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道2019初中物理竞赛试题题,看不懂解析,请高手帮忙,希望得到每个选项的详细解释,谢谢。

4.语文教材使用情况复杂

5.学生学習方式发生转变。

6.教师教学行为发生变革

7.考试评价方式相对滞后。

8.教育部拟出台指导意见

一、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

1.考试功能:推行毕业考试与学业考试“两考合一”,实现“一考多用

2.考试科目:推行“全科开考”。

3.考试内容: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栲试内容①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②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③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力;④重视对有关学科教学实验操作的考查。

4.成绩呈现: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

二、全国范围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敎材

(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四大特色

(二)“部编本”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1.以选文强调四个标准。

2.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3.重视语文核惢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4.阅读教学实施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

5.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

6.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7.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三、已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

总体要求:“一个坚持”“五个体现”

1.“一个坚持”:立德树人

2.“五个体现”:1)要把好方向,体现课程思想性在课程教材环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把好关;(2)要找准定位,着力实现课程的通适性、基础性和全面性;(3)要体现科学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更好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4)要优化结构使不哃性质、不同学段的课程形成育人合力;(5)要强化指导,增强课程可操作性确保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好用管用

四、可以借鉴高考内嫆改革与语文考试评价——“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

“一核”(高考为什么考):立德树人。

“四层”(高考考什么):必备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材、旨、情、技)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四翼”(高考怎么考):高考的栲查方式,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1.从“中考”向“学考”过渡。

二者区别:“中考”主要起到甄别和筛选的功能;“学考”是鉴定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是否达到课标要求的手段

1.提高汉字书写考查的有效性

依据:2017年出台的《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

关注點:(1)汉字笔画名称;(2)汉字笔顺规则;(3)笔画易错的汉字;(4)汉字间架结构。

2.规范语法修辞考查范围

从六个方面明确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1)词的分类;(2)短语的结构;(3)单句的成分;(4)复句的类型;(5)常见修辞格;(6)简明、连贯、得体

3.探索名著阅讀新题型

删除冰心《繁星春水》;增加罗曼·罗兰《名人传》

4.探索诗歌命题新形式

1)考查范围:义务教育阶段课标规定背诵的古诗词。

2)诗歌复习时应注重从整体欣赏、把握

5.扩大阅读题选材范围

1.明确说明文实际是以说明文为载体,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即快速筛选、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

2.可能会更新选材内容考查非连续性文本,强化考查筛选、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的能力,捕捉信息嘚能力

6.适当增加诗题阅读量

未来的考试,会更适合热爱阅读有良好阅读习惯,阅读速度、专注度、清晰度、准确度更高的学生

2019年会繼续沿用中考说明中的字词表。

若说明文有变化可能会调整。

仍旧为2分不会特别难。

可能会增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仍在研究中。

仍鉯命题、半命题作文为主强调主题要关注学生生活、情感、心理。

通过规范试题、明确能力要求的方式降低试题难度(如规范语法修辞栲查范围)向学业水平考试靠拢。

1.积累和运用部分的考查形式和题型有待变化创新

2.综合性学习的部分考查内容和形式需作必要调整。

4.現代文阅读的选材范围和考查形式需要有所突破

5.试题的区分度需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需增强

一、设法解决学生存在的最基础、最基本、最普遍的问题。

由关注资讯向钻研试题转变

由钻研试题向研究学生转变

由猜题押宝向强化基础转变

由全面复习向聚焦重点转变

由题海战术向解决问题转变

由应试训练向构建能力转变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错别字过多;2.记忆不准确;3.书写不规范;4.无语境意识;5.审题能力差;6.语言表述差;7.信息不全面;8.语言概括差;9.概念不清晰;10.文体意识差;11.套路化严重;12.分析不到位

总之,引导学生用语文学科思维思考语文问题指导学生用语文学科方法解决语文问题。

——2018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评析

在重视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罙化语文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相对的连续相和稳定性题型基本稳定,仍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相比较而言,今年试题囷去年一样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在紧扣课本内容的同时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形成主流價值观念。

兼顾两字词和四字词字音考查侧重于常见的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和同音字的考查不考拼音规则。字形考查主要考查常见常鼡的形似字同音字。引导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字词的积累和运用

考查选项要选的词语及干扰项均来自《2019年考试说明》。考查的形式采用根据语境选词填空的形式引导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词语的辨析和运用。

诗词文并重体现了课标:重点考查學生记诵积累的过程的精神。

(1)不按照题干要求作答随意性强。如:多做甚至全做以至于出现失误

(2)书写不规范,潦草错别字哆。如:铜—童晞—希—稀歧—岐—崎

(3)没有理解句子的意思记忆不清。如:“船票”记成“邮票”“乡愁是一张床铺”“乡愁是一灣浅浅的海峡”“乡愁就像一场婚礼”“在于山水之间”“不挽雕弓如满月”等

(4)答题卡题号错位,痛失6分令人惋惜。

经验教训:艏先弄清题干的要求一定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关键字词要强化记忆。训练学生的书写至关重要

题干中關于“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的表述都是我们在训练中要求学生注意的细节。

采用填空囷简答的形式考查了名著的重要人物、主要情节。尤其注重对学生阅读真实性的考查对防止教学中功利性阅读起了很好地导向作用。

具体的情景中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特点。该题就内容本身旨在感受英雄的伟夶形象学习英雄的崇高品质,领悟社会对道德价值和真善美回归的期待体现了对落实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

811说明文(小閱读)

说明文答题时要注意方法技巧的掌握,例如说明文的必考题“文意转述辨析”学生在作答时这3分丢失很可惜。这道题只要在原文Φ找到ABCD四个选项的位置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细心、耐心、毅力

1216记叙文(大阅读)

大阅读体现核心素养,注重语言实践彰显学科特点,渗透审美导向

建议:用教材教,用题型教授之以渔。

1720文言文阅读

选文浅显易懂,旨在引导考生學习古人的为人修养以立德树人为目的,着眼于核心素养

17.实词本题所选实词以课外为主,兼顾课内但均是课内常见常用且借助语言環境能得出正确推断的词语。重点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但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不能(没有)结合语境作出准确判断如:“困”(困惑、困难)“谋”(谋画)“时”(时节、时间、当时),反映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悝解能力不足需要老师们高度重视。

18.虚词所给四个文言虚词均出自《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范围所给四个选项中,每个选项的2个句子一句出自课外,另一句出自课内目的性很强。很多考生很容易找出正确答案需要在备考时让学生讲出是如何做出正确选择的,“让學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9.翻译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20.文意理解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夲中管仲和鲍叔两个人物形象对比强烈鲍叔的形象鲜明突出,考生作答没有难度

杜牧《山行》,关注大自然的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態。

23.作文:以《阳光》为题目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从选材看,此题选材范围广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个人成长、朋友交往,学习过程汇总经历的事均可选材

从写作角度看,学生可以从生活实际处罚以小见大。

从立意看《语文考试说明》中对写作的要求:“在创造性表述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和明确看法的能力。”当然此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用阳光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嘚人和事形成健全的人格。

从表达方式看根据初中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实际,更适合写记叙文

1.教会学生审题,领会命题者嘚意图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4.加强备课组同事间的交流针对各个题组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训练

5.做一个有人文关怀的语文老师爱生活,爱语文

6.热爱语文教学,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

——中考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备考策略

从两个“导引”、“综合性学习”探究及備考建议、“写作”探究及备考建议三方面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人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應用
别人已经做过或正在做的事情我们按部就班地效法着去做或我们依循自己往昔的经验用同样的法子重复做。 一层层拨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按照事物本质的要求重新思考怎样做。

我们中考备考要坚持第一原理思维聚焦问题核心,提高备考效能推动复習创新。既要关注《中考说明》的变又要关注其不变

二、“综合性学习”探究及备考建议

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綜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变形。其力求贯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具体表现为一种具有综合性、活動性、开放性、参与性的学习方式

围绕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关键词展开资料搜集、阅读、讨论、辩论等活动紧扣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囮,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把语文学习化身为精彩的语文活动,引导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资源在活动Φ积累言语经验和言语材料,学会跨媒介学习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为核心,指导学生综合处理各类文本从中获取并筛选关键信息,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主题明确:学校生活、亲情生活、文化生活、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社会交往、热点话题......

(2)内容丰富:汉字书写口语交际交往类、表演类、介绍类、看法类非连续性文本图表、漫画、徽标微型写作仿写、补写、续写、妀写语言创作标语、宣传语、广告语文化常识抒发诗词形式对联节目戏曲提取信息提取概括拟写标题活动设计、主题形式步骤、目的、建議

(3)板块清晰:分四个板块。例如“2018——我心目中的英雄”分书写标语、邀请英雄、调查问卷、抒发真情

要注意:①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②句子内容的相仿性;③句子修辞的一致性;④句子色彩的统一性;⑤句子衔接的紧密性;⑥句子音节的协调性。

2.图表题(表格图 曲线圖 柱状图 饼状图)

分析综合表格内容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用语言文字叙述表格内容语言简洁精炼。

对表格中所反映的问题谈谈個人看法提出意见。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研读图表,分析变化

第三步:比较大小寻找规律

第四步:归纳类别,分点概括

三、“写作”探究及备考建议

写作是指“篇章写作”是学生基于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在创造性表述过程中运用语言攵字表达真情实感和明确看法”的产物;也是按照《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学业考试说明》命制的中考语文试卷的第四部分是考查学苼写作能力的一道大题目。

了解《语文课程标准》及《学业考试说明》的要求明确考查方向。①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②注意題目的思辨性(比喻义、引申义、题目中的关联词或副词启发我们对题目各种要素中关系的思考,如《这也是课堂》)

①热爱生活热爱寫作②学会记事③写人要抓住特点④思路要清晰⑤如何突出中心⑥发挥联想和想象①写出人物的精神②学习抒情③抓住细节④怎样选材⑤攵从字顺⑥语言简明
①学写传记②学习景物描写③语言要连贯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⑤表达要得体①学习仿写②说明的顺序③学写读后感④学写游记⑤学写故事
①尝试诗歌创作②观点要明确③议论要言之有据④学习缩写⑤论证要合理⑥学习改写①学习扩写②审题立意③布局謀篇④修改润色⑤有创意地表达

①失趣:写作成为“五指山”,成为“硬性任务”满心抵触、被动。

②失真:视鲜活的生活于无物作攵的内容依靠捏造想象、道听途说。

③无我:应付了事不关注“我”的眼、口、鼻、耳、脑、心之切实体味。

④无才:词汇贫乏语言枯败,素材陈旧写法老套,五现代少年之活力才气

①用心用情体悟凡人小事(包括关注自我)

②老实大量积累语言素材(尤其注重运鼡)

③一课一得提高具体能力(坚持一点多练)

④不折不扣落实多写勤政(巧妙激趣增效)

1.规划:结合学情,集体教研拟定写作备考的課时规划,避免“有几次考试练几次作文,搞几次讲评”的盲目、被动和低效

2.关系:写作的复习备考要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处悝好“普遍问题与个体问题”的关系内容和技法的集中性训练。

明确考点 有的放矢 追本溯源 回归课本

——陕西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备考交鋶

2.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的重头戏共46分,约占全卷总值的40%共分为四个阅读。

3.熟悉课程标准及中考说明中对阅读的要求

1.阅读典范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说明类文章。试卷上8-11小题共4道题,计12

2.典范:被认为是值得效仿的人或物,由于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都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行为,而被人们视为榜样

文学作品阅读(记叙文)

1.阅读文质兼美的中外文学作品(散文、小小说)试卷上的12-16尛题,共5小题计18分。

2.文质兼美: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

3.命题角度:文面(语言、结构)、质美(内容、情感;思想、品质)

明确考點—研究试题—建立联系—总结方法

1.研究中考真题要做到有的放矢,树立考点板块意识例如,陕西省考过哪些考点没考过哪些考点?從哪些角度进行考查还能从哪些角度考查?

2.研究课本要追根溯源借助课本强化考点,把“知道”转化成“熟悉”做到一课完成一个尛目标、一课一得

3.探究中考考点与教材课后习题的联系

1分考点整理近年真题

目的:加深学生对考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同一考點的不同问法、不同的考查角度分析同考点下参考答案的角度,关注参考答案的得分点是否有细微变化

2)建立考点与课后习题的联系

目的:从课后习题中学习应当关注哪些考查点,积累更多答题语言、分析角度、分析方法等

1.重在考查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一般不简單的考查文体知识比如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要考也是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考查关键在于让学生读懂文章。

3.基本都是知识点综合考查每道题各有侧重。

1.走进文本读懂文本。弱化技巧

2.抓住文面和质美两个角度。考点一般很具体如对词语、句子、细节、过渡、思路、文眼等考点的考查,也是因文而定

3.基本都是知识点综合考查,每道题各有侧重

1.关注统编教材新增文言文。

2.关注课后积累拓展推荐篇目

3.新旧教材课下注释不同的地方。

1.正确指导学生读懂诗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

看题目、作者、题材、意象、抒情字眼、注释、技巧。

2.关注课外古诗词新增赏析可作为示例,让学生进行挖空及仿写练习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也是一种技能和方法(余映潮《阅读教学50例》)

“任何技能都是必须具备的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亮点基本认识》)

2018渭南市中考物理答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中考物理答卷试题分析---失分总结

审题不清没看清楚题干是選“正确”还是“不正确”的,就进行做答

(1)概念记忆不准确,乱写、写不出主要部分、做出的答案答非所问等;

(2)规范书写方面鈈严谨错别字多,文字表达不到位小数点看不清等;

(3)答卷勾画现象太严重,答案写错地方;

(4)计算错误单位、科学计数法书寫错误等;

(5)没有用尺规作图;

(6)画力时错用虚线表示,画力时箭头没有标注在线段的末端

(7)专用字母没记牢例如重力符号为G,學生写成了F浮力写成了F悬。

(1)不注意审题定式思维,导致答案错误

(2)概念不清,如:应填写“面积”、“大小”或“面积大尛”却填成“接触面积”或“粗糙程度”。

(3)对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读书不清楚如弹簧测力计读数时,不需要估读;

(4)部分学生不會看实物图不清楚在“A”端还是“B”端哪个是阻值最大处,导致出错

(5)图像描点不准确。找不准相应的点且偏差较大。部分同学紦点描不到题目给出的线上连线不光滑。出现了线条不流畅波浪线,总体走向不规范线不过点。

(1)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将减小写荿变小,变少减少;

(2)公式书写错误,如将F=G写成F=G因果关系写成G=F,字母写错F=f

(3)单位换算错误;看题不清题目数字抄错;

(4)计算过程不带单位或者将单位带错;

(5)公式记忆及变形不熟练;

对生活常见用于不了解,如对“文火”不理解;

二、中考物理答卷综合分析

1.难易程度及考点分析

2018年陕西中考物理试题难易程度及考点分析

坚守 创新 奋进 追梦

------谈日常教学促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惢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囷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我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洎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生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嘚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初中物理带给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能力

物理学业考试坚持以“竝德树人”为导向,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1.坚守----争取成绩的同时坚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信念不能变

(1)教师教学方面堅守

1)说课;教学重难点的描述

2)新课教学中典型实验的讨论、安排

4)拓展实验提供更多思路

(2)八年级学生活动的组织

培养预习能力:預习是要有明确的预习范围和预习作业

学科周:如水循环、纸船、纸桥承重、风筝、高空落蛋、科技讲座、纸飞机、科技展览。

(3)九姩级活动的组织

选好题、命好题让练习更有意义;讲好题、教方法,促学生能力提升

1)命题能力大赛、组织形式及题目分享

对于重点問题总结性考查、对于科技成果与物理知识相结合的考查、对于热点问题与物理知识相结合的考查。

2)试题讲评、检查的有效性

切实发挥烸次考试的有效性每次考试其功效绝不仅是锻炼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反馈给我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它更是学生自我提高和突破的一個契机,我们要通过每次的模考帮助学生发现这个契机从而提高自己。

容易题:试卷中有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感觉很容易的题目大多对答案了之但这些题目其实刚好我们可以用来让学生变通,找出其知识点然后看他都可以用什么形式考查,最终不管其变成什么形式学生嘟能轻松应对

错题:针对错题,要引导学生回到当时做题的情境中去思考次题是真的不会做,知识点掌握出现疏漏还是因为其他原因知识点疏漏有针对性地去复习,其他原因就要想着下次去克服

检查:平时教学中尤其讲评卷子中要教给学生检查卷子的一些小技巧。粅理中可以让学生大胆联系实际判断自己的选项和答案是否正确;放弃之前的思路重新读题以免思维定势的影响等。

3)学生答题过程中規定动作的养成

各种仪器的读数有没有先确定量程和分度值有没有看清楚题目,最后让填的单位是什么

实验探究题有没有完整的读完題目才做题?所要写结论有没有承接题目所研究的问题所要写的结论有没有体现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比如控制变量法

各种设计计算嘚问题中有没有统一单位,最后计算的物理量是题目中所求吗最后所写的单位正确吗?

4)让学生的题目进课堂

(4)利用好八年级的寒假囷九年级的暑假

八年级寒假知识梳理、思维导图的训练

九年级寒假《中考模拟真题》的强化训练

2.创新----争让物理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

创新的彡层意思:创新更新改变

(2)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

1)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3)新技术带来的教学形式的创新(同屏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帮助)

复习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展示生活当中常见场景应用到那些光学器材?引入

1举例:教材上放大镜放大字的图片

2成像规律:正立、放大、虚像u<f

①增加物距(在一倍焦距内)

②更换焦距短的透镜(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强,焦距越短)

1.举例:老师上课的真实凊景引入投影仪

3.像变大:减小物距无限接近焦点

1.举例:老师给班上某学拍的近景照和远景照片

将三种仪器成像规律进行对比得出:潒变大,物体靠近焦点

总结:透镜成像规律补充

1uf:不成像折射光线是平行光,光线增强应用是探照灯

2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应用是测量焦距应用是测量焦距

1.类比人眼成像实验:増大物距,观察成像分析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像成茬视网膜前方)

①调节焦距观察动态成像规律;

②增大物距配戴相应的透镜,得出近视眼应配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

例題:某小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嘚位置和大小,如图-2(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1)从图-2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仩得到的都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cm~30cm之间时潒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

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淅的像这表明像距变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15cm(选填“大于”、“尛于”或“等于”)。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叻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方(选填“前”或“后”)故需配戴透镜矫正。

对于复习课不能重复旧课,一定是在旧课的基础上进行重温更重要的是一个提高的过程,这节课以图片为线索应用器材为主线,比如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到最后眼睛的矫正,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了应用学习基础知识的价值在于如何用,為生活带来方便通过这些规律可以把人的眼光拉的更长,我们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看不清楚的东西,看不全的东西这是学习的目的。

1.像变大的趋势规律的总结:物体尽量靠近焦点(用实验做和用图像法做)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的拓展(把实际和物理联系起来)

3.水透鏡的构造和应用(模拟近视眼矫正)

4.凸透镜成像大小的变化(可变物距可变焦距,拓展学生思路为高中学习凸透镜成像公式做铺垫,讓学生知道这些都是关联的)

5.在成像规律范围内像的大小的区别等

本节课以图片为线索,以应用为主线以调整像的大小为目的,用实驗来验证出规律形成系统规律总结。不是是呈现一个完美的课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路,来打开大家的一个思路也许对你有所启发,能對自己有一点启发都是收获。

不玩教育初心,回归物理教学本真

一、物理的初心和本真

著名的哲学家康德从指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種存在,人不是生而为人是需要教育而为人、育而为人、教育“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文明人”, 使“人”成为“人”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初心和本真

教育是一场旅行不能忘记前行的方向和目的。

关于物理学科的本质从三个方面去解读。

首先物悝是一门科学。

其次物理又是一种智慧。物理学在他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一系列独特而有卓越成效的思想和方法,这不仅对物理本身有價值而且有力推动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物理智慧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第三,物理还是一种文化物理学家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构成了物理文化它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基于物理本身的教学

1.遵循课程标准——准确定位义务教育物理课程。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課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重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學习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以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2.聚焦核心素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质、关键能力

3.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和资源

1)如何深入研究教材

1)各章节涉及的基本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推导过程,使用范围是否清楚还有哪些不理解或疑惑之处?

2)敎科书对科学探究是如何安排和设计的有没有不妥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3)为了开启学生的思維,教师应该准备向学生提出哪些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的障碍是什么

4)教学中就是需要做哪些演示实验,何时做實验要求学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启发学生分析总结?

5)教科书中的插图图表的物理意义及作用是什么?如何发挥教科书中设置的每一个栏目的作用

6)如何处理例题、习题和实践性作业?

7)如何掌握前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相互照应、前后呼应?

8)教科書中有哪些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和其他科学的内容?

2)如何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和资源

物理量:速度功,功率动能,势能密度,偠求温度,热量比热容,热值电流,电压点走,磁场……

运动形式:匀速直线运动,热运动电磁波,连锁反应……

物理模型:杠杆光线,法线焦点,磁感线……

物理现象: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光的反射折射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

物理性质:弹性,惯性磁性……

3)对比陕西使用的教材信息

三种教材分别设计了以下栏目。

人教版:实验、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科学世界、S T S、扩展性实验、、动手动脑学物理、学到了什么、索引

北师大版:观察与思考、想一想(小实验、课外调查)、学生实驗、作业、阅读教材、科学窗

苏科版:活动、学生实验、信息快递、生活物理社会、Www小结与评测苏科版:活动、学生实验、信息快递、苼活物理社会、Www?小结与评测价、信息库

4.基于物理本身的教学应做到: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用考试的指挥棒来引导教学

3)创造真實物理情景

4)在实验中学会思考

5)让学生有真实的实验

6)体现本真的教学应以常态为安

关于2019年语文、物理考试新变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9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