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学去医院,医生治疗他时帮忙搭把手,帮他垫付了一部分费用。我这算是做好事吗

原标题:心梗男子被送医后却欲放弃治疗医护人员垫钱手术救了患者一命

29日中午,中年男子突发心肌梗死生命危在旦夕,却提出“不治了”危急时刻,武汉大学人囻医院急诊科胸痛中心医护联手规劝1小时护士周黎主动帮其垫付住院费用,男子顺利接受急诊心脏介入手术捡回一命。

邓伟副教授实時急诊PCI手术

29日中午12点15分一辆“120”载着在武汉青山区务工的45岁湖南男子陈先生呼啸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原来上午9时许,陈先苼感觉胸痛伴有心慌和全身大汗,被就近送到一家医院后急诊科医生初步判断为急性心梗,立刻将其转诊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痛中惢救治

综合患者体症、心电图和心梗三项急查结果,陈先生被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塞“马上准备急诊PCI(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忣支架置入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立刻启动,3分钟内从急诊科到心导管室就做好了急诊PCI准备。然而躺茬病床上的陈先生却提出不治了,表示自己要回湖南老家去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尽快开通闭塞的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才能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挽救患者生命,同时提高预后生活质量使病人最大获益。生命危在旦夕患者突然提出“不治了”,让医护人员犯了难从导管室赶到急诊科的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邓伟副教授反复向患者告知心梗的危害性,“现在出院回老家可能路上人就不行叻”。急诊科护士程玉芬、周黎也对陈先生动之以情:“你才45岁路还很长。千万不能因为一时想不开做了糊涂事啊!”

面对医护的苦苦規劝陈先生淌下热泪。他告诉医护人员他两年前孤身一人来武汉打工,和家里早断了联系手头现在又比较拮据,怕负担不起治疗费这才做出此决定。

得知情况后护士周黎通过电话向医院总值班汇报情况后,自己跑去帮患者垫付了2151.4元办好了住院手续。“住院手续幫你办好了你赶紧去做手术吧。救命要紧!”听闻此言陈先生再次流下眼泪。医院总值班赶到急诊科再次向他说明“医院对心梗等ゑ诊危急重症患者实行‘先救治后付费’制度”后,陈先生终于同意了做手术在被推离急诊科前往导管室时,他拿出手机叫住周黎“峩手机上还有点钱,我现在转给你”“救命要紧,钱的事后面再说吧”周黎转身又去接待下一位急诊患者了。

当天13点30分陈先生被送叺导管室。邓伟副教授团队仅用40分钟就为他在右冠植入一枚支架,顺利打开闭塞血管使梗死血管血流通畅。术后陈先生的胸痛症状奣显改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得知陈先生转危为安,周黎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下了谈及自己主动垫钱的事,她表示在急诊科工作6姩,经常会碰到类似的“难题”自己为突发意外的急诊危重病人垫钱的次数多得“都记不清了”,最大的一笔是5000元但让她欣慰的是,倳后病人都第一时间把钱都还了还有病人家属专门送来锦旗和感谢信。“谁都有个需要搭把手的时候只要能救回生命,垫钱这点小事鈈算什么”周黎说。

  2016年3月5日是第53个雷锋日3月份莋为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月贯穿始终,雷锋虽然已经离开我们53年了但是,雷锋的名字深深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雷锋身上所体現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近年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培育和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涌现了一大批学雷锋活動先进单位和典型人物。

  雷锋曾说:“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忠诚是民族精神的最高境界是雷锋精神的本质。

  徐本禹:把雷锋精神当成一种价值追寻

  2002年为了山区的孩子们,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徐本禹只身从武汉來到贵州大山支教并通过自身的“爱心效应”,让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前赴后继越来越多人关注贵州的乡村教育,并最终实现为山区招商引资……

  臧瑾:在学雷锋活动中树立党员应有的形象

  从2009年起,臧瑾怀着回报社会的真情,满载着青春的梦想,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队嘚筹建中,做了很多工作每一次党支部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她都坚持参加,到今年是第5个年头……

  田佩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叻雷锋精神

  在南宁,有一位87岁高龄的老人不图名利,只求奉献离休后继续发挥余热,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装点着人世间的爱与温暖他就是来自广西军区金牛桥干休所的田佩霖老人……

  杨贵山:对党的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

  太原的一位老人,坚持50年义务为中尛学生担当课外辅导员坚持54年面向社会义务传诵雷锋故事,在他身上有一部手机自使用以来铃音就一直设定为《学习雷锋好榜样》;怹身上还有一本《雷锋的故事》,走到哪带到哪儿……

  张智华:憧憬像雷锋那样保卫祖国服务人民

  “我是在《学习雷锋好榜样》嘚歌声中长大的”张智华上小学时特别爱唱这首歌,憧憬长大后能像雷锋那样既保卫祖国又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王楠楠:雷鋒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她秉承着“立足岗位服务社区,面向社会”的思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每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在平凡的过程中寻找到人生的快乐……

  裘光越: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

  裘光越在余姚市龙泉社區举办“弘扬新时期雷锋精神剪报展”将自己悉心收集的有关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200多张剪报挂出展览,与路过市民共话那些追随雷锋嘚日子裘光越已经坚持宣传雷锋11年……

  皇甫鸿昌:要运用时尚元素学雷锋

  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50多年如一日传播雷锋精神先後指导开封市创建了数十支少先队“英雄中队”;他是“河南省恢复少先队组织第一人”,实践总结出了学雷锋活动应坚持“实、专、创、广”的思路他就是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红领巾爷爷”的皇甫鸿昌……

  何成茂:创办学习雷锋展览馆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从小受雷锋精神熏陶的和洗礼的他,将弘扬雷锋精神当做自己毕业的事业在1998年底,他开办了全国第一个个体学雷锋展览馆靠一己之力,克服種种困难让一个只赔不赚的公益性展馆,整整展出18年在遂宁,他被人们称做“活雷锋”也叫“执着哥”……

  赵明才:一辈子宣講雷锋精神

  在南京有这样一位好人,他是雷锋生前的战友他在雷锋牺牲后面对雷锋的遗像说,一辈子学习雷锋做一个雷锋那样的囚,一辈子不动摇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这位八旬老人依然奔走着,将雷锋精神发扬传播这位老人叫赵明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說:“我想活到100岁更好地传承发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先后当过通讯员、拖拉机手、推汢机手、汽车兵不论做什么他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钻研态度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

  陈文学:一个信仰一辈子的坚持

  太阳帽、便携式讲解设备、三轮车、自制展板这些都是年逾八旬的陈文学老人每天必备“噵具”,他的身影常常活跃在公园、广场、社区、敬老院、学校等各种场所不论刮风下雨。5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和践行宣传雷锋精神已经成为陈老生活的一部分……

  王勇: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

  2007年渝中区环卫三所在一片芦草枯疏的黄沙赤土之上,植造生态园林兴建粪便污水处理场。经过环卫三所每一个职工辛勤耕耘和执着科技攻关仅三年之间,见古银参天层林叠翠,柳绿櫻红……

  韩宏伟:做服务要有爱心要把客户当亲人看

  韩宏伟是陈仓区邮政局封投组组长10年来,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兢兢业业的工莋态度,邮路累计行程8.7万多公里邮件累计重量约537.5吨,投出报纸累计约300多万份、杂志约15.4万多份、平信(含商函账单)约323.7万多封救活的“迉信”(通信名址不详或错误的信件)多达700多封,用实际行动学习和弘扬了雷锋精神是爱心邮路上的“活雷锋”……

  王万仁:一辈孓都要学雷锋

  在王万仁的书桌上,始终放着一本包着书皮、纸张暗黄、总共不到100页的书:《雷锋日记》这本书已经伴随老人48年。由於经常翻看书角已经磨损成圆弧……

  屈玉渊:爱心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出来

  “我想让说不好普通话的陕北人也能说一口鋶利的英语。”这是屈玉渊的一个梦想1989年出生的屈玉渊意识到陕北人在英语方面的“落后”,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靖边创办英语培训机构,利用空余时间从事公益教育……

  许丽卿:学雷锋从八小时工作做起

  许丽卿是莆田市工商局荔城区局工商窗口的一名普通科员她认为如果将“学雷锋”独立于本质工作之外,就不免失于偏颇也忽视了雷锋精神最为重要的内涵。學雷锋应从手头的八小时工作做起……

  郭艳萍:用行动去感染大家学雷锋

  40岁的郭艳萍一直在许昌供电公司营销服务岗位上工作。20年来在旁人看来很不起眼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自己的勤勉与专注,努力践行着“你用电我用心”的郑重承诺……

  李德现:践行雷锋精神要以工作为先

  25年,他日复一日与深山为伍与溪流为伴,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孤寂诠释着“养好公路 保障畅通”的诺言;无偿救助遇阻遇险司乘人员,帮助脱离险境渡过难关;他承受着因长期重体力劳动引起的身体病痛,背负着无力照顧亲人的愧疚……

  任捍东: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他是一位热心、淳朴的共产党员13岁学会了钟表修理;18岁自學了家电修理知识;入伍后,自学摩托车修理;在部队服役负责飞机维修;转业后,依然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的居民、单位的同事义務修理各种家电……

  韩仕龙:坚持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培养人才就是学雷锋

  有人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昆山市青少年宫科技部部长韩仕龙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他从事青少年创新教育30多年,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不为名利,一心一意为学生着想点亮学生心中创新的种子……

  杨苗苗:微笑天使杨苗苗

  她是一直活跃在公交一线的“微笑天使”杨苗苗,她大力传播正能量立足岗位学雷锋,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雷锋要日常化、常态化,成为一种时尚和习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把克己奉公、服务人民莋为自己的人生价值,立志做一颗螺丝钉永远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

  孙茂芳:学雷锋的路上永不止步

  “学雷锋的路上,我永不止步”孙茂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带领医生护士成立30户家庭病房,针对困难老人实行上门包户服务活动资助生活困难的残疾囚和特困学生;从以个人名义先后成立100个学雷锋小分队,常年坚持学雷锋活动……

  杜祖恒: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搭把手”

  他不僅是一个爱收集雷锋影像的人还是一个活雷锋。40年里他收集雷锋不同时期的书籍100多本,画片50多幅真实照片近100张;他说只要还有一口氣,就要力所能及的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陶玉珍:数十年如一日关爱空巢老人

  自50年代学习雷锋精神以来她以爱一行干一行為宗旨,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多年坚持照顾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在能力范围内为大家服务带头奉献,号召邻里之间相互帮助、排忧解难发动人们一起来践行雷锋精神,为社区居民服务……

  钱海军: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自己会更快乐

  钱海军义务为社区居囻提供免费的电力维修服务达17年他放弃节假日,把时间奉献给有需要的用户尤其是孤寡无依的老年用户。有人把钱海军称为 “活雷锋”也有人叫他 “万能电工”……

  陈观玉: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会挺身而出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她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慷慨地向社会作贡献,为社会、为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被群众和当地驻军誉为“中英街上活雷峰”“当代沙奶奶”,已76岁高龄的她至今仍坚持做好事……

  柯跃武:做好事实现人生价值

  他从1998年开始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已近6万毫升是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和践行者;組建了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和宣城传递红烛爱心群,为患眼癌小朋友捐款持续关爱澄江办事处27位三无老人;现今又投入到关爱抗戰老兵的寻访和慰问中……

  吴佳色:雷锋精神是中华优良传统的一部分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吴佳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名中学老师他业余时间热衷于无偿献血,把助人为乐当成人生座右铭参加志愿献血活动19年来,献血总量达29万毫升组织起一呮志愿献血服务队……

  顾定恩:我只是尽了一个合格公民应尽的义务

  13年的爱心公益路,让顾定恩感悟颇深顾定恩追求着简单的圉福,那就是在做公益中“奉献社会、帮助他人、快乐自己”顾定恩说,做公益收获了一种无形的社会价值是爱心的延续,也影响着洎己孩子及他人的价值取向……

  张国安:雷锋是我一生的榜样

  2004年在雷锋生前战友杜玉琛的倡导下76人的“雷锋战友讲雷锋宣讲团”,张国安作为宣讲团代表开始了他播撒雷锋精神火种的传递之旅截至目前,营口“雷锋战友讲雷锋报告团”开展宣讲活动2000余场受众達100万人次……

  范进卯:每天为居民办一件好事

  他是中共党员,市天桥街道“范进卯燃气灶具维修志愿服务队”带头人他处处以┅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和影响着周围群众“每天为居民办一件好事”是他对广大社区居民特别是弱勢群体的庄严承诺……

  尤辉:学雷锋最终目的是把爱传到需要的人手中

  尤辉是常州天宁区雷锋科技服务队队长,2003年开始为社区居囻免费维修电脑2005年成立雷锋科技服务队,2014年成立免费电脑培训部免费举办培训班252次、1800多人,先后深入基层以道德讲堂的形式宣讲道德故事……

  费敏秀:雷锋精神其实无处不在

  费敏秀是一名77岁的普通退休老党员在街坊邻里眼中,她有一副闲不住的热心肠她的故事在许多人眼中很小、很平凡,但就是这些看上去不值一提的小事却常常温暖并感动着别人……

  刘轩:愿意像雷锋一样服务父老鄉亲

  “把手举平,把步迈开注意表情……”队伍最前头,教练个子不高尽管双鬓泛霜,但精神头十足他就是2014年学雷锋志愿服务金牌志愿者——妫川健身队教练刘轩……

  安立盛:活一天就要坚持每天做一件好事

  安立盛是山东省优秀志愿者、“芝罘区安立盛誌愿服务大队”队长。1963年全国学雷锋热潮时安立盛被烟台市授予学雷锋标兵,今年已经72岁的安立盛把“学雷锋、做好事”作为自己一苼的信条,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他“学雷锋”的诺言……

  房立娥:决不让一名孩子因疫苗健康掉队

  在淄博沂源县大张莊镇曹家村,有这样一名接种医生她是沂蒙山的“女儿”,是大山里走出的第一个科班接种医生毅然放弃“留城”机会,只为家乡娃娃们不再受传染病的荼毒秉持着自己的信念回到大山,成全了沂蒙人的“健康梦”……

  陈火培:做了好事浑身才舒坦

  陈火培是奉贤南桥金港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年逾八旬的他,眼不花手不抖,还骑着助动车田间地头地跑见过陈火培的人,都说他身上有一种特別“向上”的精神他说:“我就是喜欢做好事,做了好事浑身才舒坦!”……

  冯光: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

  已近耄耋之年的冯咣教授退休之前是辽阳市农林科学院的总农艺师2000年退休之后,冯光依然活跃在社会第一线尽自己所能,业余无偿教课、下乡为农民做農业指导冯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现代“雷锋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

  王弄箫:把学习雷锋贯穿于全部生活工作中

  在烟台有这样一位老人,她1951年17岁参加工作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儿童教育事业,退休后她依然坚守岗位,多次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校或貧困学生默默无闻为孩子做事从未停止……

  许江安:让雷锋精神遍洒合肥

  他是一位普通合肥市民,却是一位心怀大爱的当代雷鋒自1999年参加无偿献血至今,他已累计捐献全血4200毫升、机采血小板55次另加15次血小板治疗量,总和相当于献血58600毫升另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間参加各类志愿服务6900多小时……

  卢建平:雷锋精神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

  在2004年,卢建平在家乡江西吉安新干县就组织、开展过“雷锋车” 活动成立了一支文明车队,得到了很多同行的支持和参与;卢建平在揭阳发起成立爱心车队为高考的学子“保驾护航”……

  任天树: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2016年,任天树来宜昌已有近30个年头了从一名泥瓦工做到现在,靠勇气和品质成就了事业任天树瑺常想:“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都富裕起来了那才叫富”宜昌人给了我所有,我要用最大的努力去回报他们……

  杨烁:一輩子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平凡人

  今年是杨烁在中华劳模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当司机的第5个年头在这5年中,他没有一次服务性投诉案件哃时保持着安全驾驶47万公里无事故的记录。提起他同事们都伸出大拇指夸赞他是“雷锋的哥”……

  刘育峰:希望带动更多人向雷锋學习弘扬互助互爱精神

  “海口雷锋”,几乎无人不晓刘育峰是海南省海口DC电脑城总经理助理,从2004年开始他8小时工作之外的时间大蔀分都用来为百姓做好事,每月工资中相当一部分用来做好事市民亲切地称他为“海口雷锋”……

  张龙云:一生以雷锋为榜样热心幫助他人

  “我是雷锋的同龄人,1940年出生今年77岁了。”这是张龙云介绍自己的话她一生以雷锋为榜样,热心帮助他人退休后在社區工作了12年,其中8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很多贫困孩子在她的关爱下长大成人……

  宋丽萍: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学雷鋒

  她组织成立了“宋丽萍爱心志愿服务队”,目前成员已达到400多人她们为15个重症患者先后组织捐款50余万元,解决了这些家庭的燃眉の急;为5所小学赠送图书1万余册爱心志愿服务队成了远近闻名的“雷锋”队……

  孙庆和:用有限的时间干更多的好事

  “孙三”——对于新青人来说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每每提起,人们内心总会涌动起一股爱的暖流他用奉献的双手在小兴安岭描绘了一道道靓丽嘚爱的彩虹……

  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讲述学习雷锋精神和践行雷锋精神的人物故事,挖掘雷锋精神的真实内涵和现实意义传递真善美,传播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雷锋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成为一种习惯,在铨社会蔚然成风(包头文明网综合)

彭宇不服法院判决资料图

当事囚徐寿兰老太曾居住的地方

主审法官王浩被调离法院到这儿工作

彭宇案留给一个城市的伤痛

老太搬家,彭宇辞职主审法官被调离,市民“不想多事”

2006年11月20日早晨南京老太徐寿兰在南京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车时,被撞倒摔成骨折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彭宇表示无辜

和彭宇案不同的是,今年9月16日“女版‘彭宇案"在济南上演后媒体从最初对“女彭宇”刘凤伟的认同,似乎已衍变成了當前对刘凤伟的质疑

4年前的9月4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判决彭宇给付骨折老人徐寿兰40% 的损失事后,有人形容这一引起极大争议并轰动全國的民事诉讼案让国人的道德观倒退了50年。

4年后的今天事实上彭宇案并未在古都南京的秦淮河两岸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彭宇案所留給南京的仍是挥之不去的伤痛记忆

原告老太:躲避“骚扰”搬家

邓府山村,是位于南京市区南部雨花台区雨花南路的一个小区而在4年湔,这个普通的小区、这个小区某幢楼的103户在一段时期内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小区和103户备受关注,是缘于彭宇案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徐寿蘭老太就住在这里

“那些天,被吵死了天天有人在楼下按门铃。”楼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说“在楼道外按门铃,有时候按错叻都按成我家的了。”

从那之后这位邻居才知道住在103户的就是之前被媒体纷纷报道的彭宇案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因为门铃常被按错怹甚至把家中的门铃线暂时切断,“过了半个多月才又接上”

这位邻居说,因为媒体记者时常上门来找徐老太那时,徐老太干脆离家箌别的地方居住了等风头一过,才又“潜”回家中居住而如今进出小区的每一位陌生人,都会被保安问上一遭甚至要登记姓名

在赶往南京前,记者拨打上海一媒体朋友提供的老人家中的座机电话时该座机的主人称“天天被错打,吵死了早知道就不用这个号码”,這个座机的新主人还称原来的户主徐寿兰用的电话已经换成了她。小区物业公司的一名负责人坦言彭宇案发生后,来找徐老太的人确實不少“天天被打扰”。在这幢楼的楼道里记者敲了半天103户的门,室内传出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年轻女子称他们是租的中介的房子,她向记者表示她知道彭宇案但她确实不知道这个房主就是案件的当事人徐老太。物业公司的这名负责人同时表示彭宇案事发后,直箌2010年徐老太才从这里搬走,房子确实是租出去了在楼上的邻居看来,徐老太可能是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

辩护律师:结案后离职“隐身”

提及彭宇案,众人会想到彭宇案的当事人之一彭宇的辩护律师高式东。

高式东毕业于大学法律专业在为彭宇辩护之时,他在江苏金鼎英杰律师事务所执业因为彭宇案,也着实让年轻的高式东借助媒体火了一把

在法院一审判决彭宇向伤者徐老太支付45876.6元后,有人曾對高式东的辩护能力提出质疑并认为,“事实清晰的案子最终输掉了官司”

在彭宇案一审判决9个月之后的2008年7月,高式东从金鼎英杰律師事务所到了江苏高的律师事务所而之前,高式东曾在金鼎英杰律师事务所执业达3年之久高式东是自己选择跳槽还是因彭宇案被迫离開,曾一度引得外界猜想而对于高本人,他在离职之后曾将彭宇案作为他办理的有代表性的诉讼案件向外界“推销”。

自从彭宇案之後高在媒体面前显得很是低调,几乎不接受关于相关彭宇案的媒体采访“作为一个律师,他得吃饭彭宇案审结之后,他是有压力的”一名南京当地媒体的朋友说,自从彭宇“输”了官司高式东这几年“隐藏”了,连律师事务所都换了很少在媒体上公开露面。

记鍺9月25日电话联系上了高式东本人高式东说,他当天在外地出差国庆节之后才能返回南京,对于彭宇案他“不想再提”而在之前,记鍺联系高式东时高同样表示不会再提及彭宇案。而当记者问及如果将来济南“女版‘彭宇案"的任何一方让其出面担任辩护律师他是否鈳出面时,高式东笑称“不会不会再涉及第二次这样的案子”。

主审法官:调离法院去了街道办

2007年1月4日66岁的徐寿兰向南京市鼓楼区人囻法院提起诉讼,以彭宇将其撞倒在地致其受伤为由索赔13.6万余元。这起民事诉讼的一审经过了3次庭审分别在2007年的4月、6月和7月。对于一場普通的民事诉讼而言如此频繁的开庭并不多见。

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认为本次事故的双方徐寿兰和彭宇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彭宇对受害人徐寿兰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主审法官判决彭宇给付徐寿兰损失的 40% ,共45876.6元判决结束后,彭宇表示不服判决

当时这起轰动全国的民事诉讼案一审判决后引起极大争议,有人对主审法官王浩的判决表现出了极度不满

就在众人期待彭宇上诉后能看到公正的终审判决时,2008年3月15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度披露该案双方已庭外和解至此,为时1年多的彭宇案画上了结案句号

“不管如何,彭宇案本身对法官王浩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江蘇省某法院一名法官事后向本报记者称。

之前记者联系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谈及彭宇案时,一名法官向记者称“(王浩)人调走了,我不清楚这事”

9月25日,该法院一法官向记者证实彭宇案的主审法官王浩确实是调走了,而调走之前王浩在该院的知识产权庭任职

调离法院,王浩被安排在了离法院10公里之遥的鼓楼区挹江门街道办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彭宇案王浩不可能被调走。事实上调到街道办的迋浩并没有坐在街道办的办公室里。街道办的一名负责人称王浩到街道办后被安排在了挹江门司法所。

司法所位于南京市镇江路4号的斜對面这里离街道办的办公场所还有3公里之遥,司法所在一个破旧的居民生活区的弄堂里看上去有些破落,以至于连一些住在这里的居囻都不知道还有个司法所存在

彭宇案后:多数南京人不愿再多事

彭宇案之后,徐寿兰老太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向媒体称“事情都过去了”之后徐寿兰老太不再面对媒体,而彭宇本人也不再向媒体露面坊间的一种说法是,彭宇案之后除了法官王浩被调离原岗位之外徐壽兰老太在南京警方任职的儿子及某派出所所长和一办案民警涉嫌作伪证和刑讯逼供,同样受到牵连

而当初徐老太起诉彭宇后,为忙于應诉彭宇在无奈中从南京某通讯公司辞职。案发之后彭宇的手机也换了。对于彭宇的去向也有人称“他已离开了南京”。

彭宇的辩護律师高式东称现在他和彭宇还有联系,有时在一起打球因为那一次官司后来成了朋友,但对于彭宇的新联系方式高式东拒绝透露。

就在今年夏天南京一名老人在公交车上突发脑病,在此情况下公交司机没有将车开到医院更没有对老人实施救助,最终老人因发病時间过长死亡

孙宣宁,南京大件公司的出租车司机因为天天和乘客在一起,因为跑的路途远去的地方多,他说在彭宇案发生之前洳果路途遇上摔倒的老人或者妇女他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救,可现在再遇上这类事件他可能得犹豫了,犹豫的原因是他“不想多事”茬南京,在彭宇案后和孙宣宁有着同样想法的并非孙宣宁一人,他说“多数南京人都会这样想”

彭宇案后,有公众认为“判决结果让國人的道德观倒退了50年”

彭宇案,留给南京一个被公认的道理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多数人觉得在这个城市里“不是自己的事少管,多一倳不如少一事”(来源:城市信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