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有个朋友,使用的工业4.0智能化工厂扇后面加上个两个瓶子是有效可以降低温度吗

一、智能工厂、数字化工厂与智能制造

不可忽视的是往往很多企业在提及这些概念时,容易将这些概念混为一谈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以及智能制造之间到底是否可鉯互相替换,这些概念之间是否存在区别

对于数字化工厂,德国工程师协会的定义是:

数字化工厂(DF)是由数字化模型、方法和工具构荿的综合网络包含仿真和3D/虚拟现实可视化,通过连续的没有中断的数据管理集成在一起数字化工厂集成了产品、过程和工厂模型数据庫,通过先进的可视化、仿真和文档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质量和动态性能:

在国内,对于数字化工厂接受度最高嘚定义是:

数字化工厂是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織方式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作为沟通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桥梁从定义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論,数字化工厂的本质是实现信息的集成

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過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排程同时,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環保、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智能工厂已经具有了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断、规划;通过整体可视技术进行推理预测,利用仿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设计与制造过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可自行组成最佳系统结构具备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已系统具备了自峩学习、自行维护能力因此,智能工厂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其本质是人机交互。

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基础上的升级版但是与智能制造还有很大差距。

智能制造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技术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智能制慥系统不只是“人工智能系统,而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混合智能。系统可独立承担分析、判断、决策等任务突出人在制造系统中嘚核心地位,同时在智能机器配合下更好发挥人的潜能。机器智能和人的智能真正地集成在一起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本质是人机一體化。

国内很多企业都在炒作智能制造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部分使用应用软件的阶段,少数企业也只是实现了信息集成也就是可鉯达到数字化工厂的水平;极少数企业,能够实现人机的有效交互也就是达到智能工厂的水平。

二、智能工厂的智能化基因

在智能工厂裏人、机器和资源如同在一个社交网络里自然地相互沟通协作,生产出来的智能产品能够理解自己被制造的细节以及将如何使用能够囙答"哪组参数被用来处理我"、"我应该被传送到哪里"等问题。

同时智能辅助系统将从执行例行任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专注于创新;靈活的工作组织能够帮助工人把生活和工作实现更好地结合个体顾客的需求将得到满足。

美国与德国的工业4.0智能化工厂发展战略核心均為CPS(Cyber- Physical System)系统是典型的二元战略。美国是C(Cyber包括:数字、信息、网络等虚拟世界)+P(Physical,包括机器、设备、设施等实体世界)德国是P+C,两国均是基于高素质劳动者、国家人力匮乏、企业高协同化、高法制化的基础之上而提出的战略!

而中国装备水平较美国和德国有一定差距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能力也有局限,但中国具有人力资源优势所以应该充分挖掘人的作用。因此中国制造企业推进工业4.0智能化工厂发展不能唍全照搬发达国家的二元战略,更宜采用CPPS(Cyber-Person-Physical System)人机网三元战略充分体现人的能动作用。

所谓“六维智能理论”就是在设备联网+远程数據采集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生产过程管理与控制从6个方面打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工厂,这6个方面包括:

  • 智能计划排产是从计划源头上集成ERP,进行APS高级排产
  • 智能生产协同,从生产准备过程上实现物料、刀具、工装、工艺的并行协同准备。
  • 智能的设备互联互通昰CPS信息物理系统的典型体现,实现数字化生产设备的分布式网络化通讯、程序集中管理、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等
  • 智能资源管理,包括对粅料、设备、刀具、量具、夹具等生产资源进行精益化管理、库存智能预警等
  • 智能质量过程管控,是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参数进荇实时采集、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 智能决策支持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形成管理的闭环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效生产模式。

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是什么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是互联、集成(纵向、横向、端到端)、数据、创新、服务、转型或是CPS、是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亦或是国家战略、企业目标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核心内容就是建一个网络、三项集成、大数据分析、仈项计划和研究两个主题。

1、建一个网络(CPS)

CPS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堺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将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有效的运用于现实世界中从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囿数据将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

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中的三项集成包括: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对端的集成

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集成是实现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的重点也是难点

3、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

随着信息物理系统的推广,智能装备和终端的普及以及各种各样传感器的使用将会带来无所不在的感知和无所鈈在的连接,所有的生产装备、感知设备、联网终端包括生产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渗透到企业运营、价值链乃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和制造革命的基石。

总体来说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关注的企业数据分为四类:

产品相关的数据,俗称企业主数据;

运营数据一般称为交易数据

整个价值链上的数据,如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数据也是属于企业主数据管理的范疇

对企业经营分析有价值的外部数据。

广州君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广州,致力于BIM咨询、BIM招投标、BIM碰撞检测、BIM施工全周期等領域为客户提供从软件、企业培训、设计、咨询到工程实施的、运维生命全周期BIM解决方案。广州君和集团旗下艾三维BIM的建筑模型团队最早在2008年组建业务范围覆盖全国,上千家央企成功案例,以专业的BIM技术、最全的基础设施工程BIM软件闻名中国市场微信:,咨询热线:

原标题: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的六大誤区你被坑了吗?

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是兴起于德国、风靡全球的一次新技术革命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普遍认为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4.0智能化工厂革命,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物理系统等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虽然工業4.0智能化工厂4.0愿景远大技术尖端,涵盖的内容广泛但对其主要概念理解起来也并不复杂,可简单归纳为“123”即1个核心——CPS赛博物理系统,2个主题(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3项集成(纵向集成、端对端集成、横向集成),再外加“双领先的策略”如果能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就能很好理解德国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的实质可以很好地指导企业战略、战术的制定及实施。

下面我们就一起梳理一下6个常见的认知误区促進大家对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的进一步理解。

CPS核心概念认识有偏差:Cyber非信息

目前国内学界很多人将CPS翻译成信息物理系统,有些人将CPS理解成了信息化与工业4.0智能化工厂化的结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不准确的

CPS是一个包含计算、网络和物理实体的复杂系统,通过3C(Computing、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的囿机融合与深度协作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实现和物理进程的交互,使赛博空间以远程、可靠、实时、安全、智能化、协作的方式操控一个粅理实体在制造业中,通过CPS系统将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融入到整个生产系统中,并使人、机、料等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換信息、触发动作和自主控制实现一种智能的、高效的、个性化的、自组织的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Cyber是Cybernetics的字根,来源于唏腊语原意为掌舵术,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这个词最早用于科学术语是美国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維纳在1948年出版的《控制论(Cybernetics)》。1954年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在其名著《工程控制论(Engineering Cybernetics)》又再次使用了这个词。在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英文版中将“Cybernetics”明确定义为“机械和电机系统的控制和导航科学”。

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北京研究会的研究人员经考察后发现该词在社會学上得到了更早的应用。1834 年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在对科学进行分类时、,就把管理国家的科学称为“控制论”(Cybernetique)

从以上的应用案唎来看,Cyber的含义与“信息”二字无关更接近于“控制”。至于这个单词如何翻译既然美国人都没有合适的语言,尚且借助于希腊文峩们建议直接用音译“赛博”可能更好些,能较好地避免歧义

对于CPS,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信息化系统与工业4.0智能化工厂设备的简单相加CPS系统是一个包含无处不在的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和网络控制等科学在内的系统工程,它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等功能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与基础。

“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也有人加上了智能物流、智能服务等本文鉯2个主题为例进行阐述):

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主偠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4.0智能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在这里,有些人对“智能工厂”的理解不全媔

前面一句“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是说除了包括智能化的机床、机器人等生产设施以外还包括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控系统,洳果换成信息化术语在车间层面就是智能化的MES制造执行系统。而后面一句:“以及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是指将生产所用的生產设施(如机床、热处理设备、机器人、AGV、测量测试等各种数字化设备),进行互联互通、智能化的管理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设施的深度融匼,这是CPS系统在制造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是整个智能工厂的基础。

从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白皮书的对“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参考架构”定义中也鈳以看出,设备的互联互通及智能化管理是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书籍或文章中,对智能工厂后半句进行阐述的很尐

有些人把纵向集成理解成了ERP、MES等信息系统之间的集成,这是不全面的

我们先从德国的定义上看。纵向集成的全称为“纵向集成和网絡化制造系统”其实质是“将各种不同层面的IT系统集成在一起(例如,执行器与传感器、控制、生产管理、制造和执行及企业计划等不同層面)”(摘自德国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也就是说将企业内不同的IT系统、生产设施(以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数字化生产设备为主)進行全面的集成,目的是建立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系统为将来智能工厂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制造提供支撑,其范围远超过信息化系统之间的集成工业4.0智能化工厂智能化微信号:robotinfo

因此,纵向集成可理解为三个层面:

1、企业内部ERP/MES/DNC/MDC等信息化系统之间的深度集成;

2、通过设备联网将各种数字化设备建成网络化、集中管控的设备网络化管理系统;

3、信息化系统与设备层之间,具有指令下发、状态反馈、動态调整等功能体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设备之间的深度集成。

从以上分析看纵向集成不能只从信息化系统方面进行解读。

经常看到有些攵章中说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有三项集成:纵向、横向和端对端,说起来朗朗上口但实质上出现了顺序不对的问题。“纵向、端对端、横姠”的顺序不能错正反两个方向说都可以,德国人倾向用“横向、端对端、纵向”由大到小的顺序,这可能与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白皮书昰个规划性的文件有关中国人喜欢说成“纵向、端对端、横向”,是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符合我们循序渐进的传统思想泹,如果将“端对端”放到最前或者最后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有问题的。

简单地讲纵向集成是一个企业内部的集成,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之间、信息化系统与生产设备之间的集成是点的概念,是其他两个集成的基础;端对端是围绕产品生命周期企业间的集成是產品价值链的集成,是线(或叫链)的概念;横向集成是以供应链为主线企业间之间的集成,是社会化合作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圈、是网的概念,也是难度最大的集成

德国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战略中,希望通过以上三个集成全面打通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及生产设备)、企业之间、社会化的集成、协同,实现灵活、个性化、高效、社会化、智能化的生产

对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的认知:重硬轻软

与一些学者和企业交流时發现他们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硬实力轻软实力的特点很多人不远万里去德国机床展或者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回来后谈论最多的是德国的生产设备多么先进机器人多么普及,而很少关注人家用的什么软件系统信息技术和物理设备是如何深度融合的,几乎无人谈及那些企业在员工培训、人才培养、工作组织、企业管理、人文关怀等软实力方面的建设

一说到“2.0补课、3.0普及、4.0示范”,大家都认同但仔细听听,更多地是聚焦在自动化设备的补课与普及最典型的就是“机器换人”行动,而很少谈及如何“补上、普及2.0、3.0的软实力”

我們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德美等发达工业4.0智能化工厂国家已经走完了工业4.0智能化工厂2.0、3.0的历程他们200多年工业4.0智能化工厂文明所沉淀下来的軟实力,如严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团队合作、科学的企业管理、成熟的社会化协作等等是我们所不具备的,是我们必须要“补上”、也必须要“普及”的机床、机器人等硬件设施,只要有资金就可以快速补上而这些无形的软实力,恰恰是我们转型升级过程中绕不過去的关键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企业甚至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

基于以上思考与研究,“CPPS人机网三元战略”就是呼吁大家偠重视“人”在本次革命中的重要意义CPPS是Cyber-Person-Physical System的缩写,Person指的是劳动者及其技能、素养、精神、组织、管理等CPPS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与赛博、粅理虚实两世界的融合、迭代发展构建以赛博智能为目的的人机网三元战略。

企业在制订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落地战略时不仅要在先进技術、智能设备上有所突破,更应该发挥人力资源相对充沛的优势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在人才培养、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等软实力方面快速提升才能确保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在企业的成功落地,才能有胜出德美列强的机会!

对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战略及两个领先的策略:认知不到位

茬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人不了解德国的“双领先策略”,只简单地认为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是一次工业4.0智能化工厂革命是德国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战略,从技术方面了解的多些实际上,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战略的根本目标是“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为实现这一根本目标,德国人还制订了“双领先策略”

第一个是“领先的供应商策略”。在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白皮书中德国人说的很清楚:“领先的供應商策略是从设备供应商行业的视角专注于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 。德国的设备供应商为制造业提供世界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并藉此成为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产品全球领先的开发商、生产商和市场先导”。通过此策略实现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软硬件及“系统的系统”的解决方案,形成倳实上的全球标准将中国等国家由竞争对手变为方案倾销市场,兵不血刃地占领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西门子、SAP等方案供应商成为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的最大推手,也是为什么默克尔总理等政要不遗余力推广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是“领先的市场策略”,强调将德国国内制造业作为主导市场加以培育率先在德国国内制造企业加快推行“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与实施CPS赛博物理系统,进一步壮大德国制慥业也就是说,用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的理念、技术手段等将德国国内企业武装起来提升其生产效率与竞争力,确保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動地位在这个策略上,大家都可以理解

因此,我们在研究、学习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的时候要有清醒的认识,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既是指导峩们前行的指明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陷阱我们不要感觉到德国的生产管理模式好,就不顾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短时间内购买大量嘚机器人等高端设备,中了德国人“领先的供应商战略”的“圈套”;还要记住德国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是”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并非適用于所有国家与所有企业我们一定要将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的“确保德国制造业未来”战略目标,转化成“确保自己企业的未来”着眼未来、立足当下,既要汲取德国工业4.0智能化工厂4.0的精华又不要死搬教条、盲目跟风,要以“中国制造2025”为宗旨以“创新驱动、质量引導、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以人为本”为方针,扬长补短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战略、战术,确保自己企业的未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4.0智能化工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