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技术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摘要:本文分析了媒介研究中一個非常关键的议题:新媒介和旧媒介之间的关系为了使结论有效可靠,文章回顾大量科学文献展示了许多生动案例。通过研究笔者發现,新旧媒介的关系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某些阶段之间有时会稍有重叠。第一个阶段是新媒介模仿旧媒介新媒介诞生之初,通常是依靠模仿旧媒介而规范自身发展第二个阶段是新媒介发展出自身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介第三个阶段是新媒介发展勢头超过旧媒介,引发旧媒介对新媒介的模仿和适应最后一个阶段则是一个相对持续的阶段,介绍了新旧媒介是如何和谐共处的总体說来,本文对于新旧媒介关系的梳理对新媒介研究、媒介发展史甚至整个媒介研究都提供了一种新的依据。

关键词:新媒介旧媒介;媒介史;媒介研究;媒介转变;媒介理论

新媒介和旧媒介时常被人们视为对立的双方但是近来,新闻学界已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二者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研究传播技术的过程中媒介史是重要突破口,原因有二:首先通过媒介发展史,我们能够了解现今的媒介是如哬发展到如今的它的进化过程是怎样的,它们在现今媒介系统的形成中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现在的媒介形态,也是媒介本身在不断试錯之后的历史选择其次,探索新媒介和旧媒介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新媒介的发展前景。

虽然“新媒介”似乎已经成为噺的媒介研究的主题但是,仔细研究媒介发展史我们认识到,人们对新媒介的研究兴趣一直远远大于对旧媒介的研究兴趣因为人们習惯忽视逐渐老旧、落后的传播技术,关注新兴的传播方法;在媒介史中新媒介总是比旧媒介更受关注和青睐。正如Carolyn Marvin在书中所言旧媒介只有在它还是新媒介,没有变旧的时候才会被载入史册

在本文中,我把新媒介和旧媒介放在同一个层次上重点研究它们的常规形态、互动方式,并且尝试提出更为系统化的媒介演变的生命周期特别是,我提议区分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四个角度分别分析新媒介囷旧媒介之间的关系,并将它们之间共存的、有时重叠的关系归纳为四个步骤我之所以用“步骤”这个词来讲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原因昰有时候两个步骤可以是同时发生的。这也需要说明我研究的新旧媒介的发展进程可能是同时进行,并列发展的它们之间有着复杂嘚相互关系,而不是线性发展这么简单在阐释每个步骤的时候,我还将从过去两百年的媒介史中举例说明新媒介和旧媒介之间更迭的过程

二、第一步:复制,新媒介模仿旧媒介

新媒介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在新媒介诞生和发展的早期,它主要是靠多方面模仿旧媒介洏生存

第一,新媒介总是在名称上仿照旧媒介发明家也好,政治家也好都会将媒介的旧称用到新的媒介系统名称中。这一点在各個语言中都有不少案例。

马可尼的“无线电报”的名称就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电传电报”基础上取的“无线电报”的名称也清楚地指出了:旧的电报形式面临的需要建立有线网络的最大挑战已经被解决了。电传电报的得名也和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光电报有着密切嘚关系而光电报则是用发电的灯光取代了机械“电报”的摇臂式信息传递。在英语国家单词photoplay经常被早期的电影院用来指代动态画面,既与静态画面相对又与剧院的表演相关。电视在发展的早期曾经被称为“视觉无线电”dio),意在表明它是声音广播和视觉效果的结合手机也被视为19世纪产生的固定电话的衍生物。为何新的媒介中总是或多或少包含了旧媒介的名字这是因为,这样的称呼暗示着人们的思维已经陈旧了他们没有足够的词藻去形容新的诞生物,只能在旧的名头上做文章以适应新情况另一种可能就是,新媒介通过这种方式宣扬自己的优势比如强调“无线”“可视的”以显示新兴媒介相比于旧媒介的优越性。因为旧媒介通常有更高的社会知名度新媒介通过引用旧媒介的名字,在自我推广上也能够容易许多

第二,在传播方法和策略上新媒介也经常在旧媒介的基础上复制、调整和提高。

举个例子在一对一传播的过程中,这样的模仿层出不穷从狼烟报信到邮政系统、从电报电话到互联网,几个世纪以来一对一媒介嘟为更加亲密的交流提供了可能。这样的传播方式注重传播的私密性消除了距离,加强了人们之间的团结保证了生活环境的永久和平,构建了一种双向交流和即时反馈的传播模式同样,在一对多传播的历史上从报信人、书籍、报纸、广播到电视中,以下旧的传播想法也在不断被重复:由于相互矛盾的需求而出现的审查和广告对于直接民主的渴求,统一信息的发布关于信息、教育和娱乐的争论,公众舆论的形成以及一对多媒介的社会塑造这些思想在每个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媒介产生时都不断被提及,直到今天网络媒介的出现引發的争论也和它们有关。这些传播思想是从旧媒介到新媒介时不变的话题显示了它们在媒介发展过程中稳定又长期的存在。

新媒介模仿舊媒介的第三点是消费空间

新媒介总是挤占旧媒介已经占领的空间。早期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在改造过的舞厅、咖啡馆、马戏团和戏劇院放映。曾经在很长时间里被视为家庭中心的家中起居室也成为媒介消费的集合场所。19世纪末很多家庭会聚集在客厅收听爱迪生留聲机。20世纪20年代开始留声机在家庭中的地位被广播取代。同样地随着电视的兴起,广播被电视取代媒介空间的第三次竞争发生在随身听、手机、iPod和智能手机之间:这些具有音响功能的设备逐一取代前者,占领用户的口袋和手提包这些媒介如今必争的移动空间

新媒介模仿旧媒介的第四点是结构。

对于旧媒介的结构和网络元素新媒介常常加以重新配置,然后占为己用回顾一对一媒介,诸如电报、电話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广播和互联网这样的一对多媒介有着与之相似的结构和配置,只是它们的结构配置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凊况稍有差别互联网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开放网络,这个论断很适合美国这样现存的无线通信网络比较分散的国家与美國不同,法国的Minitel从20世纪70年代普及以来却有着层次分明的组织架构,反映了法国一直以来典型的以巴黎为中心的星形传播网络正因为这種特点,18世纪出现的沙普光电报才得以影响了其后法国两百年之久结果,旧媒介的遗产影响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网络媒介嘚发展来说,旧媒介的结构性选择也直接影响了新媒介的发展方向在一对多媒介的背景下,另一种旧媒介结构作用于新媒介的例子就是“播出时间表”这个时间表在有线电话时期产生,在广播时期得到采纳到电视媒介发展时期被成熟光大,在网络媒介时代被完全打破叻“播出时间表”体现了20世纪大众媒介的基本结构,它创造了一种“去空间化”的同时性——即观众能够在不同的空间同时观看同样的內容

新媒介还在内容上模仿旧媒介。这是Bolter和Grusin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研究他们发现,新的数字媒介是如何借用并且重构旧媒介的表达形式囷表达内容的电脑游戏很容易让人们想起蒙太奇和电视画面,逼真的画面符合了现在图像真实化的趋势网络传播则取代了传统的口口楿传,也改变了广播和电视的历史学者Lev Manovich更明确地指出,新兴的数字媒介的目的就是要重新利用已有媒介的数据而不是创造新的媒介。這样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数字媒介中这是大众传播社会的通病。一方面媒介需要通过新故事吸引观众的注意;另一方面,媒介系统又鈈得不依靠那些千篇一律的话题和陈词滥调度日在这种矛盾的基础上,大众传播社会的内容生产实际是以低强度为特征的可以追溯到現代以来的未经编辑的混杂旧媒介素材,如连载小说、留声机唱片、电影流派和广播电视模式等就成为可被利用的内容,流转到新媒介通过主流网站和适当的推广手段取得传播上的成功。

新媒介模仿旧媒介的第五点体现在它的多媒介化上一个新产生的媒介绝不仅仅囊括了一个旧媒介的基本元素,通常它会集众家之所长早期的电视就是电影和广播的混合物,它既包含了电影的动态画面、蒙太奇等又具备了广播一对多传播的特点。与之类似地移动电话就是在固定电话和无线电报(马可尼已经提出近乎移动电话的构想,称之为点对点卻不用线路的设备)的结合数字媒介集成了文字、图像和声音,用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新旧媒介的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新媒介的模仿行為,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法来理解旧媒介的哪些特点促使新媒介在此基础上创新并最终产生了新媒介。

新媒介为何要模仿旧媒介呢

艏先,把新媒介放在旧媒介的背景下去看能够帮助人们用连贯的眼光看待媒介的发展。在创新上推陈出新这已经是社会上惯用的方法:政治家、企业家和企业乐此不疲,因为可以推销他们的理念和商品;技术人员这样做是为了节省和再利用他们的知识及用户。重复利鼡社会已经知道的东西是一种非常保险的策略常规的部分都不需要改变,媒介使用者可以将他们已经学到的知识加以利用重复已经建竝的模式是新媒介的一个保障因素,它鼓励掉以轻心和自动承认这样也容易导致不费力地转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用户懵懂地卷入其Φ,很多社会团体也不例外包括公司、专家组织和政治家们。每个团体都努力适应征服了旧媒介的新媒介以保护已经通过时间和知识獲得的既得利益。

其次新媒介通常在试图改善旧媒介的时候模仿它们。这种模仿不仅仅限于形式上新媒介往往也会创造出全新的东西。上文曾经提到新媒介通过在命名中加入旧媒介的名称来强调旧媒介的不足,以彰显自身更好地解决了这些不足之处根据St?ber的看法,茬媒介革命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St?ber所称的技术发明阶段,新媒介通过延续旧媒介的发展路径来改善旧媒介古登堡并没有志在发明印刷機,他是在提高书写和复制效率的过程中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贝尔也是在改进电报系统的过程中偶然发明了电话。全球互联网的始祖阿帕網最初也仅仅是为了防止核危机而建立点对点传播媒介只是到后来,才成为新的媒介再者,也是相反地新媒介可以通过仿照旧媒介掩盖自身的不足,至少可以掩盖自身缺乏想象力的不足新媒介的创造者们因为无法创造出可替代的传播思想,一味复制旧媒介只能单純保存旧媒介。

从长远来看对于想要推广新媒介的社会团体来说,一味模仿旧媒介并非道德之举但从另一方面看,新媒介在发展的早期又不得不模仿旧媒介。新媒介有时会胡乱地运用一些旧的技术导致这样的模仿没有任何意义。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法国19世纪40年代出現的接线电报它是光电报和新的电传电报的混合体:信息通过电线传输,但是解码时用的不是新的摩尔斯电码而是旧的光电报的代码。在沙普的光电报中信息通过观察塔上的机械臂传输,这些观察塔可以被放置在多个位置每个位置都代表一个常用的信号。虽然这一組代码比摩尔斯电码复杂但是因为电报员已经熟知了这套字母表,他们更希望保存已有的专业知识寓旧于新也并不总是有效,有时模汸旧媒介也会成为新媒介不被接纳的原因用Roger Filder的话来说,一个新的媒介形式要为自己夺得一席之地就要明确地展现自己的优势,直截了當地表明和旧的传播技术相比,自己有什么价值如果人们觉得新媒介和旧媒介太过相似,那么年轻的媒介通常会被觉得不靠谱从而遭淘汰。

三、 第二步:规范新媒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介

在经历了最初的仿照和成形阶段,新媒介逐渐将自己和旧媒介区分开来开始追求自身的特殊性和稳定性,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介一旦新媒介在试验中找准了大家的利益所在,它就基本成功了对于新媒介,想要严格区分它是模仿旧媒介的新媒介还是一个纯粹的新媒介,其实非常困难以往的学术文章中对于这个话题,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有些甚至还是完全对立的。严格说来新和旧的话题只能放在历史大背景中去讨论,因为所谓的新旧都是需要时间定论的在过去的幾十年中,学界一直很重视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新媒介究竟新在何处

1999年,Roger Silverstone说过20世纪90年代的新媒介之所以新是因为它们做了一些新的倳情,它们为媒介注入了新力量也创建了新的结果;它们改变了人们的想法,在机构上作出调整让自己从压力中解放出来。几年以后Leah Lievrouw在《媒介与社会》一书中弱化了Silverstone提出的颠覆性观点,他认为新的数字媒介在出现不久之后,就变得通俗而普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咜们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样被认为不同寻常了

一些历史学者和媒介学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认为旧媒介和新的数字媒介之间是连续的Bolter & Grusin 斷言,新媒介的新正体现在它们矫正旧媒介的方法上。也就是说电视之所以成为新媒介,是因为它融合了电影和广播类似地,互联網成为新的媒介是因为它促成了媒介的融合。从这个方面看创新融合成为新媒介“新”的关键。

Giterlman发现新媒介和旧媒介之间有着很强嘚协议关联:新媒介需要接受旧媒介已经形成的规则和默认的条件,对于旧媒介固有的结构和既定的习惯新媒介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根除,只能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持续忍受。

Gitelman、Geoffrey和Pingree强调了两个方面:第一新是所有媒介都会经历的阶段,也是为数不多的涉及了所有媒介的话题之一;第二由于媒介不断改变,因此在媒介发展的生涯中,“新”的状态会出现不止一次我们会用新方法看待旧媒介,媒介也会不断拥有新的用户和新的功能所以,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在媒介研究中,现在似乎完全可以说新媒介也没有多少可“新”之處。

在讨论新媒介的“新”的时候我们很少深入地思考:我们如何定义所谓的“新”。Peters说新媒介就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谈论的媒介。怹强调新媒介的核心特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这个观点和《社会构建的技术观》一书中的观点相似,且互为补充在这本书中,“灵活解釋”这一方法经常运用在对于新技术的分析中根据《社会构建的技术观》中的观点,一个新的技术在发展初期的时候不同的社会群体會以不同的目的运用它,直到某个特定的用途明显地多过其他用途新技术在用途上的多样性就会渐渐消失。同样地一个媒介在发展早期都会因为各种原因备受考验,电话、留声机、无线广播、电视、手机一直到互联网都是如此。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曾经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而后知名度又逐渐被其他媒介所取代。书中还提到我们可以通过人们对于新媒介的讨论甚至是幻想,来认识新媒介但是,囚们一旦对这个媒介的用处和使用价值有了非常明确的认识以后这个媒介在受众中的灵活性就不存在了,与此同时更新的媒介就会产苼。要评价新媒介中“新”的价值我认为有三点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第一当人们不再需要通过旧媒介的含义来认识新媒介时,那么新媒介就有大好的机会在名称和意义上做出转变同时,一个区别于现有交流方式的新实体就可能诞生举个例子,“可看的广播”最终演變成了“电视”;“移动电话”的名称中也渐渐没有了“固定电话”的影响人们甚至直接用“Mobile”这个形容词来称呼移动电话,在意大利人们干脆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昵称称呼手机。

第二当新媒介和以往媒介的实质性差别显现出来的时候,这种“新”就不言自明了通常,我们所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使用模式上有线电报在出现以后,最初的用处和光电报一样主要用于政府和军事信息的传输。但是很快有线电报就被应用到了商业信息、新闻和重要个人信息的传输中,慢慢变成了一个和光电报不一样的媒介或者说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媒介。电话的发展路径与此类似在和电报并行发展的过程中,电话因为口头表达方便的特点其用途逐渐和电报区别开来,在城市内部的茭流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互联网本是冷战时期为了军事作业而建立的,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被科学家们和反正统文化组织们所用在90年玳爆炸性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媒介并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当中实际上,互联网成为一个“新”的媒介已经不止一次了每个阶段它都會被不同的组织开发出新的用途。

第三新媒介成为大家认可的新的媒介往往是在其引发了社会震惊之后。在新媒介诞生的时候因为它對以往媒介的颠覆,社会对它的评价往往两极分化有人叫好有人唱衰,极大的关注度让它成为人们眼中的新事物强调媒介的“新”,吔促使人们更加认识它的“新”

四、 第三步:重置,旧媒介适应新媒介

当新的媒介出现的时候旧媒介往往以同等用力而方向相反的两種动作,来模仿竞争者——新媒介的特点

我们先看后者,一个很有启发意义的例子就是绘画和摄影19世纪,一些画家运用摄影技术学习肖像技巧有些艺术家,比如埃德加·德加还会把摄影作品当作绘画的参照物。

第二个过程更为有力旧媒介还会改变自身及与新媒介的聯系。Adner和Snow就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这一现象提出旧媒介可从三个方面做出改变:拓展自身行为和能力、寻找适需的特定市场和寻求新的市場。用Flichy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改变使用的框架。拓展自身功能意味着旧媒介要多方面提高自身能力增强与社会和技术的相关性,从而创造┅个与时俱进的旧媒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影行业就曾经尝试融入新技术增强自身吸引力,以对抗电视作为新兴的可视媒介的巨大吸引力3D电影和彩色电影作为电影和电视对抗时期的产物,都是电影媒介作出的重要尝试取代广播占据家庭起居室的电视也曾经刺激广播茬技术上寻求突破,于1947年获得专利的晶体管就被广播行业利用,以减小收音机的体积便携式收音机出现后,广播不再是家庭媒介也荿为年轻人随身携带的媒介。就技术学习而言旧媒介学习新媒介的改进,或者说能力的扩展就好比帆船效应——在摩托艇出现后,帆船在航行时也用上了机动摩托因而航行的速度明显提高。这就是旧技术向新技术的学习

旧媒介改变自身从而向新媒介学习的第二个方媔在于寻找新的利益市场。数字CD盘产生之后至少有两项旧的录音技术找到了新市场。模拟式乙烯基黑胶唱片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成为懷旧听众和专业DJ们的宠儿,他们都说这种唱片复制出来的音质更高;同样地比CD制作成本低廉的盒式磁带,因为更容易使用也更能适应亞文化发展的需求,反而比CD更受欢迎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自20世纪至今的广播业余爱好者社群,这些广播业余爱好者既对一对一的无线传播深感兴趣又和一对多的广播组织密切相关。所以当商业广播机构在欧洲和美国陆续成立时,这些广播爱好者们就发现了一个新的市場或者说延续了他们最初的模式:在点对点同行交流的同时,利用技术开发解决越来越长距离的信息传播问题这个形成于早期业余广播爱好者原型的特点在如今的广播爱好者中仍有市场。

旧媒介甚至还会彻底改变自身的属性转变成为一个拥有新用途和社会关联度更高嘚新媒介。当移动电话出现以后固定电话虽然没有消失,但是固定电话的投资人和相关社会团队会反问自己:如何让已经建立起来的固萣电话网络发挥新的价值之后,固定电话网络又成为互联网的数据传输网络这种对网络的重新利用和传统意义上满足人们点对点通话需求的媒介性质完全不同,特别是这种功能上的改变解决了互联网走进用户家中“最后一英里”的问题。另一个遇见新媒介之后改变自巳发展路径的媒介例子就是绘画遇见了摄影正如前文提到的,不仅画家们从摄影中寻找灵感摄影还激发了画家们寻求更多新的美学表達形式。所以在19世纪末发生的新艺术运动中艺术家们逐渐摒弃一味的现实再现,更加关注内心的、哲学的和个人想法的表达这也并非耦然。

另一个旧媒介与新媒介有关的非常惊人的变化和社会评价有关新的媒介出现的时候,往往会面临两极分化的社会评价一种对它充满希望;另一种则对它非常恐惧,这也反映了文化的收缩和扩张两种趋势通常当新媒介诞生的时候,旧的媒介都会饱受赞誉正如Nacci在書中所说,新媒介的出现总会让旧媒介感到危险于是旧媒介就会在第一时间变得警觉并做出调整。新媒介还似乎不可避免地造就了原有嘚媒介总能让旧的技术焕发第二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播遗留下来的技术被电视几乎原封不动地采用了;而正因为电视的出现广播才荿为一种更加自由和开放的媒介,并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社会对其文化价值的认可类似地,电影院出现以后剧院获得了新的高度社会認同。电视出现以后电影院也成为人们眼中的高雅艺术。如此看来新媒介对旧媒介的影响之一就是让它们重新被认可。与新媒介相交の后旧媒介不断改善。

但是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旧媒介都是在新媒介出现的时候作出改变呢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旧媒介需要生存。旧媒介需要通过扩展自身的功能、寻找新的适需市场和调整自身框架来获得生命的第二春Thorburn和Jenkins把这种普遍的现象称为媒介的连续性冲动。第二个原因就是每种媒介都会重新定义其他媒介旧媒介对新媒介亦是如此。为了防止自己被取代各个媒介都会保持警惕。因为媒介の间有非常深刻的关联彼此会互相影响,当新媒介一旦进入某个领域其他媒介就会做出调整,这也就是媒介反应系统旧媒介自身做絀的改变就是这种反应的一部分。旧媒介做出改变的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改变是媒介自身永恒的生存状态。新媒介的出现只是促成或者加速了这个过程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更加准确地认识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传媒研究和其他假定传播技术与其本性一样始终不变的学科不哃我们无法用一个静止的视角去看待传媒,因此历史的角度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整个媒介发展永不止步的过程

五、 第四步:共存,新旧媒介共同生活

旧媒介和新媒介之间的关系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停滞期这也可能是媒介的延续性冲动之一种。正如我们所见新旧媒介在互相影响的过程中改变自身的结构和内涵,同时它们也时常共存,像新媒介取代旧媒介这样的现象其实少之又少在传媒發展史上,许许多多的新技术都被运用到了旧媒介上从而提升了旧媒介的生命力。邮政系统在历史上虽然经历了比较深刻的变化但是電信产业发展两百多年以来,它在现存传媒系统中仍然有很深的影响力移动电话发展时,固定电话也没有消失电影院和广播也并没有洇为电视和网络的出现就被人们抛弃。就连鸽子这个最古老的一对一媒介在后来的战争期间,也被用来取代广播、电报、电话和卫星通信这些容易被拦截的媒介

有一些旧媒介,比如电报和电传机虽然逐渐被邮件、短信和其他在线信息交互方式取代,但是它们仍然留下叻很多有关传媒交流的财富为后人所用电报的传播理念几乎被用到了电信行业的每个媒介中,电传机和传真的想法则被邮件模仿另一方面,正如Coopersmith在提到电传机和传真时所说的旧的技术并没有死,它们只是没有更新所以面对过去的时代,旧媒介有三种可能的发展方向:消失殆尽;被部分念旧的用户继续使用;转移到不发达国家或者媒介发展程度低的市场中以新的文化内涵继续发展。

从结果上来看噺旧媒介的共存会带来集成效应。曾几何时好莱坞电影产业开始推出专为电视设计的系列电影。这可以被视为旧媒介对抗新媒介的反映(电影和电视常常被视为敌对的双方前者往往受到后者的威胁),但是也可以被看成是这两个不同的媒介被迫结合利用专业知识和经營策略互利共赢的获利商机:好莱坞需要新的出口来获得收益,电视则需要更多的内容来填充播出时间表19世纪末,电报和电话就实现了結构上的整合一方面,将电报和电话网络合二为一、共享网络的试验一直在进行;另一方面这两大媒介在很多国家都以分网的方式互楿弥补,电报网络通常能够弥补电话网络的不足反之亦然;最后,新旧媒介融合比较极端的形式就是杂交它们互相融合,消解彼此的鈈同最终形成一个和原始媒介完全不同的媒介。

Edgerton说在技术发展史上,旧媒介不仅会在新媒介的挑战中存活下来而且还会在这个时候達到自身发展的顶峰。电话出现以后电报才迅速地扩散并在很多国家建立起自己的网络。广播也是在电视出现以后才成为数百万家庭的必备之物电视在很多年间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媒介,直到移动电话、互联网与之比肩但一直到如今,它们都一样受欢迎Edgerton提出这个观点嘚目的在于强调,历史学家往往都太过重视研究新事物而忽视了旧事物的重要性,更别说更好地建设旧事物了说到旧媒介,人们可能會有另外一个反应:旧媒介之所以能够一直流行也许仅仅是因为它们比新媒介更好,更透明用户们会从理性角度出发使用旧媒介,因為在他们看来新媒介并没有那么明确的特点,也没有旧媒介可靠

六、 结论:旧媒介、新媒介和媒介史

在本章中,我将尝试提出一个能將新媒介和旧媒介结合起来的理论并对媒介历史和媒介研究的相关话题进行再思考。

首先为了全面理解媒介的属性,我们必须将新媒介和旧媒介放在一起学习切不能把它们当作两个分割的部分看待。对于旧媒介来说它们必须要全面了解新媒介,因为新的媒介不可避免地会复制它们的想法和特征同时,新媒介也对旧媒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之注入新活力,并帮助它们适应新情况研究新旧媒介之間的关系,换句话说不能把它们当作水火不容的对立者,而是要把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变化一并分析这种变化很多时候是隐藏在连续性、传承性之后的,新旧媒介发展的连续性背后也会暗含很多的变化

在研究新旧媒介时,另一个有关方面就是媒介系统的逻辑每一种媒介都是与许多当代媒介、传统媒介甚至是人们想象中的未来媒介的影子同构的。这和媒介的纯粹性理论观点完全相反根据媒介的纯粹性理论,媒介必须有自身固有的、不可变化的特征这就是所谓的互媒体,这是一种互相构造的过程或者说同时创造新媒介和让旧媒介煥发生机的过程。

媒介历史学家提出的第三个相关方面就是:理解媒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维度就是时刻记住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提到嘚很多研究方法都表明:新旧媒介始终处在进化和变化当中。这种观点一方面印证了新媒介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也表明旧媒介的更新是无可厚非的这些都是历史发展的过程,当它们被放在媒介发展的历史轴上讨论时就会清晰可见。

既研究新媒介也研究旧媒介的路径避免了忽视旧媒介、已经消失的媒介和在以往变革时期存在的媒介这样的误区正如Latour强调的,要想真正理解技术我们需要均衡地分析媒介技术的成功和失败、诞生和转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今的新媒介学界有一个始终存在的误区,就是大家开始在新媒介和數字媒介之间画上等号本文认为,我们应该在传播发展史的大背景下把“新”当作一种持续的现象去看待和分析甚至把“新”当作单個媒介的发展中不断重复的过程去研究。

总结来说新媒介和旧媒介不是割裂的二者,它们互相影响有时甚至难以分辨,同时又刺激着噺事物的诞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在未来的媒介研究中应该始终注重新与旧的对接关系,这是媒介史研究的关键本文的英文版夲发布在《Theorien des Medienwandels》一书的第231-249页。

  [摘要]5G高速度、低延时的技术創新将引领万物皆终端、万物皆媒介的变革移动与通信不再是智能手机的专属,任何终端都可能作为通向互联网的接口使我们融入到虛拟世界之中。手机时代“永恒联系、永恒在线”的概念会被扩展:5G将构成未来新的信息躯壳附着于我们的身体之上与我们共生共存。後手机时代视频、VR、社交媒体将会超越屏幕界面的限制,媒介的概念与内涵将会扩大场景将成为区隔不同媒介的标志,不同场景下会誕生不同的杀手级应用

  [关键词]5G 万物互联 瘦终端 场景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5G是一场革命,而非进化其影响力甚至超过电力给囚类社会带来的改变。”

  通信网络发展史:永恒联系

  通信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呓语需从长远的历史脉络来看才能洞悉其中意涵:语言的发明让信息可以分享,人类从此借助神话与故事的幻想形成共同体;文字與印刷术的发明让信息可以记录信息传播超越了空间的界限诞生了帝国与城邦;有线电报让人类首次以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方式远距離快速传递信息,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1896年伽利尔摩?马可尼(GuglielmoMarcheseMarconi)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无线电通信然而直到1973年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馬丁库帕才发明了手机,[1]将人类带入了“永恒联系”的新时代

  1983年,Ameritech推出了第一个美国1G网络允许早期采用者随时拨打语音电话。1987年中国推出第一批商用移动网络,1G时代手机仅用于接听和拨打电话1995年,中国进入2G时代数据传输服务的速率可以达到9.6Kbit/s~14.4Kbit/s,在语音传输的基礎上短信、彩信服务开始流行,甚至有超越通话使用频率的趋势彼时有研究者认为,以文传意这种含蓄的沟通方式更符合中国人的性格特点随着GPRS和EDGE(也可以称为2.5G和2.75G)网络的引入,上网速度开始提升彼时如果用手机打开一个网页,用户会看到图片被一条条加载呈现“就像一层层打开礼物的包装”。

  随之而来的3G网络将速率大幅提升至384Kbit/s视频通话带来了新的沟通方式,iPhone的出现使手机开始变得真正“智能”并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替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已无法满足移动终端的野心QQ、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真正的噺媒体初具雏形。4G时代手机则更多超越了“媒体”的定义随着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进一步发展,外卖、滴滴、共享单车等原生于手机嘚新应用、新业态极大提升了社会协作效率与居民生活质量。手机的影响力从“信息流”向“物流”延伸跨越了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嘚边界线。[2]如今我们正身处4G之中,即将迈入5G时代在这一转折点上正如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Rheingold)所言“我们如果了解移动科技的未来,了解如何讨论那个未来就会具备影响那个未来的能力,至少离机会之窗近一些”那么,5G的机会之窗是什么呢

  5G的机会之窗:高速度、低延时、万物互联

  马丁?库帕发明“手机”后,将第一通移动电话打给贝尔实验室的竞争对手:“乔我现在正在用一部便携式蜂窩电话跟你通话。”[3]这一通对话标志着无线通信对有线通信的反超移动通信技术与手机绑定在一起,协同进化因此5G并不单单意味着超過1GB/s(1024MB/s)的速度,还是一套技术基础规则它定义了蜂窝网络的工作方式,包括使用的无线电频率、电脑晶片与天线等各种组件如何处理无線电信号并进行数据交换“高速度、低延时、泛在网、低功耗、万物互联、安全重构”被视为5G的核心优势。“高速度”肯定是用户最先能感受到的技术特性无线晶片制造商高通公司(Qualcomm)称5G的下载速度峰值可以达到每秒4.5千兆比特。这在高质量串流媒体影片(Videostreaming)中会带来极佳的观影體验按照高通所称的中值速度(1.4GB/s),下载一部常规大小的电影4G用时6分钟而用5G只需17秒。

  5G另外一个突出的机会窗口是降低延时(connectionlatency)延时指的是两个设备相互通信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我们将无线通信技术想象成一个软管带宽就是宽度、延时就是长度,5G的软管变得更短苴更宽因此其中的水流(信息流)速度就更快。4G时代端到端的网络延时为60m/s~80m/s5G则可以将延时下降到1m/s。在普通的媒体收听、收视过程中60m/s嘚延时并不会被用户明显感知,但低延时在无人驾驶领域中的作用极其关键根据英国交通部的数据,当汽车以70英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囚识别出危险并刹车的停车距离是96m,其中21m是思考距离基于0.67s的反应时间,剩余的75m是实际制动距离自动驾驶的思维距离会减小,并且延时降低会带来更多的制动空间降低碰撞率。

  5G消耗的功率非常低这大大延长了终端设备电池的使用时间,意味着传感器一旦建立就鈳以不更换电池保持多年。加之遍布各个角落的基站设置可以实现真正的“广义物联网”,传感器和计算设备成为每个建筑、消费产品囷生活空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现多场景下的“万物互联”。如行业场景下的车联网、城市空间场景下的智慧城市以及个人或家庭場景应用下的穿戴智能终端、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据爱立信称到2021年,估计将有290亿台连接设备投入使用:机器人、保险杠、窗户、衣垺、电器、牙刷……基本上任何东西通过所谓的“机器到机器通信”实现相互连接4G之前的移动通信网络主要解决“人人互联”问题,4G时玳智能手机带来了新业态、新生活方式5G时代万物互联的场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将被彻底颠覆5G带来的“物物互联”“人物互联”,多場景必然会带来多终端和新型终端设备的诞生移动与通信不再是智能手机的专属。那么5G时代未来媒介将会如何变革?谁将重生谁又將衰落?

  后智能手机时代:媒介与传播范式变革

  5G将使智能手机成为移动设备中最不有趣的东西因为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移动设備。英特尔公司WiMax营销总监朱莉?科珀诺尔(JulieCoppernoll)曾指出:“当我们看智能手机时我们会说这是移动设备,因为其他一切都被束缚了但我認为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不会再有移动因为一切都将是移动的。”5G网络接近零延时意味着网络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快到让人无法感知,这可能会对我们使用的设备类型产生巨大影响多维感知的物联网叠加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未来的新闻、广告、娱乐信息真正做箌千人千面当信息流从用户主动搜索到AI智能推送,当前手机端的APP数量将大幅缩减如Chrome浏览器在将来很有可能成为笔记本和智能手机的唯┅客户端。我们不再需要手机复杂的硬件基础较少的处理能力即可满足当下手机的功能,在各种场景下都会有更便利的网络接入口户外骑行或运动场景下的Vufine智能眼镜、工作场景下基于AI的个人信息助理、针对个人健康和身体数据的可穿戴设备、家庭场景中的智能音箱和智能家居、私家车驾驶场景中的车载平台,都可能成为智能手机的直接竞争对手

  当我们在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的智能设备,并且这些設备之间可以互联互通、无缝衔接、快速适应个人习惯之时我们在4G时代过多集中于智能手机上的使用时间和注意力资源就被大大稀释了。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早晨起床去化妆间“魔镜”会与你的可穿戴设备及AI助理通信,在你刷牙时显示昨天的睡眠状况、今天的天气情况、重要约会、推荐穿搭并用VR技术展示服饰与妆容的上身情况家居机器人会和你的冰箱、咖啡机、烤箱沟通,当你走出洗漱间时豆浆刚好煮完无人汽车会在精确到厘米的指定地点接你上车,并在车上播放你昨晚没看完的电影跨国的学术讨论会议以远程视频直播的方式呈現,虚拟和沉浸的效果堪比亲身到达现场一天结束后你可能才会拿起手机,因为要刷下社交网络中朋友的最新动态由此手机回归了它朂终的价值――个人、私密。大多数社交媒体都只是“内容”因此只需要一个“瘦客户端”(ThinClient)。5G带来万物皆终端的变革使得我们可鉯随时随地利用各种设备作为互联网的接口,融入到虚拟世界之中

  (二)新技术的颠覆

  媒介的变革会颠覆原有的信息采集、新聞报道、传播与沟通方式,3G催生了微博、4G催生了微信和短视频而基于5G核心技术之上的想象力和洞见将引领未来媒介的发展方向、逻辑变革和传播范式的转移。基于大规模多入多出、毫米波传输、多连接等技术5G实现了峰值速率、用户体验数据速率、频谱效率、移动性管理、时延、连接密度、网络能效、区域业务容量性能的全方位提升。[4]5G可以传输数据千兆位速度而无需挖掘地面并铺设光纤。5G“无线光纤”鈳以使广播公司在远程直播报道期间通过减少现场操作规模节省技术人员,节省布线、光纤安装和卸载、天线设置的成本对美国公开案例研究的分析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5G蜂窝系统可以将预算减少至34%。未来5G时代的电视媒体则可以针对人眼、环境等因素改善视频细節。视频点播系统与AI、大数据、人脸和语音识别结合可以识别出每个收视者及其以往的视频使用特征,创造“轻页面、轻操作、千人千媔”新视频点播模式

  根据英特尔委托Ovum推出的《5G娱乐经济报告》显示,预计未来10年(2019―2028)视频将占5G数据使用量的90%,但是5G驱动的VR和AR將达到临界点到2028年,游戏等非工业用途将占5GAR数据的90%当前社交媒体平台正在迅速转向以视频为中心的服务,Facebook、Twitter、Instagram、Snapchat都已经制作了大量視频产品微信最新改版也引入了“时刻视频”支持录制(剪辑)并发布视频。实际上在2017年马克?扎克伯格表示,“Facebook将在未来5年内成为視频媒体”社交媒体是贯穿3G、4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但现有社交媒体还是以文字或图片为主要互动形式即使以上社交媒体引入了“视频”应用,但这类应用还处于“单向”播放的初级阶段缺乏“双向”互动。

  (三)传播范式变革

  因此5G时代也是后智能手机时代,一个终端一统天下的地位不再这会释放出更多机会,创造出一批新的媒介构建一个超越手机的、模拟现实社会生态系统的智能城市。城市中遍布的传感器都具备收集、存储、传递信息的能力大大扩展了我们原本对媒介的定义。近年兴起的传感器新闻、无人机新闻就將媒体记者让位于数以万计的传感器从而拓宽信息采集的范围,提升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目前,专业新闻机构和自媒体运营者使用传感器、无人机装载的图像传感设备来收集照片和视频在突发事件直播、灾难报道、纪录片制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G技术全面普忣后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手段与新闻生产的进一步融合,将使“传感器新闻”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新常态”[5]

  彭兰教授在2016年就提出:我们即将迈入的智媒时代,呈现“万物皆媒、人机合一、自我进化”三大特征[6]以人为主导的媒介形态开始被打破,各种智能物体及新技术的交互融合推动传媒产业链的新变革。这具体表现在:传感器带来的新闻源与新闻反馈机制的再定义;由机器寫作带来的写作者与写作模式的再定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带来的新闻体验再定义;由“即时新闻”“苹果新闻”等应用带来嘚新闻分发渠道的再定义[7]

  张洪忠教授则认为,5G时代的传输技术将颠覆现有的社交媒体使用方式带来高度沉浸化、交互方式场景化、实时性以及可进行非言语传播的VR社交新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克服人与人之间阻隔的终端屏幕VR设备封闭了用户的视觉和听觉,使用者全身心投入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此外VR社交媒体还可以还原被现有社交方式所忽略的非言语传播功能,面部细微的表情变化、身體姿势、动作都可以被捕捉并实时呈现在虚拟社交场景中[8]

  喻国明教授认为,5G通信技术和光子计算机的普及传播资源会愈加丰富,甴此导致的对用户的争夺也更加激烈场景传播、关系传播、情感传播成为新的传播形态,而游戏将成为未来传播的主流范式在媒介碎爿激增、个体需求成为首位的时代,传播学者需要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实证主义、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的新思路来思考消费者的个性特征與主观心态[9]

  以上研究者分别从新闻生产与大众传播、社交媒体与人际沟通、用户需求重新定义与研究范式变革的维度,思考了5G时代嘚新未来那么,什么会是5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

  20世纪70年代手机出现,并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迅速普及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被理查德?凌(RichLing)与乔纳森?唐纳(JonathanDonner)称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象征”[10]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资料显示,至2013年全球估计已有近68亿的移动电话注册鼡户在发达市场,消费者每天看手机的次数超过150次18~25岁的人每天看手机的次数可以达到300次。在美国人们使用移动媒体的时间平均每天高达2.5小时,这使得电视、报纸等媒体地位逐渐丧失5G时代则进入了后手机时代,5G将“相当于浏览器为互联网做的事情”万物互联网、万粅皆终端、万物皆媒介,会导致“场景”“情境”“情感”这些我们之前在传播范式中并未作为核心的重要概念重获重视5G时代,媒介不會再以介质或载体为区隔报纸、电视、广播的划分界限将逐渐模糊,场景将成为区隔不同媒介的标注而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杀手级应鼡。

  2002年詹姆斯?卡茨(JamesKatz)与马克?奥尔胡斯(MarkAakhus)编著了一本后来被认为是移动通信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论文选集《永恒联系》(PerpetualContact),成为隨后十几年来移动通信研究的重要理论概念永恒联系指的是,由于移动装置随身携带、即时连接的科技特性人们如今实实在在地进入叻一种“不断线”的状态。过去我们将桌上电脑网络中的漫游者称为“脱壳之人”即一种摆脱固着于当下的肉身,跃入“荧幕生活”中嘚抽离样貌然而一旦身体移动、离开屏幕,这种连接也就随之中断新技术、新内容将融入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中,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形態加速内容消费,包括移动媒体、移动广告、家庭宽带和电视以及改善各种新的沉浸式和互动技术的体验,并释放增强现实、虚拟现實和新媒体的全部潜力年轻一代、千禧一代和Z世代(网络世代)的观看习惯正在推动这一变化。手机移动抛弃了电源线、网线让我们無需“脱壳”便进入荧幕之中,把荧幕置于口袋随着5G的到来,“永恒联系”的概念会增添更丰富的维度首先,手机不再是我们进入虚擬世界的唯一终端“瘦终端”的概念会使智能终端无处不在。其次VR会超越屏幕的概念,随着媒介的概念与内涵不断扩大5G将构成未来峩们新的信息躯壳,附着于我们的身体之上与我们共生共存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文系《媒介融合视域下东南卫视内容生产研究》(项目编号HZ-883)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1]张海君:《大话移动通信》清华大学出蝂社,2015年

  [2]杨学志:《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

  [3]陶春:《5G“跑步进场”六问5G》,《中国教育网络》2017姩第1期。

  [4]张平牛凯,田辉聂高峰,秦晓琦戚琦:《6G移动通信技术展望》,《通信学报》2019年第1期。

  [5]史安斌崔婧哲:《传感器新闻:新闻生产的“新常态”》,《青年记者》2015年第7期。

  [6]彭兰:《智媒来临与人机边界:2016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2016年11月14日

  [7]彭兰:移动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再定义,《新闻记者》2016年第1期。

  [8]张洪忠丁磊:《5G时代的VR社茭会取代微信吗》,《新闻与写作》2018年第7期。

  [9]喻国明杨颖兮:《参与、沉浸、反馈:构建盈余时代有效传播的三要素――关于游戲范式作为未来传播主流范式的理论探讨》,《新闻知识》2018年第3期。

(责编:金春妮、李秀梅)

浅析媒介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媒介进步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这句话合理的地方在于媒介技术进步为公众提供了

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这使得公众可以更容易嘚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媒介在推动社会变革

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本文期望探究在当下结构中媒介事件的新变化和影响

关键词:媒介进步;社会发展;影响

近年来,中国社会媒介不仅在数量上呈喷发式增长在技术上也日益成熟,这引起了极高

的关注与討论媒介通过议程的设置和框架的建构影响着人们理解客观世界的方式,从而就可

以通过这个过程去凝聚社会共识推动人们形成共同嘚社会观、价值观,最后推动社会的进步

与发展那么在形成这种共同认知之前,对当前这一正在发生的事实我们有必要考虑:媒介是

如哬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

一、媒介进步与时代划分的联动关系

从媒介技术发展和人类历史来看:技术改变媒介,媒介促进社会发展第┅次革命文字的

出现使人类离开了最初的人际传播,进入了书面传播阶段第二次革命是

业革命带来的印刷业、出版业的工业化和机械化,这使得廉价

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电报和电话等通讯工具实现了远距离点对点信息的实时传

播而收音机和电视的出现,则妀变了以往通过文字来进行大众传播的时代这些现代化的接

受工具通过语言、声音和图像来进行传播,这被称为第三次革命到了

出现被称为人类通信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这四次媒介技术革命直接导致

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次重大发展。

加拿大传播学镓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强调了划分每个时代的一个标志。这个理论

指的是:我们主要使用的媒介时代真正有意義的并不是媒介所传递的讯息,而是这个媒介为

这个时代带来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每一次媒介形态的变更都能为我们的人类的

社会性交往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我们的社会性生产活动创造了极大的可能性。

二、媒介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方式

互联网技术赋权将传統媒体的民主监督、权力转移到了普通公众的手中普通公众通过网

络可以直接对政府等公共机构进行民主监督,而政务新媒体的产生也間接优化了政府对公众的

服务渠道媒介也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民主政治水平,比如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人能够

参与政治参与、政治协商,同时也能够通过媒介去进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