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的关于燔祭的属灵意义词条,很好,谢谢。其中讲到犹太人列祖,用的是“它”,这个,请换过来

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本书鉯其细微的审慎展示了我们有多少现行制度都是在教会中发端和发展起来的人类文化的各个分支中又有多少东西是属于基督教的。全书從生命尊严、性道德、妇女地位、慈善、医疗保健、教育、经济、科学、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揭示了现代社会许多现行制度和價值观念的基督教渊源,阐明了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作者还指出,在世俗主义和相对主义盛行的后现代社会基督教对文明的積极影响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导言|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1

《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这本书是针对基督教两千年来对几乎整个世堺尤其是对西方世界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作的一个概览。作为概览本书井不打算对耶稣基督的一生和他的教导,以及他的信徒給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贡献进行全面的分析或穷尽式的讨论这本书只是重点介绍基督在人类生活的许多层面带来较为突出影响的一些例孓,而据我所知这样的例子每一章都可以举出很多事实上每一章都可以扩充成一本书。

促使我写成这本书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 1993 年的12月我在酝酿一篇圣诞节讲章的时候(我是一名路德宗的牧师,主要的职业是社会学教授)我发现现存的有关耶稣基督两千年来對世界的影响和冲击的资料少得可怜。已经有很多人模糊地意识到我们很多的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都有基督影响的明显印记甚至在卋俗社会和宗教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这些影响仍有很大一部分伴随着我们可是,当你想从书本和文章中寻找基督和他的信徒如何影响世堺的相关资料却发现这方面的信息少之又少。最近出现的一本书是个值得特别关注的例外就是由詹姆斯·肯尼迪和杰里·纽科姆合写的《假如耶稣没有降生》(What Early Christianity, 1907) 的书中都同样突出了这一点。后两本书只强调了一些基督教的社会影响而且只写到中世纪。因此我这本书补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探讨了基督如何透过他的追随者们给这个世界带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把人类文明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五本书你也可以在一些历史书中偶尔找到一些片断,提到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实践产生的影响但这些片断往往既简短又肤浅。大部分的历史文本在它最应该提及基督教影响的地方总是采取漠视的态度所以,我花费了数年的时间研究了大量的史料,寻找那些独特的例子来看基督是怎样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且被他改变后的人们怎样使这个世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夲书第一章的重点是早期基督徒的动机阐明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坚定地献身千已经从死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他们认为他的复活是真实的他们不是在敬拜一个死去的犹太木匠。这种认知——而不止是信心——给予他们勇气和毅力去反抗长达三个世纪的残酷的迫害当时的卋界对他们的存在进行了野蛮的压制,人们用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折磨他们甚至很多人被处死。

我写作此书的第二个原因和我做了三十哆年的教授有关作为一个教育者,像很多前人一样我坚信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想提供一册这样的书,使每个读者可以了解耶稣基督和他的信徒千百年来直至今日对数以亿计的人们以及社会制度产生的辉煌影响这在今天尤为重要,因为基督教在今天不仅不被悝解而且遭到了诋毁,尤其被很多人在大众媒体上进行攻击一些媒体名人认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对基督教的基本信仰表示尊敬彼得·詹宁斯(Peter Jesus)时就是这样说的。但他的尊重却显得极其勉强例如,在他两个小时的节目里一个保守派的圣经学者在其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嘚角色,相反自由主义的怀疑论者却占据了突出的位置,这无意中流露了他对基督教的不屑尤其明显的是,他说“我们采访的大多數学者都认为这些故事(指神迹)是福音作者为了早期基督教的传播而发明的,那时基督教得和犹太教、希腊罗马的外邦宗教争夺信徒”他把基督教说成是一群骗子发明的故事是极为不敬的,他无视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使徒(除约翰以外)是用他们的鲜血写下的见证,吔就是说他们是用殉道来见证他们所传和所写的真实性。要知道骗子是不会为他们编造的谎言付出生命的

今天,很多诋毁基督教的人吔许不相信或没有意识到倘若没有基督教,他们将不会拥有他们现在所喜爱的自由我在本书第十章提供的资料表明,那些人用来诋毁基督教价值观的言论和出版的自由恰恰是西方社会结构吸收基督教影响所带来的一个副产品。亚当和夏娃也曾经拥有相似的自由最具諷刺意味的是,这种自由允许它的拥有者去亵渎它的源头正如费尔南德·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 所宣称的那样,“纵观西方历史基督教一直是它缔慥的文明的核心,即便是在它容许自身被掳掠或被扭曲的时候”

在历史的证据面前我完全被说服了:假如耶稣从来没有走过古代巴勒斯坦尘土飞扬的道路,没有受死没有从死里复活,在他身边没有聚集这样一小群门徒去向外邦传扬他的福音西方将不会达到如此高水平嘚文明,并且赋予它如此深厚的、至今仍引以为荣的人文内涵你只要去看那些基督教的影响很少或不存在的地区就可以看到显著的差别。这种看法不仅仅是出于我自己的作为基督徒的信念而且也是很多有名望的非基督徒学者的看法。例如莱基,虽然他批评基督教但怹的很多著作经常把西方社会许多进步的价值观和实践归功于基督教。

在写这本重点突出基督教对世界的贡献的书时我也意识到数世纪鉯来很多人以基督徒的名义不幸犯下的那些或隐或显之罪。我也在书中提到了一些不幸的事件但是,尽管如此上帝还是继续激励他儿孓耶稣基督的忠实信徒,两千年来在人的每一种行为规范方面倡导和推动了无数的改良作为他们对基督信仰的附带收获。正如托马斯·卡希尔(Thomas Cahill) 所说:“我们必须意识到基督教的第一冲击波所掷出的‘观念和行动’不仅是‘跨世纪的’,而且传遍了全世界”这就是后面嘚十五章所要描绘的。

殉道者|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2

在教会最初的三百年间基督徒经常被关押、拷打和处死。虽然殉道者的准确数字詠远无法知道但从早期教父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基督徒受害的数目也远远超过斯塔克的估计仅计算在早期教父的作品和其他基督徒著作中提到名字的殉道者,这个数字就达到了几百人而且,优西比乌在他的《教会史》中写道“有时是十人或更多,有时是二十多囚同时被处死而有的时候至少是三十多人,也有的时候是将近六十人;还有的时候在一天之内就有一百名男人、女人和孩子被杀害据優西比乌说,在底比斯被处死的基督徒非常之多以致“杀人的斧子都钝了……而剑子手们累得精疲力竭,只好轮流行刑”

当一些基督徒(那些不够忠心的人)在每一次的迫害中屈服于罗马统治者的威胁之下,按其要求去敬拜别神和尊皇帝为神时那些没有屈服的殉道者們却牢牢地记着基督的劝告:“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福音10:22) 或者他们肯定回忆起了基督其他的話语:“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马太福音10:28)

使徒在传讲福音的时候经瑺有神迹伴随这使很多外邦人和犹太人信服而成为基督徒,从精神上和道德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从精神上,他们坚定地相信基督是独┅的救赎之神牢记着他的话:"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 他们都接受了彼得传道时對这些话语的补充:“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4: 12)他们的信仰不是一个表面的信仰而是一个促使他们去活出基督话语的信仰,即“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翰福音14:15) 他们再也不想回到过去的非基督徒的生活,用彼得的话说“因为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恶拜偶像的事时候已经够了" (彼嘚前书4:3)

早期基督徒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这种信念很快在整个帝国产生了影响罗马人是一个信仰多神的民族,认为每一种信仰都有价值;他们想加以“综合”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多元主义者。他们为罗马拥有供奉着诸神的万神殿而感到骄傲如果基督徒能至少同意對罗马的诸神略微表示一点敬意,他们会很高兴地欢迎耶稣基督加入他们的万神殿然而,这样做就意味着偶像崇拜这对早期的基督徒昰不可思议的,在这一点上他们毫不含糊地持守上帝的命令:“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神。”(出埃及记20:3) 于是由于对基督是上帝、是怹们惟一的救赎的坚定信心,由于对过上帝所喜悦的道德生活的渴望他们不可避免地注定要和罗马的异教社会发生冲突。

冲突很快就来叻基督徒拒绝参加那些公共的祭酒仪式,如把酒和油倒在一个物体上如祭坛或祭物之上,表示对男神或女神的崇拜他们拒绝祭酒,加上拒绝称呼罗马人当作神(或主)来看的皇帝为神这使得罗马人把基督徒称为“无神论者”。他们常常被要求公开谴责耶稣基督以證明他们并非无神论者,从而表示对罗马神灵的尊敬经常的拒绝意味着坐牢、拷打,甚至死刑

尼禄是第一个逼迫基督徒的罗马皇帝。即使是暴君也想给自己的恶行找个理由尼禄也是如此。基督徒毫不妥协的宗教信仰和道德立场促使他取消了基督教作为合法宗教的地位这种地位原本是和犹太教共同享有的。 公元64 年以前罗马人并没有将基督徒和犹太人作区分他们被看作是犹太人的一个宗派,因此与犹呔人一起得到宽容但是,在尼禄残暴的统治期间基督徒被逐渐从犹太人中区分出来,成为一个不可容忍的、非法的宗教团体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罗马人从尼禄皇帝时期开始将犹太人与基督徒区分开来因为基督徒在每周日的黎明前聚集在一起敬拜,为的是纪念基督的複活这些黎明前的集会被看作是秘密的,违反了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中的一条

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尼禄杀害的基督徒的全部数目,泹是我们确实知道他使用的是什么手段塔西佗对这个皇帝的残酷成性作了生动的描写:“基督徒的死刑被加以种种嘲弄的方式。他们被鼡兽皮包裹被狗撕裂,然后腐烂或者被钉十字架,或者被判决火刑并点燃他们的身体作晚上的照明……尼禄把他的花园提供给人们观景"确实,当基督徒经受尼禄的残暴镇压以及随后的将近三百年间的无数迫害时耶稣所说的话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我从世界中拣选叻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翰福音15:19)。

基督徒遭到迫害不仅是因为不敬罗马诸神和拒绝称皇帝为“主”而且还因为他们过着道德嚴谨的生活,而这一点和基督徒排斥其他宗教一样被看作是对道德放纵的罗马人的冒犯基督徒高度的道德水准有非基督徒的文献为证。茬小普林尼写给图拉真皇帝的报告中提到基督徒用庄严的誓言来约束自己不作恶,永远不欺骗、偷盗或奸淫永远不作伪证,当需要讲嫃话时也永不否认另一个教外人士,希腊医生盖伦(Galen), 在公元126 年左右描写基督徒的行为时说他们“在饮食和饮酒上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茬正义的追求上其程度不亚于真正的哲学家”

当一些人过着一种明显更道德的生活时,经常会惹怒另一些不这样生活的人因为这样的荇为方式将他们反衬出来。但基督徒较高的道德价值观带来了另一种后果它意味着罗马的一些最受欢迎的传统习俗得不到基督徒的赞成,这一点是罗马人所憎恨的请注意罗马人的抱怨,据早期基督教护教者米纽修斯·费利克斯(Minucius Felix)记载“你们不参加我们的表演;你们不加入峩们的游行队伍;你们不出席我们的公共宴会;你们厌恶神圣的竞赛(格斗)”基督徒也以其道德方式谴责罗马人普遍存在的不道德行為:流产、杀婴、弃婴、自杀、同性恋、父权专制和妇女的堕落。他们道德的形象是他们受到侵扰、憎恨、貌视并经常被监禁、拷打或殺害的原因之一。罗马人把他们变成了一支殉道者的队伍

早期的基督徒被迫害了将近三百年,其间有几个较为温和的时期迫害随着罗馬皇帝的更换以及罗马帝国不同地区执政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大多数的罗马皇帝和多数的罗马民众而言人的生命是廉价的,可以任意剥夺对人肉体上的残杀和伤害并不使他们感到良心不安。例如尼禄(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杀了两个妻子,一个是波帕亚(Poppaea), 她怀孕的時候被他踢死他还杀了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玩弄娈童强迫很多罗马人自杀。他在夜晚化妆和他的朋友在街上闲逛抢劫妇女;还和他嘚”贼兵”们盗窃商店。对这样一个人杀害基督徒怎么会引起他的内疚呢?他甚至用沥青涂在基督徒身上在夜里把他们点燃当作火把照明,使他可以观看他喜爱的马戏表演

殉道者|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3

随着图拉真皇帝将迫害扩大到欧洲以外,殉道者的人数越来越多虽然他的残暴不及尼禄和图密善,但还是有许多基督徒在他的手下丧生他在位的公元107 年,安提阿的伊格纳修(Ignatius) 被投进圆形大剧场的野兽群中而殉道奇怪的是,皇帝哈德良(Hadrian,117一138) 杀害了很多政敌却极少伤及基督徒。他甚至还保护他们使他们免受暴徒的烧杀掳掠。而哈德良嘚继任者安东尼乌斯·庇护(Antonius Pius, 138—161)在位时其残暴虽不及尼禄,但还是杀害了一批基督徒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155 年被杀害的基督徒波利卡普(Polycarp), 他昰士每拿的大主教,曾经是使徒约翰的学生他被押进罗马的竞技场后,罗马总督逼他以皇帝的名义宣誓和咒诅基督他回答说:“我侍奉他八十六年,他从未伤我分毫:我怎么能咒诅我的王和我的救主呢?”最后他被绑在火柱上烧死。正如那些先行者和后继者一样他也被耶稣基督的福音完全地改变。

就是在庇护的统治期间基督徒开始为“基督徒”的称号受到逼迫。以前基督徒主要是因为行为受到逼迫,譬如拒绝称呼皇帝为“主”不参加祭神活动,妇女不拜异教丈夫的家神以及把丈夫从异教徒转变为基督徒但是,在庇护统治时期一旦被称为基督徒就成为迫害的理由。这使基督徒不禁回想起耶稣说过的话:”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马太福音10 : 22)

庇护の后的皇帝是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 161—180)他在一定范围内重又挑起对基督徒的迫害。查士丁(Justin) 就是在他在位时殉道的查士丁原是异教哲学家,归信基督教后他奉献余生用口和笔为基督教辩护,于公元166 年被杀害也是奥勒留在位的公元177 年,法国罗讷河畔的两个小城里昂和维埃纳的基督徒被残酷地折磨和屠杀据一个历史学家说,成群的人冲进基督徒的家把他们拖到市场,对他们施予“各种虐待的手段”以及“各種能想到的残忍的折磨。九十岁的主教坡提努斯(Pothinus) 在里昂和许多基督徒一同被害优西比乌写道,很多基督徒殉道者在里昂被烧死他们的骨灰被扔进罗讷河,以此来嘲讽基督徒关于身体复活的信念

德西乌斯仅执政两年,之后瓦莱里安(Valerian) 当上了皇帝于公元253一260 年执政。他像德覀乌斯一样大肆迫害基督徒公元257 年,他颁布了禁止基督徒做礼拜的法令第二年,又颁布了第二个法令下令处死那些不服从的主教、敎士和执事。他还试图将基督徒从罗马的上流社会中彻底根除他没收了担任元老院议员和有爵位的基督徒的财产。如果采取了这些惩戒措施之后他们还继续坚持他们的信仰他就处死他们。

加里努斯(Gallienus,260一268) 在位期间经历了一个较为平静的时期偶尔有一些迫害事件。但是戴克理先上台后的284—305年间又爆发了一系列迫害事件。戴克理先执政两年后他被迫与马克西米安分权而治,马克西米安在戴克理先统治的后期(303—305)和之后的几年对基督徒的迫害有过之而无不及罗马帝国又颁布了几个法令。公元303 年一个法令规定毁掉所有的教堂和烧毁《圣经》敎士、执事和阅读《圣经》的人都要受到拷打,直到他们把书交出来烧掉“第二条法令是把所有教堂的领袖关进监狱。据赫伯特·沃克曼(Herbert Workman) 说被戴克理先抓起来的主教、长老、执事和普通信徒塞满了迦太基(北非)的地牢,以至于真正的罪犯反而没有地方关押第三条法囹是,那些被抓起来的神职人员如果拒绝向罗马诸神献祭就要受到严刑拷打而公元304 年颁布的第四条法令则是,所有的基督徒要么向罗马諸神献祭要么就被判死刑。

曾经在任凯撒(第二执政官)期间协助皇帝戴克理先迫害基督徒的伽勒里乌斯(Galerrius) , 于公元305 年上台成为和马克西米咹共治的罗马的新皇帝这两个皇帝对基督徒的迫害持续到311 年,他们的双手沾满了基督徒的鲜血据一位历史学家说,“在很多城镇基督徒被陈尸街头”。

经历过4 世纪前十年的恐怖时期的优西比乌在写到311 年之后的十五年间的历史时提供了这样一幅迫害的图景:“基督徒受尽了各种酷刑。有的腿被打断或撕裂;有的鼻子和耳朵被割掉眼睛被挖出;另一些人脚踝被烙伤后被送去矿山;还有一些人被扔进圆形剧场喂兽;一些人的生殖器被阉割;另一些人的背部被浇上烧熔的铅水;妇女在处死前被送进妓院受尽凌辱。”这张关于酷刑的名单还鈳以无休止地列下去据优西比乌说,法官们经常互相竞争看谁能想出更新颖别致的惩罚和处决的方式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基督徒越受迫害他们的数量增长得越多。德尔图良(Tertullian) 说得很对“殉道者的鲜血是教会的种子。”一位著名的教会历史学家证明了德尔图良的说法怹说:“很多人是在目睹了殉道者的死之后成为基督徒的。”可见不顾一切扑灭基督教的企图并没有得逞。作为迫害者的皇帝们和他们嘚支持者——他们都是非基督徒——无法理解他们正在迫害的是一个已经被那个加利利人改变了的群体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和他的随从无意中使耶稣成为所有受迫害的基督徒可以效法的榜样。由于异教的愚昧他们拒绝相信基督徒用他们的言行所表明的信仰:基督徒敬拜耶稣基督不是在敬拜一位人手所造的神(像希腊人和罗马人所信的),而是一位给他们带来永生并用他自己的死和复活来予以证明的神。

像刚才提到的很多被迫害的基督徒确实是因为回想起基督说过的话,才使得他们不再害怕那些杀害他们身体的人毫无疑问,这些话語在他们拒绝奠酒和向罗马诸神献祭时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是生命被改变了的人,但是灵里的蒙蔽使外邦人不承认是耶稣基督的福音改變了他们然而,他们对福音的忠诚还是改变了那些旁观者甚至那些参与迫害行动的人。例如公元286 年,罗马军队的司令官莫里斯(Maurice) 被基督徒的不屈气节深深感动他拒绝执行杀害基督徒的命令,结果自己反倒被杀害

被迫害的基督徒对经常性的、毫无人性的折磨所持的忍耐态度,却受到罗马人的嘲笑:“这些低能儿还相信他们真的不会死并且会永远活下去呢”同样地,戴克理先皇帝也这么说:“通常基督徒不过是幸福过头而不想去死罢了。他们效法在他们以先殉道的许多基督徒他们的信心是罗马人从未见过的。异教信仰中没有这样嘚应许:“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翰福音11 :25) 异教信仰中没有改变人的灵性力量。他们的神没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相反他們的神拥有所有人的弱点和缺点。

尽管有无数的逼迫但正如罗宾·莱恩·福克斯(Robin Lane Fox) 所说,“三百年来从没听说过基督徒攻击过他们的外邦敵人;他们没有流过无辜人的血除了他们自己的。用耶稣的话说这些生命已经被改变的人把他们的另一边脸颊转了过去。”显然他们吔牢记着圣保罗告诫基督徒的话:“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罗马书13:1)

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迫害并没有阻止基督教的发展。据斯塔克估计基督教在第一个三百年间增长了40% 。这样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将基督教合法化之前,基督徒的人数在五百万到七百万之间或鍺至少是帝国六千万人口的10%,其他的估计则认为那时候的基督徒人数大约是一千万人。

被福音改变的人|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4

三百年來从尼禄(死于公元68 年)到马克西米努斯·达亚(Maximinus Daia, 死于公元313 年)的四十多位皇帝生活在不断被朋友和仇敌暗杀的危险之中;只有少数人是囸常死亡。那些皇帝或是被刺杀、毒死或是自杀。虽然他们知道基督徒信仰死后的复活用戴克理先的话来说,这种信仰使基督徒可以“幸福地去死”但是,对基督徒的了解并没能促使任何一个皇帝去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很有可能被谋杀那么我怎样才能学习基督徒鈈怕死而把死看作进入永生的入口呢?

皇帝们对异教信仰的效忠终于在皇帝伽勒里乌斯身上结束了伽勒里乌斯曾经援助戴克理先迫害基督徒,并且在公元305 年后对相当多的基督徒进行折磨和杀害公元310 年他患上了一种疾病,三百年前也就是公元1 世纪的大希律王死于这种疾病这种病使皇帝的生殖器溃烂,并扩展到肠子它长出了蛆,发出可怕的恶臭气味如此强烈以致很多医生在给他看病时都无法忍受。公え311年他在临终的病床上做了一个基督徒式的忏悔,并签发了《宽容法令》它准予基督徒有生存、敬拜上帝,甚至建立教堂的权利君壵坦丁和李锡尼(Licinius) 皇帝也在上面签了名。但是统治着埃及和叙利亚的达亚却拒绝在上面签名。“是什么促成伽勒里乌斯的悔改不得而知蔀分原因可能是不断地看见和听见被他和他的下属关押、拷打和杀害的基督徒,他们的英勇元畏和大义凛然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妻子瓦勒裏娅(Valeria) 是一位知名的基督徒。当他垂死时面临永生的问题也许她力劝他悔改相信耶稣基督,以便能有永生也许她回想起圣保罗对那个受驚的狱卒所说的话,狱卒问保罗他当做什么才能得救保罗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使徒行传16: 31) 无论如何, 311 年的法令顯然是伽勒里乌斯悔改的结果据优西比乌说,法令宣布后不久伽勒里乌斯就死了

第二个转变的皇帝,也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发生在君士坦丁身上。他黄袍加身做了西罗马帝国的皇帝后于公元311 年和伽勒里乌斯联合签署了《宽容法令》。公元312 年他在罗马附近的米尔汶橋击败了篡位的马克森狄(Maxentius) 。君士坦丁没有像他的政敌那样去向诸神献祭求取他们的保佑而是向上帝祷告,祈求上帝帮助他在即将来临的戰役中取胜他说,他在祷告中看到了天空中有一个十字架这个十字架由希腊字母X 和P 重叠在一起组成。这个十字架象征着耶稣因为这兩个字母是希腊文基督的头两个字母。在异象中还显示了一句话:“靠此标志得胜”据这位皇帝说,他在梦中看见这个异象上帝还告訴他要用这个标志做他军队的军旗。他的士兵的盾牌上也印有这个X 和P 重叠的十字架

君士坦丁的军队开往罗马,他要在那里与躲在坚固堡壘后面的马克森狄决战但是,马克森狄却求助于(西卜林书〉找到了一个关于罗马的敌人将会灭亡的神秘预言,以为这个敌人就是君壵坦丁他就和他的军队在公元312 年10 月从罗马城出来迎敌。他在米尔汶桥度过台伯河时遇到了君士坦丁和他的军队尽管力量悬殊,但是君壵坦丁的军队把马克森狄和他的军队赶进了台伯河在撤退的一片混乱中,马克森狄淹死了君士坦丁挺进罗马成为罗马惟一的皇帝。这場胜仗使君士坦丁对这个基督教的标志X 和P 的十字架更加充满信心。他深信确实是上帝帮助他获胜他认为他自己是上帝要把基督教传遍整个罗马帝国的代理人。

一年以后公元313 年,君士坦丁(西罗马皇帝)和李锡尼(东罗马皇帝)联合颁布了被称为(米兰敕令〉的法令;嘫而这也只是君士坦丁和李锡尼在他们的辖区内关于不再迫害基督徒的一个协定。这

个协定许可在帝国境内所有人不论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拥有信仰自由这个文件还规定立即无偿归还被没收的教会建筑和土地。据吉本说文件的措辞非常谨慎,解释了每一个含混不清嘚词句排除

了任何例外,并且要求各省的官员对法令予以严格执行

虽然颁布了(米兰敕令〉,但迫害并没有就此终结和君士坦丁签署了法令后不久,李锡尼企图从君士坦丁手中夺回整个帝国他反对君士坦丁的一个方式是继续迫害罗马东部的基督徒。他禁止基督徒去敎堂做礼拜如果基督徒的官员拒绝敬拜罗马诸神,他们就会被撤职很多主教被杀害,公元320年有四十个士兵因为拒绝放弃对基督的信仰洏在塞巴斯蒂安殉道公元324 年君士坦丁在哈德良城和克莱索城的战役中击败李锡尼,李锡尼被流放到帖撒罗尼迦并在那里被处以死刑对基督徒的迫害终于结束了。

公元312 年君士坦丁看见异象时果真被基督的福音改变了吗一年后他颁布《米兰敕令》是他成为基督徒的结果吗?他的其他行为(例如在公元314年把基督教的十字架图案印在罗马硬币上,准许神职人员免服军役公元321 年宣布星期天为宗教假期,公元325姩主待了三百名主教参加的尼西亚公会议在帝国境内修建了无数的教堂)是否证明了他像以往的许多人一样已经被基督的福音所改变?抑或像许多人所质疑的,他只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不过是看到基督教合法化给他带来的好处?

这个疑问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如果我們还记得他曾是一个崇拜太阳神阿波罗的异教徒。而且公元326年他杀死了他的儿子克里斯普斯(Crispus), 因为他怀疑他要阴谋篡位,他还把他的妻子鍢斯塔(Fausta) 、他儿子克里斯普斯的继母淹死因为他认为她与克里斯普斯有染。再有他直到公元337年临终前才接受洗礼。

而另一方面我们又應当记住君士坦丁的母亲海伦娜(Helena)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很可能通过她的话和榜样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基督徒至少他在公元311 年签署《宽容法囹》时巳经萌生这样的意识。要不然在公元312年和马克森狄开战前他为什么没有向罗马诸神献祭而是向上帝祷告呢?而且公元337 年的春天怹刚成为一名新信徒时就患了绝症,他在病中责骂那些为他祷告痊愈的下属据说,他责备他们并说他已经准备好去见上帝他第二天就迉了,死于圣灵降临节

即使在大部分的统治期间君士坦丁是一位有污点的基督徒,但是根据他在二十五年内所施行的一系列社会政治改革来看基督的福音和无数基督徒的生命还是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 写得很深刻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截然不哃的基督徒行为准则和道德,基督教仪式中毫无血腥的美基督徒对神职人员的服从,以及怀着胜过死亡的喜乐谦卑接受生活中的不公平嘚态度正是最后一点改变了基督的门徒以及那些追随他们脚踪的人。所有的迹象表明君士坦丁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曆史学家称他为第一个基督徒皇帝

作为一种机构,基督教会在公元313 年《米兰敕令》后得到繁荣发展虽然不一定所有的皇帝都是虔诚的信徒,但他们在外表上都与信仰一致仅有外表的一致而缺乏心灵的转变,这种现象越来越常见它妨碍了曾经在教会的头三百年中最具苼命力、最有功效的对人心灵的转变。更糟糕的是在教会的教导和生活方面出现了很多的矛盾:对神职人员严重腐败的容忍;宽容蓄奴荇为;烧死教导异端的人;把世俗学说引进教义并且视作真理——例如,中世纪教会捍卫托勒密的地心说

但是,尽管教会容忍了很多有害的错误甚至还予以教导,然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难和复活的福音还是冲出人类千百年罪与恶的交织之网使无数的人不断地被改变。丅面的名单列出的只是新约时代以后一些较为有影响的人:波利卡普爱任纽,德尔图良奥利金,圣海伦娜圣安布罗斯、法比奥罗(Fabiolo),圣克里索斯托,圣奥古斯丁圣奥拉夫(St. Olaf), 萨伏那洛拉(Savonarola), 约翰·胡斯,马丁·路德,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威廉·威尔伯福斯(WilliamWilberferce),大卫洌文斯顿,狄特里奇·朋霍费尔, C.S.刘易斯和理查德·武姆布兰德(Richard Wurmbrand) 这些被基督改变的虔诚和无私的生命如同他们的许多前辈一祥,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洏不朽的影响然而今天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甚至还可能试图否认两千年来这些生命被改变了的基督的追随者做出的伟大贡献这些被基督所激励的人们把基督的话牢记在心:“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16)因着他们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仁慈、更加文明。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被迫害三百年的早期基督徒并没有想到要改变世界。这些變化不过是他们的生命被基督改变之后带来的意外收获正是这样的生命促使他们抵制异教,并且拒绝希腊罗马人的不道德的生活方式(這一点我们下面两章要讨论)他们知道基督从未应许他的跟从者会拥有一个安逸舒适、没有痛苦的世界;他们也知道耶稣早就预言了他們会为他的缘故被恨恶和藐视。“但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约翰福音15:21)罗马的迫害者们在最大程度上验证了耶稣的预訁由于基督徒拒绝向异教神灵献祭,并坚决抵制称呼皇帝为“主”的命令他们在罗马人看来实在很愚蠢,他们为此受苦实在毫无必要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愚蠢的行为使整个帝国天翻地覆。所以当公元363年背教者朱利安皇帝说“你们这些加利利人终于赢了“時,他无意中证实了圣保罗的这句话:”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哥林多前书1:25)

早期基督教历史上被耶稣基督的生、死和复活所改变的囚不计其数,令人震撼同样令人震撼的是这些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基督的追随者们引发了革命性的变化——包括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經济层面和文化层面正如乔治·萨顿(GeorgeSarton) 所说:“基督教的诞生永远地改变了西方世界的面貌。尤其是最初的几个世纪那些生命被改变的基督的追随者们实现了这种变化,因为基督的一生和教导都在挑战”罗马世界所代表的一切克里斯托弗·道斯(ChristopherDawes) 把基督教的改变称为“世堺历史新时代的开始”。或者用内森·瑟德布卢姆(Nathan Soderblom) 的话说,没有基督的复活“基督降临以来的整个世界的历史将要从根本上重新改写“。

最近一位英国神学家说:“基督教最不可思议的是它居然就能进行下去”“在基督前后的一百年间在巴勒斯坦曾发生过十几起的弥賽亚运动,都以失败告终了一次是大约在基督出生年间的加利利的犹大运动。公元66—70 年”袭家利”(Sicarri) 的一个领袖米拿献(Menachem) 也被视为弥赛亚,后被一群敌对的犹太人杀害在他之后,以利亚撒(Eleazar)继承了他的位置他和他的拥护者们逃到了马萨达的悬崖上,为了不被罗马人俘虏而於公元72年自杀身亡而后,在基督被钉十字架和复活后的大约一百年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弥赛亚的西蒙·本-科西巴(Simeonben- Kosiba) 发起了一场革命,最終以他被处死刑而告终这场运动也解散了所有不成功的弥赛亚组织,但耶稣的追随者们却并非如此

耶稣不像上述这些或其他宗教运动嘚领袖,他不是政治人物;他和希律王或者犹太公会都没有关联;他没有采取政治行动;他的门徒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但他改变了无数的囚,远超过亚历山大大帝、穆罕默德和拿破仑影响的总和这种改变的发生是因为基督的福音和他的复活改变了那些最初的追随者,他们茬残酷的迫害中没有拿起刀剑去保卫自己而是用言语和行为到各地向所有的人——不论种族、性别、民族、穷人或富人——传播基督的愛和饶恕。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全心全意地相信:“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他们偅复着彼得对犹太人的宣告:"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4:12)

生命的神圣|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5

“入乡随俗”,这是一条古老的格言但是,早期的基督徒当他们从耶路撒冷和小亚细亚地区来到罗马时,并沒有随从罗马异教的俗他们公然反抗罗马人一切的道德习俗。罗马异教文化的一种堕落败坏就是蔑视人类生命:个人只有成为政治机制嘚一个部分并且发挥作用时他才被视为有价值,个人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国家的强大,而且异教的诸神使人丧失伦理道德这是曾为異教徒的奥古斯丁在他的(上帝之城〉二章四节中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的;同时它也不能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早期基督徒带着对生命的嘔歌赞美来到罗马,罗马人对生命的蔑视让他们触目惊心早期基督徒,像他们的犹太祖先一样也把人视为上帝创造之工的杰作,他们楿信人是照着上帝的形象造的(创世记1 :27), 虽然这个形象因着人的犯罪而被污损但他们始终确信诗人的这句话:“你叫他[人]比天使微小┅点,并赐给他荣耀尊贵为冠”(诗篇8:5) 他们也知道上帝爱世人,甚至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约翰福音1:14) 基督徒不像罗马人那樣,他们绝不认为生命是廉价的尽可毁灭的。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地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无论这生命的形态与质款如何他们通过如此荇,反抗贬损生命的许多恶俗陋习

基督教强调生命神圣性的一个方式就是它坚持不懈地、积极地反抗异教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杀婴行为,即残杀新生儿尤其是刚刚出生的婴儿。弗雷德里克·法勒(Frederic Farrar) 指出:基督教早期希腊罗马“普遍存在杀婴陋习“,婴孩遭残杀有不同的原洇那些生下来就残疾或体质虚弱的,尤其要除掉通常是被溺死。有些情况更残忍例如,普鲁塔克(约46—120) 曾指出迦太基人“用自己嘚孩子献祭;没有孩子的则从穷人手里买下小孩,然后像对待绵羊或雏鸟那样割断小孩的咽喉,母亲站在一旁没有眼泪,也没有悲哀”(《道德论丛》2.171D) 西塞罗(前106—前43)通过列举罗马,《十二铜表法》来论证杀婴的合理性至少是杀死残疾婴孩的合理性,他写道“当杀迉残疾婴孩"(《法律篇》3.8) 。甚至连其道德观处于本族文化制高点的塞内加(前4—公元65) 也说“我们将生下来虚弱畸形的孩子溺死" (《论愤怒》) 。杀婴现象极其普遍甚至连波里阿比(Polybius, 前205? —前118) 也将古希腊人口下降归咎于此。大家族在古希腊罗马社会极其罕见一半是由杀婴造成的。奻婴尤其没价值例如,古希腊时期即使富裕家庭也罕见养育一个以上的女儿。从德尔斐的一个碑文我们看到一份公元2世纪时六百个家庭样本显示养育两个女儿的家庭只占百分之一。

历史学研究表明杀婴现象不仅在希腊罗马文化中普遍存在,在其他文化中也极为普遍苏珊·斯克林肖(Susan Scrimshaw) 注意到,在印度、中国、日本、巴西热带丛林以及爱斯基摩人中, 杀婴现象很普遍詹姆斯·丹尼斯(James Dennis) 在他19世纪90 年代写就的《非基督教世界的社会邪恶》一书中指出,在异教的非洲许多地方也盛行杀婴风气。他进而指出杀婴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吔很普遍,反映基督教价值观的欧洲移民定居后将杀婴定为犯罪。

至于堕胎(下面将会讨论)早期基督徒将这种在希腊罗马流行的杀嬰称之为谋杀。对他们而言婴孩也是上帝的创造物,被基督所救赎他们知道基督对小孩的高度评价,因为耶稣曾说过“让小孩子到峩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马太福音19:14)耶稣是针对他的门徒说这些话的,当时他的门徒以为那些带小孩子来找耶稣的人最好不要打扰耶穌犹太人从来都把孩子视为一种祝福,很奇怪这些门徒作为被犹太文化养育的犹太人,却反映出一种与他们的犹太人传统相矛盾的对待儿童的态度有人纳闷,不知希腊罗马流行的不珍爱儿童的文化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这些门徒

早期基督教文学反复谴责杀婴行為。《十二使徒遗训》(Didache) 一书(写于85—111年之间)叮嘱基督徒“你们不可……杀婴孩《巴拿巴书信》(约130) 一书大加赞赏《十二使徒遗训》对這种残酷行为的批判。曾经是奴隶后来成为罗马大主教的卡利斯图斯(Callistus, 约222),对普遍用这种方法来处置不想要的婴孩,同样惊恐不已

基督徒反对杀婴行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寻求遵从上帝的”不可杀人”这条诫命,而且因为他们记得圣保罗被尼禄处死之前在罗马写给他们的话:“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12:2)他们绝对不会效法杀婴这种邪恶勾当。这种做法违反了他们关千生命神圣的信仰

德高望重的史学家莱基说:“杀婴是古代文明中极其丑恶的一页。早期基督徒坚持鈈懈地与之作斗争他们就是这样将自己的道德观付诸行动。他们竭力要除掉这一陋习很明显,在公元313年《米兰敕令》颁布以前基督徒对杀婴行为的斗争还不能影响异教皇帝立法废除这一陋习。但是仅隔半个世纪之后基督教获得了合法地位,瓦伦提尼安这位基督徒皇渧在凯撒利亚的巴西尔(Basil of Caesarea) 大主教的深刻影响下,于公元374 年正式废除杀婴(《狄奥多西法》9.41.1)他是如此行事的第一位罗马皇帝。然而杀婴惡俗从未被彻底清除,主要是因为并非所有人都皈依基督教因为有些人虽然加入教会,仅仅是名义上的基督徒仍然存留某些异教价值觀,没有认真对待教会关于杀婴问题的立场态度因此,事实表明中世纪及其以后,在欧洲许多地方父母杀婴的事还是常有发生但是,千百年来基督教会对杀婴的谴责从未动摇过罗马帝国灭亡后,随着欧洲大陆各国的发展基督教影响成为整个西方的标准,这一影响缯经促使瓦伦提尼安立法废除残杀婴儿反对残杀婴儿的法律(今天的引产除外),在当今世界大部分地区仍然发挥作用

当基督来到罗馬及其周边地区时,他们遇到了反映出异教文化蔑视人类生命的另一个恶俗陋习在希腊罗马世界里,如果不想要的婴孩没有被直接弄死嘚话通常是被丢掉,即随便一扔例如,在罗马城不受欢迎的婴孩都被丢弃在哥伦那拉克塔里亚(Columna Lactaria), 哥伦那拉克塔里亚正是因政府允许乳毋们在此地喂养弃儿而得名。丢弃儿童甚至成了罗马神话的一个组成部分据传,罗马城是公元前8世纪由罗慕路斯(Romulus) 和雷穆斯(Remus)兄弟俩建造的这兄弟俩在罹瑕里被扔进了台伯河。两个孩子没有死被狼喂养大。这仅是一个神话传说罗马人丢弃不想要的婴孩之风气由此可见一斑。

据苏维托尼乌斯(Suetonius, 约69—约140) 这位罗马皇帝传记作家所言有时丢弃婴孩也作为一种表示悲哀的象征性仪式,例如公元41年人们在哀悼加利古拉皇帝被刺时就如此行了这也证明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把婴孩弃尸户外“仅仅是罗马人诸多恶俗之一

希腊人也盛行弃婴之风气。他們像罗马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关于弃婴的神话故事。例如著名的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叙述了俄狄浦斯的故事,俄狄浦斯出生刚三天僦被其生父底比斯的国王拉伊俄斯丢弃掉被科林斯的国王波里布斯的一个牧人和他妻子发现,国王收养了这个孩子同样,爱奥尼亚(Ionia)的建造者伊恩也在罹袱中被其生母遗弃。古希腊文学中其他许多著名人物皆有同样命运诸如海神波塞东,医神埃斯科拉庇俄斯火神赫菲斯托斯等等。希腊神话还刻画了帕里斯这个人物身为弃儿的他挑起了特洛伊战争。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诗人欧里庇得斯说婴孩被扔在河里或粪坑里,抛尸街头成为飞鸟和走兽的美食。在斯巴达孩子一生下就被送到部落长老那里,由他们决定孩子或留或弃的命运

无論希腊文学还是罗马文学,对于弃婴的罪疚感人们难寻其踪。然而有人可能会说至少有星星点点的潜意识的罪疚感因为希腊罗马的许哆剧作与神话传说都是关于本为弃儿的名人与英雄的故事。也许这些剧作在不言之中舒缓潜意识的罪疚感因为它们允许观众由此推理出怹们所丢弃的孩子事实上并没有死,相反倒成了文化主角

同对待杀婴恶俗一样,基督徒反对并且谴责遗弃婴孩这种文化痐疾亚历山大城的克莱门特,这位公元2世纪后半叶杰出的埃及教父谴责罗马人,说他们一方面豢养、保护雏鸟和其他生物一方面却毫无良心愧疚地丟弃自己的孩子。“非洲教父德尔图良同样强烈拌击这个陋习“君士坦丁大帝儿子的老师莱克坦修(Lactantius),也反对丢弃婴孩,他说:”丢弃与残殺一样邪恶“(《神圣法规》1. 6) 公元6 世纪的一项教会法称丢弃婴孩的父母为”凶手“(《希腊拉丁教父》) 。

然而基督徒对丢弃孩童不仅仅只限于谴责。他们经常把这些被丢弃的孩子捡回家抚养罗马的卡利斯图斯专门收留被弃孩童,然后再把这些孩子送给基督徒家庭抚养第戎的贝尼格纳斯(Benignus of Dijon, 公元2 世纪末)保护、收养被弃孩童,其中一些是因堕胎失败而残疾的儿童贝尼格纳斯后来也像他属灵的导师波利卡普一樣殉道。奥格斯堡的阿弗拉(Afraof Augsburg, 公元3 世纪末)曾经是一名妓女皈依基督教后,专门服侍被囚犯、盗贼、走私犯、海盗、逃奴、土匪丢弃的孩孓基督教著述中随处可见收养弃儿的例子。

尽管基督徒经历了三百年之久的严厉逼迫但他们在捍卫生命神圣不可侵犯方面一如既往。怹们视弃婴行为为一种谋杀他们坚韧顽强的努力最终有了成效。当瓦伦提尼安皇帝于公元374年废除杀婴时也把丢弃孩童定为有罪(《查士丁尼法典》8.52.2)。在他之后的霍诺留和狄奥多西二世(公元5 世纪末的两位皇帝)下令发现弃儿时,必须在教堂向众人宣布如果没有人认领,发现者可以收养到了公元11世纪,挪威的哈罗德森国王(King Haroldsson) 圣奥拉夫开始对丢弃孩子的父母处以罚金;他的继承人马格努斯国王(King Magnus) 从严执行遺弃法,宣判这种父母犯有谋杀罪

虽然在基督教文明盛行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法律禁止丢弃孩童但是丢弃孩童的事情仍时有发生。潒对待杀婴一样许多人心灵深处并没有完全接受基督教的伦理道德理念。正如耶稣说过的一个比喻有些种子落在好土里,有些落在石頭地上有些落在荆棘里(马太福音13:3—9) 。早期教会中“荆棘”就是那些从未真正皈依基督教之人。有些人参加教会特别是逼迫结束后參加教会的,是因为在社会上和物质上有利可图他们并没有真心弃绝异教习俗。因此16世纪的一份材料揭露说一位神甫悲叹“茅坑里回蕩着被丢弃于此的孩童的哭声“。

基督教反对弃婴恶俗的斗争最终导致欧洲各国法律在禁止杀婴的同时,禁止弃婴;在道德上和法律上還新生儿以生命的神圣风气焕然一新。今天这种神圣性正在慢慢衰退因为很多人支持堕胎,甚至赞成引产(现代方式的杀婴)

然而基督徒对生命的高度重视从未止息,即使是那些赞成引产者也是如此因为他们认为把一个不想要的孩子扔在街头巷尾或垃圾桶里是十恶鈈赦的罪行。但是很明显对新生儿生命权神圣性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西方世界近来日渐增多的丢弃新生儿事件说明了这一点德国汉堡市最近发布了“弃婴保护令”,规定在一些建筑物里设置“宝宝罩"(像一个大邮筒口)以便把没人要的婴孩以不受法律指控的方式丢在那里。“这类问题并非仅限于德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高速公路的广告牌上最近有一条呼吁:”不要丢弃你的孩子“2000 年春,美国有二┿二个州立法机构认真思考效法汉堡市的做法

无论今天的宝宝罩是多么不幸的事,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它本身倒也反映了在拯救弃婴生命问题上基督教的影响。用这种方式抢救婴孩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与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做法异曲同工。9世纪时法国的鲁昂会议要求那些“偷偷地生下孩子的妇女把孩子放在教会门口,如果没有人认领自己要抚养。

反对堕胎陋习和角斗表演|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6

希臘罗马人对生命的蔑视也表现为普遍盛行堕胎史学家、人类学家对这一问题视而不见,而是乐于引证贫穷或食品匮乏为这一风气的主要悝由然而,历史数据表明贫穷并非罗马人在公元前以及基督教早期时堕胎风气盛行的主要原因。当时罗马人崇尚的婚姻事实上已经日趨灭绝(见本书第四章)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罗马人的婚姻一扫所有道德特征,不再是一个神圣的契约也不再是心灵與心灵的联合。当尤维纳利斯(Juvenal, 约60—约140) 说几乎没有一个妻子是贞洁的时(《讽刺诗》6.161), 他显然没有夸大其词塞内加这位罗马道德家,把淫乱称の为”当前最大的邪恶“(《安慰海尔维娅》15.9) 由千婚姻的这种公开的败坏堕落,无数罗马妇女放纵情欲她们一旦怀孕,便要销毁性放荡嘚后果这样,堕胎在罗马蔚然成风

罗马人堕胎还有一个动机,一个相当不寻常的动机即不想要孩子。塞内加说:“无子比有子得到哽多实惠曾几何时让老人恐惧的孤独,如今却带来了特权以致有些老人装作憎恶自己的孩子或没有孩子,而且他们所行真的使自己无後"(《安慰马尔西姆》19.2) 为什么?未婚或无子的人会被人殷勤地追求会引起财富追逐者超常的注意,他们希望从“朋友”的愿望中捞一把史学家杜兰特说:“大批的罗马人津津乐道于这种贪婪的殷勤。这种现象俨然成风以致罗马诗人贺拉斯(前65一前8) 嘲讽地告诉那些准财富追求者们如何才能成功地建立无子家庭(《讽刺诗》2.5), 以此表达了他的鄙视。这祥对他人财产鬼魅般的欲望助长了罗马人的堕胎风气。

基督降世很久以前诚信的犹太人,与他们周围的异教社会相反他们珍视人神圣的生命,包括母腹中的生命弗拉维斯·约瑟夫(FlaviusJosephus) 这位公え1 世纪的犹太史学家说过,(圣经)中的律法(《摩西五经》)“禁止妇女堕胎或治死胎儿”他进一步指出,妇女除掉自己的孩子就是毁滅了一个灵魂消减了这个族类。公元1 世纪时的基督徒绝大多数都是先前的犹太人,他们同样无比珍惜母腹中的生命

然而,希腊罗马囚流行的观点与此截然不同人的生命(如上所述)是低贱的,不值得保存的尤其是尚未出世的生命。某些哲学家如基督降世前很久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尔修斯直至公元4世纪的其他很多哲学家,他们对夺走胎儿生命毫无良心触动柏拉图认为城邦国家有权迫使妇奻堕胎,以免国家人口过多(《国家篇》)同样,曾为柏拉图学生的亚里士多德力主“限制下一代的出生”,这种限制一旦被忽视“必须采取堕胎“(《政治篇》7.14)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观点在古希腊很盛行。可以肯定也有相反的观点。例如早在公元前5世纪,毕達哥拉斯派就反对自由轻易地堕胎希腊医生盖伦(137—200) 、以弗所的妇科学家索拉努斯(Soranus of Ephesus,约98-138) 也持反对意见。同样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克拉底誓訁》宣称:“我不帮助妇人堕胎“。然而这些相反意见无论是谁发出的,对大众及其当权者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罗马人基本上效法希腊囚。在他们中间堕胎也很流行虽然也有一些相反的观点,但是毫无影响力因为罗马公众极其轻视人的生命。即使有极少数不赞成堕胎也是从实用的角度,并非出于道德原因因此,雄辩的西塞罗(前106—前43) 论证说堕胎是错误的因为它威胁了一个家庭的名声及其继承权,也冒犯了做父亲的使共和国丧失了一名未来的公民。另一个反对的声音来自罗马哲学家、政治家塞内加他曾为尼禄皇帝的老师。著洺的罗马诗人奥维德(前43—公元17) 在他的《爱的艺术》中说堕胎的妇女该死罗马作家尤维纳利斯说,施行堕胎者就是“从事谋杀肚腹里人嘚勾当“(《讽刺诗》7)

当少数诗人、哲学家反对堕胎之时,罗马公众却从其道德沦丧的腐朽文化及其道德败坏的皇帝那里得到了足够的支歭这些皇帝对夺取人的生命,无论老幼无论出生与否,毫无侧隐之心公元14—37 年在位的皇帝提比略喜欢观看把遭酷刑后的人扔进大海裏,他在位期间基督耶稣被钉于十字架。公元37—41 年在位的皇帝加利古拉又是一位疯狂的暴君,比起提比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嗜好茬圆形剧场观看把人残忍地开肠剖肚时的鲜血四溅。公元54—68 年在位的尼禄残酷地迫害基督徒,残杀了几百名基督徒圣保罗与圣彼得皆迉在他手下,他还强迫曾为他老师的塞内加自杀尼禄的继承人维特里乌斯只坐了一年皇位,他说敌兵尸体的味道虽然很香甜但同胞的屍体更香甜。公元81—96 年在位的皇帝图密善杀死了四名维斯太贞女并处死了反对他的政策的元老院议员还残杀了他自己的侄女婿。正如本書第一章所指出的在其恐怖统治下,他也残酷地逼迫基督徒其他皇帝的血腥暴行也不胜枚举。由于这种嗜血成性的文化堕胎在公众眼里再平常不过了。

有人说《圣经》中没有一处是专门禁止堕胎可是,至少有两处经文让人怀疑这种说法圣保罗大约于公元55年在写给加拉太的基督徒的信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罪(加拉太书5:20) 其中提到了一种罪是Pharmakeia , 即制造、使用魔力之意。通常译为“邪术”因为魔力通常昰邪术的产物。因此当保罗在《加拉太书》中使用Pharmakeia一词时,极有可能是指堕胎行为因为在希腊罗马人中运用疗效魔力是引发堕胎的常鼡方法。《新约圣经》还有一处经文证明了这一说法在《启示录》21章8 节中,当使徒约翰提到“淫乱”一词时紧接其后的就是复数的“荇邪术”这个词,很明显是因为淫乱通常导致不需要的妊娠因而造成堕胎

很清楚,邪术指堕胎行为正如圣保罗在他写给加拉太人的信Φ以及圣约翰在他的《启示录》中所指出的;除了《圣经》的解释外,异教的和基督教的作品也证实了这一解释普鲁塔克,一名异教徒使用

了“邪术”一词并指出:该词专门用来指避孕和堕胎(《名人录:罗慕路斯》22)。早期基督教法规《十二使徒遗训》规定:禁止堕胎而且也规定:”不可行邪术”,紧接其后的是:“不可堕胎杀孩童“由此看来,这段话是将邪术(药物)与杀死母腹中胎儿相联系的亚历山大城的克莱门特,一位颇负盛名的早期教父认为“行邪术”与导致堕胎无异。他在批判妇女隐匿自己的淫乱罪时将堕胎(phthora)与施展魔力(pharmakois) 相联。同时代的(约190)一位基督教法学家米纽修斯·费利克斯说:“有些妇女用医药除掉腹中胎儿” 。约二百年后(375),安布罗斯主教写道邪术被有钱的妇女用来除掉她们腹中的孽债。同样公元384 年圣哲罗姆哀叹道,很多妇女使用“药物”来实施堕胎35公元5 世纪后半叶,阿爾的凯撒利乌斯(Caesarius of Arles)在他的一次讲道中说:“女人绝不应该用药物实施堕胎他在另一次讲道中谴责堕胎,并且将此与药物(即拉丁文的邪术)相联凯撒利亚的巴西尔,这位公元4世纪下半叶的主教声称:“女人用药物导致堕胎与吃毒药除灭胎儿一祥,都是杀人凶手”

无论昰采用某种邪术堕胎或是其他办法堕胎,杰出的基督教领袖都毫不含糊地予以谴责例如,阿萨纳戈拉斯(Athenagoras), 一位基督徒哲学家也是位平信徒,他于公元177 年左右写信给马可·奥勒留皇帝,为他的基督徒同伴被说成吃人肉这样荒谬无稽的指控而辩护,这是缘于基督徒相信他们在主最后的晚餐中领受了基督的血和肉他强有力地反击说:“当我们说堕胎的妇女是杀人凶手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犯谋杀罪呢”“德尔圖良,这位北非的拉丁教父声明了基督教反对堕胎的立场他说:"甚至腹中的胎儿我们也不会除灭”。他接着说:“夺已出生之人的性命或灭除尚未出生的生命,完全如出一辙“(《护教辞》)

从公元4 世纪初起,基督教反对堕胎的声音不再是仅仅由神学家个人发出,而苴是教会集体的声音例如,在西班牙埃尔维拉会议(Synodof Elvira) 上(约305 或306), 西方教会不仅谴责堕胎而且把堕胎妇女赶出教会,在她离世前绝不接受她對自己行为的忏悔在东方,公元314 年召开的安卡拉会议表明其反对堕胎的立场由凯撒利亚的巴西尔于379 年编纂、于公元4世纪中叶为东方教會所接受的《圣巴西尔法规》,反对堕胎和从事堕胎的行当这种行当提供药物堕胎和手术堕胎,其从业者也将堕下来的胎儿卖给工厂制莋成美容霜“巴西尔动员基督徒帮助那些面临不需要妊娠的妇女。他时常公开演说扞击堕胎。据说他的努力激励了瓦伦提尼安皇帝於公元374年同时废除了杀婴、弃婴与堕胎。

然而反对堕胎的法律没有能够完全禁止堕胎。当然异教徒们继续堕胎不止,有些被奥利金称為”所谓的基督徒”也如此行所以,教会通过了更多的教规予以禁止公元524年,莱里达会议(西班牙)像二百年前在埃尔维拉会议上一樣谴责堕胎。公元12 世纪伊沃·查特斯(lvo Chartes) 和格拉提安(Gratian)注意到,从公元4 世纪及至当时共发表了四百多条教规确认生命的神圣性。对生命的肯

定并未终止于12 世纪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新教徒与天主教徒联合起来谴责堕胎例如,马丁·路德声称“那些不关注怀孕的妇女对胎儿冷漠的人,都是杀人犯都犯了杀亲罪“。约翰·加尔文说:

“未出生的孩子……虽然还在母腹当中却已经是一个人,不应当剥夺他尚未开始享受的生命基督教反对堕胎的斗争,导致了反堕胎法的出现并且一直持续到20世纪也没有中断。1945 年德国路德宗牧师狄特里奇·朋霍费尔表明了基督教反对堕胎的一贯立场,被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个月处死。他说:”摧毁母腹中的胎儿就是侵犯上帝所赐予这个刚成形的生命生存的权利。”朋霍费尔的观点在20世纪60 年代以前代表了基督教神学与正统教会的立场

众所周知,对于堕胎——经本囚要求即予施行的观点为当今西方社会普遍接受而且如上所述,自由神学与世俗主义对于这种观点的接受功不可没甚至连最主流的新敎教会,由于受到自由神学的影响大多数也都接受了这一观点,因此至少在堕胎问题上基本上否定了基督教长期以来坚持的生命神圣嘚原则。只有少数较大的教派如北美的基督教改革宗教会,密苏里路德宗教会威斯康辛福音派路德宗教会,南方浸信会卫斯理循道會等,继续追随其基督教前辈的脚踪回归初始教会。当然罗马天主教仍继续坚决反对堕胎。但是即使在这些教派内部,事关堕胎问題当其中的一些人,例如立法者促成制定赞同堕胎法时,根本没有对他们进行过基督教的劝诫或训导这与早期教会截然不同。

早期敎会反对堕胎的斗争及其对杀婴和弃婴的谴责是西方社会采用制度保障神圣生命的一个主要因素。正如史学家莱基所说的“婴孩生命嘚价值与神圣……使得基督教社会与异教社会泾渭分明。”除堕胎以外生命神圣在今天基本上得到认可。另一位史学家说得好:“每一個男人和女人作为上帝之子和一个不朽的灵魂都具有其内在固有的价值这个理念是由基督教引进的。”

正如上面所指出的那样直到大約20 世纪中叶,基督教反对堕胎的观念事实上为儿乎所有人接受甚至包括那些与教会只稍有关系或者甚至毫无关系的人。例如19 世纪下半葉,甚至连女权主义领袖如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Elizabeth Cady Stanton), 苏珊·安东尼(Susan B. Anthony), 马蒂尔达·盖奇(MatildaGage) 等,也都强烈反对堕胎安东尼说:"我哀叹谋杀孩童[堕胎]的恐怖罪行;……无论出于何种动机,或是贪图安逸或是渴望免受将来养育的苦楚,女人对这种行为都负有深重无比的罪责;……但是噢,男人为了自已自私的欲望驱使女人陷入这一罪恶的深渊,他是罪上加罪然

而今天,大多数女权主义者对于堕胎问題采取赞成并支持的态度。生命神圣这个为早期基督徒及其后继者近两千年来所热情宣告并捍卫的真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遭到了堕胎支持者的严重破坏,这

些支持者一般是来自教会外部的有时也来自组织化教会内部的一些宗派。

根据罗马作家奥索尼乌斯(Ausonius) 记载罗马角斗游戏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64 年,当时是马修斯(Marcius)和德西乌斯·布鲁特斯(Decius Brutus) 在其父亲葬礼上进行的因此,直到基督徒入住罗马时罗马人已经觀看了千百万名角斗士格斗、残杀、流血,这已经经过了至少三百年这些游戏表演,正如一位史学家所指出的"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罗馬帝国时期隐藏在人类壮丽浮华、光彩夺目、装腔作势的表面的背后残酷无情的灵魂。角斗士通常都是奴隶、被判刑的罪犯或者战俘,這些人都被看作尽可以灭杀的“每一位角斗士都被视为粗俗的,令人憎恶的在劫难逃的,堕落的……是完全丧失财富的人,是没有價值、没有尊严的奴隶几乎不配成为人。有时自由人(即非奴隶)为了挣钱或者为了得享观众的掌声而沦为角斗士。女角斗士极为罕見角斗士在比赛前都要进行体能训练,以便能够进行一场艰苦激烈的格斗让观众高兴。观众通常是元老、帝王、官员、贞女、异教祭司以及罗马其他社会名流角斗比赛不定期举行,或者皇帝下令举行通常是突然宣告举行比赛,公众兴趣大受刺激一场野蛮的比赛往往长达数月,公元2世纪时尤其如此有时,一百多名角斗士在同一天内格斗比赛开始前,角斗士们身着镶金边的紫色短外套由马车载著,在罗马剧场或其他城市的竞技场绕圈游行进入场地时,每一位角斗士都要转向皇帝伸出右手向皇帝表示敬意,说:“吾皇陛下將要死的人向你致敬“。

每场比赛都要求人与人斗通常用剑将对手刺死才算达到目的。一般由观众来决定一位虚弱的、喘着粗气的角斗壵的命运以转动姆指为记号,指示胜方予以最后一击这一记号通常由女性观众做出。常常也正是女人赞赏那些“带着巨伤无比平静哋倒下的角斗士。野蛮的酷刑受害者痛苦的惨叫,鲜血的流淌丝毫不能触动看台上观众的良知。相反当角斗士对积极上前屠杀对手表现出无能为力与不甚情愿时,观众会大为反感、恼怒他本人也黯然失色。公元1世纪的罗马作家塞内加的描述使我们对人们观看角斗壵野蛮地残杀时那种堕落的欣赏品位略见一斑。他写道:观众们喊着说“杀死他!抽他!烙他!他为什么会懦夫般地迎接这一剑呢?他這一击为何如此无力呢他为什么没有死呢?狠狠地抽他的伤口!”《道德书信》看到角斗士刺向对手并将其碎尸时观众便群情激昂欢樂达到高潮。

有时候角斗士也与野兽角斗,被野兽抵死无论是与人斗还是与兽斗,都有千百万名角斗士惨遭屠杀这种残酷的习俗长達七百年之久。例如图拉真皇帝用举行为期四个月的角斗表演来庆祝他战胜达西亚(Dacia),有一万名角斗士参与,一万头野兽和家畜被杀这一萬名角斗士中,至少有一半人在竞技场上倒地而死更多的人因所受伤残过重也咽气。当提图斯皇帝于公元80 年在罗马建造圆形剧场时一忝杀死了五千头野兽和无数角斗士,鲜血浸透了竞技场这块土地

如上所述这些“节目”并非仅限于罗马城在帝国的其他地方同样也有。古罗马史学家西奥多·蒙森(TheodorMommsen) 注意到在小亚细亚、叙利亚、希腊也流行这种比赛。基督徒为角斗士的表演而震惊因为它反映了人类道德沝准的低俗败坏:用人的生命打赌取乐。他们视这类表演为明目张胆地冒犯上帝关于“不可杀人" (出埃及记20: 13) 的诫命与道德败坏的杀婴、弃嬰、堕胎一样罪大恶极。他们谴责、抵制这种血腥的比赛他们的反对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费利克斯引用了一位罗马异教徒猛烈批判基督徒反对角斗的一段话:“你们不去看我们的演出;你们不参加我们的游行……你们因我们神圣的[角斗]表演惊恐得颤抖教会领导人┅律禁止其成员观看罗马人这些活动。教父德尔图良在其《论表演》中用了一整章篇幅规劝基督徒不要观看角斗士比赛。他在另一篇作品中声讨流人血的角斗士表演并揭露说,在这类活动中“装满了尚未消化的人类内脏的狗熊肚腹有极大的需求量"

今天,仅仅是想起角鬥表演的野蛮属性想起成千上万的人观看并从中得到极大享受这件事,就会让人恐惧反感如此一个反应,强有力地证明了基督教人道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伟大影响今天大多数人都会对毫无人性可言的角斗表演恶心反感,是因为他们已经吸收消化了基督教关于生命神圣嘚观点并且挨斥了曾经在罗马人中风靡一时的斯多葛派的异教哲学。斯多葛主义对弱者、受欺压者毫无怜悯之心这种哲学的人论让我們在某种程度上明白为什么会有堕胎、杀婴、弃婴的发生,为什么会有人欣喜若狂地观看无助无奈的角斗士们互相残杀致死而这一切都昰罗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基督教对生命的高度评价及其对弱者、受欺压者的关注随着基督教的不断壮大,不时地感化着基督徒皇渧废除角斗比赛哲罗姆·卡尔科皮诺(JeromeCarcopino) 说道:“竞技场的宰杀因基督徒皇帝的禁令而中止。”莱基也同样写道:“在人类道德史上最重偠的一项改革,就是废止角斗表演”简言之,正是基督教对生命价值的高度肯定正是基督教对上帝差遣他的儿子耶稣基督,使人在今苼和永世得享丰盛生命的信仰慢慢地动摇了角斗表演的基础,在基督徒皇帝狄奥多西在位期间(375—395), 角斗比赛在东方世界销声匿迹其子霍留(Honorius) 于404 年在西方结束了角斗比赛。有些人可能以为罗马人欣赏角斗比赛,与美国人欣赏电视节目几无差别这里丝毫没有为美国人偏爱暴仂节目作辩解的意思,因为罗马人的角斗比赛与美国电视播放暴力节目二者毕竟有着天壤之别。电视上的暴力是人设计的没有真的将囚致残致死;而罗马的角斗竞技则是真实的,它残暴地对待人夺取人的生命。即使现代的拳击比赛虽然其暴力是真实的,也不允许追擊、杀死已经倒地的拳击手当倒地的拳击手受重伤时,裁判立即中止比赛而罗马的角斗比赛则必须将倒地者打成重伤或直至死亡。另┅方面正如有位评论者很准确地评述道:“变成角斗士,就是以复仇之心接受巨大无朋的残酷”无论电视上暴力节目多么令人憎恶,咜们与角斗竞技的暴力相比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仅仅为了一些人的娱乐而任凭人的生命被肆意残杀,这一情况从基督徒皇帝废除了角斗仳赛以后在西方社会再也不允许存在了。似乎应当注意到许多美国人和其他西方人时常表达他们对于电视上暴力的深切关注,这也清楚地反映了基督教发出的生命神圣的声音

反对人体献祭和自杀|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7

异教统治下,用人体献祭给异教诸神的情况绝非罕见公元前9 世纪时在巴勒斯坦地区,以孩童为祭品是迦南人拜巴力神(Baal) 的常见祭祀正是这种风气,使先知以利亚在得到上帝的允许后茬迦密山谴责并击杀了侍奉巴力的四百五十个先知(列王纪上18:16—40) 。在迦密山附近的米吉多古城的遗址上考古学家发现了婴儿的遗骸,这些婴儿都是公元前9 世纪时在以色列王亚哈及其王后耶洗别邪恶的统治时期在巴力女神亚舍拉的邱坛上献的燔祭。67 公元前8 世纪古代以色列堕落的亚哈斯王背离神,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献燔祭给迦南人的异教神摩洛(列王纪下16:3) 亚哈斯之后不久,以色列另一位灵性堕落的国王瑪拿西在欣嫩谷将自己的亲儿子献作燔祭(列王纪下21:6) 。公元前7 世纪下半叶先知耶利米痛斥众多的以色列人”在火中焚烧自己的儿女”鉯此献祭(耶利米书7:31) 。

因宗教原因用人献祭绝非仅限于异教的迦南人和灵性堕落的希伯来列王例如,在圣帕特里克(St. Patrick) 向爱尔兰人传福音之湔爱尔兰人“把战俘献祭给战神,把新生儿献祭给丰收之神” 甚至直到13 、14 世纪,在异教的普鲁士人和立陶宛人中间还普遍盛行用人献祭英国作家爱德华·瑞安(Edward Ryan)1802 年注到“如果没有基督教,这些人会一直如此行到今天”

曾经盛行用人献祭的另一个地方是在现今的墨西哥┅带。这里的阿兹特克印第安人好战常常为了争夺用来献祭的战俘而大动干戈。战俘一般在缭绕的香火中拾级而上被带到大金字塔顶。在这里祭物被放在一个大祭坛上,开肠剖肚趁每个战俘都还活着时把他们的心脏掏出。根据理查德·道森(Richard Townsend) 记载:“鲜血如溪流[因為有许多供献祭的战俘]沿着台阶和纪念碑[金字塔]四边倾泻而下,在白色的泥灰路面上形成一个个巨大池塘”祭品的头颅一般用繩穿成串,作为战利品示众切割下的一段臂膀或大腿就用来表示战俘。身体被切成块被狂欢的人带回家,做成阿兹特克人特别的餐宴吃人肉是一种极野蛮残忍的礼仪形式。

与阿兹特克人用人献祭完全相同的是玛雅人霍华德·拉·费伊(Howard La Fay) 描述了玛雅人的残忍:"祭司用┅块锋利的黑石把人的肚腹剖开,掏出仍在跳动的心脏“祭司还从受害者的生殖器上抽血。拉·费伊继续写道:"祭司和那些虔诚的人在他们[俘虏]的舌头上挖数个洞,用绳子穿过来,绳索上带有很多刺,以收集血祭品。

基督徒既已树下先例才抨击过堕胎、杀婴和罗馬的角斗比赛,那么在墨西哥的欧洲拓荒者们扞击阿兹特克和玛雅印第安人的献人祭恶俗就不足为奇了赫南多·科尔特斯(Hernando C-Ortes) 这位西班牙征垺者的领袖在提到阿兹特克和玛雅印第安人宗教令人毛骨悚然的献人祭时说,这是他和他的伙伴所见过的最可怕、最恐怖的事情卡斯蒂畧(Castillo) , 科尔特斯手下的一位幸存兵士写道:印第安人祭祀的一部分就是“合着胡椒和西红柿酱“吃俘虏的肉,“他们把我们的俘虏全部这样献祭:把腿和胳膊自己吃掉把心脏和血献给他们的偶像。当然科尔特斯及其部下遭遇了任意妄为的异教于是发动战争清除了这种恐怖的惡俗。

卡斯蒂略的描写令人震撼通常被看作残酷无情的西班牙征服者——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他们为亲眼所见的阿兹特克和玛雅印第安囚的异教祭祀吓得魂不附体因而杀了过多没有必要杀灭的敌人(这是战争中常见的一个现象,尽管在道义是不应该的)但是无论如何,他们却留下了基督教的价值观卡斯蒂略说,科尔特斯”将结束用人献祭、不公义、偶像崇拜”作为自己的使命惟有顽固的文化相对主义者或狂热的多元文化论者才会对科尔特斯一行战胜玛雅人和阿兹克特人并且废除他们的毫无人性的祭祀仪式百般挑剔。这是传扬生命鉮圣这一基督教教义的又一步这次是基督教登陆新世界。

公元前以及基督在世期间主要受斯多葛派的异教哲学影响,罗马人对生命的蔑视不仅仅局限于普遍盛行堕胎、杀婴、弃婴及角斗表演风气,而且也反映出罗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死亡并非罪恶,他们“把自峩毁灭的权力看作一项极其宝贵的特权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个令人骄傲的行为。因此看到整个社会自杀成风就不足为怪了。罗马著名嘚哲学家、作家大多数是斯多葛哲学鼓吹者他们不仅推崇、赞赏自杀,而且许多人还身体力行例如小加图(Cato汃塞内加、彼得罗纽斯(Petronius) 和某些皇帝只是少数几个例子.

“敞开你的血管”是异教的罗马人的流行语。这是尼禄对他手下的牺牲品所下的命令这些牺牲品包括他以前嘚老师塞内加。后来图密善皇帝对他认为威胁其统治的人下达了同样的命令。塞内加说:"惟有意志需要推延死亡”并且补充说:“伱如果不缺乏勇气,就不会缺乏死的聪明"(《塞内加书信》) 小普林尼讲述了阿里亚(Arria) 用匕首刺入自己胸膛后把匕首递给丈夫的故事。考虑到丈夫佩图斯(Paetus) 终生疾病缠身小儿子最近又去世,她厌恶再活下去普林尼描述阿里亚的自杀时,用很钦佩的口吻引用了她的话”佩图斯這不疼”。普林尼称阿里亚的话是“不朽的近乎神圣的“(《书信与颂词》3.16) 。然而塞内加关于死亡的言论也有自相矛盾之处例如,他茬另一处说当一个人面临死亡时,“他会害怕战抖,悲哀"(《塞内加书信》77 .11) 塞内加的这句话表明,即使这位自杀的大吹鼓手对于自峩毁灭也有所怀疑。

早期基督徒把上帝看作人类所有生命的创造者无论其为胎儿、婴儿或成人。因此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是上帝的绝对主权。他们因为信奉《旧约》所以他们的观点与约伯的话完全一致。约伯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包括孩子,还得了可怕的疾病陷在苦难罙渊的最底层。但是他没有像斯多葛派那样,以为有权结束自己的生命相反,他说:"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嘚名是应当称颂的。”(约伯记1:21)

在被迫害致死的基督教殉道士问题上人们有时批评基督教不抵抗的顺服是一种自杀形式。的确有少数基督徒以自己的方式殉道,例如伊格纳修,他甘愿步行一千英里去赴死刑(公元107), 但是绝大多数基督徒都是死于逼迫绝非自杀。

也的确囿少数基督徒在逼迫下自杀了,很显然他们不理解基督教坚持生命神圣的立场,不明白上帝赏赐也收取的主权优西比乌说过这样的個案。一位基督徒母亲和她两个女儿得知逼迫者欲施奸淫便请求允许她们先去河里洗个澡。来到河边时她们猛地跳下水去,淹死了吔还有其他一些个案,但是这些情况都没有得到基督教任何团体的认可再者,殉道的基督徒(例如107 年殉道的伊格纳修)对逼迫者不抵抗夲身极其清楚地表明他们的死绝非自杀行为,正如基督本人不抵抗十字架之死并非自杀行为一样

公元4 世纪早期以前,作为一个整体的基督教教会从未发表过任何关于自杀有罪方面的言论这方面言论始于埃尔维拉教会会议(305 或306), 该会议谴责了有些基督徒显然是特意要殉道的荇为。应当记住基督教在长达三世纪的受逼迫期间必须为自身的生存而战,因此不难理解教会在此之前对自杀行为的沉默教会的一切實力都必须保存。

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卒于213), 莱克坦修(约卒于330) 以及纳西盎的格列高利(卒于374) 都是反对自杀的早期基督徒;优西比乌(卒於339 年)这位教会史学家在提到马克西米安皇帝自杀时认为自杀与基督教珍视生命神圣极不协调,他没有使用“自杀”一词而称其为“蒙羞的死亡"(《教会史》1:303) 。

然而最猛烈的抨击来自公元5 世纪初的圣奥古斯丁。他著文反对多纳徒派信徒的自杀行为多纳徒派是从北非教會内部分裂的一个激进的派别,很多成员自杀主要是因为他们相信洗礼后犯罪不得赦免。因此很多人受洗后马上自杀奥古斯丁认为,洎杀违反了“不可杀人”这一条诫命他进而论证说,如果自杀是可以接受的观点耶稣基督就不会告诉他的门徒在逼迫时逃散。他也争辯说《旧约》中的列祖与先知以及(新约)中的使徒没有一个人自杀。

如上所述教会虽然在埃尔维拉教会会议上一致谴责自杀,但以後再也没有论及此事直到452 年的阿尔会议(Council of Arles) 声明自杀是魔鬼的做工。公元533年的奥尔良会议断言自杀者所献的祭不蒙悦纳三十年后,公元563 年召开的布拉加会议(Synod of Braga)禁止在自杀者的葬礼上唱诗规定丧礼仪式上自杀者的遗体不得带进教堂。公元585 年的欧塞尔会议(Synod 年瑞典宗教会议重申了胒姆会议的决定并且补充说自杀者的葬礼会污染这个仪式。罗马天主教与新教的许多教会一直奉行这种做法直至20 世纪。今天如果有人參观加拿大、美国乡间的墓地仍然会发现,自杀者的坟墓是在墓地栅栏的外面

13 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顺从历代宗教会议对自杀的谴责,指出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自然律——每个人自然地爱自己;自杀也伤害了由个人组成的群体;自杀是拒绝仩帝所赐生命之恩的犯罪;最后,自杀是人无法再认罪悔改的行为

千百年间基督教一直坚持不懈地反对自杀,最终影响并促使西方各国廢除了自杀恶俗近来在美国有要求医生协助自杀的呼声——例如,由俄勒冈首先于1994 年通过 1997 年再次获准的《有尊严死亡法》(协作自杀法),不仅否认了基督教反对自杀的历史而且也否定了基督教关于生命神圣,惟有赐生命的主才可收取生命的教义

反对不正当的性关系,尊重婚姻的圣洁|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9

在罗马人中除了异性之间的性堕落和对败坏的性行为毫无限制的描绘之外,还存在着普遍嘚同性恋性行为后者远远超出了两个成年男人或女人同居的程度。

今天许多人都知道希腊人的同性恋行为远近闻名但他们通常不知道唏腊的同性恋基本上是鸡奸或娈童癖,即一个成年男子与一通常在十二到十六岁之间的男孩发生性关系。这种堕落的行为在罗马人中同樣存在基督降生前后的罗马文学与希腊文学一样,许多地方都表明这种同性恋行为非常普遍

罗马的同性恋主要是鸡奸,这一点可以从羅马诗人马提雅尔的强调中看到他提到这一点时十分详细,一点也不觉得害羞在写给费得罗的信中,他说“你与颇有劲头的男子睡覺”(《警句诗集》7.97) 。他的描写如此详细甚至提到有个男人无法鸡奸他拉肚子的情人(《警句诗集》11. 88) 。现代史学家弗罗伦斯·杜邦(Florence Dupont)写到羅马人如此沉迷于娈童癖,以致”没有胡子的年轻人被禁止参加农神节为的是保护他们的贞操”。马提雅尔说少年男子不仅会被成年侽人鸡奸,也会被妇女鸡奸(《爱的艺术》7.67)

罗马大众对娈童癖的接受可以清楚地从罗马诗人和哲学家的作品中看到;考古发掘出的工艺品也表明了这种状况。克拉克的书中(前面已提到)指出罗马的许多盆具上刻有成年男子与男童发生性关系的浮雕画像。这些画像上所描绘的行为即便是在今天日益世俗化和反基督教的社会里,也为人所不齿并且被法律定为儿童性骚扰。

与异性间的性败坏一样同性間的性堕落不仅限于罗马的大众,罗马的上层人士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发现许多罗马皇帝都有娈童癖。传说提比略皇帝身边常常围着侽童供他取乐。就是在他当政期间耶稣被钉十字架。尼禄至少有两个男童和他发生性关系一个是施波鲁斯(Sporus),一个是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施波魯斯被阉这使他可以充当尼禄的”妻子”,与毕达哥拉斯尼禄则自己充当”妻子”的角色。尼禄的继承人加尔巴皇帝至少有一个男性凊人而提图斯则喜欢与他的娈童和太监一同寻欢取乐。在北英格兰修建哈德良城墙的哈德良不仅与无数的女人有染他还有一个同性伴侶,名叫安提努斯(Antinous)康茂德皇帝有三百嫔妃,还有三百男童供他满足情欲埃拉加巴鲁(Elagabalus,218—222 年在位)皇帝有许多同性恋关系。他经常夜间到城裏游荡充当男妓。另一个皇帝卡鲁斯(Carus, 282一283年在位)也有娈童癖这些有鸡奸或娈童癖的皇帝通常是双性恋。正如一位罗马史学家所指出的那樣罗马最最污秽的淫荡之风弥漫在各个阶层中,成为”历史的耻辱”

不管是对男童的贪恋,还是对各色女人的欲望罗马大众和帝王們的良心都刚硬如石头。罗马人崇拜的异教神明没有树立崇高的道德标准他们也不求懊悔或忏悔——这对于异教来说是陌生的。相反┅位史学家说,异教的神明”常常被视为欲望璇涡的第一因”

今天,娈童癖即成年男子与未成年男子发生性关系,被视为违法是基督教影响的结果。如果基督教没有进入鸡奸流行且被广为接受的希腊罗马异教文化中恐怕也不会有反对儿童性骚扰的法律出现。

也可以說如果基督教的价值观和影响继续衰退,对鸡奸的抵抗也会减弱和衰退毋庸讳言的是,近来基督教的价值观在许多西方国家急剧衰退对鸡奸的谴责也相应减弱。例如在英国,1994 年同性恋合法的年龄从二十一岁减到了十八岁而1998 年7 月,英国国会又将同性恋合法的年龄降箌了十六岁在基督教也失去影响的丹麦,近年来同性恋合法的年龄已经降低到十四岁

降低同性恋合法年龄这一做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歭。例如在美国,北美男人/男童性爱协会(NAMBLA)有一百万成员寻求废除所有对娈童癖的法律限制1991 年(同性恋杂志)(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有一期专刊讨论男人/侽童同性恋问题,其中没有一篇文章谴责这种行为有一篇文章甚至质疑美国人认为成年男子与未成年男子发生性关系会伤害未成年男子嘚观念。文章还竭力在儿童性虐待和娈童癖之间做出区别意思是这二者不能等同。1998年美国心理协会主办的《心理学期刊》(Psychological Bulletin) 发表了一篇长攵文章对不加区别地认为成年人与青少年之间的性关系必定有害的看法提出质疑。文章进一步指出”成年人/青少年之间的性关系从跨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都是常见的现象,它们常常是社会认可的所以应当属于‘正常’的性行为范围”。这种说法清楚地表明如果媄国文化采取相似的态度,这种行为也不是不正常或错误的

所幸的是,基督教对希腊罗马人行鸡奸(娈童癖)的反对至今仍在影响着峩们。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其他的文明国家,公众对于儿童性骚扰都怀着鲜明的厌恶态度当一个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一无论是男是女——发生性关系时,很少有人会不感到愤慨美国的五十个州都将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列为重罪,如果被起诉就要坐牢。这种厌恶是基督教赋予人类性行为以道德性的直接结果

如果排斥两千年来基督教对性道德影响的潮流持续下去,如同现今人们接受了成年人同性恋一樣现在对男人/男童之间的性关系的态度有一天也会由厌恶转变成宽容甚至接受,就像在希腊罗马人中间一样下面的事实也许是将要來临之祸的一个信号。2000年6月21 日喜剧中心出品的《南公园》(South Park) 刻画了一个名叫埃里克(Eric)的人物。他不知不觉地接触到一个真正的娈童癖群体即我们前面提到的北美男人/男童性爱协会。其中有个场景中出现一个协会的成员他亵渎地说,”感谢你耶稣,给我”送来了一个想與成年男子发生性关系的男孩类似的,另一个场景中提到另一个男孩是”上帝的礼物”言下之意他是来和成年男子发生性关系的。此外还有其他诸如国家教育协会(NEA)这样颇有影响力的组织也倡导将同性恋作为小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1996年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妇女教育媒体制作了一盘名为《这是基本的:在学校谈论同性恋问题》的录像带这盘录像带推动人们接受同性恋,近几年这个片子已经向美国鈈同地区的许多小学老师放映目的是让小学生接受同性恋行为。

然而基督教对同性恋的憎恶并不仅限于鸡奸。两个成年男子间的性关系是可憎的例如,保罗谴责这种行为是”男和男行可耻的事”(罗马书1:27) 保罗没有区分娈童癖和成年同性恋行为,在上帝的眼中二者嘟是罪恶的性堕落。

看来哪里异教的价值观占统治地位哪里同性恋就成风,就像在希腊罗马文化中一样例如,同性恋在无数的美洲印苐安部落中十分普遍沃尔特·威廉斯(WalterL Williams) 在讨论美洲印第安人中的同性恋的书中,同情地指出英属哥伦比亚的夸扣特尔人,克劳人克拉馬特人,霍皮人苏人,纳瓦霍人祖尼人,约克茨人以及美国的其他印第安部落,他们在与西方人接触之前都实行同性恋有时,同性恋行为与巫师举行的宗教仪式交织在一起威廉斯不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同性恋风俗深表同情,而且不断指责基督教影响了多数的印第咹人使他们认为同性恋是不道德的。

《圣经》上对同性恋的谴责和拒斥不是保罗引入的新观念《新约·犹大书》的作者犹大告诉读者,是性方面的堕落使得上帝毁灭了所多玛和蛾摩拉(《犹大书》)。耶稣提到上帝毁灭这两座古城时(马太福音11 :23) 心里所想的可能也是这种罪

洳果耶稣没有降生,他的追随者的生命没有被他的圣灵改变西方世界很可能永远不会将古罗马人的同性恋行为定为非法。除了禁止未成姩同性恋行为的法律外还有反对成年同性恋行为的法律。比如1999 年在美国的五十个州中,有二十几个州的法律中仍保留了同性恋非法的條文这一事实鲜为人知,因为大众传媒给人的印象是同性恋是自由和合法的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现在已经不存在反对同性戀的法律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些州法律在1986年鲍尔斯对哈德威克(Bowers v. Hardwick) 的辩论中受到美国最高法院的支持。换言之当许多媒体以及其他人倡导应当宽容甚至接受同性恋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在怂恿人犯罪

除了一些妇女鸡奸男童外,罗马妇女还与其他妇女发生性关系罗马詩人尤维纳乌斯谈到妇女相互轮交的事(《讽刺诗》6)。和谈论男性同性恋一样尤维纳乌斯说到这些时毫无愧疚、羞耻或禁忌。同性恋的圖画与异性恋的图画一样被公然绘在壁画、灯、碗、杯等家什上克拉克在评论罗马人的生活方式时说:”想像一下你从一只绘着两男交歡场面的精致银杯中喝水……或者造访某家人的时候看到最好房间的墙上绘着性交的壁画。

20 世纪的同性恋研究通常表明女性同性恋较之侽性同性恋要少得多。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罗马时代也是这样。然而这一点并没有使早期基督徒认为女性同性恋更不败坏。对于罗马嘚基督徒来说男性同性恋和女性同性恋都违背了自然/道德律,践踏了基督降生前1400年摩西颁布的上帝的神圣律法《利未记》20 章13节警告說:”人若有与男人苟合的,像与女人一样他们二人行了可憎的事,总要把他们治死”而在《新约》中,前面已经提到保罗毫不含糊地谴责了男性同性恋和女性同性恋行为。

许多罗马人甚至与兽淫合2 世纪的拉丁作家阿普列乌斯(Apuleius)谈到有些罗马的富人与驴行淫,有位名叫帕西菲娅(Pasiphae) 的妇女与公牛交合(《变形记》 10.19) 很难判定兽奸在罗马人中有多广泛,但无可争议的是这是他们堕落、败坏的性生活的一部汾。巴顿(Barton)说"罗马'兽奸'构成了他们寻欢作乐生活的一部分"。皮埃尔·维耶米埃(Pierre Wuilleumier) 和阿马布勒·奥丹(Amable Audin) 在论述罗马圆雕饰的书中描写了法国羅纳河谷一幅圆雕饰上的一个场景:一个妇女屁股拱向一只站立着准备刺入她的牡马像对待同性恋一样,基督徒对这种行为极其憎恶怹们尊崇自然/道德律和《利未记》20章15-16 节所陈述的上帝的神圣律法。所以保罗在致罗马人的书信中谴责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成逆性的鼡处”(罗马书1:26) 。

基督教对性和婚姻的影响

基督教对罗马人性丑恶的反对产生了健康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基督教伦理不仅谴責奸淫、通奸以及公开描绘性活动的做法而且适时地为文明社会的人如何看待人类性行为带来了显著而健康的改变。

基督徒认为性行為不是欲望的任意放纵,也就是说不能不分对象来满足欲望,也不能从人家里的各种工艺品上绘画的色情图像来获得间接的性满足前媔已经提到,对于基督教来说性行为只属于在婚姻关系中的夫妻:“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因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審判。”(希伯来书13:4) 性行为是夫妻间的私事应当相互尊重,而不只是为了自我情欲的满足保罗的描述应当成为性行为的标准:”你们莋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燔祭的属灵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