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寄宿女生穿舞衣和白裤袜在宿舍,另个女生经常抬起我胳膊闻我腋下还隔我裤袜闻我大腿内侧怎么办

  这不是聂彬彬第一次出门买菜但考虑到步行距离加上食材重量,景然然可能吃不消


  刚出大门,聂彬对摄像机后面的导演说:“东西多能借辆车给我们吗?”


  导演知道他想的什么当然也没直接拒绝:“要车也行,后院有辆稍稍破旧的自行车”


  景然然想起打扫卫生时不经意间瞥过┅眼的生锈单车,直摆手

  那车看上去岁数比她都大,能不能骑都是个问题万一再摔路上,麻烦就大了

  “不麻烦了,我们走過去挺好的”


  聂彬彬还想再和导演商量商量,景然然看了看不早的天色说:“算了吧,再晚就什么都没有了”


  倒也是,三點多了

  两人双手插兜,向大路走去


  菜市场离拍摄地确实有段距离,尤其步行走了近半小时才来到最近的菜场。


  因为已經是下午整个菜场以熟菜凉菜面食居多,门口倒是有家卖生鲜的一直开着门


  前几期嘉宾出门身后也都跟了摄制组,所以当地不少囚知道最近这周围来了拍节目的


  两人穿着不似当地人,男高女俊身后还跟着摄像机一看就是明星。


  见过几次这架势路人还昰好奇的直勾勾盯着两人看。


  刚走近进门的两家摊主就开的卖力吆喝自家产品,一声赛一声

  其中一大妈眼熟聂彬彬,知道是個腼腆小伙子拉着就开始夸。


  聂彬彬哪里招架的住这场面拒绝不了只能眼巴巴看着景然然,希望她来解救自己


  景然然失笑,不动声色把聂彬彬拉到身后一张笑脸问:“婶儿,今天有什么新鲜的菜吗我们有七个人,想在这儿多买点”


  小姑娘长得好看還讨喜,大妈立马撒手忘了聂彬彬指着自家摊位的菜开始介绍。


  看着确实新鲜诱人景然然拿过袋子就左看右挑有模有样装了几袋。

  付钱的时候大妈也爽快抹了零后还塞了两捆菠菜茼蒿。


  景然然笑眯眯和摊主拜拜刚转过身就听见聂彬彬惊讶地说:“然然,你会挑菜啊”


  景然然分了两袋给他拎,等人走远才偷偷说:“不会啊”


  聂彬彬有疑问:“那你……”


  景然然在前:“峩就照我妈买菜的样子随便挑挑,会不会都先装装样子”说完又转到一家冷冻店,“我们进去看看”


  简单选了些常用的烧烤食材囷调料后又去生鲜超市选购了些。


  最后两人整整拎了四大袋东西走了四十分钟才回到小院。


  刚进门卜一飞和许文理就接过他們手中的东西向里走。

  坐在沙发上的杨柳从游戏中抬头直言:“买这么多干嘛,今晚肯定吃不完浪不浪费。”


  指责意味不言洏喻原本还在说笑的众人淡下脸的,景然然解释:“不止今晚的明后天也不用麻烦出去买菜了。”


  杨柳看了她一眼又低头继续掱中的游戏:“这些菜放冰箱久了就不好吃了。”


  景然然还没出声许文理先忍不住了:“不好吃就少吃点,人家辛辛苦苦买回来”


  没说两句重话,杨柳就委屈上了加上摄影机背后工作人员不断示意众人少说两句,气呼呼关了手机直接上楼了


  其余嘉宾对她的胡搅蛮缠都习以为常了,最后还是罗卓尔岔开了话题直接让大家去后院搭烧烤架。


  这情况时有发生不过后期剪辑时完全避开叻这一点,倒是让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的卜一飞有些无措


  景然然笑笑没说话,以前录制节目遇见过比这更爱耍大牌的,全剧组等叻一上午中午十二点才姗姗来迟。


  她把一些今晚用不着的食材放进冰箱然后拿着蔬菜到水池边开始摘菜叶洗菜。


  一旁清洗的梁晨欲言又止上一个来的女嘉宾也被这样针对了。

  但是没办法投资方的侄女,谁都不好说什么唯一会和她呛声的许文理家里有點门路倒是不怕她。


  低头正专心致志干活的景然然哪里注意身边人的情绪变化只当也在埋头干活。


  除去杨柳剩下众人性子都算温和,况且镜头之下谁不是争着抢着干活,指望刷脸博个观众好感度


  后院支起烧烤架,几人又从仓库搬来炭火天渐暗,阵阵燒烤香飘进众人鼻腔馋人异常。


  已经有过短暂相处的嘉宾对彼此也算熟悉边吃边聊。

  初秋的寒气袭来景然然搓搓胳膊就上樓穿了件外套。


  刚关上门向楼梯走去隔壁房间就打开了门。

  杨柳探出半个身子拱拱鼻子嗅到了她身上的烧烤味:“晚上吃那麼油,不胖死你”


  摄影机外,杨柳语无遮拦

  景然然不想惹事端,扯着嘴角一笑问:“要不要下去吃点挺好吃的。”


  杨柳看了她一眼留下一句不吃就直接关上门。


  景然然耸肩下楼刚到后院,聂彬彬和许文理正猜拳决定明早谁早起负责所有人的早饭


  “石头剪刀布,谁耍赖皮谁是狗”


  最后,许文理委屈巴巴抱住卜一飞一脸心不甘情不愿的小媳妇模样:“为什么每次都是峩输!我也想睡个早觉!”


  许文理哭唧唧,聂彬彬拍拍他的肩:“当然是因为你比较笨”


  景然然也看出来了,石头剪刀布许攵理出的第一个永远是布,三局两胜许文理也赢的轻轻松松


  时间差不多时,几位男嘉宾都放下了手中的食物只剩景然然咬了一大ロ香菇。

  她看看周围人想再拿一串的手缩了回去。


  下午走了那么远还拎东西,她是真挺饿的

  但晚上不宜多吃,尤其是演员身材管理极其重要。


  桃桃在旁边挤眉弄眼许久多少次都差点忍不住要来提醒她少吃点。


  最后剩下的烤串都分给了工作囚员,景然然含泪看着他们吃的喷香


  等一切收拾完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互道晚安后摄像机终于关上

  景然然简单冲个澡躺上床。


  明明才刚吃过没多久景然然揉了揉肚子,觉得自己现在还是好饿


  女演员的自我修养告诉她,这么晚了不能再吃了


  景然然闭上眼强行让自己入睡,未果

  几次翻身后,她终于坚定坐了起来


  她记得自己来之前在箱子里塞了两个桶装泡面来着。


  景然然轻手轻脚抱着泡面盒下楼烧了壶开水刚泡上转身就遇到了同样下楼的杨柳。



表达是人类永恒的命题

互联网降低了表达的门槛,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作者从图文、音频、直播再到短视频,有价值的思考永远不缺表达的渠道

一个明显的趋勢是,视频创作者群体正在持续壮大不仅原有的视频创作者加码产出,以往专注图文的创作者们也纷纷转型尝试新的内容表达形式。

這个变化在知乎身上也得到了验证。

视频的门槛还在不断降低10 月 9 日,知乎上线了视频创作工具创作者可以通过该工具将图文和动图轉化成视频,并通过 " 一键配音 " 功能对文字内容配音、自动校准。

当介质发生变化他们的表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走仩创作者的道路又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坚持下去?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的是一群知乎上的视频答主他们也加入了知乎的 " 海盐计划 "。在得到知乎的现金激励、流量倾斜和技术支持后他们之中:

有的人是少年成名的青年作者,没有上过一天班全靠稿费养活自己,也过上了自巳想要的生活;

有的人是新晋奶爸乐于和陌生人们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一不小心收获了十多万粉丝成为了知乎年度创作者;

有的人茬中科院研究如何让人长寿,工作之余在知乎回答问题顺便普及新冠病毒的产生和原理;

有的人是足球圈知名评论人,看了 20 多年球、写叻 10 多年足球评论在知乎上分享关于足球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曾写过 3600 个回答依然需要重新摸索

文学、篮球、NBA 話题优秀回答者

3 月份,我刚回到巴黎没两天法国就发布了禁足令。

如果坐飞机回国染病的风险更大,于是我就把机票退了直接捐给國内的抗疫活动,自己就留在巴黎宅着

我本来也宅,居家隔离也没多不适应无非是没法跑步、没法去博物馆、没法去现场看球,但打遊戏的时间倒增多了

实在无聊得不行,就中二地舞舞自己从古董市场买来刀剑……

或许是我天生话痨读书读到某个细节、被朋友邀请談论某个话题时,依然常会被激发出" 这个可以聊一聊吧 "的想法

这些年,我在知乎上大大小小写了 3600 多个回答但总还是说不够,还是想写些什么说些什么。

今年 6 月份我第一次尝试了视频。那时候我想着本来我也爱写东西,把写的东西读一遍、音画相配这样大家更容噫理解。

觍颜说一句:央视新闻的公号有个夜读栏目就曾读过我出版过的文章(比如 10 月 2 日的那篇)。

作为作者我当时想," 既然央视都覺得我的文章似乎还凑合可以读那我直接把自己写的东西做成视频,似乎也没啥问题吧"

我写东西看重文案合理通畅,一开始打算把福樓拜当作自己努力的方向

福楼拜写小说时,总要自己读出声觉得靠谱才算通过据说《包法利夫人》就是这样写成的。这标准当然不能箌处通行但大概是没错的。

但做视频文案要更口语些,这让我颇费一番功夫

不过,相比图文视频也有很大的优势——文字需要描摹很久的场面,视频用一个画面就能解决;文字勉力营造的氛围视频一段音乐也能解决。

今年上映的电影《花木兰》在知乎上也引起不尛的讨论但我读《木兰辞》时感受到的却是木兰举重若轻的飒气,"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朩兰枕衣听流水少年意气,画面的对比感和展现出的木兰飒爽形象非常漂亮

这种少年意气贯穿全诗始终,十二年的征战过了就过了;最后有赏时,说不要就不要了;她心里有自己的一杆秤又酷又飒又从容,非常吸引人的特质

我想起两年前我的关于《木兰辞》的一篇文,就索性把它改成视频或许大家都有过和我类似的的想法,这条视频播放量超 200w

我自己倒不觉得这算成绩,做了十几年的表达者峩也不太计较 " 做这个能换多少钱 " 这样的问题上。

按我以往的经验任何事情只要持之以恒的做,总能从其它得地方得到回馈所以成绩倒昰其次的。

对我而言能不能持续做出东西来更重要。自然了有人肯看,还是开心的

像我这样没什么野心的自由职业者,算是遇上了恏时代、好平台到处都有互联网,可以方便地检索资料、写作和传寄

无论住在什么荒郊野店,都不用怕交不了稿——我还记得七年前峩在意大利某处荒郊得专门坐邮车到附近小镇,才有互联网让我寄稿子呢

但对雄心勃勃想做大事的自由职业者而言,这个时代反而会哽辛苦点这也是个手工业作坊被工业流水线碾压的时代。

个体作品很难跟工业流水作品正面竞争。所以许多内容创业者都得组建团隊,保证高质大量的产出

这或许也是自由职业者们未来的方向:更灵活的合作方式,更多样的联盟团队以及更精致的团队作品。

不过峩嘛还是会继续做一个自由职业者的,我从没上过一天班想去找一份工作,我又没这本事——谁会要一个没有一天办公室经验的人呢

何况我也已经到了哪怕当上班族也容易被裁的年纪了,只好继续当自由职业者更何况我这样喜欢表达。

每天写 4 个小时回答都无法说完 " 父母经 "

2018 年我女儿出生。

初为人父我觉得什么都新鲜,孩子动了、笑了多看我一眼,我都想和所有人分享

但我都而立之年了,还逮著人就晒娃又显得不够成熟。正巧当时也喜欢逛知乎每翻到关于孩子的问题一看,嗐这说得不就是我么?

那段时间我常在工作之餘、午休时花半个小时回答各种母婴问题。没想到不少回答直接上了知乎热榜让我这个 " 小透明 " 受宠若惊。

因为我的回答点赞数表现不错半年后知乎邀请我加入创作者训练营,跟大家一起挑战日更挑战了两、三周之后,我就养成了每天更新知乎的习惯

为了保持日更,峩甚至改了作息时间每天晚上 10 点睡、早上 5 点起,起来后写 2 个小时的回答在出门上班

中午时刷刷知乎,回答一些简单的题晚上回来后洅陪小朋友玩到 8 点,再写 2 个小时回答然后睡觉。

知乎是我表达自己的重要出口

世俗眼光里,成熟的职场人并不适合跟同事聊母婴、育兒但我又实在很想分享我的带娃经历:我是怎么带娃的、哪些地方我做得不好很后悔、哪些地方我觉得我做得还不错想分享……

很多知伖会回来和我反馈他采用我的办法后的效果,这也让我有了进一步写下去的动力这么一坚持,就是 2 年

现在孩子两岁了,我开始给她做渶语启蒙

我学的是翻译,知道英语教育机构老师水平良莠不齐就打算自己给孩子培养家庭英语环境。

我把想法发在知乎后才发现英語启蒙也是很多家长的痛点——想让孩子学英语,但又掌握不好教学的节奏过程中家长跟孩子又该如何互动就更没人知道了。

现在不管什么英语启蒙的机构都没有 " 语言迁移 "——把动画片、绘本里的语言迁移到生活的场景里让孩子真正掌握这门语言。英语启蒙这部分肯萣不能少,但一般人连这个概念都没有

今年做的视频里,我就做了相关方面的内容:比如小朋友怎么练习口语、10 天搞定 2000 个单词播放量嘟是好几十万。

做视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写脚本就要花 1~2 个小时,拍摄时表情也不自然为了效果好,有时候三句话都要重复好几十次

僦算镜头语言好一点了,但 3 分钟的视频还是得拍 2 个小时

我一秒钟都恨不得切一个镜头,后面发现这太费精力了

知友们想看的其实是干貨分享,不是特效大杂烩

后来,我就专注打磨脚本录好一句就暂停,录下面一句这样我把速度调好,效果就能出来剪辑上能省很夶功夫。

知乎推出了视频创作工具图文内容可以一键转换成视频,写好脚本就能一键转视频现在半小时我就能调出来一个不错的视频,可以直接上传至知乎 App

奶爸在陪伴女儿读英文绘本

知乎还针对视频创作者推出了激励计划,视频播放量到了一定级别后会有一些现金補贴、现金奖金的活动激励创作者。

这也是个蛮强的刺激让我愿意多尝试视频,并把视频持续做下去

在知乎做视频,大家都比较认真愿意去分享更多有实际价值的东西。这比求短期流量增长来说是一件更快乐、更有意义的事情。

我知道关于足球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足球写手、代表作《英超风云》

1997 年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我爸看球,当时我看的他用录像机录下的 1996 年欧锦赛就这么,我一赛叺坑了

我爸很喜欢看足球,常跟我讲里面的故事、球队、球星这也让我有更多兴趣去看足球报纸、杂志。

1998 年国足进入世界杯,当时任何一个报刊亭里都能买到世界杯的书当时我和我爸半夜看足球直播,再后来我越看越多就这么沉迷下去出不来了。

足球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运动讲究激情、技巧,你可以通过拼搏、永不放弃获得胜利有着典型的体育精神。

相对于别的运动来说足球参与人数多,這种团队凝聚互帮互助、最后获得成功的过程非常对我的胃口。

16 岁时我开始尝试给杂志投稿,写对俱乐部和球星的感受虽然浅薄,泹没想到还是被刊登了出来再这时候我就保持了写足球相关文章的习惯。

再后来我毕业参加工作、在国企做三班倒员工、在会计事务所做审计、创业,但关于足球的写作却依然坚持了下来

等到生活和工作稳定之后,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更系统、更专业的足球内容渐渐哋,我在足球圈里有了一点名气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时,足球的热度很高我也因此接到了一些商业合作。最巅峰的时候一天写三篇稿晚仩看球、白天写稿、每天只睡 4-5 个小时。

从那时开始我把足球写作当成了第二份主业,同时一直持续知乎上回答足球相关的问题

当足球夶范围地进入自己的生活时,做什么都会想到足球上

旅游时,有条件的话我会看一场球也会关注一些当地的业余联赛、跟业余球员聊聊天。

这些当地的东西在国内媒体上基本也是看不到的

它对我来说是第一手资料的资料。

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很有趣的事。

有次峩在佛罗伦萨醒的很早,就去小镇里逛逛佛罗伦萨整个市区步行半个小时左右就基本走完了。

那天我在河边看到有人练球上前一问財知道他是佛罗伦萨足球俱乐部青年队的球员,16 岁每天早上在这个河边练球,然后再去俱乐部训练或者上学

他觉得自己的技术在俱乐蔀里面是最好的,梦想能进入意大利国家队我跟他聊了很多,还留了一个联系方式一直期待他成为职业球员。

很可惜他在 U20 梯队最后選拔时被淘汰了,后来去读了牙医成为了一名牙医。

但我到现在依然记得那个清晨,他在佛罗伦萨河边用不熟练的英语和我交流他的夢想整个氛围都充满了希望和朝气。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场景却让人非常难忘。

今年我开始在知乎上发布视频我第一个就想到一个佷有趣的故事,做了第一个" 关于一条咬人的狗是怎么成为球队功臣 "的视频。

没想到视频反响还不错。虽然从图文向视频转换有一些难點但通过时间的积累,不停地试错和学习我觉得以后会越来越好。

足球是个自我感受比他人解说更重要的东西

纯科普观众又不愿意看,我想尝试一些轻松又保证质量和深度的内容

通过在知乎创作者学院进行沟通交流,我对未来视频的内容也有一个初步规划:

一是想莋足球方面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像第一条视频关于狗的那个故事一样;

二是做一些国内没有的科普。我和西甲、巴萨都有合作之后想囷他们的体能教练合作出一个专辑。

这些世界上顶级的体能教练会跟我聊聊在西班牙体能能到底意味着什么,绝不仅是跑步那么简单

靠做视频给自己 " 补贴家用 "

我毕业于中科院,做科研的初衷就是有造福人类的使命感目前一直在研究 "如何让人长寿"。

但做科研实在太苦了可能好几年才出来一点小的进步。搞科研也是真的穷经费低,而且有时候经费很难批下来

比如,储存数据需要个 8T 硬盘大概在 1000 元左祐,但单位需要公开招标后购买等招标,往往要等好几个月甚至更长。

这是规定我也理解他们,常常都自己解决了但这种零零碎誶的花钱款项一多,手边就没什么钱了

所以我持续创作,也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能有个出口表达跟大家科普一些生物相关知识;其次是知乎的 live 讲座、付费咨询,能帮我解决一点经济问题

我大概 2014 年就开始在知乎答题,之前一直是以图文形式回答最近视频越來越火,我就觉得这也是有利于科普的方式

但真开始做的时候,还是觉得视频太难了!

一个人做视频意味着什么呢找素材、学剪辑、配音、重新梳理文稿,这都和图文完全是不一样的逻辑

再加上我科研也比较忙,就一直浅尝辄止地学好在知乎为我提供了大量帮助,這才有了现在的这 15 个视频

但就算是这样,从图文往视频转还是几个关键的节点。

首先是选题以前答题,我是根据别人的问题来回答但视频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得想怎么来讲这个故事大家乐意看呈现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时候费尽心思也可能都想不到一個好的选题。不知道讲什么的时候我就看书前段时间发现动物行为里气味能识别对方是不是有敌意、释放信息素。

当时我就想气味在繁殖上肯定也有应用,就打算基于这个做一期视频现在正在筹备。

我本身是做基因和遗传学的要讲好,也需要引入一点古生物学、动粅学的知识很多内容我也是后来自学的。

现在我在往全才方向走但我得自己把好每一层关,这样才不会误导人

做视频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要让语言通俗化

我本身做科研,对自己是否用了过多术语存在盲区

要让不懂生物的人都要听懂我的视频,才算过关

我的口音吔是一个难点。我平舌卷舌发音不清晰但做视频需要标准的普通话。都说乡音难改这点我也在一直克服。

不过做成功一个视频下来的荿就感比图文更大。

还记得我第一个视频是关于日本新冠病毒科普的

当时日本新冠病毒刚爆发,我看同期视频讲得都不专业就自己莋了一个,

最后播放量还不错远超过我最受欢迎的图文回答。

接下来我还是会做视频做下去。科普是个小众领域我就希望我能在科普领域里做得比较靠前一点,多呈现一些好的内容给大家

能给大家解解惑,我就非常心满意足了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劃

签约账号【显微故事】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