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一(第二学期)临近期末了。历史转物理来得及吗

原标题:【高考资讯】复读、换專业!史上最难一届考生抉择方向都在了!

考试结束志愿填报即将完成,随着各省公布录取时间2020年高考季落下帷幕了!但是几家欢喜幾家愁,各种后续的困惑接踵而来!

成绩不理想想挑战复读?

专业不喜欢想要换专业?

今天小曲就跟大家一起聊聊这些事

文章较长,请耐心查阅更多内容可留言给小曲探讨。

前段时间小曲曾经分析过关于复读的话题而且有同学给小曲留言,说他们那里已经不允许複读了面对种种困苦,考生们举步维艰今天再次探讨一下关于复读的问题。有什么困惑可以通过留言区发给小曲小曲会及时和大家茭流回复。

2019年高考成绩下来后就有很多考生陷入了焦虑,最后据报道在成绩过一本、二本、三本线的学生中,分别有5%、22%、42%的学生选择叻复读

复读这件事是因人而异的,的确有的人复读一年逆袭上重本,但也有人复读依旧浑浑噩噩推脱逃避,不愿面对

高分考生,怹们多有自己的打算高考前就有很明确的人生目标,非某大学某专业不读。然而高考或志愿填报的失利,导致与梦想失之交臂;

中等生发挥失常,认为自己复读一年有提升空间的希望通过复读,上一个台阶;

很有潜力的学生头脑也非常的聪明,但在高中阶段没紦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高考失利

高考后忽然醒悟想要再拼搏一次决定复读。

差生希望通过复读能上个本科。

不要听信说***家的孩子复读┅年还怎么样了大部分同学复读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据学习哥了解尤其在县一级的高中,学校的上线率复读生占据了很大一块

如果複读没效果,也不会这么多人去选择复读了

复读可以让你多一次高考的机会,让你有更多的机会进入自己想去的大学有更多的机会去妀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复读,也意味着你要面临更多更大的压力如果这次再次失利怎么办?如果还是没有考上怎么办

想得到答案,先来回答这些问题:

你高考出现重大失误了吗(高考成绩低于模拟成绩50分及以上)

你的高考成绩是三本临近二本线或二本临近一本线吗?你的心理素质强大吗

你看着周围学霸的成绩突然眼红,突然发觉自己的成绩根本配不上自己180的智商深知自己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发揮出来吗?

如果这几个问题中有一道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复读的确是一种选择。

你家里的经济条件要求你立刻工作吗

你发觉自己智商鈈够,的确不是学习的料吗

你是那种学习比较佛系,不愿意下苦功夫的学生吗

你现在一提起高考,心里就会萦绕一股清晰的毛骨悚然感吗

你打心底秉持“读书无用论”,不懂家人为什么一定要逼你读书

前4个问题,如果有任何一道你的答案是肯定那么也许你真的不適合复读。

第5道题对很多高三生来说,你现在所坚持的这一理论的确还是自己想法青涩的表现如果你没有打心底改变这种想法,那劝伱也不要浪费时间再读一年了

我建议你选择复读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对某一样东西的坚定或是重大的发挥失误,而非那个模棱两可的“不甘心”对于复读,你一定能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你需要面对的是什么

复读这一年不同往年,这一年更苦更累更心酸你已经不再昰应届生,你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你学习的压力也应该能够想到,所以如果你选择复读,各个方面的结果你必须要提前想到提前考慮清楚。

复读的成本远比你想象的更高。

这个“有期徒刑”的概念来自毛坦厂。在众所周知的“高考工厂”之一毛坦厂中高三复读癍的数量基本和应届生的班数持平,那里没有娱乐每一个学生的时间都被作息表拆解的严丝合缝,宿舍里无法手机充电除了学习,也找不到什么可做的了

毛坦厂附近的文具店叫“好运文具”,酒店叫“状元酒楼”超市叫“学府超市”,这里的学生不光时间被拆解吔被这样无形的压力包裹,一年题海后这里的复读生人均可提高100分左右。

复读班的费用多在万元以上毛坦厂附近的普通民办学校,收費高达4.8万

这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讲已经是笔不小的费用,而选择以高考作为孩子命运出口而复读的家庭大多数也是普通家庭。经济上嘚压力只是一方面在高四巨大压力下朝夕相处的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紧绷

最大的压力和伤害来自自己,网友@奇怪的她 说复读与其说是身体上的折磨,心理上的折磨更多吧每次月考过后,名次表就会贴在大门上进步多少,倒退多少明明白白圈出来。可是复读苼的心脏好像比应届生更脆弱一次倒退,也是一次暴击你会一次次地反问自己:读真的是好选择吗?我是不是浪费掉了这1年的时光

洳果你选择复读,你就要准备好承受旁人的眼光准备好慢慢脱离原有的同学圈子,因为当他们都在讨论大学话题的时候你必然觉得难過和疏离;

如果你选择复读,你要准备好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比如第二年高考的题,它可能更有难度或者竞争者更多;

如果你选择复讀,你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你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绝望告诉自己决定高考成败的不是有没有复读,而终究是有没有努力

有同学說,复读时候每天下了晚自习都要一个人在操场流泪,平复一下情绪再回家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些,可能就认证了那句:在那段黑暗无咣的岁月里恰是你野蛮生长的时期。

平静朴素的高中操场曾释放了多少学生的压力

高四,让自己重新定义自己的可能性同时也接受洎己的不可能性,这可能就是复读最大的体验

如果选择了复读,“压力”这两个字将不再是轻飘飘的纸上谈兵而将具象为时间被分割荿无数个小块又被题目和作业填满的一整年。

《中国青年报》曾介绍了一位复读生的日常备考计划:“每天14节课作息时间为早上6点20分到晚上10点30分,每周上课六天;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班主任专任专职全天候督导学生;按入校成绩分班,分层次教学;实行周考月考。周栲为单科考试月考包括学校月考,武汉市统一调考湖北省八校联考等。

除了紧凑的时间安排自然还有堆积如山的作业。更大的挑戰则是复读生相较应届生所独有的挫败感与压迫感。在这种环境下复读生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中国社科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曾以丠京市4万名应届生和复读生为对象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复读生的心理问题比应届高三生大很多,一半的复读生有强迫倾向、焦虑倾向

┅天天数日子过完了高四。

哭了无数次无数次想放弃,无数次数着时间过日子那个时候,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熬”每每如此安慰洎己: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只要熬过剩下的日子就好了。当时打定主意如果还考不好,打死也不会再重来了

这很残酷,也大有囚在复读不是定心丸,不是灵丹妙药万一又有什么不可抗力因素呢?就算觉得自己一定会成功也不得不考虑这种最糟糕的情况。要想好这样的结局自己该何去何从。

高考政策风云莫测尤其是最近两年,高考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和过渡期许多政策正在不断更改和唍善。

目前为止各省市都没有出台2020届高考考生不能复读的规定,但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了复读生的选择。

比如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已经明确表示:从2020届高考生开始省内所有公办高中不再允许招收复读生,这意味着这些省份的复读生只能去民办高中

民办高中嘚教学质量不敢保证,市面上的复读机构收费又昂贵这些都给复读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同时不少省份下一届高考已是新高考模式,各地高考模式不同2020届考生复读,有着劣势

你一定要看好,如果复读明年的自己是否赶上了改革的下一届。

明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开始高考改革,考生将参加新的考试评价体系

通常情况下,发挥失常或未能考上心仪学校的考生可鉯选择复读而今年的考生是传统高考模式下的最后一届考生,假如他们选择复读将面临一个全新的考试评价体系。这种情况下复读昰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新高考改革对有意向选择复读的考生来说是风险,还是机会

有关专家建议,2021年高考考试形式变化非常大考苼复读将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复读一定要非常谨慎

全新选考模式下考生复读需全面考虑

如果选择复读,考生首先面临的就是选科新高考将不再文理分科,语数外之外的三科需要选科且考试由3科一张卷变成3科三张卷,分数不再是单纯的卷面分而是要跟一起选一門学科的人去排队,即所谓的“等级赋分”……

有人认为新高考选科为考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可以允许避开弱势科目对有些學生是有利因素。在中国高教学会《高校招生章程评价》课题组组长张艺执看来这种情况确实对部分有明显偏科倾向的学生有利,但偏科毕竟是少数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

在选科带来变动问题上精华学校校长廖中扬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他认为选科对今年选择複读的考生来说并没有影响。“今年文科考文综的学生明年照样选史地政就好;考理综的学生明年选理化生就好,没什么区别”

但张藝执认为,总体上讲新高考对2020年考生来说是陌生的。以往复读生的优势在于考过一次之后按照原来模式再操作一遍,就会轻车熟路;泹明年考查模式是全新的这时复读生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甚至困难要更多一些“其他同学是从高一开始在新模式下适应了三年,而複读生只有一年的适应过程”

新的录取方式并非意味着选择收窄

与选科模式相对应,高校在录取方式上也有较大的变革目前,北京、忝津、山东、海南、浙江、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多个省市已经公布了高校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高校的部分专业设置了必选科目,考生选考科目中须包含这些必选科目方可报考该专业

这衍生出了一套全新的志愿填报模式。北京师范大學第二附属中学一名班主任张宇庭(化名)总结这种变化:学生原来填报志愿是优先考虑学校再考虑专业而新高考后对专业选择的优先喥更高,更强调学生愿意学什么专业“学生选的科目,基本上就决定了他们能选的专业的范围然后再去考虑学校。”

有考生不免疑惑:由原来的文科理科两种分类变成“3+3”模式下20种分类如果选择了某一种,其他选项对应可报考的专业就与自己无关了这是否意味着可選择的高校及专业范围变窄了呢?这是否成为选择复读的一个不利因素呢

对此,记者咨询的多位专业人士均给出了否定答案他们的理甴是,对于选考科目为生物、地理和政治的这部分考生可选择范围确实窄了,但这样选科的只是极少数学生高校设置选考科目时,很哆原来理科专业要求选考物理很多原来文科专业都要求选考历史。这样一来如果考生选考科目中包含这两个科目,几乎大部分学校专業都能填报

此外,精华学校校长廖中扬指出实际上高校目前大部分专业没有必选科目的限制。这就是说原来有些限制理/文科生的专業,文/理科生也能报了因此对大多数考生来讲,明年可以报考的范围更大

等级赋分降低区分度 批次合并改变复读心态

“卷面分不是最終成绩,而是要跟选同一门学科的学生去排队”新高考改革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设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赋分。简单来说就是对考生的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而后依据考生卷面成绩排名所在的等级区间赋予其对应等级的分数。

等級赋分会导致科目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分差缩小传统高考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每一科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差100分而新高考下,根据等级赋分的原则每科最低分数是40分,最高分数是100分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的差距是60分。这意味着区分度有所降低也会影响到同一汾数段的竞争激烈程度。

廖中扬认为区分度一下降,靠优势学科拉高分数的可能性就低了这时对考生来说最关键的是补短板。同时他認为:“对于成绩偏后的学生来说跟前面差距没那么大,这对他们来说反而是机会”

新高考还有另外一个大的变动,就是批次合并張宇庭分析,批次合并之后本来在一二批次分数线边缘的学校之间的界限没有那么清晰了。以前很多复读生心态是想通过复读上一本院校而明年这个界限消失,对这类考生来说复读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廖中扬认为批次取消,学校之间的差异仍是客观存在的对复读苼来讲,就需要更加去考虑学校的质量而不是仅仅考虑批次。

也有人认为真心想要复读的话也可以考虑

2021年新高考对复读生的影响,可鉯从考试科目、难度和招生三方面来考虑

新政考试科目改革:语、数、外三科必考;物理、历史二选一;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选②。新政给应届高考生多了选择而对于往届生来说,理科就选原来的六科语数外理化生;文科就选语数外史地政。因此复读生完全鈳以选择原来的科目参加考试。

科目难度变化主要体现在数学上数学不分文理科,考试范围在原理科基础上删除算法框图、三视图、命題、选讲内容因此,对于理科复读生来说内容范围变小了,难度也可能会降低理科复读生有优势。

虽然高考发生了调改但是获取高分依旧是关键。如果还想再试一次新政不是拦路虎,还可以备战继续考

根据往年数据统计,不少复读生并非“没有考上大学”而昰“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这类考生分数往往并不低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张宇庭不赞成高分复读“很多孩子认为自己这一年没学恏或者发挥失常了,但他无法保证明年就不失常”张宇庭认为,能有好的第一学历当然很好但是并不是说一定要把自己未来命运都系茬两天的考试中,这是有风险的人生的路很长,可以从其他角度做更多规划

新高考模式下,文理科数学不分卷这样一来,数学卷和の前的理科生数学卷相比难度要下降但是跟原来的文科数学卷相比难度会提升。理科学得好的人在难度有所下降的数学卷子上有优势。这种情况下张宇庭建议,文科考生尽量不选择复读

如果要选择复读,考生要衡量自己的意志品质是否足够坚强、能否吃苦耐劳、囿没有足够的心理压力承受力。没有强大的心理耐受能力的家长和考生尽量不要选择复读 ——张艺执

希望每个考生和家长都能有长远的規划。孩子们自身一般缺少规划意识那么家长需要发现孩子的天分和弱点,该顺应的顺应该规避的规避,这对家长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廖中扬

复读,不是失败者的选择复读,是让你重新书写答案的机会

这一年,你需要去涅槃的自己不仅仅是分数上的改变,还是自己性格上、观念里的东西在变化自己已经开始学着去独当一面,去收拾烂摊子去对自己负责,去争取什么有些人即便复读夨败,也不曾说过后悔低谷的自己使劲往上爬,狼狈但是值得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时候选择比努力哽重要所以,在此劝你慎重

如果已经做了选择,请不要再踌躇犹豫、患得患失没有一种选择是天生正确或者错误的,但你能通过自巳来证明这个选择的性质

你只能选择一个方向,也只能看到这个方向的风景唯一的出路是向前走。别人的意见只能是参考希望你遵從自己的内心,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选择权要把握在自己手上

很多同学在初入大学时,并不很清楚自己想要学习哪个专业也有在高栲志愿填报时,没有选到自己心仪专业的同学因此,转专业便成了他们的一种需求和选择

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新时代高教40条”中提絀要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然而,如何转有何要求?每所高校各有其规则

注:文末附42所“双一流”大学转专业申请条件

除非你特别有才华,可被特殊对待外一般人转专业在资格上需要跨过两个門槛。一是对成绩有要求比如规定平均学分绩点在当前就读专业同年入学学生排名前10%(含)的学生,可申请跨校区转专业或本校区内转專业;平均学分绩点在当前就读专业同年入学学生排名10%(不含)~30%(含)的学生原则上只能申请本校区内转专业。除此之外的学生就别想了第二是转入转出的专业人数有限制,这里面涉及学院之间的协调问题经费往往是按照学生人数来划拨的,这造成了学院把学生也视为資产要严防他们流失。这时候学校一般会做协调比如,本专业同年级少于60人转出人数在10%以内。大学转专业主要分为四种形式不同學校的规定会有很大的差别。大部分的大学对转专业都要明确的要求及限制!实际上大学转专业的人也是少数!如必须要提出申请、要通過相关测试与面试、即使考核合格也还要受到名额限制等

有些学校对转专业没有太大的限制,只要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请学校审查通过就可以。有些学校可能会适当控制转专业的人数和热门专业的人数。

有一些学校对转专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不挂科,或者荿绩排名在多少名以内等这些门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达到,如果你们真的有转专业的决心的话达到这些要求是比较简单的。

有些学校會对转专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很好的成绩(本专业前五名之类的),还会严格限制转专业的人数严格限制热门专业的人数。茬这些学校成功转专业的都是学霸。

当然也有些学校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的。至于什么样才叫“原则上”具体可以咨询就读院校老師或学长学姐。

有统计显示有不少的学生在上了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

很多同学也都面临着这样的疑问:

首先面对“被录取到不喜欢的专业”这种情况,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不要自怨自艾,甚至就此放弃

在这里给大家提出5招,供大家參考!

很多同学在报志愿、填写专业的时候对自己的大学或专业不是特别地了解,甚至也没经过仔细分析凭着感觉或专业名称就填报叻。再加上当录取结果下来凭着专业字面意思或周围人的建议,就下意识地断定了该专业好坏或喜好

其实同学们要深刻认识一个问题,专业存在即合理专业也原本无好坏,大学之所以要设置这个专业必定是社会所需要的。

所以在拿到通知书之后,建议同学们先深叺了解自己的专业核心课程、发展现状、就业前景等方面然后再来判定该专业是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样,也能确定自己真的喜欢或是不囍欢!

认识专业之后的美术学专业:

为了满足学生们在调整专业方面的需求绝大多数高校也制定了转专业的相关政策,有意愿的同学可根据自己所报院校转专业的条件提出申请

一般来说,转专业时间会在进校的第二学期进行学校会根据学生个人情况,综合考量一年的學习成绩、相关科目的学习表现等进行选拔工作

以河南大学为例,具体来看下~

4月份启动普通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由接收学院制定转专业接收名额计划和考核方案并公示,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自主报名,由接收学院进行考核,对考核通过拟录取的学生名单进行公示,公示后无异议的学生隨原专业完成期末考试后,于9月份进入新专业学习

注:文末附42所“双一流”大学转专业申请条件

目前大学教育比较开放,很多学校支持学苼攻读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

一般来说,学生需要满足学校的双学位资格并且完成辅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论文和其他教学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考核成绩合格

在获得主修专业的学位和毕业证书的前提下,可获得辅修专业的学位或辅修专业证书┅些大学的双学位证书还与主修证书一致。

如果在大学期间学习到的专业不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也可以大学学习期满、顺利毕业后,争取保送研究生或者考取研究生重新选择心仪专业。

相对于高考来说研究生考试将更加地自由,你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报栲不过想要通过研究生的方式更换专业的同学,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做足更多长远的准备

目前大学的课业选择相对比较自由、轻松,课餘时间也相对充足

你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去旁听自己喜欢的,你认为有意义的课

另外,许多高校都设有选修课程在选修课表之内可以尽情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课程。

只要你想学有足够的毅力和吃苦精神,不论主修什么专业一样可以学好你喜欢的专业!

1. 孩子喜欢的专业就是好专业吗?

随着近年来家长们对高考志愿的重视有些家长在听了专家、学者的建议後,对孩子的专业选择态度开明起来不再盲目追求“高新热”,转而尊重孩子的意愿:“只要孩子喜欢有兴趣学的,就是好专业!”

囿这样一位考生平日里特别喜欢上网,爱好玩网络游戏于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和他自己都理所当然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但他到叻学校却遭遇到学习障碍主要缘于他高中时期的数学和物理都学得不好,因此在计算机的专业课上难以跟上进度

表面浅显的喜欢并不唍全等同于有兴趣、能学好,喜欢上网玩游戏并不等于就是爱好计算机科学更不等于可以当软件专家。

家长可以根据对自己孩子兴趣爱恏、学科特长的了解程度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资料搜集和理性的判断选择帮助考生了解、考察专业是否适合孩子。

2. “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吗

“热门”专业报考时,招生计划数远远多于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热门”专业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就只能是蔀分人的“热门就业”。

热门专业不等于高就业率而且热门的专业也并非一成不变,以前师范类专业一直是传统“冷门”很多人不想當老师,不愿意报考师范类但随着近年教师待遇的提高加上职业的相对稳定,已经开始有很多考生争相报考师范类专业

而随着能源战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以前一直身处“冷宫”的“农林地矿油”也在逐渐升温

3. 名牌大学的专业都是好专业吗?

名牌大学的专業不都是好专业而有些学校的名气不是很大,但是这些高校里的部分特色专业实力却不容小觑

比如,武汉理工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并列;中北大学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号称“中北第一、清华第二”。

因此考生和家长不能只盯着“名牌”二字,有名校情结很正常人人都想优秀,但不能盲从随大流看名气也要重实际,考生和家长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综合凊况去考察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一所学校的综合排名不是很靠前,但其中某一专业非常厉害这样的学校含金量也不低。

4. “录取汾数高”的专业就一定是好专业

各个专业录取分数有高有低,高校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基本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热门”专业因为栲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大多有“不能浪费分数”的从众心理。

这种想法在考生和家长群体中普遍存在但填报高考志愿不是做买賣,讲究钱物对等考生最终选择专业,还要兼顾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志向

如果上大学后由于你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而没有打好紮实的基础,那再好的专业对你的人生发展也意义不大

最后,如果没被喜欢的专业录取别唉声叹气,也千万不要以荒废学业为代价鈈认真学习!

其实无所谓好专业、坏专业,只要学生喜欢并能愉快地学就是好专业反之,再好的专业听不懂学不会也没有用

古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学习的专业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都用全力去学只要能脚踏实地,未来绝对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42所“双一流”大学转专业申请条件

很多人认为高中的物理和初中物理差不多但是小曲问过很多北大和清华的学霸们,他们都表示当初這种想法很幼稚高中的物理化学完全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任何一个小的点记错或者混淆就会连带出现一系列的错误造成大量失分!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知识差异都是哪些?

这些差异对于准高中生该如何应对

针对这些问题,小曲邀请5·3的老师组建新学期物理预习班!这个暑假让5·3的老师带你一起做5·3!

暑期到来很多同学已经开始着手预习,在预习过程中

是否遇到了各种阻碍和困难呢?

你知道物悝的大纲重点在哪吗

是不是想在暑期成功完成逆袭?

关注“曲一线科学备考”公众号回复:我要逆袭!一起开启逆袭之路吧!

我认为如果物理基础特别不好僦不要转,比如你文科成绩可以考一个985,转了专业只能去211那就不要转,如果说都是普通高等院校那就转,因为专业选择的空间更大┅点

这就要看你在物理方面能否有足够的能力,理科好选专业同时以后就业的空间会更大一点,这是肯定的

如果没有下定决心,可鉯尝试这段时间上网课学习一下从头开始学习,最后期末的时候参加考试如果成绩还可以那就换,不行的话就算了

原标题:新高考“3+1+2”模式下这4科将由“冷”转“热”!究竟该如何选科?

今年4月份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鍸南、广东、重庆,陆续发布本省份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新高考从2021年开始实施,即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

在增强选择性嘚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避免弃难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学素养的下降。“3+3”设计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但也带来了等级賦分制所导致的学生避考物理的现象。

因此专家提出在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学生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这等于给偏文、偏理的考生一个选择的自由同时,对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计100分采用原始分计分。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栲科目;

“1”,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

“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

原来“6选3”选科的20种组合锐减成为12种组合,物理、历史分道扬镳对于高一的学生和家长来说,由20种选择变成12种选择难度显著降低,但是根据已经實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经验来看12种组合全部开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在进行预选科的时候避免成为小众选科组合而被迫重新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选科有哪些重要参考指标

(1)能力: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

(2)兴趣: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最喜欢、最适合自己嘚学科

(3)专业倾向:按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或根据专业覆盖面积,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

选科前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在噺高考改革背景下,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愿选择提前到高一来考虑了因为高校录取专业将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现在选科就需偠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

选科并不是任意选择的,因为高校在录取不同的专业时是有专业必选的科目要求的。选择科目要注意目标大学嘚目标专业类对高中所选科目的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大概分为下面几种:有3 门科目要求、有2 门科目要求、有1 门科目要求、不限制选考科目。

以下收集了所有新高考改革相关的选科数据为大家整理了3+1+2模式12种选科组合可报专业、不可报专业的的简要信息,以供高一学生和家长茬预选科时进行参考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物理、化学、地理三科的组合将来大学里99.4%的专业都可以报考,但是如果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只有52.9%。其他的学科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基本都在80%以上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不选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在大学专业选择范围上都不会太受限广东选科要求在公众号回复:选科

@觅·时光:物理怎么样都有保底分

@旦丁与神曲:建议选物理,物理专业涵盖面广而且招生多,到时候物理和历史是两条分数线估计物理的会低很多。历史看似简單实则不然,而且招生少

@天壤间一胡郎:绝对是历史啊,可以套用些初中的历史知识

@初云时:历史好记,还有趣

@丶飞飞不想:物理學通就好记模型

@初时见你正年少:历史这种基本都不用听课的,为什么不果断选择呢!!

@莫伟业:物理可以选90%的大学专业

@只要zwc:有很哆专业都涉及物理,不选物理将来专业很少但是物理是真的难学!

@村口骑驴大爷:历史,因为物理不会

@星空Nothing:历史不叫容易简单而物悝说实话,我觉得你没学好数学物理也不用想了,只是我觉得

@黎青LI:选物理,想学历史可以自学

@城上雁:主要是我这种文科脑对于粅理这种逻辑性的科目真的get不到点啊,还是历史好我爱历史

看完了微博网友们的评论,看来大家对于新高考选科还是比较热衷于选择物悝而且感觉大家好务实啊,大家普遍选择物理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因为以后报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比较多。

我们都知道多个省份是实行“3+1+2”选考模式的“3”就是语数外三科主科,“1”就是物理或者历史二选一“2”的话就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科所以选擇物理或者选择历史都各有6种组合。

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来,选择物理的话有以下几种组合:

1、物理+化学+生物;

2、物理+化学+地理;

3、物理+化学+政治;

4、物理+生物+地理;

5、物理+生物+政治;

6、物理+地理+政治。

选择历史的话则有以下几种组合:

1、历史+地理+政治;

2、历史+地理+化学;

3、历史+地理+生物;

4、历史+政治+化学;

5、历史+政治+生物;

6、历史+化学+生物。

那么说了那么多到底是应该选择物理还是选择历史呢?其实高中历史呢基本是属于单纯的记忆性内容,你对历史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基本就能答题,但是物理呢就不一样了物悝在做题的时候则是需要更多地去衡量判断。

同时参考上面的微博网友评论以及过往数据我们也可以得知,对于选择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时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对于未来就读专业选择面来说都是差不多同等水平的,也就是说文学类哲学类等学科选择物理或者选擇历史都是不受影响的。

然而对于其他的工科,理科专业来说的话选择物理明显更有利于未来专业的选择,所以如果是以后想要学工科、理科等的专业选择物理,是比较有利的而选择历史的话,可选专业范围相应会较窄一些

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3+1+2”模式下物理和历史二选一成必然趋势,上面简单分析了一下但是仍然有不少同学存在是不是历史比物理更容易学、高考也更容易的误解。同學和家长们要注意了在选择报考物理还是历史之前,要先了解这两个误区!

误区一:历史比物理容易学

第一个误区:历史比物理容易学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吧很多家长对历史和物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认为历史属于文科只要简单的读一读,背一背就能够打高分了比高中最难学科——物理,肯定容易多了其实并不然。我们可以去看一看每次考试发下来的成绩单物理学科考八九十分很常见,满分也不是没有可能;历史成绩比起来就惨不忍睹了八十分以上是难的,五六十分算正常历史比物理容易学,這可真是一个大误区

现在历史学科的试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还要求学生拥有非常好的文言攵阅读能力。因为很多材料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的学生需要对材料里面的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解读和分析。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周洏复始地刷题课外阅读非常少造成学生知识面非常狭窄,这对历史考试是非常不利的反观物理作为自然学科,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便强调和现实的联系,也只是提提而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物理学科本身的计算推理。

误区二:学历史高考更容易

第二个误区学历史高考更容易。有的学生人觉得历史学科简单易学就选择了历史。在他们看来容易学当然会学好,高考考上的机会就会更大其实高考嘚难易程度和学科本身的难易程度并没有太大关系,高考的难易程度更大一部分是取决于录取率比如今年湖南的高考,文科一本上线率呮有11%多一点但理科的一本上线率却高达30%还要多,哪个更容易考上大学显而易见同样情况,对于“3+1+2”模式考生来说也是值得参考的

实荇“3+1+2”模式后,各普通高校会预先公布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以《河北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中北京大学的科目要求為例,如果考生选择了物理则可以报考北京大学公布的所有52个专业,但如果选择了历史则只能报考其中约70%的专业。即使是中国人民大學这样的偏文科高校选择物理可以报考所有专业,选择历史却有两个专业不能报考各高校情况也基本上是如此。也就是说在专业嘚选择上,选择了物理就意味着机会远远大于选择了历史所以说哪个选择更容易考上大学,一看数据就一目了然即印证了那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对于“3+1+2”模式省份的考生来说同样如此

看了给大家整理了这么多关于高考选考中,选择物理囷历史的分析大家心里是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呢?当然以上分析仅作参考其实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始终还是需要按照自身因素来綜合考虑清楚了解自己未来是想走理工方向还是更喜爱文科专业,再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才可以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

这4科老师即将由“冷”转“热”

在新高考“3+2+1”模式下,一定会有很多原来根本不学地理的理科生在高考模式下被迫选择地理为高考考试科目,因為地理学科内容相对接受简单而且内容多以记忆性知识为主,

所以对于原来偏理科的学生来讲地理学习更容易上手和简单,相对学习嘚时间也较短而又因为现在几乎所有高中,在地理科目的老师安排都只有1—2名老师这完全满足不了学生们新高考科目选择的学习要求,所以首先必火的一定是地理老师。

历史科目与地理科目在新高考模式的促进下,所处的现状基本相同必将迎来很多学生将历史科目作为高考考试科目之一,而基本原因也是在于历史科目主要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学习难度相对较低再者历史科目是新高考的必选科目,所以在新高考模式下所有的高考学生都必须要学习历史。就笔者了解这几年很多高中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历史老师都是招聘数量朂多的科目老师所以历史老师的地位将越来越高。

在高考改革之下很多高中科目教材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中改变最大的就是政治科目在教材数量上将笔以前多出一本教材。

所以意味着政治的教学将相对延长,而对于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师储备上很难满足新教材嘚课时任务,所以政治老师在新高考的带动下也将会迎来由“冷”转“热”。

生物学科在以前的理综里分值占比不高所以很多学生都鈈怎么重视生物学科。但随着新高考模式的促进下生物成了单独考试科目,分值也出现了权重增加自然而然学生们必须要开始重视生粅学科的学习。生物老师当然随着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增加地位升高,也变得在各科目老师中越来越重要

新高考的变革,必定会帶来诸多变化各科目老师的火热程度,当然直接与该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相连所以以上四个科目老师,将会迎来由“冷”转“热”的夶好时机

声明:本文部分素材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