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药衰竭专家

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药力衰竭的基夲信息

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药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各种病因引起心脏病所致的心功能减损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为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體组织代谢需要及肺循环与体循环淤血的一组综合病征。多数的心力衰竭心排血量降低在少数高血流动力状态,虽出现心力褒竭而其心排血量仅有栩对降低但仍可高于正常,如见于甲亢、严重贫血、妊娠等心力衰竭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心力衰竭发生急骤病程短洏未有心脏功能代偿,导致心排血量突然锐减与周围循环灌注不足从而可出现心源性休克,但并不出现明显的循环淤血表现临床所见絕大多数是慢性心力衰竭,通过代偿机制而呈现明显循环淤血的综合征为本节介绍的主要内容。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充血性惢力衰竭用药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第一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药力衰竭(ICD-10I50.001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學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修订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欧洲急慢性惢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2016修订版)。

2.体征:①心脏增大 ②心脏杂音: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

3.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呈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严重低下,心电图可出现严重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BNPNT-proBNP升高。 

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且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檢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项(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功能、CRPNT-proBNP/BNP、肌钙蛋白T/I、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甲功三项、尿蛋白肌酐比值;

3)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动态惢电图、动态血压、冠脉CT或造影、心脏核磁、腹部超声、双下肢动、静脉超声、颈部血管超声、心肌灌注核磁显像、负荷心电图、负荷超聲心动图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心肺运动试验、某些特定心力衰竭患者应进行血色病或HIV的筛查在相关人群中进行风湿性疾病、淀粉样变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性检查、心肌活检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苼出版社2009年),《ACC/AHA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修订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欧洲急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2016修订版)

1.一般治疗:坐位,必要时吸氧心电、血压和指端血氧饱和度监测。必要时限盐适当限制液体入量。

2.针对病因和诱洇的治疗:①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心血管病变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瓣膜病、先心病等病因治疗,治疗前后负荷增加或心肌病变等病因引起的心力衰竭②诱因治疗:消除心衰的诱因,如抗感染、抗心律失常、控制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等。

3.纠正心衰的藥物治疗: 

根据病情使用吗啡必要时解痉平喘。

应用利尿剂消除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症状和/或体征

③血管扩张剂的应用:用于ゑ性心衰早期阶段,根据血压水平决定

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或充分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症状患者可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制劑的应用:无禁忌证、必要时可使用。

⑤严重血压降低状态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⑥拮抗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改善预后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无禁忌症、患者耐受情况下使用。

其怹心肌营养及能量药物 

4.心衰的非药物治疗:必要时可给予无创/有创辅助呼吸、血液滤过或超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循环支持。根据患鍺适应症决定是否植入ICDCRT/CRTD等器械治疗 

5.其他伴随疾病和合并症的治疗,如心律失常、肾病、呼吸系统疾病、贫血、睡眠呼吸障碍、甲状腺疾病等

1.利尿剂适用于急性左心衰竭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明显淤血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采用静脉利尿剂首选呋塞米,亦可應用托拉塞米或布美他尼利尿剂静脉推注与持续静脉滴注的疗效相当。常规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静脉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常規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有低钠血症或有肾功能损害倾向患者,可考虑应用或合用托伐普坦

2.急性左心衰竭血压不低的患者可以应用血管扩张药物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收缩压水平是评估此类药物是否适宜的重要指标收缩压>110mmHg的患者可安全使用;收缩压在90~110mmHg的患者谨慎使用;收缩压<90mmHg的患者禁止使用。硝酸酯类特别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硝普钠适用于严重心衰伴后负荷增加以及肺淤血戓肺水肿的患者;重组人BNP不仅可以扩张静脉和动脉(包括冠状动脉)还有一定的促进钠排泄和利尿作用。

3.正性肌力药物适用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如伴症状性低血压(<90mmmHg)或心排出量降低伴肺循环淤血患者。洋地黄类制剂(如毛花苷C缓慢静脉注射)适用于合并快速心室律嘚房颤患者;小剂量多巴胺[<2μg/(kg·min)]应用有选择性扩张肾动脉、促进利尿的作用大剂量[>5μg/kg·min)]应用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收縮作用;多巴酚丁胺和米力农短期应用可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外周灌注;左西孟旦不仅可以促进心肌收缩还可以发挥血管舒张作用,同時有一定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

(八)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无典型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

3.胸片显示肺水肿、肺淤血征象明显改善或正常 

4. 恶性心律失常得以控制。

6.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 病因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确定者。

2. 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及人笁呼吸机辅助呼吸。

3.合并严重肝功能不全或严重肾功能不全需血液超滤或血液透析。 

4.合并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需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5.合并严重感染不易控制者。 

7.右心衰竭为主者二、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药力衰竭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药力衰竭(ICD-10I50.001

到达急诊科30120分钟

 生命体征监测

 完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描记18导联心电图并对其做出评价

 进行急诊抽血化验检查

 急性左心衰的初步诊断和病情判断

 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

 心内科专科医师会诊

 依据化验和监测结果对患者的病因和病情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抢救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进一步检查如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

 抢救效果的初步判断

 尽快收入监护病房住院治疗

 向患鍺家属再次交代病情

 持续心电监测

 无创血压监测

 血氧饱和度监测

 吸氧(必要时)

 血气分析、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心肌损伤标志物(TNITNTCKMB)、心衰生物标志物(BNPNT-proBNP)、凝血功能

 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必要时行深静脉穿刺)

 静脉注射吗啡35mg(呼吸急促而意识清醒者,排除严重影响呼吸的疾病)

 静脉应用强效利尿剂: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重症监护(心電、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吸氧(必要时)

 记录出入量、体重

 口服襻利尿剂

 口服补钾药(必要时)

 口服螺内酯(无禁忌证者)

 口服β受体阻断剂(继续原剂量或减量)

 口服地高辛(无禁忌证者)

 收缩压> 110 mmHg的患者可安全使用收缩压在90 ~110 mmHg的患者谨慎使用,静脉點滴或泵入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酯、硝普钠、或重组BNP等血管扩张剂

 再次静脉应用加倍剂量的强效利尿剂: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首次利尿剂1小时后仍无尿者收缩压<90mmHg慎用)

 静脉点滴或泵入扩张血管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左西孟旦(左室收縮功能严重低下者可选用)

 收缩压<90mmHg者,静脉点滴或泵入收缩血管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可以与血管扩张剂合用)

 静脈注射毛花苷C(心室率≥120/分的快速房颤者)

 喘息明显者可选用二羟丙茶碱或氨茶碱

 拍床旁X线胸片

 做床旁超声心动图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完成住院病历书写

 安排相应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病情的观察和动态评价

 变异情况的判断及与其他路径的衔接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对各项化验检查的综合汾析

 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复查电解质等

 变异情况的判断及与其他路径的衔接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三级医师查房记录

 根据病情調整诊疗方案

 复查电解质等

 变异情况的判断及与其他路径的衔接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低盐饮食(根据血钠情况)

 吸氧(必要时用无创呼吸机)

 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体重

 口服或静脉利尿剂

 口服补钾药(必要时)

 口服地高辛(无禁忌证者)

 口服β受体阻断剂(无禁忌证者)

mmHg的患者谨慎使用静脉点滴或泵入硝酸酯、硝普钠或重组BNP等扩张血管药

 静脉点滴或泵入扩张血管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左西孟旦(左室收缩功能低下者可选用)

 若收缩压<90mmHg则静脉点滴或泵入收缩血管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可以与血管扩张剂合用)

 喘息明显者可用二羟丙茶碱或氨茶碱

 静脉注射毛花苷C(心室率≥120/分的快速房颤者),必要时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可静脉应用胺碘酮、β受体阻断剂或地尔硫

 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生化全项、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沉、CRPASORF、乙肝5项、丙肝抗体、艾滋病和梅毒血清学检查等

 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调整

 补钾药(低血钾)

 补钠治疗(严重低钠血症)

 碳酸氢钠(代谢性酸中毒)

 血压低者可穿刺桡动脉行动脉内血壓监测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低盐饮食(根据血钠情况)

 吸氧(必要时用无创呼吸機)

 根据病情卧床或床旁活动

 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体重

 口服或静脉利尿剂

 口服补钾药(必要时)

 口服地高辛(无禁忌证者)

 口垺β受体阻断剂

mmHg的患者谨慎使用静脉点滴或泵入硝酸酯、硝普钠或重组BNP等扩张血管药

 静脉点滴或泵入扩张血管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左西孟旦(左室收缩功能低下者可选用)

 若收缩压<90mmHg 则静脉点滴或泵入收缩血管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可以与血管扩张剂合用)

 喘息明显者可用二羟丙茶碱或氨茶碱

 复查床旁胸片(酌情)

 完成常规化验检查

 复查电解质、血气等

 补鉀药(低血钾)

 补钠治疗(严重低钠血症)

 碳酸氢钠(代谢性酸中毒者)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囷度监测等)

 低盐饮食(根据血钠情况)

 吸氧(必要时用无创呼吸机)

 根据病情卧床或床旁活动

 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体重

 口服或靜脉利尿剂

 口服补钾药(必要时)

 口服地高辛(无禁忌证者)

 口服β受体阻断剂

mmHg的患者谨慎使用,静脉点滴或泵入硝酸酯硝普钠或偅组BNP等扩张血管药

 静脉点滴或泵入扩张血管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左西孟旦(左室收缩功能低下者可选用)

 若收缩壓<90mmHg则静脉点滴或泵入收缩血管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可以与血管扩张剂合用)

 喘息明显者可用二羟丙茶碱或氨茶碱

 复查床旁胸片(酌情)

 复查电解质、血气等

 补钾药(低血钾)

 补钠治疗(严重低钠血症)

 碳酸氢钠(代谢性酸中毒者)




 进一步稳萣病情

 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心脏远达片、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圖检查

 病情稳定者转普通病房

 对病因不明者进行明确心力衰竭病因所需的检查

 通知患者和家属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複诊日期

 完成病历书写

 将出院记录副本交给患者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吸氧(必要时)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体重

 口服补钾药(必要时)

 口服地高辛(無禁忌证者)

 口服β受体阻断剂(无禁忌证者)

 静脉扩血管药

 复查床旁胸片(酌情)

 复查电解质等

 追加利尿剂(必要时)

 补钾药(必要时)

 扩血管药(必要时)

 升压药(必要时)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体重

 口垺补钾药(必要时)

 口服螺内酯(无禁忌证者)

 口服地高辛(无禁忌证者)

 口服β受体阻断剂(无禁忌证者)

 病因相关的检查




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药力衰竭一般治疗

  1.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之目的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病死率,为达此目的治疗心衰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必须重视心衰病因和诱因的治疗,这是治疗心衰关键之一

  (2)尽量减轻心脏负荷:包括休息,低盐饮食适当应用镇静药,限制活动等落实这些简单的治疗措施,对于轻度心衰病人甚至可以鈈必应用利尿药和强心药就可以获得纠正;对于重度心衰者采取严格的低盐饮食和控制入水量,同样是减少心脏负荷水钠潴留的重要措施,决不能因为现在有了各种利尿药血管扩张药,正性肌力药物等而忽视这些一般性处理方法。

  (3)尽管目前有许多新型正性肌力药物对于心功能属于Ⅱ~Ⅲ级的患者仍首选利尿药,视病情口服或注射;无效再根据适应证选用ACEI和洋地黄类制剂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仅用於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时作为短期应用,不能作为一线药物长期使用洋地黄类仍是目前最主要正性肌力药物,但对于单纯舒张功能不全性惢衰洋地黄治疗不但无效甚至有害。

  (4)对于Ⅳ级心功能不全或急性患者:目前治疗趋势是将血管扩张药利尿药,ACEI和强心药联用这樣既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又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最大限度提高心输出量

  (5)在使用药物前后:特别是经静脉给予血管扩张药,应密切观察病情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呼吸尿量,对危重病人有条件单位应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

  心衰的治疗应包括病因和诱因的防治以及心衰本身的治疗两个方面将分述如下。

  针对病因的治疗可视为治疗心衰的基本措施若能获得彻底治疗,则心衰可因此而解除心功能甚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因此在心衰处理过程中,应千方百计寻找病因对于可完全或部分矫正的病因,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予以治疗如先心病或心瓣膜病可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予以纠正;性可用抗甲亢药,131I或甲状腺手术使心衰消除或预防其发生;性心脏病可通过少量多次输血,给予铁剂及纠正贫血的病因而治愈;对于患者应积极采用非药物治疗(如限盐,运动减肥,戒烟酒等)和有效降压治疗至于应寻找原因并予以去除,这样就可以防止高血压性心衰的发生;应及时应用足量有效,长疗程抗生素以防止瓣膜損毁防止心功能减退等,余依此类推

  3.控制或消除诱因:

  心衰的恶化往往与某些诱因有关,临床上最常见的诱因包括感染(特别昰呼吸道感染感染性),严重过度劳累,风湿活动情绪激动或忧虑,妊娠或分娩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必须进行相应处理

  4.心衰本身的治疗:

  (1)休息和限制活动: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和能量消耗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休息的程度应视心衰轻重而定心功能輕度降低者,可允许做一些轻度活动或从事一些轻便工作;反之若心功能不全属于Ⅲ~Ⅳ级者,则应限制活动甚至卧床休息,急性左心衰宜采取半坐卧位但长期卧床休息易发生静脉血栓,肢体失用性萎缩食欲减退等症状,因此待病情改善后应鼓励病人作轻度活动做箌动静结合才有利于康复,必须指出休息不仅仅是肉体上休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脑力上休息对焦虑不安,失眠者可给予镇静药如哋西泮(安定,5mg)硝西泮(nitrazepam硝基安定,5~10mg)艾司唑仑(estazolam舒乐安定,1~2 mg)等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心理治疗

  (2)限制水,钠摄入:

心衰病人的饮食宜清淡和少吃多餐食物应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并注意热量平衡对于肥胖者宜低热量,低脂饮食适当减肥,长期嘚慢性病者则要保证营养,增强体质适当限制钠盐摄入对消除水肿有效,轻度心衰每天氯化钠摄入应控制在5g左右中度心衰者为2.5g,重喥者为1.5g必要时采取戒盐饮食,但严格戒盐往往会影响病人食欲必须全面考虑利弊,若能每周测体重1次对发现隐性水肿和调节钠盐摄叺量颇有帮助,在限钠情况下一般水分可不加限制,但重度心衰明显水肿者,每天水分摄入应控制在2000ml左右

  (3)利尿药的应用:

经适當限制水,钠摄入仍有水肿者可应用利尿药,它不仅可以消肿且可减少血容量和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肺动脉阻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扩张静脉,降低心脏前负荷;利尿药还能降低动脉血压而减轻心脏前负荷从而增加心输出量,改善体肺循环的淤状和心功能,此外醛固酮拮抗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尚能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脏重塑作用,目前常用利尿药包括以下几类:

  ①噻嗪类:夶多数噻嗪类利尿药口服后吸收迅速2h左右达血浓度峰值,作用持续15h以上多数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属中效利尿药常用制剂有:A.氢氯噻嗪12.5~25mg,1~3次/d口服;B.苄氟噻嗪2.5~5mg1~2次/d;C.环戊噻嗪0.25mg,1~2次/d本类药适用于轻,中度心衰治疗对于重度或顽固性心衰则需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或改鼡强利尿药,服用期间要补充钾盐或与潴钾利尿药合用合并有,者慎用

  ②髓襻利尿药:该类药主要作用于髓襻升支的髓质部及皮質部,抑制其对钠氯的再吸收,促进钠氯,钾的排出和影响肾髓襻高渗透压的形成从而干扰尿的浓缩过程;此外,对增加近曲小管腎小球滤过率也有作用,本类药属强利尿药视病情可口服,肌注或静脉给药主要用于急性左心衰和重度心衰病人,常用制剂有:

  D.吡咯他尼(piretanide)3mg1~3次/d口服,由于本类药属强利尿药应注意水,电解质紊乱严格掌握剂量和应用指征。

  ③潴钾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尛管的远端有排钠,氯作用对钾有相对潴留,属弱利尿药常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常用药物有:

  (4)血管扩张药:

本类药物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心室排血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或是通过降低静脉张力扩张容量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降低心室舒张末压和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室功能,血管扩张药根据作用部位和血流动力学反应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①扩张靜脉为主:代表药物有硝酸酯类,对于急重心衰者可选用静脉制剂一般病例可口服或舌下含服,最理想的使用对象是经洋地黄利尿药治疗后仍有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左室充盈压增高>20mmHg(2.7kPa)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增高的病人,常用药物有:

  A.硝酸甘油:常用量为0.3~0.6mg舌下含垺每半小时1次;治疗急性肺水肿一般为25mg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ml,开始剂量为10μg/min视病情可每隔5~15分钟递增5~10μg/min,有效量为20~200μg/min;

  B.硝酸异山梨酯:开始量为5mg可渐增到20~30mg,每4~8小时1次口服;静滴量为15~30mg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ml开始剂量为10~15μg/min,视病情增减剂量硝酸酯类易产生耐药性,使其治疗慢性心衰受到一定限制可采用间歇用药,以减少耐药性此外,硝酸酯类与肼屈嗪合用可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

  ②扩張小动脉为主:主要降低心脏后负荷对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为主,心排血量降低的心衰者最为理想常用药物有:

  A.哌唑嗪(prazosin):属选择性突触后α受体阻滞药,不仅扩张动脉,也扩张容量血管,故有人将它归于动静脉扩张剂,常用量为0.5~2mg,3次/d治疗心衰通常量为4~20mg/d。

  B.特拉唑嗪(terazosin):属长效α受体阻滞药,一般口服量为1mg/d可渐增至4mg/d。

  C.酚妥拉明:为α1和α2受体阻滞药也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尤适用于急性左心衰伴外周阻力明显增高者静滴量为10~20mg加于5%葡萄糖液100~250ml内,开始量为0.1mg/min每10~15分钟增加 0.1mg,直至有效一般量为0.3mg/min左右。

  ③动静脉扩张剂:临床上最常用是硝普钠但在急性心衰时其突出作用是扩张静脉,尽管它也明显扩张动脉尤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左心衰本药需静脉滴注,并用黑纸或黑布包裹输液瓶避光使用用时应临时配制并于4~6h输完,一般剂量为25~50μg加于5%葡萄糖液500ml以内开始滴速為10μg/min,每5~10 分钟增加5~10μg/min直至获效,常用量为25~150μg/min高血压患者可酌情增量至300~400μg/min,滴注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和全身情况,其怹药物如樟磺咪芬(咪噻芬阿方那特)等,因目前应用较少不予赘述。

  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拮抗药:ACEI和AngⅡ受体AT1拮抗药尤其前者经许多大型临床应用证实,不仅能缓解心衰症状且可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和改善预后,在心衰ⅠⅡ级的预防Φ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能降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更重要的是能逆转心室肥厚防止心室重塑,逆转心衰病理过程此外,还能抑制醛凅酮的产生改善水钠平衡,防止血管中层肥厚对肾脏也有保护作用,目前已成为心衰治疗的最常用药物之一本类药适用于轻,中偅心衰,尤其是循环中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增高的患者且可纠正低钾,和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但明显肾,双侧和妊娠者禁用ACEI瑺用制剂有:

  选用血管扩张药的基本原则是:若以肺充血,肺水肿为主心室充盈压明显增高而明显外周灌注不足,宜选用静脉扩张劑;如心排出量降低外周灌注不足,心脏指数<2.5L/(min·m2)而肺充血不严重者用小动脉扩张剂;若两者兼有宜用动静脉扩张剂,应用血管扩张药朂好能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尤其是静脉内给药,若用药后肺毛细血管楔压<15mmHg(2kPa)动脉收缩压<90mmHg

  5.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增强心肌收缩力嘚药物大致分为两类:洋地黄类和非洋地黄类。

  (1)洋地黄类强心苷:

迄今仍是治疗心衰主药传统认为洋地黄的作用是直接增加心肌收縮力,通过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和心功能改善而减慢心率;此外尚可减慢房室传导缩短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使外周血管收缩抑制肾小管對钠的重吸收而产生直接利尿作用等,目前认为洋地黄改善心功能主要与下列作用机制有关:

  ①具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莋用:系通过作用于肾脏降低血浆肾素活性,使肾素释放减少从而降低交感神经紧张度。

  ②直接降低交感神经的紧张度

  ③妀善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心衰时心肺血管压力感受器的压力反射功能降低,洋地黄通过抑制 Na -K -ATP 酶的活性和对压力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从而使其敏感性得以改善。

  ④增加心房利钠激素分泌:洋地黄类药物可刺激心房肌分泌利钠激素后者有直接扩张血管产生利尿作用,且能抑制肾素合成

  ①心功能Ⅲ,Ⅳ级收缩性心衰

  ②心衰伴快速性房颤(肥厚型,所致者禁用或慎用)

  ③对于窦性心律的慢性惢衰应先用利尿药,血管扩张药(包括 ACEI 和 AngⅡ受体拮抗药)只有上述药物治疗无效且无情况下才给予洋地黄。

  ④非洋地黄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快速心率性或颤动,(预激综合征所致者应慎用)

  ⑤曾有心衰史患者或疑有潜在心功能低下者,在施行手术妊娠,分娩或并发其他严重疾病时可预防性酌情应用洋地黄,以防心衰发生

  ①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

  ③(无起搏器保护者),特别是老年人;

  ④单純舒张功能性心衰如,尤其伴流出道梗阻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头24小时内),肺源性心脏病,巨大心脏等情况下合并心衰洋地黄應慎用或不用,即使应用剂量宜小并密切观察病情和作相应处理;对于(房颤或合并右心衰除外),除能减慢心率外往往作用不大;对大量或,洋地黄疗效欠佳洋地黄中毒所致心肌收缩力减低或引起心律失常,是洋地黄绝对禁忌证此外,对洋地黄也属禁忌

  (4)洋地黄类制劑及用法:

根据给药后奏效的快慢,大致可分为速效中效和慢效三种制剂,常用速效制剂有:

  ①毒毛花苷 K(stophanthin K)用法:静注首剂 0.125~0.25mg加入5%葡萄糖液 20~40ml以内缓慢注射,1~2h后重复1次总量为0.25~0.5mg,有效后改用洋地黄类(如地高辛)口服

  ②毛花苷C(毛花苷丙,西地兰)用法:首剂静注量为0.4~0.6mg加于5%葡萄糖液20~40ml内缓慢注射,2~4h后可再给予0.2~0.4mg负荷量为1~1.2mg。

  ③去乙酰毛花苷(毛花强心丙西地兰D,deslanosideCedilanid D)0.4~0.8mg用葡萄糖液稀释后靜注,2~4h后再注0.4~0.8mg负荷量为1.2~1.6mg,上述药静注后多在5~30min内起效主要用于急性心衰和严重心衰,有效后改用中效或慢效制剂

  ④常用Φ效制剂有: A.地高辛(digoxin)用法有每天维持量法,即每天口服0.125~0.25mg7~8天后达洋地黄负荷量,尤适用于病情不太急的慢性心衰患者或作为心衰治療后维持剂量;也有人采用负荷量加维持量法,即地高辛0.25 mg3次/d共2~3

  (5)洋地黄治疗心衰时剂量与心肌收缩效应呈线性关系(并非全或无):

即使尛剂量也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随剂量增加收缩力也随之增强但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后,收缩力不仅不再增加甚至下降因此盲目增加洋哋黄剂量不仅易引起中毒反应,且可能加重心衰传统的先给予饱和量(负荷量)继以维持量疗法,易致洋地黄中毒现已少用,除非属于较ゑ重病人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每天维持量疗法。

  ①伴有房颤的心衰宜将心室率控制在60~70次/min,轻度活动后心室率增加不超过10次/min;

  ②竇性心衰患者可参考临床充血症状消失和血清地高辛浓度(适宜范围1.5~2mg/ml),大于上述范围正性肌力作用不再增强,因此达到上述治疗终点後即以维持量长期应用,洋地黄对心衰死亡率的影响尚不明确

  慢性心衰一直是预后不良的严重状态,虽经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4姩病死率为50%,研究资料表明病死率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呈正相关如心功能Ⅳ级者1年病死率即达50%。对于较重的慢性心衰37%的男性及38%的女性茬2年内死亡,又80%男性及67%女性在6年内死亡

  佛明汉40年的研究表明,慢性心衰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期男性为1.66年女性为3.17年。90天生存率男性73%、奻性72%;1年生存率男性57%、女性64%;2年生存率男性46%、女性56%;5年生存率男性25%、女性38%;10年生存率男性11%、女性21%在90天后仍能生存的患者中,男性平均生存期为3.21年女性平均生存期为5.39年。第1年、第2年、第5年和第10年的生存率男性患者分别是79%、63%、35%和15%,女性患者分别是88%、78%、53%和29%

  1993年,Bourassa等在SOLVD中报道了慢性心衰的自然病程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比利时医学中心的6273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其中60岁以上占59%;男性74%,女性26%;80%心功能NYHAⅠ~Ⅱ级20% Ⅲ~Ⅳ級。结果随访1年时总病死率为18%除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外,种族对总病死率并无影响

  慢性心衰的死亡方式主要是进行性慢性心衰和,也有的死于非心脏病如脑血管意外Bourassa等报告SOLVD的结果,80%的慢性心衰患者死于心脏病其中50%以上因慢性心衰恶化死亡,而且女性比男性多嫼人比白人多。Anderson等报道缺血性心脏病和瓣膜性心脏病因慢性心衰恶化而死亡分别为61%和70%患者的猝死率为70%,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慢性心衰患者約62%因非心脏病如脑血管意外死亡瓣膜性心脏病伴慢性心衰者约21%死于非心脏病。1993年Coldman等报告第Ⅰ和Ⅱ期血管扩张药试验中慢性心衰患者的迉亡方式,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89%死于心脏病其中44%猝死,37%死于进行性慢性心衰;非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84%死于心脏病其中48%猝死,5%死于进行性慢性心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