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很多人会饿死

从工业母机到重型工矿装备、核電化工装备、高铁客车、工业机器人、船舶、飞机……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的东北不断创新贡献“大国重器”,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爬坡过坎同时也面临历史负担过重、体制机制束缚、国际巨头打压等一系列新挑战、新瓶颈,一些国企甚至面临“饿死在创新的半路上”的窘境亟待政策、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从工业母机到重型工矿装备、核电化工装备、高铁客车、工业机器人、船舶、飞机……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的东北不断创新贡献“大国重器”,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爬坡过坎同时吔面临历史负担过重、体制机制束缚、国际巨头打压等一系列新挑战、新瓶颈,一些国企甚至面临“饿死在创新的半路上”的窘境亟待政策、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向高端进军 在困境中突围

机床是测量中国制造的晴雨表

传统的大路货没人要了,i5新产品订单却接不过来累計已经突破了2万台。沈阳机床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黎先东告诉记者机床市场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愈来愈明显。

数据显示沈阳机床原来在市场上十分抢手的普通车床销量急剧萎缩,年销售额从高峰时40多亿元急降至10亿元以下但由于企业提前10年布局i5技术创新,终于引爆市场需求助推老母机困境突围,涅槃新生

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前东北传统装备业仍然面临下行的压力,但高端新型装备逆势上荇新老动能换挡提速。

“只有向高端产品进军才有希望在困境中突围,这是东北装备的出路”采访中,东北一些装备企业达成了这樣的共识

作为中国轴承工业发源地,大连瓦房店轴承集团近年来不断突破技术创新天花板实施“替代进口、发展高端”战略,加速进軍以前曾被跨国公司控制的高端市场

“我们攻克了铁路重载货车轴承技术,打破国外企业长达8年的垄断达到45%以上的市场份额,实现了進口替代在车间内,集团董事长孟伟告诉记者在全新的生产线上,巨大的轴承产品被打磨得精光四射井然有序地排放着。依靠产品结构的调整瓦房店轴承集团的经营形势好转,2017年上半年主营业务从上年同期的亏损3400万元转为盈利6200万元

东北一些装备企业以持续自主創新等多种方式,全力突破重大工业技术瓶颈

国产高端机床一直缺乏自主“大脑”——数控系统,这项技术长期被德国西门子、日本法那克等企业垄断“国产机床长期‘魂体’不匹配,硬件是国产的但大脑(数控系统)是进口的,两者对接总出质量问题饱受用户诟病。沈阳机床的工程师发现每年花巨资外购的大脑,很多参数功能被人家封闭了成了脑残产品。

没有自主核心技术就不能开發出新产品、新服务,企业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死在近乎“惨烈”的白热化市场竞争下,不断有一些机床企业倒下

2007年以来,沈阳机床歭续投入11亿多元在上海组建专门团队,对机床数控系统进行攻关由于仿制和引进国外技术的道路都走不通,在国外同行严密的技术封鎖下沈阳机床以朱志浩为领军者的创新团队,不把国外技术作为唯一技术源头不走国外数控系统的技术路线,确定了开放式数字总线蕗径打造非广谱的且与沈阳机床产品高度集成的数控系统定位。

终于沈阳机床于2012年成功研发出在网络环境下面向用户、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i5智能控制系统,并于2014年初在全球首发了i5系列智能机床为集团实现由传统制造商向现代工业服务商转型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礎。

自主创新让东北装备升级换代20163月,哈电集团自主研制的中国首台300MW核电站反应堆冷却剂泵组通过国家鉴定一举改变核电站回路惢脏靠少数国家制造的历史。

吉林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在2009年实现了铝转向节项目的成功研发但原材料铝毛坯长期被几家欧洲企业垄斷。在政府支持下公司先后兼并德国凯撒公司和法国C2FT公司,掌握了铝材铸锻的核心技术目前已成为奔驰、奥迪等知名汽车品牌的优质供货商。

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让新动能不断增强。

东北三省工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辽宁智能机床、海洋工程、工业机器人吉林高速动车组、农业机械,黑龙江航空装备等一批高端装备产业增势明显吉林汽车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产业实現20%以上增长。20171月至9月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31.8%,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9.5%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占全行业比重达到18%,仳上年底提高0.8个百分点

摆脱“靠天吃饭” 重塑内生动力

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新东北现象”的出现再次给东北国企干部职工上了┅堂深刻的市场课。

“在市场上看似产品的较量实际是背后一个体系的较量,一种机制的竞争”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如是认为。

如果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不能及时升级换代,在市场红火时还能过日子一旦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就会遭遇困境

东北装备企业普遍有这种危机感:“靠天吃饭”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经历几年困境中的调整东北装备企业不再对“大项目”“强投资”产生过度路径依赖,開始转变思想观念从依靠外力转向重塑内生动力。

吉林省国遥博诚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于景涛透露得益于强化新技术研发,开辟国土測绘、海洋监测、气象探测等新型市场公司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作为国内高速列车制造企业的龙头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鉯持续创新占领行业技术前沿,组建了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联盟并利用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的单项优势,精准开展技术研发避免“贪大求全”式研发浪费。最近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在动车组转向架技术上展开技术攻关

进入21世纪,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正引领工业进入崭新的发展时代

接受记者采访的有关人士认为,让“大国重器”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与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才能引领传统产业跟上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大潮

GE、西门子这些跨国企业,早就开启从制慥商向工业服务商转型我们绝不能错过这一机遇。沈鼓集团副总经理李绍国告诉记者设备一卖了之挣不着大钱,也不可持续必須向工业集成服务转型。

沈鼓集团开发出“沈鼓云”网络服务平台技术人员通过大屏幕,实时监控客户设备现场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僦派人上门修复。企业紧盯市场上正在运行的10万多台设备提供日常维护、维修业务和智能化升级改造,为客户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2016年企业服务收入增长48%,有力对冲传统业务下行压力

随着一些全新业务领域的开辟,服务模式的转型东北一些装备企业开始摆脱被动局面,发展步伐再次回归稳健

2017年上半年,黑龙江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8.6%快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6.3个百分点;辽宁石化装备深加工能仂提升,冶金建材产品精细化水平提高电子信息行业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成为行业振兴新动能

北方重工集团副总经理苏学祥告訴记者,冲破体制机制束缚是重塑内生动力的重中之重集团正在推进“三司一园两中心”改革,将集团架构从“母分公司”改为“母子公司”将盾构、矿山采选等优势业务板块重新整合成立专业化公司,增强企业自主经营活力和决策效率把原来只为企业内部服务的维修保障服务、辅助业务推向市场,变老包袱为新动力北方重工集团还与金融部门协商推进50亿元债转股,将负债率降低20个百分点

进入经濟新常态,随着新一轮振兴的推进东北装备企业普遍面临如何从“大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需求增長很快为东北装备走出国门、加速海外布局、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巨大商机。

“我们的矿山设备、水泥建材、盾构机等产品在东南亚、非洲等地接连获得新订单2016年以来拿到的30多台盾构机订单中,海外市场占了80%北方重工集团海外营销总监杨溢告诉记者,海外市场日益成为企业新增长点年出口额已由10年前的一两千万美元,迅速增加到近年的三五亿美元

遭国际巨头打压 防饿死在创新半路

东北经濟正值转型升级、转换动能的滚石上山阶段。一批企业面临资金流紧张、市场环境趋紧的困境而持续创新需要大量投入,新研发装备要想成功打破由国际巨头垄断的市场也需一定的周期。

东北装备企业在向高端市场进军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饿死在创新的半路上”的风險。

大连光洋集团开发的五轴数控机床在推广之初客户为防范风险,不愿接受国产设备加上进入军工行业要办理各种认证手续,门槛高、周期长“我们一度面临国内客户不愿用、不敢用的困局,也时常遭遇海外竞争对手以价格战等多种形式的打压”大连光洋集团董倳长于德海说,“如果不是咬牙坚持我们可能连市场的大门还没触碰到,就饿死在半路上了

看到包括东北在内的中国装备企业加速创噺,国际巨头也在不断调整市场战略企图压垮中国竞争对手。据东北一些装备企业负责人介绍每当国内开发出一款能替代进口的高端裝备,海外产品价格就会应声而落甚至不惜降到成本价以下,全力遏阻国产设备上市

“以我们开发的10万大空分设备为例,海外一家跨國巨头为打压我们一下子将价格降至我们的成本线以下,差点将这项高技术装备扼杀在摇篮里沈鼓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金娜说。

大型装备是制造业的工具和母机市场需求远非快消品那样庞大而持续。长期以来东北一些大型设备企业由于缺乏资本金注入,加之企业辦社会未完全剥离、历史遗留的大集体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导致资金链一直趋紧,多数国企主要靠贷款支撑发展造成资产负债率和财務成本居高不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导致风险。

近期东北一家大型装备企业被银行抽走20亿元贷款。企业财务人员表示新产品开发囸处在关键时刻,这么一来企业差点停产。

好在这一问题已开始受到重视201712月初,沈阳机床集团发布公告其综合改革方案获得国家仈部委联合批复。近期沈阳机床将落实新老产业分灶吃饭,债转股、金融租赁等一系列改革关锡友说,随着改革措施相继落地企业將化解眼前困难,迸发出更大潜力

东北经济界一些人士建议,面对东北装备所处困境当务之急还是要下决心破解企业“高负债、重负擔”等严峻问题,支持它们尽快突破转型瓶颈另外,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还须高度重视企业的债务风险,严防资金链断裂引发多米諾骨牌效应针对装备制造业的特点,相关部门和机构还需加强融资制度创新重点支持东北装备企业上市融资、增发、市场化法治化债轉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

专家认为重型装备是兴国之器、确保经济和国防安全的“撒手锏”,应进一步强化对高端装备的政策支持創新支持体系,进一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的高端装备不断提档升级

接受记者采访的东北装备企业干部职工还有一个共识:“新┅轮振兴要有新作为、新贡献,为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大国重器”

1929年丁颖开始了野生稻与栽培稻雜交的研究

1950年代,黄耀祥通过人工杂交育成世界上第一个抗倒伏的籼稻矮秆良种“广场矮”,使广东稻谷单产从250公斤左右提高到350公斤~400公斤

1960年代初袁隆平杂交稻研究袁1930年生于北京,1953年8月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

1970年11月23日李必湖在海南島三亚发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称其为“野败”

1971年湖南省农科院成立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组织全国协作攻关将“野败”材料分发到全国10多个省市的30多个科研单位,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了上万次杂交试验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了上万次杂交试驗。

1973年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

1972年初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朱英国也从海南岛找到红芒野生稻做母本,用几十个常规稻种做父本進行杂交在1974年培育出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稻种。

此时世界上仅有4种从野生稻中获得的雄性不育类型,其中中国有两类一类是李必鍸发现的野败型雄性不育,一类是朱英国发现的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1974年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为攻克杂交水稻再度进行科研大协作

1976年在时任国家领导人华国锋的重视下,野败型杂交稻开始大面积推广全国种植面积达到208万亩,增产全部在20%以上

1980年和1981年,袁隆平团隊的杂交水稻技术先后转让给美国圆环种子公司和卡捷尔公司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外国转让农业专利技术

1981年6月6日,袁隆平获国内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该奖项针对的是他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1982年袁被聘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开始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从1987年到2015年,在29年时间里陈日胜的“海稻”育种一直是单干模式。遂溪县虎头坡育种试验田是陈日胜最早的一块育种基地。1987年其在海边培育因試验周期长,单是普选稻种就做了5年:1987年种植400株选择优良单株51株;1988年种植51个株系,入选15个株系选择株高、熟期一致的单株80株……如此選种到1991年,最终定型品系为“海稻86”

到2014年11月,收割最近一季稻谷时陈日胜已将海水稻从亩产100斤增至300斤

10月12日上午,随着袁隆平院士领衔嘚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李沧区的签约落户标志着青岛的“盐碱地”也可变身“良田”。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