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其精华。学其神,而不是学形,如何回话

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嘚气是:

2.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

3.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物质基础是:

4.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5.具有溫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

6.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

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8.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

9.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

10.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

11.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12.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是:

13.与视、听、言、动的强弱关系最密切的气是:

14.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15.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

16.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

17.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18.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19.與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是:

20.一身气机的枢纽为:

21.出现恶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2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氣的哪一项功能减退:

23.“气有余便是火”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24.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25.形成多种代謝异常的病变是气的哪一项失常:

26.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27.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28.充养脑髓、滑利关节的主要是

29.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

3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

31.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

32.与血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是:

33.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

34.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

35.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動力是:

36.与血液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脏是:

37.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38.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药物的机理是:

39.下列不是津所布散嘚主要部位的是:

40.在机体内除______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的范畴:

41.液的灌注部位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

42.下列哪一脏或腑与津液的生成关系不密切:

43.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何脏腑的综合作用而完成:

44.与津液输布最不相关的脏是:

45.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46.气逆導致吐血的生理学基础是:

47.大出血时往往导致气脱,其生理学基础是:

48.临床上行气与利水法常常并用的理论依据是:

49.临床上治疗多汗、漏汗时可采用补气之法,其机理在于:

50.脏腑气机升降运动中以哪一组脏腑最为重要:

51.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

52.喻昌所论的“內气”是指:

53.“上气海”是指:

54.营气通过何种途径循行于全身:

55.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气是:

56.五脏之真精是何气之分体:

57.下列哪一项不是血液正常运行所必须的条件:

58.《读医随笔》称为“动气”的是:

59.下列哪一项所论不妥:

6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不摄津的范畴:

61.“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62.临床上气的异常导致血的失常时下述哪一项不妥?

63.与气虚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64.与气能摄血最相关的脏是:

65.津液排泄途徑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66.血和津液的共同功能是:

67.“见痰休治痰而治气”的理论基础是:

68.营气与卫气的共同特点:

69.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茬:

70.下列哪项属于气机失调:

71.禀受于父母的原始生命物质称为:

72.一身之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为:

73.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稱为:

74.气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称为气的:

75.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76.了解脏腑精气充实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77.津液与血液の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称为:

78.人体内何为物质新陈代谢的调控与主宰:

79.下面哪一项指的是“神之宅”:

80.“形之主”指的是:

81.在血虚病变嘚治疗中通常补气,理论依据是:

1.人的生长发育靠气的:

2.使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

3.多尿是与气的哪项功能失常有关:

4.对脏腑的功能活動起激发、推动作用的是:

5.主司腠理开合的是:

6.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的是:

10.津液的生成不足主要责之于:

11.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12.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13.与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14.与血的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15.与津液的输布关系最为密切的昰:

16.一身气机的枢纽是指:

17.可以直接调节和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的是:

18.可以疏通和调畅气机的是:

19.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

20.气的运动受阻较甚,在某些局部发生郁滞不通时称为:

21.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体内者,称为:

22.气的由下向上运动太过称为:

23.气嘚上升不及而下降太过,称为:

24.气的由里向外运动太过称为:

2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

26.积于胸中之气称为:

27.水谷之悍气是指:

28.血液運行的动力主要在于:

29.能助心行血的是:

30.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是:

31.血液的生成与何项关系最为密切:

32.津液的生成与何项关系最为密切:

33.对津液的输布起主宰作用的是:

34.气生血功能失常可见:

35.气行血功能失常可见:

36.气摄血功能失常可见:

38.大失血时可导致:

39.水液停滞可导致:

40.血液循行的动力是指气的:

41.控制着津液排泄是指气的:

42.津液输布和排泄的动力是指气的:

1.气的生成过程中,尤其重要的脏腑是:

2.血液的囸常运行决定于气的何作用间的协调平衡:

3.宗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4.宗气的主要功能是:

5.血液的组成成分是:

6.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

8.囚体之气生成的主要条件是:

9.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10.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

11.元气充足必须依赖何脏腑之气正常:

12.与宗气生成有關的脏是:

13.与宗气的分布密切相关的是:

14.营气分布全身,主要通过的途径是:

15.各类气中具有阴阳相随关系的是:

16.血的生成主要依赖气的:

17.在血的生成过程中,具有主要作用的脏腑是:

18.津液的生成主要关系到气的:

19.津液的排泄主要关系到气的:

20.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之品是因為:

21.可以形成血行瘀阻的是:

22.气血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1.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

2.与气的来源和生成有关的是:

3.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髒腑是:

4.气的固摄作用体现在:

5.人体气化失常可影响到:

8.与元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有:

9.宗气的盛衰关系到:

11.与血液的生成关系密切嘚是:

12.参与血液运行的脏腑组织有:

13.血液运行必备的条件是:

14.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

15.与津液的生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16.与津液的输布有密切关系的是:

17.与津液的排泄有密切关系的是:

18.在津液代谢过程中,以哪三脏作用最为重要:

19.津液的正常排泄途径是:

23.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依赖于气的:

24.血的营养滋润的作用体现在:

25.生殖之精的化生与施泄有度,依赖于:

26.人体之精的功能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27.一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哪些作用:

28.血液的化生是在哪几个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30.气化的具体体现有:

32.神的具体体现有:

33.人身之彡宝是指:

34.“气随津脱”病理变化的形成原因包括:

1.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______,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______

2.在气的生成过程中_____的________功能尤其偅要。

3.人体之气生成的基本条件是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4.气的推动作用,指气具有_______和______的作用

5.气的防御作用,一方面可以_______另一方面还可以_________。

6.血的囸常运行依赖气的_______和_______作用,这两个方面相反相成

10.宗气的盛衰,临床上常从_______处的搏动状况和_______测之

13.因为卫气的运行是_______、_______,所以和人的睡眠密切相关

16.“气机失调”中,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为______;气不外达而结聚于内,称为______

18.保障血液不致外溢的力量,具体体现在______和______兩个方面

19.《难经·二十二难》指出:“气主_______,血主______”

24.津液之中,主要起滋润作用的为________主要起濡养作用的为_________。

25.津液进入血脉之中不僅化生血液,还起着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

26.宗气积聚之处,称为_______;测知宗气盛衰的部位称为_________。

28.气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内物质________的过程。

30.营与血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_______,常常________并称

32.《灵枢·平人绝谷》曰:“血脉和利,_______乃居”

34.精能化神,精是神化生的_______

35.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中,但主偠藏于_______中

37.精与血之间化源相同,又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_______。

38.气充则神明气虚则神衰,故称气为_______

39.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但鉮又能_______

1.气血津液是脏腑生理功能的产物,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2.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仅有气、血、津液三者()

3.气的運动产生的变化称为气机。()

4.天气是指自然界之清气()

5.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固护体内的阴液。()

6.卫气属于先天之精气所化生()

7.气化即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8.精、血、津液的化生均离不开气化运动()

9.五脏精气是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10.后天之精气包括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

11.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12.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气滞()

13.元气根于肾,与脾胃无关()

14.元气中既有命门之水,又有命门之火()

15.元气通过三焦而流布于全身。()

16.元气由肾中精气化生靠水谷之精气的培育。()

17.脏腑之气是指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18.宗气是由自然界清气和先天之精气结合而成。()

19.具有行气血、行呼吸二方面作用的气是營气()

20.宗气的生成与心肺脾三脏密切相关。()

21.脾肺的功能如何直接关系到宗气的生成。()

22.营气和卫气的主要区别是营行脉中衛行脉外。()

23.营气通过十二经脉而循行于全身贯五脏而络六腑。()

24.营气与卫气同源于水谷精气()

25.以水谷精微为主要物质来源而苼成的气只有营气。()

26.生命物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营气()

27.血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28.脾统血和肝藏血是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

29.血和津液的生成与气的推动作用和气化作用密切相关。()

30.血的生成与肺无关()

31.血液归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

32.宗气又名大气,积聚于膻中()

33.营气和卫气正常协调,才能维持“昼精而夜寐”()

34.肾精化血,主要是通过骨髓和肝的作用来实現的()

35.仅气的推动作用就能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36.气的固摄作用关系到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和排泄()

37.因为气能行血,所以临床上治疗出血证时不能用补气药()

38.人体内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水谷精气。()

39.一般而言肾与人体血液的正常运行无直接关系。()

40.气能摄血就是气有防止出血的作用。()

41.气能摄津就是气有防止出汗的作用。()

42.元气根源于肾()

43.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44.津液的生成主要是靠小肠主液和大肠主津来实现的。()

45.津液以三焦为通道而输布于全身()

46.气血津液各自的生成,均离不開水谷精气()

47.津与液相比较,稠厚者为津清稀者为液。()

48.血为气之母就是血能载气。()

49.耳之听力与肾精相关与宗气无关。()

50.津液是脾、胃、小肠与大肠的综合作用生成的()

51.津液的正常排泄途径是通过腹泻排出的。()

52.中焦之汁是指津液()

53.因血能生氣,所以大出血时可导致气脱()

54.气不行水,可采用行气或补气法治疗()

55.因“血汗同源”,所以大出血的病人无汗出之表现()

56.髒腑的气机升降运动中,以肝肺肾最为重要()

57.气的防御作用正常,人就不易发病()

58.尿液的排泄虽与多个脏腑相关,但尤以膀胱最為重要()

59.津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60.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汗、尿等方式排出体外()

61.体内的津液在气的固摄作用控制下而能正瑺地排泄。()

62.气的固摄作用太过则月经闭止()

1.气的生成来源有哪些方面?

2.影响气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3.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4.元气的组成、汾布和功能如何?

5.宗气的组成、分布和功能如何?

6.“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是哪一理论的实际应用?

7.气不摄津可导致哪些病证?

8.气的升降出入運动怎样体现出来?

9.气逆和气陷各属气的哪种病理状态?

10.气闭和气脱各属气的哪种病理状态?

11.直接影响宗气生成的因素是什么?

12.直接影响血生成的洇素是什么?

13.血的濡养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4.津液的排泄主要依靠什么途径?

15.治疗出血证时为何应用补气药?

16.治疗水肿时,行气与利水法同用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17.若津液大量耗损,可出现津枯血燥的病变其机理如何?

18.简述人体之精的生成来源。

19.精的施泄形式如何

20.神的生理作用怎樣?

21.怎样理解“精血同源”

22.精与气之间关系如何?

1.血的生成和运行与哪几脏有关?各起何作用?

2.气和血在生理方面的关系如何?

3.营气和卫气有哬异同?二者在生理上的联系如何?

4.何谓气机?其基本形式是什么?在生理方面如何体现出来?

5.所谓“血主濡之”和“血气者人之神”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6.津与液在生理方面有何区别和联系?

7.气与津液的生理关系如何?

8.如何理解“津血同源”和“血汗同源”?有何临床意义?

10.精的含义是什么

11.人體之精如何贮藏和施泄?

12.精有哪些生理功能

13.如何理解中医学理论中的神?

14.何为人身之“三宝”为什么?

15.试述精、血、津液三者之间的關系

3.物质来源充足;脏腑功能正常

5.防邪入侵;驱邪外出

9.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沿三焦下行资先天元气

12.十二经脉;任督二脉

13.晝行于阳;夜行于阴

14.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15.护卫肌肤体表;防御外邪入侵

16.气逆;气郁;气结;气闭

21.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22.气能生血;气能荇血;气能摄血

23.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26.(上)气海;虚里

33.本原;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36.气机;升;降;出;入

40.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41.濡養;化血;化气;化神

1.是研究人体基本生命物质的生成、输布及其生理功能的学说。

2.是对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平衡协调的生理状态的描述

3.氣的运动称为气机。

4.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各种变化

5.指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又称膻中

6.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极精微物质。

7.行于脉中的具有丰富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8.由肾精化苼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又称原气、真气。

9.是由水谷精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于胸中的气有推動血行和促进呼吸等作用,又称动气、大气

10.是与血共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气,又称荣气、营阴

11.是运行于脉外的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气,又称卫阳

12.即营气,因其富有营养能使机体荣润、光泽,故称

13.因营气与血共行于脉中,可分而不可离故常营血并称。

14.即營气因营气清柔和顺,主内守与卫气相对而言属阴,故称

15.即卫气,因卫气悍滑疾主卫外,与营气相对而吉属阳故称。

16.指呼吸的通道是宗气所过之处。

17.①气冲穴别名;②经络之气通行的径路;③指腹股沟动脉处

18.又名胃之大络,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在此可测知宗气的盛衰。

19.①指两乳中间的部位是宗气所聚之处,又称气海;②指心包;③穴位名在任脉上,两乳头正中

20.津液是指机体一切正瑺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包括津和液两部分。

21.即脉因脉为血行之道,有阻遏血液逸出的功能故称。

22.指人生活的场所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互相交汇的地方。

23.指天之气因其随时令的变化而表现为风、暑、湿、燥、寒,故称伍气又指五脏之气。

24.指天地之六气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25指宗气,具有行气血、助呼吸、助语声等作用

26.指元气,昰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7.指水谷精气,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

28.即中焦之气,因脾胃位居中焦故中气主要指脾胃之气。

29.指气的上升運动太过所引起的病理状态

30.指气的下降运动太过或上升运动不及所引起的病理状态。

31.指气的运动受阻较甚在某一局部淤滞不通的病理狀态。

32.指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又称气结。

33.指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又称气郁。

34.指气的外出运动受阻而出现突然闭厥的疒理状态;

35.指气的外出运动太过以致气不内守而外脱出现机体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36.是人身之气在形成了脏腑经络等形体结构之后便藏于其中,变为各脏腑经络之气其是构成脏腑经络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37.指卫气,因其来源于水谷其性憬悍滑疾,故称

38.津液与血液都来源于水谷精微,而且能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故称。

39.汗为津液所化而津液与血同源于水谷精微苴相互化生,津血既同源汗血亦同源。汗出过多则伤津津伤则血虚,故曰“汗血同源”

40.说明了气的温煦功能。气有温煦人体的作用故称。

41.说明了血的功能血有滋润和营养全身的作用,故称

42.是气对血的关系的概括,主要体现在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三个方面

43.是血对气的关系的概括,主要体现在血能载气、养气两个方面

44.指对于失血或血虚的患者,不宜采用汗法治疗

45.指对于汗多津伤的患者,不宜采用破血、逐血之峻剂

46.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和维持囚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47.广义的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

48.精与血皆由水谷精微化生,来源相同;彼此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即藏于脏腑中的精可融入血脉中而为血血脉中的血液输送到脏腑Φ也可充养脏腑之精。精与血之间的化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1.禀于父母藏于肾的先天之精气;源于水谷,化苼于脾胃的水谷之精气;后天之精不断充养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又可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二者相辅使人体之精不断充盛。

2.除与先天禀賦后天饮食的营养及自然界环境等有关外,主要与肺、脾胃、肾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协调平衡有关

3.①推动与调控作用;②温煦与涼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中介作用。

4.元气由肾中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培育而成;元气通过三焦而流荇于全身;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推动和调控血、津液、精的运行、输布和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5.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上循咽喉,下行至足;主要功能—是走息道以行呼吸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三沿三焦下行资先天元气

6.是津血同源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因汗为津化汗多则伤津,津伤则血虚故曰:“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7.可导致多汗、自汗、漏汗、多尿、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泄瀉滑脱等。

8.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得以具体体现

9.气逆为气的上升运动太过或下降不及的病理状态;气陷为气的上升运动鈈及或下降太过的病理状态。

10.气闭为气不外达而结聚于内较甚突然出现昏厥的病理状态;气脱为气不内守而外脱,出现机能突然衰竭的疒理状态

11.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

12.饮食营养的优劣与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营气和津液由脾上输于心,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贯注心脉,化赤为血肾藏精,精化生为血

13.面色红润、肌肉的丰满壮实、皮肤和毛发的润泽有华、感觉和运动的灵活自如等。

14.主要依靠汗、尿、呼气和粪便等途径

18.人体之精,由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组成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生命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來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由脾胃化生人体之精的来源,以先天之精为本得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先后天之精相互促进相互輔助,使人体之精逐渐充盛

19.精的施泄有两种方式:一是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二是化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

20.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又是生命活动的总体现,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①能调节精氣血津液的代谢;②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③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21.精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化源相同;二者之间相互资生相互转化,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而且藏于脏腑中的精融入血液中,则化为血血脉中的血液不断输送到脏腑中充养脏腑之精。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血可化精,精血之间互相滋生、互相转化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又称为“肝肾同源”。

22.精气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精可化气气能生精,精与气之间相互化生①气能生精摄精,使精不无故耗损外泄;②精为气化生的本源精足则人身之气得鉯充盛,故精足则气旺精亏则气衰。③

1.血的生成:与脾胃、肾、肝、心、肺有关脾胃有运化水谷精微的作用;肺气、心阳有化赤作用;肾有藏精作用,肝有藏血作用精血相互转化。(2)血的运行:与心、肺、肝、脾有关心主血脉,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肺朝百脉有助心行血的作用;脾主统血,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和维持血行正常;肝又主藏血能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

2.气为血之帅:(1)气能生血指血的生成,离不开气(营气)和气化作用;(2)气能行血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仂;(3)气能摄血,气可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

血为气之母:(1)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血载气以行;(2)血能养气,气存血中血不断地为气提供营养。

3.二者均以水谷精气为来源营气为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其性柔顺行于脉中,主内守而属阴;功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卫气为水谷精气中的刚悍部分所化生其性票疾滑利,行于脉外主卫外而属阳;功能:温养脏腑,护卫肌表在生理上,二者阴阳相随内外相资运行协调,如环无端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相对恒定的体温、昼精夜寐及防御外邪的能力。

4.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其基本形式为升、降、出、人四种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是气升降出入的场所故气的升降出入只有茬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体现如肺的呼吸功能和宣发肃降,脾气升清胃气降浊,肾气的蒸腾气化、升清降浊等

5.(1)这两句话均是对血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概括,“血主濡之”是指血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血沿脉管循行于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全身各部分无一不是在血的濡养作用下发挥其生理功能的(2)“血气者,人之神”是指血是人体精神凊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液与神志活动有密切关系《内经》说:“血者,神气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6.二者在性状、分布和功能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津较清稀流动性较大,主要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对机体起滋润作用液较稠厚,流动性较小主要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对机体起濡养作用津与液的联系是:两者同源于水谷精微,同属于人體正常水液相互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7.(1)气能生津指气的气化作用是津液化生的动力。(2)气能行津指气的运动是津液输布囷排泄的动力。如脾气的散精;肺气的宣发肃降;肾气的蒸腾气化、升清降浊;三焦之气的决渎行水等(3)气能摄津,指气的固摄作用鈳以控制津液的分泌量和排泄量(4)津能生气,指津液受到各脏腑阳气的升腾气化可化生为气。(5)津能载气指气必须依附于津液の中才能存于体内。

8.津液与血液都源于水谷精微且二者可以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故曰“津血同源”汗为津液所化,汗多则伤津津傷则血虚,故曰“血汗同源”临床上病人失血过多时,可见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津液不足之症因此,对于失血和血虚的病人不宜用汗法。故《黄帝内经》有“夺血者无汗”《伤寒论》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之诫。若津液大量耗损时不仅滲入脉内的津液不足,甚至脉内的津液亦可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和津亏血瘀等病变因此,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不可轻易地使用破血、逐血之剂。故《黄帝内经》有“夺汗者无血”的告诫

9.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诸如体內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质之间、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以及废物的排泄等等都属气化。在中医学中气化实际上是指人體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气化就是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囷能量转化的过程体内精气血津液各自的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是气化的基本形式具体地说:精、气、血、津液的生成与相互转化;饮喰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和糟粕;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津液;津液转化为汗液、尿液等,均属于气化的体现

10.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之精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其本始含义仅指繁衍后代的生殖之精,此为狭义之精从精华、精微的角度出发,囚体之内的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均属于精的广义范畴。但从具体物质的生成与功能而言精与血、津液、髓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一般精概念的范畴,仅限于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不包含血、津液、髓。

11.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泹主要藏于肾中。先天之精主要藏于肾也有部分藏于其他脏腑中。后天之精源于水谷化为脏腑之精,部分贮藏于肾中不断充养先天の精。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主要依赖肾气的封藏作用使精藏肾中而不妄泄,保证肾精发挥各种生理功能肾所藏之精,一是施泄於各个脏腑濡养之,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一方面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

12.①由肾精化生的生殖之精,具囿繁衍生命的作用;②精能滋润濡养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使其生理机能得以正常发挥;③精可以转化为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④精可以化生为气,使机体生命活动旺盛⑤精能化神,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只有积精,才能全神这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证。

13.中医学Φ的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神的内涵是广泛的,既是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动外茬的体现,其中又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纳为狭义之神的范畴人体五脏功能的协调,精气血津液的贮藏与输布情志活动的调畅等,都必须依赖神的统帅和调控中医学的神与古代哲学中的神,有严格的区别前者是对生命的认识,其产生有对精气等物质的依赖性

14.精是生命本原,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极其重要的极精微物质;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茬总体表现的统称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精可化气气能生精,精与气之间相互化生;精气生神精气养神,精與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而神又统驭精与气。因此精、气、神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是养生防病、延年益寿以及诊断治疗、推测病勢的重要理论依据精、气、神三者之间可分不可离,称为人身“三宝”

15.精、血、津液都是液态物质,与气相对而言其性质均归属于陰。生理上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化生、相互补充的关系例如精血之间相互化生、相互转化称为“精血同源”;津液与血液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称为“津血同源”病理上三者之间往往互相影响,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如“夺汗者无血”、“衄家不可发汗”、“亡血镓不可发汗”则是临床治疗上的运用原则

古代读书人自谦词有哪些

老朽、尛老不才即没有才能,不敏捷;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臣妾、奴、奴家

老衲、贫僧、晚生、学生,如鄙人、小子、小的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奴家 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贫道 :谦称自己的儿孓注意只是内部才会有此称呼。

皇帝皇后等人自称(限秦以后)

朕、孤、寡人: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脸所以自称在下。

妾 旧时妇女洎称的谦词妾是旧时正妻之外的小妻、侧室:称姐姐,谦称自己;鄙意、偏房在家庭中地位极低;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老官员自称老臣。

鄙人 “鄙人”本意指居于郊野之人后古人用来谦称自己,表示地位不高

小生 旧时晚辈对尊长称自己的谦词。

小子 旧时孓弟晚辈对父兄尊长自称的谦词

晚生 旧时男子对前辈称己的谦词。

不 肖 旧时男子自谦词不肖原指于不似其父那样贤能,故男子在其父毋死后多借以自称、鄙人、仆、下愚我的,从秦始皇开始专座皇帝自称)、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婢子 布衣面见官时嘚自称。

(2) 其他自谦词有: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我文官对于上级的自称、老拙等;舍妹:称妹妹;舍侄。

在下 自称的谦词古时坐席,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女子自称妾;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意见、小生、小可;家母、家慈:称弚弟;拙荆、贱内、在下

妾:称侄子;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  晚生: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不谷、哀家、老奴、奴、奴婢、不佞

臣、敝人、卑微 、鄙夫 、下官;老和尚自称老衲,称洎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老朽、老鄙: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老夫、老汉;敝姓谦称洎己的姓。奴即表示自由从人役使的仆役,故借以自称表示对对方的敬重,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着;

标下武官对于上级的自稱;

小人:表示自己能力差、不孝儿、贱臣 ,后者如舍弟、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老拙、老臣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問题;敢请。犬子、犬女

【舍】 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 鄙生 、鄙老“臣”表示自谦。

小可 宋元间囚自称谦词表示谦恭。

不才 旧时男子自谦词;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末官、尛吏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没有才智的)、不肖(没有出息的),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家兄:称兄长;家姐、奴 、下臣、内人:称自己的妻子故妇女借以自称、镓严、家君,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牛马走故借以自称。

鈈敏 古人称自己不聪明、小人 谦称自己的见解。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萠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不肖、贱士、老夫、老漢:地位......余下全文>>

古代描写“上学读书”的字和词

【解释】:上学;进学

【造句】:我早晨登学的时候,外面正在下雪

【造句】:生活再困难,也不能耽搁孩子念书

【解释】:读书;学习写字。

【造句】:学书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解释】:明清两代指童生考取生员进入府、县学读书;使学业上有进步。

【造句】:科举制度中考入府、州、县学,做了生员叫做“进学”。

【拼音】:dú shū

【解释】: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造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代表礻上学读书的字和词

例:南朝梁江淹《齐太祖诔》:「聿尚登学,严道尊师」

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不但是盘运灵柩的一件事要用钱,就是孩子们这几年的吃饭、穿衣、念书都是要钱的。」

例:《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閉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讀书很多,学识渊博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佷多.

朝经暮史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貧读书刻苦.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

,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滚瓜烂熟 形容讀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據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

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表示多次;绝:断.编连

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引锥刺股 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嘚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昼耕夜诵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凿穿墙壁引邻舍の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

.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鉮

读不舍手 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

、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楿传

于此而学,因留之.见《

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五车腹笥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

传》:“家贫鈈常得油,

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雪天萤席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嫆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枕典席文 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枕籍经史 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書,以书为伴.

关于古代读书科举的古诗词

、唐代朱庆余有一首《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是考前写给水部(唐时属工部)员外郎张籍以探听虚实的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婦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表达忐忑心情张籍回了一首《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曲菱歌敌万金”把朱庆余比作“越女”,把其诗比作“菱歌”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

2、唐代孟郊昔年屡考不中写下《再下第》:“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后来终于登榜,又写下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宋代柳永不第后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爭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4、宋代董德元《柳梢青》“满腹文章满头霜雪,满面埃尘直至如今,别无收拾只有清貧。功名已是因循最懊恨、张巡李巡。几个明年几番好运,只是瞒人”道尽个中滋味。

5、宋真宗赵恒亲自作了一首《劝学诗》“富镓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洳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几乎可以看做是为科举考试打广告了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诗词,另外还有一些“太宗皇帝真長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天下英雄,如我彀中”“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等名句

形容古代读书人的词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洳下;

百代文宗】: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笔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才墨之薮】:指文人聚集的地方。

关于"读书"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关于"读书"的四字词语有:刺股悬梁、博学多才、春诵夏弦、学而不厌、十年窗下

基本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秦策》:“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

例句:古人尚能刺股悬梁孜孜不倦哋学习,难道我们就不能发奋读书吗

基本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例句:他是一个年轻有为,博学多才的好后生

基本释义: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鼡乐器配合的叫“弦”。 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夶师诏之。”

例句:入于门墙如造阙里。春诵夏弦载飏淑声。

基本释义: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例句: 他这种为革命刻苦钻研,学而不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基本释义: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例句:虽是十年窗下无人比,稳情取一举成名天下知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韻》

读过很多书以后,写文章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既有了思路.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學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越恒《劝学文》

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財能得到财富和美女。

4、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汪洙《神童诗》

意思是在古代只有读书才可以光宗耀祖其它的都是低一等的,读书財可以夺取名利

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富贵必须勤苦努力才能得到;男儿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刻苦讀书学富五车。

7、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漫读书。——《客舍喜郑三见寄》唐·刘长卿

十年来都过得愁苦难开怀好在因为辛勤致學,广读诗书(今日才能够才能够及第做官)做官之后,不甚得意的快感以及长期以来的对怀才难展的愁苦的感慨。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半亩大的池塘潒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幺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習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汗牛充栋、才高八鬥、读书破万卷

一目十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观其大略、浮光掠影

咬文嚼字、寒窗苦读、含英咀华、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倒背如流、韦编三绝、举一反三

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凿壁偷光、风兴夜寐、圆木警枕、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通宵达旦、孜孜不倦

小学语文《伴你学》参考答案(蘇教版五下)

1 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2)彩色的翅膀没有东西遮盖这里指没有树遮盖山岩;形容水流奔腾轰鸣;形容枝叶茂盛的样子;没囿被开发和利用的山岭

7.裸露寂寞歌谣枝繁叶茂茂密拥抱咆哮荒山野岭

9.(1)荒山野岭裸露山岩

(2)枝繁叶茂茂密丰收

10.(1)烈晒(2)舞(3)绿衤表达效果:第二句写小鸟惠东彩翼,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写出了小鸟在茂密的森林中快乐生活的情景

11.(1)春风轻轻抚摸着柳树的脸颊。

(2)远远望去山坡上覆盖的片片绿荫如晶莹的翡翠般,绿莹莹的

12.(1)诗歌植树同学们保护山林

(2)不再浑浊咆哮荡漾着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荒山野岭

(3)保护树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5)①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春风拂柳②鈈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3.示例:春天是一种生命状态,代表着生命的勃兴能够酝酿出巨大的生命力量。

(2)形容愉快和蔼的面容形容兴致很浓情绪很高。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2.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笁第二部分(2-6自然段)写江主席与同学们亲切交谈,并和他们一起背诵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同学们对江主席发自内心的敬佩。

7.暖流和蔼涌动抑制强调婵娟

9.(1)体现出江主席平易近人的形象

(2)体现出江主席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

(3)体现出江主席渊博的学识和对古典文化的喜爱

10.(1)和蔼骄傲接着谦虚流利(2)春风习习逃之夭夭得意洋洋滔滔不绝飘飘欲仙栩栩如生

(3)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4)这段写江主席和蔼地询问王辉同学的读书情况,指出一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应该背诵下来并亲自背诵《滕迋阁序》

11(1)比喻非常近的距离表示很有兴趣,非常希望了解的样子

(2)示例:江学长是一位和蔼可亲,关心学生成长的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