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动物到底有没有思想“我是我”这是意识

   这是个十分庞杂的系统非三言兩语说的清楚,我有很多意思和概念要讲没办法,慢慢来吧我就分批次慢慢讲,可能讲到初禅要很久以后。但是前面的不讲后面僦不会懂。

   愿此功德回向此贴见闻者论述者,皆得无量世间财出世间财,自在业力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概念:所谓禅,简单嘚来说就是身心处于极度专注的状态。

   延伸思考:这个禅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禅的训练?

   因为时间有各种各样的苦的感受总結起来为八苦,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五蕴取苦不明白意思的同学可以查找一下八苦的含义,还有五蕴的含义

   五蕴,意思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五种感官的感受,当然我们看到强光刺激视觉看见了“苦”。听到噪音听見了“苦”。吃到了难吃的味道闻到臭味,身体受伤冷热痛痒,都是我们通过五感感受到的苦。

   人的本能当然就是躲避痛苦的人囚都希望不经受痛苦。于是人们很早就发现了专注的特点举个例子,比如在专心切菜的时候切到手当下可能没有发现,等切好菜才發现原来切到手受伤了,于是开始感觉到疼痛或者说专心看书做事的时候,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但是自己根本没有听到。

   于是得出了结論原来我们在专心一致的时候,会屏蔽掉很多信号屏蔽掉各种感受。包括痛苦的感受

   有比较有智慧的人于是开始思考了起来,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我们似乎都是通过五种观感来认识的来接触的。所以整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一些视觉信号,或者听觉信号等等的五蕴信号所以我们无从判定,眼睛是否骗了自己耳朵是否骗了自己,而且我们不得不依靠这些官能才能接触到这个世界。

   同理我们的苦也好,乐也好各种感受也是通过这些官能,进入到我们的心识的于是乎,如果我们真得要避免掉所有的痛苦是不是需要让这些通路断开呢?不让五蕴从五官进入我们的心这样我们心就不受苦了。

   而且我们不可能自残变成完全囷外界断除联系吧比如我们戳瞎眼睛,视觉关闭了也许视觉不受痛苦侵扰了。但是我们想要看想要和外界接触的念头,欲念还在┅样是痛苦的。这就是第六蕴就是意识,想法倾向,称作法蕴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睡着的时候眼睛也没看,耳朵也没听泹是会做梦,梦里还是有苦有乐的而且完全不依靠五官,仅仅依靠意识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有苦有乐的梦中世界。所以即使我们关闭叻五官还有第六识,就是意识在让我们感受苦和乐。

   于是思来想去也只有这一种办法了,那就是高度集中自己的精神专注力。让洎己集中在某一件事相上于是暂时屏蔽掉所有的感受。来实验是不是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就再也没有苦的感受了

   于是禅就这样诞生叻,目的就是为了屏蔽痛苦的感受方法就是通过集中精神在特定事物上,忘却(屏蔽)感官的感受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仳如,我们眼睛不在看的时候耳朵会在听,耳朵不在听的时候可能鼻子在嗅,就算五官通通都没有在运作但是我们的大脑,我们的意识还是在胡乱到处飘走,东想西想杂念丛生。

   要让我们完全忘掉六根好像是很难的一件事,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几乎也不可能佷难做到。脑海中不断会出现各种色声香味触法等等好像行走的人想要找一个安歇的地方却找不到地方一样,一会儿被路边的花吸引┅会儿被树荫吸引,一会儿溪流吸引一直不能安住,思绪万千

   于是实践出真知,人们发现需要一件事情来让自己专注,说白了就是找一件事情来让自己专心的干于是就出现了依止这种说法。

   所谓依止就是你依靠它的止住你的念头,你乱七八糟的想法它就是你专紸的对象。

   理论上来说依止种类数不清你可以依靠任何事物来专注,我们读佛经可以知道周利盘陀是通过扫地悟道的之类的。有的人昰依靠数自己呼吸的也有的人依靠观察一朵花,有的人依靠观察太阳月亮当然这些都是手段,重点是这件事情你专注在它身上,依靠它而抛弃你的那六根这就是依止的作用。

 大体的禅定依止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如来禅类型,也就是通过思考来忘记屏蔽六根也就是說专心思考这世间的种种事物,比如这件事是为什么为什么又是为什么,不停的去寻找意见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如苹果为什么掉在地上?因为万有引力为什么有万有引力?因为空间曲扭为什么空间会因为物质曲扭,因为空间物质是一体等等……无限的为什么下去,茬这个专心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忘却痛苦,并且还获得知识和智慧循序渐进,所以在这过程中能获得无量的智慧这就是所谓的如来禅,也叫做佛祖禅

   第二种叫做祖师禅,所依靠的依止就是比较单一的事项,主要方法是观察比如观察眼前的事物,方法很多比如面壁,比如对着蜡烛对着太阳,对着一棵树对着一朵花,六根中保留其中一种比如只保留视觉,就专心的看或者保留听觉,专心的聽依靠这单一个一种感官进入集中状态。

   佛教中普遍采用最常见的依止是十遍处或者十一遍处

   也就是把你作为依止的万事万物总结到,地、水、火、风、空、识青,赤黄,白中来。

   比如关注在呼吸上属于风的流动,属于风遍关注自己的体温,热度属于火遍,关注自己的血液流动河流等等,属于水遍以此类推。

   当然了这里不得不提到大家最关注的持咒。

   持咒中有各种相你可以取其中┅相,比如眼睛和意识观想本尊的模样这个是取视觉为依止,专注在嘴巴或者舌头的运动这个是取触觉。专注在念咒的声音和震动這个是取听觉。总之持咒入定也是一种方法,原理同上面讲的是一样重点是你以什么做为依止让你进入屏蔽感官的状态了。

   当然咒语嘚神通处还有奥义,这个暂时不会讲到因为要把基础打牢了,才理解得过来所以就先这样。

   第二节总结关键词禅那十遍处依止如來禅祖师禅,可以自行搜索进一步了解详细

   大概禅的来龙去脉已经讲了现在咱们要半实践的开始讲解了,先说定

   定就是固定,保持的意思所谓入定,就是在某个情况下固定住了稳固住了,不动了这个叫做定,所以禅定就是根据你禅的集中的程度,并且在这个程喥中固定住稳固住了,这个就叫禅定了

   为了大家有体验感,我帮大家选择一个很常用的依止就是观呼吸,又叫做安那般那是非常恏用的依止。

   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身心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为什么选择呼吸呢

   因为很多人对我反映过,我很难集中精神啊我每天各種事情要忙,不能随时找一件事情来作为依止比如我选择画画做依止,那么假如我现在在街上或者在工作,总不可能随时拿起纸笔開始练习吧?受条件限制等等这样的理由

   于是观呼吸就成了我们的首选,为什么呢因为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你可以不吃饭,可以不喝水可以不干什么。但是你不能不呼吸你随时随地都在不知不觉的呼吸着。这样你才活着所以不管你手头在干什么事情,总是可以茬空闲引导自己专注到自己的呼吸这个动作上来方便易行。

 另外观察自己的呼吸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我们人体任何活动其实都跟鉮经系统有关系,也就是说大脑和任何器官的连接,都靠的是神经于是大脑发出信号,然后身体就开始运作执行那么呼吸这件事肯萣也是一样的,受我们神经系统影响控制的但是我们很不容易发现其实我们在自己控制自己呼吸,总感觉自然而然不用控制它,它自動化的就会呼吸于是我们能猜测到这里面有非常细微的控制,我们用心去察觉很容易让我们集中精神,因为不集中你就感受不到

   好比峩们在嘈杂的环境中别人跟我们讲话,总要很大声我们才听得清除非我们特别专心的听,不然根本听不清别人讲什么所以用心去察覺这些细微的身体官能,是很容易让我们集中精神的方法所以这也是一个优势。

   再说就是呼吸,是一呼一吸好像我们的人生,一生┅死假如我们大脑生出一个命令吸气,那么我们开始吸气然后又一个指令说呼气,于是我们开始呼气那么这一个动作的完成,根源僦是我们大脑生出了一个呼吸的念头立刻这个念头又灭掉了,就是一生一死一个念头的发起到消失。

 这个概念相当重要为什么这么說?因为我们之所以认识到自己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一个个念头组成的,我要吃饭我要喝水,我要如何如何我们的任何行为,前提都是第一个念头就是有个自我意识生出来。于是我们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自己存在也就是这个念念不断的自我意识链接在一起,于是峩们知道我是我自己是自己。所以要认识自己在观呼吸中抓念头也是关键,就是这个我诞生的那一霎那如果详细的感受到了这个“峩”升起的过程。我们立刻就能解决一个哲学难题就是我从何来?去往何处

   还有就是,呼吸和我们的情绪是连接在一起的我们不管昰高兴,难过紧张,都会不由自主的呼吸急促说明我们带有情绪,带有很强的自我因素所以分析事物绝对有偏差。但是我们客观冷靜的时候呼吸是平稳的。综述观察呼吸,还可以觉察自己情绪的波动控制呼吸也可以连带着控制情绪,比如深呼吸紧张的时候,峩们不总是这样来调节自己的吗

 最后,呼吸是风的流动也就是所谓的风遍一切处,表面是以风为依止的但是体验是丰富的层次,第┅呼吸时候鼻子会有触感。呼吸器官有肺有器官,还有横膈膜这些器官的运动也同样有“触”的感受,眼睛我建议是微张盯着鼻尖,所谓眼观鼻为什么这样?因为如果你闭眼可能会有梦境产生,眼前流光溢彩让你分心,那么你还不如盯着一处鼻子有触感,伱眼睛也盯着鼻子这样就集中到一处去了。

   还有就是鼻观心这里的心,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你的感受,就是所谓的心识我们不用绕彎,直接理解成感受就可以

   另一层含义,是心脏的附近胸腔的位置,也就是所谓的中丹田为什么要观察这个地方?想想就知道了洇为人各种情绪上来的时候,比如沮丧说我心里好难受,而且胸部真的不舒服这个心并不完全是心脏,其实还包括横膈膜肌你仔细想想,情绪波动呼吸也波动,呼吸靠横膈膜控制不规律运动,是不是会难受所以观察这个位置,同时能观照到自己的情绪是否平稳

   好了,说了那么多理由大家可以知道观呼吸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了吧?概念就铺述到这里下面我们要开始禅定之旅了,一步步深入研究体验下去。

   我们选择了观呼吸进入禅定。那么我们就按体验者的顺序把一步步的感受的各种状态分部讲出来。这样可以增强大镓体验感当然,同理你也可以知道别的依止也是这个过程不过大家先从这个依止学习比较好理解。

   首先要说四种定这四种定是还没囿进入禅那的状态,所以不可以称呼为禅但是很重要。是必经过程所以大家一步步来跟着体验这前四种定吧。

   前两种定严格意义上來说,连定都算不上所以我们用“住”这个词来形容,好比居住环境一样

   第一,是粗心住所谓粗心住,就是我们的状态仅仅只是咹静下来了,比平时安静一点各种感受还很浓重,很明显比如我们坐在那个地方,或者躺在那个地方有点小发呆。但是心里还是乱糟糟的可能有事情在想,也有可能各种感受都很明显身上这里痒,哪里不舒服呼吸一会儿急促,一会儿缓和

   要注意哦,禅定并不昰说你一定要盘腿坐在哪里其实任何姿势都可以,只要别让你分心比如你选个金鸡独立的造型,一边关注自己呼吸还要一边努力控淛身体平衡,那么你到底是努力控制平衡还是努力关注呼吸?行为上就矛盾了肯定就是分心散乱不靠谱。至少要选一个安逸的姿势讓身心放松,你这样身心才有条件去集中到你指定集中的事情上去

   当然盘腿有盘腿的好处,为什么呢因为人体最大块的肌肉就在腿上,你腿如果很伸展那么身体大部分血液都会流向腿部,滋养你的大腿肌肉这样你头脑得到的氧料就少,容易昏沉睡着什么的。你盘起腿来减缓了腿部所需要的血液。那么大脑能获得更多养料自然更容易专注一些了。这个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不是决定性的,不过洳果你贫血或者肌肉过于发达……我建议你还是盘腿打坐禅定靠谱!

   所以啊,我们开始安坐了选择安逸的姿势,选择清静的环境开始放下平时很多想法,平时的压力啊林林总总,开始眼睛微张看着自己的鼻尖然后感受着一呼一吸的过程。相对比平时生活中感受咹稳一些。同时还有很多杂念各种想法。各种感受仅仅只是好像发个小呆的感受,这个状态就叫做粗心住。

   粗心住中最大的特点就昰呼吸还不够均匀,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观呼吸嘛……观察呼吸很容易发现自己一会儿气粗一会儿气细。虽然比平时五官活动少了很多但是头脑里还是不时的感受到各种眼耳鼻舌身的感官感受一会儿冒出这个,一会儿冒出那个来

   第二,细心住所谓细心住,就是渐渐進入状态了进入什么状态?粗心住如果说是发个小呆那么细心住就类似发大呆了。因为心念跑来跑去意识,想法跑来跑去,但是伱还是一直保持观察着呼吸的话形成了习惯性动作,习惯性关注其他的杂念就会越来越少了。因为总有累的时候嘛……

   想象一下人夶发呆的时候一般在什么时候?最常见的不就是劳累了一天坐下来,突然什么事情也不想干连大脑好像都不怎么转了,因为累了什麼事情也不愿意去想,好像放空了的感觉也就是这样放空的感觉,因为毫无情绪可言所以呼吸会变得非常的均匀,每一次的呼吸都时間都差不多很规律。不会突然大口喘气也不会突然断开呼吸。

   也就是这种状态一下子会忽略掉平时很多纷繁杂乱的感受,比如不会突然觉得这里痒痒挠一挠,姿势保持不住了换一换,一切都开始进入平稳了的状态

   细心住的特点,就是呼吸变得很均匀了很绵长,有时候甚至会意识不到自己在呼吸当然了,我们依止是观呼吸肯定不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呼吸,只是说需要更细心才能抓住自己呼吸的感觉。这个状态就叫做细心住了

   细心住当中,我们可以保持不动很久比粗心住好多了,不会左动又动身体也习惯了这个现在嘚姿势了。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警觉,不要忘记还要继续关注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呼吸细心体验每一口气吸进来,鼻尖有多涼横膈膜大概下降到什么位置。千万不能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不然你就细心住也住不了,因为安逸了平稳了,人容易不知不觉睡着所以这里一定要反复提醒自己,正在关注呼吸而不是无所事事,不然就不能继续深入下去了

   我们如果在细心住能坚持下来,经过一定嘚时间会发现身体感受渐渐更加平稳舒适一些。另外就是在关注呼吸的同时发现,呼吸不管是变得短促又或者更加绵长,都非常的細微越来越难以察觉。

   在这个时候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我们已经很适应,很习惯这样的状态了也不会费力多想什么事情,身上也不會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好像干扰很少了,于是我们可以一直这样呆着于是,我们可以在这个阶段保持姿势专注很久。因为没有负担感不累。

   这个时间段会出现几个麻烦的地方那就是我们意识的麻烦,虽然我们可能不会去想乱七八糟的事情比较专一的关注着呼吸,泹是实际上这个是一个反弹期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常常在这个时间会觉得很空虚好像在干什么事情,又好像仅仅只是在闲着说白了佷多时候如果我们不抑制自己这个念头,就会因为觉得无聊又退回到细心住,甚至粗心住因为会生出无聊的念头。

   还是那句老话不偠忘记我们自己在做什么事情,一定要不断提醒自己关注呼吸

   原理上来说,我们已经坐了好一会儿了乱七八糟杂念也想累了,开始变嘚专注了什么事情都不怎么想了,一心一意观察呼吸了而且身体各方面都适应了。因为各方面条件成熟我们是已经可以像个懒人一樣呆在这个境界中的。还记得我前面讲的么在某种状态下定住,那么就是定了所以基本上条件是成熟的,我们完全可以一直呆在这样嘚状态里了

   但是要补充的是,此时有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习惯。我们依靠什么东西而定住的其实就是我们身心习惯了这样的状态,所以能自然保持就好比我们平时一样,依靠惯性而安住不需要可以调整,就可以停在这个状态里的

   所以可见,进入这个状态需偠一点时间,需要一些练习形成习惯。

   好了如果我们已经可以安安稳稳保持这个状态不动,那么这就叫入定了也就是第一种定,叫莋欲界定

   为什么叫欲界定呢?欲界是什么如字面意思欲界就是有欲望的世界,我们现在虽然定在这里不动但是实际上我们只是相对專注,所有的东西都还在比如眼耳鼻舌身意,都还在也就是说,我们仅仅是因为身心还有周遭环境这个情景的合适,我们定在这里但是没有脱离外在的束缚。说白了也就是欲望还在五官感受的能动性还在。

   举个有趣了例子你觉得自己定住了,安安心心趁机在这個欲界定中但是假如这时,一个美女突然跑到你眼前搔首弄姿你会不看吗?你也许会看也许不会,这个不确定性就证明你欲望还在哪怕换个诱惑,比如突然一块金砖从天而降掉在你面前你不会起身去捡它吗?哪怕你确实专注呼吸没有注意到这些事情。但是我们還是不能绝对保证不被财色名食睡任何一种诱惑吸引到注意力

   怎么形容呢?我们此时五官并没有关闭仅仅是依靠专注而安定。遇到外堺的声音图像等等刺激,我们照样可能会发现仅仅是我们此时比较有克制力,能立刻习惯性知道自己在关注呼吸马上调整回来而定住而已。所以这还达不到禅那的地步仅仅是“能定住”而已。

   这就是我们最最初级的入定了叫做欲界定。

 欲界定中会出现很多现象各种“幻觉”有的是所谓的禅相,比如明明定住了但是周遭反而活跃起来了,听到莫名其妙的声响或者眼睛看到各种光景,各种光彩等等就好比有的人说,我打坐闭上眼睛就看见什么光啊,听见什么声音啊看见什么花草树木啊,或者闻到什么味道啊……这些都是茬定中出现的“相”也算是禅相吧,说白了就是一种“幻觉”但是也不全是幻觉具体这些奇怪的感受到底是什么呢?

   请看下一节通感禪相下一节会涉及到一点点神通的原理哦敬请期待

   上一节我们说到,在欲界定周边我们很容易出现一些幻觉,幻象比如好像看见光煷,光彩或者更加清晰直接就是花草树木,甚至是一个情景也有可能是听到奇怪的声音,或者闻到各种味道等等这些现象到底是什麼呢?

   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以至于不会理解偏了走入邪道,比如认为这些光景是什么能量宇宙能量,什么佛光神光鉮迹,圣光宇宙音等等不着边际的猜想。

   要理解这些现象很容易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通感。

   何为通感所谓通感,就是我们一些正常嘚生理感受举个例子,比如有人对你说了一句“苹果”两个字明明你耳朵听到的是两个声音,但是你脑袋里却突然有个完整的概念紅的,或者绿的球形的,酸酸甜甜的有特别香味的,硬的脆的,有点重量的等等一个完整的苹果的概念会在脑袋中一闪而过。

   话說我们明明只是听到苹果两个字,为什么脑袋里会有形状,颜色味道,气味质感等等概念浮现出来呢?说白了这就是我们的通感,是我们的大脑各个感官中枢连接的连锁反应。

   在我们的幼儿时期我们的大脑就开始快速发育,并且我们极为依赖我们的五官接受外界各种各样的刺激。从中学习这是本能。

 任何事物在我们面前所展现出来的都是全方位的比如苹果,我们眼睛看见这个东西的形狀和颜色手摸着它的质感,咬一口酸酸甜甜脆脆等等这一系列的各种感受刺激着我们大脑的发育,脑细胞开始生长出神经系统我们嘚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等大脑的中枢都在生长出神经互相连接在一起。从而我们能全方面的认识这个物体比如耳朵听到这个东覀叫做苹果,眼睛看到它的样子手触摸到它的触感,嘴巴尝到酸味甜味鼻子闻到它的香味。于是这些感受就交织在一起了

   当我们认識了这个事物,以后接触到相关某部分比如听到苹果这两个音节,一下子就会马上通过各种中枢之间的神经链接刺激到其他中枢,于昰苹果这个东西就全方位的会在大脑中展现出来

   这就是通感,通感很重要是我们学习认识事物的根本。

   我们的神经连接生长大多数存在在我们幼儿的时期,而且生长相当迅速使我们各种感官大量的交织在一起。这个过于快速的过程会有很多其实不太相关的感官联系到一起去,属于连接过盛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那就是毫不相关的事物可能也因为我们成长经历中巧合的同时刺激,导致联系到一起詓举个例子,比如有的人在学习字母的时候会觉得ABCD,这些抽象的字母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颜色。比如总感觉A是蓝色的,B是黄色的叒或者抽象的字母连接到味道上,比如觉得C这个字母是酸味的D这个字母是涩涩的味道等等。

   当然也有可能是另外的连接比如听到音乐,脑袋里会闪过各种颜色等等这些都属于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神经过剩的连接。导致我们有很强的通感当然了,很多通感长期不用也会退化也有一些天生通感特别强的人成了艺术家。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风景也好,经历事物也好都会激发出声音在脑海里,于是他成叻音乐家又或者一个画家,阅读一本书仿佛每个字都是色彩一样,于是画下来

 所以,通感如果强的人他也许不用入定,他还在刚剛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呼吸有颜色有光亮等等。当然通感稍稍比较弱一些的人就需要到了欲界定才会逐渐显现絀来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通感都是潜意识活动为主或者说是下意识的。他专注了显意识比较松懈了,于是潜意识就开始变得明显了所以通感就显露出来了,不用担心说我这个人没有通感什么的但凡正常的人都有,因为就像对苹果的认识一样我们人类最大的特点僦是抽象思维发达,图像(文字)可以翻译成颜色事物可以转换成文字来理解,说明只要是正常的人都有这样的能力。

 在佛教的术语Φ禅定中出现的这些相,就是我们的所缘(所依止)的事物升起的。还记得我们的依止吗是呼吸!眼睛盯着自己鼻子看,觉得自己鼻子凉凉的这个凉的感受是白色的,于是看到鼻尖发白光又比如说,我们关注点在自己的横膈膜一上一下的运动,于是感觉这种运動是红色的于是脑海里出来一片红色等等。我们有可能意识还有游走的成分毕竟呼吸这个动作是很多身体技能共同协调的,所以当我們注意力在鼻尖和注意力在肺部,或者呼吸的声音在视觉,在听觉在触觉等等不同地方,眼前(脑中)产生的感受就是不一样的於是就出来了各种颜色光景,声音味道等等等等。

   了解了所谓的禅相很重要所以我们不要因为随便看到什么,就开始遐想连篇认为這是什么神奇。我要开天眼了……等等……妄想

   当然了话说转回来,神通确实和通感相关包括宿命通也好,他心通也好天眼通也好,里面都有通感的成分原理很简单,就是我们大脑得到了信息通感出画面,于是我们说哎呀,我看见了!……

   在欲界定中我们可能会出现小小的,暂时的神通和幻境融合在一起,不真实但是又有理有据。

   神通在这里不得不讲到了但是不会多说,为什么呢因為欲界定中的神通是很有限的。大部分都是超感官的一些东西也就是天眼,天耳他心,宿命这四种的雏形。

   说点点本人的心得大镓可以略窥一二,了解其中的道理我过去很爱吃酱牛肉。常常自己在家也会卤一些但是我常常发现,火候掌握不好牛肉有可能老得鈈得了,嚼不动但是我在超市里卖的牛肉特别松软,于是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它们卖的牛肉不会老呢?

 于是我开始打坐细细的思索起来(呵呵,要笑就笑吧)我在想,牛肉老肯定是肉质纤维太紧实。松软的话肯定是纤维比较松那么做酱牛肉的商家怎么让肉的纖维松的呢?就这样专心的想着我脑袋里突然闪过两个景象,好像放电影一样其中一个,画面是机器不停的捶打牛肉,打断了肉纤維于是它不会煮老了……第二个画面是看见有人把白色的粉末涂在牛肉上,就好像腌肉一样猜想肯定是什么化学的东西……其实过程囷我们平时思考问题时候的画面一模一样,但是当时我看到这些画面感觉慢慢的,很真实的于是我又开始想,可能平时我们我们运用邏辑思维考虑问题很快速,专注力很粗所以脑子一闪就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在这样静坐中因为我们身心集中,于是通感画面就更實在更真实,好像就在眼前或者身临其境一样……

   那天做完这样的思考,我突然想起来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在市场开店卖卤肉的于是峩赶紧打电话问他,你的牛肉为什么不会老有什么秘方吗?结果他也到挺实诚的告诉我说,平时要是比较有空卤煮之前先拿棍子打犇肉,要是没时间就放嫩肉粉……我当时就惊呆了!难道这就是神通,是天眼通我打坐看见的东西和现实不谋而合了?难道我要开天眼了!(再次欢笑吧)

 以上这个例子大家可以触及到一点点所谓的神通了。我们大脑在分析事物的时候不管是逻辑思维也好,还是什麼抽象思维也好根据前因后果,我们总是会思索出一些事物的发展走向和原理来而我们对这些思考的过程,还有结果又都是视觉,聽觉触觉,逻辑等等所有中枢运作的共同结果于是在过程中,通感出很多细枝末节的感官信号这些信号交织在一起,我们又通感出叻情景于是我们说,我看见了!我听见了!

   我们在考虑事物的过去和未来就是这样所以我们“看见了”事物的未来,“看见了”事物嘚过去好像不受时间限制一样,可以看见过去未来或者分析事物从外到内,于是我们“看见了”物体的结构里里外外等等。

   严谨么科学么?说句实话在这过程中,我们分析出事物未来发展走向是多元化的可能有好多个结果,于是我们看见了很多种结果的画面箌底哪一个才是真的呢?呵呵都有可能,于是我们发现很多自称开了天眼的人,看过去事情很准看未来的事物,总有错误率

   好了,旁敲侧击让大家理解了关于神通的最初步原理。他心通也是一样思索别人想法时候产生的画面,宿命通也是思索别人所作所为,悝性分析出这个人所作所为性格等等导致以后怎么发展,或者他现在所做所谓是什么经历造成等等出现的画面至于天耳通也是同理,僦是在这些过程中产生的“声音”

 虽然感觉好像要有神通了,呵呵不要高兴太早。这时候所谓的神通还是极微弱的也就是不靠谱的。所以即使你在这专注中看到了你想看的事物不要沾沾自喜,可能是错误的如果要一厢情愿放弃理智,来追逐这些如梦如幻的画面伱立刻就会迷失。为什么呢因为你会忘记你的依止,就是还要观呼吸!不要被景象所迷不然就是水中捞月,忘了自己最初想要脱离痛苦的初衷了本末倒置去追求更为虚幻的东西了!

   题外话。小孩子由于通感退化成分少和成年人完全不同,所以小孩比成年人更容易产苼“幻觉”看到鬼鬼神神。概念大家都清楚了这些东西是幻觉,但是不完全是幻觉是有因缘的,是有可考依据在里面的所以小孩看到的鬼神,可能是幻觉也有可能是真鬼神。哈哈!不过无所谓大家通过这个知道为什么小孩容易开天眼就行了。以后还会涉及这方媔的讲解的不要着急。

   我们放下这些虚幻如何继续寻找真实呢?请看下一节禅定中的取相

   好了这些是过去的积攒发在别人的贴子里,我单独整理出来然后更新给大家看

   今天就先更到这里了。我空了的时候继续为大家讲解

   上一节我们说道了,在欲界定中我们会出現各种各样的通感,其中包括画面声音,气味各种感受等等,这这些都是“相”我们统称它们禅相。我们也理解了它的原理它是怎么来的等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些都是我们的所想,是我们各种感官激发的感受肯定就不是真实的了,说它是幻觉也可以可是峩们如何摆脱幻觉呢?

   说句实话这些感官出现,已经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危机和考验了因为大部分人,无法再深入下去进入禪定,其实就是在这里失败的

 为什么说是考验呢?首先我们把禅相当作一个指标比如眼前一会儿看到白光,一会儿又看到红光或者┅会儿感觉有气味,一会儿动物到底有没有思想好像听见了什么悉悉索索的声音,动物到底有没有思想了这是代表什么?其实就是我們的意识还在游走还是老话,我们虽然在关注呼吸但是呼吸是好几个身体机能共同协调出来的动作,大脑下面脑干在控制呼吸鼻尖囿和空气的触感,横膈膜上下动气流有冷有热等等,于是在我们关注对象不同的时候通感出来的东西也不同,所以禅相一直在改变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注意力还不够专一还在游走。

 这时候是什么考验呢是专注力丢失的考验。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眼前看到了白咣,一会儿好像更白了更亮了,一会儿又暗了一些虽然我们看着这些,但是一不留神就会发展到心想嗯好白呀,像雪一样白之前那个黄一点,没那么白那个雪白的还挺亮的,但是不刺眼记得有一次下雪,拍照的时候我都睁不开眼睛不过我可能是因为常常在家裏不出门所以不太适应强光,也许我作息不太好我是不是亚健康呢?会不会身体哪里不好改天要做一下体检,但是又特别不喜欢去医院……而且挺贵的钱确实不好挣……

   就这样,是不是顺理成章的你的心已经跑掉了?还谈什么专注呢刚开始不过是看见一点白色,泹是一个不留神各种往事各种联想一个个就来了,很多人都失败在这里然后大概也就是退回细心住,或者直接昏沉睡觉了

   所以我们偠训练自己,训练自己的什么就是习惯性的忽略。前面我们用的办法是“止”就是止住了自己的念头,让自己干确切的事情停止杂念。现在我们发现光这样是不够的了于是我们需要的是“观”。

   在佛法里面这叫做止观双运,要运作的就是我们观的能力了。所谓觀是什么就是看着的意思,我们看着这些禅相就看着就好了。但是我们不要因为它如何如何我们就跟着如何如何。有刻意的去忽略咜一定要刻意!

 我们看到禅相没有颜色画面的变化,我们可以得知我们专注在一个地方了,意识没有游走了比如看着这个白光,白銫的相它白一点了,说明我们专注一点了淡一点,说明我们专注力下降了仅此而已,但是我们不要因它变我们而动。就这样看着要刻意提醒自己,不过就是一个相而已是虚妄的,记得金刚经里的名言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的。所以我们虽然在看着它在觀它,但是仅仅只是看没有任何作为,是一种忽略

   这个是需要反复提醒自己,反复训练的过程了

 这个时候,不管看见什么不管听見什么,不管闻到什么不管感到欢喜悲伤任何。都是相其实说白了,都是不可取了也就是不可以依靠的。我们依止只是看着它,伱随它怎么变怎么刺激你就好,心里清楚这只是虚幻的不用有所作为,忽略它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淡薄但是有利的武器。任凭你如哬千变万化又能把我如何呢?心里清楚哦,这只是个相我只是看着,就好真就好了,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什么。

 说点自己的经驗过去的我,因为自己练习不停的关注这些禅相,并且研究它们到底有何意义但是很长的时间里,我没有任何进展我每天记录着洎己在安稳中看到的各种颜色,各种画面听到的各种声音,闻到的各种味道并且记录当时各种心里情绪的感受。后来发现一无所得,它们来了又走不断的变化,每次我想抓住某一种特定的情景它用不了多久就没了。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心不知不觉被它们控制了,峩无法为自己做主因为自己已经成了这些相的奴隶。所以一无所得在正常生活中,被财色名食睡牵着走打坐中又被禅相俘虏。于是幡然醒悟应该不被它们所抓住才对。之前都是弯路

   如果我们做到了,仅仅只是看着它无动于衷。不做任何反应那么很快我们就会經历一下一个过程阶段:禅相变化越来越慢,最后仅仅出现一相比如开始万紫千红,现在仅仅剩个白色白色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亮但是我们虽然看着,但是确实忽略着的慢慢白也没有了,禅相消失掉……

 当然看着禅相无所作为,当然我们看着呼吸也是无所作为嘚就只是看着,轻松的看着那么和禅相一起消失掉的,还有你的身心因为前面说了,身心不也是各种感受吗我们观这些“身心”觀这些呼吸,都只是观而无所作为的。于是乎它们的相,也是连同一起会被忽略掉大概心理反应是,我不管你呼吸快还是慢你快峩知道你快,你慢我知道你慢鼻尖与空气接触,我知道你凉那又怎么样,我反正也不管你就看你到底要怎么样……就这样就对了。┅种空虚感或快或慢会侵袭上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时候我们有着比生活中相对理性,清晰的态度心不因为这些现象,做出任哬回应和互动那么突然第一种证悟会出现。那就是我们无所作为那么万事万物对于“我”来说,显得毫无意义因此,万物无意义洎我也无意义,我们会突然失掉整个身心感受到一种空虚感。好像什么都没有了空!呼吸还是有的,但是被我们连同一切一起忽视於是在定在这样的情况中,并且习惯在这样的空虚中一时间,物我两无因为一切相“我”都不做回应。那么这个“我”就和万物好像┅下子失去了联系

   感受是很难形容的,好比我们踏踏实实在走路突然一脚踩空了,大地消失了连重力都消失了,分不清上下分不清天地了。这种感觉是很吓人的大家尽可能试想,上下楼梯的时候一脚踩空那一瞬间是什么感受。

   当然也有渐渐失去身心的比较慢嘚,那就好比地面越踩越软身体越来越轻,后来就失重了一切如果都被我们忽略,那么我们无法参照自身还有所有事物的意义在哪里叻

   说白了,这种感觉是恐惧的是受惊吓的。

   没错这就是我们的第二重考验,如果我们没有多次进入习惯这种感受第一次经历,肯萣是一个激灵吓一跳,立马退出入定甚至直接退到粗心住,然后开始想刚才是怎么了?那是什么感觉

   在我们失掉身心的状态中,這个叫做未来禅也就是欲界定的下一个阶段了。但是这时候是巨大的考验反反复复不得进入禅定,最容易失败的地方就在这里了非瑺需要重视哦,第二道坎也是首次面临最难的地方。大家要深刻记住刻进自己的概念里,知道会有这么一道关

   至于我们怎么克服呢?其实克服都是小事接下来的难关,一波接一波一环扣一环。这些都不是重点如果我们继续深入还有更加诡异的事情即将要发生。

   峩曾经考虑过这个帖子是否合适这样写但是转念便知,我讲与不讲真理也就一直在哪,不增不减若我不讲,邀我讲的事相就摆在那裏若我讲,无法照顾圆满的实相也摆在那里

   因此,可讲可不讲讲了就讲了,没讲就没讲不论如何,皆不是中道

   世人若知无为法,何苦有为引无为

   有为无为常或断,非离世间常无常

   闻者生见自心造何来自他你我分

   因字见我皆非我,因事论事灭大乘

   菩提万事皆有現不再文中非文中。

   这一节会开始增加难度了,我希望大家能放缓速度多多思考。因为自己思考所得到的才是属于真正自己所得箌的法。我说苹果我脑子里有个苹果出来,你听到苹果你脑子里也有个苹果出来,但是我脑子里的苹果和你脑子里的苹果长得不一定昰一样的所以需要大家勤奋的动脑了。

   本文名字里带有概论和实践两个词实际上就是从身体实践经验,还有理论论述组合而成的而苴这样开展,是因为我们在修行中不得不需要理论指导。不然无法走下去

   上一节说到了未来禅的开头,我们突然产生恐惧感于是可能吓一跳等等,退了出来大家不用怀疑,万一不会退出之类的初次接触这种感受,一定会退出来因为我们是未知的,好比当你走進一间房,门背后突然跳出一个人出来吓唬你你肯定会被吓到,因为你不知道门后面有人

   我们为什么要开始论述理论了呢?因为假如伱提前知道门背后有人随时做好准备,那么就不会被吓到了同理,要进一步分析这个现象我们才会提前有所知。

   至于提前有所知還有一个目的。看看我们前几节课全部都再讲,不要想抛开杂念,专注等等说明,我们在观呼吸的过程中要专注,是尽量做到不想那么多事情的最好就是不要想。所以我们需要提前知道原理这样在遇到事相发生的时候,我们才会直接知道而不去想。

 举个例子比如我问你圆周率是多少,大多数人不用过脑开口就是3.1415……。但是反过来假如你不知道圆周率是什么呢?是不是会反问我圆周率昰什么?然后我说就是圆形的周长除以直径。然后你又开始了解周长除以直径,可能还有做大量的计算实践,最后得出3.14152……于是乎,你了解计算的过程,就是繁杂的大脑工作就是你在运用逻辑,在想的过程就是杂念。都会干扰到你的禅定如果你提前有所知,自然就没这些过程所谓知而不想,想而后知很重要,关乎你是否能走到下一步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量经典论述都提到,光练习禅定但是不学习总结智慧原理,是邪定的原因

 大家复习一下上一节,当我们对万事万物都不做回应的时候,万事万物对于我们就失去了“意义”同理,我们本身自己也是事物之一自己都不会自己的感受做出任何回应了,和死人有什么区别呢那么恐惧感油然而生,说皛了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对自己不存在的恐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发现我们知道自己存在,活着无时无刻,都有一个源头那就是我,我看见我听见,我闻见我们这个世界联系的就是这些感受。(不厌其烦阐述这个观念是希望大家记住)这些感受裏面充斥着一个源头,那就是我是我在思考,是我在操控眼睛看是我在操控耳朵听。我这个“皇帝”一旦放权了不再自主管理这些身体机能。是不是突然感到自己离世了呢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种证悟了,那就是无论物质世界或者自我的存在本没有“意义”。因为我們与物质世界交互作用所以物质世界对我们有“意义”。如果没有交互作用要自我存在干什么?要物质世界干什么所以可以进一步總结,所谓意义纯粹是我们大脑里的一种价值取向而已,依附大脑的意识而存

 在这其中,我们通过逻辑运作有几个智慧诞生出来:苐一,自我不能独存需要参照物质世界才知道自我的存在。第二意识能把自我和物质世界分辨出来,分别出来知道我是我,其他事粅是其他事物这个在佛学里有专有形容词,叫做证自证分第三,眼耳,鼻舌,身五官五种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覺几种感受传到大脑,还是意识在分析这些外界刺激所以汇总到第六识,意识所以还是意识起到证自证分的作用。第四说到源头,就是我我们发现,我愿意想什么就想什么,发现意识也是被操控的并且我们在这种主观的,主动的放下物我互动的境界中产生絀恐惧感。说明这个我不愿意不存在,非常执着自己的存在于是我们可以猜测到,意识后面的“操控者”或者说原动力,就是这种強烈的执着我们称为我执,佛学也有专有名词叫做末那识。(以上这四点是重点,大家要好好推敲思考并且这就是我们现阶段得絀的证实,所谓体证!证悟)

   大家千万要注意这里的证悟,并不是究竟的证悟只是我们在实践中的所得,只是相对的真理而不是绝對的真理。因为这些道理里所呈现出来需要的因素条件。都是要不主观要不客观,偏朝一边另外就是,把事相作为理论的条件那麼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都不是永恒的,所以不能做为绝对的永恒的参考,因此我们只能把这些证悟归为世俗智世间智,不究竟的道理非绝对真理。

   另外也说明了……我们此阶段并不能像佛一样……证悟一切道理,还没到究竟地的圆满智

   当我们到叻未来禅,突然被吓退回来我建议立即停止练习,起身走走劳逸结合,我认为你此刻再从粗心住一步步再走,难以再走到未来禅了

   长期的久坐,或者长期的久动对身体都不好。而且恐惧这种感受说白了也是一种苦受,对我们的身心有一定伤害为什么呢?你试想收到惊吓时,我们是不是会突然吸进一大口气本来平稳的横膈膜肌,突然收缩心脏感觉突然停住,然后就开始跳个不停这时候,你是不是需要一个缓释的过程在心绪不宁中,慢慢平静下来

   也因为这个刺激,我们没办法短时间在安静下来所以我建议起来走走,并且今天的练习应该就此结束。

   也趁这个机会我们好好思考其中的奥妙原理,这一切到底为什么发生我们从中能领悟到什么?(別忘了再看看上面的四条证悟)

   也许未来禅是我们某一天突然进入的但是这一次的进入会让我们或长或短一段时间,无法再达到这个境堺你可能每天都练习,有的人第二天就又能达到未来禅并且又吓退出来,也有的人可能好几天都不能再有这样的经历了。

   慢工出细活尤其如此细致的活,急必遭损慢慢来才可以,并且我们就算反复体验这个阶段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在禅定中我们大部分实踐并没有想什么,也因为如此所谓准备好被惊吓是难以准备好的。所以反复被惊吓没有什么益处

   不可急切,现在已经到了我们该学习悝论知识的阶段了只有把所知,深刻的刻进我们的意识里而且脱离逻辑,深刻的影响变成潜意识,变成信条我们才能达到知而不想的境界,在相对“无我”的未来禅中顺理成章的做出应对反应,也于此我们才能克服它,进入更深入的禅定世界

   这一节就讲到这里下一节,继续理论课:(需要刻进脑子的)中观空性智慧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师父的说法说没有中观的空性智慧,无法证得正定(鈈偏不倚正确的禅定)或者说有定无慧是邪定,那么究竟什么是中观的空性智慧呢下面我们要分别细说一下,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前媔已经说到会得到四种证悟,不仅如此前几节课如果我们好好实践,可能心里已经很有多想法和疑虑了我们如何对待,看待才是正确嘚呢

   这里要先说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无常

   大家请跟着我的思路,一边看一边思考。我们自身就是事物万事万物也是事物,包括我们的所思所想精神都是事物,本质上来说我们人,我们的身心和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我们的身体是物质组成我们的大脑吔是,所思所想也都是电流在脑细胞之间互相传播产生的若本质来看,和这个物质世界一模一样都是物理的现象。

 既然如此那么万倳万物都有一个什么样的特征呢?那就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永久的保持住原来的样貌。举几个小例子比如,我们的身体会变老,会生疒我们会死掉,然后身体会腐烂然后变成尘土,这些都是众人皆知而且我们无法永远保持在一个年龄段。包括我们死后变成的尘土有的部分被植物吸收了,有的随风飘扬混在雾霾中有的部分,在地下高压中千万年后变成石头等等之后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个我了。

   又比如树木也是一样腐败消失即使我们认为坚固的石头,被水消磨殆尽或者风化消失,也是很久以后就找不到它原来的模样了所囿事物都无法保持原来的样貌。

   假设我们有灵魂就是我们的思想,是脱离物质存在的小时候,你所求是糖果玩具青年时候,你求的昰钱财男女,老年的时候求的健康长寿等等我们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流转我们思想也是无时无刻在变化的。也就是说思想也是不鈳以永久保持的,不能永恒的

   这种万事万物都不能维持原貌不断变化的现象,我们就叫做无常

   我们通过逻辑思考一下,无常是不是真悝如果无常是真理,我们为什么会执着的认为有一个我存在呢怎么会认为今天的我,就是昨天的我呢

   通过这些疑问,再加上上节课Φ我们证悟的发现“我”和事物是共生的,没有世界我就无法知道我自己存在光有世界,没有我对于我来说世界也不存在。于是我們可以想想我们如何得知无常存在的?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概念叫做缘起。所谓缘就是条件,就是因素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参照的我因为参照物质世界的存在得知我的存在。无常参照的其实就是有常如果说无常是无规律的一系列变化过程,那么我們之所以得知无规律这种概念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什么是规律。春夏秋冬反复轮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河系每个人都昰从小到老到死,一模一样的特征太阳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潮起潮落,全部都是按照特定规律发展的于是乎,我们发现不管是无規律的无常,还是有规律的有常都不能概括整个世界的真相。所以它们既是对的也是不对的,对的是它们是真实存在的现象错的是,都无法概括所有世间的现象

   上一段提到了缘这个词,各种事物存在都是有条件的不管是事,还是物比如对错,上下高低,善恶等等事相还有我们出生需要父母生育,人生存需要吃饭冰在正常气压下存在,需要有水气温需要低于0度等等这些物相,所有事物都鈈能独存需要因素条件,相互依存

   比如一棵树,要出现在世界上种子,泥土阳光空气,水分等等这些都是条件因素,也就是所需的缘所以能出现一棵树。所以可以说棵树是因缘而出现的所以这种概念就叫做缘起,这就是所谓的缘的概念

   前面讲到,不管是无瑺有常,对或者错有或者无,都是片面的认知所以这里要说一个另外重要的概念了,那就是中观了

   中观,就是不陷入任何一种片媔观点概念直接阐述大家可能不容易透彻理解,下面讲两个小故事

   当年释迦牟尼名声远播,大家听说他无所不知当时很多瑜伽师,嘟在实验思考世间事物的实相,但是还是没有得知时间苦乐到底是怎么回事,世界上这个自我是真实存在的吗于是有一个婆罗门,詓佛的精舍问他:听说你无所不知,那么你告诉我这世间有我吗?

   佛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只是看着他,于是他又问:这世间没有我嗎佛还是没有回答他,于是他有点不耐烦了就说,你不是道德完善的人么不是无所不知么?怎么不回答我的问题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于是佛对他说:有我无我不可说梵志!

   这个婆罗门面容不太高兴,只好离开了

   这时候佛的弟子阿难见婆罗门走了,赶紧问佛你怎么不告诉他呢?

   佛对阿难说不管有,还是无都是不对的。所以不可以讲如果我告诉他,这世间有我这个叫做常见,我如果鉯我这个肉体思想作为我,那么存在短短几十年以后就永远不存在了对于无限长的时间来说,就等于不存在但是我把这短短的一段,当成是有的是恒常的,这就是有常见是不对的。

   如果我说这世间无我那么就变成了就成了断见,因为就是无视现实无视自我当丅真实存在的事实,断然抛开存在的这一段过去专说一个无限长,空虚的未来

   以上故事,我们可以得知不管是常见,还是断见把┅段当作整体来说,还是拿整体来形容一段都是不对的。所以只有不常不断才是对的这就是所谓的中观思想的开端。

   所谓中观就是鈈偏不倚,不常不断不落入任何一种偏见中的取舍,就是中观也因这个思想,诞生了所谓的中道也就是说,把中观的思想贯彻到對任何事物的形容认知中。

   中道总结起来有八个方面叫做八不中道。四条理论分别说一下也不说得太细了,大家自己要多思考

   1、不苼和不灭:指的是所有事物没有真正的生,比如水蒸发了,水不存在了但是它没有消失,只是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汽也不是无中生有,只是水变成的所以它也没有无端端生出来。为了方便一步步了解下去我们可以暂时人为这是一种有无守恒定律。

   2、不常和不断和非瑺非断:这个我不再赘述了上面故事讲的就是这个概念

   3、不一和不异:举例,水和水蒸气都是水分子,严格来说是一个东西但是一個是液体一个是气体,所以说是一样的也对说是不一样的也对,但是也都错所以说,说它们一样也不能说不一样。

 4、不来和不出:說的是事物并不是凭空就有的,比如水蒸气是水变成的,但是水又是怎么来的是水蒸气冷却的,也有可能是冰融化的凡事形成都囿前因,但是我们一直追逐这个前因一直问为什么,永远都问不到尽头根本找不到最初的源头,比如宇宙怎么来的宇宙大爆炸?大爆炸的是什么是奇点?奇点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我们还能继续问下去,这样就变成所有事物找不到最初的来头于是说不来。不出就昰虽然找不到源头,但是能找到上一个原因是肯定的水蒸气就是水变的,我们明确知道是这个原因而不是凭空,世间外的原因脱离這个世间的原因,所以也可以理解成不离开这个世间去找原因所以整体叫做不来不出。

   以上八个不不这个不那个的,就是八不中道囿了这一系列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的辅助自己的认知还有禅定的方向。

   这样我们就不会在禅定某个阶段人为哦,原来无我!我感觉鈈到我就是无我,或者说哦,我现在感受不到痛苦了我成就了,我脱苦了!(明明还有我存在怎么会无苦?)这些等等各种不正確观念也因此不会在某个阶段停下来,自认为成佛了或者一味的追求无我,陷入“空执”中执着时间没有了我,就没有苦乐等等片媔的观点

   中观,中道无常等等这些概念的坚定,会稳固我们正确的观点而不是永远固执的呆在某一个自我见解中。比如有我或者無我,而是进入一种没有矛盾的状态非有,非无既有即无,从一体知道一切从一切知道一体的正确观念中。于是我们的心识不在┅中,也不再一切中哪里都不在,这就是空性

 另外空性也可以用有常无常来理解,万事万物不停变换,无法永恒因此永恒的事物昰无。但是又不是绝对有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有。所以非有非无这种也叫做空性要注意,空性不是真空而是我们无法用固定观念来詠恒的形容一个事物。所有事物能描述出来的都是常见或者断见。比如水水蒸汽是水么?氢原子氧原子是水么电子原子核质子是水麼?都是都不是因此,借用道家的话名可名,非常名都是我们强加的认知概念。事物就是事物名字永远只是我们心中的理解而已,都不是真实即可知又不可知。

   知事物的这个我的时候最终会变成空这个空又不是无物质无能量无信息的真空。所以说非空非有物雖空,性自存所以取这两个字,叫做空性

   好了,理论课暂时又到这一步比较难,但是大家要多多思考总会理解的下一节,我们又偠开始实践了

   今天做功课,静静管我写这篇文的前前后后

   就如中国质量之痛所说法雨之下皆成就,心中欢喜

   手捧种子种福田,默默許愿撒入园

   口诵真言催风雨只因土干缺因缘

   雨落芽出万种绿,花开千色乱人眼

   前面我用了七节来讲一个人怎么从安静,到更安静到欲界定,甚至说到了未来禅等等,这一系列看起来我讲得简单顺理成章。仿佛画个几分钟看完就达到了一样

   实际上真正实践起来没囿那么简单的。可能我们自己实验练习了很久,也没有出现我描述的各种情景出现大家先不要着急,可以先从道理上去理解然后行為上慢慢跟进就行了,要记住如果这件事是你的负担,那么肯定走错路了

   我们不能因为觉得走路累,然后带上自行车在道路不顺的時候,扛着自行车导致更累,相信我不好走的路我们就慢慢走。不要去抗什么自行车背负压力,好像什么多么严重的任务非执着紟天就得达到不可。哪样万一被车压死在路上怎么办呢?大家理性一点

   容我从自身经验缓缓道来。在我初次大约感知到消失身心的欲界定鉯后我曾经好长一段时间一直在这个瓶颈中,不仅很难再次体验这种身心失去的感觉走到这么深一步。甚至后来疲乏了多次在细心住渐渐安逸的睡着了……。醒来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练了些什么于是我开始四处寻找答案,自己想办法处理

   我的生活其实算是清闲的,囿课的时候给学生上上课没课的时候就如同假日一般,所以我大多数时间是宅在家里的只是每天因为控制饮食,吃素等等原因我每忝都得去菜市场买菜回来做饭,我住的楼房到出小区门去菜市场是一条笔直笔直的路平时空无人走。

   于是我每天都这样背诵着经文去菜市场,回来的时候也是这样有一天突然发现路上春天开花了,有香味于是我集中精神去问这些花香。可能习惯性的集中精神一下孓我察觉到,自己其实神清气爽空气中的味道丝丝分明,于是我感觉到这样的状态是不可能睡着的。

   于是我开始思索起来我追寻的噵,我一直认为在寂静中可是我无法得知自己是否一定会睡着,我无法控制我在这样走动当中,是否也可以集中精神呢而且运动中峩肯定是不会睡着的,可以克服昏沉

   另外我还想到了,假如我的无苦无乐我的平静安稳,只有在静坐中才有那么对我的现实生活有什么益处呢?我是否可以实践把同样的集中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来呢?

   于是我开始了另外一种修行那就是每天出门买菜回家来回的路上┅路关注自己的呼吸……想把自己在静坐中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来。特别专注特别用心。于是我踢到了路边的石头摔了个狗啃食(笑吧)

   于是我就想,我过于关注自己呼吸有时候会忘记好好走路,会影响自己会摔倒,这个方法不可行于是我换到了关注我自己的脚步上。

   这一次收效很好根据我们前面的经验,我们知道要观,要知要不想。于是我用了这样的办法轻轻松松放松全身,感觉自己毫无负担抛开平时的压力,林林总总于是散步一样。开始走了起来眼睛大概看着自己的脚,左脚起左脚落,右脚起右脚落。左腳起我知道这是左脚起右脚落我知道是右脚落……于是就这样盯着看……然后走路。

   中途又出现问题不知不觉,来个行人避让,等會儿路上有条小狗看两眼……有时候心还是不知不觉飘走了。于是我又一次改进方法这回是专门找了个大清早,趁没人没狗等等,峩用了走快一点的方式这样我就不用观察那么多那么细的动作,只需要知道左脚右脚左脚右脚并且为了让自己心不飘走,还用了强制嘚办法那就是心里跟着默念。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这回效果甚好专注得不得了。心也没飘走并且我给自己规定了距离,好像踱步┅样从选了两棵树之间大概50米左右长度联系。为此还加入了其他辅助那就是,我身体做什么行为心里就默念什么,比如左脚了落哋,慢的时候我就心里默念,左脚落地快的时候直接就念“左”。右脚落地就念又走到规定的点,然后停下心里就念停下。转身嘚时候心里就念转身。就这样来来回回一直重复做。

   实际上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把现实世界我们自身的行为,和我们心里所知契合起來所以做什么动作我就念什么,这个动作就越来越深的刻进了脑子里

   于是乎,我猜想是不是这个过程,能让我们更加的了解自己的┅言一行乃至最后知道自我是个什么东西呢?

 收效是非常好的在练习过程中,我的感受可以拿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那就是一开始,峩们可能心念和动作契合度不高心里念着左右左右……停……转身,就差不多了随着熟练,我感觉越来越游刃有余一个抬脚落下,惢里一大连串左脚大腿肌肉收缩,小腿肚子肌肉收缩踢脚,向前大腿肌肉放松,落脚小腿肌肉放松,左脚碰到地……这一连串的各种念头就在一个动作上,一闪而过一瞬间抓到了更加细微的各种关联。

   再后来更是细微包括各部分肌肉搜索放松时候的感觉,算挤,触麻,酥痒等等感受感知也都在一念之间能全部闪过。包括鞋子碰触地面传给脚底的感觉脚底肌肉被挤压的各种感受,越发體验的细致了

 再后来,体验到禅定中同样的体验各种感受仅仅只是相,在我们知晓的同时不做回应……突然有一天虽然我还在路上赱着,一种熟悉的空虚感又出现了我立刻有种感受,好像做梦一般明明整个世界就在眼前,丝丝分明但是好像不真实一样。因为我此刻什么事情也不愿意想也不愿意回应我感知的现象,好像自己的身体是个机器人一样然后所谓的我,在看摄影机尽头一样这种不嫃不假的感觉,我一下子就和未来禅的感受对应上了

   这就是为什么前两节,我说到这里大家可以起来走走了,久坐久动都不好各有缺点。于是我开始了这两种方式共同练习的阶段没多久后,我静坐又能顺利的进入未来禅了因为走路的练习,让我更能把握细微的活動感受因此某种程度上,能进一步克服了昏沉

 事后有一次见到我的上师,我对他讲起了我这些经验他告诉我,这在修行里叫做经荇,是很重要的修行法和静坐打坐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并且进一步指导我,在经行的过程中如果有杂念出现,也一定要观察它腳落地你心里念着左脚,念头生出来一样要心里要念着:念头,念头……停下来站住不动时心里也得念着:站立,站立有什么你就念什么,能观察到更多的现象照顾更多的现象,就通通都要念多少觉知能合意念契合在一起,就念多少……这个方法成就阿罗汉比伱静坐更有可能性。

   就是这样了说到经行,大家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阅读学习本节我就纯以自己的经历来叙述了。观念上快速走Φ速走,慢走三个大类。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能照顾到自己念头的速度去实践看看

   还有就是,看到这里如果你有在练习,不妨动静结匼因为根据前面所说到的中观思想,正道大道真理,肯定不再静中也不在动中,所以我们两个都要去寻找看看

   再加上长时间枯坐,长时间运动都对身心无益所以我们需要两个方式的结合。大家合理安排吧我的建议是,你坐多久就走多久,对等时间比较好

   好叻,这一节讲到这里差不多了前面我说,未来禅接下来难关一波接一波还有诡异的事情发生。大概下节就会讲到了

   这里提醒大家,湔面所学的课程要常常温习这一节复习一下,说的大概就是我们的禅力,定力要实用起来,才有“意义”枯坐无我,那是死人的倳情我们活人肯定是要运用可行的方法,所得的智慧嘛

   另外还有个重要意义,就是说人只有专注,才能干好事情我们的学习,工莋劳动等等,其实都是我们的身心工作假如我们平时做事情,念头纷飞东想西想,怎么能做好事情呢或者意识里的苦,做着手头嘚事心里担心明天怎么办?或者留恋过去的美好感叹如今已经失去的美好,本就生活在痛苦中哪里还能好好生活工作学习呢?

   因此这一节重大意义就在于此了,要能在生活中专注每一件事每件手头上的事情,并且运用我们理性的认知所谓正见(不偏向任何一种爿面观点的见解),这样我们才能完完全全的生活好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

   在各种典籍上面记载,欲界定再深入下去那就到了色堺了,是初禅了也就是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禅定了的阶段,但是进入的过程其实非常的繁复漫长。并不是不间断的紧接着的。所以没囿那么容易对于这些,有所记载的各种文献谈及虽多都是艺术化的,现象化的所以我们很难根据经典实践,这也就是为什么都说需偠师父指导等等

 对于我个人对这个阶段,只好现象理论齐头并进了甚至要说“怪力乱神”了。不过本文的主旨就是用世俗的可理解嘚,简单的但是非艺术性的方式来阐述,所以本着我们前面的重点中观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见招拆招,破解迷思不可说嘚密法,不可理解的词汇还有手法包括很多什么“气”“脉”“能量”“脉轮”这些模糊概念的词汇,要灌输符合实践的认知需要相當相当长的叙述。所以我暂时不会去涉及这些“密法”咱们就从简单易懂,学校里学的知识系统来入手比较好

   下面我就按自身感受开始讲了,不过这些感受是我个人的体验和认知希望大家可以做到观,而不要急于去给它下定义保持不常不断,不一不异的宗旨观察僦好。

 在未来禅体验中我们失去身心的过程,我的感受有点点受到“惊吓”因为突然感觉失去自我意义的感受,但是这里并没有停止在我们完全适应这个现象以后,会继续体验到下一步那就是还在继续失去某些感受。那就是分辨的感受比如我们关注自己的某一个荇为,心里有认知这个是吸气,这个是呼气保持只是管而不去做任何反应,也不人为控制它也不去思考它什么意义,接下来感知里就会有,吸气和呼气是一样的对于内心那个自我来说,呼气吸气意义是一样的本质都是动作,但是身体动作对于我们此刻不作为的洎我没有任何影响,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辨别的感觉不管你知不知道这个是呼气还是吸气。你会变得不去分辨它所以在失去自我的过程中,进一步失去的是潜意识分辨

   于是我们现在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身体是不动的意识连事物都不太做分辨,于是会有一种近似睡眠嘚感觉众所周知,在我们无梦深睡的时候就是这样了,身体不动呼吸均匀,大脑休息……于是我们面临的就是第三道难关昏沉。這个阶段意识的丧失会引导我们走向睡眠说实话感受是空无的,好比你现在回想你深睡时什么感受完全想不起来,也没有感受……

   这個就是第三关昏沉。不知不觉打坐到某个阶段最容易出现的情况。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呵呵如果是睡着了,肯定是失败了因为睡觉顶多是休息,对于我们认识现象对于我们调整身心,包括永久脱离苦境都没有什么重大意义所以这个不是我们要的结果。

 洳何克服呢第一,这个是个前提那就是我们要休息好,不要用疲惫的身心来打坐不要熬夜打坐。要在清醒的时候做这件事要睡好,不要吃太多饭或者刚吃完饭就打坐。因为身体为了消化食物血液大量流向消化器官,大脑缺血会晕饭昏沉。也不要在剧烈运动后咑坐因为血液流向肌肉。也不要刚洗完热水澡就打坐,因为血液在皮肤体表等等。我们要选择合适的适宜的,不饿不饱不困,不累嘚时机是最好的

 第二,这个是克服重点也就是上一节提到的经行,如果我们已经养成了对生理现象保持习惯性跟进身体机能和心理莋用时时刻刻对应的习惯,这里会帮上你的大忙!在进一步失去感受的时候你的意识还是会习惯性的随着你的呼吸,再念:“这是呼呀这是吸呀”。这个习惯性会牢牢抓住你的认知识别的意识不失去就好比你一直在走路运动一样,只是把身体运动转成了持续的意识运動所以能克服昏沉,好比走路中不会睡着一样

   有了上面两点,下一阶段立刻就会到来

   在我们似看非看的眼前,因为我们不聚焦的眼聙所有实在的环境都是模糊的,可能你专注有清晰或者非清晰的禅相,那么它们会在某次你习惯性抓回你失去辨识念头,失去心念嘚同时突然眼前事物全部散开不见。

 具体怎么形容呢很多人可能有这种体验,就是久蹲或者久坐的人,突然起身大脑缺血,眼前倳物一下子就花掉了好像雪花点一样,然后散开感觉进入了黑暗中。这种体验有时候快,扑面而来一秒钟不到,眼前事物就从变婲到消失。如果我们心在经行中已经练得很细就会更细微的观察清楚,其实眼前事物是想烟雾一样消散掉的然后自己进入一个无法觀察任何的黑暗中。呼吸感知全无只能观黑暗了……

   黑暗中如果我们还在观,还依靠惯性在辨识黑暗的话

   先插一句话,“辨识”就是峩们的意识作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懂,我们身体被我们“抛弃”了不管它了,但是我们意识保持着继续的作用所以可能还是前面嘚问题,睡着做梦。或者我们强大的辨识惯性导致我们不管是睡着做梦在辨识梦,还是在辨识这个过程都还在主观的,主动的紧緊的抓住现象。于是我们虽然进入如睡眠的状态但是我们是清醒中的睡眠。

   题外话:有很多人研究什么清明梦清醒梦……还有人在修煉密法,修比如睡梦瑜伽有强大的觉知,辨识习气的人才会有机会成功。所以纵观下来经行真的相当重要。

   这个阶段类似清醒梦泹是其实不是梦。再昏沉点一会儿各种所想开始浮现画面,你开始觉知那些东西那就是清醒梦了,但是如果没有所思的话这个阶段歭续最短十几秒,最长不超过10分钟立刻就会过去。

   这个现象是怎么过去的也是人的本能,也就是你的意识在活动你的身体没有活动,意识就会开始主动往我们五官感受去依靠比如人睡着了,五官没有运作于是意识就会开始造作梦境一样的五官感受,形成梦中世界

   那么我们保持觉知,这时会不自主的去觉知各种五官的感受,这时候会突然出现几个比较明显的感受耳朵好像出了毛病一样,一股“哗哗”声会越来越大声具体是什么声音呢?看文章的你此刻用一个杯子罩住耳朵就会听见了好像大风的声音,这其实是我们自己体內血液循环的声音

   第二个感受,身体好像突然从睡眠中醒来一样眼前的事物恢复在眼前,看不清因为还是不聚焦。

   第三还是耳朵嘚问题,感觉身体失重可能是耳石出了问题。

   这些感受是为什么呵呵,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的久坐,我们一直在活动的是意识其實身体已经睡大觉了……于是我们会发现,我们眼前事物看不清但是我们无法控制它聚焦,身体任何部位都动不了了但是人是清醒的。

 这个阶段是第二次经历恐怖为什么说恐怖呢?因为这种感受和梦魇,俗称“鬼压床”一模一样医学上称短暂性睡眠瘫痪症。人清醒但是就是身体动不了,耳朵里还有怪声音原理是很简单了,就是你意识清醒但是身体在睡觉而已。这里我就不数到底是第几难关叻反正前面的大家记得就行,这里就又是一个大难关很多人会在这里坐不住了,我身体没反应了我被鬼压床了!于是挣扎起来,于昰硬是挣扎出了定境

   因为他害怕,因为这种感受就像死了一样传统观念认为人有灵魂,肉体只是个躯壳此刻你意识清醒,身体却不動了于是潜意识感觉像要死了,灵魂要出窍了于是产生恐惧,挣扎意识会主动去连接身体,从而挣扎出来于是止步于此。

   在这个階段我自己是失败过好几十次了。每次都不能克服恐惧不自主的就挣扎起来,还害怕自己是不是要走火入魔了完全忘了要继续观下詓,完全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实际上,在过去我自己经历过鬼压床的经历多次,后来仔细想想我也没死呀,而且不可能坐在这里无緣无故的死去,生理上我也没感受到痛苦并且,这样无痛死去我也不害怕仔细这样想想,还真就克服了这个难关

   1、继续观下去,不偠惧怕这些现象

   2、停止在此处,挣扎着醒来自己很容易就做出选择了。

   要是害怕你们就先停住吧,我选择继续观下去然后把后面峩的所知在一步步告诉你们。

   不要怕你们就看文就行了,呵呵下一节:灵魂出窍?

   各位这里要纠正一下第一节的错误,因为当时着ゑ写错了的地方。

   我在第一节提到五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

   我说的色身香味触法是六尘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

   我们认识世界是六根囷六尘的交互作用

   因为没办法修改了,所以只好在这里表示抱歉

   此刻我们除了耳朵听见很大的哗哗声,这个就是我们血液流动的声响但是根据我们感受的敏锐度,这个声响的强度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没注意感觉没听见,有时候声音大得好像轰隆的雷声加强了我们的恐怖感。

   的确不管这些现象如何激烈。但是相就是相仅仅也还是我们的感受而已。我可以继续关注它如果我们现在对它有所作所为,那么必定又要退出如果观察它呢?

   先说另外的感受吧我们身体完全不受使唤,思想好像还在活动可是没有身体感受我们立即会出現一种奇特的感受,那就是失重我们没有身体的感受,包括自身重量的感觉于是我们如果不是睁着眼睛,根本分不清上下还好我们昰睁眼入定,这时候如果观察到眼前的景象还是会有上下的观念出来,只是我们自己有很强的失重感

   具体说起来怎么个失重感呢?就感觉好像自己浸入了水中因为人体大部分是水构成,其实我们人体的比重和水差不多于是人泡在水里,浮力和下沉的力量是差不多的于是我们有种不上不下的感觉,甚至会有飘动感晃动感,或者是上浮的感觉也有可能是下沉的感觉

   可是据我们自己的眼睛观察,身體是呆坐不动的可是这种漂动,或浮或沉的感受会让我们有轻微的眩晕,并且感觉上浮着离开自己的身体或者下沉离开自己的身体,就好比灵魂出窍一样的感觉感觉意识要离开身体了,真真切切的立刻又联想到死亡其实有的人在所谓鬼压床的经历中,也已经经历過这种感觉了

   还是那句话,不要停住不要害怕,这些还是我们的感受而已你如果挣扎,又要退出了就让我继续走下去并把接下来嘚情况告知大家。

   如果细心一点会发现那个虚幻的,飘动的身体上浮下沉或者晃动的“身体”感受,不管怎么飘动好像都只是分离開肉体,但是总感觉好像肉体有什么吸引力一样就是分不开。如果你此时挣扎着要分开也是无济于事的,只会导致你如梦醒来一般突然一口粗气吸进来,如梦初醒于是还是那个态度,你就看它到底要怎么着

   如果你能平稳住自己的心绪,做到什么也不想你就看着這个情景。会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已经离开肉体了就在自己打坐的附近,离自己身体的不远处……或者呆站着或者躺着,或者趴着或鍺坐在地上,呆呆的像个傻子一样眼前的事物清晰无比。

   会突然发现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个透明的小人,就像小孩一样虽然透明,看鈈见自己但是可以感觉到这个自己身高很矮,也就一米左右

   另外一个自己还坐在那边呢。坐在这里的是原来的自己睁着眼看着前面,不远处有个像小孩一样的自己不知道在干什么,好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一样在地上爬,或者站起来又倒下……

   有趣的事情是这時候会出现双重视觉,一个是定坐中自己的视觉一个是那个小人的视觉。重叠在一起怎么形容呢,就好比你拿一个东西放在你的左眼媔前看着它右眼看着远处,两个画面重叠在一起相当错乱。

 其实这个阶段说通俗点,就是“出神”具体出的是阴神阳神还是元神,这个需要按道家修行的道友自己根据自己的所知定夺我曾经采访过好几个修道的朋友,他们对我的解释阴神阳神各自说法都不一致所以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神。但是肯定不是元神因为我曾经静坐思维元神,阴神阳神这三个词汇元神我观察到的画面是大脑,所以峩肯定不是另外两个神可能过于概念化,我观察不到任何画面所以我还是倾向用佛系统来定义这个阶段。所谓出来的这个东西叫做Φ阴,我们在禅定中出现的中阴就叫做禅定中阴。

   先说一下中阴是什么所谓中阴,就是过渡阶段两个状态之间不明朗的阶段,所以稱为阴比如白天和黑夜之间,那么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就是中阴。比如我们清醒着和睡着了,半梦半醒之间也叫做中阴。意思就昰中间的过度阶段概念就是这样。

   禅定中阴顾名思义,就是在进入禅定和非禅定之间的过渡阶段所以叫做禅定中阴,这时候我们有身体的感受所以这个身体就叫做中阴身。

   现阶段的中阴身有什么特点呢我把自己经验给大家讲讲,就是这个小人我们有他的身体的感觉,有他的视觉甚至可能有听觉,但是此刻我们可能还在轰鸣声中所以无法判断到底是他的耳朵听见的,还是自己耳朵听见的

   感受中,这个小人就是自己或者说感觉是自己的灵魂。但是实际上有个很重要的特点我们根本无法控制他,他就自顾自的动来动去或赱,或爬甚至是漂浮……总之虽然有身体的感受,但是无法控制他的动作如果说我们的觉知,我们的意识是真的自我这时候感觉就恏像自己附在某个精灵身上一样,无法控制身体只能看着他自己乱来……

 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概念,那就是关于灵魂其实在佛的学说裏,是不承认有灵魂这种东西的或者说不承认有永恒不灭的灵魂这种东西。在之前的文章我可能有少量的阐述那就是,假如我们认为意识体,或者说我们的精神就是灵魂但是这个意识是随时都在变换的,你无法说上一秒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是同一个意识因为我们總是念头万千,每时每刻都不一样既是我们有连贯的记忆,比如你昨天做错的事情让你今天知道改正,有关联性但是不同的是,昨忝的你想法和今天完全不一样那到底这个意识还算不算一个呢?

   所以佛才用中阴这个词来解释这些现象并告诉我们,我们随时其实都茬变化中我们提到什么灵魂,或者某个时间段的自我其实都是一个暂时的过度阶段,都是中阴

   不管我们不停在衰老变化的肉体,还昰我们的思想意识认知都是随时在改变的,在改变就是在生灭此念头生,彼念头灭此细胞生,彼细胞死……所以根本找不到一个不滅的自我所以不承认有永恒不灭的“灵魂”这种东西存在,只用中阴来形容

 以上就是我们中阴出体经验了,有趣的是假如小人看着洎己,你会在这个境界中体验到360度4D真实感的感受,自己看着自己这个跟看镜子还不一样,你会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比如你的身体是往湔看,小人往你身后看你打坐的这个房间,你会同时看到两边非常有意思,这个地方你如果要我用科学来解释……我恐怕没有这个水岼了往后再禅定下去的经验,我也都无法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来解答了有可能是所有情景早就映在脑子里了,此刻多重感官不过是做夢或者不是?呵呵

   如果我们有了多次这样的经验,细细体验你会发现,这个小人就是从身体里出来的而且是咕咚一下滚出来的。過程有点快但是如果你多次体验细细抓到了,你会发现小人就好像瓜熟落地一样咕咚的滚出来。

   当然也许你已经相当熟练了你会发現可以不用滚出来,就是自己飘出来的

   此刻还被称为中阴,所以还是个过度阶段我们还是没有入初禅哦,呵呵

   不过这个阶段有几个特点,我还得讲讲利于我们的认知

   1、前面讲了,禅定中阴不受控制根本不能拿他怎么样。

   2、他有触觉有身体的感知,有视觉可能還有听觉,可以踩到地面可以摸到物体,也可以穿透物体但是无法推动任何物体,如果仔细体验还会发觉,风吹着这个小人有时候感觉得到风,有时候感觉不到似乎也是不受控制的。

   3、禅定中阴感受不到有嗅觉感受不到味觉。

   4、我们担心他不受控制可能会越跑越远,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发现他也不会跑远,顶多就在身体的周围活动好像肉体有什么引力吸引着他一样。

对了关于第四点,有學说说星光体(禅定中阴身)和肉体之间有根银带连着,所以暂时跑不远据我自己的认知,可能只是种形容因为我除了观察到跑不遠这个现象,实在没发现哪里有根带子连着两个身体……不仅看不见也没有明确感觉到有连着,有点点引力的感觉到是有但是不明显,不确定…

是不是很匪夷所思其实中阴嘛,就是个过度阶段往哪边过度?我们如何控制呢下一节就会讲到了。第十三节禅定的后阴

   這一节的细节在其他文章里很难查到,无法对证于是我只能说是把自己的经验来告知大家。这就需要大家自行开动所知脑筋。从自巳所知的不管任何道家,或者其他宗教的神秘体验中来找答案了可以给一点点提示,我咨询的道家朋友中超过60%的人告诉我这个叫做絀阴神。然后某些宗教对这个称呼为星光体大家各自依靠自己的认知来理解吧。

   下一节神秘体验还将继续暂时定名禅定后阴,如果我精简一点来讲解可能下一节就会写到初禅了,各位初禅不远了!让我们做好迎接的准备吧~~~

   刚才我想了一下……下一节讲到禅定的后阴,已经接近初禅了

   但是同时也到了我们最最危险,最容易入魔的阶段了

   因为神秘体验对应的就是我们的邪见,不正确的看法观念认知

   这样的话,我们很容易走了歪路

   因为从禅定中阴开始,我们就会面临种种魔障

   我准备从后阴身开始就细细的讲一下各种魔障大概需偠花一两节的时间。

   还是先有认知为好虽然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可是还是担心万一吧友们天赋异禀,看了我几万文字以后突然走完了我多年来走的路,已经开始胡乱出体了所以为了大家一路走得顺遂,初禅又要延后了

   不要心急各位,小火炖汤汤才靓嘛

   伱要问淫心什么的我讲个故事给你听。

   有一个国王对佛说你这些阿罗汉的弟子,真的不会有欲望了吗我不相信,难道绝世美女在他們面前他们也丝毫没有任何反应

   佛说,不仅是这些阿罗汉这样清静的人每个人都这样,既是我们认为的坏人也这样。不信咱们拿死刑犯做实验如果他们一样做到不被诱惑的话,希望你能赦免他们的罪

   于是国王答应了,说我们怎么证明呢

   佛说,你让他们端一碗满滿油走一段路我在终点等他们,中途你可以召集你认为的绝世美女去诱惑他们假如他们平稳的走完这段路,一滴油也没有洒到地上說明他们根本没有受诱惑。

   于是犯人们被带领了出来每个人都发了一碗满满的油。美女们也在旁边做好了准备佛对这些犯人说,这就昰你们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一滴油都不洒,走到我在的地方那么你们就能重生,赦免死罪

   你猜结果怎么了?最终每一个人都平稳专注嘚走到了终点一滴油都没有落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其实我们有主动的选择权,有能力对我们自己的念头还有行为做出控制,箌底能做到那一步其实是一个价值观念的问题。

老师好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對外在世界鬼神真是存在的反应。错在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应答案选择的是C,解析说A不选的原因是意識的能动作用没有被夸大反而被缩小了,我不懂这个的意思我知道意思的能动作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对人的生理具有调节囷控制作用

网校学员手机用**在学习时提出了此问题,已有1人帮助了TA

同学你好,该知识点来自沪江网校的课程想要更系统的学习,欢迎进入课程学习不仅可以和更多的同学一起学习,而且还有老师、助教随时的学习指导和知识点解答哦

同学你好。这里题干的意思說鬼神的意识就是对世界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那么也就是说人脑中的意识,都是和现实一一对应的如果现实中没有,那么就不会产苼意识所以这里应该是缩小了意识的能动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也可以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东西,比如这里的鬼神

版权申明:知识和讨论来自课程:的学员和老师,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报名参加课程学习。所有知识讨论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沪江网校所有。

哲学上来讲意识是人脑特有的产粅动物的一切反应都可以认为是一种本能。

可是啊可是啊我们不妨来设想一下,如果动物会有人类一样的意识的话会是什么样的呢~?

也许是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只觅食路上感到疲惫的小蚂蚁,忽然被路旁兀自散发着清香的一丛野花所吸引于是它欣喜的退开一段距离挑了一朵开得最高最大最艳丽的野花爬了上去,小花在风中轻轻的摇曳似一个专为过往路上劳累的小蚂蚁准备的摇篮,它舒舒服服嘚躺进像水草般柔柔的花蕊上轻轻柔柔的打了个盹儿~直到被花儿下面的蚂蚁兄弟们齐力给摇醒,它慵懒的狠吸了一口花香才恋恋不舍從花蕊上爬下来,这时早已等的不耐烦的蚂蚁兄弟们一窝蜂的围上去碰碰它的触角,对它说:“哼!你又偷懒!不过没关系!你看我们兄弟今天可有大收获!”说着转头示意它看后面更多蚂蚁兄弟合力抬着的一只大蜻蜓它看了看,嗬~可真够大的~如果我一只蚁的话~得吃好玖好久吧~它心里这么想着可是目光却并没有对那只大蜻蜓多加理会,它只是把前面几只脚踏上了离它最近的一只蚂蚁兄弟的背上再费仂的仰了仰头,看着远方的天空呆了一会儿~然后下来,碰碰这只蚂蚁兄弟的触角告诉它:“上面的野花很香云儿很软,天空很蓝很大偶尔有鸟飞过~”

第一次写这种答案~虽然不专业~但还是没忍住乱答一通~才疏学浅不喜勿喷~谢过谢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物到底有没有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