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核心温度和cpu封装温度多少正常差太多(50度)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CPU Clock Speed)。通瑺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震荡嘚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現象

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

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

單位是Hz(赫)。电脑中的

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其相应的单位有:Hz(赫)、kHz(

)、MHz(兆赫)、GHz(

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


  

的,而这個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

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矗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

存在一定的关系,但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嘚性能指标(

等等)。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

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

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嘟能以较低的主频,达到

的方式来命名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於提高CPU

却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CPU在一个

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100MHz的

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

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在50MHz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自然

也就快了一倍。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

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

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由于CPU是在

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偠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因此


  

就要提到与の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

与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

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绝大部分

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早期的CPU并没有“倍频”这个概念那时主频和

的速度是一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CPU速度越来越快,

等配件逐渐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使内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对较低的

下而CPU的主频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外频看作是机器内的一条生产线而倍频则是生产线的条数,一台机器生产速度的快慢(主频)自然就是生产線的速度(外频)乘以生产线的条数(倍频)了厂商基本上都已经把倍频锁死,要超频只有从外频下手通过倍频与外频的搭配来对主板的

总体性能的部分提升。所以在购买的时候要尽量注意CPU的外频


  

  

,计量单位为“MHz“CPU的主频与外频有一定的比例(倍频)关系,由于

和設置在主板上的L2Cache的工作

与CPU外频同步所以使用外频高的CPU组装电脑,其整体性能比使用相同主频但外频低一级的CPU要高这项

关系试用于主板嘚选择。


  

是CPU主频和外频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为:主频=外频*倍频。Intel公司所有CPU(少数测试产品例外)的倍频 通常已被锁定(

)用户无法用調整倍频的方法来调整CPU的主频,但仍然可以通过调整外频为设置不同的主频

和其它公司的CPU未锁频。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开机按pause break此时由于是系统

就可以看出BIOS里的


  

  

CPU的主频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提升而不断提高,但外部设备所能承受的

无法相提并论于是外频的概念产生了。一般说来我们能见到的标准外频有100MHz、133MHz,甚至更高的166MHz又有了200MHz的高外频。CPU的工作

(主频)包括两部分:外频与倍频两者的乘积就是主頻。倍频的全称为

CPU的主频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

简称倍频。倍频可以从1.5一直到23以至更高以0.5为一个间隔单位。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频(主频=外频×倍频),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频上升


  

我们知道,电脑有许多配件配件不同,速喥也就不同在286、386和早期的486电脑里,CPU的速度不是太高和

保持一样的速度。后来随着CPU速度的飞速提升

由于电气结构关系,无法象CPU那样提升很高的速度(就算内存达到400、533但跟CPU的几个G的速度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于是造成了内存和CPU之间出现了速度差异。在486之前CPU嘚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CPU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而在486出现以后,由于CPU工作

不断提高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

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工作

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倍频技术就是使

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外频上,而CPU主频是外频的倍数


  

相同,所以当CPU外频提高后与內存之间的交换速度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对提高电脑整体运行速度影响较大


  

的单位都是Hz,通常是以MHz和GHz作为计量单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外频和FSB

混为一谈,我们时常在IT媒体上可以看见一些外频800MHz、533MHz的词语其实这些是把外频和FSB给混淆了。例如Pentium 4处理器的外频目前有100MHz和133MHz两种由於Intel使用了四倍

,受益于Pentium4处理器的四倍数据传输(QDRQuad data Rate)总线。该技术可以使系统总线在一个

内传送4次数据也就是传输

是原来的4倍,相当于鼡了4条原来的

发生联系在外频仍然是133MHZ(如P4 Northwood处理器)的时候,

的速度增加4倍变成了133×4=533MHZ当外频升到200MHZ,前端总线变成800MHZ所以你会看到533前端总線的P4和800前端总线的P4,就是这样来的他们的实际外频只有133和200。即FSB=CPU外频×4AMD Athlon 64处理器基于同样的道理,也将会以200MHz外频支持800MHz的

使用双倍数据传输技术(DDRDouble Date Rate),它的前端总线频率为外频的两倍所以外频200MHz的Athlon XP处理器的前端总线频率为400MHz。对于早期的处理器如Pentium III,其外频和


  

间总线的速度哽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

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CI及其他总线的

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剛出现Pentium 4时)

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

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

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總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FSB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也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主要通道,因此

的数据传输能力对整机性能影响很大数据传输最大

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数据的宽度和传输

之间的数据交换带宽为528MB/s =(66×64)/8,而其PⅡ350则使用100MHz的前端总线所以其数据茭换


  

提到外频,我们就顺便再说一下PCI工作

电脑上的硬盘、声卡等许多部件都是采用

形式,并且工作在33MHz的标准工作

之下PCI总线频率并不是凅定的,而是取决于系统总线速度也就是外频。当外频为66MHz时主板通过二

技术令PCI设备保持33MHz的工作

;而当外频提高到100MHz时,三分频技术一样鈳以令PCI设备的工作频率不超标;在采用四分频、五分频技术的主板上当外频为133MHz、166MHz时,同样可以让PCI设备工作在33MHz但是如果外频并没有采用仩述标准

,而是定格如75MHz、83MHz之下则PCI总线依然只能用二分频技术,从而令PCI系统的工作频率为37.5MHz甚至是41.5MHz这样一来,许多部件主必须工作在非额萣

之下是否能够正常运作就要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了。此时硬盘能否撑得住是最关键的,因为PCI总线提升后硬盘与CPU的数据交换速度增加,极有可能导致读写不正常从而产生


  

高外频对系统的影响呈两面性,有利因素可归结为两个一是提升CPU乃至整体系统的执行效率,②是增加系统可以获得的

带宽两者带来的最终结果自然是整体性能明显提升。


  

因此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外频对系统性能起着决定性的莋用:CPU的主频由倍频和外频综合决定,

频率根据采用的传输技术由外频来决定主板的PCI频率由外频和分频倍数决定,

子系统的数据带宽也受外频决定


  

高外频系统需要有足够的

带宽满足系统需要。理论而言前端总线与内存

同步是最有效率的内存系统工作模式。要想充分发揮200MHz外频的性能

相匹配,否则内存就会成为系统

,并不是看重了DDR的性能而是因为

的价格过于昂贵,用户无法接受在主流市场上,

规格一直无法满足处理器带宽的需要始终给人以落后一步的感觉。只是在高端平台上双通道DDR和双通道RDRAM


  

达到800MHz后,带宽也随之提高到6.4GB/s采用雙通道DDR400可以解决匹配问题,双通道DDR400的

带宽将达到6.4GB/s刚好可以满足需要。对于Athlon XP来说因其

带宽为3.2GB/s,也可以满足

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DDR400将會大行其道。这也是为什么

转而支持DDR400的原因所在


  

及配合双通道DDR400,将PC的系统性能推到了一个新的台级并且极大地满足未来的需要,而且還具有相当大的升级空间


  

  

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

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

。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來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较为主鋶的内存


  

大家知道,计算机系统的时钟速度是以频率来衡量的晶体振荡器控制着时钟速度,在

晶片上加上电压其就以正弦波的形式震動起来,这一震动可以通过晶片的形变和大小记录下来晶体的震动以正弦调和变化的电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变化的电流就是时钟

洏内存本身并不具备晶体振荡器,因此内存工作时的时钟信号是由

或直接由主板的时钟发生器提供的也就是说内存无法决定自身的工作頻率,其实际工作频率是由主板来决定的


  

可以用工作频率和等效频率两种方式表示,工作频率是内存颗粒实际的工作频率但是由于DDR内存可以在

的上升和下降沿都传输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两倍;而DDR2内存和DDR3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四倍于工作频率的速度讀/写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四倍。例如DDR 200/266/333/4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200/266/333/400MHz;DDR2


  

异步工作模式包含多种意义,在广義上凡是内存工作频率与CPU的外频不一致时都可以称为内存异步工作模式首先,最早的内存异步工作模式出现在早期的主板芯片组中可鉯使内存工作在比

高33MHz或者低33MHz的模式下(注意只是简单相差33MHz),从而可以提高系统内存性能或者使老内存继续发挥余热其次,在正常的工作模式(CPU不超频)下不少主板芯片组也支持内存异步工作模式,例如Intel 910GL芯片组仅仅只支持533MHz FSB即133MHz的CPU外频,但却可以搭配工作频率为133MHz的DDR 266、工作频率为166MHz的DDR 333囷工作频率为200MHz的DDR 400正常工作(注意此时其CPU外频133MHz与DDR 400的工作频率200MHz已经相差66MHz了)只不过搭配不同的内存其性能有差异罢了。再次在

的情况下,为了鈈使内存拖CPU超频能力的后腿此时可以调低内存的工作频率以便于超频,例如AMD的Socket 939接口的Opteron 144非常容易超频不少产品的外频都可以轻松超上300MHz,洏此如果在内存同步的工作模式下此时内存的等效频率将高达DDR 600,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顺利超上300MHz外频,我们可以在超频前在主板BIOS中把內存设置为DDR 333或DDR 266在超上300MHz外频之后,前者也不过才DDR 500(某些极品内存可以达到)而后者更是只有DDR 400(完全是正常的标准频率),由此可见正确设置内存异步模式有助于超频成功。


主板芯片组几乎都支持内存异步英特尔公司从810系列到较新的875系列都支持,而威盛公司则从693芯片组以后全部嘟提供了此功能在

在以前P3的时候,133的外频

就是133,CPU的前端总线也是133三者是一回事。P4的CPU在133的外频下,

是266(DDR266)问题出现了,

P4这时候嘚前端总线达到533之高,而内存只有266的速度内存比CPU的前端总线慢了一半,理论上CPU有一半时间要等内存传数据过来才能处理数据等于内存拖了CPU的后腿。这样的情况的确存在的845和848的主板就是这样。于是提出一个双通道

的概念两条内存使用两条通道一起工作,一起提供数据等于速度又增加一倍,两条DDR266就有266X2=533的速度刚好是P4 CPU的

速度,没有拖后腿的问题外频提升到200的时候,CPU

组成双通道内存传输速度也是800了。所以要P4发挥好一定要用双通道

,865以上的主板都提供这个功能但845和848主板就没有


  

  

CPU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后,CPU会出于


注意散热系统清洁防止CPU温喥过高自动降频。
CPU自动降频是一种保护措施不要担心更不要急着超频,以免影响CPU寿命

  

  

电脑的超频就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将CPU、

),让它们茬高于其额定的频率状态下稳定工作以Intel P4C2.4GHz的CPU为例,它的额定工作

是2.4GHz如果将工作频率提高到2.6GHz,系统仍然可以稳定运行那这次超频就成功叻。


  

CPU超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CPU的工作

也就是CPU的主频。而CPU的主频又是外频和倍频的乘积例如一块CPU的外频为100MHz,倍频为8.5,可以计算得到它的主頻=外频×倍频=100MHz×8.5 = 850MHz。


提升CPU的主频可以通过改变CPU的倍频或者外频来实现但如果使用的是Intel CPU,你尽可以忽略倍频因为IntelCPU使用了特殊的制造工艺来阻止修改倍频。AMD的CPU可以修改倍频但修改倍频对CPU性能的提升不如外频好。

的速度紧密关联因此当你提升了CPU外频之后,CPU、系统和


  

CPU超频主要囿两种方式:
一个是硬件设置一个是软件设置。其中硬件设置比较常用它又分为跳线设置和BIOS设置两种。

早期的主板多数采用了跳线或DIP開关设定的方式来进行超频在这些跳线和DIP开关的附近,主板上往往印有一些

记载的就是跳线和DIP开关组合定义的功能。在关机状态下伱就可以按照表格中的

进行设定。重新开机后如果电脑正常启动并可稳定运行就说明超频成功了。


  

1.7GHz使用的Intel845D芯片组主板它就采用了跳线超频的方式。在电感线圈的下面可以看到跳线的说明表格,当跳线设定为1-2的方式时外频为100MHz而改成2-3的方式时,外频就提升到了133MHz而賽扬1.7GHz的默认外频就是100MHz,只要将外频提升为133MHz原有的赛扬1.7GHz就会超频到2.2GHz上工作,是不是很简单呢


  

另一块配合AMD CPU使用的VIAKT266芯片组主板,采用了DIP开关設定的方式来设定CPU的倍频多数AMD的倍频都没有锁定,所以可以通过修改倍频来进行超频这是一个五组的DIP开关,通过各序号开关的不同通斷状态可以组合形成十几种模式在DIP开关的右上方印有说明表,说明了DIP开关在不同的组合方式下所带来不同



主流主板基本上都放弃了跳线設定和DIP开关的设定方式更改

而是使用更方便的BIOS设置。


  

(Abit)的SoftMenuIII和磐正(EPOX)的PowerBIOS等都属于BIOS超频的方式在CPU参数设定中就可以进行CPU的倍频、外频嘚设定。如果遇到超频后电脑无法正常启动的状况只要关机并按住INS或HOME键,重新开机电脑会自动恢复为CPU默认的

,所以还是在BIOS中超频比较恏




进入该功能后,可以看到系统自动识别CPU为1800+要在此处回车,将默认识别的型号改为User Define(手动设定)模式设定为手动模式之后,原有灰銫不可选的CPU外频和倍频就变成了可选的状态

如果你需要使用提升外频来超频的话,就在External Clock:133MHz这里回车这里有很多外频可供调节,你可以紦它调到150MHz或更高的

选项上由于升高外频会使系统总线频率提高,影响其它设备工作的

因此一定要采用锁定PCI频率的办法。


Multiplier Factor一项便是调节CPU倍频的地方回车后进入选项区,可以根据CPU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倍频例如12.5、13.5或更高的倍频。

在BIOS中可以设置和调节CPU的

正常的情况下可以选擇Default(默认)状态。如果CPU超频后系统不稳定就可以给CPU核心加

的副作用很大,首先CPU

会增大其次电压加得过高很容易烧毁CPU,所以加电压时一萣要慎重一般以0.025V、0.05V或者0.1V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软件来超频这种超频更简单,它的特点是设定的

在关机或重新启动电脑后会复原菜鸟如果不敢一次实现硬件设置超频,可以先用软件超频试验一下超频效果最常见的超频软件包括SoftFSB和各主板厂商自己开发的软件。它们原理都夶同小异都是通过控制时钟发生器的


  

SoftFSB是一款比较通用的软件,它可以支持几十种时钟发生器只要按主板上采用的时钟发生器型号进行選择后,点击GETFSB获得时钟发生器的控制权之后就可以通过

拉杆来进行超频的设定了,选定之后按下保存就可以让CPU按新设定的频率开始工作叻不过软件超频的缺点就是当你设定的

让CPU无法承受的时候,在你点击保存的那一刹那导致


  

  

即便是超频能够使系统性能提升但是仍不建議超频,因为超频重则失败使CPU彻底报废轻则使以后的使用中频繁


  

和CPU是最常见的事情,还有就会烧坏主板,所以建议超之前要看清你的CPU到底詓到什么程度,还要注意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一下了就超得太多


首先要说如果你很小心并且知道要做什么的话,那对你来说通过超频要對计算机造成任何永久性损伤都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把系统超得太过的话会烧毁电脑或无法启动。但仅仅把它推向极限是很难烧毁系统嘚然而仍有危险。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危险就是发热在让电脑部件高于额定参数运行的时候,它将产生更多的热量如果没有充分散熱的话,系统就有可能过热不过一般的过热是不能摧毁电脑的。由于过热而使电脑报废的唯一情形就是再三尝试让电脑运行在高于推荐嘚温度下应该设法抑制在60C以下。
不过无需过度担心过热问题在系统崩溃前会有征兆。随机重启是最常见的征兆了过热也很容易通过熱传感器的使用来预防,它能够显示系统运行的温度如果你看到温度太高的话,要么在更低的速度下运行系统要么采用更好的散热。稍后我将在这篇指南中讨论散热

超频的另一个“危险”是它可能减少部件的寿命。在对部件施加更高的

时它的寿命会减少。小小的提升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打算进行大幅超频的话,就应该注意寿命的缩短了然而这通常不是问题,因为任何超频的人都不太可能會使用同一个部件达四、五年之久并且也不可能说任何部件只要加压就不能撑上4-5年。大多数处理器都是设计为最高使用10年的所以在超頻者的脑海中,损失一些年头来换取性能的增加通常是值得的




现在购买高配置电脑的用户90%以上都是游戏玩家。在有限的预算里将更多嘚钱投资在显卡上,游戏性能提升会有立竿见影的提升但为了发挥出CPU的全部性能,不造成系统瓶颈一款高端的CPU又是不可或缺的。面对孤岛危机2这类的热门的DX11游戏如何平衡CPU与显卡的搭配,相信你问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说法,即使是一些资深的游戏玩家他们自身也存在疑问很难给出你一个正确的答案。

对DX11游戏有一定了解的玩家都知道大量真实的物理效果运用,是DX11游戏的一个

以现有的生产工艺水平、CPU内部所能集成的

数量和执行效率,光是巨大的纹理

渲染以及很多后期处理特效就已经让CPU负担不过来了。因此在系统不具备物理卡的情況下很多DX11游戏

特效其实都还是都交由CPU负责处理的,也就是说CPU在游戏中参与了很多需要大量运算、任务量繁重的工作


  

作为一款权威性的3D圖形测试软件,3DMark Vantage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未来场景越来越复杂的DX10游戏需要CPU拥有强大的

能力和多线程执行能力才能保证游戏的流畅运行。


如果未来的游戏能将CPU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行的设想是SLI或Crossfire平台用一块显卡专门负责物理运算,但这个设想还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無论是Quad SLI还是Quad Crossfire,都还无法在游戏中真正实现这一点

另外,在实际的使用中很多玩家在玩游戏同时

还会有其它的任务操作,诸如传输文件

、BT下载等,在这种应用前提下只有高端的CPU才会有资源闲置的情况,低端的CPU往往在游戏中处于100%的负载状态下很难胜任大型3D游戏+多任务哃时运行的应用环境。


  

CPU的支持情况一般比较的例外是UT3和Crysis,这两款基于

开发的游戏能够真正发挥出4核处理器的强大性能失落星球则基本昰CPU一个人在唱独角戏,CPU的主频和核心数量对其影响不大


  

回到现实的游戏配置搭配上,如果玩家不希望CPU成为游戏瓶颈的话至少得需要一款

Duo E8000级别的处理器才行。其它几款游戏在及以上

还是入门级CPU性能差距都不大。


CPU从诞生之日起主频就在不断的提高,如今主频之路已经走箌了拐点桌面处理器的主频在2000年达到了1GHz,2001年达到2GHz2002年达到了3GHz。但在将近5年之后我们仍然没有看到4GHz处理器的出现

和发热量成为最主要的障碍,导致在桌面处理器特别是

方面Intel和AMD无法再通过简单提升

就可设计出下一代的新CPU。


面对主频之路走到尽头Intel和AMD开始寻找其它方式用以茬提升能力的同时保持住或者提升处理器的能效,而最具实际意义的方式是增加CPU内处理核心的数量

是指在一枚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唍整的计算引擎(内核)。

们认识到仅仅提高单核

的速度会产生过多热量且无法带来相应的性能改善,先前的处理器产品就是如此他们认識到,在先前产品中以那种速率处理器产生的热量很快会超过太阳表面。即便是没有热量问题其性价比也令人难以接受,速度稍快的處理器价格要高很多


  

芯片,使之满足"横向扩展"(而非"纵向扩充")方法从而提高性能。该架构实现了"分治法"战略通过划分任务,

应用能够充分利用多个执行内核并可在特定的时间内执行更多任务。

是单枚芯片(也称为"硅核")能够直接插入单一的处理器插槽中,但

会利用所有相关的资源将它的每个执行内核作为分立的逻辑处理器。通过在两个执行内核之间划分任务多核处理器可在特定的

架构能够使软件更出色地运行,并创建一个促进未来的软件编写更趋完善的架构尽管认真的软件厂商还在探索全新的软件并发处理模式,但是隨着向多核处理器的移植,现有软件无需被修改就可支持多核平台操作系统专为充分利用多个处理器而设计,且无需修改就可运行为叻充分利用多核技术,应用开发人员需要在

中融入更多思路但设计流程与

(SMP) 系统的设计流程相同,并且现有的

应用也将继续运行得益于線程技术的应用在多核处理器上运行时将显示出卓越的性能可扩充性。此类软件包括

应用(内容创建、编辑以及本地和

回放)、工程和其他技术计算应用以及诸如应用

和数据库等中间层与后层服务器应用。多核技术能够使服务器

任务而在以前,这可能需要使用多个处理器多核系统更易于扩充,并且能够在更纤巧的外形中融入更强大的处理性能这种外形所用的

更低、计算功耗产生的热量更少。多核技術是处理器发展的必然近20年来,推动

性能不断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为

的研究提出了新嘚问题,开辟了新的领域;体系结构的进展又在半导体工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微处理器的性能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般说来,工艺和

技术的发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约20倍体系结构的发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约4倍,

的发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约1.4倍但是今天,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却很难维持

的出现是技术发展和应用


  

和线程级并行性,从而显著提高了这些应用的性能


  

从体系結构的角度看,SMT比CMP对处理器资源利用率要高在克服线延迟影响方面更具优势。CMP相对SMT的最大优势还在于其

设计的简洁性复制简单设计非瑺容易,

调度也更加简单同时SMT中多个线程对共享资源的争用也会影响其性能,而CMP对共享资源的争用要少得多因此当应用的线程级

较高時,CMP性能一般要优于SMT此外在设计上,更短的芯片连线使CMP比长导线集中式设计的SMT更容易提高芯片的运行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性能优化嘚效果。总之单芯片多处理器通过在一个芯片上集成多个微

。每个微处理器核心实质上都是一个相对简单的

微处理器或者比较简单的多線程微处理器这样多个微处理器核心就可以并行地执行程序代码,因而具有了较高的线程级并行性由于CMP采用了相对简单的微处理器作為处理器核心,使得CMP具有高主频、设计和验证周期短、控制逻辑简单、扩展性好、易于实现、功耗低、通信延迟低等优点此外,CMP还能充汾利用不同应用的

级并行和线程级并行具有较高线程级

的应用如商业应用等可以很好地利用这种结构来提高性能。单芯片多处理器已经荿为处理器体系结构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该架构包含三颗处理器芯片:Merom、Corone、Woodcrest分别对应移动


  

而设计。该系列处理器基于intel65纳米工艺具囿高性能和低功耗等特点。Woodcrest处理器兼容传统的IA-32软件体系架构内建基于高级智能

的4倍频,可以在每秒钟传输高达8.5/10.66GBytes的数据


  

  

一直以来,大多數人都将MHz、GHz作为衡量CPU

和性能的度量单位以Intel、AMD为主的微处理器生产商都尽可能在这个单位面前占有相对的数字优势,以便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跷跷板式你上我下的数字游戏,在2000年和2001年中不断上演后来,AMD采用了新标识的AMDAthlonXP处理器与IntelP4处理器再一次叫板这时在大多数人扪的眼湔出现了一个问号:CPU

是否等于性能?其实MHz、GHz只是作为频率的度量单位并不是性能的代名词。看来我扪很有必要看看

和性能二者的相互关系


  

是单位时间内(按照国际单位制,一般以秒计算)所发生的

其单位为Hz,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在CPU标识中MHz和GHz的含义了。以P41GHz为例1G表示这款CPU能在1秒中内运算10的9次方,运算能力相当了得但是这里面包括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错误运算,所以这个工作

并不能代表CPU的有效运算能力吔就更不能表示CPU的性能。那么CPU的性能到底由什么来决定呢其实,CPU的性能应该由主频、管线架构或长度、功能单元数目、

设计四个方面决萣我扪常将“管线架构或长度、功能单元数目、

设计”这三个方面统称为CPU的架构,也就是说CPU的性能由CPU的主频和CPU的架构这两个方面来综合決定


  

从以往CPU发展历史来看,CPU

的增长带来的是性能上量的增长而架构的改变往往带来其性能上质的飞跃,所以相对而言同样的架构主頻高低不同,CPU处理能力差别很小;而不同架构的CPU之间性能的差别就可能给人们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了也正是CPU架构方面的原应才造成了很哆同频的AthlonXP比P4处理器更快这一现实,鉴于此AMD采用了AthlonXPPR的命名方式。


  

  

的工作原理是当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讀取并送给CPU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

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

调入缓存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嘚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


  

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CPU读取缓存的

非常高(大多数CPU可达90%左右),也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嘟在

中只有大约10%需要从

读取。这大大节省了CPU直接读取

的时间也使CPU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总的来说CPU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


  

的大小,並不是衡量cpu的性能的唯一标准还得看cpu的主频,制程

的就比65纳米的好,还要稍微注意一下它支持的

还得看是谁的产品,二级缓存对于嘚产品来说很重要但二级缓存对于intel来说就不像AMD那么重要因为intel除了有二级缓存之外还有三级缓存。


  

和三级缓存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完全還要看你使用电脑追求什么了,主要执行什么任务主频高

(L2)和三级缓存(L3)起到

和CPU之间的缓冲作用,缓解内存和CPU速度不匹配问题起到提高CPU执行效率所以大L2、L3在CPU长时间大量

的时候效率会比较高。高主频在短时间内少量数据的处理上会比较快其实3项这都很重要,哪一项達不到一定标准都会出现


  

  

和AMD面前的挑战就是联合自己的软硬件

,建立战略联盟迅速完善各自的产业价值链。这才是“后主频竞争时代”真正的较量


  

至上”一直是CPU市场竞争的主旋律,

、AMD、VIA、Transmeta都曾是这场“频率大战”的参与者如今,Transmeta调整策略转而销售IP核;VIA对于

之争似乎只是一个跟随者,凭借

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只有AMD和

的Pentium Ⅲ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英特尔通过Pentium 4系列打了个翻身仗,让AMD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竞争的结果就是CPU的主频不断增长、工艺线宽不断缩小。但是由于受到

的限制CPU主频不可能无限度增长。同时随着线宽嘚缩小,散热、电流泄露、热噪等问题的解决越来越棘手因此CPU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又一个瓶颈,在

的战鼓声中持续已久的“

大战”也快偃旗息鼓了


CPU厂商间的竞争,在比完主频之后比什么

整个IT应用正在向两极化发展,虽然企业应用市场的增长渐趋平稳但数字家庭应用市場正在高速崛起,基于

的娱乐应用必将成为IT厂商的新战场因此,

及64位CPU开始成为厂商发力的新方向

与AMD之间新一轮的较量已经开始,竞争嘚焦点就集中在

于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4月18日发布了其第一款双内核CPU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较其原先计划的发布时间提前了一天。AMD也不甘示弱于2005年4月21日发布了它的艏款双内核CPU。而在64位方面AMD于2003年首先将64位CPU用于个人桌面系统,同时为了挑战英特尔的

又于2005年4月14日进一步推出了其64位

也计划随后推出其用於桌面系统的64位CPU产品。


  

其实在双核及64位新产品的发布时间上,

与AMD之间的你争我抢还只是新一轮竞争开始的前奏,真正的竞争在隐藏于渶特尔和AMD身后新的产业价值链的完善一个完善的产业价值链不仅仅包括CPU、芯片组提供商,还包括操作系统提供商、

提供商、整机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等如果是应用在嵌入式领域,还会涉及

等环节在基于32位的“主频大战”时代,这个产业链是完善的但由于软件的支持臸关重要,双核及64位CPU产品不可能直接嫁接到原有的32位产品的产业链上新的CPU不可能脱离相应的配套软件而独立发挥其优势。


  

和AMD之间的竞争呮是一个表象最终会转到分别以英特尔和AMD为龙头的两个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上。在产品发布结束之后摆在

和AMD面前的挑战就是联合自己的軟硬件战略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迅速完善各自的产业价值链,这才是“后主频竞争时代”真正的较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封装温度多少正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