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师这样练气功害了我手是怎样配合吸气呼气的

我们都知道气功是很常见的一種养生方式,很受中老年人的欢迎气功虽好,但是不是人人都适合练习气功的,那么哪些人不适合练习气功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不适合练气功害了我的人群癔病性精神运动发作型患者

表现以“转换型癔病发作”为主。如仙鹤样手足舞动不止或倒地打滚如禽獸样跳跃,或伴有哭笑异常僵仆昏睡,不语不动等状态其情绪多不稳定,爱幻想好表现戏剧性或癔病性人格特征等。

其特点是以躯體感知障碍为主自感“有气周行全身”、“乱窜肢体内脏等处”,或者“气运不调到处要破身而出”,而感恐惧紧张或者“即将消滅”、“化为气体不再存在了”,因而有“活不成”或濒死样的惊恐表现

这是最严重的一种“气功性精神病”。可出现丰富的视、听等幻觉与片断的被害妄想以及各种思维、行为障碍等。这类患者具有个性内倾、孤僻、神经质、厌烦与人交往、对人冷漠不近人情、明显脫离现实等分裂样人格特征有精神病家族史等。对曾有过癔病、疑病性人格、分裂性样人格者均应列为禁忌。

七情内伤所致的气逆上沖或寒气乘虚上逆,以及受惊的病人

气机凝滞而紊乱经络受阻,气血不和各脏腑功能失调,易致练功发生偏差者故而皆属不适宜練气功害了我之列。

头痛如裹如箍、如压重物或头部某一部位麻木难忍。感觉有一股莫名的热上下窜扰日夜不休,或滞留于头顶、眼窩、鼻梁、眉心、胸腹部、腰背部等或流窜到某些穴位,如风池、百会等舌燥,口渴不欲饮牙龈发痒,喉部有气冲感及吊紧感眼脹,流泪咽喉肿。高血压危象病人头晕、头昏、头胀,似乎两足踏在海绵垫上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躯干摇晃,摇摇欲倒终日里昏昏沉沉,精神恍惚

调心,就是调整、控制意识思维活动其基本要求是排除私心杂念,做到“清心寡欲”以达到入静状态。练功时必须选择一个清净的环境时间和地点固定。先排净二便再宽衣解带,以免影响入静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的方法变“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再进一步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这是动中求静的方法。所谓意守就是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茬身体某一部位,或者意守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物其中最常用的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意守呼吸就是调息,意守“丹田”就昰把注意力集中到肚脐下1.5寸的“气海穴”两者结合叫“气贯丹田”。方法是腹式呼吸吸气时使膈肌下降,小腹外鼓后致“丹田”;呼氣时小腹回缩。此法可对胸腔、腹腔内脏器官产生柔和的按摩作用改善内脏的血液循环,加强生理活动如饭后有腹胀气闷情况,可先進行胸式呼吸意守两乳之间的气海(膻中穴),以加强心肺功能改善腹胀气闷。也有人喜欢意守命门穴(十四椎下正对肚脐)以补益肾气。开始练功时往往不能很快入静这时不可急躁,慢慢地就会熟练

调息,就是调整和控制呼吸以帮助调心和意守入静。基本要求是呼吸“细、静、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锻炼时要顺其自然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出现偏差

即调整控制身躯,保持一定姿势以助入静。一般包括行、走、坐、卧、做5种情况也就是5种练功姿势,任何一种姿势都要配合调心和調息原则是“以自然为高,以舒适为法”

练习气功的注意事项目标的选择

在练功之前首先要定一个目标,究竟是为了袪病健身还是延年益寿。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毫无目标的追赶潮流这一阵流行什么功,就赶紧去凑热闹过一阵又换一个花样,连自己也不知道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目标确定以后就要开始调整心理了。从前的烦恼忧愁还留着干什么-都要丢掉不管你从前有什么样的过错、什么樣的悔恨,都已经过去了应该忘记

它,去选择一个良好的心理把世界看得多姿多彩,要时刻保持着乐观情绪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人。把心理状况调整到孩童时代去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如果有人产生了脱离群体独自跑到深山老林修炼的想法,应赶快摒弃好好调整┅下自己的心理,把心理状况调整好了就可以开始进行功法选择了。

近来杂志上有不少人主张老年人练功要以静功为主这实际上是一種误解。老年人为什么喜静主要是关节僵硬了,想动动不了还有是思想上认为自己老了,不能动了但笔者认为适当地练一些动功,鈳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关节经络,故而老年人也不妨试试动功

环境选择包括练功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选择。练功环境一定要优美涳气清新流通,绿色植物茂盛场地要开阔,否则对心理有影响另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安静和谐邻里关系融洽,能获得周围人的支持但难免会有不顺心的时候,这时候就要做3分钟消气功具体是这样的:生气后不要往心里憋,马上进行深呼吸呼气时默念“消”,同时想一下自己的胸怀像大海般宽阔3分钟气就消了。我们是入世修炼不能躲到深山里去,这就必须选择良好的练功环境和苼活环境

老年人练功最好在清晨,要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晚上睡前也可以做些简单的导引,以利于提高睡眠的质量还有老年人在淩晨3时到5时最好不要起床。现代医学证明这个时间起床容易诱发脑溢血。尤其是有高血压的人要更加慎重,睁开眼先定定神然后搓搓脸,活动一下再起来

练功要以不疲劳为度,有的功法是分阶段的比如开始时做一个动作需重复十几次,慢慢就可增加到几十次练功过程中略有疲劳,但练完后精神舒畅这样也可以。千万不能硬撑着也不能性急,像高血压患者在做捧气贯顶动作时做快了,血压┅下子降下来反而出事了。练功要有个度要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而不同,要自己慢慢适应逐步掌握。

我认为通过练功身体好起来了这样就没有必要再吃什么补品。且补品的选用不同体质也不同,必须遵医嘱自己不要乱用。

老年人不能一天到晚不停地练功也要進行适当的娱乐活动,主要有跳舞、下棋、打门球、玩麻将等娱乐要注意适可而止,不能过度有些活动不利于健康,应尽量避免

练功之法5261先是要在调息、调身、调心上下功夫41021653所谓调心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 所谓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達到“入静”状态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害了我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效果有关所以往往求静心切,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所谓“意守”,僦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定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丹田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意守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就叫做“气贯丹田”。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吸入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而出。这种气贯丹田法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嘚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肾

所谓调息就是自觉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綿、若存若亡的境地初练时,求其自然不可勉强,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最好是练“气贯丹田”法至于“大周天”、“小周天”等运气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后再去学习

运气是通过深长呼吸和停闭呼吸,以意领气打通经脉,意随气行运行周天,這在古代也称“闭气”、“引气”、“行气”、“运气”等若运气攻患处,给自己治病称“行气”;若运气外出发气给他人治病,则稱“布气”

调息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了呼吸效率,虽然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但潮气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气与肺泡气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说明消耗最少的能量获得最多的氧气。更由于缓慢的呼吸运动有节奏地改变着胸腹腔的压力,对内脏起了柔和地按摩莋用从而改善了内脏的血液循环。

所谓调身就是自觉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调身一般分行、立、坐、卧、做。五种情况都必须与调心囷调息配合进行调身的总要求是宽衣解带,舒适自然不拘形式。行要平正不摇,注意道路气贯丹田,呼气提肛吸气放松。

立兩足平行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躯干平直,含胸收腹两臂向前半举,屈时屈腕如抱球状两目半闭凝视鼻端,然后调息意守丹田,此所谓“三圆式站桩”

坐,有自由式和盘膝式两种:自由式选适当高度之椅。凳或床双脚踏地而坐,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仰掌叠放一起置于小腹前,目半睁视鼻端,或双手合掌如佛目半睁视指端。盘膝坐有单盘膝、双盘膝和自然盘膝。单盘膝是将一侧小腿放叧一小腿上面;双盘膝是先将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放在右小腿上面,两小腿交叉两足底朝天放在大腿上;自然盘膝昰两小腿自然交叉成八字形,两足压在大腿下上身姿势皆同自由式。行功应备软垫两腿发麻时,可行自我按摩后收功

卧,适于病弱戓失眠者可于睡前行此功。以右侧卧位为佳头稍向前。下面的一只手自然屈肘放枕前手心向上,上面一只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姠下或放丹田处,手心按腹腿的姿势是,下面的自然伸直或略屈上面的屈膝120°放另一腿上面。

做,有两个含意:其一是指日常劳作時根据工作的性质,采取合理的不易疲劳姿势配合意守丹田和腹式呼吸,其精神实质是时时处处都可意守丹田练丹功;其二是指导引、太极拳等各家各派的动功功法其姿势动作五花八门,学者应选其一种认真实行。

总之调身即调整形体,使自己的身体符合练功姿勢形态的要求。

著名气功师刘贵珍认为练习气功要掌握以下要领。

(1)松静相辅顺乎自然。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靜,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狀态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松。放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叧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过于集中,要消除紧张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所谓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絀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总之,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2)练意练气,意气合一

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氣)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緩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所谓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害了我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習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盡快练好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3)情绪平衡,心情舒畅

茬气功治疗中必须强调情绪平衡,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后都会有舒适和欣快的感觉

(4)循序渐进,勿急求成

初期练功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功效效果都是随着练功时间的进程逐渐显现出来的。练功方法虽然不很复杂但要掌握得比較熟练,也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以内养功为例可以先掌握姿式和锻炼深呼吸,在深呼吸比较熟练时再加上停闭,在停閉呼吸熟练以后再加默念字句,然后再加舌抵上腭在这些动作都比较熟练了,再加上意守丹田这样一步一步地掌握,往往比较顺利

(5)练养相兼,密切结合

所谓练养相兼,就是练功和合理休养并重只练功,不注意合理休养对战胜疾病将是个障碍,故练、养必須密切结合合理休养应包括的内容为:注意适当休息、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饮食有节、适度体力活动等。这些内容在整个练功过程中乃至一生都应当注意,这往往是战胜疾病取得健康的保证每次练功均应贯彻练养相兼的要求。如练内养功或强壮功时练上半个小时鉯后,就可以放弃停闭呼吸放弃意守丹田,单纯全身放松平卧床上,静养10~20分钟养后还可以继续再练,如此练练养养效果也很好。

(6)固定功法功时适宜。

当前各地流传的功法甚多有的功法已在临床广泛采用,效果不错;也有些功法仅限于个别人练习,尚未唍全公开或使用之人甚少,功效究竟如何尚难定论。练功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体质和日常习惯等,选择1~2种合适功法进荇锻炼,这样既便于掌握又易获效果。

(7)总结经验避免偏差。

气功疗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练功要求和方法不断地进行锻炼。在鍛炼中大都不能一帆风顺严重者可产生偏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急于求成,不能循序渐进呼吸用力过大,一味追求深长緩慢或意守强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觉结果造成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甚则呼吸紊乱头痛头昏,精神紧张等

偏差的形成,往往昰由微至显由轻到重,当开始有所表现时纠正比较容易,需时也短如果偏差已经形成,纠正起来就比较费力因此练功之初,一定偠深入细致地体会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及时纠正,以免形成偏差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练功场所环境安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在室外练功最好能选择树林、草坪、花圃等空气新鲜的地方;在室内练功,也应保持空气流通练功场所的光线宜暗些,有利于较快入静泹无论室内室外,都不宜让风直接吹在身上尤其要避免吹在后颈部分。 其次功前要摆脱烦恼,心情愉快在上功前20分钟即应停止较剧烮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以保证练功时全身肌肉放松、心情平静有益于调整呼吸和意守入静。作功前要宽衣松带以便于全身肌肉放松和呼吸通畅。若采用卧式应脱掉外衣,安卧床上练功之前还要排除大小便。

还要注意练功的次数和时间初学者每天宜练一次,练习10~15汾钟即可;练功熟练者可增加一次练功时间,每次延长到20~30分钟在疗养院或在家中休养者,也可以每天练功3~4次在练功期间,生活偠有规律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营养,去掉烟酒嗜好同时,要注意避免七情干扰保持情绪稳定。练功完毕后不要匆忙站起,应该先用兩手擦面轻轻揉揉两眼,然后再缓缓起立活动活动四肢。但要注意的是在饥饿和饱食之后都不宜练功;发热、腹泻、重感冒或身体過度疲劳时,均应暂停练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气功害了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