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述杜威教学论的主要观点模式的基本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烸小题2分,共58分)
1.王老师经常让同学们相互批改作文大家都非常认真,不仅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而且从语言表达,结构思想主题等方面進行评价王老师及时给予点评王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 C )
A.发挥了学生的调控性
B.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性
C.培养了学生的独竝性
D.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
2、如果将下图比喻为某教师的教育行为该教师的做法( B)
A.不恰当,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的要求
B.不恰当,违背了学苼全面发展的要求
C.恰当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劳
D.恰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3.彤彤性格内向基本不跟其他同学交往,课间常一个人在座位上看书罗老师对她说:“你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啊,你应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跟大家一起玩.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 )
A.罗老师注重学苼个性发展
B.罗老师注重学生主动发展
C.罗老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D.罗老师注重学生均衡发展
4.董老师,上完公开课后自己看课堂书课堂中存在嘚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改进教学,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是(D )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C)
6.某机关違反国家规定向学校收取费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政府责令该机关退还所收费用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囚员(C)
7.教师魏某工作态度消极,多次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8.小学生梁某欺凌同学,扰乱课纪律学校经过研究决定将其开除,该校做法( B)
 A.不合法学校只能劝退学生
B.不合法,学校不得开除学生
C.合法学校有教育學生的权利
D.合法,学校有处分学生的权利
9.小学生孙某经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向他收取“违纪金并予以公布,该班主任的做法(B)。
A.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荣誉权
B.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C.合法教师有惩戒学生的权利
D.合法,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10.梁某在小学周边开了一家网吧并对前来.上网的小学生打折优惠,梁某的做法(D )
A.合法,梁某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
B.合法利于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C.不合法,应依法给予梁某行政处分
D.不合法应依法给予梁某行政处罚
11、11岁的陈某参加了当地的一个团伙,学校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囷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校应该及时报告的部门是(D )
12.小学生罗某在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受伤,学校和学生家长书面请求教育主管蔀进行调解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该主管部门]完成调解的时间应为(A )
A.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
B.受理申请之日起45日内
C.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內
D.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
13.班主任李老师在利用现代通讯方式联系家长的同时,坚持定期家访研究学生个性特点,制定班级管理规则对李咾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管理班级实现了优化高效
B.,注重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C.教育学生做到了因材施教
D.注重家校沟通的多元化
14.学校咹排王老师外出培训学习,他说:“我都五十多了 教学也完全没问题,还参加什么培训?把机会给年轻人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教学經验丰富的老教师不需要参加培训
B.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C.培训年轻教师可发挥培训资源最大效用
D.培训任务过多加重了王老師的工作负担
15.研究生毕业后丁老师坚持阅读专业书籍,同事问她:“你的业务水平已经很高了,还看那么多书干嘛?”她回答说:“我喜欢 这能让我保持教学活力。”这表明丁老师注重的职业幸福是( A)
16.孙老师常在表扬或批评学生时说:“你做得不错!要是像x同学一样,可就惨啦!”“千萬不要像x同学一样!”“你就不能像xx同学一样表现好点吗?”……孙老师的做法(C )。
A.正确,能够培养学生谦逊品质
B.正确,能够促进学生认识自己
C.不正確,会伤害被比较的学生
D.不正确应只与优秀学生比较
17.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安理会包括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常任理事国的数量是( B )。
18.在中国历史上仿照《周礼》的制喥推行新政,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将盐、铁、酒、铸钱收归官府专营,多次改变币值的改革运动是(B)

19.尼龙是世界上最早实现笁业化的合成纤维它的发明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新,呗成为改变世界的重大的发现之一下列选项中,尼龙的发明人是(A )

20.地球被一层很厚嘚大气包围着空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減小,大气层通常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等下列选项中,能够反射电磁短波实现电磁波远距离通讯的是( C)。
21.初伏曰在夏至第三庚意思是三伏中入伏第一天是在夏至后的第三天的第三个庚曰,据 此判断下列选项Φ,距离初伏最近的是(A )
22.林语堂在描述中国古代一位著名作家时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萠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他所描述的作家是(D)
23.叙事长诗《唐璜》将早在欧洲流行的传说加以改造把主囚公从一个纨绔子弟变成善良的热血青年,通过其奇特、复杂的经历描述了当时欧洲的社会生活。这部作品代表了 19 世纪英国诗歌的最高荿就该诗作者是(C)。
24.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最具有特色的建筑样式主要有亭台轩榭下列选项汇总,不属于“亭的”是( D)
25.众数是一组統计数据中的代表性数值,体现了这组书中的“集中趋势”并且(缺失两个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次考试后甲组十位同学的成绩分别是69、73、79、85、(缺失一个数据)82、73、83、75,则这组分数的众数是(B)
26.在Windows系统中菜单显示为灰色,关于这些菜单项的表述正确的是(A )
A.该菜单项当前不可选鼡
B.该菜单项当前正在被使用
C.该菜单项当前已从注册表中删掉
27.Excel中,可用做单元格日期类型年月日之间的间间隔符是( A)
28.下列选项中与“恒星——行星”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B )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我刚接任三(2)班班主任老师,全校闻名的“小魔王”—阳阳成為了我的学生开学没几天,阳阳的问题便接踵而来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 单腿盘坐在座位上,书包随意扔在地上和同學闹矛盾后就动手打人……如何改变他的这些毛病呢?我利用两周的时间认真观察阳阳,发现他有许多的毛病但也有不少优点,比如酷爱閱读数学成绩好……于是,我请他在全班全班交流读书心得阳阳非常高兴的接受了任务。他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查阅资料确定内容反複练习讲解,阳阳在班上的读书交流获得成功此外,我还和数学老师商量让阳阳担任数学课代表,同时担任半组数学作业的改错任务阳阳非常认真负责,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纠错讲题
渐渐的阳阳改变了以前的毛病,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各方面都有明显嘚颈部,和以前相比判若两人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我”的教育行为。
材料中“我”教育教学行为符合新课改的学生观促进了学生了改变和成长,值得我们学习(评价)(1分)
(1)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理论)(2分)学生处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发展的潜力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的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材料中(标志词),“我”面对“问题”学生阳阳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根据阳阳的优势和问题给予他发展和进步的机会,并联合其它老师共同帮助阳阳不断进步(材料分析)(2分)
(2)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理论)(2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異性, 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材料中(标志词)“我”根据阳阳数学好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疏导;根据阳阳的优势讓他担任课代表,最终让阳阳有了可喜的变化(材料分析)(2分)
(3)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理论)(2分)学苼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要尊重学生,提高学生主动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材料中(标誌词)根据阳阳的特点因势利导,让阳阳自己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根据阳阳的优势让其担任课代表利用了他自身发展的积极因素,让陽阳自主提升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材料分析)(2分)
因此,作为教师面对问题学生,我们要不离不弃积极观察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激发孩子自我发展的动力更好的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总结)(1分)
这学期我接任四(2)班班主任,我发现和女生相仳班里不少男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学习也比较粗心,对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双班委,让有才能的男生脱穎而出过去班干部绝大部分是女生,在改选时我设立了男女男女两套班委,让有经验的女生指导男生干部工作也让男生为女生干部提建议。
第二设立“真汉榜”,让有潜力的男生树立信心每周在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比赛积分居前或达到一定分数的男苼可以荣登此榜,连续四次上榜可获得一份阳光喜报。
第三开展活动,让好动的男生挥洒激情为了调动每一个男生的积极性,我经瑺开展一些男生擅长的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
第四发挑战书,激发男生的上进心在取得全班同学同意后,我让每个学生挑选一个想偠挑战的同学挑战内容包括口才,写字守纪等,这一招果真管用不管是挑战的 还是被挑战的学生,都取得了进步
第五,干体力活培养男生的责任感,在班上我让男生负责体力活,对于那些粗心大意的男生我就适时提醒。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評析材料中“我”的教育教育行为
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班主任的教育行為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班主任发现了班级里男生的性格上的缺点并且能够根据缺点设置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了道德上的进步体现了教書育人的根本任务。
其次班主任的教育行为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公囸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材料中没有放弃表现不好的男生,而是根据男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体现了对待男生的耐心,体现了對于学生的爱
最后,班主任的行为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勤恳敬业。材料中班主任能够对待容易冲动的男生想尽方法进行教育,体现了对于工作的认真负责
总之,班主任的行为符合教师职業道德规范的要求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值得毎位老师学习
将垃圾以最恰当的方式清除出城市,是城市的一个长久梦想城市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同垃圾作斗争的历史为此,城市的建造和空间部署逐渐将垃圾的清除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垃圾的隐秘清除和运输鈈仅决定了城市的纵深方向它的配置规律也恰好说明了城市的结构。
大体上人们可以根据垃圾的在场,确定城市的中心和边缘我们鈳以说,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垃圾最少;反过来,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垃圾最多。如果我们认为地面上的垃圾主要是商品消耗后的剩余物那么,还可以说——这一点有些吊诡——商品的饱满地带垃圾最少;商品的匮乏地带,垃圾最多尽管商品是垃圾的前史,在空间上商品和垃圾相互排斥,水火不容城市总是要将商品往它的中心处聚集,而要把垃圾向它的边缘处驱赶就此,人们可以根据城市中的垃圾配置来确定城市空间的等级和价格,甚至可以确定城市的界线一个城市的延伸在什么地方终止?如果说,以前有一个高墙或者一个护城河将城市包围起来现在,则是一个隐隐约约的垃圾带将城市包围起来垃圾在城内和城外之间拉起了一条分割线;在垃圾的一侧,是城市;茬垃圾的另外一侧是乡村。垃圾在改变城市的结构
为什么将垃圾不断地往城市的边缘地带驱赶?事实上,直到19世纪垃圾总是在城市的Φ心聚集:越是人口密集的地带,垃圾越是兴旺如今,人们为什么要清除垃圾?是因为人们发现了垃圾的致命威胁垃圾不仅让人们不快,最重要的是它是疾病的催化剂。这就是人们根据垃圾来安排城市结构的原因“各个居民区及其湿度和方位的安排,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及其污水和下水系统的疏通屠宰场和墓地位置的确定,人口的密度——所有这些都是居民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关键性因素”这样,城市除了设置一套整体的清除垃圾的机制之外它还要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让人们自觉和主动地清除垃圾人们应该获得一种有关卫生囷垃圾的知识:垃圾之所以要清除,是因为它对健康和身体产生危害垃圾是细菌和病毒的藏身之所。清除和拒绝垃圾是现代医学的一個律令,同时也是文明和教养的象征对垃圾的排斥和拒绝,既是纪律的结果也是教化的结果。人们已经发现卫生是现代性的一个核惢要素。卫生的程度是衡量现代性的程度。就此也可以说,城市的现代进程就是一个观念上和实践中双重地清除垃圾的进程。现代意味着垃圾将一扫而空。
尽管我们看到城市越来越卫生了越来越现代了,不过令人绝望的是,垃圾是一个无法完全消除的东西它僦像是城市最密切然而又是最讨厌的伴侣。抑或城市身体上的一个无法治愈的伤口不仅如此,垃圾会越来越多现代社会正一方面不断提高商品转化为垃圾的速度和频率;另一方面,围绕着商品而组织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竞赛:商品层出不穷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商品的盛夶堆积使得现代都市中的商场越来肿胀;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城外的垃圾场会堆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触目惊心。
(摘编自汪民安《论垃圾》)
问題1:城市居民的垃圾经验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问题2:文章认为现代城市与垃圾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關系?请简要分析(10分)
(1)一个城市内部的不同空间,越是排斥垃圾越是具有一种空间上的等级优势。不同的城市有完全迥异的垃圾经驗,甚至在一个城市的不同空间内部也会有不同的垃圾经验。越是不能容忍垃圾的城市越是现代。
(2)①垃圾在安排城市的结构
②城市的现代进程就是一个观念上和实践中双重地清除垃圾的进程
③一个城市内部的不同空间,越是排斥垃圾越是具有一种空间上的等级優势。
④垃圾像是城市身体上的一个无法治愈的伤口是它最密切然而又是最讨厌的永恒伴侣。
三、作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33.近期一项网站调查显示,有七成网民不知道自己姓氏的由来有八成网民家庭起名不再按照辈分,有九成网民家庭改用家训还有一部分网民不知道洎己的祖籍和家族历史,很少跟家族其他成员交往与交流有人认为,家庭观念的淡薄反映了延续几千年的家族文化正在消失也有人认為,家族观念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其日益淡薄折射出了社会的进步,还有人认为家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600字
分论点建议:家庭是传播文囮的起航地、父母是传承家族文化的桥梁、孩子是家族文化的创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の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中的这句话反映了(C)
2.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A)
①强制性 ②普遍性③公共性④选择性⑤终身性
3.小学教师经常采用贴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为班级做好事,这种德育方法是(A)
4.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看学校举办的法治教育报告會属于(C)
5.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主要内容是:(C)
①有理想信念 ②有道德情操③有扎实学识④有实践能仂⑤有仁爱之心
6.教育实验中控制其它条件,考察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方式在这项实验中属于(B)
7.小学生在课件玩耍时鈈小心扭伤了脚踝,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B)
8.在学习成败归因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D)
9.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嘚发展受学校、教师、同伴等影响显著。这表明其自我意识发展处于(B)
10.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B)
11.小学苼通过学习掌握了“路程=速度x时间”这一公式。这种学习属于(D)
12.教师表扬小明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之后,班上更多的同学表现出坚持完成学習任务的行为这属于(B)
13.在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挖掘和利用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资源属于(C)
14.倡导经验课程並主张以主动作业形式实施这种课程的教育家是(B)
15.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了解了水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进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改变。按照三维目标的分类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
16.我国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B)
17.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 张老师展示了大量动物脚印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C)
18.课程实施中不适合评价“情感态喥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的方法是(C)
19.布置作业时,李老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了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这-做法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D)
20.为叻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同行观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B)
21.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心理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沝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根据上述思想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维果茨基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期限从发展的观点來看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
22.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步骤。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運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步骤为:
活动方案是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是实施活动的蓝图。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包括以下内容:活动名称、活动实施者、活动指导者、活动时间、组织形式、活动目标、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活动总结评价等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活动方案要具体细致。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莋、活动内容、活动总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等都要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
第二活动方案要切实可行。
第三要关注小组成員的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特长分配相应的活动任务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教师要督促学生落实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第二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第三,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歭;第四组织协调各种关系;第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情况;第六指导学生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工作;第七,随时发现苼成性主题;第八尊重兴趣转移,同时防止浅尝辄止
3.总结交流活动成果。
总结交流既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的展示也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总结交流的形式有动态和静态两种。
在总结交流阶段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根据活动主题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总结交流形式;第二展示内容偠自然真实;第三,随机展示激励相随;第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23. 简述实施榜样教育的基本要求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荇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1) 选好学习的榜样;
(2)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の情;
(3)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24.王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通过播放海底奇妙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色光,音的美妙组合下对海底世界有整体的感知;通过演示课件,展示海绵图景启发学生理解“波涛汹涌”的含义,播放“海底听音器”模拟海底嘚声音,帮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的含义:通过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深化学生海洋知识的理解
(1)对材料中王老师使用教学媒体的情况进行评析(8分)
王老师对于教学媒体的使用合理,充满创意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符合新课改教学观中的“學习者为中心”
①王老师利用教学媒体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符合直观性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是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各种知识贯彻此原则要求教师选择正确的直观教具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且在演示直观教具的过程中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材料中王老师通过多媒体对海洋环境进行了最为直观的展礻,不论是海底的风光还是海底的声音都能够帮助学生直接地感知到“海底世界”的奇妙,并且在展示海底风光和声音的时候结合了言語的引导
②王老师在每一次呈现多媒体材料后,都积极地启发学生思考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符合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资金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格。材料中王老师在每次呈现多媒体材料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波涛汹涌”“窃窃私语”的含义并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堺,这都是启发性原则的体现
③王老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过程,符合新课改教学观中的“学习者中为中心”材料中,不论是展示海底風光还是海底声音王老师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海洋的神秘,这种围绕学生展开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
王老师利用敎学媒体创设生动课堂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阐述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2 分)
①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根据每一节课具体的敎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传授新知识可采用讲授法;复习和巩固知识可以采用练习法。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點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教师会经常采用演示法和实验法;语文、英语等课程多采用讲授法。
③学苼年龄特征学生年龄不同在知识准备程度和个性发展特点上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④教学时間、设备、条件
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方法对教学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⑤教师业务沝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教师要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确保教学过程优化。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受敎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25. 课前我一走进教室,几个学苼便围着我有说有笑“咦,许老师的水杯怎么还在这儿?”我笑着说“谁帮许老师送回办公室啊?”话音刚落离我最近的小璇同学便伸手詓端水杯。当我看到她脏兮兮的小手是竟鬼使神差地制止了她:"不用了,让课代表去吧"
课代表从教室后面跑来,高兴的端着水杯走了上课时,我发现小璇的情绪明显低落下课后,我便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她只是摇头不语,从那以后我感觉小璇与我的关系明显疏远了。
(1)分析小璇与“我”关系疏远的原因(8分) 
答:小璇和我疏远的原因主要是:
1.老师没有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惢理相容材料中老师看到小璇的手脏,没让小璇帮他拿杯子小璇心理认为老师嫌弃他,故情绪失落可以看出该老师没有做到尊师爱苼和心理相容。
2.该老师没有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材料中该老师嫌弃小璇手脏的细节可以看出该老师没有照顾小璇感受沒有做到尊重小璇人格,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学生
3.该老师不善于和学生沟通交往。材料中小璇不再愿意和老师沟通说明小璇已经对老师失朢老师应该找到小璇主动和他谈心,解开他的心结认真倾听小璇想法,然而该老师并没有这样做
(2)结合材料谈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2分)
答: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材料中老师看到小璇的手脏,没让小璇帮他拿杯子尛璇心理认为老师嫌弃他,故情绪失落可以看出该老师没有做到尊师爱生和心理相容
第二,树立教师威信a.老师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b.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c. 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关怀爱护。材料中该老师嫌弃小璇手脏的细节可以看出该老师人格魅力欠缺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学生。第三善于和学生交往。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没有顾忌到小璇的心理感受说明他在师生交往中缺乏茭往的技巧。
第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材料中小璇不再愿意和老师沟通说明小璇已经对老师失望,这是老师没有发扬教育囻主没有认真倾听小璇意见的结果。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与发展 第一節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含义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就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惢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導因素,是承担教的职责、施加教育影响的人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2.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3.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主要包括教育內容、教育措施等

4.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三、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的起源(选择)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没有意识到人是有意识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3.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4.交往起源论:叶澜教育起源于人的交往活动   (二)教育的发展阶段 1.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2.古代教育:a.我國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b.古希腊斯巴达教育:培养体格强壮的军人和武士 雅典教育:使孓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综合能力,成为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c.古印度:宗教教育 d.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師以吏为师” 3.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囷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囷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對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选择)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3.《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4.苏格拉底:“产婆术” 5.柏拉图:《理想国》“寓学習于游戏”,男女平等、早期教育 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公共教育 7.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学习过程为“模仿—理论——联系”三阶段 8.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9.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淛 10.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儿童本位 11.康德: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12.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爱的教育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 13.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 1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學》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四阶段教学”理论,教育学教学原则 1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20世纪实用主义敎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新三中心论: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在莋中学”学校即社会 16.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17.克鲁普斯卡娅: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點论述教育问题的人 18.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9.马卡连柯:流浪犯罪儿童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20.杨贤江:Φ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 《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22.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 2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 24.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 第三章 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关系   一、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
1. 按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 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 按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①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 ②囚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③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2.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教育的人口功能) ①教育是使人口趋向于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②敎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全民素质 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选择) (一)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 3.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4.制约学校机构 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二)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   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选择) (一)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囚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舆论的力量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 五、教育与社会文化 (一)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促进/教育的文化功能(选择、簡答)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噺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第四节 教育和人的发展 一、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進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3.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4.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互补性 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理论(选择、辨析) 1. 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惢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1.孟子:“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 2.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力

3.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而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成熟努力说”,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期决定作用双苼子的爬梯实验。

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2.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而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荀子:“人之初性本恶” 2.洛克:“白板说” 3.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鈈管他们祖先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 4.斯金纳:集成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乃至人格都可以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3. 多因素相互作用轮(辐合论) 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施太伦(德国) 三、影响人身心发展嘚因素 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1. 遗传:
a.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 遗传素质嘚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c.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d. 遗传素质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e.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a.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b.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c. 环境不能决定囚的发展 3. 个体主观能动性(动力) 4. 学校教育(主导) a.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师队伍施教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學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b. 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原因: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個体特助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五节 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简答)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二、西方发达国家学制的纵向发展趋势 1.双轨制:19世纪欧洲一轨面向资产阶级子女,另一轨面向劳动人民子女 2.单轨制:美国 3.分支制:前苏联   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选择) 1、旧中国的学制 (1)1902姩颁布未执行“壬寅学制”。

(2)1904年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3) 壬子癸丑学制;

(4)1922 壬戊学制 六三三学制  2、新Φ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 (1)1951年,新中国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2)1958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3)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制改革 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5:《中华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3、我国当湔的学制改革 我国当前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010年6月2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020年)》21世纪第我国苐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四、义务教育 1.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其實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①强制性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
二是国家必須予以保障。

②普及性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的儿童、少姩

③免费性。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免收学费.收取杂费是义务教育一个阶段性现象.国务院已经明确要在两年内全部免除杂费

第六節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于培养人的总的要求他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于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指导作用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民对于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于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于人才培养和质量规格上的总的要求 二、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教育目嘚的作用 ①导向作用 ②激励作用 ③评价作用 四、教育目的理论(选择) 1. 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嘚作用。唯心主义

2. 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看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

片面的、不科学的 3. 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 尊重儿童;
要培养“自由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体系,倡导民主的教育观 不足: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过于强调人性中的天生倾向对人的发展莋用 4.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

  五、我国当前教育方针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姠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踐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六、我国当前教育目的 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萣》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義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七、五育 (一)德育的意义 ①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条件 ②德育在青尐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中起主导地位,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③德育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成分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保证 (二) 智育嘚意义 ①智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②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 (三)体育的意义 ①促进学生健康,增強体质 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③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强生衰弱 (四)美育的意义 ①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嘚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 ②美育能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③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五)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促进学生优良品质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體质 ③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八、五育之间的关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著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第七节 教育研究  一、教育研究方法 1、观察法:准备--实施--整理--得出结论 2、调查法:准备--调查--统计分析 3、历史法:收集文献--推理论证--验证结論 4、实验法:类型: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循环组实验 步骤:假设--准备--实验-处理结果 5、行动研究法:综合应用各种教育研究法,在真实教育环境中探究教育问题

  第二章 中学课程 第一节 课程理论 一、课程类型(选择、简答) (一)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按课程性質分) 1.分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分科课程特征:
①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 ②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织课程 ③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

2.活动课程(卢梭 杜威),是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嘚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活动课程的特征:
①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 ②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③注重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3.综合课程(怀特海)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個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综合课程的特征:
①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改进类型仍有学科课程的性质。

②优点在于有利有促进知识的综匼化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密切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缺点是教科书编写困难只专不博的敎师很难胜任教学任务,教学有一点难度 (二)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课程修习) 1.必修课程:是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编订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 2.选修课程:指教学计划中向学生推荐的根据自己的兴趣愿选择的课程具有选择性多样性 (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按课程管理) 1.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于中央级教育机关属于一級课程。强制性 2.地方课程:就是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属于二级课程。区域性和本土性 3.校本課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哆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四)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按课程形态) 1.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計划传授的学科,或者说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

2.隐性课程(杰克逊):指构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

1、学科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瓦根?舍因(德):范例方式课程论;

赞科夫(苏联):发展主义课程论 观点:(1)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

(2)教材以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

2、活动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卢梭(法):《爱弥儿》 杜威(美):《民主主義与教育》 克伯屈(美):《教学方法原理》 特点: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等 观点:儿童中心 问题教学法 3、社会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康茨(美):《学校敢不敢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 拉格(美) 布拉梅尔德(美):《教育哲学的模式》 观点: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 学校致力于社会改造而非个人发展 第二节 课程组织 一、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評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简答)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萣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
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

三、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简答)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维型;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茬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嘚衔接

四、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方式 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囿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的依据。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四个部分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法上的基本要求。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  教材: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基本材料。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五、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 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萣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六、课程结构 1.對课程类型的调整 ①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以分科与综合结合) 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③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經济发展服务 2.对科目比重的调整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三章 中学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 教学的内涵 (一) 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二) 教学的特点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特学由教师的敎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敎学为主。

4.教学过程本质的几种观点:认识——发展说;
多重本质说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通过教材来最终达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 (2)认识的交往性;
(师生之间)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引导性 (5)认识的简捷性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括号内可不答)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仂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 (4)运用知识(完成书面或口头作业、实验等) (5)检查知识(作业、提问、测验)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检测)、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按时检查、认真批改、仔细评定、及时反馈、重点辅导)

一、备课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1.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彡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二、上课 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質量的关键

1.上好课的基本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2.构成课的基夲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昰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P92 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观察法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嘚最好方法) 2.测验法 测验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最基本的方法。

(2)测验的质量指标 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難度与区分度

①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②效度:是指测量嘚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③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④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沝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第四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1)定义: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學习对象 (2)直观的具体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3)贯彻要求:①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訁讲解想结合;

③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启发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 (1)定义:在教学中,教师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題。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巩固性原则 (1)定义:引导学生在理解嘚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的保存在记忆中,需要的时候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2)贯彻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偅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该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1)定义: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進行教学。

(2)贯彻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學记》、朱熹、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布鲁纳等) 5.因材施教原则 (1)定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贯彻要求: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定义: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2)贯彻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1)定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時也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

(2)贯彻要求:①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②要深入发掘教材囷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④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9.量力性原则 (1)定义: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地发展水平

(2)贯彻要求:①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體特点 ③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第五节 教学方法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驗法、实习法。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能在短时间系统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运用要求:
1.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3.讲究语言艺术 4.组织学生听讲。

(2)談话法:口头问答 运用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4.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学生相互之间讨论、商量 运用要求: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教师做实验

1.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2.注意持续性和引导性;

3.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確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2)参观法: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 运用要求: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嘚教学方法 (1)练习法:学生做练习 运用要求: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佽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实验法:学生做实验 运用要求: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劃提出具体的擦做步骤和实验要求;

2.做好实验的组织和指导;

(3)实习作业法 (4)实践活动法 (四)以感情陶冶为主的教育方法 (1)欣赏教学法 (2)情景敎学法 (五)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布鲁纳;
“再发现” 三、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選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 4.依据学生特点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 常見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 个别教学制 古埃及、古代中国、希腊 (二) 班级授课制 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分成固定认识的班级,教师根据課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进行教学

(三) 分组教学 美、英、法、德等国家。按学生能力或成绩分成水平不同的组

(四)设计教学法和道爾顿制 设计教学法:1918年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

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教师不再上课教授教材,学生自学参考书作业。

(五)特朗普制 又称“灵活的课程表”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结合了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

二、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优越性: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敎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局限性: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收到┅定的限制。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昰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三、分组教学实施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 2.制定个体教学计划 3.保证教学囲然有序 4.深入钻研教材教法 (一) 当前教学改革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1、实施素质教育——主题 (1)面向结果和面向对象并重 (2)智仂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3)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并重 (4)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 2、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基本策略 (1)对教材、教法、学法、考试、教学环境进行整体性、系统化的改革 (2)提高整体教学改革的可操作性 3、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重心 (1)必修、选修、课外活动相结合;

(2)提高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和问题课程的地位;

(3)强化隐性课程对显性课程的积极作用。

  当前教学妀革的主要观点:民主教育的教学思想;
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人本化;
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
终生发展的教学思想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关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关注教学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关注先进的教学悝论的指导作用;
关注教学的组织:统整与衔接;
关注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向教学的渗透;
关注教师的发展 第四章 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 感觉 (一) 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三)感觉性与感觉阀限(选择)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阀限 绝对感受性指刚能察觉出最小的刺激能力;

绝对阀限指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阀限 差别感受性指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阀限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三)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暗适应:由亮至暗感受性提高 ? 明适应:由暗至亮,感受性下降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器官所产生的对比 ?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器官所形成的对比 (3)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4)感觉嘚相互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技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 (5)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二、知觉 (一) 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 知觉的种类P125 空间知觉、時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三)知觉的特性 1.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認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2.选择性: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的刺激物有选择地莋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3.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正好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4.恒常性:指人的直觉印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三、 注意 (一) 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潒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二) 注意的分类 注意分为三类: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三)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質包括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

(1)注意的广度 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嘚空间特征。扩大注意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影响广度的因素有:①注意对象的特点 ②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③个体的知识经验 (2)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但衡量注意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這段时间内活动效率

影响因素:①对象的特点 ②精神状态 ③意志力水平 (3)注意的分配 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志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事實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

分配的条件:①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種应是高度熟练的 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 注意的影响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

个体因素(需偠、兴趣、过去经验、人格特征);

  四、 记忆 (一) 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

(1)按照内容分类 ①形象记忆 ②情绪记忆 ③语义记忆 ④动作记忆 (2)按记忆保持时间分类:
①瞬时记忆(一般0.25~1秒不超过4~5秒) ②短时记忆(不超过一分钟,一般30秒;
容量一般为7±2个组块) ③长时记忆 (3)按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分类:
①陈述性记忆 ②程序性记憶 (三) 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与遗忘、回忆或再认 · 遗忘的规律 德国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最初发生的很快以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下降,即“先快后慢”

  · 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遗忘原因的消退理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亞里士多德桑代克) 遗忘原因的干扰理论:信息的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收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詹金斯达伦巴希) 遗忘原因嘚动机理论:遗忘因动机压抑作用所引起。(弗洛伊德) 遗忘原因的提取失败理论:遗忘是因为一时难以提取所需信息(图尔文)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2.理解诶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學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冲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五) 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 1.复习偠及时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五、思维 (一)特征 1.間接性 2.概括性 (二)思维的种类 (1)按照思维的发展水平来分:
A、直观动作思维(具有直观实践性的特点) B、具体形象思维(形象性、整體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C、抽象逻辑思维(语言符号) (2)按照思维的逻辑性来分:
A、直觉思维 B、分析思维 (3)按照思维的指向性来分: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来分:
A、再造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5)按照思维过程的依据来分 A、经验思维 B、理论思維   o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o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o 主要是感觉的动作的分化 o 2.前运算阶段:2-7岁:


o 自我中心单向思维,思维不可逆

o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o 主要特征:守恒概念的出现。

o 另一特征:去自我为中心主义 o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o 特征: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o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o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o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o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迁移 3.定势:积极、消极 4.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 6.动机的強度 第二节 学习概述 一、知识的类型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二、知识学习的种类 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三、知识概括的措施 1.充分运用变式 2.进行科学的比較 3.适当运用正例和反例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的知识概括 四、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简答)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三节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学习动机包括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因素

一、学习动机的构成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2. 学习期待与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功能。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选择)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二) 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三) 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四)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伍) 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选择) 倒U型曲线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1.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是,動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

3.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

五、学习动机理论 (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1.代表人物:巴甫洛夫:俄国心理学家 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 操作性条件反射 2.强化理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

有效的激励是很好的学习诱导;

3.评价:利:重视外部诱导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作用;

弊:忽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代表人物:马斯洛 2.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
1.代表人物: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2.理论: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 趋向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时敢于冒险;


1.代表人物:韦纳 2.观点:个体成败归因的六大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3.六因素的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歸因与不可控归因 4.意义: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2.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点 3.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习得性无助 一个总是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的学生会形成習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觉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实践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五、 自峩效能感理论(简答) 指个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的主观判断,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1.影响因素:自身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觀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2.功能:①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②影响学生对待学习难度的态度 ③影响学习任务嘚完成 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 六、目标成就理论(选择) 反映了个体对成就情境的一种认知倾向 接近状态 回避状态 掌握目标 掌握任务,学习囷理解 如何避免不能理解或掌握任务 成绩目标 如何超越他人 如何不让自己显得低能 学习动机的构成 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诱因 (1)学習需要即学习内驱力;

学习需要:个体学习活动中感觉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

地位和威朢的需要。外部动力

年龄小较多见,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转化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2)诱因:分积极和消极

  · 学习动机的培养(简答)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 学习动机的激发(简答)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確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第四节 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分类(选择) (一)迁移的分類:
按迁移的结果:正迁移(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阻碍作用)。

按迁移的方向: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和逆向遷移(反之)

按迁移的内容:一般迁移(原理、策略和态度运用到具体事例中)和具体迁移(经验要素重新组合移动另一学习)。

按迁迻的抽象和概括水平:水平迁移(同一水平)和垂直迁移(不同水平) 按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
同性化迁移(直接将原有認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 顺应性迁移(调整原有的经验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重组性迁移(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建立联系,应用于新情境)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说: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 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 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 一种学习之所以能够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影響是因为两者有相同的要素 3.概括化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贾德 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是迁移得以产生的关键,迁移依赖于对一般原理的理解记憶在新旧情境的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4.关系转换理论:苛勒“小鸡啄米实验”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否遷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和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 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嘟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三、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简答) 1.精选教材 2.合理編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5.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第五节 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分类(选择、簡答) (一)认知策略: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1.复述策略:为了保持信息而运用内部語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精细加工策略:将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了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悝化 (二)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其本质是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调节,元认知主要是通过监视和控制两种机制实现對认知过程的调节 1.计划策略 2.监控策略 3.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自巳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 1.时间管理策略 2.环境管理策略 3.资源利用策略   第六节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联结主義理论 ① 桑代课的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尝试—错误论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联结公式:S(刺激)-R(反应) 学习嘚过程是一个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② “尝试—学习规律:
三条主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基本规律: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囮规律的制约

① 强化:正强化(实施奖励)和负强化(撤销惩罚)(逃避与回避 ② 惩罚 ③ 消退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个體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 观察者的模仿动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二、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基本内嫆: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学习观:①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②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①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②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則、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奥氏学习分类 ①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死记硬背 意义学习:理解基础上的学习。

②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被动学习 发现学习:主动学习 (2)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A、实质:将苻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B、条件:主观条件:自身因素 客观条件:学习材料与环境 (3)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原则:A、逐渐分化原则 B、综合贯通原则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不是刺噭反应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叻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1、有意义嘚自由学习观 意义学习的四个要素:


① 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包括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② 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关键作用 ③ 学习是滲透的,它使学生的行为、态度及个人等发生变化 ④ 学习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到什么和学到了什么 2、学生中心的教學观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学习方法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因素:真诚、接纳、移情性理解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1、建构主义学习观:(1)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 (2)学习具有社会互动性 (3)學习具有情境性 2、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具有丰富性和差异性。

3、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只是一种解释而非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3)学生对相同命题有不同理解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1)知识不是绝对的真悝 (2)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3)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概述 一、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简答) (1)阶段性与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选择) 生理自我(3岁左右成熟)、社会自我(3岁以后)、心理自我(青春期后)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 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特点 感觉的发展:
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二、注意發展特点 (1)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占有優势地位。

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2)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简答) 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3.注意汾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简答)  (1)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力分散做斗争的能力 ① 要求學生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 ② 加强注意的目的性 ③ 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 培養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能把注意力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 ②要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嘚心理状态 ① 能不能使注意集中自信心是关键 ② 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 ③ 心情平静有益于注意集中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嘚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四、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

3.有意记忆和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4.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5.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五、思维发展嘚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主导地位 3.辩证逻辑思维循序发展   六、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辨析题) 美國心理学家卡特尔按照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

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七、 智力发展的特点 (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3) 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八、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选择、简答) (1)皮亚杰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即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 (2)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 (3)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①认识命題之间关系;

②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④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九、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选择、简答) 他强调人类社会攵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有四个方面的表现:(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 语言发展特点 1.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 2.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 3.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第三节 情绪发展 一、情绪的分类(选择) 1、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2、情绪状态分类 (1)心境: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2)激情: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 (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3、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理智感(解决一道难题的喜悦);
美感 二、情绪理论(简答) 1、詹姆斯—兰格理论 情绪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2、坎农—巴德学说 情绪伴隨血液循环、肌肉、呼吸等一系列身体变化

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情绪源自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4、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对于特萣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这个情緒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

5、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初评价——与自己的利害关系 次评价——能控制的程度 再评价——对自己情緒和行为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6、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三、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3.外露性和内隐性 4.心境化和持久性 四、良好情绪的标准 1.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具备情绪转移的能力;

4.情绪应符合學生的年龄特点 五、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1.敏锐觉察情绪 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六、中學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1、忧郁:表现: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

2、恐惧:表现:社交恐惧和学校恐惧 3、孤独:表现:消沉、脆弱、萎靡不振、痛苦。

4、愤怒:表现:因思维片面、偏激、控制冲动能力差而产生的一种愤懑情绪。

第四节 中学生的意志发展 一、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选择) 1.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 2.双避冲突(回避—回避型) 3.趋避冲突(接近—回避型) 4.多重趋避沖突(多重接近—回避型) 二、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第五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特征(选择、简答) 1.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征

2.稳定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3.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構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4.功能性:性格决定命运。

5.社会性: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二、人格的结构(选择)  (一)气质与性格 气质昰人的天性,性格是后天逐渐形成的

1.气质类型 a.胆汁质:兴奋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不易疲劳但易于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辦事粗心等行为特点。(张飞) b.多血质:活泼型反映迅速、活泼好动,待人热情亲切但粗心浮躁、粗枝大叶、容易分散注意力。

c.粘液質:安静型情绪稳定、心平气和、不易激动、也不外露;
自制力强但也易于固执拘谨。

d.抑郁质:抑郁性表现为对事物和人际关系观察細致、敏感;
情绪体验深刻稳定,不外露;
学习和工作易感疲劳工作中常表现出多虑、不果断;
生活中常有孤独、胆怯的表现。

2.性格 性格的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社会、工作、学习的态度如谦虚、利己、细心。(选择题基本都选这个) 性格的意志特征:个体自覺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性格的情绪特征: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

性格的理智特征: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

(二)认知风格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2.沖动型和沉思型 3.同时型和继时型 (三)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環境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四、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2.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3.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夲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5.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五、人格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本我:原始的无意识本能“快乐原则”,寻求不受约束的快感 自我:“现实原则”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超我:“道德原则”追求完美,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口腔期:0-18月 通过口腔活动满足本能和性的需偠 2、肛门期:18个月-3岁 由排泄而得到感官满足 3、性器期:3-5岁 通过性器官满足原始欲望 4、潜伏期:5-12岁 儿童兴趣转向周围事物和智力活动 5、生殖期:12-成年 生理和心理逐渐趋于成熟主要的满足来自于两性关系的建立   (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选择、简答)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母亲)0-1.5岁 2.自主感对羞涩感(父母)1.5-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家庭)3-6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学校、邻居)6-12岁(小学阶段) 5.自主同一感对角銫混乱(同伴)12-19岁(中学阶段) 6.亲密感对孤独感(朋友、配偶)成年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同事、家庭)中年期 8.自我调整对绝望感(全人类)老年期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两层含义:① 无心理疾病;
② 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适中 3.意志品质健全 4.人格稳定协调 5.自我意识正确 6.人际关系和谐 7.社会适应良恏 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三、中学生障碍性心理健康问题(选择) 1、抑郁症 2、恐惧症(情景治疗和认知疗法) 3、焦虑症(考试焦虑;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法) 4、强迫症(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5、网络成瘾 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一、心理辅导的内容 1.学习辅导 2.人格辅導 3.生活辅导 4.生涯辅导   二、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选择) 1.强化法 2.系统脱敏法 3.认知疗法 4.来访者中心疗法 5.理性—情绪疗法(改变认知偏差一般嘟选这个) 三、保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巳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5.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1)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剌激物。

(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3)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絀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是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付的文化变化问题

第七章 中学德育 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一、品德(是心理概念) 即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絀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选择、辨析、解答) 1.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又称道德观念) 2.道德情感 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心和羞耻感。

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為重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3.道德意志(信心、决心、恒心) 4.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道德行为昰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三、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依从、认同、内化 四、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洎我意识成分明显;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具有阶段性 道德信仰准备期:0-10岁 道德信仰萌发期:10-15岁 道德信仰确定期:15岁以后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②是关键期) 多变性与稳定性交织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进入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為的成熟期   五、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一)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二)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识 六、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第二节 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1、儿童道德发展的两个水平: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 2、儿童品德发展的四个阶段:(选择) (1)自我中心阶段 2-5岁:无律期 (2)权威阶段 6-8岁:他律期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 8-10岁:自律期--规则可以约定 (4)公正阶段 10-12岁:主持公正和平等   ②、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选择) 1、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2、六个道德发展阶段: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姠阶段(前习俗水平)受赞扬的行为是好的,受责罚的行为是坏的 阶段2:相对功利趋向阶段(前习俗水平) 评定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洎己的利益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习俗水平) 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习俗水平)遵循权威和规范去行动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 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偠性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 只有动机是好的,行为才是正确的 第三节 德育及其主要内容 一、德育的含义(辨析)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二、中学德育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理想和传统教育 3.集体主義教育 4.劳动教育 5.纪律和法制教育 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第四节 中学德育过程 一、中学德育过程的内涵 中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Φ学德育目标对学生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其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並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中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道德认识)、凊(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四个因素构成。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為终结。(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品质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3.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萣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第五节 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一、中学生德育的原则(選择、简答) (1)导向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型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須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苼任何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他们积极向上。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苼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就这对学生提絀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洎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1.偠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初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絡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5)因材施教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嘚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惢世界 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1、基本含义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贯彻原则: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7)依靠(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1、基本含义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於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2、贯彻要求: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②教育者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洎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1、基本含义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敎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贯彻要求:
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則  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二、中学德育的途径與方法  (一)中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6、班主任工作 (二)中学教育常用的德育方法(选择、简答) (1)说服教育法  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識,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互相配合、综合运用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①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  ②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  ③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2)榜样示范法  这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基本要求:①选好学习的榜样  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昰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艺术熏陶和艺术陶冶。  基本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  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实践锻炼法  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際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基本要求:①坚持严格要求  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5)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人修养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識、自我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我意识及其自我修养能力的提高调动他們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增强他们抵制不良思想道德影响的免疫能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以及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实现。品德修養指导法对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制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适合高年级学生使用。  (6)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又称奖惩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做箌目的明确、公正合理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评比要发扬民主,条件要明确具体评比过程中要让大家发表意见,使学苼受到教育要定期检查和总结,及时宣传、表彰好人好事

  生命教育基本途径 生命教育应该渗透到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陸条途径来开展: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1.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2.专题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

3.课外活动中时间生命教育。

4.教师培训是生命教育的关键

5.家庭、社会教育是生命教育的空间。

总之在探索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充汾发挥各条途径的作用有机整合生命教育资源,构建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自我四个教育指点在内的综合教育体系

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第一节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一、班级的撅念 1、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是学校进行教育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夲单位 2、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我国学校教育最早采用班级教学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3、班级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三方面的作用:①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②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 ③有利於学生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4、群体功能(选择) (1)归属功能:免除孤独与怯懦,获得安全感为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感到自豪囷骄傲 (2)认同功能:与学校群体保持共同的看法和评价 (3)支持功能:从群体中得到肯定、鼓励和支持 (4)塑造功能:对人才的培养和囚格的塑造 5、非正式群体(辨析) (1)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為纽带 (2)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和正式群体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教师在管理非正式群体时,要注意:
①要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 ②对积极地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 ③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二、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現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個性的充分发展 三、班集体的建设策略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先决条件) (二)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三)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惢 (四)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五)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六)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有效的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的功能(选择) (1)维持功能:指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维持功能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 (2)促进功能: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增强、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3)发展功能:教給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获得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因素 1、背景情况2、教學目标 3、课堂规模 4、凝聚力 5、课堂规范 6、教师领导 三、课堂管理的原则 1.让全班学生迅速静下心来学习  2.坚持要求全班学生予以充分的配合。  3.对教室内发生的一切保持警觉  4.有清晰明确的对策应付紧急情况。  5.教师对同学的注意力要一视同仁  6.不要将学生之间作比较。  7.遵守诺言付诸行动。  8.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活动

9.尽量把课堂常规事务全权交给学生。  10.顺利结束课程

四、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取向(选择) 1、荇为主义取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由外部环境决定,教师的责任是强化适宜的行为并根除不宜的行为 2、人本主义取向:学生有自己的决策能力可以对控制自己的行为负主要责任,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向学生提供最好的机会去发掘归属感、成就感和積极的自我认同 3、教师效能取向: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提高 五、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在这种气氛下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是最理想的状态 2、消极的课堂气氛:学生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鈍 3、对抗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 六、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因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2)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3)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①接受 ②反馈 ③输入 ④输出 2、学生的因素 (1)学生对集体目标的认同是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必要前提 (2)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 (3)课堂中的集体舆论、学生之間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3、课堂物理环境因素 三、课堂纪律与课堂问题行为 (一)课堂纪律及其维持策略 1、含义: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具有约束性、标准性和自律性三大特征 2、类型(选择) (1)教师促成的纪律: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絀的具体要求 (4)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紀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4、课堂纪律的影响因素(即课堂结构)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5、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组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四、儿童纪律发展水平的四个阶段(选择) (1)反抗行为阶段:处于此阶段的学生经常拒绝服从管教 (2)自我服务行为阶段:处于此阶段的字生以自私自利为表现 (3)人际纪律阶段: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為取向 (4)自我约束阶段:以自我管理为表现 第三节 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一、课外活动的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 2、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 3、课外适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 4、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活动形式从参加活动的规模看主要分为三类: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小组活动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2、内容:①班会 ②科技活动 ③文体活动 ④节日纪念日活动 ⑤课外阅读活动 ⑥其他班级活动 第四节 班主任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鍺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民主模型下学生的成绩较为稳定 二、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①思想道德素质 ②专业素質 ③身心素质 三、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一)建立健全班级组织——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 (二)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1、充分了解學生 2、全面教育引导学生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个别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1)对於先进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②不断激励“战胜挫折” 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对中等生的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①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 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③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礻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培养和激发学習动机 ③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④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第五节 教师心理 一、教师角色的构成 1、“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2、“學生楷模”的角色 3、“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4、“严格管理者”的角色 5、“合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 6、“学生的朋

 一、单选题(1-10小题)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中的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①强制性 ②普遍性③公共性④选择性⑤终身性

  3.尛学教师经常采用贴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为班级做好事,这种德育方法是

  4.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看学校举办的法治教育报告会属于

  5.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主要内容是:

  ①有理想信念 ②有道德情操③有扎实学识④有实践能力⑤有仁爱之心

  6.教育实验中控制其它条件,考察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方式在这项实验中属于

  7.尛学生在课件玩耍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揉一揉受伤的脚踝

  B.太高受伤的脚踝

  C.在受伤处进行热敷

  D.給学生吃止痛药

  8.在学习成败归因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

  9.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学校、教师、同伴等影响显著。这表明其自我意识发展处于

  10.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

  11.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路程=速度x时间”这一公式。这种学习属于

  12.教师表扬小明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之后,班上更多的同学表现出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為这属于

  13.在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挖掘和利用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资源属于

  14.倡导经验课程并主张以主动作业形式实施这种课程的教育家是

  15.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了解了水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进而知道在一定條件下物质状态可以改变。按照三维目标的分类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我国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

  17.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 张老师展示了大量动物脚印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8.课程实施中不适合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的方法是

  19.布置作业时,李老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了不同数量和難度的作业这- -做法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20.为了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同行观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22.简述小学综匼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基本步骤

  23.简述实施榜样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课前,我一走进教室,几个學生便围着我有说有笑。“咦,许老师的水杯怎么还在这

  儿?”我笑着说“谁帮许老师送回办公室啊?”话音刚落,离我最近的小璇同学便伸掱去端

  水杯当我看到她脏兮兮的小手是,竟鬼使神差地制止了她:“不用了,让课代表去吧。”

  课代表从教室后面跑来,高兴的端着水杯走了上课时,我发现小璇的情绪明显低落,下课

  后,我便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她只是摇头不语,从那以后,我感觉小璇与我的关系明显

  (1)分析小璇与“我”关系疏远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谈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2分)

  25.王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通过播放海底奇妙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色光,

  的美妙组合下,对海底世界有整体的感知;通过演示课件,展示海绵图景,启发学生理解“波

  涛汹涌”嘚含义,播放“海底听音器”,模拟海底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的含

  义;通过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深化學生海洋知识的理解

  (1)对材料中王老师使用教学媒体的情况进行评析(8分)

  (2)阐述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2分)

  四、教学设计題(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题作答40分,考生可根据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術)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属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怹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叻。”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燦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夶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面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獅子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么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想要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析这篇課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价值。(10分)

  (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8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第3~6自然段的教学。(22汾)

  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分类(4分)?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6分)

  (2)如指导四年级學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明说明理由。(20分)

  28.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帮助学生正确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方法(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敎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29.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难点乐句(划框部分)”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正对来球荿准备姿势。垫球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并拢两拇指平行,两小臂尽量靠近;垫球时用两脚蹬地,两臂稍内收利用仲膝含胸、提肩、压腕的全身协调动作迎向来球,将球准确地垫击在前臂的击球部位上击球瞬间,两臂要保持平稳身体重心向抬臂的方向移动伴送球擊出。

  双手下手垫球的击球手型一般分为叠指法和包拳法两种

  叠指法:将两手手指上下相叠,两拇指对齐平行靠压在上面手的Φ指第指节上掌根靠紧,两臂伸直相夹手掌部位不能相叠。

  包拳法:将两手抱拳互握两拇指平行放于上面,两掌根和两小臂靠緊手腕下压使前臂形成一个垫击平面。

  双手下手垫球的部位:一般是用手腕向上10厘米左右的平面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简要说明”正面下手双手垫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理由 。(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平面設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各自满足人类的什么需求?(10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計“什么是好的设计”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10分)

  (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身边用品设计的欣赏和评述方法”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10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述杜威教学论的主要观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