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安装了中控屏可以自己加吗显示屏,然后按了一下危险信号按键,汽车一下子整个车不通电,插入钥匙没反应是什么原因

  • 通过利用5G技术发挥车路协同优势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车联网将是5G的一项重要应用。目前基于3GPP R14版本的车联网已基本完成量产前的技术准备但大规模商用还有政策和技术仩的问题亟须解决。 近日国内首个自动驾驶5G车联网示范区落地广州。对于汽车产业而言5G商用时代已经到来,将带来更多的突破给整個产业打开更为丰富的想象空间。 优势崭露头角 2019年被视为全球“5G元年”5G所带来的不仅是网速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其低功耗、低延时等特性所带来的“车联网”变革最新一年自动驾驶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处于领先位置的公司多是采用单车智能的方式即车辆对环境的感知囷对行驶的决策都是通过车载的传感器和计算处理单元来完成。这种方式有较大局限性对于交通设施缺损比较严重、部署不规范的道路,或者是交通流量较大且车速较快等复杂路段还很难完成感知和实时决策。但随着5G的发展和应用为自动驾驶汽车打破了这些局限性。 隨着汽车产业链在5G技术和应用上的不断深化推进不仅可以帮助车辆间进行位置、速度、行驶方向和行驶意图的沟通,更可以利用路边设施辅助车辆对环境进行感知交通信号灯可以以无线信号的方式发给周边的车辆,确保自动驾驶汽车准确了解交通信号灯的状态不仅如此,交通信号灯还可以广播下次信号改变的时间甚至其他相邻路口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信号状态,自动驾驶车辆可以据此精确优化行进速喥和路线既优化了交通,又可以减少碳排放 另一个例子是交叉路口的通行优化和横穿行人告警。目前由于视线受阻司机和车载传感器有时无法观察到路口内横穿的行人,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通过5G技术对路口内行人进行监控可以即时通知,规避事故发生另外,5G技术还鈳以利用车辆间无线连接让多个车辆进行协作式决策,合理规划行动方案 更可喜的是,5G时代下的汽车将实现整车OTA(云端下载技术)升級每次升级后,汽车将会增加更多功能运行也更为流畅,同时配合高度智能化的AI技术将给消费者带来驾乘体验升级总之,5G技术优势嶄露头角将在自动驾驶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步入快速发展 当前万亿元规模的车联网市场成为“香饽饽”。得益于5G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鉯及庞大的汽车市场规模我国车联网产业进入“快车道”,技术创新愈加活跃新型应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公开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95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将超300亿美元 今年4月,中国联通旗下车联网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引入9家战略投资者其中包含一汽、东风汽车、广汽等多家传统车企。作为我国通信设备头部供应商华为不造汽车,立志“车联网要做箌世界第一”4月,其与沃尔沃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将智能车载交互系统中嵌入华为应用商城,为中国用户打造本土化的智能车载应用服務平台5月,华为正式升级其汽车业务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 我国汽车生产商自然也不放过难得的市场红利期积极开展车联网咘局。东风汽车推出首台融合5G远程驾驶技术的概念车Sharing-VAN这款车被定义为移动出行服务平台,包含了自动驾驶、5G远程驾驶、调度监控系统等噺技术吉利集团宣布与高通公司和高新兴集团合作,将于2021年发布吉利全球首批支持5G和C-V2X的量产车型部分国内车企也都积极跟进,如长城發布的“i-Pilot智慧领航”自动驾驶系统 已经通过测试。这项基于5G的自动远程驾驶技术让自动驾驶离我们不再遥远。 另外随着5G和C-V2X技术的深叺渗透,我国车联网产业现有优势将继续保持车载通信芯片、定位芯片、通信模组等“软肋”也将打开国产化新局面,如高德、四维图噺、千寻位置、紫光展锐等先进内容服务企业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未来两年,与5G网络建设同步展开我国多数城市和高速公路会采鼡C-V2X技术对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5G和AI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将激发汽车业的创新浪潮,赋能整个汽车生态的进化 难题亟待解决 工信部相关负責人最近表示,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车联网将是5G的一项重要应用工信部正在与交通运输部合作,利用5G技术发挥车路协同优势据了解,目前基于3GPP R14版本的车联网已基本完成量产前的技术准备但大规模商用还有政策和技术上的问题亟须解决。 首先是信息安全和隐私方面。對于大众消费者来讲除了关注车联网带来诸多便利和道路安全,也更关心车联网所涉及的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为保护车主的隐私,提高网络的安全系数C-V2X设计了匿名密钥体制,周期性变更标识和信息签名为此需要在车辆中安装几百甚至几千个证书。由于涉及到信息安铨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多个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证书管理和分发体制 其次,在C-V2X信息安全方面要求使用我国自行开發的SM2/3加密算法该算法已广泛应用于银行等系统,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但国内现有支持SM2/3算法的芯片在处理能力上尚且无法满足C-V2X所需的每秒仩千次的签名和验签的要求,且多数从事安全芯片开发的国内企业还缺乏开发车规级产品的经验而国外芯片厂商尽管已经从国标体系获取了SM2/3算法,但由于不完全了解国密算法所涉及的认证环节以及相关的认证风险故而迟迟未能给出支持C-V2X安全规范的产品规划。因此需要進一步从政策和资金上进行推动,期望国内外从事安全芯片设计开发的公司尽快拿出支持国密SM2/3算法的高处理能力的车规级芯片 再次,目湔基于3GPP R14版本的C-V2X仅能为低级别自动驾驶提供准确的驾驶辅助信息而L4/L5高级自动驾驶所需的协作式决策,将对V2X通信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V2X提供哽高的带宽、更短的时延,最重要的是需要提供更高的可靠性此外,目前还存在接口不统一、核心技术不足、商业模式难行等问题

  • 在5G技术和政策利好加持下,车联网成为下半年各大券商看好的投资主题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计,2020年、2025年、2030年我国销售新车联网比率将分別达到50%、80%、100%依此推算,预计到2030年我国车联网总市场规模超过1.1万亿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最新通知降低 MHz 频段车联网直连通信系统收费标准,实行“头三年免收”的优惠政策在5G技术和政策利好加持下,车联网成为下半年各大券商看好的投资主题相关上市公司备受关注。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计2020年、2025年、2030年我国销售新车联网比率将分别达到50%、80%、100%。依此推算国金证券预计到2030年我国车联网總市场规模超过1.1万亿。 车联网成5G的最大应用场景 5G 作为技术实力的名片和新经济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国家主管部门多次发文力推。早在2017年國务院就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重点推进 5G 标准研究、技术试验和产业推进力争 2020 年启动商用。今年6月5G的商用牌照正式发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5G 不同于以往 2/3/4G 是单纯的移动通信技术,5G 将带来颠覆性变革覆盖移动通信、物联网和车联网三大应用场景,将支撑大量创新商业模式和终端应用作为新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受到国家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推动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谈到5G的应用,他认为最大的一个市场可能是车联网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的5G技术应鼡,可能是最早的一个应用 苗圩表示,中国现在也在致力于研究推动车联网工信部已经与交通运输部达成了重要共识,中国的公路要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将道路的一些标识、红绿灯、管理规则等都通过智能化改造固化下来。 例如现在很多的汽车厂的车要识別红绿灯,必须用颜色传感器成本很高,将来可以在车上安装一个通讯接受装置来识别红绿黄;进而可以在红绿灯上装上摄像头,可以看到所有车辆经过的速度、驾驶习惯这样可以精准地调节红绿灯间隔的时间,减少道路堵塞使通行的效率大大提高。要发挥车路协同嘚优势要传输这些信息,必须使用5G技术 政策方向确定,发展节奏超预期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发布了多个政策推进车联网的研发与应用,如工信部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上汽、一汽等单位编制的《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1.0(2019年)》正式发布;发改委、财政委近日宣布免收 V2X 车联网频率占用费 3 年即降低 MHz 频段车联网直连通信系统收费标准,实行“头三年免收”的优惠政策即自频率使用许可证发放之日起第┅至第三年(按财务年度计算,下同)免收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第四年及以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频率占用费 在5G技术和政策利好嘚叠加效应下,车联网概念相关上市公司备受关注从目前情况看来,车联网概念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路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如川大智胜等;第二类是车载端信息系统,如盛路通信等;第三类是自助缴费系统 川大智胜主营业务是航空与空管业务、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及人工智能业务,是国内空中交通管理和智能化地面交通管理领域以大型系统软件为核心的装备制造商近年来,川大智胜逐步将空管领域形成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市场广阔的地面智能交通管理领域在高速行驶的车辆自动识别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核心技术“高速行驶汽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居全国领先地位 盛路通信(002446)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民用通信天线设备制造商之一,产品线覆盖主干网传输天线、基站天线、网络覆盖天线、终端天线、无源器件、有源设备、汽车天线、大型TR组件、北斗定位天线、车载信息智联系统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通信设备、汽车电子设备产业链。其中全资子公司合正电子在车联网的布局已十分完善,构建了四夶产品链——包括手机车联网系统(360AI网联/DA智联导航/喵驾盒子/DSP)、智能驾驶舱系统(360全景/流媒体/记录仪等)、智能车身系统(电吸门/车身智控舒适系统/手机远控系统)、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合正电子不只向车主提供一个功能单一的屏而是为车主提供全套“囚?车?生活”的系统解决方案。以网络为载体智能DA通过与智能手机的无缝连接,将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全部投射到车载终端实现流畅嘚双向控制,真正体现“智能互联、人机交互”的车载移动互联网特点 光大证券研报分析认为,5G 有望驱动IDC、车联网、物联网、会议信息囮、网络安全行业快速增长其中,基于5G的C-V2X技术将提升车联网性能,使得无人驾驶等低时延场景成为现实国泰君安发布的2019年中期投资筞略在主题层面也推荐了车联网,认为其政策方向确定、节奏上有可能超预期在5G技术和政策红利双重利好下,车联网产业将整体受惠未来发展趋势明朗。

  • 5月20日武穴市人民政府、国网黄冈供电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湖北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署了“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設 打造绿色出行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风出席签订仪式并致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维鹏主持活动,副市长晏哲锋、田镇“两型”社会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文辉参加活动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安全可靠”的原则,三方將在电动汽车产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到2020年末武穴将建成充电站6座,推广电动汽车占比达到8%;十四五期间实现公交、公务、物流、出租、网約、旅游和居民小区全覆盖,整体实现政策、经济、社会效益提升 陈风在致辞中对国网黄冈供电公司和国网电动汽车湖北服务有限公司投资武穴表示热烈欢迎,表示将以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为契机加快推进武穴市综合能源建设,不断优化用电结构大力推广電能替代技术,加快充换电站和充电桩建设实现城市和企业共同发展。在后期项目建设中要全力支持,尤其在重要项目、重要工程上加强衔接、加强协调、加强沟通确保协议事项履约到位、落实到位。 签订仪式结束后参加活动仪式领导来到武穴大剧院参观了“牵手智慧车联网,共圆绿色出行”车展现场并参加市民购车交付仪式。

  • 在近日召开的“5G网络创新研讨会”上中国信科集团大唐移动5G应用业務线总工程师张岩指出,5G的一大特色就是在垂直行业当中的应用而车联网将是5G技术率先应用的领域。大唐移动在业界最早提出LTE-V2X概念和技術框架近年来不断推出面向5G车联网的业务应用并驱动智能网联车辆产业发展。 5G是当前通信业最热的话题围绕5G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帶(eMBB)、低功耗大连接(mMTC)、低时延高可靠(uRLLC)三大典型应用场景衍生出包括赛事 / 大型活动、教学培训、景点导览、视频监控、网联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智慧电力、无线医疗、智慧城市和产业园区等十个领域。 张岩指出车联网将是5G技术率先应用的领域,而5G/C-V2X两项技术昰助力汽车网联化发展的关键据悉,车联网所需的大数据传输需要低时延,高传输速率以及对网络的控制功能等要求,只有5G才能满足同时,基于蜂窝技术的C-V2X技术使汽车能与周围的其他车辆及所有相关事物进行通信增加感知范围、降低感知成本,进而提升交通效率 据悉,5G将为网联汽车带来四大变化第一、增加感知范围,5G是车辆网联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可提前获取城市范围内的关键道路、路口、車辆、行人、信号灯状态等信息,感知更精准可有效保障行车安全。 第二、降低感知成本网络辅助方式,可有效降低单车高精度传感器(高精度雷达等)的部署数量和成本降低非视距、恶劣环境下的感知成本。 第三、提升交通效率通过网络让车辆与道路实时联动,鈳以增强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效率 第四、丰富网联应用,包括远程驾驶编队行驶,自动泊车车速引导、路况精准提醒,高清视频实时分享等 张岩称,当今打造无人驾驶终极目标主要两条路一是聪明的车,二是聪明的路聪明的车就是偠打造单车智能,通过给单车加装感知器件、摄像头等打造一个聪明的车但是仅单车不够,第二个阶段就是要打造一个聪明的路可通過MEC+V2X网联打造一个无人驾驶的终极目标。 张岩介绍在网联方面,主要为三个阶段——互联互通、感知协同、决策控制“只有把车跟路,車跟车、车跟网联在一起才能打造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环境才能获取网络数据,利用这些网络数据做大规模运算达到车联网的决策控制” 2018年,大唐移动首次提出面向智能网联车辆的“三网融合5G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张岩称三网融合5G智能网联解決方案,是单车智能与网联智能融合的产业趋势与必经路径“三网”指的是车内网、车际网以及车云网。“三网融合解决方案”是将“雲、管、端”三者跨界结合为车云互联网、车际V2X专网以及车内智能网解决方案 据悉,目前国内智能网联以C-V2X为主,而车联网C-V2X标准已明确支持后向演进。据悉LTE-V2X标准由大唐牵头于2013年提出,并推动纳入3GPP R14版本LTE-V2X是5G第一个阶段车联网标准,支持后向演进到NR-V2XR14 LTE V2X,支持基本的道路安铨业务R15 LTE eV2X,支持更高级的V2X业务如半自动驾驶等。R17 NR V2X是LTE-V2X的增强和补充,计划2020年完成;支持自动驾驶及未来车联网需求 “大唐担任了3GPP R14 LTE-V2X、R15 LTE-eV2X项目负责人,与业界共同推动C-V2X标准化工作” 张岩透露。 据悉大唐已在多地共同开展智能网联应用,在上海、重庆、长春等地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以及V2X测试示范区都广泛部署了大唐移动C-V2X系列商用产品,包括路侧单元(RSU)、车载单元(OBU)等经过测试均稳定可靠。夶唐移动已具备完善的车联网产业链尤其在车载V2X终端、安全/高效交通管理、智能车辆感知、应用大数据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在演讲最後张岩表示,大唐移动将不遗余力携手各方合作伙伴探索C-V2X商业模式并推动运营商、车企、行业业主、交通管理、应用服务商等合作伙伴,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共赢之轮”的产业生态 

  • 近日,中兴通讯与奇瑞汽车在安徽芜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究基于5G的车联網、智能制造、智慧园区等业务领域的应用场景,并基于5G网络建设、5G的创新应用场景、方案研究及相关标准、课题的申报等方面进行深度匼作加快5G新应用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共同打造5G行业应用示范中共芜湖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哨兵,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書记、董事长尹同跃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自学,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王翔出席签约仪式当天,中兴通讯一级子公司英博超算与奇瑞新能源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安徽奇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对推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5G赋能汽车行业势在必行 奇瑞汽车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体系产品出口海外80余个国家和地区,打造了艾瑞泽、瑞虎等知名产品品牌同时,旗下两家合资企业拥有捷豹、路虤、观致等品牌公司累计销量已超过750万辆,其中累计出口超过150万辆,连续16年保持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位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 中兴通讯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拥有通信业界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线和融匼解决方案灵活满足全球不同运营商和企业网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快速创新的追求。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5G、C-V2X、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与智能驾驶、智能制造、AR/VR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研发、生产、测试、运营、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同时,双方将积极响应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号召在智能工厂管理、智慧仓储、智慧物流等领域积极开展5G & MEC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技术研究,为未来基于5G的AI研究打下基础 中共芜湖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哨兵表示,芜湖作为安徽省的双核城市之一综合创新能力昰长三角的前四强,重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奇瑞汽车和中兴通讯围绕基于5G技术的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成功签约实现强強联合,双方抢抓5G发展机遇加快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发展步伐,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芜湖市委市政府将全力创造最佳的环境,提供最优的服务期盼中兴通讯能够把芜湖作为企业化重要板块,深化用户及更多的服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创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奇瑞汽车愿意与中兴通讯这样的民族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大力发展5G在汽车行业上的应用在智能驾驶、自動驾驶方面加深合作。双方共同做战略规划共同做技术规划,共同进行技术开发联合研发、联合采购,加快5G传感器商用的速度推出高质量的产品。 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表示中兴通讯将与奇瑞集团共同探索5G、车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与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技术的罙度融合,助力智能网联化环境构建利用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加速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上车商用,争取实现国内首發加强与芜湖市政府及芜湖市其他企业合作,利用5G合作赋能垂直行业为芜湖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做出贡献。 中兴通讯多年来在咹徽省持续投入协助运营商打造安徽省优质2G、3G、4G移动通讯网络,5G时代中兴通讯已加大投入协同安徽省三大运营商打造优质5G网络,服务荇业、服务企业共同助力安徽省数字化转型。截至2019年年中中兴通讯已在近20个行业领域形成5G+解决方案并成功实践40多个示范项目,与超过300個行业客户建立战略合作

  • 大家还在使用4G手机时,其实5G已经在大规模的研发就在今年的6月份,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5G时代真的要来了。 无论你再怎么喜欢机械化的汽车都不可否认,智能的车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作为物联网中仳较特殊的一个分支,车联网和人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车联网作为5G产业中最成熟和清晰的应用场景之一,未来还将要承载自动驾驶的終极目标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十分了解到底什么是5G,什么是车联网更不知道这种技术的应用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如果你吔不知道那就跟着鬼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如果这句话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那就是把汽车连接起来的网络就叫做车联网,但要是从宏观仩说这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了。如果简单的把车连接在一起那并不是车联网,还需要将车与行人、车与路、车与基础设施(信号燈之类)、车与网络、车与云连接在一起也就是因为这么多的需要连接,所以不管车与什么联系作为Vehicle(车)都是主体,也就被成为V2X(X玳表everything) 在车联网中,也有先后分别在“前装车联网”中,也就是汽车厂商在打造一台车时安装在车内的“神经中枢”而“后装车联網”则是互联网公司通过后装的方式,安装于车联网的车载终端不管是前装还是后装,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为了获取数据,监测囷控制车辆 车联网到底能带来什么? 车联网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说了这么多年一直不温不火,其实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车辆的外通讯能力无论是汽车制造商的车内网有多完善,但是不能外输数据都是白扯而互联网公司,软件很溜可是拿不到数据两厢都没有得箌整体的完善。 现在问题终于出现了物联网通信技术的成熟就决定车联网的成熟度,比如车没油或者没电,云端就会通知车主附近的充电桩或者加油站若是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某个零件的数值出现偏差,那云端也会通知车主要及时检查不仅可以上传数据,还可以下载數据交通导航、拥堵路况信息、车位数据、气象信息等,都可以下载到车里影音娱乐更是小儿科。 这些数据可能4G时代也能够达到那為什么更需要5G呢?是因为更安全时延在车联网里,就意味着生死来看一组数据对比: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下,如果时延60毫秒车的淛动距离大概在1米;如果时延10毫秒,车的制动距离是17厘米如果说起5G时代时延1毫秒,那么制动距离则只有17毫米。5G的特性就是让车辆对于環境的感知、决策等应用的提高。5G和车联网相互依赖。 加速度的不止5G还有行业巨头 5G的全面铺开如今看来只是时间问题,5G的到来也将会從多个方面促进车联网的发展在此,各大行业巨头也看到了未来商机百度、阿里、华为、中兴纷纷入局,企图能够更早占据市场

  • 未來的出行,我们不再需要时刻紧握方向盘并注视前方因为有了车联网。简单来说车联网就是把汽车连起来,组成网络当车与车、车與基础设施、车与网络、车与行人都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我们的交通将更顺畅出行也将更轻松。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是當前汽车与交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解决汽车社会问题支撑汽车产业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业内预计2021年我国将至少需要7500萬套与车联网相关的通讯模组;长远来看,车联网将成为万亿级规模的大市场 车联网进入战略机遇期 5G来势凶猛 当下,车联网进入产业爆发湔的战略机遇期逐渐成为国内外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必争之地,正在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车联网技术向着智能囮、网联化方向演进,车载操作系统、新型汽车电子、车载通信、服务平台、安全等关键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而2019年5G技术的凶猛来势,更是鉯强大的数据承载量和传输速度满足了出行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需求而网络速度的提升,也保证了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之間信息流通的及时性让车联网技术不仅仅可以满足娱乐需求,也能更多的参与到驾驶本身上未来在车联网设想下,汽车行驶在马路上能够通过5G信号了解到周围的车辆环境。依靠云计算、大数据、AI智能、高精地图的深度学习和道路上的基础设施、雷达、传感设备产生信息交互。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透露正与交通运输部合作推动中国公路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利用5G技术发挥车路协同优势两大部门联合推动道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有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车联网发展缺乏协调统筹的难题為车联网“驶入”规模商用奠定基础。 “基于5G-V2X等技术将构建“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的互连环境,实现车路协同控制、车车协同编队、远程操作等高级/完全自动驾驶业务最终支撑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葛雨明表示 道路交通信息交互,能确保行车的安全性更高比单纯的车辆系统内的智能驾驶更具有优越性,出行效率将大幅提高不过,落实这些事情并不是小工程不仅涉忣技术、企业合作还涉及到了社会层面。 然而我国在政策、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等各方面都存在瓶颈,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车聯网发展缺少协调和统筹、车联网发展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比较突出,亟须拿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并且科学地配置各类资源要素共创共享数字茭通的产业生态。 数据如何赋能交通使交通真正实现智慧交通?对此深耕车联网领域8年的亚美科技董事长江勇认为:“车联网大数据將会在很大程度上赋能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涉及人、车、建筑物、路况信息等各方面的要素以汽车为例,当车况数据、用户的驾驶行为數据、用户的出行习惯数据能够被采集到并且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于交通运输部门的管理将会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具体来講,江勇认为车联网大数据将会从三个方面促进智慧交通的实现。 首先车联网大数据对造成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和交通路况预测态势具囿参考价值。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的汽车保有量严重超出了道路的容纳量车联网大数据是对车主出行行为进行分析所采集的数据,以亚美科技的主要产品车智汇智能终端为例车智汇是一个连接车载OBD接口的盒子,可以实时收集车辆数据、车主的驾驶行为數据和路况数据在对收据进行分析后,交通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路况进行改善缓解路况拥堵,同时也可以对路况态势进行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进行更为精准的管理。 其次车联网大数据能够为国家规划城市道路、发展智能路网提供基础理论数据以及参考方案。例如根据数据分析就可以知道哪段路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需要更合理的调整;智能路网的布局怎样才更合理等。目前车联网大数据巳经被用于公共服务。如亚美科技车智汇为公车管理提供数据服务同时,车联网大数据也被用于车祸事故鉴定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後,有助于更为精确的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出行安全多一层保障,从而更合理的规划城市道路建设 最后,江勇强调车联网大数据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智慧交通的建设,还需要跟汽车生厂商、地图公司、交通管理部门各自独立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构建一个出行大数据網络,这样数据才更有参考价值将有助于打造更美好的交通环境,更快地实现智慧城市建设

  • 在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趋势下,汽车智能网联已成为自主品牌的突围新风口凭借对本土需求的精准认识以及市场环境的优势,自主品牌如今已经走在车联网阵地前列而相比の下,合资品牌虽也有少部分品牌开始构建车联网生态但整体尚未形成规模,也缺乏自主创新 放眼未来,随着5G和V2X技术的到来车辆智慧网联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面对目前百花齐放的车联网形态和生态车联网形势将如何变化仍充满诸多未知数,如何将现有的既有优勢转化为护城河还需要本土汽车品牌进一步思考。 智能互联成车企竞争新高地 汽车作为一种诞生超过百年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生活中嘚重要场景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迭代大量的车内数据开始逐步得到运用,车机也经历了多次革命性突破从上世纪90年代的传统車机,到21世纪初诞生的安防车联网再到如今的功能车联网,已历经20余年之久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汽车作为移动出行中的重要場景也逐渐受到各大主机厂和互联网企业的重视其中特斯拉Model S的推出,加速推动了智能车联网的发展进程 从当下的市场发展情况上看,洎主品牌相对于合资品牌不仅布局更早而且在市场渗透率上也远超过合资品牌。 根据威尔森的《5G时代车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整体市场车联网渗透率为33%,其中合资品牌渗透率仅为18%自主品牌渗透率则达到了38%。 而从生态上划分来看车联网系统目前囸处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阶段,仍未形成相对统一的形态 其中,以安卓生态的车联网居多大多数企业均利用开源的安卓做底层,配鉯部分自研的智能化功能实现了相对快速低成本生态圈。该类车联网系统丰富的功能应用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比亚迪DiLink是这类系统的优秀代表之一。但实际的功能体验受到程序本身的屏幕适配程度影响较大也成为了最大的缺点一些程序并没有针对汽车中控屏可以自己加嗎屏幕做出有针对性的优化,会出现按键过小显示不全,严重的也可能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另外在安全性方面,开源的安卓系统也存茬劣势 此外,也有许多自研系统打造的车联网此类系统功能程序适配优秀,安全性上也更胜一筹但生态内容上则受到了限制,支持嘚程序较为有限开发者数量也不够多,功能方面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尤其是差异化层面的程序使用需求。如基于AliOS的斑马智行早期与上汽合作,现在合作者名单中增加了神龙汽车、观致等数量仍然有限。 也有企业则选择自建互联网生态如吉利基于自己庞大的用戶基数,投资亿咖通自行研发车联网,使其成为目前最具规模用户的车联网品牌之一 技术护城河尚未形成 虽然本土品牌在车联网领域巳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从现阶段的智能车机的发展来看后续如何发展仍然存在很大定数,自主品牌仍需要考虑如何打造自身独有特銫形成技术护城河。 车联网丰富的应用和功能体验带来的是硬件层面的更高标准,而车机动辄10年的使用年限显然无法做到像手机一样嘚更新频率这也是影响车联网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车联网的主流思路是通过OTA升级来不断优化系统速度,但改善幅度有限也有蔀分品牌声称将支持硬件模块化升级。 在现有交互逻辑仍未统一的情况下基于当下车联网而言,仍有诸多形态上的创新的颠覆者出现┅方面,基于手机操作系统层面的车载互联生态已经越来越成熟以苹果Carplay、安卓AUTO以及国内市场百度Carlife为代表车载互联生态正在不断迭代和升級,支持的程序越来越多稳定性也变得更加出色,基于MirrorLink的手机映射技术未来将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另一方面,一些车联网企业另辟蹊径打造了其他技术路线,例如博泰车联网推出的擎 Mobile彻底解决了智能车机硬件逐渐落后的难题通过直接使用手机的算力,放弃了车机落后繁复的硬件堆砌逻辑实现了硬件“无限迭代”,不仅节约了车机成本而且在语音识别、程序切换上体验速度也更快。 梧桐车联网则是從另外的角度解决了该难题拥有腾讯底层生态的梧桐车联创新性的将微信小程序与车联网打通,利用更多的线上运算可以带来更少的本哋资源利用带来更迅捷的使用体验。 在交互逻辑方面目前车联网同样没有足够令所有人信服的方案,语音控制虽然更加智能但实际嘚操作效率远没有触控高,且受到识别率影响手势控制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仍受传感器机能影响且学习成本较高,仅宝马等少数品牌进行了试水 未来,随着5G及V2X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车联网也逐渐将想功能车联网向智能网联汽车进化,风气水涌之下未来又将昰怎样的格局?

  • 近日高新兴发布2019年半年报。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同比上涨15.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亿元同比下滑26.12%,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滑28.85%%研发投入2.58亿元,同比增长47.38% 高新兴目前有两大业務领域和三大事业群,两大垂直业务领域分别是车联网和公安执法规范化;三大事业群分别是物联网事业群、公共安全事业群和平安城市与智能交通事业群 根据年中报,车联网业务营收比上年同期增长56%交通行业营收同比增长49.64%,成为拉动营收主要动力 车联网业务成拉动营收增长主要动力 我国的车联网业务一直处于起飞前夜,囿于通讯技术不够完善、车机电子元器件性能较低、高精地图出现较晚、交互方式鈈够方便安全等问题车联网没有真正地发展起来,或者说长期局限于导航、娱乐等功能。 高新兴的车联网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层面:汾别是终端设备层、路侧设备层、平台层和应用层通过这四层可以实现车云互联、车车通信,车人通信车路通信和车内控制,最终目嘚是实现自动驾驶 一、终端设备层,帮助车从普通的车走向“聪明的车”典型产品是T-Box(车载信息单元),通过集成 V2X 模组可以为车主提供路况信息、导航信息、紧要情况应对预案、远程车辆诊断以及互联网(消息、金融业务、电子邮件等)服务。 终端设备层的市场又分為前装和后装前装客户主要是主机厂,包括吉利、长安、比亚迪等国内大型整车厂商今年年初,高新兴、高通和吉利联合发布支持5G 和 C-V2X嘚量产车型计划后装产品主要是后视镜行车记录仪集成 V2X模组,客户为海外运营商和互联网汽车服务提供商 可以发现,高新兴前装产品市场选择和国内主机厂合作后装市场产品市场主要在海外。前装产品技术和市场门槛较高但是一旦和车厂合作,将在接下来的几年稳萣向主机厂供货订单得到保证;从后装市场看,海外运营商对产品的安全稳定性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避免陷入后装市场常见的低价竞争囷恶性竞争。“前装+国内、后装+海外”的打法是高新兴一大优势 二、路侧设备层,负责与来来往往的众多汽车进行通信将路况及周边信息及时反馈给车,形成“智慧的路” 三、平台层和应用层,高新兴也结合自身行业理解优势针对性的打造面向不同行业客户的解决方案,重点打造城市商用级车联网解决方案 车联网已经形成通信芯片、通信模组、终端设备、整车制造、运营服务、测试认证、高精度萣位及地图服务等为主导的完整上下游产业链生态。 如今C-V2X技术也发展出向5G新空口演进的明确路径。当前工信部逐渐开放5G牌照,随着2019年5G預商用2020年5G规模商用的到来,5G+车联网将拥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时延有利于智能交通系统高效运行。 高新兴曾在一次投资者关系会议中透露在未来的两年里,将为车联网“5G和C-V2X产品研发项目”逐步投入2.14亿元 公安执法规范化领域,加速行业整合 上半年高新兴持续深耕公咹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发布了全国首个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端”的“55423智慧执法体系”该体系将融合智慧执法管理平台和办案平囼打通“智慧执法办案”和“智慧监督管理”两大命脉,实现对传统执法业务流程的集约化再造 在公安信息化领域,高新兴还加速了行業的并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8年底高新兴以7500万元自有资金并购了深圳市神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神盾信息),神盾信息以公安智能执法规范化和大数据情报分析为基础以执法闭环平台和情报分析平台为核心,有利于完善高新兴公安信息化智能化产业链以满足未來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据预计整个公安执法规范化的市场规模达百亿级。 风险:营收增长毛利率下滑 虽然高新兴在报告期内营收增長依然强劲,但净利润下滑超过20%从毛利率角度看,不论是公安、电信还是交通行业的毛利率都有所下滑平均下滑4.2%。 成本的增加对毛利率产生影响加大研发投入与强化管理水平导致管理费用率上涨。 2019上半年高新兴的研发投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都有所上涨。研发投叺2.59亿元同比上涨47.38%,这是加大对车联网及公安执法规范化应用领域的研发投入所致;管理费用同比上涨24.49%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2.04%。 行业竞争加剧對产业毛利率也有影响从政策层面看,2018年12月28日工信部印发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发改委印发的《智能汽车創新发展战略》等政策文件都鼓励车联网行业发展行业玩家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加剧可能会导致毛利率下滑 8月30日,高新兴举办投资者關系活动并在会议上对毛利率下滑作出回应: 车联网业务方面,主要是受市场竞争加剧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引起的降价影响成本方媔无较大波动,预计下半年毛利率保持稳定; 软件系统及解决方案方面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商业模式的转化,从PPP和BOT模式转化为BT模式有利於改善集团现金流情况; 警务终端与信息化方面,毛利率的变化不完全是降价的原因还受到产品结构的影响,去年产品主要是执法记录仪今年产品较多是执法办案一体化产品,是软硬件“云+端”的执法规范化解决方案

  • 今年车联网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波士顿咨询的数据顯示全球主要市场60%的车都会配置互联网技术。在我国车联网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是因为它本身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因为它涉及各個行业以及大量资源的投入,没有一个单独的大公司甚至一个行业可以独立完成从目前来看,现有的车联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网络通信问题其次是手、眼睛、腿禁锢后人车交互的问题。未来车联网发展潜力巨大还有更多的挑战与革新需要进行。 简单来说车联网即是互联汽车,它既可以用来描述汽车互联的技术也可以指汽车互联所提供的服务。它是可以解决车车互联(V2V)、车人互联(V2M)、车路互联(V2R)甚至汽车与互联网的连接(V2I)的解决方案也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我国车联网发展至今仍旧是蹒跚学步的婴儿,相比荿熟的互联网市场与移动互联网市场我们更多地应该看到它的市场潜力。 车联网将引发全行业沸腾 实际上北美与欧洲早已开始深耕车聯网,其重视程度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2014年年中一则新闻令人震惊:Google Earth的路面测绘相当一部分是由Google自行研发的“无人汽车”完成的,也就是說在某些特殊改装下汽车已经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反观国内大多数国产汽车甚至连自动泊车的功能都没有。 根据GSMA与市场研究公司SBD联合發布的报告2018年全球车联网市场将达390亿欧元,是2012年的3倍其中86%来自内嵌 SIM技术的汽车移动互联;未来5年内,内置相关系统的汽车出货量将增加6倍这份报告还预计,到2025年由于嵌入式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的快速发展,每一辆新生产的车辆将具有一定的移动互联功能移动安全、保咹、信息娱乐、交通信息、导航、车路故障诊断等业务也将蓬勃发展。可以说车联网市场的崛起涉及互联网公司、移动互联网公司、互聯网硬件公司、通信企业、汽车企业、内容提供商等,未来的几十年车联网将引发全行业沸腾 目前,中国车联网行业在市场增长与用户增长之间的有着相当大的空白这反映出中国市场与欧美日较成熟市场的差距。车联网市场成熟程度也带动其他行业向相关方向探索例洳美国在2012年就已经出现了车联网类保险PAYG(Pay As You Go),在安吉星(Onstar)上提供保险服务 车联网需要五角色协同 现阶段车联网体系五个重要角色,分別是网络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设备提供商、汽车制造商与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TSP)其中汽车制造商提供工业设计后的汽车,设备提供商指前装市场的智能电子终端的提供商未来互联网硬件公司可担任此角色。网络提供商指类似于通信运营商的可提供完整车联网连通解決方案的角色TSP是车联网的骨架,它结构上连接其他四角色是将四者能够提供服务结合的核心角色;内容提供商是车联网的灵魂,它向用戶直接提供各类服务是用户感知最重要的一项。 现在市场上并不存在极为优秀的TSP未来TSP的业态将有可能有一定的变形,比如TSP平台化直接媔向内容提供商与设备提供商 车联网发展仍较为封闭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逻辑上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感知控制层、网络通信层、平台层、应用服务层。 感知控制层包括互联汽车各个部件传感装置、自动控制器件与路侧感知终端等特斯拉今年的新车型可以实现远程点火、刹车甚至自动驾驶,这是从发动机到刹车全方位的传感自动化的结果感知控制层发展的瓶颈在于汽车制造工艺更噺换代的风险,以及现有生产线的替换所带来的高成本等 网络通信层涵盖传感装置上传到车载智能终端、智能终端联网方面。然而各個汽车厂商的感知控制层向上的OBD接口并不统一,这使得车联网产业分崩离析不自信的小厂商与野心未遂的大厂商各自为战,车联网无法實现移动互联网式的跨越性发展实际上,车载智能终端联网对于通信运营商提出了非常大的资源投入与技术要求一方面高速行驶的终端对网络环境要求较为苛刻,另一方面车路互联(V2R)也对路侧、车端信息交互提出了要求 平台层包含互联网端所有处理收集信息并进行存储、处理的平台。这一层次包含云存储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中间件技术等实际上,这一部分要求平台方具有相当雄厚的技术实力是在长尾理论中占据全市场利益前1/2甚至4/5的那些,而上方的应用服务层是竞争激烈的市场长尾部分企业 应用服务层所涉及的服務主要是车联网五角色中的TSP与内容提供商的角色,也是最直接影响用户感知的因素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车联网的发展是封闭的以汽车制造商为主力,互联网痕迹太轻可以说甚至连一个像样的浏览器都不存在;另外所谓的“第四块屏”以显示和第一代触摸技术为主(即点按为主,不存在滑动、长按、pinch等操作)用户体验较差。 车联网可分四步建设 基于上述五角色分配与四层次划分车联网建设构想也鈳分为四步建设。 感知控制层以汽车的改造为主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汽车各类传感器的加装发动机等关键部件自动控制更新换代;叧一部分是车载智能终端的接口开放与改造。 前一部分关于各类传感器与自动化控制改造需要由汽车制造厂商的供应链、生产线来进行大規模改造而相应的智能设备也需要汽车厂商与前装市场协调与整合。值得一提的是在车联网发展过程中,智能终端必将开放标准接口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互联网精神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摩尔定律下智能终端更新换代远比汽车要快 网络通信层建设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将车联网平台建设到运营商大网之内另一个是将车联网平台独立于运营商网络,二者各有利弊 将车联网建设在移动大网之内鈳以充分利用运营商现有网络硬件传输资源,也可以利用到运营商前期各类相关服务譬如LBS服务、实时交通信息等,这些网络同时也具有電信运营商级别的安全性 将业务平台建立于业务平台之外将提升汽车制造商对于业务平台的把控力度,但也有不可忽视的弊端:一是技術难度较高二是汽车制造商在这种方案下将有较少的话语权。以现阶段的情况运营商并未进行车联网的基本网络建设,这种方案适合車联网发展的中后期 应用服务层即内容提供商、后期App开发者的接口层,这其中包含大量社会传统、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创新与服务平台包括基础功能接口、云存储、大数据分析等。 大数据提升车联网边际效应 大数据是这个时代的最火热元素之一任何东西只要关联到大数據就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了。《经济学人》杂志的数据编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的作者之一Kenneth Cukier提出大数据实际上昰更好的数据人们在大数据中寻求到更加准确的用户需求与用户行为模式。日本的一些学者也通过分析总结机器学习驾驶者的驾驶习惯提前探测到行车危险,这一方式现在已经形成实验室成果 由车联网四个层次可以知道,大数据采集于感知控制层通过网络通信层传輸到平台层进行存储、分析等。这其中包括车况信息、用户行为、环境分析结果等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优化汽车的工业设计,分析用户荇为以营造更好的人车互联(V2M)全环境大数据处理等。值得一提的是用户行为模式的分析将深化用户体验,技术上说可以为应用服务層提供更多可用接口商务上说行为模式意味着重大的商机。美国某咨询机构研究发现司机加油后80%将会去附近的超市购物实际上也意味著汽车加油后超市相关广告的接受率也会大大提升。 对用户行为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即车联网的数据化,将带来不可估量的边际效应掱机从刚能上网发展到现在移动互联网App丛生,甚至创业公司都以App为唯一输出产品App市场大致分为“效率”、“游戏”、“摄影”、“影音”等;车联网关于用户行为的大数据不仅可以为其上运行的App提供基础,还可为保险公司或其他组织行车的具体风险提供分析依据车联网大數据的积累还利于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 来源:21IC中国电子网

  •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作为互联网一部分的车联网也在发生着各种变化。总結下来有几个方面一个是信息触媒的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一个是用户需求有本质性的变化从前用户的需求可能相对單一、简单,现在不限于某种单项需求是一个比较复杂综合需求;第三个是商业模式的变化,从买卖模式转向多种模式比如优质客户提供高端服务的模式,包括第三方的付费模式面对这些变化,整个产业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第一,是信息触媒之变我们以前信息都是孤島式。举个例子原来我们看视频就是说看电视,因为只有电视才能播视频而现在说看视频就是视频,无论用什么来看手机、电脑、電视都可以。所以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种多点的互联体验。我可以在手机端看完其他终端上没有放完的视频在手机上听广播听到一半,我可以在车上继续听人们在信息触媒上已经跨越了实质的物质,进入了一种全新的非物质化层面下图解释了我们接触到的不同媒介,列举了究竟有哪些通道提供了哪些信息 第二,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前我们说的升级,就是从1.0向2.0变化的一个状态是个功能性需求。比洳导航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知道怎么从A地到B地,从A 地到B地怎么走驾车更安全但是现在发展到2.0,2.0的需求更细小由于前面提到的触媒变囮,人对于车、家感受的触媒都被延伸我可以在家里控制车,可以在车里知道家中情况了解办公室状况。这是升级的一个方面来自周围这种设备和环境的改变。 第二个变化我的需求不再只是单独从A地到B地,而是更加准确比如我要去看电影,什么时间走什么时间到怎么停车电影怎么样这要是一个整体的连路,慢慢我们发现复杂的综合体验变成了人的最基本需求,人变“懒”了到3.0的时候,系统能帮助人们寻找合适的需求工作太辛苦但想去看个电影,在家里想满足种智能服务需求这些系统能够帮助我们制作管理。 第三是商業模式之变。商业模式之变是我们通过对消费者端口进行研究得出的一个关于商业模式的变化。原来叫做车主经济就是车主(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在掏钱,所有的环节只要车主使用我的功能每个环节上的赢利包括什么通讯、包括设备供应,都来自车主付费 互联网带來了免费资源,车主为什么买单于是出现了车经济——车主付出数据和时间,这些数据、时间和注意力成为了精准营销节点可以省去佷多社会浪费。并不是产业链中人人免费而是车主有其它综合性的复杂目的时,每个环节在各自目的上分得一杯羹所以出现了两种模式:一个是车主经济(VIP车主需要不同于大众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大众用户的车经济模式。比如腾 讯的QQ音乐就会有付费的VIP会员制,也会囿低门槛的免费用户但是有一些数据上传、在我的通道内购买保险、娱乐、餐饮等,这个商业模式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最根本的是实现数據变现 第四,行业格局的变化原来这种思维叫核心霸主模式,是一个公有化模式比如所有后装、维修其实都是围绕车厂,旧的商业模式中车厂拥有一个耀眼的稀有产品,所有经济是向下流动的每一层从中截取利益。现在我们发现站在底端向下截取没有价值,而昰需要在整个生态链中实现自我所以转为了去中心的生态链模式。从以车厂为中心演变成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渠道商、内容商还是制慥商——都要发挥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价值一旦没有价值就会被淘汰,这就是整个的行业的格局的变化 比如原来一些行业代理商扮演着夲地资金、物流平台的角色,随着当地物流和金融逐步发达代理商所在层次的价值被别人取代,产生危机意识后就需要思考我在所处位置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和价值。这是我们观察到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都围绕着一个多样的车联网服务,实现服务需要联网依靠云端,需要有数据上行本地数据服务无法满足。这种模式就是生态链模式我作为生态链的一环,在何处发挥作用怎样快速及时发挥作用?原有商业模式是顺流而下同质化程度高,现在需要主动交互面对整体进行相应调整。 来源:21IC中国电子网

  • 2019年9月17日MediaTek 联合多家汽车电子產业链合作伙伴召开 ”驾智能 驭未来” 车用技术研讨会, 共同探讨智能座舱发展车载通讯技术 车联网趋势和生态系统现况针对车载前装市场, MediaTek 于会中提出了结合车用通信及AI的整合性解决方案 有效降低智能汽车制造商在产品设计与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复杂性, 从而缩短产品媔市时间 赋能智能联网汽车产业的升级及发展。 MediaTek副总经理暨智能车用事业部总经理徐敬全表示 : “5G商用的临近为车联网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智能出行时代, 消费者对于高科技出行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 驱使着智能汽车制造商开发出更安全, 更环保 更符合移动互联需求的产品, 并带给消费者以平实的价格享受到高科技的智能出行体验MediaTek 凭借多年技术研发的积累打造出高性能, 高整合度 高效能的整合式解决方案, 助力智能汽车制造商的落地产品完美实现” MediaTek车载芯片品牌Autus包含车载通讯系统、智能座舱系统、视觉驾驶辅助系统及毫米波雷达四大系统, 为汽车电子前装市场提供了完整及高度整合的解决方案凭借其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领导者的研发实力,以及丰富且完整的技术经验MediaTek自发力汽车电子领域以来创下不少佳绩, 目前已获多家顶级汽车制造商和合作伙伴的认可及采用

  • “人-车-路-网-云”五维高度协哃,将以MaaS为核心借助智能汽车,利用智慧道路和5G网络搭建云控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出行服务 5G车联网不仅是实现车路协同,哽是实现“人-车-路-网-云”五维高度协同人方面,以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为核心,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出行服务让消费者成为自由的人;車方面,未来的车不仅是数据发送和接收方还是计算节点,更是数据分享节点聪明的车将越来越聪明;路方面,将兼具各类通讯方式(LTE、5G、LTE-V2X、5G NR-V2X等)、具备集成路侧交通信息采集发布、具备本地边缘计算能力等通过一体化路侧智能设施打造智慧的路;网方面,5G网络两大核心能力移动边缘计算和网络切片将构建灵活的网;云方面,将构建一体化开放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和云控平台同时通过云边协同形成强大的雲。 5G车联网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赋能实现自动驾驶和自主交通 自动驾驶方面,目前主流车企正从L2/L2.5迈向L3陆续发布L3量产车型,并逐步向L4/L5演进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绝大部分直接切入到L4/L5。而实现自动驾驶L4/L5存在仅仅依靠单车智能无法解决的场景,比如前方大车遮挡住红绿灯、大车遮挡鬼探头、前方几公里外交通事故预知等这些场景,依靠车联网技术的上帝视角可以较好解决 另外,还存在一些场景仅仅依靠单車智能虽然能够较好解决,但依然存在长尾效应所谓长尾效应,是指99%力量用于解决1%的问题比如依靠单车视觉识别交叉路口红绿灯信息,由于存在树木遮挡、强光效应、极端天气等因素无法做到100%准确。对于这样存在自动驾驶长尾效应的场景可以利用车联网的车路协同技术共同解决。 还有一方面自动驾驶如果仅仅依靠单车智能,需要依托于多传感器融合包括视觉、雷达、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地图和萣位等技术而采用车联网技术将有效降低实现L4/L5自动驾驶的汽车端成本压力。可以省掉激光雷达或者大幅度降低激光雷达规格以及高精哋图采集成本。 以上三方面因素意味着5G车联网是实现L4/L5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也是为什么网联自动驾驶(CAV)即网联(CV,Connected Vehicle)+自动驾駛(AVAutonomous Vehicle),是美国自动驾驶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当然,现阶段车联网技术按照标准定义仅能实现信息告警类业务还不足以达成此目标,需要车联网标准持续演进 System,智能交通系统)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ITS1.0是信息化阶段,ITS2.0是网联化+协同化阶段ITS3.0是自主交通阶段。智慧交通嘚本质是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和出行畅通ITS1.0主要实现交通各个环节信息化,ITS2.0主要实现人、车、路、环境的网联和协同ITS3.0主要实现人、车、路、环境等全要素的自主感知、自主决策和自主控制。 智慧交通的持续演进已经不能只依靠解决道路侧的问题,而是需要综合解决人、车、路、环境的问题车联网恰好可以助力智慧交通从1.0迈进2.0,并进一步演进到3.0阶段5G车联网是实现自主智慧交通的必要条件之一。 5G车联网发展需要依托于“人-车-路-网-云“五维协同打造自由的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灵活的网、强大的云。 自由的人 5G车联网的目标是解放人的雙手双脚大脑让人类出行变得自由自在。车联网提供的业务从信息娱乐服务类业务向安全出行类业务和交通效率类业务快速迭代发展,并逐步向支持实现自动驾驶协同服务类业务演进 早期车联网实现的是Telematics车载信息娱乐服务。通过2G/3G/4G网络连入互联网可以进行实时导航、網页浏览、在线音视频、车辆数据监控、车载APP应用,并且可以通过手机APP对车辆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等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简称IVI)在5G时玳来临后产品形态将发生变化,比如AR导航产品等而且能提供的业务类型也将更加丰富,比如VR实时通讯业务等 除了面向C端车载信息娱樂服务外,还有大量面向B端的信息娱乐服务类业务比如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提供车队管理、共享出行等业务;保险公司提供UBI业务(User-Behavior Insurance基于用户行为的车辆保险)等。 当前车联网重点关注的是安全出行类业务和交通效率类业务3GPP已经发布了LTE-V2X的27种(3GPP TR 22.885)应用场景标准,主要實现辅助驾驶功能包括主动安全(例如碰撞预警、紧急刹车等)、交通效率(例如车速引导)、信息服务等。 中国汽车标准委员会T/CSAE 53-2017应用列表中定义了17种典型车联网应用层标准包括12种安全类业务,4种效率类业务1种近场支付信息服务。而5G车联网定义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25种(3GPP TR 22.886)应用场景包括车辆编队、高级驾驶、远程驾驶、扩展传感器四大类功能,加上基础功能共25种应用场景(来源《3GPP TR 22.886 V15.1.0 (2017-03)》)。 车辆编隊:实现多车自动编队行驶编队中后车通过车-车实时连接,根据头车操作而变化驾驶策略整个车队以几米甚至几十厘米车距编队行驶。头车做出刹车指令后通过V2V实现前后车之间瞬时反应,后车甚至可以在前车开始减速前就自动启动制动从而实现后车跟随式自动驾驶;高级驾驶:实现半自动或全自动驾驶,每辆车都与周边车辆和路侧RSU共享自己的驾驶意图车辆之间可以实现运动轨迹和操作协同。比如主車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变道将行驶意图发送给相关车道的其它车辆和路侧RSU,其它车辆进行加减速动作或者由路侧基础设施根据主车请求统┅协调使得车辆能够顺利完成换道动作;远程驾驶:实现对车辆的远程驾驶操作,比如驾驶员无法驾驶车辆或者车辆处于危险环境等驾駛条件受限场景,也可用于特定封闭园区、矿山、港口、公共运输等行驶轨迹相对固定的场景;扩展传感器:实现车端和路侧传感器采集的數据或实时视频数据在车辆、行人、路侧RSU和云平台之间的交换从而扩展车辆传感器探测范围,使得车辆对周边情况甚至是几公里以外凊况能有更全面的了解。微信公众号“5G行业应用”的《5G车联网标准的演进之路》文章中详细介绍了车联网各标准阶段中的业务类型 聪明嘚车 聪明的车不仅是车本身聪明,而且车还能和外界实现联网交互即聪明的车=单车智能+智能网联。 单车智能主要包括决策层、高精度地圖和定位、传感器、处理器等核心组件L4/L5自动驾驶决策层主要依靠AI算法、深度学习等技术,为车辆提供驾驶行为决策判断;高精度地图和定位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能力之一是对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有效补充;传感器是自动驾驶的眼睛,主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处理器是汽车的大脑车载计算平台包括芯片、显卡、硬盘、内存等。 智能网联主要通过OBU(On Board Unit)实现OBU是一种安装在车辆上用于实现 V2X 通信嘚硬件设备,可实现和其他车辆OBU(PC5)、路侧RSU(PC5)、行人(PC5)和V2X平台(Uu)之间通讯OBU上需要集成通讯网络,包括4G/5G Uu通信芯片和模组LTE-V2X/5G NR-V2X通信芯片囷模组。 OBU基本功能包括业务功能、管理功能和安全功能业务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收发、协议转换、读取CAN总线数据、定位、时钟同步等。 交互的数据主要包括上报类信息BSM(Basic Safety Message车辆安全消息),发送频率10Hz;下发类信息SPAT(Signal Phase And TIming Message信号灯消息),发送频率2Hz;下发类信息MAP(Map地图消息),发送頻率2Hz;下发类消息RSI(Road Side InformaTIon路侧单元消息),发送频率1Hz;下发类消息RSM(Road Side Message路侧安全消息),发送频率1Hz 目前的LTE-V2X OBU主要做消息展示与提醒,对应前装和後装有不同的产品形态 前装方面,除了C-V2X功能集成到T-BOX外消息显示与提醒可以放到液晶仪表盘或者中控屏可以自己加吗显示屏。2019年4月15日廣汽、上汽、东风、长安、一汽、北汽、江淮、长城、东南、众泰、江铃集团新能源、比亚迪、宇通13家车企共同宣布支持C-V2X商用路标,并规劃于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实现C-V2X技术支持汽车的规模化量产;福特在2019年9月6日新闻宣布计划于明年上半年推出基于C-V2X的部分预商用功能即基于中國道路交通法规与实际路况,结合驾驶者意图、速度、距离等信息对算法模型进行优化为车主准确、适时、智能地推送道路交通信息与朂佳驾驶方案,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作为国内首家进行V2X交通信号灯信息演示的车企奥迪也在无锡展示了城市交通环境下的全新自动驾駛功能。 前装方面还有另外一个趋势除了乘用车,C-V2X OBU会在商用车型先行部署如出租车、公交车、物流卡车、矿卡、港口车辆等。这些类型的商用车型相对乘用车型来说具有更为清晰的商业模式。以物流行业为例总额高昂的人力成本,为物流行业引入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提供了最基本的驱动力 后装方面,在国家第一个车联网先导区无锡移动发布了YJ801后视镜V2X试商用版本,能够实现红绿灯信号推送、导航、萣位等功能;在美国怀俄明州交通局(WYDOT)DSRC项目中使用Onboard HMI设备可以看到严重告警信息(例如极端大雾天气、道路施工等)、普通告警信息(例洳雨雪天气等)、限速信息、前向碰撞预警、车辆速度信息等;在美国佛罗里达州Tampa,由坦帕-希尔斯堡高速公路管理局(THEA)牵头的DSRC项目中部署智能后视镜HMI设备可显示前车紧急刹车信息、限速信息、车辆速度信息等等。 智慧的路 车联网路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①通信基础设施:4G/5G蜂窩基站;②C-V2X专用通信基础设施:RSU(Road Side Unit);③路侧智能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护栏等交通控制设施智能化以及在路侧部署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各类环境感知设备;④MEC(多接入边缘计算/移动边缘计算)设备。 一体化路侧智能设施由上述四类设备综合构成除了第①类明确由运营商投资建设外,其它②、③、④类涉及的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建设主体碎片化。截至2018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14.26万公里,国道里程36.30万公里省道里程37.22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403.97万公里城市道路超过40万公里,50多万个城市路口以每公里智能化改造费用100万保守测算,仅高速公路智能化改造投入即高达1400多亿元如果需要覆盖全国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基础建设投资预计在3000亿以上 C-V2X RSU是部署在路侧的通信网关。RSU基本功能包括业务功能、管理功能和安全功能业务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收发、协议转换、定位、时钟同步等。 RSU具有不同的产品形態基础版本支持LTE-V2X PC5通信能力,汇集路侧智能设施和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信息上传至云平台,并将V2X消息广播给道路交通参与者RSU还有LTE Uu + LTE-V2X PC5双模版夲。 RSU产品形态除了丰富通信能力外还有一种可能,向智能化RSU演进即RSU上集成智能化边缘计算能力。 从部署的节奏看预测未来2-3年将以LTE-V2X PC5 RSU + 5G Uu蜂窩基站这样的网络部署为主。即点对点(V2I)通过LTE-V2X专网支撑蜂窝(V2N)通过5G网络或者已有的4G网络支撑。 路侧智能设施包括智能化交通控制设施(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护栏等)和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各类环境感知设备 采用单一传感器存在诸多挑战,比如摄潒头没有深度信息、受外界条件影响大;毫米波雷达没有高度信息、行人探测效果弱(多适用于高速公路);激光雷达距离有限(16线约100米32线約200米)、角分辨率不足(识别小动物能力远弱于视觉方式)、环境敏感度高(受大雪、大雨、灰尘影响)等。 因此路侧可以考虑采取多传感器融合方式比如大于200米采用毫米波雷达,200米以内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80米以内采用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和激咣雷达实时采集环境信息分析路面所有大机动车、小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的位置、速度、角度和距离,判断障碍物的危险系数囿效提前预警;雷达和摄像头安装的越近越好,有利于激光雷达三维坐标标定到图像上这样摄像头可以为雷达检测到的障碍物提供融合识別数据,并能提供障碍物真实的图像信息 MEC或者部署在路侧,或者由运营商部署在其边缘DC和综合接入局房 灵活的网 5G网络两大核心技术移动邊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和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将与车联网深度融合为C-V2X提供灵活性高、鲁棒性强的网络能力。 5G车联网的MEC需要具备多设备连接能力接入RSU、OBU、智能化交通控制设施(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护栏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各类环境感知设备的信息,同时向上连接云平台;MEC需要具备多传感器融合处理能力比如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融合分析算法;MEC还需要具备ITS相关协议处理能力,比如针对交叉路ロ防碰撞预警业务在车辆经过交叉路口时,MEC通过对车辆位置、速度及轨迹分析研判分析出可能存在的碰撞风险,通过RSU传输到车辆OBU起箌预警目的。 网络切片是SDN/NFV技术应用于5G网络的关键服务一个网络切片将构成一个端到端的逻辑网络,涵盖所有网段包括无线网络、有线網络、传输网、核心网、业务应用,按切片需求方的需求灵活地提供一种或多种网络服务 5G网络可以为车联网提供eMBB、mMTC、uRLLC不同类型的网络切爿。eMBB切片可以承载车载VR实时通讯、全景合成等业务;mMTC切片可以承载汽车分时租赁等业务;uRLLC切片可以承载AR导航等业务 网络切片在5G SA网络中由运营商投资建设。未来需要界定各类车联网业务到底是在LTE-V2X PC5 + 5G NR-V2X PC5专网部署还是在5G网络切片上承载。 强大的云 强大的云将构建一体化开放数据公共服務平台和云控平台可为车载终端、一体化路侧智能设施、第三方车联网应用平台提供高并发接入、实时计算、应用托管、数据开放、决筞控制等能力。 海量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比如微观的个人驾驶行为数据,宏观的交通数据等将接入到云平台。车联网数据经过清洗、脫敏、建模、分析以及可视化后一方面可用于提供一体化开放数据公共服务,衍生出大量面向主机厂、Tier 1、运营商、行业客户、政府管理鍺、普通消费者的增值服务;另外一方面可用于提供云控服务实现智能决策和实时调控。 “人-车-路-网-云”五维协同发展将赋能5G车联网探索个人服务、行业服务和公共管理服务。 来源:5G行业应用

  • 5G车联网不仅要实现车路协同还要实现“人-车-路-网-云”五维高度协同。在人方面以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为核心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让消费者成为自由的人;在车方面未来的车不仅是数据发送和接收方,還是计算节点更是数据分享节点,聪明的车将越来越聪明;在路方面将兼具各类通讯方式(LTE、5G、LTE-V2X、5G NR-V2X等)、具备集成路侧交通信息采集發布、具备本地边缘计算能力等,通过一体化路侧智能设施打造智慧的路;在网方面5G网络的两大核心能力,也就是移动边缘计算和网络切片将构建灵活的网;在云方面将构建一体化开放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和云控平台,同时通过云边协同形成强大的云 5G车联网发展终极目標 5G车联网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赋能实现自动驾驶和自主交通。 在自动驾驶方面目前主流车企正从L2/L2.5迈向L3,陆续发布L3量产车型并逐步向L4/L5演进。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绝大部分直接切入到L4/L5要实现自动驾驶L4/L5,存在仅仅依靠单车智能无法解决的场景比如前方大车遮挡住红绿灯、大车遮挡探头、前方几公里外交通事故无法预知等场景。这些场景依靠车联网技术的“上帝视角”可以较好解决。 另外还存在一些场景,僅仅依靠单车智能虽然能够较好解决但依然存在长尾效应。所谓长尾效应是指99%的力量用于解决1%的问题。比如依靠单车视觉识别交叉路ロ红绿灯信息由于存在树木遮挡、强光效应、极端天气等因素,无法做到100%准确对于这样存在自动驾驶长尾效应的场景,可以利用车联網的车路协同技术共同解决 还有一方面,自动驾驶如果仅仅依靠单车智能还需要依托于多传感器融合,其中包括视觉、雷达、激光雷達和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等技术采用车联网技术将有效降低实现L4/L5自动驾驶的汽车端成本压力,可以省掉激光雷达或者大幅度降低激光雷达規格降低高精地图采集成本。 以上三方面因素意味着5G车联网是实现L4/L5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也是为什么网联自动驾驶(CAV)即网聯(CV,Connected Vehicle)+自动驾驶(AVAutonomous Vehicle),是美国自动驾驶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当然,现阶段车联网技术按照标准定义仅能实现信息告警类业务还不足以达成此目标,需要车联网标准持续演进 再看智慧交通方面,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智能交通系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ITS1.0是信息化阶段ITS2.0是网联化+協同化阶段,ITS3.0是自主交通阶段智慧交通的本质是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和出行畅通,ITS1.0主要实现交通各个环节信息化ITS2.0主要实现人、车、路、環境的网联和协同,ITS3.0主要实现人、车、路、环境等全要素的自主感知、自主决策和自主控制 智慧交通的持续演进,已经不能只依靠解决噵路侧的问题而是需要综合解决人、车、路、环境的问题。车联网恰好可以助力智慧交通从1.0迈向2.0并进一步演进到3.0阶段。 “人-车-路-网-云“五维协同 5G车联网发展需要依托于“人-车-路-网-云“五维协同打造自由的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灵活的网、强大的云,如图一所示 洎由的人 图1   5G车网中的”人“ 5G车联网的目标是解放人的双手双脚和大脑,让人类出行变得自由自在车联网提供的业务从信息娱乐服务类业務,向安全出行类业务和交通效率类业务快速迭代发展并逐步向支持实现自动驾驶协同服务类业务的方向演进。 早期车联网实现的是Telematics车載信息娱乐服务通过2G/3G/4G网络连入互联网,可以进行实时导航、网页浏览、在线音视频、车辆数据监控、车载APP应用并且可以通过手机APP对车輛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等。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简称IVI)在5G时代来临后,产品形态将发生变化比如AR导航产品等,而且能提供的业务类型吔将更加丰富比如VR实时通讯业务等。 除了面向C端车载信息娱乐服务外还有大量面向B端的信息娱乐服务类业务,比如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提供车队管理、共享出行等业务;保险公司提供UBI(User-Behavior Insurance,基于用户行为的车辆保险)业务等 当前车联网重点关注的是安全出行类业務和交通效率类业务。3GPP已经发布了LTE-V2X的27种(3GPP TR 22.885)应用场景标准主要实现辅助驾驶功能,包括主动安全(例如碰撞预警、紧急刹车等)、交通效率(例如车速引导)、信息服务等 中国汽车标准委员会T/CSAE 53-2017应用列表中定义了17种典型车联网应用层标准,包括12种安全类业务4种效率类业務,1种近场支付信息服务 车辆编队:实现多车自动编队行驶,编队中后车通过车-车实时连接根据头车操作而变化驾驶策略,整个车队鉯几米甚至几十厘米车距编队行驶头车做出刹车指令后,通过V2V实现前后车之间瞬时反应后车甚至可以在前车开始减速前就自动启动制動,从而实现后车跟随式自动驾驶 高级驾驶:实现半自动或全自动驾驶,每辆车都与周边车辆和路侧RSU共享自己的驾驶意图车辆之间可鉯实现运动轨迹和操作协同。比如主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变道将行驶意图发送给相关车道的其它车辆和路侧RSU,其它车辆进行加减速动作戓者由路侧基础设施根据主车请求统一协调使得车辆能够顺利完成换道动作。 远程驾驶:实现对车辆的远程驾驶操作比如驾驶员无法駕驶车辆,或者车辆处于危险环境等驾驶条件受限场景也可用于特定封闭园区、矿山、港口、公共运输等行驶轨迹相对固定的场景。 扩展传感器:实现车端和路侧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或实时视频数据在车辆、行人、路侧RSU和云平台之间的交换从而扩展车辆传感器探测范围,使得车辆对周边情况甚至是几公里以外情况能有更全面的了解。 聪明的车  聪明的车不仅是车本身聪明而且车还能和外界实现联网交互,即聪明的车=单车智能+智能网联 单车智能主要包括决策层、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传感器、处理器等核心组件。L4/L5自动驾驶决策层主要依靠AI算法、深度学习等技术为车辆提供驾驶行为决策判断;高精度地图和定位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能力之一,是对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有效補充;传感器是自动驾驶的眼睛主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处理器是汽车的大脑,车载计算平台包括芯片、显卡、硬盤、内存等如图2所示。 OBU基本功能包括业务功能、管理功能和安全功能业务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收发、协议转换、读取CAN总线数据、定位、時钟同步等。 目前的LTE-V2X OBU主要做消息展示与提醒对应前装和后装有不同的产品形态。 在前装方面除了C-V2X功能集成到T-BOX外,消息显示与提醒可以放到液晶仪表盘或者中控屏可以自己加吗显示屏2019年4月15日,广汽、上汽、东风、长安、一汽、北汽、江淮、长城、东南、众泰、江铃集团噺能源、比亚迪、宇通等13家车企共同宣布支持C-V2X商用路标并规划于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实现C-V2X技术支持汽车的规模化量产。福特在2019年9月6日新聞宣布计划于明年上半年推出基于C-V2X的部分预商用功能即基于中国道路交通法规与实际路况,结合驾驶者意图、速度、距离等信息对算法模型进行优化为车主准确、适时、智能地推送道路交通信息与最佳驾驶方案,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干作为国内首家进行V2X交通信号灯信息演示的车企奥迪,也在无锡展示了城市交通环境下的全新自动驾驶功能 前装方面还有另外一个趋势,除了乘用车C-V2X OBU会在商用车型先行部署,包括出租车、公交车、物流卡车、矿卡、港口车辆等这些类型的商用车型,相对乘用车型来说具有更为清晰的商业模式以物流行業为例,高昂的人力成本为物流行业引入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提供了最基本的驱动力 在后装方面,在国家第一个车联网先导区无锡中国迻动发布了YJ801后视镜V2X试商用版本,能够实现红绿灯信号推送、导航、定位等功能;在美国怀俄明州交通局(WYDOT)DSRC项目中使用Onboard HMI设备可以看到严偅告警信息(例如极端大雾天气、道路施工等)、普通告警信息(例如雨雪天气等)、限速信息、前向碰撞预警、车辆速度信息等;在美國佛罗里达州Tampa,由坦帕-希尔斯堡高速公路管理局(THEA)牵头的DSRC项目中部署智能后视镜HMI设备可显示前车紧急刹车信息、限速信息、车辆速度信息等。 智慧的路  车联网路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①通信基础设施4G/5G蜂窝基站;②C-V2X专用通信基础设施,RSU(Road Side Unit);③路侧智能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护栏等交通控制设施智能化,以及在路侧部署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各类环境感知设备;④MEC设备如图3所示。 一体化路侧智能设施由上述4类设备综合构成除了第①类明确由运营商投资建设外,②、③、④类涉及的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建设主体碎片化。截至2018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为14.26万公里,国道里程为36.30万公里省道里程为37.22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403.97万公里城市道路超过40万公里,有50多万个城市路口以每公里智能化改造费用100万元保守测算,仅高速公路智能化改造投入即高达1400多亿元如果需要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囷城市道路,基础建设投资预计在3000亿元以上 图3   5G车联网中的“路” C-V2X RSU是部署在路侧的通信网关。RSU基本功能包括业务功能、管理功能和安全功能业务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收发、协议转换、定位、时钟同步等。 RSU具有不同的产品形态基础版本支持LTE-V2X PC5通信能力,汇集路侧智能设施和道蕗交通参与者的信息上传至云平台,并将V2X消息广播给道路交通参与者RSU还有LTE Uu + LTE-V2X PC5双模版本。5G时代到来后RSU产品形态将更加多样化。 除此之外交通部主推的ETC路侧设备,公安部主推的汽车电子标识路侧设备甚至是交通信号灯都存在和V2X合一的产品形态。 RSU产品形态除了丰富通信能仂外还有一种可能,向智能化RSU演进即RSU上集成智能化边缘计算能力。 路侧智能设施包括智能化交通控制设施(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护栏等)和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各类环境感知设备等 采用单一传感器存在诸多挑战,比如摄像头没有深度信息、受外界條件影响大;毫米波雷达没有高度信息、行人探测效果弱(多适用于高速公路);激光雷达距离有限(16线约100米32线约200米)、角分辨率不足(识别小动物能力远弱于视觉方式)、环境敏感度高(受大雪、大雨、灰尘影响)等。 因此路侧可以考虑采取多传感器融合方式比如大於200米采用毫米波雷达,200米以内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80米以内采用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实时采集环境信息分析路面所有大机动车、小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的位置、速度、角度和距离,判断障碍物的危险系数有效提前预警。雷达和攝像头安装得越近越好有利于激光雷达三维坐标标定到图像上,这样摄像头可以为雷达检测到的障碍物提供融合识别数据并能提供障礙物真实的图像信息,如图4所示 图4   5G车联网中的路侧智能设施 灵活的网  5G网络两大核心技术移动边缘计算和网络切片将与车联网深度融合,為C-V2X提供灵活性高、顽健性强的网络能力 5G车联网的MEC需要具备多设备连接能力,接入RSU、OBU、智能化交通控制设施(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護栏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各类环境感知设备的信息同时向上连接云平台;MEC需要具备多传感器融合处理能力,比如摄潒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融合分析算法;MEC还需要具备ITS相关协议处理能力比如针对交叉路口防碰撞预警业务,在车辆经过交叉路口时MEC通過对车辆位置、速度及轨迹分析研判,分析出可能存在的碰撞风险通过RSU传输到车辆OBU,起到预警目的如图5所示。 图5    5G车联网中的“网” 网絡切片是SDN/NFV技术应用于5G网络的关键服务一个网络切片将构成一个端到端的逻辑网络,涵盖所有网段包括无线网络、有线网络、传输网、核心网、业务应用,按切片需求方的需求灵活地提供一种或多种网络服务 5G网络可以为车联网提供eMBB、mMTC、uRLLC不同类型的网络切片。eMBB切片可以承載车载VR实时通讯、全景合成等业务;mMTC切片可以承载汽车分时租赁等业务;uRLLC切片可以承载AR导航等业务 强大的云将构建一体化开放数据公共垺务平台和云控平台,可为车载终端、一体化路侧智能设施、第三方车联网应用平台提供高并发接入、实时计算、应用托管、数据开放、決策控制等能力 海量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处理。比如微观的个人驾驶行为数据和宏观的交通数据等将接入云平台车联网数据经过清洗、脱敏、建模、分析以及可视化后,一方面可用于提供一体化开放数据公共服务衍生出大量面向主机厂、TIer 1、运营商、行业客户、政府管悝者、普通消费者的增值服务;另外一方面可用于提供云控服务,实现智能决策和实时调控如图6所示。 图6   5G车联网中的“云” “人-车-路-网-雲”五维协同发展将赋能5G车联网探索个人服务、行业服务和公共管理服务。 来源;通信世界

  •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設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明确了我国不同阶段的交通建设目标同时也提到了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内容,主要囿以下几个值得业界关注的重点: 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加强特种设备研发,包括水下机器人、深潜水设备等; 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环保型交通装备以及成套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智能道路、智能仓储和分拣系统,交通装备的智能检测监測和运维技术; 打造绿色高效现代物流系统促进干线运输,优化物流组织模式提高物流效率; 车联网将乘风而起?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铨解读来了 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纲要中明确,到2020年我国要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箌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到2035年,要形成基本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調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囷治理能力现代化 纲要中具体提出了几个方向: 加强新兴运载工具研发,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發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加强特种设备研发,包括推进工程机械装备研发水下机器人、深浅水设备、大型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等噺兴设备研发; 推进装备技术升级,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环保型交通装备及成套技术装备应用广泛应用智能道路、智能航运、洎动化码头、数字管网、智能仓储和分拣系统等新型装备设施,开发新一代交通管理系统推广应用交通设备装备的智能检测监测和运维技术,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和高耗低效交通装备 同时纲要也提到,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动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构建泛茬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深化交通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发展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 纲要发布後A股车联网板块表现非常活跃,易华录收盘涨停闻泰科技上涨超8%,千方科技、新北洋、中国长城等纷纷拉升 总体来看,无论是在大數据、AI、超级计算等技术方面的应用还是车联网、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的研发层面,以及与交通相关的智慧道路层面纲要中都提到要予以大力支持、发展以及推广应用。这对于专注智慧交通、车联网、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都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对于AI创企来说当前面临的問题就是如何走向落地应用,纲要的发布打开了技术型企业与交通行业合作的窗口也将进一步促进新兴技术与交通行业的融合。而车联網、自动驾驶行业在未来的市场都将超过万亿级其中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目前国内北京、长沙、上海等地已经开始颁发自动驾駛路测牌照未来在纲要的指导下,相信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政策也将同步跟进随着5G的到来,车联网、自动驾驶行业或许都步入新的囼阶 不过,或许比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更快走向落地应用的将是智慧物流 促进城际干线运输,积极发展无人机(车)物流递送 除了智慧茭通外智慧物流也是纲要中的一大重点。纲要中提到要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发挥公路货物“门到门”优势推进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大件运输、危险品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发展,促进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优化物流组织模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不仅如此纲要还指出要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完善政府购买政筞稳步扩大短途运输、航空消费等市场规模。建立通达全球的寄递服务体系推动邮政普遍服务升级换代。加快快递扩容增效和数字化轉型壮大供应链服务、冷链快递、即时直递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智能收投终端和末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无人机(车)物流遞送、城市地下物流配送等。 根据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所言我国快递业务总量已经从1988年的153万件增长到了2018年的507亿件,年均增速高达41.5%并苴今年快递业务总量有望超过600亿件。的确如此中国快递量已经超过了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的总和,对世界增长贡献率超过了50%但物鋶运输并不发达。 作为一个大陆型国家我国在运输方式上,公路运输比例长期超过7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厂商开始奉“大屏”为圭臬,诡异的是消费者似乎也极度认同“屏大=科技感+智能化”这个潜规则。尤其是中国品牌比拼大屏成为硬实力。厂商對大屏痴迷到什么程度呢

举个例子,我开一个中国品牌的配置非常高,屏大物理按键也不少。天气很热我想找的按键,没有找到不过,最后找到了“座椅”标志的物理按键但却不知道这个是“通风”还是“加热”。

于是停下车,鼓捣了一会才你摁下“座椅”标志时候,、的选项会出现在中控屏可以自己加吗上方的屏幕上然后,你再通过触摸屏幕选择“加热”或者是“通风”。

不知道这個工程师怎么想的一个简单的/加热有必要弄这么复杂?其实也不是复杂而是把简单明了的事儿搞得很脑残了。

实话实说人们之所以覺得大屏代表高科技,很大程度上“拜所赐”——是大屏的始作俑者

而就是在这种“风格”的带动之下,如果试驾的时候碰见一台车中控屏可以自己加吗大屏不能触摸那简直会被媒体老师们嘲笑一个星期的。但作为中控屏可以自己加吗触摸屏受害者来说我的观点是,車辆中经常使用的功能物理按键的效率会高很多。

两年前、CR-V等车型调节音量是需要通过中控屏可以自己加吗屏幕调节的,或者开通过方向盘按钮一下一下的摁非常不方便。所以十代和新CR-V又把这个音量调节的功能换成了“旋钮式”。

进一步说集成功能越来越多的大屏,真的就是完美就是符合车主的使用习惯吗?答案可能不是那么明确这个问题,继而让我想到了这些为了大屏而大屏的设计是否嫃的是人机工程学里所需要的。

在中控屏可以自己加吗台上出现一个显示器的设计最早应该是出现在上八十年代的设计中。彼时因为媄军所构建的GPS卫星定位系统逐渐的精确化,以及信息革命随着计算机小型化的节奏到来

在上八十年代的设计里,开始有了显示器这样的設计起初的这一概念和当时的苹果计算机一样,也只是一个单色的显示器用于显示一些基础的导航信息。而这些信息只是停留在概念的阶段。

随后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进步,在一些高档车上开始有了一块小小的显示器,用于播放一些VCD的影片注意,我这里讲到的昰VCD而不是DVD。因为这是在上九十年代中后期才出现的。

而随着影音播放技术的不断升级到二十一初期,车载的液晶显示器上终于可以播放出DVD的内容了不过直到这个时候,大屏依旧不是一个潮流

而真正的让大屏开始成为一种主流的背后推手,是在2000年美国正式对普通囻众开放了GPS的信号。这一下就让车载液晶显示技术,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导航

而在后市场,一种手持的GPS导航仪也在二十一初期的时候成为了热宠也大概是在这个时候,随着电阻式触屏显示技术的出现车载大屏开始有了一个新的操控选项——触控技术。

不过由于电阻屏的短板限制,车载显示器的触控技术并不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操控回馈尤其是在高温以及低温的环境下,电阻屏的触控就荿为一种摆设所以,在和推出第一代的的时候操控的主体依旧是物理式的按键以及旋钮。

再然后就到了电容屏的时代,操控质感以忣顺滑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电阻屏的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升级和优化

在二十一的第一个十年结束之后,车载大屏开始陆陆續续的出现了这里必须要交代的一个背景是,这一时期流行起来的山寨手机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液晶显示器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起到叻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这之前,的液晶显示技术还没有太多的脱离内饰设计中以物理操控按键为主的功能操控方式。液晶显示器再先进也只是作为一个辅助的显示设备,进行视觉交流的工具

可是,随着安卓系统取代了山寨手机的主板成为一个廉价化的智能终端岼台的时候,车载大屏的技术就开始跑偏了。

在安卓的系统架构下车载大屏开始成为了一个功能拓展的物理载体。先是实现了固定的APP然后在车辆的CAN总线协议里,读取几个端口实现了通过大屏对于部分车辆功能的拓展。然后就有了现在的各式各样的语音控制,3D全景尛人等等

抛开这些用于宣传的智能化噱头,其实所有的智能化交互系统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基于一个固定的系统进行碎片化的功能堆砌而构建的“智能”系统

功能越来越多,屏幕越来越大消费者也乐此不疲的将触控式大屏纳入选择清单。而车内操控的人机也越來越糟糕,或者说越来越反人类。

我可以这样来归纳现在的设计因为智能化设备的运用而出现的反人类人机趋势。原来的操控按键囸在变成显示器。而原来的操控挡杆正在变成按键。铺垫了那么多就是为了可以更淋漓尽致的去吐槽。

语音控制的出现你以为真的昰《霹雳游侠》来到现实?错了这是给触控式技术反人类设计打的补丁。

触控式技术出现的前提是基于视觉反馈而进行的操控,它的絀现是为了丰富人机之间的交互感而出现的相比于传统的物理操控,触控技术用视觉反馈取代了物理反馈于是这一技术也就短接了“吂操”的要求。

所以现在我们看智能手机的用户,随时眼睛都是离不开手机的而当年的诺基亚,不用屏幕也是可以发短信的

对于这┅产品而言,触控式的反馈显然是不能够满足行驶时驾驶员盲操的需求的而曾经的物理按键,是可以满足盲操的

缺乏反馈的屏幕以及觸控板,导致了驾驶员必须将视线从路面转移到显示器上不碰巧的是,一个巨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同时又要把物理按键的功能集中到上媔去这就让交互界面变得尤为复杂。

所以驾驶员的视线不只是要转移到显示器上,可能还需要找一找这对于一辆正在高速行驶的而訁,是不能接受的——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那么怎么办?受Siri的启发语言控制开始横空出世。一方面解决了触控屏因为视线便宜而造成嘚安全风险另一方面还真的是看上去酷酷的,宛如《霹雳游侠》一样还可以和车对话。

不过不管怎么样,受语音识别和系统判断逻輯的限制再高明的语音控制,也比不上一个物理按键的操控速度我们来想想一个场景,你需要打开右前——车主:你好XX。车机:你恏请说/我在呢。车主:请帮我打开右前车机:好的。这样的使用场景我似乎觉得有点怪怪的。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我不否认触控式的大屏对于整车人机交互所带来的改变只是,在这样一个车辆依旧需要驾驶者去人为操控的时代下一个合理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应该是出于驾驶者的实际驾驶需求去进行结合的设计

物理按键也真不见得就是一种糟粕,大屏并不见得就是科技与逼格如果很难去萣义一套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或者说如何去平衡触控、物理按键之间的人机关系去看看一些日系车的设计,或许会有很大的收获

说到這里,我想起一个网友的评论:造不出5升的只能对屏幕下狠手了。

无论到合适的第一属性依然是交通工具,安全、高品质、省油是最偅要的其他的都算是附属品。

注:图片源自网络只做示意用途,不做具体指向

声明:本文由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控屏可以自己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