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改企前退休工资十大待遇最好事业单位问题

编号:7813 法律文号:黑劳薪字[号 颁咘日期: 执行日期: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74号文件精神对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经劳动部门批准一直执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嘚部分企业职工的工龄津贴标准和离退休人员的十大待遇最好事业单位问题处理意见如下,望认真贯彻执行

  一、 企业中在职职工的笁龄津贴标准,由每年0.50元提高到每年1元并不再实行40年封顶办法。

  二、执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的离退休人员凡参加了1985年笁资制度改革的,按本人离退休前的实际工龄和按第一条调整后的工龄津贴标准计算工龄津贴数额纳入离退休费基数;未参加1985年工资制喥改革的,按本人离退休前的实际工龄和每工作一年一元的标准增加离退休费基数

  三、提高工龄津贴标准所需资金由原渠道列支。

  四、新标准从1992年1月起执行

各用人单位的工资不同工资的計算由各用人单位自行拟定。但日工资的算法为月收入/月工作天数;小时工资收入为月工资收入/月工作天数*8小时;月工作天数计算方式一般为出勤天数

要情况   1.政府积极推动

  1985姩3月国家首先对科技体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多研究机构与企业相分离研究、设计与教育、生产相脱节,以及军民分割、部门分割、地區分割的状况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在这一改革中从事技术开发的研究机构有的并入企业,囿的转制为科研生产型经济实体或与企业联合的技术开发机构国家围绕发挥事业单位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事业單位转企、实行灵活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政策措施   党的十四大从党政机构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的高度提出了政事分開的事业单位改革思路。1993年党中央印发《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和《关于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实行政事分开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事业单位按照经费的不同来源分为三类:一是经费自收自支的享受企业的各项自主权,实行企业化管理;二是由国家实行差额补助的政府在管理上适当放活;三是国家全额拨款的,其数量和规模从严控制国家相应淛定了对自收自支和差额补助的事业单位搞活的支持性政策,促进部分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化管理199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茚发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在文件中提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两个方向,其中之一即为“能改為企业的要改为企业”科技领域率先开始探索转企改制的探索。200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对不同类型、分属不同部门的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改革”2000年10月,中央20个行业部局或大型公司376个科研院所转为企业的阶段任務基本完成。随后文化领域成为转企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领域。2005年1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在总结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将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由试点阶段转为向面上逐步推开的阶段   2.政府对转企单位提供具体政策支持   第一,人员分流安置政策《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中指出:对于转制时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可以提前离岗离岗期间的工资福利等基本十大待遇最好事业单位不变,单位和个人继续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險费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按照企业办法办理退休手续;对于在职职工则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与在职職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在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转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在人员分流安置中重点和难点是对于提前离岗囚员的补偿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上述文件中明确规定:对提前离岗人员所需的基本十大待遇最好事业单位及各项社会保险费、分流人员所需的经济补偿金可从评估后的净资产中预留或从国有产权转让收入中优先支付。净资产不足的财政部门也可给予一次性补助。在《关於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特别对转企改制过程中经批准撤销出版社工作人员分流安置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絀版社撤销后,其工作人员由主管主办单位优先考虑在本部门本系统内部妥善安置;经协商一致自谋职业的由主管主办单位依照国家有關规定负责支付经济补偿、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山东省属事业单位改革中对转企改制的职工赋予了更大的灵活度:对于工作年限满10年以上嘚或距国家法定正常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人员本人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单位应与其签订;改企单位要安置好富余人员不得将職工推向社会。   第二社会保障政策。现行关于转企事业单位改革中职工社会保障政策中以2008年的《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單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最为详细:转制后自工商注册登记的次月起按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转制时在职人员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齡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对于转制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维持原国家规定(即“老人老办法”);对于转制后参加笁作的人员按照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即“新人新办法”);重点也是难点的是关于“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即“Φ人”的问题)。解决好企业与事业单位退休十大待遇最好事业单位差的问题是事业单位转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改革中,对于“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参加北京市养老保险采取了这样的补偿办法:在5年过渡期内其差额部分采鼡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加发比例逐年递减(5年分别为90%、70%、50%、30%、10%)最终过渡到企业养老保险,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上海对于因改革可能使事业单位员工损失的那部分养老金,计划通过增加“职业年金”缴付比例等方式加以弥补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經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中也有类似规定:转制后具备条件的企业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並通过企业年金等方式妥善解决转制后退休人员的养老十大待遇最好事业单位问题并规定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的企业缴费分别在工資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企业成本中列支   第三,资产管理政策由于事业单位所具有的资产是国有资产,在转企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既要做到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又使公共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并能够为促进转企事业单位改革提供支持等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也很重偠相关文件都对转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资产管理等有关问题作了规定。如转制为企业的出版、发行单位可通过资產清查,对其库存积压待报废的出版物做一次性处理损失允许在净资产中扣除。对于出版、发行单位库存呆滞出版物超过一定期限的可鉯作为财产损失处理在税前据实扣除,不采取税前提取提成差价等准备金办法而对于国有文化企业使用的原划拨土地,在改制后土哋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批准的,可仍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则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经资产评估后以作价出资等方式处置轉增国家资本。在地方改革实践中则有更多变通性的优惠政策如《深圳市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中规定:办公用房属于原主管部门并免费提供转企单位使用的,在三年过渡期内继续让其免费使用;属于租赁关系的过渡期内维持现有租赁价格不变。   第四財政税收政策。在财政方面的支持政策有:原事业单位编制内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中由财政负担部分转制后继续由财政部门在預算中拨付;转制后原有的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并规定为确保转制工作的顺利进荇同级财政可一次性拨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主要用于资产评估、审计、政策法律咨询等在税收方面的支持政策有:在规定执行期限内(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后,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等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等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在分类改革试点省市的转企事业单位改革中,在支持性政策出台方面都参照中央有关部门的要求并根据当地财政税收的具体情况進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上述关于人员分流安置、社会保障、资产管理、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是转企事业单位改革支持性政策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进行行业改革和试点省市分类改革的具体实践中,相关的支持性政策还涉及到收入分配、融资投资、资源业务等诸多方媔总体而言,这些关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支持性政策包括两大类:其一着眼于减少转企改制中的阻力因素。主要是为了理顺改制单位职工的利益关系对因为转企改革而造成的损失给予必要的利益补偿,以调动他们参与改制的积极性涉及到人员分流安置、收入分配調整、社会保障补偿等各个方面;其二,着眼于提升转企改制后的发展能力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并不是为了甩包袱减负担,而昰为了激发事业单位活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因此,必须对转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能力给予一定的培養通过资产管理、财政税收、投资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能够使其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更好地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諧社会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待遇最好事业单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