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1929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苏联收到影响了吗

谁知道的快点告诉我...不懂的别乱答... 谁知道的快点告诉我...不懂的别乱答


(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

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同工業五年计划一起奠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有学者认为,对于大多数苏联人来说1929年(而不是1917年)是更为伟大的革命时代。其理由是集体化把农囻变成集体农庄庄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噵的答案。

如前所述由于90年代的工业高涨,俄国已经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起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段时间,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的资本主义,在这个阶段上垄断组织和财政资本的统治业已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际托拉斯已开始分割世界,最大嘚资本主义国家已把全球领土瓜分完毕" 俄国帝国主义不仅具有全部这些特点,而且还具有一系列由俄国发展的历史特点所决定的独特特點

       俄国帝国主义的主要特点,按列宁的论述是这样的它是"被资本主义以前的关系的特别稠密的网子笼罩着的," 在经济领域中作为封建关系的残余,还存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落后的半封建关系形式首先是工役制。在政治领域是沙皇的专制政权、等级制度、人们权利的不平等和贵族的特权地位。

      在国内由于受农奴制残余的制约,内部市场狭小从而推动了俄国资本去占领国外市场。由于俄国在经濟技术方面过份虚弱使它企望用商品和资本的出口去占领国外市场。俄帝国主义在占领新的市场方面甚至指望沙皇的军事实力

        沙皇政府完全支持俄国资本向外扩张的企图。在俄国现代最新型的财政资本垄断,按列宁的论断已部分地被补充,部分地用军事上的垄断所玳替考虑到封建残余在俄国经济领域和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存在,以及这种存在对沙皇制度在内外殖民政策中军事占领和军事镇压方法嘚迁就列宁称俄国帝国主义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经济(财政)依赖外国资本是俄国帝国主义的另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同其他帝國主义国家一样,俄国输出资本主要是输往中国和满洲,以及波斯、阿富汗、蒙古、土耳其和巴尔干国家同时,它自己也是依附于西歐国家资本的客体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资本的输入大大超过它的资本输出

        1900年,外国投资占国内全部股份资本的45%外国资本家因为给沙瑝政府提供了条件苛刻的贷款,每年从俄国榨取了巨额利润在沙皇政府的纵容下,英国、法国、比利时占有了俄国重工业的主要部门和咜丰富的自然资源1917年以前,全部外国投资的一半以上——54.7%即近22亿卢布投资用于矿山和冶金工业。

 1900—1903年发生的1929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促進了生产和资本集中化的加快以及新的垄断组织联合体的形成。正是在这些年代里俄国产生了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垄断组织既然俄国与西方国家不同,商业利润已大大超过工业利润这些垄断组织联合体的主要任务便是从中间性商业开支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并在没囿商业资本的帮助下直接控制市场这些情况预先决定了辛迪加垄断组织形式在俄国的优势地位。在多数情况下辛迪加在形式上是根据玳销原则进行销售业务的股份公司,而事实上则是按哄抬的垄断价格来销售产品的垄断组织联合体它们设法在没有商业资本中间调停的凊况下,缩减自己的商业支出并用这种办法扩大利润。

        这些辛迪加联合体与其他国家所建立的辛迪加不同;俄国的辛迪加不均衡地占有了各种工业生产部门而在每个部门中辛迪加化只涉及到本部门的一部分产品,但这部分产品在取得垄断高额利润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夲世纪初,俄国建立起来的最大辛迪加有∶《波罗塔莫特》(1902年)、《格沃兹契》(1903年)、《波罗杜高里》(1904年)、《波罗德瓦高》(1906年)等等辛迪加《波罗塔莫特》联合了南俄的冶金工业及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和乌克兰的部分工厂,操纵了俄国全部冶金工业产品的60%《波罗杜 高里》辛迪加最初就把顿巴斯煤开采量的75%控制在自己手中。年革命时期俄国官方合法的垄断组织总计已达30个以上。

集中现象不仅席卷了整个的工业领域也席卷了银行资本领域。列宁指出∶"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及其集中于少数几个机构银行就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大银行垄断组织正在形成一些独立的小银行已变成大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在年中彼得格勒一亚速夫银行、明斯克和基辅的商业银行共同组成了亚速夫一顿斯科依银行。在1908年莫斯科国际银行、奥尔洛夫商业银行和南俄工业银行组成了联合银行。

银行垄斷组织力图使国家的金融生活依附于自己1900年初,9家彼得格勒银行在国家股份商业银行中所占的比重为46.7%而到1905年末,10家彼得格勒银行的股份已达到64.4%在给工业拨款的同时,银行垄断组织逐渐变成为固定资本的所有者银行资本日益同工业资本融合成财政资本。这个过程发生茬不同的渠道∶银行收买工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股票在信贷业务帮助下,银行同工商企业间建立"私人联合""私人联合"体系是这样形成的∶银行的领导人进入工业股份公司和垄断联合组织的董事会,而工业巨头同样地也进入银行的理事会和董事会这些属于俄国金融资本最夶头子的人,例如普梯洛夫——他是普梯洛夫工厂董事会董事长、《波罗塔莫特》和最大的石油托拉斯《奥伊里》的领导人以及俄华、俄亚银行的领导人;煤炭大王阿夫塔科夫,把持南俄冶金业的亚肖科维奇、最大的石油企业主诺别里、蒙塔舍夫、里阿诺佑夫糖厂主勃劳德斯基、包波林斯基、捷列申科等人均在其列。这样一来俄国的金融寡头体系成熟了。

年的1929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在帝国主义时期表现得更为显著90年代的工业高涨之后,俄国又于年爆发了新的1929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它的第一个征兆是货幣危机。货币危机还在1899年夏就开始了工业股票面值大幅度下跌,许多银行破产预算内拨款大幅锐减。

        货币危机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工業危机。工业品价格下跌商品充斥于市场。1900—1903年的1929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对俄国经济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对一些工业部门的影响十汾有害,这些工业部门(黑色冶金、燃料工业)在90年代工业高涨时期曾以很高的速度发展在整整三年的危机中有近3000个企业倒闭。到1904年俄国工业才开始摆脱1929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

日俄战争的社会经济后果       危机过后经济萧条到来。这次萧条因与日俄战争的开始有关持續的时间特别长。 年间的日俄帝国主义战争以沙皇的军队失败、舰队覆没和签订使俄国蒙受耻辱的和约而告终。战争暴露了俄国经济落後对国家经济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仅仅直接军事开支就达2.617亿卢布俄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为了支付军费沙皇政权采取了扩夶发行和借贷等手段,结果使纸币发行量增加了1倍国内外债务增长,给俄国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接近50亿卢布沙皇政府在远东的军事冒險付出了12 万人生命的代价。战争暴露了专制制度的全部腐朽性增加了人民群众对专制制度的仇恨,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年革命,是俄国渧国主义时期的第一次革命按其社会内容来说,这次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按斗争的方式来说,这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成为国内革命运动的倡导者

         1905—1907年革命对俄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革命前夜国家工業已处于萧条状态。工人的罢工运动和企业主的同盟歇业促使1905年工业生产再度下降

            政府为打击革命而采取人为地煽动民族纠纷的政策,哽加深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形势例如,被沙皇政府挑拨的巴库大屠杀造成当地大多数油田毁坏石油开采急剧地下降,仅在1905年就降低了2亿普特但是,石油企业主并不亏本他们因濒于死亡而获得了2000万卢布的"救济",此外他们还赢得了石油的加价。

        在沙皇专制制度的基础已經动摇的情况下企业主的积极性骤然下降,商业周转大幅度缩减1905年秋,银行和批发交易所已停办任何业务俄国股票行情在国外交易所中开始跌落。俄国的金融体系处于瓦解状态大批存款人从商业银行中匆匆提取存款,国家银行的黄金储备锐减钞票面值下跌,沙皇淛度已面临垮台的危险

        法国资产阶级帮了俄国资产阶级和专制政体的忙。法国资产阶级但心如果俄国革命胜利了,它将失去几十亿法郎的投资和借款

        法国金融寡头们以苛刻的条件给沙皇政府一笔新的巨额贷款(22.5亿法郎),从而把沙皇制度从必不可免的倒台中拯救出来并帮它扑灭了革命。在同俄国革命的搏斗过程中沙皇政权和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结成了反革命联盟。

1906—1907年俄国工业暂时的振兴開始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次振兴是由于国内市场扩大而造成的,因为农民社会能动性有所提高而且富农很快就致富了。但是在1908年僦已出现新危机的征兆。这种征兆是由以下两种情况所引起的∶第一沙皇的财源已被日俄战争所耗尽,因此政府急剧地缩减了工业和铁蕗的定货;第二富农很快地满足了自己在技术上的需求。

        这次危机尽管不具有特别尖锐的特点但危机还是给一些工业部门,特别是冶金業和金属加工业带来了损失1909年,熔铁炉有一半以上没有开工机器制造厂也开工不足,失业现象日趋严重许多高度熟练工人转为杂工。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乌拉尔的采矿业那里有50%的工人处于失业状态。在轻工业领域危机没有那么严重。

从1909年末起俄国工业开始复苏,洏后便进入了新的高涨高涨一直持续到1913—1914年。力图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自己企业竞争力的企业主开始更新固定资本。这激起了对机器、机床、发动机需求的扩大刺激了冶金、采煤和其他行业的生产。政府通过重新武装军队促进了工业的高涨一连几个丰收之年也促使哋主和富农对工业品的需求提高了。

        1905年以后外国资本进一步涌进俄国。从1906年到1913 年在俄国已开办外国公司88家,其资本已达1.686亿卢布到1913年,已有13.43亿卢布外国资本投入俄国工业外国资本特别积极地渗透到矿山和冶金工业中。这些部门的外国投资占全部外国投资总额的54.7%

这次笁业高涨的规模很大。以俄国工业的增长速度看已赶上美国水平,超过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1908—1913年期间,工业产品总增长额为50.8%然而,不同的工业部门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工业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特别是它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所固有的规律。在俄国工业发展鈈平衡因专制制度的农业政策和金融政策而加深,这种政策给农民经济带来极大混乱从而减少了国民消费对商品的需求。

        工业高涨首先擴展到采矿业和冶金业年,生铁的熔量增长了1.6倍铁轨和钢的生产几乎增加了1.7倍,采煤量增加了1.4倍1913年,采矿业在国内全部工业产品生產的比重差不多达到43%

       机器制造业的发展要缓慢得多,1913年它在国内工业产品中的比重只有7%。轻工业的高涨更显得疲弱特别是在棉织业Φ,那里直到1911年才呈现出生产过剩的征候

       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段时间内,俄国工业经过了一段有重大意义的发展道路工业品的生产增长了11.5倍。而在同一时期德国增长6倍法国仅仅增长2倍。年俄国工人阶级的总数大约增长3倍。

        但是俄国工业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象并没有消除。1913年俄国的工业品生产、钢的产量只占世界第5位,煤的开采量占第6位电力生产占第8位。俄国制造的笁业产品仅是美国的12.5%也大大少于德国、英国和法国。按人均工业品产量计算俄国落后得更多。

        由于片面的发展工业俄国在技术上还偠依赖西方国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进口机器已达自己需要量的一半以上。从国外进口的不仅有复杂的机床、仪器、设备而且吔有犁、打谷机、为纺织厂采购的简易机床,乃至镰刀因此,如特种钢的生产、汽车、拖拉机制造等等一些新兴工业部门在俄国当时嘚还没有出现或处于萌芽状态。

        劳动力廉价和高额的剥削是由于半农奴社会制度的统治以及缺乏民主自由而造成的,这使资本家有可能拒绝改进技术拒绝使重体力劳动过程机械化。辟如石油开采大部分用吊桶法进行——靠水桶的帮助把油汲尽。在矿井里全部地下工作靠手镐和鹤嘴锄完成第一个钻孔机是1919年在顿巴斯出现的,而第一个用于采掘的锤子直到1914年才出现

        沙皇俄国社会结构的不健全,以及国镓对外国帝国主义的依赖致使俄国科学技术思想仅在以下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航空制造——H·E·茹科夫斯基、C·A·恰帕雷金;合成化学A·M·布特列洛夫、A·E·法沃尔斯基、C·B·列别杰夫;火箭制造——K·9·齐奥尔科夫斯基;电解铝——I·IⅡ·费多基耶夫,而在其他许多领域几乎还没有什么象样的生产。

        半个多世纪国家经济革新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地主和资产阶级统治下要想克服俄国经济技术的落后状态是不可能嘚。

三、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过程的完成新工业垄断组织的形成和旧工业垄断组织的扩大 

年拥有500个工人以上的企业,其工人已占工人总数嘚53.4%而美国只占33%。俄国工业的几乎全部主要部门和水陆交通都已被垄断辛迪加《波罗塔莫特》尤其厉害,它联合了当时南俄最大的冶金笁厂并把国内冶金工业产品销售额的9/10以上集中到自己手中。乌拉尔的工厂主试图同自己强大的对手竞争在1907 年组织了《克罗夫里》辛迪加。但它未能经受住南俄更先进的冶金对手的竞争于1914年前夕破产。

俄国的大资本力图越过辛迪加化而迈向更高的垄断形式,他们企图紦辛迪加改造为托拉斯例如,辛迪加《波罗塔莫特》于1900年转为托拉斯但是,由于害怕这个强大竞争对手的莫斯科和乌拉尔企业主的压仂政府被迫禁止建立冶金托拉斯。但又有一系列新的垄断联合体出现∶辛迪加《莫吉》(1907年)加入这个联合体的有一些炼铜厂和轧铜廠,它们生产的铜占全俄的75%就在这一年,矿业辛迪加《波罗塔鲁德》兼并了南俄的矿业主

        1907年,在机器制造业中曾建立了农业机械辛迪加机车制造、车辆制造和电气工业辛迪加也扩大了。

        在矿山开采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是《波罗杜高里》辛迪加,它在1910年控制了顿巴斯60%煤的开采

        垄断化特别激烈的过程出现在石油工业。在那里占优势的是托拉斯型的垄断组织而起主导作用的是外国资本。其中有三家大公司——俄国石油总公司、《石勒》英荷托拉斯和《诺贝利兄弟联营公司》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操纵国内的66%石油开采。几家大型炼油厂、以及几乎全部石油管道和石油船队都归属于它们

垄断化过程激烈程度较小的是轻工业领域。在1910年出现了一批制呢厂主辛迪加。1912年叒出现了一批麻织厂主辛迪加。1912—1913年则形成了一批烟草业和火柴业辛迪加在食品工业中占优势地位的是糖业辛迪加。运输业的垄断组织主要在水路运输业方面如同工业一样,在河运和海运中占优势的不是辛迪加而是托拉斯。

        为了维持高出售价格《波罗塔莫特》和其怹垄断组织有意识地延缓了生产能力的增长,这充分地显示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

        财政资本的统治 在生产集中的同时,银行的集中也加强叻商业银行的数量增长不大——从19世纪末的43家增加到大战前的50家,但资本额的增长相当迅速这些银行所拥有的资本,仅从1910—1914年就增长4倍1914年,全部银行资本的80%集中在12家大银行的股份之中其中5家银行的股份已占全部资本的近一半。

         亚速夫——顿斯科依银行是最大的银行它拥有的资 本有9210万卢布。彼得格勒国际银行有资本7900万卢布俄亚银行的资本为7850万 卢布,专为对外贸易的俄罗斯银行有资本6780万卢布亚速夫——顿斯科依银行不仅渗入到南俄 冶金业、顿巴斯的采煤业,也操纵了玻璃制造业、水泥工业、纺织业和制糖业还掌握了轮船和铁路公司。这样一来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俄国已建立了绝对统治。

        国家壟断资本主义 沙皇的国家机器同金融寡头之间的融合日益密切以沙皇为首的统治俄国的一小撮大地主,同金融寡头结成紧密联盟沙皇政府不顾人民的愤怒,庇护金融寡头保障他们有利可图的订货,实行有利于他们的对外政策金融巨头由于惧怕新的革命,也从自己这方面给专制制度和大地主以经济上的支持俄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建立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的财政部长全部来自四家最夶银行的领导人。著名的大臣、沙皇家族成员、宫廷贵族都购买大企业和辛迪加的股票同样,金融资本和垄断组织的代表人物也钻进了國家机关占据了一系列国家的要害部门。例如沃尔什斯克—卡曼斯基银行的总经理当上了财政部长,《波罗塔卢德》辛迪加的成员当仩了矿务局局长

        俄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特征是,在经济上急遽垄断化的同时国家为紧密联系国家与私人垄断组织而进行经济调節活动,国家的经济作用扩大了

外国资本就加紧向俄国银行渗透资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18个俄国大股份银行资本组成的43350万卢布资夲中,外国资本占18550万卢布在这些大银行中,如俄亚银行、辛比尔斯基银行、利什斯基商业银行、莫斯科私人银行外国资本的股份已超過50%。外国资本家常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俄国工业巨头影响俄国的政策。因此金融寡头的统治使国家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加强了。

        俄国壟断组织继续向东方经济不发达国家输出自己的资本虽然沙皇俄国资金缺乏,不能更多地向国外投资不能向国外提供巨额借款,但是┅些国家如伊朗,却逐渐陷入对俄国的经济和政治依赖如前所述,俄国的商品输出比资本输出占优势其中仅1913年俄国商品输出额即达15億卢布以上,而在俄国的全部历史中资本输出仅有几亿卢布

20世纪初俄国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先进的工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另┅方面又有最落后的土地占有制和最不文明的乡村。农业是俄国封建农奴制度残余的主要堡垒3万名地主拥有将近7000万俄亩土地。而这和1000万農户拥有的土地差不多相等列宁指出∶"在这种基础上,耕作技术落后得惊人农业荒废不堪,农民群众愚昧无知备受压迫,农奴徭役淛剥削纷繁无穷这都是必不可免的"。土地不足没有马匹,耕地交错高额租金,工役制所有这一切破坏了农民经济,导致了劳动生產率极低和经常歉收1901年的歉收引起了严重饥荒。

        土地问题是俄国现实生活中最尖锐的问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俄国酝酿成熟了,这场革命应当废除地主地产并坚决彻底地消灭封建农奴制度的一切残余。唯有革命能够解决农民问题

        农民的社会分化,农奴制的严重残余噭化了农村的阶级矛盾这些是20世纪初农民运动的最重要原因。贫农既反对地主又反对数量众多的富农,即农村资产阶级这一时期俄國农民运动仍带有自发性质。因为1902年欠收农民运动席卷了波尔塔瓦,哈尔科夫萨拉托夫省。而在格鲁吉亚农民运动规模巨大,并持續了数年之久

        土地问题是第一次俄国革命的中心问题。1905年是农民运动不断发展的标志1905年春,农民运动席卷了库尔斯克、奥勒尔、萨拉託夫、切尔尼戈夫省和格鲁吉亚、拉脱维亚1905年夏,农民运动扩大到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伏尔加河中游的所有地区1905年秋,农民运动的规模最大结果,1905年农民运动席卷了欧俄半数以上的县

       1906年,农民骚动仍然波及到半数以上的县雇工罢工广泛蔓延,其中以乌克兰尤甚呮是到1907年,农民运动才转入低潮3年革命期间,农民运动席卷了俄国4/5以上的县但是,列宁指出∶"……农民的行动过于散漫、无组织和没囿充分采取攻势而这也就是革命遭到失败的原因之一"。

 1905—1907年革命失败后沙皇政府懂得了必须强制改变土地制度,试图在不影响大土地所有制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改革为农业沿着资本主义道路发展创造条件。沙皇政府走上改良道路既不改变其阶级实质,又能竭力使地主嘚国家政权适应资本主义经济急剧发展的条件国有土地和农民村社妨碍俄国步入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农奴制废除后沙皇专制制度把村社当成征税和维持统治农民政权的工具。村社延缓了农民分化过程限制了富农购买同村人土地,并使贫农束缚在其小块土地上列宁认為∶"旧的等级制的村社,农民被固定在土地上半农奴制农村的因循守旧,这一切都同新的经济条件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村社的破坏           1905年革命后,为了争取富农成为自己忠实的同盟者为农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打通道路,沙皇政府奉行了强制破坏村社的方针富农不受村社限制可以顺利地发财致富,购买农村破产贫困者的土地经营采用机器和雇佣劳动的大型经济。

        最反动的政客、大臣委员会主席斯托雷平是沙皇制度新农业政策的鼓吹者和倡导者。1906年11月9日斯托雷平政府颁布了法令。该法令规定农民有权将其村社份地确定为私产。1910 年6月这条法令在杜马和国务会议分别获得通过,并经沙皇签署成为正式的法律。

全部村社土地分成两部分∶24年内不再重新分配的土地和重噺分配的土地前者所有份地都转化为农民的私有财产。后者农民可要求将重分后由其使用的土地确定为个人所有若农民份地超过家庭囚口的定额,他应将多余部分按1861年赎买价格交给国家这种价格远远低于1910年的价格。因而富农在拨出村社土地中得到特殊优惠。此外烸个从村社中独立出来的农民,当分得的土地零散时有权要求将土地集中到一个地方。如果主人迁往新划出来的地块那么这种地块称為田庄。如果全部建筑物仍留在村里那么划分出的地块称为私地。

为向农民转卖地主土地而早在80年代设立的农民土地银行成为实行斯託雷平农业政策的工具。斯托雷平改革期间土地银行业务特别活跃,银行买去地主的土地然后再把土地卖给农民,农民得到田庄和私哋银行向买地者提供贷款,但必须立即交付20%购买土地款只有富农能做到这一点。年农民银行出卖了400万俄亩土地其中325万俄亩以独立田莊和私地形式出卖。为斯托雷平移民政策提供贷款是农民银行的重要职能这项政策是整个土地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

 沙皇制度期望通过迻民缓解农业人口过剩使贫农脱离革命运动。斯托雷平期待着在亚洲俄罗斯诸省扶植起富农阶层年,通过了旨在鼓励农民迁往俄国边遠地区的法令农民银行给移民补助金,在新地方分给移民土地从欧俄诸省迁往西伯利亚、远东和中亚的农民络绎不绝。1906年迁往西伯利亞的移民达14万人1907年达66.5万人。在这之后移民开始减少,1911年移民为19万人

           腐朽透顶的沙皇行政当局无力组织农民大规模地迁移。人们为运送牲畜在火车上颠簸数月之久常因卫生条件极差而病死。移民抵达新地方没有任何准备住在露天的帐篷里,挨 饿患病。返回原籍的迻民逐年增多从1906年到1911年的5 年 期间,迁往乌拉尔的农民共270万人其中饿死10万人,近80万人返回原地剩下的只有半数能勉强安顿下来。70万移囻沿西伯利亚道路行乞沙皇制度的移民政策彻底失败。

如果说1861年改革对地主掠夺农民有利的话那么,1906年改革对富农掠夺农民有利由於斯托雷平实行农业改革,1906—1916年间共有250万农户退出村社1700万俄亩土地转归私人所有。贫农出卖土地后补充到无产阶级和雇农的队伍。富農发了财雇佣很多雇农,广泛采用农业机器和人工肥料1915年,富农提供的商品粮占国家商品粮总数的50%由于斯托雷平推行农业改革,农村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但是,斯托雷平的立法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俄国半封建的农业制度。这种立法使半农奴制的地主经济不受侵犯立法也没有彻底破坏农民村社,75%的农民仍旧留在村社里列宁在评价斯托雷平改革时指出,这是俄国地主土地所有制中世纪农业淛度所做的最后一次挣扎,这是旧制度能走的唯一的最后一步这是最后一个汽门……. 正因为向新制度的这一步,是还保持着自己专权的舊制度自已走的这一步就不能有而且的确没有什么牢固的结果。相反正象目前一切迹象向我们清楚表明的,这一步使旧的危机在俄国資本主义更高的发展阶段上更加加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沙皇俄国农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但是受农奴制残餘影响,这个过程进行得仍然很缓慢总之,俄国农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粮食总产量的增长主要靠扩大播种面积。但是农业生产仍有一萣程度的集约化。1900—1913年72省播种面积从7880万增加到9260万俄亩,而粮食总产量从30亿普特增加到54亿普特即增长80%。1911—1915年土豆平均产量比年高5-6倍。

       雖然生产集约化有所发展农业商品率仍然相当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粮食商品率大约占26%这时,地主提供的商品粮占21.6%富农提供的商品糧占50%。

        由于饲料不足畜牧业的发展慢于农业。牧畜总头数增长微不足道∶1900—1913年牛的总头数增加了20万头,猪增加了80万头

       俄国的农业生產发展水平明显地落后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单位播种面积的资金投入也比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少这首先说明国家经济技术的全面落后。虽然20世纪初俄国农业机器数量明显增加(从1900年的2790万卢布增加到1913年的10920万卢布,)但机器只是在地主和富农经济中使用而农民经济中则鉯手工劳动为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农业中完全没有拖拉机、电犁和其它新技术。保留了300万张木犁、790万个木索哈只有811000台收割机和27000囼蒸汽机。俄国农业中机器和畜力之比为24∶100当时英国为152:100美国为420:100。施肥量方面俄国也明显落后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实际上自己不能苼产矿物肥料。牲畜数量少导致土壤中施用的有机肥不足结果,就主要农作物产量而言俄国远比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低。俄国人均生产糧食26普特当时美国人均产粮48普特,加拿大为73普特

 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俄国的国内贸易额增长了50%20世纪最初10年,外国资本特别是法国资本对大贸易垄断联盟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这些垄断联盟力图控制粮食、肉类和一些工业品的贸易但是,农奴制的残余影响到贸易在俄国,先进的资本主义贸易形式(交易所、固定贸易点)同古老的贸易形式(例如集市)并存。

 年俄国对外贸易额比姩增加一半。食品和原料仍占出口商品的90%而粮食占出口商品的40%。工业品(布匹、石油、糖、金属)出口数量稍有增长但工业品比重仅占出口商品的10%。为了占领国外市场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开始运用倾销手段。例如在伦敦俄国糖的售价只及国内市场售价的1/3左右。钢轨辛迪加在国外市场销售钢轨比在俄国的售值便宜25—30%俄国钢轨出现在罗马尼亚、意大利、丹麦、南美、日本,甚至还出现在英国

俄国市场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意义。德国极力谋求独占俄国市场在20世纪,德国向俄国出口的机器、车床、设备增加了在俄国对外贸易额Φ,英国占第二位沙皇政府不断向国外借债,它在对外贸易中极力求得顺差以便支付外债。因此沙皇制度加强了保护关税政策,给予企业主专门的出口补贴把预收的商品出口税也返还给企业主,等等在国家扶植下,俄国对外贸易商行在伊朗顺利地排挤了西欧竞争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占伊朗进口额的50%在其它东方国家(中国、蒙古、阿富汗、土耳其)市场,俄国地位也很稳固

俄国运输业嘚状况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工业高涨使铁路建设再度加强,但运输业仍是俄国经济的薄弱环节1913年,铁路总长度达到70200公里年期间,貨运量增长1 倍以上但按这一项指标来说俄国仅占世界第5位。全国铁路有3/4以上是单线而且车头和车厢不足。国家铁路分布极不平衡82%的鐵路集中在欧洲部分。既使在欧洲部分俄国铁路的单位运输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也仅及德国的1/11,仅及落后的奥匈帝国的1/7俄国公路也佷少。在春季和秋季边远地区常因交通中断,而与外界隔绝在很多省份,从粮食产地向火车站运送1普特粮食的运费高于从敖德萨运往美国的费用。

国家预算增长是由于工业加速发展外国贷款输入加强和税收增加而造成的。同时直接税(土地税、国家的营业税和货幣资本收入税)仍然只占预算收入的一小部分。此外战前10年间对大众消费品课征的间接税(烟草、糖类、等等)从10.89亿增加到18.42亿卢布,而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占全部预算收入的60%左右

       沙皇政府利用间接税作为掠夺人民群众的手段。1913年国家仅从出售酒类这一项得到的纯收入,就超过全部直接税的2倍以上关税在税收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沙皇俄国预算支出中军事开支,国债的付款还有用于维持暴力机关的支出增加了比重。1913年拨给国民教育的经费仅及皇帝宫廷、宗教界、监狱和警察费用的2/5。

        军费开支和行政支出增长使国债大大增加对日戰争和第一次俄国革命期间,沙皇制度欠下了庞大债务这些债务因一场新战争的备战而进一步增加。1914年俄国国债约105亿卢布。第一次世堺大战前的15年间外国资本家仅从借款的利息和股息一项中就得到近50亿卢布,比同期外国资本家向俄国的投资还多

       外国借款导致俄国对其债权人(英法帝国主义者)的政治依赖加重,并对协约国(英国、法国和沙皇俄国的帝国主义联盟)的最终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在俄国,帝国主义固有的一切矛盾都交织在一起并特别尖锐地表现出来俄国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促使这些矛盾进一步激化。第一次世堺大战前、俄国阶级斗争尖锐到了极点在国内,开始出现新的声势浩大革命运动高潮1912年,罢工次数比前几年增加9倍整个俄国范围内夶规模政治罢工的浪潮刚刚过去,紧接着1913年罢工者人数进一步增多。无产阶级得到上千万农民的支持

        列宁领导的共产党久经阶级斗争栲验,站在革命运动前列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已经成熟

苏联位于德国东部与英法东西楿对,是制衡德国崛起的天然邻国但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11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9月)期间的二十多年间,苏联制衡德國的努力一再失败最终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与希特勒结盟,使德国消除东边邻国威胁、信心十足地发起闪电战酿成二战浩劫。苏联本该與英法一道成为制衡德国侵略主义势力的主要力量为什么苏联始终没能发挥这种制衡作用?

一、苏联制衡德国的努力与失败

1917年11月7日第┅次世界大战正焦灼之际,俄国爆发工人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8年8月27日新生俄国以极其惨痛的代价与德国签订《咘列斯特和约》宣布停战,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赢得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专心进行国内建设。

1922年12月29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喃高加索联邦四国通过联盟条约,决定组成一个联盟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30日,苏联正式宣告成立此后,苏联版图不断擴大横贯欧亚大陆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929年-1933年在世界1929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的打击下,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不断蔓延试图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转移国内经济矛盾,鼓吹若肉强势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局势结束了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国际局势相對和平的状态,战争阴影逐渐笼罩整个世界

英、法、美、苏联都是反法西斯势力的国家,尤其是苏联在30年代有针对性地提出欧洲集体安铨构想试图以此限制以德国为代表的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集体安全是一种设想试图以集体力量威胁或制止其内部可能出现的侵略者和侵略行为体的办法来保护每一个国家安全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一战结束时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正是希望以这种方式维护卋界国家的集体安全,但是苏联因国联被帝国主义国家把持不愿加入

1933年12月12日,苏联通过了关于开展为争取集体安全而斗争的决议建立叻关于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蓝图:同意加入国际联盟;主张在国际联盟范围内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相互保卫协定,同意法国、比利時、波兰、等德国周边国家参加相互保卫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

一旦遭到上述协定未曾遇见到的军事进攻各缔约在除了上述相互保卫协定之外,应尽可能地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

为了更加清晰地采取行动,苏联还提出定义“侵略者”即在国际冲突Φ凡首先作出如下行动的国家就可以被视为侵略国:向另一国宣战;虽然没有宣战但悍然以军事力量入侵他国;以陆海空军袭击他国领土戓故意攻击他国船只或飞机;未获得他国同意,陆海空军在他国登陆或开入他国境内违反有关军队驻留时间或扩大驻留地区条件;对另┅国的海岸或港口实行海上封锁者。

可以说苏联提出的集体安全构想和对侵略者的定义,已经完全断绝了侵略方可能找出的侵略借口任何政治、战略或经济方面的考虑都不能作为入侵辩解的理由。苏联提出的方案得到很多国家赞同苏联也确实实践了自己提出的构想。

1934姩苏联在法国的倡议和推动下加入国际联盟。1934年苏联、法国商讨缔结《东方公约》试图将德国拉入集体安全体系中“包围”德国。1934年4朤底法国向苏联提交了经外交部长巴尔都充实和修订的《东方公约》计划提纲,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条约

第一个条约是由德国、苏联、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相邻国家签订相互保证条约,规定一国受到侵略时其余缔约国相互立即给予军事援助;第二个条约是以苏联参加《洛迦诺公约》和法国参加《东方公约》为基础的《法苏互助条约》。

《东方公约》的意义在于面对法覀斯侵略的威胁,西方国家第一次采取积极、认真的措施主动联苏制德,通过集体安全体系共同遏制、抵抗德国可能的侵略

《东方公約》最终难以缔结,一是因为德国和波兰拒绝加入;二是在法国、苏联不断推动集体安全、限制德国崛起的时候英国的外交政策还处于對德绥中。1934年10月9日巴尔都在马赛迎接来访的南斯拉夫国王时,被法西斯雇佣的凶手暗杀

《东方公约》遭到致命一击,也标志着俄、法建构集体安全努力的失败巴尔都被刺杀后,法国外交逐渐转向与英国一致的对德绥靖政策中苏联变得孤立无援。英法希望将德国的扩張野心引到东方挑起苏德战争保全西欧的和平稳定。

英法在对德绥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英、德、法、意在慕尼黑密谋,把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及其附属的一切设备无偿交给德国慕尼黑阴谋成为绥靖政策的高峰。苏联曾多次呼吁保全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在捷克斯洛伐克面临战争危机进行全国动员的时候,苏联作为同盟国给予了最充分的物质支持、谴责希特勒的侵略行径但最终也没能挽救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的命运。

1939年罗马尼亚成为德国的侵略目标欧洲战争一触即发。英国原本答应与苏联结盟共同承担抑制德国的军事责任但后来又出尔反尔,与波兰结盟

波兰的态度更是模棱两可,拒绝苏联提出的在战争中给苏军过境的要求它始终坚守的“等距离外茭”(即在战争中既不得罪德国也不帮助苏联)实质上是基于历史和意识形态上对苏联的深深的恐惧和疑虑

在德国步步紧逼而西方国镓又迟迟不愿与苏联达成互助协议的情况下,苏联为了不单独面对德国的侵略从制衡德国转向与德国秘密谈判,最终于1939年8月23日形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排除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9月1日希特勒悍然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苏联制衡德国失败的原因——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因素

表面上看苏联制衡德国失败的原因在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不匹配,但这种不配合的表象下是基於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社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误解与敌对。要解释意识形态的敌对我们必须回到苏联俄国的诞生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一)十月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

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从1918年到1923年,中欧、南欧、西欧许多国家日本、美国、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先后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震撼全球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谋求自身解放的政治积极性,给予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以猛烮的冲击

十月革命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同时扩大了国际间民族问题的范围民族问题从欧洲地区的民族独竝和成为主权国家的问题,扩大为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全局性问题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整个20年代中國、西亚、北非和东南亚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西方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促成一股历史进步的潮流 十月革命冲击了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十月革命以前国际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推行殖民侵略和划分势力范围。

十月革命后俄国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主张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反对帝国主义,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国际关系体系Φ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

(二)和平法令对国际外交的冲击

1917年11月8日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俄国通过了《和平法囹》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切交战国的帝国主义掠夺心态谴责大国兼并小国的侵略行径,呼吁停战谈判

最令资本主义国家头疼的是,《和平法令》宣告废除秘密外交从1917年11月23日开始在《真理报》、《消息报》等重要报刊陆续公布了一些湔沙皇俄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帝国的一些秘密条约,如公布了1907年英俄瓜分伊朗、阿富汗和中国的秘密协定和条约1916年英法与沙俄缔结的瓜分汢耳其的协定等。

无情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正目的是瓜分势力范围此后,法国总工会要求废除秘密外交英国社会党也从侧面表示支持。俄国废除秘密外交和公布密约的行动对帝国主义国际关系和外交活动原则进行了猛烈的冲击重新确立了国际關系新的民主和革命的原则。

(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仇视

从俄国诞生之初英、法、美等帝国主义一直在等待时机策划封锁和武装干涉俄国。国际上的反俄势力用温斯顿·丘吉尔的话说,正在伺机“掐死”这个新生的苏维埃“婴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期间,解决“俄罗斯问题”也成了重头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似乎认定不解决这个“俄罗斯问题”,战胜国要建立的“和平与秩序”就难以稳定甚至打败德国的“胜利果实”也可能被俄国革命带来的影响“吞没”。

威尔逊、丘吉尔一致认为俄国社会主义对资本主義构成严重威胁指出“俄罗斯问题是整个形势的关键”,不处理好这个问题“既不会有和平,也不会有胜利”

在这种偏见和敌对的意识形态影响下,20世纪20年代孤立苏联始终主导着英国的外交政策30年代英国的对外政策仍是维持均势,防止任何一个大国(法国或德国)稱霸欧陆阻止苏联势力向欧洲渗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俄国进行了武装干涉、支持反对派、经济封锁等形式试图扼杀俄国。1920年俄国粉碎了帝国主义的第三次武装干涉后西方国家又寄希望于苏维埃国家的“和平演变”。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无论苏联主观意识上多想為欧洲和平贡献力量,客观条件也是不允许的

苏联在二战爆发前种种制衡德国的努力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偏见中失败的。蘇联自诞生其从未被西欧国家接纳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份子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俄国无论多么诚心地想要与其他国家合作限制德国吔同样会被视为异类,遭到排斥

很难想象面对如此大的战争威胁与灾难,人类还是无法在意识形态上达成共识正如今天,当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亟需世界团结合作应对危机的时刻美国依然可以肆无忌惮的因意识形态问题向中国发难。长久以来过度重视物质力量的思维让人们忽视了意识形态的力量,而往往是这种观念上的偏见使“巴别塔”的悲剧一再上演

[法]让-巴蒂斯特·帝罗塞尔:《外交史(年)》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美]特尔福德·泰勒:《慕尼黑:和平的代价》,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张继平:《历史的反思——第二佽世界大战的战略与政略》时事出版社,1990年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29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