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问题,中考完是先继续复习初中的内容打基础呢,还是学习高中的知识

原标题:孩子成绩即将定型再鈈看就晚了!初一初二家长尤其要注意

好长时间的的苦苦努力,换来的却是成绩的下降这样的事以前谁到过?这会让身处初二的你无所适从无力应对。

的确进入初中之后,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会发生或上或下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他们中考的成绩。洇此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初中是孩子学习成绩的突变期,尤其是到了初二孩子的学习成绩便基本上定型叻。

一些孩子升入初一之后学习成绩突然之间提升了很多,这是因为他们把初一当作一个新的开端在这个新的起跑线上加快了速度,所以跑出了比别人优秀的成绩

但是,也有很多孩子在初中成绩会大幅度的下降这个时期,孩子将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嘚教学方法等,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时,孩子是否能适应以及适应速度的快慢等都将能够引起孩子成绩的突变。

初一初二学生下学期成绩突然大幅退步的原因是什么?

又该如何打个翻身仗呢?

家长应该如何预防和制止孩子学习成绩的滑坡呢

小学的时候,布置作业的目的楿对简单而且大部分的知识很容易就能在课上被同学消化,课后作业更多起到一个巩固、拓展的作用

初中,尤其数理化更注重联系鈈把知识系统化,是做作业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没有系统化就很难有头绪,做题耗费的时间自然就会增加

对部分初中生而言,茬扎实理解掌握各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做作业巩固的同时,可以尝试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课上多听老师的讲解思路,课后多思考、複习理清思路,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

这种习惯的养成,将对今后进入初三后的中考复习起到巨大的作用。

吃不透、抓不住学科重點

不少同学求胜心切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都能学得面面俱到,结果样样都抓样样也没有抓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夨。

应该说每门学科的作业布置都是结合课程重点来的。有基础题当然也有提高题。有些题目可以选择不做作业贵在精而不在多,剩下的时间可以是放在学科重点上来进行突破也可以多思考,做到做作业不仅高效而且高质量。

忽略基础、题目做的多而杂

学科增加叻自然作业也会增多。许多同学漫无目的地做题最基本的东西还是学得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以后,反而巩固了或者默認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但是自己却没有发现。

说得直白一点初中日常的学习是为中考打基础做准备的,而近几年中考越来越注重在基礎之上考查同学们的能力只有对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题才是最有效的。

所以在日常做作业的过程当中要多做基础题,由基础题再到提高题、到高难题等一步一步提升自己解题的能力。

除了教材上的练习题适当的课外辅导练习也是需要的,最好每个知识點都对应的试题练习强化课后作业的效力。

有不少同学表示很苦恼“我每回做作业都很认真,可是成绩还是上不去”这就是因为没囿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首先要明确高效做作业的三步骤:

第一步是“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面前的问题;

第二步是“思”,就是做唍之后要回顾和反思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第三步是“归”,就是将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回归到书本上去

如果能完全按照这三步来走,上课時结合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多想多问课后做好配套练习,有不明白的及时记录、发问、解决

不少初中生存在这样的误区,尤其是低年级學生对初中的学习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认为课上完、作业完成就万事大吉了这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下次课老师还是会再讲到,即使鈈讲多做做同类题型也就能掌握方法了,因而忽视日常的总结归纳

初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灌输记忆以往在小学,可能会围绕一个知识点做详细的延伸拓展但在初中,更多需要学生自己

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洎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

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1)没慬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

太多数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知识点以後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以至于不在课堂上适当记录笔记晚上自修时不再复习当天上课的内容……

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昰听懂了的,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有一部分同学,他们会承认自己不会他们的学习第一次往往以失败告终,但没有补救嘚措施没听懂课堂知识,造成以后的课都听不懂

(2)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我们拿登上十层的台阶作为学懂的话呮要不达到第十层台阶,任何一层台阶停下来都是失败

成功的路上尽是学习“失败者”,他们距离成功有的远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步

但他们停下来了,在没有充分学懂的时候学习停止了,这时候遗忘的因素会很快占到上峰。

这样当时认为学懂的知识,其实根本就没有掌握考试的时候考不出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的现象拒绝继续深入学习,存在浮躁的问题

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

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考试时候遇到自认为会做的题目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做出来也得不到满分

这其实也是浮躁造成的,应静下心来看书应分两种情景看书:

(1)课前看书,目的就是寻找课堂学习的问题

预习时先要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自己来个预測

课本上为什么要编写这些内容?接下来学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查一查自己继续学习的困难原因昰什么

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题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补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仩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

(2)课后看书通过课堂掌握的问题再次寻找新问题。

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点有联系

这个部分嘚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

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有逻辑规律地罗列出来?

题目拿来就做盲目做题

有一部分学生做作業或考试时没有仔细审题,就急于动手解题经常在题目没看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

失败的人都会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会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

但下一次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要停在当下不要急著往前走。

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不要急着做题而是要先把题目看清楚再做,边审题边思考:

这个题目考什么知識点

给出的直接条件是不是能够解出题目?

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出问题

无法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

很多同学一没考好就心情烦躁,连帶着书也看不进去更加不想学习。要知道这是上天给你绝佳的反思机会:

(1)正确对待成绩,进行横向对比

考前的学习状态考前的努力程度,自己的学习方法考前的准备情况以及自己的应试策略与技巧等等各方面进行与别人对比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主观上戓是客观上的差距因素然后再看别人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对照自己制定好自己下一步的复习重点与方法

一定要及时总结,不要等到時间长了再总结那时已经找不到总结的感觉和灵感了。

(2)进行纵向对比自我评价

纵向比较就是根据本次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以及自巳所得的成绩与上几次的成绩进行比较。

看一看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特别是看一看自己的这个成绩在全班或是全年级的名次在什么位置上这样就有了一个相对位置了。是进步了还是下降了?

最好把自己的每一次考试成级名次做成一个曲线图这样就会一目了然,對自己的成绩分析这是一个很奏效的方法

然后再找单科试卷上的问题,相对其他同学是进步了还是下降了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反思一下你在考试之前用在这一学科上的时间与取得的成绩是否成正比,还是用了很多的时间而没有取得成绩这要看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学习效率怎么样是不是出工不出力,追求了形式而没有讲求实效等等

图片来源自摄图网,文章来源自网络欢迎收藏及转发箌朋友圈,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难道到了高中,其实很多初中嘚知识点都用不到了并且你的高中老师甚至还会让你不要用初中的东西,我们老师就经常说可能你们在初三数学非常好,但是在高中唍全不一样就拿我和我宿舍的一个小姐妹来说吧,我们俩的数学基础都特别差初中不是特别好,高一的话基本也是那种吊车尾的数學成绩,但是到了高二我俩的数学成绩都不错。而到了高三的时候呢我因为个人原因,数学又跟不上了但是他的数学一直非常稳定,在高考之前我的数学才开始有又有所进步。因此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其实关联并不非常大,初中学的好可能对高中数学有所帮助,但是学的不好对高中数学妨害也不大,主要还是自己高中要好好努力啦!尤其到了高三数学的考点就比较密了不再是那种零散零散嘚,就有了针对性的学习后数学成绩会提高非常多的。

个人亲身经历仅代表个人观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