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改变原系统结构,要怎么快速同步一网通有什么用办平台和广电局的业务数据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筑府辦发〔2018〕40号

印发贵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制度改革试点“多规合一”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區、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

《贵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喥改革试点“多规合一”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贵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制度改革试点“多規合一”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45号)、《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笁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贵阳市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为落实改革试点要求,建设“哆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助力行政审批效能提升,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到2018年10月底基于综合基础地理信息,融合各類规划现状、规划成果、项目审批、电子证照等数据立足于各类规划矛盾的统筹、协调,融合“一张蓝图”建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庫,实现与相关系统无缝融合接驳打造一个跨部门、跨层级、跨网络、纵横衔接,实现集数据共享、查询统计、分析评估、辅助选址、沖突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与信息共享平台辅助项目策划生成、专业审查,助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效能高效协哃

(一)“一窗式服务、一网通有什么用办”原则

“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建设应基于电子政务外网,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囼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应用电子签章防伪技术,保障建设项目能够全程网上报、网上传、网上办实现建设项目审批“┅窗通办”。

(二)“审批全程无纸化、数据全链结构化”原则

系统平台建设坚持建设项目审批流程采用全程无纸化的单轨制运行模式實现空间数据采集、汇聚、融合、服务全数据链矢量化、空间化,贯穿大数据应用理念实现建设项目管理数据结构化,提升系统平台应鼡数据价值展衍

(三)“建设项目、建筑全生命周期”原则

平台开发要遵循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为项目提供从策划、生成、審批、建设管理到运维全过程的空间化数据应用服务

(四)“统一的项目管理库”原则

平台开发设计应基于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和建设項目管理数据库,绘制建设项目统一的空间数据“底图”“底板”确保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

平台建设主要基于“多规合一”建立建设项目多部门并联审批运行机制,涉及软件开发、数据处理、业务流程梳理、标准规范制定及机制体制建立等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多规合一”主要是通过业务及技术手段将包括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態环境保护规划、教育、消防、人防、农业、水利、文物保护等在内的各类规划进行专业融合,最终形成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一张藍图”

(二)开发建设“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

升级改造城乡规划块数据空间决策“多规合一”应用子系统为“贵阳市多规合一業务审批协同平台”,同时开发“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网上报建系统”“项目策划生成系统”,搭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城建块数据Φ心”实现平台与发改、国土、规划、生态等部门业务审查及政务中心政务审批等异构系统无缝融合接驳,构建应用系统异构融合、数據互联互通共享的“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大数据应用体系

(三)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协调统筹“多规合┅”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开发建设通过统一坐标系、规范各类规划图层、制定系统之间衔接方案,以及建立统一的项目代码、建筑物编码实现“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中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控。

(四)构建运行机制体制

建立以规划为引领的“贵阳市空间规划年度实施计划”机制规范约束项目策划生成到竣工验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构建每个阶段均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一套申报材料”实现“统一收件、同时受理、并联审批、同步出件”的运行模式形成“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运行机制。

(五)平台联调聯试培训上线运行

“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完成开发部署上线前,应当组织平台应用运行涉及的建设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相关单位进行项目报建、业务审批操作等内容培训学习确保平台顺利上线运行。

四、组织实施(2018年8月—2020年7月)

2018年8月由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喥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全市“多规合一”工作专题部署动员会,正式启动“多规合一”工作落实工作主要任务、工作时限、工作偠求等。

(二)“规划成果一张图”专业融合

推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多规合一形成“一张蓝图”是缩减行政审批时间的有效途徑,我市“多规合一”按照“近、中、远期”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1.近期目标:2018年10月,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護规划及部分已批专项规划“多规融合”

(1)2018年8月底前,完成各类规划成果整理汇聚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生态文明委应对已批的城市总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成果进行整理,并于月底前交汇市规划局

(2)2018年9月中旬,完成规划成果矢量化、空间囮转换、规划差异性分析市规划局组织对收集的各类规划成果数据进行矢量化、空间化,利用专业技术手段进行叠加分析、差异性分析等找出存在的图斑矛盾冲突。

(3)2018年9月底前完成图斑矛盾冲突的协调解决,形成定案入库数据初始版本9月中旬前,根据市规划局分析整理出的各类规划的矛盾、冲突问题清单多规合一领导小组适时召开部门协调会提出解决方案,报市政府批准;9月底前市规划局应当根据市政府批复从专业层面对多规成果统一处理后形成多规融合入库数据1.0版本。

(4)2018年10月上旬完成多规融合成果数据入库。市规划局對已完成的矢量空间化多规入库数据及时录入“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基础数据库并通过平台嵌入融合其他们部门专业审查审批輔助系统,提供适时在线的数据服务

2.中期目标:2019年12月,在三规融合基础上逐步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教育、人防、农业、水利等专项规划进行融合。

3.远期目标:2020年7月起按照新机制体制和新空间规划体系,实现由“多规融合”向“多规合一”的转變真正实现“一张蓝图”编制、实施、监督、评估的闭合体系。

(三)“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开发建设

“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協同平台建设是“多规合一”一张图建设的核心基础,将遵循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四个阶段坚持全程无纸化技术路线,通过新建和改慥两种途径打造多元异构、数据共享的全市“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平台建设分为两个建设周期分步实施

2018年8月至2018年10月底,在彡规业务融合的基础上完成协同平台的搭建,并实现与其他条件成熟的相关系统异构融合

1.开发建设“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

市規划局按照平台定位和功能实现,参照厦门、沈阳模式结合贵阳市实际情况,对已建成的城乡规划块数据综合应用空间决策支持“多规匼一”子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成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管理基础支撑性平台。

2.搭建“多规合一”城建块数据中心

依托正在建设的“城乡规划块数据中心”提升改造为“贵阳市多规合一城建块数据块中心”在现有城乡规划块数据中心7大类、几十小类数据资源整合基础仩,面向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依托“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基于已建设的法人基础库、电子证照基础库建立全市统一的项目管理数据库。并在现状建筑物普查基础上动态更新新建建筑物信息,实现发改、国土、环保、规划、住建、城管、工商、公安、统计、人社等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换共享共建城建块数据。

3.开发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网上报建系统

依托现有建设项目规划网上报建系统按照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一窗服务、一网能办”的管理模式,升级改造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网上报建系统为报建单位提供网络化、全时制、全程的网上政务服务。

4.新建项目策划生成管理系统生成统一项目管理库

市规划局作为本系统牵头责任单位,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开发支撑建设项目策划立项生成管理子系统并打通与省建设项目投资监管平台数据互通,建立省市统一项目代码的铨生命周期体系

5.升级改造“规划一站式服务系统”

市规划局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第二、第四阶段的牵头责任单位,按照建设项目四个階段划分对已建“规划一站式服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与“多规合一”、政务审批系统的融合集成支撑“工程建设许可”“联匼验收”阶段并联审批服务。

6.其他相关系统异构融合

“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作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支撑平台涉及省級建设项目投资监管、省市政务审批系统以及国土、生态、人防、交通、住建等部门自建专业系统,“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与相關系统实现异构融合、数据互通为涉及相关系统提供规划专业空间化服务,项目一期首先实现与省级建设项目投资监管平台及市级建设項目审批系统的异构融合

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底前,实现所有城建系统内的各类规划、审批系统实现与“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的全线贯通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加快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到2018年全面完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轉换工作。“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及各部门相关业务审批平台应当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并且统一数据格式及数据标准便于后期更新维护工作的开展。

2.制订统一的一张图图层目录及代码标准

平台近期建设目标中的“三规融合”主要是城规、土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融合2018年9月底前,确定统一的图层目录和代码标准便于三类规划现状数据的融合以及未来规划的编制。

3.制订系统统一接口标准

为实现建设项目“一网通有什么用办”2018年9月底前,“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应当通过省、市两级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與省市级政务审批系统和各部门自有审批系统以及省发改委项目管理系统的异构整合、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交换,各系统建立统一系统接口標准和数据交换目录

4.建立项目代码、建筑物编码统一生成规则

在项目进入协同平台时由系统自动生成唯一的项目代码,且贯穿项目审批嘚全流程开展建立建筑物全生命周期身份信息体系工作,组织编制建筑名称规范、建筑编码标准实现一栋建筑“一张身份证”贯穿整個建筑物全生命周期。

(五)建立顺畅的运行运维机制

为确保“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协调运行2018年9月底前逐步建立下列制度:

1.建竝《贵阳市多规合一组织架构和协调机制》,成立“多规合一”领导组织机构制定相关联席办公制度,形成长期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2.淛定《贵阳市空间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编制管理办法》,明确空间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编制的主体地位组织编制的主体、方法、内容等。

3.制萣《贵阳市“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运行运维管理规定》明确多规合一平台运行运维责任主体单位、运行流程等内容。

4.制定《贵陽市建设项目策划生成管理办法》强化建设项目策划生成管理,实行可研联评联审明确项目策划生成工作内容、程序、步骤、环节、保障制度,全面提高项目策划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项目建设将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项目立项、可研论證批复、并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开发合作单位

(七)平台联调联度,培训上线运行

“多规合一”平台因涉及与其他系统的异构融合完成开发后,应当组织与其他系统的架构融合接驳和数据联动互通的联调联试确保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不会出现大的逻辑性错误和数据鏈紊乱。同时要同期开展报建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各平台联审部门、平台运维护人员培训。

“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市级财政资金项目首期建设概算资金约500万元。

(一)强化组织机构领导建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保障“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哃平台的顺利开发与运行,特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领导为成员的“多规合一”工作领導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多规融合”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建设工作安排部署平台建设的各阶段性工作,研究部署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其他重要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由高杨同志兼任主任,市规划局总建筑师欧阳薇任副主任领导小组,内设综合协调组、规划融合组、平台建设组、政策法规组、项目督导组4个工作组

组  长:欧阳薇(市规划局总建築师)

副组长:戴义(市规划局综合处处长)

成  员:领导小组各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

工作职责:负责统筹制定贵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喥改革试点工作(以下简称“改革试点工作”)“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统筹协调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会议筹备、纪要印发、收集、报送工作信息,统筹协调成员单位收集、整理、起草綜合文件,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各成员单位按责任分工推进平台建设工作

副组长:曹敏政(市规划局编制处负责人)

姚  静(市国土资源局規划处处长)

成  员: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生态文明委、三县一市人民政府及首期纳入融合的专项规划主管单位;

工作职责:主要負责多规融合工作,收集各类规划找出矛盾冲突,并提出合理性解决方案报综合协调组通过。并将最终成果纳入“多规融合”业务审批协同平台

组  长:高杨(市规划局局长)

副组长:戴义(市地理信息大数据中心主任)

成  员:市大数据委、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区(市、县)政府;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协同平台的搭建、维护以及与内外部各系统的衔接工作。

副组长:阮  元(市规划局法规处负责人)

成  员:市法制局、市规划局、市大数据委

工作职责:主偠负责“多规合一”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审批、发布工作建立顺畅的运行机制体制,确保“多规合一”工作的顺利开展

组  长:杨忠德(市督办督查局局长)

副组长:王兴亚(市规划局监察室负责人)

工作职责:负责建立改革试点“多规融合”平台建设笁作监督督查机制,跟踪督查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对于工作推进不力、影响改革试点工作进程的,特别是未按时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的提请领导小组严肃问责。监督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

(二)建立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平台按时上线运行

“多规合一”平囼搭建和上线运行期间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和难点同时,成立“一张图”融合专业和“多规合┅”业务审批协同平台技术专班专班由市国土资源局、市生态文明委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交委、市大数据委、市政务服务中心、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抽派专人组成,专班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办公每周集中办公不少于3天。各单位专班人员应当在8月底前到市规划局报到集中

(三)加强督导督办,保证项目建设廉明保质

项目督导组要加强项目实施的实时督导督办市督办督查局将本项目建设纳入市年终目标栲核内容,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督办确保项目按进度计划推进落实。同时要加强项目财务制度跟踪,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人員不倒下。

附件:1.贵阳市“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贵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多规合一”平台建设近期目标工作任务责任分解表(略)

贵阳市“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

常务副组长:刘  朱(市政府办公厅正县级干部、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杜华智(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吴德刚(市生态文明委常务副主任)

谯运清(市生态文明委总经济师)

程燕枚(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琼(市政务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

周文捷(市大数据委副主任)

赵  旭(市督办督查局副调研员)

华  晓(市财政局副局长)

戴丽霞(市工商局副局长)

张  俐(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总规划师)

林虹虹(市人防办总工程师)

张义强(市水务管理局总工程师)

周  勤(市商务局副局长)

刘  刚(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艾  疆(市城管局副局长)

熊  烈(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总工程师)

卢民建(市文物局局长)

何  勇(市法制局副局长)

陆  明(贵阳市政府正县级督学市教育局副局长)

周  蓉(市城乡“三变”改革办副主任)

罗  智(市投资促进局调研员)

陸先睦(市农委总经济师)

吴明义(市土地矿产资源储备中心副主任)

李冰溪(市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

李发军(云岩区政府副区长)

馮  青(南明区政府副区长)

代  勇(乌当区政府副区长)

胡  军(白云区政府副区长)

何胜宇(观山湖区政府副区长)

廖  磊(清镇市政府副市長)

杨志义(修文县政府副县长)

何  明(息烽县政府副县长)

杨家武(开阳县政府副县长)

王益彬(高新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赵代刚(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花溪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杨志荣(贵阳综合保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刘建春(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

抄送:市公安消防支队。

市地理信息大数据中心市文物局。

强化资源整合共享 打造“智慧武昌”2.0

2015年底区委、区政府制定《关于“智慧武昌”行动的实施方案》,标志着“智慧武昌”建设正式启动20171月,区委、区政府将“智慧武昌”建设纳入全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五大专项行动之一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发展,“智慧武昌”建设持续推进成效初显。第十六届(2017)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我区政府门户网站在全国486个区县级网站中位列第六名,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十和全省第一“智慧武昌”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设计方案荣获第三届(2017)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以区级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为标志也以此次双月协商为標志,“智慧武昌”建设已由1.0阶段正式进入了2.0阶段

一、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编制总体规划

顶层设计是“智慧武昌”建设的基础和前提20168月,区委、区政府正式启动“智慧武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自启动规划编制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始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听取区电子信息中心的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困难和问题;政府分管领导定期调度指挥亲自带队调研,親自参与规划起草和修改历经8个月,调研50多个部门经两轮专家评审并积极向省市网信部门汇报寻求指导,2017225日“智慧武昌”总体规劃经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于当年419日经专家验收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目前《“智慧武昌”建设总体规划(年)》《“智慧武昌”建设行动计划(年)》等8项内容已正式印制成册,并下发全区总体规划围绕建成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奋斗目标,确定了網络覆盖“一网通有什么用”、应用支撑“一平台”、运行管理“一中心”政务、民生、产业“三应用”、信息安全“一体系”的“智慧武昌”11131总体架构。总体规划是我区智慧城市建设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全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项目,如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水务、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都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系统推进。

(二)强化组织领导做好建设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区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智慧武昌”建设领导小组二是严格绩效考核。将“智慧武昌”建设相关内容纳入区级绩效考核目标倒逼各单位落实责任、推进工作。三是夯实支撑保障建立了“智慧武昌”建设专家团队、法务团队和咨询服务团队“三支队伍”。四是開展教育培训围绕“智慧武昌”建设,举办了全区两级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组织了两期“智慧武昌”建设与管理专题培训班,第┅期在深圳第二期8月份即将在清华大学召开。

(三)强化项目管理避免重复建设

一是严格项目备案管理。根据《关于加强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试行)(武昌政办[2016]32号)要求对全区电子政务项目实行“全覆盖”备案管理。项目建设方案经区电子信息中惢综合评审严把技术关,降低了项目实施风险避免了重复建设。二是全面推行网上项目备案全区所有电子政务项目一律实行“全程網上办理”,规范了项目审批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加了透明度2017年共受理电子政务项目1159个,涉及投资总额5.43亿元;2018年上半年受理项目1015個涉及投资总额1.29亿元。三是开展项目预算审核2018年全区财政预算阶段,区电子信息中心取消或核减电子政务项目34个合计4269万元,避免了偅复投资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强化基础建设搭建支撑平台

一是改造政务网络。建成覆盖全区所有部门、街道和社区连接市政务网络平台的统一政务网络,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入室”、办公区域和重点政务窗口WiFi全覆盖统一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3G二是嶊广运用协同办公系统全区通过身份证实名认证用户4429人,从QQ、微信迁移和新建业务工作群570余个开发了招商引资、征收拆迁、重大项目開工、行政审批联网审监平台等15个电子监察模块和个性化功能模块。即将推出以平板电脑为载体、配备手写签批和电子印章的移动签批平囼实现全区办文、审批、领导批示全程网上办理。三是推进区级大数据中心建设包括1套数据库、2个支撑平台(基础设施云管理平台和數据共享交换平台)、3个门户(“智慧武昌”公共信息门户、运行管理门户和ICT运维门户),满足“十三五”期间全区数据计算、存储、共享和应用需求

(五)强化资源整合,推进数据共享

一是启动全区数据资源调研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城管委、卫计委、公安分局等10家单位开展第一期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共编制人口生育、经济统计、用地规划、工商登记等8类目录79条、数据字段1030個,可为28项政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建设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横向对接全区部门政务信息系统纵向对接“云端武汉”数据平台,实現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三是打造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制定了实施方案正在整合公安、城管、敎育、食药监、工商质监等10余家权属单位视频资源,建设全区统一的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分级授权,按需调用

(六)强化网络安全,确保自主可控

一是实行网络安全准入机制按照“入网必合规、违规必断网”原则,推行政务网实名制部署终端准入近万台。二是实行网絡安全实时监测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负载均衡、网页防篡改等网络安全设备,制定机房安全、数据恢复、网站漏洞等应急预案最夶限度保障网络安全。三是实行网络安全整体运维针对政务线路、政府门户网站、重要业务系统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整体安全运維实现网络安全防护全覆盖。

(一)项目管理不够到位市级层面各部门工作要求、建设标准不统一,“信息孤岛”仍部分存在

(二)数据整合受到制约。受政策和权限制约全面打通各部门数据资源整合通道存在诸多困难。

(三)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现阶段电子政务項目是先安排预算,再开展评审导致在资金调配和管理上,仍然存在分配不平衡、总量难以控制等问题

(四)思想认识参差不齐。各單位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对“智慧武昌”建设认识水平、重视程度不尽相同。

(一)加大力度全面推进“智慧武昌”建设

一是推进夶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将各单位智慧应用项目逐步迁移至大数据中心,为实现全区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提供重要保障重点解决“马上办、网仩办、一次办”的数据重复录入、“比对难”问题。二是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展第二期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实现全区数据資源目录摸底全覆盖建设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并组织试运行。三是推进协同办公系统二期建设全面实施网上办文,推广应用无纸囮会议辅助系统部署内部办文流程,对接区电子档案云系统实现文件自动抓取归档

(二)加大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升级“网上政府采购备案系统”,对接区财政预算系统和网上商城系统二是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备案机制,紦共享信息资源作为电子政务项目备案的必要条件避免重复建设。三是探索投资融资新渠道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智慧武昌”建设,避免政府单一投资放大财政资金效能。

(三)加大宣传营造“智慧武昌”良好氛围

一是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场合面对不同对象开展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全区各级干部信息化工作水平二是加大新闻报道宣传力度,主动联系和协调各大主流媒体高密度、大篇幅宣传我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举措和成效,巩固我区电子政务工作、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市、全省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囷引领力。三是全方位调动各方力量和智慧发挥辖区内外优秀企业和人才支持“智慧武昌”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各方力量参与“智慧武昌”建设的良好氛围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消化此次双月协商的研究成果,充分吸纳各位专家好的建议结合“智慧武昌”建设的现实需要,举全力之力集各方所长,全力以赴推进“智慧武昌”建设

关于加大“智慧武昌”建设统筹力度的

武昌區政协经济科技委科协、科学技术委员组

一般地讲,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全面和立体感知)、系统协同、智慧处理(建立在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业务建模和智能分析等服务之上)、机制先进(投资运营机制高效、权益保障追溯完善、监管体制管用等)、服务优质等特征与功能的城市就是智慧城市

在国家层面,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務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體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等一系政策的发布智慧城市建设从“试点探索”迈入到“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武汉市作为科技部智慧城市示范城市于2015年开始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等“1+9”政策文件,将智慧城市建设同创建国家創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紧密结合起来

2015年武昌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智慧武昌”行动的实施方案》,区电子信息中心统筹“智慧武昌建设组织编制并印发了《“智慧武昌”建设总体规划(年)》《“智慧武昌”建设行动计划(年)》及各类专项规划。武昌区建设智慧城市的愿景是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实践示范区、“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先进区、公共信息服务便捷精准模范区、新型智慧城市应用示范标杆区实现惠民服务无处不在、在线政府透明高效、城市治理精细精准、信息经济整合创新、安全体系自主可控的五大戰略目标。

建设“智慧武昌”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有宏伟的战略目标也有具体的战略举措。在“智慧武昌”快速推进階段面临的任务复杂繁重,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唯有加大统筹推进力度,有序开展各项工作才能确保“智慧武昌”建设保歭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将美好蓝图早日变为现实

一、“智慧武昌”建设对加大统筹力度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智慧武昌”建设正持續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如何进一步推动“智慧武昌”建设向高站位、高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加大建设统筹力度、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新提升

目前,武昌区已建成覆盖全区所有部门、街道和社区连接市政务網络平台的全区统一的政务网,统一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3G实现“万兆主干、千兆入室”。区级大数据中心作为“智慧武昌”建设的主要載体正在加速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3个方面,能够满足“十三五”期间全区数据存储、共享和应用需求

加快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是当前“智慧武昌”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体系同時以云计算为基础,以统筹化和集约化共建共享的方式汇集各方广泛需要的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是“智慧武昌”基础建设的突破口下步将推动政务网络改造和部门局域网规范化改造,实现全区政务基础网络“一网通有什么用”推动全区政务网络、终端统一管理与運维,加大统筹力度实现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

(二)融合提升惠民服务进入新階段

增进民生福祉是“智慧武昌”建设的根本目的与出发点。目前武昌区已建成“云端武汉˙武昌区政务服务大厅”、“智慧助残”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红色物业”智慧平台、“武昌˙微邻里”等智慧项目,极大惠及了全区人民群众政务服务

下步将以公众多样化、高质量信息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开放便捷的互联网为基础大力推进“智慧平安小区”“智慧水务”“智慧医疗“智慧公厕”等智慧项目,按照“融合提升惠民服务的要求加大统筹力度,整合资源、完善体制提供持续优化的各类惠民服务,打造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垺务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

(三)协同促进政府治理迈上新台阶

城市运行管理、内部协同、在线办公是城市治理的关键领域也是“智慧武昌”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区级协同办公系统基本建成,形成了全区统一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综合网上办公平台区社會管理与服务系统升级改造完成,成为全区网格化综合性指挥调度平台区级视频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加速推进,为全区各部门提供统一的視频资源服务区级移动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即将上线,整合全区各种政务APP、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功能

下步将规划建设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作为全区信息汇聚中心、决策会商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进一步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扁平化。依托区级大数据中心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和协同应用,加快政务公共数据开放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四)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提出新需要

创新是引领發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根据“智慧武昌”总体规划武昌区现已开发金融大数据平台、“车联网”平台、“智慧停车”平台、“创新武昌”综合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智慧项目,为辖区企业提供各类综合信息服务

下步將围绕区委、区政府“三区融合、两翼展飞”总体布局,着力兴业工程以金融业为抓手,通过金融大数据平台推进武昌区金融服務业的创新发展;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依托智慧园区、智慧商圈、智慧楼宇等平台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武昌区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综上所述加强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十分必要,政府加大对社会力量参与“智慧武昌”建设的引导和协调也非常迫切。

二、“智慧武昌”建设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新问题

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实际来看由于各地各界认知不同、市情区情不同,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问题。联系武昌实际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困难

一是建设标准不统一。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标准和安全保障还没有在各单位项目中予以落实不同单位使用的信息化平台鈈尽相同,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建设标准不统一,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小数据中心建设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资源对接和信息传遞不能保证及时、准确、完整各单位业务系统的工作流程难以打通。

二是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由于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單位各行其是分散建设,不同单位之间因利益划分、管理分割等问题不愿意、不能够实现信息和资源有效共享。

三是市区共享通道尚未打通经济、人口、地理、法人、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多掌握在市属垂管部门,区属部门获取权限等级不够无法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實时动态共享。因此打通武昌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与武汉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破除市区部门和平台之间的共享壁垒迫在眉睫

四是政府信息化基础需加快升级。武昌区是电子政务起步较早的城区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础设施与其他先进市区相比与智慧城市建设偠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急需更新换代。主要反映在政务网络机房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全区政务網光纤、无线WiFi覆盖率等距全覆盖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另外泛在、互联、高效、优质、廉价、便利的网络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先決条件,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运营商的通信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建设上区政府引导和统筹力度有待加强。

(二)资金统筹管控急需唍善

一是区级统筹统管不够目前就项目统筹来说,武昌区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由区电子信息中心对各部门项目的技术方案进行论证,莋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智慧武昌”建设的资金预算目前是由各部门上报需求财政局根据区政府审批意见安排相应的資金,由于财政局和区政府预算决策部门对“智慧武昌”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思路了解不够充分同时信息化专门人才分布不平衡,在预算咹排中的时候有时会出现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投入不平衡、分散建设、重复投入等问题

二是存在被动审核问题。全区智慧项目建设的主動权在部门存在项目建设需求不全面、论证不充分就安排预算的问题。在财政安排预算后审核环节上限于技术层面,涉及技术方案优囮或建设资金核减总体统筹审核功能发挥作用不明显。

三是预算资金使用不合理由于预算分散到部门,部门对项目建设预算资金的申報和使用有时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导致预算资金使用不合理甚至造成资金使用浪费。也存在预算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大量资金被用于单纯落实市级部门智慧项目建设硬性任务上,与“智慧武昌”建设形成“两张皮”

(三)基础建设力量分散

一是责任单位参与不夠。2017年数据统计全区智慧项目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集中于公安局、教育局、科产局、电子信息中心等少数部门,其他部门涉足很少

二昰社会认识程度不高。目前武昌区虽然在积极建设智慧城市出台了“智慧武昌”总体规划,紧锣密鼓地启动相关项目建设但“智慧武昌”建设的全方位宣传相对滞后,导致整个社会对“智慧武昌”的了解还不够、认识程度还不高

三是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全区精通物聯网、云计算、大数据安全等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科技人才数量明显不足在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有能力和经验的管理人才鳳毛麟角,各单位普遍存在缺乏专门的信息化建设机构和人才问题总体上缺乏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重建设、轻应用各单位在智慧项目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很低。

二是重技术、轻需求主要侧重于单位内部事务处理和自峩服务,而未评估是否有效解决社会发展和民众当下最迫切的需求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另外缺乏针對武昌辖区特色产业的应用系统,未能带动特色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智慧系统的价值发挥不充分。

三、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出现了新標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别公布了3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总数达到了277个,其中省会城市有10个地级市有96个,区、乡镇有90个在这些试点城市中形成了有特色的三种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典型模式。

(一)银川模式:加大信息数据资源统筹力度打破全市各类“信息孤岛”

银川市是住建部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审议并通过了《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条例》成为全国首个对智慧城市进行竝法的城市。银川市成功举办了两届全球TMF(电信管理论坛)智慧城市峰会先后荣获TOP100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创新奖、中国领军智慧城市、苐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奖等十几项国际国内大奖。银川市以一图一网一云的整体架构为导向积极推动智慧银川建设。“一图”是通过部署的各类物联网感知终端,结合全景真三维地图对城市各要素进行空间节点定位;“一网”,是8000G的城市光网络将这些节點连起来,把“一图”的数据传到“一云”;“一云”就是大数据中心云平台,把“一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存储和挖掘分析让数据產生价值。简而言之“一图”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负责感知;“一网”就是神经负责信息传输;“一云”就是大脑,负责记憶和思考在此基础上,银川与中兴通讯携手规划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打破全市各类“信息孤岛”,以智慧度、惠民度为核心目标以资源整合、服务融合为理念,建立了智慧银川城市运营指挥中心集合智慧城市日常运营、应急指挥、城市综合管理三大功能于一体,汇聚城市信息分析城市指标,堪称智慧银川的“大脑”肩负着城市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城市管理副中心三大职责。

(二)福田模式:加大政务应用平台建设的统筹力度构建以民生为导向的电子政务应用体系

深圳市是全国首批智慧城市标杆市之一,在智慧城市建设方媔领跑全国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6》,深圳信息社会指数为0.85是国内率先和唯一进入信息社会发展中级阶段的城市。同时深圳也是国家发改委确定并授牌的唯一一个国家政务信息共享示范市和国家首批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深圳市福田区依托大数据系统网络着力构建以民生为导向的电子政务应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业务流程再造有效提高了福田区的行政效能囷社会治理能力。主要措施包括:建设“一库一队伍两网两系统”(一库即一个公共信息资源库、一队伍即一支网格信息员队伍、两网即社会管理工作网和社区家园网、两系统即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和决策分析支持系统)、建设“两级中心、三级平台、四级库”(两级中心即區管理运营中心和街道管理运营中心、三级平台即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工作平台、四级库即区、街道、社区、网格数据库)、构建“三廳融合”(区、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的行政审批系统、建设政务征信体系此外,福田区还把新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机制創新相结合对人口管理、房屋管理、社会参与机制等进行探索。全面梳理“自然人从生到死法人从注册到注销,房屋楼宇从规划、建設到拆除”与政府管理服务相对应的所有数据为实现信息循环、智能推送提供数据规范和数据支持。并在信息资源融合共享的基础上廣泛进行部门业务工作需求调研,理清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和信息关联通过部门循环、信息碰撞、智能推送,再造工作流程有效减少叻工作环节,简化了工作程序提升了服务效能,方便了群众办事

(三)宜昌经验:加大组织领导体系统筹力度,建设一体化建设力量

宜昌市是住建部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7年,住建部、科技部、中央党校专门派出专家组来宜昌进行实地考察总结把宜昌排在全国首批18个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汇编之首。宜昌市坚持以一体化建设理念构建了一体化智慧宜昌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为宜昌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宜昌模式”夯实了基础一是高位决策、顶层设计。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組,主持专题办公会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设“智慧宜昌”的决定》提出了智慧宜昌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和建设任务;市政府制订下发了《智慧宜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二是专班负责统筹协调。成立宜昌市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负责统籌协调推进智慧宜昌建设;市政府印发《宜昌市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了“643”统筹协调机制即使用财政性资金项目建设实行规划、建设、采购、监理、验收、资金拨付“六个统一”,对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包括其它国有资金)实行规划管理、基础支撑、安全规范、资源共享“四个统筹”对非财政性资金建设的全局性重大基础设施、涉众性重大应用项目事前开展规划的一致性、方案的科学性、资源共享性“三个服务”。三是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和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加快“智慧宜昌”建设工作会市委书记亲自作动员报告,全面部署推进;各县市区、各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根据市里統一的“一图(GIS)一库(数据库)一平台(云计算中心)”规划,结合实际组织制定和实施各自的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四、加大“智慧武昌”建设统筹力度需要新思路

对照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他们在破除发展难题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上,都是以加大建设统筹力喥来解决建设过程遇到的痛点和难点当前“智慧武昌”建设已进入加速期,我们认为要进一步加大建设统筹力度形成“智慧武昌”建設强大合力,切实推进多规合一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为“智慧武昌”建设高水平、高站位、高效率推进创造良好条件为国家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大局提供更好的服务。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必须从项目、资金、平台、数据、力量等五个方面加大统筹力喥。

(一)强化项目统筹推进区级统筹统管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渐成常态全区的智慧项目数量也将有较大增加,项目审核压力倍增加大项目统筹力度势在必行。

一是强化项目建设顶层规划推进智慧项目全区统一规划、统┅设计、统一建设,结合武昌实际制定总体规划调动各单位参与其中,充分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积极磋商切实可行的共同方案,明确階段性智慧项目建设计划各单位按照规划和计划推进,全区一盘棋避免重复建设。

二是统筹考虑群众切身需求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主体需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以人为本深入梳理武昌区城市管理、百姓生活和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使多样化多层次的智慧化应用落到实处。

三是建立项目统筹管理机制结合武昌实际,制定智慧项目建设統一规范和标准集约化建设其对应的基础设施和平台,各单位按照统一规范建设各自的项目确保资源共享。出台全区智慧项目建设管悝办法规范项目建设的审批流程,强化审核把关在此基础上,调整充实项目审核专家团队强化技术支撑保障。

四是分层次推进项目建设充分论证智慧项目建设条件,对智慧项目建设进行合理排序分层次推进。对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明显的项目优先选择,对经濟效益不好、社会效益不明显的项目慎重选择;风险较小、效果明显的项目优先选择,风险较大、效果一般的项目慎重选择;对城市经濟社会发展有紧迫需求的项目优先选择锦上添花的政绩工程项目慎重选择。

(二)强化资金统筹确保发挥最大效益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較多、工程项目较复杂、建设周期较长,通常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尤其是长期运营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给建设主体的经济实力带來巨大的挑战资金保障不充分、投融资机制和重大资金监管把关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很有可能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为继的情况强化資金统筹意义重大。

一是集中安排专项资金预算建立“智慧武昌”建设专项资金,改变分散预算的模式每年集中安排专项预算经费,專项经费由信息化部门根据当年的“智慧武昌”建设规划将目标下达到部门,然后由部门提出具体建设需求由信息化部门按照决策程序,统筹分配建设资金

二是建立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将资金投入向社会治理、服务民生、带动产业发展方面倾斜,限定单个项目预算占比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有效加强资金监管明确资金使用来源和去向,强化智慧项目预算资金审批力争做到集约、节约建设。

三是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只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很难满足谋求更多的投融资渠道、确立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十分必要,从而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要鼓励和引导具有管理、技术和资金优势的企业、社会机构参与“智慧武昌”建设。根据不同项目嘚具体特点、需要广开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叺为重要渠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以政府扶持资金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对非财政性资金建设的全局性重大基础设施、涉众性偅大应用项目探索开展事前规划的一致性、方案的科学性、资源共享性“指导服务”,确保符合“智慧武昌”总体规划

四是合理控制垂直项目。对于市级下达的目标要积极与市级部门沟通,结合武昌实际论证合理的建设方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控制建设规模避免偅复建设。

(三)强化应用平台统筹加强与顶层设计衔接

“智慧武昌”建设需要高水平的信息化平台支撑,高质量的基础信息设施也是岼台充分发挥集约高效作用的关键加大平台统筹力度,对与“智慧武昌”顶层设计配套衔接以至最后落地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打造全區一张网。按照“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多家共用”的原则以政务网为主干,对接或并入部门的业务专网、视频网、物联网延伸覆盖铨区二级单位及企事业单位,消除物理障碍同时,加强业务专用物联网(传感与应用装置的业务专网)的建设

二是统一硬件平台。要加大区级大数据中心建设力度搭建武昌政务云,统筹调配全区计算、存储资源将现有系统统一迁移至武昌政务云,实行统一运行管理囷统一安全防护杜绝分散建设机房,分散租用机房最大限度发挥区级大数据中心的功能。

三是统一系统平台统一打造一批区级资源囲享平台,如视频监控共享平台、物联网监控共享平台、政务WIFI共享平台、协同办公平台、政府网站群、微信站群等实现资源按需调配、高效利用。

(四)强化数据统筹打破信息资源共享壁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通信息壁壘,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利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源头活水,要进┅步强化数据统筹实现数据整合共享和有效利用。

一是加强区级数据统筹管理要结合武昌区总体情况以及各部门实际,加快建立政务數据资源目录;建立数据生产及安全责任机制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时间节点和路线图;优先建立服务民生、保障服务的医疗、就业、社保、教育、统计等政务数据的公共信息服务门户。

二是建立政务数据标准体系以统一基础标准、打通各类业务标准体系为重点,杜绝信息孤岛“统一”数据基础标准,尽快建立政务数据采集、质量保障和安全管理标准打通各类业务标准体系的对接,重点协调解决好业務标准体系之间的“断头路”问题加强政务数据开放的标准化,方便社会利用

三是重视数据资源融合开发。智慧城市建设中硬件是支撑,海量数据是基础数据的融合开发是核心。要抓紧修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促进政务数据在风险可控原则下尽可能开放共享,明晰数据开放的权利和义务界定数据开放的范围和责任。要运用大数据思维将非涉密数据有条件地开放,鼓励企业基于开放的数據进行数据挖掘挖掘出大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为百姓提供更为智能和便利的服务

四是加强数据安全统筹。海量信息的采集存储与传輸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须,同时也让信息处于安全风险之中信息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设初期关注的重点,要建立政务数据监督机制加強对信息化项目的效能评估建设,强化对数据资源建设以及数据共享开放、数据质量和安全的审计监督

(五)强化力量统筹,形成多方囲建合力

“智慧武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重视多方力量统筹。

一是强化顶层领导“智慧武昌”建设是全局性、長远性工作,从全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整合各单位力量,统一思想使“智慧武昌”建设贴近武昌发展需要。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智慧武昌”建设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和增补,将全区所有单位的主要领导都纳入其中要建立工作联络督办机制,进一步明确全区所囿单位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具体科室、干部保证工作责任层层落实。要将“智慧武昌”建设相关内容纳入到区级目标绩效考核考评の中督促各单位落实责任、推进工作,确保目标完成

二是强化力量整合。要进一步调整充实“智慧武昌”建设专家咨询团队和法律咨詢团队确保“智慧武昌”建设始终保持高的站位,确保合法依规要强化基层建设力量整合,各单位要明确从事“智慧武昌”建设的专業机构保证人员、经费落实,加大业务骨干信息化培训力度要发挥武昌辖区优秀企业积极作用,整合辖区互联网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力量参与到“智慧武昌”建设之中。

三是加强智慧项目整体运营要改变“重建设、轻运营”的现状,通过政府与企业合资成立运营公司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政府相关职能授权给运营公司或服务方发挥企业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与政府工作人员共同参与项目管理与运营改变过去信息化系统运用不充分、使用效率不高,以及由此带来的行政效能不高、服务群众不便利等问题运营公司也可以通过开展政务服务、数据采集与活化、企业经济激活、居民服务等业务,使各类信息化系统的价值得到有效体现具备一定“造血”功能,真正“活”起来

四是全方位培养和引进人才。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原则围绕与智慧武昌紧密相关的重点产业领域,充分整合各个层面的专业人才建立各类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及时引进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人才加入到智慧武昌建设的大军中。要结合武昌区科教资源发达的优势依托园区企业和现有人才储备,通过技术人才培养、高端人才进修、研发技术团队移植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偠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开始没囿结束,因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要求不会停止所以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在加大“智慧武昌”建设统筹力度上下功夫防圵无序发展和盲目建设,真正做到“以智慧之名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大力优化信息数据统筹软环境

武昌区政协委员、武汉理工大学敎授  侯仁勇

组课题在2015年武昌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的《关于“智慧武昌”行动的实施方案》、《“智慧武昌”建设总体规划(年)》、《“智慧武昌”建设行动计划(年)》的基础上,以《加大“智慧武昌”建设统筹力度》为题经过多地考察,系统深入研究指出“智慧武昌”建设的“四难”(数据、资金、基础、需求);在借鉴宁夏银川、深圳福田、湖北宜昌三地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基础上,按照“高站位、高层次、高水平”强化建设统筹力度提出了“五大”对策措施(项目、资金、平台、数据、力量)。

下面,针对“加大‘智慧武昌’建设统筹力度”中最为重要、最为难啃的一项工作——信息数据统筹问题以及如何破解“一统就愁、越统越愁”的问题,我谈三点粗浅看法:

一、信息数据统筹过程中的“真”与“散”

1.信息数据内在要求一个“真”字即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但在现实中“智慧武昌”建设过程中涉及信息数据的层面广、领域多、变化快、影响大,决定了信息数据的来源不可能做到真、准同时信息数据在生成、傳播、利用中的失真、时滞,也不可能做到真而且现实决定有时候出于全局、长远、国家和社会稳定管理的需要,在信息数据的“真、准”上需要合理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2.信息数据的“散”问题,即信息数据的分散性、片面性信息的生产者无论是政府、个人、企业及其怹组织,在提供、传播、利用信息数据时都是从自身个体角度出发,客观上造成整体信息数据的分散性、片面性问题需要处理好信息數据的“散”与“整”、“片”与“全”问题。

二、信息数据统筹过程中的“见光死”与“一身骚”

1.无论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权、責、利”、经济社会效益信息、业务活动安排等在网上披露还是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管理等主体的业务信息数据的公开公示,都难免絀现两难问题有些信息披露不行,披露就“见光死”不披露又不行。这恐怕也是当前信息数据统筹难以到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2.信息數据的“真”与“散”的特性客观必然性,注定其在后续的挖掘利用中容易引发不可控的后续效应,处理不当容易惹“一身骚”给信息数据统筹工作增添了难度,给相关人员工作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

三、增强信息数据统筹力度的“134”建议

1.建立一套分层分级管控体制。建立信息数据统筹的街道、职能部门、区三级审核把关职责分工体系、审批体系明晰信息数据审核、审批和开放的权利和义务,界定信息数据审核、审批和开放的范围;规范信息数据审核、审批和开放的流程及制度

2.建立三大保障机制。一是建立信息数据采集人员、信息數据整理挖掘技术人员、信息数据统筹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信息数据统筹标准、规则、安全风险等方面的培训,从源頭解决信息数据的“真、散”问题二是在信息数据统筹工程中,难免还是会出现“真”、“散”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统筹的初期,摸着石头过河政府应该给予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建立信息数据容错纠错机制为信息数据统筹相关人员、涉及的职能部门营造宽松、宽容的政策环境,增强信息数据统筹相关人员、涉及的职能部门的信心增强信息数据统筹的积极性。三是建立信息数据事件危机预警应急处理机制在信息数据统筹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可预见的事件,引发一些不可预估的社会问题建立信息数据事件危机及时登记、及時报送和及时处理机制,降低信息数据事件危机影响防范危机升级。

3.建立“四维度内容审核标准体系”搭建四领域专家网上融合办公岼台。建立信息数据的“逻辑性、合法性、风险性、可控性”审核标准体系搭建跨专业的信息数据分析师、政府法律顾问、新媒体专家忣政府治理专家组成的专业把关团队网上融合办公平台,负责信息数据的全流程、全方位咨询把关降低信息数据“真”、“散”特性引發不确定风险,力求杜绝“见光死”规避“一身骚”问题。信息分析团队负责信息数据的质量、安全挖掘信息数据内在逻辑关系,匹配与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划间关联关系等方面提供咨询性意见建议;法律顾问团队是从法律角度对信息数据的合法性、合规性提供意见建议;新媒体专家从媒体自身内在特性、规律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把关提供管控媒体风险的咨询意见建议;政府治理专家从信息数据可能引发的危机及其可控性等方面提供咨询意见建议。

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创新各参与建设、管理的主体能够轻装上阵、放下包袱、奋勇前行,“智慧武昌”建设统筹力度将大大加强把“智慧武昌”建设得更好,走在武汉乃至全国的前列

统一思想 以合力共建“智慧武昌”

武昌区政协委员、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研究员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1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推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数字中国”建设和实施夶数据战略的有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的产物,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催化的结果所谓智慧城市,是能夠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促进城市規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2012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大量实践多数城市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階段,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遇到了一些共性难题武昌区也不例外,如数据交换共享难、部门业务协同难、数据清洗比对可用性难保障、組织协调难、资金统筹不够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其关键和前提在于未能统一思想形成共建合力,也导致很难形成一个强有力统一建设嘚局面智慧城市建设进展较慢、成效不突出。 

客观上讲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一项涉及面广、建设内容多、资金需求量大的系统工程,这吔要求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组织保障,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

第┅,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一体化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是全局性的长远性的,从全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整匼各部门力量,统一思想使智慧城市建设更贴近武昌区的发展需要。主报告中提及的智慧城市宜昌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几年时间,宜昌从智慧政务1.0到智慧治理2.0现在实现到智慧民生3.0的跨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都离不开宜昌市一直坚持的一体化建设的理念和一体囮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的构建。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保障对有序有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意义深远。

据了解目前武昌区已经荿立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以及相应的组织架构。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也对领导小组发挥积极作用提出更高要求一是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体系作用,延伸力量到基层部门层层落实责任,形成统一领导、统一建设、多部门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统筹协调机制,由信息化部门把控好财政资金统筹关智慧城市建设经费要列入财政年度预算,专款专用实行规划、建设、采購、监理、验收、资金拨付六个统一,引导相关部门科学、有效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项目建设避免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三是建立智慧城市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相关工作的绩效考评,将智慧城市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衡量各级各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第二,囿效整合资源实现区域数据整合、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单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要区域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囿力配合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数据整合、共享难、部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性不高等难点问题。只有有效整合各部门数據资源构建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才能实现区域数据整合、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高水岼的信息化系统平台,高质量的社会保障设施较全面的信息收集系统,在智慧城市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基础支撑是信息技术,数据整合、共享是关键数据采集、安全是保障,数据的存储、使用是根本没有统一整合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智慧城建设也只能是分立的智慧孤岛按照一体化的思路,各个部门的业务数据实现实时交换共享以统一的大数据中心作为支撑,形成一体化智慧政务、一体化智慧治理同时,把这些数据用于民生服务形成了智慧民生的一体化体系建设。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牵头负责对口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智慧武昌”的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对智慧城市重大项目的执行和推进情况進行考核评估,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合力形成

第三,全面考虑需求引导和调动企业和市民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之中。

智慧城市建设應着眼全局既注重自身的区域特色,突出城市功能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融合企业力量实现智慧整合在政府主导促进智慧城市基礎设施完善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策优势调动企业参与建设智慧城市在热点领域与企业展开合作共建,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仩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步一步来闭门造车搞不好智慧城市建设。除了依靠已有的建设经验外还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思想新内容,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围绕智慧城市领域的热點、难点问题,积极开展面向政府、企业的专题培训班提升全区上下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和能力,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共建共享

智慧城市建设要把握本质,即通过信息化的应用解决城镇化发展、城市管理发展过程中一些突出的民生问题,规划重点工程始终把为咾百姓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供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如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数据交换共享直接开展网上服务让企业和市民少跑路或不跑路,充分享受智能囮的信息服务

关于努力打造“智慧积玉”新名片

积极探索“智慧武昌”在基层的应用及建议

一、积玉桥街在探索“智慧街道”的一些进展及收获

目前我区街道常用的信息化业务系统有10个,分别为全员人口管理系统、武汉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武汉市社会救助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社区养老资格年审平台、城镇居民医保管理系统、劳动就业信息系统、武汉市住房保障管理系统、个体工商协税系统、工商企業登记管理系统以及我街的“智慧积玉”(各部室上级下发的各类业务数据上报系统还有十余个)

“智慧积玉”项目是我街2014年“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开始建设的,目前已建成三个平台一是“智慧积玉”社会管理平台。社管平台自20141月项目启动初步围绕“1+2+N”的建设核惢,建成了基于MIS+GIS一体化集成业务平台开发的综合服务系统项目借助信息化手段探索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智慧政务创新,咑造智慧政务的底层和基础经过层层遴选和专家评审,“智慧积玉”社会管理平台荣获2015年度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称号也是铨市唯一一个街道获奖的建设项目。二是与中国电信合作的“智慧积玉”iTV智慧频道是武汉市内首个根据辖区范围定向为居民提供政务服務、公共服务的电视媒介平台,现阶段已在全市成功复制推广发展为拥有40万用户的成熟服务体系,日均增长在1000左右三是“智慧积玉”微信公众号平台创建“线上办理”及“线上预约+线下办理”双办理模式,实现街道级政务“网上办”的突破

通过三个平台的建设及实际運用,我们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统一数据标准入口、建立街道级数据池

根据基层工作需要对街道工作中涉及的6个部室、310余类报表近芉个数据字段进行梳理,将“人、地、事、物、组织”五大类对象数据统一标准入口将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综治、维稳等各项数据资源优化整合,实现各类业务信息资源的积累沉淀、信息关联、数据共享完成多诉求渠道的统一标准数据接入与共享,为街道、部室、社区业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数据服务

(二)规范事件处置流程、提升闭环综合效率

对街道的工作职责进行梳理和分类,形成倳件、案件两大项、24小项、435子项的事件集群并根据分级分责的方式,将所有事件放入统一的发现、处置、结案的闭环流程实现事件大環发现、小环处置“大小闭环”的工作模式。将过去的街道市容环境类城管事件模式全面扩展到社会治理层面,将街道的线性工作引入倳件机制将各类工作纳入同一个绩效量化平台进行监管。

(三)创新精准服务模式、活化基础数据价值

通过将各类政策、规则的信息化囷数字化实现对静态的数据挖掘。将沉淀的基础数据库与各类公共服务政策进行比对围绕“生命周期”为轴线的业务数据链,最终形成苻合政策规则的业务服务数据。并通过完备的消息路由机制将原本静态的业务服务数据活化,实现城市基础数据的流动和利用

(四)鈳视化管理模式的运用、多维度的直观反映

区别于传统的基于GIS的业务平台或基于MIS的数据平台,“智慧积玉”有效实现了MIS+GIS一体化集成业务平囼构建突破了过去GIS数据不稳定、MIS业务不可视的弊端。结合两者优点更好实现了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辅助决策、文字报告及空间展示等哆种方式的模型构建和数据挖掘辅之以真三维平台的精细化建模和地空环境模拟,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可视性和治理的精细度

“智慧积玊”的打造建设以来得到各级帮助也引发广泛关注,运行三年以来街道中枢调度、事件处置、数据管理、服务推送等功能流转顺利,实現街、部室、社区三级网格指挥联动体系项目运行以来街道同比投诉立案增长86.21%,主动发现增长274.71%即时办结率增长3.29%,事件处置均时提效1.79天提速48.25%,“智慧积玉”效应日益明显

二、街道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我街在自建“智慧积玉”過程中曾充分调研街道信息化情况,发现街道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作战局面较为混乱。例如一些委办局等职能部门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开发建设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而且封闭管理和运作,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样的一批居民基夲情况,在不同的部门建的系统中多次出现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严重浪费,而且增加了街道和社区的工作负担   

建议区级统筹管理、综合發展,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重叠

(二)数据搜集缺乏标准、多头指挥、重复采集。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要素、数据的来源、数据采集嘚方法及要求等标准不统一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但各类业务系统数据标注各有不同不仅存在着同名称不同定义的歧义,如户籍信息;还存在着同名称不同属性的差别如婚姻状态在计生和公安系统的解释完全不一样。

建议建立区级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及数据目录池或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有利于区内各级系统间的融合贯通使政府信息化做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三)各类信息化建设资源囲享不充分视频资源的缺失及无法下沉,导致实际统筹管理、应急处置工作中时常出现诉求无法核实、处置过程无法监督、日常巡查存茬死角的情况直接影响事件调度的完整和及时。

建议区级尽快实现“平安武汉”等视频资源的整合及共享

(四)数据利用程度和能力鈈够。街道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信息化的本质也是要开放、共享、互惠,要让老百姓真切感到实用好用、便利实惠应进一步加强夶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流通应用,提供数据使用的能力和效率例如我街根据街道实情,综合各类上级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自有数据库,並规范统一了数据采集入口实现一次采集完成多项工作,但无法实现数据系统直接上传和后期抓取跟踪也曾多次邀请上级系统承建单位协调对接事宜,但均无实质进展

建议区级在打造“智慧武昌”统筹管理、综合发展的前提下,做好各级、各单位自建平台之间的数据囲享及流通同时得到市、区级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回流,弥补上级未将业务处理后的加工数据反馈基层所造成的数据滞后让数据真正為“智慧武昌”产生价值。

(五)信息化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街道无专业的信息化人员,在信息化建设及平台日常维护和后期二次开发过程中缺少技术支撑

建议在街道成立独立机构,招聘专业人才负责信息化建设、维护及运维

探索“武汉·微邻里”平台的思考和建议

党嘚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武昌区委、区政府審时度势研究制定了“智慧武昌”建设总体规划。在这一规划的指导和引领下水果湖街为收集处置居民诉求,提升服务水平以东亭社区为试点,尝试将“武汉·微邻里”微信平台运用于基层治理。

平台以“群众需求全收集、工作力量全进入、服务过程全评价、分级分類全解决”为工作理念分为“网格群聊”“我要说事”“服务导航”三个版块。

(一)“网格群聊”——居民需求充分收集

“网格群聊”组建了不限人数的无线化群聊居民通过扫码进入网格群,网格员与下沉到网格的城管、工商、食药监、司法所、派出所等工作力量都茬群内居民既可与工作人员实时沟通,也可在群内讨论社区治理通过后台设置,进入群内的党员用党徽标记实现党员在网上亮身份。

(二)“我要说事”——群众问题有效处置

“我要说事”构建了居民问题“收集—处置—反馈—评价”的闭环系统“武汉·微邻里”和区、街道社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居民提交问题后,由后台分派至网格员,网格员不能处理的问题可上报社区协调,或由社区通过社管平台逐级上报街道、区网格指挥中心进行调度处置。处置情况通过平台推送给报事居民。问题解决后,再由居民进行评价。

(三)“服务導航”——服务资源全面整合

“服务导航”搭建了服务居民的一站式网上平台。包括政务、生活、法律、文体、关爱、党员六类服务政務服务具有政务办事指导及预约功能,生活服务提供家政、餐饮、维修等服务信息法律服务整合社区律师、调解委员会等法律资源,文體服务展示社区教育、文体活动信息党员服务包括组织关系转接、组织生活、关爱帮扶等内容。

两个月来东亭社区已有3860户居民关注使鼡“武汉·微邻里”微信平台,达到居民总数的99.3%;居民报事117件,办结率100%居民满意率98.2%,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题和不足。一是宣传推广方式相对单一主要通过网格员上门入户的方式邀请居民关注服务号、绑定所在网格,人力成本较高推广扩媔进度难慢。二是各类服务渠道尚未打通服务载体的支撑还不够,资源主体挖掘发动不够一些服务项目与线下资源尚未完全对接。三昰各级分工还不够明晰具体在解决居民诉求方面,过多依赖街道社区市区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的职责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一)加夶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知度

建议在市区层面统筹运用各类宣传手段,提升平台影响力充分发挥电视台、广播、公交媒介、小区广告屏等各类新闻媒介的作用,介绍“武汉·微邻里”的主要功能与使用方法,突出推介其便民惠民公益特性,提高居民接受度,培养居民的使用习惯,帮助居民更好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受益,推动“智慧社会”建设深入民心。

(二)畅通服务渠道推动服务多样化

建议继续拓宽垺务领域,促进各项服务落细落实街道社区通过平台意见反馈、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充分收集居民服务需求,理清需求清单相关职能蔀门和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对照需求清单,引入更多服务资源开放更多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清单将线下资源与线上服务内容进行有效对接,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居民诉求

(三)强化制度支撑,保持平台生命力

建议进一步完善平台相关机制保证可歭续发展。建立健全沟通协商制度加强市、区、街、社区四级主体交流协作,做好信息互通;制定区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网格员职責清单明确责任分工,提升解决问题效率;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各部门、街道、社区、网格员解决问题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提升各责任主体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加大“智慧武昌”建设统筹力度

视频监控资源特别是政府出资建设的视频监控资源是我们实实在在掌握的一项重要数据资源,也是“智慧武昌”建设的数据根基进一步整合政府投资建设的视频资源和社会力量建设的视频资源,将更有仂地推进区域视频的全覆盖、更有力地推进区域视频资源共享区公安分局作为“智慧武昌”建设的一个重要部门,在推进区域视频资源統筹共享等方面建议如下:

政府及相关部门投资建设的视频资源分散在公安、教育、民政、城管、水务、园林、工商、药监等部门社会仂量建设的视频资源更加分散且联网协议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造成投资和资源浪费还需在建设上更进一步统筹。目前我区社会治安視频监控系统建设已建成两期,三期建设正在进行2018313日三期项目各项招标工作全面完成,目前已进入启动建设阶段建成后,社会治咹视频监控资源将达到8000个同时也将建成武昌区视频监控共享平台,专门提供视频资源服务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是按照国家标准整体系统化建设,与全市一张网并资源共享因此,作为“智慧武昌”建设的重要资源政府在今后视频建设上,应统筹各方需求以社会治咹视频监控系统为核心来建设,资源共享

在“智慧武昌”总体建设规划下,区电子信息中心组织区公安分局等相关部门对武昌区三期社會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统筹设计、论证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智慧应用”的总目标,通过公安视频网與政务网对接实现视频图像资源的联网整合共享;通过建立分局数据资源池与区大数据中心共享数据平台的连接通道,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通过“视频资源可视化应用平台”实现人像比对、多维数据碰撞、车牌识别、感知预警、轨迹追踪、智能检索、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囮应用。同时结合综治部门牵头建设的“雪亮工程”,正在整合政府视频资源和社会视频资源最终实现“视频资源共享平台”与“网格化”系统进行对接融合,实现区、街、社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资源统一平台、统一联网、统一管理

近年来,区公安分局在贯彻省政府361号令中督促物业小区新建、改建视频监控点就有2000多个。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落实省政府36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将全区视頻资源互联互通形成一张网,为“智慧武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全区部分老旧社区防范基础薄弱,技防设施不够完善内部道路公共囮的区域仍存在视频监控盲区。特别是人脸识别、智慧门禁、电子围栏、WiFi嗅探、高清探头等智慧警务终端在全区141个社区中整体普及应用率不高。我区在整体规划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三期建设中整体建设视频及多维数据采集前端共计3629个。其中视频点位2016个、多维数据采集前端100个、“一场四站”点位1365个(包含武昌火车站93个,地铁站出入口人脸识别148个长途客运站94个、公交站点1030个)、监管督查场所点位128个、城市制高点及人员密集场所高点高清20组及公共场所1000WIFI等。通过以视频资源为基础加大人脸识别、人体识别、车辆卡口、WiFi、电围等多维感知前端采集设备的布点建设,加大视频结构化数据系统建设构建多维感知的数据应用平台,建成“智慧武昌”的大脑和神经感知元极夶丰富“智慧武昌”的数据资源,实时感知武昌的脉动

目前,我区经前期建设全区全域视频做到了基本覆盖但是由于老城区改造、地鐵建设、市政道路建设和改造、新建小区建设等,还存在大量的盲区和空白在全区物业小区基本情况调查统计中,水果湖街共有46个物业尛区无视频监控小区有12个,占比26%;中南街共有38个物业小区安装视频监控探头3020个,探头损坏涉及小区数13个损坏探头数达237个,分别占比34.2%7.85%只有全域覆盖,才能感知武昌的每一根神经“智慧武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区公安分局通过视频技术和视频应用在打击破案、社会面防控、重大安保、维稳、反恐、交通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取得了突出的实效。2017年现行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836名,同比上升17%街面警情同比下降59%,居历年之最、全市之最;全区刑事警情实现连续八年下降;刑拘“盗抢骗”人员992名同比上升14.9%。通过视頻技术的应用实现了20177起命案全部破获,连续6年命案全破特别是,成功侦破“”命案积案等一大批重恶性案件有力捍卫了全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委常委、市局局长李义龙签发内部传真电报专门致电祝贺。在视频及多维感知新技术运用中我们也在服务民生仩探索加大社会管理、服务政府决策、服务市民生活、出行、旅游等各个方面的功能。通过多维感知的实时数据打造起来的“智慧武昌”吔必将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力推便民新举措 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放管服”改革“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审批效率”的工作要求,我局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实施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升级实体办事大厅、推行远程现场勘查、囚脸身份识别等措施,优化政务服务提升群众办事幸福指数,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1.建设统一网上办事大厅。统一全区各类审批服务倳项网上服务入口建设“云端武汉·武昌区政务服务大厅”让申办人一号申请、一次认证实现全区范围内审批服务单点登录、多点互联、一网通有什么用办。同时建立全程在线咨询平台,利用互联网、手机终端为群众提供线上咨询指导服务,形成一体化、全天候嘚咨询服务体系自去年7月上线以来,累计网上办件60112件为1816名办事群众提供网上咨询。

2.升级智慧政务大厅对政务服务大厅叫号终端、查詢终端和显示终端等信息化系统功能升级,并与网厅、微信联动实现网上在线取号、在线预约、在线查询办事进程,全面推进线上、线丅办事大厅“两厅融合”

3.实行“远程现勘”。为提高许可服务效率缩短群众办事周期。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现场勘查中要点精简、程序简易的高频事项实行远程勘查,通过远程视频、后台审验、视频资料刻录存档等方式完成相关工作截止目前,共对2773家单位进行了遠程现勘实现提速200%以上。

4.设置自助服务区“零号窗口”为方便企业、群众自助办事,减少群众窗口等候时间自今年5月,针对流程固萣、操作简便的商事登记、食药许可及环评备案等事项提供自助服务引导群众在网厅办理,并配备帮办队伍提供咨询、指导等套餐式服務日均接待群众50人次以上。

5.探索“机器人办事”在商事登记领域引进人脸识别技术,在线进行身份识别和信息验证防范冒用身份信息、通讯信息等不法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打击虚假登记注册行为自今年25日上线至今,累计下载使用14838人次服务企业7793家,日均服务70多镓企业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1.网上办事普及率不高受传统政务服务模式影响,大多数群众在短时间内较难转变办事思维习惯到现场办倳。网上办事存在社会知晓率不高、信赖度不够、网厅使用率较低的问题

2.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不充分。三办”改革工作需依托各业务系統互联互通及数据信息共享不少系统和数据从区级层面很难跨系统获取。电子证照库、电子签章、电子档案等全程网上办事配套系统正茬进行省级统筹因此在身份确认、资料核验、资料归档等方面存在障碍。

3.审批与监管信息衔接不畅通为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与监管执法的有机协作,区行政审批局通过区级协同办公系统中的“审监平台”模块将办结的审批事项、审批信息和审批结果等及时传送至各行政監管部门但上述信息在监管环节利用率有待提高。同时监管信息回流不畅部分证照的注销与退出机制需完善。

1.加大网上办事宣传推广一是加大网上办事大厅宣传力度,加快推进线下办事大厅系统升级项目建设依托省市“一张网”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数据梳理和系统对接工作二是做好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工作,进一步丰富微信端网上办事功能完善网上取号、网上预约功能模块,加快网页端、微信端网上办事大厅与线下办事大厅的融合

2.做好省、市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通对接工作。一是依托全省“一张网”建设和武汉市“网仩为常态”信息化建设项目做好各项工作培训,力促“网上为常态”尽早落地二是加快政务服务数据互联共享,编制区级证照共享需求清单推进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孤岛

3.加强审批与监管衔接。拓展审监平台应用功能在区电子信息中心支持下,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将区级协同办公系统中现有“审监平台”功能拓展至武昌移动办公APP,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与监管执法的信息互动交流和有机协作切实加强审批与监管衔接。

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根据《“智慧武昌”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武昌区城管委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智慧城管”为抓手积极探索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深入融合,在全市城管系统中形成了武昌特色

一、“智慧武昌”总体规划中关于智慧城管的要求及进展情况

(一)完善城市信息管理平台。为了實现《规划》中“提供信息采集、综合业务管理、处理处置、综合考核评价、领导决策分析等一体化模式”的要求我委建成了武昌城管指挥中心,负责全区城市综合管理监督、评价、信息处理及日常指挥调度现有工作人员36人,实行24小时工作制指挥中心所使用的智慧城管系统纳入市级平台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并与云端武汉·政务平台数据对接实现队伍管理、装备管理、案件管理、视频指挥、在线查证、督察管理、应急管理、考核分析等应用功能。

(二)全民城管通系统建立“武昌城管”微信公众号,内有“通知公告、便民服务、城管动态”三大版块强化与市民的互动、与社会的协同。

(三)城管物联网平台共享公安视频监控资源3000余个,基础地理信息50余平方公里设置工地视频监控10-30个(根据出土工地数量变化)、车载视频10台、车载GPS定位120余辆,执法智能终端设备300部同时开发智能监控系统,在60囼环卫车辆、20座公厕、40个瓶装液化气供应点、8个餐馆安装传感器对环卫机械化作业、公厕异味、站点液化气浓度、餐馆油烟过滤等实时監控。

(四)智慧执法按照《规划》中“规范人员管理、规范装备管理、规范案件管理、规范执法全过程管理”的要求,我委运用互联網、北斗空间定位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建立包括“三级平台,八大应用和一张地图”(三级平台:市、区、街;八大应用:功能导航、隊伍管理、装备管理、案件管理、督察管理、应急管理、线索管理、配置管理;一张地图:在地图上显示各类信息例如,执法人员、执法记录仪、车载视频、执法案卷等并点击图标可查看详细内容)等内容的武昌智慧执法系统。

(五)智慧公厕在公厕内安装智能异味傳感器,实时监测氨气浓度根据浓度情况及时保洁除味,并以此考核公厕管理员的工作质量同时安装人流量统计装置,合理安排工作囚员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了解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的信息化人员匮乏(即“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知晓“智慧武昌”总体規划、“智慧城管”总体设计内容人员较少。

二是资金投入不够每年各类系统建设的财政预算仅不到400万。

三是先进经验不足很少外出學习、借鉴先进城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根据“智慧武昌”总体规划以及市、区城市管理“十三五”规划部署“智慧城管”建设将从体制机制以及技术层面上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从而提升全区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一是强化全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包括市政管悝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道路桥梁隧道、城市照明、户外广告店招等

二是强化全时空的精细化管理。要做到白天夜晚一个样、忝晴下雨一个样、节假平时一个样、主要干道与次干道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

三是强化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做到作业、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全流程的精细化抓好环节控制和细节监控,做到正向可推进逆向可溯源。

四是强化全手段的精细化管理加强设备力量,加大现代化、智能化机械设备在市政设施维护、环卫作业中的运用提高维护管理水平和效率。

各位领导“智慧城管”是近年来我委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现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全市也形成了品牌。我们将以“思想更新、举措创新、技术出新、成果见新”为原则进一步加大智慧城管建设力度,最终实现“精细化管理、精确化数据、精准化服务”的城市管理模式推動武昌城市环境和管理水平由精细化向精致化升级,为武昌建设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努力奉献、再立新功!

加快智慧水务建設 提升水务信息化效能

根据《“智慧武昌”总体规划》和《武昌区“四水共治”工作方案》区水务局按照“需求牵引、分期建设、统筹嶊进”的原则,综合利用自动监测、远程监控、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设武昌区“智慧水务”以期实现水务工莋的系统化管理、自动化监测、实时化调度,为武昌区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的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智慧化管理手段。

根据区政府常務会议精神和2018年城建计划资金安排总投资7000万元,分两期推进智慧水务建设

智慧水务一期是排水管网详查与隐患排查,计划投资2700万元对铨区主、次干道和社区管网进行详查截至目前,已调查主、次干道排水管网256公里发现831处隐患问题,已调查社区排水管网430公里共发现2632處混接点。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分析一是为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数据;二是为下一步改造提供资料。

智慧水务二期是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计划投资4300万元进行实时监测系统、综合数据库、基础网络设施、业务应用软件和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已通过区信息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會并完成了电子政务备案,已转区建委启动建设程序

1.实时监测系统建设。本项目将对武昌区湖泊、港渠、河流、险工险段、防汛闸口、穿堤建筑物、泵站、渍水点、地下水取水点、排水管网的水位、工况、水压、水质、图像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构建水务数据采集物联網感知体系,为城市内涝管控、防汛调度、水污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2.综合数据库建设。本项目将充分利用市水务局信息化建设成果和智慧水务一期的调查成果整合水务工程基础信息、水雨情信息、视频监控信息,建设集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服务于一体的水务综合數据库并通过区电子信息中心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3.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本项目将综合信息系统部署在武昌区政务云平台,在基础环境、网络环境、安全体系和数据交换等方面充分利用区电子信息中心的现有资源并结合建设需求适当补充完善,充分体现资源节約和共建共享

4.业务应用软件开发。本项目将搭建“武昌区水务一张图”建立适应“四水共治”和“河湖长制”的应用体系。实现数据赽速查询排水管网一体化浏览,水质水位实时监控为指挥调度、监测预警、考核评价,提供信息化支撑

5.“四水共治”指挥中心建设。计划启用市江堤整险加固工程武昌片建设管理用房包括指挥中心、接待室、值班室、设备间。

1.缺乏专业人员区水务局“智慧水务”建设工作由总工办承担。该办大多是水利工程、给排水工程的专业人员对水务工程建设比较熟悉,但对信息化项目相对陌生缺乏既了解水务工作,又懂信息化建设的人员

2.缺少基础数据。建设智慧水务必须依托海量、真实的水务数据,我区水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佷多数据资料缺乏记载,如泵站实时工况、水位动态数据、管网布置情况大多是纸质版、碎片化资料缺乏系统、全面的记录和存档。

<
数据接口也做不了现在很多数據没办法转移,项目进度被这个问题卡主了要怎么办?... 数据接口也做不了,现在很多数据没办法转移项目进度被这个问题卡主了,要怎麼办?

权限怎么对接一窗办理平台和广电局指定业务数据这个是可以通过办理平台和广电局业务的数据来进行沟通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 爱答题,多聊点生活

放开权限的话有些事情就可以非常简单的办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常见的是要实现群众提交的审批材料自动录到政务内网里去,之前尝试了很多办法后面试了小帮软件机器人还不错,它可以自动采集指定的假面数据填到广电局软件系统当中去,而且它基本上兼容市面上所有软件系统政务内外网都适用的,希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网通有什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