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E是什么基因变异模拟器LCE3B/3C/3D都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是银屑病的易感基因变异模拟器点位)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皮肤遺传学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皮肤病遗传学创新团队项目、疑难重症皮肤病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的资助下最新研究成果“全外显子组研究鉴定出15个新的银屑病易感位点”()和全基因变异模拟器组meta分析发现多个新的银屑病易感基洇变异模拟器及揭示种族异质性()分别于4月9日和23日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以表皮增殖和炎症為特征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遗传因素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全基因变异模拟器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已發现银屑病40多个易感基因变异模拟器极大推进了银屑病遗传学研究进程。不同人群银屑病GWAS的meta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之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並且能够探明银屑病的易感性在不同人群中存在遗传异质性。外显子芯片(Exome BeadChip)技术覆盖了推定的功能性外显子变异这些变异精选自12,000多个個体的外显子组和全基因变异模拟器组序列,代表了不同群体多种常见病成功弥补了GWAS的在发现与疾病直接相关的外显子区编码遗传变异即直接改变蛋白结构和功能的致病变异上的不足。

近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再次联合中国、美国、新加坡、瑞典、加拿大、德國、西班牙等多种族人群共计15369病例和19517对照开展银屑病GWAS的Meta分析,发现4个银屑病相关联的易感基因变异模拟器LOC144817、COG6、RUNX1和TP63以及位于IFIH1 和IL12B基因变异模擬器上的3个提示易感位点。MHC区域精确定位分析发现HLA-I区域3个基因变异模拟器均与银屑病相关联并且在加拿大人群和中国人群中存在异质性。种族迁移比较分析表明11个位点存在人群特殊效应和等位基因变异模拟器异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Natrue Communications上,该文第一作者尹先勇博士说道:本研究不仅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生物学角度而且通过人群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银屑病遗传异质性,对研发药物及个体化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为探索基因变异模拟器功能性编码变异在银屑病遗传学发病机制上的作用,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遗传学研究团队通过對3个独立汉族人群(包括42,760例样本)进行外显子芯片研究,发现23个遗传变异(16个编码变异和7个非编码变异)与银屑病显著相关这些易感变異分别位于15个新的银屑病易感基因变异模拟器(C1orf141、ZNF683、TMC6、AIM2、IL1RL1、CASR、SON、ZFYVE16、MTHFR、CCDC129、ZNF143、AP5B1、SYNE2和 IFNGR2)和4个既往GWAS研究已报道易感基因变异模拟器(TNIP1、NFKBIA、IL12B和LCE3D-LCE3E基因变異模拟器)。此外通过蛋白质功能预测发现位于AIM2基因变异模拟器上的编码变异可能会影响该基因变异模拟器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从而引起生物学功能上的改变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文第一作者左先波副教授提到:通过外显子芯片技术有望找到银屑病发病直接相关的功能性变异,与传统银屑病GWAS研究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全面揭示银屑病的遗传学发病机制,为银屑病药物靶点研发、疾病预防与诊疗提供新嘚契机为实现银屑病的精准医学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在银屑病遗传学研究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國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该团队于2008年利用全基因变异模拟器组关联研究(我国首个全基因变异模拟器组关联分析研究),成功发现控制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角化过程的易感基因变异模拟器LCE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Nature Genetics, 2009)。2010年作为牵头单位领衔Φ国、德国和美国多家单位开展银屑病GWAS联合分析发现6个新的银屑病易感基因变异模拟器和遗传异质性(Nature Genetics, 2010)。2013年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发现银屑病3个新的易感基因变异模拟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2014年利用全基因变异模拟器组外显子测序和靶向基因变异模拟器测序发现GWAS鉴定的银屑病易感基因变異模拟器中7个基因变异模拟器存在编码变异。(Nature Genetics, 2014)这些研究极大的推动了银屑病病因学研究进程,阐释了银屑病发病的遗传机制为银屑病的预防提供了依据,风险预测提供了生物学标记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具有明显应用前景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 (来源:科学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变异模拟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