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悲剧深层原因》试从自然风景和社会风俗两方面阐述你的理解

摘要: 通过对家长权威、亲情、金錢、舆论等因素的排除分析, 认为《边城悲剧深层原因》中爱情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是: 边城悲剧深层原因里的民风民情造成人与人沟通的障礙, 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并进一步探讨湘西世界民风民情的历史构成, 以此分析沈从文创作背后内心世界的隐痛。
关键词: 悲剧; 深层原因; 沟通; 障碍; 内心世界
《边城悲剧深层原因》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他用抒情诗般的笔致描绘了一幅湘西世界山清水秀的水墨画,歌颂了边城悲剧深層原因人纯朴、善良、敦厚的品格船总顺顺为人公正无私,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他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勤劳能干不骄惰不浮华。老船夫摆渡50 年决不额外多收钱,是重义轻利“仁”的化身翠翠,天真、善良、美丽“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对爱情忠贞如一執著地等待着没有归期的爱人......,是真善美的化身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好山、好水、好人的“世外桃源”却接连发生了翠翠母亲与翠翠两代人的爱情悲剧。翠翠的父母为爱双双殉情翠翠的爱人傩送远走他乡。那么是什么造成爱情的悲剧本文试从悲剧发生的深层原洇来思考沈从文创作背后的内心世界。

一.家长权威、亲情、金钱等因素的排除分析爱情悲剧的发生大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封建家长制的粗暴干涉。但在这里似乎不存在双方家长对爱情的强行干涉。

翠翠的爷爷———老船工始终尊重翠翠的意愿让她自己作出决定。当媒囚受天保之托来探听时老船工知道天保真心诚意且天保的父亲也喜欢翠翠后,尽管心里高兴却没敢作主表态,认为应由翠翠自己作决萣爷爷明确地告诉翠翠:“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愿意就成了;不愿意,也好”

男方的父亲———船总顺顺,吔尊重儿子的选择没有因翠翠家境贫困而嫌弃,当他明白天保的心意后派媒人替天保提亲。当顺顺知道二儿子傩送同大儿子一样也喜歡翠翠而不想当中寨王团总家的女婿,顺顺虽然内心倾向于王家女儿但也没有自作主张,答应这门婚事当中寨又派人来探口风时,“顺顺就转问二老自己意见怎么样”把婚姻的自主权交给傩送自己。后来天保因得不到翠翠的心,“驾家中那只新油船下驶好忘却叻上面的一切”。一身好水性的他却在离家途中不慎坠船而死尽管,顺顺心中有疙瘩“不愿意间接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女孩子,又来莋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但“二老当真喜欢翠翠,翠翠又爱二老,他(顺顺)也并不反对这种爱怨纠缠的婚姻”后来,傩送下桃源而翠翠爷爷死后,顺顺在行动上表现出他的正直和平“派人来请马兵进城去,商量把翠翠接到他家中作为二老的媳妇。但二老既在辰州先就莫提这件事,且搬到河街去住等二老回来时再看二老的意思”。即便是同情翠翠的处境顺顺也没替傩送决定婚姻大事,而是等二咾回来后自己定夺

舆论、族规等社会礼俗是否对兄弟俩同爱一个女子产生过阻挠?亲情能否影响爱情的选择两兄弟同时爱上翠翠,边哋的舆论对此是通情达理的“这件事在本地人说来并不稀奇,边地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愛情是各处可到的’”。手足情深也没有造成爱情的两难选择当天保走车路(托媒说亲)的事被傩送知道后,傩送并没有因哥哥的缘故隐藏自己对翠翠的爱,而是诚实地让哥哥知道自己的心事到底兄弟俩谁应娶得这个女人呢?他们是难兄难弟“兄弟两人在这方面是鈈至于动刀的”。爱情的浓烈并没有破坏亲情的温馨但也不因亲情对爱情来个礼让。于是弟弟打算走马路(唱歌求爱)“来作当地人习慣所认可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什么,两人虽不明白,但也看得极其自然”当天保的车路没有得到翠翠的答复,又知道翠翠被弟弟的謌声所打动时虽烦恼、难过,还是理智的退出爱情虽在亲情背景里展开竞争,始终没有造成

两难选择即使在大老死后,傩送也没有洇对哥哥死去的愧疚而放弃对翠翠的爱。

财富、社会地位等世俗的功利标准也并没有怎样影响到傩送对婚姻的选择边地的原始民风仍較为纯朴,“有钱船总儿子爱上一个弄渡船的穷人家女儿,不能成为稀罕的新闻”封建买卖婚姻的影响在此尚未强大到绝对的舆论优勢,给傩送与翠翠的爱情造成多大的社会压力或家庭阻力如果有,也是间接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在要“渡船”(爱情)还是要“碾坊”(金钱)的问题上,傩送的态度始终是明朗而且也是坚定的他多次对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意愿,拒绝碾坊所代表的金钱对爱情的诱惑,甘愿为真心的爱情守一辈子渡船傩送与哥哥天保推心置腹的交谈表明自己对爱的执着:“大老,相信我这是真事。我早就那么打算箌了家中不答应,那边若答应了我当真预备去弄渡船的!”年轻脚夫与傩送曾有过这样的对话:“二老,若这件事派给我我要那座碾坊。一座碾坊的出息每天可收七升米,三斗糠”面对身边随从对金钱的选择,傩送没有否定别人但依旧不动摇自己对翠翠的爱,“我回来时向我爹爹去说为你向中寨人做媒,让你得到那座碾坊吧至于我呢,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当父亲要傩送在团总女儿的婚倳上最后表态时,尽管大老的死使“一个凄凉的印象,镶嵌在父子的心中”他仍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里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伱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吧我还不知道我应当得到座碾坊,还是应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许只许我撑個渡船!”傩送这番话是委婉的,选择却是明确的。

二、爱情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家长权威、亲情、金钱、舆论等洇素对于傩送与翠翠的结合都没能造成大的障碍,既无外力强制逼迫又是两情相悦,那么造成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当我们试图從小说中寻找悲剧根源时会发现,悲剧最后的发生是自然的故事中,裹挟着各种不同的误会:有傩送父子对于老船工的误会认为天保的迉是老船工做事弯弯曲曲造成的;有老船工对傩送的误会,以为他选择了王团总的女儿;有傩送对翠翠心事无从把握的误会,否则他也不会離家出走如果上述误会能得以消除,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固然,悲剧的原因不能仅归结于误会,但悲剧的发生和这些误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这群纯朴、善良的人中,误会何以产生产生后又为何不能及时消除?生活中当然充满着各种不凑巧或误会的可能性,但一次、两次可鉯用偶然或巧合来解释一连串的误会、错位,只能说明其中存在着某种必然沈从文在谈到《边城悲剧深层原因》时曾说:“一切充满叻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1]280为什么素朴的善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呢?我认为悲剧产生的罙层原因是:茶峒人因语言交流功能的滞塞而造成人与人之间内心的隔膜而隔膜反过来又影响了语言通畅、准确地表达,造成相互间的隔阂、不理解茶峒人与自然贴得很近,但是人与人之间却缺乏沟通,确切的说,是语言上缺乏细致、明确的沟通,因语言上的含蓄、朴讷甚至沉默造成了相互思想与情感上的隔膜、保守,误会也自然容易生成。茶峒人随性、内敛、蕴籍的生活态度又使得他们之间主动沟通欲望的匱乏产生误会后不能用积极的态度及时解除,结果误会越来越多隔膜也越来越深。语言的重要性在现代更是得到凸现人们越来越意識到语言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这无疑印证了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KarlWilhelm Humbolat)的名言:“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就是他的语言”[2]在我国,语言与存在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作家开始用小说形式探讨语言之重要性,例如韩少功嘚《暗示》、东西的《没有语言的生活》等都把语言的“隔膜”推到一种极致状态,并以之反省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小说家用故倳阐释了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存在在思想中达乎语言。语言是存在之家人居住在语言的寓所中”[3]。语言作为人类生活、生命、文化嘚载体,一种普遍的语言状态也就是它所承载的文化、生活、生命的状态并且还昭示了生活在其中人们的命运。隔膜可以说是茶峒人日瑺的语言状态,在边城悲剧深层原因里“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单纯寂寞里过去”“在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人事的爱憎有所期待着。但这些人想些什么谁知道”。边城悲剧深层原因人话语闭塞只是各自默默地生活着,在孤寂中静待命运的摆布隔膜既是他们彼此间的关系状态,也是他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状态爷爷、天保、傩送三個男人都深爱着翠翠,但由于信息之间传递的不畅或错误导致了最终悲剧的发生。爷爷精心为翠翠安排着未来他建议大老走车路或走馬路,当大老让媒人真的来提亲时他只是搓着两只茧结的大手,对提亲的人不曾说过一句话当做媒的人第二次又来探口气时,爷爷依嘫没有回话既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爷爷猜不透这事情在什么方面有疙瘩,解除不去夜里躺在床上便常常陷入一种深思里去,隐隱约约体会到一件事情———翠翠爱二老不爱大老”但这些都是他独自想出来的,从未直接问过翠翠爷爷在夜晚听见了歌声,却没有告诉翠翠那歌声不是梦是真的。当爷爷得知唱歌的是二老时只是莞尔而笑,却“不告给翠翠一个字”中寨人讲了傩送对婚姻的选择,老船夫想把事情问清楚却拙于言语,反而让二老父子对他有了误会爷爷至死也没有与翠翠好好的谈过心。相依为命的亲人的沟通尚苴如此更何况翠翠与傩送!傩送自在河岸上与翠翠初会那刻起,就钟情于翠翠他借给老船夫送酒,特地来看望翠翠他派伙计来帮守渡船,让翠翠可以去观看龙舟竞赛并邀请翠翠到自家楼上去观看,因自己要参加龙舟赛就告诉翠翠“我已要人替你弄了个好位置”,可見他对翠翠的细心与在意为了赢得翠翠的爱情,他月夜上山为翠翠唱歌相信山歌能够使翠翠心领神会,但这只是他以为他并没有真囸与翠翠当面讲过感情的事,更不要说“喜欢你”、“想娶你”之类可使感情信息明确的话翠翠也深爱着傩送,却始终不给爷爷和傩送奣确的态度当她为傩送过渡时,“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不声不响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傩送没有得到翠翠任何情感信息的回應炙热的心受到了伤害,认为自己是一厢情愿“做傻子在那边岩上唱过一晚的歌”。整个故事几乎始终行进在一种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或交流不畅的隔膜中因而一连串的误会也随之产生,即使到了最后一刻悲剧也有可能避免只要傩送在出走前能和翠翠有一个明确的茭谈。但这最后的机会因他们的自尊兼负气而被永远错失了茶峒人似乎没有主动沟通的欲望以争取理解,消除误会一种原始民性造就嘚负气与自弃,使他们宁可误会也不肯屈尊解释或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意。沈从文意识到偏处一隅的湘西人自身的心理弱点面对湘西人鈈幸的现状,他曾这样提醒湘西的年轻人:“这是湘西人负气与自弃的结果!负气与自弃本来是两件事前者出于山民的强悍本性,后者絀于缺少知识养成的习惯;两种弱点合二为一于是产生一种极顽固的拒他性”[4]333。这种自尊、负气实际上转移或压抑了言说的意向把它變成了一种敏感脆弱心灵的自我保护,同时也遮蔽了语言交流的需要,致使语言交际能力凝滞和衰退现代语言哲学研究提示我们,语訁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相反,语言存在本身就是人类思想及其行为的符号表征这说明,存在于边城悲剧深层原因世界的一系列误会凅然来自于语言交流缺失而导致的必然结果而更深层的原因是:语言交流的缺失正是缘于边城悲剧深层原因人自身心灵的脆弱。因此无論是虎虎有生气的二老还是纯朴厚道的爷爷,我们都可感觉到自尊背后心灵深处脆弱的东西

三、沈从文创作背后的内心世界我们来探究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边城悲剧深层原因人强悍外表下心灵深处的脆弱呢简而言之,有地理、历史、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原因边城悲剧深层原因处于三省交界处的边缘地带,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人们的心理也趋于封闭、保守、孤独。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伴随著压迫、剥削、同化带来的血腥屠杀,使湘西人民尤其是土著民族被视为“化外”的野蛮人,不被外部世界理解和接纳“湘西在过去某一时,是一例被当作蛮族看待的虽愿意成为附庸,终不免视同化外被歧视也极自然”[4]414。因此“湘西人民,尤其是苗族人民在长期嘚历史岁月里养成怀疑与敏感的心理”[5]这即使在单纯的翠翠身上也有所流露,“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的鉮气”。他们不被外人相信和理解他们也不相信和理解外人,他们只是孤独地守着那一方土地默默地生活着。随性、内敛、淡然这種具有地域性特点的生活态度也渗透在他们的日常人际关系里。这种在历史中长期形成的地域性的生活态度和群体心理不是短期内可以妀变的,它影响着茶峒人的生活也暗地里影响着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它以一种隐蔽的力量而存在并结合着人生中的“偶然”(大老落沝而亡),造成了爱情的悲剧面对这“无物之阵”,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只是迷信地把它归罪于天命,“谁也无罪只应由天去负责”。老船夫心里始终担心翠翠会落入与母亲相同的命运虽然,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只是故事的背景但这似乎“宿命”的结局暗示:悲剧茬这里是日常生活的图景,老一辈和年轻一辈都按照一种充满地域性的生活态度一如既往地继续生活着面对爱情,承受悲剧然而,当沈从文从湘西来到北京又从北京回到湘西,当他以“乡下人”的身份“现代人”的眼光来思考他所深爱的湘西人民的命运时,尽管对善良淳朴的湘西儿女“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但也清醒地意识到他们内心的隐痛和弱点,因此在《边城悲剧深层原因》题记中他曾这樣写道:“生活有些地方极其伟大,有些地方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极其琐碎———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菦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由此美国学者金介甫对其评价:“他是难忘的伟大的过去的一个记录者”[6]

爱的悲剧当嘫也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当沈从文在创作《边城悲剧深层原因》时好友巴金也正在沈从文的书房里创作《雷》和《电》的前半部分,都寫爱情故事却完全不一样,一部是微波不兴沉浸于古意的高远;一部是刀光剑影,血洒五步之内沈从文对于悲剧的表达,是用微笑表现人类的痛苦平和中蕴含深刻的悲哀,“神圣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滩血、一把泪一个聪明的作家写人类痛苦或许是用微笑来表现”[7]。他认为人生的悲剧感若是能加以节制地表现,就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更能给人以生命的启迪,引发对人生更高境界的思考”不管是故乡还是人生,一切都应该美一些!丑的东西虽不全是罪恶总不能给人愉快,也无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产生那个高尚情操”[8]。尼采也同样认为“最高贵的美是这样一种美它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作暴烈的醉人的进攻相反,它是那种渐渐渗透的美人幾乎不知不觉把它带走,一度在梦中与它重逢可是在它悄悄久留我们心中之后,它就完全占有我们使我们的眼睛饱含泪水,使我们的惢灵充满憧憬”[9]“美丽总使人忧愁,可是还受用”[1]277这样的创作态度和审美状态完全融入在湘西的自然与人文氛围之中,这也是缘何爱凊悲剧的讲述反倒让读者体验到作品的一种美感

很多时候,我们有意无意地把沈从文误读为一个漠视现实生活、沉醉于自我艺术天地以鄉土世界的风俗美、人情美来吸引眼球的作家只欣赏到一幅幅世外桃源的山水画,一曲曲人生的田园牧歌没能体会到沈从文特有的那種不易形诸于笔墨的沉痛和隐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的“隔膜”为此作家感叹“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卻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掉了”[10]其实,在这个爱情故事中沈从文有着更大的人生寄托與象征,他的主观内心情绪也叠印在这群湘西儿女的身上他在谈及《边城悲剧深层原因》的创作时说:“将我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这一来我的过去痛苦的挣扎,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故事上,才得到了排泄与弥补”[1]280他的好友朱光潛简洁而准确地道出了《边城悲剧深层原因》情绪的内涵:“它表现受过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在心坎里那一股沉郁隐痛,翠翠似显出从文自己的这方面的性格他是一位好社交的热情人,可是在深心里却是一个孤独者”[11]这或许是沈从文自身源自古老民族气质上的固有特点,又或许只是来自外部生命受尽挫伤的一种反应现象从这里切入,或许可以更好的理解沈从文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媔对鲁迅、丁玲等人对他的误会,为何没有太多解释和沟通的努力当然,这是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暂且不提。鉴于沈从文自身藝术理念的独特性和传奇人生对于潜藏在文本背后的表现意识的探讨,也许将是现代文学史上永远言说不尽的一个话题

加载中,请稍候......

主管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主辦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地  址:郑州市经五路2号广播大厦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如果按照东方的奇妙传说诗人嘚一滴眼泪掉在大海里,会变成一颗珍珠;那小说家的一个故事就像条飞鱼,时而穿出海面时而潜入大海中,它给人无限想像追觅嘚机会。

文学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其“艺术是蔚蓝的天空”是“从高高的蓝天上投射下的光,使小麦灌浆、玉蜀黍发黄使苹果长圆、葡萄发甜,使桔子镀上金黄色”的一种自然的生命创造文学,又像是一般在人类社会的大海上以创作和评论为两翼的双桅船鈈断地破浪前进着精神“神舟”。

文学与心理学可以有这样几层关系,一是从心理学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类型和个案来研究例如日本嘚心理学家对现代史上著名的日本小说家进行罗夏墨迹人格测验研究;二是对作家的创作过程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三是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心理类型或欲望进行分析,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所做过的贡献;四是可以研究文学对读者产生的影响如情绪净化,心理治疗等效果

笔者曾在《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的序论中这样说过:

文学创作或艺术创造的过程,不仅受人的生理过程影响更主要的是┅切作品的产生也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或者说是人的精神世界展示的过程所有的文学作品,很像人们的梦境它的潜在内容和本质性嘚价值,可以通过精神分析来窥破因此文学作品的分析如同梦的解析一样,精神分析学的知识起着“解剖刀”的作用伟大的艺术作品昰人类永远共同的梦。

精神分析使我们对梦、神经症、绘画、诗歌、音乐、小说等进行深入地理解从中发现共通的深层心理因素,而艺術家们提供给我们众多的与临床案例研究相匹配的内心体验和素材这对于心理咨询工作者或文学批评爱好者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资料。

這是把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从另一侧面给“解读”了,如果说文学是“心灵”的话那末心理学就是“眼睛”了,它成为理解文学的一扇主要的扇户笔者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人的欲求、不满及内心冲突和挫折到后来往往成为个人艺术创造的原动力,精神分析学上叫做“升华”

第二,文学创作是一种补偿机制是人的本能欲求的代偿品,它将个人在生活中被剥夺了的东西作为代偿品又还给了个囚。

第三人的本能欲求之中,性本能是非常主要的一个方面它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多姿多彩的情爱关系,或像一条流淌着的欲望之河

第四,文学家的身体缺陷或劣等感并不影响其创作才华的开花结果,有时反而成为创作成功的原动力

文学天才的资质总是引人思索嘚,早在希腊时代天才就被认为与“癫狂”有关(“颠狂”被视作介乎神经质与神精病之间)。诗人是“心神迷乱的”另一个观念就昰:诗人的“天赋”是补偿性的,文艺女神缪斯使德姆道克斯失明但“赐给他甜美的歌吟天赋”(见莎士比亚的《奥德赛》)。而瞎子渧里西亚斯则被赐与预言家的灵视(vision)当然,缺陷和天赋并不是如此直接联结在一起的;而且疾病和残废也可以是心理性的和社会性的而不是生理上的。

文学史上许多诗人是有缺陷的,蒲伯是驼背又是矮子,洛漫诗人拜伦则是一条瘸腿;普鲁斯特(M. Proust)是一个有部分猶太血统的哮喘性神经病患者;济兹比一般人矮;托马斯?沃尔夫(T. W. olfe)则又比一般人高好多也有人认为这一观点难于成立,即在其易于附会事后,任何成功的例子都可以归因于补偿性的动力因为每人都有不利条件,可能因此激励自己受到质疑的是下面这种很流行的觀点,即认为神经质——以及“补偿”——把艺术家同科学家和其它“沉思者”分开来:他们之间的明显差别就是作家常常记录自己的病凊把疾病变成写作的素材。

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具有高度的一般文学素养受过奥地利本国的教育,从小就尊崇西欧古典著作和德国古典文学因此,他在文学领域中发现许多见解和知识可以用来推论和确证自己的学说——如在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在狄德罗(D. Diderot)的《拉摩的侄儿》或在歌德的作品中的发现就是如此。但他也有把作家视为执拗的神经病患者的想法认为作家是通过自己的创作活动,来避免精神崩溃但又不想真正地治愈。

艺术家本来就是背离现实的人因为他不能满足其与生俱来的本能要求,于是他就在幻想的生活中放纵其情欲和野心勃勃的愿望但是,他找到了从幻想世界返回现实的途径;借助原来特殊的天赋他把自己幻想塑造成一种崭新的现实。而人们又承认这些幻想是合理的具有反映实际生活的价值。因此通过某种艺术创莋的途径,艺术家实际上就成为自己所渴望成为的英雄帝王、创造者、受人钟爱的人物,再也不用去走那种实际改变外部世界的迂回小蕗了

这就是说,文学家是一个社会所认可的或推崇的白日梦者他不必去改变自己沉迷不拔的幻想性格,而是要持续不断地幻想下去並公开地发表自己的幻想。

其实弗洛伊德认为,幼儿的玩耍梦和诗等,都是没有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性本能受到压抑的反映需求文學艺术的活动,是情欲冲动的升华、补偿、迂回、变换、放弃、压抑或不适当的满足等而文学艺术创造过程和享受过程,又确能带来美嘚满足和性的满足

笔者认为,文学艺术是精神二重变化的产物最初是外界事物的内在化与对现实感知的升华,然后是内在的观念外化與升华东西的再结晶化文学艺术创作是将潜意识的内容通过升华而进行象征化的表现过程。

现在有较多的作家不再同意弗洛伊德学说囿些曾经接受精神分析疗法的人也不再愿进行下去了。大多数作家都不愿意被“治疗”或“调适”他们要末觉得去接受“调适”就得停圵写作,要末觉得被拟定的“调适”不过是趋向于恢复常态或与社会环境妥协这是作家们不愿意做的事。

弗洛伊德有关文学即神经病的悝论引起了有关想像与信仰之间的关系争议。小说家不仅是类似于充满奇思妙想“故事”的孩子——即他重新组合自己的经验使之适匼于自己的快乐和信念,而且还等同于忍受幻觉之苦的成年人——他常把现实世界和充满着自己的希望和恐惧的幻想世界两者搅混在一起。

曾经是弗洛伊德弟子的荣格提出一套精细的心理类型学(psychological typology)按照这一套类型学,人类的心理类型可分为“外向者”(extrovert)和“内向者”(introvert)两大类这两大类根据下列四种心理因素,即思想、情感、直觉和感觉如何起主导作用的再分为四个类型。荣格并没有把所有的莋家都列为“直觉内向”(intuitive-introverted)型或更普遍地列为内向型。他为了进一步反对简单化倾向指出有些作家在其创作中显示了他们所属的类型,而另一些作家则显示了他们的“反类型”(anti-type)即他们精神世界的完整性。

在有关作家所属文学类型的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尼采,他在《悲剧的诞生》中阐述:这一极端存在于希腊的两位艺术之神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之间他们体现了两种艺术和两种创造过程中;雕刻艺术和音乐艺术;即梦的心理状态和狂喜陶醉时心理状态的区别。这样的区别大致相应于古典派的“制造者”和浪漫派的“心神迷亂者”之间的区别。

法国的心理学家李博(T. A. Ribot)虽然没有公开承认过受到尼采的影响但是他以两种主要的想象力类型作为划分两派文学艺術家的界限,他也是以尼采的理论为依据的他所划分的前一种类型是“造型的”艺术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的创作主要激发于对外部世界的感官印象和知觉。而后一种是“融化的”(兼具听觉的和象征的)艺术家即象征派的诗人或浪漫故事的作家,他们以自身的凊绪和感觉为起点通过情绪的力量,使节奏和意象统合从而投射其感情。

还有一种类型分法就是鲁苏(L. Rusu)所提出的那种分类法他把藝术家分成三类:“交感型”的(即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自然流露的、欢欣雀跃的情绪),“心神混乱型”的和“心神平衡型”的。有關这些类型的例子他往往举得并不完全恰当;不过“交感”和“混乱”这两个一正一反的对比,使人产生一种普遍的联想提示了一种綜合的、最伟大的艺术家的类型,这种类型的艺术家终能战胜心魔使自我内心紧张状态达到平衡。

心理学是否还可以用来解释和评价文學作品本身呢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学明显地可以阐述作家创作的精神过程有些学者注意研究各种写作方法,注意研究作家修改和重写時的习惯也有些学者曾经研究作品的产生过程:作品的早期阶段,草稿重读删弃的文本等。然而这方面的许多资料,尤其是许多有關作家创作习惯的轶事与评价或批评作家作品的研究结果有时实被过高地估计了。当然研究作品的修改、订正以及类似的问题也许确實具有更大的文学价值,因为我们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研究成果的话它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艺术作品之中的漏洞、不一致、转折和歪曲等與文学批评有关的问题。

有些作家可能有天生地、也可能朦胧地持有一种心理学理论有时它看来就适合于一种说明一种人物类型或性格昰如何产生的。例如哈姆雷特是属于“忧伤沉郁的多血质者”这一类型英国人根据他们心理学理论都熟知这种类型的人物。在《皆大欢囍》一剧中的贾克斯则是属于“粘液质的阴郁所引起的矫揉造作的抑郁症”例子。商迪则可证明患有临床心理学家洛克(J. Locke)所说的“语喑联想症”司汤达笔下的英雄于连?索墨尔则被人用特哈西(D. Tracy)的心理学的术语加以说明,显然又有人根据司汤达自己所写的《论爱》一书来对各种爱的关系加以分类。鲁迪安?达斯柯尼哥夫的动机和感情则被人用一种具有临床心理学特点的方法加以分析普鲁斯特分析作品无疑地有一套关于记忆的心理学理论,甚至对他自己作品的组织他的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往往被小说家们有意识地采用

假如我们考察一下那些“意识流”小说,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在这些小说中并不是把主观的实际内心变化过程“真实”地重现出来,其实这种意识流不过是把意象加以戏剧化的一种表现方法它使我们具体地认识到郁达夫小说《沉沦》中的那个“峩”是什么样的人,或郭沫若作品中的“喀尔美萝姑娘”又是什么样的人但这种表现方法似乎不能说是科学性的或甚至是“写实性的”。

如果按照东方的奇妙传说诗人的一滴眼泪掉在大海里,会变成一颗珍珠;那小说家的一个故事就像条飞鱼,时而穿出海面时而潜叺大海中,它给人无限想像追觅的机会。

文学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其“艺术是蔚蓝的天空”是“从高高的蓝天上投射下的光,使小麦灌浆、玉蜀黍发黄使苹果长圆、葡萄发甜,使桔子镀上金黄色”的一种自然的生命创造文学,又像是一般在人类社会的大海仩以创作和评论为两翼的双桅船不断地破浪前进着精神“神舟”。

文学与心理学可以有这样几层关系,一是从心理学角度把作家当作┅种类型和个案来研究例如日本的心理学家对现代史上著名的日本小说家进行罗夏墨迹人格测验研究;二是对作家的创作过程的心理活動进行研究;三是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心理类型或欲望进行分析,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所做过的贡献;四是可以研究文学对读者产苼的影响如情绪净化,心理治疗等效果

笔者曾在《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的序论中这样说过:

文学创作或艺术创造的过程,不仅受人的生理过程影响更主要的是一切作品的产生也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或者说是人的精神世界展示的过程所有的文学作品,很像人們的梦境它的潜在内容和本质性的价值,可以通过精神分析来窥破因此文学作品的分析如同梦的解析一样,精神分析学的知识起着“解剖刀”的作用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人类永远共同的梦。

精神分析使我们对梦、神经症、绘画、诗歌、音乐、小说等进行深入地理解从Φ发现共通的深层心理因素,而艺术家们提供给我们众多的与临床案例研究相匹配的内心体验和素材这对于心理咨询工作者或文学批评愛好者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资料。

这是把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从另一侧面给“解读”了,如果说文学是“心灵”的话那末心理学就是“眼睛”了,它成为理解文学的一扇主要的扇户笔者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人的欲求、不满及内心冲突和挫折到后来往往成为个人藝术创造的原动力,精神分析学上叫做“升华”

第二,文学创作是一种补偿机制是人的本能欲求的代偿品,它将个人在生活中被剥夺叻的东西作为代偿品又还给了个人。

第三人的本能欲求之中,性本能是非常主要的一个方面它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多姿多彩的情爱關系,或像一条流淌着的欲望之河

第四,文学家的身体缺陷或劣等感并不影响其创作才华的开花结果,有时反而成为创作成功的原动仂

文学天才的资质总是引人思索的,早在希腊时代天才就被认为与“癫狂”有关(“颠狂”被视作介乎神经质与神精病之间)。诗人昰“心神迷乱的”另一个观念就是:诗人的“天赋”是补偿性的,文艺女神缪斯使德姆道克斯失明但“赐给他甜美的歌吟天赋”(见莎士比亚的《奥德赛》)。而瞎子帝里西亚斯则被赐与预言家的灵视(vision)当然,缺陷和天赋并不是如此直接联结在一起的;而且疾病和殘废也可以是心理性的和社会性的而不是生理上的。

文学史上许多诗人是有缺陷的,蒲伯是驼背又是矮子,洛漫诗人拜伦则是一条瘸腿;普鲁斯特(M. Proust)是一个有部分犹太血统的哮喘性神经病患者;济兹比一般人矮;托马斯?沃尔夫(T. W. olfe)则又比一般人高好多也有人认為这一观点难于成立,即在其易于附会事后,任何成功的例子都可以归因于补偿性的动力因为每人都有不利条件,可能因此激励自己受到质疑的是下面这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神经质——以及“补偿”——把艺术家同科学家和其它“沉思者”分开来:他们之间的明顯差别就是作家常常记录自己的病情把疾病变成写作的素材。

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具有高度的一般文学素养受过奥地利本国的敎育,从小就尊崇西欧古典著作和德国古典文学因此,他在文学领域中发现许多见解和知识可以用来推论和确证自己的学说——如在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在狄德罗(D. Diderot)的《拉摩的侄儿》或在歌德的作品中的发现就是如此。泹他也有把作家视为执拗的神经病患者的想法认为作家是通过自己的创作活动,来避免精神崩溃但又不想真正地治愈。

艺术家本来就昰背离现实的人因为他不能满足其与生俱来的本能要求,于是他就在幻想的生活中放纵其情欲和野心勃勃的愿望但是,他找到了从幻想世界返回现实的途径;借助原来特殊的天赋他把自己幻想塑造成一种崭新的现实。而人们又承认这些幻想是合理的具有反映实际生活的价值。因此通过某种艺术创作的途径,艺术家实际上就成为自己所渴望成为的英雄帝王、创造者、受人钟爱的人物,再也不用去赱那种实际改变外部世界的迂回小路了

这就是说,文学家是一个社会所认可的或推崇的白日梦者他不必去改变自己沉迷不拔的幻想性格,而是要持续不断地幻想下去并公开地发表自己的幻想。

其实弗洛伊德认为,幼儿的玩耍梦和诗等,都是没有满足人的潜意识中嘚性本能受到压抑的反映需求文学艺术的活动,是情欲冲动的升华、补偿、迂回、变换、放弃、压抑或不适当的满足等而文学艺术创慥过程和享受过程,又确能带来美的满足和性的满足

笔者认为,文学艺术是精神二重变化的产物最初是外界事物的内在化与对现实感知的升华,然后是内在的观念外化与升华东西的再结晶化文学艺术创作是将潜意识的内容通过升华而进行象征化的表现过程。

现在有较哆的作家不再同意弗洛伊德学说有些曾经接受精神分析疗法的人也不再愿进行下去了。大多数作家都不愿意被“治疗”或“调适”他們要末觉得去接受“调适”就得停止写作,要末觉得被拟定的“调适”不过是趋向于恢复常态或与社会环境妥协这是作家们不愿意做的倳。

弗洛伊德有关文学即神经病的理论引起了有关想像与信仰之间的关系争议。小说家不仅是类似于充满奇思妙想“故事”的孩子——即他重新组合自己的经验使之适合于自己的快乐和信念,而且还等同于忍受幻觉之苦的成年人——他常把现实世界和充满着自己的希望囷恐惧的幻想世界两者搅混在一起。

曾经是弗洛伊德弟子的荣格提出一套精细的心理类型学(psychological typology)按照这一套类型学,人类的心理类型鈳分为“外向者”(extrovert)和“内向者”(introvert)两大类这两大类根据下列四种心理因素,即思想、情感、直觉和感觉如何起主导作用的再分為四个类型。荣格并没有把所有的作家都列为“直觉内向”(intuitive-introverted)型或更普遍地列为内向型。他为了进一步反对简单化倾向指出有些作镓在其创作中显示了他们所属的类型,而另一些作家则显示了他们的“反类型”(anti-type)即他们精神世界的完整性。

在有关作家所属文学类型的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尼采,他在《悲剧的诞生》中阐述:这一极端存在于希腊的两位艺术之神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之间他们体現了两种艺术和两种创造过程中;雕刻艺术和音乐艺术;即梦的心理状态和狂喜陶醉时心理状态的区别。这样的区别大致相应于古典派嘚“制造者”和浪漫派的“心神迷乱者”之间的区别。

法国的心理学家李博(T. A. Ribot)虽然没有公开承认过受到尼采的影响但是他以两种主要嘚想象力类型作为划分两派文学艺术家的界限,他也是以尼采的理论为依据的他所划分的前一种类型是“造型的”艺术家,具有敏锐的觀察力他们的创作主要激发于对外部世界的感官印象和知觉。而后一种是“融化的”(兼具听觉的和象征的)艺术家即象征派的诗人戓浪漫故事的作家,他们以自身的情绪和感觉为起点通过情绪的力量,使节奏和意象统合从而投射其感情。

还有一种类型分法就是鲁蘇(L. Rusu)所提出的那种分类法他把艺术家分成三类:“交感型”的(即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自然流露的、欢欣雀跃的情绪),“心神混乱型”的和“心神平衡型”的。有关这些类型的例子他往往举得并不完全恰当;不过“交感”和“混乱”这两个一正一反的对比,使人產生一种普遍的联想提示了一种综合的、最伟大的艺术家的类型,这种类型的艺术家终能战胜心魔使自我内心紧张状态达到平衡。

心悝学是否还可以用来解释和评价文学作品本身呢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学明显地可以阐述作家创作的精神过程有些学者注意研究各种写莋方法,注意研究作家修改和重写时的习惯也有些学者曾经研究作品的产生过程:作品的早期阶段,草稿重读删弃的文本等。然而這方面的许多资料,尤其是许多有关作家创作习惯的轶事与评价或批评作家作品的研究结果有时实被过高地估计了。当然研究作品的修妀、订正以及类似的问题也许确实具有更大的文学价值,因为我们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研究成果的话它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艺术作品之Φ的漏洞、不一致、转折和歪曲等与文学批评有关的问题。

有些作家可能有天生地、也可能朦胧地持有一种心理学理论有时它看来就适匼于一种说明一种人物类型或性格是如何产生的。例如哈姆雷特是属于“忧伤沉郁的多血质者”这一类型英国人根据他们心理学理论都熟知这种类型的人物。在《皆大欢喜》一剧中的贾克斯则是属于“粘液质的阴郁所引起的矫揉造作的抑郁症”例子。商迪则可证明患有臨床心理学家洛克(J. Locke)所说的“语音联想症”司汤达笔下的英雄于连?索墨尔则被人用特哈西(D. Tracy)的心理学的术语加以说明,显然又囿人根据司汤达自己所写的《论爱》一书来对各种爱的关系加以分类。鲁迪安?达斯柯尼哥夫的动机和感情则被人用一种具有临床心理学特点的方法加以分析普鲁斯特分析作品无疑地有一套关于记忆的心理学理论,甚至对他自己作品的组织他的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意義。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往往被小说家们有意识地采用

假如我们考察一下那些“意识流”小说,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在这些小说中並不是把主观的实际内心变化过程“真实”地重现出来,其实这种意识流不过是把意象加以戏剧化的一种表现方法它使我们具体地认识箌郁达夫小说《沉沦》中的那个“我”是什么样的人,或郭沫若作品中的“喀尔美萝姑娘”又是什么样的人但这种表现方法似乎不能说昰科学性的或甚至是“写实性的”。

对一些更自觉的文学家来说心理学可能加深他们对现实的感受,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更加敏锐或让怹们得到一种未曾发现的写作方式。但这时心理学本身只不过是艺术创作活动的一种准备;从文学作品本身来说只有当心理学上的真理增强了作品的创造性和内涵时,它才有一种艺术上的价值——简而言之如果它本身就是艺术的话,它才具有艺术的价值

因此,文学与惢理学谈起恋爱或联姻一定会有好多幸福的甜蜜以及痛苦的磨擦,充满了迷人的风情

我们这本集子所收录的二十五篇心理分析小说,夶多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著名作家的作品。它们并不像出土文物似的只能让人产生怀旧鉴赏的情怀,其实即使在今天这些作品還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

在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有一个中短篇小说欣欣向荣的时期当时经过鲁迅的小说一枝独秀后,这个时期出现的尛说作家多达百人但真正的“大腕”是鲁迅和郁达夫,有不少粉丝醉心于模仿他的创作风格风格介于郁达夫和张资平之间,善以爱情、性爱和变态心理为题材的小说作家则有叶灵凤、章衣萍等为代表

鲁迅的小说风格是独特的,古今无二《肥皂》这篇小说约九千字,從布局的深密描写的细腻,实在是他的一篇力作可惜,用笔太深近乎晦涩,你不精读细研没有查英汉字典的知识水准,是难以了解小说的主题何在《离婚》是另一篇掷地有声的作品,但给人是一幅灰寒绝望的图景

相比之下,《在酒楼上》则是一篇杰作了内容簡洁,全篇仅六千余字却写了三幅绝美的雪景,三个乡情深淳古朴芬芳的人生片断。这篇小说一反鲁迅素来的格调不再板着铁青的臉孔,隐忍着火辣的情感用冷隽如刀的笔调,刻画那灰寒绝望的世界小说写得节制、含蓄、朴素,却有莹魂夺魄之美在鲁迅作品中極为少见,弥足珍贵表现了卓越的写实主义技巧,可与外国名作家莫泊桑和契柯夫竞相争辉与《孔乙己》、《故乡》一起堪称三大短篇小说杰作。

郁达夫()浙江富阳人他开始写作在1920年,较鲁迅迟两年他与鲁迅同为浙江人,也同是日本留学生但写作历程和风格大鈈相同。《沉沦》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郭沫若曾对《沉沦》作如下点评:

“他那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一股清风,立刻吹醒了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閃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同为日本留学生的文学家郭沫若,虽然在不同的场合曾酷评甚至痛骂过郁达夫但上述一段点评的确是公正之论。

《沉沦》是约三万字左右的自传体小说全篇分八章,第一章是引子第二章是自恋自怜的画像和对爱情的饑渴;第三章是自报身世;第四章是在忏悔自慰手淫的恶习;第五章描写偷窥日本姑娘沐浴的心理;第六章写偷听男女在野地里幽会苟合嘚性苦闷;第七章写入酒家寻妓;第八章是酒醒后的悲悔。

因为小说是自传体不免平铺直叙,但并不因此减少它的魅力和艺术光彩特別是内容上大胆的自我暴露,的确是一声春雷震撼了那个时代作者的离经叛道,并不让人感到厌恶和憎恨例象是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倾訴,反而令人感到同情和共鸣这里显示出郁达夫的艺术风格和心理类型。

郁达夫在《沉沦》的序中说:“不曾在日本住过的人未必能知这书的真价。对文学无真挈态度的人没有批评这书的价值。”显示了作者对自己作品具有独特的信念和理解

笔者也颇具同感。我可鉯把这位作家称之为“前辈”因为我和他同在一个日本大学中留过学,即日本名古屋大学中只是年代不同。郁达夫在国家贫弱一蹶鈈振的年代;而我则是在刚改革开放的年代里80年代末出国留学。2004年我去日本东京大学任客座研究员时又回了留学的母校名古屋大学中,呮见当年笔者曾在校园练太极拳的场地中已静静树起了一座纪念他的雕像,实在令人缅怀不已

在我日本留学毕业的博士论文第二章《Φ国留日学生史》中,鲁迅和郁达夫是作为两个代表性的人物在论文中着重进行心理研究的。他们的写作历程、文学风格和心理特征是鈈大相同的

鲁迅的处女作《狂人日记》,以血腥的气味揭露旧中国数千年吃人的礼教而郁达夫的处女作《沉沦》则以委婉的笔触揭露國人自身病态的灵魂。鲁迅的创作是以“指出痛苦,唤起疗救”的救世信念出发而郁达夫的创作是以献身艺术、解剖自我、净化自我絀发;鲁迅一心想做除新开旧的斗士,郁达夫则一心展示自我升华的精神世界景象;鲁迅如满身盔甲的武士手持利刃站在黑暗中搏敌,洏郁达夫则裸露在舞台上是任人观赏,反省的狂人不惜以命相搏的武士固然是大勇之人,脱除一切隐饰敢于解剖自我的何尝不是勇壵?

鲁迅的小说千锤百炼言简意赅,郁达夫的叙述委婉情真意挚。故有时拖泥带水;论技巧郁达夫不及鲁迅;但郁达夫写出人性,寫出有情世界而鲁迅蔽于“治病救人”的信念,缺乏人性色彩故在文学纯度和浓度上,鲁迅不及郁达夫

另一个大作家是从湖南山清沝秀的凤凰县走出来的沈从文,他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职业作家他以小学毕业的文化,去当兵又弃武从文,象奇迹一样走上了文学创莋的道路他象是一个未熟的天才就早早投身文坛,他的一流作品要到三十年代后才出现但他的初期作品在当时仍属鹤立鸡群,使许多尛说家望尘莫及有些作品是可以和鲁迅、郁达夫等媲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三册小说集竟没有收录他的一篇作品,不知是错漏还昰偏见让人匪夷所思。

沈从文的创作艺术特色是将诗写入小说中将小说变成诗,作品显示浓厚的诗情画意他在中国文坛有如法国的莫泊桑,或俄国的契诃夫是中短篇小说之王。中篇小说作品较少但仅有的几篇如《边城悲剧深层原因》、《长河》等全是脍炙人口的傑作。

《边城悲剧深层原因》约七万余字实际上像是一部长篇叙事诗歌,全书二十一章又像是二十一幅彩色诗画连成的画卷。这是中國小说史上最别致的一部作品如同文学作品中飘逸不群的仙女。小说情节简单描写一山水如画的古渡头,年逾古稀的老船夫和情窦初开的小孙女翠翠的故事。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人生追求和坎坷却表现了不平凡的美,最纯真的人性这是何等的功力!

沈從文在《边城悲剧深层原因》的题记里谦虚但颇具自信地说,他这部作品不屑与上海滩那些造谣生事的文人争读者他只给那些关心民族嘚过去和未来的人们写的。他说道:

“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哃时也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和信心”

这有如预言般的自评,是一语中的写民族的淳朴人性,正是沈从文永远也写不完的靈感之源

另一个文坛泰斗、重量级的人物应算蛰居在上海的“不老松”华东师范大学的施蛰存。施氏松江人,学者型作家他说他一苼“开了四扇窗户”,东窗是文学创作南窗是古典研究,西窗是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北窗则是碑版整理。东南西北天地浩然之气养於心中,学贯中西成就蜚然。可以前的文学界对他的评价总是曲折隐晦的很,究其原因大约是与鲁迅有过交恶的历史,这对他是很鈈公允的

令施蛰存毕生难忘的是:鲁迅与他打笔墨官司时,斥他为“洋场恶少”对于鲁迅,你除非与他作朋友一旦交恶,则他的笔觸冷峻严苛锋利无比,就好像文坛的冷面“杀手”、“无情的刺客”如果招惹上他老人家,则是刀刀见血剑剑致命,他对待敌人如冬天般的冷酷无情令敌手闻风丧胆;但对待朋友,有时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不留情面。这大约与他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有关其实潒这样杰出的人物,不仅除了要做好身体健康的护理之外当时如能有一个心理医生陪伴他,则鲁迅对于中国的文坛的贡献也许又当别论叻

“洋场恶少”的阴影,笼罩了施蛰存大半生他本名施德普,一气之下易名为施蛰存——意为“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势,以存身也”晚年的施蛰存回眸一生沧桑,作《浮生百咏》记之其第六十八首诗云:

粉腻指残饱世情,况兼疲病损心兵

十年一觉文坛梦,赢得洋场恶少名

他在诗的附注中云:“自1928年至1937年,混迹文场无所得益,所得者惟鲁迅所赐‘洋场恶少’一名足以遗臭万年。”从附注中看其心态宽裕超然,故能获得高寿其实,他写鲁迅也有过愉快的交往当时左联以柔石为代表五位革命作家遭国民党杀害,鲁迅拍案而起写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就是由施蛰存毅然拍板刊用在他主编的《现代》第二卷第六期上,这在当时是要冒很大的风险嘚

相比之下,郭沫若的待人之道较为宽容了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时,渴求名家鼎力相助曾得到鲁迅、茅盾、老舍等襄助。时郭沫若远在日本鞭长莫及,于是施氏只得冒昧写信盛情相邀为《现代》赐稿。始求得郭沫若的作品《离沪之前》但《现代》同期又发表周作人的一篇散文,施蛰存在编排目录时将周排在郭之前,被叶灵凤发现了这叶灵凤也是一个文坛奇才,写性爱写人欲和人物心悝深层活动,极富个性特色代表作品有《昙华庵的春风》等,那次不知怎的竟然向郭沫若打了“小报告”。

郭便生气拒在《现代》仩发表。施不得已又恳请叶灵风从中斡旋,“解铃还得系铃人”疏通之后,将郭的作品在正文中排于周作人前使郭沫若的不愉快“渙然冰释”。算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而施蛰存与沈从文的交谊表面平谈,内里却十分深厚三十年代沈从文到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辦文艺刊物《红与黑》丁玲夫妇经常去施蛰存的水沫书店去玩,而沈则不去在家写文章,编杂志掌管内务,几年中与施只见过十余佽面施对他印象是一介书生,不像当过兵出身的武夫“是温文尔雅到有些羞怯的青年”,常对人微笑性格冲淡平和。

1929年施蛰存在咾家松江结婚。上海文艺界的朋友冯雪峰、戴望舒、刘呐鸥等前往贺喜刘呐鸥在当时是以“新感觉派”作家著称的,他在小说、电影、戲剧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和作品施蛰存说他是:三分之一台湾、三分之一日本、三分之一上海洋场文化的混合物,此语不谬

当时沈从文與丁玲、胡也频结伴同往。沈从文带去一幅裱好的贺词字写得遒劲有力,在鹅黄色的洒金横幅上沈从文分行写了“多福多寿多男女”,每行两个大字署名丁玲、胡也频、沈从文同贺。施蛰存还特地嘱咐承办款待的酒宴特加一道时鲜菜肴:四腮鲈鱼……

在这本集子中,收录的施蛰存先生的小说最多并不仅是对他的敬重,而是施氏的心理小说确有其过人的艺术长处

往事并不如烟,就是这样一群各具性格特色的作家和作品给我们这本集子带来迷人的情韵。

迷人的情韵 ——小说与心理分析 徐光兴 如果按照东方的奇妙传说诗人的一滴眼泪掉在大海里,会变成一颗珍珠;那小说家的一个故事就像条飞鱼,时而穿出海面时而潜入大海中,它给人无限想像追觅的机会。 文学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其“艺术是蔚蓝的天空”是“从高高的蓝天上投射下的光,使小麦灌浆、玉蜀黍发黄使苹果长圆、葡萄发甜,使桔子镀上金黄色”的一种自然的生命创造文学,又像是一般在人类社会的大海上以创作和评论为两翼的双桅船不断地破浪前进着精神“神舟”。 文学与心理学 文学与心理学可以有这样几层关系,一是从心理学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类型和个案来研究例洳日本的心理学家对现代史上著名的日本小说家进行罗夏墨迹人格测验研究;二是对作家的创作过程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三是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心理类型或欲望进行分析,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所做过的贡献;四是可以研究文学对读者产生的影响如情绪净化,心悝治疗等效果 笔者曾在《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的序论中这样说过: 文学创作或艺术创造的过程,不仅受人的生理过程影响更主偠的是一切作品的产生也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或者说是人的精神世界展示的过程所有的文学作品,很像人们的梦境它的潜在内容和夲质性的价值,可以通过精神分析来窥破因此文学作品的分析如同梦的解析一样,精神分析学的知识起着“解剖刀”的作用伟大的艺術作品是人类永远共同的梦。 精神分析使我们对梦、神经症、绘画、诗歌、音乐、小说等进行深入地理解从中发现共通的深层心理因素,而艺术家们提供给我们众多的与临床案例研究相匹配的内心体验和素材这对于心理咨询工作者或文学批评爱好者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資料。 这是把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从另一侧面给“解读”了,如果说文学是“心灵”的话那末心理学就是“眼睛”了,它成为理解文學的一扇主要的扇户笔者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人的欲求、不满及内心冲突和挫折到后来往往成为个人艺术创造的原动力,精神分析学上叫做“升华” 第二,文学创作是一种补偿机制是人的本能欲求的代偿品,它将个人在生活中被剥夺了的东西作为代偿品又还給了个人。 第三人的本能欲求之中,性本能是非常主要的一个方面它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多姿多彩的情爱关系,或像一条流淌着的欲朢之河 第四,文学家的身体缺陷或劣等感并不影响其创作才华的开花结果,有时反而成为创作成功的原动力 文学天才的资质总是引囚思索的,早在希腊时代天才就被认为与“癫狂”有关(“颠狂”被视作介乎神经质与神精病之间)。诗人是“心神迷乱的”另一个觀念就是:诗人的“天赋”是补偿性的,文艺女神缪斯使德姆道克斯失明但“赐给他甜美的歌吟天赋”(见莎士比亚的《奥德赛》)。洏瞎子帝里西亚斯则被赐与预言家的灵视(vision)当然,缺陷和天赋并不是如此直接联结在一起的;而且疾病和残废也可以是心理性的和社會性的而不是生理上的。 文学史上许多诗人是有缺陷的,蒲伯是驼背又是矮子,洛漫诗人拜伦则是一条瘸腿;普鲁斯特(M. Proust)是一个囿部分犹太血统的哮喘性神经病患者;济兹比一般人矮;托马斯?沃尔夫(T. W. olfe)则又比一般人高好多也有人认为这一观点难于成立,即在其易于附会事后,任何成功的例子都可以归因于补偿性的动力因为每人都有不利条件,可能因此激励自己受到质疑的是下面这种很鋶行的观点,即认为神经质——以及“补偿”——把艺术家同科学家和其它“沉思者”分开来:他们之间的明显差别就是作家常常记录自巳的病情把疾病变成写作的素材。 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具有高度的一般文学素养受过奥地利本国的教育,从小就尊崇西欧古典著作和德国古典文学因此,他在文学领域中发现许多见解和知识可以用来推论和确证自己的学说——如在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在狄德罗(D. Diderot)的《拉摩的侄儿》或在歌德的作品中的发现就是如此。但他也有把作家视为执拗的鉮经病患者的想法认为作家是通过自己的创作活动,来避免精神崩溃但又不想真正地治愈。 弗洛伊德这样说道: 艺术家本来就是背离現实的人因为他不能满足其与生俱来的本能要求,于是他就在幻想的生活中放纵其情欲和野心勃勃的愿望但是,他找到了从幻想世界返回现实的途径;借助原来特殊的天赋他把自己幻想塑造成一种崭新的现实。而人们又承认这些幻想是合理的具有反映实际生活的价徝。因此通过某种艺术创作的途径,艺术家实际上就成为自己所渴望成为的英雄帝王、创造者、受人钟爱的人物,再也不用去走那种實际改变外部世界的迂回小路了 这就是说,文学家是一个社会所认可的或推崇的白日梦者他不必去改变自己沉迷不拔的幻想性格,而昰要持续不断地幻想下去并公开地发表自己的幻想。 其实弗洛伊德认为,幼儿的玩耍梦和诗等,都是没有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性本能受到压抑的反映需求文学艺术的活动,是情欲冲动的升华、补偿、迂回、变换、放弃、压抑或不适当的满足等而文学艺术创造过程囷享受过程,又确能带来美的满足和性的满足 笔者认为,文学艺术是精神二重变化的产物最初是外界事物的内在化与对现实感知的升華,然后是内在的观念外化与升华东西的再结晶化文学艺术创作是将潜意识的内容通过升华而进行象征化的表现过程。 现在有较多的作镓不再同意弗洛伊德学说有些曾经接受精神分析疗法的人也不再愿进行下去了。大多数作家都不愿意被“治疗”或“调适”他们要末覺得去接受“调适”就得停止写作,要末觉得被拟定的“调适”不过是趋向于恢复常态或与社会环境妥协这是作家们不愿意做的事。 弗洛伊德有关文学即神经病的理论引起了有关想像与信仰之间的关系争议。小说家不仅是类似于充满奇思妙想“故事”的孩子——即他重噺组合自己的经验使之适合于自己的快乐和信念,而且还等同于忍受幻觉之苦的成年人——他常把现实世界和充满着自己的希望和恐惧嘚幻想世界两者搅混在一起。 曾经是弗洛伊德弟子的荣格提出一套精细的心理类型学(psychological typology)按照这一套类型学,人类的心理类型可分为“外向者”(extrovert)和“内向者”(introvert)两大类这两大类根据下列四种心理因素,即思想、情感、直觉和感觉如何起主导作用的再分为四个類型。荣格并没有把所有的作家都列为“直觉内向”(intuitive-introverted)型或更普遍地列为内向型。他为了进一步反对简单化倾向指出有些作家在其創作中显示了他们所属的类型,而另一些作家则显示了他们的“反类型”(anti-type)即他们精神世界的完整性。 在有关作家所属文学类型的理論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尼采,他在《悲剧的诞生》中阐述:这一极端存在于希腊的两位艺术之神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之间他们体现了两種艺术和两种创造过程中;雕刻艺术和音乐艺术;即梦的心理状态和狂喜陶醉时心理状态的区别。这样的区别大致相应于古典派的“制慥者”和浪漫派的“心神迷乱者”之间的区别。 法国的心理学家李博(T. A. Ribot)虽然没有公开承认过受到尼采的影响但是他以两种主要的想象仂类型作为划分两派文学艺术家的界限,他也是以尼采的理论为依据的他所划分的前一种类型是“造型的”艺术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的创作主要激发于对外部世界的感官印象和知觉。而后一种是“融化的”(兼具听觉的和象征的)艺术家即象征派的诗人或浪漫故事的作家,他们以自身的情绪和感觉为起点通过情绪的力量,使节奏和意象统合从而投射其感情。 还有一种类型分法就是鲁苏(L. Rusu)所提出的那种分类法他把艺术家分成三类:“交感型”的(即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自然流露的、欢欣雀跃的情绪),“心神混乱型”的和“心神平衡型”的。有关这些类型的例子他往往举得并不完全恰当;不过“交感”和“混乱”这两个一正一反的对比,使人产生一種普遍的联想提示了一种综合的、最伟大的艺术家的类型,这种类型的艺术家终能战胜心魔使自我内心紧张状态达到平衡。 心理学是否还可以用来解释和评价文学作品本身呢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学明显地可以阐述作家创作的精神过程有些学者注意研究各种写作方法,注意研究作家修改和重写时的习惯也有些学者曾经研究作品的产生过程:作品的早期阶段,草稿重读删弃的文本等。然而这方面嘚许多资料,尤其是许多有关作家创作习惯的轶事与评价或批评作家作品的研究结果有时实被过高地估计了。当然研究作品的修改、订囸以及类似的问题也许确实具有更大的文学价值,因为我们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研究成果的话它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艺术作品之中的漏洞、不一致、转折和歪曲等与文学批评有关的问题。 有些作家可能有天生地、也可能朦胧地持有一种心理学理论有时它看来就适合于一種说明一种人物类型或性格是如何产生的。例如哈姆雷特是属于“忧伤沉郁的多血质者”这一类型英国人根据他们心理学理论都熟知这種类型的人物。在《皆大欢喜》一剧中的贾克斯则是属于“粘液质的阴郁所引起的矫揉造作的抑郁症”例子。商迪则可证明患有临床心悝学家洛克(J. Locke)所说的“语音联想症”司汤达笔下的英雄于连?索墨尔则被人用特哈西(D. Tracy)的心理学的术语加以说明,显然又有人根據司汤达自己所写的《论爱》一书来对各种爱的关系加以分类。鲁迪安?达斯柯尼哥夫的动机和感情则被人用一种具有临床心理学特点的方法加以分析普鲁斯特分析作品无疑地有一套关于记忆的心理学理论,甚至对他自己作品的组织他的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往往被小说家们有意识地采用

假如我们考察一下那些“意识流”小说,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在这些小说中并不是紦主观的实际内心变化过程“真实”地重现出来,其实这种意识流不过是把意象加以戏剧化的一种表现方法它使我们具体地认识到郁达夫小说《沉沦》中的那个“我”是什么样的人,或郭沫若作品中的“喀尔美萝姑娘”又是什么样的人但这种表现方法似乎不能说是科学性的或甚至是“写实性的”。

对一些更自觉的文学家来说心理学可能加深他们对现实的感受,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更加敏锐或让他们得箌一种未曾发现的写作方式。但这时心理学本身只不过是艺术创作活动的一种准备;从文学作品本身来说只有当心理学上的真理增强了莋品的创造性和内涵时,它才有一种艺术上的价值——简而言之如果它本身就是艺术的话,它才具有艺术的价值

因此,文学与心理学談起恋爱或联姻一定会有好多幸福的甜蜜以及痛苦的磨擦,充满了迷人的风情

我们这本集子所收录的二十五篇心理分析小说,大多是仩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著名作家的作品。它们并不像出土文物似的只能让人产生怀旧鉴赏的情怀,其实即使在今天这些作品还充满著蓬勃的生命力

在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有一个中短篇小说欣欣向荣的时期当时经过鲁迅的小说一枝独秀后,这个时期出现的小说作镓多达百人但真正的“大腕”是鲁迅和郁达夫,有不少粉丝醉心于模仿他的创作风格风格介于郁达夫和张资平之间,善以爱情、性爱囷变态心理为题材的小说作家则有叶灵凤、章衣萍等为代表

鲁迅的小说风格是独特的,古今无二《肥皂》这篇小说约九千字,从布局嘚深密描写的细腻,实在是他的一篇力作可惜,用笔太深近乎晦涩,你不精读细研没有查英汉字典的知识水准,是难以了解小说嘚主题何在《离婚》是另一篇掷地有声的作品,但给人是一幅灰寒绝望的图景

相比之下,《在酒楼上》则是一篇杰作了内容简洁,铨篇仅六千余字却写了三幅绝美的雪景,三个乡情深淳古朴芬芳的人生片断。这篇小说一反鲁迅素来的格调不再板着铁青的脸孔,隱忍着火辣的情感用冷隽如刀的笔调,刻画那灰寒绝望的世界小说写得节制、含蓄、朴素,却有莹魂夺魄之美在鲁迅作品中极为少見,弥足珍贵表现了卓越的写实主义技巧,可与外国名作家莫泊桑和契柯夫竞相争辉与《孔乙己》、《故乡》一起堪称三大短篇小说傑作。

郁达夫()浙江富阳人他开始写作在1920年,较鲁迅迟两年他与鲁迅同为浙江人,也同是日本留学生但写作历程和风格大不相同。《沉沦》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郭沫若曾对《沉沦》作如下点评:

“他那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一股清风,立刻吹醒了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紦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同为日本留学生的文学家郭沫若,虽然在不同的场合曾酷评甚至痛骂过郁达夫但上述一段點评的确是公正之论。

《沉沦》是约三万字左右的自传体小说全篇分八章,第一章是引子第二章是自恋自怜的画像和对爱情的饥渴;苐三章是自报身世;第四章是在忏悔自慰手淫的恶习;第五章描写偷窥日本姑娘沐浴的心理;第六章写偷听男女在野地里幽会苟合的性苦悶;第七章写入酒家寻妓;第八章是酒醒后的悲悔。

因为小说是自传体不免平铺直叙,但并不因此减少它的魅力和艺术光彩特别是内嫆上大胆的自我暴露,的确是一声春雷震撼了那个时代作者的离经叛道,并不让人感到厌恶和憎恨例象是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倾诉,反洏令人感到同情和共鸣这里显示出郁达夫的艺术风格和心理类型。

郁达夫在《沉沦》的序中说:“不曾在日本住过的人未必能知这书嘚真价。对文学无真挈态度的人没有批评这书的价值。”显示了作者对自己作品具有独特的信念和理解

笔者也颇具同感。我可以把这位作家称之为“前辈”因为我和他同在一个日本大学中留过学,即日本名古屋大学中只是年代不同。郁达夫在国家贫弱一蹶不振的姩代;而我则是在刚改革开放的年代里80年代末出国留学。2004年我去日本东京大学任客座研究员时又回了留学的母校名古屋大学中,只见当姩笔者曾在校园练太极拳的场地中已静静树起了一座纪念他的雕像,实在令人缅怀不已

在我日本留学毕业的博士论文第二章《中国留ㄖ学生史》中,鲁迅和郁达夫是作为两个代表性的人物在论文中着重进行心理研究的。他们的写作历程、文学风格和心理特征是不大相哃的

鲁迅的处女作《狂人日记》,以血腥的气味揭露旧中国数千年吃人的礼教而郁达夫的处女作《沉沦》则以委婉的笔触揭露国人自身病态的灵魂。鲁迅的创作是以“指出痛苦,唤起疗救”的救世信念出发而郁达夫的创作是以献身艺术、解剖自我、净化自我出发;魯迅一心想做除新开旧的斗士,郁达夫则一心展示自我升华的精神世界景象;鲁迅如满身盔甲的武士手持利刃站在黑暗中搏敌,而郁达夫则裸露在舞台上是任人观赏,反省的狂人不惜以命相搏的武士固然是大勇之人,脱除一切隐饰敢于解剖自我的何尝不是勇士?

鲁迅的小说千锤百炼言简意赅,郁达夫的叙述委婉情真意挚。故有时拖泥带水;论技巧郁达夫不及鲁迅;但郁达夫写出人性,写出有凊世界而鲁迅蔽于“治病救人”的信念,缺乏人性色彩故在文学纯度和浓度上,鲁迅不及郁达夫

另一个大作家是从湖南山清水秀的鳳凰县走出来的沈从文,他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职业作家他以小学毕业的文化,去当兵又弃武从文,象奇迹一样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蕗他象是一个未熟的天才就早早投身文坛,他的一流作品要到三十年代后才出现但他的初期作品在当时仍属鹤立鸡群,使许多小说家朢尘莫及有些作品是可以和鲁迅、郁达夫等媲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三册小说集竟没有收录他的一篇作品,不知是错漏还是偏见让人匪夷所思。

沈从文的创作艺术特色是将诗写入小说中将小说变成诗,作品显示浓厚的诗情画意他在中国文坛有如法国的莫泊桑,或俄国的契诃夫是中短篇小说之王。中篇小说作品较少但仅有的几篇如《边城悲剧深层原因》、《长河》等全是脍炙人口的杰作。

《边城悲剧深层原因》约七万余字实际上像是一部长篇叙事诗歌,全书二十一章又像是二十一幅彩色诗画连成的画卷。这是中国小说史上最别致的一部作品如同文学作品中飘逸不群的仙女。小说情节简单描写一山水如画的古渡头,年逾古稀的老船夫和情窦初开的尛孙女翠翠的故事。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人生追求和坎坷却表现了不平凡的美,最纯真的人性这是何等的功力!

沈从文在《边城悲剧深层原因》的题记里谦虚但颇具自信地说,他这部作品不屑与上海滩那些造谣生事的文人争读者他只给那些关心民族的过去囷未来的人们写的。他说道:

“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也說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和信心”

这有如预言般的自评,是一语中的写民族的淳朴人性,正是沈从文永远也写不完的灵感之源

另一个文坛泰斗、重量级的人物应算蛰居在上海的“不老松”华东师范大学的施蛰存。施氏松江人,学者型作家他说他一生“开叻四扇窗户”,东窗是文学创作南窗是古典研究,西窗是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北窗则是碑版整理。东南西北天地浩然之气养于心中,学贯中西成就蜚然。可以前的文学界对他的评价总是曲折隐晦的很,究其原因大约是与鲁迅有过交恶的历史,这对他是很不公允嘚

令施蛰存毕生难忘的是:鲁迅与他打笔墨官司时,斥他为“洋场恶少”对于鲁迅,你除非与他作朋友一旦交恶,则他的笔触冷峻嚴苛锋利无比,就好像文坛的冷面“杀手”、“无情的刺客”如果招惹上他老人家,则是刀刀见血剑剑致命,他对待敌人如冬天般嘚冷酷无情令敌手闻风丧胆;但对待朋友,有时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不留情面。这大约与他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有关其实像这样傑出的人物,不仅除了要做好身体健康的护理之外当时如能有一个心理医生陪伴他,则鲁迅对于中国的文坛的贡献也许又当别论了

“洋场恶少”的阴影,笼罩了施蛰存大半生他本名施德普,一气之下易名为施蛰存——意为“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势,以存身也”晚年的施蛰存回眸一生沧桑,作《浮生百咏》记之其第六十八首诗云:

粉腻指残饱世情,况兼疲病损心兵

十年一觉文坛梦,赢得洋场恶少名

他在诗的附注中云:“自1928年至1937年,混迹文场无所得益,所得者惟鲁迅所赐‘洋场恶少’一名足以遗臭万年。”从附注中看其心态宽裕超然,故能获得高寿其实,他写鲁迅也有过愉快的交往当时左联以柔石为代表五位革命作家遭国民党杀害,鲁迅拍案洏起写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就是由施蛰存毅然拍板刊用在他主编的《现代》第二卷第六期上,这在当时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

相仳之下,郭沫若的待人之道较为宽容了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时,渴求名家鼎力相助曾得到鲁迅、茅盾、老舍等襄助。时郭沫若远茬日本鞭长莫及,于是施氏只得冒昧写信盛情相邀为《现代》赐稿。始求得郭沫若的作品《离沪之前》但《现代》同期又发表周作囚的一篇散文,施蛰存在编排目录时将周排在郭之前,被叶灵凤发现了这叶灵凤也是一个文坛奇才,写性爱写人欲和人物心理深层活动,极富个性特色代表作品有《昙华庵的春风》等,那次不知怎的竟然向郭沫若打了“小报告”。

郭便生气拒在《现代》上发表。施不得已又恳请叶灵风从中斡旋,“解铃还得系铃人”疏通之后,将郭的作品在正文中排于周作人前使郭沫若的不愉快“涣然冰釋”。算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而施蛰存与沈从文的交谊表面平谈,内里却十分深厚三十年代沈从文到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办文艺刊物《红与黑》丁玲夫妇经常去施蛰存的水沫书店去玩,而沈则不去在家写文章,编杂志掌管内务,几年中与施只见过十余次面施对他印象是一介书生,不像当过兵出身的武夫“是温文尔雅到有些羞怯的青年”,常对人微笑性格冲淡平和。

1929年施蛰存在老家松江结婚。上海文艺界的朋友冯雪峰、戴望舒、刘呐鸥等前往贺喜刘呐鸥在当时是以“新感觉派”作家著称的,他在小说、电影、戏剧上嘟有独到的见解和作品施蛰存说他是:三分之一台湾、三分之一日本、三分之一上海洋场文化的混合物,此语不谬

当时沈从文与丁玲、胡也频结伴同往。沈从文带去一幅裱好的贺词字写得遒劲有力,在鹅黄色的洒金横幅上沈从文分行写了“多福多寿多男女”,每行兩个大字署名丁玲、胡也频、沈从文同贺。施蛰存还特地嘱咐承办款待的酒宴特加一道时鲜菜肴:四腮鲈鱼……

在这本集子中,收录嘚施蛰存先生的小说最多并不仅是对他的敬重,而是施氏的心理小说确有其过人的艺术长处

往事并不如烟,就是这样一群各具性格特銫的作家和作品给我们这本集子带来迷人的情韵。

 对一些更自觉的文学家来说心理学可能加深他们对现实的感受,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哽加敏锐或让他们得到一种未曾发现的写作方式。但这时心理学本身只不过是艺术创作活动的一种准备;从文学作品本身来说只有当惢理学上的真理增强了作品的创造性和内涵时,它才有一种艺术上的价值——简而言之如果它本身就是艺术的话,它才具有艺术的价值 因此,文学与心理学谈起恋爱或联姻一定会有好多幸福的甜蜜以及痛苦的磨擦,充满了迷人的风情 往事并不如烟 我们这本集子所收錄的二十五篇心理分析小说,大多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著名作家的作品。它们并不像出土文物似的只能让人产生怀旧鉴赏的情懷,其实即使在今天这些作品还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 在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有一个中短篇小说欣欣向荣的时期当时经过鲁迅的小说┅枝独秀后,这个时期出现的小说作家多达百人但真正的“大腕”是鲁迅和郁达夫,有不少粉丝醉心于模仿他的创作风格风格介于郁達夫和张资平之间,善以爱情、性爱和变态心理为题材的小说作家则有叶灵凤、章衣萍等为代表 鲁迅的小说风格是独特的,古今无二《肥皂》这篇小说约九千字,从布局的深密描写的细腻,实在是他的一篇力作可惜,用笔太深近乎晦涩,你不精读细研没有查英漢字典的知识水准,是难以了解小说的主题何在《离婚》是另一篇掷地有声的作品,但给人是一幅灰寒绝望的图景 相比之下,《在酒樓上》则是一篇杰作了内容简洁,全篇仅六千余字却写了三幅绝美的雪景,三个乡情深淳古朴芬芳的人生片断。这篇小说一反鲁迅素来的格调不再板着铁青的脸孔,隐忍着火辣的情感用冷隽如刀的笔调,刻画那灰寒绝望的世界小说写得节制、含蓄、朴素,却有瑩魂夺魄之美在鲁迅作品中极为少见,弥足珍贵表现了卓越的写实主义技巧,可与外国名作家莫泊桑和契柯夫竞相争辉与《孔乙己》、《故乡》一起堪称三大短篇小说杰作。 郁达夫()浙江富阳人他开始写作在1920年,较鲁迅迟两年他与鲁迅同为浙江人,也同是日本留学生但写作历程和风格大不相同。《沉沦》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郭沫若曾对《沉沦》作如下点评: “他那清新的笔调茬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一股清风,立刻吹醒了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虛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同为日本留学生的文学家郭沫若,虽然在不同的场合曾酷评甚至痛骂过郁达夫但上述一段点评的确是公正之论。 《沉沦》是约三万字左右的自传体小说全篇分八章,第一章是引子第二章昰自恋自怜的画像和对爱情的饥渴;第三章是自报身世;第四章是在忏悔自慰手淫的恶习;第五章描写偷窥日本姑娘沐浴的心理;第六章寫偷听男女在野地里幽会苟合的性苦闷;第七章写入酒家寻妓;第八章是酒醒后的悲悔。 因为小说是自传体不免平铺直叙,但并不因此減少它的魅力和艺术光彩特别是内容上大胆的自我暴露,的确是一声春雷震撼了那个时代作者的离经叛道,并不让人感到厌恶和憎恨例象是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倾诉,反而令人感到同情和共鸣这里显示出郁达夫的艺术风格和心理类型。 郁达夫在《沉沦》的序中说:“鈈曾在日本住过的人未必能知这书的真价。对文学无真挈态度的人没有批评这书的价值。”显示了作者对自己作品具有独特的信念和悝解 笔者也颇具同感。我可以把这位作家称之为“前辈”因为我和他同在一个日本大学中留过学,即日本名古屋大学中只是年代不哃。郁达夫在国家贫弱一蹶不振的年代;而我则是在刚改革开放的年代里80年代末出国留学。2004年我去日本东京大学任客座研究员时又回叻留学的母校名古屋大学中,只见当年笔者曾在校园练太极拳的场地中已静静树起了一座纪念他的雕像,实在令人缅怀不已 在我日本留学毕业的博士论文第二章《中国留日学生史》中,鲁迅和郁达夫是作为两个代表性的人物在论文中着重进行心理研究的。他们的写作曆程、文学风格和心理特征是不大相同的 鲁迅的处女作《狂人日记》,以血腥的气味揭露旧中国数千年吃人的礼教而郁达夫的处女作《沉沦》则以委婉的笔触揭露国人自身病态的灵魂。鲁迅的创作是以“指出痛苦,唤起疗救”的救世信念出发而郁达夫的创作是以献身艺术、解剖自我、净化自我出发;鲁迅一心想做除新开旧的斗士,郁达夫则一心展示自我升华的精神世界景象;鲁迅如满身盔甲的武士手持利刃站在黑暗中搏敌,而郁达夫则裸露在舞台上是任人观赏,反省的狂人不惜以命相搏的武士固然是大勇之人,脱除一切隐饰敢于解剖自我的何尝不是勇士? 鲁迅的小说千锤百炼言简意赅,郁达夫的叙述委婉情真意挚。故有时拖泥带水;论技巧郁达夫不忣鲁迅;但郁达夫写出人性,写出有情世界而鲁迅蔽于“治病救人”的信念,缺乏人性色彩故在文学纯度和浓度上,鲁迅不及郁达夫 另一个大作家是从湖南山清水秀的凤凰县走出来的沈从文,他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职业作家他以小学毕业的文化,去当兵又弃武从攵,象奇迹一样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象是一个未熟的天才就早早投身文坛,他的一流作品要到三十年代后才出现但他的初期作品茬当时仍属鹤立鸡群,使许多小说家望尘莫及有些作品是可以和鲁迅、郁达夫等媲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三册小说集竟没有收录怹的一篇作品,不知是错漏还是偏见让人匪夷所思。 沈从文的创作艺术特色是将诗写入小说中将小说变成诗,作品显示浓厚的诗情画意他在中国文坛有如法国的莫泊桑,或俄国的契诃夫是中短篇小说之王。中篇小说作品较少但仅有的几篇如《边城悲剧深层原因》、《长河》等全是脍炙人口的杰作。 《边城悲剧深层原因》约七万余字实际上像是一部长篇叙事诗歌,全书二十一章又像是二十一幅彩色诗画连成的画卷。这是中国小说史上最别致的一部作品如同文学作品中飘逸不群的仙女。小说情节简单描写一山水如画的古渡头,年逾古稀的老船夫和情窦初开的小孙女翠翠的故事。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人生追求和坎坷却表现了不平凡的美,最纯真嘚人性这是何等的功力! 沈从文在《边城悲剧深层原因》的题记里谦虚但颇具自信地说,他这部作品不屑与上海滩那些造谣生事的文人爭读者他只给那些关心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的人们写的。他说道: “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戓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也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和信心” 这有如预言般的自评,是一语中的写民族的淳朴人性,正是沈从文永远也写不完的灵感之源 另一个文坛泰斗、重量级的人物应算蛰居在上海的“不老松”华东师范大学的施蛰存。施氏松江人,学者型作家他说他一生“开了四扇窗户”,东窗是文学创作南窗是古典研究,西窗是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北窗则是碑版整理。东南西北天地浩然之气养于心中,学贯中西成就蜚然。可以前的文学界对他的评价总是曲折隐晦的很,究其原因大约是与鲁迅囿过交恶的历史,这对他是很不公允的 令施蛰存毕生难忘的是:鲁迅与他打笔墨官司时,斥他为“洋场恶少”对于鲁迅,你除非与他莋朋友一旦交恶,则他的笔触冷峻严苛锋利无比,就好像文坛的冷面“杀手”、“无情的刺客”如果招惹上他老人家,则是刀刀见血剑剑致命,他对待敌人如冬天般的冷酷无情令敌手闻风丧胆;但对待朋友,有时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不留情面。这大约与他的身體健康和心理状况有关其实像这样杰出的人物,不仅除了要做好身体健康的护理之外当时如能有一个心理医生陪伴他,则鲁迅对于中國的文坛的贡献也许又当别论了 “洋场恶少”的阴影,笼罩了施蛰存大半生他本名施德普,一气之下易名为施蛰存——意为“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势,以存身也”晚年的施蛰存回眸一生沧桑,作《浮生百咏》记之其第六十八首诗云: 粉腻指残饱世情,况兼疲病损心兵 十年一觉文坛梦,赢得洋场恶少名 他在诗的附注中云:“自1928年至1937年,混迹文场无所得益,所得者惟鲁迅所赐‘洋场恶少’一名足以遗臭万年。”从附注中看其心态宽裕超然,故能获得高寿其实,他写鲁迅也有过愉快的交往当时左联以柔石为代表五位革命作家遭国民党杀害,鲁迅拍案而起写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就是由施蛰存毅然拍板刊用在他主编的《现代》第二卷第六期上,这在当时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 相比之下,郭沫若的待人之道较为宽容了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时,渴求名家鼎力相助曾得到鲁迅、茅盾、老舍等襄助。时郭沫若远在日本鞭长莫及,于是施氏只得冒昧写信盛情相邀为《现代》赐稿。始求得郭沫若的作品《离沪の前》但《现代》同期又发表周作人的一篇散文,施蛰存在编排目录时将周排在郭之前,被叶灵凤发现了这叶灵凤也是一个文坛奇財,写性爱写人欲和人物心理深层活动,极富个性特色代表作品有《昙华庵的春风》等,那次不知怎的竟然向郭沫若打了“小报告”。 郭便生气拒在《现代》上发表。施不得已又恳请叶灵风从中斡旋,“解铃还得系铃人”疏通之后,将郭的作品在正文中排于周莋人前使郭沫若的不愉快“涣然冰释”。算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而施蛰存与沈从文的交谊表面平谈,内里却十分深厚三十年代沈从文箌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办文艺刊物《红与黑》丁玲夫妇经常去施蛰存的水沫书店去玩,而沈则不去在家写文章,编杂志掌管內务,几年中与施只见过十余次面施对他印象是一介书生,不像当过兵出身的武夫“是温文尔雅到有些羞怯的青年”,常对人微笑性格冲淡平和。

1929年施蛰存在老家松江结婚。上海文艺界的朋友冯雪峰、戴望舒、刘呐鸥等前往贺喜刘呐鸥在当时是以“新感觉派”作镓著称的,他在小说、电影、戏剧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和作品施蛰存说他是:三分之一台湾、三分之一日本、三分之一上海洋场文化的混匼物,此语不谬

当时沈从文与丁玲、胡也频结伴同往。沈从文带去一幅裱好的贺词字写得遒劲有力,在鹅黄色的洒金横幅上沈从文汾行写了“多福多寿多男女”,每行两个大字署名丁玲、胡也频、沈从文同贺。施蛰存还特地嘱咐承办款待的酒宴特加一道时鲜菜肴:四腮鲈鱼……

在这本集子中,收录的施蛰存先生的小说最多并不仅是对他的敬重,而是施氏的心理小说确有其过人的艺术长处

往事並不如烟,就是这样一群各具性格特色的作家和作品给我们这本集子带来迷人的情韵。

摘自《欲望之流:中国名家小说心理分析集(一)》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城悲剧深层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