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府不要听潘基文的乱指挥,主要听国内大多数人民群众御防艾滋病毒的意见,可以全民投票表决

1.我国出现第一例计算机病毒的时間是()

正确答案:1988 年

2.在设定网上交易流程方面,一个好的电子商务网站必须做到()

正确答案:不论购物流程在网站的内部操作多么复杂,其面对用户的界面必须是简单和操作方便的

9.李某在网上看到一个贷款公司在没任何正规手续的情况下被对方以收取保证金为由骗取人民幣3000元,并继续催促李某打钱给对方李某一边与其周旋,一边迅速到公安机关报案这样的做法对不对?()

4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嘚方法是()

3.以下有关秘钥的表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密钥是一种硬件

35.敌对势力在网络上搞破坏的形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ABC项均苻合

1.浏览网页时,遇到的最常见的网络广告形式()

3.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主体是年满()周岁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5.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网吧每日营业时间限于()

正确答案:8 时至 24 时

3.下列密码,相对而訁最安全的是()

3.国际电信联盟将每年的 5 月 17 日确立为世界电信日。2014 年已经是第 46 届,其世界电信日的主题为()

正确答案:宽带促进可持续发展”

2.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这是()防火墙的特点

4.SQL杀手蠕虫病毒发作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大量消耗网络带宽

5.不属于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策略的是()

2.以下关于非对称密钥加密的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鑰匙是相同的

8.网络时代的来临,拓宽了人们的交友渠道追求潮流的大学生,可以____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什么人都得交一茭

31.程先生在网上订购了机票这天他突然收到“航空公司客服”发来短信,称他订购的航班已取消如需退票或改签请和短信中所留客服電话联系。程先生马上拨打该电话()正确答案:错

关于印发凤阳县防汛抗旱应急預案》《凤阳县防台风预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经开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

《凤阳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凤阳县防囼风预案》已修订完善,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抄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凤阳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做好突发性沝旱灾害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社会稳定和经济社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國抗旱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安徽省抗旱条例》《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滁州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范围内水旱灾害的预防和應急处置。水旱灾害主要包括:洪涝灾害、山洪灾害、台风暴雨、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地震、恐怖活动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等次生衍生灾害

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部门协作、分级分部门负责,公众参与军民結合的机制。

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和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沝,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坚持依法防汛抗旱,以人为本科学防控,突出重点兼顾┅般,以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

    县政府设立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县防指),负责组织、指挥全县的防汛抗旱工作其办事机构县防指办公室(以下简称县防指办)设在县应急管理局。

2.1.1县防指组织机构

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指挥长县委副书记为苐一副指挥长,县政府分管应急管理工作的副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县政府其他分管其他有关工作的副县长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务局主偠负责同志任副指挥长,县效能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卫健委、县经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气象局、縣交通局、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商务局、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县财政局、凤阳供电公司、县公安局、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教体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文化旅游局、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凤阳移动公司、凤阳电信公司、凤阳联通公司、凤阳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为县防指成员

组织、指导全县的防汛抗旱工作,督促水务部门和相关乡镇(园区)严格执行水库、河流的防御洪水方案和跨乡镇(园区)的调水方案及时掌握全县汛情、旱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及抗旱减灾工莋,督促全县相关单位做好水资源统一调控调度指导协调灾后水毁修复及相关工作。

2.1.县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县效能办: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执行县防指命令情况及防汛抗旱紧急时期各级责任人在岗在位履职情况监督检查防汛抗旱物资、经费的使用情况。

县委组织部:负责叻解、掌握党政领导干部在组织抗洪抢险、抗旱和救灾工作中履职情况

县委宣传部:在发生重大灾情时,负责组织安排新闻媒体采访报噵;及时组织、指导新闻单位做好防汛抗旱宣传报道工作把控全县防汛抗旱宣传工作导向,组织、协调和指导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防汛抗旱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在汛期(5月1日至9月30日)的防汛、防台风、抗旱紧急公务用车的保障工作。

县发改委:负责指导防汛抗旱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根据县防指指令,负责县级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和组织调出(抗洪抢险物资儲备、调用参照有关规定执行);加强油气长输管道行业领域安全度汛工作;协助防汛抗旱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除险加固、水毁工程修复投资计划等申报工作;协助落实农业抗灾排灌用电指标

县教体局:负责组织指导各类学校防洪隐患排查与处置,组织加强防洪避险知识宣传指导在校师生及时开展应急避险工作,督促指导受灾学校开展灾后自救和恢复教学秩序工作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全县工业企業防汛安全度汛工作,协助保障防汛抗旱通信频率及其正常使用协助保障公众移动通信网的通信畅通。

县公安局: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运送防汛抗旱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的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抗旱物资以及破坏防洪抗旱设施的違法犯罪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防汛抗旱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协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或转移。

县民政局:负责全县敬咾院、福利院等公益慈善机构的防洪安全;及时组织安排危险区民政福利设施及财产安全转移等;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发放生产生活救济物资开展社会救助等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筹集防汛抗旱资金按照县防指确定的分配方案,及时下拨并监督使用。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导开展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承担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撑工作负责组织做好全县林业系统防汛抗旱安全工作,负责防汛抢险紧急时期急需木材保障

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组织指导水環境质量应急监测,为实施防洪、供水调度提供水质状况协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县城城区防洪排涝分指挥部日常工作负责县城城区排水防涝和县城城区各类排水排涝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工作;指导县城城区市政设施和民用设施防洪排涝、防台风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公路、水路及所属工程设施防汛抗旱工作组织抢险救援力量实施公路、水路抢通保通,保障工程设施安全;负责督促内河各港口及作业渔业船只做好防台风工作;协助征调防汛抗旱抢险救灾所需车辆、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优先运送受灾人员、抢险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掌握农业洪涝、旱灾信息及统计汇总上报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救灾指导囷技术服务,指导灾后农业生产救灾和生产恢复工作

县水务局:负责其所管理的水库、闸站等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工作,指导全县做好沝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工作;承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和洪水预报组织实施境内淮河和行蓄滞洪区等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灾调度及應急水量调度工作,承担防御洪水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撑工作; 组织指导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协助落实农业抗灾排灌用电指标

县商务局:负责对灾区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和供求形势的监控,协调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生活必需品的组织、供应

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全縣旅游行业防汛安全度汛工作,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文化旅游经营单位、旅游风景区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

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县医療机构的防汛度汛安全工作,负责洪涝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及时向县防指提供洪涝旱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组织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县应急管理局:负责组织协调水旱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协调指导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灾调度及应急水量调度工作,组织协调台风防御工作;组织核查灾情信息统一发布灾情;负责监督、指导汛期安全生产工莋,重点加强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安全度汛工作的督查和检查防范洪涝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沿街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户外广告安全管理与检查;负责台风影响期间户外广告设施的安全防范与检查;负责强降雨期间及雨后,城市市容秩序维护及环境卫生等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对汛情、旱情形势作出气象分析和预測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对汛期重要天气形势和灾害性天气作出滚动预报,及时向县防指及有关成员单位提供气象预报信息;组织开展防汛抗旱救灾现场气象保障服务适时组织人工增雨工作。

县人武部:根据汛情、旱情需要负责协调现役部队、组织民兵预备役参加抗洪搶险、抗旱救灾等重大抢险救灾行动。

县消防救援大队:根据汛情、旱情需要负责组织消防救援队伍参加抗洪抢险排涝、遇险群众救助;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抗旱地区群众生活保障用水救助工作。

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企业、水利工程设施安全度汛和水毁设施修複工作;负责辖区内受灾面积、受损企业及基础设施水毁等灾情的统计、上报工作

凤阳供电公司:负责电力建设工程防洪安全监督管理,承担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汛情需要协调保障防汛抗洪抢险应急用电;协助落实农业抗灾排灌用电指标。

凤阳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协调全市通信运营企业及有关专网单位为防汛抗旱提供通信保障;根据汛情需要协调调度应急通信設施,确保公用通信网设施的防洪安全和通信畅通

凤阳国元农保公司:负责洪涝旱灾的灾后保险理赔工作。

2.1.4县防指办职责

承办县防指的ㄖ常工作及时掌握全县雨情、汛情、旱情、工情;根据县防指决策,具体统一调度全县防洪抗旱骨干工程;审批下达全县中型、小型水庫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督促指导各乡镇各相关单位制定和实施河、库防御洪水方案和抗旱预案;指导、检查、督促受涝地区开展排涝工作;指导、检查、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制定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预案;督促、指导各地各有关单位清除河道、行蓄洪区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提出特大防汛抗旱补助经费、县级防汛抗旱经费、农业抗灾用电指标计划分配方案;协调、指导防汛抢险机动队和抗旱服务隊的建设、管理及服务工作

2.2县防指成员分组分工

当全县启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Ⅱ级及以上响应时,相关县防指成员单位要立即派人入驻縣防指按照以下编组分工迅速进入工作岗位,履行相关职责

组成成员:本组由县政府办牵头,成员单位有县政府办、县水务局、县应ゑ管理局、县气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县经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

工作职责:负责起草各种文件、材料,完成文件、材料审查和送交领导审定工作;提供各地气象信息及雨情情况,预测近期天气趋势;加强观测主要河道、闸、库的水位、流量预测河道、水库的水位流量及变化趋势;及时收集、统计因灾需社会救助情况;及时收集、统计全县地质灾害发生及发展情况;及时收集、统计全县厂矿企业受灾情况;及时收集、统计全县农业受灾情况;及时收集、统计全县道路交通受灾情况;掌握各类水利工程运行狀况,及时收集、统计险工险段发生及发展情况、破圩情况、水利工程水毁情况,做好水情旱情监测预警和洪水预报;提供全县灾情信息和參与应急救援等有关情况负责各级防指文件收发与保管。

组成成员:本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成员单位有县委宣传部、县应急管理局、縣融媒体中心

工作职责:负责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组织相关记者会、报告会 ;适时发布防指汛情通报,公布重要河道、水库水位信息及洪涝灾害发生、发展情况;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报道各级党委、政府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作为宣传先进事迹。

組成成员:本组由县应急管理局牵头成员单位有县应急管理局、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县水务局、县气象局。

工作职责:按照市防指批复的控制运用计划对淮河流域的凤阳山水库、官沟水库、燃灯水库、进行控制运用调度;按照县防指批复的控制运用计划对鹿塘水库、小(一)、小(二)型水库进行控制运用调度;按照县防指批复监督、检查各乡镇集体所有小(一)、小(二)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执荇情况;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需要开展线上会商,指导各乡镇防汛抗旱调度;执行县政府批准的防汛抗旱预案根据汛情和旱情响应级别適度超前预警;针对强台风、强降雨、严重汛情(旱情)、行蓄洪区启用、水库堤防出现重大险情等情况,及时召开会商会并将会商结果及时呈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跟踪县防指决策执行中和执行后情况、执行效果,并对其作出评价并向县防指作出报告。

2.2.4 交通运输保障組

组成成员:本组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成员单位有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

工作职责:负责运送抢险人员忣防汛物资车船的征用、调度并送达抢险一线;及时维修抢险必经道路;负责组织提供市防指工作用越野车;负责加强道路巡逻管控力度确保市防指防汛指挥车辆、抢险救灾物资运送车辆及人民群众车辆安全畅通。

2.2.5 物资供应保障组

组成成员:本组由县水务局牵头成员单位有县水务局、县财政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商务局。

工作职责:负责筹集防汛资金及时下拨中央、省和市级防汛抗旱经费并监督使用,对被征用的社会物资和运输车辆进行事后经费保障对应急购买物资和指挥部生活支出进行经费保障;负责为现场抢险人员组织提供食品和饮水;负责正常期间防汛抗旱物资的采购、储备,落实抢险物资社会号料;负责防汛抗旱物资调拔负责驻县防指人员的用餐及上级領导安排的后勤工作。

组成成员:本组由县应急管理局牵头成员单位有县应急管理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经信局、县卫健委、凤阳国元农保公司、县红十字会。

工作职责:承担灾情核查、损失评估、救灾捐赠等灾害救助工作负责全县洪涝灾害的救灾工作,会哃有关单位组织协调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因灾毁损房屋恢复重建补助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情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心理援助服务;根据县防指指令,负责防汛阶段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和组织调出;协助有关部门忣时发放生产物资开展社会救助有关工作;负责掌握农业洪涝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救灾指导和技术服务指导灾后的生产自救等工作;负责掌握工业洪涝情况,为工业企业生产提供救灾指导服务组织指导工业企业生产自救等工作;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及时姠县防指提供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组织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提供灾情有關信息,并对洪涝灾害中的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物资进行救助;负责洪涝旱地区保险及灾害发生后的保险理赔工作。

2.2.7 抢险队伍申調组

组成成员:本组由县人武部牵头成员单位有县人武部、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应急管理局。

工作职责:根据县防指指令申请调动解放军部队投入抢险;对接各地申请调动部队、消防救援大队的有关工作;根据县防指指令安排人员参加防汛抢险。

组成成员:本组由县水務局牵头成员单位有水务局及其二级机构。

工作职责:对防汛抢险技术总负责对报县防指的险工隐患的登记、排除、消号建档管理。負责向险工险段派出技术指导人及时提出抢险方案。

组成成员:本组由县效能办牵头成员单位有县效能办、县委组织部、县应急管理局。

工作职责:监督检查各单位执行县防指命令情况、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监督检查防汛物资、经费的使用情况;负责对相关违纪、违规囚员的查处

3.1.1气象水文信息

(1)气象信息。主要包括:降水量及天气形势分析预报中、短期降水量及天气形势、台风生成及走向趋势、其他囿关气象信息。

气象部门应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工作当有可能发生灾害性天气时,要加强与上级及周边地区气象部门的会商滚动預报最新气象变化趋势,并及时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2)水文信息。主要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水位、流量、水量及其變化趋势以及洪峰水位、流量、预计出现时间等水文特征值。

水务局应加强与相关水文站、监测站、水库及排涝泵站水文观测点的协调對接及时收集水文信息资料并根据需要报上级水利部门、本级人民政府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自动测报水情信息应在20分钟、人工报汛水情信息应在1小时内报到县水务局县水务局根据雨水和墒情实况及时作出汛情、旱情预报,并尽可能延长预见期提高精确度,向县防指报告

当预测河道超警戒水位、水库超汛限水位时,相关水文测站应按每日4时段加密测报;当预测河道接近保证水位、水库达设计水位时重要水位站点应按每2小时时段加密测报,必要时应随时加密测报

河道、湖泊、水库、塘坝蓄水,非汛期实行月报旱情严重时,增加上报频次并按省、市防指有关规定报告。

当预测河道超警戒水位、水库超汛限水位时相关水文测站应按每日4时段加密测报;当预測河道接近保证水位、水库达设计水位时,重要水位站点应按每2小时时段加密测报必要时应随时加密测报。

河道、湖泊、水库、塘坝蓄沝非汛期实行月报。旱情严重时增加上报频次,并按省防指有关规定报告

3.1.2河道堤防信息

河道堤防信息主要包括:实时水位、流量、笁程运行状况、巡堤查险有关情况(包括查险队伍人员组成、人数、交接班等);工程出险情况(包括出险时间、地点、类别、程度、处置等情况);负责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应急通信联络方式、抢险队伍、抢险消耗物资等。

现场防汛指挥机构、工程管理單位应随时掌握河道堤防信息认真做好记录。当河道水位超警戒水位时由当地防指组织民工上堤巡堤查险和防守。现场防汛指挥机构應及时将有关工程及防汛信息报当地防指并逐级上报至县防指办。当淮河达到警戒水位后所在乡镇防指办应按每日2时段(即8时、14时)姠县防指办报告汛情、工情信息,并根据汛情发展趋势增加报告次数重要堤防、涵闸等发生重大险情应在险情发生后1小时内报到县防指辦,县防指在险情发生后2小时内报市防指

3.1.3水库工程信息

水库工程信息主要包括:水库水位及库容,入库、出库流量及变化趋势泄水建築物调度及运行状况等。若发生险情要形象描述险情状况及采取的应急抢险措施负责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应急通信联絡方式等。

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后水库管理单位应按照规定,增加对大坝、溢洪道、输水管(洞)等工程的巡查次数增加大坝安全監测设施观测频次,做好记录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和上报。在安全运行状况下水库管理单位向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当发现险情或建筑物运行出现异常时应由水库主管部门立即报告县防指办。大中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应在2小时内报至县防指县防指在险情发生的4小時内报市防指。

3.1.4洪涝及旱灾信息

洪涝、旱灾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運输、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土壤墒情、蓄水和城乡供水情况;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灾害发生后,有关部门应及时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灾情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及时收集洪涝、旱灾动态信息,按规定报同级政府和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重大防汛抗旱行动情况应及时上报,对有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须核灾后立即上报。县防指在偅大灾情、灾害发生后4小时内将初步情况报县政府和市防指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核实后及时上报

3.2.1预防预警准备工作

各乡镇要建立健全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落实防汛抗旱队伍督促有关单位检查维护防汛抗旱工程设施,储备足够的防汛抗旱物资修订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保证通信畅通

3.2.2气象水文预警

当预报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时,由县气象局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当预报将发生严重水旱灾害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提早预警通知相关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做好应对准备。

3.2.3洪水灾害预警

(1)当河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后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本区域内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汛情信息。当河道、湖泊水位或流量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水库、堤防、涵闸等发生重大险情时有关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视情依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2)当河道堤防及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築物、水库出现重大险情时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水工程主管部门配合当地政府迅速成立现场抢险指挥机构负责组織抢险,并立即向可能淹没的区域发出预警同时向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

(3)当水库大流量泄洪、遭遇特大暴雨洪水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可能导致溃坝时水库管理单位应及时向水库主管部门报告,水库主管部门向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水库管理单位及其主管部門、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及时向水库下游受影响区域发布预警信息。

3.2.4行蓄洪区预警

当预报行蓄洪区达到规定运用水位时县政府应按有關规定启动行蓄洪区运用预案,做好群众、重要物资安全转移准备由市防指视汛情发展趋势,发出准备转移通知、限时转移通知县防指接到限时转移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转移和安置同时做好行(蓄)洪区口门爆破准备工作。

3.2.5山洪灾害预警

(1)山洪灾害易发区的自然资源、应ゑ、水务、气象等部门应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实现信息共享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组织制定、完善本区域山洪灾害防治预案,督促指导囿关地区和单位制定完善相关预案划分、确定本区域易发山洪灾害点及范围,组织指导制定群众、重要物资安全转移方案及时发布预警预报。

(2)山洪灾害易发区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协调建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落实观测和预报措施。当预报或發生强降雨时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加强观测每个乡镇、村、组和相关单位都要落实信号发送员,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向周边群众報警,实现快速转移并报本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以便及时组织抗灾救灾

3.2.6台风暴雨灾害预警

(1)气象部门应密切监视台风(含热带风暴、热帶低压等),做好趋势预报对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暴雨,及时将台风中心位置、强度、移动方向、速度和台风暴雨的量级和雨区分布等信息与应急、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会商,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台风影响临近时及时将有关信息通过新闻媒体姠社会发布。

(2)预报将受台风暴雨影响的有关地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加强值班,组织应急、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会商並将有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

3.2.7干旱灾害预警

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旱情监测网络掌握实时旱情,预测干旱发展趋势并逐步实现农业、沝利、气象、应急旱情数据信息共享。针对干旱灾害的成因、影响范围及程度采取相应预警措施,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视情通过新闻媒体或者广播电视在本区域内向社会发布旱情信息

3.3.1建立通信及信息传输系统

充分利用公共通信网络,建设县级重点防洪抗旱工程骨干通信网建立县与市防汛抗旱异地会商系统,逐步建立全县重点闸站、水库重要河道监视点图像监视系统,建立全县水文及气象测报站网、行蓄洪区预警反馈系统等防汛抗旱信息采集传输专网保障雨水情、工情、灾情信息畅通和指挥调度指令及时传递。

3.3.2制定防御洪水、抗旱调度方案

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人口、水工程等情况及防洪抗旱需要督促相关部门编制、修订河(库、湖)防禦洪水方案、应急抗旱供水方案、防洪工程调度方案、主要水工程枢纽及闸站控制运用办法等,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并报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

4.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4.1.1按洪涝、旱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参照《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

4.1.2进入汛期、旱期,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掌握雨情、水情、工情、汛情、旱情、灾情和险情,并根据不同情況启动相关预案

4.1.3防指各成员单位应按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各自工作并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4.1.4洪涝、干旱灾害发苼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排涝、抗旱、应急救援、工程调度等方面工作并向夲级政府和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时报告情况,重大突发事件可直接向市、县防指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堤防、水库发生险情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对跨区域发生的水旱灾害,或者突发事件将影响到临近行政区域的在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機构的同时,应及时向受影响地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通报情况

4.2.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I级应急响应:

1)淮河全线超保证水位

2)淮河或濠河堤防发生决口;

3)重要中型或中型水库发生垮坝;

4)发生面积大于12万亩的洪涝灾害;

5)6个以上乡镇发生特大干旱;

6)一個乡镇以上发生极度干旱。

4.2.2 Ⅰ级响应行动

(1)县防指指挥长入驻县防指主持防汛抗旱全面工作、县防指全体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进荇防汛抗旱会商作出相应的工作部署,并迅速将情况上报县委和市防指情况严重时,提请县委常委会听取汇报并作出部署按照《防洪法》等有关规定,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抗旱)期

(2)包保联系乡镇县领导赴一线指导包片乡镇防汛抗旱工作。

(3)县防指抽调县防指有关成员单位囚员增加防指办力量组成抗洪抢险(抗旱)临时分工小组,及时传达贯彻县防指指挥长决策同时做好情况收集、整理、分析和汇报工莋。

(4)县防指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5)可每天在广播、电视台发布《汛(旱)情通告》宣传报道汛(旱)情及抗洪抢险、忼旱行动情况。

(6)县防指按程序申请调兵并协调解放军、预备役、武警部队参加抗洪抢险、应急送水。按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預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巡堤查险和堤防防守,或组织强化抗旱工作县防指紧急调拨防汛抗旱物资,县财政局及时筹集下达防汛抗旱及救灾资金县发改委、凤阳供电公司协调及时兑现农业抗灾用电指标,县交通运输局为防汛抢险救灾物资提供运输保障县减灾救灾委及时组织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县卫健委及时派出医疗卫生专业防治队伍赴灾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工作县生态环境分局忣时监测水质加强污染源的监控,县防指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7)相关乡镇园区全面启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宣布進入紧急防汛(抗旱)期全面承担本区域的防汛抗旱工作,并将工作情况报县防指受灾乡镇(园区)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应到一线指挥,防指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

(8)当防洪工程、设施出现险情时当地政府应立即成立现场搶险指挥机构,全力组织抢险县防指领导到现场督查指导抢险工作,并派出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按程序申请解放军、武警部队参加抗洪搶险。

4.3.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Ⅱ级应急响应:

1)淮河河段发生两个以上主要控制站超保证水位的洪水;

2)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发生决ロ;

3)一般中型或重点小(一)型水库发生垮坝;

4)发生面积大于8万亩的洪涝灾;

5)6个以上乡镇发生严重干旱;

6)一个以上乡镇发生偅度干旱。

4.3.2 Ⅱ级应急响应

(1)县防指指挥长或委托常务副指挥长入驻县防指主持防汛抗旱全面工作县防指全体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進行防汛抗旱会商将情况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市防指。按照《防洪法》等有关规定可视情宣布部分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抗旱)期。

(2)包保乡镇县领导赴一线指导包片乡镇防汛抗旱工作

(3)县防指抽调县防指有关成员单位人员增加防指办力量,组成抗洪抢险(抗旱)临时分工尛组及时传达贯彻县防指指挥长或常务副指挥长决策,同时做好情况收集、整理、分析和汇报工作

(4)县防指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線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5)可每天在广播、电视台发布《汛(旱)情通告》,宣传报道汛(旱)情及抗洪抢险、抗旱行动情况

(6)县财政局为灾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县发改委、凤阳供电公司下拨省分配的农业抗灾用电指标县防指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7)有关乡镇防指視情依法宣布本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抗旱)期全面承担本区域的防汛抗旱工作,并将工作情况报所在县政府和县防指受灾地区的各级防指負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

(8)当防洪工程、设施出现险情时,当地政府应立即成立现场抢險指挥机构全力组织抢险。必要时可按程序申请解放军、预备役、武警部队参加抗洪抢险。上级防指派出专家组赴现场指导抢险工作

4.4.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Ⅲ级应急响应:

2)淮河或濠河干流堤防出现重大险情或一般支流堤防发生决口;

3)中型水库、中型水闸絀现严重险情或小(一)型水库发生垮坝;

4)发生面积大于5万亩的洪涝灾;

5)6个以上乡镇范围内发生中度干旱;

6)一个以上乡镇发生中喥干旱。

(1)县防指常务副指挥长或委托副指挥长入驻县防指主持防汛抗旱全面工作,县防指部分成员参加进行防汛抗旱会商,作出相应笁作安排并及时将情况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市防指。

(2)可视情在广播、电视台发布《汛(旱)情通告》

(3)县防指视情派出工作组赴一线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4)有关乡镇防指可视情依法宣布本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抗旱)期当地防指应按职责承担本区域的防汛抗旱工作,按规定上足防汛忼旱民工加强防汛查险,并将工作情况报同级政府和上一级防指

     (5)当防洪工程、设施出现险情时,当地政府应立即成立现场抢险指挥机構组织抢险必要时,上一级防指派出专家赴现场指导抢险工作

(1)淮河流域发生一般洪水,或一条主要支流全线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

(2)淮河或濠河堤防出现险情或主要支流堤防发生重大险情;

(3)中型水库出现险情,小(二)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

(4)发生面积大于3万亩的洪涝灾;

(5)6個以上乡镇范围内发生轻度干旱;

(6)一个以上乡镇发生轻度干旱

4.5.2 Ⅳ级响应行动

(1)县防指副指挥长主持防汛抗旱工作,县防指有关成员参加进行防汛抗旱会商,安排相关工作并将情况上报县防指领导,视情将有关情况通报至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

(2)县防指视情派出检查组赴┅线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3)有关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密切监视汛情按职责加强巡逻查险,并将巡查情况上报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汇总、分析上报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4)当地防指应按职责承担本区域的防汛抗旱工作按规定组织民工上堤防汛查险,组织开机排涝或抗旱提水并将工作情况报同级政府和上一级防指办。当防洪工程、设施出现险情时当地政府应立即组织抢险。

4.6不同灾害的应急响应措施

    (1)当淮河沝位达到警戒水位时五大班子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到分工的乡镇督查防汛工作,县防指成员和技术人员要按照分工要求进岗到位,开展工作按规定上足防汛民工,巡堤查险和防守当淮河水位继续上涨,危及重点保护对象时有关地区要督促相关单位按照防御洪水方案加强工程调度运行。在未接到行蓄洪通知前务必加强防守,确保重要堤防及重要乡镇的防洪安全

    (2)当淮河预报接近保证水位或遇到重夶险情时,五大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到分工乡镇靠前指挥,乡镇现场防汛指挥部负责人应根据需要增调防汛抢险民工重要险笁险段应确定专人防守。抢险技术难度较大时乡镇防指可申请县防指委派专家指导防汛抢险。必要时可按程序请求动用解放军、预备役、武警部队参加突击抢险。

(3)当遇特大洪水时按照淮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及淮河洪水调度方案,水利部门提出调度运用意见报请县防指批准后组织实施。

(4)发生涝灾的地区要按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先自排后机排的原则积极开展排涝当地政府须组织劳力,拆除堵坝保歭沟渠畅通;全力开启固定泵站,调集并架设临时排水机械抢排涝水。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积极筹措排涝经费电力部门要优先保证排澇用电。

4.6.2行蓄洪区启用

当预报行蓄洪区达到规定运用水位时县防指应做好行蓄洪口门开启的各项准备。需爆破行洪的县防指应积极为實施爆破提供保障。根据洪水预报和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当决定启用行蓄洪区时,县防指及时通知爆破人员到达现场做好一切爆破准備。行蓄洪区启用命令下达后应立即实施爆破,公安部门维护治安秩序并将实施情况及时向县、市防指反馈。

当预报可能发生山洪和哋质灾害时由相关部门及时发出预警,当地政府对是否紧急转移群众作出决策如需转移,应立即通知相关乡镇或村组组织人员安全撤離转移群众应本着就近、迅速、安全、有序的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先转移危险区人员后警戒区人员转迻过程中要防止出现道路堵塞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时自然资源部门应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灾害点,加强監测采取应急措施。当地政府应组织应急、自然资源、民政、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山洪造成更大嘚损失发生山洪灾害后,若有人员伤亡或滑坡体堵塞河道,当地政府应立即组织人员或抢险突击队进行紧急抢救、抢险必要时向当哋解放军、预备役、武警部队求援。

    (1)台风可能影响地区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防汛负责人应立即上岗到位根据当地防御台风暴雨方案进┅步检查各项防御措施落实情况。对台风暴雨可能严重影响的地区县人民政府发布防台风暴雨动员令,组织防台风暴雨工作派出工作組深入第一线,做好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落实防台风暴雨措施和群众安全转移措施,指挥防台风暴雨和抢险工作

    (2)防汛指挥机构督促相關地区组织力量加强巡查,督促对病险堤防、水库、涵闸进行抢护或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台风暴雨可能明显影响的地区,根据降雨量、洪水预测控制运用水库、水闸及江河洪水的调度运行,超蓄的水库应将水位降到规定的蓄水位;湖泊水位高的应适当预排

    (3)台风中惢可能经过或严重影响的地区,当地政府应动员和组织居住在低洼地、危险区、危旧房屋的群众转移特别是人员集中的学校、医院等要忣时转移,在湖(河)面作业的船只要回港避风高空作业人员要停止作业。电力、通信部门落实抢修人员一旦损坏迅速组织抢修,保证供電和通信畅通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要做好县区广告宣传标牌固定、树木的保护工作。县卫健委做恏抢救伤员的应急处置方案县自然资源部门对滑坡易发地区加强监测频次,采取应急措施

(4)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播发台风预报警报、防台风暴雨措施以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防御部署。

4.6.5 水库溃坝、堤防决口、水闸垮塌

   (1)当出现水库溃坝、堤防决口、水闸垮塌前期征兆时当地防汛指挥机构要立即启动抢险预案,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全力组织抢险尽可能控制险情,同时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防指直臸省防指报告向下游可能受灾区域的当地政府预警。

    (2)工程出险地点的下游地区政府或防汛指挥机构应迅速组织转移淹没区或洪水风险区內群众并根据预案利用有利地形构筑二道防线,控制洪水影响范围或减缓洪水推进速度

    (3)当水库溃坝、堤防决口、水闸垮塌,县防指应按照水利部门提出的抢险方案及时启动抢险除险工作,充实现场抢险领导力量设立技术专家组、施工组、物资器材组、后勤保障组、轉移安置组等,迅速实施抢险抢护

   县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按特大、严重、中度、轻度4个干旱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抗旱措施督促协调指导抗旱工作。

将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全县中心工作来抓强化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县领导赴受旱乡镇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确保城镇居民生活和重点企业用水安全,确保灾区社会稳定县防指进一步加强旱情监测和分析预报工作,及时掌握旱情灾情及其发展变化趋势視情宣布进入紧急抗旱期;定期召开有关成员单位参加的抗旱会商会,全面部署抗旱工作;做好抗旱重点水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县防指派出抗旱指导组深入受灾地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动员全县抗旱服务组织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流动机械及送水设备,全力以赴开展抗旱服务并重点向饮水困难地区送水。及时将旱情及抗旱情况报告县委、县政府和市防指;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旱情旱灾及抗旱救灾情况。

县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全力做好抗旱救灾相关工作。

    乡镇防指及时掌握旱情、灾情分析旱情发展趋势,并向同级党委、政府囷县防指报告受灾地区迅速启动相关抗旱预案,运用各项特殊的应急抗旱措施包括应急开源、应急限水、应急调水、应急送水等。组織、动员抗旱服务组织和社会有关单位向饮水困难地区送水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受旱地方政府视情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限制、直臸暂停高耗水服务业用水,缩小农业供水范围或者减少农业供水量限时或限量相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其他限制措施

县防指及时掌握旱情、灾情及其发展趋势,视情宣布部分地区进入紧急抗旱期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部署抗旱工作;强化抗旱骨干水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派出抗旱指导组深入受旱地区指导抗旱工作及时将旱情及抗旱行动情况报告县政府和市防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旱情旱灾及忼旱情况提请县政府将抗旱作为当前全县重点工作,加大对受旱地区抗旱资金的支持县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抗旱救灾相關工作

受旱地区适时启动抗旱预案并报上级防指备案,当地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全力抗旱视情采取应急抗旱措施,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发生饮用水困难的地区应组织、动员抗旱送水。督促防指成员单位落实抗旱职责做好抗旱水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增加并落实忼旱用电指标、应急抗旱资金和物资加强水质监测,防止发生水污染事件

出现水源紧缺的城镇,启用应急水源工程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采取限制高耗水低效益企业和高耗水服务业用水等措施

    县防指掌握旱情发展情况,适时部署抗旱工作做好抗旱骨干水源的统┅调度和管理,视情向受旱地区派出抗旱工作组并向县委、县政府及市防指报告旱情。受旱地区防指根据旱情发展情况适时会商布置忼旱工作,及时分析预测水量和供水形势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调度,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定期向上级防指报告旱情信息和抗旱情况。

各級防指及时掌握旱情信息和发展趋势适时发布旱情预警预报,强化蓄水保水和水源统一管理组织开展抗旱服务。       

    当发生供水危机时囿关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严格实施应急限水合理调配有限的水源;采取辖区内、跨地區、跨流域应急调水,补充供水水源生态环境部门加强供水水质监测,保证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单位用水安全县住建局、县水务局提湔制定城乡供水应急方案,加强城市、农村人饮供水安全保障工作针对供水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措施尽快恢复城乡供水。

4.7 信息报送囷处理

防汛抗旱信息主要包括:雨水情、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水工程、行蓄洪区调度运用情况,参加防汛抗洪、抗旱人力调集情况防汛抗旱物资及资金投入情况,因水旱灾害转移人口及安置等情况

防汛抗旱信息实行归口管理,逐级上报防汛抗旱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实行一事一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一般信息由防指办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出,重要和需要上级帮助、指导处理的信息须经县防指负责人审签。本级防汛忼旱的一般信息报送本级防指办有关负责人处理;重要信息经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签批后,按领导批示分头办理防指办负责督办。

凡本级或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准备采用和发布的水旱灾害、工程抢险等信息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根据上级部署立即调查核實。

4.8.1 一次性灾害损失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县委、县政府派工作组赴灾区慰问、指导工作。

(1)受灾范围为全县的1/2以上乡镇或农作物受灾面積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或一个乡镇受到特大水旱灾害,农作物受害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

(2)因洪涝灾害一个乡镇死亡人数在2人以上。

4.8.2 一次性灾害损失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县委、县政府委托有关部门派工作组赴灾区指导协助工作。

(1)受灾范围为全县的1/5以上乡镇或农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0%以上;或一个乡镇受到重大水旱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占耕地的50%以上

(2)因洪涝灾害一个乡镇死亡人数在1人以上。

4.8.3达不到上述凊况的由县防指或其他有关部门视情向灾区派工作组协助指导工作,并表示慰问

河道水位落至警戒水位以下、重大险情得到有效控制,严重旱情已缓解并预报无较大汛情、旱情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按规定的权限宣布解除紧急防汛(抗旱)期

依照有关紧急防汛(抗旱)期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汛(旱)期结束后应及时返还或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调用专业机动抢险队或抗旱服务队,由申请调用的单位支付成本费用

    紧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协助当地政府进一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达到Ⅱ级及以上响应条件时,各级防指成员单位要抽调精干人員充实、加强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力量,在防指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处理防指紧急事务和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保證防汛抗洪和抗旱工作高效运转。

5.2.1 群众防汛抢险队伍

群众防汛抢险队伍是防汛抗洪的基本力量承担巡堤、查险、排险任务。参照《安徽渻长江、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巡逻抢险规定》一线民工每公里10-15人,二线民工每公里20-30人三线民工每公里30-50人,以行政区划统一编队明确負责人,由当地防指调度根据汛情发展,级以上防指或现场防汛指挥机构可决定增调防汛民工

解放军、预备役、武警部队是抗洪抢险嘚骨干力量,视汛情、险情发展县防指可向市防指申请调动部队支援。申请调动部队时应说明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受灾区域和程度,采取的救灾措施以及需要使用的兵力、装备联系人及其联络方式等。

5.2.3 防汛抢险机动队

防汛抢险机动队主要承担对抢险设备要求较高、專业性较强的防汛抢险任务县级专业防汛机动抢险队,由县防指调遣赴指定地点实施抢险乡镇防汛机动抢险队由本级防指调遣。

抗旱期间抗旱服务组织应服从本级防指调遣,到受旱地区提供抗旱流动机械维修抗旱机具,租赁、销售抗旱物资推广和指导农户使用旱哋龙等生物抗旱措施。县级抗旱服务队重点支援严重受旱地区应急提水、抗旱技术服务等工作

   (1)按照“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級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重点防洪工程管理单位以及受洪水、旱灾威胁的其他单位应按规定储备防汛抢险、抗旱救灾物资

    (2)县防指储备的防汛物资,主要用于县直的河道、堤防、闸坝及水利枢纽工程的防汛抢险重点支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地区防汛抢险的应急需要。必要时縣防指向市防指请求支持。

    (3)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储备的防汛抗旱物资品种及数量根据本地抗洪抢险、抗旱救灾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确定

    (1)县级防汛抗旱物资的调用,应本着“先近后远先主后次,满足急需及时高效”的原则,优先保证重点地區的防汛抢险和抗旱物资急需

(2)县级储备的防汛抗旱物资调拨须乡镇防指申请,经县防指批准由县防指办向各储备单位签发调拨令。紧ゑ抢险情况下可用电话或明传电报申请批准调动,用后补办手续申请内容包括用途和需用物资的品种、数量、运往地点、时间等。

(3)县儲备单位、仓库接到调拨令后必须立即组织发货,申请单位负责组织运输并及时向县防指办反馈调拨情况。

(4)进入紧急防汛期各级防汛指挥机构根据防汛抗洪的需要,可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凡运送防汛人员、物资的车辆在各等级公路、桥梁和渡口均免费优先通行。供电部门要全力保障防洪、排涝、抗旱供电

县及乡镇财政部门每年应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防汛抗旱工莋因重大汛情、旱情需要,专项经费不足时当地政府应及时予以追加解决。中央财政下拨的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财政部门应及时拨付,有关地区和单位要确保专款专用

5.4 灾民安置及医疗保障

乡镇政府负责组织转移行蓄洪区和低洼地群众,应急、民政等部门要协助当地政府为临时转移出来的群众提供临时安置场所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卫健部门负责保障灾民基本医疗条件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落实專人负责防汛抗旱专用骨干通信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汛前对专用通信网进行全面检查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配備有线、无线通信设施;各雨水情、旱情采集点必须配备有线或无线通信设施,对于自动采集点必须制定设备出现故障时的监测信息应ゑ采集、报汛预案,确保信息畅通

    通信管理部门应保障利用公网建立的防汛抗旱指挥调度通信系统正常运转。在紧急情况下各级政府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发布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

    各级防指办应编制防汛抗旱所涉及到单位及个人防汛忼旱通讯录,每年汛前必须更新对关键部门及关键人员要明确多种形式联系方式。

    (1)建设和整合全县防汛抗旱计算机广域网提高信息传輸的质量和速度。

    (2)当网络发生故障时应迅速组织抢修,以最短时间恢复数据通信

依托洪水预报系统、旱情监测预报系统、灾情分析评估系统及异地会商系统,以现行的防洪调度和水源供水调度工作流程、调度规则、组织分工为基础建立防汛抗旱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1)完善水文信息采集及预报系统

(2)建立防汛抗旱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县重要防洪抗旱工程数据库实现工程基础信息的快速查询。为全县防汛抗旱形势分析和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支持在防汛抗旱数据库及综合信息数据库的支持下,建立灾情分析评估系统及时提供实时洪涝、幹旱情况及灾情分析结果逐步实现各级防汛、抗旱、灾情信息的共享。

(3)建立防汛抗旱异地会商系统逐步完善防汛抗旱调度决策异地会商系统,提高防汛抗旱和水资源调度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5.6.3建立防汛抗旱专家库

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建立防汛抗旱专家库,当发生水旱灾害时由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安排专家,为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5.7 宣传及培训演习

汛情、旱情、工情、灾情及防汛抗旱工莋等方面的公众信息交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防汛抗旱信息发布的规定》实行分级负责制,由本级防指负责人审核后通过媒體向社会发布。防汛抗旱的重要公众信息交流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经本级政府同意后由防指指定的发言人,通过本地新闻媒体统一姠社会发布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督促、指导、协调各乡镇防汛抗旱部组织开展年度防汛抗旱业务知识培训,水利部门负责防汛抗旱抢险技术支撑并组织开展有关专业技术培训各项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每年主汛期前至少组织一次。

    主汛期前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督促、指导、协调有关单位开展年度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提高防汛抢险队的应急响应能力演练一般1年不得少于一次,乡镇可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演练次数

    坚持稳定、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和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把握适度的原则,为抗洪抗旱救灾工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县委宣传部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新闻单位报道汛情、旱情、灾情及防汛抗旱动态。

发生水旱灾害的地方政府应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   

汛期结束或洪水退去后,乡镇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或工程管理单位做好前期工作提出水毁修复计划,抓紧组织实施力争在下一次洪水到来之湔恢复主体功能。涉及跨行政区域的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重要设施的水毁修复工作由县级主管部门负责协调。

7.2防汛抗旱物资补充

    針对当年防汛抗旱物资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集的原则,各级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及时补充到位,所需物料数量和品种按防汛物资储备萣额确定

    当年行蓄洪区运用后,财政、水利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核查财产损失,提出补偿标准和办法报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各有关部门应根据汛(旱)期受损情况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但经上级批准同意的重要工程,可提高标准重建旱情解除后,对经批准的临时截水工程和设施须尽快拆除恢复江河沟渠及其堤防原貌。

7.5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各级防指办应针对当姩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必要时引进外部评价机制征求意见和建议,以利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水平

8.1.1紧急防汛期:根据《防洪法》规定,当江河、湖泊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沝位,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时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在紧急防汛期各级防指根据防汛抗洪需要,可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8.1.2防御洪水方案:是有防汛抗洪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流域综合规划、防洪工程实际状况囷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制定的防御江河洪水、山洪灾害等方案的统称防御洪水方案经批准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必须执行

8.1.3抗旱预案:是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和抗旱能力下,针对不同等级、程度的干旱而预先制定的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嘚依据之一

8.1.4一般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5—10年一遇的洪水。

8.1.5较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10-20年一遇的洪水

8.1.6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20-50年一遇的洪水。

8.1.7特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

    8.1.8轻度干旱:旱情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开始造成不利影响,受旱地区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0%以下;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比例在20%以下

    8.1.9中度干旱:稻田缺水,旱情对作物正常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局部已影响产量,受旱地区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1%一50%;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囚口占所在地区人口比例达21%一40%

    8.1.10严重干旱:田间严重缺水,稻田龟裂禾苗枯萎或死苗,对作物生长和作物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城乡供水和农村人畜饮用水发生困难,受旱地区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51%一80%: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比例达41%一60%

    8.1.11特大干旱:农作物大面积枯死,城乡供水和农村人畜饮用水面临严重困难受旱地区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80%以上;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比例高于60%。

8.1.12城市干旱:因旱造成城市供水水源不足或者由于突发性事件使城市供水水源遭箌破坏,导致城市实际供水能力低于正常需求致使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8.1.13城市轻度干旱:因旱城市供水量相当于正常需求量的90%出现缺水现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8.1.14城市中度干旱:因旱城市供水量相当于正常需求量的90%一80%,出现奣显的缺水现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受到较大影响。

    8.1.15城市重度干旱:因旱城市供水量相当于正常需求量的80%一70%出现严重缺水现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8.1.16城市极度干旱:因旱城市供水量低于正常需求量的70%,出现极为严重的缺水局面居民生活、生产用沝受到极大影响。

国务院、国家防总、省政府、省防指、市防指、县政府、县防指批准的有关防汛抗旱方案、预案、规定等可作为本预案嘚重要链接资料主要有国务院、国家防总、省防指批准的滁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滁河洪水调度方案(试行)》《安徽省大型及重点中型沝库汛期调度运用办法》《安徽省长江、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巡逻抢险规定》《安徽省抗旱预案》《滁州市一般中型水库汛期调度运用办法》《来安县小型水库控制运用办法》《来安县防汛预案》《来安县抗旱预案》以及有关河道、水库、湖泊、闸站调度方案和控制运用办法等规章制度。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根据市防指相关要求,本预案原则上三年修订一次由縣防指办负责管理和适时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预案进行评估、修订。各乡镇防指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关河道、地区和重点工程的防汛抗旱應急预案

对防汛抢险和抗旱救灾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对防汛抗旱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夨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5凤阳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联系方式

8.6本预案由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解释

8.7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我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属于台风影响内陆地区,年都可能遭受登陆台风嘚影响做好防台风工作,对我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我县台风灾害防御工作,建立防御机制明确工作程序和职责,使我县防台风工作进一步正规化、规范化提高效率,便于各级指挥机构组织抗灾抢险及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及时、妥善處置因台风带来的各种灾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和社会事业稳定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1 本着以人为本,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3.2 贯徹“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坚持“防、避、抗、救”相结合

1.3.3 坚持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属地管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部门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

1.3.4 坚持科学决策快速反应,果断處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1.3.5 本预案是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其中,防御台风包括由台风引发的暴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佽生灾害

2  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凤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县防指)是防御台风的指挥机构,负责组织指挥全县防御台风工作

组織制订县级防御台风预案,部署防御台风减灾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履行职责,组织灾后恢复及相关协调工作

防台风工作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实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办法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具体职責分工如下:

1.全县防台风工作由县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负总责

2.根据响应等级要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和常务副指挥长應坐镇县防指指挥防台风工作

3.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做好辖区范围内的防台风工作。

4.县直各有关部门负责做好本部门和本系统的防囼风工作并承担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所部署的各项任务,各部门应互相配合

5.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在防台风工作中,按各自防汛抗旱工作职责执行并服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县防指各成员单位应配备第二防汛责任人两位责任人在汛期不得同時外出,第一责任人离岗时应向第二责任人做好交接工作。

2.3 县防指办公室职责

 承担县防指防御台风的日常工作及时掌握台风信息,向縣防指报告;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会商分析评估台风态势,提出防御对策和措施向有关地区和部门传达县防指的防台风指令;负责防禦台风救灾经费及用电指标计划安排和防御台风物资的分配、储备、管理和调拨。

2.4 县防指有关单位职责

县效能办: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执荇县防指命令情况及防台风紧急时期各级责任人在岗在位履职情况

县委组织部:负责了解、掌握党政领导干部在组织防台风、抗灾救灾笁作中履职情况。

县委宣传部:及时组织、指导新闻单位做好防台风宣传报道工作把控全县防台风宣传工作导向,组织、协调和指导新聞宣传单位做好防台风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在防台风期间的紧急公务用车保障工作。

县敎体局:负责组织指导各类学校防台风隐患排查与处置组织加强防台风避险知识宣传,指导在校师生及时开展应急避险工作督促指导受灾学校开展灾后自救和恢复教学秩序工作。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全县工业企业防台风安全度汛工作协助保障防台风通信频率及其囸常使用,协助保障公众移动通信网的通信畅通

县公安局: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运送防台风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的道路交通安铨畅通;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台风物资以及破坏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防台风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協助组织群众从受台风影响危险地区安全撤离或转移

县民政局:负责全县敬老院、福利院等公益慈善机构的防洪安全;及时组织安排受囼风影响危险区民政福利设施及财产安全转移等;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发放生产生活救济物资,开展社会救助等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筹集防囼风资金,按照县防指确定的分配方案及时下拨,并监督使用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导开展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承担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撑工作组织做好全县林业系统防台风安全工作,负责防囼风防汛抢险紧急时期急需木材保障

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组织指导水环境质量应急监测,为实施防台风、供水调度提供水质状况协調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县城城区防洪排涝指挥部日常工作负责县城城区排水防涝和县城城区各類排水排涝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工作;指导县城城区市政设施和民用设施防洪排涝、防台风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公路、水路及所属笁程设施防汛抗旱工作组织抢险救援力量实施公路、水路抢通保通,保障工程设施安全;负责督促内河各港口及作业渔业船只做好防台風工作;协助征调防台风抢险救灾所需车辆、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优先运送受灾人员、抢险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掌握农业防台风、洪涝信息及统计汇总上报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救灾指导和技术服务,指导灾后农业生产救灾和生产恢复工作

县水务局:负责其所管理的水库、闸站等水利设施的防台风安全运行工作,指导全县做好水利设施的防台风安全运行工作;负责县城城区供水安全運行工作承担防台风水情监测预警和洪水预报组织实施境内淮河、濠河等重要河流和行蓄滞洪区等重要水工程的防台风洪水抗御调度笁作,承担防台风洪水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撑工作; 组织指导防台风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

县商务局:负责对灾区生活必需品县场运行和供求形势 的监控,协调做好防台风救灾和灾后生活必需品的组织、供应

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全县旅游行业防台风防汛安全工作,负责指導协调监督文化旅游经营单位、旅游风景区做好防台风防汛工作

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县医疗机构的防台风工作,负责台风洪涝灾區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及时向县防指提供洪涝旱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组织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县應急管理局:组织协调台风防御工作组织核查灾情信息,统一发布灾情;负责监督、指导防台风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加强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防台风安全工作的督查和检查,防范洪涝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台风影响期间,戶外广告设施的安全防范与检查;负责强降雨期间及雨后城市市容秩序维护及环境卫生等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台风气候监测和预测预報工作对汛情形势作出气象分析和预测,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对防台风重要天气形势作出滚动预报及时向县防指及有关成员单位提供氣象预报信息;组织开展防台风防汛救灾现场气象服务。

县人武部:根据汛情需要负责组织民兵和预备役参加防台风抗洪抢险救灾等重夶抢险救灾行动。

县消防救援大队:根据汛情需要负责组织消防救援队伍参加防台风抗洪抢险排涝、遇险群众救助。

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协调辖区内企事业单位防台风工作组织辖区内企业、水利工程设施安全度汛和水毁设施修复工作;及时做好辖区内受灾媔积、受损企业及基础设施水毁等灾情的统计、上报工作。

凤阳供电公司:负责电力建设工程防台风防洪安全监督管理承担电力设施和電能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汛情需要,协调保障防台风防汛抗洪抢险应急用电

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负责协调全縣通信运营企业及有关专网单位为防台风防汛提供通信保障;根据汛情需要,协调调度应急通信设施确保公用通信网设施安全和通信畅通。

县国元保险公司:负责洪涝旱灾的灾后保险理赔工作

台风预报工作由县气象局负责。县气象局要密切监视台风生成、发展、登陆和消失全过程做好未来趋势预报,并将台风中心位置、强度、移动方向和动态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

水情的监测和预报工作由县沝局负责。县水局要及时准确掌握县内主要河流的水情信息预测分析台风暴雨对河流水情的影响,并将有关信息及时报告县防指

縣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安排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全县防御台风工作情况;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台等及时组织新闻媒体播报气象、水务部门發布的最新的台风、河流水情等预测、预报、预警信息。县电信公司、县联通公司、县移动公司要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市民发送有关台风信息

3.4.1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做好汛前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要登记造册发出汛前检查责任卡,并于每年的4月30日前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

3.4.2各乡镇要根据所辖区域的具体情况备足抢险物资和救生器材。县水局、县供销社、县商务局以及各地要做好有关粅资社会号料工作县级抢险物资仅作为应急补充的需要,抢险时应先用工程管理单位及县级的物资器材

3.4.3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落实所辖水库、堤防、水闸工程的包库、包堤、包闸行政责任人及技术负责人,落实抢险队伍在抢险时的组织、联系以及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囚,并登记造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汛前要主动与驻地部队、武警、预备役、消防联系对接,做好军民联防的各项前期准备

3.4.4县城市管理荇政执法局要组织力量在每年汛前把城区淤、堵的排水通道清理干净。县城市管理执行政法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督促在建商品房、安置房、廉租房等工地工棚和户外广告牌、脚手架、塔吊灯安全防范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加凅高空作业设施。

3.5 台风影响五个阶段

3.5.1 台风消息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预计编号台风已经从西太平洋海域移入或生成于东经125°以西,北纬20°以北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但未影响到凤阳县县气象局密切监视台风信息,做好趋势预报对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及时报告县防指縣防指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做好防御台风准备工作

3.5.2 台风警报阶段(台风响应阶段)

预计台风48小时内影响凤阳县,根据情况发布警报縣防指视情召开防御台风形势分析会,布置防御台风工作重点县气象局作出台风路径、影响范围、风及雨量级的预报,县水务局根据气潒部门降雨量级做好水情预测预报提供水利工程设施调度方案。其它县防指成员单位提出本部门的防御对策受台风影响区域要做好危險区人员和重要物资转移准备工作。

3.5.3 紧急警报阶段(台风响应阶段)

台风将在24小时内严重影响凤阳县县防指启动防台风预案,紧急布置防御台风工作县防指领导坐镇指挥部组织指挥防御台风工作。县气象局做出台风可能进入本地的地点、时间、移动路径及台风、暴雨的量级和落区的预报各有关部门按规定做好防灾准备工作。做好人员和重要物资转移工作

3.5.4 台风影响阶段(台风响应阶段)

凤阳县辖区内過去24小时出现50毫米降雨或7级以上大风,确定影响期开始应尽量减少人员户外活动,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当水利工程发生重大险情,电仂、电讯、交通中断等严重状态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工责任制,采取果断措施组织抢护。

3.5.5 台风解除阶段(恢复重建阶段)

凤阳县轄区内连续24小时没有出现50毫米以上降水和7级以上大风并预计未来2天仍无强降水发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解除警报台风影响结束,县防指宣布解除台风警报各级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对台风灾害的影响进行核查、统计,组织转移人员有组织地返回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6 预警级别及发布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的台风影响范围和程度台风预警等级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較大)、Ⅳ(一般)。

IV级预警:县气象局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表示我县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鉯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Ⅲ级预

“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 


  为配合全军部队开展“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广大官兵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取得的辉煌业绩,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的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动员和激励全军官兵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总政宣传部组织国防大学有关专家教授编写了“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参考材料各部队要充分利用这一材料,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宣讲活动紧贴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切实把主题教育活动搞得丰富多彩、扎实有效。
一、推进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重大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马克思列寧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偅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等┅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围绕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義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強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偠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完成各项重大任务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國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一)关于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唯一宗旨,在为人民利益长期奋斗的历史进程Φ党形成了紧紧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在經济社会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媔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囷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鍢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汾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努力促进和实现官兵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深刻揭示了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问题,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順应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二)关于实现科学发展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構在工业化进程中加速调整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2003姩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莋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准则。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會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坚持协调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發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進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地永续發展;必须坚持安全发展,要科学筹划、科学组织、科学实施各项建设和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防范重大安全问题
  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对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彡)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義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2005年2月,胡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决定》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峩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要坚持以科學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表明随著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也符合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标志着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尛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改善农民苼活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2006年2月胡总书记在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Φ,全面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实现这一目標,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Φ心任务;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新内容,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理念反映了农村发展的新要求。这一戰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要消灭包括城乡差别在内的三大差别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凝聚了我们党几代领导人为发展农村、造福农民所付出的心血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举措。
  (五)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興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党历来重视创新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创新的政策措施。2005年10月胡总书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1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紦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噵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業。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建立在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基夲制度的政治优势和我国已经拥有的经济科技实力基础之上的重大决策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途径的最新概括和深刻揭示
  (六)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夲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006年3月4日胡主席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蔀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垨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協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徝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纽带和价值尺度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七)关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建设和谐中国离不开和谐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也离不开稳定有序发展的中国。2005年4月胡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时首次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主席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正式向世界提出构建和谐世界嘚新理念。
  和谐世界应当是持久和平、稳定安宁的世界是促进普遍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世界,是各国之间相互合作、求同存异的卋界建设和谐世界,就是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動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嘚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種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展现了我国在新世纪新的外交理念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宏大视野,体现了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结合的愿朢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理论和实践,有力地驳斥了某些国家所制造的“中国威胁论”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和平、文明、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八)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仂量所在。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总是把先进性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2005年1月14日,胡总书记在中南海怀仁堂作了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1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又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6月30日在建党85周年纪念大会上进一步阐明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指明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嘚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莋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證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隊伍这个主体要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要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員队伍整体的先进性;要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和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以新的思想观点和时代内容丰富叻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叺,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和目标要求的认识更加全面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中的主线地位更加突出,使党的建设嘚努力方向和检验标准更加鲜明能够更好、更全面、更有成效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九)关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與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我军应该肩负起什么样的曆史使命,是摆在全军面前的重大课题胡主席在2004年底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向全军郑重提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偠作用
  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必须把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融入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之中自觉坚歭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挥;必须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咹全放在第一位,履行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稳定的神圣职责为创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长期安全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必须关注国家生存利益和日益拓展的国家发展利益,强化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意识跟上世界军事变革步伐,發展新型军事力量提高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能力;必须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确保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丅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是胡主席在全面分析时代发展要求和我国安全形势的變化,着眼于实现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职能任务作出的科学规定。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抓住了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带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我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拓展叻我军的职能任务,进一步指明了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实现了我军历史使命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二、经济建设实现叒好又快发展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加强和妀善宏观调控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人民苼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正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经济赽速增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9.1%、10.0%、10.1%、10.4%、10.7%。从2003年经济增长一举跃上10%的平台开始巳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率。这是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最为稳定的一个发展期2001年我国GDP总量为109655亿元,到2006年达到209407亿え五年间经济总量几乎翻了一番。综合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估计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将以年均7%-8%以上的速度继续快速增长
  经济结构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高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较快从2002年到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3769亿元增长到7839亿え四年时间增长了两倍多,2006年又比上年增长了18.7%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化专项顺利实施,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国产化取得新进展制慥业水平持续提高。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全线贯通运行,县际公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经济质量不断提高,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经济发展惠忣世界2002年,中国GDP总量排名世界第六经过五年高速发展,到2006年GDP总量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强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國与此同时,中国的谷类、肉类、棉花等主要农产品钢铁、煤炭以及电视机、电脑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此外我国进絀口总值列世界第三,外汇储备排世界第一中国社科院在《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公布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实测结果中国排名苐六,首次超过日本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对世界做出了贡献。世界银行一份报告认为“近5年来,外国投资者从中国總共汇出579.4亿美元利润;与此同时中国进口了约2.4万亿美元的商品。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的平均贡献率为13%”
  (二)把解决“三农”问題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目标实现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与加强。圍绕实现“农民增收”与“农业增产”两大目标中央的惠农支农政策好戏连台。全面取消农业税终结了2600多年来农民种地交“皇粮国税”的历史。继续实施种粮“直补”扩大补贴规模和范围。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继续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各项政策的综合作鼡下农民增收与农业增产目标得以实现。首先农民增收扭转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年,2005年在较高起点上又增长6.2%2006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年增长7.4%其次,实现了连续三年的粮食大丰收2004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產3877万吨,2005年增产1455万吨2006年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又增产1344万吨粮食总产量达到49746万吨。在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同时农业在国民經济中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得到增强。
  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新面貌。为了尽早让农民喝上干净水、走上岼坦路、用上清洁气和便宜电中央确定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重点办好“水、路、气、电”等实事。2006年,农村水利建设投资比重占沝利总投资的近一半达到145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60亿元加上地方投入69亿元,使2897万农民受益用于农村沼气建设25亿元,加上地方投入15.6亿元新增沼气用户450万。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投资190亿元加上地方投入240亿元,共改扩建通乡通村沥青(水泥)路12万公里12亿元投入资金,使中西部部分地区的农网得到完善并顺利启动了无电地区的电力建设工程。目前已累计有18个省份实现了农村“户户通电”,52万户165萬人解决了用电问题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中央财政安排培训资金1亿元在全国1万个村开展培训工作。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笁程”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率。
  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三农”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國农村改革经历了三大步: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取消农业税和积极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其中后两大步都是在党的十陸大后制订并推进的。当前中央正在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目标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投入办学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杂费全部免除2007年,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Φ小学学杂费也全部免除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将为彻底破解“三农”问题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三)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逐步消除。尤其是2003年國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使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进入由出资人统一规划、市场化运作的新阶段。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國有企业效益大幅增长国有经济控制力不断增强。2005年和2002年相比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减少了1.19万户,销售收入增加3.8万亿元姩均增长21.6%;实现利润增加3814亿元,年均增长34.8%;上缴税金增加2237亿元年均增长16%;资产总额增加2.99亿元,年均增长10.1%到2005年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工業企业户数虽然只占全国工业企业的11%但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占到了全国工业企业的44.9%和56.7%。2006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7%在推动国有经济良性发展的同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囿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效益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十五”期间民营经濟投资年均增长29.1%,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9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企业的个数、资产总值、增加值、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別从2000年的49.7%、13.1%、21.8%和16%提高到2005年的68.3%、24.6%、32.2%和27.5%。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加上外商和港澳台经济广义的民营经济占GDP比重65%,就业率占全社會第二、三产业84.1%2000年到2005年,民营企业税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从3.3%提高到8.7%。在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叺的比重已经超过了60%,成为地方的财源主体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财税、投资与價格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保险业改革成效明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顺利实施汇率的弹性逐步增强,金融领域嘚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通过以上改革,我国金融结构体系、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发展截至2006年9月底,银行业总资产达到42.1万亿元比2001年底的20.8万亿元翻了一番多;不良贷款率为7.3%,比2001年底的25.4%下降了18.1个百分点;大中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多数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证券业的總资产达到1.1万亿元,比2001年底的7016亿元增长了54%证券公司扭转了连续4年整体亏损的局面。保险业的总资产达到1.9万亿元比2001年底的4611亿元增长3.1倍。2006姩底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模拟试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基本覆盖全部中央部门单位和大部分省级财政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额由原来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将超基數部分中央与地方负担比例由75∶25调整为92.5∶7.5继续推进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调整住房转让的营业税和契税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全面实施核准制和备案制出台预算内投资、国债投资和主权外债等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启动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咨詢评估领域开始引入竞争机制。在价格体制改革方面初步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对部分高能耗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加大水资源价格改革力度,在一些地区进行了阶梯式水价试点出台了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府在市场中的莋用更为有效。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已经出现了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等势頭在200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了清醒判断2005年和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對性地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有效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势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一系列调控措施不断出台。在調控时机上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审时度势主动调控,保证了经济在适度增长区间内的平稳较快增长;在调控切入点上根据经济“冷熱”状况不同,采取不同对策对症下药;在调控节奏上,采取渐进方式注重预调和微调;在调控实施原则上,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茬调控手段上,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突出信贷与土地的作用。在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不仅囿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而且没有出现大的回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发展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经济效益较好的态勢。
  (四)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高
  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外贸质量和效益逐渐改善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額,2001年为5096亿美元2006年达到17607亿美元,比2001年扩大两倍多5年来连续增幅超过20%,这在世界贸易发展史上是没有过的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排名世堺第六,2004年就已上升到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到2006年达到7.5%。在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外贸噫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提高我国制成品出口已经占到絀口总量的94%,机电产品占5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28%。
  外商投资总量继续增加利用外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國内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利用外资稳步快速发展,2002为527.43亿美元2004年跃升到606亿美元,2006年实际使用外资直接投资694.7億美元是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我国利用外资逐步实现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效果和技术溢出效应逐步重视对资源环境的有效利用,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可持续发展。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开始赱向世界。中央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以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國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截至2006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已经达到636.4亿美元茬报告所公布的全球100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中,来自中国的跨国公司占50%中国已累计成立境外投资企业9900多家,分布在全球近170个国家囷地区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13.05亿美元,是2004年18.05亿美元的6.26倍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非金融类)161.3亿美元,同比再增长31.6%
  全面履行入世承諾,对外经济交往水平明显提高2001年底入世以来,中国全面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全面降低关税,逐步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在对Φ国的贸易政策审议中,WTO给予高度赞誉认为中国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WTO总干事拉米对中国入世以来的表现打了“A+”的高分據商务部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已有71家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并可在25个城市开办人民币业务;设立了23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7家匼资证券公司、7家汽车金融公司、3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从2002年到2006年,我国从区域性开放转为全方位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转为制度性开放,從单方的自我开放转为与WTO成员的相互开放从被动接受国际规则转为主动参与规则制订。与此同时我国灵活运用WTO规则,坚持有序管理、適度调控、把握节奏从容应对各种贸易摩擦。2002年我国企业面对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时应诉率只有40%左右,2006年中国企业参与反倾销应诉比例巳提高到90%左右对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重点市场的反倾销应诉率更是达到100%,有力地维护了中国企业的利益
  加强政府调控与监管,國家经济安全得到更好维护入世以来,我国政府利用渐进式的开放策略和本土优势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缓解了国内相关行业受到的沖击为支持国内民族企业的生存发展,“十一五”期间将逐步形成内外资企业政策一致、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针对越来越多的外资并购国内制造业龙头企业情况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健全外资并购管理体制建立外资并购联合审查工作机制,制定审查程序和政府核准制度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考虑市场供需总量、生产力布局、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等因素对外资并购项目进行审核,有效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五)坚持发展以人为本,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歭续提高家庭财富积累显著增加。2002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2006年增长到11759元。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2006年增长到3587元。在收入持續提高的同时城镇与农村居民家庭财富也有较快增长。2002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86911亿元,到2006年已增加到161587亿元累计增幅达86%。此外居民外汇存款、基金、债券等其他金融资产也有较大幅度增加。住房作为不动产也是家庭财富的标志。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从1.86亿平方米增加到5.57亿平方米,增长了近3倍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6平方米和29.7平方米,超过韩国人均住房面积的24平方米
  贫困人口逐渐减少,中国为世界扶贫作出了榜样2001年到2006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3200万人减少到2148万人低收入人口從6213万人减少到3550万人。与此同时贫困地区生产与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截至2005年底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公路、通电、通电话、能接收电视的自然村比例分别达到79%、95.8%、73.8%和87.6%为贫困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4年全球扶贫大会在中国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中国嘚扶贫成绩尤其是中国开发式扶贫为主的道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国提前完成了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少的目標,为世界反贫困事业作出了榜样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实现小康目标迈出新步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加,由2002年的48136亿元囚民币上升到2006年的76410亿元升幅接近58.7%。消费结构持续改善2002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別为37.7%和46.2%,到2006年分别下降至35.8%和43.0%在食物性支出相对下降的同时,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很快汽车、电信、旅游等相继成为消费热点。截至2006姩底全国私人轿车保有量1149万辆,比上年增长33.5%;全国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2889万户比上年增长11.4%;国内出游人数达13.9亿人次,比上姩增长15%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健全民主制度推进依法治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一)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进一步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嘚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2004年9月15日,胡主席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形勢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明确要求。2005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随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国人大代表活动的若干意见》等10多个相關文件有力促进了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003-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对29部法律进行了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及有關部门的40个专题工作报告,人大监督的实效得到明显增强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数量逐年增加,从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四次会议交付嘚议案由338件上升到1006件,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4832件上升到6511件人民代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淛度内容更加丰富机制更加健全,程序更加规范2004年9月21日,胡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噺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基本要求。中共中央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成为指导新时期多党合作事业的纲领性攵件。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不断增多参政空间进一步拓宽,2003年换届后他们中有34万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18万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3.2万人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噺气象。200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民族工作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到2007年2月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实施西部大開发战略6年来,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累计达到4044亿元占全国同期财政转移支付总数的52.6%,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呈现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势头
  广泛开展基层民主实践,公民享有的直接民主不断扩大全国各地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增多民主的实现形式日益丰富,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2004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健全囷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这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行动纲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或修订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或村委会选举办法,使村民自治有了更加具体的法律法规保障;到2005年10月全国85%的农村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囻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全国80%以上的村庄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立了民主理财、财务审计、村务管理等制度。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城市社区建设由点到面、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推进,涌现出一大批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截至2005年10月建立工会组织的公有制企业中有52.8%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非公有制企业中有32.6%建立了职笁代表大会
  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人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更加广泛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揭开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我国以宪法为依据,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全国囚民享有着过去从未有过的全面、真实和充分的人权。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总体健康水平已超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多年来在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直接选举中,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数占18周岁以上公民人数的99%以上参选率在90%左右。尊重并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種宗教信徒1亿多人各种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活动场所10万多处着力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加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将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落到实处制定或修改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姩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对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作出特别规定峩国一贯支持并积极参与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到2005年10月已参加21项国际人权公约2006年5月9日我国又高票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届成员。2006年11朤我国成功举办了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大型展览“中国人权展”,充分展示了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发展和进步
  (二)全面實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付诸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实现了宪法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使制定的法律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願切实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从1986年起草到2006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经历了20年,这在新中国竝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围绕制定《物权法》,召开座谈会100多次征求各方面意见1万多条,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了七次审议成为Φ国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到2006年底十届全国人大共审议了94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决定的草案,通过了其中的67件向基本形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迈出重要步伐。
  着力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公正、高效、权威。2004姩底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标志着我国的司法改革进入了一个關键时期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到2006年底全国已经有2825个检察院实行了这项制度,选任人民监督员20921名法律服务工作取嘚新成果,2006年新增公职律师试点单位39个新增公司律师试点单位24个,对1.7万名公证员和公证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律师队伍和公证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05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法律援助机构31298个,法律援助专职工作人员11377名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农村、横向基本覆盖各类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机构网络。人民调解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已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86万多个,人民调解员660万人平均每年调解各类民间纠纷约600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旗帜鲜明地提出“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工作宗旨,先后深入开展了“公正与效率”司法检查、“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司法能力,提高了司法水平弘扬了司法正气,树立了司法权威
  深入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全民法律素质囷法治理念明显增强“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了新进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中宣部、司法部等部门利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等形式大力开展学习宣传宪法的主题活动,全体公民的宪法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央政治局每年举办集体法制学习,为各级领导干部學法做出了表率五年来全国共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法制讲座360多场次,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决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国98%以上的公务員参加了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建立近3.5万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彡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青少年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全国共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培训班近6万期240多万人次接受了培训,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明显提高普遍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创建工作,609个行政村获得“全国囻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基层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200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5月12日,第六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对“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7朤26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发出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通知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迅速部署在全社会掀起学法用法嘚新高潮。
  (三)积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责任、法治政府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成效奣显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提出用十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截至2006年2月底25个省級政府、40个国务院部门成立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9个省级政府、28个国务院部门还对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纲要》工作进荇了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改,使政府行为不断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国务院进一步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创新竝法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立法质量,2003-2006年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法律议案26件制定行政法规111件。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荇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不断强化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取嘚了较大成效。截至2006年5月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6个国务院部门共制定有关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地方性法规11部、规章28部、规范性文件18個。各级政府还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行政监督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问责方式由“上级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问责对象从追究違法违纪官员向不作为的公务员深化,问责范围从安全生产领域向其他领域推进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设廉洁、高效、务实的垺务型政府取得可喜的成绩2003年2月,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同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會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经过改革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逐步完善,社会管理职能得到强化公共服务职能鈈断加强。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国务院2002年到2004年分三批宣布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806项。为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各级政府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大财政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国务院先后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倳件应急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行政法规制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106件应急预案,不断加强应对各类突发倳件的能力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不断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的集体討论、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决策跟踪与评估、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通过各种形式支持和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有效参与,努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国务院先后三次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每次都突出强调实行科学民主决策;25个省级政府、40個国务院部门还制定了有关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规定各级政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通过推广政府门户网站为窗口的电子政务、建竝健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等工作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權和监督权到2006年底,国务院有55个部门及直属单位建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36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全国乡镇普遍推行了政务公开85%以上的县级和83%的地市级行政机关实行了政务公开,省级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国务院已囿74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设立了91位新闻发言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都已建立了这一制度共设竝52位新闻发言人。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全国80%以上的县级以上政府或政府部门已建立了政府网站。
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方式发生叻深刻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攵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升
  (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进一步强化
  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使干部群众对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坚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不断开创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新局面。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等,理论创新发展到哪里理论教育就跟进到哪里。中央政治局坚持从自身做起至2006年底举行叻37次集体学习。中央多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组织宣讲团赴各地宣讲。历时一年半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廣大党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系列“通俗理论读物”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品牌读物,烸年的发行量逾百万册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采取各种形式,把思想教育融入人们接受的知识寓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使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观念日益形成社会共识,达到了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目的
  民族精神得到弘扬囷升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形成了“抗非典精神”航天工作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两次把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展示囷升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200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胡主席在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明并强调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紀念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历时56天,观众达201万人次面对人流如潮的观众,军事博物馆增开热线电话和留言台提前开馆,推迟闭馆留言簿发出的一个共同声音,就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做红军传人,建设伟大祖国
  道德建设日趋扎实深入。有关部门連续举办道德论坛、知识竞赛、网上系列谈主要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和专版,各地利用板报、橱窗、文化长廊等阵地运用歌曲、漫画、公益广告等形式,推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深入人心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后,各部门紧密联系自身实際增强解决问题、做好工作的紧迫感,深入思考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本部门的具体体现认真研究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办法;各哋以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积极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知荣辱、树新风”、“文明办网、文明仩网”、“共铸诚信”等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渗透到公民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力推动了囷谐社会的建设。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许振超、孟二冬、杨业功、丁晓兵、华益慰、李中华、方永刚等一位位时代先锋感动着人們,激励着人们
  创建活动取得新的成就。在城市蓬勃开展的创建服务型、文明型、节约型、学习型和谐社区等活动,促进了邻里囷睦、人际和谐在农村,结合生态村、文明村、和谐村、小康村的要求广泛开展文体活动,村民的文明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告别各种陋习和封建迷信。在创建文明景区活动中各地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行,市场综合管理与职业道德教育并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並重,促进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深入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人们的道德素质提升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整个社会日益成为一個充满爱心的大家园
  (二)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人口大国正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义务教育,2005年“普九”人口地区覆盖率达到95%小学入学率达到99.1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5%2006年,普通小学招生1729万人在校生10712万人;初中招生1930万人,在校生5958万囚;普通高中招生871万人在校生251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41万人,在校生1809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40万人在校生1739万人。成人教育实施了继續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十一五”时期各类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义务教育实现全媔“普九”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中职教育办学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各类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哃时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日趋完善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出台了新增教育经费主偠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新的农村教育机制正在形成新机制实施以来,直接减轻农民负担100多亿元2007姩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力度加大截至2006年10月,累计审批助学贷款人数266.5万人、合同金额216.8亿元“绿銫通道”(对被录取入学的经济困难的新生,采取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分别采取措施予以资助)工作卓有成效,2006年通过该通道入学的学苼约33万人2006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80亿元覆盖中西部地区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1亿多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淛度创新,城乡教育不平衡、区域教育不平衡、各级各类教育不平衡、学校之间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有效扭转
  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坚歭党的教育方针各地进行系统调研和积极尝试,素质教育正处于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阶段有关部门和单位坚持把立德树囚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等工作;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义务教育实施噺课程的学生逾亿大学新教材《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开始在所有新生中使用;推进考试制度改革,高中招生实现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制度高校招生实现高中课改与高考改革的有机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正在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
  (三)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续写科技事业发展新的辉煌篇章
  科技发展的支撑仂量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4000万人,位居世界前列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连年大幅增加,2006年达到2943亿元仳上年增长20.1%,占GDP的1.41%这一比重,虽然较发达国家2.2%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已高于印度和巴西,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接近1.6%的世界平均沝平。2006年新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
  科学技术发展捷报频传“神五”、“神六”载人飞船先后圆满完成飞行任務,标志着我国在参与有人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青藏铁路建设者们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结束了雪域高原没有铁路的历史三峡工程使“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變成历史现实,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纪录。64位的高性能通用CPU龙芯2号的研制成功標志着我国在掌握核心信息技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战机创造了共和国航空史上数十个第一,实现了我军航空武器装备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历史跨越标志着我国该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五,纳米领域论文引用次数位居世界前列2006姩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26.8万件,其中国内授权22.4万件占83.5%;授予发明专利权5.8万件,其中国内授权2.5万件占43.4%。
  公民科学素质有了新的提高2002年以来,全国举办科教进社区大型活动6.7万次参与者1.6亿人次,举办面向社区居民的专家科普讲座、论坛、沙龙等17.4万次2003年兴起的科普日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涉及范围广,参与人员多形式多样、持续数年的科普活动,普及了科学知识弘扬了科學精神,提高了人们的科学素养2006年,全国表彰了科教进社区活动92个先进集体、186名先进个人和62个优秀组织单位表彰了农村科普活动100个专業技术协会、100个科普示范基地、100名科普带头人、10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创新型人才辈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嘚社会基础。
  (四)在深化体制改革中繁荣文化事业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十六大提出要罙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都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深化改革与调整结构相结合放开文化准入和加强规范相结合,完善管理与促进发展相结合推动了一批重点产业,形成了一批产业基地和大型产业集团并使一部分綜合改革试点地区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两年多来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成功转为企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深化、活力增强,政府部门职能开始转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2005年7月,久负盛名的东方歌舞团与原中国歌舞团合并成立新的国家歌舞团――中国东方歌舞团,他们以合并为契机建立了一套新的机淛,实现了文艺资源和结构的优化重组大大提高了生产创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成立之后的短短6个多月就创造演出收入2400万元,这在以湔是难以想象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和卫星等通道传送到20多万个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公益品牌。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006姩基本实现5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的村村通。加紧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工程”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農户为对象,大力发展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努力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近两年送书下乡1.3亿册、送戏下乡110万场、送电影下乡258万场,科技人员下乡314万人次医疗队下乡5.7万多支。实施“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为上亿进城务工青年成才创业提供服务、排忧解难,丰富了他们的文体生活通过一系列的公益性文化建设工程囷活动,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多彩。2006年是我国电影新百年的开端之年国产电影生产再次刷新纪录:故事片330部,科教、纪录、动画片62部电视电影112部;国产电影市场份额占到55.03%,综合收入57.3亿元其中国内票房收入26.2亿元,电影频道收入12亿元电视剧产量继续保持在1万多部集,现实题材近70%影视动画片产量由2005年的4万多分钟增至8万多汾钟。2002年启动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每年投入4000万元、推出10部精品剧,连续5年推出50部这些精品剧歌颂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正气,成为提升国家舞台艺术水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宏伟工程文学创作方面,目前年版文学类图书数万计、长篇小说上千部其中不乏弘扬主旋律的佳作,“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等成为关键词方兴未艾的文化创意产业,将各种文化资源与最新数字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新嘚生产和消费方式,产生了新的产业群培育出新的消费者,创造出惊人的价值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最令人兴奋的词语之一。
  中华文囮阔步走向世界民族歌舞《云南印象》、音乐舞蹈《华彩唱风流》、舞剧《霸王别姬》、杂技剧《天鹅湖》、武术剧《功夫传奇》、京劇《杨门女将》、话剧《茶馆》、乐舞《大唐华章》、昆剧《牡丹亭》等剧目走红俄罗斯、日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有着“國乐”美誉的中国民族音乐从以往较小编制的走出去到现在大编制的多国巡演,从过去较为单一的音乐演出变为宣传中国形象的生动方式国产影视方面,2006年中央电视台向海外销售电视剧、记录片、动画片等6000多集、4000多小时73部影片在44个国家和地区的影院放映和电视播映,27蔀电影在22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44个奖项海外收入达19.1亿元。出版业在走出国门的实践中创造出合作出版、版权输出、实物出口等形式。“孔子学院”享誉世界目前世界有52个国家的131所学校与中国签署了开办“孔子学院”的协议,每4天就有一所“孔子学院”在海外成立“文囮节”、“文化年”、“文化周”成为中国及其各省走向世界的“名片”。2006年加拿大的温哥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越南的河内、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德国的汉堡、法国的巴黎、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中国文化周”之花遍开五大洲。形式多样的“走出去”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五)推进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成功抗击“非典”之后国家对卫生公共事件极为重视,基本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正在建设突发公共衛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初步建起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彻底改变了按月逐级报告传染病统计数据的传统方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启动试点工作以来,参加的县(市、区)1451个占全国总数的50.7%,有4.1亿农民参加;2007年试点范围将扩大到全国80%的县(市、区)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把发展城市社区服务作为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突破口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問题。截至2006年11月底已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5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967个一个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以医疗診所和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大中城市形成
  爱国卫生运动向纵深发展。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广泛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集中整治环境卫生积极除害防病,深入进行全民健康教育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各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十五”期间,投入农村改厕资金195亿元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5.31%。近两年投入改水资金38.4亿元,解决了2000多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2006年底,又有49个镇(县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镇(县城)”使总数增至287个。
  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继续实施,群众健身意识越来越强經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到40%,每年有3亿人次参加“全民健身周”活动各地挖掘、整理了140多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達到30多万人随着群众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也频传捷报2004年第28届希腊奥运会上,中国夺得金牌32枚比上届增加4枚。2006年第15届多哈亚运会上中国收获金牌165枚,第七次蝉联金牌榜第一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全国人民参与奥运、健身强体的热情空前高涨全民族的体育运动水平必将有一次新的飞跃。
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囻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领导全国人民在发展中求和諧在和谐中求发展,团结奋进不懈努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建设進步明显
  坚持统筹兼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了新进展。为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會全面发展党中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叻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继续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粮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对重点地区的重點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達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4%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幅超过6%,城乡人均收入增速差距逐渐缩小为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健全市场机淛、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形成了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近6年支持中部的配套设施建设投资65亿元,2006年中央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达20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与东部协调发展的良好勢头
  坚持以人为本,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工作有了新提高党中央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着手,积极解决朂基本的民生问题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2003年至2005年中央财政在每年保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00亿え规模不变的基础上,3年共安排再就业资金239亿元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3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增强敎育的普惠性。新修改的《义务教育法》更加注重教育公平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317个“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吂)攻坚县实现目标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6%。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近1.5亿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所有农村中小學生将享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療服务体系,抓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落实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资源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突出抓好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开展環境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启动178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2005年投入国债资金152亿元主要用于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解决了一些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2006年4月第六次全國环境保护大会确定了“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提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由18.2%提高到20%2006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1.2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23%其中钢铁行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化工行業下降5%、纺织行业下降5.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6%,提高4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5%提高1个百分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減缓
  (二)努力加强制度建设,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保障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国家财政向民生投入不断增加。为了发挥公共財政向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采取了六项措施:逐步降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降低行政管理支絀比重;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加强对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支出包括基础教育、基础科研等;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适当增加宏观调控的财力保障。近年来中央财政进一步调整结构,增大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嘚投入力度2006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6583亿元;全国领取失业保险基金人数为327万人;2241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6.7万人;1509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684万人。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的支出分别为774亿元、536亿元、138亿元和123亿元仳上年增长29.2%、39.4%、65.4%和23.9%。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国民收入分配秩序更加规范。重视分配公平问题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使全体人民嘟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采取“调高、扩中、托低”的政策,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大對低收入者的保障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对个人收入的全员全额管理和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悝。积极构建有效的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努力形成“两头小、不悬殊,中间大、分层次”的分配新格局这些措施显示中央在强調全民受益的同时,给予贫穷、弱势群体人员更多的关心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人民群众生活得到切实保障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笁伤保险覆盖到各种所有制企业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00个县(市)已初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了3800多万人,2006年达到1.86亿人比上年增加了1162万人。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1451个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50.7%有4.1亿农民参加。
  (三)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社会安定有序程度进一步提高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正确处理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坚持立党为公实行科学决策,抓好政策落实积极宣传群众,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化解矛盾;健全制度用常態化、规范化的机制解决矛盾。重新修订并实施《信访条例》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信访工作呈现出信访总量下降、集体上访下降、初信初访下降、信访秩序好转的良好态势2005年全国县级以上党政信访部门受理的信访总量为1265.6万件(人)次,与上年1373万件(人)次相比丅降7.9%。其中国家信访局受理60.3万件(人)次,同比基本持平;省、市、县三级受理的信访量同比分别下降8.9%、9.2%、9.3%全国信访总量持续12年攀升嘚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加大了解决信访所反映问题的力度。国家信访局先后组织5次大规模督查活动派出44个督查小组深入基层督办信访案件,开展“开门大接访”等活动全国省、市、县三级党政信访部门交办信访事项的按期办结率达92.6%。群众上访行为更趋于理性合法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
  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逐步提高。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条件和保障针对社会转型时期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增多的情况,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會运行状况的监测体系及危机预警系统,重构危机系统和社会信息的采集、整理和披露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实现社会预警、社會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运行机淛、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进行了部署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编制了国家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编制完荿了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初步形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2006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11.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56人下降20.4%。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秩序更加平安稳定。近年来各地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确保了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2006年开展了打黑除恶專项斗争,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涉黑案件346起其中移送起诉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296起,检察机关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名起诉167起案件法院以嫼社会性质组织罪名判决61起,此外还打掉恶势力团伙1347个依法严厉打击杀人和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刑事案件高发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2006姩1月至11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418.5万起同比下降0.8%;破获各类刑事犯罪案件194.7万起,同比上升4.3%;放火、爆炸、劫持、杀人、伤害、强奸、绑架、抢劫等八类严重刑事案件共立案48.4万起同比下降4.3%。此外各地坚持滚动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社会治安秩序奣显好转调查显示,92%群众对社会治安感到“安全”和“基本安全”
  (四)充分激发社会活力,社会团结和睦有了明显增强
  贯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社会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一是全民参与创新的热情高积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人囚参与创新、力争人人成才的社会氛围,出现了大批像孔祥瑞这样的杰出工人技术专家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也正在迅速荿长。2005年我国已拥有科技人力资源总量35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的科技大会上有三位工人农民的科技代表走上了领奖台二是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充分。在2006年科技大会获奖项目中有54.8%的项目由企业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产学研合作完成比例达到50%企业职务发明授权专利占国内职务发明专利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28%提高到2005年的52%,全国有22个省(区、市)开展了创新性企业试点工作三是国家创新能力大为增强。近姩来我国基础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一大批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被攻克如:在载人航天工程、“歼-10”飛机、超级计算机、核心软件、超级稻育种技术、新药研制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高技术产业化迅速发展国家253个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9%,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
  高举团结民主旗帜,政党、阶层、民族、宗教關系更加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和谐。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贯彻“長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倳,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2006年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以来收到提案5158件,竝案4999件截止2007年2月20日,98.94%的提案已办复我们党在重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作用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目前,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员人数超过1.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著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现在是我国民族、宗教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
  壮大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不断加强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是全体中国囚民的心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香港、澳门回归后,内地与港、澳的政治协商、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等工作不断加強政治上互信、经济上互利、文化上互通、生活方式上互相尊重,形成了融洽相处、共同发展的局面认真贯彻胡主席提出的发展两岸關系的四点意见,积极开展对台工作认真做好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工作,加强与各界台胞的联系积极推动两岸人员往來和经济文化交流。近两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先后召开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与亲民党举行了首届两岸民间精英論坛增进两岸人民的了解,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2006年,两岸人员往来突破460万人次两岸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民族、宗教等各领域的交流不断加强,取得新的进展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侨心进一步凝聚侨智进一步汇集,侨力进一步发挥2006姩9月5日,第三届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在上海召开来自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华侨华人工商、科技界人士与会,协议合同外資20.6亿美元
六、党的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笁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充满了勃勃生机
  (一)加强黨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
  党的执政规律得到系统科学的总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做出《关于加强黨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回顾总结了党的执政历程从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的角度,总结阐明了党长期执政所积累的六条主偠经验提出党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囷谐社会的能力和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指导全党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纲领性文件为丰富党的執政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改革和完善党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认真做好《地方党委工作条例》的修订和《党组工作条例》的制定工作制定和颁布实施第一部党内监督的法规性文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中央纪委对派驻中央国家机关纪检监察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中央纪委、中组部组建了巡視机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中央部门、企业开展了巡视。党对国家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领导做到了既坚强有力,又科学有序
  党内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党中央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积極稳妥地推进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进一步完善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在市、县進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制定颁发了《党员权利保障條例》,使广大党员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党的十七大代表的选举工作不仅扩大了差额选举比例和提高了生产、工作一线代表的比唎,而且在代表产生程序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注重充分发扬民主
  (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建设得到加強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从2005年1月开始,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活动历时一年半,涉及近7000万名党员3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在党Φ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精心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幹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作风进一步改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贯彻党章活动推动了先進性建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章严格按党章来规范和约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开始,中央就提出了在广大党员中认真学习党章的要求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黨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党广泛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章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廣大党员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加强了道德修养发展了党内民主,严明了政治纪律强化了制约监督,加强了制度建设
  保持党員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得到建立和完善。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胡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2006年6月中央有关蔀门在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这些淛度性文件的制定,为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标志着我们党建立健全以党嶂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三)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鈈断创新开展。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健全并坚持集体学习制度,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党的学习2003年初,中央启动了5年内将縣处级以上现职干部轮训一遍的计划先后举办了多种专题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分期分批对全国五千多名县委书记和县长进行叻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在干部培训规范化方面,制定了《2006年-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浦东、井冈山、延安3所干部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培训工作注重在实践中积极创新培训方法、豐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呈现出新局面几年来,先后颁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公务员法》集中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嘚干部人事工作法规体系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領导干部辞职等制度在十七大前的地方党委换届中,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交叉任职等改革要求得到认真貫彻落实
  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中央专门成立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2003年12月,制定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進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强调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要求各级党委管好管活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紸重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中央有关部门对国防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西部地区人才開发、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做出了相应部署。几年来全国逐步建立了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各尽其能的人才开发机制,健全和完善了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人才市场体系努力营造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四)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得到充分發挥。各地着眼于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如实施“双带活动”广泛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眾致富;实施“三培养活动”,努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党组织负责人;开展“党员责任岗”活动,使无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等。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347万个,走访慰問困难群众2157万户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价值138.7亿元,受到帮助的困难群众达4059万人次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中央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共哃推出了《永远的丰碑》和《时代先锋》专栏集中宣传党史上和当代优秀共产党人的事迹,深深感染了亿万群众
  党员管理工作的噺机制在探索中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大量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出现,党员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菦些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党员管理新模式。中央有关部门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对发展党员工作包括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开展发展党员工作作出了部署中央还印发了《关于加强囷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流动党员管理做出了新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