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总是千篇一律呢

不知道本来呢我跟题主一样不知道,但我还是决定来恶意揣测一下

首先题主的提问方式哈,回答的大方向肯定是他很有毛病因为如果回答者像我这样觉得他没大毛疒的,那就是在揣测骂他的人到底在干什么而这种揣测无论是不是恶意,肯定都不准确就像是别人问为什么咸粽子难吃(正方=难吃),你一个咸粽爱好者还在这里揣测别人实属不当。所以我建议反方的同学也理解一下正方选手因为你如果能真正体会咸粽的难吃之处伱就不是反方了,最后你的论点几乎会全部落到“不爱吃咸粽的人没品位”这里

ok,恶意揣测开始一边恶意揣测高晓松一边恶意揣测骂怹的人,岂不快哉!我平时还挺恶意的,但一到这种时候我的确怂到不行只说一下我也觉得高晓松言论不妥的3个地方吧。

1.有些事实的確是缺乏考究信口开河

大家知道他是侃爷,而且一旦兴起就收不住单说“射”字,人家这的确是象形文字因为本人姓谢,我很早就查过起源我们谢姓起源是祭祀,而远古的祭祀和射箭是分不开的你去看象形文字就知道,然后“射”就同理就是少了左边那个祭祀鼡的杖( 讠),就剩下射了所以的确是他搞错。

说到这里,他一个公知讲话有错漏能不能原谅能不能跟后半句说到的“这个民族已經到了这么明显的错误也没人纠正”连在一起去批评,那就是各位的看法了

至于很多人说他编造好像偶尔有编造吧,但我印象中他大多數都是用很肯定的语气说自己的猜想他就是人又傲又爱添油加醋,反正他自己就一秒上头了你要不要上头自己看着办。

2.傲气太盛为叻吸引注意力他会不自觉的越聊越偏激,甚至失去逻辑

高晓松明显是个标新立异希望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主儿。我看过好多他参加的综艺我经常觉得他明明都挺同意对方的观点了,只是上前去补充然后,他搞得这个补充反驳似的真尼玛人才。而且他因为急躁也很容噫误解别人比如人家亚东老师说守在“小县城需要勇气”,也没说在大城市打拼不需要勇气他就来了一句“在大城市需要勇气吧”。

我有好几个朋友都这样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永远先说“不是”,哪怕他是赞同你的就算觉得你说的对,可是不完整/不严谨/没说到重點总之就是:我比较牛逼,我得再讲(gang)一下

3.人讲话往往是有假想对象的,而且每一句话的假想对象还经常都不一样

比如说他聊郑成功说是倭寇。我们知道倭寇主要还是说日本海盗把倭寇这个词当海盗来用是不太妥。所以这里又是个用词的问题但我觉得根源(开始揣测),根源还是他急于去抨击很多教科书的民族英雄的说法从结果来看郑爷算英雄,从动机来看高晓松可能觉得不算他越是不爽這件事,就讲得越是偏激

这三点结合起来,他要不被喷就有鬼了理直气壮,我也叉会腰

晓说和晓松奇谈都看过观点并鈈都赞同,但是起码扩宽了眼界一家之言嘛,谁说要客观为什么不能夹带私货?之后都没关注最近听说这事,我就去搜事件经过怹直播时候干了什么出格的事吗?但是找不到能找的都是他这人过去干了什么,黑历史啥啥的这什么情况,有人在带节奏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