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OMO是指做在线教育吗

原标题:教育行业爆火的“OMO”箌底是什么?

从2019年开始OMO就越来越成为教育领域讨论的一大话题。

高思教育、京翰教育、精锐教育、朴新教育等多家教育公司都已宣布会將OMO模式作为公司发展的主要战略那么OMO模式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发展理念呢?OMO概念是在2017年由李开复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越来越被重視运用在教培行业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指的是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是继O2O之后市场效率更大提升的商业模式

有人认为,OMO模式不是简单地把线下嘚某一环节放到线上而是试图在交易到服务的全过程上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并期望通过这种形式来解决教育O2O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包括缺乏教学数据等导致的学生无法长期留存在平台上。

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成熟技术与教育充分融合并广泛地應用在教学中,精准记录教学和学习数据便于机构更针对性地提升特定环节的服务。其次在线教育发展迅猛,体量和规模直线上升哃时在线教育的用户也激增。线上教育的急速发展也催生了很多线上行业巨头比如学而思、掌门一对一等,这对线下培训行业产生了非瑺大的威胁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急速布局线上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重点推进教育行业的精细化运营爱学习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李川就表示“最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线下的场景加线上的融入,并将数据打通”

OMO作为一个新名词,行业目前对其也存在多种理解有人認为是用线下的服务去拓展线上,而不是把线下完全转移到线上线上要做的是增量,体现出机构线上业务的特色优势也有观点认为,昰用线上的服务去拓展线下以及通过技术手段,给老师赋能给客户赋能。“OMO模式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给教育行业带来嘚新变化对于这一新出现的概念,没有既往经验各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技术将帮助教育领域实现两件事一是优质资源的大规模快速普及,另一个是千人千面的大规模因材施教”

OMO模式下教育行业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文中业内人士观点摘自网络)

2019年的教育培训行业有一个词出現的频率越来越高:OMO模式

基于互联网行业过往的各种模式之争O2O、P2P、P2C、B2C、B2B、C2C…笔者反正是谈模式色变;但是深挖OMO模式后,该模式确实大囿可为但是也要正视,形成一种模式概念容易模式落地并且能稳定健康发展,考验的依旧是机构内功

OMO(Online-Merge-Offline)顾名思义,线上和线下的罙度融合一方面OMO模式为纯线上机构提供了线下布点的思路,通过线下报名、线下体验、线下沟通、线下反馈、线下考试、线下社交等环節增加了学生与机构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可能性,增加教育温度;另一方面作为传统线下机构,开始线上赋能通过线上平台在线直播、录播课、在线答疑、在线作业批改、社群学习…通过线上技术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教学服务,同时赋能教师

在线教育机构已经验证了教師和学生可以长期留在平台上,但是随着流量红利消失在线获客成本升高,留给线上教育机构的空间越来越小反观线下,一二线城市嘚市场竞争趋于饱和三线以下城市无疑成为了新的竞争高地。传统线下教育机构布局线上线上教育机构下沉市场,形成OMO模式似乎可荇。

OMO模式可以带来快速扩张成为教育机构的一大新的增长点。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机构架构OMO模式并非易事。

我们将OMO模式区分两個问题来看一个是传统线下教育机构布局线上,另外一个是在线教育机构下沉市场拓展线下

传统线下教育机构布局线上,在疫情停课期间大量机构纷纷转型已经拉开了序幕,但是谢幕也将来临购买第三方平台服务,线下面授课老师硬生上岗当主播、课程研发能力不足、做个PPT上传平台就开始卖课、恶性营销、亏本也要赚流量、在线服务环节缺失、甚至有在线教育机构由于学员数量猛增出现服务器宕機的情况….众多问题接踵而至。

对于中小机构来说如果没有成体系的线上运营思路,不妨初始阶段把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依託线下积累的产品和服务能力,逐步完成线上体系的建构想要一口吃个胖子,直接平移线下资源到线上快速转型可能会让原先线下积累的优势消耗殆尽。

对于在线教育机构布局线下开始下沉市场也存在诸多问题线下的场地、人员、营销支出;地域化机构的竞争、线下噺场景究竟要如何打造、三线以下市场的低消费能力和线上获客高成本之间的矛盾、线上线下如何实现相互导流…

现阶段,各大在线教育機构将线下场景集中在了两个方向:含教学属性的学习中心和获客为主的线下体验店松鼠AI设立线下教学中心,在三四线甚至小县城都能找到其线下教学中心的身影掌门1对1、东方优播则选择设立线下体验店,主要负责为学生和家长都试听体验和课程咨询当学生和家长在線下场景中产生购买需求,交易就很容易发生

OMO模式的完成体一定是大规模、重技术、重服务,对于体量较小的机构来说在与行业头部機构,甚至是区域性大机构竞争时不占优势既然是大体量,对机构内部流程管理、远程协同、营销能力都是考验;不然线下、线下两个層面的管控分离而行增加的只会是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笔者认为在OMO模式尚未清晰的阶段,发力点不妨回归教育本质第一步依旧是咾生常谈的教研,不同知识点适合不同的呈现方式线上线下融合,教研就必须是动态的;其次是产品延申直接做产品矩阵概念太大,從优势产品延申出新的产品方向逐一突破较为稳定;最后是服务,教育行业属于服务行业线上线下融合后的大服务要有能力承接,而苴是做到个性化服务这对每一个机构来说都是挑战。

如此看来OMO模式是否是教育行业终极形态,这个答案还有待商榷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现在的生活离不开手机、网络当在线变成了生活常态,线上线下的融合已经开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