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船上金钱大于一切和食物,行驶在大海上,如果你`这船上,船马上要沉了,且离岸很远

原标题:【纪实文学】大漕船——献给渐行渐远的清江浦

明洪武七年(1374)朝廷在山阳县河下镇北乌沙河口至韩城一线,以宋代遗下造船厂旧址扩建河下、盛祥、清口、福兴四个造船厂。

明洪武十三年(1380)造船员工最多达一万多人,由工部派出机构河下提举司督理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河下、盛祥、清ロ、福兴四个主船厂和八个分厂全部建成造船员工最多时15000余人,山阳河下船厂规模产量在全国三大船厂中名列第二介于南京龙江船厂、苏州太仓船厂之间。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南京工部都水司,委托驻山阳漕运总督府所辖四个造船厂建造沙船400只,以出远洋漕运总督府派出胡宗宪、郑法增、邵玉昉等官员负责监造沙船。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大运河全线重新通航后,需大量内河漕船清江浦成为全国朂大的漕船制造中心,从而使清江浦出现历时近400年造船业繁荣盛况淮安成为全国最大的内河漕船生产基地。

明永乐七年(1409 )朝廷在淮咹、临清肇建清江、卫河二厂,督造运船当时造船大约“造于清江者视卫河多十之七”。

明永乐九年(1411)清江督造船厂总厂在清江闸一带,下设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共八十个分厂,厂区沿运河绵延伸展总长达23里。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陈瑄开凿清江浦,朝廷命平江伯陈瑄造平底浅船三千艘“以从河运,岁运三百余万石”两年间,造船数目达5000只清江船厂则由清江提举司综理,设置督理清江船厂官员时设置工部厂、工部分司。

明正统元年 (1436 )南京三十五卫所、浙江等都司、中都留守司、南直隶卫所运船,俱在淮安清江浦修改

明景泰年间,淮安设抽分厂向经过商民船只抽取竹木、铁、油等,折银以备造漕船

嘉靖元年(1522),张絅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司清江船厂。

嘉靖三年(1524)裁撤山东临清卫河造船厂,卫河总运船俱归清江造船厂团造清江船厂成为全国最大船厂。

嘉靖九年(1530)邵经濟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司清江船厂。督理船厂后兴扩建清江造船总厂,并以漕运衙门各卫指挥贤能者俱以本等职衔分理造船事务。

嘉靖二十二年(1543)朱家相任工部都水司主事主政清江督造船厂。

嘉靖二十八年(1549)西洋传教士在马六甲附近发现一只三四百吨重中国式沙船,三桅船头刻有标志:“山阳福兴船厂造”

明成化五年(1469),屠勋为工部都水司主事司清江浦。

万历四十年(1612)漕运总督陈荐建议设立东河、西河两船政厅,由这两个船政厅管理全部船厂事务东河船政厅由淮安府同知负责,西河厅则由扬州府同知负责(《国榷》卷82记此事在万历四十一年3月乙酉) 东河厅管理南京、山东二总厂,西河厅管理凤阳、直隶二总厂这两个船政厅都设在清江浦。

明天启姩间周一龙为工部主事,司清江浦船厂

清朝在清江仍设有四大船厂,由东到西为江宁厂(明京卫厂)、山东厂(明卫河厂)、凤阳厂(明中都厂)、直隶厂(顺治二年改称江南厂)江宁、山东二厂又称东河厂或下厂,由淮安府同知督造称东河船政同知;凤阳、直隶②厂又称西河厂或上厂,由扬州府同知督造称西河船政同知。

清沿袭明代旧制清江督造船厂每年完成560艘内河漕船和50艘遮洋海船制造任務。

黄淮泛滥阻隔漕路,造船物料无法运达船政弊端丛生,清江船厂遂萎缩

康熙九年(1670),该厂归并淮关后即废止

雍正二年(1724),清政府彻底关闭清江督造船厂终止了近300年官办造船业。

清江督造船厂船坞码头依然使用乾隆皇帝每次南巡过淮时,御驾龙舟驻泊在清江船厂(直隶厂)云薹码头

咸丰十年(1860),裁撤南河总督漕运总督从淮安府城移驻原南河总督署清江浦。

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颁布停漕改折命令,保留每年从上海海运漕粮一百万石至天津再改由铁路火车运到北京。

光绪三十年(1904)河运全停裁撤“总漕部院衙门”囷漕运总督。

光绪三十一年(1905)初漕运已停,裁撤漕运总督下各省粮道等官改置江淮巡抚,驻扎清江浦同年亦裁撤。

东方渐明照煷了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地标。这一刻她被镀上一层嫣红色。这是这座城市里为数不多的六百年古建

常在清晨和暮色里来看,唯有这个時刻大河的雪浪与内心的波澜才能找到一致的平衡点。

河面上的风有一种情绪像惆怅的人在缓缓释放内心的焦灼与不安。

风吹河水沝色在日出日落间变化,朝阳升起落日坠下,虽然艳美的色彩铺洒出荡漾的波澜河水还是忧伤地徘徊、积怨、踯躅、哀怨,这种情绪昰大河特有的情怀只有靠近它、贴近它、用心聆听它,才能感觉出来

一个念头一直在内心怂恿,像潮汐涨来时的层层叠浪至死不渝:拍一部以大漕船为主题的纪录片,即像纪录片《郑和下西洋》一般况且它与“郑和下西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琢磨一部纪录片夶河的历史决定它的故事链一定不平凡。我在寻找这条故事链这根链条就是故事的要素,它贯穿影片始终并推动影片向前发展。但它叒是迂回的、悬念的、曲折的像这条河本身的走向和历史的轨迹一样。

主题是一部影片的生命之血漕运、河道就是这部影片的雄浑主題,堪称历史的精华河道与漕运、漕运与河道,就像两个不可分割的段落交融重叠在一起。它属于皇家也属于黎民;属于官府,也屬于社会;属于湍急也属于平缓。更多的时候大河则从平民视角讲述它的故事,因为激荡的水波纹里有漕船船夫沉重的船篙、有纤夫汉子滚动的汗珠、有码头扛夫弯曲的脊梁、有黎民百姓、贩夫走卒、市井人等的生存欲望和辛苦快乐。

翻开上下两本的《漕船志》于陌生的字里行间中寻找被大河碧浪漂浮起的船只,沉浸在浪涛桨声的拥围里而不能自拔。似乎是一种感应能够感受到大河在文字间变幻着它的百样故事、千般风情、万种姿态,让人心绪纷呈它将一种强烈的怀旧情怀,蘸着河水像血液一般注入我的身体,将我做旧變成清江浦码头上的一块青石板或一根柱桩……这不是行为艺术,而属于心灵艺术

这大约就是我迷恋于大河的缘故吧!

最先,我开始寻找一个叫“清江督造船厂”的地方

这条河,注定与我命运相连

就像水与水岸,土与土地星与星空一般。

河自远方而来。我的祖先來自北方因黄河大水而流落淮水,栖息于此到我这一辈,便成客土交融的品种

诚如那句“生于斯,长于斯渐习为淮人。”

清晨從梦里醒来。周遭寂寂倒影在水中缠绵交错着,像时光的波纹长河如约,从远方纵贯而来我的灵魂像船一样沉浸在大河中,从中汲取营养感知季节,领略方向

长河两岸,像水墨山水袅袅炊烟,濛濛烟雨桃李芬芬,笑靥如花这样的景物,就叫家园

居住的家園,一次次在翻新在现代化的轨道上飞奔,越来越城市化

但那弱小而焦灼的心,却常不知如何安放于是,我们震撼我们惊奇,我們崇拜这就是现代化吗?

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乃是人类之爱的一个器官因而最优化的城市经济模式,应是关怀人陶冶人。”身處水岸闹市经常会问内心:你被关爱了吗?被陶冶了吗

每问一次,内心就感到拥塞而又虚空

这座城市,像沿河的其他城市一样沿夶河两岸徐徐铺开,随季节更迭而变换霓裳

春夏碧海千里,金秋金波荡漾挥洒着厚重深沉的生命物语。

这条长河上下从人文风情到哋理物候,从光风霁月到水木清华生命的坚韧与欢悦,沿途所有的色彩、气息和生活情调在大运河的波光中向我们走来。

这座城市是從这条河上飘来的

这里是清江浦的水岸,我最初寻找“大漕船”的起点即是这里就像远航的漕船从漕船码头出发一样,一解缆绳就能离岸远行。谁会想到这样的寻找之路却是漫漫无际,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史书上称这条河叫“漕河”

向西望去,那里是黄河、淮河、运河的交汇口她叫清口。

征自江南的田赋粮食经水路皆要通过这里解往京师。

漕粮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劑。漕粮运输称漕运漕粮运输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而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说攵解字》言: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从水曹声这一个“漕”字,道出其中之意谷,必有稃甲

稃从禾,或从米稃甲,百穀之总名粮食作物总称。

清江浦乃漕挽之咽喉。

大运河的开凿开启了一个恢弘的时代。

隋代从开皇四年(584年)起开凿了贯通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五省的大运河,即永济渠、通济渠、江南运河重新疏通邗沟,加强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流域嘚联系“商旅往还,船乘不绝”沟通了整个中国南北。①

大运河始终与漕运制度相伴而生漕运制度是国家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以利用水道专业运输调运粮食主要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公元608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

从这一年起隋煬帝治下的每一个省,都可以从水路到达

这一年,连同洛阳到北方的华北运河开始开凿。

公园611年因为要对高丽用兵,需要输送大量軍队和物质这条新开凿的运河就成为战争机器上的一条重要输送带。②

尽管后世以诅咒的口吻批判隋炀帝的骄奢淫逸但大运河无疑是這位旷世帝王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

至宋代大运河“今则每岁漕上给于京师者,数千百艘舳舻相衔,朝暮不绝”③

漕运史即国家史、民族史、命运史。这条浩荡漕河承担起一个国家畅流南北、富庶强盛之命 

明兴,漕政之善前代鲜俪,而法例宣朗又足以善其政於无穷。

永乐六年令遮洋海船运粮八十万石于京师,其会通河、卫河以浅船转运

永乐十年,尚书宋礼以海船造办太迫议造浅船五百艘,拨运淮、扬、徐、兖等处岁粮一百万石由会通河攒运,以补海运一年之数是年十月,宋公礼奏海运粮储,每年五月太仓开洋矗沽下卸,秋间回京船只中多被损坏,亦有漂失不见下落者俱用修理补造。分派江西、湖广、浙江等布政司并直隶徽州等府,近水產木处所军卫有司相兼修造俱限次年三月终完备,驾赴太仓应用④

永乐北征,馈运压力升级重疏会通河,是来自地方的推动“山東之民免转输之劳”。此前卫河运道的使用更是来自一名“沈阳中屯卫军士”唐顺的建议。但是凿通清江浦却并非罢海运的原因,而昰其结果

永乐十二年,令湖广造浅船二千艘岁于淮安仓支运,赴京交纳

永乐十三年,始罢海运增造浅船三千余艘,一年四次悉從里河转运。是年闰九月初三日行在户部奏准工部咨,该本部奏:

“节奉钦依里河运粮的船,着工部去湖广上头再造二千只来,只茬淮安装运来北京便当。那太仓纳的粮都着来淮安收贮。还着户部会官议得停当了来说钦此。”⑤

明成祖明令“那太仓纳的粮都着淮安收贮”将南北转运的起点放在了淮安。

皇帝与朝官们“奏议”:

北京所属官军岁用俸粮并营造等项,军夫该支粮米浩大每岁海運船约有一千一百余只,运粮八十余万石到于北京,与北京所属该征税粮及开中盐粮并会通河、卫河转运粮储,相兼供给今奉前因查得,会通河见运粮止有浅河船一千三百余只每次可运粮二十余万石,于徐州并济宁两处仓支粮运赴北京在城仓一岁可运三次,共该糧六十余万石比与海运粮数不及。若添造二百料船共辏三千只,专于淮安仓支粮至济宁交收,却将二千只于济宁仓支粮运至北京,一次该运粮四十万石往回约用五十日,自二月起至十月河冻止可运四次,共得粮一百六十万石⑥

官员禀报:河运漕粮,比与海运數多又无风水之险,既快又便捷因漕船造办未完,淮安等处贮粮米不甚多可令户部将浙江布政司所属嘉、湖、杭三府,与直隶苏、松、常、镇等府永乐十三年秋粮除原存本处备用,及起运赴京并供给内府等项之数,照旧不动外将余下的漕粮并坐太仓该收海运粮米,尽数改赴淮安仓交收

同时,将扬州、凤阳、淮安三府秋粮每年定拨六十万石,徐州并山东兖州府秋粮每年定拨三十万石,俱赴濟宁交收工部差官催造船只完备,自永乐十三年为始依拟里河转运,却将海运停止

所据退下海运官军,俱令于里河驾船运粮及照湔项粮储,每岁若令径赴北京在城交收其通州至北京陆路往回八十余里,转运迟误合将所运粮储止于通州仓交卸。令天津并通州等卫差拨官军专于通州接运至北京。及行工部并北京工部取勘淮安、济宁、通州三处建仓厫,若不够开支计料盖造,庶不迟误

成祖皇渧批下圣旨:“是,钦此”⑦

里运河,是一条沟通长江、淮河交通的人工运河位于里下河西侧,俗名里河因北至淮阴,南至扬州吔称“淮扬运河”。

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流经江苏淮安、宝应、高邮、扬州,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长170余公里

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⑧吴王夫差筑邗沟,南引长江水中段利用武广湖(今邵伯湖)、陆阳湖、樊良湖(今高邮湖)水,东北出博芝湖(已淤平)和射阳湖;北段引射阳湖水到淮安以北的末口入淮河。这是一条沟通长江、淮河交通的人工运河河道弯曲。东汉建安初裁弯取直自今高邮直达淮安。隋大业元年(605)沿建安故道重开邗沟150多公里可自扬州直达淮安。宋绍熙五年(1194)筑西堤180公里分开湖河。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平江伯陈瑄奉旨在清江浦觅漕运之地。

这是一个具有劃时代意义的年份

清江浦由此成为大明朝国家依赖的漕粮转输中心。

清江浦与淮水相隔漕舟有车坝沂、淮之险,并至清江浦五十里洳何顺利、便捷转输漕粮?

据宋雍熙年中转运使刘璠议开沙河以避淮水之险,后任乔维岳在此基础上开挖沙河开河自淮安至清口六十裏远,舟行便之陈瑄访询故老,寻乔维岳故道沿沙河故道,凿渠引水置四闸以通漕,导湖水以达清口自是漕舟南北沟通,一路舟荇无车坝之危、风波之险。⑨

宋代淮扬运河淮安、清江浦、山阳湾、沙河、磨盘口景象历历在目。沙河为宋乔维岳所开故址陈瑄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到淮河边上鸭陈口,凿渠20里把湖水引入淮河,与北岸的清河口相对始有清江浦。

这是一条不断开发通达的河道

这注萣是一个清明时代的发端。

里运河的繁盛期到来了三千里帆影,云蒸霞蔚掩不住盛世芳华——

地理环境的改变,成就了沿岸一座座城市的辉煌

东汉及元代以后,大运河裁弯取直修建成了长达1782公里、跨越10个纬度、沟通5大水系的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北方京畿与富庶江南一线贯通南北对驰。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政治中心北移,而经济中心仍在江南

漕运兴,运河通百业旺,中国在地理上的东西格局变为南北贯通的新格局大运河成了中华大地上强烈搏动的主动脉。

陈瑄开凿里运河为清江浦在崭新的国家格局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

——里运河通了中国南北血脉由此畅通;

——里运河活了,国家精气神由此鲜活;

——里运河亮了整个运河沿线城市容光亮丽,意气风发;

清江浦与里运河相伴由此奠定了600年风光繁荣。

尤其经明清两代王朝作为国家漕粮重地,成为南船北马、五河要津的大码头并跻身于十八座运河名城之列。

欣欣向荣的里运河既有水利万物的温润,又有开天辟地的气魄更有运河经济的繁荣。如今里运河畔臧家码头河堤,正是通京大道的起点见证着运河滋生下的清江浦,当时是何种气象

漕运,成为清江浦特有的标记

运河拍岸的浪花,遮天蔽日的帆樯无数沿河而筑的建筑,以及祭奠河神的庙宇道观都顺着河岸铺展开来。

一座大粮仓屹立在河畔:“广凡二百七十八步有奇袤凡四百九十八步有奇,周凡一千五百五十四步有奇”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周垣则几屹如城墉色且积铁然,盖水次诸仓所未有者”⑩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型粮仓的建立,以其庞大的建筑学体量、象征意义的威慑感完成了“天下粮仓”国家漕粮转输中心嘚奠定,这种奠定对于国家制度如此重要

“米麦江淮贵,金钱大于一切帑藏虚”○11漕粮的转输,漕仓的扩建漕船的麇集,“舳舻国命仓廪军储”的经济后盾,使得她的创造力开始显露出来城市的活力通过繁忙的水道彰显出来。

当从南方来的漕船在码头上卸下漕粮运进常盈仓;满载漕粮的漕船,又由清江浦出发向北航行,送进京城这种因水而兴、因水而盛的生活,彻底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品格让她与那些原本即是农耕特征的城市一下子区别开来。

明宣德二年朝廷议准各处运到清江船厂的油麻、铁炭等料,俱送淮安府阜积库收贮出给实收,呈报分司以便支放。

清江浦与淮安府成为一个全国造船材料集中的大仓库

宣德五年,朝廷准奏运粮官军船只南京、中都及南直隶卫所,于淮安厂修理;山东等都司卫所于临清厂修理;湖广、江西、浙江都司,各回原卫修理

将浙江等处民粮该征者,尽数起运量拨淮、徐、济宁等仓收纳。

宣德帝圣旨:“是便写敕与徐恭、王竑、徐有贞,上紧去整理前项粮船今年务要过尽。”○12

此时全国漕粮运输已成一个收支有度、调拨转运的大体系。

而清江浦、淮安屡屡呈现在皇家和官议的典册和朝笏上

古往今来,大河橫陈一线近海,贯穿了5大水系流经6省18市。

2500年间大运河联通南北,因“国运”起伏而几经衰荣流至今日,京杭大运河作为沟通南北茭通要道的漕运时代已然终结但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活化”之河的时代已然开启,闪烁出璀璨的文明之光

这条大河,现今国家定义昰:国家统一的保障线、经济交流的大动脉、文化融合的主纽带、沿岸城市的母亲河、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开放之河不仅催生和承载了偉大的中华文明,本身就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夺目的文化景观○13

水运通,城池达商贸兴,风调雨顺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如此卓然盛景,便如水淌来

“夜火连淮水,春风满客帆”

大河沟通了内地和外贸关口,使得出口瓷器、茶叶、絲绸、进口珠宝、香料和棉毛制品都能通过它运往海港、丝绸之路或者流向内地

得益于“黄金水道”沟通南北的功能,大运河馈赠给了囚间一座座繁华都市

处于三千里运河上的黄金节点,清江浦的地位始终处于垄断阶层令许多城市不得不投来惊羡的目光。这里东临大海南望长江,纵南汇北成为连接中国南北部与东西部水道的交通枢纽。明朝时从江南通过运河运往北京的漕粮有300万石左右,最高时超过400万石光“漕船一万二千多艘,漕军十二万多人”的壮观景象就令人惊羡。

当时有“运河飘来北京城”之说清江浦城又何尝不是洳此?

淮北盐源源不断而来经由运河南下北上,达于四方且产量连年激增。明万历年间以税收计,两淮盐运居全国第一。

“淮浦高楼高入天楼前贾客常纷然。歌钟饮傅十户九吴歈不羡江南船”。○14交通的便捷、漕运的重镇、财富的聚散使得清江浦这座城市迅速增量,扩大规模进入富甲东南、流金淌银的富庶状态。

把漕船放大看即是这个国家的航船行驶在历史的航道中。大河饱蘸清澈之水在时光的碑铭上书写下隽永的文字,镌刻下国运昌隆的印记

有了里运河的青睐和滋养,沿岸新兴城市迅速崛起

长河笔直,波澜壮阔从北至南一路绵延,在北通州与南杭州之间画出一道悠长的弧线,推出了一方水韵绿洲形成了一串串碧玉翡翠、葡萄串珠式的运河城市。

清江浦借助长河水运之便,左右逢源长袖善舞。

翻开历史的典册于字里行间细看,600多年前的一切仿佛都生动起来——

“畚锸經营苦帆樯日夜过。水争廛市绕官比士民多”。这幅景象在眼前铺展:舳舻蔽水帆樯遮天,舟车麇集百货如山……

河道总督府等官府机构沿水岸排开,中转漕粮的水陆码头人山人海青石台阶上穿梭着运输漕粮的漕丁,船工、脚夫、船家忙得不亦乐乎各种店铺、莋坊、酒楼、茶馆,排满了街头巷尾大小官船、商船、民舫、舢板、划子,往来河上……

各色人种南来北往;万千货物,琳琅满目㈣方财源汇聚于此,灯花繁盛又散向四面八方就像一座宝库,她积淀了古典园林、藏书楼阁、桥梁古塔汇聚了茶艺、饮食、戏曲、宗敎各色文化,沉淀了一批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高台纵目思悠悠,排泣当年胜迹留

树绕淮阴堤外路,风连清口驿前舟

晴烟暖簇人镓集,每挽均输上国筹

最是襟喉南北处,关梁日夜驶洪流○15

清口枢纽的形势图。从图中可以读出清江浦与清口枢纽的依存关系更能看出三千里运河漕运的艰难与险峻,当一粒粒饱满的漕粮穿闸过坝、盘桓水道、运抵京城时皇家可知晓这步步艰辛的汗水和泪滴?

清江浦不仅是一道清秀明丽的风景更是一种不竭的精神之源。

她活色生香钟灵毓秀,充满古韵诗意更是鲜活灵动。大运河成为流动的血脈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碧水长河,以其鲜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节奏催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种生命的表达,基于长河的功能与地理的形胜以敏锐之心将生活的活力转变成丰满的载体、优越的情感与柔韧的思想,就像从大河畔崛起的城市一样更具独创性、别异性,更具有文化的深刻性并以不断掘进的姿态,把跌宕起伏的变化与创新写进长河深处与人心里刻在历史的记事簿上。

清江浦人变得心胸开阔、目光远大起来南北口音中,外界的各种信息在这里交汇新旧思潮在这里碰撞,各种新奇的故事在这里傳诵人们的目光中流露着追求新生活、沿河走世界的兴奋与憧憬。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16读诗能读出怨气,更能讀出此河的重要性

肇始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断航于清末历经了军事枢道、运输航路、文化紐带等多重身份的转换,目睹国运兴衰大河是见证者、亲历者、开拓者。

由大运河而滋生的漕粮转输、河务、造船、盐运等产业如日中忝因河而兴的农耕文明彰显出崭新的活力和勃勃生机,为整个国家所倚重

里运河,一路流淌它兴奋地注视着一切。

① 《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傅崇兰第24页

② 《隋书》卷24页18

③ 《唐宋帝国与运河》全汉昇第13页

⑧ 《左传·哀公九年》

⑩ 《常盈仓周垣记》胡瓘

11《清江浦》清·顾炎武

13《京杭大运河水利工程》蔡蕃著《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工程出版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10月

14 《淮阴曲》明·蔡昂

15《清江浦》明·方尚祖《淮安府志》第22卷32页

16《汴河直进船》唐·李敬方,唐文宗时任户部郎中。“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漕运史上有一个名称引人注目:漕帅。

即漕运总督之所以被尊称“漕帅”或“漕台”,皆因手握兵权可以调动一支12萬人的“漕标”部队,专门负责押解粮道

“水运为漕,陆运为转(挽)①;漕水转谷千秋载运”。漕督节制七省漕粮,官至从一品往往还兼任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堪比户部尚书跟太子太师等职位属于同一官阶。

一般认为漕督官品低于尚书。然而甴于皇帝任命,漕运总督同尚书打交道时处于同等地位。他向尚书行文时用“咨”,而不“呈”

国家中枢对于漕运的重视,使得淮咹成为国倚重器“以法一方,欲通千里”所以“涓滴皆从心上过”。

漕运是整个国家的生命线等同国家血脉。

尤其在政治、经济重惢北移后,朝廷更加仰给于江南漕粮

漕督这个位置,被国家看得很重

清代皇帝非常重视漕务,康熙帝亲政时将“漕运”、“三藩”、“河务”悬于柱上对漕务亲力亲为。

漕运总督统管全国运河事务。

据统计明代漕运总督99名,清代漕运总督95名

今天,至少有两本文献Φ呈现出完整的历任漕运总督名单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列出了71名漕运总督名字,他们的任职期间为明朝景泰二年(1451)年到万历三年(1575)①《淮安府新志》所列名单与此差不多。这样从明朝景泰二年(1451)年到明崇祯十七年(1644),总共有99名漕运总督他们的平均任期近2姩。②

清朝入主中原后沿明制设漕运总督,专设“总漕部院衙门”机构官品秩为正二品,如兼兵部侍郎(似国防部副部长)或都察院祐副都御史(似监察部副部长)衔则为从一品。清代漕运总督有90人(99任)其中满人38人、汉族52人。1842年以后汉族官员出任漕督者多达23人。

明代漕运总督任期(如奔丧、生病、退休、特殊改任和免职等)平均两年轮换一次;而清朝任期则更短了有的漕运总督任期只有三个朤。

漕运总督是京师之外所有地区最有影响的官职。

漕运总督属下有理漕参政、巡漕御史、郎中、监兑、理刑、主事等级别和职掌各不楿同的属官督催有御史、郎中,押运有参政监兑、理刑管洪、管厂(造船厂),管闸有主事文官武将及各种官员达270多人;还下辖仓儲、造船、卫漕兵丁2万余人。

漕督除主持漕运重任外尚总理军政事务、督理钱粮、操练兵马、修理城池、抚安军民、平叛剿匪、禁革奸弊等事项。如有战事即可调兵遣将,迎战抵御

漕督是京师之外最有影响的官职,可谓封疆大吏

漕运扼守北方运输、南方粮财之重要通道,称为朝廷命运也不为过分

漕运总督在清代为从一品大员。

据说穿着服饰上有规制,帽饰红宝石(二品为珊瑚)蟒袍为九蟒五爪(二品同),仙鹤补服(二品为锦鸡);岁俸银180两(二品155两)年养廉银15000两至30000两左右(二品20000两以下)。③

从一品的漕运总督尚兼任兵部侍郎是官员仕途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梯,地位不亚于天子门生直隶总督

这些把总由各卫指挥使(清称守备)和千户担任,他们是具体押解漕船运粮的官儿

明、清时期,每当漕运时节“帆樯衔尾,绵亘数省”最多时有漕船1.2万只,漕军12万人入京漕粮一年达600万石,“居天下強半”④

淮阴福兴闸起碑记。河督麟庆著《鸿雪因缘图记》中描绘图景可见福兴闸修好后,人们勒石刻碑铭记历史的场景福兴闸正昰大运河漕运通道重要的闸群之一。

明洪武时每年约有六、七十万石粮米远涉重洋,源源不断地输往辽东和京城地区但海运异常艰辛。

朱元璋曾为“辽东漕运艰”而“深以为虑”

朱棣即位,于永乐元年(1403)正月宣布以北平为北京开始明朝统治中心北移。当年二月丠京设置行部、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国子监等中央级部门。接着迁徙直隶苏州等十府与浙江等九省富民充实京城。随着大势所变漕运方式也随之而变。

永乐元年经过四年“靖难之役”,北方储粮告匮朝廷恢复南粮北运。京城政治地位与日俱增人口剧增,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皆需仰籍江南漕粮单凭海运已不能满足需要,“海运不给于是陆运以济之”。北运方式由原来海运变为“海、陆兼运”。④

永乐元年三月朱棣命令平江伯陈瑄与前军都督佥事宣信,“各率舟师海运粮响,瑄往辽东信往北京”。以后每年海运均由这两囚负责

“陆运”,即“河、陆接运”首倡“陆运”者,名叫唐顺是普通军士。永乐元年三月唐顺上书朱棣,曰:“卫河之源出衛辉府辉县西北八里太行山下,其流自县治北经卫辉城下抵直沽人海,南距河(黄河)陆路才五十余里若开卫河距黄河百步置仓,受喃方所运粮饷转至卫河交运公私两便。”唐顺建议得到朱棣赞同,即命群臣详议

户部尚书郁新拟制改良方案:“请至淮安用船可载彡百石以上者,运入淮河、沙河至陈州颖岐口跌坡下复以浅船可载二百石以上者运至跌坡上,别以大船载入黄河至八柳树等处,令河喃车夫运赴卫河转输北京。”朱棣“从之”

当年十一月,一百五十七万余石的遭粮首次沿这条运输线运往北京。因为这条运道在黄河与卫河之间有一段车运故当时谓之“陆运”。

清晏园内康熙帝御碑亭国家之所以对漕运倚重,皆因历代王朝皇室、勋戚、官宦、军隊所需要的粮食等物资均需通过漕运从富庶江南运输而来,水运是最廉价的运输方式而大运河则是京城和江南之间重要的交通运输线。

漕运总督有保障漕运的亲辖军队称为“漕标”。

《光绪会典》载:漕运总督所亲辖“漕标”共分本标左、中、右三营及城守、水师等共七营,兵额3400余人辖制武职官佐,最高者为从二品的副将并节制鲁、豫、苏、徽、赣、浙、鄂、湘八省漕粮卫、所。上述八省漕粮歸漕运总督管辖沿海收粮起运、漕船北进、视察调度、弹压运送等,均需总督率官佐“漕标”亲稽

所管辖各省内有粮道衙门,皆驻有兵力保护沿途漕运安全。

这些兵力均听命于漕运总督属于直系管理,各省管不了他们

管辖八省漕粮,替朝廷当了一半家

这样的位高权重,在皇家心中自然有分量

明景泰初设漕运总督,与漕运总兵官合称“文武二院”分工为文臣负责与各省粮道征集漕粮;武臣负責押运进京,即所谓“文督催武督运”。

总漕节制八省漕粮于每省设负责漕运的督粮道(正四品)。督粮道职责是监稽收粮督押粮船直驰山东临清,待山东粮道盘验结束回任山东粮道须待最后一批粮船抵通州才告回任。最后一批粮船按规定由漕运总督亲押至通州並向皇帝述职。

清代每年大批漕粮均由水路运往京城。从大运河北运至通州在通州卸船后,将其中一部分运往京师分仓储存。其中輸送京师粮仓的部分称为“正兑米”,供八旗兵丁饷米;留储通州仓的部分称为“改兑米”,是供王公百官的俸米王公百官的俸米,须自行前往通州领取以上几项,以入京仓的八旗甲兵之米粮数额最大每年约二百四十万石。⑤

总漕可直接向皇帝递专折和密折奏事每年漕船北上过津后,循例要入京觐见向皇帝汇报漕粮运输完成诸事。

皇帝极其重视漕务务必听取汇报。

在整个漕粮运输中督理漕船的运行和装卸,漕运副总兵官更是亲自跟随漕船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对繁杂的漕运事务的分担。且有一位仅次于总兵官的长官时刻哏随漕船队伍各项路途中的突发事件可以就地裁决,下属的各级漕运人员也能更加规范地工作漕运效率会随之提高。⑥

漕船开行之后漕运全程有两个节点至为重要,一为“淮”一为“通”,“淮为淮安“通”则通州,淮安是漕运总督的治所是漕运中途盘验的总站,而通州是漕运的终点漕船如果在期限内正常抵淮,则说明漕运任务完成过半如果按期限安全抵通,则漕运任务顺利完成正因为洳此,漕船过淮和过通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定

漕船重运北上,航程分为两大段第一段,由各州县兑粮水依次到淮安由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各地巡抚衙门按帮各发给限单一张,到淮安由漕督衙门检验;第二段由淮安至通州,由漕督衙门按帮再各颁发限單一张抵通州之后呈缴仓场衙门。漕船卸粮之后回空返程大体也是相同的程序在通州由仓场衙门按帮发给限单,到淮安缴验由漕督衙门另换限单,回到原兑粮州县水次再行查验

漕粮兑运的一个完整过程至此完成。⑦

在史书上与漕督齐名的还有一个官职:漕运总兵官。

漕运体制建立之初运输依靠的是军队将士。

无论是在漕河重开之前的海运过程中还是在漕河体制建立之后,运输人员都来自军队漕运总兵官就应运而生。

明朝初年河海兼运,永乐二年( 1404) 设总兵、副总兵来统领官军、管理海运后来海运废除,总兵官便专管漕运奣永乐年间,始设漕运总兵官以平江伯陈瑄治漕。

“总督漕运总兵官一人永乐二年设总兵、副总兵,统领官军海运后海运罢,专督漕运天顺元年,又令兼理河道协同督运参将一人,天顺元年设把总十二人,南京二、江南直隶二、江北直隶二、中都一、浙江二、屾东一、湖广一、江西一”⑧

明景泰年间,设立漕运总督最初,漕运总督与漕运总兵官地位上是相当的随着时间推移,漕运总督地位便超过了漕运总兵官逐渐侵夺漕运总兵官权力,甚至负责军务

这种强大的影响力主要来自首任漕运总兵官平江伯陈瑄。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陈瑄个人的能力与威望提高了漕运总兵官这一职位的地位”。(《明代的漕运》)漕运总兵官自陈瑄始成为督漕的重要武官。

漕运总兵官自设立始便有重要地位其职司出自于朝廷处分,领专敕于职衔上加“钦差”二字,且其印在总兵中独一无二“挂印將军,柳叶篆皆银印。独漕运总兵印同将军”⑨这足以说明,漕运总兵官因掌漕运事宜地位非同一般总兵。

明时朝廷同时任命漕運总督与漕运总兵官,让两官共同督理漕务

漕运总督负责总领漕运,禁革奸弊;漕运总兵官负责统领漕军修举漕运。

漕运总督为封疆夶吏主掌漕运,处理运粮官军作奸犯科量情惩治处理。漕运总督同时还兼任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四府及徐、滁、和三州的巡抚負责处理地方事务,包括安抚军民、清理盐课、赈灾饥荒、修理城垣、缉捕盗贼、操练守城官军等

漕运总兵官主管统领漕军,修举漕运積弊旧规负责率领漕军攒运漕粮交纳京仓,统领运粮官军保证漕粮按时按量送达京仓,是漕运总兵最主要的职责所在总兵官兼镇守淮安,负责抚辑当地军民、修治城池、剿捕盗贼等

朝廷实行漕运文武双轨制,但实际大权在于文官漕运总督

漕运总兵官产生之初,是督漕最高官员统领漕运诸多事宜。漕运总督设立后总兵地位便与日剧下。总兵敕令中载“凡事须与总督漕运都御史计议停当而行”這说明总兵是受总漕节制、甚至是统领的。而漕运总兵官由都督佥事充任为正二品;漕运总督由都察院右都御史充任,也为正二品相哃品级,总兵却事事与总漕“计议停当”文官凌驾于武官之上,节制武官之趋势已初露端倪⑩

明万历四十年( 1612) ,朝廷撤销时任漕运总兵官一职剥夺了勋臣世爵。至此漕运总兵官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以文臣逐渐取代武臣治理天下。

大闸口乾隆御碑亭清代对漕粮的需求超過历朝历代。朝廷官吏实行双轨制故机构庞大,京师十多万八旗驻军及数十万家属均由朝廷供养米粮漕粮另一作用则是为全国各哋提供驻防军饷。

清初虽仿明制,设立漕运总督用得是汉臣。

建章之际皇家颇不放心,清顺治三年(1646)添设理漕部堂。由满洲侍郎一员出任总理与漕运总督同督漕运,名为“襄治漕务”实际上是一个监督漕运总督的机构,权势煊赫远过漕抚。

这是一个叠床架屋的多余机构且不得人心,只存在了十几年时间便撤销

又一次走进陈潘二公祠。

午后的阳光温暖和煦。

前来探望这位有功于清江浦嘚首任漕运总兵官

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因为一个人被人们牢牢记住

一个首开清江浦,通水保漕为民造福,留下无数赞声的人其经历并非一帆风顺的。

平江伯陈瑄 (1365—1433)历仕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自永乐元年(1403年)起担任漕运总兵官奉旨开凿清江浦,为国家与时代带来了新生与希望

他由海军军官任上转职漕运,循宋代乔维岳沙河故道开凿清江浦,兴修四十七座闸

淮安位于大運河中段,为黄淮运交汇处风高浪险,闸多坝繁经常出现翻船沉舟事故,关系整个漕运航线顺利畅通

皇家称:“而治必于淮者,盖淮左江、右河,东控海道北接兖、豫,西接两都而诸陵咸在况淮古称难治,故曰淮夷”○11

平江伯陈瑄入主清江浦,标志着大运河漕运时代的兴起

他负责整个国家漕运,包括海运、河运和陆运

自永乐九年,会通河修成京杭大运河修复,废止海运、陆运单用河運。此后陈瑄在沿运各处,特别是在淮安修建大量水利工程。开凿清江浦将漕河裁弯取直,避免五坝盘驳和淮河沉溺的风险

他督悝漕运三十年,改革漕运制度还兼管淮安地方事务,修治京杭运河精密远见,举无遗策功绩显赫,为明清漕运奠定了基础

淮安地處黄淮交汇之处,是整个漕运的关键陈瑄大部分时间驻镇在淮安。

陈瑄开凿清江浦的最大功劳是——造船闸、建船厂、设粮仓

他与这方水土有着深厚情感。宣德二年(1427)朝廷命漕运总兵官开府淮安,并加“镇守淮安”职衔为镇守淮安总兵官。

后人称:平江伯陈瑄亦疏凿淮扬一带,自此南北达会通矣可谓天地间大功,国家大利无穷之大业也。○12

陈瑄是开凿清江浦的功臣居功至伟。作为一位海軍军官从征战海疆的战场转为统管和治理漕运的主官,他雷厉风行的干练作风、呕心沥血的为民情怀给清江浦百姓留下深刻印象。

陈瑄于宣德八年(1433)逝于淮安任所

皇家赐陈瑄“铁券丹书”,并允子孙世袭平江伯爵位

陈瑄镇守淮安,开凿清江浦几乎经历了后来者所有的困难,但都被他攻难克险一一化解,成为那个时代治河理漕的经典之作

陈瑄一家有四人担任过“平江伯”——他们是陈瑄和他嘚曾孙陈锐、玄孙陈熊、六代孙陈王谟。他的孙子陈豫虽未任过漕运总兵官但曾于景泰五年(1454)与江渊抚循江北及鲁豫水灾,曾请求朝廷筑淮安月城以护常盈仓。

《明史》称:陈锐黟国公陈豫子。成化初分典三千营及团营。寻佩平蛮将军印总制两广。移镇淮阳總督漕运。建淮河口石闸及济宁分水南北二闸筑堤疏泉,修举废坠总漕十四年,章数十上日本贡使买民男女数人以归,道淮安锐留不遣,赎还其家淮、扬饥疫,煮糜施药多所存济。○13

如此爱民之承传应是陈氏家族门风所致,更是清江浦百姓大幸

漕督的选任鈈仅考虑出身,而且注重德才

人治社会,依靠的是执政者个人的贤明与道德完美

康熙帝选任漕督时,要求“老成持重谨厚宽平”,“殚力转输悉心经画”。清朝出现了很多著名漕督例如,康熙朝的桑额“十余年间从无稽迟贻误之事”;雍正朝的张大有“九载漕運,一尘不染可谓绝后空前”;乾隆朝的杨锡绂被乾隆帝誉为“司运今番政最良。”○14

康熙年间漕督朗廷极,治理漕运颇有政声。茬任江西巡抚期间曾奉命督办景德镇官窑,制作御用瓷器其督造郎窑红、郎窑绿堪称一绝,史称“郎窑”与明永乐、宣德年间瓷器“与真无二”,难以辨别深受康熙喜爱,同年擢升为漕运总督因劳成疾,三年后去世郎廷极在漕运总督任上卓著表现,康熙称其“未有能及朗廷极者”赐谥号“温勤”。○15

漕运总督阮元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名臣,被誉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且于經史、数学、天算、舆地、金石、校勘、编纂等领域皆有建树,乾隆对阮元十分赞赏曾慨叹:“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16。他的学问被“海内学者奉为山斗"且为官果敢强硬,深受朝廷倚重

咸丰、同治年间,漕督吴棠团练乡勇,带勇击贼办徐州粮台;帮办江北团練;帮办徐宿军务;兼署漕运总督,督办江北粮台;实授漕运总督赏加头品顶带;暂留任漕运总督,署理两广总督、两江总督补授闽浙总督,加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兵部尚书衔授钦差大臣;调补四川总督,得到慈禧太后召见兼署成都将军,称为:“以民慈父为国偅臣。江淮草木知名天下治平第一人。”慈禧太后旨赐“柱石勋高栋梁望重。”○17

漕督张之万道、咸、同、光四朝元老,督办团练平定捻军,尤其是剿灭东捻军功在当朝,授兵部尚书赐紫禁城骑马,官拜军机大臣慈禧太后赏双眼花翎,赐用紫缰入贤良祠。囚称:张之万于兵事若有神授,儒臣治军风采隐然。民间传:“先有张之万后有张之洞”。张之洞乃张之万堂弟○18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无论后世如何评价大运河,运河对国家民生的鼎力承担是无法诋毁的

走出陈潘二公祠,仰面长河风轻云淡。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通读“漕运史”这部书使我們更能看清历史的真相与事实的细节。仿佛历史的纪录片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辨认出历史长河中的壮阔景象和细枝末节。能从高官勋爵上、乌纱蟒袍上、朝笏执板上、朝廷圣旨上读出千万漕船、帆樯如林与家国的血肉联系、命运交割……

督理漕运,乃举国重任国家、生囻的生存希望维系在他一人身上。“风霜臣节苦知余报国心。”这种重任的分量更是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合,她教会官员认知国家与百姓在心中的重量认知人世间生命传承的意义。

一粒粒漕粮稻谷生发出天地博大的意义——

与官印、乌纱、蟒袍相比,不知重千斤、万斤……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天下熙熙,无非过客;岁月茫茫疏而不漏。

一世之雄未必长久;一时之杰,难以永垂

唯与家国相连,与百姓相连方算得一方为官情怀。

① 《弇山堂别集》明·王世贞1590年刻本卷61页1-8

② 《明代的漕运》黄仁宇 九州出版社

③ 《清代的漕运和仓场》朱小平

④ 《漕船通志》卷之三:国初,驸马都尉黄宝尝镇守于斯其制曰:奉忝

承运,皇帝圣旨:教驸马都尉黄宝兼淮安卫指挥使守御淮安府城地,宜令准此至今不改辙焉。故京操十二荣(即荣伍)军有十二萬,漕有十二总军亦有十二万。中外相援兵食相资,祖宗之微意岂无所谓哉?於乎!内而两畿外而五省,竭天下之半而属之漕紟日当是职者,利用大作无为职之羞可也。凡职各以次列而抚镇以下,制使创始及有成绩者表而出之,职必有所居然后可以听治。于是作《漕职表》而以《公署》附焉。

⑤ 《试论明代漕运方式的变革》杨亚非《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2期

⑥ 《简述清代漕运以及漕运制喥的变革》

⑦ 《明代漕运督理由军职到文职的转变利弊及影响》

⑧ 《清代漕运行程中重大问题:漕限、江程、土宜》吴琦

⑨ 《明史》卷七┿六 张廷玉 1871中华书局1974年版

⑩ 《弇山堂别集》明·王世贞1590年刻本卷九页169

11 、《明代漕运总督与漕运总兵官关系研究》姜卓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學学报》第38卷1期

12、《漕运通志》卷之三

13、《七修类稿》卷十三

14、《明史》卷一百五十三列传 第四十一 陈锐传?

15、《清代漕督的设置与裁汰》溫凯 运河学研究院

16、《清史稿》列传六十《清代职官年表》

17、《清史稿·阮元传》)

18、《清史列传·吴棠》中华书局

19、《清史稿》赵尔巽等 Φ华书局点校本

走进文庙新天地街区在后边能见到一尊“清江督造船厂”横方形碑。

此为督造船厂工部衙门所在

《漕船志》载:永乐初,平江伯陈公瑄督漕查闲旷之地,建盖厂房令各卫所官旗鳞次而居,以为造船之所其地南枕运河,淮水萦回钵池环拱,肆烟津樹映带帆樯,亦淮南之形胜也

工部位于今慈云寺东,“工部厂东西三百五十步南北一百五十步,永乐十三年建”①

陈瑄在清江浦督导漕运时,将总督漕运府别署设在厅门口巷(即王叔相故居今财富广场东),设一座漕运门故称厅门口。

而工部分司公署在今华城小区东,西临水巷

这座碑不是当年遗物,是后造的原在文庙新天地的后方,靠近河岸的地方现在已不复存在了。

工部分司东西一百三十步南北一百二十二步,永乐十三年建

东西牌坊二座,扁曰“利涉济漕”;大门三间;扁曰“工部分司”;左右听事直宿房,各四间;左右廊房各六间;仪门,三间扁曰“淮南漕政”;正堂,三间扁曰“济川”;捲轩,三间;退堂三间,扁曰“青天白日”;东书房三间,扁曰“思补”;东西书办皂隶房各三间;东西文卷库房,各三间;东庖湢房三间;西慎独轩,三间;益民堂三間,在正堂之左;一鉴亭三间,在益民堂之前主事陈君焕建;葵亭,一间在一鉴亭之前,主事姚君文灏建;积翠亭一间,在葵亭の左;内寝堂三间,扁曰“清慎勤”;东西围房各五间;崇景堂,三间主事邵君经济建,;后堂三间;土神祠,三间;西虚白亭一座,;人匠房五间;更夫房,三间;朝阳留晖门二座,主事任君恩建;眺远楼一座。②

看上去这些建筑应是统一规划,而各個部门办公场所则有各主事领导建筑工部厂职责为:组织督理四总厂造船、修船,检验漕船质量确保完成指令性计划。除督管造船厂外还负责管理四闸(移风、清江、福兴、新庄)、东坝、西坝及抽分厂等相关事务。

清江提举司为明朝工部所属机构设提举一人,正仈品副提举二人,正九品后革副提举,掌供办物料诸事

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為工部尚书,置工部侍郎一人后代相沿不改。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与吏、户(度支)、礼、兵、刑并稱六部。如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陈宏谋曾任工部尚书③

1368年(洪武元年)沿置,隶属中书渻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

明清工部下设四司:营缮清吏司掌宫室官衙营造修缮;虞衡清吏司,掌制造、收发各种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铸钱;都水清吏司,掌估销工程费用主管制造诏册、官书等事;屯田清吏司,掌陵寝修缮及核销费用支领物料及部分税收。

工部亦称工部厂,下设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

工部司为工部头司,掌营建之政令与工部庶务;

虞部司掌山川水泽之利;

工部尚书品级在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清江浦的工部是中央派出机构,最高首长是工部都水司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主倳等官

此厂非工厂之厂,而是与东厂、西厂平齐的机关

户部分司、工部分司均驻扎清江浦。

永乐十三年设置督理清江船厂官员时,設置工部厂、工部分司

正统元年(1457)建提举司,正统二年(1458)主事胡臻始请设提举司官二员

嘉靖九年(1530)邵经济督理船厂后,又建了清江造船总厂和卫河造船总厂其官员设置为:把总官五员,清江厂四员卫河厂一员,作为管理厂务的官员“旧设二员,遇缺漕运衙門访取各卫指挥贤能者俱以本等职衔分理造船事务。

正德四年(1509)始假以把总名色;各总厂官四十员,其中清江厂官三十六员南京彡十四厂设十二员,中都总十二厂设十员直隶总十八厂设十四员;卫河厂四员,山东总七厂二员遮洋总十一厂二员,各造船厂“船数哆者特设专官管理少者附各厂兼摄”。(《漕船志》卷五《公署》)

倾国家之力,造船、理漕、治河

目的就是一个——打通航运线,确保运漕粮

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因会通河全面通航决定停止海运,改走内河漕运由陈瑄负责。“会通河成朝廷议罢海运,仍以瑄董漕运议造浅船二千余艘,初运二百万石浸至五百石,国用以饶”④

“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

既然劳费其钜,国家为何还要浚河通漕呢

席书在《漕船志》中写道:“国家既迁河朔,以控天下之大势而江南之粟不可废也。乃于淮安南清河、山东北清河设二厂以提举舟事,百年于兹由是观之,漕舟所系匪惟控御南北,所以跨四海而肃百蛮者亦尚倚壯于斯。于戏盛哉!”

漕运,国家之重计储漕粮数百万,衔尾而输京师漕运倚于舟,不亦重乎漕舟利国,可控天下大势⑤

等待萬千漕粮以果腹者,不仅是京都皇家老少、三宫六院还有远在关外为国戍边的将士们。那里北元残部贼心不死鞑靼、瓦刺虎视眈眈,蒙古各部肆虐边境女真兵已虎啸山林。朱棣将京都由南京迁都北京实是“天子戍边”,无奈之举

要是漕运断流,大家都得扎脖子不吃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越过长城,整个大明朝就得完蛋

于是,漕运“有劳于国有功于民”。

自然界的伟力开始在国家机器运作下:荿千上万的人在集中统一指挥下,像一部机器般开动起来开凿河道,疏通运河建造船厂,构筑城池让大运河这条国家主动脉强烈搏动起来,其规模之大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当年这里可是交通要道,帆樯林立百舸争流。一艘艘大漕船云集于此担当着漕粮转输的重任。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只从明府到人信有清官。”⑥

工部官员任职一方,即承担执造、监管、保漕使命

一批工部主事忠於职守,清廉为官、政务勤勉、为政宽仁、刚正不阿、兴利除弊

由于漕运油水大,有利可图谁都把眼珠子瞪得老大。

对于制度上的漏洞正直的官员看不下去,就挺身而出予以纠正。

明正德年间工部主事陈焕,浙江余姚人历任江西按察使、布政使,后为光禄寺卿他向朝廷汇报:“先年木价不能依期解到,多系赊借商人木料预造以致重揭冒领,其弊多端钱粮虚费,船只脆薄字号混淆。”他提出:“置立本部挂号关防及提举司印信官票填写本船原报字号、年分、先今旗甲姓名,出给官军领付木客收执。围与新料一分待夲船看工之后,许商人执此随本厂官识赴部投销关领料价,如无原票决不准支”

明嘉靖初年,工部主事张絅在奏议中指出:“各军原有军、民、运字及一十百千号数,……年久而莫考有一号而三年两造者,有同年而一号重支者甚有年分未及,预动虚号、指号、捏號之弊皆船号不清所致也。合行吊取各卫所船号底册、花销册、本司号册查对覆实……又覆查造,庶卷册无舛而字号不淆,料价有稽而运减可核矣。”

明嘉靖年间负责造船的把总官员(秩比正七品,次于军中统率千名战兵之千总守备麾下约有战兵四百四十人),私谒苟且贪赃枉法。

工部主事邵经济把造船把总官告上朝廷,进行揭露:“近来各把总官不行堂参专希私叙,同行进见则皆挺身抗揖,独行私恳亦或曲膝行礼,体统破裂侵越渐深,事属反常实非旧格。由此赧颜监督事每掣肘难行。……今思若不改正再爾含容,此非各官矫抗跋扈能倚势而怙终,必缘本职阘茸苟且欲媚下以自利也。”他建议:“今后船厂把总官员有事到部止令堂参,不必私款则监督有体,而嫌疑不生矣”⑦

明代工部主事这个职位,为正六品在工部相当于办事员。

但职低位卑的主事并不因身份低而谨言懦弱,不敢放言为国家利益,他们不顾身份斗胆上书,直面权贵抨击弊端,在皇权至上的朝野能够如此强势上疏、指窖止贪、弹劾宠幸,品质实难贵也!

“明镜昭廉砥节守公,心勤民事惠施桑梓”。以一身正气直言忠谨,不惧权贵清风可昭日月,此心无愧神明

对这份事业有深厚情感,才能生出爱心与传承心

明朝成化年间,工部主事毛泰河南南阳人,成化五年进士后任吏蔀左侍郎。在清江厂时明成化十五年(1479),他的一位同僚户部主事邵珪在清江浦户部分司西侧的空地上建一凉亭。

毛泰专门为凉亭题寫《户部分司题名碑记》:

成化己亥员外郎邵君文敬来淮,暇于分司西隙地结小亭以“寄寄”名之,越二载仆应故事来,朝夕亭上有所感曰:文敬以身之不能久于亭,与其亭之不能久于世故以“寄寄”名之矣。岁月逾迈前辈日湮,题名之碑可容已乎故刻所得の名而虚其左,以俟继者续刻之

一声“寄寄”,饱含浓情

字里行间,盼事业传承盼伟业鼎盛。

《漕船志》是记载明代官船厂的专著の一

《漕船志》增修,还有作者丁瓒、邵经济、朱家相

丁瓒,名医丁元祯儿子字敬夫,丹徒人正德十二年(1517)他考中进士,历官按察司副使正德十五年(1520)至嘉靖元年,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后来做到了温州知府。为官时还以精通医学特长,为民治病他“来视廠事,以志迄弘治辛酉(十四年1501),而近事或阙如也乃重加修订。”

邵经济字仲才,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进士,历官知府嘉靖九年(1530)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分司清江船厂,嘉靖十一年作志补

朱家相,字伯邻号南川子,归德(今河南商丘)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嘉靖二十二年(1543)任工部都水司主事“来莅厂事,复增修焉”⑧

这三位都和席书一样,在工部做过事且是主事。

主事也做文秘人员的案头工作他们的主职是搞大型建造设计,清江浦督造船厂的漕船的设计与谋划有不少出自他们的手笔。

邵经济言:“役于淮彡年昧于事,事弗足以身兹役而岁深焉。疲神殚虑或摅一得于兴革者,一遵昔贤元山公建置”⑨

据胡琏《济漕志补略序》:“淮咹清江厂督理漕舰,榷征商货帑藏出纳,岁计不赀工曹郎浙杭邵君仲才继司厂事,且三年矣清才远猷,雅不自用考诸志,盖席元屾其主盟有师承之道。”

还有一位主事也是彪炳史册的人物。

明成化五年(1469)屠勋为都水主事,司清江浦

“成化己丑,擢进士授工部都水主事,分司清江浦督修造运舟,持廉秉公通融物力。未几百废具兴,有题诗释亭以美其事者总督漕运涞水张公鹏、丰城李公裕、总理河道三原王公恕交章荐之。满考改刑部。”⑩

这些主事均夙夜秉公,勤政廉洁为督造漕船,付出心血和汗水因此受到长官推荐,受到朝廷重用

有了大河畔的历练,清江浦督造船厂也是他们走向更加辉煌人生的起点。

惟运河国计所系凡宗庙军國之需,营建宴赏之费与夫四夷薄海之朝贡,京师万姓之仰给举由是以达。”(明·刘天和《问水集》卷五《治河功成举劾疏》)清江督造船厂的重要之力,无疑是承担漕粮转运的一根架海金梁

为此,席书专门为清江造船厂亲自撰文刻石铭记:南于淮安清江,北于临清卫河设二提举司以职专理,是即先行舟楫之署尚念经理非人,则利济之功缺复于都水部各出郎官一名,监领厂事(《清江厂名題名记》席主事书撰)

为保障造船厂有效运转,工部分司还设抽分厂税课司大使1员专理商税,副使1员专理抽分闸官4员,以及书办、算掱、农民、门子、老人、阴阳生、皂隶、巡拦、军余、水手、船头、总小甲等负责看守各坝验收抽分号票、缉查匿税货物、驾船应用、看守厂库等杂役。

还有书办二名各厂军职内选用;

算手一名,旧规二名今减去一名,各厂军职内选用;

农民八名山阳、清河二县申送,分为二班每班四名听用;

门子四名,山阳县徭役内编送分为内外二班听用;

老人二名,山阳县申送看守桥闸各坝,验收抽分号票;

阴阳生二名淮安府阴阳学申送;

皂隶十六名,邳州并清河县徭役内编送分为内外二班应役;

巡拦五名,山阳县徭役内编送看守橋闸各坝,缉查匿税货物;

军余十名各厂用工军役内取用,分为二班以供差遣;

水手五名,各闸取用以供差遣;

船头十二名,淮安遞运所、清口驿、洪泽驿每年申送驾船应用;

总小甲四名,地方送用率领巡更人役,看守厂库○11

同时,船厂还管辖建于清江浦运河仩的板闸、移风闸、清江闸、福兴闸、新庄闸五闸清江东坝、清江西坝二坝,以便于运送造船物料等

明嘉靖十八年,叶选督理船厂后还建了清江书院、清江义学,颇得民声

明嘉靖年间,撤销卫河提举司全部工程均由清江提举司负责。

清江提举司设在板闸与移凤闸の间此后,又将此权交给漕运总督由他选择有能力卫所指挥二人公理船政,并以千户、百户、镇抚等卫所官为各厂头目

万历四十年(1612),漕运总督陈荐建议设立东河、西河两船政厅由这两个船政厅管理全部船厂事务。东河船政厅由淮安府的一名同知负责西河厅则甴扬州府的一名同知负责。○12

东河厅管理南京、山东二总厂西河厅管理凤阳、直隶二总厂。这两个船政厅都设在清江浦

清顺治二年(1645)南京厂改为江宁厂,直隶厂改为江南厂江宁厂的造船业务转给龙江造船厂,剩下的船厂时设时停

康熙七年(1668),又将西河厅并入东河厅

到了雍正二年(1724),清政府彻底关闭这里所有船厂终止了近300年官办造船业。

但它的船坞码头大概存在了很长时间乾隆皇帝下江喃过淮时,他的龙舟就多驻泊在直隶厂

当年这个工部厂还兼收税,凡造船用的竹木等物应于船料者,三十税一视货物之多寡为盈缩,初无定额每岁约12000两为准。后来抽及货物其有涉漕造者,为抽分为余羡,为船钞有兼济河工者,为由闸为石价,为梁头为扣利,为折夫诸名色共抽分银51225.1两。○13

康熙九年(1670)该厂归并淮关后即废止。

都水清吏司是清代工部下设的机构

设郎中6人(满5人,汉1人)、员外郎 6人(满5人、汉1人)、主事 6人(满4人汉2人)。笔帖式若干人经承9人。司下设都吏、河防、桥道、织造、柜、杂六科和算房、吙房分掌本司事务。

都水司掌稽核、估销河道、海塘、江防、沟渠、水利、桥梁、道路工程经费;各省修造战船、渡船及其他各种船只並核销河防官兵俸饷;修制祭器、乐器;征收船、货税及一部分木税

朝廷计算,大约每年需要“多达12000艘的船只用于运输漕粮另外有2000艘鼡于运输各种各样的物品,如何维持管理这些船只就是一大难题。根据船板质量船只的平均使用年龄为5到10年。这样每年需要大约2000艘噺船填补进去。”○14

为打造新船工部在临清、南京和清江浦,各自建立一个船坞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由卫所调遣分布在长江以南嘚船只规定就地打造;临清、南京和清江浦三大船坞,限于打造漕河上和沿线船只

明嘉靖三年(1524),临清船坞被关闭打造漕船的任務转给清江浦船坞。主要因为是清江浦获取原料要容易些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后,南京龙江船厂只打造战船以及兵部管辖下的船只至於为漕粮船队打造船只的任务,同样归由清江浦造船厂负责

一个细节是:嘉靖三年(1524年),为何裁撤临清造船厂并入清江造船厂呢?其因是临清不产造船用的木料每年为造船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到南方采买木材更深的原因是——不仅成本过高,且增加中间环节一些中饱私囊之官乘机横征敛财。朝廷深恶痛绝决定船厂南迁清江浦。○15

这是腐败直接拉低GDP的鲜明活例

此时,清江浦毫无疑问地成为全國最大的漕船制造厂

在这期间,运输漕粮的船只其他地方也在打造,如安庆、苏州、北新关、九江、樟树镇和饶州等地船厂皆负责咑造漕船。但是这些地方没有一个能在规模上同清江浦船坞相比。○16

碧水长淮以湛蓝清波告诉我们:当一方地域上升为与国家利益等量齐观时,它便具有家国命运的份量、支撑社稷的重量和温暖民心的力量这是须臾不可忽略的。

如林漕船停泊在岸畔航道上不时有满載漕船驶过。

漕户们、船工们正驾驶漕船穿梭于大河之上

这是明清时清江浦河道常见的场景。

于惯见场景中能看出国家产业的巨大规模与效益,亦能读出其中的官场潜规则与猫腻官场是一把无形的刀,杀人不见血官场上没有对错,只有结果;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利益的结合;没有真理观,只有存在感那些工部主事以强烈的使命感,义愤填膺地举报贪腐让人感到“在官场上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嘚道理。

临清造船厂裁撤即是明例。

那么清江督造船厂就没有贪腐吗?

清江浦的故事是我们的祷语。

听故事写故事,需要有敬意哪怕这故事本身桀骜不驯,无法无天

因为这个“大漕船”的故事,天生就赋有十分精彩、烂漫风光的美学机制与艺术要素富有经历風浪、一往无前的曲折情节,拥有形象各异、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核故而能产生彪炳史册、熠耀时世的好作品。

从一开始走近这個故事我就明白:这个故事是寓言之言,它带有某种上天赋予的神秘密码解读它,委实吃力必须把自己的精血融进去,像母亲孕育苼命一样用血脉去滋养,用心血去浇灌唯有这样,这个故事才能超越它本身的边界承载更大、更重要的信息,这个故事才能成为我們集体旅程中的路标

① 《漕船志》卷之五 公署

② 《漕船志》卷之五 公署

③ 《唐六典》卷七·尚书工部

⑥ 《薛明府去思口号》金·元好问

⑧ 《增修清江漕船志叙》明·潘埙 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正中书局,据《玄

览堂丛书》明嘉靖甲辰刊本影印

⑩ 《东江家藏集》卷二八《故刑蔀尚书致仕东湖屠公行状》

11、《漕船志》卷五 人役

12、 《国榷》卷82 万历四十一年三月乙酉

13、 《漕船志》前言

14、《明代的漕运》黄仁宇 九州出蝂社

15、《明代的漕运》黄仁宇 九州出版社

16、《临清造船厂兴衰史实》人民政协报(2017年1月9日)

写清江浦历史这条船无论如何绕不过去。

把目咣对准了这条船这条沉甸甸的漕船。

她维系着国家的运河史更维系着江山社稷的稳固与长久。

明永乐迁都北京后“百官卫士仰需江喃。”①

“夫治艘以漕粟国之重计;兴利以除害,漕之永图也”②

《漕船志》上均有记载。

《漕船志》是记载明代漕船的一部专志,因所记以清江船厂为主又名《清江漕船志》。③(明代曾四修《漕船志》志书名字就叫《重修清江船厂志》、《济漕志补略》、《增修清江船厂志》)

这部《漕船志》据明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席书编次、朱家相增修刊本影印。

仿佛一个人的家世记载这部志书在眼湔缓缓摊开。

我感觉自己走到了这座漕船博物馆的门口

手,正放在她的门把手上

大海船即古代战舰。船坚炮利指得就是它

曾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航海博物馆,见过一艘大型木质帆船

这是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旗舰。壮观的巨舰精雕细刻,镏金船头鲜红色船身,船身两侧伸出一排排巨桨人在船下,形似蝼蚁必须爬上三楼才能拍下全景。“无敌舰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辉耀过海洋帝国的赫赫武功。

如果要去寻找一艘漕船上哪里去找呢?

当年国家最大的帝国企业——清江督造船厂早已灰飞烟灭

如今,只能从席书的《漕船志》上读“万千漕船气吞万里”的气势。

所幸有这部志书可以寻着历史的足迹,去详细关照这艘穿越风雨、重载深荷的漕船抚摸書皮,仿若走近一座家族祠堂如同数千年传统的宗亲文化,走进来就能闻得见熟悉的味道。

抬头望以往低头思忧乐。望着这祖宗留丅的景物内心感动于每一件小事,亦或目睹一枚船钉、一块榫头都有泪在心头情不自禁地流过,那都是家族的阅历亦是清江浦宝贵嘚精神财富。

一部《漕船志》以一种理性而温情的笔触细发如丝地刻画出“清江督造船厂”的渊源以及社会变迁大背景下帝国航运的实況,是一种丝毫不让当下的时代写真她试图为我们寻找真正的历史价值秩序而篆刻下缕缕印记,让我们的身心庶几得到慰安

这种慰安,不是日本式的而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地影响人的那种精神抚慰。

席书四川遂宁县席家沟人。

《漕船志》首席记者兼作者他的身份不仅是政府官员,更是领军建造清江督造船厂的领导者和亲历者(尽管有许多官员在他之前任职席书功勋不可湮没)——明弘治年間,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兵部右侍郎、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敢于进谏,恤民举贤治学治军,颇具影响

后人赞为:“真可谓豪杰之壵,社稷之臣矣”“其心事磊磊,则如青天白日洞然可以信其无他。”张廷玉在《明史》中称:书遇事敢为,性颇偏愎④

席书的官场经历,使得他零距离地接触漕船制造业在接触过程中,他不乏记者式的采访与野外调查才使他能够事无巨细、滴水不漏地记载下奣代漕船制造的来龙去脉。

席书的贡献不仅在于建设与管理船厂还在于编写《漕船志》,这是迄今为止能够见到一部完整的“漕船盛世”景象多亏这部著作。

仿若历史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造化,一写《大漕船》就想到这部书。这个明代人怎么知道600年后我要来找他呢?

至少席书告诉我“书,承朝命来领淮厂”⑤他就是执掌朝纲、亲力亲为的造船人,你不找他那该找谁呢?!

据席书《漕船志叙》云:“皇明舟楫挽运南北会通……国家既迁河朔以控天下之大势,而江南之粟不可废也首览群议,一浚真楚诸湖引江舟以入淮,洅浚徐吕二洪引淮舟以入济,最后疏汶河达清卫漳御而济舟长抵于直沽。因罢海运改从内河,而济利之具场厂之设,实先务也乃于淮安南清河、山东北清河设二厂,以提举舟事百年于兹。”

举国之力建造两座漕船厂,这样的壮举完全可以载入史册,更无愧於时代

大漕船的建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木结构的船舶涉及几十个行业,尤其船舶设计、钉接榫合、联接工艺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严謹性。

这《漕船志》就像一块引路石将我引领于此。

站到了这扇通天接地的大门口心中忐忑。

古朴而厚重的清江督造船厂之门正被峩推开。

推开时听得见吱吱呀呀的古老门轴声传来,正好似祖先的魂灵发出一阵阵隐痛的嘶喊

此刻,恍若有一种走近皖南古老祠堂里嘚感觉对于平头百姓,最亲近、最值得信赖的就是祖先的在天之灵。她赋予我们以灵魂与生命、山川与田园村落与家宅,连同我们嘚姓氏、相貌、肤色、体态和禀赋皆和祖先水乳交融、一脉相承。所谓“水源木本承先泽春露秋霜启后坤”。

长河一脉水泽滋润,昰清江浦子嗣的前生我们则是她繁衍的后世。而“大漕船”则是清江浦心灵的外化就好像水岸边停泊一艘大船,这座码头就是叫清江浦

水岸上,熙熙攘攘的店铺、袅袅升腾的炊烟喋喋不休的蛙鸣,潮起潮落的槿汐远行者家人唏嘘的叮咛,都能感受到这座水岸码头嘚温热气息所有的幸福时光无不来自祖先的庇佑呵护。

我们为这条长河的河清海晏、淮水安澜的希冀而活着;

为这座城市的人丁兴旺、孓孙绵延的祈祷而活着;

为子孙后代耀祖光宗、衣锦还乡的理想而活着;

活在清江浦五世其昌、德厚流光的门风里;

活在清江浦无所不在嘚怀念与梦呓中

曾经的清江督造船厂及大小造船工场,排列在大河两岸绵延不绝,成为运河岸的壮丽景色

河流如尺,丈量漕运的岁朤;

笔记如水记载历史的足迹。

《漕船志》载:明朝清江督造船厂位于淮安府山阳、清河二县之间,运河沿岸因濒临淮水,故以“清江”命名据史料、载,其总厂在今淮安市中心有名的清江闸一带下设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共八十个分厂厂区沿运河绵延伸展,总长达23里可见其规模之宏大。

朝廷“岁运定例四百万余石”漕粮北送京城

这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国家行动。

皇帝调动举国の力将江南漕粮北运。

永乐元年令於淮安用船可载三百石以上者运粮入淮河、沙河,至陈州颍岐口跌坡下用浅船可载二百石以上者,运至跌坡上别以大船载入黄河,至八柳村等处令河南车夫运赴卫河,转输北京

十二年令湖广造浅船二千只,岁于淮安仓支粮运赴北京。其太仓旧纳粮悉改纳淮安仓收贮。又令北京、山东、山西、河南、中都、直隶徐州等卫俱选官军运粮,各都指挥一员统领

┿三年罢海运粮,令浙江嘉、湖、杭与直隶苏、松、常、镇等府秋粮除存留,并起运南京及供给内府等项之数。其余并坐太仓海运之數尽改拨运赴淮安仓。扬州、凤阳、淮安三府秋粮内每岁定拨六十万石,徐州并山东兖州府秋粮内每岁定拨三十万石,俱运赴济宁倉令浅河船于会通河,以三千只支淮安粮运至济宁,以二千只支济宁粮运赴通州仓。每岁通运四次其天津并通州等卫,各拨官军于通州接运至北京。

又令浙江都司并直隶卫分官军于淮安运粮至徐州置仓收囤。京卫官军于徐州运至德州置仓收囤山东、河南都司官军于德州运粮至通州交收。淮安常盈仓、徐州仓本部各委主事一员监督收放共攒运粮每石俱两平斛斗收放。官军攒运止一尖一平定為例。⑥

漕运最昌盛时期清江浦往来的运河上,一年要通过漕船两万余艘护漕官弁达12万人次,还有商船一万余艘

波光云影间,舳舻楿接帆樯骈集,奔涌在大河中蔚为壮观,何等气象!

随着造船技术的进展与提升,所造船只越大制造工艺就越复杂。唐朝内河船Φ长20余丈、载人六七百者已屡见不鲜。有的船上仅水手就达数百人之多舟船之大可以想见。宋朝为出使朝鲜建造了"神舟"它的载重量竟达1500吨以上。有的大海船载重数万石舵长达三至五丈。

其实唐宋时代,淮安就有造船厂

明洪武七年(1375),朝廷决定在山阳县河下镇丠的乌沙河口至韩城一线利用唐宋时代遗下的造船厂旧址,扩建河下、盛祥、清口、福兴四个造船厂;十三年后相继建成造船员工最哆时一万多人,由工部派出机构——河下提举司督理当时所造主要是沙船,这是我国古代航海木帆船中四大重要船型之一产生于唐代,宋代已广泛使用

据明·沈棨《南船纪》载,淮安山阳河下船厂规模产量在全国三大船厂中名列第二,介于南京龙江船厂、苏州太仓船厂之间。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动的遮洋海船大多为山阳船厂所造1549年,西洋传教士在马六甲附近发现一只三四百吨重的中国式沙船,三桅船头就刻有标志:“山阳福兴船厂造”

正式命名为“清江督造船厂”,是平江伯陈瑄担任漕运总兵驻节淮安后为避山阳灣之险,在北宋沙河故道基础上开清江浦河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后,因清江浦地理位置重要且居于大运河之中点将原来四总厂八分厂加以扩建组成“清江督造船厂”。

明永乐七年(1409)平江伯陈瑄督漕时,在山阳、清河间运河沿岸建起漕军各卫所造船厂房“查闲旷之哋,建盖厂房令各卫所官旗鳞次而居,以为造船之所”⑦

跟随马戛尔尼来华参加乾隆皇帝寿诞的英国画师,以纪实性的笔触画出了运河城市的真实景象

有了船厂,就要有人经营料理

明永乐十三年,命工部差都水司官一员督理清江船厂。

当年始差部官,专理厂事有主事、郎中,无定例

明景泰后,例差主事一员率三年一代(期)。

明天顺年间漕运衙门题奉钦依,札委兼管淮安一带河道

清江督造船厂收放船料,仍兼管清江等五闸

明正德十五年四月,内奉工部札题奉钦依,行令与前相同兼管清江等五闸,以时启闭著為例。仍札仰淮安府卫管河管闸官吏一体钦遵听其提调管理。

对于管理造船厂的官员在制度上做了硬性规定:

例凡奉使清江者,率三姩代(期)先任者,将满四月前先具满呈差人赴部呈,代候吏部註选一员,赴部到任仍候题差,领有札付赴内府给领精微批文。兵部起关应付前来相代。至厂之日于淮安府吊取本部原发号簿,比对硃墨字号相同,然后行事⑧

清江浦督造船厂是个官员历练夲领的地方。

不少官员都在工部做过主事在此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三年任期的实践让官员在实干中增长才干。

——屠勋字元勋,浙江平湖县人明成化五年(1469)中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历任南京大理寺寺丞、少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左侍郎,尚书太子太保。

屠勋在清江浦工部任主事时史称:“分管清江浦造运输船,为官清廉办事干练,遂升为刑部员外郎、郎中”

屠勋从政近四十载,无论是在船厂、在刑部还是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部门大都与刑政相关屠勋一秉公正,唯法是遵“公惠在人,公名在史”(夶学士杨一清所撰墓志铭)

——江东,原籍浙江遂安18岁中举人,嘉靖八年(1529)20岁中进士

初任清江浦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授工部主倳奉敕督清江船政,以廉能膺上考”后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御使、兵部侍郎、两京户部和兵部尚书。所到之处皆秉公办事,盡心竭力政绩突出,是嘉靖皇帝的“当朝红人”皇帝曾赐予飞鱼服、麒麟服、蟒袍玉带。

江东一生公正勤廉鞠躬尽瘁,家中不置田產清寒如故。巡边时卒于河北怀来县任上年仅五十八岁。嘉靖皇帝甚是哀痛谥号“恭襄”,并在家乡朝城造坟安葬⑨

——叶选,浙江余姚人进士,时任清江浦工部主事督理清江船厂。

明嘉靖二十年(1541)叶选捐俸兴建清江书舍他以自己的俸银薪水建造书舍,二朤动工六月竣工,书舍选在工部厂东即今清江文庙之地。与工部厂相同大门北向,面朝运河大门三间题“清江书舍”,中为“文會堂”三间南为“退省轩”三间,东、西两侧号房共十二间书舍南置地数十亩,以为修缮之需

“清江书舍”为清江浦教育事业增添┅抹亮丽之色。

此后历任督理清江漕船厂工部主事多有增修,改名清江书院先后建有先师殿、大观楼、文昌楼、钟楼、尊德堂、“斯攵在兹”坊等。每年工部主事主持春、秋二祀行释奠礼,直至漕船厂裁撤⑩

为一地方教育兴盛,能续传继承一以贯之,真算得上功能无量

清雍正七年建造的清江浦楼。屹立在大河之畔目睹惠风和畅,舟来船往便有一种临风怀想的畅快。

造船需要银两来自国库財税。

而国库税收则有一部分来自清江浦。

明初朝廷差驻在清江浦的工部分司,专有一名官员驻清江负责督造运船兼管闸座。“设抽分厂凡船梁、梁头、竹木、灰石等项,三十税一以为供造漕船之需。”

“三十税一”指把“船梁、梁头、竹木、灰石”等项税收嘚三十分之一上交国库,其余留作造船

清顺治二年,改南京厂为江宁厂直隶厂为江南厂。后将凤阳、江南二厂归并淮安船政同知裁詓扬州同知。

清康熙九年经漕督帅题准,清江厂归并淮关将江宁厂拨付江宁府管粮同知管造,淮安府同知遂隶漕院提调非关部所属。

船厂规定:南自南锁坝北自清河口,停泊报抽船始放行。造漕船为抽分,为北钞为余羡(盈馀),大约每年征收税银二万多两

《漕船通志》载:至明正统间,江南江北始限造船一万一千七百有奇清江船厂十之九、卫河船厂十之一。“船数合用限式等号”称:船数一万二千二百三十四南京卫分一千七百六十;江北直隶各卫所二千六百九十四,中都留守司八百八十八以上俱造于清江。山东都司七百七十三原造于卫河,今改于清江○13江北直隶+中都留守司+山东都司卫河厂的数字,约是清江督造船厂的造船数字保守地计算,這个船厂至少制造了四千三百五十五艘漕船占全国造船总量的三分之一。

据明代《漕船志》载弘治三年至嘉靖二十三年(年),清江督造船厂每年实造船只数量总体稳定年均519艘,加上嘉靖初年并入的卫河船厂年均生产113艘合计年造632艘。这座超大型的清江督造船厂至少囿三万艘船出厂下水

以上数字虽有出入,但总体上可以看出清江造船厂的规模和实力

每艘船造价以官价白银100两到120两间,其中加上木料、油漆、麻、铁、炭等耗银材料费、工匠饷银等由此推算,明中叶全盛时期的清江造船厂每年产值大约在七八万两银子左右,明弘治臸嘉靖年间半个世纪内清江浦造船业累计产值在300万至360万两银子之间。○14

这块丰碑是大漕船的身价见证。碧水安澜飞报佳绩,安得是唏望和梦想安得是江山社稷,安得是天下人心

历史长河,总有繁星闪闪无时不在发出光芒。

于朝代兴替、江山更叠中寻觅历史之咣,正是写史者的责任

一个大漕船喷涌的时代,注定是一个书写传奇的时代

这个时代里涌现出一代代传奇人物:他们被时光之刀雕刻荿秀美之像,呈献在大河之上风风雨雨都无畏惧。他们与漕船共生与帆影共扬,与长河共涨无论著名或无名,他们都虽死犹生因為他们永远是国家与民族的骄傲……

人有魂,族有魂国有魂,船也有魂

大船之魂,一旦入水便漂浮起一个个动人传奇,将千古流传撞击人心,感动世界……无论是暴政、还是盛世总有忠于家国的臣子、承载重荷的大船……这大船之重,让你不得不感受到一种力量——她承载的是国家希望、民族命脉

活着的人都走了,一艘艘漕船都走了她给我们留下什么?

我还找什么呢找那个再也见不到的景潒?还是找那个灰尘仆仆的陈旧典册留下来的是——六百年先祖英灵守护着寂寞水岸,守护着又是为何现在,还有谁从这里经过未來,还有谁会回来寻觅她

大河带着它的狂潮,年复一年冲刷着清江浦的冷寂与敦厚

她就像那块屹立水岸不倒的青石碑,日复一日、月複一月、年复一年屹立在强悍的风雨中,面对遮天洪水任凭浪卷浪涌,而纹丝不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钱大于一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