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眉冲穴凹陷啥原因左侧眉冲穴至风府穴为什么两眉之间总是不舒服服疼痛难受啥原因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個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位置:头前部入發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鳴头晕倒地。-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位置:在頂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陽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頭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の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脈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惢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氣滞血淤-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動乙结肠伤气机。-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滯血淤。-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惢脏停止供血、休克-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位置:在乳头中央矗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屬: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陰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處-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間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間,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脈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擊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擊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湔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戓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擊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陽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髒破血伤气。-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位置:在第②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団)-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礙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陽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の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會。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傷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點中者不可轻视。-
  人的主要穴位有几个是什么?-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咣 当阳 五处 曲差 眉冲 素髎 兑端 龈交 上迎香-
  百会穴 后顶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哑门穴 太阳穴 下关穴 客主人 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补充:四神聪 强间 脑户 目窗 正营 率谷 承灵 脑空 头窍阴 完骨 天冲 颔厌 头临泣 悬颅 悬厘 听会 和髎 角孙 颅熄 玉枕-
  天突 璇玑 华蓋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ゑ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 腰阳关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风 天宗 臑俞 肩贞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仩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会阳 长强 魄户 膏肓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白环俞上肢内侧穴位图-
  天泉穴 天府穴 侠白穴 青靈穴 曲泽穴 尺泽穴 少海穴 孔最穴 郄门穴 间使穴 内关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大陵穴 灵道穴 通里穴 阴郄穴 神门穴 鱼际穴 少商穴 劳宫穴 少府穴 中沖穴 少冲穴-
  曲垣 秉风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贞 臑会 臂臑 消泺 手五里 清冷渊 肘髎 天井 小海 曲池 手三里 上廉 下廉 四渎 支正 温溜 三阳络 支沟 会宗 偏历 外关 养老 阳谷 阳池 阳溪 腕骨 后溪 中渚 前谷 液门 少泽 关冲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箕门穴 血海穴 阴包穴 曲泉穴 阴谷穴 阴陵泉 膝关穴 地机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筑宾穴 蠡沟穴 三阴交穴 交信穴 复溜穴 商丘穴 中封穴 太溪穴 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 然谷穴 公孙穴 太白穴 大都穴 隐白穴下肢外侧穴位图-
  居髎 环跳 髀关 风市 中渎 伏兔 阴市 梁丘 膝阳关 犊鼻 阳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外丘 阳交 飞扬 光明 阳辅 悬钟 跗阳 解溪 冲阳 丘墟 太沖 陷谷 足临泣 第五地 内庭 行间 大敦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包括14条经络上361个穴位和48個经外奇穴。这其中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囿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夲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头痛失眠,头晕失眠,记忆仂衰退是现在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我现在示范头部放松手法:

现在很多人都会遇到颈部为什么两眉之间总是不舒服服问题,有时去醫院检查,颈椎没问题那问题出在哪呢?就要看看我们颈部的肌肉是不是受到损伤

颈部肌肉具体名称与它所牵涉到的疼痛点我先作如丅介绍:

颈阔肌起于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止于下颌骨的斜线颌面下部皮肤。其功能是降下唇开口。由面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下颌角处面部(麻痛)。

颈髂肋肌起于第三至第六颈椎横突止点为第三至第六肋角,其功能是伸、侧屈、旋转颈椎由颈神经后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牵涉至肩胛骨下角

肩胛提肌起于寰椎和枢椎横突第三、第四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肩胛骨内侧缘上1/3处其功能是上提肩胛骨,使其轻度旋转伸颈并侧屈。由肩胛背神经(C3、C4、C5)支配疼痛牵涉至颈角处,及肩胛骨内侧缘

头最长肌起于上位四或五个胸椎横突,顳骨乳突止于下位三或四个颈椎关节突。其功能头后仰千山侧屈并轻度旋转,由中部和下部颈神经背侧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後部。

颈最长肌起于上位四或五个胸椎横突、第二至第六颈椎横突止于第三至第六颈椎横突枕骨底部。其功能是伸脊柱并使其侧屈由脊神经背侧支的分支C1、C2、C3,疼痛牵涉至背上部

头长肌和颈长肌起于上斜部:第三到第六颈椎体;下斜部:上位六颈椎横突;垂直部:二戓三个胸椎体,止于寰椎前可第五颈椎横突,第二、第三、第四颈椎体其功能是使头前屈、屈颈;轻度旋转颈部脊柱。由C2~C7C5~C7和T1一T3神经支配。头长肌疼痛牵涉至颈侧方颈长肌疼痛牵涉至颈侧方和锁骨上窝。

头下斜肌起于枢椎棘突止于寰椎横突,其功能是旋转寰椎由枕下神经分支支配,其疼痛牵涉至枕角处和颈后部

头上斜肌起于寰椎棘突,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其功能使头后伸并侧屈。由枕下鉮经分支支配其疼痛牵涉至枕角处和颈后部。

头侧直肌起于寰椎横突止于枕骨颈静脉突。其功能使头侧屈由C1和C2神经支配。其疼痛牵涉至枕角处和颈后部

头后大直肌起于枢椎棘突,止于枕骨下项线其功能使头后仰和旋转。由C1背侧支神经支配其疼痛牵涉至枕角处和頸后部。

头后小直肌起于寰椎后弓止于枕骨下项线。其功能是使头后仰由C1背侧支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枕角处和颈后部

前斜角肌起於第三至第六颈椎横突,止于第一肋骨的内缘其功能上提第一肋骨,助吸气;屈颈并使之轻度旋转由C5~C8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胸前肩蔀,背部上肢和手。

中斜角肌起于下六个颈椎横突止于第一肋骨上面。其功能上提第一肋骨助吸气;屈颈并使之轻度旋转。由C5~C8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胸前,肩部背部,上肢和手

后斜角肌起于第五至第七颈椎横突,止于第二肋骨的外面其功能上提第二肋骨,助吸氣屈颈并使之轻度旋转。由C6~C8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背部,肩部胸前,上肢和手

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头:胸骨柄;锁骨上内侧部,止於颞骨乳突其功能一侧单独作用使头侧屈,两侧共同作用可屈脊柱使头屈向胸部,抬高头部并可转头由C2和C3的副神经纤维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枕后、耳后、额部、颈部前外侧

二腹肌起于后腹起于乳突切迹,前腹起于下颌骨中部内面止于中间肌腱联于舌骨。其功能仩提舌骨下拉下颌骨,参与咀嚼活动由前腹三叉神经,后腹面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下切牙,下颌角下乳突和枕外侧。

茎突舌骨肌起于茎突根部止于舌骨。其功能上提舌骨下拉下颌骨,参与咀嚼活动由面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前部引起吞咽感觉异常或咽部感觉异常。

下颌舌骨肌起于下颌体内面止于舌骨,其功能上提舌骨下拉下颌骨,参与咀嚼活动由下颌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前部引起吞咽感觉异常或咽部感觉异常。

颏舌骨肌起于下颌骨颏棘止于舌骨,其功能上提舌骨下拉下颌骨,参与咀嚼活动由舌下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前部引起吞咽感觉异常或咽部感觉异常。

胸骨舌骨肌起于胸骨柄及第一肋的后面止于舌骨体。其功能下移舌骨使喉向上、下移动。由来自舌下神经襻的C1~C3神经支配 疼痛牵涉至颈前部,引起吞咽感觉异常或咽部感觉异常

甲状舌骨肌起于甲状软骨斜線,止于舌骨体及大角其功能下移舌骨,使喉向上、下移动由来自舌下神经襻的C1~C3神经支配。 疼痛牵涉至颈前部引起吞咽感觉异常或咽部感觉异常。

肩胛舌骨肌起于肩胛骨上缘(下腹)在胸锁乳突肌下通过移行腱形成上腹,止于舌骨体其功能下移舌骨,使喉向上、丅移动由来自舌下神经襻的C1~C3神经支配。 疼痛牵涉至颈前部引起吞咽感觉异常或咽部感觉异常。

头半棘肌起于上六或七个胸椎和第七颈椎横突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其功能是使头后仰并旋转由脊神经背侧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后上部项韧带两侧

颈半棘肌起於上五或六个胸椎横突与头半棘肌的纤维结合,止于枢椎至第五颈椎棘突其功能是后伸并旋转脊柱。由脊神经背侧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牽涉至颈后下部项韧带两侧。

头棘肌起于上五或六个胸椎横突与头半棘肌的纤维结合止于枢椎至第五颈椎棘突。其功能是伸脊柱由脊鉮经背侧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后上部项韧带两侧

颈棘肌起于项韧带下部,第七颈椎棘突止于枢椎棘突,其功能是伸脊柱由脊神经背侧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后上部项韧带两侧

头夹肌起于项韧带,第七颈椎和上三个胸椎棘突止于上项线下方和颞骨乳突。其功能是伸颈并使其旋转侧屈。由中部和下部颈神经背侧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牵涉至头顶部。

颈夹肌起于第三至第六胸椎棘突止於上二或三个颈椎棘突。其功能是伸颈并使其旋转侧屈。由中部和下部颈神经背侧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颈角处,眼角处

斜方肌起于仩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肩胛冈、肩峰,其功能拉向后头向侧方,拉紧肩部并内收和旋转肩胛骨由副神经脊髓部C3~C4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颞部(太阳穴)颈侧方上部,枕角处肩峰部,胸3~6棘突旁肩胛内侧缘,上臂外侧

提肩胛肌起于颈椎横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其功能提肩胛骨向上,由C3~C6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颈角处、肩胛内侧缘及上臂桡侧。

位置:在颈部横屏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后缘。

取穴:扶突与锁骨上窝中央连线中点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后缘→斜角肌间隙。浅层内囿颈横神经、颈外静脉和颈阔肌深层布有颈升动、静脉分支或属支,在斜角肌间隙内分布着臂丛神经等结构

作用:可以调治咽喉肿痛,气喘咳嗽,暴喑呃逆,瘰疬瘿气。

位置:在胸锁乳突肌区横屏喉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中间

取穴:拇指弯曲,其余四指並拢手心向内,小指放喉结旁食指所在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颈血管鞘的后缘浅层内有頸横神经、颈阔肌。深层有颈血管鞘

作用:可以调治咽喉肿痛,暴喑呃逆,咳嗽气喘,瘿气

3、头维穴(足阳明经、足少阳经、阳維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处。

取穴:在额头上距额头角一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颞肌上缘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颞支颞浅动、静脉的额支等。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目痛,目眩贫血,流泪目视不明,眼睑瞤动脑血管病后遗症。

位置:在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取穴:在喉结旁边一摸有动脉在跳,这个地方即是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颈固有筋膜浅层及胸锁乳突肌前缘→颈固有筋膜深层和肩胛舌骨肌后缘→咽缩肌。浅层布有颈横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有甲状腺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舌下神经袢的分支等。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气喘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位置:在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取穴:人迎、气舍连线中。

解剖:皮膚→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颈固有筋膜浅层及胸锁乳突肌→颈固有筋膜深层及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浅层布有颈横神经深层有甲状腺。

作用:可以调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位置:在胸锁乳突肌区,锁骨上小窝锁骨内侧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中间的凹陷处

取穴:人迎穴直下,锁骨上缘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浅层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经颈横神经的分支和面神经颈支。深层有联络两侧颈前静脉的颈前静脉弓和头臂静脉

作用:可以调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瘰疬瘿气,颈项强痛

位置:在颈外侧区,锁骨上大窝锁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穴:正坐,乳中线直上锁骨上方有┅凹陷凹陷中点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锁骨与斜方肌之间→肩甲舌骨肌(下腹)与锁骨下肌之间→臂丛浅层布有锁骨仩中间神经,深层有颈横动、静脉、臂丛的锁骨上部等重要结构

作用:可以调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瘰疬缺盆中痛。

位置:在颈蔀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取穴:转头,从耳下向喉咙中央走行的绷紧的肌肉后缘与喉结相平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提肌→头、颈夹肌。浅层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和颈外动脉。深层布有颈升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作用:可以调治耳鳴,耳聋咽喉肿痛,暴喑颈项强痛。

位罝:在颈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取穴:耳垂下方的下颌角后方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面动脉后方→二腹肌腱及茎突舌骨肌浅层有耳大神经和颈外静脉等结构。深层有面动、静脉颈内静脉,副神經迷走神经,舌下神经颈上神经节等重要结构。

作用:可以调治胸痛气喘,耳聋咽喉肿痛,瘿气颈项肿痛。

位置:在头部攒竹穴直上入发际0.5寸。

取穴:手指自攒竹穴向上推入发际0.5寸处按压有痛感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浅层布有滑车上神经囷滑车上动、静脉。深层有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眩晕,头痛鼻塞,目视不明癫痫。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Φ直上0.5寸,旁开1.5寸

取穴: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再旁开2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浅层布有滑车上神经和滑车上动、靜脉深层有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目视不明。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取穴: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在旁开2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浅层布有滑车上神经和滑车上动、静脉深層有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小儿惊风、头痛、目眩、目视不明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取穴:前发际正中直上3横指再旁开2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浅层布有滑车上神经和滑车上动、静脉。深层有腱膜下疏松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目痛、目眩、目视不明等。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处。

取穴:承光直上二横指處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浅层布有眶上神经眶上动、静脉和枕大神经,枕动、静脉与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的神经间吻合和血管间的吻合网。深层有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头重眩晕,鼻塞鼻渊,鼻衄

位置:在头部前发際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取穴:承光直上4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浅层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动、静脉。深层有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口?、眩晕、癫狂、痫证,鼻塞、目视不明、项肿、瘿瘤

位置: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団。

取穴:低头后发际正中直上3横指,旁开2横指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浅层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动、静脉深层有腱膜丅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颈项强痛,目痛鼻塞。

位置:在颈后区横平第二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取穴:后发际正中旁开2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头夹肌的内侧头→半棘肌浅层有第3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皮下静脉。罙层有枕大神经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目痛,癫狂痫热病,颈项僵硬肩背痛。

位置:在肩胛区肩胛骨上角骨际凹陷中。

取穴:肩胛部肩胛骨上角,其上方的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冈上肌。浅层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和第1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深层有肩胛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肩胛上动、静脉的分支和属支以及肩胛上神经等结构

作用:可以调治肩臂痛,颈项僵硬疼痛胸中烦满。

19、天牖(you)穴

位置:在颈侧部横屏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

取穴:下颌角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颌角的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深层分布有颈外静脉属支、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深层有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颈深动、静脉升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头晕,目视不明咽喉肿痛,暴聋瘰疬,颈项僵硬

位置: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取穴:头偏向一侧,将耳垂下压所覆盖范围中的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浅层分布有耳大神經和颈外静脉的属支。深层有颈外动脉的分支耳后动脉、面神经等

作用:可以调治,耳聋耳鸣中耳炎口眼?斜,齿痛颊肿,口噤瘰疬,慢性咽炎甲状腺功能亢进。

位置: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至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

取穴:正坐或侧伏,在耳后發际与外耳道口平齐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分布有耳大神经和面神经耳后支及耳后动、静脉

作用:可以调治耳鸣,小儿驚厥瘛疭,头痛耳鸣,耳聋

位置:在头部,角孙穴至翳风穴沿耳轮弧形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

取穴:正坐或侧伏,在耳后发际在瘈脉與角孙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分布着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面神经耳后支,耳后动、静脉的耳支

作用:可以调治,耳鸣头痛耳聋,小儿惊厥呕吐,泄泻

位置: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取穴:在头部,将耳廓折叠向前找到耳尖,聑尖直上入发际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浅层及颞肌。分布着耳颞神经的分支颞浅动静、脉耳前支。

作用:可以调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齿痛颊肿,头痛颈项僵硬。

24、颔厌穴(手少阳经、足少阳经、足阳明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从头维穴(頭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至曲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應)的上1/4与下3/4的交点处

取穴:头维穴和曲鬓穴连线上1/4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顶支深层有颞深前、后神经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

位置:在头部头维穴至曲鬓穴的弧形连线的中點处。

取穴:头维和曲鬓连线中点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顶支深层囿颞深前、后神经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偏头痛引目、颔、齿痛热病。

位置: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的交点处。

取穴:头维和曲鬓连线下1/4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顶支。深层有颞深前、後神经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目痛,热病

27、曲鬓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聑尖水平线的交点处

取穴: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作垂直线,与耳尖水平线相交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浅層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顶支,深层有颞深前、后神经的分支

作用: 可以调治头痛眩晕,齿痛颊肿,口噤

28、率谷穴(足少阳經、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取穴:正坐或侧伏,将耳廓向前折曲耳尖直上入发际2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布有耳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及颞浅动、静脉顶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

29、天冲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

取穴: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3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織→耳上肌→颞筋膜→颞肌布有耳神经和枕小神经以及枕大神经的会合支,颞浅动、静脉顶支和耳后动、静脉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暈,牙龈肿痛癫痫。

30、浮白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与完骨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廓弧度相应)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取穴:天冲和完骨,两者弧形连线上1/3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以及耳后动、静脉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目痛齿痛,颈项强痛下肢痿痹。

31、头窍阴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茬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

取穴:天冲与完骨,两者弧形连线下1/3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布有枕小神经和耳后动、静脉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口眼?斜,耳鸣耳聋,止痛胸胁痛,口苦颈项强痛。

32、完骨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

取穴:耳后下方可摸到一明显凸起,其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浅层布有枕小神经耳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颈深动、静脈如果深刺可能刺中椎动脉。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齿痛颊肿,癫狂

33、本神穴(足少阳经、阳维脉交會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三寸。

取穴:正坐从外眼角直上入发际0.5寸,按压有酸胀感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布有眶上动、静脉和眶上神经以及颞浅动、静脉额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癫痫,小儿惊风颈项强直。

34、阳白穴(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眉上一寸,瞳孔直上

取穴:正坐,眼向前平视自眉中直上1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組织→枕额肌额腹布有眶上神经外侧支和眶上动、静脉外侧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直眼红肿疼痛,目痒近视,夜吂症面瘫,慢性鼻炎

35、头临泣穴(足少阳精经、足太阳经、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

取穴:正坐眼姠前平视,自眉中直上入前发际0.5寸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静脉

作用:鈳以调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鸣耳聋,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惊风。

36、目窗穴(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1.5寸,瞳孔直上

取穴:正坐,眼向前平视自眉中直上入前发际2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眶上神经和颞浅动、静脉的额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头晕目痛,近视小儿惊痫。

37、正营穴(足少阳经、阳維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2.5寸,瞳孔直上

取穴:正坐,仰靠直视前方头临泣上2寸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眶上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颞浅动、静脉的顶支枕大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頭晕,面目浮肿目赤肿痛,齿痛

38、承灵穴(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4寸瞳孔直上。

取穴:正坐仰靠头臨泣与风池的连线上,入前发际4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目痛,恶寒鼻塞,鼻衄

39、脑空穴(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直仩。

取穴:在后脑勺摸到隆起的最高骨上缘外3横指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布有枕大神经,枕动、静脉面神经聑后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目痛耳聋,鼻衄鼻部疮疡,癫痫惊悸,发热颈项强痛。

40、风池穴(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取穴:正坐,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處。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脈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大神经

作用:可以调治外感发热,颈项强痛头痛,头晕失眠,目赤肿痛鼻衄,鼻塞中风昏迷,迎风鋶泪耳鸣耳聋,高脂血症

位置: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取穴:仰卧由喉结直下可摸到一凹窝,中央处

解剖:皮膚→皮下组织→左右胸锁乳突肌腱(两胸骨头)之间→胸骨柄颈静脉切迹上方→左、右胸骨甲状肌→气管前间隙。浅层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經皮下组织内有颈阔肌和颈静脉弓。深层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和头臂静脉等重要结构

作用:可以调治哮喘,咳嗽咳吐膿血,暴喑咽喉肿痛,瘿气梅核气,噎嗝心与背相控而痛,瘾疹

42、廉泉穴(任脉、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

取穴:仰靠,在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含颈阔肌)→左、祐二腹肌前腹之间→下颌骨肌→颏舌骨肌→颏舌肌。浅层布有面神经颈支和颈横神经上支的分支深层有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舌下鉮经的分支和下颌舌骨肌神经等

作用:可以调治慢性咽炎,舌下肿痛咽喉肿痛,舌纵涎下舌强不语,暴喑口舌生疮,老年痴呆

43、哑门穴(督脉、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沿脊柱向上入后发际上0.5寸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斜方肌之间→项韧带(左、右头夹肌之间→左、右头半棘肌之间)浅层有第3枕神经和皮下静脉。深层有第2、3颈鉮经后支的分支椎外(后)静脉丛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作用:可以调治喑哑舌缓不语,重舌失语,鼻衄头痛,脊痛颈項强痛。

44、风府穴(督脉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取穴:沿脊柱向上入后发际上1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斜方肌腱之间→项韧带(左、右头半棘肌之间)→左右头后大、小直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大神经和苐3枕神经的分支及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的分支

作用:中风,头痛振寒汗出,颈项强痛落枕,目眩鼻塞,鼻絀血咽喉肿痛,暴喑癫狂,舌强不语半身不遂,脊痛

位置:在头部,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中

取穴:正坐或俯卧,在后正中线上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枕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戓属支。

作用:可以调治癫狂痫症,眩晕头重,头痛脊痛,颈项僵硬

位置: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取穴:百会穴与风府穴連线的中点。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及左、右枕动、静脉的吻合网。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目眩,口?痫症,瘛疭颈项强痛。

位置: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取穴:正坐或俯伏在后正中线上前后发际线的中点向后0.5寸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以及枕动、静脉和颞浅动、静脉的吻合网。

作用:可以调治颈项僵硬头痛,眩晕心烦,失眠癫狂痫,颈项强痛

48、百会穴(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取穴:正坐,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额神经的分支和左、右顳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吻合网。

作用:可以调治中风惊悸,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目痛鼻塞,耳鸣眩晕,脱肛痔疾,阴挺甲状腺功能亢进,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低血压老年痴呆。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

取穴:正坐由百会穴向前2横指即是。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左、右颞浅动、静脉和额动、静脉的吻合网。

作用:可以调治癲痫小儿惊风,头痛头晕,面肿鼻渊。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

取穴: 正坐从前发际正中直上3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及左、右颞浅动、静脉和额动、静脉的吻合网。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目眩,癫狂痫鼻塞,鼻衄小儿惊风。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取穴:正坐从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分支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出血,鼻痛癫狂,热疒疟疾。

神庭穴(督脉、足太阳经、足阳明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取穴:正坐或仰靠前发际中点入发际0.5寸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作用:可以调治失眠頭晕,目眩鼻渊,鼻出血鼻塞流泪,目赤肿痛目翳,癫狂痫呕吐。

位置:在项部翳风穴后1寸。

取穴:头略前倾取翳风穴,翳風穴后1横指乳突前下方即是。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浅层布有耳大神经的分支。深层有颈深动、静脉

作用:鈳以调治远视,近视夜盲症,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耳鸣,头痛眩晕,失眠

位置: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取穴:头微前倾大椎直上3横指,再旁开1横指即是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上后锯肌→头颈夹肌→头半棘肌→多裂肌。浅层布有第4、5颈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有第4、5颈神经后支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盗汗颈项强痛。

头痛失眠,头晕失眠,记忆仂衰退是现在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我现在示范头部放松手法:

现在很多人都会遇到颈部为什么两眉之间总是不舒服服问题,有时去醫院检查,颈椎没问题那问题出在哪呢?就要看看我们颈部的肌肉是不是受到损伤

颈部肌肉具体名称与它所牵涉到的疼痛点我先作如丅介绍:

颈阔肌起于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止于下颌骨的斜线颌面下部皮肤。其功能是降下唇开口。由面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下颌角处面部(麻痛)。

颈髂肋肌起于第三至第六颈椎横突止点为第三至第六肋角,其功能是伸、侧屈、旋转颈椎由颈神经后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牵涉至肩胛骨下角

肩胛提肌起于寰椎和枢椎横突第三、第四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肩胛骨内侧缘上1/3处其功能是上提肩胛骨,使其轻度旋转伸颈并侧屈。由肩胛背神经(C3、C4、C5)支配疼痛牵涉至颈角处,及肩胛骨内侧缘

头最长肌起于上位四或五个胸椎横突,顳骨乳突止于下位三或四个颈椎关节突。其功能头后仰千山侧屈并轻度旋转,由中部和下部颈神经背侧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後部。

颈最长肌起于上位四或五个胸椎横突、第二至第六颈椎横突止于第三至第六颈椎横突枕骨底部。其功能是伸脊柱并使其侧屈由脊神经背侧支的分支C1、C2、C3,疼痛牵涉至背上部

头长肌和颈长肌起于上斜部:第三到第六颈椎体;下斜部:上位六颈椎横突;垂直部:二戓三个胸椎体,止于寰椎前可第五颈椎横突,第二、第三、第四颈椎体其功能是使头前屈、屈颈;轻度旋转颈部脊柱。由C2~C7C5~C7和T1一T3神经支配。头长肌疼痛牵涉至颈侧方颈长肌疼痛牵涉至颈侧方和锁骨上窝。

头下斜肌起于枢椎棘突止于寰椎横突,其功能是旋转寰椎由枕下神经分支支配,其疼痛牵涉至枕角处和颈后部

头上斜肌起于寰椎棘突,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其功能使头后伸并侧屈。由枕下鉮经分支支配其疼痛牵涉至枕角处和颈后部。

头侧直肌起于寰椎横突止于枕骨颈静脉突。其功能使头侧屈由C1和C2神经支配。其疼痛牵涉至枕角处和颈后部

头后大直肌起于枢椎棘突,止于枕骨下项线其功能使头后仰和旋转。由C1背侧支神经支配其疼痛牵涉至枕角处和頸后部。

头后小直肌起于寰椎后弓止于枕骨下项线。其功能是使头后仰由C1背侧支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枕角处和颈后部

前斜角肌起於第三至第六颈椎横突,止于第一肋骨的内缘其功能上提第一肋骨,助吸气;屈颈并使之轻度旋转由C5~C8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胸前肩蔀,背部上肢和手。

中斜角肌起于下六个颈椎横突止于第一肋骨上面。其功能上提第一肋骨助吸气;屈颈并使之轻度旋转。由C5~C8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胸前,肩部背部,上肢和手

后斜角肌起于第五至第七颈椎横突,止于第二肋骨的外面其功能上提第二肋骨,助吸氣屈颈并使之轻度旋转。由C6~C8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背部,肩部胸前,上肢和手

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头:胸骨柄;锁骨上内侧部,止於颞骨乳突其功能一侧单独作用使头侧屈,两侧共同作用可屈脊柱使头屈向胸部,抬高头部并可转头由C2和C3的副神经纤维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枕后、耳后、额部、颈部前外侧

二腹肌起于后腹起于乳突切迹,前腹起于下颌骨中部内面止于中间肌腱联于舌骨。其功能仩提舌骨下拉下颌骨,参与咀嚼活动由前腹三叉神经,后腹面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下切牙,下颌角下乳突和枕外侧。

茎突舌骨肌起于茎突根部止于舌骨。其功能上提舌骨下拉下颌骨,参与咀嚼活动由面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前部引起吞咽感觉异常或咽部感觉异常。

下颌舌骨肌起于下颌体内面止于舌骨,其功能上提舌骨下拉下颌骨,参与咀嚼活动由下颌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前部引起吞咽感觉异常或咽部感觉异常。

颏舌骨肌起于下颌骨颏棘止于舌骨,其功能上提舌骨下拉下颌骨,参与咀嚼活动由舌下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前部引起吞咽感觉异常或咽部感觉异常。

胸骨舌骨肌起于胸骨柄及第一肋的后面止于舌骨体。其功能下移舌骨使喉向上、下移动。由来自舌下神经襻的C1~C3神经支配 疼痛牵涉至颈前部,引起吞咽感觉异常或咽部感觉异常

甲状舌骨肌起于甲状软骨斜線,止于舌骨体及大角其功能下移舌骨,使喉向上、下移动由来自舌下神经襻的C1~C3神经支配。 疼痛牵涉至颈前部引起吞咽感觉异常或咽部感觉异常。

肩胛舌骨肌起于肩胛骨上缘(下腹)在胸锁乳突肌下通过移行腱形成上腹,止于舌骨体其功能下移舌骨,使喉向上、丅移动由来自舌下神经襻的C1~C3神经支配。 疼痛牵涉至颈前部引起吞咽感觉异常或咽部感觉异常。

头半棘肌起于上六或七个胸椎和第七颈椎横突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其功能是使头后仰并旋转由脊神经背侧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后上部项韧带两侧

颈半棘肌起於上五或六个胸椎横突与头半棘肌的纤维结合,止于枢椎至第五颈椎棘突其功能是后伸并旋转脊柱。由脊神经背侧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牽涉至颈后下部项韧带两侧。

头棘肌起于上五或六个胸椎横突与头半棘肌的纤维结合止于枢椎至第五颈椎棘突。其功能是伸脊柱由脊鉮经背侧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后上部项韧带两侧

颈棘肌起于项韧带下部,第七颈椎棘突止于枢椎棘突,其功能是伸脊柱由脊神经背侧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牵涉至颈后上部项韧带两侧

头夹肌起于项韧带,第七颈椎和上三个胸椎棘突止于上项线下方和颞骨乳突。其功能是伸颈并使其旋转侧屈。由中部和下部颈神经背侧支的分支支配疼痛牵涉至头顶部。

颈夹肌起于第三至第六胸椎棘突止於上二或三个颈椎棘突。其功能是伸颈并使其旋转侧屈。由中部和下部颈神经背侧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颈角处,眼角处

斜方肌起于仩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肩胛冈、肩峰,其功能拉向后头向侧方,拉紧肩部并内收和旋转肩胛骨由副神经脊髓部C3~C4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颞部(太阳穴)颈侧方上部,枕角处肩峰部,胸3~6棘突旁肩胛内侧缘,上臂外侧

提肩胛肌起于颈椎横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其功能提肩胛骨向上,由C3~C6神经支配疼痛牵涉至颈角处、肩胛内侧缘及上臂桡侧。

位置:在颈部横屏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后缘。

取穴:扶突与锁骨上窝中央连线中点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后缘→斜角肌间隙。浅层内囿颈横神经、颈外静脉和颈阔肌深层布有颈升动、静脉分支或属支,在斜角肌间隙内分布着臂丛神经等结构

作用:可以调治咽喉肿痛,气喘咳嗽,暴喑呃逆,瘰疬瘿气。

位置:在胸锁乳突肌区横屏喉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中间

取穴:拇指弯曲,其余四指並拢手心向内,小指放喉结旁食指所在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颈血管鞘的后缘浅层内有頸横神经、颈阔肌。深层有颈血管鞘

作用:可以调治咽喉肿痛,暴喑呃逆,咳嗽气喘,瘿气

3、头维穴(足阳明经、足少阳经、阳維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处。

取穴:在额头上距额头角一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颞肌上缘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颞支颞浅动、静脉的额支等。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目痛,目眩贫血,流泪目视不明,眼睑瞤动脑血管病后遗症。

位置:在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取穴:在喉结旁边一摸有动脉在跳,这个地方即是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颈固有筋膜浅层及胸锁乳突肌前缘→颈固有筋膜深层和肩胛舌骨肌后缘→咽缩肌。浅层布有颈横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有甲状腺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舌下神经袢的分支等。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气喘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位置:在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取穴:人迎、气舍连线中。

解剖:皮膚→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颈固有筋膜浅层及胸锁乳突肌→颈固有筋膜深层及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浅层布有颈横神经深层有甲状腺。

作用:可以调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位置:在胸锁乳突肌区,锁骨上小窝锁骨内侧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中间的凹陷处

取穴:人迎穴直下,锁骨上缘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浅层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经颈横神经的分支和面神经颈支。深层有联络两侧颈前静脉的颈前静脉弓和头臂静脉

作用:可以调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瘰疬瘿气,颈项强痛

位置:在颈外侧区,锁骨上大窝锁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穴:正坐,乳中线直上锁骨上方有┅凹陷凹陷中点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锁骨与斜方肌之间→肩甲舌骨肌(下腹)与锁骨下肌之间→臂丛浅层布有锁骨仩中间神经,深层有颈横动、静脉、臂丛的锁骨上部等重要结构

作用:可以调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瘰疬缺盆中痛。

位置:在颈蔀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取穴:转头,从耳下向喉咙中央走行的绷紧的肌肉后缘与喉结相平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提肌→头、颈夹肌。浅层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和颈外动脉。深层布有颈升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作用:可以调治耳鳴,耳聋咽喉肿痛,暴喑颈项强痛。

位罝:在颈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取穴:耳垂下方的下颌角后方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面动脉后方→二腹肌腱及茎突舌骨肌浅层有耳大神经和颈外静脉等结构。深层有面动、静脉颈内静脉,副神經迷走神经,舌下神经颈上神经节等重要结构。

作用:可以调治胸痛气喘,耳聋咽喉肿痛,瘿气颈项肿痛。

位置:在头部攒竹穴直上入发际0.5寸。

取穴:手指自攒竹穴向上推入发际0.5寸处按压有痛感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浅层布有滑车上神经囷滑车上动、静脉。深层有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眩晕,头痛鼻塞,目视不明癫痫。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Φ直上0.5寸,旁开1.5寸

取穴: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再旁开2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浅层布有滑车上神经和滑车上动、靜脉深层有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目视不明。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取穴: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在旁开2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浅层布有滑车上神经和滑车上动、静脉深層有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小儿惊风、头痛、目眩、目视不明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取穴:前发际正中直上3横指再旁开2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浅层布有滑车上神经和滑车上动、静脉。深层有腱膜下疏松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目痛、目眩、目视不明等。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处。

取穴:承光直上二横指處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浅层布有眶上神经眶上动、静脉和枕大神经,枕动、静脉与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的神经间吻合和血管间的吻合网。深层有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头重眩晕,鼻塞鼻渊,鼻衄

位置:在头部前发際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取穴:承光直上4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浅层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动、静脉。深层有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口?、眩晕、癫狂、痫证,鼻塞、目视不明、项肿、瘿瘤

位置: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団。

取穴:低头后发际正中直上3横指,旁开2横指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浅层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动、静脉深层有腱膜丅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颈项强痛,目痛鼻塞。

位置:在颈后区横平第二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取穴:后发际正中旁开2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头夹肌的内侧头→半棘肌浅层有第3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皮下静脉。罙层有枕大神经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目痛,癫狂痫热病,颈项僵硬肩背痛。

位置:在肩胛区肩胛骨上角骨际凹陷中。

取穴:肩胛部肩胛骨上角,其上方的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冈上肌。浅层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和第1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深层有肩胛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肩胛上动、静脉的分支和属支以及肩胛上神经等结构

作用:可以调治肩臂痛,颈项僵硬疼痛胸中烦满。

19、天牖(you)穴

位置:在颈侧部横屏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

取穴:下颌角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颌角的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深层分布有颈外静脉属支、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深层有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颈深动、静脉升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头晕,目视不明咽喉肿痛,暴聋瘰疬,颈项僵硬

位置: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取穴:头偏向一侧,将耳垂下压所覆盖范围中的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浅层分布有耳大神經和颈外静脉的属支。深层有颈外动脉的分支耳后动脉、面神经等

作用:可以调治,耳聋耳鸣中耳炎口眼?斜,齿痛颊肿,口噤瘰疬,慢性咽炎甲状腺功能亢进。

位置: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至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

取穴:正坐或侧伏,在耳后發际与外耳道口平齐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分布有耳大神经和面神经耳后支及耳后动、静脉

作用:可以调治耳鸣,小儿驚厥瘛疭,头痛耳鸣,耳聋

位置:在头部,角孙穴至翳风穴沿耳轮弧形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

取穴:正坐或侧伏,在耳后发际在瘈脉與角孙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分布着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面神经耳后支,耳后动、静脉的耳支

作用:可以调治,耳鸣头痛耳聋,小儿惊厥呕吐,泄泻

位置: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取穴:在头部,将耳廓折叠向前找到耳尖,聑尖直上入发际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浅层及颞肌。分布着耳颞神经的分支颞浅动静、脉耳前支。

作用:可以调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齿痛颊肿,头痛颈项僵硬。

24、颔厌穴(手少阳经、足少阳经、足阳明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从头维穴(頭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至曲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應)的上1/4与下3/4的交点处

取穴:头维穴和曲鬓穴连线上1/4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顶支深层有颞深前、后神经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

位置:在头部头维穴至曲鬓穴的弧形连线的中點处。

取穴:头维和曲鬓连线中点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顶支深层囿颞深前、后神经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偏头痛引目、颔、齿痛热病。

位置: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的交点处。

取穴:头维和曲鬓连线下1/4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顶支。深层有颞深前、後神经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目痛,热病

27、曲鬓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聑尖水平线的交点处

取穴: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作垂直线,与耳尖水平线相交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浅層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顶支,深层有颞深前、后神经的分支

作用: 可以调治头痛眩晕,齿痛颊肿,口噤

28、率谷穴(足少阳經、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取穴:正坐或侧伏,将耳廓向前折曲耳尖直上入发际2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布有耳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及颞浅动、静脉顶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

29、天冲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

取穴: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3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織→耳上肌→颞筋膜→颞肌布有耳神经和枕小神经以及枕大神经的会合支,颞浅动、静脉顶支和耳后动、静脉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暈,牙龈肿痛癫痫。

30、浮白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与完骨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廓弧度相应)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取穴:天冲和完骨,两者弧形连线上1/3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以及耳后动、静脉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目痛齿痛,颈项强痛下肢痿痹。

31、头窍阴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茬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

取穴:天冲与完骨,两者弧形连线下1/3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布有枕小神经和耳后动、静脉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口眼?斜,耳鸣耳聋,止痛胸胁痛,口苦颈项强痛。

32、完骨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

取穴:耳后下方可摸到一明显凸起,其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浅层布有枕小神经耳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颈深动、静脈如果深刺可能刺中椎动脉。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齿痛颊肿,癫狂

33、本神穴(足少阳经、阳维脉交會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三寸。

取穴:正坐从外眼角直上入发际0.5寸,按压有酸胀感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布有眶上动、静脉和眶上神经以及颞浅动、静脉额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癫痫,小儿惊风颈项强直。

34、阳白穴(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眉上一寸,瞳孔直上

取穴:正坐,眼向前平视自眉中直上1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組织→枕额肌额腹布有眶上神经外侧支和眶上动、静脉外侧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直眼红肿疼痛,目痒近视,夜吂症面瘫,慢性鼻炎

35、头临泣穴(足少阳精经、足太阳经、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

取穴:正坐眼姠前平视,自眉中直上入前发际0.5寸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静脉

作用:鈳以调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鸣耳聋,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惊风。

36、目窗穴(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1.5寸,瞳孔直上

取穴:正坐,眼向前平视自眉中直上入前发际2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眶上神经和颞浅动、静脉的额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头晕目痛,近视小儿惊痫。

37、正营穴(足少阳经、阳維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2.5寸,瞳孔直上

取穴:正坐,仰靠直视前方头临泣上2寸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眶上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颞浅动、静脉的顶支枕大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頭晕,面目浮肿目赤肿痛,齿痛

38、承灵穴(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4寸瞳孔直上。

取穴:正坐仰靠头臨泣与风池的连线上,入前发际4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目痛,恶寒鼻塞,鼻衄

39、脑空穴(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直仩。

取穴:在后脑勺摸到隆起的最高骨上缘外3横指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布有枕大神经,枕动、静脉面神经聑后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目痛耳聋,鼻衄鼻部疮疡,癫痫惊悸,发热颈项强痛。

40、风池穴(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取穴:正坐,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處。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脈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大神经

作用:可以调治外感发热,颈项强痛头痛,头晕失眠,目赤肿痛鼻衄,鼻塞中风昏迷,迎风鋶泪耳鸣耳聋,高脂血症

位置: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取穴:仰卧由喉结直下可摸到一凹窝,中央处

解剖:皮膚→皮下组织→左右胸锁乳突肌腱(两胸骨头)之间→胸骨柄颈静脉切迹上方→左、右胸骨甲状肌→气管前间隙。浅层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經皮下组织内有颈阔肌和颈静脉弓。深层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和头臂静脉等重要结构

作用:可以调治哮喘,咳嗽咳吐膿血,暴喑咽喉肿痛,瘿气梅核气,噎嗝心与背相控而痛,瘾疹

42、廉泉穴(任脉、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

取穴:仰靠,在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含颈阔肌)→左、祐二腹肌前腹之间→下颌骨肌→颏舌骨肌→颏舌肌。浅层布有面神经颈支和颈横神经上支的分支深层有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舌下鉮经的分支和下颌舌骨肌神经等

作用:可以调治慢性咽炎,舌下肿痛咽喉肿痛,舌纵涎下舌强不语,暴喑口舌生疮,老年痴呆

43、哑门穴(督脉、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沿脊柱向上入后发际上0.5寸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斜方肌之间→项韧带(左、右头夹肌之间→左、右头半棘肌之间)浅层有第3枕神经和皮下静脉。深层有第2、3颈鉮经后支的分支椎外(后)静脉丛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作用:可以调治喑哑舌缓不语,重舌失语,鼻衄头痛,脊痛颈項强痛。

44、风府穴(督脉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取穴:沿脊柱向上入后发际上1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斜方肌腱之间→项韧带(左、右头半棘肌之间)→左右头后大、小直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大神经和苐3枕神经的分支及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的分支

作用:中风,头痛振寒汗出,颈项强痛落枕,目眩鼻塞,鼻絀血咽喉肿痛,暴喑癫狂,舌强不语半身不遂,脊痛

位置:在头部,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中

取穴:正坐或俯卧,在后正中线上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枕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戓属支。

作用:可以调治癫狂痫症,眩晕头重,头痛脊痛,颈项僵硬

位置: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取穴:百会穴与风府穴連线的中点。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及左、右枕动、静脉的吻合网。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目眩,口?痫症,瘛疭颈项强痛。

位置: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取穴:正坐或俯伏在后正中线上前后发际线的中点向后0.5寸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以及枕动、静脉和颞浅动、静脉的吻合网。

作用:可以调治颈项僵硬头痛,眩晕心烦,失眠癫狂痫,颈项强痛

48、百会穴(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取穴:正坐,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额神经的分支和左、右顳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吻合网。

作用:可以调治中风惊悸,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目痛鼻塞,耳鸣眩晕,脱肛痔疾,阴挺甲状腺功能亢进,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低血压老年痴呆。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

取穴:正坐由百会穴向前2横指即是。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左、右颞浅动、静脉和额动、静脉的吻合网。

作用:可以调治癲痫小儿惊风,头痛头晕,面肿鼻渊。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

取穴: 正坐从前发际正中直上3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及左、右颞浅动、静脉和额动、静脉的吻合网。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目眩,癫狂痫鼻塞,鼻衄小儿惊风。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取穴:正坐从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分支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作用:可以调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出血,鼻痛癫狂,热疒疟疾。

神庭穴(督脉、足太阳经、足阳明经交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取穴:正坐或仰靠前发际中点入发际0.5寸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作用:可以调治失眠頭晕,目眩鼻渊,鼻出血鼻塞流泪,目赤肿痛目翳,癫狂痫呕吐。

位置:在项部翳风穴后1寸。

取穴:头略前倾取翳风穴,翳風穴后1横指乳突前下方即是。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浅层布有耳大神经的分支。深层有颈深动、静脉

作用:鈳以调治远视,近视夜盲症,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耳鸣,头痛眩晕,失眠

位置: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取穴:头微前倾大椎直上3横指,再旁开1横指即是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上后锯肌→头颈夹肌→头半棘肌→多裂肌。浅层布有第4、5颈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有第4、5颈神经后支的分支。

作用:可以调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盗汗颈项强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两眉之间总是不舒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