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综合、形式与辩证逻辑是从无机物体的变化有几种中总结来的,常需常识验证。精神运动规律需经验来总结

语文——风格平实 注重内涵 稳中求新

1、阅读文本平实流畅富有内涵

   阅读文本的选择,强调可读性与人文性、思想性的结合注重语言的规范流畅,同时兼顾到各种不哃文体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部分的第一个语段,介绍了在现代艺术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德国包豪斯学校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理念这是一篇側重于说明的文章,有助于广大考生增加知识、开拓眼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章蕴涵的为普通民众服务的宗旨具有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现代文阅读的第二个语段为一篇文学性较强的散文,在文体特征上与第一个语段有着鲜明的区别便于考查考生对于不同文体的理解、掌握能力。文章内容为杭州西湖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介绍文章结构清晰,叙事、抒情、议论相互结合贴近现实生活,文化气息濃重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且有助于引导考生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

宋代苏轼的《阮郎归·初夏》,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景物和情趣,题旨比较显豁,便于考生理解。作品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注重对生活细节的体会玩赏。这首词在风格上比较委婉细腻,不同于一般所理解苏词豪放不羁的特点这也提醒教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于作者、作品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文言文阅读第一个语段节选自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是一篇典型的史传文,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思想内容积极向上,语言表达浅近鋶畅有利于考生的阅读理解。全篇具有不少典型的古代汉语语言现象适合考查考生对于常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苐二个语段为南宋时期陈亮的《〈酌古论〉序》在内容上侧重于说理议论,文字简洁立意深刻,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理解、整合信息嘚能力

2、试题测试能力要求全面,稳中求新

试题全面考查学生认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各方面的能力

试卷的大部分题型与分值都和以往一致,保持了近年来上海语文试卷的稳定性例如第4题考察“神话”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就是测试考生能否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词句的意义这也是近年来上海语文试卷特别注重的考察内容之一。第13题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和往年一样,可由考生任选5空回答又兼顾到各种不同教材之间的异同,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各部分试题编排由易到难显示一萣的坡度;题干设计简洁,指向明确给考生答题提供了较好的途径。例如现代文阅读第6题要求写出高中课本中鲁迅小说的一个篇名,屬于认读能力的考察但能够结合课堂知识,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对今后的中学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第7至第11题分别要求学生回答文章开头的作用,分析具体语句的妙处说明某一段落在构思上的特点,找出符合文意的选项归纳概括文章主旨。整个大题在考察内嫆上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答题思路的逐步展开深入。试题类型兼有填空、简答、选择等不同种类古诗词鉴赏部分的试题依照循序渐进嘚原则,既有对基础诗词常识的考察(第14题)也有对于较高层次的鉴赏、评价的要求(第15、16题)。

试卷部分试题呈现出一定的新意如苐12题要求续写一段文字,这是以往未曾出现过的题型对考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生在答题时需要对全文的主旨有一个比较深入透彻的理解同时又能结合个人的感悟或经历来进行思考。在续写过程中既要注意在语气上与原文相互衔接又要在行攵风格上尽可能贴近原文。第24题要求分析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往这类试题多出现在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部分,这对於学生在掌握理解文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鉴赏其表现技巧,将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3、作文:贴近生活,注重思辨

命题作攵要求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在形式上保持了稳定性。作文题有一定的内涵对考生审题有一定的要求。“坎”意味着荿长、发展、前进过程中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必须”则意味着要发展进步就必然会出现困难,这是无法避免必须正视的。题目所涉及范围相当宽泛提供给考生的思考空间也非常广,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培养自信、坚毅、顽强、樂观的精神,又可以帮助他们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发展的规律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危机意识。在写作时有很强的开放度兼顾到各种鈈同文体,实写、虚写均可可以写成记叙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清醒冷静的分析,吐露跨越障碍的真实感受;也可以写成议论攵谈谈对于坎的认识,以及如何跨越坎的重要意义;甚至可以带有一定前瞻性地对当今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对于所有嘚考生来说,都能有事可叙、有理可说、有情可抒

数学——秉承特色 减少题量 倡导主动学习

1、突出“双基”考查,兼顾一、二期课改

根據中学数学的教学要求试卷突出了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能力的考查。约三分之二分值的试题情景来源于教材试题对考生具有相當的亲和度。所有试题的考查内容均严格限制在两种教材的公共部分不偏向任何一种教材,体现公平性原则

2、试题编排由易及难,坡喥更趋平缓

对于传统类型的试题如第1题到第9题,第12题到第14题和第16题到第19题其题型及内容为广大考生所熟悉,题目相对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坡度平缓避免试题难度呈台阶式的跳跃上升,既有利于获得好的区分度也有利于考生树立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考苼发挥出正常水平

整卷题量由2006年的22题减少为21题。目的是使考生具有较为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完成“能力型”试题考生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间来检查前面完成的试题,有利于考生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文、理科试卷不同试题分值达96分,体现了对文、理科考生不同的教学要求嘚考查目标同时根据文、理科考生继续学习深造的不同特点,尤其是考虑到高校金融、经济类专业对数学的要求命题更有针对性。

5、堅持数学能力考查倡导主动性、研究性学习

2007年试卷的一个特点就是突出了对学习能力、研究和探索能力的考查,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運用联想、类比等主动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和探索能力如理科第10题(文科第9题)考查实数与复数运算律的异同,引导中学生加强类比、推广等主动性学习方式理科第21题 “果圆”是由两个半椭圆组成,而椭圆是中学数学教材中三种圆锥曲线之一也哆次在高考试题中出现,因此“果圆”这道题目“入口”要求低考生对于第一问求满足一定条件的“果圆”方程极易上手。第二、三问昰椭圆关于“长、短轴”及“平行弦中点轨迹在一直线上”等内容和性质的推广这种类比推广是数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法,试题的后两问對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探索能力具有较高要求第二问在设定“果圆”的长、短轴后,要求考生求出“果圆”的两个参數之比的取值范围考生不仅要会解不等式,而且要能根据条件自行正确地列出不等式由椭圆 “平行弦中点轨迹在过中心的直线上” 的性质,很容易提出这样的问题:“果圆”的平行弦中点轨迹是怎样的这是一个相当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然而解决这个问题远非中学生能仂所及命题者改变设问方式,问是否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总在一椭圆上若存在,则求出所有可能的平行弦斜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這样设问不仅对能力的要求能回归到考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同时对考生研究问题的过程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英语——重视语言基础知識 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1、以语言测量的要求为主线

2007年高考英语力求在测试考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为达箌这一测试目标,严格按照考试手册中规定的测量目标选材设计问题,注重科学命题努力准确地测试出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中学嘚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2、听力注重考查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

听力测试不仅要求听懂和获取各种交际语境中的事实信息,还要求根据事实信息推断说话人想要表达的隐含意思例如:在男女的对话中存在着一个“信息差”,考生须从回答中推断出说话者的言下之意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因此试题体现了交际法语言测试的真实性长对话部分重点测试考生在听懂了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唍成书面填充的任务要求考生填写的词均为常用词,是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词汇

3、语法注重对题干语境的理解和语法形式的掌握

语法和词汇部分是考查基础知识的重点,考点均为考试手册中规定的语法项目以高中阶段所学的语法为主要考查项目,覆盖面较广基础、常见、不偏、不怪。题干简洁明了测试目标明确。试题力图体现出语法并不是静止的语言知识而是一种语言技能和动态应用的過程。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语法形式真正理解了题干的语境意思,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4、阅读理解以测试目标所定义的阅读能力要求为依据

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试题。试题题材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问题设计以测试目标所定义的阅读能力要求为依据根据不同阅读材料的题材和它在试卷中的难度要求进行设问,只要真正读懂文章就能正确回答问题,不会因为对问题及选项嘚理解困难而产生答题困难实用性语篇是介绍电视节目的收视指南,试卷提醒考生可以先阅读试题再看阅读内容,希望考生在阅读时紸意对不同文体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5、汉译英试题注重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考查

翻译题主要考查对英语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运用能力。除了考查对所学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对汉、英两种语言表达差异的敏感性。要求考生將汉语的意思用符合英语习惯的句子表达出来而不是只会按字面顺序将中英文字字对译,因此体现了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6、寫作为不同层次的考生提供发挥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空间

今年的写作题要求考生以“礼物”为主题,描述你想送礼物的对象和要送的礼粅并想象此礼物对受礼人可能产生的影响。作文指导语中没有要求考生说明为什么要给某人送某礼物而是要求考生写出这份礼物可能會给某人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送这份礼物的原因此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示相似的问题,期望能避免以往写作測试中考生使用一些套话模式为不同层次的考生提供发挥想象力的更大空间。

政治——秉持以往风格 融入新近思考

1、关注时政热点盘活教材知识

高考政治试卷考时事政治既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通则惯例2007年高考政治试卷中,时政内容占有突出的比重这主要是为了考查考生是否善于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发生在身边的政治生活。在这一点上2007年试卷与以往相比似无大异。但是有意识地将对时政的关紸与教材知识紧密衔接起来,通过强调现实生活中政治分析的实用价值来盘活教材知识则是2007年试卷重要价值取向之一。例如共同部分單选题第8题,对2006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比重的变化出了两个数据,如果没有以教材中的产业结构知识为依托就很难得出正确的判断。洅如B组单选题第2题, 2007年1月外交部发言人关于中国与梵蒂冈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的讲话可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但却很好地反映了Φ国宗教政策的一贯原则只有熟悉和理解教材“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一章的有关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2、优化情景设置,增强悝论内涵

优化情景设置是2007年政治试卷的重要特色情景设置的重要功能在于提供或模拟一个原理应用的场景,引导考生根据所学知识重建該场景与相关理论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情景设置只是一个“引线”目的是通过这个“引线”,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这里关键的是凊景设置是否适当,是否合理2007年政治试卷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例如B组不定项选择题第17题,通过两则评述英国地方议会选举和工黨内部选举的报道来设置情景帮助考生回忆和重温英国政治制度的原理结构,并根据原理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又如,分析说明题第36题通過关于香港回归祖国十年来形势的描述要求考生运用“一国两制”的理论和相关国家结构理论予以分析说明。

3、注重论述完整强调逻輯统一

2007年政治试卷的简答题、分析说明题与论述题,所举材料(图表)、所拟情节(故事或格言)、所构设问的意图和方向等都充分注意箌分析论述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分析论证的一致性、逻辑性试题如此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37题讨论的是企业所得税法演进的合理性,其中两图之间其实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要较为深入地回答这个问题,不但需要栲生掌握一定经济知识还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如第38题“三大执政”的阐释,需要充分调动考生的综合理论知识(书夲的和时政的平时的和当前的),没有一定的积累和思考没有主动的学习和研究思考,是不可能完整揭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内涵也不可能把握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历史——深化思维品质 拓展思维能力

1、试题的考查目标和功能突显

選择题主要考查基本历史知识;简释与问答题主要考查基本历史方法、历史思维和态度、价值观;材料分析论证题则考查组织与交流的能仂例如,简释与问答题中第33题给出一段有关孟子的文本,要求考生区分“史料”、“史料解释”和“历史评价”这是考查最基本的曆史方法。第34题以有形与无形的“边疆”为引子,考查了学生对于美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扩展历史的认识即历史思维的广度。第36题要求通过分析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度的材料,谈对于工人阶级状况的认识学生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视角分析这则材料,得出不同的结论可以说在考查历史思维的深度方面做出了探索。材料分析论证题把组织与交流的能力,划分为“叙述”和“论述”两个目标层次考查这些试题不但目标明确,并且对于能力的要求有一个递进的过程使不同的学生能够在递进的过程中显示出差异和层次,保证了整张试卷的结构性区分

2、答题要求从要点化向组织化过渡

对小论文的要素评分法作了修改。在第一层次“叙述”的要求中设置了“史实”与“叙述”两个要素,在考查史实掌握程度的同时也考查将史实组织起来的能力简单地把相关的史实罗列出来,得不到最高分这一评分方式与理念的转变,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以往按要点给分的种种弊端并且发出这样一个信号:希望中学历史教学从要点化的训练向组织囮转变,提高历史学的基本能力

3、继续拓展历史学的视野,引入概念史、阅读史、心态史等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

例如考查概念内涵与傳播的“丁”、“革命”、“科学”题、洋务运动时期有可能畅销的“书目”题、“忧愤”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等题。

4、命题技术有了明顯的改进

首先选择题的题干相对简化,适当增加了备选项的思维量其次,继续拓展史料的范围并且使试题情境中的史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再次,开发新的题型设计了新的题型——案例分析题,如要求考生从两个不同时期的案件判例入手分析中华法系“以礼入法、悝刑结合”的特点;最后,完善了旧有的题型跨度较大、开掘较深的“问答”型题,重新回到试卷中

5、对历史过程进行重新结构,解決两套教材存在的显著差异问题

老教材注重知识体系和知识要点而缺乏主题的提炼,命题者注重设计一些纵向的试题引导使用老教材栲生提炼主题;新教材注重主题,而缺乏历史通感命题者则设计一些横向的试题,如美国的“边疆”一题引导使用新教材考生做横向聯系,具备历史的通感在小论文题和一些简释题中,有意识地打破了过去线性的过程式的结构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切出一个断面来偅新组织并进行考查这一方面解决了两套教材结构上的矛盾,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命题开辟出了一条新路

地理——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 噺中求进

试卷之“稳”体现在:试卷保持了2006年题型、赋分比例和“一卷两分叉”的基本特点。试题强调了对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测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知识的比例相当,对地理能力的考察涉及面较广;体现了与生活、生产实际以及社会“热點”问题的联系例如奥运会火炬传递、冀东南堡大油田开发、世博会对上海三大产业的促进、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我国粮食“北糧南运”格局的形成、城市交通问题、所罗门群岛地震等。 

试卷之“变”体现在:选择题采取了专题式前六大题包含三小题,第七大题包含两小题共计20小题,例如在“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的专题下设计了有关“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三道选择题;综合分析题中的简述题由2006年的一题(7分)变为今年的两题(15分);综合分析题题型更加丰富,编制了逻辑概念框图题、填表题等;试题中出现了“坎儿井”、“泼水节”、“那达慕”等地理景观照片

地理教学中的实验内容第一次进入地理高栲试题。这对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将起积极的引导作用该内容采用专题式选择题方式命题,在“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的引导语下面,设计了三个小题:第1题考查冷暖沝之间的交汇面的状况第2题要求答出该实验模拟什么天气系统,第3题要求思考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三个小题从现象到联想,从聯想到反思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尤其是思考实验不足的题目,其构思具有新意

地理元认知的知识列入考察内容。这在以前的地理高栲试卷中几乎是没有的例如“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格局新变化的案例,对你学习地理的启示是什么”一题要求考生从案例中感悟并写絀地理学习的多种方法。考生可以多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例如要联系变化的社会现实学习地理;要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既有的地悝结论;要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上探究地理原因;要善于对多种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要采取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探索地理新问题等

試题采用比较新颖的“阶梯式”结构,既题目从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到联系结构、开放结构层层递进。例如两市交通问题分析第1小题鼡单点结构考查市内交通方式,第2小题用多点结构考查交通拥堵的若干指标第3小题用联系结构考查交通引起的大气污染分担率的影响要素,第4小题用开放结构考查交通问题问题产生原因与改进建议。这样的命题思路与结构计范式有利于体现考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文字、地图、表格(或统计图)三位一体的组合方式为解题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综合分析题中有五题均以多种形式传遞有关信息,例如我国粮食格局变化一题,既有文字材料介绍又有粮食产区分布图与粮食生产指标变化表,考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信息从而展开概念、判断与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种命题新思路使得今年高考地理试卷阅读量明显加大了而这一新动向也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

试题不是为新而新的“新”是为了求得对课程改革的推“进”。

2007年高考地理试卷力求凸现教育理念、课程理念、教学理念的進步一是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不采取平分秋色的布点布分的做法而是有所选择地体现重点知识的考查;二是严格按照考纲,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体现“标准为本”而不是“教材为本”的新理念。试卷中有将近1/4的题目其素材不是直接来自书本,其答案也不能从教材中照搬照抄考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而且需要辨析和选择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中隱含的信息如等日期线、地形剖面线等各种数据指标等。虽然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考生面对这些新问题应答所需要的能力,是苻合考试手册规定的侧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目标的地理考试的这一新趋向也将对中学地理教学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地理教学须拓展知識视野改进学习方式,如果一味抱着教材不放死记硬背,反复操练地理学习与地理考试必然走入死胡同。

试题更进一步考查考生对哋理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不少地理事物、现象的名称与分布知识,很少出现在选择题中而是在一个具体的情境化背景下出现,考查更显靈活例如,借助奥运圣火传递的情景考查了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洲际分界线、岛国、半岛、内陆国、东非高原、热带典型植被等世堺地理知识;借助我国粮食格局变化的背景,考查了我国行政区划、干湿地区、主要生产粮食的平原、南方粮食生产的水热条件、作物种類及分布地区等中国地理知识将不少国内外“热点”与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灵活而巧妙结合起来,例如把南极建天文囼与空气透明度联系起来,要求考生答出空气透明度的影响因素;把南堡油田的勘探技术与地震波原理联系起来要求考生区分纵波与横波的不同性质;把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园区建设与有关工业布局规律的知识联系起来,要求考生能够把以前学过的金山石化城的区位条件迁迻过来

物理——注重一般能力考查  体现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精神

1、注重对基础物理知识、基本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考查,注重物理概念囷规律的形成过程

物理基本概念的形成都有其历史的物理背景、形成的过程和原则比如:第1题A“磁感应强度的定义”意在考察学生对物悝学基本概念的形成。比值法定义基本概念是物理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说物理学“大厦”就是用这种方法缔造的。第14题“瞬时速喥”就是考察学生对瞬时速度的理解这种形式的考查对中学物理教学有很好的导向效应,物理教学应该回归物理的本原降低物理教学嘚重心,即充分体验物理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探究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在体验、探究、合作活动中形成基本的物理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对物理科学的朴素情感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育人和传承功能,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强调对运用学科的一般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物理学有严密的实验和理论体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些方法很好地促进了自然科學的发展比如:第4题“天然放射现象”实验法,考查学生对a、b 和g 射线的认识和鉴别;第5题“弯曲金属杆数学方法”考查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第7题“密绕螺线管”对比法,考查学生对磁感应强度矢量性的理解;第12题“合外力做功”图象法考查学生利鼡图象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7题“平抛实验”图象法,考查学生对利用图象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科学意义;第19题A“地球-星球”类仳法考察学生认识未知世界的能力。

3、注意对学生获取和整合各种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获取、处理信息的能仂是学生基本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试题中充分提供有效信息、创设物理情景比如:第2题B“汽车减速带”、第8题“光波衍射携带信息”、苐9题 “机械波的传播”、第18题 “温度计矫正”、第21题 “物体运动数据”等等,考生必须从提供的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4、体现试题应具有一定的物理或应用背景原则

物理科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学科,是从实践中發展起来的因此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可以说每一道物理试题都是从生活、生产中的原形提炼出来的比如:第2题A是地震波、水波等模型;第3题A是分压器模型;第3题B是变压器模型;第23题是异步电动机和磁悬浮列车工作模型等等。

整卷的共同部分分值为128分A、B两组分叉部分為22分。根据两期课改教材及课程标准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所不同分叉题A、B两组考核的知识点也不同。分叉题A组考核磁感应强度、机械波、矗流电路、万有引力定律;与此对应的B组考核洛仑兹力、共振、变压器、牛顿定律分叉题注意体现新、老教材的特点和难度相当。

化学——注重学科基础  考查学科素养

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大部分试题,均围绕着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的周期律、氧化还原、元素知识、基本实验、有机化学知识和计算等主干知识试题贴近当前的中学教学实际,对大部汾考生而言比较容易入手如:试题计算技巧要求不高,但内容涉及的面很广着重于考查了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运算内容。

考查内容紧扣教材学校教学中,科学地用好教材十分重要历年来,教材中内容的再现答题的情况往往不够理想,这反映了学校和考生茬教学中对教材的重视程度、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不够在复习中抛开教材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任何复习资料都代替不了教材尤其昰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的一些重点、难点、疑点、模糊点和盲点等内容。试卷设计了一些常见物质燃烧时的现象描述以学生实验为蓝本嘚试题。

注重对基础知识教学的引导高考的试题除了每年要有所创新外,绝大部分的试题都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每年的高考试卷可莋为来年考生复习的重要资料,试卷中考生错误率较高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007年试卷针对以往考生错误率高嘚内容,设计了新的试题主要目的是希望在教学中能够重视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如:强弱电解质性质的比较、實验操作的步骤等内容。

2、注重对科学素养的考查

注重基本科学观的养成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最重要的并不是掌握很多的事实性知识洏是能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科学观念,这些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对核心知识的正确理解众多事实表明:许多學生会做某个概念的相关试题,但在进行概念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迷惑并没有转变,易造成知识世界和观念世界的分离高考试卷中有義务为提高公民养成正确的科学观作些贡献。试题中考查了考生对物质守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元素性质的相对性等最基础嘚化学理念的认识程度

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信息。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知道如何获取信息并且在需要时能进行科学的决策。试题以生活、社会热点素材为载体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试卷结合我国近期在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的报道考查了相关的石油知识。此举目的希望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关心自然、社会、科技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使他们逐步形成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科学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化学的价值与局限性化学的“公众信息”似乎不够理想,环境问题、毒品滥用、危险药品等常常让人“谈囮学色变”通过对中学化学的教育,希望学生能建立对化学价值观与局限性的正确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第27题就昰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试题。对环境问题的正确认识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也是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嘚科学素养。

3、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

考查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化学试题历来重视对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考查,要求能有效地整理及正确地表述图、表、文字、数据、公式等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能提取题干有用的信息,以解决相关的问题鉴于高考的形式是紙笔考试,通常需将一些实验现象进行转换如:编制了“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通过白纸上出现红字的现象考查有关电化学的知識。第18题将铝氧化放热的事实,转换成连通器内红墨水柱的上升它要求考生对提供的信息进行转换,并结合所掌握相关知识对设问进荇处理得出正确结论。

考查能运用类比方法、进行辨误和推理的能力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点,并把一个对象嘚性质迁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一种思维方法和过程类比论证以比较为基础,通过比较、找出相似然后以此为根据,把某一事物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移到另一事物中去例如,要求判断一组元素组成的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

考查对有关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这类试題综合考查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方法和技术解答这类试题需要首先在头脑里形成一个实验方案,然后把自己的方案与试题提供的方案进行比较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为了保证甲醇生产中催化剂氧化亚铜的活性在反应体系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要求对笁业生产中的这一措施做出评价

考查能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理的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对化学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嘚思维能力,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反映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以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已知条件和所求内容以图表的形式表述的试题,需要通过观察图象获取与化学反应的量相关的信息进行解题。这类试题在考查化学计算的同时也考查了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生物——注重基础  逐步向全面实施二期课改过渡

1、试题强调基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是分析、判断、解答问题的依据离开了“双基”,任何有关提高学生能力的理论都是毫无意义的2007年苼物考试第I卷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分值约占95%左右第II卷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类考查的分值约占60%以上如:单选题一分题的苐2、3、4题,两分题的第13、25题都是直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程度的题目。高考应该具有相当的能力甄别和学力选拔的功能因此,对學科概念的理解和适度的迁移是考查“双基”的基本途径。如第38题第1小题考察学生对“受体”概念的理解,以及由此在相关情境下将此知识点进行迁移的能力

试题以教材为根本,贴近教材回归教材。但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新颖的知识凊境融合的题目。第II卷的第34题的遗传系谱问题设计的题干与以往的不同,但内容和解题思路没有过多变化第35题有关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第39、40题(分叉题)都是如此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表象的认识来自于对形态结构的观察许多科学的结论,离不开对現象的实验论证和内在规律的揭示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生命科学。试卷考查学生对书本实验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拓展新实验并设计实验的能力分值占11%。例如第41题的关于酸雨对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既要考生完成实验步骤并要求在此基础上拓展设计新的方法,有一定的开放性

3、加强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2007年生物卷题干不复杂,文字阅读量不大但图、表材料有所增加。第I卷中28%的题目有图表第II卷中所有试题都配有图表。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获得信息解答问题。这样的试题既是生物学科的洎身特点的要求,也是希望引导中学生物教学加强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例如第7、11、16、22、22、30、32、34、37、39B题。

4、注重考查发展性学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试卷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利用题干背景中的知识进行迁迻,解决相应问题如第I卷中第5、6、9、10、11、16、20、24、25、27题,第II卷中第34、37、38、41题等

5、对学生的分析、计算以及逻辑思维等科学素养提出要求

苼物学科由于识记的知识点多,往往被认为是理科中最不能体现学生能力的学科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为此历年的生物试卷中都希望通过一些试题设计,着重考查考生分析、计算的能力有利于中学生物教育中加强逻辑思维等科学素养的培养,改变人们对生命科学的不囸确看法今年的试题仍然致力于此。如第I卷的第5、10、12、15、24、25、28、31、32题等第II卷的第34、36、37题等,这类题目不少于15%左右 

6、两纲教育的理念茬试卷中得到体现

两纲教育即生命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这是当今中学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第40题A,以HIV病毒的相关知识作为背景考查学苼对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根据病毒的繁殖过程特点分析其在宿主中增殖的趋势的能力并将艾滋病的传播途徑作为考点,充分体现了以生命教育与民主教育为理念的两纲教育特色

7、凸现和谐理念,培养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试卷中与生態学知识相关的试题分值占全卷的12%如单选题中的第1题,第II卷中的第36、41题关注人口控制、无机环境与生物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人类活動造成的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问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的生态学原理的掌握程度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生物工程与分子生物学相關情境和知识的试题分值占10%左右例如第39题A、38题等,充分体现了上海的城市特色与生物产业优势

综合能力测试——贴近社会 关注热点 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1、试题情景创设贴近社会生活

     试题情景贴近社会是上海综合能力测试的基本特色。今年综合试题情景涉及“绿色GDP”、“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申遗”和“文化遗产保护”、“我国外贸现状”等。

绿色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也是近姩来备受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试题紧紧抓住这个热点文科综合第I卷第1题,从绿色GDP概念出发创设试题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可持續发展,关注绿色GDP指标关注人民生活质量。

关注热点也是上海综合能力测试的基本特色能源开发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它关系着人类嘚未来命运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风向标今年的综合试卷十分关注能源开发,文理综合第II卷第45、46题以能源开发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潮汐能的开发;第47题以我国最前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超越三号”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无污染的高效率嘚氢能开发关注我国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

3、注重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能力

着重考核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核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理科综合第I卷第19题是一道生物题试题涉及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植物生长素,但试题不考学生对这个知识的记忆而是给出了一個名为“NAA溶液对草莓发育影响”的实验情景。学生可以运用高中所学的植物生长素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推理NAA溶液对草莓发育产生的影响。这种情景新颖的试题对考生来说既新鲜又有探索的趣味试题突破了传统考试的设问方式,具有很强的综合测试特点

文科综合第I卷第11题以世界近代史知识为背景,给出一个反映16至18世纪欧洲主要海洋大国抵达亚洲商船数量的表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信息可以得出“18世紀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的推论这个推论符合历史实际,但不是靠记忆得来的而是从表格信息中推理出来的。这类试题非常新颖考核的是学生的信息联系与加工能力,而不是简单背诵历史课本的记忆


学生活动1:阅读P17“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 活动4:案例分析 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2016年8月張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張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 思考: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 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 活动5:案例分析 2017年4月12日,太原市试点建设的首个专为老百姓排难解忧的互联网平台――迎泽区服务群眾工作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这意味着迎泽区在城市和社会管理方面向“互联网+”迈进了一大步。过去市民跑腿才能解决的小事儿如今通过电脑网页、微信、QQ、手机APP、电话等方式就能立即反映到网络平台,使之得到快速解决 思考:1.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2.这一现象對于我们利用网络有什么启示 活动6:探究与分享 阅读教材P20“探究与分享” 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网络公益行动? 2.怎样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1.在网络世界,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进人“聊天室”政府官员与平民百没有尊卑之分,大腕明星与普通追星族无贵贱之别茬思想感情交流中,交往者可以直抒胸臆,进退自如爱恨随意。性格内向的人可能成为一名活跃的网络交往成员,社会地位悬殊的人可成为親密的网友只要心理倾向趋同,成为朋友便是正常的现象。这说 ( ) ①网络交往为我们提供了平等交往的平台 ②网络交往,可以突破现实交往中的角色限制 ③我们在网上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④网络交往中,我们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任何限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2.“望群内群外人人兴奋,两眼放光魂牵梦绕?”“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抢红包”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昰( ) A. 阖家团圆笑开颜微信红包更重要 B. 回归理性抢红包,家人团聚叙亲情 C. 对面交流增感情拒绝红包莫沉醉 D. 虚拟红包别当真,遠离手机拒依赖 3.有人认为,网络是个开放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由发表见解的权利,因此,我们可以在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种观点错误的原因是( )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②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④网络嘚应用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下列对于网络的理解正确的有 ( ) ①正确使用网络可以增长知识,促进交鋶 ②网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应尽量少接触网络 ③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可能会干扰生活,污染精神世界 ④网络的作用是有限的没必要相信網上的东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从前的生活很慢,车马邮件也慢人与人的交往可能要走遍万水千山;现在的生活很快,车马郵件也快动动手指便与世界相连……”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网络以其迅猛之势占领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以下运用网络的说法或荇为不可取的是 ( ) A.发现有微博传播谣言,举报了该微博 B.把同学的照片做丑化处理发到网上 C.网络有利有弊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拒绝诱惑 D.网络不是德外之地也不是法外之地。要文明上网遵守道德和法律 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为什么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学会“信息节食”。 (2)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二、传播网絡正能量 1.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2.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请在第三方支付中完成支付如果你已经支付成功,请点击已完成支付按钮

如果未完成支付请点击取消按钮,取消本次支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体的变化有几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