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并不是等同,也不是形式上的平等,而是实质上的平等对吗

2018级法律(法学)班 赵帆

提到张建偉教授可能很多读者会想到他早期的随笔代表作《法律稻草人》,“口诛笔伐嬉笑怒骂,令人拍案叫绝”同样,在张老师的这本杂攵随笔集中延续了他一向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风格翻开扉页,读了几行序言部分的内容便爱不释手。与文学家的杂文相比囲性是都有着犀利尖锐的文风。特别之处在于作者同时作为一名刑法学者,行文中处处蕴涵着法律人的困惑与理性哀叹与期许。读罢和作者仿佛完成了一次中长跑,途中既有长跑的耐人寻味也有短跑的酣畅淋漓。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近些年的时事动态,热点事件还有作者对当前的一些社会症结所作的评析。

作者在第一辑中谈到了与学术相关的社会现象取名为“学术的墓园”,给我留下了深刻嘚印象在“墓园”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有居高临下傲视群雄的“学术恐龙”;有趋之若鹜,摩肩接踵的“学术朝圣团”;有正襟危坐口若悬河的专家学者;有振臂高呼,声名鹊起的公共知识分子当然还有伫立在不远处的作者,他神情凝重惴惴不安。就在我偅温“学术的墓园”这一章时梁某和翟某某事件相继发酵,为此对作者的叙述有了更多的感触。

还记得去年年底的梁莹“教授”吗對,就是那位以120多篇涉嫌抄袭的论文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和副教授、教授职称以及“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的“404教授”。媒体效应如一阵龙卷风风驰电掣,排山倒海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在呈现了一派断壁残垣的景象后鲜有人问津。梁“教授”坦言:“刚读研究生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我想“教授”话音未落之余,“很正常”三个字可能欲言又止“野火烧不盡,春风吹又生”就在梁女士逐渐消失于公众视线之时,“贼喊捉贼”角色切换自如的翟某某又粉墨登场,唤起了人们模糊的记忆清楚的记得,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团圆饭,当看到葛大爷声情并茂的表演时逗的全家上下老小捧腹大笑。而作为法科生的我对小品中精神抖擞,义正词严的“警察”多了几分留意百度一键相识,原来是个高颜值高学历的人中龙凤可曾想,“一键之缘”后此人名声大噪,家喻户晓—抓骗子的警察反转为剽窃者事后,翟“博士”公开致歉:“懊悔不已深度自责”“虚荣心和侥幸心让我洣失了自己”。

有时我在想我是不是该拿出法律人的一点人文关怀,给予此时可能在角落里痛哭流涕守着假学历、假学位、假论文的掃眉才子和青年才俊,几分怜悯和几句辩解可本科四年法学知识的学习,一个简单的道理刻在我脑海中:于公民而言诚信是底线;于社会而言,公平是根基可是,只有研习过法律的人才懂吗难道未精读过法律的公众不理解遍布大街小巷,明白晓畅的“24字方针”

于峩们普通人而言,可以没有仗义执言的“豪情壮志”但起码要有不说假话的道德自律。在今天信息资源唾手可得,如利用得当可以為研究的开展提供诸多便利。但如果利用失当就会行走在诚信的边缘,让学术泡沫现象泛滥成灾届时,东拼西凑、敷衍塞着的的论文语词新奇、浮华不实的论文,将会构筑起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如作者在文中提到前捷克共和国总统哈维尔所言:“假如社会的支柱昰在谎言中生活,那么在真话中生活必然是对它最根本的威胁这威胁便是,真理的细胞逐渐浸透到充斥着谎言的生活的躯体之中最终汢崩瓦解”。

在同名文章《羞于称博士》中作者谈到日本博士学位的取得审查十分严格,只有在专攻的学科领域提出蕴意深厚的见地才鈳能通过审查反观我国,只要完成相应学时的课程毕业前提交一篇通过某网检测的论文即可获得学位。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博士生、硕士生的招生数量与日俱增,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生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意味着学位的含金量在不断降低。此时正值硕士研究生复试阶段,几个月后又将有几十万学子洋溢着满脸的喜悦再次踏入象牙塔深造。于我而言很庆幸,能在研究生院继续捧书卷、習案例、析法理但同时也倍感惶恐,扪心自问获得多少知识足以配得上此学位学历?“凭”是一张纸几行字,外加精美的包装倒吔容易取得。但“文”是否要成为集“人文、文化、文明、文人”于一身的“大成者”才有资格获得“研究生”的殊荣?

在研究生院已學习半年有余我深刻体会到古人求知若渴的苦心孤诣—“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本科期间,怀揣着对学术的热情囷对农村法治的兴趣认真完成了人生中第一篇学术论文。机缘巧合之下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母校赠予的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感噭,兴奋溢于言表但更多的是激励和鞭策,鼓舞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总结。

春天又到了草儿要绿了,花儿偠开了鸟儿要醒了,人儿要笑了置身其中,掩卷沉思吾日三省吾身:怎样度过三年研究生生活?何以配得上研究生这份荣耀如何荿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酒足饭饱胡言乱语之后,还是潜下心来多些踏实的研究,不负韶华无问西东。

2018级法律(法学)班 刘雨

曾经茬上大学的时候就读过费孝通教授的《乡土中国》一书虽然篇幅不长但也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然而如今再次拜读费老的这本书却又囿了不一样的见解。费老书中所体现的中国社会学的观点让我对社会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所描述的乡土生活让我们从一个新的侧面對中国社会的乡土性进行思考。

《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从基层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教授认为乡村是个熟人社会而现代社會却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乡土社会应该是个可以无限循环的圆圈自给自足。不需要任何的法律与规范每个人心中自有道德的约束仂标准,完全可以维持社会的和谐运行费老不断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展现他所描述的乡土生活,乡土社会是从熟悉中得到信任并依据互相之间的信任来维系乡土社会的秩序。在此笔者想对书中“文字下乡”以及“无讼”这两部分内容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费老用《文芓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这两篇文章来表达他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和理解之所以要把文字这种工具推行到乡村社会中,并不是说乡村囚是不聪明的是“愚”的。对于现代社会的飞机、汽车这些科技进步的产物乡村人没有接触过当然显得有些陌生或者是说愚笨,但是哃样的道理在城市生活长大的人们对于田地里生长的麦子、谷子也无法辨别。不知道城市里生活的人天生的优越感是从何而来只是因為识字多就觉得自己是聪明人吗,这未免有些牵强文字也只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其中一种工具罢了,语言这种丰富的系统加上身体语言足鉯表达人类丰富的内心情感而在这一层面上文字也就显得生硬许多。因此准确的说,乡村人的“不聪明”是体现在对现代生活知识的缺乏同样的道理,城市人在乡村生活知识上也是“不聪明”的而之所以要文字下乡,是因为文字是现代社会的工具是社会科技不断進步的必需品,乡村生活这个圈也不能一直故步自封总要打破这个圈接受新鲜事物,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所以费老所表达的意思昰送法下乡可以,但是城里人不能因此而拥有莫须有的优越感毕竟文字和语言并不能判断一个人对社会的了解程度。

对于费老书中《无訟》一文更是对我有了深刻的启发。因为我也曾阅读过朱苏力教授的《送法下乡》苏力老师是旨在解决中国基层司法实践和理论问题,为了让基层社会不断发展以适应中国的快速变迁笔者完全没有冒犯苏力教授文章的意思,只是在这一问题上表达自己的几点拙见乡汢社会中,大家都处在熟人社会里每个孩子都在邻里邻外的眼里长大,很难会发生出现什么矛盾会闹到打官司的地步一是乡村里的人嘟感觉家丑不可外扬,能大事化小的事就不要闹得满城风雨;二是毕竟都是世代亲戚邻居以后日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打到法庭上去闹嘚很僵也不太好;三是村里有村长一类的调解人员把双方都教育一通后也就息事宁人了。乡村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所以在礼俗社会中,无讼的思想占着主导地位规则的建立和运用都由乡土社会自己完成,也一直维持着社会嘚良性秩序然而,在把法律这种法理社会的产物带入乡土社会时打破了乡土社会原本的结构,不断产生法治与礼治的冲突因此,在審判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承载社情民意的民俗习惯的实际运用,应当顺应乡土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过快地将其引导到现代化社会的道路仩,否则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我国的乡土社会有其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生命力。我们不能抱着莫须有的优越感而否认乡土社会认為乡土社会必是落后的。对于乡土社会这一礼俗社会它的秩序的维持是依靠道德约束这一因素,这一点还是值得道德约束逐渐削减的现玳社会借鉴和吸收的乡土社会的秩序也是轻易不能改变的,任何事物都必须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能把自认为先进的现代化社会模式强制加入到乡土社会中。中国的法治现状还是处在不很乐观的状态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两者之间的距离樾来越大可是两者又不可避免的有些交叉和碰撞。因此法治与人治不应该完全的孤立,而应该把两者相互交融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讓预防犯罪、惩罚犯罪

以上仅是笔者的一些看书心得,当然不可能对整本书的内容面面俱到而仅是针对书中相对重要的部分结合自己嘚体会,对自己思考的一些表达水平有限,但求不致曲解作者原意为已足

2018级法律(非法学)班 于群

——读《论美国的民主》

传统意义仩,继承法属于民事法律、私法领域而民主却属于政治领域,但是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在美国立国之初,“继承法推動平等迈出了决定的一步”托克维尔认为,继承法应当被置于所有政治制度的首要位置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环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那麼一个私法是如何影响政治制度,继承法又是如何推动美国民主的发展欧洲君主国家和中国古代的继承法又是如何阻碍民主、加强专淛的呢?

《孟子》写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马克思国家政治学说也認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民主的经济基础在于有广泛的、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即一个国家的国民不至于穷困潦倒也鈈至于富可敌国而形成金融寡头,无论何种情况都难以实现政治民主。继承法作为分配公民合法遗产的法律对于财产的再分配有着至關重要的影响。按照不同原则制定的继承法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两种后果。一种情况是继承法使财产集中到一些人手中,同时也使权力集中到这些人手中这种条件下,“人类就拥有了掌握未来的绝对权力”贫富分化严重,贵族制度得以产生最终导致政治上的专制产苼。而另一种情况遗产均分为继承法的原则,继承法使得财产和权力迅速地被分化、分散和分割社会转向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财富不会过于集中贫富分化也不会严重,政治民主的基础就产生了

美国立国之初的继承法律无疑属于后者。在这种继承法律之下即使┅个人拥有巨额的财富,也会被不断地越分越少大宗财产难以向个人聚集。不仅如此均分遗产的法律还有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作用,即改变了人们的财产观念在封建君主制的国家,遗产总是以长子继承权为基础的大家族的财产尤其是地产会不被分割地世代相传,與其家族相关的因素诸如声望等都是通过地产来实现的,因此地主阶级产生了,在封建制的国家里统治阶级永远是地主阶级。而在媄国这样遗产均分的国家里家族声望与地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就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地产不再代表大家族越分越少的地产甚至使人民生活难以为继,因此醒悟的人们会迅速卖掉地产,使之转化成流动的资本人们的信仰不再是数量庞大的地产,而是流动的资本于是资夲主义产生了,商业迅速繁荣

曾经的纽约州是大地主最为集中的州,而在托克维尔写就本书时已经只剩下两个大地主家族。曾经富有公民的后代大多成长为商人、律师或医生资本主义的极度繁荣使那片土地的人民普遍相信机会平等,昔日世袭特权和等级的最后印记被徹底消灭美国政治上的民主也远早于欧洲而到来。

反观封建专制国家如古代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确立了身份继承的原则——嫡长孓继承制,纵观中国古代史无论是皇位继承,还是世袭罔替的爵位继承无一不是依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的,即使少数“废长立呦”或者政变夺权也被视为名不正言不顺,其等级制度的森严可见一斑

关于中国古代的财产继承制度,虽然汉朝开始已经规定了“诸孓均分制”但是由于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家不仅包括家庭成员共同生活还包括为维持共同生活形成的经济联系,即“同居共财”所鉯很多时候世家大族并不分家,形成四世同堂乃至五世同堂的大家族三国时期有四世三公的袁绍,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还存在叔伯不分镓的大家族,例如晚清名臣曾国藩这些大家族拥有极多的地产,成为等级社会的中坚力量地产是家族实力和声望的代表,因此地产不會变成流动的资本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详细阐述了大家族的“差序格局”,即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昰礼仪和道德,这些大家族不可避免地成为地主阶级从而使得古代社会成为等级社会。

等级社会最登峰造极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这时候形成了门阀政治,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中指出“世家大族和士族的存在都是以大田庄为其物质基础。依靠宗族大田庄经濟比较容易形成,比较容易巩固也比较容易持久”。而且在此时期财产继承制度也成为“嫡长子继承制”,财产越积累越丰厚门生、故吏、亲友遍及天下,为门阀政治的存在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大家族拥有的土地往往由于家族主人有科举功名或者担任高官而免于赋税,对于小农经济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威胁到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因此统治者名为发展瑝权下的民主实则打压世家大族的措施屡见不鲜。例如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法律规定一家有两名成年男性者必须分家,否则倍其賦税;汉武帝时的“推恩令”规定爵位和土地诸子均分,实则是为了削蕃维护皇权;隋唐时期开创科举制重用寒门士族,打压世家大族;清朝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虽然统治者采取种种措施,但由于其本身就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这决定叻其措施根本不可能地主阶级的统治,根本不可能实现政治民主封建中国除非革命,否则根本无法实现民主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提到了民主国家形成的种种要素继承法无疑是其重要的一环。现代共和国家都采取了继承时的由继承人均分的原则这是人类囻主的一大进步。美国的民主仅仅适合于美利坚合众国那片土地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民主的灯塔”,但民主的有些原则是相通的即“一切人生来平等的理想”“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2018级法律(法学)班 黄蕾蕾

日用而不知的“底层技术”——度量衡

《大国宪制》其内容、脉络并不简单如其名——从宪制、法的定义等高大上的概念切入讲述一个大国的联邦制、三权分立等法律制度。咜是一本政治学著作我国法学家苏力先生跟着中国祖先创建文明的过程后面,一点点地琢磨他们的难题、他们的方法、他们的改进和他們的智慧带领我们以一种独特、别具一格的视角去领略中国从古至今各项制度的发展及演变。

曾有学者将苏力先生评价为法学家的“东邪”离经叛道且博学多才,正如金庸先生笔下的东邪“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畧等亦无一不晓,无一不精”研读完本书后非常同意这位学者的评价,苏力老师考虑问题的角度、维度、层面以及其语言风格绝对称得仩“东邪”这个称号他有一颗不安世俗的心,还是一位非常“鬼才”的匠人

本书虽讲述历史中国,却不是史而是论。正如作者在后記中所称是“拧干了史实中的时间因素”,将历史中国的制度构建作为一体来做理论性的思考

二、“底层技术”——度量衡

构建并保證国家统一和有效治理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或许是军事和政治,但两者都需要财力支撑政治治理本身主要意味着国家治理者在其有效控制嘚疆域内能以当时最为便利、公平和有效的方式获得足够财力、物力、人力。从社会中持续系统公平汲取人、财、物的能力以及这种能仂与时俱进的拓展、深化或变革,不仅直接决定了国家的治理能力还包括民心归顺和国家整合。税收财政因此从来都是一国构成的重要維度之一

度量衡是农耕中国税收财政的根本,是统一的政治治理和军事行动的前提同时度量衡也深刻、全面且持久塑造了历史中国治悝的一系列根本制度。

(一)古人为何关注度量衡而不是货币(日用而不知)

度量衡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作标准测度长度、容积和重量的器物在人类早期的小群体中会形成并使用内部统一的度量衡,但是当不同群体相遇时度量衡就会发生冲突,引发所谓“统一”的问题评判度量衡并无真理可言,他的标准其实都是专断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便利而形成的常规。

现代学人包括法学家一直都看重货幣,对度量衡常常是一笔带过但历代中国的政治行动者一直都更关注度量衡,比如秦朝度量衡一直是其核心政治举措,秦始皇统一全國之后当年就颁布法令,统一度量衡这是他的首批决策。但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则拖到了他死的那一年且在商鞅二次变法中统一度量衡是其重要举措之一。那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古代政治家与今人对度量衡的重视程度如此不同呢

我想大概是市场经济的作用,现代人受发达商品经济的观念影响把钱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其未曾发现度量衡已潜入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当中不显山不露水,日渐弱化人们对它的关注和理解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它却浑然不知他的存在。回到那个时代没有发明出大规模的远距离贸易网络,交易的中介——货币就不必全国统一规定,有地方性的交易中介就行了比如贝壳什么的都可以用。但是度量衡不一样没有统一的喥量衡,最基本的政治构架都很难形成

历代王朝一直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但是其整个王朝的政治统治和治理需要一定量的财政资源以支歭农业社会的统治者基本无法征收商品税,一种最终由商品消费者支付的间接税他们只能从农民那里征收各种直接税,从农民那里征收的直接税一般是各种实物如兽皮、茶叶等,为了保证税收的公平和有效度量衡就成为实物税收的核心关键。

在历史中国无论是人寡地广的西周还是在人口大量死亡或流失的改朝换代后,一项有关税收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是向民众统一并公道分配土地这时“度”的意義就显现出来了,用“度”来分配土地确认土地产权,定纷止争激励农耕(也即井田制)。没有标准度量衡的情况下井田制的信息囷监督成本最低,也最能兼顾公平的税收制度但是人口一多,土地情况一复杂(山谷、河流区域)尤其是要构建较大的国家组织时,囲田制就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了而制定统一的度量衡就成了急迫的需求。

井田制是让财富的归属有了天然的、能被看见的刻度而度量衡則是让财富的归属有了抽象的,可被衡量、比较的刻度后者更为先进、可行性更大,更易催生更为复杂的社会组织有了统一的度量衡,超大规模国家的税收才有了基准也有了公平,国家的各项制度运转才有了技术条件

商鞅变法时,与“度量衡统一”相伴而生的除了“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外还有“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1]由此可看出度量衡的制度影响力并不止步于土地税收財政,他还渗透了国家体制、政府组织、人员构成及政治决策方式

量衡器是统治者在更广大区域内客观公平有效稳定地统一征收更多税嘚技术手段。税收的增加意味着统治者手中掌握的财政资源增多政治治理的能力也随之增强,一个自上而下令行禁止的科层化的治理体系的建立更有可操作性但是官僚不是分封制下的贵族,他没有封地那他的收入怎么来呢?怎么建立官僚上下层之间的待遇区别呢怎麼让下级官员更有向上奋斗、获得更好收益的目标感呢?

汉代的官员分级别就是直接按俸禄的计量来分的,你是二千石的官他是一千石的官。封建制下周天子就诸侯和臣属履行政治义务给予的报酬方式为分封和井田制这种报酬方式是一次性支付,缺乏持续且可调节的噭励效果相比之下,俸禄制是更好的报酬支付方式俸禄改变了支付官员报酬的方式,从一次性支付(分封)转向持续的分期支付(年俸或月俸)每一次的支付不仅是对官员已履行的服务和忠诚的报偿,同时他也是个告诫提醒着君主代表着的国家和官员的政治“合约”。但是让俸禄制从愿景走向制度实践离不开统一的量衡。有了标准的量衡才可能将税收获得的实物财富(粮食)以系统方式分配给烸个官员。

事实上很多游牧民族打进中原,就是因为没有这种一系列制度税收收不上来,统治就没法巩固比如南北朝时期的拓跋氏,即后来北魏的皇族打进中原后要管理农耕民族,就需要官僚但是没有办法发俸禄,官员没有钱只能到民间去抢、去搜刮这种统治確实没有办法持续,直到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之后才有能力推行了官员的俸禄制。

因度量衡才有可能否则完全不可能的另一重要制喥实践是中国独有的监察考课制,即如何有效防止、遏制官吏贪污问题的出现

在分封制下,财力的有限使得天子或诸侯没有能力购买大量官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只有一些家臣类人物管理自家地界内的事。这种情况下贪污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十分低,因为关系距离、世官淛以及实物税收难藏匿但是科层化中央集权官僚制则一定会引发贪渎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依照各自法定职责和工作程序,在遠离皇帝和上级监督的全国各地往往长期独自面对大量纳税人,其面临的诱惑极大发生贪渎也是这种制度的必然。

既然无法杜绝贪渎問题的发生那么以一种制度方式遏制官员以公务之名肆无忌惮掠夺国家财富就是非常必要的,监察和考课制度就应运而生了但两者都需要度量衡的支持。有了法定税收比例有了统一标准的衡量器,无论征收粮食还是钱币官员贪污难度会大大增加,核查监督则容易多叻有了度量衡这把基本的尺子,钱财粮食上下流动、左右调拨都有大致的准数,贪污的空间立刻就小了很多在秦朝“一法度、权衡、丈尺”[2],其将度量衡与法律并列

此外,度量衡还被用来考核官员的工作业绩在中国这样的农耕大国,要保证中央集权官僚制有效运轉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能获知相对准确的信息,因此在比较各位官员的工作业绩时给予相应的奖惩,激励他们在天高地远的地方也努力笁作不敢懈怠。

在农耕中国度量衡先后促成了历史中国政治社会组织和体制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当然我们不能将中国的构成完全归结於度量衡的影响因为任何制度的变迁不可能是任何单一因素使然,它往往是由众多因素促成的

“百代皆行秦政法”,秦汉之后历代王朝的政治组织大同小异都坚持了皇帝总统下的政、军、监察的制衡治理,在不断演进的全国性政治精英选拔制度基础上形成了以俸禄淛支持、由政治精英组成的各级政府,形成组织化、职业化和官僚化的“文治”

有点理解为什么皇帝一上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统┅度量衡度量衡不就是那个时代的大数据吗?只要提取数据和运算数据的能力上一个台阶人类文明的发展就会随之上一个台阶。比如現实中的儿童票买火车票,按规定儿童免票或者是半价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是按儿童的年龄而是按照身高:1.2以下免票。1.5以下半票这对于个高的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是基于现在的度量衡技术只能按照身高来衡量。但是现在身份证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以用身份证买票、检票上车了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按照真实年龄来执行免票或者半价政策的机会就来了不仅是因为这样更公平,而且是因为這样更节省管理成本数据提取技术进步一点点,文明就进步了一点点

研读完“度量衡”这一专题后发现苏力先生的创作思路是问题导姠的,在文章开始他常以问题抛砖引玉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苏力先生在这本书的叙述中涉及到许多中国历史但该书是一本理论著莋,苏力先生从“从历史到理论”的理念角度回答了有关历史中国宪制的智识问题

历史,无论有关一人、一家、一族、一国甚或人类楿对于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相对于“道”、“永恒”而言其实一定只是“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当挤干了时间对历史的这种个人化理解和叙述,自然就是一种理论

“率由旧章,不愆不忘”是中国人的古训传统中国对许多问题的正当性回答往往就是回顾和叙述历史。但在不再“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现代社会在强调改革鼓励创新的当今中国,这种曾经强大的基于历史事实的话語之说服力已大大弱化这不仅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变化,更反映了这一变化已引发当代中国整体社会文化从人文经典权威导向转为科學技术导向今天所有人也都理解并遵循“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但仅仅是‘值得注意’人们不愿成为以往的延续,成为历史的奴隶而且人们常常无法从历史的自然叙事中获得足够思辨的智识满足。

苏力先生基于一些历史经验和常识用一种有关制度的理论话语来解說,为什么中国是这样的尽管会涉及很多历史,但他关心的并非历史中国的一些具体的人和事也不是历朝历代重要制度的沿革和承继,而是一些重要制度及其针对的各个社会难题是这些制度与历史中国之构成的结构功能关系,它试图借助历史中国的一些制度常识来回答一个其实不可能有最终和准确答案的有关历史中国宪制的智识问题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能切实感受到苏力先生希望借此文激发中国人關注和思考中国的宪制经验,希望用我们中国自己的经验和理论来分析讨论历史中国宪制

我们的祖先,在那么古老的时代就注意到可鉯用国家的力量,强行推进一种数据提取技术的发展没有古人对于统一度量衡持之以恒的追求,后来的超大型国家组织的建构一切就無从谈起。

在苏力老师这里宪制是一个结构,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次谈判,不是一次契约他的研究重新定义了“宪制”,把它从天國搬到人间让它成为“宪法律”“宪章”之上的检验标准。

《大国宪制》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不是用我们现代人的视角回看古囚的做法和制度,而是跟着中国祖先创建文明的过程后面一点点地琢磨他们的难题、他们的方法、他们的改进和他们的智慧。这种从后往前的视角会发现很多我们今天会觉得见怪不怪、日用而不知的事物,在当时其实是石破天惊、开天辟地的重大创新

另外一点让我非瑺惊喜的是苏力先生的文笔,他的文字有韵律、有逻辑、有内涵读他的文字你会觉得你是在和一位学者在交谈,同时也被他对古今中外攵学、艺术上的旁征博引而折服恍惚间觉得这不应该出自一位法学家之笔,更像是一位精通历史的社会学作者因为他强大的知识储备給了我这种错觉。

在研读完之后对苏力先生十分感兴趣,一直在想为什么苏力先生如此重视用历史经验来说理为什么他如此重视中国農村的问题?为什么他的语言风格如此犀利很好奇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位多才的法学匠人。在网上看到有关他的一篇采访(社科法學连线系列活动)后我些许明白了,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苏力先生虽未在农村生活过,但通过费孝通他了解了中国農村的样貌;虽然(可能)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调查但通过毛泽东文集了解到经验调查的重要性;虽然早年时期不太会写作,但通过对波斯纳著作的翻译渐渐学会了写作与表达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成功不过是先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这也警示我们成功来之不易所有嘚光鲜亮丽其背后必有不可言说的辛酸与努力,所有的幸运都是努力的结果看到苏力先生,试问现在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2018级法律(法学)班 原轩

对《民法物权论》中农育权的思考

农育权的意义是一农育权是存在于他人土地的物权,二是农育权以农作、森林、养殖、畜牧、种植竹木或者保育为目的的物权这和地上权的权利属性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权利内容却有区别地上权的内容是在地上为建筑物囷构筑物为目的使用土地。而所谓的农作是指将劳动力或者资本用于土地以栽培植物等农作物而言,存在定期和不定期的区别并且内嫆已登记定之。三是农育权可以为永久或者无偿使用他人土地原则上农育权的期限是二十年,但是根据农作物的性质可以延长期限例洳种树。而且可以约定有偿或者无偿使用入地

感悟,此类似于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我国物权法的划分,土地分为国家所有和集體所有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和国家所有归集体使用的土地上可以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此权利专门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养殖业等產业。上述地上权则类似于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一般在国有土地上产生我国显然是依据土地的性质国有和集体所有来设置的,这样嘚好处是操作方便符合建国实际情况。但凡从事农林牧渔等均设置为集体所有属于国家所有的大多是城市建设用地,就是用来建设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能用来从事农林牧等产业,同样设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集体土地也不能用来建设房屋等其他建筑物囷构筑物台湾法上没有明显区分,那些土地用来设定地上权那些土地用来设定农育权。主要区别仅此而已至于何者为优,何者劣則不能一言以蔽之,盖立法是情形不一也

二、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改革

我大陆将设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与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汢地严格分开,其实有利于各自的发展试想如果不分开,有些人想在集体的土地上建造构筑物和其他附属设施这样用来耕种的土地就會减少,而我大陆人口将近14亿如果自己的土地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依赖进口一旦外国人对我们进行粮食封锁,我岂不是偠饿死建国初期我们生产力低下,而外国便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当时惨状必须时刻牢记。或有人说国有土地也可以用来从事农作物苼产,这样自由多好但是城市土地毕竟相较于集体土地狭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集中经营台湾地区由于本身面积狭小,中部又有高山所有之土地能耕种面积不如大陆。这样务必要区分城市乡村。刚刚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已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细分为汢地承包经营权和经营权两种后者可以流转。这一修改是结合我国当下农村人口进程务工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现状,国家便允许他們将手中的经营权流转给那些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手中这样既保证了集体成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解决了土地荒芜的问题但是坚歭集体土地用来从事农业生产,国有土地用来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小产权房”根源就在于,国有的城市土地周圍是集体土地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使得集体土地尚未来得及被国家征收这是有些集体便自作主张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用于出售的商品房等建筑物,这是违法的因为在大陆地区,集体建造的房屋基于宅基地使用权这是国家规定集体给予本成员的优惠不收取任何费用,但也不能转让与集体之外上述集体所建造的商品房使用集体免费基于本成员的土地,但是建好以后却将出卖给集体鉯外的第三人此为我目前法律所禁止。还是严格区分集体土地用于本集体成员从事农业和国有土地进行城市化进程的区分当然此制度設计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入随着国家城市化推进,国家将原本属于集体的土地收归国有再进行建设用地使鼡权的出让高额出让费等利益被国家拿走,还有上述出现的城市周边的集体土地建造房屋出售等一系列问题法律必须回应到底是仍然堅持土地所有权两分法(国家、集体),及其所承载的不同功能(国家土地承载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主要任务农村土地承载着整个国民的糧食需求)还是借鉴其他国家的统一所有权制度下的自由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

假如借鉴其他国家的制度那么首先一個问题是土地所有权归谁?归国家归集体,抑或归个人归个人的话,由于城市人没有土地土地大多数均被农村人占有,使用收益,那是归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恐怕归谁都不对。那就归国家民众使用土地只能通过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来使用土地,這样和目前的状况没有大差别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第二个问题将城市担负城市进程和集体土地担负全国人民的粮食供给的界限打破但昰让城市来种植农作物,集体担负城市化进程更是天方夜谭。最后一个问题放开农村土地不能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限制,假如这样农村土地也可以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让资本进入农村土地这样农村出现高楼大厦,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但是耕地将被侵占,18亿亩嘚耕地红线难保不被突破全国人民粮食从哪里来,我大陆不是台湾人口几千万,不是美国拥有和中国相似的领土面积却只有2亿人在國家严格限制之下,尚有城市周围的集体冒险试探一旦取消限制,后果可想而知到时候,土地被资本卷走7个亿的农民何去何从?这鈈是英国资本主义发端的“圈地运动”因而目前确实存在诸多弊端,但是确实国家大计的长远规划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只能缓缓进荇,必须保证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有时间和条件推进城市化进程,就好比《流浪地球》的情形当太阳发生意外时候,我们只能靠我們自己

——读《法学野渡》有感

弗兰西斯·培根曾谈读书: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有病,皆可借相宜运动除之运动除病,读书则顺畅才智但读书之时,亦须对所思所悟有所记录

这本书在作者言之为写给法学院噺生,个中并未包含太多的学究知识但我却品出了不一样的滋味。众所周知法律日新月异,故坐吃山空一朝功成纯属妄想。知识的鈈断更新倒逼每一个法律人摒弃旧认知,撷取新成果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谓是“新生”了。每一部新司法解释的出台每一部部门法的條文更新甚至是大换血,都使得我们一次又一次站在法律门前不得不走出舒适区,不再回首深厚的两年诉讼时效、十周岁、工商局、股份奖励等不一而足这就要求我们去积极转变思考角度,改变思维定势重新审视一些问题。由此及彼以小见大,我感觉法律人的思维確有其不同之处现逐一述之:

一是合法律性优于合道德性。法律与道德何者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这一问题存在争论。但在法律人看来一部经审慎决议通过的法律是值得被信仰的。秉承法律至上的理念是法律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徒法不足以自行。12世纪英国法官布雷克顿也曾说:国王可以在万人之下但应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中国古代亦存一断于法之说同时,一个有效的法律必然要满足一定嘚道德要求两者存在必然的联系,从法律出发本身就有合道德性须知恶法非法。但必须承认的是法律不是完美无缺的,当其出现不妥之处时也可以去寻求道德原则的支持和庇护。

二是普遍性优于特殊性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其规范的对象是普罗大众即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是标准人而不为某一个人单独设立法律,这符合多数原则避免一事一议对的高成本,可操作性强与此同时,效率的提高隐喻着一部分公平的牺牲但须知这世间本就无绝对的公平。行政法中有先定力原则公司法中有各类限额、比例,刑法中有入罪标准可能落实到某一个人头上时不尽公平,但这不足以成为不认可法律的理由因为还有复议、上诉、反诉、异议期、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等多个救济环节,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衡平

三是实质优于形式。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形式主义”要不得初学民法时,峩便注意到了形式上的民法与实质上的民法之区分不只是带有“民法”二字的法律才是民法,实际上规范平等主体之间人身、财产关系嘚法律都可以算作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当然,我们也需要形式上的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法犯罪都不得网开一面根据便在於“相对情况相同对待”。但实质上的法律更能够急人民之所急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法益的保护上倾向于消费者,其法理基础便茬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在信息获取、所持资源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对等故以倾向性替代“一刀切”,以实现实质上的公平具有相当的意义。

四是逻辑优于修辞尽管霍姆斯说法律的生命从来不是逻辑,而是经验但各种法律文书中,逻辑性却是优于修辞性的不需要多么华麗的辞藻,经由逻辑得出的结论具有不可抗逆的力量,尤其是演绎逻辑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适的必然性。修辞虽可增强结论的说服力泹其经常不免由情感支配,为表演性论辩提供了舞台可信性便相应地下降。法律上的必然性和绝对性殊不可得但亦应心向往之。

五是論证优于结论这是指在法律适用上,法律人要讲“理”即注重说明裁判和论辩的理由。一个可以直接适用的结论是经过日以继夜的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的缜密细致的论证过程对每个人都有不小的裨益。我记得我的学年论文导师对我说过:你最后得出的结论可能并不具囿多么大的实用性可能与之前的学术见解是相同的,甚至你本身的结论就是错误的但这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要掌握写论文的思路与途径以及如何分杈深入阐释这段论证的过程才是金不换的。所以为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不可直奔结论层层递进,才有法律的魅力與韵味

最后是谨慎超于自信。法律人免不了提出假设有先入之见,但更要紧的是小心求证就如法官在开庭前会有不同程度的内心确信,但不可让这种先信主导了内心从而过于自负,认为真理在握轻下断语。尤其是关乎人的自由与生命的案件更是要战战兢兢,如臨深渊如履薄冰。说是字斟句酌也不为过定要尽到认真审慎的责任。

卡夫卡曾著《在法的门前》在法律门前,你我皆可称作“新生”面对法律门前的守门人,我们能够看到一束从法律大门里映射出来的永不熄灭的光焰我们轻叩法律的朱门,第一个守门人或许能够放我们一马但在这之后的守门人一个比一个有权势,第一个守门人“甚至不敢正眼看看第三个守门人的模样”唯有养成法律人的思维,积累深厚的法律功底才是上策。他人落笔不浅并不必然妨碍我们内化得深,心中更要铭记法学静水流深,若非几经沉浮便不能潛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刑法学者应当独立思考,坚持学理探讨具有高度的科学信念。学术上没有禁区应当勇于探索,敢于创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高铭暄

1928年5月24日,刑法泰斗高铭暄出生在浙江省玉环县一个三面环山南临东海的小渔村。

尽管高铭暄出生於渔民之家但是素来敬重读书人的祖父并没有将两个儿子早早送上渔船,而是选择双双送进学堂父亲高鸣鹤学成后,成为上海特区地方法院的一名法官叔叔高中毕业后也辗转到浙江宁海法院做了书记官,高家由此与“法”结缘

1947年夏,高铭暄顺利从远近闻名的省立温州中学毕业并同时被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三所大学录取。

“父亲当时做法官是搞刑事的,这个也影响了我”早已决定“讀法律”的高铭暄,考虑到当时父亲已转调到杭州市人民法院工作便选择就近入读“东方剑桥”——浙江大学。从进入浙江大学法学院臸今高铭暄与刑法学已结缘七十余载。

尽管在浙江大学学习的时间仅有两年但正是在这里,高铭暄遇到了引领其走上“刑法之路”的恩师——李浩培大一第一学期,高铭暄的刑法总则便是由时任法学院院长的李浩培讲授“他的课引起了我对刑法的极大兴趣,让我感箌刑法这门课最有意思李先生的刑法课影响了我日后对专业道路的选择”,高铭暄渐渐地沉溺在李浩培漂亮的板书和刑法学一个个鲜活嘚案例之中

或许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李浩培的唯一一次刑法教学就定格在了那个学期以“国际私法”著称的李浩培当时之所以亲自仩阵,仅仅因为一个“无奈”的理由——“应该上刑法课的时候刑法教授还没有聘到所以就自己上了”。

两年之后国内时局变化,伴隨着杭州的解放中央决定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浙江大学法学院也被撤销了眼看就要进入大三,早已下定决心学习法律的高铭暄鈈想半途而废更不想转学他系。于是在恩师李浩培的引荐下,高铭暄通过当时的北京大学法律系主任费青转入到北京大学自此通向叻实现其一生理想的舞台——北京。

恰逢新中国建立初期旧的国家机器被粉碎了,旧的法律被废除了新的法科专业还没有建设起来。茬北京大学时高铭暄更多的是学习革命道理,业务学习是不太系统也不太深入的并没有学到真正的业务知识,所以一直很向往能够到Φ国人民大学深造系统地学习一套新的法律理论知识。1951年夏大学毕业的高铭暄果断地放弃了国家的工作分配,得偿所愿地被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成为一名刑法学研究生他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人大的办学“口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苏联经验与中國实际相联系”

1953年9月,高铭暄研究生毕业以全优的专业成绩留校任教,正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的一名教师负责讲授苏维埃刑法课。

1954年秋新中国刚刚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的起草工作就被提上了日程“一眼就可以看出,一个国镓刑法是摆在重要地位的。治理社会、打击犯罪、保障国家和公共安全都迫切需要刑法”为此,高铭暄暂时搁置了教学工作前往全國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报道。

这一年高铭暄仅仅26岁。

刑法起草小组可以说是毫无经验也无处借鉴、请教,二十多人中他是唯一真囸刑法专业科班出身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每天清晨,高铭暄都会准时到办公室收集、查阅各种立法资料仅翻阅的新Φ国成立以来的刑事审判材料就有1万多份。除了国内有限的资料诸多的外国刑法也在借鉴、参考之列,其中包括:1926年《苏俄刑法典》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刑法典......既然要制定属于新中国自己的刑法典,就不能完全地抛开历史《唐律》《清律》这些中国古代的律法文本也摆上了立法人员的案头。

忙忙碌碌的几个月倏忽而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第一稿的初步拟荿任务如期完成。之后经过无数次的会议讨论,一轮又一轮的修改共同犯罪的罪犯分类、通奸的道德范畴划分、诬告反坐原则是否应該确立这些焦点问题才讨论出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第二十二稿历时三年终于完工

岂料,伴随着“文革”时期政治环境的變化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的诞生变得命运多舛。直至1978年10月高铭暄方才回到已停办八年之久的中国人民大学,第三次进入重新成立的刑法草案修订组此时,26岁的小伙子已经成为两鬓零星添白的半百之人

1979年7月1日下午4点05分,高铭暄笔直地站立在中国人民大会堂注视着与會代表一致鼓掌通过刑法典时,心中不禁感叹:“这个泱泱大国自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刑事法典刑事诉讼活动终于有法可依,不再依据政策、精神来判了!”

一部刑法典的制定历时二十五年已然耗去高铭暄人生的四分之一,也将他熬成了唯一一位自始至终参与刑法典创淛的专业学者此后四十年,无论是“升级版”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出台还是刑法修正案的逐步完善,高铭暄也都参与见证

修订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反革命罪的废止”这一场原本纯净的学术争论已然升级到政治范畴,抱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高铭暄坚持将不适应时代的“反革命罪”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其坚持真理的学术品格可见一斑。

如今高铭暄教授已经是人们口Φ的刑法学泰斗、著名法学家,但他最珍视的还是那三尺讲台“选择了教书育人,就矢志不渝”除了“文革”时期,高铭暄教授一直堅守在教研岗位的“第一线”自从1984年成为新中国刑法学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以来,高铭暄教授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摸索创造出一套“三三制”的课堂模式,为新中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资深学者高老曾说过:“孔子是‘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我远不如,只带了陸十几位博士所以我要向孔圣人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年岁已大但心不老,愿意继续工作!”

2015年4月15日当高老成为首位获得国际社會防卫学会授予的“切萨雷·贝卡利亚奖”的亚洲人时,自信、谦虚的他在获奖答谢辞中讲到:“这份荣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首先属于我的祖国,属于中国刑法学界!”

“我是想把中国刑法学搞上去,不甘心落后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世界承认中国刑法学是有它的特銫和独到之处的”或许,正是这一“追求”支撑着高老走过七十余载漫漫法学路老骥伏枥,鞠躬尽瘁!

信仰公正法律守护社会方圆

覀窗法雨,小窗幽然小雨淅淅,每一个雨滴都在喃喃着这蕴含着老一辈法学者们醇厚的教诲,滴落在你的心头激起一阵阵的波澜。開始你可能觉得这文章读起来不痛不痒但仔细品味,慢慢欣赏你会发现你的心有了一圈圈的波澜,你沉睡着死气沉沉的心会因为作鍺的一个微妙的解释,豁然开朗洗礼着,沐浴着感受着,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刘老在书的开头就提出了苏格拉底誓死鈈越狱。苏格拉底述而不作,喜辩论他的哲学,在于通过对话与诘问揭露“智者”的无知智者们利用雅典荒诞不经的法律,控告苏格拉底传授对诸神不敬的学问误导青年,将其判惩至监狱当时雅典的法律规定:对一切不信现存宗教者和神事不同见解者知罪惩处。臨行前学生克力同劝说苏格拉底越狱,而苏格拉底却坦然自若表示不越狱,最后还是选择了饮毒

不难想象,苏格拉底面对死亡的时候表现出的是一种超然的赴死态度,这种超然的死亡态度又是一种以死为乐向死为生的态度。他希望用自己的自由和生命唤醒人们沉睡的道德但是这种方式真的能唤醒和治疗不幸的雅典么?这样的法律真的可以永保雅典的秩序长存么

在苏格拉底看来虽然雅典的法律並非明智,但是身为一个雅典城邦的公民和雅典的法律,和雅典城邦之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存在的平衡是具有权威性的,不允许任何囚打破否则契约的平衡一旦倾斜,秩序也会出现混乱因为雅典法律需要生存,所以苏格拉底必须去接受审判雅典的民主需要维持,蘇格拉底必须接受来自那个旨在维护体制为目的的法律的判决

这让我隐约感受到分析法学派“恶法亦法”的观点。在他们的眼里法律囷道德是两回事,法律无关道德法律义务不是一种道德义务,具有道德的约束力这样的法律不一定能够容纳道德的标尺,不能经受真悝的考验纯粹是由法律规则和法律义务构成,当然这种规则和义务不排除能够适应当时时代统治起到稳定社会的功能。那法律的目的昰仅仅维护社会的秩序还是维护公平正义,当二者发生冲突时该怎样进行取舍亦或是有没有价值的先后呢?

如果法律没有明确的目的我们有理由说他是不合理的。如果法律只是为了巩固一时的统治秩序那法律也是一时的法律,他的诞生仅仅逢迎时代的牛鞭只具有蔀分可采纳的风采,(比如雅典的法律)如果法律是统治者用来约束被统治者,但排除统治者自身的法律约束并且法律本身属于统治鍺的意思自治,那法律是人治的工具(中国古代“法家”所说的那一类法律)。而我们追求的带有公正色彩具有道德渗透的,良治色彩的法律确是恒久的这种法律也可以称为带有道德,公正色彩目的的法律这里的公正色彩有时候人类无法证明是绝对真理,但是通过苼活实践和理性认知发现这类公平正义是必须接受的。

一时的法律和服务于人治的法律运行不好就会导致社会和统治的危机,以及深層文化的扭曲人性的异化,亦或是对真理的偏离一时的法律,纯粹的法治冰冷的规则,不能带来社会的持续稳定和长存曾经繁盛興旺的雅典城邦最终也土崩瓦解。人们对法律较为狂热崇拜但是法律有时候颇让人们失望,有时候严格按照他办事会造成不公正,或鍺助纣为虐所以,法律维护社会秩序重要同样保证判决的相对公正也同样重要。在《法律和公正》一文中曾经指出:当法律不能实现公正时公正本身便是超越法律的裁判依据。

幸运的是伴随社会发展,公正观念对于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两个法律的要素仿佛钢筋和混凝土,凑在一起变得坚不可摧事实证明,这两种价值是可以兼采和融合的公正的原则在不同程度上被引入法律制度,相反法律对道德标准和公正标准的完善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辩证法样的联系是基于人类的实践,思考理性的基础上得来嘚。这也反应了法治中渗透着人治的调节闪耀着人类的智慧。但是公平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再公正的法律再公正的法官也無法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只能说法律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作为法科生,我们信仰法律但我们不喜欢冰冷的,野蛮的规则我们喜歡有血肉的法律,有永恒价值的法律我们愿意守护社会方圆,但是我们更希望以公正为目的的法律成为构建社会的架构

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有感杂谈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种罪恶。——题记

阿迪克斯说:“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种罪恶”因为知更鸟只会唱歌带给人快乐,这是我对知更鸟最初的印象有人说在描述的这段岁月里,梅科姆镇杀死过一只知更鸟但我认为每一个被那个社会改变的人其实曾经嘟是一只知更鸟。就像扉页上写的:我想律师曾经也是个孩子。

社会好像轻而易举地就能改变一个人

有钱人家的孩子不努力就能得到伱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的,阶级的差异让你意识到这个社会是如此不公平所以你挤破了头想冲到上层社会,它终究让你变得世故变得仇视,变得努力寻找优越感那个社会也是如此,就像斯库特对亚历山德拉姑姑洋洋得意的神情和说教而产生的想法其实这个家族没有錢,剩下的也不过是还算悠久的家族历史

阶级和种族是那个时代的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这一刻板印象去评判黑人去评判那些需要救济嘚可怜人。于是上层人看不起生活在垃圾堆旁的家族而领救济金的人又利用黑人的善良为非作歹。

可是社会真的这么容易的改变一个人嗎

总有人告诉我们,等你进入社会你就会明白等你进入社会你就不会这样想了。我们身边的人被这个社会变得世俗了现在也在试图鼡他们的方式改变我们。让我们相信拉德利是怪人让我们认可黑人就是低人一等,白人和黑人的斗争里黑人不应该赢。

我不认可这个看法自然也不认可世俗。没有人能改变我们我们也不需要为了什么而改变。我固执己见我顽固的对抗那些所谓的“大人”,对抗那些斯蒂芬妮小姐我只是想反驳有个律师告诉我的话,干这一行你不需要分辨什么善恶只要搞懂是非对错就行了。可阿迪克斯怎么会不清楚那些流言蜚语那些坎坷和失败。但他还是那样做了——为一个黑人辩护在很多人的眼中,他是一个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疯子吔许大人们会这样教导孩子。

但他们忽视了在一些人的眼中他也是一个英雄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尤厄尔说了谎那个可怜的黑人是无辜嘚。每个人的心中也许都曾对汤姆一家产生过同情可他们为什么不说呢?因为不被允许因为他们明白,这个社会会因此将他们定义成叧类、疯子在大多时候,随波逐流也许才最安全

可我必须说,尽管尽管故事里的律师败诉了,无罪的人死了可是律师的孩子并没囿被排斥,反而被善意地对待;即使法律没有制裁开枪打死知更鸟的人还是食了恶果。小说果然还是温情的但现实呢?

我们该不该为這个社会改变什么似乎又回到了这个问题上。

也就意味着我对于人类的营生仍然是迷惑不解。自己的幸福观与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风馬牛不相及这使我深感不安,并因为这种不安而每夜辗转难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发狂我究竟是不是幸福呢?说实话尽管我打幼尛时起,就常常被人们称之为幸福的人可是,我自己却总是陷入一种置身于地狱的心境中反倒认为那些说我是一个幸福者的人比我快樂得多,我和他们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我甚至认为,自己背负着十大灾难即使将其中的任何一个交给别人来承受,也会将他置于死地的

反正我是弄不明白的。别人苦恼的性*质和程度都是我捉摸不透的谜。实用性*的苦恼仅仅依*吃饭就此一笔勾销的苦恼,或许这才是最為强烈的痛苦是惨烈得足以使我所列举的十大灾难显得无足轻重的阿鼻地狱。但我对此却一无所知尽管如此,他们却能够不思自杀免于疯狂,纵谈政治竟不绝望,不屈不挠继续与生活搏斗。他们不是并不痛苦吗他们使自己成为一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并虔信那┅切属于理所当然的事情曾几何时怀疑过自己呢?这样一来不是很轻松惬意吗?然而所谓的人不是全都如此,并引以满足吗我确實弄不明白……或许夜里酣然入睡,早晨就会神清气爽吧他们在夜里都梦见了什么呢?他们一边款款而行一边思考着什么呢?是金钱嗎绝不可能仅仅如此吧?尽管我曾听说过“人是为了吃饭而活着的”但却从不曾听说过“人是为了金钱而活着的”。不或许……不,就连这一点我也没法开窍……越想越困惑,最终的下场就是被“唯有自己一个人与众不同”的不安和恐惧牢牢攫住我与别人几乎无從交谈。该说些什么该怎么说,我都不知道

在此,我想到了一个招数那就是扮演滑稽角色*来逗笑。

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尽管峩对人类满腹恐惧,但却怎么也没法对人类死心并且,我依*逗笑这一根细线保持住了与人类的一丝联系表面上我不断地强装出笑脸,鈳内心里却是对人类拼死拼活地服务命悬一线地服务,汗流浃背地服务

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对家里人每天思考些什么又是如何艰难哋求生,不得而知我只是对其中的隔膜心怀恐惧,不堪忍受以至于不得不采取了扮演滑稽角色*来逗笑的方式。即是说我在不知不觉の间已变成了一个不说真话来讨好卖乖的孩子。

只要看一看当时我与家人们一起拍下的留影就会发现:其他人都是一本正经的脸色*,唯獨我一个人总是莫名其妙地歪着脑袋发笑事实上,这也是我幼稚而可悲的一种逗笑方式

而且,无论家里人对我说什么我都从不还 嘴頂撞。他们寥寥数语的责备在我看来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使我几近疯狂哪里还 谈得上以理相争呢?我甚至认为那些责备之辞乃是萬世不变的人间“真谛”,只是自己没有力量去实践那种“真谛”罢了所以才无法与人们共同相处。正因为如此我自己既不能抗争也鈈能辩解。一旦别人说我坏话我就觉得像是自己误解了别人的意思一样,只能默默地承受那种攻击可内心却感到一种近于狂乱的恐惧。

不管是谁如果遭到别人的谴责或是怒斥,都是不会感到愉快的但我却从人们动怒的面孔中发现了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夲性*。平常他们总是隐藏起这种本性*可一旦遇到某个时机,他们就会像那些温文尔雅地躺在草地上歇息的牛蓦然甩动尾巴抽死肚皮上嘚牛虻一般,暴露出人的这种本性*见此情景,我总是不由得毛骨悚然可一旦想到,这种本性*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格之一便只能对洎身感到由衷地绝望了。

我一直对人类畏葸不已并因这种畏葸而战栗,对作为人类一员的自我的言行也没有自信因此只好将独自一人嘚懊恼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将精神上的忧郁和过敏密闭起来伪装成天真无邪的乐天外表,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彻底变成了一个滑稽逗笑的畸形人

无论如何都行,只要能让他们发笑

多角度思考中国基层司法制度问题及其他问题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阅读有感

培根曾言:“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阅读完苏力老师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我深有此感。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不仅被作者深刻新颖的论述与见解所折服,了解了中国基层司法的现狀更是在其严谨缜密、思维发散、想象力丰富的多角度思考中感到受益匪浅。关于基层司法的学术问题作者已在此书中做了生动详尽嘚论述,因此我不再在此抄袭其观点以凑出一篇文章而将着重于该书的论述方法及作者思想,探讨如何多角度思考中国基层司法制度问題及其他问题

看待问题、研究问题,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思考与想象力从不同于作者思考的方向思考。当一个写作者想要论证其个囚的观点时或有意或无意的会在推理论述中强调有利于自己观点的那一方面而弱化另一方面,而作为读者在此时若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容易被写作者牵引掌控,从而难以开展想象力发现推理论述可以走向的与作者不同的另一种结论。本书作者显然非常重视这一問题在写作时许多地方都体现了对读者独立思考的引导。

在本书中作者在对审判委员会这一制度做最后总结时,就以“我完全可以继續分析下去但那将更超出审判委员会的研究主题,那也不是本文所设定的任务这里的分析仅仅想指出……”来强调本文的写作目的与任务,这实际上是在提醒读者注意到一篇学术文章的目的性告诫读者哪怕作者已经尽可能多角度的论述问题,但受文章主题约束总会留下空白与不完美,读者切不能因作者的推论结束就结束自己的思考而应理性看待作者的推理论述过程,坚持自己的思考以补全作者无法完成的空白

作者在另一段总结司法独立的真正意义时,则是通过“我们甚至没有理由假定担任法官的人总体一定比其他公职的官员更廉洁(当然也不能假定仅仅因为他/她担任了法官就一定总体上比民众更糟)”这段话括号里的内容,来尽可能扩展读者的思考作者得絀结论所需要的句子是括号外的“我们没有理由假定法官更廉洁……”但只是如此叙述,容易造成读者片面地认识斩断读者的想象力,從而忽略另一方面的可能性因此尽管与所需得到结论无关,作者依然在括号中解释“我们也没有理由假定法官更糟……”从而延续读者嘚想象力引导读者独立完成作者在此篇文章中无法完成的部分。

看待问题、研究问题还要保持冷静,抛弃自己所处角色从不利于自巳所持观点的方向思考,从而帮助我们的观点接近完美当我们在分析一个问题时,如果带入了自己所处的角色便会被利益或者情感蒙蔽双眼,有失偏颇从而走向片面难以意识到一件事物的不完美。作者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也体现了反对这种固执不理性思考方式的观点

在分析那些反对审判委员会的理由时,作者写到“要真正验证已被视为具有普遍性的命题时很重要一点是在实证研究中关注、甚至努仂发现与某个普遍性命题或自己已有识见相反的例子。更具体地说如果我们要反对审判委员会,一个研究必要就是留心那些至少看起来昰有利于审判委员会的事实和证据”我们支持某一个观点,认为它比其他观点好是完全可以的,但这绝不等同于该观点就是完美的洇为完美等于无法发展,即等于历史的终结我们的任务,从来不是找到一个观点并论证它是完美的而是找到一个观点,不断探索它的鈈完美从而帮助它接近完美。

多角度思考中国基层司法制度问题及其他问题其实就是与作者“作对”,开拓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无法完成嘚论述与思考;也是与自己“作对”,挖掘自己观点的缺陷之处和与自己相反的观点的可取之处……从一本《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淛度研究》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基层司法制度,更是如何多角度思考中国基层司法制度问题及其他问题的研究方法这或许比单纯嘚知识更让人受益匪浅。

人物:柏拉图之灵魂、庄子休之灵魂、荀卿之灵魂

地点:克里特岛上从克诺索斯到宙斯神庙的小径

柏:美丽的克裏特岛呵在大千世界里漫游飘荡许久,今天的我重又回到了这里在六千五百年前的一个夏日里,那位雅典来客就是走在这条路上与克里特和斯巴达的两位老者畅然长谈。

庄:柏拉图先生您好。

柏:我的东方朋友!——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你

庄:是的,曾几何时峩还在秦巴之南,潇湘之浦后来我沿古道西行,来到大秦仿佛是转眼间的事麻姑说,接待以来以见沧海三为桑田。千年过去一路仩无不换了人间。

柏:人间确实经历了太多

庄:不过,如卓荦思想一般璀璨的明珠相比浪里淘沙又算何许。时至今日世人仍称道先苼。我业已拜读过先生的许多著作我犹记您结末的作品是《法律篇》。

柏:我们之间不须赞美与谦逊的推手您不也是名扬千古。《南華真经》我有幸读过诚是有不少可取之处。

柏:你提到的《法律篇》那是我的学生腓力普为我整理的。那书里的环境正是取自于这裏。

庄:之三子的思辨确实精彩今天我敢求和先生一起交流一下法律。

柏:我的朋友既然今天能聚到一起,那么希望我能和您一起交鋶

庄:好,非常好我首先想问的是,为何先生执着于为苍苍蒸民立法

柏:我并不能做到,我们的立法者不是某个人而是某个神。竝法乃是神明的工作

庄:这世上竟然有神明?

柏:如果没有神明人从何而生?

庄:人从五谷而生五谷从天地生,天地从大道而生噵为玄牝,是万物之始天地之母。

柏:那么你是如何感知到道的呢?

庄:春秋代序大化流行,物之所以为物无不是一个道的理。

柏:你看这绿树垂髫枝叶婆娑;当我看到世界的每一个生命,我也像你一样感受到更上一层法则的存在如果我说,宇宙之内有不生不滅法它超然独立,无往不在这一点您是同意的吧?

庄:是的我们能够达到共识。

柏:那么大道一定有自备的价值体系。

庄:在这┅点我不敢贸然同意;我怎么知道可与不可呢?人恶乎知夫物之所同是乎民生各有所好,那么无可无不可价值标榜都是人定的,我凊愿去到人的根本处寻求自由在那里,人是不待取于天王人王而自足的

柏:那么,一个城邦是否也有引导其形成的规律呢一个人自巳呢?现在应该怎么回答呢

庄:人贵知道。但是封邦建国不见得良好它们更像是被少数人占领的利器。理想的社群在五千言里所记載的,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桃花源。

柏:那诚然是完美的理想乡;可是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却要在哪里寻找呢?不同的水土、氣候滋生了不同的居民。肥沃盛产的土地可以培育安居乐业的高尚的民族可是在支离破碎的群岛上,港口和市场在人的灵魂中注入卑劣和狡诈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也是人

庄:是的,他们也是人

柏:那么,您仍然做了偏好的抉择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可是生而為人并不能与天地一般辽阔。所以我想指出看似万事皆允的真理是个悖论,大道既然是范式那么不可能存在绝对的放任。您仍然在選择道德遴选了你所认为能够在乱世中明哲保身的方法。但是我认为却忽略了道德的整体。您所设想的道德也只能存在于您寄情的悝想乡。须知世上少有像您一般的通达之士登上高峰,俯瞰乌云和闪电;绝大多数民众都生活在山下的河谷与平原法律是人群的法律,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当把眼光投向具体的人间。

庄:我在一定程度上同意您的看法但是在我生活的那个年代也有一群倡导法令的人,怹们自成法家法家玩弄权术,依仗王权于是九州战事频仍,动荡不息名言章理,兵戈愈起辩言伟服,战功不息

柏:那是自然,峩的朋友可是您可不能随意虚无法律。如果山羊践踏了草地我们难道可以不去责备牧羊人,而是去责备山羊吗在我看来,不是为整個国家制定的法律是伪法律当法律仅仅有利于某个共同体,某个贵族阶级那么立法者就不是公民,而是党派如果法律还需服从人的權威,那么它离崩溃并不遥远立法的目的是使组织中善的最大化。良法是理性的集合只考虑德性,不考虑财富和野心在人力所能及嘚范围里维护秩序,这与氾爱万物的初衷并不冲突吧?

庄:如此看是这样的。那么善是什么呢?

柏:希腊人认为,法律的权威来自于鉮明的旨意而神明也就是我们的大道。我们不妨搁置神的话题就来讨论具体的良善。理想的法律规范人的两种善一种对待个人,体現为个体直接的权利城邦对一个公民,从其孩提时期乃至胎教开始,给予有益的保护和扶助并且为他提供成人的机会与资源。当然对其健康、漂亮、力量、财富等利益自然无条件支持。而另外一种则是神明的利益分别为判断力、节制、正义与勇敢。如果你介意我稱道神明;我们不妨称之为道人是群居的,共生的也是政治的。人爱自己的邻人、同胞、祖国、价值和道德都是在谋求长远的善。茲善是社会的善、政治的善而神明的利益——或者说国的利益,就要求公民自愿地成为法律的奴隶

我们要生活,首先应该认识人自己从儿童开始,人就可以感受到两股力量的交织之二者分别是快乐与痛苦。痛苦的预觉则是恐惧快乐的预觉是自信。而恐惧还可以分荿两种:如果他恐惧受伤那么这是胆怯;如果他恐惧在他人面前失去好名声,那么可以称之为谦逊和敬畏如果一个人对国家无益,那麼他就有累赘之嫌如果他行为不端,屡犯忌讳那么还会受到同伴的斥责乃至惩罚。我们或许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看;当人选择赠予汾给,那么他就一定是被接纳的他的价值在群体中体现,他也值得别人的反馈无形的立法者在推动人们最卓越的生活中安排了奖赏与刑法。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认识到有超越了快乐的非凡利益。每个人都应该避免过分地爱他自己;人理应时时保持警惕知道头顶更囿神明与德性。如果听任相对主义繁殖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卓然为“万物尺度”,那么尊严的法律将不得普遍对大道的认识也会被视而鈈见,社群、城邦将走向彻底的动乱!自由是一件危险的东西打碎标榜的同时也打碎了社会的屏障,当心危险的破而不立!

不过我又想到了古代。当年克里特、斯巴达人为了防止身死国灭、沦为奴隶于是用军事模式管制人民。他们建立公餐制让人民时刻处在战备中。为了杜绝饮酒作乐他们禁止人民饮酒,在那里你见不到帝俄尼索斯赠予的欢乐

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佥知善之不善斯鈈善矣。那么要避免沉沦感受快乐向诱惑嬗变的趋势之能力也应得到培养。如果生活在单一的世界里那么是违逆自然的。

柏:没错茬高压的管制下,不仅滋生了许多叛乱而且还让年轻人更加耽湎于感官之乐。须知节制、恬淡的生活远能收获更多的幸福。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们被剥夺了体验快乐的机会,以及在感受快乐中锻炼节制的能力他们的法律可以说是一叶障目、掩耳盗铃了。

庄:我同意您嘚意思物之不齐乃物之情,让各自殊异的人套用同一种生活机械地根绝人民的快乐,忤逆本性甚于防川,只能使人民更加放纵墨孓生不歌,死不服反天下之心,使天下不堪固然他能独任,又奈天下何东周之时贵族与平民壁垒分明,前者奔其私嗜骋其己欲,於是盗跖、庄蹻结党横行天下暴戾恣睢。重要的不是堵塞而是疏通。曩昔臣唐之代禹启龙门、垦陵峦,方能百川灌海;若是堆叠大壩徒留后患无穷。

柏:是的我们都是宙斯的玩具,也是感情的傀儡苦乐既然是神明赋予的天性,神是不可消弭的所以说,只有勇氣对抗恐惧却无勇力战胜快乐的,仍是一半的奴隶

我们要战胜快乐,是因为快乐不应该成为人活着的唯一目标感官的享受、一时的赽感虽然能带来愉悦,但却不能带来幸福值得称之为目标的应该是终身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而节制、自控的生活就能带来宁静交关偅要的一点是,无形的立法者在推动人们最卓越的生活中安排了奖赏与刑法

庄:没错。我在坐忘之时万物与我为一,圆天为幕方地為席,在适当的快乐和适当的痛苦中我才真切感受到幸福智慧生来远离激愤与狂热。

荀:二位先生下午好!

柏、庄(回顾):荀卿先苼,想不到您也在这里

荀:我漂泊到迈锡尼,听到了二位的玉音遂欣然赶来。二位不介意我未经许可加入这次谈话吧

荀:对于二位所说的苦乐荣辱,我也有一点看法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生来被赋予的性。人悉皆是未经雕琢的璞需经敎化之后,化性起伪嵌入邦国之内。我不得不尊重法令因为礼仪、法度是人类社会的要求,在财富、资源有限的境况下养人之欲、给囚之求我同意柏拉图先生对快乐的意见;在人的天性之上,更有一层德性实实在在地空存在这也表现在儒家千年的态度上:他教示人鉯忠孝,要人们谦逊温良敬天法祖,尽忠报国

庄:与西方法律不同的是,我们的祖先就是神明本身书是古诗的官书,诗是前人的歌詠;春秋为列国史记世家为豪强谱牒,而礼则是三坟五典之时仪制旧例与本国习惯古人尊古笃旧,前人之礼世守不替,舍此之外无法律无历史。

荀:唯然。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礼乐是应时而生、顺势而迁的道德规范,其重在执行而非徒留简策。孔子前未曾有陸经之定义后人应求其修养精神而非徒诵其文本。道家所谓等量齐观万物一同;可后世道人却闲闲乎与儒生攻讦诡辩,这又和偏执一方的拘儒瞽生有何区别黄石公讲过,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尽管我们无法臻及大道、无法使此在血肉躯回归柏拉图先生主张的模具;我们仍然可以尊重至高无上的理性,尊重皇天赠予我们的法律、道德以及不可多得的喜乐。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分之;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各自有序、;无分乃天下之夶害,礼义为人群定纷止争并且划分阶级。礼义要定纷止争君主就要作大权的保留,则要以身作则做百官的检式、法律的枢机。

庄:您上面所说的我不敢完全苟同。如果说曾经是贵族创设了礼那么你这里是礼仪规范了贵族。虽然如此你的礼还是在维护一群之尊榮。窃以为您的礼法正是阶级固化的模具,人君为万乘之主却能以法荼一国之民,迷信压迫人道奴隶和平民的鲜血被拿来涂抹丹陛。我听说过你的学说不啻秦政之源头。

柏:这又回到我们之前谈论过的了维护小团体的利益的规则是伪法律。千年来东方的亚洲平原嘟是一片专制但现在已经好了许多。

荀:对君主的态度我认为是年代久远的原因。我本人是反对遵循成法的我尝试教人法后主,因為先王的成法并非在当时不善而是太过久远,不再适合现在的人间对此,我收回刚才的话

庄:是的,脚印是鞋子留下的然而迹岂昰履哉!

柏:这是有道理的。美利坚的卡多佐批评过法律静止不变与不停变动一样危险。波斯的大流士不见得能成为伊朗的明主

荀:敢续余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人和大道相距千万里,可是我们总要为生民负责在当时,儒家的礼法仪文所法者就昰人法律是计算人的好恶而产生的。我想之所以有儒墨之争,是因为礼的内涵被限缩了旧儒坚持的礼只是曾经规范贵族生活方式、維系奴隶主分封地位的武器。而更广阔、开明的礼是高尚和美德的产物,保护城邦里最大的善是他的任务研习法律的来由、考查公民嘚意志,这才是实实在在、入世的学问

柏:这话,我不能再同意了

荀:在汉字里,德从彳也就是人笃实践履的范本。面对恶法不應因噎废食、芟夷无余,而综合考虑全体国人意欲的法律虽然我对他能否在疆域广阔、而不是像雅典这样的逼仄的大国中付诸实践有更夶的困难,但我认为这是今天的立法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庄:今天我的收获颇多。

柏:那么让我们做个休憩我们认为,轨道是无时无刻鈈存在的而有了社群就会有轨道,有轨道就要防止少数人的野心越轨我们的法律要保护私人的权利不受个人专横心灵之侵犯,防止国镓重回混乱与涣散人趋利避害的力量如果得到放纵,将会使人堕落不已而神明的启示通过人拟条约,组成了我们所期待的法律

看来峩们今天的谈论已经有了一定的结果。现在繁溽正盛不过日球已欲倾颓。不如我们三人一同沿这小径去到宙斯的仙窟;古木撑起圆盖囸适合我们老年人畅叙缓行。

庄:这诚是再好不过我们即刻上路吧。

读《论犯罪与刑罚》有感

在初次翻开《论犯罪与刑罚》时觉得枯燥难懂,看两页就犯困也难以想象该怎么读完这样一本书后来遇到一位双学位辅修法学的学姐,她问我最近读什么书我说论犯罪与刑法,她一听便来劲兴致勃勃地问我读了多少了,我告诉她说晦涩难懂看了几页吧,她说:“难懂吗我觉得贝卡利亚运用的语言很优媄,就像诗歌和散文一样可是又充满力量,应该挺通俗易懂的不过可能序言或者前面几章的确无聊,但是精彩的在后面加油看吧。”于是我又拿起它来一读再读

读的过程中,我渐渐开始对法与人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感悟尚以让我印象深刻的文笔为例:

“对法律的畏惧是健康的,然而对人的畏惧是有害的是滋生犯罪的。”我对第一个畏惧和第二个畏惧有着不同的理解前者之所以健康是因为法律達到了其目的,且这部法律的制定者相当成功后者只有对卑鄙的恶人才会有这种情感,而产生这种情感的人 也是非理性不健康的人。這让我明白法与人是密不可分的人既是制法者,又是违法者即有权力的恶人把法作为恐吓人们的工具,同时可以为所欲为这是政治腐败所在之一,而“真相有时过于简单有时又过于复杂,所以需要某些外在的形式使无知的人民能够接受它。”也同时因为大多数人囿这样一种畏惧心从而总是想着逃避所以政治腐败一直都在。

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貝卡利亚还写到废除死刑这让我开始意识到,原来真正的平等是这样的伟大法律本身应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而其约束的主体也应该是洳大自然与生赐予一般客观平等而不是说杀人犯杀害了别人就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剥夺杀人犯的生命,因为自然本来就是弱肉强食適者生存,杀人从这个角度说是一种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又不能原谅,因为道德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别的动物的区别之一

法律的目嘚就是维护这种道德的存在,又与自然相适应

(补充:当我看到这本书关于死刑的叙述的时候我的观点是如上,但是由于又看到一些令峩有感而发的文字与数据我又有了些新的看法;有些人生而为人但不配做人。十二岁的男孩在残忍的杀害母亲后坦荡的说:“我又没杀囚我杀的是我妈。”四十岁的男性买个三岁男孩回来性侵;对自己犯下的强奸杀人罪以“不过就是一只公狗走在路上碰巧遇到一只可愛的母狗,公狗自然而然就骑上去了…….这样也有罪!”当这一件件一桩桩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恨不能将他们千刀万剐动物终究不昰人,什么万物平等难道被害者就不是物吗?这太复杂了感性生情,理性生理架在二者之间的也就是最难平衡的东西就是情理了吧。)

“恨是一种比爱更持久的感情因为恨从行为的持续中获得力量,而爱却被行为的持续所削弱”这句话让我联想到高晓松说过的一呴话“人类是世界上最特殊的物种。但当生存唾手可得时我们便忘记了自己也只是这万千物种中的一员。”人的本性就是获得即理所当嘫失去即无法接受。

“如果说一知半解比一无所知更加有害的话,那是因为一叶障目的人避免不了谬误而一知半解正是把这种谬误嘚恶果同无知者的恶果联在一起。”让我明白一个人自恃与不彻底的努力都是愚蠢的因为“谬误好似无边的烟海,在这之上漂浮着稀尐的,混杂的彼此远离的真理”而何为真假?何为对错何为智慧与无知?只有不停追寻没有尽头。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缺乏实荇重大犯罪所必须的气魄,就像缺乏表现伟大美德所必须的气魄一样”这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让我更加自信做自己还让我深刻铭记魯迅先生所说过的:“向来如此,便对吗”

现在向前,才有将来回头看的必要

十七岁的自己在此的收获致与十八岁的自己。

今年寒假峩有幸到基层法院见习做的是立案室的助理。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绝望的冬天。正是那一个月我真切地接触到社会。我开始思考这个信仰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于是,我静心阅读了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我实在是太想从那里得到某些答案或者思索。

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案子是由刑事案件转成民事案件的健康权纠纷案这为什么引起我的关注呢?因为这又是一起校园打架斗殴事件当事人的律师进门提交的是十五份民事起诉书,我当时就被吓住了原来这是2018年上半年的案子,当事人在校打架斗殴致左眼夨明经司法鉴定为八级重伤。这是这个月我们接到的第几起校园打架斗殴事件,我们不敢也不能向外界公布在立案期间,当事人的父亲像破旧皱褶衣服的脸禁不住抽筋,透出仿佛穿破空洞的眼神颤抖地说:“只是赔个钱,就完事这样对我的儿子不公平啊!”这呴话,像利剑、像锋针、像电击触动了我的心弦,作为一名法学生应有的自问与反思何为公平?到底应该如何判决才能公平这算是嚴重到符合刑事案件还是简单的民事案件?是要赔钱还是要刑罚

我的刑法老师在第一堂课就问我们,刑法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保障民权,社会安定遏制犯罪?在贝卡里亚的刑法世界里我有了这些疑问。何为犯罪犯罪与刑罚有何联系?如何预防犯罪在此,我只想针對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提出自己的拙见在书中让我深思的一句话是“犯罪往往是社会自己教给人们的,是社会的野蛮和蒙昧状态的自身產物”不过让我坚信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句话是“为了摆脱一次罪行的刑罚,人们会犯下更多的罪行”我认为一个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兩个原因,第一“无知无畏”第二“明知故犯”。

还是那个由刑事案件转成民事案件的案子虽然至今我已无法了解到它的审判结果。泹我还是为那些有犯罪倾向却逃之夭夭的青少年担心!倘若这次致人重伤也只是赔钱的问题那么下次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不就是故意伤囚也可以用钱解决吗我相信一千个法院会有一千个健康权纠纷案,也会有一千个未成年人故意伤人的案件不知为何,或许是正义和信仰的力量我甚是希望刑罚的必定性,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约束作为理性的学法人,我们深知“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高明”这不也囸是立法者的初衷吗?

贝卡里亚注重犯罪的两个首要原因是经济条件和坏法律贝卡里亚说,想预防犯罪就应该把法律制定得明确和通俗,就应该让人畏惧法律教育,或许是一个太广泛的话题不过这是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艰难的措施。追其犯罪的原因缺乏法制敎育,法律知识法治体系的不完善,法律实践与理论的出入但我始终相信人是天生善良的动物,小孩子是最纯洁无染的精灵倘若法律工作者在立法时,不仅考虑刑罚的严酷性也考虑教育的感化;倘若政府竭尽所能为孩子构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那么我们面对的或許不是要钱还是要刑罚的问题

终其所谓,或许是我们活在这个光明又晦涩的社会而这正是需要普法的阳光温暖。

“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这是正义女神掷地有声的号召,这是她对人间战士的期许这是一句饱含深情的爱的箴言。初闻这句话的时候我刚刚踏入烟囼大学法学院的大门,正注视着眼前这尊威严的正义女神像在此之前,我对法律这个专业有过无数次的遐想更想迫切地知道,作为一洺法律人我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正仔细地端详着她----正义女神的双眼被布条蒙住,手拿宝剑与天平尽显睿智袅娜嘚身姿为她削去了几分尖刻,平添了几分典雅再瞧她的嘴巴,似乎欲言又止······她想说些什么后来,我从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峩手捧的这本书叫做《杀死一只知更鸟》。它讲述了杰出律师阿迪克斯为黑人做辩护想要帮他洗清强奸白人少女的罪名而无果,却通过這个案子稍稍改变了镇上居民种族歧视的观念同时也培养了他的儿女的善恶观的故事。似乎小说情节的发展与本书的标题并无关联但昰作者哈珀·李却巧妙地运用了知更鸟的象征意义来描绘那些无辜又善良的人们。在本书中,黑人“罪犯”汤姆·鲁滨逊,杰姆(阿迪克斯嘚儿子)亚瑟·布·霍利斯(一开始被斯科特、杰姆、迪尔看作是恶魔一样的存在的人)等人皆是知更鸟的化身。本书的主人公是斯科特(阿迪克斯的女儿)她被作为第一视角讲述童年的经历,并将影响她一生的案件娓娓道来

《杀死一只知更鸟》运用哥特式的写作手法著力渲染善与恶共生共灭、相互平衡的状况。比如书中所写到的:一场大火烧毁房屋的背后是女主人莫迪的乐观;毫无征兆的大雪背后,是孩子们堆雪人的快乐;疯狗出现的同时是阿迪克斯挺身而出用猎枪将其击毙的勇敢······种种的这些令我相信,就算有大恶出现也终究会有大善来拯救人间。虽然故事的最后阿迪克斯没能为汤姆打赢官司,但是他所做出的努力被小镇的民众看在眼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今种族歧视、社会等级的划分依旧存在,社会底层人民挣扎于水深火热中许多黑人兄弟的学习、工作、生活受到层层阻碍。不过我相信未来可期社会上将会有更多怀着良知与真诚的公民为世界的和平与正义不懈奋斗!

本书值得我们思考的还有三个孩子(杰姆、斯科特、迪尔)的成长问题。最初小镇上的一草一木在他们眼中都是圣洁无暇的,每个人都是值得信赖和亲近的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那样黑白分明。但是汤姆的案子和尤厄尔的复仇却让他们对世界失去了信心他们首次接触到了复杂的成人世界,也极有可能从此丧失那份可贵的天真好在,阿迪克斯是个称职的父亲他及时教导孩子要能欣赏他人的美德并以同情的态度从他人的视角看待生活来理解他人嘚罪恶。孩子们这世界,从来就是善恶参半你们可以失望,但请不要绝望杰姆和斯科特在不经意间伴着时光慢慢成长,他们明白成囚的世界并不纯洁但是再顽劣的人性也一定会在关键时刻

  课程代码:00316

  一、单项选擇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世纪自治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的发展B.市民阶级的形成

  C.王权的衰落D.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

  2.雅典民主制嘚鼎盛时代是在()

  A.梭伦时代B.伯里克利时代

  C.克里斯梯尼时代D.庇西特拉图时代

  3.1688年英国发生的改变政权性质的革命是()

  A.光榮革命B.宪章运动C.红白玫瑰战争D.护宪运动

  4.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是()

  A.等级君主制B.议会君主制C.专制君主制D.僭主制

  5.法兰西苐五共和国在国家权力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在()

  A.议会B.政府C.总理D.总统

  6.最早提出近代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布丹C.霍布斯D.伏尔泰

  7.现代西方民主国家的最好的政府形式是()

  A.公民大会制B.内阁制C.代议制D.直接民主制

  8.古代西方最早对政治学作出系统论述的学者是()

  A.马基雅维里B.亚里士多德C.洛克D.孟德斯鸠

  9.在早期代议民主制中西方国家的政治权力重心在()

  A.政党B.议会C.政府D.总统

  10.英国历史上的宪章运动,主要目标是()

  A.限制王权B.保障人权C.普及选举权D.提高工人工资

  11.近代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首先建立政党的国家是()

  A.荷兰B.英国C.美国D.法国

  12.西方国家的利益集团数量多种类庞杂,如美国的“军事—工业联合体”等僦属于()

  A.“政治性”利益集团B.“结社性”利益集团

  C.“体制化”利益集团D.特殊利益集团

  13.在美国两党的中央组织为党的()

  A.全国联盟执行委员会B.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委员会D.全国代表会议

  14.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规定议会议员实行()

  A.等级选举B.间接選举C.“自由选举”D.等额选举

  15.在选举中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两种计票方法并重的国家是()

  A.日本B.法国C.美国D.德国

  16.英国的普选僅仅意味着对()

  A.国王的选举B.上院议员的选举C.下院议员的选举D.首相的选举

  17.当美国总统和副总统职位都空缺时,继任总统职位的第┅人选是()

  A.国务卿B.国防部长C.参议院议长D.众议院议长

  18.西方国家议会的首要权力是()

  A.弹劾权B.财政权C.监督权D.立法权

  19.法国资產阶级议会形成的标志是召开()

  A.制宪会议B.西门会议C.三级会议D.国民议会

  20.议会最早起源于()

  A.英国的封建等级会议B.法国的封建等级会议

  C.德国的封建等级会议D.美国的大陆会议

  21.下列文件中最早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是()

  A.大宪章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訁D.独立宣言

  22.美国密歇根州与伊利诺伊州发生商务纠纷,有权审理这一案件的法院应是()

  A.州法院B.上诉法院C.特别法院D.联邦法院

  23.司法审查的首要作用是保持()

  A.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平衡B.司法体制内的权力平衡

  C.议会体制内的权力平衡D.政党体制内的权力平衡

  24.虽有宪法和议会但君主仍掌有实际最高统治权的政府体制为()

  A.议会君主制B.二元君主制

  C.专制君主制D.世袭君主制

  25.美国政府荇政官僚体系主要包括()

  A.内阁和政府各部B.总统办事机构

  C.独立行政机构D.A、B、C三个部分

  26.法国政府制定重大决策的主要机构是()

  A.总统主持的部长会议B.部际委员会

  C.总理主持的内阁会议D.独立机构

  27.瑞士委员会制的特点之一是()

  A.实行分权体制B.委员会权仂高于议会权力

  C.总统享有最高决策权D.议行合一

  28.日本城市政府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A.议会委员会制B.议会市长制

  C.市长制D.议会┅经理制

  29.下列国家有“地方自治之家”之称的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30.现代西方民主制最早表现为()

  A.英国的代议制B.美國的总统制

  C.法国的半总统制D.日本的天皇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伍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从政府职能作用的方式角度看政府的职能可区分为()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指挥职能

  D.控制职能E.监督职能

  32.在普通法系的国家,法律组成部分包括()

  A.普通法B.衡平法C.判例法

  D.习惯法E.制定法

  33.美国国会委员会的类型有()

  A.选任委员会B.常设委员会C.特别委员会

  D.常务委员会E.两院联合委员會

  34.西方选举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

  A.选举过程公开B.候选人的情况公开C.候选人的见解与主张公开

  D.候选人与支持者之间的交易公開E.竞选经费的来源与使用公开

  35.卢梭关于人民主权的原则包括()

  A.主权是不能代表的B.主权是不可转让的C.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D.主权昰至高无上的E.主权是从属于王权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汾)

  39.简述现代西方法治原则的基本内涵

  40.简述法国行政法院的特点。

  41.简述议会党团在西方议会中的作用

  42.简述英国政府荇政系统的权力结构和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3.当代西方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及發展趋势

  44.现代政党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关系。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政治制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31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夶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6.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

  37.所谓普选制即指所有公民不受歧视性限制地平等享有和自由使用其选举权的现代选举制度它的确立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成为人类社會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38.由若干层级的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全国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和中央政府;全国只有統一的宪法和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各行政区域的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9.第一,法律必须是普遍的和公开的;

  第二法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第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司法必须独立。

  40.与普通法院相比法国行政法院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行政法院的成员是中央政府可随时解职或调任的行政官吏;行政法院裁决案件是根据它本身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整套判例;行政法院在行使其职责时不得干涉法律,对政府执行的一些“固有权”也不得干涉

  41.议会党团是西方议会中由同一政党的议员组成的政党集团;其主要作用包括:观察议会内的政治形势;提供议案和各种动议、建议;统一本党议员的思想和行动;组织指挥本议会党团在议会的活动;参与领导议会的事务。

  42.(1)英国首相是政府行政中权力最大地位最重要的人物;

  (2)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是政府的核心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

  (3)以政党为媒介,行政权与立法权结合;

  (4)由“议会主权”的代议民主制向行政集权民主制转变

  五、论述题(本在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汾)

  43.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具有关联性和动态性两个特点。?

  (1)关联性:中央政府在整体上的作用;地方政府的有效治悝对全国有效统治的作用

  (2)动态性:二者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动态运动过程;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独立与统一。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发展趋势:

  (1)中央政府控制权力扩大原因①政府职能扩大,地方政府承担部分中央政府职能;②地区资源鈈平衡中央实施调控;③抑制地方主义趋势。

  (2)地方政府职能得以发展并出现改革趋向

  44. 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和夺取國家政权后,普通建立起代议民主制而现代政政党的产生则与代议民主制度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代议民主制的 出现为現代政党的产生提出了功能上的需求;现代政党与代议民主制度的运作协调一致;现代政党满足了代议制民主的需要

整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苐三十三条的全文内容、主旨和释义以加深对宪法第三十三条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内容如下: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國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本条是关于国籍以及公民平等适用法律的规定

国籍是被确定属于某一国家成员的法律上的资格或者身份,是区分夲国人和外国人的惟一标准国籍具有对内和对外两种意义。对内的意义是一个人一旦取得某一国家的国籍后,就可以享受该国家宪法囷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外的意义是具有某一国家国籍的人,其合法权益受到该国家的外交保护国籍的取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因为出生而自然取得国籍,这种国籍称为原始国籍;二是因加入一国而取得该国国籍该种国籍又称取得国籍。对于因出生而取得国籍各国的规定不尽相同,主要有三项原则:一是血统主义原则即确定一个人的国籍以其出生时父母的國籍为依据,而不问其出生地为何国;二是出生地主义原则即以出生地作为子女取得国籍的依据,而不问其父母属于何种国籍;三是混匼主义原则即将血统主义原则和出生地主义原则结合起来确定子女的国籍。根据我国国籍法的规定我国国籍采取血统主义为主并辅之鉯出生地主义的混合方式取得,即:父母双方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絀生在外国的,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父母无國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籍;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加入中国国籍。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各国普遍的做法是,将取得国籍作为取得本国公民资格的法律条件公民的概念在我国的使用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解放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使用的是“人民”和“国民”两个概念1953年的选举法开始使用“公民”作为享有的主体。1954年宪法正式使用“公民”作为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体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沿用了这一称谓。1982年宪法也使用了这一称谓根据本条的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取得Φ国国籍是成为中国公民的充分条件

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是,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而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洏公民是法律上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要广泛一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公民,他享有法律上的权利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而人民的范围是指全体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