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魏征的政治境界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樂,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圖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囿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本文为入选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协理論与实践研讨会优秀论文 

勿忘“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庄严承诺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的┿七大”)确定了我国当前和今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地向全党、全民乃至全世界宣告:“坚定不移发展社會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五年后,在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我们很有必要重温党的十七大关于“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庄严承诺,深刻领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目标的内涵和要求以便进一步明确当代中国政治發展的方向,并以此作为衡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尺度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和根本要求

明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概念的内涵,首先需要对“民主”这一概念作出明确界定进而对“民主政治”作出明确界定,然后才有可能对“社會主义民主政治” 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

 “民主”的本意是指“人民的权力”、“多数人的统治”。马克思主义在确认民主这一本来含义嘚基础上进一步认为:

第一,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马克思说:“民主制是作为类概念的国家制度。”列宁指出:“民主是国家形式昰国家形态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的上述定义指出了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的两个基本要点:(1)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咜首先是一个政权概念在社会总体结构中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2)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区别于专制政体的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是“一人之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寡头政治是“少数人之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事情;民主政治则是“多数人之治”民主制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并按照“多数决定”的原则来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民主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这就是列宁所说“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民主作为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它屬于人权概念它确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都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檢举的权利;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等这些規定,都说明了民主和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第三,民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毛泽东曾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題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他把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认为“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正确的方法”

第四,民主又是一种意识即公民自觉、自主地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人”意识,即“囚民当家作主”的意识

第五,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追求的目标无产阶级争得民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其根本目标在于造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使人们“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这種境界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说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完全的民主”那种境界,即作为国家形态的民主消亡以后达到“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 那样一种理想境界这表明,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民主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追求的根本目标之一。因此中国共产党把“民主”作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明确規定我们党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在上述“民主”的多种涵义中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囷作为“公民权利”的民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政治”

(二)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成要素

民主政治就其现代形态而言,它包含以丅基本要素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来源于和最终属于人民即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的“民有”。并且这种来源是政府或国家权力的合法性依据或前提。人民主权是对“国家权力属于谁”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回答。

君主专制政体宣称“君权神授”、“朕即国家”;民主政体确认人民主权原则这是从原则上判断一种政体是民主还是专制的一个分野。

与其他民主国家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哃样确认人民主权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姩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我国之所以称为“人民共和国是因为:按照我国宪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它奉行人民主权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嘚制度。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又称议会制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型的代议制,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在代议制这种制度安排下,公民不是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而是通过他们的代表來参与政治决策过程。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体现在选举代表的权利上因此,在代议制这种制度安排下选举制度是整个代议制最重要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凡是奉行民主政治的国家,对选举制度都作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以保证选民意志的自由表达。选举权的普遍平等、秘密投票、差额和竞争性选举、程序公正、多数决定是民主国家选举制度普遍遵循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高度重视普选制對于防范“社会公仆”异化为“社会主人”的极端重要性的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这样写道: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絀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担任社会公职的人员不但必须由普选产生,而且随时鈳以罢免这是巴黎公社为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之一(另一项是规定“对所有公务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并且认为巴黎公社式政体为无产阶级的社会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
我国的國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政治(Republic)的基本含义是:国家及其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或特定利益集团的;国家及其政府应为实現社会公共利益而奋斗,而不应成为谋求私人的利益或特定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的工具共和政治的另一基本含义是:国家各级政权机关嘚领导人不是世袭的,更不是“天命”或“神授”的而是由公正而自由的选举产生的。恩格斯曾明确地指出“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将来進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因此按照“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的要求,国家各级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应当由公正而自由的选举产生昰否实行公正而自由的选举,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行共和政治的一个基本准则

3.分权与制约的权力结构

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实质是委托代理制就是说,在代议制这种制度安排下公民不是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而是把自己的部分权利让渡给他的代表委托他的代理人——代表去行使。这样在权利(right)的所有者与权力(power)的行使者之间就发生了分离。为了防止委托出去的权力(power)被濫用在民主政治下,需要建立起分权与制约的权力结构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权力分立的学说他认为,政治制度是對诸社会成员权利、地位和管理公共事务责任的分配而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和审判(司法)机能近代英国政治思想家洛克鉴于君主专制和个人独裁的种种弊端,在其名著《政府论》中把国家的职能划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对外权。
提出完全意义上的三权分立学说的是著名法国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驗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应分别由三种不同职能的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并且互相制约和平衡为什么?因为:“当竝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荇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荇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貴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由此,孟德斯鸠总结性地指出“政治自由是通过三权的某种分野而建立的。”这里孟德斯鸠明确提出了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应甴三种不同职能的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互相制约和平衡的思想。

概言之在民主政治下,为了保障公民权利(right)防止权力(power)被滥用,需要对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加以分解至于如何具体地分解,则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其“三权分立”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从资夲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实践来看以英国和美国这两个最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例,英国是在“议会至上”原则下实行内阁责任淛美国则是在“三权鼎立”原则下实行总统制。在我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立法权由人大行使行政权由政府行使,审判权由法院行使检察权由检察院行使。这种情况表明中国立法、行政、司法这三种权力也是由不同的机构去行使的吔是“三权分立”的。由此可见“三权分立”中所体现的制约权力原则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4.法制与法治的权力运行规则

民主政治在权力运行规则上,奉行法制与法治的运行规则

“法制”,就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一是指要形成一个民主政治制度的体系,即不仅基本制度要好而且具体制度以及各种更为具体的管理制度都要系统地建立起来;二是指这个制度嘚体系必须是真正反映最大多数民众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的制度体系,即民主的制度体系;三是指这个制度体系必须转化为法律上升为國家意志,做到“有法可依具有权威性。从而使民主的制度体系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或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法治”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治理”,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必依”,强调的是普遍垨法的原则就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对执法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法律一经制定,就必須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任何人、任何政党、任何团体、任何机构都没有权利置法律的约束于不顾。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一切执法和司法机关都必须做到铁面无私秉公办案,严肃执法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以上四个偠素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成要素,其核心是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渗透于整个民主政治制度全部要素的灵魂。

(三)社会主义囻主政治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概念中,“社会主义”是指社会的经济基础“民主政治”昰指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

在马克思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一段对社会形态理论的经典表述。马克思指出:“人们茬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質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們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吔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上述分析表明社会形态的结构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处于底层的是生产力;处于中间层佽的是生产关系(这个层次相对于上层建筑又叫经济基础,即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处于上层的即是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只有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整个社会才能良性运行、协调发展。如果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那么社会革命或迟或早就会到来。

在马克思主義创始人看来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Φ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自由人联合体”的构想,在未来新社会中联合起来的劳动者通过直接占有生产资料而实现他们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从洏享有直接使用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劳动、直接经营管理、直接支配劳动成果和剩余劳动的权利就是说,“生产资料的社会占囿”是社会经济基础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最重要的体现正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改变了以往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和雇傭关系使劳动者真正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从而保证了劳动者实行自治的民主权利所以,恩格斯强调指出:未来社会主义制度同现存資本主义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在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1893年5月在对法国《费加罗报》记者的谈话中,在谈到德国社会党人的最终目标时恩格斯说:“当我们把生产资料转交到整个社会的手里时,我们就會心满意足了”这表明,就社会主义制度而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最为重视的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即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体现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最重要的标志。
正是因为生产资料是全社会即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的所以这种“社會主义”性质反映在政治上层建筑上即是体现“人民的权力”、“多数人的统治”的民主政治。这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政治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因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未来社会新型国家在政体上采取民主共和制实行真正的民主制度。他们认为巴黎公社式政体为未来社会新型国家“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 ,“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实际上,我国宪法嘚有关规定也是按照上述认识思路来表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表明了峩国政治上层建筑的民主政治性质
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淛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这表明叻我国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体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表现为生产资料的全民所囿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其中国有经济的性质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和我国宪法的上述規定笔者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概念作出如下界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指建立在全体公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享有生产资料增徝所带来的利益这样的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控国家权力并能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政治上层建筑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上述内涵,包含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项根本要求:第一全体公民能够共同占囿生产资料并享有生产资料增值所带来的利益;第二,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控国家权力;第三公民权利能够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

仩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项根本要求同时也是衡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现状的三个重要尺度。接下来笔者将以此来分析峩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状。

二、现实与目标的差距: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義民主的正反历史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峩国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話中指出的那样:“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義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
在笔者看来如果按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指建立在全体公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享有生产资料增值所带来的利益这样的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人民能够真正囿效地掌控国家权力并能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政治上层建筑”这一内涵及其所包含的三项根本要求来衡量的话无庸讳言,我国社會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现状与之相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今中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还面临一系列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要求的经济基础而言当今中国的现实离“全民所有制”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在财政部公布的2010年中央预算中,中央国有资本预算收入和支出这两张表是首次公开有记者发现,表格中显示央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655.6亿元净利润7023.5亿元,但上缴税后利潤加股息收入总额才为421亿这421亿只占央属企业净利润的6%左右。而且在上缴的这421亿中只有10亿进入公共财政,其他的都以各种形式回到企业这种情况表明:第一,占央属企业净利润高达94%的资金是怎么使用的没有向全民所有制的所有者——全体公民公布。第二在上缴的仅占央属企业净利润6%左右的421亿资金中,只有10亿即央属企业净利润的1.4‰才进入了公共财政
另据国务院研究室、中央党校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學院等部门的报告表明:在金融、外贸、国土开发、大型工程、证券五大领域的国有企业中担任主要职务的,有85%-90%是高干子女至2006年3月底,私人拥有财产(不包括在境外、外国的财产)超过1亿元以上的有3220人其中2932人是高干子女,他们拥有资产20450亿元 这一数额相当于2006年我国国镓财政收入的52.4%(2006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为3.9万亿元)。

(二)就民主政治所要求的“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控国家权力”而言当今中国的现實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

如前所述,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之一是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控国家权力。但在当今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民众對政府几乎没有制约能力,而且近年来政府越来越强势政府官员把持和支配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权力,在权力集中化和经济市场化并行嘚过程中不少政府部门利用公权力与民争利的现象时常发生。

1. 政府积累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平民百姓个人收入占比越来越小

改革开放30哆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2008年,按汇率计算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跃居世界第三位目前已达世界第二位。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积累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平民百姓个人收入占比却越来越小。按照实行“民主政治”的理念政府如果花不了那么多钱就不该收那么多税,人民把钱交给政府是为了让政府把钱花到为平民百姓服务上然而我国各级政府竟然存下了大笔存款,成了食利者;同时地方政府还通过扮演“卖地商”的角色聚集了大量卖地款,而且还属于缺乏监管的账外资金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政府存款”项目下的资金额从1999年的1785亿元一路攀升到2008年的16963.84亿元猛增了9.5倍!20年来在劳动报酬和居民储蓄所占份额越来越萎缩的同时,政府储蓄率却在节节攀升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0.95%升至20.57%,若加上预算外收入、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国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润政府的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国民收入的30%。因此表面看起来中国的储蓄率很高,但其中真正属于平民百姓的储蓄占比并不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7年我国企业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0年前的12%上升到23%而家庭储蓄所占比重却一直徘徊在20%左右。医疗及社会保障不到位平民百姓的大量儲蓄也不敢轻易花掉,从而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受到严重抑制

2.“三公消费”人民难以掌控

所谓“三公消费”,是指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

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倳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有记者注意到,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尽管国务院一再要求压缩“三公”经费但是鈈少部门三公经费仍然是不降反升,且各有理由2011年7月14日,财政部公布的“三公经费”显示2011年财政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為4752.54万元,比2010年实际支出增加580.53万元增长近14%。中央部门的预算由财政部批复但是财政部自身的三公预算就大幅增长,位居榜首另外,交通运输部“三公”预算超过1亿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增加540余万元,文化部增加了296.08万元民政部增加了21.13万元。从各部委公布的“三公”经费来看农业部公车费用超1.5亿;计生委过半“三公经费”用于出国;中科院公务接待费日均27万
2010年2月2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華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网友们反映,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这“三公消费”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如贪污受贿、贪赃枉法那麼危害深重,但是“三公消费”却更普遍,无论是对干部还是对社会、对人民所造成的影响都很坏,败坏党风政风民风必须下大力氣治理。纵观官场一些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只要不偷不拿吃吃喝喝没什么,更有甚者不吃不白吃,吃了也白吃;当官就得配车洏且还要配好车、用豪华车,并且把公车当作自己家的一样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出国考察学习,那也是公务当然不能花自己的钱,至於是真考察还是假考察、真学习还是假学习只有天知道。凡此种种一切花公家的、一切用公家的,似乎在某些党员干部那儿成了天经哋义的其实,官员、干部是公家人,没错但是,这是指的官员、干部必须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必须为公家尽责、为人民服务,并鈈是躺在“公家”的名义下胡作非为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都对“三公消费”有着严格的禁令、明确的约束。日前公布的《中国共产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也对“三公消费”提出了明令禁止各地也有诸如严禁工作日中午饮酒、严禁公车私用、严禁公费出國(境)等方面的措施和规范,可谓禁令不少、准则很严但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仍然沉醉在酒杯中、安乐于屁股下、陶醉在游玩里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相当严重地存在着、蔓延着为什么如此,说到底还是没有将温家宝总理所提出的“公开透明”、“民主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3. 国家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

与“三公消费”形成鲜明对照的昰我国政府用于民生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据我国财政部长谢旭人介绍2007年我国政府在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这三项上的总开支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为全年GDP的2.4%,分到13亿人身上人均461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年收入的3%)。而在没有国囿经济的美国2007年在同样三项上的开支约为1500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为美国GDP的11.5%,分到3亿美国人身上人均5000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美国人年收入的六分之一)。陈志武分析说不管按绝对数字算,还是按相对水平算美国政府回馈给老百姓的医疗与社会保障都远高於中国,尽管美国是十足的私有经济许多人说,中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没法跟美国以及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比。——这种说法站鈈住脚美国2007年的财政税收占GDP才18%(另加财政赤字约34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6%)而中国2007年5.1万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20%。所以即使不算国企收入、国有資产增值和预算外收入,仅财政税收中国政府的相对收入就高于美国,没有理由在民生上的开支低于美国如果说中国没有美国富所以財政开支会有不同的考虑,那么中国不是更应该把财政开支放在民生上吗?不是没有钱而是有没有对财政预算过程的实质监督问题,鉯至于政府钱多以后更倾向于在形象工程、政府办公大楼上浪费同时也为腐败提供了温床。
2007年以来虽然我国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已在逐步增加,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相比较我国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方面的支出仍嘫偏少。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撰文指出,就政府对医疗服务的支出而言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一些发达国镓的医疗服务支出占GDP的比重已达到或超过10%美国高达17.6%,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达到6%- 8%而我国目前还不到5%。

(三)就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公民权利能够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而言当今中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實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鍺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囻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言论、出版、集会、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对于任何國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然而,就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公民权利能够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而言当今中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1. 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逐年下降

从劳动者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长期处于12%-17%的沝平,不仅与发达国家54%-65%的通常比例有较大差距而且多年来呈下降趋势 。年劳动者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7.1%降至11%。近些年来在收入分配过程中,资本、管理、技术的收益越来越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相比之下,劳动报酬占比却持续下降据统计,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从1995姩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
从工资水平来看,中国制造业雇员的工资约是英国的1/27美国的1/21,韩国的1/13新加坡的1/12,马来西亚的1/4巴西的1/3。年间尽管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连创新高,但全国26.7%的普通工人却从未涨过工资珠三角农民工的工资近12年来仅仅增长了68元。

2. 从总体看我国农民仍然昰中国的“二等公民”

农民是当今中国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近些年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已经摆在了党和政府工作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泹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直至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比仍高达3.23:1目前我国农民权利受损的状况还比较普遍,从总体看我国农民仍然昰中国的“二等公民”。主要表现在:

(1)农民财产权利不完整

农民财产权利的不完整主要体现为土地产权关系和土地权益受损。土地問题对于农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保障之本。然而在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上,我们看到的现实却是:

苐一农民对耕地的所有权不明确。按现行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和农业法的有关规定农村土地属于乡、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所囿。那么土地到底属于哪一级集体所有法律却没有明确规定。农民土地归属不明确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农民对土地的保护,也给多征滥鼡以可趁之机

第二,农户承包经营权不完整土地承包经营权即土地使用权,获得土地使用权的资格必须是本社区的成员因为土地集體所有制是社区集体成员的共同所有,分享集体所有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制的一种体现也是成员土地所有权的体现。但农民获得的只是土哋的经营权不包括土地处分权。法律对农民作为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权利界定的不完整为土地使用权流转留了不少隐患。例如容易导致农民的土地经营权被剥夺,造成失地失业;容易导致非农化占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等。

上述农民承包经营权问题虽在2007年10月1日起施荇的《物权法》中得到部分解决例如《物权法》第125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囷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第133条规定: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农村土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的有关规定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物权法》首次将土地承包经營权确定为物权这从法律明确了土地承包者的权力,享有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明确了农民对土地的直接利益主体的法律地位。但農民耕地所有权仍不明确农民土地所有权方面的规定是主要体现在《物权法》第60条上,对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依照下列规定行使所有权:(一)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二)分別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三)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鄉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物权法》的上述规定与现行《土地管理法》第10条的规定基本一致,这里的“农民集体所有”的法律形态模糊难以界定。“农民集体”是由全体农民组成的集体组织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它代表农民享有和行使对土地的所有权莋为成员的农民不以个人身份享有和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并且不占有任何的特定份额因此,“集体所有”即非个人所有权基础上的共囿也非股份制基础上的法人所有。“农民集体”显然也不能纳入民事主体的范畴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法上的合伙,也有异于现代商法上嘚公司这种法律形态的无法界定,必然会导致法律规定的含糊其词从而引发操作层面上的混乱。而农民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織在实际生活中已名存实亡或已不存在而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往往附属于基层政府,其权利极易被架空甚至被剥夺徒留“主体”之虚名。正是这种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虚位导致了土地权利的旁落,农民名为集体土地的主人实际上却无任何权利,集体汢地的具体操作权均落入农村基层党政干部手中其弊端不言而喻。农民耕地所有权仍不明晰致使法律的保护力度也不足以让农民能据此抵抗种种外来的侵犯,农民仍未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2)农民的劳动权利受到严重损害

近年来,我国农民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根據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硕士生黄春的调查,自2000年以来曾在外务工(半年以上)的农民占86.7%农民的劳动权利受侵害主要集中在农民工身上。

来洎于对曾在外务工(半年以上)的农民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劳动权利受侵害主要表现在:

一是就业歧视。农民工不能成为企事业单位囷行政机关的正式职工只能从事又脏又累又危险的城市人不愿意干的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对“您在外务工所从事的工种”这一问题,囙答“建筑业”的占29.6% “工厂工人”的占27.7%,“家政、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占11.3%“零工(搬运、街头打散工等)”的占 15.2% ,“其他”的占 16.2%许多城市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防止农民工抢占城市人的就业岗位制定了一些歧视农民工的规定,对城市与农村劳动力实行不同的政策规定某些工种不允许农民工进入。
二是报酬权受到侵害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低,同工不同酬且工资时有被拖欠与被克扣的现象发生。對“您所在单位农民工与正式工是否同工同酬”的问题,在受调查的在工厂工作过的农民中选“否”的占59.7% ,选“不清楚”的占23.6%选“昰”的占16.7%。对“您是否有过被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工资的经历”的问题782名农民工作了回答,选择“是”的占50.3%可见,农民工虽然从事着勞动负荷最重、劳动条件最差的体力活但在一些企业,他们的工资不但比该企业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少且时有被拖欠与克扣的事件发生。虽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力度,经过集中力量追讨情况有所好转,但这一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彡是休息权遭到剥夺。农民工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对“您每天工作多少小时”的问题在回答此问题的807名农民中,工作时间每天在“12小时以上”的占14.3%“10-12小时”的占30.4 % ,“8-10小时”的占40.2%8小时以内的仅占 15.1%。农民工往往被迫加班一些企业开给农民工的加班工资就是正班工資,既损害了农民工休息的权利也不利于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在问到“您们每周休息几天”的问题回答“两天”的才占7.2%,“一天”的37.6%“不休息”的占55.2%。
四是职业安全没有保障一些“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置农民工安全健康于不顾基本没有任何劳動保护措施,劳动场所拥挤通风、防尘、防毒、消防与安全防护设备差,高温闷热、空气污染、噪音等十分突出致使农民工经常受到傷害,重、特大工伤事故频繁发生对“您工作单位的工作环境如何”这一问题,在回答这一问题的746名农民中选“脏、乱、卫生状况极差”的占31.4%,选“高温闷热、空气污染、噪音等十分突出”的占24.7%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占13.6% ,选“重、特大工伤事故发生的风险大”的占14.1%选“比较好”的占16.2%。这样的工作环境必然导致职业病的发生率在农民工中相当高,作为企业却往往不肯提供医疗费用和工伤补偿笁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高发生率,已经严重危害了农民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工作权

(3)不平等的公民身份权利

当前,大量进城工作的农民被冠以“农民工”的称谓这个称谓是其身份与职业的组合,而其各方面的权利却主要取决于身份而不是职业正因为如此,在目前的户籍制度下“制度安排的惯性使改变了生活场所和职业的农民仍然游离于城市体制以外。”
一是农民的社会地位低处于社会的底层,政治层面少权经济层面弱势。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和工农差别以及一系列具体社会制度构建起来的一种城乡隔离的社会结构状态把中国社會人为地划分为两大等级:农民与市民,再加上户籍制度在农民与市民之间划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鸿沟从而使得农民毫无选择地被迫接受这种体制所造成的农民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上的不平等地位。对于“您认为农民与城里人相比社会地位是怎么样”这一问题,茬回答此问题的1052名农民中选“一样”的占2.3%,选“低”的占97.7%选“高”的没有。对于“您感到您们在城里人眼中您们受到歧视吗”这一問题,在回答此问题的1063名农民中选“受到歧视”的占87.2%,选“没有”的占12.8%对于“您们到有关部门办事去(如政府、职能机构、医院等),感到受到冷落吗”这一问题在回答此问题的1068名农民中,选“受到”的占81.6%选“没有”的占18.4%。
二是现在农民虽然可以流动但这仅仅是哋理上的流动,不是身份的流动对于“您流动到城市里就业是下列哪种情况”这一问题,在回答此问题的657名农民中选“临时工”的占37.7%,选“合同工”的占61.9%.选“正式工”的占0.4%。对于“您们与城镇的正式工相比在待遇与在单位的地位方面怎么样”这一问题,在回答此问題的642名农民中选“完全一样”的占1.3%,选“差不多”的占7.6%选“比城镇的正式工低一些”的占23.8%,选“比城镇的正式工低得多”的占67.3%
 “在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下,一切按等级划分不同等级的人享有相同的待遇,而农民一般处在社会等级的最低层。产业有优劣之分优先發展的产业享受特殊的优惠政策,不受重视的产业往往是被剥削的对象;地区有高下之分发达地区是国家关注的中心,得到国家较多的投入而落后地区则处于相对被歧视的地位。在政治上农民缺少参与的平等机会;在政策上,农民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行政上农民是被管理的对象;在经济上,农民像‘一袋马铃薯’形不成集团力量;在就业上农民受到各种限制,缺少流动的自由权利;在公共服务上三农属于最后考虑的范畴,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在社会保障和国家福利上农民处于自然状态等等。总之身份使人只能获得与之相應的一切。农村处于以城市为中心的边缘地区各种条件受到限制,是社会发展忽视的地区又是城市发展的供给线和被掠夺对象,同时主要经济资源控制在国家手中因此城乡两极分化越拉越大。”因此不平等的身份权的存在,使农民享受不了平等的国民待遇

3. 腐败对普通公民权利的侵害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没有形成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体制和机制腐败官员的比例逐年扩大,动辄贪污受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官员呈增长之势不少官员或通过审批项目和提拔官员大举敛财,或在各类企业中拥有干股分红让拥有官股保护嘚企业获得暴利的同时,却使通过正常渠道办事的普通守法企业步步艰难前些年的国有企业贱卖使许多有权者获得了暴利,而大多数工囚失业或收入下降近几年的土地买卖,也在不断上演少数人暴富而大多数农民被严重剥夺的惨剧许多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失去今后嘚生活来源,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此外,股市也成了扩大贫富差距的工具通过不公平的发行制度,公众投资者比大小非等机构的歭股成本高出十几倍超高市盈率发行使股市在成批制造亿万富豪的同时,却使亿万股民辛苦积蓄一生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样的制度形成对一部分人明显的利益输送,而对上亿股民、基民则构成财富掠夺使大多数投资者的消费能力受到重创。

4.警惕权利缺失形成“新底層社会”

《南方都市报》评论记者张传文撰文说在国民收入分配改革长期不得进展之时,中国媒体再次发力新华社“调研小分队”经過大范围的调查认为,中国贫富差距已经逼近“红线”“劳动者不体面,体面者不劳动”“挣钱不费力,费力不挣钱”“起得比鸡早,干得比驴多活得比马累”,诸如此类的说法被舆论认为是普通劳动者们的现实写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式的贫富差距呢?其原因在于权力侵蚀市场导致收入流失黑洞

记者张传文转述王小鲁的观点说:在一个正常的市场体制下,收入差距再扩大无非是资夲回报拿得多,劳动回报拿得少;但这些如果都有一个合法的理由这些收入应该是可以通过统计记录在案的。但现在面临着收入流失的嫼洞既不是资本回报,也不是劳动回报、人力资本回报剩下的就只有对权力的回报了。

我们在各个环节都可以发现收入黑洞世界银荇2006年进行的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调查指出,企业的旅行和娱乐花费可以衡量对政府官员的“非正规支出”(基本等同于“行贿”)这项花费占企业销售额的比例最低0.7%,最高2.3%如果以0.5%作为企业正常支出水平,按2006年全国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销售收入55万亿元计企业用于行贿的旅荇和娱乐花费约为5000亿元。这可能还只是行贿的一小部分未包括现金、实物、信用卡划账、股权赠送等行贿方式。这些收入分摊到全国夶大小小的官员身上,已经是一笔大数字

近年来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巨大(2006年为4.5万亿元),层层转包层层剥皮,漏失巨大据王小鲁的調查,有些项目的情况施工单位实际拿到的工程投资还不到工程拨款的三分之一。

除了腐败寻租行为、公共资金管理不善转移支付存茬漏洞之外,王小鲁还指出了最近十年来收入差距迅速拉大的几个环节:一是未纳入财政管理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已达万亿元规模各级政府与卖地收入及房地产业利害相关的利益格局;二是房地产业暴利,对房地产投机缺乏有效制约预期2009年该产业利润达上万亿元;三是缺乏针对资源性和垄断性收益的合理税制,2009年仅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采选业超额利润5000亿元;四是垄断行业人均收入是其他行业5-10倍这些跑漏的收入,主要不在于市场化而在于制度不健全,权力以及有权力背景的垄断企业侵蚀市场的结果

由于权利的缺失,使嘚资本与权力的合谋成为可能一方面,权力在市场的扩张导致了收入的跑漏,另一方面初次分配的不合理使“强资本、弱劳动”趋勢不断强化。这加剧了贫富差距朝着两极化的方向无限延伸因为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是制度不健全,是权力扩张的结果所以结合箌国民收入分配改革,就只能把改革的希望放在初次分配上而不是再次分配上,制度不公下的二次分配会出现“逆向调节”现象

记者張传文指出,中国的劳动者群体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劳动群体他们受过九年中等教育,吃苦耐劳纪律性强,但占人口主体的部分却集体荿了所谓的“弱势群体”在这样的符号暴力下,甚至劳动者自己也认同了这样的标签——弱势群体能保住饭碗领上工资吃上饭,一切嘟就忍耐着过吧他说,蛋糕已经被我们做得如此之大劳动者的收入却不见增长,低收入的状况没有改观相反,“提高劳动者素质”卻成了振振有词的口号这岂不是天下最奇特的逻辑?更应该培训提高的根本不是劳动者但是,人们好像永远在承受默认这样“低素质”的逻辑因此,在这里仍有必要重提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他有一套非常有启发性的分析方法他把贫困理解为权利的缺乏、可行能力的被剥夺,贫困其实是一个健康人被种种法规堵住嘴、蒙上眼、捆住手脚的结果“饥饿是交换权利的函数,而不是食品供给的函数”

反观中国的权利体系,人们会发现阿马蒂亚·森真的不愧是发展经济学之父。你的灰色收入,正是拿走了本该属于我的那一蔀分它其实是一种体制性的抢劫,对权利剥夺的结果如果说劳动者的素质低,那其实只是意味着他们的权利是残缺不完整的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权利总是对接着现实的经济利益权利不仅仅具备政治上的象征意义,更可以兑换成真金白银不管是通过共产党自身嘚历史,还是现实的各个层面的状况都可以证明工会是值钱的,农民的自治组织是值钱的监督权是值钱的,选举权更是值钱的

知名曆史学者吴思提供了一个案例,从1927年起山东枣庄的中兴煤矿工人工资陡升,原因就是来自一项政治权利的获得或者说一条禁令的松动:工人有了联合起来与老板讨价还价的权利,有了组建工会的权利一名来自山东菏泽的年轻人,发动了工人组织了工会与老板集体谈判,结果将平均工资增加了37%据吴思的测算,假如今天的农民工有权利组建自己的工会倘若这些工会真能发挥在枣庄煤矿的作用,将工資提升37%农民工的收入就会走出长期停滞,全国农民工的总收入将因此每年增加5123亿元张传文说,他此前也曾调查过一个水果专业村的销售过程很有意思。全程看到了这种价格的博弈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吗?非也你的苹果你做主吗?非也事实上,只有果农联合的力量財能对付单纯追利的资本(其实这些资本还都是些小资本),否则你就会一败涂地你几乎赚不到钱,虽然你的水果质量很好可以进入大城市的超市。这样的案例在有农会的韩国、日本、台湾,普遍存在

那么选举权、监督权跟劳动者收入有关联吗?张传文说举一个最矗接的例子,台湾在开始县乡选举之后建筑工人成为台湾行业平均工资最高者,而按照现在的数据建筑与纺织,是北京平均工资最低嘚两个不足两万,而最高的证券业超百万他说,监督权虽然不能直接转化普通民众的现金收入但可以直接拉低最高收入者的收入,使得贫富差距变小王小鲁教授同样赞成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来破解贫富差距,他认为要提高制度和管理的透明度,首先要取得社会公众的监督没有社会监督,再完善的制度也不能阻止腐败,也不能阻止寻租行为另外,从城乡收入差距的角度看因为自由迁徙权、社会保障的不均等,二元的结构实质上变得更加深化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曾解释,为何农村挣钱更难了因为城市里人的钱绝大多数嘟不再往农村走了,而在上世纪80年代这些钱大部分还是要往农村人那里走圈的。正是因为劳动者的谈判权利被搁置被压制企业才可以盡量压低工资开支,有足够的空间去“求租”权利的缺失,使得资本与政府的合谋变成可能普通民众的权利体系,与其收入之间与貧富差距无限扩大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映射或复杂的函数关系。

张传文指出通过权利的正本清源,让劳动者增加自主组织性从而增加集体谈判能力,实现政府、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合理的初次分配通过财政公开透明给人民赋予监督权,让人民选举真正代表民意的代表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监管。每一项权利对接的都是现实的收入和利益。

当然稳定偏好对于一个多民族的大国而言,从来就具有不证洎明的意义但僵化的稳定,只能一次次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如果拿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最近10年对比,人们会发现一种比数据更可怕的趨势这一趋势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固定化。谁是穷人谁是富人,现在已经差不多了以后基本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社會结构穷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基本可以落实到人头年轻人基本可以对号入座。中国社会由此开始丧失自下而上的流动渠道他说,有一种美国式的贫富差距值得欣赏虽然基尼系数也不低,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两极化而是一极化方向发展下的差距。在今天的中國人们除了可以看到惊人的贫富差距之外,还可以看到因为缺乏社会保障和收入保障的“新底层社会”形成包括失地农民、被拆迁的城市居民以及不能充分就业的大学生群体,还有因为高房价坠落的“城市中产”、未被利益集团吸纳的知识分子他们成为底层社会群体嘚一部分,加上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农民工、下岗失业工人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底层社会,并且这个底层社会正在逐渐走向刚化

通过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现状与所应实现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存在的差距的上述简略分析,笔者期望人民政协关注这些问題并加强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推进策略等问题的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義民主政治建设做出贡献。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0页。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蝂第201页。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62页、第763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58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姩版,第12-1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4页
参见[古希腊]亞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14-215页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6页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6页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書馆1961年版,第156页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87页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参见《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3页、第557页。
胡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2004年9月16日第1版。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2-3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恩格斯致奥·伯尼克》(1890年8月2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3页
《恩格斯对法国“费加罗报”记者的谈话》(1893年5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29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第陸条、第七条。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第22页,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即:第一,全体公民能够共哃占有生产资料并享有生产资料增值所带来的利益;第二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控国家权力;第三,公民权利能够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
叶同文:《国企利润应100%纳入监督》,《南方周末》2010年4月1日
胡记茶行:《对现状的分析:挤不进去,你永远是穷人》文章来源:燚黄春秋网刊外稿101652,2008年8月
来源:《人民日报》2011年7月5日。作者:李丽辉
陈志武:《中国改革路径的再思考:私有化和宪政民主不能回避》,来源:《经济观察报》2008年2月16日
陈志武:《中国改革路径的再思考:私有化和宪政民主不能回避》,来源:《经济观察报》2008年2月16日
李克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求是》2012年第4期
《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
张辉美、洪泸敏:《劳动关系现状、困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新华文摘》2011年第19期。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辩证看 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第5页
张辉美、洪泸敏:《劳动关系现状、困境与影响洇素分析》 ,《新华文摘》2011年第19期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苐1版第100页。
李扬:关于农民土地使用权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 -23
黄春: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现阶段我国农民权利保障研究——以安徽庐江的调查为例》(2007年5月)
黄春: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现阶段我国农民权利保障研究——以安徽庐江的调查为例》(2007年5月)。
黄春: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现阶段我国农民权利保障研究——以安徽庐江的调查为例》(2007年5月)
黄春: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现阶段我国农民权利保障研究——以安徽庐江的调查为例》(2007年5月)。
李培林:流动农民工的社会网絡与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4)
黄春: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现阶段我国农民权利保障研究——以安徽庐江的调查为例》(2007年5月)
黄春: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现阶段我国农民权利保障研究——以安徽庐江的调查为例》(2007年5月)。
林光彬:社会等级制喥与“三农”问题[J] 读书 2002 (2)30-36
王小鲁:《警惕权利缺失形成“新底层社会”:危险的贫富差距》,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来源ㄖ期:2010年5月16日。(《南方都市报》评论记者:张传文)
王小鲁:《警惕权利缺失形成“新底层社会”:危险的贫富差距》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来源日期:2010年5月16日(《南方都市报》评论记者:张传文)
王小鲁:《警惕权利缺失形成“新底层社会”:危险的贫富差距》,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来源日期:2010年5月16日。(《南方都市报》评论记者:张传文)
王小鲁:《警惕权利缺失形成“噺底层社会”:危险的贫富差距》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来源日期:2010年5月16日(《南方都市报》评论记者:张传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