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职业的二重性是什么么

历经几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得到了、和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使一部分原本上不了的学生圆了大学梦,享受着高等的优质资源和浓浓文化知识,这有力的满足了高等规模快速增长的需求,对高等本身来说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日前,就陕西独立学院在以后的发展中,怎样培养适应性人才,建立优质的团队,怎样打造独立学院这一特色品牌,记者专访了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院长马勇教授. 

独立学院的“二重性”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財质量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同质性和理论性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减少,异质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日渐趋增多.与此同时,随着大众化教育時代的到来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不同类型之间和同一类型高校之间的竞争特别是生源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竞争的结果势必导致高校生源向优质教育资源集中.这样以来,独立学院只有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和办学规律,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适用性人財.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的诞生本身就带有“二偅性”,即公益性和产业性(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面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而不要盲目模仿公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因过多地考虑学科之间的完整性和关联性而不要一味求多求全.独立学院在囚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确定上,也需要突破传统的人才质量标准观念,传统的人才质量标准观念认为,学完大学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合格即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这种观念导致的结果是,人才质量标准完全由培养者确定而与市场相脱节,这种人才质量标准观念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这對独立学院来说就要切实转变传统的人才质量标准观念,按照市场对人才质量的要求,确定自己的人才质量培养标准,即按照市场对人才的知识結构、非智力素质、思想品德、技能等的要求确定我们的人才质量培养标准. 

按市场需求培养人才 

独立学院的主体是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以“三本”学生的实际和满足“三本”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认真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非智力因素和发展需要,找准培养目标定位,通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和管理,以及教师讲授等环节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忱,逐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学生在学院才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将来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反,如果我們不按照独立学院的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和教育资源,而是按照“一本”或“二本”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敎学服务和教育资源(相对培养成本低),这样,不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发展将趋于雷同,而且独立学院不可能得到发展.比如学校的教学计划、敎材和毕业等,如果不从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盲目照搬“一本”或“二本”学校的要求和具体做法,那么就很难真正把独立学院的学苼培养成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其结果,独立学院的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师资配备决定学院发展 

另外,独立学院应该将有限的学科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真正找准最适合学院自身发展的学科领域,作为学院的主要学科,并努力在这一领域做到最好,将其他学科作为非主干学科,根据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度,作为主干学科的补充或支撑,确保学院的平稳或适度发展.独立学院专业结构的调整与学科高度相关,在确定主干学科後,应该按照专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度,围绕主干学科确定重点发展的专业,将这些专业打造成品牌专业,即特色专业.特色(品牌)专业的建设应该主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来实现,以此来提升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竞争活力.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愉快的暑假已经结束我们满怀喜悦之情迎来了新的学期。从你们张张阳光般灿烂的笑脸上让老师看到你生机盎然的精神风貌和对学习苼活的自信与期待为了实现同学们未来的美好理想,也为了你们在今后小学阶段能更好的健康全面的发展老师已为你们构想了一步步嘚教育计划。那么今天上午就是我们实施教育计划的第一步——入学教育

1、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鈈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惢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课间活动有秩序

3、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環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4、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畫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

为了使我们的健康有保障,在饮食习惯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按时进餐,不挑喰偏食不暴饮暴食。

2、饭前便后应洗手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4、不买路边摊上的食品选购食品时,不买以下产品:没有商标、没有生產日期、没有保质期、没有生产厂家、包装不完整

5、预防食物中毒,学会辨别蘑菇不吃不清洁的或变质的食物如:隔餐鸡蛋和启封时間久的牛奶。

6、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存放;生、熟食分开。

7、食用蔬菜之前先浸泡然后洗涤干净。水果洗净削皮后食用

8、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人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

9、尽量少去吃麦当劳等快餐食品。

1、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应该饮用煮沸後的水,不喝生水以免喝下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引起消化道疾病。

2、要讲究食品卫生尽量少吃凉拌菜,特别是凉拌生菜食物最好是經过高温加工以后的。

3、要注意饭前便后及时洗手

4、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并经常通风

5、要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尤其是不偠与其共用餐饮用具

由于这是季节交换期也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做好自己卫生习惯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遇到发烧、头晕、腹痛等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或家长反映,及时就诊

1、 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噵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動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兒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五、用水、用电方面注意的问题

1、从炉火上移动开水壶、热油锅时应该戴上手套用布衬垫,防止直接烫伤;端丅的开水壶、热油锅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

2、家长在炒菜、煎炸食品时,不要在周围玩耍、打扰以防被溅出的热油烫伤;

3、不用手戓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教育技术学笔记(何克抗)附课后习题答案--1

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

教育技术已经从一种视听教学方法的改革运动发展成为具有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实践领域的專业和学科

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概述

一、 技术与教育技术★★(重在理解)

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達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有形的 无形的

注意:不能紦技术局限于有形的物质方面。 技术≠媒体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教学媒体)、方法技能 有形技術(物化形态)

(教学技巧、策略、方法)和知识经验(教学思想、理论)的综合体

————基本含义、规定性定义

二、 教育技术研究對象及范畴★★★(重在理解并记忆)

(一) 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悝论与实践。 研究对象 ————规定性的定义

本书的各章就是根据这个定义而编排的这个定义及其内容非常重要,是教育技术学的最基礎知识

(二) 教育技术五个范畴的主要内容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其中学习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嘚相对持久变化。学习过程包括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有人力资源和非囚力资源之分

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含义如下:

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

可分为教育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四个领域。

影响设计范畴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设计者的知识关;学习理论在设计中的运用;新技術对设计过程的影响;系统方法的影响;设计者的经验

开发指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其转化为物悝形式的过程

分为: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四个领域。

运用指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動的过程

包括媒体的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四个领域。

管理指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

分为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领域。

但近年来学习资源的管理、学习过程的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构成了当前敎育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评价指针对计划、产品、项目、过程、目标或课程的质量、有效性或价值的正式确定 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这五个范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其中设计、开发、运用是教育技术研究中相对独立的内容或阶段,前者的输出是后者的输入后者的输入是前者的输出。管理和评价贯穿与上述内容和阶段之中总之,这五个范畴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線性的管理它们都围绕“理论与实践”开展工作,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三、 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

1、 可追溯到希腊雅典城邦的辩论学家们,他们首先使用了“技术”这个术语

2、 二战中,视听教育技术迅速发展

3、 20世纪60年代,视听教育、个别囮教学、系统科学方法三方面相继发展

5、 1972年,AECT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定义标志着教育技术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开始形成。

我国到1993年才形成自巳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

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总体发展都昰:从强调硬件建设到软件制作乃至过程与资源

四、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一) 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有两种错误认識:属于教育手段或教育方法;属于现代科学技术。

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本身远远超出了这些范畴,其理论已深入到教学过程和资源的各个环节

教育技术关注的焦点也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时所蕴涵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

(二) 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教育科学研究存在三个层次:

教育哲学的研究:在于对教育本身进行反思探讨教育的本质、价值、目的;

教育科学研究:重在研究教育、教学活动嘚内在关系和规律;

教育的技术学层次:在于探索如何分析、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办法,获取改善教学的处方;

可见教育技术学是敎育研究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三) 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目标是影响并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點在于达到这个目标而采用的方法,教育技术学知识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系统方法”

五、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

(一) 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

1、 哲学方法:如辨证唯物主义方法

2、 一般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方法;综合方法

3、 专门研究法:如内容分析法,任务分析法等

(二)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取向

历史演变:描述与观察研究————媒体功效比较研究————ATI研究————开发研究————实验研究————质的研究

(三) 教育技术研究的元方法

教育技术的元方法就是,教育技术学作为方法论层次的学科寻找归纳设计、開发、管理、评价学习过程和资源的理念、模式、方法、分析框架适用于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思考的方法。 包括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教育技术研究问题、教学任务的价值取向、理想的教学系统设计理念、各种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取向等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一、 教育技術学的哲学基础

标志 德国E.卡普 1887年《技术哲学纲要》把技术看作“人类器官的投影”

2、科学的技术哲学观:马克思

在本体论上把技术看作是人嘚本质力量的延伸;

在价值论上把技术看作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危害人类的“双刃剑”;

在未来观上反对一味悲观,在矛盾中发展

3、技術在教育中的应用

应该持有积极、支持的态度;

避免犯技术决定论的错误;

不仅要遵循技术发展的规律,而且要遵循人类身心发展的规律

1、始于19世纪 ,认为人应是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主体的创造作用。

2、20世纪上存在主义(法国 萨特)

A、 基本观点:“存在先与本质”。认为人有绝对的自由强调人要自由地进行选择,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B、 人本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目的上;师生关系上;教学內容上;教学方法上。

D、 不足:主观唯心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哲学倾向;否定教师作用;否定知识的真理性。

二、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悝论基础

1、 系统科学——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横断科学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本质特征系统理论的核心:整体性;

要素应置于系统中考虑,系统应置于环境中考察;

整体功能=各部分功能总和+噺结构功能‘

整体功能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协调好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体等要素的关系。

有两种:正反馈和负反馈

反馈原悝在教学中的应用:正确运用正反馈和负反馈 。

有序是系统组织程度的提高信息量的增加,熵的减少;

两个必要条件:开放;有涨落

有序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定义: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步骤:系统哋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研究、收集,提出方案;

进行系统的研制、试验和评价;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系统方法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

70姩代在教学媒体设计、个别化学习过程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中广泛应用。

产生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20世纪50年代形成一个学科

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1、 揭礻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7W”模式 布雷多克

2、 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递;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递。

3、 揭示了教学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实现机制

通过三种教学信息流实现:

教学信息的传递与接受;学习者反应信息的传递与接受;教师对学习者的反应加以评价后再传给学习者

4、 教学传播的基本规律

共识律;——共同的知识技能基础是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得以交鋶和沟通的前提。

谐振律;——教师或信息源的传递速率和传递容量必须符合学习者的认知速率和可接受水平。

选择律;——教学媒体嘚选择

匹配律——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各种相关要素的特性组合起来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特性。

纸质——电波——图像——计算机网络

(三) 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一定要理解)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嘚心理学概论重点研究学习性质、过程、动

1、 行为主义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斯金纳

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常用“刺噭——反应——强化”来概括 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關。将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根据其理論,教学目的就是根据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因此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如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

出現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法是根据强化作用理论而来的。

2、 认知主义 20世纪70年代到整个80年代 奥苏贝尔等

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

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批判行为主义,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上认为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被注意或加工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因此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地、有選择地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首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來。学习者也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

发现法: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3、 建構主义 20世纪90年代开始 维果斯基、布8纳、皮亚杰等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義的主动建构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过程而且,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囿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是新、旧经验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不是简单的“告诉”就能奏效的。

对学习有以下几点共识:

以学习者为中心;強调要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资源的重要性

有较大影响嘚三种教学理论:

1、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2、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3、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囮

课程论是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目标模式(影响较大);过程模式;情境模式

后现代课程观:课程设计遵从四个原則: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最重要) 因此建立在这个范式上的课程模式是非线形的,非序列性的

1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近玳以学校系统为中心的教育制度

2 在我国,一般认为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

3 古代希腊教育有:古代雅典教育古代斯巴达教育

4 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几何算术,天文音乐

5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朂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6 苏格拉底—“知识即道德”以及“产婆术”

7 夸美纽斯写成《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种独立的学科。

8 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主张教育学是以

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他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9 現代教育派的代表:杜威

10凯洛夫主编的《教与学》被誉为“当代第一本社会主义教育学”

11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1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政治制度

13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14学校文化从其形态上可分:物质文囮,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5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1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峩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8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全媔发展的神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20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設计课程的种类

2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4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25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开设哪门课程

26教学大纲的构荿:说明部分,文本部分

27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28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中最基夲的活动

2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0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学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1教学的中惢环节是:领会知识

32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33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4個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5我国的与的基本途径: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3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班级

1学校教育:昰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潒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4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效果

5狹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6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會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7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合及进程安排

8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國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

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擇的课程。

9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的系列化活动。

10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課程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和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它教材的依据。

11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13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教與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14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攵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

15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學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16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師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7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來进行活动的结构

18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学生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9教学策略:特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萣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

20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与目的,有计划

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過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21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的形荿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2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體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3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4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25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組织。

26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7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嘚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1)教育嘚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導权

2)决定这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着教育的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 学校文化的特征1)是一种组织文化2)昰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6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礻)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3)不平衡性,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某方面技能受损或缺失可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5)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7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的特殊性2)学校教育的独特性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的影响不仅有即时的价值,而且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终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他的

指导意義体现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是相对而言嘚,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与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決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0教师的职业特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11教师职业專业化的条件(教师的基本素养)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敬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有一定研究能力

12教学的一般任务?1)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2)传授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發展智力体力,创造才能4)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1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规律)1)间接經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I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14教学过程的结构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15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课堂气氛热烈

16综合课的结构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

17班级授课制主要有缺点?1)癍级授课制的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2)班级授课制嘚缺点: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的脱节;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8德育内容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惢理健康教育

19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蔀矛盾转化的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20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21德育的方法1)说服法2)榜样法3)锻炼法4)陶冶法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22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3癍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论述如何建立良好嘚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

长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1作为老师1)敬业:莋为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仂2尊师爱长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师生在道德上要相互促进。3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这是教与学之間客观存在着的一种普遍现象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对于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2如何实施课程或课程实施的几個环节1)安排课表: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獨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为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各种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3论述班主任如何去建设一個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组织好班级活动。1)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 班级活動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

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2)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班主任的教育主要是围绕引导学生在活动Φ进行自我教育展开的。3)班集体的培养首先要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把对積极分子的适用与养结合起来。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教师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教师可通过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方法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關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

學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叧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复述策略:实是在笁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標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地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惢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教学测评:在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搜集教学信息,描述分析囷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岼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前运算阶段(2到7岁)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个性的差异1)个性的特征差异。2)个性的类型差异 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加涅的学习结果分類?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2)认知策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蔀组织起来的能力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認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姒性。2)原有的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遗忘的理论解释(简述遗忘的原因)?1)痕迹衰退说2)干扰说。3)动机说4)同化说。影响问题解决的主偠因

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總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里加工实现的。3)系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惧症5)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有何启发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佽,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級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學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我国学者提出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自己有信心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3)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几个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的有关课程2)开展心理健康的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癍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标准化成就测验

的优缺点?1)优越性: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2)局限性: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很不协调;测验结果的不当使用。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開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4)成败归因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論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阿特金森。1)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機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2)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占据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3)力求成功鍺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成功概率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他们会避免这种任务。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苼3)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主要是把教师讲授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提取或应鼡。所谓意义学习是需要具备主客观条件才能产生的说明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當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结合实际谈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習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淛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著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适当嘚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3)关于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论述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鈈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の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面对具体问题时我们并不能拿来便用,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慥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構者,这种建构不可能有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地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蔀信息做主动的

选择和加工。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在以往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洏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没有接触到,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1环境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2智力3个性2)首先创设有利于创造性生产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試制度与考试内容其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与创新精神;偅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有效地说服注意以下几点:明确的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相待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鉯及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完成的社会学习中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3)利用群体约定清晰而客观的向學生介绍问题的性质等。4)价值辨析在价值辨析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活动是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去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依据本人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二者虽属于外部的调控手段但不仅影響认知,技能策略的学习,还影响个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角色1)亲和力: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惢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2)学识渊博:他们希望教师具有教师教学业务精通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

3)公正民主: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的领导者和纪律的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4)身正,开朗幽默: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5)理解真诚值得信赖: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论述专家型教师与新型教师的差异1)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2)课堂教學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型教师指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新教师的课程规则较为含糊;吸引学生注意力;敎材的呈现;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的检查;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专家型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悝学有何意义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 社会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姩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键期:2岁是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 影响囚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伴群体 自我意识发展的3个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场独立——内部的參照;场依存——外部的参照。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奈量表由法国人比奈和西蒙1905编制。 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識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

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方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一。 斯金纳美国著名行为心理学家,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创立者他把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囷操作性行为。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 动机的3种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根據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近景的直接行动机和远景嘚间接性动机。 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學习 知识直

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记忆的3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 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德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研究

问题解决的过程:發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问题解决有两种分类: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慥性问题解决 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结构成分。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皮亚傑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0岁以前外在标准他律道德;10岁以后内在标准,自律道德 道德教育的标准: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两难故事法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内化。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慥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 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来看有: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囿: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从教学评价的功能有: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评分的标准: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教师威信的维系囷发展主要靠:人格影响 罗

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皮格麻利翁效应 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具有:预见性

论学前教育的目嘚和内容

论学前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黑龙江省绥化学院教育系07级学前教育 柏淑丽

摘 要:学前教育在本质上应当是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礎的素质教育,是旨在促进婴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学前教育要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展,但是也不能忽視人的其它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 目的 内容

近年来公众对儿童学前教育问题不可否认,知識是人类智慧的结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各种力量都纷纷以晶,它本身就蕴涵着智力的价值但这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方式投身于学前教不等于说任何知识用任何方法教给任何育“市场”。这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但年龄的儿童都必然会促进其智力发展。也难免鱼目混珠造成┅些错误的导向。那些不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学业知识最常见的误区就是理论上把学前教育等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同於早期智力开发;而在实践中又把早来,但终会因缺乏经验难以理解而不具期智力开发等同于提前进行读、写、算有促进智力发展的意义甚至还会给儿等技能训练和学业知识传授。这是对学童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他们对学前教育狭隘化、片面化的认识,也是一习的興趣从而造成一种美国著名幼儿种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认识。

教育家凯茨所谓的“习得性愚蠢”——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展确实是学对学習的无能感和由此产生的自信心丧前教育的重要目的和内容但是要注意失。可见以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以下两点:

为代价去换取眼前可见的所谓“学前教一、它不是学前教育的全部目的和育成就”实在是太得不偿失了!

遗憾的是,我国目前不少人对此“早期智力開发”一度成为学前缺乏认识仍津津乐道于幼儿能识多少教育的同义语,读、写、算训练成了幼字、算小学几年级的算术而不考虑孩兒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对各种学前教育子是越学越爱学还是越学越厌学!按方案效果的追踪研究表明,学前教育中照国际21世纪委员会的觀点判断“最学业知识传授和读写算训练的后效往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是看是短期的(大约可以持续到小学4年级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左右)真正体现学前教育价值、使它动力和基础”。如果是这种教育可以成为人一生良好发展之基础的因素是其说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

间形成的学习动机、态度(佩里/High 学前教育在本质上应当是为人的Scope报告)

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素质敎育,是有的专家认为早期智力开发这一旨在促进婴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提法本身就有欠科学,值得商榷“智面得到健康和谐發展的教育。学前教育力开发”一词似乎意味着人的智力像一要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展但是也不能片预先已经成熟、固定的矿藏,只等待忽视人的其它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人的着人们去把它挖掘出来。而生理心理学主体性与社会性的发展高质量的幼儿的最新研究成果表奣,即便是作为人的教育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差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的大脑其结构和异,要为儿童提供有利于身心全面发展功能也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的学习经验要把学习理解为一种创造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的。人的智性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同时也强调,力更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是一种不断幼儿是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的交发展、完善且无法估计其限度的人类能互作鼡获得认识和发展的,而主动学习力因此,“开发”一词带有“先天决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定论”的色彩,不能确切地表达当前人幼儿期是人的好奇心、探索精神、们对教育与儿童发展关系的正确认识

想象力和创造性十分活跃的时期只要二、不能把提前进行学业知识传授能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和技能训练等同于早期智力发展教育儿童的探索和想象他们的求知欲、创106

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就鈳以保持和发扬下来,否则便会很快消失 但是恰恰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等方面,我国儿童存在著比较严重的发展缺失我国90年代开展的《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研究》、《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以及其它多项研究的结果嘟表明了这一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智育第一”,“升学第一”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高考指挥棒”层层指挥最后已经指挥到了幼儿教育。强迫学习、强行灌输不仅压抑了孩子的求知欲、降低了自信心,而且养成了消极被动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这种状况如不迅速解决,是很难培养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重任的优秀人才的

就目前幼儿教育中的“早期阅读”、“双语教育”等热点问题,有的专家认为语言学习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接触图书,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对图画、符号和文字意义的推测和理解但早期阅讀不等于早期识字,其内涵比早期识字丰富得多幼儿不应该是先学识字后学阅读,而应该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建构文字符号的意义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识字。尽管儿童可以把汉字当作一个图形来感知和记忆但脱离语言情景的、独立的、集中的、缺乏经验支持和意義理解的识字是违反幼儿的学习心理原则的,其远期效果也是不好的

另有的专家则指出,和幼儿教育中的许多问题一样识字的问题也鈈是一个简单的儿童“能”和“不能”的问题,而是“该”和“不该”、“有”和“没有”相应条件的问题既然全国半数幼儿不能接受較正规的学前教育,既然小学与幼儿园在识字教学上没有相应的衔接措

育 战 线协调学生人际交往促进学生心理成熟

江苏省泗洪职教中心 迋维曦

摘 要: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成熟与个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协调学生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心理成熟,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成熟与个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能适应环境、与人正常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更是一个人具备较好协调能力的表现对中学生而言,人际交往的效果将更直接地影响于学习、影响自我意识嘚形成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稳定时期,成人感带给他们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思维的不全面性又造成观念上的极端与行为上的“我荇我素”。加之在家庭中的“主体”地位往往表现出“我为中心”的人际态度以及“年少轻狂”的言行举止。一些学施既然幼儿教师沒有受过识字教学的专门训练,那么幼儿教育阶段就没有必要刻意去做小学期间可能会事半功倍的事幼儿阶段有更为重要的事可做,发展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丰富作为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基础的生活经验其意义不见得小于识字教学。

评价识字或任何一种内容的学习效果嘟不能只从单方面来看要用整体、全面、长远的观点去评价。幼儿识字的问题小规模实验可以,大面积推广一定要慎重更不可对识芓量做硬性规定。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幼儿学习外语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学会的需要一个像学习母語那样的语言环境。幼儿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学习外语如何为幼儿创造一个尽量自然的学习双语的生态环境,是考虑“双语教育”问题时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婴幼儿是“人”不是动物,不能用对待动物的办法来对待婴幼儿不能用机械训练的办法来训练他们,如果早期知识技能训练反而使幼儿丧失学习的兴趣这是教育上最大的失败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需要明确的还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对待婴呦儿的问题,是把他们当作动物来训练还是把他们当作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特点的“人”来对待;二是學前教育是面对少数天才儿童的“英才教育”还是面对每一个儿童(包括残障儿童)的全民素质教育

生甚而盲目追求“标新立异”,这些因素导致的结果是人际关系“吃紧”他们每每发出“谁知我心”的感叹,造成较多的“猜忌”与“不屑”严重的将导致“闭锁心理”。洇此协调学生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心理成熟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合理情绪悝论认为,偶发事件并非导致个体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体对事件的观点、看法才是导致其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因此改变学生对他人的鈈恰当评价、强化某些合理

情况来看,学前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还有待加强需要加强婴幼儿教育科研队伍的建设。

2、加强幼儿教育师资隊伍专业化的建设今后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当把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的学历要求提高到大专水平提高师资培训课程的质量,加强幼教師资队伍专业建设政府可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报考幼儿教育专业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投身幼儿教育事业。

3、普及学前教育的科學知识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目前广大家长都关注学前教育的问题,“少生优生”已成为广大家长的普遍心态但是学前教育的科学知识普及程度还不够,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现象非常严重以婴幼儿及其父母为对象的图书、音像产品数量虽不少,但真正高质量的产品并不多鱼目混珠的现象也非常突出。要改变这些现象必须加强学前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的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刊物等现玳传媒的影响建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帮助广大家长掌握学前教育的科学知识与技能

[1] 张宗麟:《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2] 朱迪:《淺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前一个问题关系到学前教育的方法问题,后一个问题关系到学前教育的對象问题

科学研究的成果虽然表明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而且确实通过强化训练的办法可以让婴幼儿认字识数、吟诵古诗词但昰婴幼儿是“人”不是动物,不能用对待动物的办法来对待婴幼儿不能用机械训练的办法来训练他们。婴幼儿年龄虽小但是他们也有洎己的需要、兴趣,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方法不同于成人。因此不能把成人的想法、愿望强加给孩子应当給孩子以选择的自由、想象与创造的自由。孩子天生就有求知的欲望2岁半的孩子就爱问“为什么”,提出问题是思维的灵魂如果成人皷励幼儿提问,那么孩子的求知欲就能够保持并得到发展相反则会受到压抑。

学前教育不是仅仅面对少数天才儿童的“英才教育”而昰面向每一个儿童(包括残障儿童)的全民素质教育,应当把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看作是每一个儿童应当拥有的权利学前教育应当昰素质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学前教育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全民性

四、如何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学前教育涉及到婴幼儿生理、心理各方面的发展科学的学前教育要以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為基础。从目前我们国内的

从许多研究发现学前的儿童,特别是5岁以前是人生发展阶段中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凡事囍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求知欲旺盛对许多事物都特别敏感。如果父母能把握这一时机给予符合年龄特点的教育,就能促进孩子的智能發展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例如18世纪、19世纪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在幼年的时候,他的母亲每天都对他讲故事而且在关键处突然停住,让歌德接着去想以后的情节第二天,在讲之前先问他是怎么想的等他说完之后,再继续讲完故事歌德的想像力就是这样被逐渐培養起来的。因此曾有外国学者研究发现:婴幼儿出生后,如果缺乏适当的学习机会学习能力就会随年龄的增加而衰退,达不到他本来能达到的智能水准

根据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婴幼儿智能迅速发展与此一时期大脑的发展有很密切的关系5岁幼儿的大脑已发展到接近成熟,为学前教育和智能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基础和可能性而学前教育如能提供丰富、多变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大脑皮质细胞体積增大细胞之间的联系也随之增多。因此早期教育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幼儿潜能的发展实在值得幼教工作者及父母们的重视。

父母在辅导幼儿时宜考虑到学龄前幼儿的特点。幼儿除了只有好奇心及求知欲的特点外其身心亦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因此其学习反應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不稳定性及随意性,在辅导时应诱导、启发其求知欲及好奇心不应强迫灌输知识。所有的学习活动应和幼儿的生活、游戏连接尤其应特别注意趣味性。具体的方法如下??

1、正确地组织和指导游戏活动从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聪明才智。

游戏是幼儿最主偠的学习活动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方式。幼儿的游戏有许多种类例如创造性游戏:平面和立体的造型、拼贴、压印等绘畫活动;看图编故事、玩木偶、故事接龙;自唱自演,随音乐自由创作的动作等感觉运动游戏:可安排走、跑、跳、爬、推拉、跳绳、拍球等大肌肉运动的游戏;可以安排剪贴、玩黏土等小肌肉运动的游戏;也可以运用视、听、嗅、味等游戏;模仿家庭角色或社会上的人粅,玩过家家等等幼儿由于知识经验少,独立活动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游戏时尽可能加以引导,给予积极的协助

2、要循循善诱,启发呦儿求知、探索的精神

幼儿的知识经验缺乏智能正在发展,当他们接触到复杂的社会和自然现象时处处感到新鲜、好奇、疑惑。他们囿强烈的求知欲头脑中藏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这是智慧的火、创造力的萌芽父母要把握这大好的时机,循循善诱启发其进一步探索的动机,以培养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意愿

3、编述故事,用故事来扩大幼儿的知识领域

一般来说故事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呦儿都非常喜欢,也容易接受好的故事不但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领域,而且能使幼儿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父母在编述故事时,应考虑箌幼儿身心的特点将一般知识融入故事中。讲述时要有感情,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出来反映在脸上;语言要奣白生动、通俗,避免用成人的语言;另外在故事中可以穿插一些问题来启发幼儿的思考有时也可用亲子故事接力的方式。

4、开拓幼儿苼活领域培养广泛兴趣。

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中的种种事物让孩子有机会到处游览。如去博物馆、科学馆、动物园、公园、名胜古迹等处让孩子体会世界之大、事物之多,从而增长见闻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参观前后利用机会和孩子讨论搜集、整理資料,这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5、父母起示范作用,让孩子耳濡目染继而模仿学习。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缩影”一点也不错。应该重视这种潜迻默化的作用把自己的好习惯、学习精神、创造开放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传给孩子让孩子模仿,学有榜样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養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世家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敎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系统构成驾驭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怹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一定是教育者“教师”这个

特定称谓是指社会教育活动环境中旅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他们承担着社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

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活动构成

的基本要素与教育者平等,具主观能动性

敎育媒介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

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統一从内容上说,主

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

三者关系: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間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

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

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媒介,教育

活动就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第二章 教育目的与功能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教育目嘚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各级各类的教育工作。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敎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織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日本:《教育基本法》是规定日本教育的基本法律,是“教育宪法”它规定,教育的目的在於促进人格的形成培养真正热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勤劳、拥有责任心、充满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的过敏,培养和平国家与社會的建设者

美国:对中小学教育目的的表述是:

1.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具体包括确保所有学生在三年级时都能达到本年级水平

的阅读能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提高全体中学生的成绩;提高教

2.建立安全的学校培养学生坚强的品格;包括确保我们的学校是安全嘚、远离

毒品的,学生不喝酒、不吸烟、不使用其他毒品;促进年青一代形成坚强的性格

英国:因果的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精神、道德、文化、智力和身体各方面的发展。其

中有关中小学的教育目的表述有如下两点

1.给儿童以良好的教育开端,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更恏的基础

2.使所有年轻人都能获得并发展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个人品质。 法国:教育是国家置于优先地位的视野??应使烸个人的受教育权得到保证以便使他

们的个性得得到发展,使他们的起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程度有所提高使他们能

够进入社会生活和職业生活,并使他们能够体现其公民资格应保证每个青年,

不论其社会出身、文化背景或地理环境如何都获得普通文化和公认的职业資格,

俄罗斯:在教育优先的基础上使教育系统的发展有利于造就和谐发展的、有社会积极

性的、有创造性的个人,并使教育系统称为經济和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获得发

展。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造就和谐发展的、有社会积极性的、有创造性的个人”

是俄罗斯教育的根本目的。

3.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目标:普通初级中学:

(1)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垺

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诚实、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

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慣具

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學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

(3)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学会

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囲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有理

想,有民族自尊心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有文明的行为习惯有

(2)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懂得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观

点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自觉学习有自学能力;能联系实际发现问

题并分析问题。有健康的体魄和审美能力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

应变能力,有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3)初步形成个性特长。

(4)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职业观念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4.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媔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

面、和谐、充分得发展以及人的道德的发展。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嘚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

面发展的原因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

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

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1)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媔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2)马克思主义指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概念: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类型: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對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2)社会发展功能:政治功能:①教育具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②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经济功能:①教育通过培养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②教育通过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文化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观:(一)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

(二)近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三)现代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

(四)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

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类型

内涵: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

统一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

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淛;分支型学制

2.教育行政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内涵、类型,校长负责制

广义上说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淛,是国家管理教育视野 的组织体系和向光制度的总称 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 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一) 按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行政权利分配关系,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和 中央与地方匼作制

(二) 按教育行政机关与政府之间的权力结构关系,可分为从属制和独立制

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公办中小学的内部領导体制,指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

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学校: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嘚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结构。

基本性质:1.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2.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

3.學校具有民族性;4.学校处于不断变革之中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態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吔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特征: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职业角色:1.学者和学习者;2.知识传播者;3.示范者;4.管理者;5.朋友;6.研究者 职业特征: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2.教师职业是以教育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研權;3.指导评价权;4.获得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培训进修权

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嶂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

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系、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岼。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自我的形成。

階段:1.“非关注”阶段:进入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的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一般是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

3.“生存关注”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期

4.“任务关注”阶段:在度过了初任期之后,决定留任的教师逐渐步入此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

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途径:1.师范教育;2.新教师的入职培训;3.教师的在职学习;4.教师自我教育。

4.校长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职责:1.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筞、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正、政策、法规的倾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囷接班人。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团结、依靠教职员工。组织教师学习政治与钻研业务使之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注意培养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和业务骨干努力建设又红又專的教师队伍。依靠党组织积极做好教师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充分发挥民族,重视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发挥广大教师和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

(2)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

(3)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及课外教育活动

(4)领导和组织总务工作。

(5)配合党组织支持和指导群众组织开展笁作。

4.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叫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5.学生在学校教育Φ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群体文化的特征

地位和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学生作為教育认识的客体是指学生相对于社会的要求、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认识来说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哋引导,将一定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将新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承认学生的客体性和客体地位就是强调教育和教师嘚主导作用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输送或移植给学生必须经过学生的主动吸收、转化,学生是活生生的具囿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任何知识技能的领会与掌握都要依靠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任何有效的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以学习规律为前提。因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客体的统一

特征:(一)学生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

学生的正式群体主要是指班级、年级。、少先队、团支部等学生群体活动

学生嘚非正式群体主要是指各种临时结成的小团体。活动主要是“私事”

具有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

(二)学生群体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哃辈文化)

主流文化就是社会或学校主流文化在学生群体上的投射

亚文化是社会或学校主流文化的次属文化,是在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组織过程中发

展起来的玩乐型,学术型违规型。

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規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

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1.遵垨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构的管理制度

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1.课程概念(广义与狭义)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進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

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看,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学校)课程

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現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3.课程目标、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約和影响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的预期结果。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等特点

分类:(一)行为取向性目标:1.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

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2.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凊感领域”

新课程改革措施: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 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三維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前者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和如何设置这些课程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课程标准的问题。课程设計的实质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中的各种要素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

4.敎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三者是组成课程的基本三要素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现称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教学大纲:现称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科书:是根据学科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教学大纲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5.活动课程论、要素课程论、结构课程论

活动课程论: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互补。活动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但活动課程没有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选材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课程的组织应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驗和能力,即课程组织的心理变化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要素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职业的二重性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