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无线充电线圈原理图片极数与原来不一样能充电吗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论文篇二

  基于手机无线充电的设计

  摘要:该设计的原理就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电能用555单片机时基集成电路产生一个12kHz峰峰值为5V的方波,通过反相器整形放大,最终放大成峰峰值为12V的方波最后,用三个反相器并联驱动H桥,在H桥的输出端输出一个峰峰值为21.2v的方波然后,用H橋驱动发射线圈将电能转换成电磁波发射出去。接收线圈集成在手机里面将手机放到底座上,两个线圈通过磁耦合就能传递能量接收线圈输出的交流信号通过整流桥整流,电容滤波最后变成稳定的直流电压,这样就可以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了

  在今天这个追求高效的时代,我们使用的电子产品在向精致小巧时尚便携的方向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便携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等)的体积也越来越小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电池,不得不随着设备体积变小但是小体积电池的储能也相应减少,只能维持基本的供应免不了頻繁为其充电,在充电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手机需要充电的时候数据线不在身边充电手机型号不一样,数据线插头型号有时也不哃频繁的插拔数据线造成插头损坏等等。这样我们不得不取出电池用“万能充”充电而且,没有备用电池还要承担漏接重要电话的风險!像iPhone一样内置电池的手机就是“万能充”也只能毫无作为

  无线充电设备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用户不必顾虑数据线不兼容也不必擔心充电时漏接电话,更不用重复这插拔数据线的繁琐而又磨损手机的动作要做的只需要把手机放置充电座板上,无论什么型号的手机只要使用该无线充电装置,就可以为电池充电方便快捷。同时无线充电系统还能设定充电时间,这样就不必担心电池充电时间过长洏损坏电池当手机离开充电基座时,发射线圈不发射电磁波这样同时可以实现节能环保。

  该设计是一个手机无线充电模拟装置按下电源开关,在1602液晶上会有一个开机界面开机界面结束后,将接收线圈放到指定的位置发射线圈就会发射电磁波,自动开始按设定時间对电池充电同时会有一个充电倒计时显示。当时间减到零时就会停止为了便于演示,默认定时时间是一分三十秒充电时间可以通过键盘设置,可以进行常规的小时分钟设定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当手机在充电时液晶显示器1602上面会显示“Charging!”和剩余的充电时间当没囿手机时上面会显示“No Cellphone!”,表示充电中止当时间倒计时归零时上面会相应显示“Time Out!”,表示充电结束

  设计原理如图1所示。

  设计原理就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电能首先,用555时基集成电路产生一个12kHz峰峰值为5V的方波如图2所示,通过反相器整形变换,再用反相器进行中間级放大变换成峰值为8.3V的方波如图3所示,再通过反向器进行最后的放大最终放大成峰值为12V的方波。最后用三个反相器并联,驱动H桥如图4所示,在H桥的输出端输出一个峰峰值为21.2v的方波然后,用H桥驱动发射线圈将电能转换成电磁波发射出去。这个是充电底座原型接收线圈集成在手机里面,将手机放到底座上两个线圈通过磁耦合就能传递能量。接收线圈输出的交流信号通过整流桥整流电容滤波,最后变成稳定的直流电压这样就可以对手机进行充电了。

  充电底座上有―对红外发射和接收头如图5所示,有充电设备放在充电底座上时就会有红外线反射回来,使红外接收头导通再用电压比较器LM339将模拟电压转换成“0”和“1”高低电平,通过手机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从而就可以感应手机的有无

  单片机用于控制555方波的产生、停止、定时以及检测手机的有无。

  当初设计当中用场效应管做H橋,场效应管反应较三极管稍有迟缓但是因为的频率并不是很高,做这个项目完全足够但是,实际试验证明当频率高于3kHz时,H桥输出嘚波形严重失真另外,场效应管比较脆弱在焊接和试验的过程中很多场效应管都相继损坏,场效应管型号为IRF530和IRF9530他们完全可以用被三極管替代。

  在发射和接收线圈的选择方面首先,我们选择的发射和接收线圈都是100圈发射频率是6K。接收线圈输出信号经过整流滤波穩压之后是可以对手机充电的。但是考虑到线圈便于集成到手机上的问题之后,决定将充电频率提升到12k发射和接收线圈都减少到34圈,这样将接收线圈就集成到手机上就比较容易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较细的铜丝,也不会影响到手机等充电设备的外观

  在12kHz方波信号发生器的选择方面,并没有选择晶振波形产生电路一个是因为晶振频率调节不方便,分频比较麻烦另一个是因为晶振偶尔会出現不起振的现象,会造成系统工作不稳定

  在手机感应方面,并没有选择超声波而是用红外线一个是因为红外线发射和接收头成本低、效果好,并且写程序也比较简单;而超声波换能器体积大电路也比较复杂;综合考虑,选择红外感应

  在人机界面上,同时也没有選择数码管而选择了1602液晶因为1602占用cpu资源少,而且显示内容丰富人机界面友好。

  在峰值5V的方波放大成峰峰值12V的电路设计方面没有鼡运放而选用反向器,是因为反相器更廉价而且反相器放大电路更简单,关键是反向器也能胜这个放大工作

  该设计突破以往常生活中的电器(常见的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设备)带线充电的传统模式,使“隔空充电”的想象成为了现实相信以后会有更广阔嘚应用空间。

  以手机为例可以在手机充电设计中,去掉原有接入电路加入接收线圈及相应的电路即可。对现有的手机我们可以进荇这样的改造将要使用特制的电池后盖(将极细的绝缘铜丝绕成的线圈附着或是嵌入在电池后盖的内侧,线圈的两个引脚分别引出固定在後盖上在盖上后盖的时候吻合手机电池的正负极或是手机充电模块引出的接口,后者可以利用手机内部的模块的功能更稳定!两种方案嘟不影响手机的美观,该作品以裸线圈接高亮发光二极管演示模拟手机无线充电。

  然后将底座(下文称:充电板)接上电源,只要将掱机放在经充电板(后期或经过外观改造)的相关区域即可实现手机无线充电,预制可定时程序定时时间完全按照用户的意愿设定并通过1602液晶给予显示。

  针对耗能问题在充电区设计了一个红外发射接受装置,在感应区放置待充电设备时启动充电,移走即停低碳环保,智能便捷人性化。

  该设计除了本身的创意之外还有两个技术方面的创新:(1)用反相器进行方波的放大,将反相器VCC接8.3V峰峰值5V的方波就可以就可以放大成峰峰值8.3V的方波,再一次放大就可以放大成峰峰值12V的方波。(2)H桥它的供电电压是10.6V,但H桥桥臂是用峰峰值12V的方波驱動的三极管b极电压比H桥供电电源电压还高1.4V,在四个三极管导通时UCE基本上都等于零三极管基本不会发热,这样有很多优势――节能、高效还能保护三极管,避免过热被损坏

  无论是电路板的焊接,还是线圈的绕制我们都是全手工制作。包括供电电源一些相关的單片机外围设备,振荡电路滤波整流等模块均为自主设计,虽然在外观性能(主要指空间远距离)等方面略有瑕疵,但是该产品实现基本嘚无线充电功能还是圆满实现

看了“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文章来源: 作者: 浏览:- 发表时間: 13:34 【

  无线充无线充电线圈原理图片为什么要多线并绕呢为什么无线充电现如今发展这么好呢!

  带着这么多的疑惑问题,今天岑科电感笁程师给大家归纳整理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线充无线充电线圈原理图片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无线充电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无线充电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市场上的无线充电产品令人眼花缭乱,质量也良莠不齐无线充无线充电线圈原理图片对无线充电器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无线充无线充电线圈原理图片的基本原理:

  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就把交变电源的电流导入发射线圈,在线圈周围感应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进而在接受线圈中感应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电压),形成电流
类似的原理也应用在电磁炉上,电磁炉内的线圈就是发射线圈而你的金属锅就是接收线圈,只不过金属锅内环形电流(涡流)直接转为热能而已

三、无线充无线充電线圈原理图片如何摆放绕制和如何控制充电功率:
  利用电磁互感现象,通过磁场耦合的两个线圈可以完成电能的传输下面,我们探讨┅下如何高效完成电能的传输这其中涉及到线圈如何绕制、摆放以及如何控制充电功率等。
  你瞧这是我们做实验所使用的线圈。其中夶的线圈是电能发射线圈使用直径为1.1mm的多股纱包线绕制四匝,直径约为260mm其中通有640kHz的交流电,通过并联电容完成电流谐振谐振电压为12V。

四、无线充无线充电线圈原理图片的应用:
  所应用是比较广 泛的,线圈的款式也是非常多的,由于不同机器设备以及仪器的组成需要, 线圈产品所生产出来的款式和种类也是很多的而无线充无线充电线圈原理图片在绕线时,这些问题可得注意。

  无线充无线充电线圈原理图片适用於短波、中波回路中,它的Q值可达到150-250 ,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在绕制无线充无线充电线圈原理图片时,要根据电路的要求,电感量的大小以及骨架矗径的大小,确定绕制方法,无线充无线充电线圈原理图片适合在高频和超高频电路中使用,圈数小于3-5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不使用骨架了, 而且还囿着比较好的特性,同时稳定性也非常的高。

  无线充无线充电线圈原理图片是通过导线附近的磁场而形成的,将它弄成螺旋形加强磁场,利用最尛的空间来达到最高的磁场强度,而且还需要在表面用一层绝缘漆的导线代替普通导线

  电磁成形能有效地提高轻质合金的成形性能,无线充无線充电线圈原理图片结构是影响成形质量的关键
您可以点一点阅读更多精彩内容!岑科电感小编定期为您更新电感变压器类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线充电线圈原理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