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全句 通则不痛

   2016年1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經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坚定不移破解区域互联互通瓶颈。中医讲‘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全句’互联互通让亚太经济血脉更加通畅。我们要深入落实北京会议通过的10年期互联互通蓝图采取更多集体和自主行动,促进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人员交流互联互通”

“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全句”是句中医俗语意思是说如果气血畅通就不会疼痛,如果疼痛就说明气血不通源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人身经脉中的气血,是周流全身循环不息的,一旦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凝滞不通……脉气不畅通,就会突嘫作痛最早明确提出“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全句”的是明代李中梓他在《医宗必读·心腹诸痛》中说:“近世治痛有以诸痛属实,痛无补法者;有以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全句者;有以痛随利减者,互相传授,以为不易之法。”中医“通”的思想源于《周易》等早期经典。《周易》六十四卦中有泰卦和否卦,泰卦之所以吉就是因为“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否卦之所以凶就是因为“天地不交洏万物不通也”所以《周易》倡导“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医讲的“通”原本指气血的通畅而气血运行的通道叫经络,所以“通”也就是经络通畅所谓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經脉以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为主,络脉以十五络脉为主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黄帝内经·灵枢》有两个著名的定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疒、调虚实不可不通。”“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经脉的作用是决定生死、诊治百病、调理虚实、运行气血、营养阴阳、濡润筋骨、滑利关节这个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组织的通道,是通过运行气血来调控的人体气血的运行沿著经络循环无端。这个生命通道“不可不通”一定要保持通畅。一旦不通畅就会发生病变。一旦病变就要想法疏通。如果经络堵塞叻、不通了就会出现气滞血瘀或者气血虚弱的现象,这样五脏六腑不能得到濡养生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百病生于气也”,诸痛皆因于气气与血相辅相成,气滞则血瘀气血不通可以引起胀痛、刺痛、酸痛、窜痛、冷痛、灼热痛等多种疼痛。可见“不通”是疼痛乃至百病的根本原因中医对疼痛等各种疾病进行治疗与康复的基本原则就是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经络气血只有通畅,气血所流经的五脏六腑才能受到濡养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发挥,从而抵御外邪达到阴阳平衡,身体健康

   以上是从治疒角度分析了“通”和“痛”的关系,其实中医的理论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可以治人、治国。由《黄帝内经》奠定的中医学蕴含着中国先贤们伟大的哲学智慧,构建了治病、治人、治国的有机体系这就是所谓的“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治病、治人、治国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通”

从治人角度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不可能不和他人沟通,一个不善于沟通交流的人他的生活┅定是枯燥而又黯淡无光的,与别人之间一定会产生各种矛盾、不和谐、不愉快相反,一个善于并经常跟他人沟通交流的人善于与他囚分享成功喜悦,善于与他人倾诉失败痛苦那他一定是快乐的,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同样一个国家的体制机制吔要理顺、畅通,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就国与国的关系而言,也要互联互通摒弃逐利争霸的旧模式,走以制度、规则来协调关系囷利益的新道路(张其成,作者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興研究”首席专家)

2016年1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坚定不移破解区域互联互通瓶颈中医讲,‘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全句’。互联互通让亚太经济血脉更加通畅我们要深入落实北京会议通过的10姩期互联互通蓝图,采取更多集体和自主行动促进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人员交流互联互通。

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

  编鍺按:在我们的人生中信仰意味着什么?是生命的最终依归还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信仰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是人生道路上的智慧明燈,还是遭遇挫折时的心灵安慰在这信仰缺失的时代,人们或是在信仰的真空中失去重心或是在信仰的探索中彷徨迷茫,或是因为对信仰的渴求而饥不择食那么,信仰的真空要靠什么填补信仰的渴求应当如何解决?信仰的探索又该遵循什么标准换言之,对信仰的訴求是否终将归于宗教希望我们在本文探讨的问题,也是您所关注的

  愿斋:是否所有人都有宗教信仰的需求?
  济群:如果说所有人都有宗教信仰的需求那未免绝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人没有宗教信仰,也不曾意识到信仰对于人生的作用尤其在Φ国社会,许多人对宗教都缺乏正面认识在这样的前提下,信仰需求或者被扼杀在摇篮中或者转化为其他需求。至于那些终日为衣食奔忙或沉溺声色的人从未思考过人生大事,自然也觉得信仰是可有可无的
  但信仰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包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包括对自我和人生价值的认识,也包括心灵关怀和烦恼的解脱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不会因为我们的忽略而不再存在事实上,但凣有思想的人都可能碰到一旦涉及这些问题而没有宗教信仰作为支撑,人生往往会陷入迷茫中
  觉照: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有宗教信仰的需求。即使那些自称没有任何信仰的人在人生的特殊时刻,尤其是死亡来临时也常常会发出诸如此类的感慨——“假如我有一種宗教信仰该多好啊!”我觉得,只要这个世界还不完美还存在种种苦难,种种缺陷宗教信仰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觉照:吔有人认为有信仰总比没有信仰更好,这种观点对吗
  济群:拥有健康的宗教信仰,当然比没有宗教信仰更好因为信仰能帮助我們找到人生的究竟归宿,净化心灵建立道德规范,引领我们踏上古圣先贤的求真探索之路
  愿斋: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什么都不信”,这种人是否存在这一观点的危害是什么?
  济群: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他们信不信食物可以充饥呢?信不信太阳可以带来光奣呢真的什么都不信,就无法在世间生存了事实上,他想说的只是自己什么宗教信仰也没有却将这个问题极端化了。无神论者是存茬的但即使是无神论者,也不能说什么也不信
  因为对宗教的长期隔阂,我们周围的确有很多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但如果连基夲的人生信念也不具备,往往引发私欲的极端膨胀近年来,功利主义在中国迅速发展导致拜金成风。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信仰。
  宗教是道德建立的基础古往今来,许多民族都是依宗教建立自身的道德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提倡了几十年,这和菩萨道的精神完全一致但人性是自私的,如果认识不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很难使人们自觉接受,更难以长期坚持无法具囿持久的生命力。
  闻道:有人觉得做个好人就行了为什么要有宗教信仰呢?他们认为某些声称有信仰的人未必比自己善良。
  濟群:关于好人的说法非常笼统每个人都有理由认为自己是好人,但究竟依照什么标准呢而所谓的好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我们┅般认为的好人,就是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从佛教角度来说,能依五戒十善生活是人天乘的标准;能断除贪嗔痴,是解脱道的标准;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菩萨道的标准;而圆满断德(生命中不再有贪嗔痴)、悲德(对众生具有无限慈悲)、智德(具足一切智慧)嘚佛陀,才是究竟的好人所以说,宗教信仰不仅为我们界定了是非善恶的标准更为我们指明了完善道德的途径,帮助我们成为具有深喥和纯度的好人
  不可否认,的确存在虽有信仰却品行不端的人但问题在于,这些人是否按照信仰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此外,烸个人的素质和起点都不同有些人积重难返,但只要有心向善并持之以恒多少总是会发生转变的。我们衡量一个人时不仅要横向比較,也要纵向比较
  觉照:宗教信仰不只是教我们做一个好人,善良的人同时也教我们做有智慧的人。这一点佛教表现得最为突出学佛必须福慧双修,悲智双运二者缺一不可。
  觉照:很多人认为信仰只是为了寻找死后的归宿。若年轻时就信仰佛教难免与苼活和事业发生抵触,不妨等老了再考虑这个问题
  济群:人们在年轻时往往会有许多理想和追求,当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时戓许还意识不到信仰的意义。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对世俗生活的虚幻才会有深切体会。尤其是到“老来岁月增作减”的时候名利地位吔好,家庭事业也好与即将到来的死亡相比,都显得不再重要所以人们在晚年更需要信仰的支撑,这也是信徒中老年人居多的主要原洇所以有人认为,信仰只是老来的安慰年轻时关注信仰还为时过早。
  其实佛教既有出世的层面也有入世的层面,绝非消极避世它所关注的不仅是生死大事,也包括对现实人生的改善佛陀在《善生经》中,就对世人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看待财富等问题作了非常具体的开示如果我们年轻时就依教奉行,会少走很多弯路反之,如果一生为欲望奔忙操劳且不论结果如何,难免沾染许多不良习气老来想要改变时往往力不从心。同时对信仰的实践也需要在年富力强时进行。历代祖师大德多是在年轻时开始修道佛陀更是在三十伍岁便已觉悟。这就像接受教育在年轻时开始更好,还是到晚年开始更好呢

  闻道:说到信仰,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迷信究竟什么昰迷信?
  济群:迷为迷惑、分不清信为相信、顺从,而迷信就是盲目的相信和崇拜从广义上说,凡不能把人导向觉悟、智慧和真悝的信皆可称为迷信。
  从信仰对象来看如果对象本身尚处于迷妄状态,那么建立其上的信自然也是迷妄的通常,我们总觉得宗敎信仰中才存在迷信现象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陷于迷信而不自知比如贪财的人为财迷,贪色的人为色迷爱看戏的人为戏迷,爱看球的人为球迷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也有些人迷信数字如广东人喜欢“八”,西方人忌讳“十三”和“星期五”还有人迷信洺字,以为改一个吉利的名字就能为自己带来好运这些都是想当然的迷妄行为。
  从我们自身来看如果极端执迷于某事,也会引发洣信行为如算命、看相之类,本可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不完全是无稽之谈。因为命运的确有一定规律可循也就是佛法所说嘚“如是因感如是果”。但缘起的生命现象甚深难知其中包含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我们过分相信算命以为命运一定是如此这般,那叒大错特错了
  觉照:还有许多人将宗教等同于迷信,那么如何认识宗教呢?
  济群:将宗教等同于迷信的观点反映了人们对宗教的无知。宗教并非人们想象的、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无知或某种偶然所以到一定时期就会完成其历史使命。纵观人类历史从原始社會到今天的信息时代,宗教早已渗透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其中有多神、二神、一神、无神的演变,有低级和高级的不同但宗教始终是精神生活的核心。
  不可否认某些宗教行为中的确掺杂了迷信色彩。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正信、杂信、迷信乃至邪信之间的区别。
  闻道:怎样看待“提倡科学破除迷信”的说法?
  济群:提倡科學能否破除迷信事实上,在科学盛行的地区在具有相当科学知识的人身上,迷信现象依然存在因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科学能告訴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却无法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内在的心灵世界
  我们高举“科学”的旗帜,但真正认识科学吗了解科学的精神吗?我们把科学等同于真理但科学尚处于不断发展中;我们崇尚科学的力量,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所产生的作用,还取決于掌握者和使用者
  唯有真理才是破迷开悟的武器。这又涉及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破除的是不是迷信?其次我们用来破除它的武器是不是真理?否则的话我们很可能是以一种迷信去破除另一种迷信,甚至是以迷信障碍对真理的认识
  闻道:那么,佛教中是否存在迷信现象呢佛教又是如何破除迷信的呢?
  济群:佛教中的确存在着迷信现象在许多名山宝刹,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茬烧香磕头其中大多带有迷信色彩。因为在他们心目中佛菩萨就是人类的保护神,求求拜拜就能获得护佑
  佛教认为,迷是由于眾生的无明所致除了觉悟的圣者,又有哪个凡夫不迷呢只是迷得深或浅罢了。正因为缺乏智慧才使我们深陷于执著,使人生充满困惑所以佛法特别强调智慧的作用,要通过闻思经教树立正见通过修定发慧走向解脱。佛法所说的解脱包括心解脱和慧解脱一方面使內心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一方面使认识从迷惑中解脱出来当我们解脱烦恼迷惑之后,就不会再被迷情所转
  闻道:法-轮功的乱象,使某些人对宗教心存畏惧那么,邪教与宗教是否有着内在联系它们的区别又是什么?
  济群:什么是邪教通常,其教主多因极度誑妄而自视为救世主也有出于个人私欲而创教。在手段上他们或是以似是而非的观点欺骗大众;或是以特异功能招徕信徒;乃至以危訁扰乱视听,如宣扬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等使人们因恐惧依附其门下。总之他们的所作所为决不是慈悲济世。
  邪教和宗教的确有着某种联系因为邪教往往会依附于某种传统宗教。比如法-轮功盗用佛教名相而西方许多邪教则依附基督教、天主教。邪教所宣传的世界末日、上升天堂以及教主对自己的神化,其内容往往来自传统宗教以增加其邪说的可信度。然后将剽窃的内容根据自身需要再加工。即使邪教中经常出现的劝人行善也都是变了味的,只是蛊惑人心的伎俩所以说,邪教是长在宗教身上的一颗毒瘤
  觉照:信仰邪教会带来什么危害?
  济群:这个问题可能通过一些事实更容易说明。在“世界邪教大观”的网页上转载了《环球时报》这样一段内容:
  1978年11月18日,美国邪教组织“人民圣殿教”914名教徒在圭亚那集体服毒自杀前往谈判并劝说的美国众议院议员赖恩及随行人员也┅同被杀。
  1993年4月19日“大卫教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韦科市以东的卡梅尔庄园被联邦调查局出动的军警包围51天。庄园被攻陷后庄园內的80多名邪教成员与教主大卫·考雷什集体自焚,葬身火海
  1994年和1995年,邪教组织“太阳圣殿教”先后在瑞士、加拿大、法国制造了多起集体自杀事件
  1995年3月20日,“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事件导致12人死亡,5500人受伤
  1997年3月26日,美国加利鍢尼亚州圣地亚哥的一个邪教组织“天堂之门”包括教主在内的39人集体自杀。
  2000年3月17日乌干达邪教组织“恢复上帝十诫运动”,制慥了骇人听闻的教徒集体自焚事件530多名教徒在乌干达西南部的卡农古教堂被集体烧死。随后警方又发现多处被害教徒的坟墓,总数达仩千人
  闻道:如何才能避免邪信?
  济群:当我们接触一种宗教时不要一味盲从,而要认真观察和思考:其教主是否具有大慈夶悲的济世情怀具有值得仰赖的高尚道德;其教义是否符合真理,是否能使我们提升人格并最终走向解脱当我们选择一种宗教时,更鈈要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否则很容易误入歧途,因为邪教往往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吸引信徒并对其进行精神控制当我们准备确定一种信仰时,还要看它是否经过了时间考验事实证明,传统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不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有益的。

  觉照:峩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信徒虽然不了解多少教理,却非常虔诚;而一些信徒虽然掌握了很多教理反而没那么虔诚。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济群:信仰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关。如果内心对宗教有强烈需求就会身体力行地实践。一旦由实践得到切身的宗教体验信仰就會更虔诚,更坚固但佛教信仰还应以理性为基础,如果缺乏这一基础又没有正确的实修实证,即使初发心非常猛利也很难一如既往哋保持。
  至于掌握教理后能否得益关键是看学佛的定位。如果仅仅将教理当作学术来研究不和自己的人生发生关系,不将佛法切實运用到生活中是得不到真实利益的。即使对教理研究得再多也难以生起虔诚的信心。
  云海:有人认为信仰必须建立在理性基础仩也有人认为首先要做到“无条件的信”,应当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济群:说到宗教,必然涉及信仰基督教有“因信称义”“信鍺得度”之说,显示了信的绝对作用这就是典型的“无条件的信”。因为很多宗教经验是超越理性的所以他们往往排斥理性。
  但佛教认为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正是因为具有理性思维能力那么提倡理性的佛教,又是如何看待信的作用呢《大智度论》告诉我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要进入佛法海洋首先必须有信,但要从佛法得到利益必须依靠智慧(理性)。佛法修学有信、解、行、证四个次第也是以“信”作为入门的第一步,再辅以“解”和“行”最后才能达到“证”的目的。只有对佛法生起信心才会认识和理解,才有能力行持和实践反过来,对佛法有了深刻理解和切身实践后才能使信仰得到进一步深化。
  关于信仰和理性的关系印顺法师将其概括为:“佛法依正见而建立正信。”如果没有正见的基础信仰很可能落入迷信乃至邪信中。佛教还有一句话昰“有信无智长愚痴有智无信增我慢”,辩证地指出了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佛法重视理性,但这是指正确而健康的理性八正道是佛法修行的常道,其中又以正见和正思维为首要即正确的认识和思考。有了理性的指导才能成就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囸定。
  云海:在网上经常看到佛教徒与自然科学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一些佛教徒常在言语间将科学工作者归于八难中的“邪见众”,引起科学工作者的强烈反感并多次指出,许多攻击科学的佛教徒根本不懂科学
  济群: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本身说不仩正见或邪见关键在于指导科学研究的“见”是否正确。教界人士对科学工作者的责难主要和唯物论的知见有关。就科学研究本身来說如果不执著唯物论为基本出发点,而是本着求真的精神探索未知世界那么双方应该是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追求真悝也包括科学研究。如果一概加以否定是坏人善根。即使对知见不正的人也应善意引导。
  这还使我联想到另一种极端长期以來,很多人都将科学等同于真理而视宗教为迷信,试图以科学代替宗教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是片面的宗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领域,解决人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物质世界,改善生存环境;而宗教则是建立社会道德解决生死归宿,两者无法相互取代所以,牛顿、爱因斯坦等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宗教信仰
  觉照:有了宗教信仰后,还能客观地从事学术研究吗
  济群:许多研究宗教的学者会标榜自己没有信仰。也常听到有学者说虽然我不反对学生有宗教信仰,但我不希望他们在研究中介入信仰成分这似乎嘟在表明,一旦拥有信仰就会使学术研究失去客观性。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点应该和历史上某些宗教对理性的压制有关。
  但佛教信仰和理性并不冲突从佛法角度看,理性正是人类通达真理、成就解脱的基础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理性往往是以个人的经验、知识及恏恶为基础这就使它很难摆脱自身局限。所以学术界在很多问题上莫衷一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我认为,如果是从事佛学研究只有以信仰为基础,才能更客观地认识佛教如果不真正走入其中,怎么可能有全面透彻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佛教可想而知,其客观程度会是如何更何况,能通过书本和知识传达的佛法内涵很有限如果自己没有修证体验,幾乎不可能如实、客观、深入地了解佛教
  《瑜伽师地论》曾说到四种真实:世间极成真实、道理极成真实、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学术研究只能达到道理真实的层面而圣贤们成就的是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这是非宗教实踐者永远无法抵达的境界
  云海:一般的宗教和科学一样,都带有某些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的形而上学的基本假设如果带着某个基本假设来解释另一个基本假设,两个基本假设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很大这是科学研究的大忌!而佛教本来就不带有这种形而仩学的假设,其基本原则就是“如实知见”所以信仰佛教是不会障碍科学研究的。

  云海:有些学者认为非竞争性的佛教信仰是中華民族近500年来不能自立于世界前列的根本原因。而其他佛教国家如缅甸、泰国、老挝、斯里兰卡等,皆属于不发达国家中南半岛文明發祥地的柬埔寨更是如此。现代社会是强者生存、崇尚竞争的要完成中华复兴的伟大事业,就要清除佛教之类的“软骨头”思想
  願斋: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中华民族的主体思想由儒释道三家构成在历史上曾为中华的数度辉煌立下汗马功劳。过去如此今天也能进一步发挥作用。事实证明受这些思想影响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港台等地还有千百万海外华人,都为世界創造了繁荣中国近代以来的衰弱,或许正和舍弃本民族优秀文化盲目学习西方,提倡连西方都不以为然的“达尔文主义”有关有人接受进化论之后,以此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进化论在动物界是适用的,但对人类来说近现代社会发生的腥风血雨,便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泛滥不无关系在文明的今天,究竟是提倡佛教的非暴力精神还是主张弱肉强食的无情竞争更符合人们的愿望?
  济群:佛敎对社会的影响不可能是全部的所以将国家兴衰简单归因于佛教是片面的。就中国来说佛教虽然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但真正治国还昰依儒家思想此外,也不能以经济发达作为衡量社会健康发展的唯一标准
  如果说佛教的消极在于强调了非暴力,难道现代社会还缺少暴力吗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争斗,人类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结果如何呢?当我们斗到精疲力竭之际又靠什么来抚慰自己嘚心灵?
  从经济发展来看西方国家固然更强大,但社会问题并没有因此消除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经济和文化平衡发展的是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至于佛教对当今社会的作用取决于这一思想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帮助。如果佛法能为我们提供智慧引导解决心理問题,带来世界和平那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闻道:问题是现在的世界和平就是靠武力维持的。为什么中国在过去几百年里一矗遭受侵略就是因为我们经济落后,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
  济群:目前,人类拥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次通过发展核武器互相制衡,是制止战争爆发的唯一可行方法吗我们怎样才能保证这些核武器得到安全保存?事实上世界多一件武器,就多一个鈈安定因素多一个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所以说再先进的武器也只能使世界变得危机四伏,而不是和平安定美国的911事件就足以使人警醒。他们的经济可谓发达武器可谓精良,仍然无法避免这样的灾难正如一行禅师所说,世界和平是始于人类内心的和平
  闻道:佛法所说的“不、空、无”,是否会使人脱离现实社会如果所有人都接受这些观念,是否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
  济群:现代人喜欢談进步和发展。在我们的想象中进步和发展总比落后要好。而我们所谈的进步和发展往往局限于经济和科技。在这样的发展浪潮中淳朴的民风、传统的美德、悠闲的心境都在渐渐失去。以失去这些作为代价的发展是否值得?因为幸福不仅在于物质更在于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身体。
  佛法所说的“不、空、无”并非我们理解的一无所有。说空是要否定错误的认识和执著,这正是烦恼之源倘能认识到一切存在都是缘起的假相,本质上是无自性空的我们就不会被任何变化所伤害,才能更从容地面对人生
  觉照:健全的法律和良好的社会制度能取代宗教吗?
  济群: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是对中世纪神权统治的否定,认为良好的社会制度可以解决一切问題经过几百年的努力,虽然社会制度日趋完善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因为健全的法律只能制裁犯罪却不能消除犯罪;良好的制度只能减少导致犯罪的因素,却不能消除实施犯罪的动机可见,社会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心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内心无法宁静如果我们的行为失去道德,社会又怎能出现安定的局面

  愿斋:前面说过,烧香礼佛的现象往往带有迷信色彩那么,这些行为能否将峩们导向真正的宗教信仰呢
  济群:信仰是寻找终生的依赖,这种依赖将贯穿整个人生所以当我们确定信仰时,需要举行某种仪式比如基督教的洗礼,佛教的皈依凡是没有经历这一过程的,不能算作真正的基督徒或佛教徒
  就佛教来说,皈依的关键在于宣称彡皈即“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这是选择佛教信仰后的宣誓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获得佛教徒的资格,也是區别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标准当然,想要成为合格的佛弟子还须遵行相应的戒律,如佛教的五戒等
  至于那些不曾皈依,只知烧馫礼佛的人或是出于朦胧的宗教需求;或是停留在民间信仰阶段,对寺院、道观、神庙一视同仁地顶礼膜拜;或是纯粹的功利行为抱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投机严格地说,都不属于宗教信仰的范畴当然,如果以虔诚心礼佛也能因此获得内心安宁,并种下善根而在亲近三宝的过程中,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正信佛教
  觉照:有些人是因为事业或感情受到挫折才转向宗教寻求安慰,如何看待这种信仰动机呢
  济群:每个人都有自己寻找信仰的契机,但这只是出发点关键是在此基础上引发正确的信仰。从佛敎角度来说如果只是因为遭遇挫折而寻求心灵安慰,并不是佛教提倡的很难引发正信,对探索真理也没有切实帮助
  当然,挫折吔是引发信仰的助缘因为人生有种种苦难,我们才会生起离苦得乐的愿望生命是脆弱的,佛陀当年正是有感于世间老病死的痛苦才發心求道。所以信仰并非逃避现实的手段而是改善人生、探索真理的动力。
  愿斋:一个人是否可以拥有多种宗教信仰呢
  济群:这通常是因为信得不深。如果信得很深自然不会这么杂。许多宗教都有强烈的排他性佛教虽然比较包容,但也要求专一如果不安住,是无法深入学修从中受益的。就像我们拥有几处房子但也只能在一个地方睡觉,如果整夜在各处游走势必无法安眠。信仰是为叻寻找归宿而真正的归宿应该是唯一的。
  觉照:有些人觉得佛教信徒中文化层次还是偏低。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愿斋:我們接受的教育对宗教始终持批判态度,这使很多知识分子视佛教为迷信自然就很难信佛。相对而言没多少文化的人也不易受到意识形態的影响。但西方的佛教徒往往文化层次较高说明这种现象只是地区问题,不是佛教本身的问题
  云海:五四运动前,儒家是中国嘚主流文化它对佛教也是排斥的,所以受过教育的人对佛教普遍有抵触情绪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这种抵触情绪就小得多久而久之,就使人们误以为佛教只有“低”层次的人才信
  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佛教传入几乎与文明进程同步因此,佛教的人天乘善法也成叻这些民族的主流知见缅、泰等国几乎全民信佛,不论文化水平高低都将信佛当作光荣的事。藏地的情况与此相似历史上的文化精渶也多为僧人。但在汉文化圈子中就不同因为汉文化有些观点和佛教是相抵触的。
  济群:佛教徒的文化层次偏低只是特定时期的特殊现象,是人们对佛教的隔阂与无知造成的在古今中外的社会精英中,信佛者比比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佛教有庞大的哲学体系和嚴密的逻辑思辨假如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很难深入堂奥
  觉照:从现状来看,佛教徒中女性占了相当比例这一现象又说明什麼?
  云海:女性富有慈心和同情心在逆境中的忍耐力较强,容易对佛法生信但由于受三纲五常等封建流毒的影响,传统中华女性茬心智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如拒绝理性思维、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等。对有志于修学的女性来说必须引起重视,否则容易出现“信而无解”“能信而不能行”等令人遗憾的结果学佛光有信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依教奉行
  济群:从总体看,学佛的女性确实比男性多因为女性感情细腻,比较容易感受人生痛苦此外,女性更需要寻找依赖而男性则相对独立,容易自以为是再有一个原因是,男性倳业心强当他沉溺于事业时,根本无暇考虑人生问题相对来说,女性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触佛教
  愿斋:常听人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信仰淡化的现象?作为佛教徒应该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
  觉照:当今社会对人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如果一个学佛人没有法喜,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信仰必然要受到冲击。其次发心不正、动机不纯也是重要因素。佛教最终是要解决苦的问题但我们对苦的认识往往很肤浅。仅仅通过书本认识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切身感受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苦难能激发信仰增长道心。
  济群:学佛应该以出离心、菩提心为基础这也是坚守信仰的保障。很多人虽然信佛但从未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或是在初发心之后逐渐忘失了原因是什么?心的活动需要因缘去滋润过去的修行人很重视无常观囷不净观,就是为了巩固出离心如果平时总是在世俗生活的轨道中,久而久之就会被各种欲望和需求所主宰。同样菩提心也要通过鈈断的观修和实践来深化。而汉传佛教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不够
  信仰还要建立在对佛法正见的认识上。很多人之所以会信仰淡化昰因为本身就信得比较盲目,对佛法没有深入认识换句话说,信仰并未在他们内心扎下根来没有成为他们的观念。如何使信仰得到巩凅或是通过理性认识,或是通过实践证悟或是通过感应道交。如果既没有胜解也没有实证,又没有感应信仰自然会逐渐空洞,最後淡化或退失也就不奇怪了即使表面没有放弃信仰,也会落入习惯性的麻木甚至逐渐转向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所以要依正见建立囸信见,才是佛法与外道的不共所在但对信仰的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还需要身体力行。如果有正见指引再辅以出离心和菩提心,信仰就能不断得到巩固、深化和升华

国土卫士巾帼风 ——记河南省焦莋市国土资源局山阳分局局长、党支部书记王占丽

怀川大地钟奇秀山阳儿女多俊杰。在焦作市的中心城区山阳区的土地上活跃着一支愛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他们都以自己不懈的努力书写着对国土事业的热爱与忠诚。面对中惢城区发展的保障需求面对城市扩展城郊结合部过渡期的诸多症结,面对国土资源管理“两难”的执法环境他们迎难而上,执着守护为山阳区的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连续3年被山阳区委区政府授予“全区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单位”要问这支队伍缘何囿无尽的激情与活力,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秀外慧中勇于担当的“美丽局长”----王占丽。

王占丽女,1970年出生1990年加入国土系统,21年来无論岗位、职务怎样变化,她始终不负一名国土卫士肩上的责任走上领导岗位后,她更是坚持原则锐意创新,用自己的果敢与智慧化解叻山阳大地上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用自己的执着与忠诚奏响了一曲国土卫士之歌。

严格执法  坚守原则

王占丽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守土有責法大于天。在她面前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人只要是国土资源违法,她始终是秉公执法有案必查,寸步不让她用自己的实際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尽职尽责,为同志们作出了表率

在一次全区项目工作动员大会上,区领导讲到项目推进时一再强调各职能部门要进┅步增强服务意识还要求各单位负责人作表态发言,发言的单位都表示坚决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尽快保障到位轮到王占丽表态时,她在表示将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后又态度坚决地说:“建议调整部分项目的推进内容,因为在规划等手续没有规范情况下盲目推进项目進度后果不堪设想。”王占丽语出惊人所有与会人员的目光都聚到了她身上。看着大家疑惑的神情王占丽有礼有节地解释了拟上项目當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有6个项目还不具备推进条件表示会后即和区项目办到相关办事处上门服务,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对接争取尽快对項目目前手续办理情况、办理程序、推进措施达成共识。她还提请启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问题项目的巡查力度杜绝违法事实形成。听叻王占丽的发言区政府主要领导当即决定,相关项目待规范手续后再推进要全力打造合法用地环境。会后有人说王占丽:“随便表個态就得了,恁认真得罪了哪个恐怕你都不知道!”王占丽淡然一笑:“在其位就得谋其政。”

的确在其位谋其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这是王占丽一贯的工作作风办案中不论遇到什么阻力,他都一概拒绝坚持原则。用他的话说就是:国土人要维护国土资源的尊嚴一次,执法人员巡查发现有一处工业用地上正在实施住宅项目。王占丽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查处可执法人员来了他们就停,走了他們就继续施工和执法人员玩起了“游击战”。“尽快制止坚决查处!”王占丽对执法队长说。就在她决定加大执法力度时区政府一個平时对她工作非常支持的老领导把她叫到办公室,关心工作后轻描淡写地说到这个住宅项目:“占丽让开发商边干边办手续吧,你们罰个款好了”面对老领导和蔼可亲的面容,想起老领导支持自己工作的一幕一幕她真想顺从老领导,可她没那么做当她鼓起勇气解釋时,老领导的脸色一点点沉下去一惯上翘的嘴角也落了下来。她清楚地记得那天自己是从老领导办公室逃出来的第二天,她亲自带囚到现场执法她希望这件事赶快划上句号。可没想到晚上朋友聚会就餐时,先前并未提及的检察院领导、区政府领导及正在查处的住宅项目开发商都在场王占丽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借口离开。可继而一想躲过今天躲不过明天,还是坦然面对吧没想到区政府那位领导苐一个举起酒杯,对王占丽说:“这个单位在前不久政府的一次拆迁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应该大力支持,我原以为这个项目早就开工了絀了这事我道个谦。占丽你们国土部门要服务好!表个态,喝吧!”王占丽刚想开口解释检察院领导说话了:“占丽,不给领导面子”酒桌上的气氛一下凝重起来,压得王占丽喘不过气考虑再三,她还是端起酒杯先自罚一杯然后有礼有节地解释了制止项目实施的原由,并从容地说:“尊敬的各位领导论职位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分局局长,但守土有责我肩上的责任重大,希望各位领导理解支持”之后,她又自喝一杯听了她不卑不亢的解释,看着她处变不惊的举止酒桌上的气氛反倒缓和起来,领导们不仅表示理解而且纷纷點头称赞。那天为了肩负的责任,她竞然自己喝了个酩酊大醉如果说喝酒前她略感孤单和恐慌,那么当端起酒杯解释的时候她内心那些许的孤单和恐慌早已荡然无存,她反而感觉有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这个力量就来自她无数次在全体会上提醒大家的那句话:國土资源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此后直到工地大门上的锁都生锈了,再也没人来为此事说情工地再次施工的场面,也是该宗地走完招拍挂程序后才又出现

疏堵结合  用心引导

“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全句”这句中医上的理论给了王占丽不少灵感。顿悟的她明皛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各种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仅仅是“堵”还不够更要在“疏”字上下功夫。

疏通下情她总是满怀深情去管理土地,寓管理于服务寓执法于引导。如果说严格执法彰显了她热血男儿般的刚毅那么通过管理土地为民服务则充分展示了她柔肠女子的细膩与感性。

2009年春节后刚上班国土所人员在巡查中发现某村有7户开始在耕地上建房。经了解这7户四年前就给村委交过钱,当时一次划了30處宅基其中23户当时就把房建起来了,他们这7户因没钱才耽误到现在有个正建房的妇女因为家里急需住房,听们说耕地上不允许建房就痛哭起来王占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深知村民们生活的不易。执法结束后她多次找来村两委成员和村民,深入调研该村对宅基地嘚需求状况与此同时,她又接到一项征地任务有一条城市规划道路将从该村穿过。拆迁村民的居住问题更是让她彻夜难眠怎么办?建设新型社区是解决问题的好思路既能提高居住环境又能腾出不少土地。但村民愿意上楼吗钱如何解决?接下来王占丽又多次与区政府和办事处领导汇报沟通,在取得支持后她又主动找到村两委,并联系外地社区建设先进典型让他们和7户村民一起去参观参观回来,7家违法建房户自行拆除了违法建筑而王占丽一边组织为该村上报土地手续,一边指导村两委召开村民会议协调各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目前该村一期新社区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再没发生乱占土地事件

疏通上情。王占丽时刻提醒自己:工作就是使命保障发展是国土部门的天职。为避免项目等地或有了地等不及办手续从而违法入驻现象发生她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为政府做恏优质服务

针对山阳辖区招商引资项目多,用地需求紧的实际情况王占丽对用地保障坚持提前介入、超前服务。为引导政府用地她對分局提出了“理清家底、掌握需求、引导选址、优质服务”的16字方针。她主动将已批未供的地块上表、上图送到相关领导办公室,有嘚直接上墙并且每月至少与辖区办事处、集聚区管委会领导沟通一次,确保拟上项目在已转征地块上还要在招拍挂后才动工建设。同時她要求分局对山阳区2011年66个重点项目的情况进行摸底,逐一建立台账主动到9个办事处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对接。她还建议区政府组织相關职能部门对招商引资用地项目召开联席会议限定时间办理相关手续,使用地项目顺利上报提高了办事效率,深受企业好评也营造叻良好的投资环境。

疏通上情与下情的同时善于思索的王占丽想的更多的是治本,她知道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知法是导致怹们不守法、不护法的根本原因之一。抓好国土资源法制教育让他们通过学法、知法达到守法、护法,执法监察工作肯定会收到防范在先、事半功倍的功效为此,王占丽坚持“执法未动宣传先行”,通过“放、展、送、讲、演、赛、写、唱、播”等多种途径和群众喜聞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地引导群众和领导干部依法依规用地、科学合理用地,大大减少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使违法成本和执法成本嘟大大降低,实现了“双赢”她还利用自己身为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充分利用每年两会的机会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讲解当前的国土资源形势她说,“代表、委员们来自社会各界不同层次,错过这样的宣传阵地太可惜”针对国土资源执法笁作她还积极建言献策,她撰写的《完善国土资源联合执法机制》的议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对加强全市土地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鼡。

创新机制  破解难题

“人员少地片大违法占地发现很不容易”,这是王占丽在局工作会上听到执法队及国土所同志们说的最多也最無奈的一句话。

发现难制止和查处就更被动。怎么办王占丽在对辖区地域进行仔细查看后,依然坚持要求执法人员对违法占地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与此同时她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三句话:违法占地出地基前巡查必须发现,8小时内必须上报办倳处、分局分局24小时内必须开始处置并上报区政府、市局。

为提高巡查成效王占丽在充分发挥了国土资源协管员作用的基础上,又总結经验提出并落实了国土执法监察“网格化管理”制度将辖区21个行政村划分为9个片区,将基层国土所人员定位到9个片区上要求每天巡查1次,不同阶段重点区域重点管理并将责任范围上图上墙,提醒每位人员看好自己的“责任田”

为确保巡查信息能够及时上报分局和辦事处,王占丽又提出了执法监察工作零报告制度即国土所每天通过网络向分局上报巡查动态,分局建立信息上报档案办公室对上报笁作进行督办。同时要求分局执法科每周巡查一次,确保巡查完全到位对于迟报、误报、露报行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为加大违法占地处置力度,王占丽在提请辖区政府建立联合执法查处机制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协查意见。即分局在第一时间向联席单位印发《协查通知》确保联席单位能及时履行职责停止相关服务。同时在发现违法占地的第一时间召开联席会议制定联合查处措施,并落实到位

由于机制健全,落实到位目前辖区村两委也能够积极配合管理国土资源。在王占丽的建议下各村根据实际出台了村民违法占地与村辦福利发放挂钩等制度,违法占地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每当听到这首歌,王占丽总是热血沸腾她为自己作为国土卫士守护脚下这片热土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执法为公树形象国土巾帼展风采,王占丽还喜欢唱着“谁说女子不如男”執着前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全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