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安全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4世纪欧亚两洲对什么病患者的隔离和应对措施

丰田模式就是日本管理的代名词其成功之处在于融会贯通。来自于福特却高于福特。在东方的文化土壤中精益生产的出现绝对超乎了西方管理世界的想像。以至于日本才是20世纪后半段全球管理的至高殿堂。

关于精益的书籍很多经典也很多,如果你想对这个话题有更深入了解的话就从本文开始吧。还是那句话文章很长,需要你耐心再耐心但绝对值得!

版权声明:本文摘选自《丰田传奇》一书,机工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白潔,周禹刘书岑。本文略有删节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赞誉之称,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需要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濟性。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精益生产是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和“多品种、少批量”嘚市场制约的产物,它从丰田相佐诘开始经丰田喜一郎及大野耐一等人的共同努力直到60年代才逐步完善而形成的。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朂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產就是决心追求完美的历程,也是追求卓越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

第一节 “被迫”的精益生产

丰田的精益生产即丰畾生产方式,是丰田在逐步学习之中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其形成的主要基础来源于对于福特的学习以及丰田佐吉与丰田喜一郎在生产第┅线总结的宝贵经验可以说精益生产是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创新模式。然而这种创新起初却是“被迫”的创新,因为当时鉯丰田的财力与规模根本不能发展大规模生产所以公司只能另辟新径,尝试小规模的精益生产

对于没有技术、没有经验的丰田来说,學习福特等国外先进企业是丰田必然的选择上世纪20年代,日本的汽车产量还不及美国一个月的汽车产量丰田一年的总产量达不到福特┅条生产线一天的产量,在当时美国汽车,以福特为首的大规模生产是世界学习的榜样大规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汽车开始了岼民化的旅途因此,刚刚成立的丰田也希望能够学习福特的大规模生产以及其高超的生产技术

1934年,丰田派技术兼作业部长菅隆俊访问媄国福特考察美国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学习福特的汽车和零部件技术菅隆俊访问了130家工厂、7个研究所和5所大学。1938年由菅隆俊设计指導,丰田建立了第一座批量生产工厂——举母工厂这家工厂在布局上完全参照福特公司。举母厂建立之后丰田产量提升的同时,质量問题突现出来汽车的使用寿命一般只能维持一年,丰田曾经试图通过与福特公司创办合资企业来学习其管理技术然而,由于二战合資学习的计划搁浅,此后也没有进行

1950年的经营危机,丰田接受银行的融资之后为了加快生产,弥补技术的落后1950年丰田高层再次掀起訪美热潮。6~10月神谷正太郎(丰田销售公司总经理)考察美国汽车产业的汽车消费金融问题。7~10月丰田英二(丰田常务董事)抵达福特公司规模最大的底特律鲁奇工厂考察,重点是其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安全生产以及培训体制等10~11月,斋藤尚一(丰田常务董事)随日本通产省组織的日本汽车企业技术调查团访美斋藤也在福特鲁奇工厂学习了一个半月,主要考察设备与工厂管理

学习“福特”为丰田的生产奠定叻重要的基础,“福特”成为丰田在汽车生产、研发和管理上的学习标杆

二、“被迫”的起因:大规模生产的不可能性

丰田的精益可以說是被迫的选择,鉴于市场小、企业小、国家小等众多原因丰田不能选择福特式的大规模生产,需要另辟新径寻求适合其发展的生产方式。

1950年左右丰田经历其传奇历程中最艰难的时刻,丰田汽车事业正处于萌芽时期日本遭到两颗原子弹的重创,大多数产业都被摧毁几乎毫无供给,丰田本身资金严重短缺此外,日本的消费者基本没有什么钱不具有大量购买汽车的能力。杰弗瑞·莱克在《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书中指出丰田不能实施“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与日本市场的矛盾;大量资金要求和丰田资金短缺的矛盾以及完整的供应体系与丰田零部件供应不足的福特汽车公司的大规模生产,其最核心的根本在于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只苼产单一的车型,因此当年福特的“T型车”只生产与供应黑色的轿车可是,丰田面临的情形非常不同当时的日本市场的任何一种车型嘚需求量都非常低,所以无法在同一生产线上大规模生产丰田必须使用相同的组装线制造出不同车款。其次福特汽车公司拥有充足的現金及庞大的美国与国际市场,而丰田既没有现金又生存于一个小国家,在缺乏资源与资本的情况下丰田必须能快速周转现金。最后福特公司拥有完整的供应体系,而丰田没有完善的零部件供应体系鉴于这三个矛盾,丰田没有本钱实施大规模生产方式

面对种种矛盾,从美国考察回来的丰田二英与工厂经理大野耐一进行了详细讨论与研究决定改进大规模生产方式,使其适应丰田与日本的情况因此,丰田必须设法调整福特公司的制造流程同时还必须实现高品质、低成本及灵活弹性,正是在这种“不可能”的情形下丰田开始了“精益生产”的道路。

丰田决定改进大规模生产使其适应日本与丰田的现状。下表展示了丰田作出的改进

福特公司将泰勒科学管理应鼡于实践,创造出标准作业方式复杂的汽车生产被科学地分解为标准作业单元,操作者的作业程序及规范都被明确规定

丰田引进并创噺了这一方式,它将作业划分基准由操作者个人变为作业小组突出了集体协作的重要性。

1913年福特工厂装配了世界第一条流水生产线此舉引发了人类生产方式的革命。装配上千种零部件的汽车生产变得井井有条

丰田也引进流水线生产,并附以自身特色没有设立仓库。

為让所有员工都能参与管理福特公司实施了改善提案制度(Suggestion system)。

1951年丰田推出“创意提案制度” 其推广更加深入全面,一直延续至今这项源自福特的制度却成为80年代欧美企业总结丰田的竞争优势所在。

福特对公司内股长、工场长级别以上管理层进行泰勒式“科学管理”教育嘚培训体制

丰田从福特引进了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体制,所不同的是丰田将其实施范围覆盖到生产现场的所有管理层。

此外丰田引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鍢特当时所没有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是丰田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丰田于1961年开始引进质量,1963年丰田全面推行了质量管理体制,1965年获得戴明质量奖

当时,丰田作为一个不入流的汽车制造公司学习福特是其必然的选择,福特对于丰田来说是一个标杆企业,然而丰田並没有完全照搬福特的生产以及流程,而是添加了其系统的思考与实地的调研不断改进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最终创造了一种有别于大规模生产、甚至改变世界的丰田生产方式

第二节 贯穿运营各个环节的精益生产DNA

丰田基于“为顾客提供最方便和最有效的服务”的理念,经過多年的改进和完善终于建立了世界知名的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缩写为TPS)也就是精益生产系统。

两大支柱:自働化和适时生产

丰田生产系统包含了两个重要的理念:一是自働化(不严密的解释为“带有人情味的自动化”)其含义是,当发生问题时立即停止设备,防止有缺陷的产品产生;二是准时生产(Just-in-Time)其含义是在流程中,每道工序只生产下道工序必须的产品基于自働化和准时生产,TPS可以迅速地生产滿足顾客需求的汽车

“适时”意味着“在需要时,生产所必要的产品和必要的数额”为了更加有效地生产大型的产品,例如由30000多个零蔀件组成的汽车制定详细地生产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按照生产计划“在需要时,生产所必要的产品和必要的数额”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浪费和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从而提高生产力。

“看板系统”是TPS中一个独特的生产控制方法看板系统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发挥了重偠作用看板系统也被称为“超市法”,因为看板系统背后的想法是来自超级市场超市经常使用商品控制卡,在控制卡上写着产品的相關信息如产品名称,产品代码以及存储的位置这些卡片可以使得员工迅速知道哪些产品的情况。在丰田当生产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时候,操作人员使用看板沟通已经使用了哪些零部件还需要哪些零部件等等。

自动化在丰田生产系统中被定义为“带有人情味的自动化”自动化的理念可以追溯至丰田自动织机的创始人丰田佐吉,丰田佐吉发明的丰田自动织布机是日本第一太不需要人力的织布机

1896年,丰畾佐吉发明 “丰田织机”随后,他对自动织机做了了许多革命性的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是发明了纬线自动停止装置,自动停止装置的作鼡是一旦发现纺线断了或者破损自动停止装置就立刻使得纺织机停止工作。在1924年佐吉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代的自动织机——“G型丰田自動织机”。

装有自动停止装置的纺织机发现问题的时候会自动停止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保障缺陷产品不会流向下一个流程,另一方面鈳以停下来检查问题,改进问题自动停止使得问题可视化,使得人们对于问题一目了然利于人们解决问题和不断改进。

安灯系统(ANDON)昰一种现代企业的信息管理工具Andon也称暗灯或安灯,原为日语的音译日语的意思为“灯”、“灯笼”,在这里表示一个系统 Andon系统能够收集生产线上关于设备和质量等信息,加以处理后通过控制分布于车间各处的灯光和声音报警系统,使得问题可视化从而实现生产信息的透明化。

丰田生产方式的安灯系统风靡制造业目前,在汽车制造的各大车间都可以看到针对不同需求而设计的安灯而且它应用在各个门类的机械制造厂中,发挥着警示作用和及时的信息传递作用安灯系统将问题阻止在最初的地方并及时解决问题的作用,它是一种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最有效的手段

一个思想:杜绝一切浪费

丰田精益生产最大的敌人就是浪费,丰田生产方式的鼻祖大野耐一说道“徹底杜绝一切浪费”企业只有通过增加利润才可以获得生存的权利。计算利润的传统方式是“销售价=利润+原价”然而丰田得方式是“利润=销售价-原价”。两个公式或许在数学上是一致的但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公式意味着提高销售价才能获得利润而丰田的公式意味着降低成本才能获得利润。丰田认为杜绝一切可能的浪费是获得利润的根本方式生产流程过程和企业管理中不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環节都是浪费,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生产过剩和缺陷产品,是丰田认为的最大浪费生产过量必然会导致下一个流程的存货增加,而存貨的增加则需要相应的人去管理、多余的地方去存放它企业还要为了防止存货丢失和损坏,投入巨大的资金;缺陷产品也是企业的大敌销毁缺陷品不仅仅是损坏了这件产品的价值,而是浪费了企业生产、保存和运输这件产品的投入和人力

1.生产过剩:生产出尚未有订单嘚产品,造成人员过多和过多存货从而导致储存与输送等成本的浪费。

2.在现场等候的时间:员工只是在一旁监看自动化机器或必须站茬一旁等候下一个处理步骤、工具、供应、零部件等,或是因为存货用完、整批处理延迟、机器设备停工、产能瓶颈等因为造成员工暂时沒有工作可做

3.不必要的运输:长距离搬运在制品,缺乏效率的运输进出仓库或在流程之间搬运原材料、零部件或最终成品。

4.过度处理戓不正确的处理:采取不必要的步骤以处理零部件;因为工具与产品设计不良导致不必要的动作及产生瑕疵而造成缺乏效率的处理;当提供超出必要的较高品质产品时,也会造成浪费

5.存货过剩:过多原料、在制品或最终成品,导致较长的前置期、陈旧过时品、毁损品、運输与储存成本及延迟此外,过多存货还造成其他隐藏性问题例如生产不均衡、供应者延迟递送、瑕疵品、机器设备停工、拉长整备期(setup time)。

6.不必要的移动搬运: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任何浪费、不必要的动作,例如寻找、前往拿取或是堆放零部件、工具等。此外赱动也是浪费。

7.瑕疵:生产出瑕疵品或必须返工的东西修理或重做、报废、更换生产、检验等,意味着处理、时间与精力的浪费

8.未被使用的员工创造力:由于未使员工参与、投入或未能倾听员工意见而造成未能善用员工的时间、构想、技能,使员工失去改善与学习机会

杜绝一切浪费是丰田精益管理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丰田各种管理制度和体制为了消除以上八种浪费而制定。

实施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丰田实施精益管理的两种重要途径丰田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获得了优质的质量,促使丰田打败美国企业后来者居上。

丰田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指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第二是指有全体员工参加的“全员管理”。 “全员管理”是丰田等日本企业在实践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对欧美质量管理的改进,丰田等日本企业注重发挥人的作用这是日本推行铨面质量管理的最大特点,也是丰田质量管理的最大特点

所谓“全过程”是指①产品规划;②产品设计;⑤试制、试验;④生产准备(包括工序配备、检查计划、工序管理计划等);⑥批量投产;⑥产品制造质量检查(包括工艺检查及出厂检查试验等),⑦销售服务(包括包装、运輸、保修、索赔等)这七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和检查规定,最后的目的就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所谓全员管理,就昰指在整个质量管理推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全员”不仅仅指企业的全体人员而且包括整个公司,整个系统及其所属的一切部门欧美企业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依靠专家的作用。而丰田的质量管理涉及到各个部门从生产到售后服去,涉及到各个阶层经理、中层干部、专家以及普通员工这种全员参加,使得质量管理覆盖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任何部门、任何个人都需要注重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作用是丰田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之处。

丰田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综合屾本直的《丰田四十年的历程》以及《日本丰田汽车企业集团及其经营管理》中对丰田全面质量管理的描述总结丰田全面质量管理具有洳下特点:

一是质量小组——全员参与的基础

丰田全面质量管理之所以可以实现全员管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质量小组的组建质量小组使得每一位员工都有机会发表意见和提出解决方案。

日本的质量小组最初是由车间工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主要是学习质量管理知识,并结匼车间的问题共同研讨质量改进的措施。1964年丰田开始了质量小组活动。小组按车间组建每组10人左右。各小组自行选择本车间问题進行研究和改进。组织和选题都可向公司登记一个课题完成后,再自动选择下一个课题这种活动方式,丰田称为“滚动方式”公司對质量管理部对质量小组具有引导、服务、援助的义务,并为质量小组提供各种信息和辅导也可以根据公司发展的需求提出共同性课题來推动小组活动。质量小组活动是自愿的并无报酬。但每半年要举行一次“小组活动事例发表会”对优秀的小组予以表扬,对提出合悝化建议的给予奖励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对激发员工的潜能、对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都取得很大的成果。

为了使整个质量活动能更恏地进行丰田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所有的员工上岗前要进行380小时的质量培训进入丰田的大学生要用三个月的时间学习质量管理课程,提高解决实际质量问题的能力和制定解决质量问题方案的能力丰田对员工质量的培训时间比欧洲厂家多出1倍,在实际工作中丰田员工的差错率要比欧洲厂家少得多大力培训促使丰田质量理念深入人心,保障了全面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

三是质量、成本和安全的平衡

提高質量虽然重要,但是不能不顾成本地一味追求质量越高越好因为过高的质量很可能超出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多余的质量而且过高的质量会导致成本的提高,这也不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物美价廉需求此外,机械操作的安全性和设备的维修保养既影响质量也影响成本。因此丰田的质量管理注重三者之间的平衡,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打造产品的竞争力。

合理化建议——持续改善的基础

丰田苼产方式中最重要的持续改善来源于丰田几千名员工的建议每人一条好的建议,企业怎么能够不吃细改善

“好主意、好产品”是丰田匼理化建议的核心。合理化建议是丰田学习福特“建议制度”的结果然而却成为90年代美国学习丰田的榜样。这样的转变原因在于丰田对建议制度的合理化改进1951年,到福特汽车参观学习的丰田英二和斋蘸尚一(曾任丰田的董事长)发现福特汽车的“建议制度”对激发员工出謀划策,改善企业的产品非常有效和省钱。50年代丰田刚刚走出破产的阴霾,非常缺乏资金因此,丰田英二等认为建议制度可以激发員工潜能帮助企业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情。回国之后立刻开始着手建立丰田的“建议制度”,即合理化建议活动

20世纪50年代,合理囮的建议范围主要集中于机械、技术70年代后,范围逐渐扩展至成本和质量方面合理化建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覆盖所有的流程和业務涉及生产、研发、营销以及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丰田的合理化建议发挥了激发员工参与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集思广益的意见鈳使得丰田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挑战新的高峰。

丰田的合理化建议之所以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像其它企业那样形同虚设,朂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认可和采纳员工的意见认可和采纳意见是对员工最大的尊重和鼓励,这不仅是对员工参与的最高奖励而且实施员工所提出的意见必将赢得员工的支持,执行过程中员工会投入最大热情和努力。1976年所采纳的意见数达到五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五件采纳率达到83%,每个员工平均被采纳的意义达到8.8件

第二是高物资回报。对于员工提出的优秀建议丰田会给予相当丰厚的物資回报。丰田按七个项目评分对建议成果进行审查分别是有形效果;无形效果;利用程度;独创性;设想的性质;职务减分(如建议如果屬于员本身职务的专业应予减分)。每顶均按5—20分的级别评分总分100为满分。质量特别优秀的分数不作上限奖金的级别最低为500日元,最高為20万日元特别优秀的也不作上限。

第三是高层、技术和普通员工的参与参加活动的人员,有高层领导有专业的技术骨干,再加上一般员工通过共同商讨,分级评审以及展览讲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全体员工都纳入公司预定的活动轨道,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的参与性囷积极性

第四是企业给予大方面的指导。员工的建议不能完全是脱离公司情况这些意见必须是能够解决公司问题的。因此丰田随时姠员工和各个部门发布公司的理想和思路,为参加活动的广大员工提供信息指明方面。例如目前,丰田所提供的特别方面就是环保技术、节约能源等。这些指导帮助员工做出最佳的意见也是帮助企业取得最大的成功。

丰田的合理化建议制度以及成本管理和质量管悝这一套学问,本来都是从美国汽车制造业的三大巨头特别是从福特公司那里学来的。但他在实际运用上既不拘泥于老师规定的教条吔不是把三者分开采孤立地分头员彻,而是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结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收效远远超过美国不但超越,美国又反过来學习丰田由此可见丰田的学习和改善能力。

第三节 不经世代无以致精益

精益生产来源于丰田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是丰田历代人的惢血积累每一代的丰田人都致力于消除浪费,提高效率丰田佐吉与丰田喜一郎奠定了丰田的哲学基础——“自动化”与“适时生产”,大野耐一与丰田英二将理念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最终创造了闻名世界的丰田生产方式。

彻底消除浪费与追求最有效的生产方法是丰田苼产系统的宗旨这可以追溯至丰田佐吉的纺织时代。通过多年的试错与改进在丰田佐吉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丰田生产方式。丰畾佐吉发明的自动织机不仅仅可以不依靠人力而自动的工作而且能够对机器本身做出判断,一旦发现残次品就立即停止而正是这种“┅旦发生次品,机器立即停止运转以确保百分之百的品质”的思考方式,奠定了丰田的精益生产的思想基础——不断改进、消除缺陷、保障质量等等丰田喜一郎,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创了“准时生产”的理念和生产方式

  • 丰田佐吉——自动化的思想
  • 丰畾一贯强调的自动化是“带人字旁的自动化”。“有人字旁的自动化”的精神源于丰田“鼻祖”丰田佐吉所发明的自动织机。“有人字旁的自动机器”在丰田是指“具有自动停止装置的机器”在丰田,几乎工厂里的每一套机器设备都装备了自动停止装置机器在正常运轉时根本不需要人,只在发生异常情况才需要人丰田的自动化有两重含义:一是机器自身的自动化作业;二是操作者负责监督机器,出現问题要马上解决不允许产生劣质产品。
  • “自动化”生产思想包含两个关键即生产信息传递的自动化以及生产的流动化。生产过程实際就是生产信息的传递过程如何使生产信息在生产中准确无误地传递,成为丰田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自动化思想目的是消除生产信息传遞过程中的信息错误或遗漏现象,其运营原则就是当作业过程中发生任何异常时机器或生产线自身就能够立即做出判断而停止运转,从洏发现和消除作业中存在的隐患
  • 丰田喜一郎——准时生产
  • 准时生产就是“将必要的产品,在必要的时间提供必要的数量”,用准时化來最大限度地避免生产浪费现象准时化生产是由丰田喜一郎对生产实践中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 1938年丰田喜一郎提出了“准时生产”思想的建厂原则“大小三十几个分厂,要形成有利于生产的合理布局”“工厂内的各种专业设备,要像细胞组织一样形成紧密关联”他还特别强调“要摒弃建厂就必须建仓库的传统”,提出了“零库存”概念
  • 上世纪30年代,在接受《内燃机》杂志专访时丰田喜一郎全面阐述了准时生产思想.“在汽车工业中,无论是从质还是从量上讲材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汽车生产仅零部件种类就有两三千种之多若不好好考虑原材料及零部件的准备和库存,势必会耗费大量资金我认为应避免‘过犹不及’,也就是说对于指定生产不要投人过份劳力和时间,避免出现浪费和过剩现象通过零部件的移动和循环来避免‘窝工’现象,‘恰好准时’地准备好各种部件这也是效率苐一主义,甲零件准备过多、过早势必会使乙零件过少、过慢。小到一个螺钉或螺母所有零部件都要正好准时”。
  • 准时化的生产让“庫存”接近于最低程度这就衍生出丰田生产方式的另一特征——零库存。要在生产实践中真正实现准时生产非常困难为此,丰田创造叻一系列辅助体制如“看板管理”方式、“倒流水”生产流程等,这些体制都为实现准时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丰田佐吉与丰田喜一郎嘚思想是丰田生产系统以及丰田经营的基础与根本,然而这些思想当时在丰田并没有真正地落实丰田英二与大野耐一才真正地将丰田的哲学转化为生产力,创建了系统化的丰田生产方式并将这种生产方式运用于整个工厂与供应商,使得丰田成为世界上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企业

(一)拉动式生产的推进

拉式制度是大野耐一从美国超级市场的操作流程中学到的一种生产方式。大野耐一在美国访问的时候發现在运营表现优良的超级市场,当货架上陈列的个别商品数量减至相当少时才会进行补货作业,也就是说材料的补充根据消费情形而定。如果把这个原则应用到工厂生产即第一步应该等到下一步(第二步)用完或接近用完第一步所供应的材料或零部件时(亦即已經接近最低安全存量时),才进行补货作业于是大野耐一创立了丰田生产方式中最重要的理念——拉动式生产,而其实施的基础就是“看板”体系

杰弗瑞·莱克在《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中解释拉动式生产的过程是:拉动式生产中,由后面的流程拉动湔面的生产流程一个拉动一个,直至生产流程的第一步;拉动式生产是一种“逆向”去控制生产数量的供应链模式这种方式不仅能节渻库存成本(达到零库存),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流程效率;当流程的第二步的材料或零部件已经降低至最低安全存量时就会发出信息,通知流程的第一步供应更多材料或零部件而信息的传递则依赖于“看板”。“看板”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关键是实现“准时化”的管理工具。所谓“看板”是指记载着后一道工序向前一道工序取用物品等相关信息的卡片,一般是用小纸片放入方形塑料胶袋中.上面记载着偠取用“什么、多少”以及“要生产什么、生产方法”等虽然看板仅仅是记载了所需的物品,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改变重新改造了流程改变了传统前端的操作者主导生产数量,而变成重视后端顾客需求后面的作业人员通过看板告诉前一项作业人员需求,比如零件需要哆少何时补货。

有了科学理念之后就是一步一步地实践。1948年丰田开始推行拉动式生产,大野耐一对此解释说“生产流程无非就是粅品流动,我是逆向思考这种物品搬运过程的:以往一般是‘前工序将物品送给后工序’……但我想如果‘后工序在必要的时候,向前笁序领取必要数量该物品的话’那么‘前工序不就可以只生产被领走的数量’了吗”?1953年,大野率先在机械车间引进了“看板方式”接著将之从组装线、车体车间等依次向前工序推进,1959年新建投产的元町工厂全部采纳拉动式生产1962年,大野耐一将该方式推及全部生产工序至此,丰田生产工厂内基本建立了拉动式生产方式

多功能工,是指一个操作工人可以操作不同的机械如果一个人可以管理两台机器,那么企业的效率便会得到大大提升 “多能工”一方面可以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多功能工促使丰田实现低成本和弹性的生产。 “多能工”体制以及“少人化”成为丰田的生产目标

可视化管理是丰田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可视”昰指管理者或监督者对生产过程一目了然一下子就知道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标准作业在进行操作。在丰田生产方式中可视化管理是与标准化作业紧密关联的一项制度,它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目标的重要措施自动化就是说生产中发生异常,便能立刻停止机器或生产线其基本要求是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正常、什么是异常。 1950年丰田首先在发动机组装线实施了“灯笼方式”的可视化管理,生产正常运转时显礻绿灯;而操作人员需要帮助时可亮起黄灯;若出现问题而需要彻底停止生产线检查时,亮起红灯

丰田在其“每日改善”的哲学中汲取美国质量管理大师爱德华·戴明(W. Edward Deming)所传授的东西。戴明鼓励日本采取有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此即后来所谓的“戴明循环”(Deming Cycle),或“规划——执行——检查——行动”(Plan-Do-Check-Act, PDCA)这是进行持续改进的基石。持续改进的日语是kaizen是渐进、递增式的改进(不论改进有多么小),以去除并杜绝只增加成本、却未能创造价值的所有浪费持续改进是丰田生产方式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基础,并在日常运作中维系丰田生產方式的重要原则

(五)广泛推广丰田生产方式

零部件企业在汽车产业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丰田生产方式推广到上游的零部件企业是丰田提升汽车质量的重要手段1936年,日本为了保护国内汽车产业颁布了《汽车生产事业法》,根据这条法例国内企业不能进口國外的特殊钢铁以及一些重要零部件。在保护国内汽车产业的同时使得丰田等汽车企业必须使用国内质量低下的产品,直接影响丰田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提高上游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势在必行。

1960年大野耐一把他的思想推广到丰田内部的全部生产工厂,对丰畾的所有供应商开始实行准时化供货; 1965年将看板方式推广至零部件供应企业通过实施技术指导,促进并实现了零部件供应商与丰田的生產同步化然而,丰田发现供应商只是看上去是精益生产他们快速小批量的发货来源于其成品库中提前准备好的一小堆一小堆的零件,這些零件仍然源自大规模的生产而不是按照丰田生产方式生产的。丰田的供应商仍然不知道如何利用丰田生产方式进行小批量的生产滿足丰田的需求。因此1969年,大野耐一建立生产研究办公室(经营管理咨询部OMCD)目的是要在丰田的42家最大的和最重要的供应商中建立互助小组,帮助他们彻底学会丰田生产方式这些公司被分成六个小组,每组由七家组成并由其中一家公司出任小组负责人。要求这些小組每月都要在经营管理咨询部的技术支持下在小组成员企业中,进行一次重大的改进活动每一家企业改进活动的结果都要有另外六家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检验,他们的任务是要就如何进行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出建议然后,又要求这些供应商建立他们自己的经营管理咨询部开始进行使每一项活动都精益化的工作。在丰田不断要求降低成本的情况下第一层供应商认识到有必要通过在第二层供应商中傳授丰田生产系统,来降低第二层供应商成本按照这种方式,1970年末丰田生产方式沿着供货链得到广泛传播。

三、世界知名的精益生产

夶野耐一和他的团队建立的新的丰田生产方式并非只针对特定市场与文化的某个公司。他们所发展出来的是一个适用于制造业或服务业嘚新模式它以全新方式看待、了解与诠释生产流程,它优于大规模生产方式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丰田生产方式已经成为所有类型的企业可鉯学习应用的理念丰田首先通过把丰田生产方式的原则传授给它的主要供货商来倡导精益的概念及做法。此举使丰田从单独实施精益的淛造工厂迈向全面实施精益的企业——价值链上的每个厂商都采用相同的丰田生产方式这实在是一个强力的企业模式!

不过,当时在豐田及其供货商之外,丰田生产方式的效能几乎不为人知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萧条,日本尤其受到了最严重打击日本產业陷入混乱,所有企业都挣扎着谋求生存日本政府注意到丰田汽车公司发生亏损的时间比其他企业短,并且能快速恢复生产力于是,日本政府主动举办丰田生产方式研讨会但是它只了解丰田生产方式的部分诀窍而已。

1985年为了进一步揭开日本汽车工业成功之谜,美國麻省理工学院筹资500万美元确定了一个名叫“国际汽车计划”(IMVP)的研究项目。在丹尼尔·鲁斯教授的领导下,组织了53名专家、学者.从1984年箌1989年用了五年时间对14个国家的近90个汽车装配厂进行实地考察。最后于1990年著出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第一次把丰田生产方式定名为 Lean Production,即精益生产方式这个研究成果引起了汽车业内的轰动,掀起了一股学习精益生产方式的狂潮精益生产方式的提出,把丰田生产方式從生产制造领域扩展到产品开发、协作配套、销售服务、财务管理等各个领域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使其内涵更加全面哽加丰富,对指导生产方式的变革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接着在1996年,经过四年的“国际汽车计划”(IMVP)第二阶段研究著出了《精益思想》这本书。《精益思想》弥补了前一研究成果并没有对怎样能学习精益生产的方法提供多少指导的问题而这本书则描述了学习丰田方法所必须的关键原则,并且通过例子讲述了各行各业均可遵从的行动步骤进一步完善了精益生产的理论体系。

在此阶段美国企业界和学術界对精益生产方式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研究,提出很多观点对原有的丰田生产方式进行了大量的补充,主要是增加了很多IE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差异等对精益生产理论进行完善以使精益生产更适用性。

第四节 精益思想的精髓

很多企业都在学习丰田然而基本没有企業可以达到像丰田一样的精益,这是因为他们学习的仅仅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形式,如看板、多功能工等等而没有看到这种精益背后的原则与思想。这些原则和思想是丰田在70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甚至身在其中的丰田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但是正是这些融入丰田的原则和思想是丰田实现精益的关键。下面两篇论文的作者经过在丰田多年的调查和研究将这些隐藏的原则与思想公之于众。

一、丰田精益生产的DNA

丰田精益体系中一个明显的悖论——丰田工厂中的各种活动、工作衔接和生产流程都有严格的明文规定但实际操莋却非常灵活、有很强的适应性。而且这些活动和流程常常在人们的挑战和质疑之中被推向更高一层的绩效水平,使得丰田能够持续创噺和改进

丰田生产体系以及在背后支撑该体系的科学方法,并不是强制推行的甚至也不是有意为之,而是经过50多年慢慢地于实践中洎然而然形成的。Steven spear和 H.Kent Bowen经过多年研究在《Decoding the DNA of the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详述了丰田生产方式背后的四条原则,其中三条是设计规则说明丰田如何将所有的作业流程变成一项项实验;另一条是改进规则,讲述丰田怎样把科学方法传授给组织中各个层级的工人正是这些原则,而非人们在参观工厂时所看到的具体做法和实用工具成了丰田生产方式的精髓。这些原则是丰田生产体系的DNA

规则一:必须对每项作业活动详加说明

细节决定荿败,所以要确保所有作业的内容、次序、时间安排和最终结果都有明确规定例如,在安装汽车座椅的时候工人们总是依照一定的次序来上螺栓,而拧紧每个螺栓所需的时间和转矩也都有明确规定这种精确性不仅体现在生产工人的重复性动作中,也反映在所有员工的莋业中无论他们属于哪个职能部门,或者处于哪个层级的职位都必须严格遵循精确的流程。丰田体系的第一条潜规则就是必须对每項作业活动详加说明。

在丰田的工厂里对于某一项工作,操作工(不论新老也不论普通员工还是主管)都遵循着一套严格规定的步骤。如果稍微偏离操作规程问题就会立即显露出来。由于能够立即发现偏差所以能马上采取行动,纠正错误然后再决定如何修改流程规定,或者对犯错的人进行再培训以防止差错再次出现。即使是一些复杂的、不常见的活动例如在新工厂培训非熟练工人、推出一个新车型、更换生产线,或者把设备从工厂的某个区域移至另一个区域等等也是按照这条原则来设计的。

规则一要求工人们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嘚步骤顺序完成工作这样就迫使他们在行动中检验原始的假设。完成这项作业会对工作设计中的两个隐含假设进行检验:第一完成这項作业的人有正确执行任务的能力;第二,完成这项作业确实会带来预期结果还记得安装汽车座椅的工人吗?如果他不能在规定的时间按照规定的方式把座椅安装妥当,那么他显然至少把两个假设中的一个给推翻了说明这项作业需要重新设计,或者这名工人需要重新培训

规则二:明确的分工与畅通的流程

第一条规则阐述的是人们如何完成各自的作业活动,而第二条规则解释了工人之间的工作衔接规则②是指每个衔接环节都必须是规范化和直接的,必须毫不含糊地明确规定涉及的人员、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和数量、每个“客户”提絀需求的方式以及满足需求的预计时间等等。通过该规则每个工人与负责为他提供特定货物或服务的员工之间,就建立起一种客户——供应商关系所以,在决定由何人、于何时、把何物提供给谁这个问题上不存在任何灰色区域(gray zone)。当某个工人要求得到零件时谁应当來提供、要供应多少数量以及何时交货等等,这些都是明白无误的同样,如果某人需要帮助那么谁应该提供帮助、从哪里开始帮助,鉯及提供哪些服务等等也都是明白无误的。

在丰田工厂中诸如“看板”与“安灯”等其他装置在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由于有了深思熟虑的设计和不折不扣的执行所以这些衔接工作进行得很顺畅,犹如奥运会上最出色的接力队在传递接力棒一样

丰田偠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供货需求做出响应,这进一步降低了产生差异的可能性如果涉及服务方面的需求,更是如此当一名工人碰到问題时,他就应当立即求助而指定的帮助者则应当立即做出回应,并且在那名工人的作业周期内把问题解决用这种方式保持了整个体系嘚柔性,使得系统的持续改善和建设性调整成为可能

规则三:生产线无间断流程

在丰田,构筑任何一条生产线都必须保证产品或者服務能够沿着简单、确定的路线流动,除非生产线需要重新设计否则该路线不得轻易更改。原则上在丰田的任何一条供应链上,都不能囿分岔或者回流等干扰正常流程的现象——这就是第三条规则

按照第三条规则设计生产线的时候,关键在于货物和服务并不是朝着任意┅个有空暇的员工或机器流去而是流向某个指定的员工或者机器。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该员工或者机器不能及时处理丰田就会将其视为┅个问题,这意味着生产线需要重新设计

然而,每个产品都必须按照简单、既定的路线流动这条规定并不意味着每条路线只能由一种產品专用。恰恰相反丰田工厂里的每一条生产线都适用于多种产品类型,通常比其他公司生产线上适用的品种要多得多

第三条规则不僅适用于产品,也适用于服务如对求助的回应等。举例来说如果座椅安装工需要帮助,那么提供帮助的也必须是指定人员如果该人員不能提供必要的帮助,那么他又会向自己的指定帮助者求助在丰田的某些工厂里,这样的援助线路可能包括3个、4个或者5个环节涉及囚员从基层的车间工人一直到高层的工厂经理。

第三条规则要求所有的线路必须得到明确规定从而保证线路的每次使用都相当于一次实驗。根据第三条规则所设计的线路包含着两个假设:所有与该线路有关联的供应者都是必需的而任何未与该线路建立关联的供应者都不昰必需的。假如汽车零件供应企业的工人们希望转向另一台机器或者焊台进行生产或者转向非指定的帮助者求助,那么他们就可以下结論:自己的实际需求或实际能力与自己的初始预期并不相符此外,对于应该使用哪台压力机或者焊机也不应含糊不清。所以这意味著工人们有必要重新审查生产线的设计。就像规则一和规则二那样规则三能够使丰田开展实验,同时又保持了柔性和响应度

发现问题呮是第一步。要持续有效地变革人们必须知道如何变革以及谁应该负责变革。丰田明确地指导员工如何进行改进而不是指望他们单凭個人经历获得教益。于是就有了第四条规则。具体而言规则四规定:对生产作业、工人或者机器之间的工作衔接以及流程路线所做的任何改进,都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尽可能低的组织架构层面施行

精益生产是丰田的“硬件”创新,使公司能够不断妀进汽车制造方式,降低制造成本,而真正推动丰田不断成功的, 是丰田的“软件”创新,即丰田精益生产背后的促使丰田不断改进的精益思想。精益思想在丰田营造了许多矛盾与悖论这些交错的矛盾使得员工不断挑战新的困难,创新、超越丰田今时今日的伟大成功来源于“软硬”的协同。

丰田不认为效率就能够保障成功毫无疑问,没有一家企业将泰勒的标准化作业发挥会得像丰田一样如此淋漓尽致丰田与佷大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仅把员工看作是机械的一部分而把他们看作是蕴藏知识的知识型人才,他们都是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智慧代表因此,丰田注重员工与组织能力的投资赢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每位员工的想法,不论是车间还是办公室。人类认识的研究表奣如果人们面对非常矛盾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会给予了一个问题不同方面的见解并且会促使有效的解决办法产生。因此丰田有意在组織中培养各种各样的矛盾的观点促使员工接受挑战,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寻找不同,而不是达成一致这种文化促进了丰田不断产生創新的思维,这也是它领先对手的根本原因

对于许多西方人来说,大多数人觉得丰田深不可测因为它没有表现出任何企业成功的标志。事实上它类似于一个失败或停滞不前的巨头企业。例如丰田支付相对较低的红利和薪酬很多人认为这是效率低下的表现。从1995年到2006年丰田的红利平均只有利润的20 %。2006年支付的21.3 %是在标准杆与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相比如日产的22.9 %和现代的17.4 % ,但远远落后(当时)戴姆勒克莱斯勒47.5 % 与此同时,它积累了(|)亿美元的现金很多人士将其称为丰田银行。丰田的矛盾表现如下:

丰田动作缓慢但它飞跃

例如,丰畾涉足美国的汽车市场比任何对手都要晚1984年,丰田才与通用在加利福尼亚州组建合资企业New United Motor Manufacturing四年之后在肯塔基州开设了第一家工厂。然洏1997年在日本推出的(|),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比所有竞争对手都要早,丰田设计了混合动力发动机结合了内燃机与环保的电动马达。

丰畾稳步增长但它是一个偏执的公司

在20世纪50年代初,丰田曾经濒临着破产但在50年之后的几十年中,丰田已经取得了稳定的销售和市场份額的增长尽管这个令人羡慕的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高级管理人员仍然不断传播丰田的信念如“永不满足”和“有必须有一个更好的办法”,例如奥田硕最爱说的是“好的时候也需要改革”渡边喜欢指出“没有变化是一件坏事”。

丰田的运营是有效的但它似乎在浪费員工的时间

你会惊讶地看到有多少人参加丰田的一次会议,即使其中大部分人是不参加讨论丰田外派的员工人数超过竞争对手,而且其高级管理人员花费很多的时间拜访的经销商丰田还雇用了大量的多语种协调员,以帮助打破日本总部和国际业务之间的障碍

丰田俭朴,但它在关键领域投资庞大

当今世界上或许只有沃尔玛的节省每一份钱的低成本战略可以与丰田的低成本相较量。在日本在午饭时间關闭灯光。由于在日本办公空间成本很高工作人员往往在一个大房间共同工作,没有办公桌之间的分割与此同时,丰田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生产设施、完善经销商网络和开发人力资源例如,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在美国与欧洲的生产中心与辅助设备投资220亿美元,并在过去六姩里它每年在(|)比赛中投入1.7亿美元。

丰田坚持简单的内部沟通但它的社会网络基础复杂

一条不成文的规则,丰田的员工互相沟通时必须保持简单的语言在做总结汇报的时候,他们必须单页纸内总结背景资料、目标、分析、行动计划和预期的结果与此同时,丰田助长了複杂的社会网络因为它要“每个人都知道一切。 ”该公司开发了跨职能跨地域员工之间的横向联系系统;通过教学关系和指导创建科层淛的垂直沟通;促进非正式联系邀请员工加入老乡、体育、爱好等俱乐部等等。丰田虽然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它又给了员的充分的授权。

提出反向意见揭露问题,而不是盲目遵守老板的命令-这是所有员工的允许行为我们会惊讶地听到员工在丰田批评公司和高级管理,泹员工似乎并不担心因为他们所做的是做正确的事情,给主管提供建设性的批评

一旦我们认识到,丰田的成功是这些矛盾试图找出協调矛盾潜在的力量。我们就会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似乎从来没有进入中心。终于最后发现有四股力量促使丰田的发展和改善。这些矛盾使组织更加多样化决策更加复杂,并威胁企业对于沟通的控制所以,为了防止这些矛盾动摇了丰田丰田利用这四股力量嘚整合稳定,帮助员工合理的运作并延续丰田的价值观和文化。这四股力量就是新思想的力量、设置模糊和不可能的目标、当地定制囷实验。

“这是我们在这里做事情的方式”这是一种在组织中常见的限制思维的想法惯例成为标准和创造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方法可以阻碍新的想法产生。丰田防止僵化的爬行促使员工思考如何吸引新客户,新市场和新的地理区域和如何用新思路新做法应對竞争对手的挑战。

许多丰田的目标含糊不清允许他们的员工将他们的精力投向不同的方向,并促使不同职能领域的专业人士协作共同協作例如,渡边说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汽车,可以不污染空气可以防止意外事故,当人们启动它的时候使人们健康和幸福并带给您从海岸到海岸的清新空气。Zenji Yasuda前丰田汽车高级董事经理指出,“如果目标更具体雇员将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模糊的目标赋予研究人員开辟新领域的自由;寻找拥有这样技术的未知的新供应商;考虑下一个步骤需如何出售此类产品”

通过设置近期无法实现的目标,丰田的高级管理人员使得公司摆脱了既定程序这种做法可以追溯到丰田的创始。 1937年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在日本没有技术的情况下希望依靠自巳、不接受外国投资生产日本自己的汽车。这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即使当时强大的财阀,如三菱和三井已决定在当时的阶段不进入汽车业因为他们不想作出如此遥遥无期的投资。然而丰田敢于创造历史

丰田不仅仅在产品设计上满足当地需求,而且企业的運营适合当地文化与水平这一战略推动了丰田汽车从日本走出来,并进入以前是其劣势的海外市场执行本土化策略增加业了务的复杂性,但它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员工的创造性因为员工必须开发新技术,新市场营销方法和新的供应链日产和本田遵循同样的策略,但他們缺乏严格的标准:在2006年丰田提供94个型号-几乎是日产与本田的三倍,日产3 5和本田3 0推行地方定制也使丰田察觉当地的口味。例如1999年当咜引进了微型小型(|),丰田不得不提供先进的技术更安全、宽敞的内部,以及更好的燃油效率不辜负欧洲顾客的期望。

当地定制使得丰畾不得不运用不同方式满足客户例如,在1998年丰田面临着复杂的挑战时丰田开发了创新国际多用途车(IMV)平台。丰田工程师们设计满足140哆个国家的消费者需要的制造平台这些消费者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以及中东地区。IMV主要用于三个类型汽车嘚生产-卡车微型面包车和运动型多用途车-丰田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值得注意的是IMV生产线的汽车丰田首先在海外生产,而不是首先在日本生产这形成了分散发展的生产诀窍,制造技术生产规划和技术。自2004年以来IMV模式在泰国,印尼阿根廷,南非茚度,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制造了自己的市场IMV使丰田品牌与日本制造概念已经无关了。许多管理人员认为放弃这个标签是危险的因为它巳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然而负责销售和亚洲生产执行副总裁丰田昭夫,发起了一项个人运动说服员工应该用丰田制造取代日本制造。

丰田对于实验渴望有助于清除阻碍实现近乎不可能的目标障碍通过鼓励员工进行实验,丰田走出舒适的区域并进入未知领域。

丰田發现实现不可能目标的切实可行的方式是要深入思考、小步前进、并永不放弃。它首先将一个大目标分解到管理层级然后,实验拿絀新的举措和流程处理每个挑战。这种务实的做法通过创新带来了许多学习机会例如普锐斯德开发过程。在1993年该公司决定开发一个环保和易于使用的汽车。这个开发小组便是21世纪汽车开发小组首先提交了一个方案,提高50 %的燃油效率丰田的高层管理人员拒绝了这个原型,并要求做100 %的改善这是无法用时显得,即使是最先进的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甚至燃料电池技术。21世纪汽车开发小组别无选择只能利用交叉技术。果然首台发动机无法启动。随后的模型只能移动几百米的尽管有这些挫折,丰田并没有停止工作终于在1995年东京汽車展推出了混合动力概念车。它的管理人员知道混合动力技术是新兴的,普锐斯不会停止他们前进的脚步丰田认为这个项目是值得的投资,丰田将学到很多东西的过程中

众所周知的,丰田的实验程序严格它是在完善计划-尝试-检查-执行( PDCA循环)基础上产生的 ,不断改善的进程被应用于整个商业世界丰田业务流程的八个步骤制定了一个员工挑战工作的路径现状:澄清问题;打破问题;设定目标;分析根源;淛定对策;通过对策;监测结果和过程;规范成功过程

声明:公众号所发稿件、图片、视频均用于学习交流,文章来自网络或者投稿版权归作鍺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原标题:复旦-武大世界史“抗疫”云研讨(下):公共卫生观念与组织

2020年6月11日下午“心系湖北,情牵武大”第三届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世界史学术研讨会下半场由武汉夶学历史学院潘迎春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熊芳芳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李宏图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刘晓莉副教授和复旦大學历史学系朱联璧副教授先后发言报告。

正式开场前潘迎春教授对复旦大学发起学术活动表示了感谢表达了自己和武汉大学同仁对全国各地学界朋友们关怀的感动。现在中国的抗疫斗争虽然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武汉大学的学者们对全球疫情仍保持关注,特别是在全球感染噺冠病毒人数已逾700万的当下这场学术报告反映了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两校世界史学者们对现实的关注。下半场讲座的重点围绕世界近现玳史中的抗疫话题进行

熊芳芳:瘟疫与近代早期法国卫生观念的转变

熊老师的研究领域并非瘟疫史,不过在疫情爆发的时候身处异国他鄉她深切地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面对疫情时的种种差异。由现实及历史熊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她阅读相关书籍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学界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兴起使得诸如身体的历史、洗浴的历史、如厕的历史等在内的衣食住行成为职业史家和大众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其中“路易十四是否洗澡?一生到底洗过几次澡”一直是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争论不休的问题。16、17世紀法国盛行的健康观念确实对洗浴抱有一种敌意那么,此类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和瘟疫又有何联系?

现代卫生观念所谓的“洁净”是一個由表及里的概念不仅外表要整洁,身体本身也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但是这一概念与16、17世纪的洁净观相去甚远。在以福柯(Michel Foucault)为代表的后现代史学阐释框架中身体常常与政治和权力相捆绑。以身体史研究闻名的法国史学家乔治·维伽雷罗(Georges Vigarello)则认为身体的历史也昰一部社会史。身体的洁净无论关注的是身体本身,还是身体外在的穿戴首先是由社会领域来界定的。

谈到洁净我们自然会想到提供洁净的水和洗浴。在希腊和罗马时代洗浴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浴场更是不可或缺的社交场所与犹太教或伊斯兰教不同,基督教对仪式性的洁净(ritual purity)并不特别关心从第三世纪起,基督教思想中便出现了对洗浴的明确反对洗浴被视为会激起人的欲望,是對灵魂有害的行为城市供水系统的中断使得中世纪早期西欧的公共浴室基本被废弃。不过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例外。这里各个城市嘟遍布公共浴室因为清洁身体是穆斯林最重要的仪式之一。由此西班牙的基督徒往往把洗浴与摩尔人的异端信仰联系起来视身体肮脏為基督徒的标志。

真正让中世纪的欧洲人再度回归浴室是在十字军东征期间被称为“哈马姆”(hammām)的土耳其浴室被引入欧洲。到12、13世紀欧洲一些主要城市都建有公共澡堂。1292年巴黎城的直接税税册上列有26个澡堂,店主们还组建起澡堂同业公会;14世纪的伦敦至少有18个澡堂;公共浴室在德国更是特别受欢迎此外,考古发现证实私人浴室在中世纪也比较常见

然而,从16世纪开始城市中的公共澡堂逐渐消夨,家庭内的私人洗浴行为也日益减少到17世纪末,巴黎只剩下几座用于疾病疗养的澡堂公共澡堂消失的原因之一在于澡堂日益被道德學家视为腐化堕落、犯罪丛生之所,影响城市社会治安、扰乱社会秩序更重要的原因可能与瘟疫时期对“接触”可能传播疾病的恐惧有關。14世纪的黑死病之后欧洲的地方性瘟疫几乎从未中断。尤其是巴黎和里昂这样的大城市从15到17世纪几乎每隔几年就会爆发一次瘟疫。受瘟疫之苦的城市会颁布各种社会卫生限令甚至关闭教堂、学校和浴室。15世纪以来一些医生便认为澡堂和浴室会传播瘟疫。随着市政管理的发展类似的限令到16世纪逐渐成为正式的官方行为。

瘟疫爆发时期强令关闭澡堂和浴室是从隔离和阻断接触的逻辑出发,不过这樣的观念可能直接触及并反过来影响了人们有关身体运行机能的想象16、17世纪,洗浴日渐被视为一种可能让身体虚弱、疾病内侵的不良行為热水洗浴会让皮肤受热,毛孔张开空气和水中有害的东西便会趁虚而入。随着人们对瘟疫和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水的恐惧也變得越来越普遍,无论是公共澡堂还是家宅内的私人洗浴行为都日益受到排斥。

既然洗浴有很大的风险一种新的保持洁净的方式——“干洗”(Toilette sèche)自16世纪逐渐成为风潮。所谓干洗就是不直接接触水,用毛巾擦拭脸部和手部不过,正如维伽雷罗在《洁净与肮脏》(叒译《洗浴的历史》)一书中反复强调的洗浴行为的消减并不等于卫生观念的退化,只是洁净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在16、17世纪,身体的清潔行为主要通过更换和清洗内衣(衬衣)的频率来体现由此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内衣逐渐外露,成为服饰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種变化不仅改变了近代早期人们的穿戴和装扮习惯,还在社会层面确立起通过身体外在的物质性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洁净和高雅、是否有教養和礼仪的新标准因此,在维伽雷罗看来尽管16、17世纪用水洗浴的行为不多,但有关清洁和装扮的标准却在提高清洁卫生观念被前所未有的社会化。

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路易十四确实很少使用凡尔赛宫的浴缸,但他偶尔会光顾巴黎的澡堂而且到六十多岁他仍喜欢在塞纳河里游泳。最重要的是这位国王严格遵循着17世纪的卫生准则,早上起来用毛巾擦拭脸和手每天至少换5次衬衣。按今天的卫生观念來看路易十四可能确实不那么干净,但如果按近代早期的洁净标准他无疑是那个时代讲卫生的楷模!

从清洁卫生观念的演变可以看出,洁净是文明进程形塑身体感知的一种反映洁净观念的变化实际上体现的是不同时代的观念和文化差异。在这次疫情中对于是否佩戴ロ罩、是否维持原有的行为礼仪、是否实行封锁和隔离等问题,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做法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即便去除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社会文化的差异仍是客观且真实存在的。作为研究者也好作为观察者或介入者也好,或许最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何囙到历史语境或进入他者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去理解这些不同于我们自身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差异及其缘由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學会“了解之同情”、包容的态度看待他者或许是作为一位世界公民最基本的素养。历史研究如此观察我们周遭的世界亦是如此。

李宏图:恐惧与修辞:查德威克与英国公共卫生体系

李宏图教授曾应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邀请写作一篇相关题目的短文而在武汉疫情爆發之后,作为一位历史学研究者也倾向于站在本学科的视角去思考流行病的爆发、消除疫情并保障个人健康的方式。他结合该文及文中尚未表达的观点进行了报告

Chadwick)一书中就曾提到“英国在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公共卫生建立的时期”。确实《1848年公共卫生法》与《1875年公共卫生法》的通过,这两个最具标志性的事件表明英国建立了公共卫生体系如果进一步追溯当时公共卫生法令通过乃至公共衛生成为重要社会问题的原因,则与19世纪30年代以霍乱为代表的流行病爆发相关有历史学家认为当时是一个“霍乱的世纪”,1832年霍乱首次茬英国爆发之后迅速成为整个社会的流行病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大流行。在随后几年霍乱陆续爆发,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给社会带来冲擊并造成人们心里的恐惧。因此人们的的健康成为社会突出的基本问题。许多有识之士其中包括政府和议会派遣的人员以及自发前往嘚医生也开始调查疾病开始流行的原因,这其中就包括查德威克(Edwin Chadwick)在1843年所写的调查报告这些报告的基本结论之一就是贫民窟成为霍乱爆发的源头,而环境污染和水污染以及贫民窟中没有自来水与排水系统带来了疾病的大流行虽然“血汗工厂”中恶劣的工作环境导致了┅部分流行病,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工人阶级的居住之处综合他人的报告与自己的调查,查德威克认为必须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才能遏制疾病的大流行。

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过程学术界已有较多研究但对查德威克为什么不遗余力地投入公共卫生建立的动机,情感和心态却缺乏探讨因而李宏图教授在此将着重谈论查德威克不遗余力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立背后的个人心态。查德威克的妻子说他一生都献给叻公共卫生体系,是个“卫生党人”而且在查氏去世后还遗留了4万7千英镑作为公共健康基金继续推进预防疾病的研究。因此我们需要探讨这一行为背后的内容,正如查德威克自己曾经说过的那样我热心于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并非来自于同情或基督教的爱。李宏图教授将查德威克的个人心态从这样两个维度进行探讨第一是“义愤”。查氏看到疾病起源于贫民窟认为这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发生的,应當进行预防不能听任其发生,最后导致大流行和高死亡也更不能因为这是发生在贫困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就可以不闻不问。因此查德威克非常义愤,愤怒于社会的贫富分化造成了疾病的大流行导致了大批贫困人口的死亡;愤怒于这一社会体制所带来这样严重的问题。第二面对疾病的大流行,而且是一种未知与极具危害的疾病有的人在发病后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后就会死亡,查德威克也深感恐惧怹恐惧这样的疾病随时发生在自己身上,会发生在所有人的身上恐惧这样的疾病大流行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再者查德威克能够成功建竝公共卫生体系取决于他运用了独特的修辞话语方式。为了达到目的查氏组织协会进行大众宣传。除此之外在国家层面,他使用了独特的修辞方式打动议员促使议会通过法令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比如他说“空气就是疾病疾病就是空气”。也就是说看起来疾病是在東区的贫民窟爆发,但在西区的上流社会不应置之度外随着空气的流动,病毒也会飘逸到西区他们也可能会感染、生病甚至死亡,如查氏所说“你们的财富你们的生命,都有可能丧失”查德威克正式通过这种独特而丰富的修辞说服了议员,从而在184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公共卫生法令》建立了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因此李宏图教授认为查德威克独特的心态与修辞方式为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最重偠的作用

此外,1848年的法令是建立起 “public health”那么其中体现了“公共性”。也就是说查德威克看来,疾病虽然发生在贫民窟并非只需投叺一点资金进行治疗就万事大吉,而应当从更广阔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这不是个体或群体的问题,而是社会整体的问题关乎穷人的权利与社会正义的问题。因此1848年公共卫生法案的通过,其背后还隐藏着如何对待穷人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正义这一社会观念的巨大转变。这体现在按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观点,穷人没有被救济的权利他们的贫困全然是自己造成的。因此若想要推动公共卫生建立,查德威克必须改变这一观点另外,查德威克认为仅仅通过自由的市场不能完善地配置社会资源让疾病不再流行。因此需要调整自由放任的政策通过国家的干预来建立新的社会政策。如果说自由放任可以带来财富的增长而国家的干预则是意味着对于财富进行公平的分配。由此关联到“道德经济学”的问题经济学应当关注弱势群体。在李宏图教授看来这不仅是道德问题,还是权利问题除“道德经濟学”之外,还应建立“权利经济学”每个人得到社会救助不仅是出于被同情,还是因为这是人应有的权利由此可见,在公共性背后隱含的是社会观念的变化从这个意义来讲公共卫生不再是个人、医院而是整个社会的事项,它也不再与个人的能力和道德联系而是与個人权利相关。因此疾病的流行形成了一个转折点,通过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制度安排和资源公平配置的转变此外李宏图敎授还在文章中还提到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查德威克不认为医院和医生在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中有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他改造贫民窟,對环境卫生进行大规模的整治让穷人有清洁的饮用水以及排污系统等。

刘晓莉:热望与失望——新冠疫情下公众视野中的国际组织

刘晓莉副教授认为在疫情期间大家对国际组织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因为疫情全球传播的广度和影响的幅度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造成了巨大冲击。在不同国家获取信息、配置资源以及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国际组织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因此她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就新冠疫情下公共视野中的国际组织与听众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较为接地气的话题,报告中所提到的很多材料都可以从中外主鋶媒体中获取但对信息的处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于国际组织的偏见和错误的解读第二:作为历史学者,如何从历史的维度詓关注这些材料背后所蕴藏的信息

目前,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的形式相当严峻,在全球抗疫过程中国际组织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並引发公众关注。首先我们对于国际组织的缘起和发展应该有些基本认识。国际组织的历史并不算悠久它们萌生于19世纪末至20纪初。1870年後科技革命使全球不同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进而形成了全球化浪潮,这是国际组织产生的主要动因最初的一批国际组织只涉及一些行政和事务领域,所涵盖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是远离核心事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组织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其根本动因源自对苐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这时,国际组织的关注点也已经扩展到了政治和外交领域例如国际联盟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组織进入了繁荣期,比如众所周知的联合国就建立于二战即将结束时自此以后,国际组织的数量开始迅速增加涵盖的范围也加大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外交等众多领域。后冷战时期国际组织再次焕发了生机,各类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数量开始飞速增长回顾国际组织以往的发展,其推动力是全球意识的持续增强和全球事务的不断增加国际组织具备国际法的主体资格,但是其法律人格昰基于民族主权国家让步部分主权所获取的因此,虽然国际组织和一些主权国家一起构成了当下国际关系的主体但是国际组织和主权國家之间的法律人格是存在本质差别的。在研究国际组织之前需要对国际组织的性质有清楚的认识。在遏制疫情的过程中不应要求国際组织像主权国家一样采取坚决的措施。

这次疫情的爆发同样是发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的由于人口的流动,使得疫情迅速全球化洏由于经济往来的全球化,给经济复苏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新冠疫情波及的范围、影响力、蔓延速度和政府的应对等一系列现实的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它们的负责人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例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世界卫生组织總干事谭德赛、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莫雷尔等开始成为普通民众所关注的新闻人物此外,疫情期间出台了相关的防护措施的其他国际組织也不胜枚举例如国际民航组织,国际移民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经济领域的国际组织也进行了相應的应对。

在国际组织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时民众对疫情的情绪也出现了变化。起初大众对国际组织的应对措施抱有热望,但是当现實与预期之间形成落差时他们的情绪逐渐走向了失望。这里主要的研讨对象是欧洲联盟主题则是在欧盟处理疫情期间公众对其的看法。

关于公众视野中的欧盟有两个非常深刻的形象生成:

其一,可以称之为“袖手旁观”事件发生在欧盟“初期应对疫情危机”时期。茬民众的印象中当意大利疫情爆发时,它曾向欧盟求助但是当时的主流媒体对于此事的用词是“袖手旁观”。那么欧盟在疫情初期时昰否真的如主流媒体解读的那样“袖手旁观”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这个问题,虽然世卫组织于2020年1月23日暂缓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然而,欧盟仍旧在1月29日启动了欧盟内部危机应对机制而此时欧洲的新冠确诊病例尚寥寥无几。因此莱纳尔契奇(欧盟委員会危机管理专员)认为欧盟委员会在新冠疫情初期是清醒的并且认识到了疫情的威胁性。2月10日莱纳尔契奇强调,病毒传播的速度非瑺快欧盟必须要采取应对措施。于是危机管理委员会决定召开欧盟成员国卫生部长的会议会议共先后举行2次。2月13日第一次欧盟成员國卫生部长会议召开时,27个成员国都赞同强化合作并且提出了不少的方案。会议召开时整个欧洲的确诊病例初现,这次会议的召开可謂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举措虽然意大利在会议上向欧盟提出物资援助请求,然而欧盟虽然对此次疫情是有一定的警惕的但最初并未预料箌后续它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基于对于疫情预估不足欧盟并未迅速启动物资援助计划。

二月下旬欧盟成员国确诊病例数量开始急速增長,3月2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上调新冠疫情的危险程度到“高危”3月6日,第二次欧盟成员国卫生部长会议召开此时,意夶利的确诊人数已经急剧增长再次向欧盟成员国提出医疗物资援助问题,然而遭受疫情冲击的欧盟各国急于自保尤其是3月3日世卫组织總干事在新闻发布会中发出全球范围医护用品短缺的警告后,法国和德国先后对医疗物资实施了出口限制然而即使如此,作为国际组织嘚欧盟依然游说德法两国放弃出口禁令同时欧盟内部以比利时为代表的国家表示不会采取出口禁令。意大利疫情快速发展3月8日意大利宣布全面封国,之后该国驻欧盟大使马萨里就对“没有一个欧盟国家相应呼吁”公开表示不满主流媒体以“欧盟袖手旁观”为标题冲击公众对于欧盟的认知。然而欧盟国家的应激反应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数日后欧盟开始在医疗物资以及经济恢复等方面采取了全面措施。3月10ㄖ欧洲理事会后欧盟宣布开始对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成员国进行经济援助3月1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录制视频讲话感谢中国为欧盟忼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支持。4月2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意媒发表公开信向意大利道歉,为疫情初始阶段各成员国各自为政感到遗憾意大利总理孔特也做出回应,并表示希望在经济援助方面得到欧盟更多的支持因此,对于欧盟“袖手旁观”的论断是有失全面和客观的

其二,可以称之为“意大利脱欧”事件发生在欧盟“全面谋划复苏经济”时期。实际上“意大利脱欧”的舆论存在背景与语境双重影響在欧盟成员国疫情由意大利开始迅速蔓延之际,欧盟迅速提升抗疫合作级别由卫生部长会议提升至各国政府首脑召开欧洲理事会会議,全面合作抗疫并复苏经济早在3月2日开始,欧盟委员会就开始了对合作抗疫和经济复苏的全面干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仩调新冠疫情的危险程度到“高危”并且宣布任命欧盟五位高级主管组成团队,他们不仅负责疫情应对还制定经济复苏计划,其中包括货币及财政方面的举措3月10日欧洲理事会会议确定了欧盟当前面临的4项紧急任务,即限制病毒传播、确保包括口罩和呼吸器在内的医疗設备供应、促进疫苗等医药研发和应对疫情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并指出欧盟需制定一套统一的抗疫规范。欧洲理事会会议结束了疫情初期欧盟成员国内部各自为政的局面欧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开始迅速组织欧洲通盘合作抗疫复苏经济。

意大利政府几乎在封国同时拟定叻一项75亿欧元的纾困计划,旨在资助中小企业并且还计划对受到冲击的企业执行税务减免。但这将导致政府的预算赤字额外增加63亿欧元意大利政府请求欧盟能够给予调整财政政策上的灵活性,暂时突破财政负债上限欧盟已经对此作出回应,允许意大利扩大财政预算洏这笔用于救急支出的63亿欧元,将不列入赤字计算中欧盟宣布开始对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所有欧盟成员国进行经济援助,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个层面致力于欧洲合作在货币政策方面,欧洲央行3月12日宣布该行将在年底前在金融市场额外购买1200亿欧元主权或企业债券并宣咘增加“长期再融资操作”的运营规模。3月18日又增加7500亿欧元购债规模被称为“大流行紧急购买计划”(PEPP)。而在财政政策方面3月11日,歐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宣布了一项总额为250亿欧元的应急预算用于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应对新冠病毒危机的影响4月9日欧盟荿员国财长会议达成协议,同意为应对欧洲新冠肺炎疫情实施总额为5400亿欧元的大规模救助计划欧盟的再次合作以及对于成员国的经济救助,缓和了意大利与欧盟的关系意大利也从5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抗疫第二阶段,重启全国经济然而5月13日,欧盟委员会日前公布分阶段重啟境内旅行的计划疫情风险相似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可以先尝试开放边境。然而事实上该计划把疫情严重的意大利等国排除在外。14日意大利总理孔特表示,意大利不接受欧盟内部的双边协议甚至以“脱欧”相威胁表示不满,由此生成了“意大利脱欧”事件然而意大利此举可以视其为以“脱欧”向欧盟表达开放边界和获得更多货币财政支持的一种策略。此后欧盟的经济复苏计划力度再次增强:5月27日,欧盟委员会提议设立一项规模高达7500亿欧元的大型复苏基金以帮助欧盟应对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笔资金中5000亿欧元将以赠款的形式提供给欧盟国家其余的2500亿欧元将以贷款的形式提供。欧洲央行6月4日宣布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但表示将把“大流行病紧急购买项目”规模扩大6000亿欧元,至1.35万亿欧元根据其公告,这一购买项目将至少持续至2021年6月31日

那么对于公众视野中的欧盟在疫情期间的这一系列举措,该作何评价呢公众视野下的欧盟也许仍旧停留在疫情初期,意大利医疗物资告急求助欧盟各国却无人回应的阶段。加之意大利以“脱欧”为要挟向欧盟表达开放边界和获得更多货币财政支持的策略公众对于欧盟的价值和前景持消极态度,媒体更以“失望”来形容對于欧盟的态度但是通过对欧盟举措的梳理,可以看出其对于疫情的反应是及时的应对措施时全面且持续的。虽然成员国之间有过短期的“各自为政”现象但是在欧盟的推动下,成员国在不断加强彼此间的合作疫情期间出现的问题也为欧盟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契机。囸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虽然国际联盟未能阻止战争,但反思过后人类并未放弃国际组织,而是赋予其更大的权力构建起更具权威性的联合国。因此欧盟的未来或许会如意大利政界资深人士尼诺·福蒂所言:“欧洲如果要想保持“团结”,且保持对《欧盟宪法条约》的信任,我认为必须变革,要向‘欧罗巴合众国’的方向改革。”

此次新冠疫情必将注定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非傳统安全领域同样存在足以将人类席卷入灭顶之灾的危险疫病即是其中重要的危险来源,并将与人类长期共生共存在全球性大流行的疫病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得以深入人心国际组织被公众视为超政府的法律实体,并被寄予热望然而国际组织乃是主权国家让渡蔀分主权而得以享有法律人格,其权力依然受制于成员国以及国际社会既有格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既是热望与失望的距离。无论公众对於国际组织存在何种诟病此次疫情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全球意识以及国际组织必将得到进一步增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莋为主权国家只有摒弃极端民族主义关照人类普遍福祉,增强国际组织权力全球合作联手抗疫,方是唯一路径

刘晓莉副教授对观众嘚祝福

朱联璧:新冠疫情下的史学遐思——关于时间、经验和语言

今天各位学者们的报告多着眼于过去和当下,而朱联璧老师的报告关注嘚是未来的人会如何从史学的角度看待、记录这次新冠“大流行”之前朱联璧老师也已在澎湃新闻发表过关于疫情现状的文章,但内容哆关乎现状此次朱联璧老师基于英国媒体的报道,讲述自己对未来的思考

朱联璧老师首先谈到了时间的问题,并就历史上的黑死病做絀假设:假如有人1347年生活在马赛而当时黑死病正在马赛蔓延。于是1348年此人离开了马赛来到了里昂,并在此生活到1349年以后当这个人在裏昂也发现了黑死病的蔓延时,他将有一种“昨日重现”的感觉在此人刚到里昂,向那里的居民讲述黑死病在马赛扩散的场景时对于當地人而言,他所讲述的并非历史而更像一段“预言”。英国媒体在3月底刊发过类似的“预言”是来自意大利疫区的题为《来自未来嘚信》的投稿。这篇文章认为当时的意大利就是一个月后的英国也有英国媒体前往意大利疫区的ICU病房拍摄,以向英国的民众展现:如果疫情在英国爆发将会面临何种场景。不过这种预言的时效性很短,因为现在人口流动的速度信息和疾病的传播速度都很快,远超于┿四世纪呈现黑死病传播速度的地图是用“年”来表现每个地区受疫情波及的先后,新冠疫情则要以“月”或“周”为单位而且英国囚也发现,他们在疫情期间的感受和所获得的经验与意大利人并不完全相同

全球化导致的人口快速流动使得新冠疫情表现出了过去所没囿的碎片性,不同地区的民众处在不同的“流行时间表”中对未来的研究者而言,可能还是会像今人对待雅典瘟疫那样把整个新冠病凊大流行当作一个整体性事件来讨论。但对于经历了这次事件的个体而言侧重点可能是很微小的经验。对此朱联璧老师再次做出一个假設:一个英国人可能会讲述自己对于新冠疫情的认识如何在几个月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月时的无感到三月时的警惕,再到四月開始接受“封城”的新常态对于一个人经历了感染又康复的英国人来说,他的讲述所基于的时间尺度会更小可能从出现了症状的某一忝开始讲述,再到病情恶化、改善以及最后的治愈这些细节、碎片化的事情会保留在文字中,并可能通过各种媒体呈现

那么未来书写噺冠疫情的史学家该如何去处理这些史料?朱联璧老师认为他们可能会去追溯这场疫情的开端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确认疫情开始的时间節点,通过线性的方式展开叙事最大尺度地寻找共性但也许有人倾向用复线的形式寻找每个地区的开端,以求展现出差异性如果选择苐二种书写路径,需要处理的时间线相对复杂这并非个体能完成的研究。如今无法像修昔底德那样仅凭一人记录,就成为我们现在研究雅典瘟疫的核心文本所以相比于常令过去疾病史研究受制的史料缺乏,新冠疫情留下的史料或许过于庞杂从而为研究带来了更大的難度和更多的问题。

关于经验朱联璧老师又讲到了报告开头的假设。如果那个在马赛见到黑死病而且活着到达里昂的人在路上没有遇箌可以说话的人,那么即使他有做出“预言”的能力也没有听众。如此历史经验并没有发挥效果,因为缺少传递信息的路径而在新冠疫情中也有类似的情况:英文媒体提到韩国和新加坡在疫情初期有非常优异的表现,这是因为它们过去有应对SARS和MERS这些疾病的经验前者為韩国留下了快速检测的机制,后者为新加坡留下了发热门诊制度但在英国政府迟迟无法提高检测效率时,有影响力的英文媒体并未详細介绍韩国为提升检测速度而采用的混合样本的方法英国的检测部门也没有向媒体明确透露,除增加实验室来检测外是否有其他提升檢测速度的手段。自诩信息透明资讯传播迅速,关注民众所思所想的英文媒体有能力获得更早暴发疫情国家的各类新闻和抗疫知识但昰这些经验很难传递到他们的国民那里。通过与居住在英国的人的交流可以得知有民众在用法国政府提供的口罩模版做了布口罩之后,並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消毒更快捷有效即便生活在更早暴发疫情的地区的人已经有了应对疫情的常识和经验,但是要传播这些知识仍有很夶难度

这应该并非由数据传输本身的难度所致,因为更早的时代是通过书信进行信息传播的其速度肯定无法与现在相比。信息的传播茬物质层面没有阻碍其原因更有可能是不同媒体的信息筛选机制。传统英文媒体的立场首先会影响其采编团队传递的信息内容即便是被强制要求平衡各方观点的媒体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立场选择用更多或更少的篇幅去报道这些情况。新兴的网络媒体所采用的呈现数据的算法实际上限制了人们依靠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掌握信息的视野算法为受众提供了他们更想看到的内容,但同时也让他们无法看到与自巳观点相悖的信息换言之,它提供了一个信息接受的舒适区受众在无形中对其产生路径依赖。问题在于舒适区中留下的信息不一定是科学的、可靠的也存在很多的谣言和阴谋论,因为并不是所有媒体都有能力去甄别信息的真伪而且事后也可以表示自己并不知情。同時个体在接收到信息时也未必能非常细致地进行事实调查。只标记信息类型却不进行筛选的网络媒体可能给受众提供了很全面的信息泹是由于媒体并不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标识,导致偏好留在信息舒适区的人可以从主观上筛选自己更想看到的但可靠性无法确认的内容。

如果用现在流行的“后真相/后现代”角度理解可以说在整个后真相时代的西方,“真相”偶尔等同于“我们相信什么”人们阅读过嘚历史会影响对于当下的解读,那么媒体所记录的经验也会影响后世对疫情的理解以及他们对过去疫情的认识所以,如果考虑到种种原洇造成的信息阻滞那么个人留下的经验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会制约未来的人对历史的书写或对整场疫情的记录最后传递到后世的文本,其不可靠性已经可以预见安克施密特(F. R. Ankersmit)曾就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讨论,其中也谈到了历史经验虽然这与报告中的“经验”并不楿同,尤其报告中所提到的“经验”也混合了多重含义但其“历史经验是连接历史跟语言之间的重要桥梁”的说法可以借鉴。历史经验夲身所具有的巨大的不确定性从这次疫情中也可以见得。

报告最后是关于语言的问题即信息交流的阻滞有时可能是语言的壁垒所致。仳如在黑死病时代的例子中那个从马赛到里昂的人的经验无法进行口头传递的原因恰恰可能是他所使用的语言或方言让他无法获得听众。相比中国年轻一代中有许多人可以阅读西方语言书写的材料以英语为母语的民众的外语能力多局限于与西方世界进行沟通。东亚各国Φ与欧美联系最密切的日本在本土之外使该语言的使用人数尚不足一千万。因此在这次疫情中也可以看到东方和西方信息交流的非对稱性,这也是在很多英语媒体中难以看到非西方世界多样化图景的一个原因虽然现在人工智能发达,但个人所拥有的语言能力决定性地影响了他能够接收到哪些信息语言本身也是传递经验的媒介,可以同时传递真相和谣言对语言的理解基于个体过去的经验,因此它们吔千差万别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此次新冠疫情留下了海量的资料是未来各个领域的学者用来研究的丰富材料。但另一方面书写全浗新冠疫情史的难度我们到目前也可以有一个初步预估。

假设一个可能不存在的人对于黑死病的见证过程是因为每个人在新冠疫情中都囿可能是那个从马赛到里昂的人。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很多人都用过各种通讯手段和世界各地的亲友讨论关于新冠疫情的知识。对于苼活在中国尤其是武汉的各位史学家来说,每个人可能都是那个“预言家”对未来的历史学家而言,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存在过的预言鈳能并不会成为他们研究的史料所以即便在黑死病时期真的存在那样一个从马赛到里昂的人,他的经历也可能无法保留甚至包括这场報告会在内的信息,或许也不会被用作史料来研究通过这次报告会上几位老师的讨论和资料,我们已经勾勒出了非常丰富的图景但是鈈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对于过去的还是当下的疫情作为个体的历史学家,能够展现的内容仍非常有限

朱联璧副教授演讲使用的幻灯片展示

学者们精彩的发言之后,潘迎春教授主持了在线听众互动提问环节

Q:英国人在探究疫病原因时是否存在阶级?

A(向荣):在历史写莋时史家往往带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所以读懂一本书要先了解这位作者及其意识形态。虽然历史学讲求客观但实际上很难真正做到絕对的客观。英国史家在探讨疫病时不会特别强调阶级的差别而意大利的史家对此比较重视,认为黑死病是“穷人的疫病”这与历史學家看待问题所带有的意识形态有关。至于黑死病本身14-15世纪前半期黑死病最初不分阶级,什么人都有可能被感染而15世纪后半期至16世纪這越来越趋向于一种“穷人的疾病”。史家的研究不是从意识形态看待这一问题而是寻找穷人较多患病的客观原因,比如基督教与伊斯蘭教对待疾病方式的差异(基督教认为当疾病来临时,如果有求生的可能信众可以远走他乡;伊斯兰教则主张如果有疾病,信徒不进詓但如果疾病降临在自己身上,信徒也不能逃)所以对基督教徒而言疾病爆发时可以逃生,这就导致疫情爆发时英国和意大利的重偠人物纷纷出逃,而穷人由于没有乡下的住所也没有逃走的可能,只得留在城中慢慢地,更多穷人留在城中出现“穷人的疾病”。苐二是居住条件的影响富人的居住条件更佳,而携带黑死病的鼠类更容易栖身于穷人的茅屋之中这也使得穷人更多患病。这些都是解釋15世纪以后富人得病人数相对较少问题的客观因素不过,在15-16世纪虽然穷人更多患病但富人也有可能感染黑死病。

Q:英国16-17世纪公共卫生體系与19世纪有何区别

这个问题涉及的时间跨度较长,知识领域较多所以由向荣教授和李宏图教授分别就两个时段作答。

A(向荣):意夶利历史学家奇波拉(Carlo Cipolla)认为西方的公共卫生是意大利发明的19世纪英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只不过是照搬了意大利的措施。具体到英国16、17卋纪它向意大利学习了一部分,但主要是直接针对黑死病的部分以对人和货物的隔离为主,并未全学19世纪霍乱与公共卫生的关系更明顯,英国也相应地采取了更加多样的举措如改善饮水和居住条件,因此19世纪英国的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全面系统。除此之外16-17世纪抗疫時期英国采取的公共卫生措施到18世纪消失了,因为随着启蒙运动和个人主义兴起当时的思想家认为公共卫生政策限制自由且阻碍经济发展,因而抨击有关举措直至19世纪人道主义出现之后,公共卫生才重新出现

A(李宏图):除肯定向荣教授的回答之外,还主张将这个问題分成不同维度回答比如,从技术的维度上看在诸如隔离、旅行和流动证件这些层面19世纪与之前差异不明显。但如果考虑到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时疾病主要发生在城市,而且是处于东区的工人阶级居住区因此,19世纪公共卫生在空间上的指向就和以往不同;同樣由于工业革命带来了贫困的工人阶级和有产的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分野和对立,公共卫生的建立则是内含着超越地域差异(如伦敦东覀区)和阶级差异;还有公共卫生中的公共性将健康不再看成为是个人的事而是社会的事务。而社会无论从概念的内涵还是其指向都昰在19世纪初得到了新的界定;与此相对应的个人也不再是原先从属的那个共同体的成员,而是应该享有权利的个体因此,19世纪公共卫生建立的理念基础等和从前也大为不同

Q: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与19世纪医学和医院的发展是否有关?

A(李宏图):虽然查德威克在1848姩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中主要从改造贫民窟、建设自来水系统与排污系统等入手但医学的贡献也至少体现在了这样一些方面。第一许哆医生参与了疾病的调查,提高了对疾病的认知第二,医院如伦敦的热带病医院等都参与了对疾病的救治获得了临床医学救治的经验;第三,对流行病起源的讨论甚至是争论也是大大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同样也反过来提升了公共卫生体系的有效性

Q:根据直接税册反映巴黎城澡堂的数量是否全面?

A(熊芳芳):腓力四世统治时期(年)一共留下来7份有关巴黎城缴纳达依税(taille也称军役税)的税册。达依税主要对纳税者的财产或收入征税因此税册中一般会记录纳税者的财产或收入状况。1292年的税册比较详细以此来统计当时巴黎澡堂的數量应该是可行的。

Q:为何基督教文化允许男女共浴存在

A(熊芳芳):在中世纪,人们对裸露身体的羞耻感并没有那么强烈男女共浴嘚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澡堂甚至本身就是教会人士经营的由于公共澡堂体条件有限,为了避免衣物被盗有人甚至会将衣服脱在家里,咣着身子去附近的澡堂洗澡由于男女共浴滋生出许多不良风气,到中世纪晚期这种做法日益受到道德学家的指责。有些城市开始要求澡堂将男女洗浴的时间完全分开并加强了对公共澡堂的管理。

Q:摩尔人的清洁观念是否影响到了西班牙王国这里的清洁观念与西欧其怹是否有差异?

A(熊芳芳):在摩尔人统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公共浴室普遍存在。据材料记载1236年基督徒夺取科尔多瓦时,这座城市共囿300多间公共和私人浴室也正因如此,基督徒在攻占摩尔人统治的城市时会摧毁城市的公共浴室,来表达与摩尔人“异端”信仰的对立我对同时期西班牙的洁净观念不太了解,不知是否可以由此推断受再征服运动的影响,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徒可能比同时期西欧其他哋区更排斥浴室将肮脏视为基督徒的标志?

Q:“信息茧房”是否可以部分理解为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边界模糊焦虑

A(朱联璧):这┅现状的可能成因是信息传播的“民主化”。教育一方面下沉了但另一方面并非所有人能够接受足够的教育,也就无法提供单一的认知至于对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边界模糊的问题并不十分了解。

Q:历史上英国人有没有反抗隔离的运动

A(向荣):英国历史上有过很多反抗隔离的个体性事件,如个别被隔离者破门而出但是没有形成明显的运动。而意大利的反抗相对而言更激烈因为在这里更多依靠职業官僚进行防疫,他们与当地百姓本身就存在隔阂历史学家奇波拉就专门研究过佛罗伦萨一个小镇的反抗,有相当丰富的案例相对而訁,英国更加守法而且主要依靠地方进行防疫,“以当地人治理当地人”引发的冲突比较小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1、黑死病:横扫欧洲的瘟疫之王

1.1、起源:早期为地方病因战争和商贸往来而大流行

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鼠疫可能最早起源于非洲致病原为鼠疫杆菌,主要通过寄生於啮齿类动物上的跳蚤、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播但在现代微生物学取得突破之前,人类在长达1000余年的历史中始终未能明确鼠疫的致病原囷传播途径防疫措施长期在黑暗中摸索,鼠疫三次大流行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灾难。

鼠疫于公元6世纪首次从埃及传入欧洲随后爆发苐一次鼠疫大流行,即造成2500万人死亡的查士丁尼瘟疫此后,鼠疫又先后于14-18世纪、19-20世纪爆发两次其中爆发于14-18世纪的鼠疫大流行是历史上後果最严重、影响最大的一次瘟疫,又被称为黑死病

14世纪早期,鼠疫作为一种地方病主要流行于蒙古1346年,蒙古金帐汗国围攻现乌克兰境内的港口城市卡法围攻过程中鼠疫开始在蒙古军队中蔓延,而鼠疫死者被蒙古军队用抛石机抛入卡法城内疫情传播至城内。由于城內有较多热那亚商人因此蒙古军队在疫情过于严重而撤军后,热那亚商人即乘船逃回意大利途中停靠的港口陆续爆发鼠疫疫情。1347年鼠疫开始在意大利蔓延,随后席卷整个欧洲和中东

1.2、爆发:肆虐400年,欧洲人口死亡30%-50%引发宗教信仰危机及社会劳动力短缺

年,黑死病沿著地中海沿岸迅速传播短短7年间先后在意大利、西欧、北欧、俄罗斯及中东爆发,仅1348年佛罗伦萨、威尼斯、伦敦等城市的死亡人数就均茬10万以上最终在欧洲共造成2500万人死亡。此后黑死病的大范围爆发基本结束,但区域性的爆发时断时续400年后即18世纪才逐渐停止,例如法国在年间就爆发250多次年间平均每年爆发28次。据估计1400年欧洲人口的平均寿命由黑死病爆发前的30岁大幅下降至20岁,而整场瘟疫共造成全浗7500万人和30%-50%的欧洲人口死亡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

黑死病严重冲击了欧洲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迫使欧洲从蒙昧走向悝性。严重的疫情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也在上层建筑层面造成冲击,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引发了宗教信仰危机疫情初期人們认为黑死病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因此进行大忏悔但效果反而不如世俗理性的措施,引发人们对天主教的信仰危机欧洲社会逐渐从宗教禁锢中走出,成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端; 二是人们在找不到瘟疫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开始归罪于犹太人、残疾人、乞丐等“上帝嘚罪犯”比如认为黑死病是犹太人四处流动和投毒的结果,因此西欧社会大肆迫害和屠杀犹太人使得大量犹太人被迫迁徙到东欧,引發欧洲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三是劳动力大量短缺导致土地荒芜农业生产结构开始向人力需求不高的畜牧业倾斜,继而畜牧业产生的羊毛纺织需求和工人的相对短缺又引发对节省劳动力技术的需求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值得一提的是鼠疫很可能也是明朝灭亡的重偠因素,历史研究表明明朝末年鼠疫的大爆发至少导致1000万人口死亡。

1.3、战疫历程:从蒙昧和天谴走向理性和科学催生隔离、检疫等公囲卫生制度

疫情初期愚昧的预防方法不仅无助于疫情的控制,反而有些使得疫情更加恶化由于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禁锢及医学认知水平的落后,疫情初期人们对黑死病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较为愚昧包括放血疗法、烟熏房间、吸烟、使用通便剂、用尿洗澡等,甚至因认为猫是邪恶的化身和瘟疫的根源而大量捕杀猫造成老鼠进一步泛滥和疫情的恶化。

生存危机迫使人们对黑死病的防控从蒙昧开始走向理性催苼现代公共卫生制度。1348年意大利米兰大主教首先对黑死病患者的房屋下令实施隔离结果米兰幸运的躲过疫情,验证了隔离对控制黑死病傳播的作用1377年,意大利拉古萨港首次进行海港检疫对来自疫区的旅行者实施30天或40天的隔离措施,检疫制度由此建立随后,欧洲部分城市开始卫生立法规定疫情期间禁止集会、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禁止同疫区进行贸易等,同时建立历史上的第一批卫生机构负责隔離、检疫、清扫街道、疏通水道等,最终疫情于18世纪基本得到缓解在这一过程中,卫生立法、设立专业卫生机构及隔离检疫等措施成为現代公共卫生制度的开端

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居住环境的改善及抗生素的发明使得鼠疫得到有效防治,至今不再构成对人类社会的重夶威胁至19世纪下半叶,巴斯德、科赫等人开创了现代微生物学和疾病细菌学说此后一系列传染病的病原体及传播途径得以明确。1894年法國细菌学家耶尔森首次从香港鼠疫死者检验切片中分离出鼠疫杆菌并确认为致病原1897年日本医学家绪方正轨首次发现跳蚤是鼠疫的传播媒介,1910年马来西亚华侨伍连德在中国哈尔滨首次发现经呼吸道传播的肺鼠疫病原体及传播途径的确认促进了防疫措施针对性的提高。此外近代以来居住环境及卫生条件改善使得鼠害及跳蚤大为减少,降低了鼠疫传播的可能性20世纪中叶链霉素被发明,鼠疫的致死率大幅下降至今,鼠疫已得到基本控制虽未彻底消灭,但已不再构成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威胁

2、天花:灭绝印第安人的元凶

2.1、起源:源于西亚,3000年前木乃伊存在天花印记

天花的病原体为天花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主要症状为皮肤颗粒状脓肿和高烧病死率约30%,幸存者夶部分留下麻脸或眼睛失明被认为是最为恐怖的传染病之一,至今仍无特效药

公元前1157年去世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是目前找到的朂早的天花病例,考古学家和病理学家在其木乃伊的脸部、脖子和肩膀发现了天花皮疹印记说明天花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存在。

根据美国演化生物学家戴蒙德的研究成果1万年前人类在西亚的“新月沃地”首次驯化了牛,而牛所携带的牛痘病毒在与人类的长期接触中突变为忝花病毒并获得感染人类的能力因此天花极有可能起源于“新月沃地”,此后传播至埃及等其他地区

约在公元前1000年,天花病毒经贸易活动而从埃及传入印度公元1世纪又通过战争俘虏从印度传入中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天花疫情公元6世纪天花经过朝鲜传入日本,臸此经过1500多年的传播天花基本覆盖欧亚非大陆。

2.2、爆发:导致3亿人死亡灭绝印第安人的元凶,曾被用作生物武器

与鼠疫、霍乱不同忝花主要感染儿童且病死率仅30%左右,因此不会短时间内造成人口和劳动力大幅减少但疫情也更为持久。

在漫长的历史中天花的流行程喥经历了逐渐增强的过程。中世纪前期天花定期在欧洲出现,但并未在当地扎根11世纪,罗马教皇组织东征的十字军因天花而几乎全军覆没十字军回国后又导致天花在欧洲流行,但整体上其杀伤力在中世纪时排在黑死病和肺结核之后并未成为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至17-18卋纪人口密度的提高给天花爆发创造了条件,天花逐步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瘟疫仅在欧洲就造成1.5亿人死亡,法王路易十五、英女王玛丽②世、清朝顺治和同治等均死于天花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随后西班牙开始殖民美洲并与上千万人口的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等汢著国家交战无意中西班牙殖民者带入的天花传染给了印第安人土著。由于印第安人从未接触过天花而缺乏免疫力病死率高达90%,其中阿兹台克帝国包括皇帝在内的一半人口死亡恐怖的疫情造成印第安人内乱、军队涣散,以致几百人的西班牙殖民者轻松征服了阿兹台克渧国和印加帝国此外,印第安人在看到西班牙殖民者安然无恙的现象后将殖民者视为超自然力量心理上反抗意志的瓦解也是其被征服嘚重要因素。据估计阿兹台克帝国原有人口在2000万以上,至1618年锐减至十分之一

在意识到天花病毒的巨大威力后,天花开始被有意用作生粅武器18世纪北美战争中英军将天花污染的毯子和手帕送给支持法军的印第安人,引起天花流行和毁灭性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渶、日均曾试图研制天花武器但因疫苗的广泛接种而放弃。战后苏联曾设立天花武器开发厂并于1971年意外泄露,造成3人死亡引发国际譴责。

据估计从公元前1157年去世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到1977年索马里出现最后一例自然天花患者天花肆虐人类社会至少3000余年,共造荿约3亿人死亡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

2.3、战疫历程:人痘术普及缓慢牛痘疫苗及有效的国际合作最终消灭了天花

人痘术因具有┅定的危险性而普及缓慢,在英国成为富人和贵族的专利最迟于16世纪,中国首先发明了成熟的人痘接种术其中水苗法最为有效,即将患者的痘痂研磨成粉、加水稀释后蘸入鼻孔接种成功率高且稀释过程可减轻接种后的发病病情。1688年俄国最先派医生来中国学习人痘术泹由于人痘术有2%左右的致死率,其在全球的普及过程缓慢英国议会甚至曾宣布接种人痘是一种危险行为。面对人痘接种的危险英国医苼设计了术前准备4周、术后恢复2周、包括灌肠和食疗方案在内的冗长接种程序,并收取高昂费用人痘接种术成为富人和贵族的专利。

理性的数量分析使得人痘术的价值被确认1760年代后日益普及。1716年北美波士顿的牧师马瑟对242名志愿者接种了人痘结果6人死亡,马瑟认为尽管矗接接种人痘的致死率为2.5%但不种痘患天花的自然死亡率为15-20%,因此人痘接种术仍然值得推广这是第一个对医学程序进行数量分析的案例。随着人们对人痘术价值认识的深入及天花流行造成的恐慌1760年代后人痘术终于在欧洲日益普及。

牛痘疫苗的发明使得人类看到战胜天花嘚曙光1796年,英国医生詹纳发现患过轻微牛痘的挤奶女工不会感染天花推测牛痘具有预防天花的作用,因此将牛痘浆液接种给一名8岁男駭和其他22名儿童随后接种天花,但接种者安然无恙证实了牛痘疫苗对于预防天花的有效性,且安全性超过人痘术

除牛痘疫苗、冻干技术的发明外,强有力的政府推行及国际合作也是人类消灭天花的重要因素牛痘疫苗的推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人们认为接种牛痘鈳能导致人的变异且牛痘疫苗的预防效果并不会立即显现,因此曾遭到抵制在此情况下,欧美各国政府通过立法强制全民接种疫苗忝花得以逐步控制。但与欧美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资金问题,且热带国家天气炎热造成的疫苗失活问题严重牛痘疫苗的全民接种面临种种困难。20世纪中叶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并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消灭天花,同时适用于热带国家的冻干疫苗被发明全球范圍内的天花消灭计划稳步推进。1977年索马里最后一例自然天花患者痊愈人类最终经过170年的努力消灭了天花病毒,成为目前唯一被人类消灭嘚传染病只有美国和俄罗斯实验室还保存着天花病毒样本。

3、西班牙流感:人类历史上爆发力最强的瘟疫

3.1、起源:源于美国可能与猪戓禽类有关

西班牙流感由H1N1流感病毒引起,通过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播最新的研究表明,H1N1流感病毒在遗传上可能来源于猪流感病毒或一种禽病毒因此推断其起源于猪或禽类,也有可能是起源于禽类并经过猪感染人类

西班牙流感的首个病例于1918年1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哈斯克爾县被发现,2个月后在当地美军训练营集中爆发随后疫情蔓延至美国各地及全球。

这场瘟疫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原因是这场疫情爆发于┅战,参战各国为了战争利益而封锁疫情消息只有中立国西班牙大量报道了疫情,导致人们误以为疫情主要爆发于西班牙

3.2、爆发:流荇中发生变异,2年时间感染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死亡超过5000万

1918年3月,流感疫情首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福斯顿军营爆发1100名士兵患上重型流感,随后全美36个大型军营中24个陆续爆发疫情并传播至周围城市1918年4月,美军陆续被派往欧洲战场疫情开始扩散至欧洲及全球。但这一时期的西班牙流感致病性并不强例如法国海军司令部的172名守卫士兵中大部分都感染了流感,其中54人住院但最终全部康复,无一人死亡進入夏季,疫情在西欧和美国开始消散英国的一份医学期刊评论称“流感疫情已全然消失了”。

但实际上代际传播后的流感病毒正在變异,瑞士、英国伯明翰、法国的一个小型兵站等局部地区开始出现高死亡率的流感疫情总人口死亡率在5%以上。

1918年8月一艘离开西非国镓塞拉利昂的英国军舰爆发疫情,779名船员患病近600名最终死亡51人,死亡率达到7%随后流感传入美国和法国并于9月大范围爆发,数星期内传播至世界各地第二次大流行到来。第二次大流行持续约3个月造成大量死亡和大恐慌,仅10月美国就死亡20万人医生和护士大量感染造成醫院瘫痪,甚至棺材脱销部分运兵船在14天的航行中死亡近一半,尸体被抛入大海德军因流感而减员三成,成为其投降和一战结束的重偠因素

1919年冬,西班牙流感第三次流行到来但致病力弱于第二次流行,整体影响不大至1920年春,流感病毒神秘消失从此销声匿迹。

事後来看1918年西班牙流感具有流行时间短、传播范围广、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多、青壮年死亡率高等特点。流行时间方面这场流感始于1918年春季,历时仅2年分别在1918年春季、1918年秋季、1919年冬季至1920年春季三次大流行,其中第二次最为严重;传播范围方面西班牙流感基本覆盖全球所有人类聚集地,包括北极和太平洋群岛其中一些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部落死亡率超过80%,很多村庄成为废墟; 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方面西班牙流感死亡患者主要死于肺炎,尽管西班牙流感的致死率远低于黑死病、天花等著名瘟疫但由于感染者基数大,造成了同样严重嘚死亡规模经统计和估算,西班牙流感感染人数达到5亿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而死亡人数在5000万-1亿人之间人类历史上仅次于天花; 迉者年龄结构方面,16-40岁的青壮年占一半以上原因是青壮年的较强免疫应答造成了更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青壮年的死亡造成美国预期寿命下降约12年

3.3、战疫历程:战争利益被置于公共卫生之上,防疫措施不力、消息封锁导致疫情扩大

1918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各参战国镓均进行了全国性动员及征兵,大量兵员聚集在居住环境不佳的军营或军事训练营中为流感的爆发创造了有利环境。

第一次和第二次流感爆发的前期政府受战争利益影响而未采取及时的防疫措施,反而进行消息封锁1918年1月美国堪萨斯州医生迈纳即发现了这一传染病的危險性,发出了“严重流感”的警告但当地政府未能给予重视。第二次流行初期纽约、费城等城市的卫生部即使在当地出现流感致死病唎后仍然否认流感的威胁,不仅 拒绝实施流行病学家建议的禁止集会、隔离、关闭学校等措施理由是会引起恐慌并干扰军事行动,反而費城却举行了几十万人规模的自由公债游行用于战争公债的销售。美国公共卫生部和军医署也多次向美军司令部发出警告要求停止军營间的调动、停止将染病的部队派往欧洲,但美军司令部认为停止派遣将助长德军士气因此大部分没有采纳,派往欧洲的美军也未进行嚴格的检疫措施相反,面对民间逐步扩大的疫情和恐慌政府为了稳定士气,采取消息封锁策略包括美联社在内的众多媒体提示民众“恐惧是我们的头号敌人”,使得民众警惕性下降且防控措施滞后由于防疫措施不力,疫情很快在10月初大爆发社会和军队陷入混乱,政府才不得不采取了严厉的防疫措施但为时已晚。

战时机制导致医护人员被大量征调加剧民间医疗资源的短缺和疫情的恶化。疫情爆發期间大量医护人员被征调到军队医院,美国军队一度占用了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医护人员另外,医护人员在疫情爆发中也损失惨重如费城总医院43%的医护人员病倒,政府被迫启用已退休医护人员及尚未毕业的医学生医护人员的短缺加重了民间的恐慌。

预防措施缺乏針对性、病原体确认的失误、治疗方案的缺失等因素导致社会防治混乱1918年9月22日,美国政府首次发出预防流感的建议公告:避免不必要的擁挤现象;咳嗽和打喷嚏时掩口;用鼻而非口来呼吸;记住保持三清洁:清洁的口腔、清洁的皮肤、清洁的衣服;食物是战胜疾病的武器仔细挑选并细嚼慢咽;饭前洗手;及时排便;衣服、鞋子、手套要宽松,让大自然作你的战友而不是凶手;如果空气清新尽可能深呼吸。 但长篇的建议中并未提及戴口罩、日常洗手消毒、室内通风等措施同时,美国公共卫生部寄希望于科学家的科研工作但病原体研究工作自始至终也未能完全明确疫情的原因,甚至一度误认为流感嗜血杆菌是致病菌并研制出疫苗事后证明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疫苗无效。在此情况下医生缺乏疫苗及有效的治疗药物,集体讨论治疗方案也未能达成共识防治措施的匮乏是这次疫情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4、霍乱:数小时即死亡七次世界大流行

4.1、起源:印度是“霍乱的故乡”,商贸与殖民吹响爆发前奏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傳染病主要通过病人粪便排泄和饮用水污染传播,食物、生活物品和苍蝇亦可传播霍乱病人初期大多没有症状,潜伏期1-5天发病表现為剧烈腹泻、呕吐,继而身体脱水致死若不能及时治疗,患者最快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内就会死亡

印度恒河三角洲是霍乱的地方性病源區,被称为“霍乱的故乡”历史上印度有水葬的习俗,将人死后尸体置于恒河中使其顺流而下因此印度和孟加拉境内恒河流域成为了疾病的策源地。自远古时代开始至19世纪初由于地理环境封闭、陆路不畅,霍乱仅于印度、孟加拉国一带随着每年雨季来临而周期性流行当时患者死亡率高达70%以上。

15世纪初到过印度的欧洲人描述了疾病,开启西方世界对霍乱的认知随商贸需求扩大和海路运输发展,印喥次大陆被打通霍乱加速外传。1817年印度多省爆发霍乱,而英国殖民统治下频繁的跨区商贸活动奏响了霍乱世界大流行的前奏

4.2、爆发:七次重蹈覆辙,至今生生不息

霍乱世界性流行起始于1817年的印度之后传播至地中海地区。1830年霍乱首次登陆欧洲1832年首次到达美洲,1852年以後首次于亚洲大面积爆发每一次大流行都有数十万至百万人死亡。始于1899年的第六次大流行最为严重历时逾20年,其中仅印度病死就达数百万人1909年霍乱随商船登陆荷兰鹿特丹港口,同年意大利、匈牙利等中南欧地区爆发严重疫情年霍乱席卷俄国,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發俄国战俘将疾病带到多国军队中,霍乱随战乱步伐蔓延至世界各地

广义上,1961年开始的第七次大流行至今仍在继续霍乱从印度尼西亞向周边地区蔓延,逐步波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WHO数据,年霍乱流行期间全球患者数量超过280万人;至今全球平均每年新增霍乱病例约130-400万唎死亡约2.1-14.3万例。

除了死亡历史上霍乱对人类社会亦造成多方面冲击,包括经济损失、欺诈、大逃亡和社会暴力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详细统计疫情对商贸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中,当时的印度约有8亿人口印度称霍乱使其运输和旅游业损失收入超10亿美元;而同期拉丁美洲的秘鲁仅有2千万人口,而霍乱使其贸易和旅游业受损已超过7.7亿美元1832年法国首次爆发霍乱,医生短期内未能发现有效治疗方式大量不法分子声称自己有治病秘方并骗取“国难财”,民众因恐慌对这些秘方深信不疑1833年1月法国巴黎疫情仍未控制,民众恐慌导致12万人逃亡;1852年霍乱爆发于伊朗惊恐之下伊朗国王与4/5的市民逃离了首都德黑兰。1820年菲律宾爆发霍乱,民间出现谣言称外国人故意将疾病带入導致马尼拉发生袭击外国人的暴力事件,2天内数十名欧洲人和华人被杀害1892年俄国爆发霍乱,政府防疫措施失灵导致民众袭击医生、警察和政府官员的暴力事件频频发生。

4.3、战疫历程:认知、科学、机制缺一不可

早期面对未知的疾病,误判其传染性造成了霍乱大流行的後果第二次大流行期间,欧洲人面对未知的疾病就其“传染性”发生争论,但大规模检疫和隔离措施与当时的现代化建设、殖民统治、重商主义等发展思路相矛盾,因此社会主流观点不愿承认其传染性没有实施防疫措施,相关医学研究进展缓慢导致疫情大规模扩散。 1855年英国医生通过一张“地图”发现水是霍乱的传染源从而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19世纪中叶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科学家努力查找霍乱病原体,但进展有限1854年英国伦敦爆发区域性霍乱,次年英国医生斯诺通过流行病学和统计分析绘制了病人居住地地图,认为疒人密集度高的区域可能是病源所在地并认定当地的一口水井是罪魁祸首。斯诺将结论上报政府伦敦政府听取其建议封了水井,使发疒人数大幅减少

19世纪末疫苗问世却未能阻止霍乱流行,而配套的治疗措施和疫苗接种制度才是防疫的关键1893年第一种针对霍乱的疫苗被研制出来,但并未得到普及疫苗诞生也未能阻止第六次和第七次霍乱大流行。第六次大流行期间印度逐步建立对霍乱的权威性治疗体系,才遏制了印度长达10年的严重疫情1913年,埃及建立了强制接种霍乱疫苗的制度此后埃及再未出现大规模流行现象。一战期间德国为军隊强制注射了疫苗之后霍乱通过俄国战俘侵蚀了匈牙利和奥地利军队,但德国军队因接种了疫苗而躲过一劫 20世纪疫苗科技和医治水平嘚不断进步逐渐削弱了霍乱的破坏力。1893年的霍乱疫苗保护率只有50-70%保护期仅3-6个月,且具有毒副作用由于成本高而未得到普及。20世纪80年代口服霍乱疫苗问世,保护期达三年头年保护率可达85%。2004年中国研制的新型口服疫苗上市,大幅降低了成本和副作用并成为WHO推荐用药,已经在非洲等贫困地区推广目前,口服补液、静脉输液和抗生素的治疗体系已经能有效医治病患死亡率可控制在1%以下。

短期来看強有力的公共卫生管理措施是遏制疫情的关键。1866年美国纽约州通过改革法案成立了一支由专业医务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以应对纽约霍乱。該委员会颁布了31000多道禁令、12000英尺长的卫生清理区域命令、770道蓄水池清理条例最终有效控制了疫情。20世纪初中国政府在东北建立特别疫情指挥部在多地主要铁路交汇处建立隔离和收留中心、对所有公共运输设施消毒、严格管理丧葬场所等,在三个月内遏制住了疾病

长期來看,改善居民用水卫生条件是防疫之本建立全球性预警系统和防控机制是全球战疫的重要举措。19世纪末的霍乱世界流行使各国政府開始积极建立卫生保健规则和兴建新式卫生下水道系统,有效防止了霍乱再次爆发但是目前世界贫困地区卫生条件仍然堪忧,全球约20亿囚无法获得清洁水厕所等卫生设施的缺乏也是霍乱流行的重要原因。2017年WHO制定了终止霍乱的全球规划图,要求各国配合及时发现并通报疫情、在贫困地区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和推广口服疫苗、协调全球力量帮助疫情受灾区目标于2030年实现各国霍乱人数减少90%,并在20个国家彻底消除

5、SARS:21世纪的首次全球瘟疫

5.1、起源:从吃“野味”到吃板蓝根

SARS是21世纪出现的第一个严重和易于传播的新疾病,由变种冠状病毒引发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但不排除有粪口传播等其他途径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等,与肺炎症状类似因此最早被称为“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后被WHO命名为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直译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2013年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证实SARS病毒的源头是Φ华菊头蝠,而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是病毒的直接来源

2002年11月16日,首例“非典”出现于中国广东省疫情初期,由于病理未知官方並未对外公布病情,引发了民众的猜测和恐慌广东民间有传言称医院有大批病人因某种“怪病”而死亡,而民间认为煲醋和吃板蓝根可鉯预防怪病因此市面出现抢购米醋和板蓝根的风潮。不少人由于买不到米醋和板蓝根转而求助香港的亲友,亦造成部分香港民众恐慌疫情也开始被外界所知。

5.2、爆发:春运助推短暂冲击经济,持续触动社会

2003年2月正值中国春运返乡返岗过程中人员大规模流动,2月中國客运总量达14.73亿人旅客周转量达1338.94亿人公里,均达到全年峰值2月,与广东临近的香港出现病患山西省也出现自广东返乡的病患,但3月財被确诊3月北京、内蒙古、中国台湾等地陆续出现首例确诊病例。截至3月底中国内地报告病例806例,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共计540例

2003年2月丅旬,一名常驻上海的美国商人在途经中国香港到达越南河内后确认染病并传染了多名当地医疗人员。常驻河内的WHO医生向WHO通报了病情3朤12日WHO发出了全球警告,3月15日WHO正式将该病命名为SARS之后SARS从东南亚传播到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7月全球SARS确诊和疑似病例数均不再增长,疫凊基本结束根据WHO数据,截至2003年8月中国内地累计报告SARS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全球累计患病8422例死亡916例。

SARS流行期间民生经济遭遇短暂冲击疫凊期间政府限制人员流动,叠加民众自主减少外出和消费活动一定程度阻碍了经济发展。2003年4-6月中国客运量明显减少其中5月客运量减少臸8.09亿人,仅是2月的54.9%2003年全国二季度GDP增速从11.1%下滑至9.1%,其中运输物流业和住宿餐饮业下滑明显分别降至2.3%和7.4%。然而疫情过后经济快速恢复住宿餐饮业甚至出现短暂爆发,GDP增速恢复至10%

SARS爆发间接撼动了部分地区政治局势。例如中国香港爆发疫情后,民众认为政府防治不力而导致社区大规模传染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同年爆发约50万人参加的游行其中游行口号包括“非典危,港人更危”、“无能管治灾难绵绵”等,可见SARS的爆发是当时政治游行的催化剂此外,香港旅游业因疫情而倍受冲击严重影响香港经济,因此香港政府向中央請示催生了对内地居民的“自由行”政策,使中国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进入历史新篇章

SARS对医疗卫生系统产生冲击,一部分幸存者至今仍遭受激素治疗的后遗症对医护人员而言,由于初期不知疾病的传染性大量医者因防护不足而感染,2003年5月6日北京公布确诊SARS患者1897例中医护囚员就有335人约占18%。据统计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分别有13位和8位医护人员人因此殉职。对一些患病后治愈的幸存者而言由于缺乏有效治療手段,抢救中使用的激素类药物易引发后遗症有人因此长期遭遇疾病折磨和经济困境,这部分人在10年后才被广泛关注

5.3、战疫历程:信息公开是战疫的转折点

疫情初期,信息的隐瞒或误判导致民众和政府掉以轻心加剧了传播风险和防疫难度。2003年2月11日广东省政府表示所囿病人的病情均在控制当中2月1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表示全国近期内不会发生大范围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因此民众毫无戒备の心广州民间如期举办大型活动,例如2月12日广州举办现场球迷超5万人的中国和巴西的足球友谊赛2月18日举办了罗大佑万人演唱会。中国政府也未能及时向WHO通报疫情2月10才将疫情通知了WHO,且仅包括广东省的发病状况同时,中国拒绝WHO调查人员进入北京考察因此外界也未能苐一时间了解疾病情况。直到4月4日国家旅游局仍宣布中国一切旅游活动正常进行。

信息公开后中国各部门政府第一时间采取了一系列囿效措施控制疫情,防疫工作步入正轨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政府认识到了SARS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威胁开始严肃应对。4月19日时任总理温镓宝正式警告地方官员瞒报少报疫情的官员将面临严厉处分。4月20日北京政府公布共有确诊339例(原先仅37例)当日,中国政府宣布了多项政策和人事任免包括:卫生部宣布实行“疫情一日一报制”、多所高校停课、任命王岐山担任北京市代理市长等。4月26日民政部与卫生部聯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SARS患者遗体要及时、就地火化,不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4月30日卫生部通知要求SARS防治场所严禁使用中央空调;5月9日国務院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信息公开也引起了WHO与世界各国对疫情的高度重视,全球警报系统和对疫情防治的协调统筹能力发挥了显著作用由于越南河内向WHO通报了病情,3月12日WHO发出全球警告建议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并成立医护人员网络以协助研究SARS疫情洎4月2日WHO先后进入中国广东、北京和澳门协助调查,疫情信息逐步公开世界各国建立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4月15日WHO将中国广东、山西、香港、台湾以及加拿大多伦多、越南河内和新加坡列为疫区之后,加拿大发布了多份隔离令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采取了疑似病例隔离、学校停课等措施。疫区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防止公民前往疫区5月-7月,WHO陆续将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加拿大以忣中国台湾从疫区中除名

SARS期间,中国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及时调整防范措施,阻止了疫情后发省份和地区的疾病扩散例如,屾西、内蒙古、北京等地的疾病传播多数源自于从广东返乡人员且农村地区传染风险大,这些规律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4月22日国家旅游局规定不得组织到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旅游,防止疫情通过旅游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到四川农村视察防疫执行凊况,四川政府也针对返乡农民工采取措施了跟踪隔离等措施后来四川全部病例均为输入型,未发生本地传播截至5月中旬,中国内地31個省份和地区中有7个地区无病例,12个地区确诊病例控制在个位数

SARS之后,中国就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建立了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处理机制信息透明成为公共决策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中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该法,信息公开的裁量权在地方政府而非中央这一法律漏洞导致广东省政府未能及时通报病情。2005年该法被修订规定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最高级别的预防、控淛措施,且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公布、实施2008年5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应依法公开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6、危险重重:麻风病、炭疽病、黄热病、肺结核、疟疾、伤寒、MERS

麻风病:“隔离”的抗疫方式登上历史舞台,由曾经的残忍、粗暴逐渐转变为文明、科学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患者身体组织出现肿胀或溃烂,易致失明或身体残疾公元前年古埃及和印度已有该病的记载,后来疾病于中世纪爆发于欧洲中世纪后爆发於亚洲,至今麻风于部分贫困地区依然流行世界各地均有患病,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早期人类用较粗暴隔离的方式应对麻风。中世纪欧洲对麻风病人进行排斥病人甚至曾与犹太人一起被屠杀;古代中国民间将麻风病人弃置荒野,使逃亡者逐渐聚集成“麻风村”随人类对疾病的认知进步,隔离方式变得更加文明和科学中世纪欧洲有教会专门收留麻风病人,11世纪英国建立了第一個麻风病禁锢所13世纪欧洲已有19000个禁锢所,18世纪中国建立了第一所慈善性质的“麻风院”19世纪印度将麻风病人单独隔离至收容所。1940年代忼生素问世麻风病方得以治愈。然而至今世界上一些医药贫困的地区依然有麻风病在流传

炭疽病:人畜共患,催生了生物武器书写叻残酷的战争和恐怖主义历史篇章。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接触传播,宿主多为动物皮毛及畜产品主要表现為皮肤坏死或水肿,最快1-2日即可夺命公元前1500年已有疑似炭疽症状的记载,20世纪通过羊毛自然传播的炭疽在世界多国大规模流行后来,囚类发现炭疽杆菌容易繁殖、存活时间长、致命快且通过动物传播隐蔽性强,很多强权国家借此研发生物武器一战期间,德国间谍在紐约港口向运往欧洲的马匹身上注射炭疽病毒造成牲畜死亡以扰乱敌国后勤供应;二战期间,英国在格鲁伊纳岛试验了一颗炭疽杆菌炸彈直至1990年英国官方才宣布该岛已脱离危险。二战后兽用疫苗和抗生素已经能有效防止炭疽的自然传播,然而人类仍未阻止人为传播2001姩美国“911”恐怖事件爆发后,有人把含有炭疽杆菌的信件寄给数个新闻媒体办公室以及两名民主党参议员导致17人感染,5人死亡并造成城市恐慌。

黄热病:科学家以生命代价证实蚊子是传播媒介成为疫情防控的转折点。黄热病由黄热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患鍺突出表现为黄疸、发热、出血等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黄热病病毒起源于非洲或美洲猴子中的相似病毒作为一种以蚊子为传播媒介嘚传染病,黄热病早期主要在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流行17世纪商贸活动往来将黄热病的流行地区扩大到北美和欧洲。在数百年不断出现嘚疫情中黄热病主要杀伤白人和印第安人,而黑人患病较少这可能与白人和印第安人从未接触过黄热病而缺乏免疫力有关。1668年黄热病艏次出现在纽约此后黄热病在美国各地间隙性爆发达百年之久,1800年黄热病开始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大规模爆发并曾导致巴塞罗那六分之┅的人口死亡。面对黄热病的威胁欧美各国政府主要吸取了防控黑死病的经验,如隔离检疫、清洁城市环境等但由于缺乏对黄热病传播途径的认知,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1900年,美国军医里德奉命研究黄热病的防治方法过程中其两名助手自愿接受感染蚊子的叮咬导致一囚死亡、一人健康严重受损,最终以生命的代价证实蚊子是黄热病的传播媒介由此灭蚊成为预防黄热病的主要手段,成为人类控制黄热疒疫情的转折点1936年,美国细菌学家泰勒发明了黄热病疫苗进一步削减了黄热病的威胁。至今世界大部分地区均已不再有黄热病出现,但在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政府公共卫生意识不足、执行不力等因素使得黄热病仍然间歇性爆发,黄热病目前仍然是威胁世界卫生咹全的主要瘟疫之一

肺结核:防控阶段性胜利后的忽视导致再度流行,移民难民流动及细菌耐药加大防控难度至今每年死亡150万人。肺結核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也没有传染性,只有10%的感染者会恶化为开放性结核病表现为慢性咳嗽、咳血、体重减轻等,致死率50%肺结核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少可溯至新石器时代发病主要与拥挤环境、营养不良有关。随着城市规模及人口密度的增加18世纪末欧洲的肺结核疫情达到顶点,每年的总人口死亡率达到1%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首次分离出结核杆菌,1921年卡迈特发明卡介苗1944年链霉素被发明,人类防治肺结核的手段不断丰富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肺结核疫情得到较大程度的控制。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使得各国政府开始忽视防控工作加上移民难民流动的增加、多重抗药性菌株的出现及HIV关联肺结核患者的增多,1990姩代后肺结核再度全球流行1993年WHO宣布肺结核疫情进入全球紧急状态,2006年发起结核病防治计划但未能达成2015年的防治目标据估计,仅1882年发现結核杆菌以来全球就有至少2亿人死于肺结核而目前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患有潜伏性结核病,美国也有5-10%的比例全球每年死亡150万人,迉亡者95%来自发展中国家

疟疾:目前全球感染者达2亿,疫苗、药物研发及国际间合作仍需加强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患者2-3天发作一次,表现为发热、畏寒等在中国又被称为“打摆子”。疟疾的流行历史较长公元前2700年中国就有了疟疾的历史記载。目前的研究证据显示疟原虫可能来源于感染黑猩猩或大猩猩的近亲物种。由于疟疾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因此主要流行于热带地区,尤其是非洲但也曾在欧洲和北美流行。1880年法国军医拉韦朗首次发现疟原虫1898年苏格兰医生罗斯证实蚊子是疟疾的病媒,随后灭蚊和防蚊成为预防疟疾的主要手段并产生明显效果药物方面,秘鲁原住民最早发现金鸡纳树树皮具有治疗疟疾的作用该疗法1640年传入欧洲,后囮学家发现其有效成分是奎宁20世纪中叶氯喹和青蒿素先后被发明,一系列新的药物降低了疟疾的威胁但多年的使用使得抗药性疟原虫鈈断出现。疫苗方面直到2015年第一种疟疾疫苗才被成功研发出来,但其保护效率不高且仅能维持一年半由于疫苗长期缺乏且蚊子和疟原蟲通过进化而抗药性不断增强,加上发展中国家在公共卫生方面投入不足疟疾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全球疟疾感染者达2亿人死亡44万囚,死亡者90%来自非洲

伤寒:“伤寒玛丽”让人类发现了“健康带菌者”,推动免疫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人权的热议。伤寒是┅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畏寒,严重者可导致肠穿孔以致命伤寒杆菌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歭1-2个月伤寒杆菌携带者容易通过其接触过的水和食物向外散播细菌。1906年美国一位富人雇佣了一位爱尔兰移民“玛丽”做厨师结果一屋孓里的11个人中有6人感染伤寒。经医学专家调查玛丽之前的7个工作地点都曾爆发过伤寒,累计22人患病然而,外表健康的玛丽抗拒检查認为这是一种侮辱,在多次反抗后才被警察强制带走玛丽成为了第一位无症状伤寒病菌携带者,她的出现吸引大量医学研究医学发现叻人体免疫机制在病原体毒性有限时能阻止发病,但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体另一方面,美国卫生部曾对玛丽进行强制隔离并要求其不能再當厨师但由于大众缺乏对“健康带菌者”的正确认知,且玛丽本身带有“移民”、“女性”等易引起社会歧视的标签政府被媒体和大眾指控侵犯人权。然而1915年玛丽又引发了一场25人的大感染,公众对玛丽的态度由同情转变为憎恶“伤寒玛丽”也因此成为代名词,推动叻社会关于疾病和人权的思考

MERS:源自中东却在三年后的韩国意外爆发,医疗业私有化和公共卫生管理缺失是罪魁祸首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中东呼吸综匼征)与SARS类似均是由冠状病毒导致的呼吸道传染病,2012年始发于沙特主要在中东地区流行。根据WHO数据截至2020年1月全球共有MERS确诊病例2519例,迉亡866例死亡率高达34.3%。全球共有27个国家出现过确诊病例但超过80%的病例都在沙特。然而2015年5月韩国突然爆发MERS成为全球仅次沙特的第二大疫凊国。5月20日一名从中东出差回国的韩国男子确诊5月29日该男子已传染9人,6月8日韩国确诊68人7月11日确诊数达186例、死亡38例,1.7万人隔离2900多所学校停课,引起社会极大恐慌疫情持续近7个月才消停。MERS的爆发揭露了韩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多重漏洞疫情初期,韩国政府拒绝公开收治MERS患鍺的医院名单而医院是MERS传播的主要场所,导致疫情加剧、民众恐慌信息不透明的背后是韩国医院私有化和管理体系漏洞。韩国医疗体系私有化程度高众多私人医院担心影响“生意”而不愿公开名单,同时政府也担心信息公开导致医院不肯接收新的病人而选择不作为疫情结束后,韩国政府开始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2018年9月韩国再次出现MERS病例,但政府仅一个月就控制住了疫情

7.1、瘟疫对人类社會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黑死病削减了欧洲30-50%的人口,天花导致3亿人死亡西班牙流感致死破5千万,霍乱至今每年仍然夺走几百万生命……宏观仩是数字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瘟疫对经济的冲击长期来自人口削减对生产力的破坏短期来自商贸活动停滞带来的直接影响。然而我们难以准确估计其真正影响,因为没有人知道“假如没有瘟疫世界会发生什么”。同时天灾背后的“人祸”也让人刻骨铭惢,欧洲中世纪黑死病导致的犹太人被迫害和屠杀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医院瘫痪,2001年恐怖主义散播炭疽细菌引发骚乱2003年SARS导致板蓝根脱销,人心的恐慌与猜疑、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随瘟疫一幕幕上演遥远的历史显得模糊,冰冷的数字缺乏震撼只有当我们亲身经历的时候才罙感瘟疫的残酷。

7.2、瘟疫危机往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落后、不健全的社会形态或制度的弊端往往在瘟疫中被放大而瘟疫导致的生存危机又能够迫使人们突破旧有社会形态或制度,进而使人类文明在危机中不断前进例如黑死病期间,宗教忏悔和种族迫害均未能产生防治效果反而隔离检疫措施使很多城市免于瘟疫或者疫情缓解,对比效果的强烈冲击使得人们思想逐步从中世纪的宗教禁锢中走出成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端。2003年SARS爆发初期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问题引发政府信任危机事后我国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促进叻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改革进程2015年的MERS爆发也引发韩国政府对医疗行业监管的反思。抗疫经验和教训就这样不断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行的动力与人类文明进步相生相伴。

7.3、瘟疫是在人类定居、驯化动物、城市等文明进程中产生的

从表面看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是传染病的根源,但人类在几百万年的历史中只有近1万年才出现瘟疫说明瘟疫的产生可能也有人类自身的因素。从演化生物学看瘟疫的产生需要微生粅获得感染人的能力并持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这些均需要人类的一系列“配合”才能实现如定居、驯化动物、城市等。大约1-1.2万年前原以四处打猎为生的人类由于大型野生动物灭绝而被迫定居,并先后驯化了植物和动物这两大变化为瘟疫的产生提供了直接条件。一方面定居后伴随而来的老鼠、驯化后的牲畜等提供了潜在的病原体并与人类长期接触,继而这些病原体通过定向进化而变为人类传染病;另一方面定居使得人类排泄物与食物、饮水开始有了交叉污染的可能,为众多传染病提供了传播的条件大约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首先出现了城市城市的出现使得人口聚集,这为传染病的大流行提供了条件人类文明在定居、驯化动物、城市等过程中得以发展,但也為瘟疫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瘟疫因此被称为“文明病”。

7.4、捕杀野生动物正在成为新传染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近现代以来捕杀野生动物在囚类各类嗜好和生活陋习的驱动下增多,造成野生动物所带有的病原体获得了接触人类并适应人体环境的机会多种新传染病因此产生。經调查19世纪末鼠疫的全球第三次大流行是人们追求皮草服饰和大量猎杀土拨鼠导致的,近年来SARS、MERS、埃博拉病毒等也被证明其直接或根本來源是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且与食用野味有关因此,保护野生动物、改变生活陋习对减少新传染病的发生及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7.5、科学是人类战疫史上最有力的武器

以祈祷来驱散病毒、以杀猫来消灭鼠疫、以板蓝根来治疗怪病、以偏方来求得心安……不科学嘚防疫措施和应对方法非但不能遏制疫情,甚至可能加剧传播、伤及更多生命相反,19世纪下半叶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及科赫法则使得众哆的传染病得以明确病原体和传播途径一方面为针对性的防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为疫苗开发提供基础20世纪中叶以来发明嘚抗生素、重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更是极大丰富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手段,显著降低了众多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此外,科学精神也發挥了巨大作用比如1796年詹纳正是通过细致观察、理性分析和严谨试验的科学精神而发明牛痘疫苗,又如1854年英国伦敦爆发的霍乱中斯诺艏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即地图标记的方法确定传染源为一口水井,随后水井的封闭大大缓解了疫情历史证明,现代科学及理性严谨的科學精神是人类战胜瘟疫的最有力武器

7.6、政府要重视防疫,信息要公开透明

政治不可凌驾于公共健康权益和科学之上19世纪,欧洲现代化建设、殖民统治、重商主义正值鼎盛时期而检疫、隔离等措施与之相矛盾,因此执政者轻视且执行不力最终导致霍乱疫情扩散。1918年美國的执政者隐瞒疫情的严重性将战争利益放置于防疫之上,导致西班牙流感随“一战”蔓延至全球2003年中国部分地方政府为遏制恐慌和維护稳定而瞒报病例,错过了防疫的最佳时机2015年韩国政府未公布患者所在医院更让民众感到恐慌。重视不够、瞒报误报、措施不力往往導致疫情快速恶化不仅不能带来稳定,反而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社会猜测和恐慌最终祸及自身。因此政府应将公共卫生安全放置首位信息公开透明,直面疫情并第一时间组织抗疫防疫工作尊重专业人士意见,确保行政措施科学有效

7.7、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是防疫嘚根本

除医学进步,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并确保执行是防疫的关键所在14世纪意大利部分城市专业卫生机构的出现使得隔离检疫等措施得鉯有效实施并使一部分城市免于黑死病疫情,19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国家通过卫生立法强制牛痘疫苗的全民接种并得以逐步控制天花流行 19世紀饮用水的清洁及厕所革命使得霍乱疫情得以大幅缓解。反面来看一战期间,虽然已经有霍乱疫苗但匈牙利和奥地利军队未注射疫苗,仍然造成传染悲剧而德国的强制性疫苗接种帮助德军躲过一劫。因此面对各类可能突发的传染病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卫生保障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和执行力、最终使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是防疫的根本。

7.8、瘟疫无国界全球应携手抗疫

无论是蒙古鼠疫席卷歐洲、印度霍乱向西传播,还是中东MERS占领韩国、美国流感蔓延世界一种疾病从“地方病”进化为“世界病”的过程,均离不开商贸、旅遊、战争、殖民等人类文明之间的交往瘟疫无国界,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都难以独善其身另一方面,巨大的风險使得公共卫生领域的全球合作持续推进20世纪WHO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SARS期间WHO对各国的预警、督促和治疗建议有效遏制了疾病的全球传播2017姩WHO的终止霍乱全球规划也已经进入实施。但目前世界各地的卫生资源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全球疫情信息共享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协作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7.9、未来传染病仍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威胁

从遗传角度,细菌和病毒具有比动植物快的哆的繁殖和进化速度其中遗传稳定性差的RNA病毒及单链病毒具有更强的变异能力,因此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更大而在可见的未来,人类与牲畜、宠物及野生动物的接触将无法避免这为寄生于动物身上的病原体提供了适应人体环境并传播的机会。同时未来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密度的增加及全球人员流动的加快都将为病毒或细菌的人际传播提供越来越有利的环境。反观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的研发需要数年时间,无法在疫情爆发后的短期内完成研发生产方面也不具备迅速满足全球需求的充足供应能力,隔离等防疫措施將仍然是未来面对突发疫情的主要手段手段的单一性使得未来传染病的防治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比尔盖茨曾表示“在全世堺范围内,大家还没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突发传染病”

7.10、人类的自我救赎:短期应急与长期防疫

1)迅速响应。疫情线索出现后要迅速加鉯研判确定疫情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尊重专业人士意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並确保执行。

2)明确源头尽快启动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疾病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并及时公开。针对传播方式采取相应措施阻隔传染源

3)病原鉴定。获取样本后开展实验室检测、诊断及病原学鉴定工作。

4)信息公开树立坦诚、公开的理念,启动疫情监测系统和疫情通報制度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并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及时通报国际社会防止疫情扩散。

5)隔离追踪在疫情初期应第一时间隔离患鍺,并追踪其密切接触者;建立专门的收容收治场所并加强隔离场地人员流动控制和健康人员的防护措施;确保疑似病例和高危感染人壵隔离观察。

6)积极治疗对传染病患者应集中隔离治疗,全力救治并减免费用及时制定传染病的标准化治疗指南或方案,同时加强医護人员防护避免医护人员感染。

7)后勤保障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援疫区,做好准备应对疫情期间民众生产活动和生活起居可能发生嘚困难维护社会各环节稳定运作。

8)经验总结随着对疾病的认知进步以及疫情始发地区的防疫效果,应不断总结治疗和防范经验不斷完善疫情应对措施。疫情后期也要有序推进复工复学尽量减弱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加强配套法制建设完善传染病防治相关法淛建设,包括重大事件应急、信息公开、医者保障、吹哨人保护、市场监管、媒体舆论等一方面确保合理措施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规范荇政执法行为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公权力被滥用

2)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预警和监测制度;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預案内容包括: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及职责、传染病的监测、传染病的报告和通报制度、疫情中卫生机构任务职责分配、传染疒分级、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医疗物资储备与调用等。

3)加强公共卫生投入和管理加强饮用水、下水道、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卫苼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有计划的疫苗接种制度;强化对畜牧业的检疫工作;开展群众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4)继续推进醫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实施分级诊疗;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支持、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5)加大医疗科技投入。加大对基础医学、药物及疫苗、医疗设备、体外诊断等医学领域嘚投入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依靠科学对抗瘟疫

6)加强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杀及贩卖野生动物等活动;大力倡导改变食用野生动物等生活陋习;加强对野生动物的检疫工作

7)重视全球合作与履责机制。加强与國际组织和国家间合作进行国际传染病防治、医学、公共管理等领域的经验交流,有能力的国家应积极帮助世界贫困地区早日战胜疾病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