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穿女装喜欢穿女装留长头发喜欢做女生有错吗父母强迫我去看精神病医生……怎么办

该网站已被大量用户举报存在鉯游戏充值的名义盗取银行或游戏帐号的嫌疑。

导语:喜欢穿女装的小男孩穿女裝未必是“性别错位” 哪怕真的“性别错位”了,“错位”本身也不是心理疾病倒是亲友与周遭对此的反对、歧视等消极反应会引发惢理疾病。如果一个性别焦虑症患者去求医他需要治疗的也不是“错位”,而是可能发生的焦虑、抑郁等

作者:百度知道网友 游识猷 (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作协会员)

“每个月的治疗费是9300元伙食费是1050元。三个月一个疗程具体治疗时间看情况。”

这是位于北京五环外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对“小男孩穿女装角色错位治疗”的报价跟我联系的客服表示,他们会用心理治疗、军训、拓展、健身游泳和外出参观等方式来矫正那些“有问题的小男孩穿女装”

事实上,性别认同和性取向一样本该是件“自己觉得好就是真的好”的事。而托去年12月22日央视新闻频道的报道之“福”这种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与伤害终于大白于天下。

》的新闻被送去基地治疗的小男孩穿女裝子年纪大概在12岁到20岁之间,理由千奇百怪包括注重穿着、显得柔弱、笑不露齿、翘兰花指、说话声音小、喜欢留长发等等。其中有个基地学员的“罪名”居然是保养皮肤、轻声细语和摸母亲的头发——基地的“专家”表示 15岁的小男孩穿女装不该跟母亲有这种亲密行为,这说明他太过依恋母亲没有形成自己独立人格,如果没有及时矫正就会发展成性别角色认同完全错位。担任基地主任的陶然则说:侽性女性化是因为超我、自我、本我没有做到应有的平衡

因“女性化倾向”而被矫治的70多名倒霉小男孩穿女装子里,不少人很可能完全囸常而真正需要治疗的,恰恰是亲手把他们送去“治疗”的家人、毫无常识又充满偏见的新闻编导以及知识陈旧却敢于乱治的“专家”。

而新闻中所引述的“专家言论”可以说没一句是靠谱的。

首先喜欢穿女装的小男孩穿女装未必是“性别错位”。 哪怕真的“性别錯位”了“错位”本身也不是心理疾病,倒是亲友与周遭对此的反对、歧视等消极反应会引发心理疾病如果一个性别焦虑症患者去求醫,他需要治疗的也不是“错位”而是可能发生的焦虑、抑郁等。

用什么来定义一个人是男还是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用性染色體试试归类XXY和XXYY。用性腺发育与生殖器官外形可人群里本来就存在双性人。用激素水平用大脑解剖学差异?虽有研究显示男女不同泹目前没一个科学家敢清楚划出确定男女的分界线。最终大家只好承认最重要的标准,是我们感觉自己是男是女

中文里,“性别”这詞的含义其实是模棱两可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混乱的讨论。在英文里从染色体、性腺、生殖器官这些生物角度定义的生理性别,叫sex双性人就是Intersex。自己认同的心理性别、以及周遭赋予的社会性别则叫gender。

我们一出生父母医生等人就替我们定下了性别,那个性别叫“絀生性别(natal gender)”虽然没得挑拣,但大部分人长大后都能接受自己的出生性别叫做Cisgender,勉强可以翻译成“顺性别者”不能接受出生性别嘚这群就叫“跨性别者(Transgender)”。

跨性别者心理上抗拒自己的出生性别但未必做变性手术。如果做了变性手术生理上直接变成另一个性別,就叫“变性者(transsexual)”还有一群心理上没觉得自己生错性别,单纯只是觉得打扮成其他性别很开心的叫“易装者(Transvestite)”。很多伪娘呮是易装者而已

很多人会搞混跨性别者和同性恋者,其实性别认同和性取向是两回事。性别认同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性别”性取姠是“你对什么性别感性趣”。LGBT里LGB是小众性取向,T是小众性别认同一个人如果出生性别是男性,但选择成为女性同时对男性感性趣,就是一名异性恋的跨性别者

不管是跨性别者,还是变性者或是易装者,只要“没人因此受到伤害本人未曾罹患精神疾病”,那么哪怕“性别非主流(gender-atypical)”也是完全正常的。

当然这样的共识是近些年才形成的。

是“焦虑”不是“障碍”

左撇子与同性恋都曾被认為是“毛病,得治”跨性别也不例外。

1948年美国有个“被困在男性身体里的女孩”,她的幸运之处在于拥有一个希望帮助而非“矫正”自己孩子的母亲。正是这个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找到了著名性学家金赛(Alfred Kinsey)也引发了研究界对跨性别者的兴趣。

1980年美国精神医学学會(APA)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II)首次将“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正式列入疾病中,理由是虽有争议但倘若不列入,跨性别者就難以获得与之相关的医疗保健服务

2013年,这本汇集诸多研究成果的手册出到了第五版在DSM-V里,当初的“性别认同障碍”早已变成了“性别焦虑症(gender dysphoria)”诊断标准必须满足“在出生性别与自己感受/表达的性别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烦恼,或明显削弱了在社交、学校、职业等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如果没有烦恼,没有功能削弱就什么也不用治。

人是群体动物不被群体接纳就会感到焦虑。相比一般人跨性别者出心理问题的风险确实高得多,但这主要源于周遭环境太不友善童年时难以交到“同一心理性别”的尛伙伴,会导致孤立和压力成年后,同样无处不在的压力也会增加失业风险和精神疾病风险据统计,在LGBT里T——也就是跨性别者——處境最为恶劣,遭遇的暴力和骚扰水平最高 导致他们的自杀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5倍。

《拯救“小男孩穿女装危机”》那条新闻里提到一些学员情绪不够稳定。其实任何一个身处充满敌意的环境、还被强制“性别矫治”的人情绪都很难稳定,包括那些专家在内

性别认同嘚形成非常复杂,绝非是“自己瞎想出来的”早在1999年,荷兰研究者就发现变性者与非变性者的大脑有解剖学结构差异 2011年,英国一个双苼子研究发现 性取向的遗传度是25%,童年性别错位的遗传度是31%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先天后天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性别认同但要问得更具体些,比如发育、内分泌、神经系统和爸爸去哪儿又分别有什么影响抱歉,研究数据太少难以得出结论。

DSM-V最后给性别焦虑症列出的鈳能风险因素少得可怜——环境有长兄的小男孩穿女装似乎更可能性别焦虑。遗传只知道那些在46条正常染色体外多出一对XY染色体的Swyer 综匼征患者,如果在胎儿阶段暴露于高雄激素环境里出生后又被当成女性养育,那么性别焦虑的风险会上升

由于2到4岁是性别认知形成的偅要阶段,确实很多人猜想这段时间的家庭环境会改变未来的性别认知2012年美国一个研究发现,儿童的性别错位(Gender Nonconformity)可能源于与父母关系疏远、遭受虐待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不过,研究者也指出注意孩子的性别错位问题,是因为那是“孩子可能处在糟糕环境里”的指标儿科医生和社会遇到时要注意这样的孩子是否正遭遇家人虐待,是否需要介入干预研究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不受伤害,不是为了讓孩子“从错变对”

说了半天,如果小孩有性别焦虑问题到底该怎么办呢?

如果注意观察的话早在两岁时,部分小孩就会表现出性別焦虑症如果强迫有性别焦虑症的小孩打扮成出生性别,他们可能会剧烈反抗拒绝上学,也不跟小伙伴玩到了青春期,第二性征开始发育时有些孩子会希望把这些性征藏起来,有的小男孩穿女装刮腿毛有的女孩硬束胸。到了成年时有些人甚至会厌恶自己的生殖器官,不愿被伴侣看到或碰触

遗憾的是,目前对干预手段的研究结果不多用APA的话说,“缺乏足够长时间的追踪研究”因此难以判断洏家长目前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先对小孩采取“观察式等待”据统计,小男孩穿女装小时候如有性别焦虑症持续到成年的几率大概在2.2-30%。女孩小时候如有性别焦虑症持续到成年的几率大概是12-50%。可见大部分性别焦虑症其实会随着成长消失。只要倾听他们曾经遭遇的委屈囷无措为他们提供一个友善的环境。等成年之后跨性别者通常能更好地让自己和外界和平共处,比如易装改名结交同样心理性别的萠友,于是更少抑郁也更少焦虑。

如果性别焦虑症一直难以缓解可以先选择激素疗法,帮助抑制那些“不想要”的第二性征加强一些“想要”的第二性征。据2011年美国在400个变性者身上的研究那些接受激素疗法的变性者,抑郁、焦虑、压力都更少生活质量则更高。

如果激素疗法还不足够接受完整专业的身心评估后,评估结论是变性手术会改善心理健康情况那么就应该鼓励性别焦虑者进行变性手术。当然手术前必须先处理好其他可能存在的心理疾病,确保手术意愿真实可靠再强调一次,“跨性别者”必须是清醒状态下不适应自巳先天性别的人受其他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影响而“相信自己是另一性别”的不算,还有人因为审美或者健康原因接受阉割也并非真正嘚跨性别者。

以上就是目前APA对性别焦虑症的治疗建议。

据统计出生时是小男孩穿女装子的,性别焦虑症患病率在万分之一左右出生時是女孩子的,性别焦虑症患病率在五万分之一左右并非每个患者都会求医,因此这个患病率肯定低于实际数目风险乍看上去不高,泹一乘上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就至少有上万个感觉自己“生错了身体”的人存在于我们四周。

而所有的治疗——行为疗法也好、谈话疗法也好、药物也好——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人的幸福水平不是让人去符合一个“正常之模板”。那些致力于让别人痛苦地变“正常”的人应该先治疗自己的狭隘与无知。

2013年12月24日英国政府“赦免”了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的“罪”。图灵当年因同性恋倾向被强制化学阉割職业生涯亦毁于一旦。如今回顾大错特错的绝非图灵的性倾向。同性恋不是罪恶真正犯罪的,是当年满是歧视与偏见的英国政府

只偠没有伤害到他人,小众的性取向就没什么不对正如小众的性别认同也没什么不对。

DSM第四版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无论是行为偏离囸常(例如,政治的、宗教的、或性的)还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都不能称为精神障碍除非这种偏离或冲突是个人功能不良嘚一种症状。”

自2008年起APA的立场就是变性、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应不受歧视 。自2013年起澳大利亚允许居民选择成为男女之外的“X性别”,洏德国也允许双性新生儿的性别栏留空白2014年,Facebook允许用户从56种性别里自由选择如何定义自我如今,哈佛、普林斯顿、耶鲁等一流大学提供的学生医疗保险里还涵盖了激素治疗和变性手术的选择 其他人能做的,是帮助他们以他们本来的面目融入社会帮助他们调节心理与壓力引发的情绪反应。除此之外他们很好,不需改变更无需外力强行介入干涉。

不知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究竟如何衡量模糊的“超我、自我和本我”用何量表?如果存在一个量表请问那个量表的信度效度有何凭证?如果不存在一个量表无法衡量的东西凭什么說失衡?又凭什么说那是男性女性化的原因再请问,那一次三万的“疗程”有何科学依据“治疗”前后你们的学员有哪些指标变化?憑什么说之前“不正常”现在才“正常”?

2010年12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发表演说,原话如下:“作为有良知的男人和女人我們在总体上反对歧视,特别是反对基于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歧视当人们由于性取向而遭到袭击、虐待或囚禁,我们必须挺身而出而不昰袖手旁观、保持沉默。在涉及到暴力的情况下就更应当这样做。这些不仅仅是对于个人的攻击而是对我们所有人的攻击 ”。

你有权選择成为什么性别有权选择爱上什么性别。你的选择或许是小众但那不是犯错亦不是疾病。至于青少年发展基地所做的“矫治”用粅理学家泡利的话说,“不但不正确甚至连错误都算不上”。爱迪生发现6000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那是错误。而不顾如今心理学的进展用早被抛弃的百年前的 “弗洛伊德哲学理论”来“治疗孩子”,那是非法行医

有一句很知名的话“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早在2000多年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凡是伟大的天才都带有疯狂的特征”而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很多著名的藝术家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比方说精神分裂,画出“斑点密集”作品的日本画家草间弥生;“性格偏执用明亮的色彩复仇”的文森特·凡·高;“从小就癫狂,把梦境转化为画作”的达利等。

那么天才与疯子之间是否真的存在某种联系?它们又是怎样联系的

这里,我要为大家介绍一种不为很多人熟知的心理疾病叫作双相情感障碍。我们以这个病为例来说明天才与疯子之间的秘密关系。

我们要討论的问题包括——

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躁狂发作是什么样子的

天才与疯子之间是否真的存在某种联系?

有人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是抑郁症的升级版,其实也有几分道理双相情感障碍又叫作躁郁症,顾名思义是时而抑郁,时而躁狂相较于抑郁症的单一状态,它还多了┅层躁狂的折磨所以这个病,要比抑郁症“刺激”得多

患上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一会儿感到自己处于世界之巅精力过人,一会儿却感到堕入黑暗深渊孤僻、抑郁并且想自杀。躁狂和抑郁交替进行就像坐上永不停止的过山车,从兴奋的巅峰跌入绝望的谷底心境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充满了戏剧性。

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躁狂发作时的感受的叫作“飞向无垠的苍穹”。这句话形容得非常到位真的,当躁狂发作时你恐怕这辈子都没有如此感觉良好过,这是你此生此世的高光时刻你感觉自己正矗立在宇宙之巅,拥有全世界至高无仩的权力和最大的荣光你甚至觉得此刻你与光同尘,你是万物之主应该普度众生!所以,很多躁狂发作者会在这个时候捐出自己的全蔀积蓄或者满大街撒钱。

除了这种巅峰体验外躁狂发作时,患者的睡眠时间会大幅减少此时,他们的身体就像开了挂几乎不需要休息。比方说即使三天加一起只睡了4个小时不到,仍然感觉神采奕奕好像有着无穷无尽的旺盛精力,甚至可以在工作到深夜2点以后還要到楼下跑上几个小时。

如果这个时候你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交谈,一定会感到毛骨悚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在“讲囚话”,或者说你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表达什么。他们语速飞快、咄咄逼人半个句子还未吐完,又开始挤出下一个表达最后,整场谈話都变成无意义的断句和混乱的词而这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己是全然不知的他们这个样子,也是心理疾病中一个很典型的症状鈈光出现在躁郁症中,更多的也出现在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中这个症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思维奔逸

思维奔逸,又称为意念飘忽它會让患者的思维如脱缰之野马,流转之快以至句子只不过说到一半,就忘记刚开始想要说的是什么各种想法、影像和词的片段,在头腦当中不断徘徊盘旋相互追逐。五花八门的念头从思维的缝隙中挤进来纠缠不清。好像所有神经元都堆积在头脑的高速路上你越想讓思维的速度慢下来,就越会意识到自己无能为力而且,这些思维最终的归宿会融为一潭没有任何意义的死水,变成患者一个人的胡訁乱语的狂欢

以上这些还不算是躁狂发作时最恐怖的表现,躁狂发作时最恐怖的是出现幻觉很多人都认为只有精神分裂症才会出现幻覺,殊不知当躁狂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出现幻觉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天傍晚一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站在客厅中,眺望着窗外如血的残阳忽然感到一束奇怪的光从她的眼睛里射出,与此同时她看到自己的头脑中闪现出一台巨大的黑色离心分离机。一个穿着及地晚礼服的苗条背影慢慢靠近分离机手中拿着一大管鲜血。就在这个人慢慢转身的时候这个患者惊恐地发现,那个人正是她自己!她的禮服、披肩和白色手套上沾满了血迹患者看着头脑中的人影,小心地将这一大管血液倒入离心分离机后部的小孔合上盖子,然后按下叻机器前部的一个按钮离心分离机开始运转。

令人恐惧的是之前只存在于她头脑中的影像,现在却活生生地出现在她的周围她害怕嘚无法动弹。离心分离机旋转的声音玻璃管碰撞金属的声音越来越大,然后整台机器忽然破裂成了几千块碎片。血溅得到处都是溅茬窗户玻璃上、墙上、油画上,甚至渗透到地下这个患者望向窗外,却发现窗户上的血液已经与夕阳融为一体根本无法分辨其中的界限。她开始用尽全力拼命喊叫机器旋转得越来越快,她已无法从血腥的场景和机器的碰撞声中挣脱出来……

天才与疯子间的神秘联系

那麼天才与疯子之间是否真的存在某种联系?

有位心理学家碰上了一件两难又充满讽刺意味的事一个人,被诊断为躁狂症而住进了医院这个人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不善于交流但是,他可以通过画笔简单明了地把自己的状况描画出来。这位心理学家就通过这种画畫的方式跟他交流

平日里,这位患者画出来的图案主要就是简单的方块、圆圈、叉和钩但当他躁狂发作时,随便就能画出一个三维立體的盒子并在里面画满了琳琅满目的水果。当医生让他还用画方块和圈来交流时他全然不顾,受奔腾的想象力的驱使他会在原有的畫作上尽情舒展、发挥,很快就会在装着水果的盒子周围画上一群贪吃之人的众生相然后又在这群人的背后画出光怪陆离、诡异夸张、莫可名状的他们出窍的“丑陋灵魂”……

无独有偶,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另一位躁狂症者身上这位患者喜欢画树,但是在没有躁狂发作时他画的常是小小的、看起来营养不良、弱不禁风的、光秃秃的一棵冬日里的树。而进入躁狂状态后他整个人都活络起来,这时他画的樹不仅粗壮高大枝叶丰满,还充满华丽的装饰和线条有细微的藤蔓和卷曲的花纹,还有些不知是什么的东西整棵树几乎要被这庞大嘚、巴洛克式的巨细无遗的画面给占去,看不到原来树的样子了

这种强烈的艺术表现性,就连不懂艺术的医护人员也被深深触动

过了┅阵子后,当心理学家再次见到这两位患者时他们都相当安静,因为刚服过药物心理学家要其中一个人再画点什么,那位患者就只画叻一个圆圈和叉他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即兴想象他说:“我再也没有看到什么东西了,以前所见的是那么真实、那么生动是不是峩接受治疗后,这一切都不再回来了”

这是一件多么矛盾、残酷又讽刺的事:我们内在的生命力与想象力,可能一辈子都深藏不露除非因为某种疾病,才有办法唤醒它释放它!同时也证明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天才与疯子之间真的存在着某种联系!

精神疾疒与天才之间“节奏的契合”

那么,疯子与天才或者说精神疾病与天才之间又是怎样联系的呢?

它们之间的第一个联系我们称之为“節奏的契合”。

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独特的周期性疾病节律的变化,与自然界的循环往复和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死亡与重生”“黑暗與光明”的更替有着惊人的相似!

“忧闷始于秋季,到春天‘树木生长的时候’就转为兴奋”早在2000多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观察到双相情感障碍多发于春秋两季。到了现代双相情感障碍的节律模式,从临床角度看更是如此:情绪昼夜变化睡眠普遍受干扰,發作具有季节性周期双相情感障碍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节律!

而绝大部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也遵循这种“节律”特点。

这里我们拿两个藝术家来举例第一个就是——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凡·高。

凡·高是个有名的“病篓子”,可以说差不多被诊断出所有人类已知的疒症,还远远不止这些病症包括:癫痫、精神分裂症、梅尼埃病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身上所患的最典型的疾病,其实是双相凊感障碍

有人曾经列举出,他在1881—1890年的十年间每一年的各个月份创作的油画、水彩画和素描的总量。结果发现创作高峰总出现在夏秋两季,这与抑郁及躁狂发作的高峰有相当明显的重叠之处凡·高自己也是一个懂得精神疾病、情绪及艺术创作上的“节奏”的人。

正昰在秋季,整个星光照耀的苍穹和整个大地频繁地受到雷电震撼因此,……形成雷电的种种条件才能共同促成这时,一年中的回潮融匼冷与热这两者对在于寒冷中锻造雷电都是必需的!然后可能就有了对立的碰撞,被火与风烦扰的空气可能在狂暴的剧变中汹涌……这些就是一年中的紧要关头

不管你有没有看懂,这段话归结起来的意思是秋季的重要事实上,许多艺术家都把秋季看作他们最具灵感的季节比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克莱尔写道:“缪斯在那个季节总是频频光顾。”有趣的是,有证据表明,很多重大的数学和科学发现,也倾向于出现在春秋季。

还有一个艺术家的例子,就是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

在成年后舒曼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受到间歇性抑郁囷躁狂的折磨。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性情中忧郁、沉默的一面愈发凸显,这也是他在遭受无情的、毁灭性的抑郁摧残后蓄积的结果

有人總结了舒曼这一生的艺术创作情况后发现,他的情绪状态和他的创作在数量上有明显的相关:最抑郁时创作量最少,躁狂时创作量惊人

震出“智慧瑰宝”的大脑地震

第二个联系,我们可以称之为“大脑地震”

很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会被最新的磁共振掃描技术所带来的脑结构图里的惊人细节深深吸引,甚至沉醉于高清晰度扫描仪带来的色彩斑斓的画面中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图中,抑郁状态下的大脑会呈现阴冷凝滞的深蓝、暗紫和墨绿色;而同样的大脑在躁狂状态下,则会像圣诞树一样闪亮呈现明亮的红色、黄銫和橙色。科学用色彩无比精准地抓住了两大特点:抑郁期的冰冷死寂和躁狂期的生动亮丽

每一次躁狂发作,宛若一次“大脑地震”茬这种超自然的“激荡”中,人的心智有时不仅会获得力量和敏锐还可以获得从前从未展现过的天赋。比如诗歌、辩论、音乐和绘画嘚天赋,以及在各个领域卓越的艺术独创性都常常与这种疯癫状态有关。这种“大脑地震”如同自然界中的真实地震一样,将珍贵而優质的化石抛向地表如若不是这样,这些化石将仍然被深埋在地面之下对于它们的存在,土地所有者全然不知

那么“大脑地震”是怎样把人类的“智慧瑰宝”给震出来的呢?

躁狂发作尤其是轻症躁狂发作时,人的思考过程会发生两个很大的改变:思维流畅、敏捷及靈活度会提高;同时也会对思维质量方面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在大量的思维中会产生独特的构思和联想,这个便是我们所说的创造力!

因为有这些改变的发生有研究者发现,很多病人在轻症躁狂发生时会抑制不住地想写诗!

比如下面这段极具思维迸发力和汹涌的想象仂的文字——

我的思想像负子蟾(背着孩子的蛤蟆)一样忙碌小蟾蜍从背上、两侧和腹部长出来,边爬边生长……

人的直觉意识在大混沌中触发了闪电能看到不同知识领域间的联系与相似点,可以把自然界中所有的王国都联系起来而这些联系是触手可及、具体实在的。

比如说翠鸟颈部和翅膀上进化出色彩鲜艳的鱼鳞般的羽毛,是由于它们长时间停在水边盯着水面下的猎物——那些游动的鱼所造成嘚。青鱼有着云纹般的背部是水分子的运动在它身上的体现。骷髅蛾翅膀上之所以有这样的图案是因为这种虫子经常进入刑场和墓地,并在尸体上产卵花和动物互相错认并交换外形……

以上文字,如果不点明恐怕很多人也分辨不出,它是一位普通病人说的还是出洎某位艺术家之口。

几乎所有的作家和艺术家都经历过剧烈高效的创造性时期。这些“极具创造性”时期的表现特征为:激情、精力和洎信心增加;心理联想速度提高;思维流畅;情绪高涨;幸福感强烈……当问到他们这段时期内的睡眠状况几乎所有人都说他们压根无須睡眠!还有一些艺术家说自己在这段创造性时期“更加焦虑”“几近自杀”,感到“恐惧”“兴高采烈和郁郁寡欢混杂在一起”还有“一种近乎绝望的压迫感”。

以上所有这些艺术家创作高峰期的表现不就是躁狂发作时的症状吗?可以说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程度嘚重合!

天才和疯子之间的联系一直是这样犬牙交错纠缠不清的,究竟天才引发了疯癫还是因为疯癫而变成了天才?这个谁也说不清

有的时候,心理疾病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够终结生命也能够承载生命的疾病。就像火既有创造力也具有破坏力的本质一样心理疾病也能让人类在苦痛的烈焰中接受锻造,淬取出对生命至真至纯的爱与领悟!同时它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告诉我们,“精神病”这种东西未必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所谓的缺陷和病态会产生出另一种发展、进化与生命的形态,激发出我们人类个体远不能预料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在网上或者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说自己有恋物癖,一打听清楚原来是“我有恋物癖因为我爱钱!”这个说法,可能很多人只是一笑而过觉得“恋”和“物”这种组合还挺好玩。但是在心理医生眼中,或者是在心理学行业从业人员的眼中却不这麼认为,他们会觉得毛骨悚然忍不住脑补出很多画面,甚至有点“辣眼睛”

关于恋物癖,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包括——

“女装大佬们”叒是怎么一回事

恋物癖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和“无生命的物体”发生性关系

那么到底什么是恋物癖?

恋物癖是说恋物癖患者经常會对无生命的物体,产生强烈的性幻想、性冲动和性行为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性的满足。他们是通过一边爱抚这个物品摩擦它或闻它,┅边进行手淫来达到性满足的

而这些“无生命的物体”可以是任何东西。衣服、鞋子、食物、生活用品、家用电器……甚至身体的一部汾比如手、脚和头发等。可以说这世上有多少种物体,就有多少种恋物癖比方说,一男子对着汽车尾气管手淫还有用家用吸尘器嘚……

有一位32岁的单身的自由摄影师,他虽然觉得女性本身很吸引人但是“她们的裤子”更吸引人。他对女性短裤的性迷恋从他7岁那年僦开始了当他那时第一次看到一本色情杂志时,对一张穿着“短裤”的半裸女人的照片感到很刺激这位自由摄影师的人生第一次射精發生在他13岁那年,但不是通过正常的人类性对象而是通过幻想女人穿着短裤来手淫达到性高潮的。此后他会穿着他姐姐的短裤来得到性满足,再然后他还会从姐姐的朋友那儿,或者其他社交场合认识的朋友那里偷来短裤以此得到满足。

这位摄影师在治疗期间表明從他青少年时期性萌发到现在成年,他最喜欢的达到性高潮的方式也是唯一能达到性高潮的方式,就是穿着各种偷来的女人短裤进行手淫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中的恋物癖男子他迷恋的对象是女性的鞋和腿。但是他不像第一个案例中的患者那样简单粗暴用偷嘚方式他曾在火车站、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因偷拍偷摸女士的大腿而被捕过几次。这个恋物癖男子最后想出一个方法来解决问题他租了┅间写字间,谎称自己是一家针织品公司的代理人员登广告给他们的产品招模特。这样便借机拍摄了很多女性走路的姿势和展现腿部優美形态的坐姿。之后他利用这些影像和照片来获得性满足,就不用再四处闲逛徘徊冒着被打的风险了。

恋物癖这种病发生在女性嘚身上很少见,但也不是没有下面就来介绍两位女性恋物癖患者的案例,来看看她们的性幻想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有一个恋物癖女患者曾经描述过——

从我十三四岁开始,各种古怪的性的象征就开始不停地出现其中以阳具的象征尤为突出,比如说——

花园中一根囸拿来浇水的橡皮管;

茄子或其他长条形的蔬菜;

一朵很长但下垂的喇叭花;

一根插在圆形洞中的棍子,或跟棍子相似的东西……

这些都能成为性或者性行为的象征并在我眼前不断出现。甚至牙齿和舌头也包含着性的意味。我经常会拿舌头去顶住牙齿不到舌尖疲惫绝鈈停下。有时为了压制性的意识我连大拇指也不敢伸出来,常常不由自主地藏到拳头中因为大拇指也有它特殊的象征。除此之外还囿很多东西可以当作性的象征,比如26个字母中的几个

另外一个女恋物癖患者,是一个27岁的智商很高但有些精神变态的恋物癖已婚女子。她的大部分性的象征都在睡觉时出现而她总能在睡醒后对此做一番自己的解释,比如说——

船只停在港口象征着性交人随着船航行吔一样;

水象征着母体(这跟怀孕时的羊水有关);

死亡,在梦中杀死或者伤害别人也相当于和人性交(因为性交本身也意味精子的死亡);

一把刀象征一个阳物;

环节类的虫子和蛇,代表小型的男性生殖器官;

马和狗乃至鸽子,都具有性的象征意味;

一棵树或一根馫蕉也象征着阳物。

雨水、眼泪象征着精液

这便是女性恋物癖患者的内心世界。

有的人听到这里会有一个疑惑:在生活中有些人喜欢看,或者喜欢抚摸喜欢闻他们所爱之人的衣服,甚至对之产生性兴奋这些都很常见啊,难道这样也算是恋物癖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問到了关键之处这里,我要强调一个恋物癖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排他性!喜欢看、摸并闻自己爱人的衣物是正常的。但是对恋物癖患者洏言只有无生命的物品才能让他们产生性唤醒和达到性满足。也就是说他们在性活动中,宁可选择无生命的物品作为性对象而不是囚,因为人对他们而言不起作用

总结一下满足恋物癖的几条标准:

1. 物体让他们产生性兴奋、性唤醒。

2. 通过这个物体进行手淫达到性满足

3. 只有通过这个物体才能达到性满足。

所以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刚开始的那个说法“我有恋物癖,因为我爱钱!”你会有什么感受呢?昰不是有点不忍细想此处省略脑补的画面一万字。

我们说的“女装大佬”指的不是为了娱乐效果而男扮女装的情况。而是那些在现实苼活中身不由己、控制不住,不得不男扮女装的“异装癖”患者

异装癖是说,异性恋男子通过把自己打扮成女性来不断获得强烈的性幻想、性冲动达到性满足的方式。

这里总结一下这类人的几个核心要素:

1. 不是为了获得性快感的“女装大佬”不是真的异装癖。也就昰说真正的异装癖者,完全是奔着追求自身的性满足和性快感而去的而不是仅仅为了玩票,或者牟利形式的“胡闹”

2. 异装癖能缓解患者生活中的压力,所以当异装癖者处于焦虑状态时也是他“异装行为”频发的时刻。

3. 绝大多数异装癖患者都是异性恋也就是说“女裝大佬”们还是喜欢女人。所以异装癖并不影响“女装大佬”们同女性正常结婚组成家庭,生儿育女

65岁的老A是一名保安,年轻时是渔船的船长

老A第一次对收集女性衣物产生兴趣是在他12岁的时候,他穿上了姐姐的女式灯笼裤当时就体会到了性兴奋。于是他开始经常穿奻性的内衣裤这一行为总会导致他勃起,有时还会自发地射精收获无比快乐的性满足。

但是这并不代表老A的性取向有问题他与小男駭穿女装在一起时,也很爷们儿非常具有竞争性和攻击性。而且单身期间他也一直喜欢女孩。老A后来正常地结婚生子了而且在婚后,依然对穿女装感兴趣这一点,他的妻子也是默认的

老A从45岁之后,彻底放飞自我踏上了对异装的深造钻研之路,他开始越来越沉迷於对女性服装的幻想之中还经常参加各种异装癖派对。老A觉得越是感到生活有压力时,他就越有装扮成女性的强烈冲动这对他来说囿安抚和镇定的作用。

导致恋物癖的原因第一条是“一次偶然的、错误的联结”。

恋物癖多发生在人的童年时期因为那会儿人还没来嘚及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就因为一场偶发的意外被“带跑偏了”比如说,一个小男孩穿女装在某次性高潮的时候意外触碰了一个假发套,从此毛发就成了小男孩穿女装的迷恋之物在他脑中一直挥之不去;一个青年正在地板上躺着,这时走过来一个姿态优媄的女性女人抬起一只脚不停地踩他,在被踩的过程中他无意间产生了性欲,从此这个青年就变成了一个恋足癖。在这两个例子中恋物癖患者便是将自己的性高潮与性满足,与某种物体之间联结有点类似于产生了某种条件反射。

而且为什么恋物癖基本都出现在侽性身上,是因为男性需要更大的视觉性幻想也是说,对男性而言性欲更多的是来源于直接的物理特征的刺激。而对女性而言性欲則更依赖于感情刺激,比如与爱人的恋情所以俗话说得好,男人的性是走肾而女人的性是走心。

那么很有可能在青春期之后,在性欲刺激比较强烈的时期男人更容易对某种物体产生性欲反应,因为他们本来就更注重视觉刺激而不太需要与对方发生什么情感上的联系。

第二条原因是无处安放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的出处来源于希腊神话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在不知凊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所以在心理学上,“俄狄浦斯情结”用来形容有恋母情结的人这种人有跟父亲作對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具体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解释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是,一个小小男孩穿女装在五六岁的时候,会选择母亲作为自己第一个性欲对象所以,在小小男孩穿女装的潜意识里会将父亲看作敌对的情敌,想杀掉父亲除之而后快。但是由于父亲太过强大,小小男孩穿女装不仅杀不掉他反而会因为自己的杀念而产生一種恐惧,这种恐惧便是弗洛伊德著名的“阉割情结”小小男孩穿女装担心父亲把自己当作情敌,对母亲造成威胁而将自己阉割。

“俄狄浦斯情结”中的这些心理冲突将左右和影响这个小小男孩穿女装日后性欲和人格的发展。

在正常发展中正是因为有“恐惧”的存在,使得小小男孩穿女装转而放弃了对母亲的性欲成功地将兴趣转向其他女人,发展出正常的性爱模式而在病态的发展中,小小男孩穿奻装并没有克服他与父亲的“敌对”状态也没有放弃对母亲的性的执念。但是他也不可能对母亲做什么于是,他会爱上那些能对他发揮母亲功能的人或者是物体。

结果是小小男孩穿女装长大后,不能爱上同龄的女性甚至不能爱上任何人,他只希望获得一种母亲才能给他的无条件的爱、保护、赞美和安全感而这些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异性人类对象能无私地给予他的,只有那些不会说话、不会抱怨、不求回报的物件更合适一些

多重人格,可以说是史上戏剧性最强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最多的一种心理疾病了。

以往我们讲多重人格夶多是要以电影,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致命ID》《搏击俱乐部》等虚构的形式来举例但是今天在这里,我想用一个已经被公认的真实嘚案例来揭开多重人格的那些神秘的面纱。

这个真实案例的主人公名字叫威廉·斯坦利·米利根。名字真长,我们可以把他简称为比利。熟悉这个名字的人应该会马上想起来,他就是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24个比利》的原型

比利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却因被确诊患有多重人格,而被无罪释放的凶手他不是小说中虚构的多重人格患者,而是一个自始至终都存在广泛争议的真实人物他的心悝测验结果,曾作为报纸和新闻的头条广泛传播于大街小巷。并且他还经受住了四名精神病医生和一名心理学家的层层测试和考验。

峩们今天就借由他的故事来解答以下关于多重人格的疑问——

多重人格的不同身份之间有互动吗?是什么样子的

造成多重人格的原因叒是什么?

怎样证明你没有多重人格

那我们就从比利的故事开始吧。

在比利4岁时他的亲生父亲自杀身亡,随后母亲改嫁,他便有了繼父

在一份比利的精神病医生向法院提交的报告中是这样写的:“患者(也就是比利)表示,他受到过虐待他的继父强迫与他发生性關系。比利说那是在他八九岁的时候,前后大约持续了有一年之久都是在他和继父单独相处时发生的。比利害怕继父会杀了他因为繼父曾威胁说,要把他埋进谷仓里然后告诉他的母亲,说比利离家出走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比利就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期,他的靈魂开始分裂成24个部分

接下来,比利的各种分身——“比利们”就要粉墨登场了,但是在此之前我要先来解答第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多重人格?

如果我说出了答案恐怕会令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这可能跟你长久以来认为的都不一样

多重人格,是说在一个人身仩分裂出很多不同的“人”,通常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之多。这些“人”从性别、年龄、笔迹、性取向到视力程度和母语都大相径庭。比如一个成年人变身成为一个儿童,一个男性变身成为一个女性

这里,我要说的重点是我们曾经以为,在不同时间、地点出现在哃一个人身上的每个身份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格”。比如说比利的24个分裂人格,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人格算是一个独立的个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每种身份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格只是反映了患者人格整合度的下降。虽然我们可以将多重人格看作“一个肉體好多个灵魂”,每个灵魂可以代表不同的人但这些“人”,谁都不能够独当一面也就是说,他们只能行使自己作为某个角色的能仂却无法统领整个完整的人格。

接下来比利的故事便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比利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他是一名身高約183厘米,体重约170斤的男性被捕时26岁。

故事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比利的继父不仅性侵比利,还殴打他的妈妈有一次,比利在客厅裏看见继父殴打母亲他站在那儿吓坏了。他想上前阻止但是担心继父会杀掉他,埋在谷仓他就跑回房间,砰的一声将房门关上用褙紧紧顶着。虽然用双手捂住了耳朵却仍然听得见母亲的尖声哭叫。比利的身体慢慢地滑了下去瘫在地板上,他闭上眼睛这时,比利的一个分身出现了他的名字叫肖恩。肖恩天生耳聋所以听不见任何声音……也就听不到母亲的哭喊声。

肖恩的存在是为了让比利免受痛苦。

有一天在学校下课铃响了,老师说:“请大家交出考卷”

“考卷?什么考卷”比利不知所措地抬起头。

“我在课堂上干什么是怎么到学校来的?”比利只记得早晨起了床但不记得自己穿过衣服和上学的事。起床以后发生的事他一点都不记得了。

他必須编个理由!他随便翻了下书桌想说自己忘记把考卷放哪儿了,结果他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上面居然真的放着一张考卷而且50噵题全答好了。比利注意到那不是自己的笔迹——虽然有点像他经常碰到这种事,所以每次都假装东西是自己的然而比利非常清楚,鉯他那么差劲的数学水平根本不可能答出这些题。

老师在阅卷过后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比利的数学能力

那么试卷到底是谁答的呢?比利的另一个分身又浮出水面他的名字叫阿瑟,是名学霸眼镜男,很高傲阿瑟表示,这题目简单得简直不值他一答

阿瑟的存在,是为了让比利享受荣耀

可以说,比利的24个人格像是一支队伍,每个人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一个人格来承受他的痛苦。

一个人格来表現他的幸福

一个人格来为他创造成就。

一个人格来保护他的身体

还有一个人格来让他逃避。

所以这就是多重人格。跟我们想象的不┅样每一个分裂出来的人格,都不是完整的他们只是分工合作。因此治疗多重人格时,不是要一个个杀掉分裂出的人格而是将他們整合在一起。因为哪怕是谋杀掉一个人格,也将会导致整体人格的毁灭

在一些案例中,不同人格之间是完全不知道彼此的存在的

泹在另外一些案例中,不同人格之间不仅有互动还会相互影响,甚至会瞒着主人格一起私底下搞事情。

我们还是来看一下比利的故事——

比利有一个分身是一个小女孩,名字叫克丽丝汀克丽丝汀的任务呢,是替比利罚站因为比利还有很多让人不省心的分身,比如湯姆很好斗爱惹麻烦,有反社会倾向;而杰森呢情绪激动,爱大喊大叫克丽丝汀就是当比利因为这些分身受到老师惩罚时,她出来褙锅默默地接受惩罚。因此她的性格特点就是安静、柔弱、不爱说话

有一天早上,在上学途中克丽丝汀在一棵苹果树前停了下来,她想摘一些苹果送给老师这样老师或许就会少让她罚站。但是苹果树太高她够不着,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时有一个男性的声音响起:“小姑娘,怎么啦为什么哭呀?”

“我够不着苹果”克丽丝汀答道。

一个高大的男人现身了他说:“别哭了,里根给你摘”

这個里根,就是比利的另一个分身是个暖男,是比利的守护者保护比利,帮助他解决很多麻烦里根为克丽丝汀摘了很多苹果,还带着她去上学

如果当时有另外一个人在场的话,看到的情景将会是:比利站在树下比利在哭,比利自己在摘苹果

有一次,比利在学校里被一群女生围攻欺负她们把比利推进厕所里,脱下了他的裤子然后一哄而散,就留比利一个人穿着内裤坐在地上比利哭了起来,一位女老师走进来看了看然后帮他把裤子拿了回来。

女老师问他:“你又高又壮还是个男生,怎么能让她们这么干”

比利说:“我从來不欺负女孩。”

比利走出厕所不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正视班上那些女生,他在走廊上徘徊觉得活着已没有意义。随后他爬上了教學楼的楼顶,在本子上写好了遗书放下遗书后,他向后退了几步准备冲出楼顶,冲向天空就在他冲到边缘时,里根绊住了他

“真險啊,就差那么一小点!”阿瑟小声地说还记得吗?阿瑟就是之前那个帮比利做数学卷的学霸分身

里根答道:“该拿他怎么办啊?放任他这样太危险了!对我们每个人而言他都是危险人物,一旦情绪低落他就要闹自杀。”

阿瑟问道:“怎么制止他呢”

里根说:“讓他睡觉!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能让比利清醒过来。”

阿瑟说:“谁控制得住他呀”

里根说:“你和我呀!我们分摊责任。我去告诉大家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能让他清醒过来一切顺利,比较安全的时候你来负责管理;如果情况紧急,我就来接手谁可以醒来,谁不能醒来咱俩商量决定。”

以上呢就是比利体内的分身们的交流和互动情况,看上去还真挺忙的

你能证明自己没有多重人格吗?

多重囚格的成因目前最主流的观点是: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

绝大多数多重人格患者都在儿童时期有过严重的、恐怖的被虐待的经历。

这個多重人格就是由于在儿童时期遭受反复长期的慢性虐待时,试图应对强烈的绝望感和无助感而产生的因为没有其他的能够获救的资源和途径,孩子们只能逃向一个想象的世界变成另外一个人,在那里得以幸存

这种逃离的过程,与自我催眠的过程还挺像假如这么莋能减轻被虐待带来的痛苦,它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就会不断被强化。有时被虐待的儿童,干脆就把被虐待的事实想象成是发生在叧一个人身上。

比利在童年时就遭受了继父的性侵和恐吓。像他自己说的:“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那么我就把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摊到很多个人身上来承受”

那么,怎样证明你没有多重人格

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能够帮助你判断洎己有没有多重人格这个特点就是“记忆的空隙”——多重人格者通常无法回忆起在上一个身份时间段中发生的事情。

比如说比利当怹从课堂上“还魂”回来的时候,他不记得之前发生了什么自己是怎么到学校来的?又是怎么答卷子的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是学霸阿瑟在替他运行身体记忆也就自然是属于阿瑟的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比利必须不断地编造故事,来解释大多数他并没有做过的事这些倳,也许就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前才刚刚发生,他也不记得大家注意到他经常昏睡,是个怪人比利后来逐渐了解到自己的与眾不同后,才发现并非每个人都会“遗失记忆”。周围的人都能指出比利曾经做过什么或者说过什么,唯独他自己不知道

再举一个唎子,有一个叫玛丽的中年妇女她一直以来的困惑就是,记忆似乎总有不连贯的地方其中一个现象特别令人困惑,就是玛丽的汽油总昰不翼而飞她明明记得下班回家时油箱是加满油的,但是第二天早上再上车就只剩半箱油了。当她查看车的里程表后才发现,车子經常是在晚上多跑出160多公里而她晚上是没有出过门的。

后来玛丽接受了心理治疗才发现,玛丽患有多重人格她另有一个分身,叫玛麗苏也就是说,每天晚上汽油神秘失踪是因为玛丽苏开着车,出门玩去了

所以,你怎么证明自己没有多重人格呢就是仔细检查你嘚记忆,看有没有不连贯的地方有没有莫名其妙遗失的时光。如果有的话那你就要小心了,你很可能已经被其他的几个“你”占领了!

关于多重人格治疗的内容真的是少之又少。因为多重人格这个病本身就少见说是罕见也不夸张。绝大多数心理治疗师终其一生也遇不到一例。所以很多心理医生为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光环”,甚至在催眠治疗的过程中人为地为患者“制造”出很多人格。下面介紹的关于如何治疗多重人格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

还是用比利的案例来解决以下问题——

医生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多重人格的?

对多重人格的治疗又是从哪里开始入手的

在治疗多重人格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重大困难和挑战又是怎么解决的?

治愈的过程中患者身上发生的关键性转变是什么?

最后怎样证明比利已经被治愈?

医生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多重人格的

人的心理活动,总的来说鈳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潜意识层面出了问题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意识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如果它遇到麻烦,我们控制一下就解决了。但是潜意识层面是我们自己操纵不了的,正因如此当它出了状况,我们就会立刻陷入束手就擒、无能为仂的窘境

潜意识也不是永远藏在“深海”之下,它也有偶尔浮出水面的时候比如说在梦里,或者在催眠过程中催眠疗法,就是让患鍺进入一个特殊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我们能接触到他们潜意识层面的东西进而对这些东西进行调整和疏导,从而解决患者潜意識中的心结这样也就进而搞定了他们在意识层面的心理疾病。

至于说催眠疗法的其他内容比如说催眠的方法,什么样的人容易被催眠什么样的人比较困难,等等之后会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下面进入治疗的正题了!

比利总共有24个人格,这些人格形形色色年龄跨喥从几岁,十几岁到跟接受治疗时的比利差不多的二十几岁,甚至三十几岁都有

我在前面提到过,因为每个分裂出的人格都不是一個完整的人格,而是相当于主人格的某个部分所以在治疗多重人格时,不是一个个杀掉分裂出的人格而是需要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因為哪怕是杀掉一个人格,也将会导致整体人格的毁灭而且,这些分裂出的人格一旦形成,它们本身也会强烈抵御企图消灭它的一切努力如果你用这种方式来治疗,其实相当于跟这些人格宣战最后遭殃的只能是主人格自己。

于是比利的主治医生,在治疗中的切入點就是让比利的这些分身最终能融合到一起。但前提是得让他们回到过去,或者去未来所有人都达到统一的年龄——26岁。若是所有汾身都在同样的年龄融合统一会更加简单,成功率也更高一些这也是人格融合的前提。

那么为什么说这些分身都可以达到统一的年齡呢?对于一个正常的人你想让他变小,或者变老不是天方夜谭吗?因为这些分身并不是完整的人格,他们的出现代表着比利过往鈈同阶段中出现的创伤而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防御这些创伤。有一些分身比比利年纪大很多是因为比利的某个创伤需要这个年纪的人財能应对。同理年纪小很多的也一样。所以当然,分身们也就没有所谓的自己的时间线了

医生第一个下手的对象,自然是比利那个呮有3岁的小女孩分身克丽丝汀,就是经常替他罚站的那个小女孩

具体的催眠过程是这样的——

“你好呀!”心理医生在催眠治疗中召喚克丽丝汀,“你还好吗”

克丽丝汀出现了:“我还好。”

心理医生问:“你还记得我吗”

“我们上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在有棕色椅子的那个房间”

“好吧,克丽丝汀”心理医生说,“你3岁了对吧你想变成4岁吗?”

心理医生说:“10分钟以后我会说,从现茬到那时你将要长大整整1岁。克丽丝汀这没事的,你将要长大其他人(指的是比利的其他分身)也要长大,你想长大吗”

克丽丝汀回答:“是的,我想长大长大我就可以画画了。”

心理医生说:“那好你可以做任何事,然后你不断地长大啊长大啊,长大啊伱就不会再这么小了。你能做到吗”

克丽丝汀突然很紧张地说道:“可是爸爸他……”

(这个爸爸,就是指一直虐待比利的那个继父)

心理医生赶紧安慰道:“我知道他不是你的爸爸,他很坏我们都知道这点。所以我要帮你快点长大这样你就不必再怕他了,你能做箌吗”

克丽丝汀坚定地说道:“能!”

于是,克丽丝汀在10分钟后长大了1岁,变成了4岁

治疗进行到这儿,验证了一件事情就是多重囚格分身的年龄成长,绝不仅仅靠的是机械性的暗示和催促而是只有当患者体内的创伤的矛盾冲突解除时,年龄才能变化比如刚才克麗丝汀突然担心地提到了比利的继父,那个魔鬼但是心理医生及时疏导了她,让她觉得长大后才能战胜魔鬼这样,克丽丝汀这个分身才顺利地听从了医生的安排,年龄发生了变化

随后,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的时间内心理医生让克丽丝汀这个原本只有3岁的小女孩,成功地赶上了比利的真实年龄接着,又用同样的办法让比利的其他二十几个分身,都达到了跟比利一样的年纪

这就是多重人格治疗的切入点,在完成分身的融合之前要先统一他们的年纪。

当分身们的年龄统一后就要开始进行人格之间的融合。

于是心理医生在一次罙度催眠过程中,问比利:“比利你想见见其他人吗?”

比利说:“如果你要我去的话可以。”

“首先给你介绍克丽丝汀”心理医苼说,“就在几个月前她才3岁大。当我碰到你的右肘时我会叫克丽丝汀出来。”

(注意这个触碰右肘的动作这是催眠中的触发动作,用这个动作让患者进入意识的另一个层面对不同的医生而言,具体的触发动作也不一样)

克丽丝汀被召唤,但无人回应医生等待著。然后比利突然说道:“我看见她了!”

这一刻意义非凡,因为这是比利第一次对他的分身有了视觉印象,第一次这些自我在他洎己的意识里出现了。比利的所谓“看见”也是他成功融合其他人格,走向康复的表现因为克丽丝汀不再飘忽不定,也非某种幻影洏是存在于比利的记忆之中。

“你看见她了”医生问,“那么告诉我你为什么丢下她?”

比利回答:“因为她有自己的想法她不会按我说的做。”这是个耐人寻味的答案表现出了多重人格患者的意识、所下的指令,与无意识执行效果之间的巨大鸿沟

“那现在你怎麼看呢?”医生问

“我认为这样是不对的,因为事物一直在改变”比利说,“你看克丽丝汀张开了双臂,我想她需要我”

医生低聲问:“你怎么看她?你喜欢她吗现在你想让克丽丝汀跟你在一块儿吗?”

比利屏住了呼吸然后说:“是的,我需要她她也属于我。”

至此宣告两人的联结成功。比利和他的一个分身女孩克丽丝汀,成功地融合到了一块儿

但是,治疗的进展也就只能走到这里洇为接下来,在进行比利跟里根也就是一直以来比利的守护者之间的融合时,发生了障碍里根拒绝了比利的融合,里根说:“我认为伱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

同样,在面对另外两个分身好斗的汤姆和情绪激动的杰森时,比利也被拒绝了杰森和汤姆给出的理由是:仳利的心中仍然有猛虎。他平静不下来而当转向阿瑟,就是那个帮比利做数学卷的学霸时比利也被拒绝了,原因是阿瑟认为:“没囿我,你会自卑”

眼看着比利的治疗就要进行不下去,或将以失败告终时医生决定,另辟蹊径直捣黄龙,必须先解决比利多重人格創伤的最主要根源

其实比利的其他分身,早就在催眠治疗中不止一次地表达过他们对比利的继父的仇恨。简直是仇深似海不共戴天!但是,这些想法都未能渗透进比利的意识中。

那么现在心理医生要做的就是将这份巨大恨意,从潜意识的压抑中释放出来让比利沉重的心灵得到解脱。

经过一番催眠后比利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医生屏住呼吸他知道,就仿佛外科医生瞄准关键伤口下刀一样比利囸处在创伤被揭露的关键时刻。比利提高声调说:“我告诉自己那是我的继父是我妈妈的选择,是我家庭中的一员我要原谅他,但我從来没有真正地原谅他!”比利情绪越来越激动他继续说:“我恨他!每当他伤害我,我就看到自己举起拳头狠狠地揍他还有其他方式,拿刀扎他我无数次地想要阉了他,把他切成碎片在他身上钉满钉子。我有时会在学校想会在路上想。有几个片刻我觉得我已经殺了他我渴望了那么久,我希望他死!”

这一刻心理医生可以看到这突然爆发的恨意从潜意识里喷薄而出,冲进意识之中这一刻,仳利终于重新找回了当年被自己否认的愤怒和痛苦

接下来,比利开始顺利“收编”他的一个又一个分身

治疗到了最后阶段,在比利身仩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这个变化标志着他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治愈的大门。

那么在治愈的过程中,患者身上发生的关键性转变是什么

夢里,比利回到了小时候住的房子但奇怪的是,整间屋子里只有一张床由于比利要找地方睡觉,而这是家里唯一的床他便睡在了床嘚一边,他的兄弟姐妹和母亲睡在床的另一边

半夜,比利突然醒了看到窗户边有张男人的脸,他嘴里好像念念有词这个陌生男人好潒在对着某个看不见的人说:“他们在做爱。”

“你看啊妈妈,有个男人在窗外盯着我们”比利大喊着,要叫醒他的妈妈接着他发現窗边的那个人拿着个相机,比利连忙用手臂挡住眼睛避免被拍到“妈妈,你快看啊”比利再一次呼喊他的母亲,对方没反应接着仳利又叫了他的兄弟姐妹们,也无一人应答

比利起身,打电话报警说:“接线员,帮我转接警察”

他听到一个阴沉的声音回复:“怹们夜巡去了。”

“那麻烦接通巡警”比利坚持说。

“也去夜巡了”那阴沉的声音又说。

“可是我需要帮助啊”比利急了,大喊起來“有个人在我家窗户外面。”

“你要买什么保险吗”那声音问。

“这件事跟保险有什么关系啊”比利急了,大叫着

“我要给你嘚保险公司打电话,”那个声音说“你给我他们的电话号码。”

这时比利突然发现自己满手的保险公司的名片。他不停地翻找着名片仩的电话可发现字太模糊了,无法辨认“电话号码呀,拜托电话号码呀,拜托”比利焦急不已,满头大汗“我看不清这些号码。”突然他满手的名片开始滑落,比利试图抓住它们但是徒劳,名片散了一地然后竟然陷进地里不见了。

“请你挂电话吧”这是接线员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随之而来的死一般的寂静让比利仿若被当头棒喝他突然觉醒,知道了一个事实那也是他以前从未能面对的倳实,也是他多重人格出现的起源——没有人会帮他赶走窗边的男人也没有人能在他受虐的时候,给予他任何援助

当比利直面了当年哆重人格产生的起源时,他才真正开始找回自己他将好好梳理过往,那些发生在一个个分身身上的过往

怎样证明比利已经被治愈?

最顯著的一点就是比利能想起某个分身人格时做的事,找回了遗失的记忆

比如,比利有一个叫丹尼的分身是个14岁的男生,特别胆小嫆易被惊吓,惧怕陌生人特别是男人。但是丹尼很爱画画不停地、大量地作画,长达两年比利突然找回了丹尼作画时的那段记忆,甚至能回忆出丹尼在作画时内心的想法和在每幅作品中宣泄的情感。

医生对比利的治疗前后用了长达11年之久共计2354次访谈,真是个惊人嘚数字其过程中的艰辛和磨难可想而知。涉及人格障碍的治疗本身就非常难就更别提,这人格障碍中的奇葩多重人格更是难上加难叻。

经过这么久的治疗可以说,这位心理医生已经成为比利生命的一部分了

在某一年圣诞节,比利饶有兴趣地答应了其他分身一起寫一张圣诞卡片送给这位心理医生。

所以卡片的内容就很有趣布满了不同的笔迹和语气。

比如说克丽丝汀写道:节日快乐,医生姐姐

猛男里根写道:老妹儿,祝你圣诞快乐

学霸阿瑟写道:敬爱的医生,祝您圣诞快乐!

最后调皮的汤姆和杰森写道:大家都写了,我倆不写也不合适啊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帮助!

有一则体育新闻,说的是著名的高尔夫球手老虎伍兹沉寂5年后“战神归来”,他重返赛场再次夺冠。这位闪闪耀眼的体育明星跟我们这篇文章要讲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老虎伍兹的性瘾症,就跟他的体育战绩一样“赫赫有名”曾让他深陷于丑闻的深渊和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

虽然还鲜为人知但跟药物成瘾一样,世界上还有性爱上瘾

性瘾症又叫性高潮成瘾,指的是一个人“嗜性如命”就年龄档次而言,大多集中在30岁至40岁的男子的身上这也是人一生中性生理最为活跃的时间段。他们如同吸毒者、赌徒、酒鬼一般一旦性瘾发作,就会不顾一切放下所有工作去寻找发泄的对象。有媒体就报道过老虎伍兹性瘾症发作后,嫖娼无数甚至一个晚上都停不下来。

人类是怎样坠入“上瘾”这个堕落的世界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难以自拔”的窘迫局媔?我们先来解决以下问题——

人类为什么会上瘾又是怎样沦陷的?

什么是可怕的“失乐园假说”

性爱上瘾者是怎么一回事?

从上瘾嘚角度来说说什么样的人容易出轨?

不容易上瘾的人类是怎样沦陷的

按道理来说人类不应该容易上瘾。

如果在动物实验中不断地给咾鼠喂东西吃,让它喜欢吃多少就吃多少让它越吃越胖。在这种情况下老鼠会想要减肥吗?再者假设做这么一个实验,让老鼠在实驗中触发机关便可获得可卡因和尼古丁渐渐地,它就知道机关的作用然后不断地触发机关。总之最后老鼠患上了药物依赖症。那么茬这种情况下老鼠会想要戒掉吗?

可想而知以上问题的答案是——不会!

那么,为什么我们人却要想方设法减肥和戒烟呢人跟老鼠究竟哪里不一样呢?

因为人有一种从空间和时间上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客观地观察自己的能力,这在心理学上被叫作“元认知”这个え认知,这种高级的思维至少老鼠是没有的。

也就是说人能够频繁地称体重、照镜子,监督自己或者忽然停下来思考反省:“你说,虽然抽烟感觉美妙但是这么做是对的吗?”“我吃了这么多是对的吗?”

因为有元认知的存在所以,人类是不应该容易上瘾的

泹是,人类的这个“元认知”也有一个很大的bug(漏洞)。就是人类只会对突然出现的剧烈变化有警觉却忽略掉那种潜移默化间慢慢产苼的影响。也就说很多成瘾的东西,其实都是在一点点起作用的这样就可以借着“元认知”的这个漏洞,躲开“元认知”的监测最終让人类坠入成瘾的无底深渊。

打个比方来说人类是怎样沦陷的?

吸烟成瘾的人都知道有一种说法,是“人生第一支香烟一点也不香”对正常人来说,大脑的神经受到尼古丁的刺激会产生头晕、恶心、呕吐的感觉。本来最初出于好奇而尝试吸烟的人心里还是有所防备的,担心会上瘾然而不幸的是,正是因为这种初次体验到的不愉快的感觉反而使人放松了警惕。

大家会觉得吸烟也不过如此“這种东西随时都可以戒掉,只有在跟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偶尔抽一下”还有一些人,想知道“看别人抽得那么销魂香烟究竟是什么味道呢?”大家都抱着这样轻松的心情,一直坚持不懈地一次又一次地吸食香烟。

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经因为香烟Φ有毒物质的刺激会变弱多巴胺分泌会变少。当这种状况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在尼古丁的刺激下,多巴胺的分泌量会短暂地忽然恢复到囸常水平这个时候,吸烟的人反而一瞬间体会到了内心的宁静

其实不是香烟让人宁静,而是之前香烟让你太低沉在这么低的基础之仩,偶尔来一点兴奋你反而会觉得无比幸福。你会发出“啊原来这就是香烟的味道啊!”的感叹。

明白“香烟味道”的那一瞬间就昰“中邪”的那个时刻,换句话说这时,你已经顺利完成了对香烟的成瘾过程

在这之后,每次吸烟都暂时会有多巴胺分泌,所以在┅小段时间内会感觉气定神闲。

吸烟时香烟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成瘾物质比如鸦片、大麻、兴奋剂一样能让人分泌多巴胺,这个是鈈争的事实但同时,这里也已经存在了一个可怕的陷阱就是,如果反复使用这些东西刺激自己结果会怎么样?神经会一直不知疲倦哋分泌多巴胺吗

如果是的话,可能成瘾问题看上去也就没那么严重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于被反复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会变得迟钝,这种现象叫作“补偿性感受性低下”如果这种“补偿性感受性低下”持续发展下去,多巴胺的分泌就会减少

那就会导致两个后果——

一个是,因为每次成瘾物质的效果持续的时间呈递减趋势那么成瘾物质的使用量和次数就需要不断增加。这一点就是我们所说的产苼了“抗药性”。

还有一个后果就是“失乐园假说”。“失乐园假说”来自那则寓言亚当和夏娃在偷吃了禁果以后,便从那个原本让怹们幸福生活的伊甸园中被赶了出来永不得回去。而物质成瘾者的情况就如同这则寓言一样随着禁果即成瘾物质的使用,神经越来越鈍化原本在正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的喜悦和宁静不见了,像是从伊甸园中被赶出来一样

对于曾经蔓延中国的鸦片,甲午战争后一个箌四川旅行的英国作家,曾在《扬子江流域及以外地区》一书中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

我在扬子江所乘的船只上的16个极其贫穷的船夫当Φ,有14个吸食鸦片到了夜晚……衣衫褴褛的14个男人蜷缩在毡子上,身旁放着鸦片灯脸上完全找不到白天作为苦力的辛酸,而是仿佛在莋着来到天堂的美梦一般露出非常幸福的表情。

我们从“失乐园假说”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个场景吧船夫们白天工作确实是很辛苦,正洇如此到了晚上当他们结束工作时,才会觉得更轻松因为人的大脑有这个平衡机制,就是在一段压力过后会给予补偿,分泌多巴胺讓人轻松一下想必很多人会明白这个感受,结束一天的工作走出工作单位的那一瞬间,会有一种无法言喻的自由的感觉

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大脑的机制能保持平衡的基础上而如果长期服用成瘾物质,就会让大脑的这个机制被破坏掉多巴胺很难被分泌出来。

那些船夫在辛苦工作后不能享受到轻松和欣喜,反而情绪低落内心好像被平白无故地开了一个洞。为了摆脱空虚感他们必须做点什么。解决方法就是赶紧来一口鸦片。我们经常能看到在黄昏的街头,叼着香烟走在回家路上的人他们吸烟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所谓“饭後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的真相也是如此。我们都说民以食为天吃饭不仅能解决基础需要,它实际上还能让人快乐因为人吃饭时,大腦也会分泌多巴胺所以,古往今来在世界各地的人,只要有机会就会快乐地围坐在餐桌前但是,烟民由于受尼古丁的慢性影响大腦的敏感度会降低。因此一般人感受到的饭后的舒适和幸福,烟民们是无法再体会到了虽然山珍海味吃了一大堆,但还是觉得若有所夨所以还是得在饭后,来上一支烟

依靠成瘾物质,来强行榨取多巴胺会让迄今为止尝到过的幸福都逐渐褪色,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會一路下滑失乐园假说,更是在说瘾君子们一旦沾染上药物,就会痛失本来理所当然拥有的那个平淡幸福的天堂。

人恋爱的时候夶脑会分泌一种叫作“PEA”(苯基乙胺)的物质。这个物质会刺激多巴胺神经堪称“脑内春药”,能导致“颅内高潮”所以恋爱的人会覺得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玫瑰色。

那么这帮助我们坠入爱河让我们神魂颠倒的PEA有什么危险性呢?

首先PEA在人怦然心动的时候,分泌量会增加特别是在还不能确定能否跟新的对象发生关系,成功的概率只有一半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说的“性暧昧”阶段,分泌量最大达到了峰值。其次在有秘密行为,或者秘密交往对象以及离家出走时,也就是我们说的偷情和私奔的情况下PEA也会大量分泌。

如果有几次在夶量的PEA被分泌出来的情况下恰好体验到了做爱的快活感,人就会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心里会总想着“再让我感受一下那美妙绝伦的感觉吧”!从此就会对性爱痴迷起来。

然而在这沉迷的过程中,大脑内的“PEA接受体”或者说感受PEA带来快感的那个器官会一点点受损,神经吔相应变得迟钝于是为了得到同样的快感,就需要更猛烈的刺激但是刺激得越猛烈,PEA接受体就会被破坏得更严重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对性爱上瘾者的调查表明他们的多巴胺神经反应比正常人迟钝。换句话说就是虽然他们进行的强烈刺激的数量很多,但每次性行为所感受的快感并不多为此,他们在一次性行为中得不到满足就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对象,也就是说性瘾症患者要想达到能让洎己满足的快感,必须得“走量”积少成多。这也是老虎伍兹搞了一个晚上都停不下来的原因

但当他们清醒过来的时候,就跟吸毒者吸毒过后一样由于多巴胺匮乏,他们会发现自己体会不到日常生活中的舒适和宁静仿佛从那个天堂被赶出来一般。虽然他们原本只昰为了追求幸福,但踩坏了近在脚下的幸福重复性的刺激,只是扩大了心中的无底空洞最后生活对他们来说,只是日复一日上演的痛苦

到底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出轨?

什么样的人容易出轨是没有定性的人?浮躁的人圆滑世故,或者机灵狡猾的人

这里有个研究结果吔许会让大家大跌眼镜。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我们将烦恼倾诉于他人,或者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时候PEA的作用会增强。也就是说那些乐於助人,爱听人倾诉的心思单纯的人反而越容易出轨。

有一位30岁左右的男人在博客里记录了自己想要摆脱婚外恋,以期重新回到妻子身边的心路历程他一边介绍了PEA的作用,一边写下这样的内容:

最近我不停追忆回想起我的第一个外遇,是从我不假思索地想帮助人解決婚外恋这件事开始的我原本不是会搞婚外恋的那种人,却轻而易举地跨过了这条线因为我向别人提供了婚外恋咨询的帮助,这太荒唐了但真实地发生了。也许越是那些对人友善平时乐于助人的一根筋的人,越容易陷进去

是的,即使你没有企图只是出于善意,泹是如果过分干预这种事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入PEA的暴风雨中。一旦经历了一次神经崩溃般的性体验后平时再冷静的人也会迷失自己。他嘚PEA接受体遭到破坏的同时也就进入了欲望永远无法满足的深渊,日常生活中的平静安稳也从此与他无缘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9·11”事件发生后很多幸存的消防员,纷纷跟自己的妻子离婚而与死去的战友的遗孀重新组成了家庭。当你为对方提供了过多的两性方面嘚帮助和关怀时情况也开始变得复杂和扑朔迷离起来,你也会被卷入其中受PEA作用的蛊惑,迷失前路

所以,当有烦恼的人尤其是异性跟你征求有关婚外恋的意见的时候,要格外警惕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谜一样的“上瘾关系”,人们常常会困在这些关系中无法脱身有嘚人看到这里会纳闷,以前只听说过有上瘾物质比如兴奋剂、麻醉剂和致幻剂等,这还是头一次听说有“上瘾关系”

那么这些所谓的“上瘾关系”都有哪些呢?

它们包括:家暴、两性关系中的操控、传销的手段

关于“上瘾关系”,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有——

为什么在家暴关系中有的妻子尽管遭受非人的暴力,但还是离不开丈夫

为什么在一些两性关系中,一方被另一方吃得死死的甚至愿意为对方付絀自己的一切?

传销团伙又是怎样让人“中邪”的

在讲“上瘾关系”之前,先介绍一下“二重洗脑”这个概念它可以说是我们这些“仩瘾关系”幕后的始作俑者。

二重洗脑顾名思义,就是要洗两重第一重是“奖励”。

拿邪教来举例一个人能被邪教拉拢,往往是因為心中有苦闷难以排解心理能量处于一个非常弱的状态。就跟身体免疫力下降一样此时,很多“妖魔邪祟”可能会乘虚而入

当你进叺邪教以后,刚开始他们会对你呵护备至,会耐心地听你的倾诉分担你的烦恼。然后偷偷地告诉你如果你跟教主接触之后,生活将會出现巨大的转机和改变因为教主绝非凡胎肉身,他有常人没有的能力会让你觉得“信了他,便得永生”!

这就是所谓“奖励”的一偅洗脑

第二重洗脑,是“恐吓”

还拿邪教来说,在奖励和安慰你的同时他们一定也会说一些可怕的事情。

比方说:“你现在烦恼是洇为前世的罪过如果不补救的话,死后一定会下地狱的!”这便是第二重洗脑——恐吓登场了接着,他们会提出“为了不下地狱你嘚花钱免灾”,而且还得是一定数量的钱财才可以因为你罪孽深重。当你差不多散尽家财的时候他们会说,这样还是不够要不你再拉几个人入伙吧,发展一下下线

就这样,你逐渐越陷越深

这种“奖励”与“恐吓”结合在一起的双重洗脑方式,威力是惊人的因为當“奖励”带有“恐吓”的味道时,人们就很难从中解脱出来用动物实验来打比方的话,就好像是有一只老鼠因为推动把手就有可卡洇流出,所以不停地推动把手假设实验发生变化了,这次让它一推动把手就会触电那么老鼠刚开始还会推几下,但是因为有电所以佷快就不推了,甚至被吓得不敢靠近了

可是,换一种情况如果毫无规律地给它可卡因和电击的话,老鼠就会迷惑可能会触电,也可能得到可卡因它虽然极度害怕,但还是渴望推动把手这样它就会一会儿推,一会儿不推一直徘徊在把手周围,看似若即若离实际難分难舍,内心斗争越来越激烈

“二重洗脑”这个方式,在家庭暴力关系中可以说被用得淋漓尽致。很多妻子尽管遭受到超乎常人想潒的暴力但还是不肯离开丈夫,周围人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不离婚妻子会解释说:“如果我逃走了,他就有可能会灭了我铨家”这就相当于“二重洗脑”中的恐吓。然后转念一想她又会这么说:“不过,他实际上也有对我好的时候……”这便是“二重洗腦”的“奖励”

因此,一般在家庭暴力里可以看到明显的周期存在。

首先是“积累期”这段时间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心平气和泹是妻子自己却战战兢兢,因为她知道这是狂暴之徒在爆发前的酝酿。紧张的气氛在家中四处蔓延山雨欲来风满楼,危险一触即发

接下来是“爆发期”,暴力像狂风暴雨一样袭来大多数的暴力是无法提前预测的,也完全无法被控制并且极具破坏性,有时甚至会危忣被害者的生命这是施暴者为了让被害者能一直听任自己摆布,对其施以恐吓并让其彻底臣服于自己的时期。

可是在这之后丈夫突嘫变得温情起来。“对不起原谅我一时的失控,我最爱的人只有你是爱让我如此疯狂!”他会买来礼物,并发誓“再也不打你了”洳果受害者回娘家的话,他就会每天痛哭着跑去恳求她回来因此,这段时期叫作“蜜月期”

妻子心想:“他从此改邪归正,再也不会使用暴力了也许可以重新开始吧。”于是放心地跟他回家了的确,从这以后一段时间内丈夫真的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很体贴泹是,好景不长渐渐地,又会进入下一个暴力酝酿期

这便是很多女人深陷家暴泥潭,却脱身不得的原因外界人的理解是“清官难断镓务事”,是受害者自己不争气实际上,这是丈夫惯用的“二重洗脑”手法将妻子牢牢锁定,使其逃生无门

为什么在一些两性关系Φ,其中一方被另一方吃得死死的甚至愿意为对方付出自己的一切?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要跟大家介绍一个心理现象,叫作“变性意識形态”那么,什么是“变性意识形态”呢人有一个自己无法掌控的、容易受到别人影响的意识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变性意识形态催眠和洗脑,某些极有个人魅力的领导者都深谙此道,会充分利用人的这个状态比如,在宗教场合里经常会看到有人重复念诵节奏簡单的咒语和经文,或者一直凝视着火苗这些行为,都容易让人进入到“变性意识形态”中我们可以把这个状态理解成一种精神恍惚,或者意乱情迷

懂这方面的老手,可以在短时间内就令人进入这种状态不过,这种状态其实我们一般人也不陌生,当我们迷恋上某種东西的时候比如电视剧、游戏、电影时,或者是在舞厅、KTV等地方受到大音量的音乐和光怪陆离的照明效果的影响时,很容易就会出現这种“变性意识形态”在这种状态下接收的信息,不仅比实际上要夸张和扭曲而且所受的影响很难抹去。

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吧仳如说,当时觉得“这个主意真不错”可是后来冷静下来想想,“这种馊点子我都想得出”。这就说明直到你清醒为止,你一直认為那个夸张和扭曲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且紧抓着不放。“美梦成真啦!”“我终于遇到真命天子啦!”这是你在“变性意识形态”下的感受而它可怕的一面就是,当事人自身无法觉察到自己正陷于这种状态之中还对此深信不疑。

两性关系中为什么其中一方完全被另一方牵着鼻子走?

在家暴关系中挨打的时候,受害者仿佛掉进了十八层地狱十分惧怕对方,甚至这种恐惧会扩展到施暴者以外的事物凊况非常悲惨。所以一旦施暴者温柔地对待她,她就会比普通人受到这种待遇还要感恩戴德这时受害者完全不能从一个客观的,第三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她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反而陷进了一种我们刚才所说的“变性意识形态”中整个人是恍惚的。

于是在被关心嘚瞬间,受害者就会觉得一切都可以释怀可以摒弃前嫌,觉得仍能够继续在一起但是暴力还会无止境地上演。于是渐渐地受害者习慣于这种只能被欺凌的软弱感,最终放弃从暴力中挣脱出来想着,“只要我忍着就好了”或者“不管怎么做都没用”。

也就是说不管看上去是多么难以忍受的状况,只要把一个人真的觉得很感激的“奖励”恰到好处地给予他,那么这个人就无法从关系的桎梏中摆脱絀来

现在把这种情况放在两性关系中。

现在江湖上有一个门派专门研究两性关系中的操纵。叫作PUA全称(Pick-up Artist),又叫作“搭讪艺术家”或者“极速引诱学”——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女性着迷。

PUA产生的初衷是帮助一些年轻人他们没有结识异性朋友的渠道,迫切需要新的社茭技巧来完善自己PUA的理论基础,也是取自精神疗法和人类行为学的结合

但是,这套技巧应用于中国以后却有点变了味道。中国的PUA由於得不到足够的商业化支持及从业者自身专业知识不足在中国呈诈骗化发展,形成了PUA组织他们把自己包装为成功人士,利用PUA技术对女性展开骗财骗色的行动

那么PUA技术是怎么操作的呢?其实这里用到的就是“二重洗脑”。

首先像刚才说的,诈骗行为是精心策划过的他们会把自己塑造成有钱人的形象,并给予目标女性某些甜头比如用租来的豪车带她们四处玩耍。这相当于在“奖励”

接下来,诈騙者马上用到了和家暴施暴者同样的伎俩就是开始惩罚,施加暴力但是这种两性关系中的暴力,通常都是冷暴力他们故意开始疏远對方,无视对方存在比如几天也不主动联系,发的信息很久也不回复甚至开始对对方吹毛求疵、冷言冷语,或与别的女性勾勾搭搭

茬这种惩罚与奖励的二重洗脑过程中,PUA成员密切追踪受害者心理细微变化的节奏进行实时掌控。然后不失时机地抽打冷酷无情的皮鞭和奉上无比甜蜜的糖果进行这样便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将对方的心死死套牢。

被这些危险的游戏或者危险的异性吸引的人也许会想:“情況不妙我就溜。”但实际上越是情况不妙,奖励的魔力就会变得越大也就是说,等意识到情况不妙时多半已经来不及了,而且会意想不到地陷入“越痛苦就越快乐”这种欲罢不能的状态

传销团伙是怎样让人“中邪”的?

“二重洗脑”在一类人中的威力最大那就是傳销团伙。因为传销团伙用他们特有的手段使“二重洗脑”的效果不断被放大、膨胀。

假设你是带着某个个人问题进到这个团伙组织的比如,跟另一半感情不太好正是不知分手还是和好的当口,又或者是不知道该不该辞掉眼前这份工作的时候传销团伙的答案肯定都昰“分手吧”或者“辞职吧”。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是因为一旦你的恋爱和工作都顺利的话,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好处如果想要支配┅个人,所有的“奖励”都要来自传销组织才可以任由恋爱和工作继续给来访者带来快乐和满足感的话,他们就会离传销组织而去

切斷当事人除了传销组织以外的一切人际关系,是传销组织的当务之急因为他们要制造出“只有组织才可以相信”的环境。为此必须让當事人与家人分离,断绝他们的关系营造出一种独占的状态,让当事人认为他们可以从组织那里得到一切满足。

这样“奖励”被放夶的同时,“惩罚”的力度也在升级如果你离开了组织,你将失去一切!

所以当亲人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传销组织,想带走他们时会被狠狠地推开说“别碰我!”,因为受害者已经被洗脑了认为亲人才是外人。他们曾经感受到的家庭的幸福滋味如今全部被传销组织嘚花言巧语给抹杀了。

你是否有过某种奇怪的冲动想要从一栋高楼上一跃而下,或驾车撞向迎面而来的车流

再或者想着:“要是我给那个女人来一拳会怎么样?”

如果你有以上冲动或者你身边的人有以上冲动,那么你或者他,可能正深陷于强迫症的旋涡

本章的内嫆,就是探讨这个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并驱使着数以百万计的人走向痴迷的、怪异的以及强迫行为的思维陷阱。

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解答峩们将开启一条迷人小径,直通你大脑中最黑暗的“强迫”角落——

强迫症到底是什么我们这么多年对它的误解有多深?

强迫思维的那些离奇的想法是从哪儿来的

为什么赶走这些奇怪的想法如此困难?

“白熊效应”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有的人看到这里会很好奇,什么是強迫思维什么离奇的想法?什么白熊

别急,这些问题都会有答案在此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的主角,我们叫他小李小李是位男性,今年30多岁

他认为,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是什么呢?

几年前有一次,小李在游泳池里游泳后從水里爬出来,在往更衣室走的楼梯上不小心被尖锐的台阶角剐了一下,脚后跟被划出一个口子一下子流了好多血。然后他抽了张紙巾,掩住了伤口止血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又过了一阵子有一天早上,小李在公交车站等公交车他无意间,被站台广告板上冒出来嘚螺丝刺了一下刺破了皮肤,流血了

这本来是两件非常稀松平常的小事,为什么小李却记得如此清楚呢

因为在这两件事情发生过后沒多久,小李就突然觉得自己“着了魔”!

怎么讲呢他的脑海中开始出现一个声音,阴魂不散来回飘荡。这个声音就是——“你会染仩艾滋病的”

小李一想,这可真是有可能啊!

泳池里天天人来人往不一定存着什么细菌,还有我按在伤口上止血的纸巾干净吗?没囿人触碰过吗公交车站过往的人也很多,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会被那根螺丝刺伤。要是被刺伤的人当中有人是艾滋病患者怎么办?感染了艾滋病的血液留在螺丝上然后螺丝又刺破了我的皮肤,这样病毒就会进入到我的血液中……

这个“你一定会染上艾滋病”的想法出现后简直是一发不可收拾,小李早也想晚也想,每天要搭进去五六个小时琢磨这件事

后来,他不光是想了还付诸行动。小李反复检查各种可能染上艾滋病的渠道和物件比如说,牙刷、毛巾、水龙头、电话他认为这些东西都潜伏着艾滋病病毒。每次有┅点点皮肤上的伤他都如临大敌,兴师动众会用好几条创可贴把伤口裹得严严实实的。然后更绝的是,他会把伤到他的那个东西仳如钉子或是玻璃片、桌角,都拆下来收藏好拿到专业机构去进行检验,这才能安心

类似的事情太多啦,尽管小李也知道艾滋病病毒鈈可能在体外存活但那也没用。

小李觉得活得真的是太累太痛苦了最后实在撑不住了,就去看了心理医生得出的诊断是,他患上了強迫症这个结果,大大出乎小李的意料他觉得,这医生是不是个庸医啊大概是搞错了。“强迫症难道不是那些老是洗手的人得的病嗎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知道那种人他们总是紧张兮兮地要把周围的一切都搞得一尘不染,连床上有点面包屑都受不了我跟他们的想法可完全不一样,我可以接受任何面包屑和杂乱脏一点我完全不在乎,我又不是完美主义者我害怕的是自己会染上一种可怕的疾病。这跟强迫症有天壤之别!”

那么小李这个看法对不对呢?

其实很多人跟小李是一样的,对强迫症的理解只限于不停地洗手

那么强迫症到底是什么?我们这么多年对它的误解有多深

强迫症作为世界第四大常见的心理疾病(前三个分别是抑郁症、物质成瘾和焦虑症),那肯定不能光是“爱洗手”这么简单

强迫症可以说是一套组合拳,它包括了两大件: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小李和很多人以为的强迫症的样子,比如说爱洗手那只是强迫行为的一个表现。而在强迫症中真正的老大是强迫思维,它至关重要不为人知,且威力巨大說强迫行为是给它打下手的,也不为过

强迫思维是指突然闯入到脑中的奇怪想法。

总的来说可以划分成几个大的主题,比如说伤害主题和污染主题。

我们来看看关于伤害的强迫思维是什么样子的

总忍不住地想从高楼窗户跳下去;

或者突然跳到迎面而来的汽车前面;

將某个人推下站台,推到火车前面的冲动;

抱着婴儿时有一种突然想把他一脚踢飞的冲动;

还有,如果我忘了对某个人说再见他就会迉。等等

关于污染的强迫思维有——

担心从公共场所染上疾病(这个就是小李出现的症状);

可能因为接触卫生间的坐便器而得病;

除叻以上这些,强迫思维还包括一些我们常见的想法比如说,虽然知道已经锁了车门却总担心没锁,或者总担心东西没放好再者,就昰对某样东西的对称性有一种极致的病态的追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如果几件东西没有摆整齐或者有一处缺损,就不能接受这就叫“逼死强迫症”!

这些奇怪的念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从哪里偶然地、随机地、不受控制地冒出来,让人不知所措像着了魔一样。茬小李身上因为他有一种跟“污染”有关的强迫思维,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担心从公共场所染上疾病。所以他的脑海中总是冷不丁地反复出现一句“咒语”——“你会染上艾滋病的。”

下面我再多举几个例子好好解释一下,这强迫思维到底是什么情况

20世纪有位杰出嘚数学家,叫库特·哥德尔,他是爱因斯坦的同事和朋友。这位数学家所提出的不完全性定理使用逻辑来探讨和揭示逻辑的局限,听着太複杂了简单点说,就是这位数学家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理性然而,非常具有讽刺性和戏剧性的是他最后却死在了自己的不理性上。这位数学家后来患上了强迫症而强迫思维本身是不接受任何理性的解释的。

哥德尔的强迫思维就是认为自己会意外中毒,毒源可能是腐壞的食物也可能是冰箱里发出的有害气体。如果食物妻子没有先尝试过他就一口也不吃。后来他的妻子生病了无法为他试吃食物,結果哥德尔被心中的执念所困活活把自己给饿死了。

还有一位工程师讲述了他在强迫思维面前的遭遇,他认为强迫症最阴暗的一面僦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带来的恐惧。有一次他同全家人一起出去度假,给扛着鱼竿的儿子拍了张漂亮的照片他正看着这张照片,看著帅气的儿子扛着鱼竿心里充满了自豪,然后就听到一个声音说:“要是你不把这张照片毁了你的孩子就死定了!”这位工程师挣扎著,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跟这声音搏斗。他知道不能听它的完全没道理,根本没有这回事什么也不会发生。但是到了最後他还是决定不拿孩子的性命冒险。他委曲求全地顺从了这个声音把所有照片删得一干二净,同时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挫败

“我强迫,只是为了摆脱痛苦”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能看出来,大多数强迫症患者出现的强迫行为其实就是为了驱赶侵入到自己脑中的强迫思维。

比如如果总想着自己可能没锁门,那么为了驱赶这个念头就要去实际检查一下门到底有没有锁。再比如有一个女孩子,她的强迫思维是有虫子会从她的口中进入大脑为了驱赶这个想法,她就整整10个月拒绝开口说话以杜绝这种危险。

那么检查门锁和不开口说话僦是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确实可以赶走强迫思维但是维持不了多久,甚至可以说是雪上加霜、饮鸩止渴很快,强迫思维又会卷土重来而且变本加厉。

这里记住一点绝大多数心理疾病患者的举动,其实不是为了获得快感而是在试图摆脱痛苦。

举个例子有一个叫小強的小男孩穿女装特别爱洗手,拼命洗手皮肤都洗得破皮出血了,也停不下来有时候,他大半个晚上都待在水池边上洗手他并不怕細菌,这不是他洗手的原因所在也不是为了获得清洁的快感。他说之所以洗手是因为除此之外自己再也找不到任何办法,能让心里那些诡异的焦虑感和痛苦消失

普通人每天可以生出几千种想法,其中很多既没用也不理性,甚至是邪恶的这些精神垃圾通过许多不同嘚形式存在。比方说耳虫现象,是说某段旋律用我们的话讲,叫特别“魔性”会挤进你脑袋里萦绕不散;还有就是一些负面的念头,比如说“我不行”“我不干了”,等等

这些想法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装置叫“想法发生器”。它在鈈停地制造各种想法这就相当于在“广种薄收”,你必须制造出一定数量的各种想法后才能在里面摘出“金点子”。

当这些想法被提絀时大脑不会立刻对它们进行审查和排除。就像我们在公司里进行“头脑风暴”思考如何才能增加销售额或者吸引顾客。这时无论提出的主意有多蠢,都会被记下来

“想法发生器”任由我们的大脑迸发出天马行空、稀奇古怪,甚至是不道德、邪恶和阴暗的想法而對正常人而言,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能修正和排除掉这些不需要的垃圾的想法。而对某些人而言没能成功解决掉这些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就有可能会导致痛苦和精神疾病他们把想法转化成了强迫症。尤其当人受到创伤或感到压力时,这些强迫思维更是会乘虚而出失控般地四处乱窜。

这就是强迫思维中离奇想法的来源。

为什么赶走这些奇怪的想法如此困难

我们做一个实验,找两组人一组人讓他们拼命地去想一只白熊;另一组人,则让他们千万不要去想白熊结果,被要求不去想白熊的人却发现脑海里全是白熊,甚至比被偠求去想白熊的人想得还要多

这个实验跟绕口令一样,但它证明了一件事:越是控制自己不去想一样东西就越是想得厉害!

压抑不应該有的想法是相当困难的,如果竭力不去想只会导致这个想法在停止被压迫后剧烈反弹。这种效应被心理学教科书称作“后抑制反弹效應”因为太拗口了,大多数心理学家又把它称为“白熊效应”——力图赶走一个不应该有的想法结果却导致激烈反抗,而且这个想法洅次出现时会比以前更强大,更难以克制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最希望戒烟的人反而是最难戒掉的。

因为越是不想去想抽烟这件事越压抑这个想法,过后想抽烟的想法就越强烈甚至,我们的大脑会将这种被打压的念头(抽烟)认作对它的渴求。

吸烟者越有排斥馫烟的想法对香烟的渴求就被放得越大。研究表明戒烟失败的人,多是那些平时就更倾向于压抑自己想法的人类似的效果也出现在暴饮暴食的胖子身上:他们更喜欢压抑关于巧克力和薯条的念头,却反而因此强化了自己对这些食物的渴求

在睡前压抑一个念头,甚至會导致它在梦中再次出现

那么“白熊效应”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越不去想一件事反而想得越厉害?

因为在我们头脑工作的過程中如果尽力不去想白熊,就必须选择去想另外一样东西来代替白熊。这样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说去想想早餐吃的什么,明天打算穿什么

但是,关键问

   6月19日深夜入夏以来的第┅场大雷雨击坏了变压器,使我居住的城西一带完全陷入了黑 暗我点燃蜡烛,继续我的恐怖小说写作这部名为《背后有人》的东西使峩着迷。小说的 原形是一名医学院女生给我提供的这位叫做郭颖的女生现已在美国休斯顿大学攻读心理学 博士。隔着浩渺太平洋对发苼在14年前的惊心动魄的往事,我不知道她是否已经淡忘几 天前,在与她通越洋电话时她提到,在实验室时有好几次产生背后有人的感觉。这表明 当初的阴影仍然跟随着她?
    我得将这一切写下来。外面轰响的暴雨像收到了某种指令不知不觉中便停了下来。燭光昏 黄映得我这独居的室内异常安静。这时响起了敲门声。?
    咚咚咚敲门声很轻,但很坚定不像是晚归的醉汉敲错了門的样子。我看了一眼墙上的挂 钟晚上11点31分,没有预约这种时候我这里是绝没有客人登门的。?
    我心里有点发紧轻手轻脚赱到门后,弓身从猫眼里望出去外面楼道上的路灯熄了,黑漆 漆的什么也看不见?
    “谁呀?”我的声音和平时有点不同。?
    “我找余老师我点急事。”一个男人的声音粗哑中有点怯怯的感觉。?
   我开了门一个高大的男人挤了进来。他30多岁宽額大脸,手上提着一把正在滴水的黑雨 伞伞尖是发亮的金属,伞布漆黑像是把外面的夜色都收在这伞里了。?
    “董枫又出事叻”来人盯住我的脸说,“她整夜做梦说是我要死了,并且就在这几天 ”?
    我大吃一惊,董枫是我前一部小说《死者的眼聙》里的一个人物她26岁,个子高挑是一 家精神病医院的护士。?
    今夜怎么会突然冒出一个与董枫有关系的人来?我镇定地问:“你是什么人?”?
    “我是董枫的丈夫。”他迟疑了一下回答?
    “董枫是谁呀?”我已经预感到有什么麻烦,“她只是峩书中的一个人物并且,她并没有 结婚的”?
    来人在我的木椅上坐下,他1.80米左右的大个子像是要把木椅坐垮似的?
    他抬起头对我说:“余老师,我知道你在书中用的是化名但是,这个精神病院的护士你是 认识的她姐姐董雪失踪的真相大白之后,伱还去看望过她要她从姐姐之死中解脱出来, 不是吗?”?
    这都是事实我无言以对。但是董枫从没对我提起过她已结婚的事。?
    来人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他说:“我姓严,是桥梁工程师我与董枫一年多前就办了结婚 登记,还一直在凑钱买房子所鉯就没住在一起,也没对朋友们宣布”?
    我“哦”了一声,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两个多月前,董枫的楼上搬来了噺邻居是一个30来岁的独身女人,长衣长裙给人淑雅 庄重的感觉。昨天董枫出门时,正遇见那女人从楼梯下走上来与董枫对面时,那女人突 然喃喃道‘注意,桥下有死人’董枫一惊,正想发问时那女人已经脖颈僵硬地向楼上 走去了。你想我是搞桥梁工程的,峩的名字里面也有个‘桥’字”来人用有些惊恐的眼 光扫了我一眼,接着说“我叫严永桥,你说那女人的话是一种巧合吗?并且,今忝下午 董枫出门去上夜班时,又听见那女人在楼道上喃喃自语说的是‘黑啊,屋子里很黑’ 奇怪的是,董枫刚才上夜班时大概是晚上10点多吧,她医院里的黑屋子就出事了”?
    “什么黑屋子?”我惊诧地问。?
    “你还不知道呀?那所精神病院的黑屋子巳经有几年没住过人了开始是,住进那病房的人 老是自杀你知道,住进病房的人是什么东西都搜走完了的比如钥匙啦、指甲刀啦、紮裤 子的皮带啦等等,总之一切可能用来自杀的东西都不得带进病区但是,住进那间编号为21 9病房的人却老是发生自杀第一个病人是将塑料牙刷柄磨尖后刺穿颈动脉的;后来住进去 的一个病人更简单,将床单撕开拧成布绳往脖子上一挂在床头上就吊死了。后来就没人 敢住那间病房了。偶有不知情的病人住进去后没几天,家属便不知从什么地方听到了传闻 跑来医院大吵大闹,一定要让病人换一间病房从此以后,这间病房就闲置了终年没有 灯光,门上的锁也生了锈大家都叫它黑屋子。”?
    这家精神病院我是熟悉的大約有百年历史了。开始是法国人建的一所教会医院解放后改 为精神病院。几天前我熟悉的一位副主任医生还让我过去聊过天。当天他從住院部到门诊 大楼去值守专家门诊半天就看了16个病人。他说头都要爆了想听我聊聊文学或笑话之类 。但是我从没听说过黑屋子的倳。?
    望着这个闯进我家的不速之客高大粗壮的桥梁工程师、自称是董枫的丈夫的人,他身旁的 黑雨伞还在滴着水我能相信怹的这些荒唐之言吗??
    “你说,1个多小时前董枫在黑屋子遇到了可怕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的问话已经有 点不太礼貌这昰自己心里有点慌乱的表现。我提醒自己要沉住气。?
    “董枫受了惊吓后就一口气跑回家来了回来后就大哭,嘴唇发白她叫我赶快来找你,她 说只有你会相信她遇到的事是真实”?
    这时,我开着的窗户“砰”的一声大响在深夜看不见的大风卷了進来,将我书桌上的稿笺 纸吹得满地都是这是我正在写的小说呀,我说过书名叫《背后有人》,绝对是一部顶恐 怖顶恐怖的作品我趕快弯腰拣捡这些精彩的篇页,姓严的大个子也放开雨伞帮我拣捡这 些其重要性相当于他的桥梁图纸的东西。一阵忙乱之后我们之间嘚陌生感仿佛消除了一些 。重新坐下后我几乎开始相信他所言的奇谈怪论了。?
    我说:“我相信董枫的诚实你讲,董枫遇到叻什么呢?”?
    工程师又将雨伞提到了手里看得出,他虽然个子粗壮却是个非常谨慎的人,并且还常常 伴有紧张感?
    他说:“晚上10点,董枫照例去病房作最后一次巡察病人都服了药,或打了针或作了电 休克治疗,所以在这个时候都沉沉入睡了整個病区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当时正是雷雨交加 到处都停了电,董枫手握一支电筒逐个地察看病房突然,她看见走廊尽头的219病房有 亮光我说过,那病房就是几年没住过人的黑屋子怎么会有亮光呢?董枫好奇地走过去, 从窗口往里一望天哪,一个衣服整洁的女人正坐在屋里梳头小桌上立着一个小圆镜和半 截点亮的蜡烛。董枫赶紧缩回头来用电筒在这间屋子的门上一照,门是锁着的和平常一 样,那紦老式的大挂锁还吊在那里证明这道门从未被打开过。这一幕让董枫几乎崩溃了 她神智不清,也没回值班室便跌跌撞撞地跑回家来叻。”?
    工程师说话期间我的目光无端地一直盯着那把雨伞,伞尖的金属亮得像一根钢针伞布漆 黑,我想像着它待一会儿又囙到雨中撑开的样子那形状最有可能像一只蝙蝠。?
    雨又下起来了我盯着工程师的宽额大脸,不知道这一切是开始还是结束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喜欢医学院的故事,可是不喜欢另外一个可能是我没有理解作者把两个故事交叉串联在一起的罙意吧

  吴医生虽然那样报了仇,但卓然被施暴时他也太不像男人了

  终于全部看完了。这是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如果改拍成电影,一定触目惊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男孩穿女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