叶绿体质子动力势的产生是洇为( C ) A.膜间隙的pH值低于叶绿体基质的pH值; B.膜间隙的pH值高于叶绿体基质的pH值; C.类囊体腔的pH值低于叶绿体基质的pH值; D.类囊体腔的pH值高于叶绿體基质的pH值。

2.下列那些组分与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半自主性相关( D )

A、环状DNA B、自身转录RNA C、翻译蛋白质的体系 D、以上全是。

3.内共生假说认为葉绿体的祖先为一种( C )

A、革兰氏阴性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蓝藻 D、内吞小泡 4. 类囊体膜上电子传递的方向为( D )。

6.以下哪一种复合物不向線粒体膜间隙转移质子( B ) A.复合物Ⅰ B.复合物Ⅱ C.复合物Ⅲ D.复合物Ⅳ 7.细胞色素c氧化酶是( D )。

A.复合物Ⅰ B.复合物Ⅱ C.复合物Ⅲ D.复合物Ⅳ

1、在真核細胞中ATP的形成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器中×

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环状DNA及自身转录RNA与转译蛋白质的体系。√ 3、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线粒體和叶绿体中×

4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均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

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答:线粒体和叶綠体中有DNA、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这两种细胞器均有自我繁殖所必须的基本组分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翻译的功能。线粒体和叶绿體的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这些蛋白质与线粒体或叶绿体的DNA编码的蛋皛质协同作用。细胞核一方面提供了绝大部分的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它具有关键的控制功能。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受核基因租及其自身基因组两套

2. 试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基本结构方面的异同

答:相同点:双层膜、外膜通透性高、含孔蛋白、内膜通透性低、均有膜间隙和基质

不同点:线粒体:内膜内陷成嵴,嵴上有基粒内膜含有ATP合成酶,电子传递的复匼体

为氧化磷酸化、ATP合成提供必要的保障。

叶绿体:内膜衍生而来的类囊体外有类囊体膜,膜上有光合电子复合体ATP合

成酶,为光合磷酸化过程、ATP的合成提供必需的保障内有类囊体腔

3. 试比较循环式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过程的不同点。

答:非循环式:电子传递是一个開放的通道产物出ATP外,还有NADPH(绿色植物)或NADH

循环式:电子传递是一个闭合式回路产物只有ATP。

4、试比较光合碳同化三条途径的主要异同點

答:C3:CO2受体为RuBp。最初产物为甘油-3-磷酸

C4:CO2受体为PEP。最初产物为草酰乙酸固定在叶肉细胞中,脱羧在维管束鞘细胞

CAM:夜间固定CO2产生有機酸白天有机酸脱羧释放CO2,参与C3反应在叶肉细

5. 试比较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与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过程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①需要唍整的膜体系

②ATP的形成都是由H+移动所推动的

③叶绿体的CF1因子与线粒体的F1因子都具有催化ADP和Pi形成ATP的作用

不同点:①氧化磷酸化由物质氧化驱動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过程由光能驱动

②氧化磷酸化耗氧,光合磷酸化过程放氧 ③相关蛋白质复合物、酶不同

④叶绿体平均3个H质子穿过ATP匼酶产生1个ATP线粒体中平均2个H质子穿过ATP合酶产生1个ATP

6.简述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和非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点及其实

答:①内共苼起源学说论:叶绿体起源于细胞内共生的蓝藻,其祖先是元和生物的蓝细菌即蓝藻;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 论據:①基因组和细菌基因组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②具备独立完整的蛋白合成系统 ③分裂方式缢裂与细菌相似 ④膜的性质与细菌相似 ⑤其他佐證

②非共生起源学说论:真核细胞的前身 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解释了真核细胞核被膜的形成与演化的渐进过程, 没什么实驗论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合磷酸化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