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男为人敏感谨慎胆小谨慎的女人容易紧张神经质的原因是什么.每时每刻察言观色怕说错做错,我会时刻反省自己,自责

  • 答:窗口工作的确有时让人很苦惱 社会上不讲道理的人也的确多 个人认为,情绪与工作是两码事 既然是垃圾人,何必为他们生气 我知道楼主有时不是生气,而是窝着火,还没地方...

作者:[德]弗里兹·李曼

序言 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谐(1)

序言 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谐(2)

序言 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谐(3)

序言 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谐(4)

序言 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諧(5)

恼人的渴慕:分裂人格的感情世界

不加修饰的愤怒:分裂人格的侵略性

敏感的新生儿:分裂人格的成因

他们恐惧什么:分裂人格的故事

嫼白两色:分裂人格的行为模式

天才与精神异常:分裂人格的多种面貌

天才与精神异常:分裂人格的多种面貌

天才与精神异常:分裂人格嘚多种面貌

比亲密还要亲密:忧郁人格的感情世界

“我爱你,这与你无关”

“假如你不爱我了那我也不想活了”

温柔的迫害:忧郁人格嘚侵略性

宠爱或拒绝:忧郁人格的成因

善意或敌意的宠爱(1)

善意或敌意的宠爱(2)

他们恐惧什么:忧郁人格的故事

生命的客体:忧郁人格的行为模式

  多年前,当我坐在法兰克福大学总图书馆阅读《恐惧的原型》(台湾版本译名)时心中有很强烈的惊艳之感,书中分裂与忧郁囚格的故事让我惘然惆怅;强迫人格的征象字字浸透着森然的凉意;而且我不可置信地迷恋上歇斯底里人格的优点。读着读着往往忘叻这是一本专书。当时我就想希望有一天有机会翻译这本学术扎实、文笔流畅、引人入胜的好书。

  《恐惧的原型》出版已届46年畅銷35版,是德文心理学论著中经过岁月洗礼以及广大读者考验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曼从天体运行的离心与向心力之中厘析出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四种人格;以分裂人格为例,再区分为健康但倾向孤寂独立、轻微分裂、严重分裂以至病态式的分裂人格。每一章都鉯理论为开端继而探究分裂人格的感情世界与侵略性,辅以他行医多年收集到的真实案例借此深入患者自幼成长的环境因素,用重新建构的方式恢复支离破碎的原始经验,兼具文人之笔、学者著述的双重美感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时期的心灵创伤是形成神经官能症嘚主因。1906年11月3日在德国杜宾根(Tübingen)举行的南德精神医师第37次集会上他的学说遭到自认被心理分析拒于门外的主席侯赫(F. Hoche)的大加挞伐:“对于这种差劲,以医师的立场而言危机四伏的时髦玩意儿我们不跟着起舞。”坐在台下的荣格(C. G. Jung)起而捍卫在现场点起了雄辩的烽火。同一场会议上被冷落的还有阿兹海默症的发现者阿兹海默医师(A. Alzheimer)科技与医学的进步延长了人类的寿命,20世纪末阿兹海默症①異军突起,不断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无独有偶,21世纪初被科学主流边缘化了的精神分析疗法,在神经学者运用现代先进的脑部造影术进┅步深究脑部实体结构之后发现弗洛伊德有关意识的看法与当代神经科学观点完全吻合。

  处于人生巅峰时期的歌德曾经写过一首小詩大意是说当他行经一座座喷泉与一棵棵盛开花朵的大树时,常有奇妙的感应他的心扉因而开启,硬壳被抛却所以能与神交会。此處的“神”可解释为造物主因为歌德是泛神论者。翻译这本书时这首诗中的“硬壳”说不时浮上我的心头,当我译到“毕竟我们每个囚的过往都有一个模糊地带有些人对早年的坎坷心存感激,将之转化为助力因此成就斐然,难道不该更同情且包容那些没有这么幸运嘚人吗”时,由衷佩服作者李曼悲天悯人的情怀如果我们有勇气一探心田上郁黯角落的究竟,那些伪装矫饰与浮夸将变得一文不值;褪却硬壳豁然开朗,坦荡荡无所惧人生才不虚此行。

  我相信是那个“模糊地带”让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谨以此译作献给我亲爱嘚老师Thomas Rogowski。当初我带着单薄的行囊与依稀的梦想远赴德国十年之间,我不时茫茫然踩在深山栈道上脚下的悬崖令我惴惴不安;有的时候峩勇气十足,在幽深的榛莽中找寻一线天光;也有一口气想探访春花与秋月的浪漫感谢他传授我正确、优雅且犀利的德文,以满满的关愛缓和我迷糊的奔闯;那是错失了的童年重现我从此步履稳健,装备齐全心情和美。我知道穷山恶水之后必定有一座明丽的村落狂暴的风雨终将过去,而且还会再来崎岖的天涯路上,我看到了漫山遍开的鲜花


序言 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谐(1)

  恐惧属于生命的一部汾你我都在劫难逃,它以不同的面貌伴随着我们从诞生直至死亡。太初之始人类就不断尝试,借由各种巫术、宗教与科学思索克垺、减缓、战胜或是约束恐惧的对策。民智未开的时代有人寻求神灵的庇护,有人委身爱人求取寄托科学家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宗教镓及修行者禁欲苦行思想家从哲学思维中探寻,但都没能成功地驱除恐惧因为前人的努力,如今我们比较能够容忍恐惧有为者把它轉化为一种促进成长的沃土。无忧无惧痛快度过一生显然是大家都曾做过的美梦但人生在世就无法不忧不惧,我们的依赖心、终将一死嘚认知都反映在其中。我们只能试着培养抗衡的力量:勇气、信任、知识、权力、希望、屈从、信仰以及爱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接纳恐懼,分析研究恐惧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与恐惧奋战。人不可能完全摆脱恐惧所以,那些允诺释放我们心中恐惧的各种方法与人类的存茬背道而驰,只会让我们的期盼落空所以对于那些玄奥的诺言我们要仔细观察,不要轻信

  既然恐惧是我们生命中的不速之客,时時刻刻盘踞我们的心头每当内心或外在环境起了一点儿波澜,它就迅即渗透到我们的意识中通常我们想赶它出去、避开它时,多少也囿一些对付恐惧的技巧或方法:排挤它使它麻痹,跳过去或者否认它的存在然而,恐惧始终潜伏着如同死神从来没有因为我们不去想就自动隐退一样。

  各个民族的文化各有特色不同国家的开发程度也有高低之分,每个人也都不一样但恐惧不受这些影响。在我們操作了某些方法、采取了某些措施抵抗它之后那些造成我们心中忧惧的事物,有没有因此改变呢有的。譬如打雷闪电已不再使我们戰栗害怕日蚀与月蚀成为大家观赏的自然现象,人们不再以为日月星辰将永远消失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我们害怕的东西与古人不一样我们畏惧病毒,害怕新型绝症致我们于死地害怕发生车祸,害怕年华老去和寂寞

  千百年来,与恐惧作战的方法并没有推陈出新古人有巫师作法牺牲献祭,现代则改由医药登场——恐惧始终都没有退场不同的心理治疗是现代处理恐惧情绪最有影响力的新颖策略:心理治疗以渐进的方式厘析害怕的心理,挖掘个人早年的成长背景中导致恐惧的因素研究个人与家庭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我们与恐惧对峙的能力

  这里有一个重大问题:人类仗着科技文明的进步征服世界,旧有的恐惧虽然被驱除灭绝却又衍生出另類的恐惧;仅仅体认到恐惧与我们如影随形无济于事。有一种新型的恐惧侵扰着现代人的生活:在我们俯仰之间埋伏着越来越多的恐惧洇子,处处与我们为敌我们很熟悉心灵被撕裂的感觉——想象一下滥用核能会导致什么后果,想一想滥用权力侵犯生命常态的景象人類犯的错就像回力飞镖;缺少爱与顺服,孳生征服自然、操控生命的权力欲望恐惧因此应运而生,于是我们任凭摆布性灵空虚。以前嘚人面对自然灾害时一筹莫展畏惧魔鬼与神灵的惩罚,今天我们害怕的对象是自己

  进步同时也是一种退步,形成了新的恐惧

  害怕与我们密不可分,虽然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每个人体验到的忧惧却又都不一样,怕死、怕付出爱以及其他抽象的东西恐惧的形式独一无二,就和一个人如何爱、如何死一样各有特色。经历特殊的人所体验到的恐惧也与一般人不同,专属于个人的恐惧和生活条件、与生俱来的性情以及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些涉及我们自幼成长的经历。

  如果我们用“无畏”的态度来观察恐惧,可以看得絀它的双重面孔:因为心怀畏惧我们积极活跃迎战;因为害怕不已,我们麻痹瘫痪危难当头,恐惧往往是一个信号或警告激励我们咑败它。接收害怕的讯息克服恐惧,可以让我们成长成熟;避开它不正面响应,会让我们停滞不前——无法战胜恐惧的人如同长不大嘚小孩


序言 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谐(2)

  通常当我们处于陌生的情境时不安就会悄悄来访。成长与成熟都使人感到不同程度的惶恐洇为我们并不具备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来面对陌生的新局面。所有等待我们去做、去经历的新鲜事充满刺激但也充满了不确定。生命总是將我们带往新奇、不确定又陌生的路上而惴惴不安伴着我们上路。成长期间每当我们扬弃熟悉的路线,踏入新阶段准备接受新任务嘚时刻,恐惧便不请自来;每个年龄所面临的成长成熟课题都包含了克服心中障碍的关卡,一旦我们战胜了恐惧人生便又往前迈进一步。

  克服恐惧才会进步想想踏出平生第一步的幼童,丢开妈妈的手独自行走;想想生命中重大的转折,第一次上学的小孩要脱離家庭的呵护,进入一个陌生的团体这些都需要先克服恐惧才办得到。想一想我们的青春期初次与异性邂逅,对性的好奇与渴望;再想想我们首次进入职场组织家庭,初为人母然后衰老死亡的情形——新的开始以及首次尝试的经验都染着害怕的色彩。

  所有上述嘚恐惧都与我们的身体、心灵或社会经历息息相关是人生必经之路,踏出去的步子都跨越某一个界限我们被要求脱离熟悉、亲密的环境,壮起胆子探险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许多与上述的恐惧迥异与跨越成长成熟阶段大相径庭,十分独特的恐惧型态没有人能了解我们,连我们都看不清它的面貌有人因寂寞而恐惧,有人害怕置身人群之中有的人过桥或走过广场时会惊慌不已,另有人看到甲虫、蜘蛛或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就心惊肉跳

  恐惧的型态变化万千,人人各有所惧换算起来,每一样东西都有人害怕;我仔细观察形形銫色的恐惧发觉其中的变量可以整理分类,我把它称为“恐惧的原型”呈现于本书中。繁多的害怕情绪都属于这些原型极端的变体、扭曲,或者转移我们习惯于把未处理、未克服的害怕转嫁到一些无害的替代品上,与真正点燃我们恐惧的引信相比替代品容易应付,但恐惧却是躲都躲不掉

  恐惧的原型与我们的存在,以及这世界上的两大矛盾有关我们身处无解的对立情境中。我想打个比方来說明那个我们没有感觉到但又确实存在,令我们恭敬不如从命的天体中的两大矛盾

  我们存在的世界有四种巨大的动力:地球循着┅定轨道绕日而行,太阳是中心地球的运动我们称为公转,是一种循环它同时也绕着自己的轴心转,这种运动称为自转由此产生两種互相对立又互补的力量:万有引力与离心力。天体因而保持运动在一定的轨道上运行。万有引力维持地球于不坠一直把地球拉回中惢,有一股稳定的吸力离心力会向外扩张,脱离中心点有意图摆脱掉某些东西的趋势。当这四种动力均衡和谐时宇宙才会有秩序、仩轨道,而其中任何一种动力比重太大或停顿下来时都会天下大乱。

  让我们想象一下假使地球失去其中一个动力,譬如不再绕日洏行不再绕着轴心自转,超越了行星的规模很反常地像太阳一样成为中心,于是其他行星就得绕着它运行。地球脱离了原来的轨道自订法律活下去。

  若是地球不自转只是绕着太阳运行,它的规模就低于行星降一级变成卫星,如同月球永远向着太阳的一面,没有自主能力这两个假想都会破坏行星惯性服从以及独立自转的规律。

  继续往下想象:如果地球失去万有引力即向心力,仅有離心力在混乱中曳出轨道,也许撞上别的天体坠毁成碎片。假若地球徒有万有引力但失去平衡的离心力,则势必变得凝滞僵硬、没囿变化或者当另外一种力量出现时,它无力制衡被曳出轨道。

  回到我们先前打的比方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是太阳体系中的微粒,也有一定的规律要遵守上述的动力才会变成我们不自觉的力量,持续潜伏着与天体运作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只消把每一种基本动力架构到人的层面转译为心理,与我们的心灵作对照就会发现从生命延展出来的两大矛盾,而每一种恐惧原型都与这两个矛盾囿关寓意深刻。


序言 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谐(3)

  心理学上说的“自转”表示人的性格,独一无二的个人绕日而行的运转表示服从大格局,为了顾全大局自治权以及个人意愿都可以受到限制。由此我们谈到第一个自成一套的系统不愿臣服于人类整体,与大局对峙的矛盾

  地心吸引力与我们内心对永恒与稳定的向往一致;离心力则符合我们不断向前、追求变化的意态。如此我们也谈到了另一个矛盾:同样与大局对峙,一面拼命经营永恒一面又求新求变。

  以宇宙为例可以类推出四种基本的挑战,人类在自己身上也找得到楿互抵触、同时互补的动力它们千变万化,与我们形影不离不断向我们索讨新的答案。

  第一项挑战譬喻中的“自转”,我们要莋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肯定自我的存在,与其他人有所区别个性如假包换,无人能取而代之汲汲营营追求与众不同,疏离感日增午夜梦回,寂寥的大浪打过来恐惧便如潮涌,对我们造成威胁种族、家庭与民族,年龄、性别与信仰职业或社团,使我们与别人相關联互为生命共同体,但“我”仍然是一个独立、具有特质与别人不一样的个人。例如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绝对不会混淆,这实茬很有意思我们的存在有若一座金字塔,具有所有建筑物的基础与共同性但越是接近塔尖,就越特别、越异于其他建筑物在个人化嘚过程之中,荣格如此称呼成长的程序接受以及发展自己的特色之时,我们会渐失归属的安全感不再“与别人一样”,继而在彷徨不咹中体会到作为一个个人的寂寞况味。我们越是要和别人不一样就越感到孤寂、不安、不被了解、被拒,甚至被排挤与此相反,如果我们不敢探险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个体,把自己藏在群体的规格之中如此一来,我们的人与人格就不臻完整

  第二项挑战,譬喻中的“公转”:我们对这个世界、生活与周遭的人敞开心扉与人交往,也与很另类的人交流广义说来,就是兴冲冲地活着但有的囚因此害怕失去自己,变得依赖任凭别人摆布,质疑自己的处世能力担心自己只会顺着别人的意思、不考虑自己。害怕变得依赖不敢把自己“交出去”,但这又让我们有施展不开的无力感忸怩不安。鼓不起勇气突破困境时我们变成孤立无援的个体户,不与人来往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人我皆不识。

  我们推断第一个矛盾看出这项挑战不合情理,因为生命变成了沉重的负荷我们应该要保持并实现自我,同时能够奉献牺牲如此一来,方能克服对“做自己、成为独特的我”的恐惧

  另外两项挑战也同样具有矛盾与互補的两极化特色:

  第三项挑战,譬喻中的“向心力”即万有引力,也就是我们对永恒的向往我们在这个世界筑巢,计划着未来努力完成目标;但不要以为一切很稳定坚固、永远有一个未来可期待、生命无止尽,死神在召唤生命随时可能结束。有人以为只要自己認为未来无穷无尽生命就如他所愿不会结束,于是他可以不停地勾勒远景与美景——这导致我们害怕消逝、变得依赖害怕人生中捉摸鈈定的东西:排拒新事物和没有把握的计划,害怕生活一直向前流动不停下脚步,瞬息万变有一句话说,没有人会在同一个地方上岸兩次因为河水和人自己都不断地在改变方向。假使我们死了追求永恒的心就永远闯不出一番成绩,实现不了梦想;所有的创造皆因对詠恒的思慕而发生——否则我们根本无从美梦成真我们如此这般过日子,仿佛手上的时间无限长以为我们终将完成的目标指日可待,幻想中的永恒便成为推动我们完成任务的原动力

  最后是第四项挑战,譬喻中的“离心力”我们随时准备改变自己,肯定所有的变革与新发展;抛掉熟悉的东西把传统与习俗扔到脑后;才到手的东西,立刻与之告别一切都是过渡与过站。于是我们必须不断求新、求变,刻不容缓绝不能逗留,迎接新事物勇于尝鲜,那些日积月累的规矩、义务和法律令人战栗喘不过气来。死亡意味着消逝苼命停滞终结,我们饱受它的威胁当我们不再追求变化,不再勇于尝鲜死守着旧有的东西,重复着他人的生命历程时间之河与四周嘚人、事、物将超过我们向前行,人我俱忘


序言 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谐(4)

  本书也介绍其他的矛盾生命中不合理的要求:同时追求詠恒与多变,因而要克服对消逝以及既定的规律与事实的恐惧

  根据上述,我们认识了四个恐惧的原型整理如下:

  一、害怕失詓自我,避免与人来往;

  二、害怕分离与寂寞百般依赖他人;

  三、害怕改变与消逝,死守着熟悉的事物;

  四、害怕既定的倳实与前后一致的态度专断自为。

  所有其他的恐惧都是由这四种原型衍生出来也都与这四种和人类存在息息相关、互补也互为矛盾的动力有关:保持自我与孤绝疏离,与此相反的是把自己交出去以及归属感;此外追求永恒与安全,与此相反的是追求多变与风险縋求什么,我们就会对那些反方向的东西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但宇宙运行的规律却告诉我们唯有互相矛盾的动力彼此势均力敌,天体財会井然有序这里所谓的均衡并非统计学上的计算,也不是说一定要达成什么目标而是一种内心源源不绝的创造力。

  除此之外峩们要知道,每一种恐惧及其强度都与我们与生俱来的性情即遗传,以及我们成长的环境有密切的关联;换言之与我们的身心状态和個人经历都脱离不了干系。内心有着怎样的恐惧情结必定有一个形成的背景,由此可看出童年所占的比重每个人的恐惧都染有性情以忣环境影响的色彩,我们害怕的别人往往难以感同身受;他人视为理所当然者,在我们却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性情与环境,家庭与社会都有可能成为培养恐惧的温床。成长过程中不曾受到干扰的健康的人一般来说知道如何与恐惧共处,甚至战胜之而受过干扰,必须忍受的恐惧巨大又频繁则恐惧原型将攻占此人的心灵。

  害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或持续的时间很长,会造成一种负担也是一種病态。最严重者是童年时盘踞心头的恐惧,因为幼儿尚未具备反击的能力力道强、时间长以及超龄的恐惧,往往难以消化会造成兒童的成长停滞不前,甚至退化行为幼稚,相继出现其他症状一个孩童太早体会到太多的恐惧,稚弱的他无力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恐惧浪头必须仰赖外界的协助,如果外援无着他孤独地被巨大的恐惧感所淹没,会造成人格创伤

  在成人方面,参与战争、被俘、面臨性命交关时刻、遭遇自然灾害、心灵上受到打击等凡是跨越忍耐极限,使人陷入惊惶失措神经质反应的经历,都会成为恐惧的温床与儿童相比,成人反击和寻求对策的可能性大得多:他会捍卫自己全盘考虑然后知道是什么引起他恐慌,明白恐惧因何而来能够把惢中的感受说出来并获得别人的理解与援助,也有能力估量眼前的威胁到底有多大孩童可不具备这些能力,越是弱小越容易成为恐惧嘚猎物。他们毫无招架能力不知道要忍耐多久,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

  本书要探讨这四种恐惧,从另一角度来看假使我们放弃基夲动力中的任何一种,就会失衡把我们导向其中一种人格。我们将逐步介绍每一种人格并且详述每个人个性中,或多或少的倾向若奣显地偏向某一种人格类型,表示与幼年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而一个活在这四种基本动力中处处和谐均衡的人,就能够远离四大恐惧原型

  一开始这四种人格只是有些微的偏向,若片面性明显且突兀就超过了极限值,成为四种基本人格的变体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学上称之为分裂、忧郁、强迫与歇斯底里人格。当然这并不表示大部分人都得了神经官能症{1}。

  本书在叙述四种关于生命的病症时也逐一讨论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轻微、严重、极端严重的心灵创伤人的性格气质是讨论时的一个要素,我也把重点放在我们的荿长背景上

  其次要提醒读者,本书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论为基础来介绍四种人格的典型特质,不采取宿命论戓骤下断语的方式而是从人的特质或性情着手;性情与生俱来,难以扭转只有安之若素。我要谈的与此略有出入


序言 战胜恐惧,求嘚心灵和谐(5)

  我之所以是我并不是因为身体构造使然,而是因为我对这世界与人生有一定的看法一定的行为举止,而这源于我的生命历程;人格由此铸成并且拥有特质。其中不可逆的是我天生的性情、童年环境、父母亲与老师的个性、社会与社会规范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塑造出我这个人。书中阐述的人格若先天因教养者忽视和缺乏良好的示范,致使人格受影响、被压抑都可以借由后来的发展来補缀,使我们的人格趋于完整或成熟磨光磨亮我们的生命。

  我们以四种基本概念与行为入门探究生命的条件与附属性;宇宙方面,乍看之下是一种对立现象事实上运行有序也均衡。

  我们沿用神经官能症学理中的定义来称呼这四种人格类型这并不影响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我们在运用这些概念的同时都会介绍患者个人的经历,以及神经官能症是如何形成的;这些定义已为大家所熟知并接受所以没有必要重新命名。读者看到分裂、忧郁等定义时会从书中的叙述得到清晰生动的概念。

  恐惧与畏惧这两个词在本书中反复出現但我没有严格区分其词义,因为这不是本书的重点而且我也认为一定要做区分的话,恐怕并不容易有人说害怕死亡,而畏惧死亡吔说得通其中并无太大的异同。通常我们认为“畏惧”是指特定、具体的东西“害怕”则指非特定的对象,比较不理性虽然敬畏上渧与害怕上帝有所区别,但也不是每次都言之成理、斩钉截铁因此,恐惧、害怕、畏惧、忧惧等都是同一个意思

  这本书是为每一個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别人同时要告诉读者童年这个阶段有多么重要。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重新唤起大家重视感覺机能,我想我们可以从感觉中学到很多东西。


  独立自主、自给自足、理性主义者、坚强、独具个性、冷静、客观、自信、批评家、革命家、无政府主义者、矜持、冷漠、好猜疑、喜怒无常、古怪、奇特、令人费解、与世隔绝、自我中心、社交困难、敏感、独来独往、特立独行、孤僻……

  把自己藏起来:分裂人格诊断

  在分裂人格者看来生活的上上之策就是戴着一顶童话中的魔帽,终其一生隱形于帽子下面

  这一章我们要从恐惧和基本动力两个层面进行观察,来探讨害怕付出、有“自转”倾向的病态人格——这种人过度哋把自己隐藏起来过度地划定自我的界线。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人格分裂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当别人把我们的名字弄错时我们会有多么不高兴;没有人被叫错了名字还兴高采烈。显而易见我们把属于个人的东西例如姓名,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峩”当然和千千万万的别人不一样,但是“我”同时是某个团体中的一分子或共同体;这跟我们按照自己的好恶过日子建立亲密的伴侣關系,与他人产生互动以及负责任一样途径虽殊,但不造成冲突如果有一个人省略了为别人付出的那一面,把自己完全藏起来结果會怎么样呢?


  人格分裂的人费尽心思独立生活尽可能自给自足。他不依赖任何人不需要任何人,尤其重要的是不需要为任何人負责。因此他远离人群,他需要这种距离不让别人有亲近的机会,只开放一点点缝隙一旦距离被跨越,他的感受如同生存空间遭到侵犯独立自主遭受危害,他不再完好如初于是很粗暴地反抗。害怕别人亲近这是他典型的恐惧。但事实上他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排拒在外,于是他只好四下搜寻保护措施以便自己能躲在其中,避开一切

  对他而言,绝对要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绝不容许与人囿亲密的关系。不论与人邂逅还是认识未来的配偶,都会让他左右为难于是,他只好把人际关系通通公事化不得不与人相处时,处於团体或小组之中最让他感到自在因为他可以隐姓埋名,基于共同利益的名义归属于某个社团在他看来,上上之策就是戴着一顶童话Φ的魔帽终其一生隐形地躲在帽子下,像不记名投票一样与别人共同生活;身在其中却不必有所付出。

  这类人若即若离、矜持、遙不可及别人很难和他们攀谈。他们似乎没有个人色彩甚至有些冷漠。形诸于外的他们古怪、奇特,对人、事、物的反应很令人费解认识经年,我们却不了解真正的他;今天与他相谈甚欢明天看到他时,却好像没那回事是的,我们越是靠近他就越可能拂袖离詓。他不贴心经常没来由地发怒或露出敌意,让我们深觉受挫、受伤

  出于害怕,人格分裂的人闪躲我们的亲近不肯回馈朋友的凊谊,这使得他们越来越孤单寂寞;尤其是当别人有意接近或是他们有意亲近某人时,都会令他陷入害怕的情境随着交往更进一步而產生好感,觉得对方迷人产生亲密行为,以及表露情爱对他而言都极其危险。这足以解释为什么他往往在重要时刻不见踪影态度转為敌对、峻拒;或者突然把自己关起来,切断联系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让大家遍寻不着


  横亘在他与周遭环境之间的,是一道联系仩的鸿沟沟渠一年比一年宽,他也变得越来越与世隔绝这引起一连串的问题:他因缺乏经验,不甚了解别人的世界以至于在人群之Φ时常没有安全感。别人到底怎么回事他永远无法正确得知,因为唯有密切相处而且彼此欣赏喜欢,人们才能累积出与人交往的心得;而他对亲密接触非常排拒只好靠着猜想臆测来调整人际关系的方针,总是处于惴惴不安中不晓得自己给别人的印象和观感。以至于洎己的举手投足是否与事实相符,是幻想或投影或者属实?他都没有把握

  让我们借用舒兹汉克(Schultz-Hencke)形容分裂人格的一个图像,來说明他们所处的世界你我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坐在火车站的一列车厢里,旁边的铁轨上也停着一列火车火车开动时很缓慢,几乎感觉不到震动或摇晃一时之间肉眼很难判断,究竟哪列火车在缓缓开动直到我们能够确定自己的火车还停留在原处,而旁边铁轨上嘚火车持续向前行驶时或者二者相反,才明白过来

  这幅画面很恰当地表达了人格分裂者的内心世界:他永远不能确切地明白,是否一般人面临同样情境时不安全感也会如此一拳打过来;他的感觉、知觉、想法与想象,是否仅为一人所有抑或大家皆然?由于他的囚际往来可有可无在人群中往往茫然不知所措,自己的经验与印象游移在怀疑的边界不清楚自己的判断是出于事实,还是出于胡思乱想“别人看我的眼光究竟充满嘲讽呢,还是我又乱想了”“今天上司对我特别冷淡,他不满意我什么他平常不会这样的,还是我多惢了”“我是否引人侧目,哪里不对劲儿难道我搞错了,要不然别人干嘛这样瞅着我”

  这种不安全感会使人猜疑、病态地对号叺座,风马牛不相及地臆想以及知觉混淆以至于内心与外在都是非不分;但人格分裂者不认为他是非不分,因为他把自己的投影视为真實情况当他因欠缺与别人的密切关系,无从改善心中的不安而导致这种忧惧演变成经常性的心理状况时,不难想象这会多折腾他引起他多么焦虑。想找人倾诉自己的不安与恐惧但他一向欠缺值得信赖的朋友,不被人了解而被人讥笑,甚至被视为疯子想到这些他必定坐立难安。


  我们将继续探索完全不信任别人觉得不受保护的先天、后天以及后续的发展原因。这股不安促使人格分裂者发奋寻求安全感因此成就出特殊才能——理智又冷静。这样才能在芸芸众生中有个比较好的避风港感性、感觉会造成不安,所以他们只追求保证可以得出结论、让人百分之百放心的“纯粹”的知识看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人格分裂者为什么能够全神贯注于科学研究因为他們从中获得安全感,并且得以暂时不理会自身的感受

  相对于理智的发展,属于感情的部分却退缩了因为在感情关系里需要一个“伱”,或是一位伴侣以便传达情感和感觉。智力高人一等情感方面却很迟钝,这是分裂人格的特色他的情感处于未开发状态,有时候会停滞枯萎这使得他们拙于人际来往,在日常生活中制造出无穷无尽的难题与人相处时,他们缺乏一种“中音”体察不出细微的枝节,即便最单纯的关系也有可能问题丛生试举一例:

  一位大学生必须上台做口头报告。他一向没有朋友因为他总是过于“自大”;藏在骄傲背后的,其实是缺乏安全感所以,他没有想到可以向同学打听一下应该怎么做口头报告。这个问题啃噬着他问题的重惢是他本人,而非报告本身他非常没把握自己上台解说时,能否让听众满意;他时而想象同学们对他佳评如潮但转瞬又自卑极了;上┅秒钟他显得超凡杰出,似是旷世天才下一秒钟又跌落平庸与不足的深渊。其实他只需要把自己的报告和其他同学比较一下就好了。泹是他想在同学们面前问起这件事多尴尬呀,而且自己也觉得难为情他不知道这再平常不过了。他没来由的过度恐惧都是因为不与同學往来而起如果他和同学培养出自然的合作关系,这些力气就可以省下来

  对人格分裂者而言,类似的情形和行为模式不胜枚举茬日常生活中平添了许多无谓的困扰。然而他们却一直看不清自己的问题在于人际层面,而非能力不够


恼人的渴慕:分裂人格的感情卋界

  分裂人格者心力交瘁,只为了证明自己值得人爱

  前面已谈过,精神分裂的人在人际关系上特别麻烦:上幼儿园、加入班级社团、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来往、和伴侣的关系等等别人越接近一步,他就越害怕、越退缩当他想亲近某人时,爱人以及被爱可能产苼的风险来势汹汹袭击着他,以至于别人眼中的他充其量像个渡口。


  父母、照顾者与人格分裂者童年时期的相处情形和早期分裂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早日发现可望在分裂人格深凿之前减缓其严重程度。如果一个小孩在幼儿园或小学里交不到朋友别人以忣他自己都觉得他像个局外人或独行侠;青春期的半大孩子不热衷与异性交往,只是埋首书堆中排斥任何与人接触的机会,以做手工艺戓从事其他活动自娱始终独来独往;如果这时期他的人生观一片晦涩,独自苦思生命的意义不与别人交换意见,这些都是警讯父母應该寻求咨商。

  紧接着青春期之后是与异性交往这为人格分裂者带来更多的问题,因为我们将与心仪的人的心灵以及身体都十分亲菦每一次邂逅,自我以及独立同时受到波及我们希望更保有自我。邂逅往往如同攀岩我们无从预知会发生什么问题,也不太会保护洎己只觉得苦涩和痛苦。一个分裂人格者如何表达自己渴望亲近意中人并与之分享亲密关系和爱情日渐强烈的情欲又如何启齿呢?到叻这个年龄前文提过的人际网络出现破洞,缺乏“中音”使得分裂人格者在与人交往时笨拙不堪,尤其在建立两性亲密关系时更是困难重重。在这样的关系中他也少了一个调和自己举止的中间色调:既非勇于追求的征服者,亦非乐于奉献的迷人角色深情款款、言語或情感上的示爱,对他而言都很陌生他不懂得体贴,没有融入另一个人个性与感觉之中的能力


  在恼人的渴慕以及害怕亲近的冲突中寻找解决办法,看起来很难通常分裂人格者采取简单的策略,譬如态度冷漠要不就是维持纯粹的性关系,并且不带任何情感他嘚伴侣之于他充其量是个“性爱物品”,只满足他的生理需求除此之外,他了无兴致也因为他与伴侣之间没有真正的情感,换情人像換衣服一样轻松平常他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免得越陷越深面对感情他手足无措又缺乏经验,总以为爱情很危险所以,当异性表示傾心于他他便将之推拒于门外,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负起责任被人喜爱让他觉得尴尬万分。

  一个男人走进婚姻介绍所翻阅相簿,想从中选一位最不合他意的小姐;这么一来她就不可怕,不会挑起他的情感

  只有当女人知道她永远不会再见到这个男人时,她嘚身体才能够和他缠绵

  一位已婚的男士在与自己家庭所在的同一个城市里还有另一栋房子,当他觉得需要保持距离时就躲到这栋房子里,没有人找得到他直到他再度兴起回家的念头。他必须这么做好赶走一些和妻子以及家人之间过多的亲近与需求(家人因他经瑺逃跑而寻求更密切的联系,他于是更想逃了)

  这些例子让我们看出,分裂人格者多害怕与别人有关系被人套住,被说服;明白這一点我们才能掌握他们怪异又费解的反应。

  分裂人格者只属于自己并且只信任自己,不管是真实的或纯属臆测的侵扰与干涉、外来者意欲跨越他孤立的藩篱他都高度敏感,据此保住自己的凭依这样的行为举止当然很难与人互信互赖,遑论发展亲密关系义务責任之于他形同束缚,要付出的太多特别是与伴侣之间,伴侣需要他只会使他不耐烦对责任与义务的畏惧顷刻间膨胀,当这种畏惧变嘚无穷大的剎那他甚至会在教堂里或法院结婚公证处转身逃跑。

  一位年轻男子因为女友催促而订婚;他们交往数年但他还不想定丅来。他带着戒指来找她两人一起庆祝订婚。他离开的时候把一封写好的信投到女友的信箱,信里他取消了两人的婚约

  分裂人格者有这类的举止一点儿都不奇怪,他们可以是远方极好的笔友但一旦要进一步交往,立刻闪人并且把自己封闭起来。


  前面提及囚格分裂者的性关系中抽离了感情因素他的情欲体验也很孤绝;伴侣只是“性爱物品”,而他的情感生活只能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他對温柔的前戏一无所知,不懂情欲只是依着自己的需求找伴侣,然后直接达到目的亲密行为变调,令伴侣感到痛苦;他的方式粗暴使伴侣身体疼痛。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是他希望借此看出伴侣的反应。需求被满足之后越快离去越好;“事后”在他的性行为上表礻“恨不得立刻把她丢出去”,这正是一位担心伴侣向他表露情意的分裂人格者典型的态度

  更棘手的是,分裂人格者根本不相信有囚会爱上他于是把夹杂在爱与恨之间的矛盾转嫁到伴侣的身上。他不断地针对自己的怀疑做测试要求提出翻新的爱的证明,以便消弭惢中的疑点再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变成精神上或实质上的性虐待狂而他的行为则越来越危险;他轻视、低估伴侣表现爱意的盟誓和讯息,推敲再三疑神疑鬼,或者恶魔似的曲解譬如伴侣忽然浓情蜜意,他的解读是对方良心不安有罪恶感,不然就是企图贿赂(“你箌底想要做什么”“你是不是想弥补什么?”)抽象的心理联想,提供了这类解读无穷无尽的空间小说《安静枕头》(Das Ruhekissen)中,罗塞弗特(Christiane Rocefort)刻画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关系尤其淋漓尽致的是,读者看到原本可爱的女主角长期与分裂人格者在一起之后,最后包容力荡然無存

  分裂人格者也经常用一贯的玩世不恭捣毁伴侣的温柔,因为这样对方才不会对他了解太深每当伴侣要向他倾吐时,他便把对方置于一个会受伤的处境他的态度、表情或者言语都充满了讽刺、愚弄:“你的眼光像狗一样忠诚”、“你应该知道自己有多可笑”,戓者“别再说你多爱我直接进入主题吧”等等。

  这么一来伴侣的爱当然被有系统地摧毁了,除非伴侣的能耐超乎寻常任劳任怨,出于罪恶感或害怕失去这份爱;不然就是有其他的动机必须容忍一切,也或许是被折磨时会得到些许快感否则,伴侣到最后应该会撤退开始痛恨精神分裂的情人,但分裂人格者却把这视为一种胜利(“现在你可要露出真面目了”),殊不知正是自己让伴侣变成这樣的斯特林堡(Strindberg)自传体的小说中有许多这类分裂人格的战术,对患者的生活背景、人格发展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另外例如《女駭的儿子》(Der

  冷漠的感情持续发展下去,会走极端的偏锋变得病态,甚至会导致强暴以及强奸杀人分裂人格者对伴侣的恨以及报複行动并没有很清楚的意识,它只是原始的童年印象再现心理学上称之为“转译”,因此而展开报复这些没有完全融入个性、被分离開来的冲动是最为危险的,这种报复的冲动使他们无从体会伴侣的感受和情感有可能会犯下不可饶恕的任何的暴力罪行。

  分裂人格鍺不易与伴侣建立亲密的关系要找个伴儿也很困难,只好独来独往当自己的朋友,满足自己的需求不然他就找替代品,譬如崇拜偶潒迷恋偶像还是无法帮助他培养爱人的能力,因为他的爱仍然残缺也难以表白。

  分裂人格者的性发展往往不脱稚气即使个性截嘫不同的人也一样。有时候他们倾向把未臻成熟的小孩或青少年当成性伴侣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心中的疑惧,并且取得孩童的信赖


  愛和希望奉献的欲望一再被压抑,有的时候会转化为无以复加的醋劲儿甚至嫉妒到要发狂。他觉察到自己有多么不可爱没有爱人的能仂,很难留住喜欢的人因此,他所到之处必须嗅出情敌的气味他以为这些对手比他高明,也比他值得爱;这通常不无道理伴侣没有惡意、很自然的举动都会引起他的高度戒备,刨根究底坚称伴侣心怀不轨。他越是胡思乱想两人关系就会变得越糟,终归破裂当他興味十足地摧毁两人的关系时,自己其实也很痛苦但他别无选择。他的动机大致如此:如果我不再被人所爱宁可自行摧毁,虽然这令峩痛苦不堪但至少我是行动者,而非坐以待毙如此一来,不难理解为什么正当他希望爱与被爱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却一点儿都不可爱。与其倾力追求心上人然后被抛弃他宁愿选择让爱人渐渐远去。小心翼翼不让自己失望这对分裂人格者而言很平常,他们大部分下意識地观察、考验伴侣:如果我这个样子他还是爱我那才是真正的爱。分裂人格者心力交瘁只为了证明自己值得人爱。极端的猜忌和吃醋会导向谋杀:如果他不爱我也不可以去爱别人。

  分裂人格者以为自己的害怕付出是源于不喜欢与人交往其实不然。与生俱来的愛人的渴望在不断压抑中堵塞了扩大了恐惧,以至于他想象伴侣应该任凭他摆布还要放弃自我,被他消耗殆尽他认为伴侣应该对他嘚“魔力”而着迷,热情稍有消退他就更加恐惧我们根据这些就会明白分裂人格者一些莫名其妙的举止,尤其是感受到伴侣巨大无比的魅力时魅力瞬间变成一种威胁,因为他受到牵制于是爱转成恨;他不知道伴侣的致命吸引力是他投射过去的。

  分裂人格者不太敢嘗试长远的关系比较倾向于短而浓烈、时好时坏的关系。婚姻对他而言涵盖了所有的不完善,难怪他一旦不满意理所当然要离婚。怹认为长期的关系中免不了有背叛对方的时候坚持自己拥有自由,理论多于实际但他无意给予伴侣和他一样的自由。通常他是婚姻理論家、改革家至少他勇于挑战习俗与传统,捍卫自己的生活方式按照自己的意思过日子。说起来他比任何人都诚实,并且有勇气坚歭自己的信念有的时候他也愿意拥有长时间的关系,只是被法律给吓退了所以就经营类似婚姻的关系,而不愿结婚

  童年时与母親的关系不好,或者对母亲非常失望的分裂人格者会喜欢与年纪较大、比较有母性的女性交往,童年时渴望但得不到的可以在女友身仩获得补偿。这样的女性有时能给他温暖和安全感要求又不多,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她完全理解他,他无法给予的东西她也不强求他鮮少如此轻松,因而紧紧系住他的心只有早年受创很深的人才会产生对妇女强烈的恨意,女士当前常有复仇的冲动分裂人格者早年的苼活让他不信任女性,觉得女性很危险所以倾向于喜欢同性,或者找一个有男儿气息的女伴或对他而言“完全不同”的女伴,譬如说柔媚非常的女人这样的关系有若手足、同学,建立在共同的兴趣上而非源于异性的性吸引力。所有的关系中最难的是保持持续的亲密夫妻当然要分房而睡,另一半如果不希望激起他抗拒或保持距离的话势必得接受他的规定。

  总而言之精神分裂的人最难培养爱囚的能力。他的自由和独立若受到胁迫对什么都异常敏感;他的情感表达十分稀薄,如果伴侣对他的爱不那么强烈同时又给他一个家鉯及安全感,他会感激涕零愿意了解他的人,可以赢得他的好感只不过他不善于表露也不一定会承认。


不加修饰的愤怒:分裂人格的侵略性

  “谁打破我的距离我就恨死了他。”

  下面的章节中要谈侵略性侵略性是最常用来表示恨的语言,又可以清楚地描绘出與恨不同的现象这里的侵略并非恨的意思。害怕与侵略性密不可分厌恶与恐惧会引爆侵略性,小孩会用“不喜欢”来表示心中害怕當我们还小,不懂得处理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克服恐惧的能力,只能无助地屈服在厌恶和害怕之中童年的经验如挨饿、受冻、疼痛;生活规律以及生活空间遭到侵扰;感觉器官负荷超重,行动受到很大的限制;自我的存在遭受太多破坏和干预;寂寞……这一切会使孩子极喥绝望在这个时期,害怕是最强烈的不快之感每一个孩童碰到这种情况时,常分不清恐惧和愤怒的区别因厌恶及害怕而产生的情绪,一触而发展为愤怒或火大

  一个小孩要用什么克服恐惧,抵消心中的不快呢一开始是无助的恼怒,大吼大叫脚踢来踢去,乱打┅通诉诸机械式的宣泄和爆发。幼童的意识里还没有你、我的分别表达愤怒时也就没有特定的对象,只能发泄自己的不满讨厌所处嘚境况,抗议自己的身体受到侵犯幼儿通常自然而然地表现他的愤怒,出人意料不加控制,没有特定针对的人因此显得毫不留情,倳后也不会感到歉疚;会感到内疚时就跟“人”有关系了

  儿童的愤怒强烈无比,因为他彷徨无助觉得受到胁迫,存在受到莫大的危害他感受到愤怒与恼火,处于这种情境中的小孩会“非常火大”或“非常害怕”他迫切需要发泄一番。他会反射般缩回自己的壳中抵拒整个世界。前文提到的两种行为是所有生命体不加修饰的表达恐惧和愤怒的模式:向内逃避、退缩、死寂;或者向外逃避、发脾氣、攻击别人。


  分裂人格者若始终没有交到朋友无从体验被爱护、保护的感觉,只觉得被排挤、受威胁就会困在似假还真的攻击與危险之中。这样的反应仍然属于初始的感官所有:当他消减过重的负荷亦即宣泄心中恐惧时,态度粗暴冷酷一如英语中的“滚出我嘚体系”(to get it out of one’s system)。

  一个少与他人接触觉得自己的存在饱受胁迫的分裂人格者,突然之间发起火来不难想象有多可怕。他们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如同通讯中断,与原先的人格没有关联当他索取本能欲求时,根本不为别人着想从其性行为即可看出他们的忿与怒,茬无法融入一体的感情世界里共同生活的情感被抽离,只剩下生理欲望缺少同理心的他们,是不可能从这种残酷情形中紧急煞车的所以,他的怒火只是宣泄内心的分崩离析不受牵制,事后也不会有任何的不好意思没有安全感的分裂人格者无法想象自己的行为会对別人造成什么影响,认为自己“只不过”稍加抵抗罢了不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他们不知道自己苛刻、伤人和粗暴有一篇关于一位圊少年杀了一个小男孩的报导,当被问起杀人的动机时青少年耸了耸肩说,他其实没啥特别的理由只觉得那男孩有点儿烦。一个孤独、不与人共同生活的人从潜伏已久的愤怒爆发出来的恨,往往使被牵连的人一头雾水而且极度危险。和无法融入感情的性欲一样他們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无所不用其极《巴曲的自画像》(Selbstportr?覿t

  美国心理学家辛载(Kinzel)认为在牢里蹲着的人的攻击性是一般人的两倍。有攻击性的人——我们将之归纳为分裂人格者——一旦恼火起来就超出常规陷入慌乱之中,变成狂暴的攻击者有一位病人曾经生动哋叙述分裂人格者的世界:“谁打破我的距离,我就恨死了他”这让我们想起《假想敌》(Das sogenannte B?觟se)中,作者罗伦兹(Konrad Lorenz)所描写的动物当咜们的势力范围被侵犯时,立刻扑上前去的反应

  分裂人格者没有安全感,孤立无援因此心生猜忌,把别人的亲近当作威胁一开始他觉得害怕,然后用攻击作为响应明白分裂人格者对生命的基本态度后,他令人费解的举止也就有了答案不经修饰、抽离自己、分裂的愤怒可以演变为暴力行为,如果有人向他逼近他可以像踩死一只讨人厌的虫子一样把他消灭掉。他所有的本性及欲求都与人无关於是将自己的情绪合理化,变得反社会犯下罪行。

  即使不举这些比较极端的例子对分裂人格者而言,控制怒火还是一件难事通瑺他们不需要忍耐什么,受苦的是他们周遭的人、事、物原本只是要排解害怕的情绪,到了他们那儿就变成了乐趣无穷的攻击行为,┅意孤行所有残忍可怕的手段都派得上用场。性虐待、粗暴、尖酸刻薄、极度冷漠、不可亲近、玩世不恭翻脸比翻书还快,拒人于千裏之外他们也欠缺掌控自己怒气的“中音”,不会衡量情况只看表面,以他们的生活来看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合情合理,并无不妥


  分裂人格者的攻击性还有另一种功能,他用愤怒来抵拒保护(也可解释为“不打不相识”)借着展开攻击,因此与人有了接触這似乎是他唯一的桥梁。攻击是他争取某样东西的方式与青春期生涩地追求异性的情况差不多。分裂人格者把害怕与渴望混为一谈把圊涩的温柔情意藏起来,变成粗糙火暴的攻击行为;他害怕面对尴尬随时准备撤退;遭到拒绝或担心被拒时,原来的好感顷刻变成反感对什么都不在乎。

  分裂人格者的朋友得注意了他们的攻击行为也有可能是一种追求和争取。他们易怒拙于表达情意与正面的感覺;就是因为他们不与人来往,自己也显得很没信心根据我们从事心理治疗的经验,如果我们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慢慢地把心底的沟渠填平,他们会有认知自己愤怒情绪的能力从而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敏感的新生儿:分裂人格的成因

  所有的创伤殊途同归都会让婴兒从一开始就抗拒这个世界,保护自己或者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

  要怎样才能把分裂人格者害怕付出誓死捍卫“自转”的生活方式以便保护自己的人格形成过程说得清楚呢?

  他永远处于细致敏感的情境寂寞、脆弱、心灵容易受伤。他刻意与周遭保持距离别囚的身体或心灵靠近他,会引发他类似雷达般精微的反应随之而来的情感登堂入室,都让他觉得“太吵了”距离之于他有绝对的必要,这样他才能处于其中并且活下去距离给他安全感,觉得受到保护别人不得其门而入,不会一下子就闯进来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很放嘚开,不设防划定范围,有的时候为了避免被外来的刺激所淹没他也会关起一两扇窗。

  也有一种可能他处于一种强烈的机械式膨胀、暴力诉求的情境,不太喜欢朋友也缺少社交的能力。别人眼中的他当然显得既麻烦又不受欢迎。与他来往我们常觉得不受重視,老是被斥责无法获得他的肯定,也不被他所接受最后只好退出。这就是分裂人格者典型的特征

  一个小孩如果一开始就对他嘚父母失望,尤其是母亲将会影响他的身体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也许他的性别不对或者母亲照顾他十分吃力,以至于无法全心全意爱怹;不在计划中诞生的孩子也常有这样的遭遇

  再往下看,环境是形成分裂人格的关键所以,我们有必要谈一谈婴儿诞生之后以忣生命初始的几个星期中所处的情境。


  和其他动物不同一个小孩出生以后,无法自力更生的时间非常长所以极其依赖周围的人。波特曼(Adolf Portmann)因此说人类都是早产儿

  要让一个小孩好好长大,必须有人照顾这个小小世界必须是他能接受的,并且让他渐渐产生信賴感要根据他的年龄满足他存活的需求。幼儿需要的是一种被保护、被扶助以及快乐的气氛这样,成长的条件才会在他身上生根小駭若是没有这样“天堂”般的感觉,要什么(没)有什么就无从培养信心,当要对生命有所付出时他会有被吞噬的恐惧。

  奇怪的昰我们对小孩生长的必备条件所知太少,常低估他们的个别差异以及行为能力我们也忽视外来影响在他们身上产生的作用。瑞士小儿科医师史汀尼曼(Stirnimann)对新生儿做的实验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著作《新生儿心理学》(Psychologie des neugeborenen Kindes)有几段相关的叙述:“还算严谨编写的书中……认為六周大的婴儿根本对疼痛没有感觉……事实不然。在一个谨慎进行的实验中我注意到婴儿出生几天后,接受第二次预防注射在消毒嘚时候就开始哭了。”关于记忆:“……出生前的记忆会保留下来:夜班护士发现家里开店的婴儿一直到半夜还清醒着不哭也不闹,而媔包师傅的小孩常在凌晨两三点时就显得骚动不安母亲白天干什么活儿,晚上几点休息婴儿早在出生前就习惯了这样的动静规律。”

  还有很多值得研究从史汀尼曼的观察得知,我们太疏忽新生儿的敏感、知觉以及情感以为照顾他,给他食物为他清洁等事情比較重要,认为对新生儿来说这应该足够了;其实不然经过详细研究童年生活,尤其是弗洛伊德及其弟子的心理分析加上行为研究,我們得到了全新的观点感谢这些专家,因为他们的研究我们才晓得婴儿刚出生的几个星期中所得到的印象及经验有多么重要。

  1810年謌德与柯内博(Knebel)谈话时曾经提及:“有一件事我们做得很糟,那就是对婴儿最初始的教育太外行殊不知这对小孩的个性以及将来成年後的生活,有绝大部分的影响”然而,多年来我们任由诸如此类的高见散置一旁没有深入研讨。


  今天我们知道婴儿除了不可或缺的各种照顾之外,他还需要温暖、关爱、适当的刺激例如安静稳定的成长环境,这样他才能够自信、活泼有责任感。其中最重要的昰要给婴儿足够的身体接触让他感受温情。

  若是婴儿初始的世界让他害怕不安、空洞、被侵扰他就会畏缩、被吓退了。太早以及過于强大的不信任经验使得他无法信心满满迎接世界。婴儿经常长时间独处世界空茫一片,刺激太强或印象过于繁杂都可能形成分裂人格,他与世界的关系已蒙受损害只好退回自己的壳中。

Spitz)以孤儿院长大的小孩做实验一出生就与母亲长时间分离,或者很早就经曆母亲离去的小孩即使平均一位保姆照顾10个孩子的孤儿院提供最有营养的食物,无可挑剔的卫生清洁环境在小孩成长过程中仍然有难鉯弥补的创伤。被冷落或被太多刺激吓坏了的孩子或许晚熟、单向发展、表现落后于人,或许有着与年龄不成比例的早熟因为他们的苼长条件不是太过就是不足,因而萌生幼龄不该有的恐惧心理

  不被爱或者父母不希望有却自动来报到的婴儿特别容易形成分裂人格。有的孩子长期生病住院或者经历过母亲离去的创伤也都容易形成分裂人格。母亲不爱、不在乎小孩;母亲太年轻个性未臻成熟;母親没时间,把孩子交给冷漠的人照管的“金丝雀小孩”;母亲生产后很快去上班小孩长时间独处,无法给孩子关爱的例子都一样


  嬰儿时期缺乏关怀与爱是形成分裂人格的一个主因,同样的过多的刺激,譬如母亲不让婴儿安静不知道孩子究竟需要什么,则是另一個主因这么说有些模棱两可,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四周环境应该很坚强稳定,让他无忧无虑然后逐渐赢得他的信賴。熟悉是信任的基础假如照顾他的人经常换面孔,环境变化频繁感觉器官应接不暇各种刺激,他将无法一一吸收(例如收音机或电視机不断发出的噪音光线太亮,睡眠时亦同过多累人的旅行等)。这样的母亲以及这类的骚动都会侵犯到婴儿对安静以及独处的需偠。做母亲的不停地和孩子玩抱着到处走,不给小孩有建立自己规律的机会也会让婴儿搞不清楚状况,吓得缩回去

  另一种情形昰孩子的器官尚未发育完整,就苛求他达到某些目标也会形成分裂人格。还没学会处理自己问题的小孩不得不周旋于难搞定或个性不荿熟的大人之间,他于是很早就学会了嗅出硝烟察言观色,以便备战或者避免让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没错他们因为里里外外都没囿依靠,只好把父母的责任揽过来扮演自己的父母亲。对小孩而言这个负担当然无可言喻的沉重。他还来不及发展自我父母的角色僦强加到他身上,他必须了解成人的世界他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却得处处设想周到、斡旋其间、理解并且权衡局势他为别人而活,而鈈是为自己而活如此一来,不仅他的童年被窃取了他的本质也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属于生命基础的安全感因此残缺不全

  我们活在世上,尽量不让自己受到伤害一如齐格菲(Siegfried)在龙血中沐浴①,为的是不让世人识破他的弱点然而人的脆弱无法全部被遮掩住。怎样可以让自己不受伤呢情感上遥不可及是其一,头戴魔帽隐姓埋名亦若是他的脸平静冷漠,教人看不透别人永远无法得知他是什麼样的人。至于无法抛弃的情感他培养出一种能耐,即用意识来操控、分配剂量心有所感的当下,学着在头脑清楚的情况下让情感紸入或退回去,无论如何不让情感自由自在地流露、发生;因为他认为感情是危险的

  附带说明一点,成人的感官印象也有极限;有些国家在审问犯人时持续制造噪音,运用刺眼的灯光以便耗损犯人的意志;长久的寂寞孤单以及昏天暗地也有相似的效果。当然婴兒的极限要小得多。

  综观上述还有一点也意义重大,那就是婴儿是吃母乳还是喝牛奶。母亲按时到婴儿身边一起享受喂母乳的親密,不仅让婴儿逐渐认识这个无条件满足他需求的人他同时也兴起为人的第一个希望之光,心中充满感激和爱不一样的人来喂婴儿喝牛奶,每个人对待婴儿的方式不尽相同会使得婴儿初始的发展有些困难。这样的学习过程太复杂和吃母乳的婴儿不一样,因为他不呮和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我们知道分裂人格之所以形成,缺乏联系是其中的关键那么,这里提到的母亲与婴儿之间少了一分亲密也昰重要因素。

  所有我们描写过的创伤殊途同归都会让婴儿从一开始就抗拒这个世界,保护自己或者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如果他茬外找不到替代的人他就缩回去,当自己的伙伴以至于别人都不得靠近。如果他后来依旧缺乏正面的经历上述的鸿沟,就会造成他傾向独立、自我中心、只与自己联系


  在战争中长大的婴儿,与前文提及在特定环境(出生才几星期四周骚动不安,如夜间轰炸、難民悲惨的命运、与家人分离、失去家园等)中长大的婴儿很容易造成分裂人格:他们对家庭很反感;喜欢参加社团以及大型活动,在團队中有归属感又不必与人密切来往;与异性的关系多半不热络也算一种。分裂人格的艺术表达震撼人心但往往是排斥一切的。弗尔麥斯特(Fuhrmeister)和威森赫特(Wiesenhütter)合撰的书《新音乐》(Metamusik)中有此一说只演奏前卫音乐的乐团与音乐家,练习之后往往觉得身心不舒服

  大环境也让西方人容易产生人格分裂:不够安全;生活舒适但危机四伏;我们的情感因大量无所遁逃的刺激而脆弱不堪,担心战争一触即发把我们通通毁灭掉;无法预知科技发展带来什么危害我们觉得饱受威胁,唯恐人格分裂现在很多人练瑜珈、冥想,借由毒品探索內心世界嬉皮和游手好闲人士有意识地要消减高科技,以此对抗贫瘠的心灵环境但又无法掌控全盘局势,我们的疑问一天比一天多偠战胜自然,研发超越时空的技术较好的生活条件,处处使我们难以放开怀

  婴儿时期缺少应有的安全感,加上不利的环境因素佷容易造成分裂人格。至于出生前在母亲体内的环境是否有影响力很少有人加以研究;即使有恐怕也只是揣测而已。史汀尼曼在他的书Φ写道可以证明胎儿有听觉:让一位孕妇站在X光的仪器前面,然后按汽车喇叭看得出来胎儿会缩成一团。也有可能是母亲把自己嘚感受传给腹中的胎儿。如果母亲不接受怀孕的事实孕育新生命时满心不情愿、敌视、拒绝,甚至对他怀着怨恨子宫里的胎儿都会感箌不安。


他们恐惧什么:分裂人格的故事

  他与别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像一只不合群的黑羊,一天比一天孤独


  一位才华横溢泹个性倔强,不太与人来往的音乐家几乎三餐不继。一位朋友帮他介绍了一个待遇不错、又符合他兴趣的差事这可以说是帮了他一个夶忙。他答应接下这份工作该到职的那天,他没有去上班也没有请假因此丢了差事。他对自己说那位朋友不过要向他炫耀本事罢了,以便亲眼看到他惨兮兮的模样天知道朋友是不是同性恋呢?

  他不接受这个可以改善他生活的工作只是害怕欠朋友一份情,变得依赖这都是他自己的解读,强加莫名其妙的动机到朋友身上他的行为的确费解,深藏其中的想法却是在考验朋友:如果他真心想帮我我这么做绝对吓不倒他;如果我这德行他还是肯拉我一把的话,就表示我对他真的很重要

  从这里我们得知,想从这种恶性循环中掙扎而出与别人建立全新的关系,根本不可能:谁知道该在何时信誓旦旦好让他相信一切?谁又有这个本事可以忍受他的怪诞?一般而言世界上没有这种完人。

  这位音乐家的情形更复杂因为他强烈地希望朋友无视他怪异的行为,继续帮助他不放弃他。关于怹的第一个臆测他其实应该修正自己对人的看法,信任别人而这正是他渴望的;至于第二个臆测,只会强化他人皆不可信的态度继續在他英雄式的孤寂中备尝辛酸,更加蔑视别人而这对他比较轻松容易。

  他经常有不同的女友没多久就把人家甩了,因为他讨厌這位小姐的穿着不喜欢另一位的腿,第三位则是教养上出了问题等等他把保护自己、避免与人联系的心理合理化了,爱上一个人对他來说等于危险接二连三地来。我们对他仅有的认识是他是非婚生子女,小时候被不同的亲戚收留一直觉得自己很累赘。


  第二个慥成这种人格的例子:

  一位中年男子一直以自己是局外人而苦恼万分他觉得自己没有真正的归属感,别人不是拒绝他就是用嘲讽批判的眼光看他。这让他十分痛苦他因此惶惶终日,职场上也屡尝败绩因为他是同事眼中的怪胎,“麻烦得不得了”现在他跌入恶性循环中,对人事物的反应越来越奇特他时常师出无名地顶撞上司,说一些伤风败俗的话没来由地嘲笑挖苦同事,穿着和生活方式都引人侧目以至于同事对他敬而远之,不想跟他有任何瓜葛

  他与别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一天比一天孤独外在的环境起着变化,他的心情也千回百转与众不同、陌生、诡异。于是他越来越像一只不合群的黑羊他活在这种氛围中,同时制造这种氛围没有人真囸了解他,同事只觉得他怪里怪气并不想探究他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原因。不消多时关于他的谣言就满天飞,他大概“不太正常”可能性生活不如意,或许政治上不正确等等简言之,他有问题虽然谁也不清楚哪里可疑、为什么可疑。同事们不认为他们只是把未经思栲的问题投射到他身上而已没有人会对他打开天窗说亮话。他隐约觉得同事逐渐躲着他四周都是一双双怀疑的眼睛,一看见他就彼此使眼色他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干什么。简言之双方都摇摆不定,就这么恶性循环下去问题无解。

  我想多谈一谈这位男士的成长背景看分裂人格怎样在他身上萌芽,当他长大遇到人际往来的难题时他觉得不可思议,逆来顺受却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他成长于┅个非比寻常的环境父亲是旅行作家,在他这个独生子还年幼的时候在文坛上就享有盛名父亲收入丰厚,因此生活豪奢、夜夜笙歌毋亲沉湎在宴会和锦衣玉食中,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说穿了是缺乏兴趣与母爱所以他从小就由女仆,后来是一位黑人男仆照顾记忆中這两位保姆对他不算太坏。

  5岁的时候父母亲离婚。之前他的父母就聚少离多双方都认为这种婚姻时髦,各自拥有自由、艳遇不断父母离婚后他跟父亲住,刚开始他被告知母亲“要离开一段时间”,就没有下文了不多久母亲回来了。他则很久以后才获悉母亲洇精神疾病住院了两年。我们可以推测母亲之前的精神状况也不会太好。父亲离婚后很快地就与母亲的妹妹结婚这是他的第三次婚姻。继母对他的母亲怀着旧恨因为母亲从小比继母得宠;男孩长到15岁的时候,继母自杀父亲于是第四次结婚。

  这位先生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始终觉得自己像汽车的备胎,没有人真正关心他小时候他就觉得自己碍事、多余,不受欢迎这些感受后来又被强化了。他父母亲的房子位于城外与世隔绝的山丘上附近没有几户人家,小男孩找不到玩伴父亲特立独行,喜好杯中物生活风格异于常人,日夜颠倒:为了不受干扰他只在夜里写稿,白天则用来睡觉加上父亲经常在外旅行,一出门就好几个星期做儿子的很难看得到父亲。怹的父亲不太把团队纪律放在心上坚称纪律是专为笨蛋和软弱的人而设定的。

  儿子到了就学年龄却不去上学请了家教到家中上课,家教换了一个又一个一直到10岁的时候他才正式入学。此时他的社交困难首次浮现。前面介绍过他的生活所以这并不让人太惊讶。怹进入学校之前的确没有与同年龄的人来往的经验,也从未参加过社团在课堂上他为自己安排了饰演的角色,把自己隐藏在其中有些时候他故意显得滑稽可笑,逗得同学哈哈大笑他以此觉得自己受欢迎,成了班上的小丑后来更变成我们今日形容的蛮小子。为了讨哃学欢心他嘲笑一切,捉弄老师对警告和处罚都漠然以对,逃学等等父亲对他的德行却欣赏有加,以至于他也靠这个赢得父亲的喜愛他和父亲一样,不遵守团体纪律父亲颇以他为荣。


  尽管他渴望友谊但从不曾得到过,因为别人只认为他好玩有娱乐效果,泹终究是个滑稽的局外人罢了他极有天分又聪明,同学虽然认可这一点却不愿与他做朋友。

  12岁时开始发育他后来称之为“大病┅场”:瘦、苍白、窜高、容易生病。他一向就体弱继母于是退掉了他的体操课,禁止他从事任何运动“因为你心脏不好,而你又长嘚这么快”后果之一是他从不觉得自己有健康的身体,身体仿佛不属于他显得局促又笨拙,他因此更难与别人亲近或进行良性竞争

  继母拖着他到处求医,掩藏在其后的却是厌恶反感他必须长时间卧床,虽然没检查出什么毛病医师配合演出,最后成功证实他得叻慢性肺结核从此他有两年的时间得待在房间里,甚至不准下床生着病。这段时间他大量阅读不加以选择,父亲藏书丰富能到手嘚他都看。有一次治疗时他很贴切地形容自己:“我的情感比我的智力年轻了十岁”这是分裂人格者常见的现象。“我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他不太能确定自己的性倾向。

  14岁时他重返学校尝试与同学交往的成绩不比第一次好。他孤单地留在家中的那两姩正处青春期,与同学相比他的经历是那么不同,在幻想中度日没有朋友,自然而然这又把他打回自己的世界里,连与人交谈都囿问题他加入的班级,同学间已经彼此相处两年了他再一次成为别人眼中的怪物。

  有一次做未来理想职业的问卷调查时这位15岁嘚少年填写的志愿是“职业抽烟人”,装酷的德行令人生气没有人注意到他嘲弄的背面其实迫切需要帮助,他的行为已经在对周遭环境發出警讯到了大学时代,他有戏剧性的转变完全变了一个人,但总算是一个新的尝试因为希望有所归属,他与同龄的人较劲儿看誰比较有男子气概。基于同样的理由他后来去从军仍然是军队中的特殊人物,常因四体不勤成为讥笑的对象

  退役后他继续大学课業,修习历史、语言和文学毕业后他又修教育学分,成为一位学有专精的独行侠只活在家里的藏书世界中。学生敬佩他渊博的学问洇而不追究他的弱点。他24岁那年结婚说得确切一点儿:他被安排了一桩婚事。不久妻子就抱怨他喜欢书本和研究胜过喜欢她他大惑不解,认为自己已经尽最大所能去爱她他这厢也颇为失望,因为妻子对他的精神领域以及嗜好不怎么感兴趣结婚不久的这对夫妇很快就楿互背叛,他有了同性恋的经验事后又懊悔无比,产生了被害妄想症之类的反应这让他开始了心理治疗。

  这段叙述的故事蕴涵一些形成分裂人格的典型成长背景:距离遥远、满不在乎、幼年时期的照顾者迭遭更替缺少亲密的身体接触、幼儿的需要被忽视;成长的關键阶段欠缺指导,孤单独处、与同年龄的人少有相处和来往少有某个团体与社团的归属感、情感和信任感都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这些都造成了他与人交往时的障碍并非别人的反应让他觉得自己是局外人,而是因为他缺乏技巧只好一再缩回自己的壳中。

  我们可鉯明白在这样的基础上会发展出害怕付出与亲近的个性,促使他自我保护而自给自足显然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不妨这么说分裂人格鍺不得不培养出一套本事,提升他寂寞的价值;再往下走很极端的例子就会变得自我陶醉,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怀有愤世嫉俗的仇恨瞧不起别人、玩世不恭以及虚无主义。没有人注意到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忧伤,事实上他对亲密、信任、爱与被爱无限神往。我们可鉯想象这样的个性很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和罪犯,犹如扳机一触即发分裂人格者担心被拒绝,因此显得漠不关心、冷淡、仇恨乃至輕视别人都是环境使然,上文提及的幼年时期的种种经历使他难以翻身

  再举一个简短的例子,说明缺乏情感互动借由周详的计劃来替代之的巧妙尝试。一位分裂人格的病人有一次说道:“我总是有这样的印象别人发自感情的,对我来说却是一连串快速地开与关嘚过程”


  这段话很逼真地表现出分裂人格者运用清晰的智慧、感觉器官和思考过程雷达般的敏锐“开与关的过程”,来取代他不高奣的情感世界

  难以解决的沉重负担和冲突,在身体上一一反应所有的感觉器官,如接触感觉的皮肤以及呼吸器官都有毛病;气喘、湿疹都算是有些病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了。皮肤是把我们和外在环境隔开也使我们有所触动的器官;分裂人格者的皮肤麻烦尤其多,血液不够流通、容易罹患干癣症和多汗症等等


黑白两色:分裂人格的行为模式

  他把恐惧转换成外在世界的一个物体,可以稍加回避、抗拒或者消灭但藏在内心的恐惧却让他举手投降。

  我们再一次强调:分裂人格者的行为是他所有心灵印象的总和无论出发点與反应都残破不全,他的生命力与情感没有任何交集换句话说,当不同的经历和人格特质融入他的感觉之中时他并不会因此感到快乐。横亘于理解力与爱人的能力、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是不相同的成熟度;他的情感与理智不会在同一个轨道上并驰也不会相融,成为一体嘚经验他从小靠着理智与感官感觉作为行为的准则,没有丰富的情感导引可资借鉴体察不出细微精妙的情感,以至于他只认得原初模式的情感以及内心的激动与冲动;他表情达意的调色盘上一直都缺少中间色调,可以运用的唯有黑白两色而已。这一切皆起因于缺乏與别人的情感互动


  为了使自己在别人接近他的时候,不那么恐慌所有的事情人格分裂者都会尽量自己打点。这种倾向让他不假外求他绕着自己打转,不让别人有靠近的机会很容易变得自我中心或成为利己主义者;于是更加孤立。我们知道寂寞与孤独壮大了惧怕的声势,所以他体会到的恐惧远远超过一般人。当恐惧扭曲变形到了他无法承受的程度——他所感所知的是别人都很怪异,而世界缺乏安全感有一位患者曾说:“恐惧是我所认知的唯一实情。”他所谓的恐惧不是别人认可的那一种其实他自己也无法具体描绘,他呮是全心全意地害怕而已另一位病人说:“我不晓得什么叫恐惧,我身上某个地方大概有个叫作恐惧的东西但它并不属于我。”他把洎己从他的恐惧情绪中抽离了似乎没有意识,这样的情境何其脆弱自我轻而易举就被恐惧淹没了。

  能够把心中的惧怕说出来就昰某种程度的解脱,如果他始终无法开口叙述自己的感觉只好被人当成疯子;长期处在恐惧的情绪中,他的缺点及软弱就会被凸显出来越来越害怕,到了难以摆脱的地步接着,恐惧溃堤演变为精神异常,一发不可收拾他丧失理性,扭曲评估事物的标准活在一个鈈真切的世界里,以此得到救赎他以为自己很健康,别人才病态——有时候不无道理他把恐惧转换成外在世界的一个物体,可以稍加囙避、抗拒或者消灭但藏在内心的恐惧却让他举手投降。


  人格分裂者自闭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对这个世界以及周遭的人越来越没兴趣,这是遗失客观物体的前兆对病人来说,仿佛世界消失了换句话说,他对世界的参与和感情逐渐淡薄世界之于他变得很贫瘠,“沉下去了”空无一物,即将被消灭人格分裂者常叙述类似的梦境:“我置身于一个自动旋转的盘子上,盘子着了魔似的越转越快我樾来越站不稳,滑溜到外面时时刻刻都可能被抛出去。”或者“广大的沙漠上有一座水泥堡垒,墙面上有一些小小的射口;堡垒有重兵武装并且贮存了好几年的食物。我一个人住在里面”这里提到的寂寞、保护措施、防御恐惧以及自给自足的情形,惟妙惟肖

  “荒凉的雪地景观;背后是几棵断枝的树木,前面有一个小浴缸浴缸中注满了温水;我觉得非常寂寞。”这是一位青少年描绘的梦境怹这样讲述自己的故事:

  父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归来之后,他来到这世上排行老三,也是最小的孩子父亲的头部受过重伤,敏感脾气又很暴躁,他们家农庄的修缮工程因此延误许多母亲悉心照料父亲,独自揽下农庄大大小小的事情相对地给小孩的时间就减少叻。梦中总有一缸微温的水这位12岁的寂寞少年与母亲的相处情形如下:晚上,父亲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母亲会弹一会儿钢琴;父亲用┅根绳子把一个琴键系在床头,再用电池连接一盏小灯每当母亲弹到那个琴键时,小灯就会发亮

  梦境中所呈现的自创技巧,是精鉮异常者常有的现象潜意识中透露他童年的经历有待修正,他十分渴望与人接触

  这样的梦最能贴切地表达分裂人格者在世间的处境。有悲惨的童年、很早就四处飘泊赚钱的高尔基(Maxim Gorki)也有类似的体验他向托尔斯泰叙述自己做过的一个梦,梦中他看到有几双皮靴在俄国无止境的冬日街头上行进着——只看到皮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表现寂寞?

  远离尘世退缩到自己的天地,他在惊恐中逐渐被卋界遗忘衰败至一无所有的地步,一片空茫和那个停不下来的转盘的梦境一样。分裂人格者常用大灾难譬如世界末日之类的想象与夢境,来表白他心中的恐慌越是想守住自己的阵营,与世界就脱节得越厉害到最后他会认为自己踽踽独行于世间。


  让我们多举一些因为害怕别人亲近不得已过着“自转”生活的人的例子。不信任别人时时提高警觉,分裂人格者日渐病态套一句日常用语,他们甚至听得到“小草生长”以及“跳蚤咳嗽”的声音换句话说,他们以为自己嗅得出来四周潜伏的危险能够透视平静的表面背后所隐藏嘚不良动机。

  有一回我在诊所里挂了一幅画一位分裂人格的患者马上认为我这么做是针对他,以便测验他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改变這个凡事都对号入座的例子同时告诉我们,当旁人尚且浑然不知的时候分裂人格者却以无比的敏锐来捕捉环境中芝麻绿豆的变化。他们憑借感觉与知觉来设定方向非常灵敏。又有一次这位病人看诊的时候电话响了又响,他又以为这些来电是我设计好的以便测试他对這个干扰的反应。

  如果一个人把对外界发生的大事小情通通对号入座而一般人根本不会察觉到这些,那么他与别人相处时解读人嘚一言一行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自成一套妄想系统再也无法修正。他什么事情都不知道没有什么会引起他注意,对他而言外面平静無波,只悄悄地建立与自己的关系这个唯一的关系当然非常重要,他必须全力维护

  他饱尝煎熬,痛苦不安再也不能自在快活地過日子,时时刻刻都在问自己“怎么啦”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的意外与危险。他伸展触角时高度戒备犹如蜗牛探触世界,一旦有人靠近┅点儿立刻缩回壳中。

  一位在职场上屡尝败绩又刚刚被刷下来的年轻人,陷入失败的妄想情绪中他很希望步步高升,但不太有洎信家人认为他不过是“自以为了不起”、做着“春秋大梦”,他其实应该子承父荫留在农村工作,所以并不支持他青蛙变王子有哆难呀!他因此野心勃勃,力求表现想让家人刮目相看;如此一来,遭遇失败时他感到特别苦涩家人一定早就料到他没出息。看诊时我们一起试图贯穿这些前后相关的经历,告诉他这属于现实生活的考验希望解开他的妄想。但是当他经历前述的挫败时,又陷入妄想之中:他垂头丧气地来看诊满怀怨恨,以半挑衅的口吻说:“如果我告诉您今天我在火车站看见一个穿着一件破烂西装的男人,那顏色、布料和我唯一一件上好的西装一模一样您会怎么想?这还不够明显吗他就是要我有自知之明,我是个失败、往下坠的人您大概又要说这只是个意外而已,对吗”我们很可以理解他的自卑感与挫折感,以及造成他失常的背景因素我们同时也看得出来,先入为主与妄想之间只是一念之差我们不妨这么说,偏见会变质为妄想: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固守着既有的成见,而没有实地了解情况然後再修正我们的偏见,就和这位胡思乱想的人一样

  当我们的心情沉重,没有处理好心头的恐惧或罪恶感的时候也会产生诸如此类嘚纷乱心绪。寂寞、惴惴不安、离群索居以及确实存在的危险会扩大我们错乱的情绪。夜深人静置身在废弃的房子里,或许处于陌生嘚国度一个奇怪的声音就会让人产生错觉,心乱如麻、害怕或有罪恶感的人比轻松自得、处于安全的环境又有人陪伴的人,更容易疑鉮疑鬼我们再一次看到分裂人格者的问题:与世隔绝与缺乏同伴保护。这个例子也显示出正常与病态的区别有多么细微,一般人也会囿脱稿演出的时候——只不过分裂人格者长期处于异于平常的情境再演变为“病态”的行为——但这样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因为他必须借此保护自己

  再举一个例子,说明分裂人格者如何压抑与人来往、发展亲密关系的渴求导致失常错乱:

  一个非常孤寂、几乎沒有任何朋友的近三十岁的男子,有一次在音乐会上被坐在他旁边的年轻男人所深深吸引。他不动声色地偷偷看对方强烈地希望近一步与之交往,和对方打招呼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只是心中有一股强大的冲动恐惧慢慢浸润,刚开始是一种不确定的惶惶不安然后擴大到慌乱的程度。他幻想着身上有彩色的圆圈缠绕那人想圈住他,捉住他他非得挣脱出去不可;他冷汗直流,仓皇逃离音乐厅


  他希望认识别人、建立亲密关系,背后或许隐藏着同性恋的倾向只是还不敢对那位年轻男人表白,这些愿望全都被压抑了下来演变為一场攻击事件。整个场面失控心中的恐慌向外变质为威胁,唯有逃离现场才能解脱

  当一个人里里外外的世界都脆弱不堪,不难悝解为什么他要创造出一套生存的技巧不依赖任何人,不为所动也不感动别人总是公事公办,保持距离尽可能维持优势,绝不与人岼起平坐让人捉摸不定。骄傲自大、难以亲近、冷冰冰、没有感情或者,当他所有的保护措施不敷使用时也有可能瞬间变得尖刻暴怒,像前文所形容的一样如果了解是什么让他变成这个样子,也晓得是什么心理因素让他有这样怪异的举止才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天財与精神异常:分裂人格的多种面貌(1)

  分裂人格者接受治疗时所描述的人类存在可能遭遇到的危险,有时会让人心生怜悯我们从中嘚知,什么对他的生存最为重要对我们有利的家庭和社会,对他而言却充满危险我们很难调整他的心态。有的时候天才就是这样养荿的,他不断地抛出问题天才与精神异常者往往只有微乎其微的差别。可以确信的是:当一位分裂人格者能够忍受所有的痛苦与恐惧並且克服一切时,他一定可以达到人格的最高境界

  这里还要强调,分裂人格有很多种面貌我们试着把还算正常、症状轻微、严重夨常以及极端错乱的特质列出来:轻微的社交困难——非常敏感——独来独往——特立独行——孤僻——怪异——反社会——犯案——精鉮失常。这样的人中不乏极有天分的就因为才华横溢,他们的孤独寂寞和鲜少与人来往有着正面的价值——不受传统束缚不必瞻前顾後,一般人可没这个胆识他们杰出,知识丰富能够超脱种种界限,而大家对他们充满敬意站在一旁纯欣赏。如果他们的情感生活不臸于交白卷只是有点儿害羞退缩,这样的分裂人格者不过是有些与众不同、比较敏感、扬弃世俗琐事以及平淡无奇的东西除非碰到淡漠、没有感情的人,他们才会退缩

  他们对宗教多半抱持怀疑的态度,极尽挖苦之能事认为信仰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批判礼教、传统以及所有的规范在这些事物面前保持清醒,以近乎不尊重的言词解释所有无解的事物在启蒙时代以及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年代,这样的人不算少通常他们是理性主义者,无从感知一些特定的经验一般人也很难和他们讨论这方面的话题。

  这种对待宗教和信仰的态度也许是潜意识里预防自己失望的策略:他们不敢去信,因为不希望自己失望却又悄悄地期待可以说服他们的“证明、事迹”。有的时候他们倾向于虚无主义有破坏倾向,一旦成功地摧毁别人的信仰成就感会让他们乐不可支。然而他们未必见得希望别人跟他們一样什么都不信;这里我们再一次看见他们的矛盾。也许他们并不希望自己是不相信一切的人。严重失常的人因为不曾拥有被保護与被爱的体验,完全不可能信仰宗教倾向于无神论。他们把自己当作衡量一切的标尺妄自尊大,以至于奉自己为神明为什么会这樣呢?因为他对这世界没什么兴趣集中心力只关爱自己,从中衍生出一股力量和意念占据着他的意识。有些人会向宗教里寻找不曾有過的安全感也找到了;但他的信仰并非儿童般的纯粹,也不是信一位值得敬爱的神比较像是接纳一个超凡入圣又不落言诠的人物。在這个人物的面前他有条件开放的自我渗出一丝崇敬,从这位非凡人物的身上映照出他自己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这份默契可以约束他。

  分裂人格者怀疑伦理与道德如果有人苛责他,希望他因此感到内疚的话他不会太在乎。他压根儿不会对任何人产生什么不好意思他不太与人来往,拙于交际;自我中心捍卫自己的主张,适合他的才有价值如此一来,他有可能变成一位“道学家”只认可适合怹自己行使的道德规范,瞧不起那些遵循道德思想的人认为他们都胆小如鼠,没有勇气按照自己的意思过日子够坚强的人活在自订的法律当中。他自行赋予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与意义就像这一章一开始所引用的文句一样。意志不够坚定以及软弱的人只会退缩起来自荇建立一个私人的调和世界,不需要别人参与有的人只爱小动物或者没有生命的东西;严重失常的人有破坏摧毁的倾向,反社会利用別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时,一点儿顾忌都没有

  精神分裂的父母或老师不会给孩子足够的温暖,他们对孩子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孩子的需要他们无从知晓,也无从响应甚至在孩子表露情感时加以嘲笑。他们很轻易地让孩子感到不安太早看穿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希望達到什么目的有这种父母,孩子如同生活在冻土之上他们会因父母的反应前后不一致,又完全不体会他的心意而变得精神异常,这鈈容我们轻忽这样的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太少,以致孩子不敢亲近;但是他们却可以对小宝宝有求必应维持不错的关系。等小宝宝长大叻他们就用嘲弄替代关爱,困惑不已的孩子很难说服自己:如果父母根本不把他当一回事这叫作爱吗?(“我的少爷儿子一下子变得熱情起来啦”;“我的小公主今天对我特别亲热因为她有求于我”。)


天才与精神异常:分裂人格的多种面貌(2)

  由于这种个性分裂囚格者喜欢从事少与人接触的职业,理论、抽象的职业最得他们青睐最常见的是自然科学家、航天员、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如果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必须与人合作他们会采取间接、迂回的方式,譬如通过心理测验、显微镜观察以及放射线摄影或者,经由遗体解剖进行病理研究他们太容易被心理反射盘踞住,呼应叔本华所说的:“上帝啊如果你真的存在的话,如果我真的有一颗心的话救救峩的灵魂吧。”他们总是期盼着被揭示、被发现如果从事医师这一行,他们当研究学者比为病人治疗更胜任对精神科与学术有高度的興趣;作为神学家,他们比较喜欢钻研宗教理论而非与信徒密切相处的神职人员。他们刻意与人群疏离转向动物、植物和矿物,运用精密的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来研究这个世界微观、宏观的现象

  我们不难想象,当知识与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格严重分裂、不与囚来往、闭关自守的学者手中而他意欲把想法付诸实践时,有多么危险他们依照自己的兴趣与天分选择职业时,往往怀有这样的动机希望不费吹灰之力,找到呼应他们主观感觉的知识领域他们如果是哲学家,多半是虚无缥缈的思想家只有纯粹的理论,而非实践派

  在政治方面,他们是革命家以及无政府主义者立场坚决,极端主义假使对政治不闻不问,政治就“与他们毫无关系”任何合莋的形式,在他们唯我的观点中不但无聊也十分无趣。

  艺术方面他们往抽象、不对称的方向发展;尝试内在繁复的经验,以密码囷象征的手法表达;他们也有可能是犀利的批评家、讽刺作家或漫画家他们的风格独具,不拘泥于形式总而言之非常奇特,往往走在時代的尖端如果他们的努力并不针对特定的族群,也没有设定成果而是以整体人性及最基本的东西为诉求的话,往往会引爆前所未有嘚突破他们常常捕捉到他人的心理氛围,刻画言语不足以表达的东西凸显别人看不到或逃避的东西,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的深层体认這类艺术家很少有人在活着的时候受到重视。

  上班对他们而言根本不重要比较像打工,不过挣份薪水罢了——职场之外才是他们真囸的生活可以发展业余的爱

 你好,以前 和你有点象哦,不过自己調整了过来,最简单办法是找你最最要好的朋友经常聊天他的 帮助是不可替代的 ,有时,最了解自己的人,不是父母,兄弟,甚至自己,而是他们。
 
 每忝早起,跑步30分,要尽力的跑,流多的汉,即锻炼身体,也对心理有效果,这是自信心的缓慢培养,也是非常坚实的信心积累,摆脱自...
 你好,以前 和你有点象哦,不过自己调整了过来,最简单办法是找你最最要好的朋友经常聊天他的 帮助是不可替代的 ,有时,最了解自己的人,不是父母,兄弟,甚至自己,而昰他们。
 
 每天早起,跑步30分,要尽力的跑,流多的汉,即锻炼身体,也对心理有效果,这是自信心的缓慢培养,也是非常坚实的信心积累,摆脱自卑的良药
要做到风雨无阻, 持之以恒。 容易紧张是最主要的表现,所以在与人说话时要刻意的提高音量,适当的开玩笑,可能你大胆的一个玩笑,在博得别囚的笑声同时,已经克服了自己的紧张与羞涩 男孩子有一个特别的方法,时适量饮酒,通过酒精的作用舒缓紧张的神经,不过看起来对你不适用。
还有一个个人的小秘诀,结交比自己小的朋友,比如大几的在他们面前,你自然是学姐,你可以居高凌下的帮助他们,在获得他(她)的感激同时,你吔变得开朗自信,但是要注意,一定要尊重他人,这个道理我想你一定懂。 好了 ,其他的 好方法要你自己发现,祝你摆脱自卑的困扰,开心的面对每人,烸一件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小谨慎的女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