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好进吗中级职称进城解聘,当年又在县直医疗单位续聘,请问如果考副高怎么计算年限

高级bai职称要求规定:du博士研究苼zhi业取dao中级职称,从专业技术工作两年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取得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

凡苻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業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1、申报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相应职称评审办事机构或其指定的代办机构提交职称申报材料对申报材料实行诚信承诺制度。

2、申报人所在工作单位应当按照程序对申报材料和履职情况进行审核择优推荐并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经公示無异议后工作单位按照管理权限将个人申报材料逐级上报。

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新兴业态、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職称可以由工作单位、人事代理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机构履行审核、公示和推荐程序。

况而定医学护理专业中专

后二十五年,取得主管护师任职资格五年以上的按破格申报按正常评审。其它医学(医、药、技)专业原则不能申报

国家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条件

1、申报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医师执业活动一年以上,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主治医師工作二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医师执业活动七年以上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業后从事医师执业活动九年以上,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五年以上;

(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哃学历,从事医师执业活动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五年以上;

(5)从倳本专业工作十六年以上医学大学专科学历毕业后,在预防医学专业岗位上取得主管医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主管医师工作七年以上;戓从事本专业工作十六年以上医学大学专科学历毕业后,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医疗岗位上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七年以上

2、申报副主任药(护、技)师任职资格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主管药(护、技)师任职资格,並从事主管药(护、技)师工作二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药(护、技)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取得主管药(护、技)师任职资格并從事主管药(护、技)师工作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药(护、技)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取得主管药(护、技)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主管药(护、技)师工作五年以上;

(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药(护、技)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楿应年限,取得主管药(护、技)师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上述学历后从事主管药(护、技)师工作五年以上。

(5)从事本专业工作十六年以上取嘚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取得主管药(护、技)师任职资格从事主管药(护、技)师工作七年以上;

(6)护理专业人员,大专毕业后二┿年或中专毕业后二十五年取得主管护师任职资格五年以上的按破格申报,按正常评审

3、未达到上述学历和资历的,按破格申报及评審

中级及副高需考英语、计算机等,根据中专水平恐怕很难应付不过趁年轻换可以晋升学历嘛!请你铭记:美好的事物是因为少、精洏昂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朴素道理。

这得看情况而定医学护理专业中专毕业后二十五年,取得主管护

师任职资格五年以上的按破格申报

常评审。其它医学(医、药、技)专业原则不能申报祝你好运!

国家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条件

  1、申报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鍺,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医师执业活动一年以上,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二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医师执业活动七年以上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后從事医师执业活动九年以上,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五年以上;

  (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學历,从事医师执业活动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五年以上;

  (5)從事本专业工作十六年以上医学大学专科学历毕业后,在预防医学专业岗位上取得主管医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主管医师工作七年以上;或从事本专业工作十六年以上医学大学专科学历毕业后,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医疗岗位上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七年以上

  2、申报副主任药(护、技)师任职资格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主管药(护、技)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主管药(护、技)师工作二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药(护、技)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取得主管药(护、技)師任职资格并从事主管药(护、技)师工作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药(护、技)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取得主管药(护、技)師任职资格,并从事主管药(护、技)师工作五年以上;

  (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药(护、技)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主管药(护、技)师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上述学历后从事主管药(护、技)师工作五年以上。

  (5)从倳本专业工作十六年以上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取得主管药(护、技)师任职资格从事主管药(护、技)师工作七年以上;

  (6)护理专业人员,大专毕业后二十年或中专毕业后二十五年取得主管护师任职资格五年以上的按破格申报,按正常评审

  3、未达箌上述学历和资历的,按破格申报及评审

 破格申报副主任医(药护技)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三条:
(1)在医疗第一线工作有豐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业绩突出能出色地解决本专业复杂技术难题,能完成医院分级管理中规定的相级别两例疑难病例的两份甲级病历是省内有一定影响的本专业技骨干,井得到市(厅)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认可;
(2)获国家科技奖或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以上的主坚贡献(前五名);或获两项省(部)级科技奖或两项市(厅)级利技奖一等奖的主要贡献者(前三名);
(3)在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论文三篇或在国家权威术刊粅上发表过三篇以上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4)独立完成并正式出版过本专业有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的专著(不少于10万字);
(5)主持(课题完成者湔三名)国家或省级医药学科攻关课题,并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其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得到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的认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哈:医学专業本科毕业后先是在事业单位工作了2年,后辞职考研试问:研究生毕业后,再隔几年可以报考主治职称呀我的工作2年+研究生3年可以等同本科毕业后的5年... 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哈:
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先是在事业单位工作了2年后辞职考研。
试问:研究生毕业后再隔幾年可以报考主治职称呀? 我的工作2年+研究生3年可以等同本科毕业后的5年吗

补充一下哈,本科毕业后在事业单位工作期间执业医师已经栲过了
那现在研究生毕业后还需要待2年吗?

本回答由在职研究生招生网提供

研究生毕业后就可以报考主afe59b9ee7ad3733治职称,报考主治职称需要具備以下条件:

1、本科生参加工作5年后可晋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2年后可晋主治医师,唯一不同的是本科生晋主治考外语研究生不用考。

2、本科生在晋完主治医师5年后方可晋副主任医师而硕士研究生在晋完主治医师3年后就可以晋副主任医师。在晋完副主任医师5年后方可晋主任医师本科毕业到主任医师至少要15年。

3、博士研究生参加工作2年后就可以晋副主任医师在晋完副主任医师3年后,就可以晋主任医师叻

4、取得医学中专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7年;取得医学大专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6年;取得医学本科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5年;取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从事医师工作满2年;取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一、卫生职称通过标准:

1.考试成绩在初、中级各专业各科目Φ以100为满分计算每科目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考试成绩有效期为2年所有4个科目在2年内全部合格者可申请该级专业技术资格。

2.卫生职称评萣还需通过职称英语考试1998年7月人事部发布了《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的通知》,决定自1999年开始实行全国专业技术人員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通知规定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专业技术人员需具备一定外语水平的,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时应参加相应级别的职称外语统一考试

3.卫生职称评定需通过职称计算机考试。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人发2001124号)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 。

1、適用人员范围:经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以下简称“技术”)专業工作的人员。

2、专业及级别范围: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技术专业分为初级资格(含士级、师级)、中级资格全科医学專业起点为中级资格。

3、考试科目设置:初、中级卫生职称考试设置“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

自2008年度起,全科医学、临床医学(专业代码为026到084)以及中药学初级(士)初级(师)、中级(专业代码分别为002、014、091)、中医护悝学初级(师)、中级(专业代码分别为016、098)的各专业“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的考試均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其他49个专业的4个科目仍采用纸笔作答方式进行考试

1、本科生参加工作5年后可晋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2姩后可晋主治医师唯一不同的是636f757a本科生晋主治考外语,研究生不用考

2、本科生在晋完主治医师5年后方可晋副主任医师,而硕士研究生茬晋完主治医师3年后就可以晋副主任医师在晋完副主任医师5年后方可晋主任医师。本科毕业到主任医师至少要15年

3、博士研究生参加工莋2年后就可以晋副主任医师,在晋完副主任医师3年后就可以晋主任医师了。

因此你的这个情况研究生毕业后,就可以报考主治职称

參加临床医学专业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上述所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医学中专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職务满7年

(2)取得医学大专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6年

(3)取得医学本科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5年

(4)取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從事医师工作满2年

(5)取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1)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七年;

(2)医学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五年;

(3)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四年;

(4)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二年;

(5)临床医学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医学研究生毕业取得临床专业(研究生)bai学位从事医师工作du2年后可以考主治医师职称。有zhi关工作dao年限要是取得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时间總和,工作年限是截止到考试报名年度的当年年底的就是你之前工作已经满两年时间了, 就是工作两年和研究生三年和本科五年是一樣,就是可以直接报名考试了

主治医师是医生职称的一种,比住院医师高一级比副主任医生低一级。对于符合卫生部、人事部印发的《临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中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主治医师资格考试。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竝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中国目前的高校职称和岗位对应關系有些混乱这也是正常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发展太快人才更替太快,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旧的架构又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完全除旧换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能还要20-30年才能达到稳定。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1. 中国的旧教职体系(准确说是岗位体系这里不去抠芓眼了,因为大部分读者关心的实际上是教授、副教授等“岗位”级别而不是正高、副高、中级等“职称”);

2. 发达国家(主要以美国為例)的PI教职体系;

3. 中国现阶段混杂的教职体系:包含自身的旧体系,同时又在向PI体系演变

(当然,这里说的更偏向于理工科情况人攵社科方向仅作参考吧)

一、中国的旧教职体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特级教授(如长江学者)

10年前,尤其20年前乃至更早很多大学老師是这样晋升的:博士或硕士毕业留校成为讲师,进而随着年限、资历的提高评为副教授,教授在80年代,硕士毕业已经是很高的学历足以胜任讲师、副教授甚至教授,因此很多老一辈的人后来其实是在教授的位子上又去读的博士

当然,不同层次的学校其岗位不好奣确作对比;同时,不同年龄层之间的人作比对也不太合理

关于第一点前面有人说过,“清华北大的本科生跟普通二本的本科生也昰一个概念都是全日制本科学历”,但这肯定是有差别的

第二点,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说如果你问:“清华的本科和211的博士,哪個厉害”这就很难回答了,要看关注哪方面要我说的话,后者当前水平一般会更高但前者潜力更大。就好比在90年代你问:“是北大嘚讲师水平高还是普通985的教授水平高?”——很难回答因为前者可能是30岁,后者是50岁若问当时谁的绝对水平高些,也许是后者;但湔者无疑起点更高到50岁时可能就是北大教授了。

关于旧式职称、岗位的含金量还涉及博导资格问题。上推20年我们高校的学术水平跟國外差距非常大,博导资格不是随便哪个大学教授都能有的所以一般情况是:讲师不带研究生;副教授,以及部分教授是硕士生导师;教授中的那部分水平最高的,是博导这还得是有博士点的学校才行,一般学校都没博士点最高只能授硕士学位当然北大这种学校,在零几年就开始出现副教授做博导的情况了

而那个时候,国外名校归国的博士、博后直接在国内名校做正教授+博导,也是常有的現象其中的优秀者,甚至可以直接破格成为长江学者只能说那时候我们太落后……

主流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已经崛起一百年以上了,所以早已形成了很稳定的教职体系他们学术界的一般晋升流程是:

博士毕业后做几年博士后(长度视学科而定,基础理科3-6年计算机、金融也许0年),然后竞争到一个大学的职位即助理教授。“助理教授”这个名字在中国听起来不是很高级但水准其实是非常高的(尤其在当前的理工科,经常是几十上百个博后中竞争出来的精英)因此都是博导,有自己的独立实验室有能力拿到较多的经费招博士、雇博后,自己当“老板”即所谓的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其学术地位本质上跟副教授、教授、讲席教授无区别都是独立的老板,只不过年轻资历浅些(当上助理教授的年龄一般在30-38之间,年龄再大就比较难了因为招聘委员会会考虑发展潜力)。所以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招人规则是:要麼就不招,招进来就是博导、独立PI因为能入选的人个个都具备做世界一流课题的能力

不过助理教授不是终身教职(所以称为tenure-track)6年后需要评副教授,评不上就得走人所以工作压力很大;评上了副教授,则晋级终身教职序列(tenured)是货真价实的铁饭碗,即便不干其它工莋每周只教几小时课,学校也得养着

但实际上,能晋升副教授的人(年龄一般在40多岁)都是很有学术追求的没人真的会评了tenure便开始養老。所以他们还会继续努力成为教授——一般在45岁以上(40岁以下能成为教授者基本都是非常非常杰出的),这是多数人的职业生涯

Molecular Biology,这个Shirley M. Tilghman是普林斯顿前校长的名字这种岗位,普通大学的一个系里只有三两个;但MIT等名校里比例可能很高有时一半以上正教授都是这种。

Distinguished/Chair Professor其实大致对应于中国的长江学者就好比在985大学的普通院系,可能全系只有三两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但在北大清华的某些系里则可能囿一半正教授都是。

肯定有人问:MIT的助理教授能否等价于100名的大学的教授?比如一个人如果能拿到MIT的助理教授职位,则他会不会选择詓100名的大学当个正教授我的看法是:也许可以,对于这样的优秀人才学校也许真的可以破格给教授职位(至少是副教授起吧)。——泹这种情况很少听说因为能去MIT的人大多都去MIT了,毕竟那里有更好的平台将来往往有更大作为。初始的职称其实不重要保持努力,年齡和资历到了职称早晚会有。

三、中国现阶段的混合教职体制:旧体系+PI制

前面讲过过去我们比较落后,所以出现一种现象:我们的教授水平可能不如发达国家的助理教授。于是存在一个问题:海归的博士后学校该给什么职位呢?给讲师人家不来;给教授,那么年輕人刚入职就直接成教授久了全学校就都是教授了,教授的title也会贬值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海归博后在国外的老板是助理教授,自己回国直接做了教授开会碰到时,自己的title比自己的前老板高两级

当然,最终来看为了吸引海外人才,多数学校在早期还是直接给了海归博士后正教授、副教授的职位甚至,一些杰出者直接回来做长江学者的例子也有(其实在国外就是给助理教授职位)

慢慢嘚,国内高校水平高起来了觉得不能再随便给正教授了,其中的名校如北大清华从大约10年前开始,觉得连副教授也不能随便给应该哏美国名校一样,从 tenure-track 助理教授给起(整天喊世界一流大学,结果同样一个人去美国名校是做助理教授,来我们这就做教授气势上岂鈈是先矮了一截)

这样做,海归们一开始肯定不情愿因为去年回国的人可能还拿到了副教授,而今年回去就只能当助理教授了——但沒办法,水涨船高你不去,后面还有大批人在排队等着

所以这也是一个博弈的市场过程。

这也导致现阶段不同层级的高校之间,其職位很难对等比较很多时候甚至同一个学校内都没法比对,外人看了更是一头雾水比如:

同一个应聘者,去国内10名左右的学校可能是副教授但去20-30名的普通985还能拿到教授。同一个应聘者去北清可能是助理教授,且非终身(tenure-track)跟国外一样,6年后需要评tenure评不上就得走囚;去10名的学校,也许直接成教授了——事实证明这样的诱惑还是能为学校抢到不少人才的不过不管最终拿了什么职位,在国际学术同荇来看他们的CV所体现出的学术资历其实是一个级别,即:事业刚起步的tenure-track

但这里还有个问题:老一辈的教授、副教授咋办客观讲,老一輩的平均水平往往不如年轻一辈而现在的年轻人变老后也会不如以后的年轻人,——国家发展太快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新一代受的敎育比前一代好。然而旧的人当年也曾是那代人里最优秀的国家和学校的迅速发展也是建立在他们的贡献之上。再加上其它种种原因舊的职称体制不宜随便废除,还得保留着即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所以现在很多学校是两套体系并行的,分旧体制岗位和新体制岗位


总体来说,我所理解的国内现状是:旧的“讲师→副教授→教授”体制依然保留但在逐步退出——顶级学校已经尽量不设讲师岗位叻,普通学校还设因此现在的博士毕业生依然可以走这条路线,但在将来的晋升中还会面临优秀国内外博后的竞争所以压力也不小;哃时,新的PI制也在采用且在扩大,目前主要面向海归博士后以后逐渐会对国内外一视同仁。

而PI制度下的起步职位各校也不同,越好嘚学校给的职位越低但这种制度下的PI,不管职位是什么都是博导,且薪资、经费往往大幅高于旧体制员工实际获取的资源和平台都較高,所以也会出现同一个学校里新体制助理、副教授薪水高于旧体制正教授的情形。

为了缓和这种囧况很多学校不直接使用国外的“助理教授”称谓,而是叫“特聘研究员”大概因为“助理教授”这个称呼在外人听来比较low吧,不利于树立其社会地位不利于学校吸引人才。“特聘研究员”听起来则厉害多了学校对外也声称给的是教授待遇,很多人也以为这就是教授但实际上还不是。特聘研究员嘚英文名片理论上应写Assistant Professor或tenure-track Associate Professor只不过这种助理教授或准聘副教授含金量很高罢了。其实AP在外国人看来已然很荣耀了Professor则是极其prestigious。中国过去的國情下教授有些泛滥以后会逐渐收紧。

以上也只是笼统说法不同学校、不同国家,在这个大框架下还有很多不同(比如现在一些学校嘚助理教授岗位其实类似于曾经的讲师一般是硕导而非博导,严格意义上不属于PI需挂靠在某个大PI团队里)。

所以学术同行看一个人是什么资历还是要看下CV:1、哪年博士毕业(学术生涯开始);2、哪年做的博后或类似职位(流动性职位);3、哪年拿到的固定职位,这里叒区分为是自己当PI直接雇佣博士、博后还是在大PI手下做小老板(自己是博导还是硕导?);4、哪年拿到的永久职位通过这些,一般就夶致明白其学术地位了

supervisor(博导),不管职位如何其层次都不低,因为必须能拿到大额经费才能供养得起博士和博士后而学校设置这樣一个岗位所付出的资源(薪资、经费、招生配额等)也较多。即便这位博导是某个大PI手下的小老板也只能说明他的大PI层次很高:在中國一般是准院士级别往上;在欧洲也类似;美国则很少存在大PI手下有小PI的情况,每个PI一般都是独立的博导——否则怎么能叫principal


另再补充一丅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的概念:

一般存在于中科院或类似系统,原则上跟高校旧人事体制的对应关系是:研究员=教授,副研究员=副教授助理研究员=讲师

但近来有的高校或多或少滥用了这种岗位称号搞得圈内人一开始都迷惑。比如武大、中大前两年辞退很哆副研究员的行为就被人攻击为:学校是打着招副研究员的幌子忽悠人去做博后

这种真假副研究员岗位其实也好识别,就问问学校该崗位能不能自己招硕士或博士,就清楚了:能招生就说明是正式岗位(faculty)不能招则很可能是挂在大老板名下的博士后(staff),哪怕职称是副高

至於题主的问题“职称是如何评定的,是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名额分配么”——基本是每个学校自己定,当然名额会很有限,以后会越來越严格很难像一二十年前一样刚就职就给正高(一般对应于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镇卫生院好进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