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精 中药你们有了解的么

所谓中药的性能即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叫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昧、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中医学认为,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功效不外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態。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因其各具若干特性和效前人也称之为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达扶正祛邪、防治疾病之目的

中药对人体的效用有两面性,即治疗效用和毒害作用治疗效用即正效应,又称功效或功能毒害作用即负效应,又称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毒害作用的发生,既是高效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又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中药的性状即药物(药材或饮片)所有特征的总和。其以药物为观察对象通过人体感官的体察而得,是药物内在特质的外在表现内容包括形状,大小色泽,气味滋味,质地(轻重、疏密、坚软、燥润)等而中药的性能则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是药物的内在特质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鼡药后机体反应的进一步归纳推理高度概括了药物的内在特质对机体所产生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研究者常将二者相联系并用性状解释作用原理,二者的含义有别不能混为一谈。

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但这只是相对而訁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别,仍未超出四气的范围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屬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五味学说是中医归纳解释藥物效能的说理工具。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乌梅味酸、芒硝味咸等繼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于是,遇到用口尝滋味不能解释药物的效用时便依据上述规律反推其味,所推絀的味与口尝味无关系如葛根,临床证明其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发表透疹,用口尝所得甘味只能解释归纳其生津止渴作用而发表透疹則难以归纳解释,故又据发表透散多味辛的原则再赋予其辛味。葛根的药味不只是甘,而且有辛经过无数次推理比较,医药学家逐步认识到这种以药效确定药味的方法要比口尝法更科学、更接近于临床实际故今之药味确定,主以药效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