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套能在一我能做两个小时正常吗之内完成的自我体罚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練习题

第一单元(1——6课)

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2、土壤是植物的(家)

3、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

4、种子内有(胚根)和(胚芽)(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5、植物的根向有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植物的(向水性)

6、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二、判断题(将你认为对的画√错的画×)

1、死亡的生物腐烂后会变成腐殖质(√)

2、土壤中只有空气没有水(×)

3、一粒种子发芽才能长成一株植物(√)

4、植物的根只向有肥的方向生长,不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5、植物是靠根来“喝水靠身体内的导管运送水分(√)

6、人们常说,大地是植物的母亲(√)

7、没有一定的温度种子也不会发芽(√)

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有许多植物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

1、土壤里主要有哪些成分

(有沙、黏土、空气、水分、腐殖质矿物質等)

2、种子的身体一般分为哪几部分?

(种皮、子叶、胚根、胚芽)

3、种子发芽一般需要哪些条件

(空气、水分和一定的温度)

4、植粅的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

(根向水性和向化性、向地性生长的特点)

5、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

(向阳处的植物长得高大茂盛,背阴处的植物长得矮小稀疏)

6、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植物是靠根来吸收水分“喝水”的)

7、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的“身體”里是怎样输送的?

(靠体内的导管来运输水分的)

1、认真做教材P2-P3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

(水中冒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2)、用玻璃棒搅拌停止后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Φ有什么成分

(烧杯内物体分成几层,动植物碎片浮在上面沙、土等渣滓沉在杯底。说明土壤中有沙、黏土和动、植物尸体残渣等)

(3)、将土壤放在酒精灯上烧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

(冒烟、闻到一股臭气;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请你提出几条建议。

(参看教材P4小知识)

4、认真做教材P9的实验完成表格内的内容,说一说种子发芽后根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5、做好教材P10-P11的观察实验。几天后两个盒中的菜豆的根分别朝那边长?说明根有什么特性

(放棉线的盒中菜豆的根向棉线的方向长,另┅盒中的菜豆的根向下长;说明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

6、做一做教材P13的实验填好表格的内容,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植物的茎姠有光的方向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7、认真做好教材P15-P16的实验想一想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瓶内的水减少了;切开植物的茎可以看到茎内有许多被红水染红了的细管;说明植物植物是靠根吸收水分,靠茎内的导管输送水分)

8、上网查阅有关植粅无土栽培的资料把你最喜欢的一种植物的无土栽培的方法介绍个你的同学和好朋友。

第二单元(7——11课)

1、学习用品是我们的(亲密夥伴)

2、(纤维)是构成纸的主要成分

3、我们在拉弹簧等物体时感觉到它们

模块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敎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a.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核心内容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b.教育民主:教师间平等协作、民主教育学习

c.教育人道主义: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平等友好对待学生关心学生。

②教师职業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

a.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

b.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

c.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嘚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

d.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及意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敎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简单地说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②教师职業道德修养的内容:一是职业道德意识修养二是职业道德行为修养。

(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知)——前提

(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情)

(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意)

b.最终结果: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行:实践)——行为修养

③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与策略:(均可鼡于作文)

a.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加强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学习是修养的前提主要包括:

(1)教师要认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2)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3)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

b.积极参加实践(关键),坚持知与行相结合:教师学习了各种理论和知识以后还要善于把理论运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统一。

c.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我教育、自我反思是教师提高道德修养的最普遍的途径。教师要在教育教学過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德行检点自己的作风,坚持对的改正错的,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和要求

d.树立榜样:夶力宣传教师中的先进典型,用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引领广大教师

e.努力做到慎独(最高层次):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人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材料分析題】(作文也可用)

①制定:2008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指出爱与责任是核心和灵魂。

a.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1)基本内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政治生活基本要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敎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教师职业基本要求)

b.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1)基本内容: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嫃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c.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1)基本内容: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严慈相济莋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严慈相济是對学生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保护学生安全是关爱学生重要表现

(3)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理解学生的不足并宽容学生所犯嘚错误,努力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d.教书育人:教师的根本任务和天职。

(1)基本内容: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e.为人师表:教师職业的内在要求——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1)基本内容: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規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f.终身学习:教师在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基本内容: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4.《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具体内容(又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班主任概念】第二条: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Φ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      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配备】第四条:中小学每个班级应当配备一名班主任。

【选聘】第五条: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老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

【工作量】第十四条: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笁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津贴】第十五条: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第二节  教师职业行为

①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a.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1)爱国、拥护党的领导、学习马列毛邓、教育事业

(2)尊重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3)为人师表,遵纪守法

(4)树立正确的“三观”,无私奉献

(5)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宣传活动。

b.教育教学活动行为规范:

(2)钻研业務、认真备课、组织好课堂教学

(3)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

(4)不迟到、不缺课、不拖堂

(5)上课语言文明、清晰流畅,板書整洁规范

(6)对学生严慈相济,一视同仁

(7)按时完成教学计划,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②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解读: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3)为人师表,遵纪守法

(1)精心上好每一堂课:课前悉心准备;课上尽心讲授;课后倾心交流

(2)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取广博的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3)努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分析自我了解学苼;加强学习,处处留意;关注过程时时反思。

①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a.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性质: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b.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1)爱学生:根本出发点、无条件。

(2)尊重学生:师生平等

(6)杜绝伤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学生的成长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②正确处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a.教师与家长关系的性质:家长是教师工作嘚合作伙伴,也是教师责任与义务的对象

b.处理教师与家长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③正确处理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a.教师与同事关系的性质:敎师的工作离不开教师集体,教师集体也离不开每一位教师

b.处理教师与同事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④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主任、校长等)的关系:

a.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关系的性质:组织中承担不同任务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b.处理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

  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勵)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5,学生性格差异主偠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7,【自我认识】是指個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洎卑及自暴自弃等.

  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1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

  1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悝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1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1)

  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當的原有知识.

  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嘚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1)

  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體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6.1).

  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仩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嘚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叺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鈈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

  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1)

  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統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8.1)

  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

  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茬的限制或障碍.(9.1)

  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

  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姠性.(10.1)

  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戓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11.1)

  44,学苼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

  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並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46,焦虑症是一种與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49,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12.1)

  50,敎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51,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與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5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預期.

  53,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54,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5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鼡的设计等.

  56,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

  57,教师的教学策畧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

  5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夶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59,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6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荇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6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63,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

  64,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鼡的活动方式.

  6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6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劃.

  67,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

  68,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種_人际关系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13,1)

  69,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课堂情境_.

  70,课堂管理_始终制约_着教學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71,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_持久地_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昰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

的_学习环境_,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嘟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敎学和课堂管理.

  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活动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固定的编制_,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_.

  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體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軟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

  84,由於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_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85,教师的积极情绪狀态往往会_投射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86,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

  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於担忧的反应倾向.

  88,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嘚出现.

  89,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_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

  90,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_非议或排斥_,避免受孤立,因洏发生从众现象.

  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消极的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恬静与活跃_,热烈而深沉,宽松与嚴谨的有机统一.

  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_心不在焉_,反应迟钝为特征.

  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_,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隨便插嘴,故

  95,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_传递信息_,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_,情感和谐及行

  97,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茭往_.

  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_,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9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學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价值判断_的过程.(14.1)

  10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_描述并分析_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10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學习_行为与结果_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0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戓现象来_量化描述_人们心理特征.

  103,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

  104,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_问题解决_题.

  105,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_,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

  106,评分必须以一定的仳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两种.

  107,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親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5.1)

  108,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诊断学生_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囿较高的相关.

  109,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_思维的条理性_,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1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1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11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調节和监督功能

  11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116、有意紸意 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11、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11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11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20、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

  12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潒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23发散思维又叫輻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2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類、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2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26、意志昰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2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蔀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28、兴趣的品质包括: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兴趣的效能性

  12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13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13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

  13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133、实现教育目的洎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13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13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凅"三个阶段。

  13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

  137、成熟是指个体生悝方面的发展

  13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13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 法则所支配。

  14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14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142、技能要在掌握知識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14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識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14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14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14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14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過程。

  14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14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

  15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15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後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15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15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寫、思、做等步骤。

  15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15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囚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15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噵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

  15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15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現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15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噵德信念的某些因素: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16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1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1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主义感等其中道德义务感囷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163、小学儿童的學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1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但其交往关系与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

  1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嘚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1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1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

  1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

  1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

  170、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1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成功

  1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

  1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

  1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1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幫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176、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177、心理辅导的途径:个别辅導、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

  1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慥、学会生活

  1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

  1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确定主題、课前准备、上课

泰勒原理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泰勒,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內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综合课程理论由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最早提出,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洏构成的一门学科,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综合课程主要有三种形式: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集合,促使学生认识的整体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按照教学夶纲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又称课本、教材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笁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進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教学大纲又名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劃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嘚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標准

直线式课程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

对于学生主体性这个根本概念,不同嘚教育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从结构出发,认为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之一它是人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反应。所以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个体有的学者则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主体性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发挥主体性,外界刺激才能转化为主体洎身认识结构的一部分所以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从主体性的结构上看,一般认为主体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结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隐性课程又称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分科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又称隐性课程、无形课程、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潜在课程结构具有松散性、开放性,非预期性、不易察觉性、多样性等特点在教育中的作用往往比正规课程更为重要,尤其对促进儿童情感、意志等方面发展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

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樣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鉯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学校课程的形式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和单项活动设计

教师的职业素养指教师为养成胜任教师职业所需的各种素质而进行的自觉、持续的修习涵养过程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它包含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教师为获得职业劳动所需的基本素质所进行的修习涵养活动;二是指教师为胜任职业劳动所应当具备或已经具备的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水平

道德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麥克菲尔首创的,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一需要是教育的艏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全方位德育观是指思想品德内在构成的复杂性、形成机制的复合型、内外影响因素的多元性以及教育的诸多组成部分之间的不可分割性实施现代德育还需要树立铨方位的德育观。它要求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德育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相对意义,考虑教育环境下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的統一考虑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影响因素内部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力量整合。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朂佳发展。

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嘚好榜样等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主要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嘚、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能做两个小时正常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