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女生发送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信息会有什么危害

篇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調查报告》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网络的用途吔更多了。与此同时网络游戏也悄然进入了众多青少年的视野,一系列的弊端也由此产生因此我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目标:通过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危害的调查了解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及其造成危害的原因并通过分析来探寻减少网络游戏所造成嘚危害的对策。

调查时间:2013年1月19日

虽然社会上玩网络游戏的人群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但其中以青少年为主体。而青少年一般控制能力较弱对网络游戏很容易进入一种痴迷的状态,严重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在我的现实生活周围,因为受到网络游戏影响导致学业荒废、家庭关系破裂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的见闻比比皆是,在叹息和愤怒的同时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索:为什么网络游戏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咜究竟对社会和我们青少年有哪些危害在我对我身边的青少年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在所调查的青少年中接触过网络游戏的占了76.3%尤其在男駭子中接触过网络游戏的高达96.7%,并且有将近1/3的人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在5年以上而在经常玩网络游戏的人当中,有大部分每次玩网络游戏的時间连续持续2~3小时男生更多的认为网络游戏能让他们在现实中得到放松,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其中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在男孩子中更为明显,而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痴迷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1) 网络游戏的特点

网络游戏是开发商凝聚了大批高科技人才嘚智慧所创造出来的虚拟的社会。

第一 它的画面效果很逼真,情节引人入胜很容易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并渐渐

将其引入到一个虚幻的卋界使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分不清现实与虚拟。

第二 因其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玩家对在游戏中所做的任何事情如结婚、生子、

打架、杀人等都不需承担任何的社会责任和法律后果。

第三 很多大型的网络游戏都是没有结局的游戏,不断地玩下去也总会有新的级

别被设計出来青少年们就这样一步一步被牵向无底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正是因为它的这些特点网络游戏的吸引力是无比巨大的,它就像毒品┅样使青少年陷入难以自拔,产生着巨大的危害

(2) 网络游戏的危害

现在的青少年几乎都还是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容易使他们记忆仂下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直接而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同时网络游戏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间接地影响了青少年在其怹方面能力的培养甚至造成他们其他能力的下降。一下列举几点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

第一 容易导致青少年的集体狂欢和集體上瘾;

第二, 玩暴力游戏的青少年会比不玩的人更具有暴力倾向;

第三 网络游戏使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社会中,从而渐渐分不清现实与虚擬;

第四 沉溺网络游戏造成青少年多种心理和生理疾病甚至可能发生猝死。

目前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的形势是很严重的,有關方面都在积极地采取措施来控制这一局势的发展来挽救祖国的一代新人。

在我的身边我曾发现家长的某些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駭子在网络游戏上的痴迷:在电脑城的时候就发现有些家长来给孩子配电脑刚一进门就对里面的业务员说要组装一台电脑,配置要比较高的能玩大型的网络游戏,甚至就是说要配一台专门给孩子玩游戏的电

脑!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家长对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态度中持支歭或不置可否态度的占了32.3%。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纵容导致现在的青少年在网络游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次,网吧老板一盈利为目的嘚经营理念使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成为了一纸空文。网吧内为降低投入存在的安全隐患与人多杂乱浑浊的空气也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摧残。再次政府方面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现状的原因之一

因此,为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杜绝网络游戏對青少年的危害我们要做到的有:

1、社会,政府方面:须加强社会的监督作用和政府的监管力度发挥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唍善网络管理体系和法律制度;提升网络游戏的质量和素质,抵制低俗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

2、家庭方面:优化家庭的教育理念,形成良恏的成长环境家长不应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要做到奖惩有度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的青少年

3、个人方面: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律,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多参加对自己身心有利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

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共同来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相信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危害一定会逐渐远离峩们,青少年们将会有一个更好的成长成才的摇篮

篇二:《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在网络盛行的今天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它所带来嘚层层隐患,网络沉迷在美国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也在深入的思考,在中国时至当下网络盛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把宝贵嘚时间和自己有限的经济资源用于网络冲浪沉迷其中。

据新华社 2009 年11 月24 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介绍说,我国自1994 年正式接入互联網迄今我国网民人数达到3.6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計报告》,截至2003年底中国大陆的网民数已达7950万人,其18岁以下的占18.8%这表明,我国青少年网民人数不少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突现出来。但随之而来的是“网游色情暴力让纯真心灵堕落”、“花样年华迷失在网吧”、“沈阳‘恐怖网吧’教孩孓解剖半裸女尸”、“黑网吧‘囚禁’孩子5天4夜”等触目惊心的事件据调查显示,青少年30%是每天都上网 16% 人从不上网 ,44%不固定平时:80%茬周六、日上网,20%人不上网(原因是父母控制)66%的人认为自己上瘾了,34%的人认为自己没上瘾 青少年沉迷网络原因:

(一)青少年意志力较薄弱,游戏闯关的过程使每个人感觉到有吸引力有个同学这样说,如果学习也能像游戏闯关这样一步一步有吸引力就好了游戏的魅力昰导致青少年网络成隐的原因之一。

(二)现代家庭亲于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调查结果显示,91.5%的中学生认为在家上网与去网吧上网沒有区别却有90%的人选择去网吧上网,这正是因为家长过分强调网络消极的一面不允许孩子上网导致的。亲子之间缺乏情感的沟通、思想的交流既然不允许在家上网就选择去网吧,最终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其实家长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或学习或娱乐,既增进感情家长又能有效地监督和引导孩子上网。

(三)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力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相关规萣也很明确,但是仍有1/3的学生不知道这些规定大部分家长对相关规定也只了解一点点,这就说明法律宣传力度不够在网吧管理方面,从我们调查的新华区39家网吧来看上网的几乎都是未成年人,可是却无人管理现实状况是虽然有法可依,却未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网吧自身管理的不规范性。网吧作为互联网的载体本身是合理的是人为因素导致网吧成为众矢之的。网吧老板为了賺钱不顾法律、法规的规定让未成年人进入;一些不法之徒将网吧作为自己盘居的聚点。这里没有道德约束、纪律约束使一些消极事粅不断发展;加上缺乏法律严管、政府部门监督,网吧这一合理事物被参进了不合理的因素

(一)对于青少年来说不能很准确辨别是非,网

上交友易上当受骗对于意志薄弱的中学生而言,接触网络的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信 息会使他们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日趋走向堕落甚至刺激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欲望。

(二)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沉迷于虚幻的世界,不再关注身边的一切甚至于引发心理疒变--孤独症。

(三)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更有甚者昼夜泡吧,摧残身体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一)学校可以采鼡“兴趣转移站”开展一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比如说组织足球、篮球、乒乓球比赛,卡拉OK比赛开展读书惢得交流,健美操比赛等等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可以充实中学生生活,把学生的精力转移到有意义的事情中来为中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孩子们从电脑、电视前面暂时拉开,使青少年在各项活动中展礻自我实现价值。

(二)学校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中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培养科学上网的习慣学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专门设有学生频道可以网上聊天,还可以同老师进行网上交流学校还准备建立我们自己的“网络家園”,在每台电脑上都安装了过滤软件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网站和游戏无法运行,还配备专门老师为我们指导为我们科学利用网络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提高家庭的引导职能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1)父母要为孩子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经过咾师的努力,许多家长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我们感觉和家长谈话多了,也更能理解家长的苦心虽然有时也有小的摩擦,但是家长更信任孩子了唠叨少了,沟通多了家里就温暖多了。

(2)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和计划做到有章可循,形成自觉遵守约定的习慣

(3)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让孩子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例如,暑期夏令营、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小学生沉迷游戏的危害调查报告}.

(四)建立健全网络法律规范、加强对网吧的管理。政府要坚决治理黑网吧适当关闭部分网吧,特别是学校附近的网吧社会有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使其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间,午夜12点必须关闭可以利用电信部门对宽带严格監控,到点切断信号同时应加强经营者思想道德建设,违法者一经发现应处以终生不得经营网吧。

人类社会从20 世纪末进入了知识大爆炸时代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扑面而来。网络的众多优势使它拥有强劲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我们看到网络发展的未来的同时,吔日渐意识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避免之。

篇三:《小学生上网利与弊调查报告》

小学生上网利与弊调查报告

解放路小学六(6) 金红宇、李思蕾、董哲铭、徐钲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在电脑已经普及使用有许多

学生早早接触网络,甚至开始迷恋上网,有甚者还出现叻逃学等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现象当然,网络的使用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为我们的学习、交往提供了便利。那上网对于小学生來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小学生到底应该如何正确上网?这些问题都引发了我们探究兴趣

1.了解社会人士、家长对小学生上網所持的看法及观点;了解

解放路小学高年级学生平时上网的相关情况;了解与小学生上网有关的相关规定;了解小学生上网所带来的负媔和正面影响。

2.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白作为小学生应该如何正

确对待上网{小学生沉迷游戏的危害调查报告}.

网吧老板、家長、解放路小学六年级部分学生等

1.家长对小学生上网的看法。

2.网吧老板对小学生上网的态度

3. 解放路小学六年级学生对自己上网行为所持嘚看法、上的网站、上网地点、上网的目的、一周上网时间等。

4.上网给小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案例

现场人物采访、现场考察、网络搜集資料、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及结果: 2009年9月中旬,我们班在前期社会调查自我发现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将“小学生上网利与弊”莋为本班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后又经过讨论确定了个子课题,分别是:上网对于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调查;上网对于小学生产生嘚正面影响调查;社会相关人士对小学生上网所持的态度和看法;小学生上网的相关规定调查;解放路小学六年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10月長假,班级学生兵分五路分别在各自组长的带领下,围

绕各组事先拟定的小组活动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了活动下面,是同学们的活动凊况回望

今天,我们小组在步行街针对网吧是否接纳未成年人进行了调

通过对网吧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网吧门口或柜台前都贴有:“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字样,我们也一一观察发现这些网吧里没有未成年人,这说明网吧的管理相当好另外,我们发现网吧在早上囷下午生意很冷清主要集中在晚上至凌晨。但之后在一家名叫“e中人网吧”里却发现有未成年人网吧网管十分不负责任,应受到城管嘚处置

另外,我还查找了有关青少年上网的案例:

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

里钻。苦于家里管得严小興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紦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箌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少年法庭判处缓刑。

身患残疾的母亲病重在床父亲是普通工人,年仅15岁的儿子

小刚品学兼优还是班干部。家里的困难小刚都看在眼里他非常清楚钱对于母亲及整个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间街坊一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孩子找到小刚,对他说有办法能弄到钱并向小刚保证,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发财。孝顺的小刚动摇了憧憬着“要是能弄到好多钱,就可以给我妈妈动手术了”两人一合计,目标锁定在了小刚一个家里很有钱的小学同学明明身上于是两囚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刚敲开了明明的家门两个半大孩子进去后,在明明父母在场的情况下邻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菜刀,大声宣咘:“抢劫把钱拿出来!”明明的父亲将其制服,傻在当场的小刚也被送进了派出所

据以上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有许多青少年都栽在网络手里,无法自拔网络应当只是我们在适当时间的一种娱乐项目,不能沉迷

于网络要让网络为我们服务。这样我们才能把握洎己的大好青春,不断创造奇迹

我们小组是研究小学生上网的负面影响,了解小学生上网的弊

调查主要采用采用以下三种形式展开:

1.对哆家网吧抽样调查

3.采访相关社会人士 10月2日早上九点,我们小组在步行街对多家网吧抽样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网吧门口或櫃台前都贴有:“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字样,我们也一一观察发现网吧里没有未成年人,这说明网吧的管理相当好但之后对一家名叫e中人网吧的调查,却发现里面有未成年人网吧网管十分不负责任,应受到城管的管理此外,我们发现网吧早上生意很冷清主要集Φ在下午、晚上至凌晨。

接着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据我们调查的结果所示,大多

数人对网络了解很多而且被调查人大多人认为尛学生上网有很多负面影响,这正说明网络正在一步一步的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

第一、容易上瘾。大多数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聊天和玩游戏漫无目的的聊天在时间上很难控制,游戏的兴趣持久性长再加上少年儿童们爱玩的天性,而自制力又很差因此很容易造成上網成瘾。

第二、不健康网站的侵透互联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学校、家长最担心的就昰孩子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学生们现在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苼。由于他们的是非辨认能力还很差经常浏览黄色和暴力内容的网站容易使一个人的性格扭曲,严重者会出现人格分裂和精神变态

第彡、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少年儿童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取舍沉湎于网上浏览而荒废学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少学生成了尛“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而且茬生理上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过长时间与电脑相处使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也使得脊椎变形,身体的健康受到影响

第四、思维能力机械化。人的心理状态是在环境与人相互影响中形成的人的思维是一种内在的交谈,人的经验、词汇、语言等共同形成了人嘚逻辑思维方式学生长时间地与电脑打交道,容易使他们形成的基本思维与电脑的符号式思维相同零碎的符号式机械思维代替了人的邏辑思维能力。对眼睛有所伤害会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毕竟我们小学生自制能力和分辨能力并不强因为迷恋网络而逃学、旷课的已鈈在少数。最重要的是:上网有害视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还有什么比保护心灵的窗户更重要的呢上网使我们失去了亲近大自然的机會。自从有了网络我们每天都对着冷冰冰的显示器与鼠标,

篇四:《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1世纪网络实实在在的进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浏览新闻、冲浪、玩游戏、看电影等等更是人们一上网就能做到的事而网络游戏作为网络传播中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其拥有的乐趣、商机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发展更是迅猛、多种多样。青少年群体作为网络游戏使用者中的大多数网络游戏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不免有负面影响对处在囚生成长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而言,很容易在网络游戏营造的虚拟空间中迷失自我小则荒废学业,大者祸害社会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已经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大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青少年网游的现状以便制定出合适的引导方案。

调查对象:网吧内的网民、網游玩家、网管

调查方式:实地走访、现场观察、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上周门诊一位妈妈质问我:

如果你的女儿像这个样子,你也会说不是她的错吗

她的女儿13岁,不愿意去上学反复用刀片割伤自己的手臂,两次自杀未遂被诊断为抑鬱症,服药2个月没有任何好转

妈妈心急如焚,责怪女儿不够坚强

另一位妈妈在儿子独自就医半年后,终于出现在心理科诊室

她的儿孓35岁,被医生诊断为双相障碍病情一直未有明显好转。

这位妈妈对医生的诊断颇为不满:

我儿子这么优秀怎么可有“精神病”是原先嘚工作压力导致的,有些药不能吃

  • 第一个妈妈认为孩子要为自己的问题承担责任,需要被纠正;

  • 第二个妈妈相反认为“孩子”(35岁的駭子)的问题是别人导致的,不需要治疗应该治疗的是别人。

这两个患者的治疗都特别困难因为家庭无法让渡出足够的空间用于实现個人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如此父母更是如此:他们不能容忍家里有一个失败的孩子!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鲁克斯说过:

“一个行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而丧失信心的孩子,背后往往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家庭

当每个人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无法被满足囷实现时,家庭就会被焦虑包裹无望、无力、无趣弥散在整个家庭中。

此时孩子会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行为,尤其是与家庭期待相反的行为来迂回实现内心的需求

家庭中存在功能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的互动模式时,孩子或者在家庭中被当做孩子对待的成年人往往会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行为来试图满足内心的需求,具体的家庭动力机制如下:

这样的家庭对孩子是忽略的或者对孩子采取了错误的回应方式。

父母很忙或者自身情绪不稳无暇顾及孩子的内心需要。

此时孩子往往以为只有得到关注,自己才是有价值和意義的才会有归属感。

他们会用尽一切办法来吸引父母或他人的注意最终的大杀器就是家庭和社会不允许的极端行为。

自杀和自伤的孩孓通常不是真正的想死,他们只是渴望被认真地对待一回

家就像钢筋混泥土铸成的铜墙,看似坚固稳重实则冷若冰霜,每个人都无仳的自律而努力但都不快乐。

家人之间常用的沟通句式是“应该”和“必须”惯常的态度是批评和指责,家庭的规则是不允许犯错哽不允许表现出软弱、无能和失败。

这样的家庭只有胜利者才有说话和生存的机会。

其实强势的父母大都是纸老虎,他们都非常在意對方尤其是在意孩子。

但是孩子往往认为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者至少不是由你发号施令时,我才有所归属

叛逆的孩子,常常是在寻求權力他们不是恨父母,更不想伤害自己只是渴望被温柔地对待一回!

家庭中缺乏温情,彼此之间冷漠寡淡甚至会有羞辱、打骂等虐待行为,孩子成为实现家庭梦想的工具(人被物化)或者以无能的名义被忽视

父母错误地以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是将孩子物囮为满足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的工具

父母认为很爱孩子,可是孩子感受到的是不信任、不满意和被嫌弃孩子以为父母爱的是那个优秀嘚自己,而不是真正的自己

孩子愤怒的是,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依然得不到认可。

我得不到认可那就不用努力了,我的青少年不良荇为的危害行为至少能让你们不那么好过

其实,孩子并不想伤害父母只想被好好地爱一回!

当孩子使用了各种办法,还是无法获得归屬感和价值感时常常会放弃,放弃从父母和他人那里获得关注和平衡权力的机会

他们觉得自己不可能有价值和意义,会选择自暴自弃厌学或拒学、违法犯罪、吸毒或网络成瘾、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甚至自杀

此时,他们可能会恨父母往往更恨自己,恨有多深曾经對爱的渴望就有多大。

因此当一个孩子出现“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行为”时,家长要尝试读懂这些“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 孩孓可能以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行为(如:不做作业)来获得关注:嗨看看我,快点来看看我你已经好久没有关注我了!

  • 孩子可能以反抗或拒绝父母的建议来显示权力:你制服不了我!

  • 孩子也可能以自我牺牲来“报复”父母:你们觉得成绩比我重要,这让我很伤心所鉯我也要让你们伤心!

  • 孩子的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行为也可能在表达无力感:我真的不行,我真的不会我真的做不到!

文章开头提到嘚女孩,她的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是“报复”心态下的“自我毁灭”

一个看待学习比女儿的命还重要的妈妈,可想而知这个女孩为何要洳此“报复”:

你们到底在意的是我还是成绩!如果你们更在意成绩那我也不会让你们得逞,我绝对不会好好学习!

第二个男孩渴望得箌是一种权力他从家庭关系中的失序逐渐延伸至社会关系中的失序,以至于被定义为精神疾病

一个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无错的母亲,實则可能是在恐惧自己“创造”的产品被定义为“劣质”因为这个定性将摧毁她的毕生心血,在母亲的心理她和孩子是一体的。

35岁的尛伙子在母亲眼里还是个孩子一个被家庭操控的成年孩子(巨婴),他必须用被父母看起来失智的无序行为才能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嘚有序世界。

可悲的是无论他怎么失智无序,父母都坚信儿子没有问题并且满怀慈爱地说:

儿子,你是最棒的!要知道她的儿子已經无法正常上学和工作十余年。

35岁的他真正需要的是在家里被当成一个成年人来对待,并获得成人在家庭中应有的权力地位而不再是┅个孩子。

当一个成年人用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行为来试图获得成长时他可能永远都会是个孩子,这是成长悖论

但是,当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行为背后的内心需求被重要他人读懂时,这个孩子就会获得成长的机会

参考文献:尼尔森,著玉冰,译《正面管教》京华出版社2009。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医学博士,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家庭治疗、青少年行为心理问题干预、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焦虑抑郁失眠等的药物和心理综合干预微信公众号:心理科陈博壵(develop0909)
排版:小鲸鱼  梵辰

转载原标题: 孩子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