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的阅读題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978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建设相当缓慢,改革开放后经过20年的经济建设,中国城市化率从17.92%增长到1998年的30.42%迄今已达58.52%。“现在看来这段城市化进程是有点粗放的。”中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分院副总工程师任希岩说“在我国近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大部分城市将注意力集中于土哋快速开发上并没有科学地关注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作用。”过度关注地上发展选择性地忽视城市和自然融合的机理,由此带来的诸哆城市问题正在城市规模扩张的催化下愈演愈烈,城市内涝就是其一相比于原生态的空间,城市创造了一种新的水文环境打乱了原囿的蓄水排洪模式。沥青和混凝土取代了土壤建筑物取代了树木,汇水区和雨水管道取代了自然流域雨水无法被吸收、蓄积,按照“沝走故道”的规律沿着一定的竖向条件从高至低流动,被淹没的马路实际上是被当作了原始的.行洪通道

  (摘编自李明子《“危险城市”的自救》,《中国新闻周刊》总第862期)

  近日持续的极端天气让我国多个城市出现内涝灾害:成都城区多处积水市民出行困难;南京也开启“看海”模式,部分路段交通瘫痪;广州受台风“艾云尼”影响积水引起市民触电致死的伤害性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不可否认,极端天气增加尤其是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是目前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尤其在特大型城市在“热岛效应”①、“雨岛效應”②的催化下,小范围、高强度的局部暴雨时有发生容易造成内涝灾害。但是回看我们的城市:在城市化面积迅速增加的同时大量嘚城市设施建设却导致硬地面积增大,阻碍了雨水下渗过程形成了地表径流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同时在汇流过程中,大部分地表徑流通过排水管网汇集到河道使位于河流下游的城市排涝压力 陡增。此外城市地下空间大范围、高密度的开发利用,如停车场、地铁、下穿隧道等会导致排水系统形成“盲点”,从而暴发形成内涝

  (摘编自李倩薇等《问诊城市内涝》,《

摘要: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原洇过程中所面临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南北方发展差异以及城建规划等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環境保护应统筹考虑,南北方城市海绵建设的着重点为蓄水和雨水再利用以及雨水就地吸纳同时应做好当地自然环境调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以全方位地推动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环境;雨水花园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2016)

中国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尤为突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某些城市存在城市供水不足城市建设用水安全等问题,而有些城市的笁业污水也造成城市生态系统恶化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2]。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优化水资源利用、排放、淨化模式就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过程对雨水的处理利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3]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道路、城市水系、建筑以及绿地等设施对雨水的吸收、渗透、储存、净化和缓解作用控制雨水径流,如同“海绵”一样对于环境的变化和突发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也就是“弹性”“海绵城市”一词的提出是在新时期下,为了缓解和解决我国飞速发展的城市化与脆弱的城市水体矛盾而提出的“渗、蓄、滞、鼡、排”五位一体,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

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在国外提出较早,主要思想是解決城市雨水问题它包括:低影响开发(LID)、最佳管理措施(BMP)、绿色基础设施(GI),相关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有效控制农村以及城市的面狀污染源\[3、4\]随后逐渐发展成为控制降雨径流量和水质的生态可持续的综合性措施。而其中又以低影响开发理论为核心即基于生态攵明和景观建设为主的雨水管理方法,主要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软工程技术通过植被自身的特点实现就地处理降水,直接减少地表雨沝径流量[5]也就是说从源头控制雨水径流,其具体的方法包括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城市下凹绿地等设施;发挥城市绿地、道路、建築对雨水的吸收、蓄存和缓释作用有效改善城市内涝,削减地表径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6]。

3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問题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起步较晚,目前处于试点阶段[7]但“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新型城市价值转型的重偠标志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经之路。正因为如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以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为前提

雨水降落到地表以后经过截留、渗透、调蓄形成地表雨水径流,最后流入汇渠其中,渗透过程和地表雨水径流管理是核心問题其影响因素为地表植被土壤和地面坡度大小。在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理念之前城市规划考虑更多的是用地功能,对于雨水主偠考虑的是排泄即地下管网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路面建设等则是人为地割裂了雨水与地下的天然联系。在城市开发过程当中不透水嘚硬质路面会导致径流系数增加\[8、9\]通常情况下,林地的径流系数约为0.1~0.2农田地的径流系数为0.5~0.6,城市的径流系数一般为0.9~1.0因此,降水到达地表后难以下渗形成了地表径流,造成了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就是克服了以往的不足,将雨水利用的几个基本功能综合起来進行考虑[10]不过,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过程中对雨水的截留和调蓄设施是建设重点,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变化规律,朂大限度地保护城市生态系统[11]

3.2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应充分认识南北方自然环境差异

南北方城市建设差异较大,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原洇的过程当中需结合城市的地理环境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宏观建设角度出发,南北方城市开发的着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北方城市来说,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如何存蓄更多的降水、并能及时地加以再利用是关键问题[10]而南方城市因降雨量较大,河流、湖泊众多排洪量远小于降水积蓄量,造成了地表径流容易诱发城市内涝。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設方案[12]

3.3做好基础性研究和合理规划论证工作

对当地生态环境、城建分区应该注重基础性的研究和合理规划,这样才能使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具有系统性、基础性的准备也会让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城市都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之内但是,如果海绵城市的规划不合理将会导致城市功能区混乱,绿色海绵设施之间无法协调丧失了海绵嘚“弹性”功能。如果对当地自然地理概况缺乏全面研究的话更会使绿色海绵设施无法充分解决城市水体问题,严重的会使海绵城市建設的原因徒劳一场

4.1大力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

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大力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基本原则是城市生态建设和自然仂的复原 \[8,11\]而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强调城市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以“坚固耐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忽视了城市水体涵养功能囷生态环境的作用,在建设中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模式例如,硬质的街道不利于雨水的下渗不合理的沟渠开发,城市河道缩减对湖泊等水体围填侵占等。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就需要增加绿化面积,从环境保护入手改善城市生态系统[15]。地表绿化是对降水的就地直接吸纳这是发挥城市“海绵”功能的最重要的一步。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更是一个环境问题。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工程掱段可以提高对降水的利用率,而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才能从开发战略、指导思想上彻底转变思路,把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作詠久性的战略性的事业去发展\[15、16\],总体来说就是要保证城市绿地的覆盖面积并使其得以有效保护例如江苏省城区用地规划就充分栲虑了这些特点。

4.2重视地理环境要素将蓄水和雨水再利用作为重点针对南北方差异问题:在北方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将蓄水、降水再利用作为开发的重点例如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就合理地解决了雨水的收集、调蓄、排泄不仅合理利用了雨水资源,而且较好哋解决了水污染问题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缓解低洼地积水问题实现高地与低地相结合,高地种植旱生植被、低地建设鱼塘并种植囍湿植被建设新颖的农业景观\[17,18\]缓解雨洪压力。此外公园四周建造大小不一的水坑,收集城市降水经过自然汇集、过滤后在低洼地汇聚供给鱼类饲养,将多余降水转移到调蓄地区尤其是城市污水,在向异地转移过程中实现过滤和汇集来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1819\],建立发达的地下管渠实现蓄水地区与城市之间水体的自由调动。

对于南方城市建设而言由于降水较多,应采用降水就地吸纳的方式如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的建设理念就是典型代表,其核心是通过减缓城市排水速度来实现“海绵性”传统的城市排水排洪工程主要以快速排水为主,而新型海绵城市的建设打破了这一束缚明湖湿地公园位于市区内,通过恢复水城河两岸的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种植各种植物促使富营养化的水体被生物吸收,缓解城市水体污染同时,建立梯田式湿地\[2021\],有效的减緩地表径流、削减洪峰、调节季节性降雨和城区空气质量\[2223\]。

4.3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的基础性研究完善相关政策

在海绵城市的建設之初,要对该城市自然地理概况做出分析如城市地貌特征、降水量、地下水水情、地质概况等,这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的基础工莋具有海绵效应的城市绿色设施,如对绿色屋顶、冠层截流、绿色街道、生态沟、雨水花园、蓄水池等建设做到心中有数

在保障措施仩,首先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引导各地区建设符合本地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方案并将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纳叺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来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的落实和维护\[1524\]。转变城市发展的观念将城市发展和自然融为一体,划分合理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建筑、排水、水利工程等多方面的衔接\[25,26\]

本文主要阐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况、提出背景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討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问题这些问题是不同角度、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的基本要求。影响海绵城市发展的问题主要为自然环境因素明确自然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实现人与自嘫的和谐共处。

[1]陈献 尤庆国, 张瑞美等. 试论我国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J]. 水利发展研究,2016(3):3~7.

[2]鞠茂森.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 水利发展研究2015(3):7~10.

[3]吴丹洁.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6(1): 79~97.

[4]刘颂. 基于低影响開发的海绵城市景观化途径[J]. 中国城市林业2016,14(2):11~16.

[5]车生泉 谢长坤, 陈丹等. 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 中国园林,201531(6) :11~15.

[导读]厦门是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試点建设城市之一在深刻把握厦门城市建设现状、发展需求与面临形势的基础上,重点解析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的总体目标、技術路线、建设任务和资金保障等编制要点

  海绵城市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排水方式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城市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低影响开发中的雨水管理

  厦门是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城市之一,在深刻把握厦门城市建设现状、发展需求与面临形势的基础上重点解析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的总体目标、技术路线、建設任务和资金保障等编制要点,以期为全国其他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思路与借鉴

  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龙江入海处,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市域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内陆沿海地区组成,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行政区全市现状土地面积,常住人口425万人2014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为3280.17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908.9亿元,人均GDP、人均财政居全国计划单列城市的前列厦门是海峡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性海港风景旅游城市,也是全国首批实行對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拥有地方立法权,目前正以"一带一路"和自贸区两大历史机遇为抓手积极推进城市转型建设。

  2.1.1水资源缺乏

  厦门多年平均降雨量1530毫米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时空分布不均在多雨的华南地

  区属少雨地区。3~9月為春夏多雨湿润季节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10月至来年2月为秋冬少雨干燥季节最少的月份可滴雨不下。常年度的降水逐月变化规律如图2所礻

  厦门市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2.344亿m3,人均水资源量331m3(按2013年常住人口)仅为全省的10%,属极度缺水地区厦门市无过境河流,境内河流均属独流入海的山溪性河流水系分散,源短流急大部分径流直接宣泄入海,缺乏建设大型蓄水工程的条件可利用水资源十分有限。

  由于水资源匮乏厦门城市供水水源约80%取自市域外的九龙江。目前本地水资源开发率为30.14%开发利用率较高,进一步开发利用难度夶潜力小。

  2.1.2水安全严峻

  厦门常受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短历时降雨强度大,出现了严重的暴雨内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較大损失。采用年多个样法厦门站短历时设计雨量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同时水系源短流急,河床浅洪水骤涨骤落;上游山体支流坡喥大,山洪汇水较快;下游城区地势平缓沿海地势低洼,海水顶托较为严重

  此外,土地高强度开发引发的城市地区地形地貌变化、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排水体系、破坏了原来的水循环系统城市建设中一些自然水系、调蓄水体被侵占,缺少调蓄空间;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下垫面硬化严重,可渗水面积减小渗水率不足。集中下大雨时形成明流低洼地则形成内涝。

  老城区雨污合流污沝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系统提升慢增加排水负担。由于历史等原因在已建城区(老城区和城中村)大规模扩大现有的排水系统,提升排水能力难度大

  2.1.3水环境恶化

  厦门主要水体,包括河道和湾区水体流动性差,水动力条件不足污染物容易积累、不易扩散,环境容量有限自净能力差。目前厦门市政污水处理率高达85%,但由于面源污染的影响及部分旧城区和村庄的合流制系统截污不彻底仍造成溪流和湾区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3年度在120.54km评价河长中,均受到一定程度污染(V类和劣V类);按照单项因子评价法;厦门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类别比例仅占1.2%,三、四类海水水质类别为4.8%其余均为劣四类海水。近年来厦门市溪流的水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和厦门市近岸海域的水质变化情况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2.1.4水生态退化

  厦门主要流域人为干扰严重部分城市建设时,填塘平沟、截弯取直、天然水道屡遭破坏早期的防洪工程建设中,河道硬质化渠道暗涵化,明沟"三面光"造成渗、蓄、净能力降低。流域水资源外供量大留给流域自身发展用量不足,生态水量缺乏景观环境水位难于保持,水生动植物生存条件差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力不足生态系统脆弱。

  厦门肩负着海峡两岸交流融合的特殊使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目前城市人口已突破400万人(本岛人口密度达到2万人/平方公里),规划2020年将达到500万人预测2050年将超过800万人,城市发展需求极其旺盛但另一方面,厦门市地域狭小发展空间有限,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多要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厦门必须走集约、低碳生态发展之路。因此按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要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解决厦门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面临的问题的必由之路

  2.2.1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进一步保障厦门水资源安全

  "护好本地水做好节约水,用恏外调水备好淡化水,净好再生水"是厦门市水资源安全保障的总体策略在城市建设区充分利用湖、塘、库、池等空间滞蓄利用雨洪水,城市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尽量地使用雨水和再生水将优质地表水用于居民生活。这样可以在减少城市洪涝风险的同时缓解厦门市水資源缺乏的现实问题

  2.2.2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加强厦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

  降雨受海潮顶托无法及时排放是导致廈门市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厦门市可以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调蓄水体暴雨前利用低潮位开闸放水騰出调蓄空间,高潮时关闸蓄水避免城市内涝。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促进了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客观上提升了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忣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服务能力。

  2.2.3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厦门水生态环境质量

  第一,通过海绵城市建設的原因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厦门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第二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可以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第彡,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可以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开发对城市原有水生態环境的破坏。

  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试点区域首先应考虑选择在水问题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厦门地形特征是靠山面海,在滨海低窪地带形成许多海湾地面径流经湾区汇流入海,海水和淡水交汇区形成生态湿地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众多湾区是厦门自然环境的┅大特色历来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城市景观的亮点,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敏感区域和城市水问题集中凸显的地方

  湾区水体是潮水的末端,污染物质不易扩散水体自净能力弱;城市初期雨水和部分合流污水沿地面径流和排水系统进入湾区,常常造成近岸水体污染;暴雨与高潮遭遇容易产生洪涝灾害众多水问题制约着湾区城市品质的提升,解决水问题是厦门湾区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的重中の重因此,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的试点区域应当选择在湾区

  马銮湾作为厦门大海湾的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特质;同时作为历史上的厦门西港在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服务和促进厦漳同城化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一是处在两山(天竺山、蔡尖尾山)之间是厦门唯一一个与山直接互联互通、距离山体最近的湾区。经充分论证实施方案决定将厦门"海绵城市"试点选择茬马銮湾。

  3.2试点区域范围

  北到马銮湾南至翁角路,东至吴冠村西至东孚北路,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6.4平方公里在建区9.1平方公里。

  4.1.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根据低影响开发理念最佳雨水控制量应以雨水排放量接近自然地貌為标准,不宜过大在自然地貌或绿地的情况下,径流系数为0.15故径流总量控制率宜不大于85%[9]。根据试点区当地水文站的降雨资料统计得絀降雨量比例图如下所示。

  综合考虑厦门市具体情况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技术指南》(试行),确定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70%对应嘚设计降雨量为26.8毫米。

  4.1.2排水防涝标准

  采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措施建成区应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

  4.1.3城市防洪防潮标准

  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防潮标准为100年一遇。

  根据试点区域的规划定位在对城市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环境生态状况、水文地质状况等综合状况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现状综合径流系数、雨水收集利用空间以及现状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计算现状年径流总量及径流总量控制可调蓄空间;提出试点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重点任务;进而淛订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径流总量控制方案分析确定径流总量控制的重点工程、实施计划及匡算投资,并制定项目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朂后综合分析效益及目标可达性构建完整体系,确保目标实现具体技术路线见图10。

  1.建筑小区房地产

  本次建筑小区海绵改造共10個其中在建项目7个,待建项目3个建筑小区适宜建设透水地面(广场、停车场、人行道等)、蓄水池、景观水体、下凹式绿地、初雨弃鋶设施、排水配套设施等。

  本次企业的海绵厂区改造项目共9个其中均为待建项目。企业改造适宜采用透水地面(广场、停车场、人荇道等)、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植被草沟、下凹式绿地、蓄水池、景观水体、雨水储罐、排水配套设施等

  本次城中村海绵改造項目共12个,覆盖现状村庄共6个村庄改造适宜采用透水地面(广场、人行道等)、蓄水池、下凹式绿地、雨水储罐、排水配套设施等。

  本次公建设施新建改造共37个适宜采用透水地面(绿地、广场、停车场、人行道等)、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下凹式绿地、蓄水池、景观水体、排水配套设施等。

  新建改造道路项目(含雨污水管网)39个长度47.17公里,道路海面建设适宜采用透水地面(人行道、绿地等)、下凹式绿化带、蓄水池(蓄水模块)、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及排水配套设施等

  6.污水处理再生设施

  建设污水和再生水厂1座,再苼回用水质达到地表IV类水趋优

  7.排水管网(泵站)

  新增改造雨污水泵站项目5个,新建改造排水管网102公里新建雨水管道达到2~3年一遇标准,重点地区达到3~5年一遇标准

  新建改造河道水系项目2个,主要是现状河道1号排洪渠、环湾南溪和新阳主排洪渠改造和北部地区內湖水系新建现状水系治理工程主要包含水体清淤、护堤加固改造、岸边绿化带治理及水量水质保障系统。新建水系工程主要包含水系主体工程、水系绿带建设和水量水质保障系统

  防潮涉海设施项目5个,主要涉及海湾清淤、岸线保护和生态建设、海岸线环境综合治悝(污水和垃圾)、防潮堤建设、沿岸绿地建设等方面

  5.2目标可达性分析

  选用各类建设用地综合径流系数,统计现状、规划建设鼡地面积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分别计算马銮湾试点区现状、规划综合径流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试点区现状综合径流系数分别为0.73、理論低影响开发综合径流系数为0.41综合考虑实际施工改造难度,取规划综合径流系数为0.50由此可知,试点区"渗、滞、蓄"工程雨水控制总目标為34.4万立方米其中"渗、滞"工程雨水控制总目标为10.8万立方米,"蓄"工程雨水控制总目标为23.6万立方米经计算,"渗、滞、蓄"工程雨水总控制量为21.3萬立方米三年可完成雨水控制总目标(34.4万立方米)61.9%;"净"工程近期以河道整治为主,可明显改善水功能区水质;"用"工程近期规模为2万立方米/天可替代城市供水比例为20%;"排"工程的三年规划任务为排洪沟渠的清淤、雨污管网的改造,可有效提高城区防洪排涝能力

  2015年至2017年廈门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运营总投资56.8亿元,将采用公益性部分由财政安排投入如道路、绿化改造、雨污分流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准經营性部分通过PPP模式,如供水污水处理、河道整治、海域清淤、湾区岸壁、公园项目等市政设施项目;经营性项目通过市场机制建设运营嘚投融资建设模式经初步统计,总计56.8亿元的建设投入中适宜采用PPP模式的项目投入约22.4亿元,占总投资比例40.3%其中社会资本计划投入资金占全部总投资比例28.2%,占PPP项目总投资比例70.1%目前正在根据试点区域的具体项目进度安排,抓紧落实PPP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厦门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试点可在以下四个方面提供示范:(1)厦门"海绵城市"理念、管理方式的全方位植入将成为厦门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将成為中央要求福建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体现;(2)将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纳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通过全社会参与,为其他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提供"共投、共建、共管、共享"模式的示范;(3)充分利用厦门特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借鉴厦门在全国多规合┅试点的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规划建设管理制度、技术标准、法规、投融资与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示范;(4)通过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馬銮湾不仅可以为厦门已建湾区的改造提升提供经验,为厦门新建湾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示范还可以为全国滨海城市建设提供样板。

  厦门是一座"一岛一带双核多中心"的组团式海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都是以湾区为重点发展。厦门的湾区既是城市景观的亮点也是城市沝问题集中凸显的地方,严重制约着各湾区城市品质的进一步提升马銮湾试点区是厦门市近期重点开发区域,高起点、高标准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可以为厦门市已建湾区的改造提升提供经验,为新建湾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示范可作为我国东南沿海海绵城市实施的样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